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九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a 页 WYG0629-057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
 兵考
  郡国兵
明太祖洪武二年谕诸将各上备边方略
 命大将军徐达等备山西北平边谕令各上方略从
 淮安侯华云龙言自永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馀里
 关隘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于紫荆关及芦花岭设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b 页 WYG0629-0577b.png
 千户所守禦又诏山西都卫于雁门关太和岭并武
 朔诸山谷间凡七十三隘俱设戍兵至九年敕燕山
 前后等十一卫分兵守古北口居庸关喜峰口松亭
 关烽堠百九十六处参用南北军士至十五年又于
 北平都司所辖关隘二百以各卫卒戍守
  实录曰洪武四年三月诏中书省臣曰山口外东
  胜蔚朔武丰云应等州皆极边沙漠宜各设千百
  户统率士卒收抚边民无事则耕种有事则出战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a 页 WYG0629-0577c.png
  所储粮草就给本官不必再设有司重扰于民
十年五月山西行都司请所辖边民自备兵械团结防
边从之
  (臣/)等谨按此为边上土著兵之始史志所谓太祖
  沿边设卫惟土著兵及有罪谪戍者遇有警调他
  卫军往戍谓之客兵是也实录载宣德中大同守
  将请益戍兵兵部言山西行都司所辖十二卫军
  士二万馀人皆土军盖始自团结遂成土军也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b 页 WYG0629-0577d.png
诏诸王近塞者每岁秋勒兵巡边
  (臣/)等谨按太祖防边之意甚重故有此诏史无年
  月考秦晋王之藩事在十一年三月则此诏当在
  此后也十年益秦晋燕三府护卫亦以封地近边
  之故凡西北军事虽命大将遄征而以燕晋二王
  节制之二十五年命元降军赴北平听燕王调用
  此燕藩之所以兵日强而其后起而靖难也
十七年命徐达籍上北平将校士卒复命将覈辽东定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a 页 WYG0629-0578a.png
辽等九卫官军
 是后每遣诸公侯较沿边士马以籍上
二十年置北平行都司于大宁
 其地在喜峰口外故辽西郡辽之中京大定府也西
 大同东辽阳南北平冯胜之破纳哈出还师城之因
 置都司及营州五屯卫至二十四年三月以已置大
 宁都司及广宁诸卫足以守边乃撤山海等处守关
 军士每处止存十馀人馀悉令屯田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b 页 WYG0629-0578b.png
  (臣/)等谨按兵志言是时封皇子权为宁王调各卫
  兵往守而先是李文忠取元上都设开平卫及兴
  和等千户所东西各四驿东接大宁西接独石考
  文忠之取开平事在洪武二年六月蓝玉之拔兴
  和事在七年四月设卫及所当在此时明初设此
  以控扼北徼
二十二年五月置泰宁朵颜福馀三卫
 三卫地为乌梁海在黑龙江南元大宁路北境是时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a 页 WYG0629-0578c.png
 内附帝即其地置三卫俾部长各领其众互为声援
 自锦义历广宁至辽河曰泰宁自全宁抵喜峰口近
 宣府曰朵颜自黄河洼逾潘铁岭至开原曰福馀独
 朵颜地险而强
  (臣/)等谨按洪武时以塞外降人置此三卫以为大
  宁之屏障后自永乐以乌梁海有功畀以大宁而
  三卫遂滋不靖
二十五年筑东胜城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b 页 WYG0629-0578d.png
 城在河州东受降城之东时帝遣宋国公冯胜等分
 行山西籍民为军屯田于大同东胜共设十六卫由
 是自辽以西数千里声势联络
  (臣/)等谨按东胜在河套之东春明梦馀录言河套
  内有一十二县当筑东胜时足以为套地之屏障
  也馀详后
成祖永乐元年三月改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徙之
保定调营州五屯卫于内地
卷一百二十九 第 5a 页 WYG0629-0579a.png
 初靖难兵起陷大宁以宁王权归及即位改封宁王
 江西而以北平行都司为大宁都司调营州五屯卫
 于顺义蓟州平谷香河三河以旧大宁地畀乌梁海
 自是辽东与宣大声援阻绝又以东胜孤远难守调
 左卫于永平右卫于遵化而墟其地先是兴和亦废
 开平徙于独石宣府遂称重镇然帝于边备甚谨自
 宣府迤西迄山西缘边皆峻垣深濠烽堠相接隘口
 通车骑者百户守之通樵牧者甲士十人守之其敕
卷一百二十九 第 5b 页 WYG0629-0579b.png
 总兵官武安侯郑亨曰各处烟墩务增筑高厚贮五
 月粮及柴薪药弩墩傍开井井外墙与墩平外望如
 一重门禦暴之意常凛凛也
  (臣/)等谨按大宁古会州地外邻乌梁海会典云其
  地与辽东宣府东西并建为外边又起古北口至
  山海关增修关隘为内边永乐弃大宁东胜而边
  患遂萌兵志云洪熙改元朔州军士白荣请还东
  胜高山等十卫于故地不能用也
卷一百二十九 第 6a 页 WYG0629-0579c.png
三年五月以灵州鞑靼垛集为兵
 七月遣降人吴见诚柴秉诚等率其部属居凉州敕
 总兵官宋晟选其壮勇数百参以官军三倍于塞外
