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二十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a 页 WYG0629-0519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七
 兵考
  郡国兵(乡兵/)
宋宁宗嘉定二年十月命京湖制置司募逃卒及放散
忠义以补厢禁军额
 至理宗绍定五年四月李日迈奏乞行下诸郡招选
 放散军人骁勇可用者填厢禁军阙额从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b 页 WYG0629-0519b.png
三年二月诏楚州武锋军岁给累重钱如大军例
  (臣/)等谨按此军名见兵志禁军门乾道之末诸州
  都统司各军目内
四年六月更定四川诸军军额
七年六月置嘉定府边丁二千人以备蛮命制置安抚
诸司给其费
 时籍土丁之壮健者二千人月廪之俾守诸寨蛮人
 闻知有备遂不敢轻出抄掠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a 页 WYG0629-0519c.png
九年正月命诸州招填军籍
十七年五月诏覈实两淮京湖四川江上诸军之数
 时国子司业刘爚接伴金使于盱眙军还言两淮之
 地藩蔽江南干戈盗贼之后宜加经理必于招集流
 散之中就为足食足兵之计臣观淮东其地平博膏
 腴有陂泽水泉之利而荒芜实多其民劲悍勇敢习
 边鄙战斗之事而安集者少诚能经画郊野招集散
 亡约顷亩以授田使无广占抛荒之患列沟洫以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b 页 WYG0629-0519d.png
 水且备戎马驰突之虞为之具田器贷种粮相其险
 易聚为室庐使相保护联以什伍教以击刺使相纠
 率或乡为一团里为一队建其长立其副平居则耕
 有警则守有馀力则战帝嘉纳之至理宗宝庆三年
 知滁州赵范上书史弥远曰有遏寇之兵有游击之
 兵有讨贼之兵今宝应之逼山阳天长之逼盱眙各
 增戍兵万人遣良将统之此遏寇之兵也盱眙之寇
 素无储蓄金人亦无以养之不过分兵掳掠而食当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a 页 WYG0629-0520a.png
 量出精兵授以勇校募土豪出奇设伏以剿杀之此
 游击之兵也维扬金陵合肥各聚二三万人人物必
 精将校必勇器械必利教阅必熟纪律必严赏罚必
 公其心术念虑必人人思亲其上而死其长信能行
 此半年而可以强国一年而可以讨贼矣或谓扬州
 不可屯重兵恐连贼祸是不然扬州者国之北门一
 以统淮一以蔽江一以守运河岂可无备哉善守者
 敌不知所攻今若设宝应天长二屯以扼其冲复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b 页 WYG0629-0520b.png
 二三帅阃以张吾势贼将不知所攻而敢犯我扬州
 哉绍定三年范又为书告庙堂请罢调停之议一请
 檄沿江制置司调王明本军驻泰兴港以扼泰州下
 江之捷径一请檄射阳湖人为兵屯其半高邮以制
 贼后屯其半瓜州以扼贼前一请速调淮西兵合滁
 阳六合诸军图救江西朝旨乃许范刺射阳湖兵毋
 过二万人就听节制
  王万传曰万通判镇江府论屯戍曰戎司旧分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a 页 WYG0629-0520c.png
  戍守殿步兵戍真阳六合镇江兵戍扬楚盱眙建
  康马司兵戍滁濠定远都统司兵戍庐和安丰以
  至池司兵戍舒蕲巢县江司兵戍蕲黄浮光地势
  皆顺皆以统制部之出外皆常有帅臣居内以本
  军财赋葺营栅抚士卒备器械以故军事常整办
  遇警急则帅臣亲统军兵以行比乃有以建康马
  帅而知黄州者都统而知光州者以池司都统而
  在楚州以镇江都统而在应天者将不知兵兵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b 页 WYG0629-0520d.png
  属将往往以本军之财资他处之用以致营栅坏
  而莫脩士卒贫而莫给器械钝而莫缮宜与尽还
  旧制
  名臣奏议曰礼部尚书魏了翁奏曰今凡江上诸
  军皆非阜陵分𨽻之旧骑司之军昔戍于滁濠定
  远也今移之浮光建康戎司昔戍于安丰庐和也
  今移之泗水京口戎司昔戍于真剔楚泰高邮盱
  眙瓜州盐城诸处也今置之新复诸郡池地戎司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a 页 WYG0629-0521a.png
  昔戍于舒蕲巢县也今置之淮东许浦诸处水军
  昔处之近辅所以拱卫行都也今徙之东海自馀
  荆鄂四川军分大抵皆非旧戍夫以京师之重独
  有殿步二军而近境诸屯皆戍极边殆非防微杜
  渐之意臣愚谓宜急循旧制凡沿江沿海之卒置
  之旧屯而以时戍边庶几连营列栅声势连亘可
  以拟缓急之须可以消奸慝之萌昔王黼童贯既
  得幽之空城即移旧边之戍以守新边及新边既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b 页 WYG0629-0521b.png
  弃旧境亦失往鉴明甚而今之新进少年独未知
  惩创乎此新复之郡既未可保而上江之备已为
  之一空臣愚谓宜急循阜陵分𨽻之旧宿师于江
  南而分戍于淮汉庶几根本先固人心不摇既可
  以厚重门之守又可以省分劵之费惟陛下曲留
  圣意
理宗绍定四年申严帅臣考州郡兵数
 臣僚言州郡有禁卒有壮城有厢军有土兵一州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a 页 WYG0629-0521c.png
 财自足以给一州之兵比年尺籍多虚月招岁补悉
 成文具盖州郡吝养兵之费所招无二三逃亡已六
