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四十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a 页 WYG0630-0005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二
 经籍考
  (臣/)等谨案马端临通考经类自易至小学皆据列
  史艺文志以分门目今续通考准明史艺文志之
  例增四书类其论语孟子各有专本仍依马氏分
  列二门而大学中庸之单行者亦仍入于礼记以
  存其旧至谥法一门别于史部故事类著录所纂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b 页 WYG0630-0005b.png
  经部凡一十有四曰易曰书曰诗曰礼曰春秋曰
  论语曰孟子曰孝经曰经解曰四书曰乐曰仪注
  曰谶纬曰小学各依次编辑如左
  经(易/)
宋史艺文志易类二百一十三部一千七百四十卷(不/著)
(录者十九部一/百八十六卷)
辽金元三史不立艺文志散见各纪传中
明史艺文志易类二百二十二部一千五百七十卷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a 页 WYG0630-0005c.png

司马光温公易说六卷
 光字君实夏县人宝元进士甲科官至尚书左仆射
 兼门下侍郎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从祀孔子庙庭
  (臣/)等谨案是书马端临通考所载仅一卷引晁公
  武之言曰杂解易义无铨次盖未成书也考朱子
  语类云尝得温公易说于洛人范仲彪尽随卦六
  二其后缺焉后数年好事者于北方五市得版本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b 页 WYG0630-0005d.png
  喜其复全是其书在当时所传已多寡互异其后
  乃并失传故朱彝尊经义考亦注为已佚今独永
  乐大典中有之幸际
圣朝表章典籍录入四库全书亦可知名贤著述其精
  义所在有不终泯没于来世者矣
邵伯温易学辨惑一卷
 伯温字子文邵子之子南渡后官至利路转运副使
 事迹具宋史儒林传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a 页 WYG0630-0006a.png
  (臣/)等谨案朱彝尊经义考载此书注曰未见此本
  自永乐大典录出盖明初犹存宋史艺文志但题
  辨惑一卷无易学字永乐大典则有之与书录解
  题相合马端临通考于此书引入郑扬庭周易传
  下未列为书目今特增入
耿南仲周易新讲义十卷
 南仲字希道开封人靖康间以资政殿大学士签书
 枢密院与吴幵沮战守之说力主割地南渡后迁谪
卷一百四十二 第 3b 页 WYG0630-0006b.png
 以终
张浚紫岩易传十卷
 浚字德远号紫岩居士绵竹人举进士历相高宗孝
 宗封魏国公谥忠献
吴沆易璇玑三卷
 沆字德远临川人
  沆进易序曰臣自少学易患其难明求诸圣人之
  言曰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又求诸明彖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4a 页 WYG0630-0006c.png
  言曰据璇玑以观大运则天地之动未足怪也臣
  自是诵易之彖浸历岁时涣然冰释彖也者易之
  门户而象之管钥也臣学彖既有所省以次求之
  卦求之象求之爻稍见诸儒缺少因拾其馀遗窃
  为议论以为易莫大于乾坤而圣人以天为法乃
  作法天六子之用初无定体变而通之存乎其人
  作通六子乾坤六子皆以中道为贵作贵中中也
  者二五之位也而六爻之位互分阴阳去其初上
卷一百四十二 第 4b 页 WYG0630-0006d.png
  则不足以成章作初上定位践其位者非六即九
  也六九之名当定于自然而先儒以人事加之于
  理未安作六九定名名位既定则六十四变决非