 侦逻非但耀威亦以招徕未附者
仁宗洪熙元年十月(时宣宗/已即位)遣还庄浪卫土军
 右军都督李英言庄浪卫土军土民二百六十人旧
 𨽻随驾三千之数请仍付土官鲁实加训练庶边警
 易于调用从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6b 页 WYG0629-0579d.png
宣宗宣德五年五月增置口北缘边诸堡并戍兵
六月迁开平卫于独石
 开平备禦都指挥唐铭等言孤城荒远薪刍并难猝
 遇寇至别无应援请添官军神铳守备下廷臣议之
 皆言宜准阳武侯薛禄初奏于独石筑城立开平卫
 以本卫官军家属移于新城且耕且守而精选本卫
 及原调守备官军二千馀人分二班更代于开平旧
 城哨备从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7a 页 WYG0629-0580a.png
  黄光升昭代典则曰国初设卫开平置八驿东接
  大宁古北口西接独石文皇出塞皆道开平兴和
  万全间尝曰惟守开平则兴和大宁辽东甘肃宁
  夏边圉永无虞矣已乃弃大宁而兴和亦废开平
  失援至是徙卫独石蹙国盖三百里尽失龙门滦
  河之险边备益虚
六月置万全都指挥使司
 时关外卫所皆𨽻后军都督府帝以诸军散处边境
卷一百二十九 第 7b 页 WYG0629-0580b.png
 猝有缓急无所统一命于宣府立都司十六卫皆属
 焉
七年五月易置宁夏甘肃戍兵
 西北边军延安庆阳诸卫近宁夏而戍甘州临洮巩
 昌兰州诸卫近甘州而戍宁夏肃州镇宁西宁秦州
 皆临极边其军分戍他处乃别调官军戍守帝以舍
 近趋远劳费实多人情非便谕兵部议之于是以延
 安等卫近宁夏者戍宁夏汉中三卫所皆遣还临洮
卷一百二十九 第 8a 页 WYG0629-0580c.png
 等卫近甘州者戍甘州其肃州等卫所皆遣还
十年七月(时英宗/已即位)选京军二千人戍辽东四千人戍大
同宣府
 时辽东屡有事官军数少不能对敌兵部请选在京
 操练官军命都督曹义率往分守地方又大同宣府
 为京师屏障亦宜益兵听守将调用俱待明春边务
 宁帖回京从之
  (臣/)等谨按此是以京营军戍边之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8b 页 WYG0629-0580d.png
英宗正统初敕山西河南边班军如期更番
 山西河南班军守偏头大同宣府塞不得代巡抚于
 谦言每岁九月至二月水冷草枯敌骑出没乘障卒
 宜多若三月至八月边守自足乞将两班军每岁一
 班如期放还时甘肃总兵官蒋贵又言沿边墩台守
 瞭军更番有例惟坐事谪发者不许困苦甚乞如例
 践更并从之至五年山西总兵官李谦请偏头关守
 备军如大同例半岁更番部议每番皆十月而戍卒
卷一百二十九 第 9a 页 WYG0629-0581a.png
 仍率以岁为期有久而后遣者
  兵志曰永乐间始命内地军番戍谓之边班其后
  占役逃亡之数多乃有召募有改拨有修守民兵
  土兵而边防日益坏
元年增各边营堡
 时给事中朱纯请脩塞垣总兵官谭广言自龙门至
 独石及黑峪口五百五十馀里工作甚难不如益墩
 台瞭守乃增赤城等堡烟墩七十二宁夏总兵官史
卷一百二十九 第 9b 页 WYG0629-0581b.png
 昭言所辖屯堡俱在河外自河迤东至察罕脑儿抵
 绥德州沙漠旷远并无守备请于花马池筑哨马营
 大同总兵官方政继以马营请欲就半岭红寺儿废
 营脩筑宣大巡抚都御史李仪以大同平衍巡哨宜
 谨请以副总兵主东路参将主西路而迤北则属之
 总兵官都指挥并如议行后三年诏塞紫荆关诸隘
 口增守备军时斡拉渐强从成国公朱勇请也
九年五月增大同操备马军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0a 页 WYG0629-0581c.png
 时斡拉势盛大同总兵官朱冕言本处军马止有二
 万四千六百馀人不足策应而马队尤少请以原调
 步军二千四百人往山西行都司屯田者仍旧遣还
 选其半为马队更于山西河南操备步军内选一千
 五百人为马队分中东西三路操备从之
是月选宁夏土鞑军防秋
 敕宁夏总兵官黄真等曰闻灵州千户所土人鞑鞑
 官军多骁勇精健尝自备鞍马随征选以防秋至明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0b 页 WYG0629-0581d.png
 春河开之后令还农业如用之有效以后防秋依此
 而行至十年五月增甘肃哨所千人增宁夏延安戍
 兵三千人
十一年十一月募西安猎户为兵
 陜西都指挥同知杨得青言西安沿山猎户土民多
 健善射乞加招募复其徭役俾杀贼禦虏从之
景帝景泰元年九月遣官于延绥诸边镇募兵并抽选
馀丁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1a 页 WYG0629-0582a.png
 先是兵部请于诸边镇各召募土兵五千人或于官
 军之家三丁选一至是请遣官以往命大理寺丞刘
 宪太仆少卿王质分领其事赐之敕曰守边禦寇多
 藉土兵有能召募舍馀汉土民丁者各照所拟名数
 升职就令管领所募听调杀贼每镇务及五千名以
 上如无为首召募之人查各户口册三丁选一应募
 者给银五两抽选者三两五钱就与关支粮赏军器
 马匹仍免户内一丁帮贴有功升赏事宁放归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1b 页 WYG0629-0582b.png
英宗天顺元年八月选沿边民丁为土兵
 户部尚书沈固言沿边民丁多者宜选三丁朋当土
 兵卫所带管比之远调客兵戍边者不同帝然其言
 诏兵部近边人民不分军民舍馀人等有愿效力者
 许其自报收附近边卫所寄管令作土兵名色给与
 鞍马器械秋冬操练支与口粮春夏务农住支本户
 免徵粮五石仍除二丁供给免其杂泛差役如有事
 故不许勾补军还为军民还为民有功者一体升赏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2a 页 WYG0629-0583a.png