 七宜申严帅臣于郡守到罢具兵额若干逃故若干
 招填若干考其数而黜陟之
  汪纲传曰纲提举淮东常平上言曰州郡禁军本
  非供役乃就粮外郡耳今不为战斗用乃使之供
  力役缓急戍守专倚大军指日待更不安风土岂
  若土兵生长边地坟墓室家人自为守耶当精择
卷一百二十七 第 6b 页 WYG0629-0521d.png
  伉壮广其尺籍悉𨽻御前军额分擘劵给以助州
  郡衣粮之功大率如山阳武锋军制则边面不必
  抽江上之戍江上不必出禁阃之师生劵更番劳
  费俱息矣
  王霆传曰霆为沿江制置幕官上言曰招募良家
  子不可以夤缘关节冒滥其间防守江面全藉正
  军若义军民兵特可为声援耳而所谓大军羸病
  者多兵械损旧岂不败事调兵防江当于江岸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a 页 WYG0629-0522a.png
  屋居之使之专心守禦诸军伍法既废平居则无
  以稽其虚籍冒滥之弊纠其窜逸生事之人缓急
  则无以致其迸力向敌之志连其逃阵不进之心
  尉缭子所以著束部伍之令太公谓伍法为要者
  此也用兵不以人数多寡为胜负惟教习之精否
  则胜负之形可见矣
  王万传曰万通判镇江府论用兵曰当以五千人
  为屯每屯一将二长一大将一路又合一大将而
卷一百二十七 第 7b 页 WYG0629-0522b.png
  并合于制置为总统淮东可精兵三万光黄可二
  万东西夹击而沿江制司会合肥兵共二万以牵
  制行则结营阵止则依城垒行则赍乾粮止则就
  食州县
嘉熙四年四川宣抚使孟珙条上流备禦
 珙言宜为籓篱三层乞创制副司及移关外都统一
 军于夔任涪南以下江面之责为第一层备鼎澧为
 第二层备辰沅靖桂为第三层峡州松滋须各屯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a 页 WYG0629-0522c.png
 人舟师𨽻焉归州屯三千人鼎澧辰沅靖各五千人
 郴桂各千人如是则江南可保矣
淳祐六年五月诏诸镇募兵造舟置马以严边防
宝祐五年十一月诏京湖帅臣黄平清浪平溪分置屯

开庆元年正月诏戍蜀将士频年战禦暴露可悯命蒲
择之从优犒师春防毕日即与更戍其辄逃师者从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8b 页 WYG0629-0522d.png
 时军器少监牟子才言全蜀盛时官军七八万人通
 忠义军为十四万今官军不过五万而已宜招新军
 三万并抚慰田杨二家使岁以兵来如此则蜀犹可
 保否则不出三年蜀必亡矣
度宗咸淳六年三月诏赣吉南安三郡立砦屯兵
 时三郡境数被寇虽有砦卒寇出没无时莫能相救
 诏即要冲立四砦砦屯兵百使地势联络禦寇为便
 三郡择将官领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a 页 WYG0629-0523a.png
雄淮军
 宁宗开禧三年九月命淮西转运司措置雄淮军嘉
 定元年江淮制置司汰雄淮军归农淮东拣刺八千
 馀人以补镇江大军及武锋军之阙淮西拣刺二万
 六千馀人以为御前定武军
义士壮士
 宁宗时沈作宾知平江府请得节制许浦水军诏可
 郡有使臣故海盗也作宾使招诱其党既至慰勉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9b 页 WYG0629-0523b.png
 又得强勇者几千人置将以统之号曰义士复募郡
 城内外恶少亦几千人号曰壮士衣粮器械皆视官
 军而轻捷善斗过之于是海盗不警市井无哗
民兵
 宁宗嘉定十七年赵范知扬州务脩军政籍民为半
 年兵春夏在田秋冬教阅官免建砦而私不废农理
 宗嘉熙二年十月淮东总领财赋知镇江府吴潜言
 宗子赵时□集真滁丰濠四郡流民十馀万团结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a 页 WYG0629-0523c.png
 七砦其强壮二万可籍为兵从之度宗咸淳四年四
 月右正言黄镛言今守边急务非兵农合一不可一
 曰屯田二曰民兵川蜀屯田为先民兵次之淮襄民
 兵为先屯田次之此足食足兵良策也不报
  名臣奏议曰司令许应龙进故事曰臣闻民兵可
  用胜于官兵盖边陲之民迫近敌境而间探素审
  从事鞍马而弓矢素精兼屋庐妻子皆欲其保护
  其自卫之计尤切今为之纠合使之捍禦非特国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0b 页 WYG0629-0523d.png
  之利亦民之利也但区处民兵要必有法蠲其力
  而使之安教以技击而使之熟择其精锐而重赏
  之则感激而思奋统以隅总而倡率之则缓急之
  足恃抑又有所当察者出战则民兵当其锋胜捷
  则官军争其赏既无所获谁肯效力是以虽有民
  兵之名而末底安边之绩者其患实由于此必于
  奏凯之际为之分别官军有功则赏官军民兵得
  胜则赏民兵所行既公其谁不服比者官军间有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a 页 WYG0629-0524a.png
  败䘐阙额未补若就沿边招募于势尤便盖其人
  精悍又习战斗使之戍守不惟省生劵之费又且
  无调发之劳一举而两得实因时权宜之长策也
  又中书舍人袁甫乞团结民兵劄子曰臣闻方今
  边面之患在乎兵少而力分盖兵少则备疏力分
  则赡薄敌攻其虚如蹈无人之境本朝康定初契
  丹扰北元昊叛西可谓甚急矣始诏河北河东路
  强壮陜西京东西路新置弓手皆以二十五人为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1b 页 WYG0629-0524b.png
  团置团官四团为都置正副都头各一人五都为
  指挥置使年二十系籍各置弓弩分番教习官日
  给粮二升河北在籍者二十九万三千河东十四
  万四千陜西亦十五万而卒以此制西北两路未