  偶然作乾坤变卦卦变之说不一而足先儒考传
  或失其正论其至当不过有四作论变有四泥于
  辞不知象之可贵则不见天地之蕴奥作有象明
  象之端莫先于彖作求彖圣人之作易非直为卜
  筮而已所以崇帝王之德业辨君臣之名位而定
卷一百四十二 第 5a 页 WYG0630-0007a.png
  君子小人之分也乃作明位明君道明君子君子
  之德足以养人然后刑可议刑可议而后伐可致
  作论养论刑论伐盖养人之旨不明于天下则教
  道不立教道不立内外不分而吉凶无辨也作辨
  圣辨内外辨吉凶易之为道变动不居卦无定象
  爻无定辞不可以有执也乃作通卦通象通爻通
  辞苟期乎通而无一定为證则失之泛泛无统作
  通證事有一定而未免于疑者重卦系辞是也作
卷一百四十二 第 5b 页 WYG0630-0007b.png
  释卦释卦互体之说虽不可泥而亦不可废作存
  互体如是而易略备矣凡物既备则当思其未备
  者以广之作广演而终焉
  纳喇性德曰先生幼孤事母孝政和间常献书于
  朝不报归隐环溪且言易自彖而求之卦次求之
  象次求之爻为论二十七篇其文简奥间以韵语
  行之类古繇辞卓然成一家之言者也
  (臣/)等谨案沆于高宗绍兴十六年与其弟澥诣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6a 页 WYG0630-0007c.png
  在献书澥所献曰宇内辨曰历代疆域志沆所献
  曰易璇玑曰三坟训义澥书皆不传沆三坟训义
  为太学博士王之望所驳亦不传惟此书仅存
张栻南轩易说(无卷/数)
 栻字敬夫丞相浚子师胡宏宏一见即以孔门论仁
 亲切之旨告之栻退思有得宏称之曰圣门有人栻
 益自奋厉以古圣贤自期以荫补官累迁秘阁修撰
 知江陵府安抚本路终右文殿修撰谥曰宣从祀孔
卷一百四十二 第 6b 页 WYG0630-0007d.png
 子庙庭事迹具宋史道学传
  (臣/)等谨案曹学佺蜀中广记载是书十一卷以为
  张浚所作考浚紫岩易传其本犹存与此别为一
  书学佺殊误此本仅始于系辞天一地二一章卷
  端题曰系辞上卷下元胡顺父序略曰鲁人东泉
  王公分司廉访章贡等路公馀讲论尝诵伊川易
  传独阙系辞留心访求因得南轩解说易系缮写
  家藏傥合以并传斯为完书云
卷一百四十二 第 7a 页 WYG0630-0008a.png
赵彦肃复斋易说六卷
 彦肃字子钦号复斋宗室子也尝举进士掌宁国军
 书记调秀州推官移华亭县丞摄县事以内艰归朱
 子荐之赵汝愚汝愚奏为海宁节度推官旋病卒
  喻仲可跋曰是书观象玩爻无一字外求研精覃
  思无一辞苟发出自胸臆无一句蹈袭前人
  纳喇性德曰易说六卷朱子嘉其用意精密而门
  人喻仲可传之其论间与朱子不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7b 页 WYG0630-0008b.png
杨简杨氏易传二十卷
 简字敬仲慈溪人乾道进士官至宝谟阁学士大中
 大夫事迹具宋史道学传
  (臣/)等谨案是书为明刘日升陈道亨所刋马考载
  杨简己易一卷朱彝尊经义考载慈湖易解十卷
  书名卷数皆与此本不合经义考所载自序一篇
  与此本卷首题语相同而无其前数行亦为小异
  明人凡刻古书多以私意窜乱之万历以后尤甚
卷一百四十二 第 8a 页 WYG0630-0008c.png
  此或日升等所妄改与
吴仁杰易图说三卷
 仁杰字斗南昆山人
  (臣/)等谨案马考仅载仁杰古周易十二卷而不及
  图说宋艺文志则兼载之古周易世罕传本惟永
  乐大典尚有全文此书其图说也用别存其目焉
吕祖谦古周易一卷 东莱易说二卷
 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初以荫补官后举
卷一百四十二 第 8b 页 WYG0630-0008d.png
 进士复中博学宏词科官至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
 官卒谥曰成从祀孔子庙庭事迹具宋史儒林传
易传灯四卷
  (臣/)等谨案是书诸家书目俱不著录惟永乐大典
  散见于各卦之中题其官曰徐总干而不著名字