宪宗成化元年分延绥镇精兵分屯要害
 延绥总兵官张杰言延庆等境广袤千里所辖二十
 五营堡每处仅一二百人难以应敌宜选精锐九千
 为六哨分屯府谷神木二县龙州榆林二城高家安
 边二堡庶缓急有备又请分布鄜庆防秋军二千馀
 人于沿边要害从之
二年春选陜西土兵
 延绥巡抚卢祥等言营堡兵少而延安庆阳边民多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2b 页 WYG0629-0583b.png
 骁勇习敌可练为兵使护田里妻子乃敕御史往选
 之得丁壮五千馀名号为土兵原点民壮亦改此名
 委官训练听调
  王圻曰按土兵之法不但可行于延绥若九边行
  之则边民不困于赋役而心皆内向无复北走之
  人敌虽欲入谁为向导此实久安长治之至计竟
  无有申明此意者虽延绥此法亦就废弛而各边
  多事兵力财赋日不暇给矣近来以兵不足或调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3a 页 WYG0629-0584a.png
  或募所过骚扰民不胜害且于地方无室家之念
  不肯出死力击贼则土兵可无议乎今之额设民
  壮亦仿佛土兵顾名在而实废者多倘精选壮勇
  加意操练不惟藉以防守而缓急亦得其用其亦
  土兵之遗意乎
七年延绥镇大筑边城徙镇榆林
 先是东胜设卫守在河外榆林治绥德后东胜内迁
 失险捐米脂鱼河地几三百里正统间镇守都督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3b 页 WYG0629-0584b.png
 祯始筑榆林城建缘边营堡二十四岁调延安绥德
 庆阳三卫军分戍天顺中阿罗出入河套驻牧每引
 诸部内犯至是延绥巡抚都御史余子俊乃徙治榆
 林由黄甫川西至定边营千二百馀里墩堡相望横
 截套口内复堑山堙谷曰夹道东抵偏头西终宁固
 风土劲悍将勇士力北人呼为托多城
  (臣/)等谨按子俊之筑城以横截套口故得扼要之
  势焉考河套即秦所取匈奴河南地也东至偏头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4a 页 WYG0629-0584c.png
  西至宁夏三面阻河南邻边东西几二千里南北
  八九百里河之北唐时三受降城在焉东受降城
  东为东胜自东胜失守火筛遂南掠因知河套所
  在入据其中嗣后边患踵生大率由此后至嘉靖
  二十四年巡按山西御史陈豪言敌三犯山西伤
  残百万费饷六十亿曾无尺寸功请定计决战尽
  复套地明年敌犯延安总督三边侍郎曾铣力主
  复套条上十八事世宗嘉奖之而严嵩窥帝意惮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4b 页 WYG0629-0584d.png
  兵且欲杀旧阁臣夏言因劾铣并言诛死自是无
  敢言边事者河套之不能复坐失此事机也
八年二月募陜西义勇
 兵部疏陈陜西军务言陜西平凉高桥等处多土达
 土人善射敢战请令总督王越选其众所信服之人
 令自招集量授官职所招者给以银布器械复其赋
 役号为义勇事平愿归农者听之至九年七月巡抚
 陜西都御史马文升言请选临巩二府卫所土兵民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5a 页 WYG0629-0585a.png
 壮又肃府并黔国公家人先皆归化土达今子孙渐
 众居近固原率能骑射宜选其精壮操练防守从之
十年正月始设三边总制
 先是刑部主事张鼎疏言陜西八府三边腹里俱有
 镇守总兵巡抚等官不相统一宜推文武兼济者一
 人总制三边则事体归一而成功不难兵部议以固
 原平凉乃三边总会之所寇来侵犯累由此入宜置
 立总府仍假以便宜之权控制延绥宁夏甘肃三边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5b 页 WYG0629-0585b.png
 总兵巡抚等官悉听节制命以王越为之此三边总
 制之始
十二年兵部侍郎滕昭英国公张懋条上边备
 言居庸关黄花镇喜峰口古北口燕河营有团营马
 步军万五千人戍守请益军五千分驻永平密云以
 策应辽东凉州镇番庄浪贺兰山迤西从雪山过河
 南通靖虏直至临巩俱敌入侵之路请调陜西官军
 益以甘凉临巩秦平河洮兵戍安定会宁遇警截击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6a 页 WYG0629-0585c.png
 以凉州锐士五千扼要屯驻彼此策应报可
孝宗弘治七年十月选练宁夏镇兵
 令镇守等官精选在城军马三千如在京团营别为
 队伍以时操练遇警出战事宁还营从之
十年七月选大同土兵
 巡抚刘瓛请令府州县按籍选精锐人丁发附近卫
 所带管给与甲仗令自备鞍马随军操练允之
十三年七月增选宣大镇兵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6b 页 WYG0629-0585d.png
 时有边警兵部请敕宣大二镇守臣选屯种正军之
 可用者游骑官军户下丁多之家五丁选一复于山
 西河南操备官军内各选一二千以资战守从之
  (臣/)等谨按明代军卫遍于天下逃亡役占至于无
  兵可用于是行召募之令军苦于役而令民为军
  又使世及其谁愿之时给事中熊伟言凡土人非
  不乐于应募但患处之无道不能得其心耳请令
  愿应募者听就附近卫所编为什伍随军操练给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7a 页 WYG0629-0586a.png
  之月粮器仗有功一体升赏事宁之日仍令各就
  生理其旧管人员勿得私自勾扰有事则聚而为
  兵无事则散而为农亦成周寓兵于农之意也时
  以其言为是孝宗亦允行之
十四年遣使增募西北诸边土兵
 时以西北诸边所募土兵多不足五千遣使赍银二