  闻事势急遽之时而不可以行团结之策也臣之
  愚计谓宜急行下沿边州郡举行团结民兵之政
  其间或有规模已成者更须精加整葺务令缜密
  如其未曾结习之地宜及今严加要束亟为措置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a 页 WYG0629-0525a.png
  处处有保甲人人知固守无枵虚疏薄之患有周
  围捍禦之功此实当今至大至急之务也
  (臣/)等谨按团结民兵之法详见于知汉阳黄干之奏
  其法以五家为一小甲五甲为一大甲四大甲为一团
  长一里之内总数团长为一里正一乡之内总数
  里正为一乡官一县之地分为四隅每隅之内总
  数乡官为一隅官以察奸慝以护乡井干为临川
  令行之三年人以为便此即应龙所谓统以隅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2b 页 WYG0629-0525b.png
  而倡率之亦即甫处处有保甲之说也
忠勇军
 宁宗嘉定时知随州吴柔胜筑随州及枣阳城招四
 方亡命得千人立军曰忠勇军廪以总所阙额营栅
 器械悉备理宗绍定四年七月诏制总诸帅戎司凡
 忠勇死义之家并与优给其有子才艺异众者令赴
 枢密院审视录用之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参知政事李鸣复奏言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a 页 WYG0629-0526a.png
  军之有忠勇初以陜西弓箭手刺为之兴洋曰义
  士金州曰保胜京西曰保捷而关中则谓之忠勇
  考兵志熙宁以后侍卫步军内有忠勇之名在成
  都则川陜间皆有之也
忠义军
 宁宗嘉定二年四月江淮制置司言汝庐濠三州忠
 义军归农六月京湖制置司言放诸州新军及忠义
 人归农八年五月命利州路安抚司招刺忠义人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3b 页 WYG0629-0526b.png
 年六月又招募京西忠义人十一年正月利州将麻
 仲率忠义人焚秦州永宁砦诏四川忠义人立功赏
 视官军五月命四川制置司招进忠义人时淮东安
 抚司崔与之因滁有山林之阻创五砦结忠义民兵
 金侵淮西沿边之民得附山自固金人自是疑设伏
 不敢深入
忠顺军
 宁宗时知枣阳孟宗政招唐邓蔡壮士二万馀人号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a 页 WYG0629-0526c.png
 忠顺军命江海总之众不安制置司以宗政子珙代
 海珙分其军为三众乃帖然
茶商军
 宁宗时湖北茶商群聚暴横峡州教授郑清之白总
 领何炳曰此辈精悍宜籍为兵缓急可用炳亟下召
 募之令趋者云集号曰茶商军后多赖其用
防江军宁淮军
 理宗绍定初知建康赵善湘创置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4b 页 WYG0629-0526d.png
招信军
 理宗绍定五年十月金将以盱眙军来降改为招信
 军
忠卫军先锋军
 理宗端平元年十一月京湖制置司创镇北军诏以
 襄阳府驻劄御前忠卫军为名嘉熙三年正月知岳
 州孟珙复襄阳奏襄樊为朝廷根本非甲兵十万不
 足分守乃以蔡息降人置忠卫军襄郢降人置先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a 页 WYG0629-0527a.png
 军又开庆元年孙子秀知常州淮兵数百人浮寓贡
 院给饷不时死者相继子秀请于朝创名忠卫军置
 砦以居
忠𣪣军
 理宗嘉熙元年知临安府赵与欢招刺三千人为忠
 𣪣军
宁武军飞鹘军
 理宗嘉熙四年四川宣抚使孟珙招集麻城县巴河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5b 页 WYG0629-0527b.png
 安乐矶管公店淮民三百五十有九人皆沿边经战
 之士号宁武军又回鹘爱里八都鲁帅壮士百馀老
 稚百一十五人马二百六十匹来降创飞鹘军
忠义军虎翼军
 理宗嘉熙四年十一月诏荆鄂都统制张顺以私钱
 招襄汉溃卒创忠义虎翼两军及援安庆池州有功
 特予官两转
山水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a 页 WYG0629-0527c.png
 理宗淳祐三年六月资政殿学士知温州赵与欢乞
 废并诸寨增置镇海寨兵以备仓猝从之十年十月
 诏淮西疆埸延袤八百馀里近令沿江制司团结耕
 屯渐已就绪但制阃置司江南相去差远可令淮西
 提举李子达就司空山创司提举本路山寨
  王圻曰李鸣复奏曰寨之有家计向者吴玠实创
  之岷曰仇池凤曰秋防原阶曰杨家崖成曰董家
  山是四者皆有险可恃有泉可饮又为之粮以食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6b 页 WYG0629-0527d.png
  为之屋以居无事则寓于州有事则归于寨其为
  虑盖甚悉也古人设险守国殆不过此吴曦之变
  以后边帅欲筑城以为守而家计寨之实遂废曩
  时蜀帅又欲列栅以为固而山寨之役遂兴夫谓
  之山寨与前所谓家计寨若类矣而实非也盖家
  计寨凡四择地利之绝险者为之而山寨则为数
  七十无其险也家计寨之设乃官与民相保聚其
  力足以捍敌而山寨则家自为活无其力也彩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a 页 WYG0629-0528a.png
  成图但诧观美多张虚势无补实用是驱之使就
  死地也以山寨之受祸也而并与其足以避祸者
  废而不葺亦未之思耳臣谓家计寨宜复旧者此
  也
武胜军
 理宗淳祐四年七月诏收沿淮失业壮丁为武胜军
 以五千人为额