  又载其子子东序谓其父尝师事吕祖谦唐仲友
  考宋代徐侨尝受业于祖谦著读易记尚书括旨
  等书祖谦门人又有徐侃徐倬序无明文不能定
卷一百四十二 第 9a 页 WYG0630-0009a.png
  其为谁也
易祓周易总义二十卷
 祓字彦章潭州宁乡人淳熙中由上舍生释褐庆元
 时除著作郎知江州
王宗传易传三十卷
 宗传字景孟又字童溪宁德人淳熙进士官韶州教
 授林焞序其书
  宗传发题曰夫子曰生生之谓易又曰易无体又
卷一百四十二 第 9b 页 WYG0630-0009b.png
  曰其为道也屡迁又曰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其道
  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
  道也夫天下有生生不穷之理相轧相推有当有
  否而吉凶以生圣人悯斯人之流转于吉凶之域
  而莫知所趋就也故告之以无危不平无易不倾
  此物理之固然者人能终始以致其惧则无咎矣
  然则其大旨可知矣河南曰随时变易以从道也
  殆谓是欤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0a 页 WYG0630-0009c.png
  朱彝尊曰按林焞宁德人淳熙八年与宗传同举
  进士焞序称与童溪生同方学同学同辛丑及第
  则宗传为宁德人无疑鄱阳董氏以为临安人误
  矣
  (臣/)等谨案王圻续通考讹作黄宗传当由姓音相
  近之误今据经义考及是书标题订正
李过西溪易说十二卷
 过字季辨号西溪兴化人书成于庆元戊午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0b 页 WYG0630-0009d.png
  冯椅曰其说多所发明然以毛渐三坟为信误矣
  张云章曰过晚丧明弃科举授徒其易说多有可
  采今抄本失去自序
赵汝梅周易辑闻六卷 易雅一卷 筮宗一卷
 汝梅濮安懿王之六世孙父善湘官浙东安抚使汝
 梅官至户部侍郎
  汝梅周易辑闻自序略曰易道函三极而神万化
  易书立三极而万化神道主于有书主乎用圣人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1a 页 WYG0630-0010a.png
  于是立象而悟无形之妙即变易以求不易之方
  自诚意正心以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随用随效
  此体用兼该之学伏羲画卦之旨文王忧世之情
  夫子传易之志也先君子于易凡六稿汝梅得于
  口授者居多因辑所闻于篇
  易雅自序略曰尔雅训诂之书也目张而汇聚读
  之事义物理秩然在前富哉经之翼乎厥后广雅
  博雅埤雅虽依傍为书大约于道无所益易雅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1b 页 WYG0630-0010b.png
  作则异于是易变易也卦殊其义爻异其旨万变
  毕陈众理丛载学者如乍入清庙目眩耳乱不暇
  品名又若泛沧海而罔识向往之方游建章而不
  知出入之会汝梅尝病焉乃复熟玩画辞而为此
  书庶几缘是指入易之迷津求体易之实用
  筮宗自序略曰太极未判则为阴为阳不可测判
  则阴阳著矣著未分则为九六为七八未可辨分
  则九六七八定矣人心未动则为吉为凶未可必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2a 页 WYG0630-0010c.png
  动则吉凶断矣方无思无为寂然不动之时吾心
  犹太极也犹未分之蓍也一有感焉而吉凶祸福
  已对立于胸中是知吉凶界限判于心动之初君
  子必恐惧于不睹不闻而致谨于喜怒哀乐之未
  发使此心凝然湛然若太极之未判蓍策之未分
  则天理全人欲净语默出处皆纯乎道如是有不
  动动必吉有不筮筮斯神此圣人心蓍之妙是为
  筮宗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2b 页 WYG0630-0010d.png