 十馀万往募指挥千百户以募兵多寡为差得迁级
 失官者得复职即令统所募兵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7b 页 WYG0629-0586b.png
是年三月选练大同西路军
 提督军务都御史史琳言大同西路有大同左右威
 远平卢井坪朔州六城老家官军一万三千八百有
 奇而右卫尤号勇悍然皆不经操练宜每城选千人
 右卫倍之选将领之于本城操习以听征调允之
是年设固原镇𨽻以四卫设总制府
 固原平凉之开城县也先是为内地所备惟靖虏至
 是火筛往来河套遂为冲要乃改开城为固原州设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8a 页 WYG0629-0586c.png
 总制府以固靖兰甘四卫𨽻之总陜西三边军务是
 时陜边惟甘肃稍安而哈密屡为吐鲁番所扰乃敕
 脩嘉峪关
  春明梦馀录曰弘治中设总制于固原联属陜西
  诸镇嘉靖中设总督于偏关联属山西诸镇
  按成化时已设三边总制兹以寇犯甘肃廷议复
  设总制官诏起王越原官总制甘凉军务越言甘
  凉兵弱非藉延宁兵难以克敌请制兼两镇从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8b 页 WYG0629-0586d.png
  故曰三边也固原本属平凉总制驻劄于此故兵
  志于此云设总制府
定备禦延绥官军岁一更代
 三边总制秦纮言备禦延绥官军自十二月赴边既
 周一岁至次年二月始得代在军日多请岁一更上
 下俱在三月初边军便之
  (臣/)等谨按兵志不书年月考纮之为总制事在十
  四年九月则此奏当在是后也纮传言纮脩筑诸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9a 页 WYG0629-0587a.png
  边城堡一万四千馀所垣堑六千四百馀里固原
  屹为重镇前后经略西陲者莫及
十八年六月(时武宗/已即位)设陜西豫旺城戍兵
 豫旺去韦州百馀里扼河套之冲虏寇固原平凉势
 必由此其地土衍沃可屯而守先是都御史余子俊
 尚书秦纮议立千户所戍之皆不果至是杨一清奉
 命经略乃编存留清解南方军及募新军操练屯种
 以为防禦之计若有警则调备冬官军二千人于此
卷一百二十九 第 19b 页 WYG0629-0587b.png
 按伏
武宗正德元年春总制三边都御史杨一清请脩筑边

 一清请复守东胜因河为固东接大同西属宁夏使
 河套千里沃壤归我耕牧则陜右犹可息肩花马池
 一带地势平漫寇每从此毁墙入固原平凉不能耕
 牧因上脩筑定边营等六事帝可其奏发帑金数十
 万工方兴而刘瑾憾一清不附已遂罢所筑塞垣仅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0a 页 WYG0629-0587c.png
 四十馀里而已
十二月选补延绥土兵
 先是延绥招募土兵几二万参将王戟常选领二千
 听调杀贼至是总制都御史杨一清言此兵之设东
 可以应援大同西可以防禦宁夏请更加选补通为
 三千择官统领操练从之至五年七月兵部言延绥
 切近敌境近缺游兵三千人至选墩军以充旧有招
 募土兵一万三百馀名及归农舍馀一千一百馀人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0b 页 WYG0629-0587d.png
 宜令于土兵内精选五千人收发各卫编伍食粮以
 备战守分为两班备禦冬春遇有警急听将归农舍
 馀取拨防守从之
十三年定宣大延绥三镇应援节度
 敌不渡河则延绥听调于宣大渡河则宣大听调于
 延绥从兵部尚书王琼议也
四月诏边将禦敌奋勇力战损伤军士者勿妄用守备
不设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1a 页 WYG0629-0588a.png
 给事中傅钥言各边将帅以近例与敌交锋损伤数
 十人即拟守备不设之罪故不肯交锋因为之辞窃
 观律意将帅失机固有一定之法若其奋勇杀贼损
 伤多寡则当临时裁断而不可拘今力战者或以无
 功抵罪而闭营不出者乃得免令老将遂其奸欺勇
 士变为畏怯边弊未有甚于此者下兵部会议自今
 失误军机者律有正条凡贼寇入境众寡相当而闭
 营不出杀虏人民者问发边远充军若众寡不敌但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1b 页 WYG0629-0588b.png
 可固守者查实奏处其奋勇迎敌斩获少而损伤多
 者仍论功升赏不许摘引损军字样妄拟治罪至嘉
 靖末大同巡抚张邦彦以失军律太严请除去苛令
 果有效胜战场者所亡失不以为罪从之
世宗嘉靖初御史邹养浩请复小河等关于外地又请
募商籴粟以实各边从之
 先是乌梁海内附未几不靖宣宗尝亲率师败之自
 是畏服故喜峰密云止设都指挥镇守土木之变颇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2a 页 WYG0629-0588c.png
 传三卫助逆至是朵颜独盛情叵测故养浩请复小
 河等关于外地以扼其要又请多铸火器给沿边州
 县募商籴粟实各边卫所诏皆行之初太祖时以边
 军屯田不足召商输边粟而与之盐富商大贾悉自
 出财力募民垦田塞下故边储不匮弘治时户部尚
 书叶淇始变法令商纳银太仓分给各边商皆撤业
 归边地荒芜米粟踊贵边军遂日困
六年三月兵部请召募土著备边从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2b 页 WYG0629-0588d.png
十年五月设边营提调兼领守关事
 直𨽻巡按御史周□按行山海等关上言关以扼敌
 营以援关今各分责任一遇失事当关者独任其罪
 今宜二营设一提调随所直诸关塞兼领庶捍禦协
 力从之
十一月罢汉中宁𦍑二卫岁戍小盐池官军徵银输边
 先是宁夏镇抚臣岁调二卫官军一千七百馀集小