威敌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7b 页 WYG0629-0528b.png
 理宗景定二年知潭州汪立信以潭为湖湘重镇创
 威敌军所募精锐数千人后赖其用
 是年襄阳被围急立信移书贾似道曰内郡何事乎
 多兵宜尽出之江干以实外禦算见兵可七十馀万
 人老弱柔脆十分汰二为选兵五十馀万人而沿江
 之守则不过七千里若距百里为屯屯有守将十屯
 为府府有总督其尤要害处辄参倍其兵无事则汎
 舟长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刁斗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a 页 WYG0629-0528c.png
 相闻馈饷不绝互相应援以为联络选宗室亲王忠
 良有干用大臣立为统制分东西二府以莅此上策
 也
镇边军
 度宗咸淳元年三月京湖制置司创置
武锐军
 度宗咸淳五年两淮制置司李庭芝募汴南流民二
 万馀人屯驻扬州号武锐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8b 页 WYG0629-0528d.png
武定军
 恭帝德祐元年十一月元兵既破广德军陈宜中仓
 皇发临安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为兵号武定军
  (臣/)等谨按宋末有生劵军熟券军(度宗咸淳九年/四川制司有言)
  (戍兵生劵人之语当即召募/之民兵也熟券事无可徵)请粮军通事军(通事/军宋)
  (以招纳北地/蒙古人为之)福建畬军手号军手记军涅手军(此/三)
  (军当异名而同实恭帝初有执民为兵/尽涅刺之之事涅刺本宋时旧制也)江南盐徒
  军土兵之名宋史中皆不详载元史中每有宋亡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a 页 WYG0629-0529a.png
  后招集其遗军之事今摘录其名于此
  又按兵志载熙宁以后之制凡河北至四川十二
  路步军骑军之额其总名如河北改号崇胜四川
  改号克宁之类通考皆已载入而其各指挥之名
  考史文于分注中皆无中兴以后故皆不载而备
  录建炎后禁厢二条于左以补通考所未备
  建炎后禁厢兵威果(安吉嘉兴杭平江常严镇江绍兴/庆元温台婺处隆兴江宁国南康)
  (潭永衢道邵武建宁/南剑全福兴化漳汀)全捷(中兴立杭婺安吉平江/泉镇江绍兴庆元宁国)
卷一百二十七 第 19b 页 WYG0629-0529b.png
  (宝应/福)雄节(杭安吉嘉兴平江常严温镇/江绍兴江阴庆元台婺处)武卫(镇江/绍兴)
  (温婺/潭)威捷(杭温镇江/绍兴婺潭)雄捷(中兴立/绍兴)威胜(中兴立宝/庆庆元)
  翼虎(中兴立/隆兴)雄略(中兴立吉潭永衢/隆兴全福广容)忠节(中兴立/隆兴抚)
  (临江宁国江建/昌兴国南康)武雄(抚隆兴江建昌吉兴国/南安袁临江宁国南康)靖安
  (中兴立/全宝庆)静江(桂阳郴/衡道金)广节(中兴立邵武福漳/建宁南剑兴化汀)广二
  广三指挥(中兴/立全)亲效(中兴/立广)澄海(广循连南雄封英/德南恩惠潮藤容)
  (贺德庆昭/高钦雷)
  建炎后厢兵武严宣效壮役(中兴/立)备军(中兴/立)神卫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a 页 WYG0629-0529c.png
  剩员(𨽻侍卫步军/中兴𨽻厢军)广丰仓剩员(中兴/立)广效(中兴有/拣中广)
  (效在广效立字按/立字当作上)御营喝探(中兴在/京师)武和(开封一/指挥中)
  (兴左右二/指挥在京)武肃(中兴在/京师)忠靖(一指挥开/化属步军)奉化(属步/军三)
  (指挥中兴有拣中/奉化在奉化上)劲勇(在/京)崇胜(一指挥中兴有拣/中崇胜在崇胜上)
  雄猛(一指/挥)保宁(中兴有拣中保/宁在保宁上)宁淮(中兴在/淮南)捍江
  (杭/)宣节(中兴在宝庆潭永武冈/郴衡全桂阳靖道沅)效勇(中兴江/东西)保节
  (中兴五/指挥)克宁(中兴/四川)宁江(中兴立/一指挥)清化(中兴/广西)牢城(诸/州)
  (以待有罪/配𨽻人)崇节(中兴杭安吉平江江阴常严镇江/温庆元台婺江东西 按奉化本)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0b 页 WYG0629-0529d.png
  (京东路总军名劲武本京西路总军名崇胜本河/北路总军名雄猛本河东路总军名保宁本陜西)
  (路总军名宁准本淮南路总军名宣节本荆湖路/总军名效勇本江南路总军名保节本福建路总)
  (军名克宁本四川路总军名清化本广南路总军/名崇节本两浙路总军名皆见史志与通考自中)
  (兴之后京东京西河北河东陜西五路之地皆已/属金故此五路军名分注中并不书其在何地大)
  (约地既失而军名尚存耳馀诸军皆各著其地与/前各路相合惟福建仍属宋地而保节不书地名)
  (当是偶/遗之耳)开江(中兴/平江)横江(中兴平/江杭)宁节(中兴台福宁/国建宁靖)
  清务(中兴/婺)山场(中兴/婺)效勇(中兴隆兴抚赣建昌兴/国南安袁吉临江宁国)
  (南/康)靖安(中兴立潭/永常德)静江(二指/挥)威果(见禁/军)雄略(中兴/四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a 页 WYG0629-0530a.png
  (挥/)澄海(中兴武/冈全)丰国监(中兴立/建宁)驾纲(中兴/立)长运(中/兴)
  (立/)脩江(中兴/杭)都作院(中兴/杭)小作(中兴/立杭)清河闸(中兴/立杭)
  开湖司(中兴/立杭)北城堰(中兴/立杭)西河广济(中兴/立杭)楼店务
  (中兴/立杭)长安堰闸(中兴/立杭)壮城(帅府望/郡立之)鼓角匠船务(中/兴)
  (立杭役按自丰国监以及在杭诸军皆所以备给/使工 之事非可用以战守者今以其亦为军名)