  纳喇性德曰周易辑闻易雅筮宗合名之曰易叙
  丛书汝梅自序谓受易于父盖六易稿而传之者
  惜乎丛书在而善湘之经义无存汝梅以宗室子
  为宰相史弥远婿顾能谦抑自修研精易象晚岁
  以理财进虽能膴仕而失士誉
李心传丙子学易编一卷
 心传字微之隆州人舜臣子初以荐徵为史馆校勘
 绍定中特赐进士累官权工部侍郎兼秘书监事迹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3a 页 WYG0630-0011a.png
 具宋史儒林传
  心传自序略曰心传读易首求诸王氏书多所未
  喻次考张子书乃粗窥其梗概最后读程子书则
  昭然揭蒙矣然其言犹若不专为爻画而出于是
  以先君子本传暨晦翁先生本义参焉而后圣人
  画卦命爻之情无复馀蕴矣顾诸先生之言尚有
  不能尽同者因复颇为参释间有鄙见可以推明
  诸先生之说者亦附著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3b 页 WYG0630-0011b.png
  纳喇性德曰微之本父书并采诸家而成是编大
  抵以象占为主尽扫虚无穿凿之谬盖有功于易
  道者惜不得其全也其书成于嘉定九年丙子故
  曰丙子学易编元俞琰石涧借全编于书肆而录
  其可取者今所存盖节本也
赵以夫易通六卷
 以夫字用甫号虚舟宗室子嘉定进士历官资政殿
 学士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4a 页 WYG0630-0011c.png
  胡一桂曰其书大概论九六七八变与不变或静
  吉动凶则弗用动吉静凶则不处动静皆吉随寓
  皆可动静皆凶无所逃于天地间所以乐天知命
  不忧也
蔡渊周易经传训解二卷 易象意言一卷
 渊字伯静号节斋建阳人元定长子
  (臣/)等谨案朱彝尊经义考蔡渊周易经传训解四
  卷注曰存三卷此本惟存上下经二卷题曰周易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4b 页 WYG0630-0011d.png
  卦爻经传训解与彝尊所记不符据董真卿周易
  会通称此书以大象置卦词下以彖传置大象后
  以小象置各爻辞后皆低一字以别卦爻与此本
  体例相合知非赝托盖彝尊所见已佚其一卷此
  本又佚其一卷传写者讳其残缺因于书名增入
  卦爻二字作伪之技不足凭也今仍以本名著录
  存其真焉又据真卿称渊周易经传训解外又有
  卦爻十翼象数馀论杂论易象意言杂论卦爻十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5a 页 WYG0630-0012a.png
  翼象数馀论杂论易大义并成于开禧乙丑考诸
  书率已散佚故朱彝尊经义考仅列其书名而不
  能举其卷数惟易象意言载永乐大典中尚首尾
  完具犹当时秘府旧本今并录入四库全书
魏了翁周易要义十卷
 了翁字华父号鹤山临邛人庆元进士官至资政殿
 大学士参知政事签书枢密院事谥文靖从祀孔子
 庙庭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5b 页 WYG0630-0012b.png
  王祎杂说云孔颖达作九经正义往往援引纬书
  之说欧阳公常欲删而去之其言不果行迨鹤山
  魏氏作要义始加黜削而其言绝焉
朱鉴辑文公易说二十三卷
 鉴字子明朱子嫡长孙以荫补迪功郎官至湖广总
 领
  纳喇性德曰文公易说公适孙子明守富川时所
  辑淳祐中锓板盖取门人记录问答之语荟萃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6a 页 WYG0630-0012c.png
  成多与本义启蒙相发明大有功于学者嗣后董
  正叔胡廷芳董季真各有采辑皆是书为之权舆
  也
税与权易学启蒙小传一卷
 与权号巽甫临邛人魏了翁门人其书成于淳祐戊
 申丹棱史子翚为之跋
  与权自序曰伏羲先天理数之原特于易学启蒙
  而抉其秘图象咸本诸邵氏间与袁机仲谈后天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6b 页 WYG0630-0012d.png