 盐池操备多道亡及病死十不得二三至巡抚胡东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3a 页 WYG0629-0589a.png
 皋言军士苦于远戍每调遣如赴水火既非人情又
 不足备禦请止勿调岁徵应调者各银三两输之盐
 池将领为脩边之费下兵部允之
  (臣/)等谨按此为徵银之始馀详嘉靖四十三年
  兵志曰嘉靖十一年御史徐汝圭条上边防兵食
  谓延绥宜漕石州保德之粟自黄河而上楚产由
  郧阳汴粟由陜洛沔粟由汉中以达陜右宣大产
  二麦宜多方收籴紫荆倒马白羊等关宜招商赁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3b 页 WYG0629-0589b.png
  车运又请以宣府游兵驻右卫怀来以援大同选
  补游兵于顺圣西城为临期应援永宁等处游兵
  卫宣府备调遣直𨽻八府召募勇敢团练赴边关
  远近警急榆林山陜游兵于本处策应报可然未
  能行也
十二年十二月诏大同抚臣募该镇骁健为骑兵
 至十三年二月以大同有警差给事中六人兵部司
 官六人分诣各边召募勇敢以壮军实兵部言额兵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4a 页 WYG0629-0589c.png
 久耗请即以所募籍为兵六月诏各边召募土军时
 兵部上方略内言各边军伍多缺宜量地方缓急召
 募土军除甘肃已选屯军外辽东宣大延绥山海关
 各募二千人山西三关三千人宁夏陜西固原洮岷
 等处各千人俱编入附近卫所诏允之
十四年十二月命山丹守备指挥佥事鲁瞻还庄浪管
辖土军
 先是命瞻守备山丹瞻父都督同知经言臣世守兹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4b 页 WYG0629-0589d.png
 土以疾家居其部下土军敕臣子瞻管辖今瞻他徙
 军士嗷嗷不欲别附若士卒流移或生他患是隳先
 人之业而负世恩也惟令守故业为便报可
  (臣/)等谨按此所谓庄浪鲁家军也鲁鉴传曰明初
  西鄙来降者辄授以职使率其部落以卫边塞鲁
  氏之祖阿失都巩卜失加初为百户至孙鉴官至
  总兵从征石城为贼所惮经则鉴之孙累世大将
  敢战知名为土军中最著者又有祁家军亦其类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5a 页 WYG0629-0590a.png
  也兵志言鲁家军旧𨽻随驾中事见前洪熙元年
  其后至万历间部臣称其骁健为敌所畏宜鼓舞
  以储边用云
十八年移三边制府镇花马池
十九年增易山西三关营制
 是时谙达诸部强横屡深入大同太原之境晋阳南
 北烟火萧然巡抚都御史陈讲请以六千人戍老营
 堡东界之长峪以山西兵守大同三关形势宁武为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5b 页 WYG0629-0590b.png
 中路莫要于神池偏头为西路莫要于老营堡皆宜
 改设参将雁门为东路莫要于北楼诸口宜增设把
 总指挥而移神池守备于利民堡老营堡游击于八
 角所各增军设备帝悉许之规画虽密然兵将怯弱
 其健者仅能自守而已
二十年五月复设延绥领班都指挥
 总督尚书杨守礼言延绥东西三十四城堡独当黄
 河一面之险先年设兵戍守以都指挥统御之寻议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6a 页 WYG0629-0590c.png
 革去止领以指挥等官权轻令弛宜复设领班都指
 挥二员择人任之令统各卫所官军分上下班岁一
 番休仍将定南定北等备禦官军归并原伍分番戍
 守半岁而更从之
二十一年正月诏延绥募丁壮六千人为游兵
 吏部尚书许赞条上边备言延绥军士素称忠勇宜
 新募五六千人为游兵二部以备战守调发诏兵部
 发银十万两付延绥抚镇召募立为游兵专在本镇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6b 页 WYG0629-0590d.png
 练备听宣大三关有警调发既而以人不乐从议罢
 督臣杨守礼请于中选三千人设游击一员统之驻
 定边营防守从之二十二年十月以兵部言仍募为
 二枝以游击一员统之
二十二年诏宣府兵乘塞
 旧制总兵夏秋间分驻边堡谓之暗伏至是有司建
 议入秋悉令赴边分地拒守至九月中罢归犒以帑
 金久之以劳费罢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7a 页 WYG0629-0591a.png
二十三年二月选民兵备禦宣府
 巡抚宣府都御史王仪言宣镇五路各有要地请得
 选民兵趫健敢死者以三千聚居镇城西路一千聚
 居万全右卫北路一千聚居独石城以时训练专听
 杀贼许之
二十四年七月调河南民兵山东长枪手协守紫荆关
 二十五年二月兵部覆总督翁万达疏言山东长枪
 手河南毛葫芦本非民间常徭第每省至六千名不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7b 页 WYG0629-0591b.png
 无充以老弱而议者遂谓无益今宜量减务取精壮
 者每省各三千人以一都司领之取便住劄候警赴
 援诏每省留二千人
二十五年四月令沿边各县佥选民兵
 兵部议覆总督三边张珩请也令大县选五百人中
 县三百人小县二百人专令防护城池不必调遣
  (臣/)等谨按是年总督三边侍郎曾铣有恢复河套
  之举为严嵩所搆阻已详前按内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8a 页 WYG0629-0591c.png
九月大同镇以地召军一万五千馀人
 总兵官周尚文言近以脩筑边墙隔进虏占地土四
 万馀顷倚地召军一万五千有馀分给各军士耕种
 以资养赡诏令永不起科著为令仍行各边一体遵