  (故依史志/备列之)
  又按兵志所载建炎后乡兵皆已载马端临考(通/考)
  (于南渡后所列乡兵之目核之兵志惟少枪杖手/与湖南乡社二军然通考已于北宋时类叙之矣)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1b 页 WYG0629-0530b.png
  (福建枪杖手通考言绍兴五/年罢之兵志中失载此语)兵志于光宗宁宗而
  后乡兵之制绝无纪载惟书山水砦兵亦详列于
  左
  建炎后砦兵两浙西路临安府十三砦(外沙海内/管界茶槽)
  (南荡东梓上管赭山黄/湾砍石奉口许村下塘)安吉州七砦(管界安吉秀/塞吕小幽岭)
  (下塘北/豪皋塘)平江府八砦(吴江吴长许浦福山/白茅江湾杨林角头)常山五
  砦(管界小河马/迹香兰分界)江阴军二砦(申港/石牌)严州五砦(威平/港口)
  (凤林茶/山管界)两浙东路庆元府十砦(浙东结琦三姑管/界大嵩海口白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a 页 WYG0629-0530c.png
  (岱山鸣/鹤公塘)温州十三砦(城下管界馆头青奥梅奥鹿/西浦门南监东北三尖北监)
  (小鹿/大荆)台州六砦(管界亭场吴都/白塔松门临门)处州二砦(管界/梓亭)
  南东路南康军五砦(大孤山水陆四/望山河湖左望)江南西路隆
  兴府七砦(都巡邬子松门港/口定江杉甫管界)抚州七砦(城南会田/乐安镇马)
  (旗步招/携湖平)江州六砦(管界江内茭石马/当城子头孤山)兴国二砦(池/口)
  (□/湖)袁州四砦(都巡四县/管界白斜)临江军三砦(水军水/陆管界)吉州
  十六砦(富田走马塍永和镇观山明德沙溪西平/山杨宅栗传禾山胜乡造口秀洲新砦北)
  (乡黄/茅峡)荆湖南路永州三砦(都巡同巡/衡永界)宝庆三砦(黄/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2b 页 WYG0629-0530d.png
  (西县/卢溪)郴州五砦(管界安福清/要赤石上犹)武冈军十砦(三门石/查真良)
  (岳溪临口关峡黄/石新宁绥宁永和)道州四砦(管道宁远/江华永明)金州四砦
  (上军角口/吉宁平塘)福建路邵武军十砦(同巡检大寺水口/永安明溪仁寿西)
  (安永平军/口梅口)建宁府七砦(黄琦筹岭盆亭麻/沙水吉苦竹仁寿)南剑州
  八砦(沧峡洛阳浮流岩前/同巡仁寿万安黄土)泉州五砦(都巡同巡石/井小兜三县)
  福州四砦(辜岭甘蔗/五县水石)兴化军二砦(同巡/巡盐)漳州二砦
  (同巡/虎岭)广西路贺州二砦(临贺/富川)昭州四砦(昭平云峒/酉岭直山)
  钦州二砦(西县/管界)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a 页 WYG0629-0531a.png
辽太祖神册元年十二月收山北八军
太宗大同元年魏博节度使赵延寿请以晋降卒戍南
边从之
 时晋军降者二三十万人遣杜重威将之南行及河
 帝以兵众恐为变欲悉拥而纳之河流以言者諌而
 止次陈桥久雪士卒冻馁咸怨重威相聚而泣帝意
 犹欲诛之延寿请尽徙其家于恒定云翔之间每岁
 分番使戍南边可以无患帝悦而从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3b 页 WYG0629-0531b.png
圣宗统和初总南面军务耶律休格均戍兵立更休法
四年十一月置诸部监勒所部各守营伍毋相错杂
兴宗重熙初西北路招讨使耶律达噜请减军籍三千
二百八十人
十五年七月籍诸路军
二十年十月括诸道军籍
道宗清宁二年六月命有司籍军补边戍
四年三月募天德镇武东胜等处勇捷者籍为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a 页 WYG0629-0531c.png
大安九年十月遣使籍诸路兵
天祚帝天庆四年诏中京上京长春辽西四路计户产
出军
 时初败于女直召南府宰相张琳付以东征事琳以
 军国大计旧制汉人不与辞不允乃奏曰前日之败
 失于轻举若用汉兵二十万分道进计无不克者帝
 许其半仍诏中京等四路计户产出军时有起至二
 百军者生业荡散民甚苦之四路军甫集寻复遁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4b 页 WYG0629-0531d.png
五年六月籍诸路兵有杂畜十头以上者皆从军
  契丹国志曰高永昌叛于渤海使张琳讨之始招
  所谓转户军盖辽东渤海乃夙所仇若其转户则
  使从良庶几捐躯奋命命下得兵二万馀
七年十二月遣伊勒希巴扎拉与太公鼎诸路募兵
  契丹国志曰耶律淳僣号之初汉军多而番军少
  萧干建议籍东西奚二千馀人及岭外南北大王
  伊实王皮室伊喇司辽民窜山谷沙漠间者令州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a 页 WYG0629-0532a.png
  县招之得万馀户户选一人为军支赡家钱三十
  贯谓之瘦军
大首领部族军
 辽时亲王大臣体国如家征伐之际往往置私甲以
 从王事大者千馀骑小者数百人著籍皇府国有戎
 政量出三五千骑留馀兵为部族根本有太子军伟
 王军永康王军千越王军麻答军五押军
众部族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5b 页 WYG0629-0532b.png
  (臣/)等谨按约尼九帐族横帐三父房族国舅帐巴
  哩伊苏济勒族国舅部族此营卫志中标曰内四
  部族者也此外众部族兵卫志云分𨽻南北府守
  卫四边顾以营卫志中所列参考不无同异今㨿
  二志互为证订详列于左
𨽻北府者二十八部
 侍从宫帐者奚王府部
 镇南境者五院部六院部(兵卫志言北王府锡哩军/南王府锡哩军即五院六)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6a 页 WYG0629-0532c.png