  易则尝以卦画纵横反覆求之竟不得文王所以
  安排之意是以畏惧未敢妄为之说与权曩从先
  师鹤山魏文靖公讲究邵氏诸书乃于观物篇易
  上下经序卦图反覆观之皆成十有八卦然后知
  乾坤坎离颐中孚大过小过不易之八卦为上下
  两篇之干其互易之五十六卦为上下两篇之用
  自汉扬子云谓文王重易六爻互用两卦十二爻
  而唐孔颖达亦谓验六十四卦二二相偶非覆则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7a 页 WYG0630-0013a.png
  变孔子序上下经名而序其相次之义非邵氏此
  图则后天之旨千载不明矣窃尝因此图而推之
  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九数而已九者
  究也万物盈牣于天地间者究之象也是故易以
  十八变而起卦元以十八策而生日大抵易六十
  四卦不越乾坤奇偶之画而乾坤奇偶之画又重
  为二九而穷穷则变故革在先天当十八二九之
  究也在后天当四十九蓍数之极也四十九而革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7b 页 WYG0630-0013b.png
  去故五十而鼎取新开物于寅帝出乎震而循环
  无穷矣盖天地五十有五之数河图洛书实互用
  之先天则河图之九而分左右皆叠二九而周乎
  六十四后天衍洛书之九而分上下亦合二九而
  总乎三十六邵氏此图岂非明羲文之易同中异
  异中同也欤孔子杂卦一传专以反对而发后天
  易互用两卦十二爻之深旨也学者参之
  史子翚跋曰巽甫谓先天图皆两卦相对合为二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8a 页 WYG0630-0013c.png
  九之数而后天上下经皆为十八卦者始终不出
  九数而已予因悟乾坤纳甲之义乾自甲而壬坤
  自乙而癸其数皆九也巽甫谓后天以震兑为用
  故孔子谓归妹天地之大义予因悟艮巽者震兑
  之反也震东兑西乃天地生成之方日月出没之
  位实备乾坤坎离而为下经之用也故泰之六五
  亦曰帝乙归妹亦以互体有震兑焉尔然则巽甫
  有得于邵子者固深予因巽甫之书而有发焉虽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8b 页 WYG0630-0013d.png
  然巽甫谓乾九能兼坤六坤阴不能包乾阳予谓
  六之中有一三五焉则九数固藏于六焉乾坤二
  卦阴中包阳阳中包阴巽甫以为何如
李杞用易详解十六卷
 杞字子才号谦斋眉山人仕履无考
  杞自序曰经必以史證后世岐而为二尊经太过
  反入于虚无之域无以见经为万世有用之学故
  取文中子之言以用易名篇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9a 页 WYG0630-0014a.png
  (臣/)等谨案宋有三李杞其一为北宋人官大理寺
  丞与苏轼相倡和见乌台诗案一为朱子门人字
  良仲平江人即尝录甲寅问答者与作此书之李
  杞均非一人或混而同之者误也
方实孙淙山读周易记二十一卷
 实孙爵里无考此书自序题宝祐戊午则理宗时人
 也
  曹溶曰实孙书宋志八卷澹生堂目作十卷聚乐
卷一百四十二 第 19b 页 WYG0630-0014b.png
  堂目作十六卷
董楷周易传义附录(王圻读通考作/周易程朱易解)十四卷
 楷字正叔临海人宝祐进士知惠州有惠政累官吏
 部郎中其学出于陈器之器之出于朱子
  纳喇性德曰正叔从潜室陈器之游得朱子再传
  之学者也依程朱之文而录本义于后凡程之遗
  书朱之文集语类有裨于传义者咸取而附之系
  辞以后程子无传则取程子平日论说补之而附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0a 页 WYG0630-0014c.png
  录如上下经之例其后董真卿之辑录纂注与明
  永乐之大全实权舆于此