 行
  (臣/)等谨按明代卫所之制计兵授地以地养兵故
  兵足而粮不费后额军渐缺遂行召募召募之军
  日增卫所之兵日少夫有地则有人有人则有兵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8b 页 WYG0629-0591d.png
  诚从其源而求之岂兵果不可足耶即尚文一事
  推之各边诚是矣第不得其人率为故事耳
脩宣大边墙
 总督翁万达奉诏议上边防脩守事宜言山西保德
 州河岸东尽老营堡凡二百五十四里西路丫角山
 迤北而东历中北路抵东路之东阳河镇口台凡六
 百四十七里宣府西路西阳河迤东历中北路抵东
 路之永宁四海冶凡一千二十三里皆通临巨寇险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9a 页 WYG0629-0592a.png
 在外者所谓极边也老营堡转南而东历宁武雁门
 北楼至平刑关尽境约八百里又转南而东为保定
 界历龙泉倒马紫荆吴王口插箭领浮图峪至沿河
 口约一千七十馀里又东北为顺天界历高崖白羊
 抵居庸关约一百八十馀里皆峻岭层冈险在内者
 所谓次边也敌犯山西必自大同入紫荆必自宣府
 未有不经外边能入内边者比因寇越大同入山西
 当时地方诸臣误以大同为不足共事乃独筑宁雁
卷一百二十九 第 29b 页 WYG0629-0592b.png
 以东边墙掣还大同之兵以守之已非建置边防守
 要之意继因守兵不敷添太原等处参游兵马七营
 召募新军及佥调新旧民壮屯夫弓兵率已六万馀
 人财匮于兵众力分于备多宣府亦自敌犯西路尽
 调本镇兵马专备西中而北路兵马遂空虚可虑连
 年三镇防秋徵调辽陜兵马不下五六枝费用粮赏
 刍饷以百四十万计费实不赀难于持久若复拘泥
 往事散处城堡临时动调仓卒难合首尾不应往年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0a 页 WYG0629-0592c.png
 之事可以为鉴摆边之兵固难遽罢至于修边之役
 自不容已因陈修边二事守边八事以上请修筑宣
 大边墙千馀里烽堠三百六十三所后以通市故不
 复防遂半为敌毁
  (臣/)等谨按万达之督宣大在二十三年其修边墙
  史无确据年月大约在二十四五年之间
二十六年二月革宣府战锋五营
 总督翁万达言宣府镇城四营各路设兵五营立法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0b 页 WYG0629-0592d.png
 不为不备近岁巡抚王仪总兵郤永奏选各营精锐
 五千人别立战锋五营以废弃将官统之遂致各营
 虚耗而又别取老弱步卒用充原数及遇战阵复自
 谓亲兵居后反驱诸路兵为前蔽用是士皆解体宜
 悉罢之诏从之
二十七年九月增置辽东戍兵
 巡抚李珏请于义州太清宁远等处各增置戍兵三
 千馀人从之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1a 页 WYG0629-0593a.png
诏各边入卫兵戍蓟镇
 是年蓟始称镇时镇兵未练因诏各边入卫兵往戍
 既而兵部言大同之三边陜西之固原宣府之长安
 岭延绥之夹墙皆据重险惟蓟独无渤海所南山陵
 东有苏家口至寨篱村七十里地形平漫宜筑墙建
 台设兵守与京军相夹制报可时兵力孱弱有警徵
 召四集而议者惟以据险为事无敢言战者其后蓟
 镇入卫兵俱听宣大督抚调遣防禦益疏朵颜遂乘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1b 页 WYG0629-0593b.png
 虚岁入
  明史稿曰蓟之称镇自是年始昌平称镇自三十
  九年后总名蓟镇云
二十九年十二月定昌平通州易州主客兵制
 时寇警之后通易昌平各设都御史副总兵以备三
 辅驻昌平者以拱护陵寝为先而傍为密云居庸之
 声援驻通州者以本州河西务为汛地而外为蓟州
 顺义之声援驻易州者以经略镇守紫荆等关为职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2a 页 WYG0629-0593c.png
 凡保定都御史所辖之边悉听会同整饬至于所统
 之兵昌平以陵卫军为主兵而以京营所发为防秋
 客兵通州以本州分守旧统及新旧班军为主兵而
 以山东召募者为客兵易州听经略侍郎保定巡抚
 于所属卫所摘拨一营为主兵而以山西召募为客
 兵
  兵志曰是年谙达入犯直薄东直门诸将不敢战
  敌退大将军仇鸾力主贡市之议明年开马市于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2b 页 WYG0629-0593d.png
  大同然寇掠如故又明年马市罢
三十一年三月分蓟镇为八区各以参将领之
 总督何栋请分区驻兵因上所辖将领及关塞营堡
 主客兵马之数其第一区山海关特为重地有军三
 千各区主兵不足则取之两关御史所阅各卫军客
 兵不足则总督临期取之防秋士马诏从之
三十四年筑牛心诸堡
 先是兵部请敕边将修补宣大边墙(即翁万达/所修者)科臣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3a 页 WYG0629-0594a.png
 又言垣上宜筑高台建庐以栖火器从之时谙达益
 强辽蓟宣大连岁被兵至是总督军务兵部尚书杨
 博既解大同右卫围因筑牛心诸堡脩烽堠二千八
 百有奇宣大间稍宁息而蓟镇之患不已
三十七年诸镇议练本镇兵
 时诸镇建议各练本镇戍卒可省徵发费十之六从
 之然戍卒选愞不任战岁练亦费万金而临事徵发
 如故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3b 页 WYG0629-0594b.png
四十年十一月设蓟辽总督标兵二枝
 从总督杨选言也每枝三千人选言标兵既振则边
 兵可渐减故从之至四十二年冬以尚书杨博言于
 巡抚总兵下各设一枝