 (院部所云南北府乃南北大王府实皆属北宰相府/也奚王府部五六院部与南府所属之伊实部所谓)
 (四大王府为/大部族也)
 属东北路招讨司者威部
 属东北路统军司者奚六部初奚有五部曰约啰伯
 特敖拉美嘉绰里特降于太祖号五部奚天赞八
 年又置托辉部遂号六部奚圣宗合敖拉美嘉托辉
 三部为一专号敖拉部特置南尅部北尅部以足六
 部之数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6b 页 WYG0629-0532d.png
  (臣/)等谨按此奚王府六部即所谓侍从宫帐之奚
  王府部也既云侍从宫帐为大部族何列于小部
  族而属东北路招讨司乎考营卫志云敖拉部自
  统和十二年合三部为一本属奚王府圣宗分置
  又云统和二年(此二年当是/十二年之误)以奚府二尅分置南
  北二部又云绰里特部居潭州北约啰部居潭利
  二州间伯特部松山平州之间又云奚王和硕鼐
  讨乌舍败绩籍六部𨽻北府以此度之当是未分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7a 页 WYG0629-0533a.png
  置以前专备侍从宫帐不属统军司所辖及后或
  合或分之后始属东北路或仍有兼侍从者未可
  知也绰里特部兵卫志中不载当是偶遗之耳
 属东北路统军司者又有图噜部珠展达噜噶部河
 西部
  (臣/)等谨按营卫志又有巴尔斯布古德部圣宗置
  𨽻北府属东北路统军司戍境内居境外兵卫志
  中不载不知何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7b 页 WYG0629-0533b.png
 属西北路招讨司者图噜卜部室韦部阿雅女直部
  (臣/)等谨按兵卫志西北路招讨司所属止此三部
  营卫志中又有图噜卜室韦部本名大小二黄室
  韦户太祖置为二部𨽻北府属东北路统军司戍
  泰州东北又有纳喇诺观部营卫志云与图噜卜
  室韦部同节度使戍泰州东百官志北面部族官
  中亦有此部名兵卫志中皆不载
 属西南路招讨司者纳喇部乌库哩部(营卫志作乌/尔古纳喇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8a 页 WYG0629-0533c.png
 (亦曰涅/离部)纳喇永安部默古斯部吉达部鼐奇特唐古
 部呼喇唐古部(自纳喇永安以下营卫志皆作属西/南面招讨司面字与路字其义当同)
 (也/)
 属黄龙府都部署司者乌延突厥部阿雅突厥部北
 唐古部(营卫志又云南唐古部圣宗/置𨽻北府兵卫志则属南府)五国部(博和哩/国博诺)
 (国鄂罗木国伊埒图国伊哷呼/国皆于圣宗时来附合置为部)
 属乌尔古德哷勒统军司者达噜特迪里部
 戍威乌尔古部者北德哷勒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8b 页 WYG0629-0533d.png
  (臣/)等谨按营卫志中又有图吉部(其初由图噜/卜部分出)𨽻
  南府亦戍威乌尔古部兵卫志𨽻南北中皆不载
𨽻南府者十六部
 镇驻西南境者伊实部
 属西南路招讨司者匹勒部(此㨿兵卫志书营卫志/则云𨽻北府属西北路)
 (招讨司末/知孰是)达勒达德哷勒部匹勒达噜噶部伊德女
 直部(伊德女直营卫志止言/𨽻南府缺属其路句)
  (臣/)等谨按营卫志又有阿敦乌尔古部圣宗置𨽻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9a 页 WYG0629-0534a.png
  南府属西南面招讨司戍黑山北兵卫志中不载
  不知何故
 属西北路招讨司者卓时部
 属东北路统军司者塔玛布古德部
 属东北路女直兵马司者伊实阿尔威部
  (臣/)等谨按兵卫志于伊实阿尔威部下有自东京
  都部署司至伊实阿尔威部衍文六行
 属东京都部署司者卓特阿尔威部扬珠部(按营卫/志云萨)
卷一百二十七 第 29b 页 WYG0629-0534b.png
 (拉噶部剔珠部诺延昭部本皆奚之三营降于太祖圣/宗各置为部皆𨽻南府以备畋猎之役萨拉噶居泽)
 (州东扬珠部居潭州南皆不言所属诺延昭部不言/其居而言属东京都部署司兵卫志则东京都部署)
 (司下止扬珠一部而萨拉噶则屯驻本境/诺延昭部缺焉其异同处无可详考)刷部克珍部
 戍倒塌岭者鄂博库部
  (臣/)等谨按营卫志鄂博库部不言何属止云与萨
  拉噶三部同居望云县东又有特哩特默部圣宗
  所置𨽻南府戍倒塌岭居橐驼冈兵卫志中又不
  载其中必有错误无可详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0a 页 WYG0629-0534c.png
 屯驻本境者萨拉噶部南唐古部色克图部
  (臣/)等谨按南唐古部营卫志云𨽻北府色克图部
  营卫志亦云𨽻北府居慈仁县北属东北路统军
  司与兵卫志异末知孰是
  又按营卫志云太祖以约尼氏旧部族分置者十
  部增置者八圣宗以旧部族置者十六增置十八
  合之当得五十二部兵卫志分𨽻南北府者止四
  十四部凡兵卫志所无者今皆增入按语内而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0b 页 WYG0629-0534d.png
  缺载之故则无可考
  又按营卫志有辽国外十部曰乌尔古部德哷勒
  八部威古特部辉发部页穆部武都温部特尔格
  部回鹘部长白山部博啰满达部不能成国附庸
  于辽时叛时服犹唐人之有羁縻州则其兵卒当
  亦非常供辽所驱策者也
五京乡丁
 上京临潢府统辖有丁一十六万七千二百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1a 页 WYG0629-0535a.png
 东京辽阳府统辖有丁四万一千四百
 南京析津府统辖有丁五十六万六千