林光世水村易镜一卷
 光世字逢圣莆田人景定进士累官司农少卿
  光世自序略曰孔圣作大象小象又作系辞立十
  二象令天下后世皆知此象自仰观俯察而得也
  大象小象者释易也系辞者又释大象小象也十
  二象者又释系辞也后世诸儒释易详矣独仰观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0b 页 WYG0630-0014d.png
  俯察之学则置而不言臣读灵宪图虽知天未知
  星与易合岁在丙午居海上观星读易从事心目
  不顾寒暑忽一夕纵观天地山泽火雷风水八宫
  之星皆自然六十四卦也遂顿悟圣人画卦初意
  敢先以系辞自离至夬十三卦凡十二象笔之于
  书愿与通天地人之君子演而申之亦以补诸儒
  之所未言焉
  纳喇性德曰林氏世多忠节光世曾祖霆博学深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1a 页 WYG0630-0015a.png
  象数与郑樵为金石交光世渊源家学遍览藏书
  因易十三卦取法乾象者著为图说以明圣人仰
  观之义名曰易镜理宗览而惊异以为先儒所未
  发手书水村二字赐之因作亭以彰其宠
朱元升三易备遗十卷
 元升字日华温州平阳人官承节郎差处州龙泉遂
 昌庆元及建宁松溪政和巡检其书成于咸淳庚午
 家铉翁提刑两浙上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1b 页 WYG0630-0015b.png
  纳喇性德曰周礼太卜掌三易之法但有端龟命
  蓍吉凶悔吝之兆原无彖繇所系之辞宋东嘉朱
  日华氏精心象数之学以为天下有亡书无亡言
  因夏时坤乾之言即河洛先后天之图推五行生
  成以明五十五图之为洛书述连山象数图以备
  夏易之遗推五行纳音以明四十五数之为河图
  述归藏象数图以备商易之遗因先天后天之体
  用即象数之合以證羲文之合以卦爻彖象之辞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2a 页 WYG0630-0015c.png
  證互体演反对互体图例以备周易之遗而首之
  以河图洛书之辨
李石方舟易学二卷
 石字知几资阳人举进士仕至成都转运判官陆游
 老学庵笔记载其本名知几后感梦兆改名石而以
 知几为字
胡方平易学启蒙通释二卷
 方平字师鲁号玉斋婺源人其学出于董梦程梦程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2b 页 WYG0630-0015d.png
 受朱子之易于黄干故方平及其子一桂皆笃守朱
 子之说
  钱曾曰易有象数明于象数而后易可读启蒙专
  明象数盖为读本义者作耳胡方平通释之象本
  图书而形于卦画数衍蓍策而达于变占易之体
  用全矣
俞琰周易集说四十卷 读易举要四卷
 琰字玉吾号石涧又号林屋山人吴县人生宋宝祐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3a 页 WYG0630-0016a.png
 初入元隐居著书徵授温州学录不赴至延祐初始
 卒
  琰周易集说自序曰夫易始作于伏羲仅有六十
  四卦之画而未有辞文王作上下经乃始有辞孔
  子作十翼其辞乃备当知辞本于象象本于画有
  画斯有象有象斯有辞易之理尽在于画讵可舍
  象而专论理哉舍画而玩辞舍象而穷理辞虽明
  理虽通非易也汉去古未远诸儒训解多论象数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3b 页 WYG0630-0016b.png
  盖亦有所本至魏王弼以老庄之虚无倡于前晋
  韩康伯又和于后圣人之本旨遂晦沿至于唐诸
  儒皆宗之太宗诏名儒定九经正义于易则取王
  韩而孔颖达辈以当时所尚虽其说未善亦必为
  之回护由是二三百年间皆以虚无为高至宋濂
  洛诸儒一扫虚无之弊圣人之本旨始明奈何世
  之尚占而宗邵康节者则以义理为虚无尚辞而
  宗程伊川者则以象数为末技而邵程之学分为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4a 页 WYG0630-0016c.png