  (臣/)等谨按兵志及实录是时蓟镇之患最甚故以
  延绥固原宁夏兵入卫杨选疏言三镇来者羸敝
  不堪居半入卫之兵本止防秋秋毕放还后遂留
  延绥一枝再防一年固原宁夏各一枝再防冬春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4a 页 WYG0629-0594c.png
  以致各兵在家日少行戍日多蓟镇如此诸边可
  知请定议行之时郎中许汝骥自蓟镇阅兵还亦
  言蓟镇之兵有三继补之军以丁继丁多脱籍而
  鲜实召补之军以人代役率萃涣而易离新募之
  军设法充数多骄惰而难用名目日众奸弊日滋
  所以愈补而愈不足也因历陈六弊述补练便宜
  以上兵部乃议陜西三边客兵久疲延绥尤甚宜
  将延绥游兵免其征调其他仍敕边臣慎加简阅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4b 页 WYG0629-0594d.png
  俟主兵精练岁减一枝边兵既欲渐撤请选京营
  兵为八部足三千人骑居十之一为传报步居十
  之九为列守以春秋二季分番居庸镇边二区各
  领以参将二人务期训练整肃诏从之
四十一年三月免山西民兵入卫人徵五两输蓟镇
 从总督杨选言也
四十三年徵戍兵银为召募用
 时延绥巡抚胡志夔请免戍军三年每军徵银五两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5a 页 WYG0629-0595a.png
 四钱为募兵用自后至万历初大同督抚方逢时等
 请脩筑费诏以河南应戍班军自四年至六年概免
 尽扣班价发给谓之折班班军遂耗久之所徵亦不
 得宁山南阳颍上三卫积逋绥延镇折班银至五万
 馀两是后诸边财力俱尽敝攰极矣
穆宗隆庆三年八月改保定等处达官军舍为忠顺官

 从抚臣温如璋言也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5b 页 WYG0629-0595b.png
五年九月遣官选募浙兵戍蓟镇
 初蓟镇练兵总督谭纶欲募吴越战卒一万二千人
 杂教之已而得浙兵铳手三千人戚继光复请添调
 六千人不许至是总督刘应节复以为请兵部言添
 调南兵之说继光持之甚坚谭纶亦断以为可行今
 当更募绍宁金台兵备足九千之数每南兵增一人
 则边军减一人乃命锦衣卫遣官至浙江选募之是
 后九千人三年一放班后分三枝与浙江防海兵一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6a 页 WYG0629-0595c.png
 年一枝相为兑换至万历四年以兵卒多不愿南还
 以全营分而为二仍三年一放春往秋还
  戚继光传曰自嘉靖以来边墙虽修墩台未建继
  光巡行塞上议建敌台略言蓟镇边垣延袤二千
  里一瑕则百坚皆瑕比来岁修岁圮徒费无益请
  跨墙为台睥睨四达台高五丈虚中为三层台宿
  百人铠仗糗粮具备令戍卒画地受工先建千二
  百座然边卒木彊律以军法将不堪请募浙人为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6b 页 WYG0629-0595d.png
  一军用倡勇敢督抚上其议许之浙兵三千至陈
  郊外天大雨自朝至日昃植立不动边兵大骇自
  是始知军令五年秋台功成精坚雄壮二千里声
  势联接
  (臣/)等谨按戚继光练蓟镇兵事互详教阅门继光
  熟精兵事纪律严而教练有法故每能用浙兵以
  著效若将不得人兵固易地而皆弗良也若以风
  土之刚柔论之南兵乌能如北兵哉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7a 页 WYG0629-0596a.png
六年五月定蓟镇额兵之数
 时阅蓟镇实在主客官军一十六万五千六百四十
 六员名因即以此为定额以后清解到者照数减免
 班军
  (臣/)等谨按春明梦馀录载蓟镇原额兵七万八千
  六百二十一员名隆庆增十万七千八百一十三
  员名万历九万九千二百四十六员名崇祯一十
  二万七千七百一十八员名辽东原额兵九万九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7b 页 WYG0629-0596b.png
  千八百七十五员名隆庆九万四千六百九十三
  员名万历八万一千九百九十四员名崇祯时主
  兵如万历之数而新募及援旅无定数宣府原额
  兵一十二万六千三百九十五员名隆庆增一十
  五万一千四百五十二员名万历七万九千三百
  员名崇祯八万一百二十八员名大同原额兵五
  万四千一百五十四员名隆庆增一十三万五千
  七百七十八员名万历八万三千八百员名崇祯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8a 页 WYG0629-0596c.png
  七万六千五百二十六员名山西原额兵二万七
  千五百四十七员名隆庆增四万七千一百八十
  一员名万历五万七千六百一十一员名崇祯五
  万三千五百二十三员名榆林原额兵四万九千
  二百五十员名隆庆增八万一百九十六员名万
  历五万一千六百一十一员名崇祯四万五千一
  百四十员名宁夏原额兵三万七百八十一员名
  隆庆增七万一千六百九十三员名万历三万七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8b 页 WYG0629-0596d.png
  千八百三十七员名崇祯二万五千一百六十七
  员名甘肃原额兵庄浪一万八千五十六员名西
  宁卫八千五百员名凉州卫一万八百五十八员
  名镇番卫四千九员名永昌卫八百三十二员名
  甘州卫三万三千八百九十四员名山丹卫八千
  五百八十二员名肃州卫一万一千二百六十七
  员名崇祯全镇兵四万五百四十八员名固原额