 西京大同府统辖有丁三十二万二千七百
 中京大定府统辖丁籍莫考可见者三韩县丁一万
 已上五京民丁可见者一百一十万七千三百为乡
 兵
属国军
 辽属国可纪者五十有九朝贡无常有事则遣使徵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1b 页 WYG0629-0535b.png
 兵或下诏专征不从者讨之助军众寡各从其便无
 常额
  (臣/)等谨按属国军其目皆见兵卫志及百官志中
  北面属国官此不备列
边境戍兵
 东京至鸭绿西北峰为界黄龙府正兵五千咸州正
 兵一千
 东京沿女直界至鸭绿江军堡凡七十各守军二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2a 页 WYG0629-0535c.png
 人计正兵一千四百
 来远城宣义军营八太子营正兵三百大营正兵六
 百蒲州营正兵二百新营正兵五百加陀营正兵三
 百王海城正兵三百柳白营正兵四百沃野营正兵
 一千
 神虎军城正兵一万太康十年置
 右一府一州二城七十堡八营计正兵二万二千
  (臣/)等谨按以上所列边境戍兵皆东境边戍备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2b 页 WYG0629-0535d.png
  丽女直者也史志不能详载各边军数故云其立
  国规模布置简要举一可知三边
  又按百官志北面边防官中其军名可志者长春
  路诸司内有黄龙府铁骊军(军召亦见重熙/九年十一月纪)南京
  诸司内有侍卫控鹤燕京禁军南皮室军北皮室
  军西京诸司内有金肃军西北路诸司内有契丹
  军吐浑军舒噜军禁军奚王府舍利军大室韦军
  小室韦军北王府军特们军群牧军宫分军西北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3a 页 WYG0629-0536a.png
  路金吾军西北路禁军东路诸司内约啰等十军
  凡此官名中之带军名者或有专见于此如金肃
  军之类或有共见他处如禁军侍卫控鹤皮室军
  室韦军之类皆用以防边者也
  又按契丹国志渤海有子弟军天庆四年八月遣
  海州刺史高仙寿统渤海子弟军三千人应江宁
  援是也
金太祖天辅二年三月命罗索为万户戍黄龙府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3b 页 WYG0629-0536b.png
 罗索言黄龙府地僻且远宜重戍守乃命合诸路穆
 昆以罗索为万户镇之
熙宗天眷二年诏诸州郡不得从元帅擅使佥军俟见
御画牌劄方许佥发
 时宗盘达兰谋叛之后故有是诏
海陵贞元元年迁都于汴后遂徙上京路太祖辽王宗
干秦王宗翰之明安并为哈济明安及右諌议沃哩布
明安太师勖宗正宗敬之族处之中都鄂伦和尚呼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4a 页 WYG0629-0536c.png
三国公太保昂詹事乌里页辅国博勒和定远苏勒库
杲国公伯特八明安处之山东阿噜之族处之北京谙
达族属处之河间
二年命兵部尚书萧仲恭等与旧军皆分𨽻诸总管府
节度使授田牛使之耕食以蕃卫京国
正隆四年二月调诸路明安穆昆军年二十以上五十
以下者皆籍之虽亲老丁少亦不许留侍
 时他使者惟恐不如诏书得数多独富察世杰往海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4b 页 WYG0629-0536d.png
 兰路得数少海陵怪问之对曰海兰地接高丽今若
 多籍其丁即有缓急何以为备海陵喜曰他人用心
 不能及也尚书令诺延温都思忠言山后契丹诸郡
 恐未可尽起不听
五年七月遣使佥诸路汉军
六月四月遣使徵诸道兵
 以将南伐立三道都统制府及左右领军大都督将
 三十二军以神策神威神捷神锐神毅神翼神勇神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5a 页 WYG0629-0537a.png
 果神略神锋武胜武定武威武安武捷武平武成武
 毅武锐武剔武翼武震威定威信威胜威捷威烈威
 毅威震威略威果威勇为名军置都总管副总管及
 巡察使各一员
  大金国志曰时聚兵将南征令户部尚书梁球兵
  部尚书萧德温先计女直契丹奚家三部之众不
  限丁数悉佥起之凡二十四万壮者为正军弱者
  为伊勤希一正军一伊勒希副之类为一十二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5b 页 WYG0629-0537b.png
  又中原汉儿与渤海军总一十七路惟中都路造
  军器河南路修汴京免佥外其一十五路每路一
  万通为二十七万效唐制分二十七军军数一定
  遂以百户为穆昆千户为明安万户为统军其统
  军则有正副诸军悉令番汉相兼无独用一色人
  者
  瓜尔佳呼喇传曰正隆末山东盗起山东路统军
  司选诸军八百人作十谋克命行军瓜尔佳呼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6a 页 WYG0629-0537c.png
  将之与骁骑军皆𨽻点检司
  思敬传曰大定二年思敬以副元帅经略山东初
  明安穆昆屯田山东各随所受地主散处州县世
  宗不欲明安穆昆与民户杂处欲使相聚居之遣
  户部郎中完颜让往元帅府议之思敬与山东路
  总管图克坦克宁议曰大军方进伐宋宜以家属
  权寓州县量留军众以为备禦俟边事宁息明安
  穆昆各使聚居则军民俱便还奏帝从之其后遂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6b 页 WYG0629-0537d.png
  以明安穆昆自为保聚其田土与民田犬牙相入
  者互易之
世宗大定三年诏河北山东等路所佥军有父兄俱亡
(亡字疑已/字之讹)充甲军子弟又为伊勒希恐其家更无丁男
有误农种与免一丁以驱丁充伊勒希无驱丁者于本