  两家羲画周经亦为两途遂使学者莫知适从逮
  夫紫阳朱子本义之作发邵程之未发辞必本于
  画理不外于象圣人之本旨于是乎大明焉琰幼
  承父师面命首读朱子本义次读程传长与朋友
  讲明则又有程朱二公所未言者于心盖不能无
  疑乃历考诸家易说摭其英华萃为一书名曰大
  易会要凡一百三十卷不揣固陋复自至元甲申
  集诸说之善而为之说凡四十卷因名之曰周易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4b 页 WYG0630-0016d.png
  集说云
  纳喇性德曰世之言图书者类以马毛之旋龟文
  之坼独琰之持论谓顾命河图与天球并列则河
  图亦玉也玉之有文者耳昆崙产玉河源出昆崙
  故河亦有玉洛水至今有白石洛书盖白石而有
  文者其立说颇异
  钱曾曰俞玉吾读易三十馀年覃精研思以致力
  于此然后命笔成书稿凡四更并取系辞传说卦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5a 页 WYG0630-0017a.png
  序卦杂卦等篇改窜皆毕名曰周易集说从来读
  易之士无有终身以之若是者也或疑上经卦三
  十下经卦三十四多寡不均玉吾谓卦有对体有
  覆体上下皆约为十八无有不均条析精确而上
  下之篇定又谓文王之辞谓之经孔子之辞谓之
  传传辞所以释经也经有彖辞即文王所系于卦
  下之辞孔子释文王卦下之辞而传述其意故谓
  之彖传古者经与传各为一书自费直以传解经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5b 页 WYG0630-0017b.png
  其后郑元以彖传连经文然犹若今之乾卦次序
  至王弼乃自坤卦始每卦以彖传连缀于彖辞之
  后又加以彖曰二字后人遂不谓之彖传而直谓
  之彖则文王之彖辞谓之何哉又按陆德明之释
  文梁武帝言文言文王所制玉吾谓梁武之说必
  有所据则彖辞爻辞皆文王之言而孔子传述之
  古易题曰文言传又云爻传者孔子释文王之爻
  辞而传述其意王弼分附于诸爻之下更以象辞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6a 页 WYG0630-0017c.png
  置爻辞之前又于象辞并爻辞之首皆冠以象曰
  二字于是后人以象辞为大象爻辞为小象而爻
  象则谓之象传其谬甚矣世无有一人正之者何
  耶今用古易爻象例不以附经而自为一篇庶几
  六爻连属而文义不间断云谈易者纷如玉吾独
  能发千古未发之秘决千古未决之疑予故服膺
  其书而于诸家之易说备之以俟参考焉
丁易东周易象义十六卷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6b 页 WYG0630-0017d.png
 易东字汉臣号石潭武陵人仕至朝奉大夫太府寺
 簿兼枢密院编修官入元不仕教授乡里以终
  (臣/)等谨案易东以为伏羲八卦重为六十四卦是
  八各生八文王六十四卦是取阴阳老少而一卦
  又可变六十三并其不变之一而为六十四即焦
  氏所谓四千九十六卦亦于此而具启蒙所谓累
  至二十四画成千六百七十七万七千二百一十
  六变者亦可推也于以见易道之无穷矣其后序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7a 页 WYG0630-0018a.png
  一篇以为易变易也六十四卦一乾之变三百八
  十四爻一初九之变也反覆推明此义云
雷思齐易图通变五卷 易筮通变三卷
 思齐字齐贤号空山临川人宋亡之后弃儒服为道
 士居乌石观后终于广信事迹具袁桷所撰墓志铭
 
 
 
卷一百四十二 第 27b 页 WYG0630-0018b.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四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