  兵二万八千八百三十员名隆庆增七万一千九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9a 页 WYG0629-0597a.png
  百一十八员名万历五万五千二百员名崇祯五
  万九千八百三十员名其中所言万历时兵数每
  与会典略有不符然亦可见设兵非不多而终不
  能以固疆圉者由抚驭训练之不得其宜耳古人
  所以言兵不贵徒多也
  兵志曰初边政严明官军皆有定职总兵官总镇
  军为正兵副总兵分领三千为奇兵游击分领三
  千往来防禦为游兵参将分守各路东西策应为
卷一百二十九 第 39b 页 WYG0629-0597b.png
  援兵营堡墩台分极冲次冲为设军多寡平时走
  阵哨探守瞭焚荒诸事无敢惰稍违制辄按军法
  而其后皆废坏云
  又按兵志言隆庆间谙达通贡封顺义王子孙袭
  封者累世迨万历之季西部遂不竞既而边事孔
  亟将士疲于奔命所言止此而已神宗而后事迹
  不多载今据实录略为补述焉
神宗万历元年九月更定戍边班军更番之法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0a 页 WYG0629-0597c.png
 蓟镇督抚奏各卫所班军在边率均搭分布以致部
 伍零散领班官止于各边镇取之其来其去与各军
 漫不相涉兵部议每将统兵三千分布地方更番对
 代每上班令其整队鼓行一如出征事理依限赴边
 分布防守下班各将亲行统领振旅而归地方无事
 间月一操有事听本处抚院调度征剿从之
六年十二月命御史清军以实边兵
 从蓟辽总督刘应节请也奏言蓟镇额军七万馀多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0b 页 WYG0629-0597d.png
 以京班徙补百不当一乃始资入卫继议垛充又议
 召募皆称不便则清军祖制也广谋佥同策莫善于
 此者报可
七年二月编定辽东金复等土兵及永宁监恩军
 金复土兵五千七百一十五名恩军二百七十八名
 著为定制每年十月初旬委官管领在城堡操防次
 年二月归农
八年四月免宁夏入卫边军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1a 页 WYG0629-0598a.png
 先是蓟辽总督梁梦龙议募土著以代援兵科臣言
 宁夏去蓟最远偪邻外寇与其量减各镇不若独免
 宁夏乃议于滦阳募兵三千立车后营而移戍兵别
 驻永罢宁夏兵从之十一年四月又免延绥入卫边
 军
十六年十月命肃州选练回回哈喇兵
 巡按御史徐大化言肃州地孤悬守兵不满四千近
 议增兵饷无从出而镇城左右有回回哈喇各种人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1b 页 WYG0629-0598b.png
 中多劲悍若动以大义特加鼓舞各选把目以长之
 量课粮食以饱之按委操阅稍立章程视召募者不
 啻过之诏如议行
十九年七月复西宁马户为兵
 先是西宁地方有马户八百人不给粮马不支草自
 备鞍马器械遇警杀贼后以款贡裁革至是从经略
 郑雒之请凡有斩获照例升赏每春秋听教阅武艺
 量行赏罚大约增兵四千一年省饷数万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2a 页 WYG0629-0598c.png
二十二年十一月命辽东将领得养家丁
 从辽东抚按孙矿等言也辽东大小将领旧有家丁
 多至百馀少不下三四十支给双粮每战当先实皆
 精锐自阅视裁减而冲锋破敌之士皆乌散别镇辽
 兵遂不能战议令自守备备禦得养十名馀官以次
 加增
三十五年十二月议补辽东额兵
 巡按御史萧淳言往时辽兵十万称雄九边自万历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2b 页 WYG0629-0598d.png
 十九年阅视科臣侯克先查汰缺伍定为经制兵仅
 八万饷亦如之今全辽大营官军堪战者少为今之
 计莫急于补先年之额兵且以原设之饷补原额之
 兵庶进战退守不借援而裕下兵部议行
  (臣/)等谨按是时辽兵日坏其后尚书李化龙又言
  边兵止七万馀除老弱外其精壮不过二万有奇
  而散布于三大营两协七参将十二游击二十五
  守备之间单弱已甚缓急何济宜复其旧额召募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3a 页 WYG0629-0599a.png
  勇敢屯据要害亦不能行后按臣熊廷弼议募有
  马壮军万人以备开原而亦格于部议
四十六年闰四月始设山海镇
 割蓟镇东协四路属山海关为一镇改募入卫边兵
 四千并山海路额兵二千分为左右二营每营统三
 千人
四十七年三月诏籍辽民为兵
 阁臣方从哲奏辽左三路失利全镇空虚请就辽镇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3b 页 WYG0629-0599b.png
 籍民为兵计辽左人民当有四五十万蒐其强壮可
 得十馀万人救时之急无便于此且较之募兵费尤
 省下部妥议行之
八月募兵于山东等省及各边镇
 尚书黄嘉善言援辽之兵除四省差官召募外宣大
 山西延宁固昌诸镇土民胆气多壮训练亦精议于
 各镇募兵二万立营训练选将赴援报可十二月又
 议于畿内八府山西宁武等处及中州毛兵并浙江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4a 页 WYG0629-0599c.png
 兵马步兼募三万五千名以应经略所请从之
  (臣/)等谨按明之边备至是益弱守且不能何有于
  战凡军士之逃亡占役将帅之偷惰刻覈无弊不
  生迨流贼炽而秦晋之边胥破坏明祚遂因是不
  延盖自神宗后朝政不纲边备尽废故无可详述
  矣
 
 
卷一百二十九 第 44b 页 WYG0629-0599d.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