明安穆昆内验富强有驱丁者佥充
五年与宋和好已定罢兵命元帅府诸新旧军以六万
人留戍馀并放还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7a 页 WYG0629-0538a.png
 布萨忠义奏官军一十七万三千三百馀人留马步
 军一十一万六千二百屯戍帝曰今已许宋讲好而
 屯戍尚多可除旧军外选马一万五千伊勒希称是
 步军虞候司军共选一万五千及佥发军一万与旧
 军通留六万富强丁多者摘留贫难者伊勒希官给
 富者就用其奴其存留马步军于河北东西大名府
 率宾呼尔哈会宁咸平府济州东京哈斯罕等路军
 内拣取其西南西北招讨司临潢府泰州北京博索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7b 页 WYG0629-0538b.png
 海兰山东东西路并行放还
十二年徙东北等戍边汉军于内地
十七年迁西南西北招讨司契丹馀党于乌库哩实垒
部及上京之地又以两路招讨司及乌库哩实垒部族
临潢泰州等路分置堡戍
 初参知政事宗叙尝请募贫民戍边屯田给以廪粟
 贫者无艰食之患而富家免更代之劳得专农业
 帝善其言而末行也至是帝谓宰臣曰戍边之卒岁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8a 页 WYG0629-0538c.png
 冒寒暑往来番休以马牛往戍往往皆死且夺其农
 时败其生业朕甚悯之朕欲使百姓安于田里而边
 圉强固卿等何术可以致此左丞相赫舍哩良弼曰
 边地不堪耕种不能久戍所以番代耳帝曰卿等以
 此急务为末事耶往岁参政宗叙尝为朕言此事若
 宗叙可谓尽心于国家者矣今以两路招讨司乌库
 哩实垒部族临潢泰州等路分置堡戍详定以闻
十八年命部族糺军分番守边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8b 页 WYG0629-0538d.png
二十年诏戍边军士年五十五以上许以其子及同居
弟侄承替以奴代者罪之
二十一年三月诏遣大兴尹完颜托果斯迁河北东路
两明安
 帝曰朕始令移此欲令与女直户相错安置久则自
 相姻亲不生异意此长久之利也今者伊玛河明安
 相错以居甚符朕意而约罗河明安不如此可再遣
 兵部尚书张纳延按视其地以杂居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9a 页 WYG0629-0539a.png
二十三年遣刑部尚书伊喇慥迁山东东路八穆昆处
之河间其弃地以山东东路特赫河明安下扎哈穆昆
额勒敏鄂勒欢明安下锡布穆昆佛们山穆昆九村人
户徙于琉僧安和二穆昆之旧地其未徙者之地皆薄
恶且邻寇遣使询愿徙者相可居之地图以进
二十四年十一月尚书省奏徙率宾呼尔哈三明安二
十四穆昆以实上京
 时以上京刷和伦之地广而腴遣刑部尚书乌哩页
卷一百二十七 第 39b 页 WYG0629-0539b.png
 出府库钱以济行资牛畜迁速频一明安呼尔哈二
 明安二十四穆昆以实之盖欲上京兵多他日可为
 缓急之备也二十五年四月又诏于率宾呼宗哈两
 路明安下选三十穆昆为三明安移置于率督畔窟
 之地以实上京
 是时多易置河北山东所屯之旧括民地而为之业
 户颁牛而使之耕畜甲兵而为之备乃大重其权授
 诸王以明安之号或新置者特赐之名宗室户百七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0a 页 WYG0629-0539c.png
 十明安二百二穆昆千八百七十八东北路部族糺
 军曰德哷勒部曰唐古部二部五糺其他又有珠噜
 部族乌尔古部族实垒部族蒙古部族奇噜部族布
 塔布部族西北西南二路之糺军曰苏穆坦糺曰伊
 埒图糺曰古勒敦糺曰唐古糺曰哈玛尔糺曰穆腾
 糺曰蒙古糺曰荗糺曰呼敦糺凡九其诸路曰海兰
 曰扶馀曰博索曰率宾曰呼尔哈曰伊兰伊兰后废
 皆在上京之鄙或置总管府或置节度使领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0b 页 WYG0629-0539d.png
二十六年十月诏增河防军数
章宗明昌三年七月诏增北边军千二百人分置诸堡
泰和四年六月罢西北路镇防十三千户
六年四月尽徵诸道籍兵
 时河南统军司奏请益兵备宋诏平章政事布萨揆
 为河南宣抚司籍诸道兵
十一月起河南民兵十七万入淮十万入荆襄又起河
北十万戍居庸关及韩水大鸡川以防北边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1a 页 WYG0629-0540a.png
卫绍王大安三年十二月佥陜西两路汉军五千人赴
中都
 时又选籍山西士为兵
宣宗贞祐二年正月都提控李英令壮士李雄等招募
军民旬日得万馀人择众所推服者领之
  伊喇托卜嘉传曰伊喇托卜嘉为彰化军节度使
  上言河东地险人勇步兵为天下最可尽调以戍
  诸隘从之自是河东郡县屯兵少不可守矣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1b 页 WYG0629-0540b.png
三年四月遣使同山西宣抚司选其民勇健者为军又
谕田琢留山西流民少壮者充军
 时朝廷欲起代州戍兵五千宣抚使胥鼎上言岭外
 军已皆南徙代为边要正宜益兵保守今更损其力
 一朝兵至何以待之平阳以代为籓篱岂可撤去尚
 书省奏宜如所请诏从之
八月分渭南州郡步兵屯平原令宣抚使治邠州副使
治同州之澄城以统之更以步骑守沿渭诸津又增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2a 页 WYG0629-0540c.png
军万人戍京以西四万戍京以东
十月以同华旧屯陜西兵及河南所移步骑旧𨽻陜州
宣抚司者改𨽻陜西行省
 初同华旧屯陜西军及河南步骑九千馀人皆𨽻陜
 州宣抚使永锡至是丞相布萨端奏潼关之西皆陜
 西地请此军𨽻行省缓急可使朝廷从之
十一月诏河北西路宣抚副使田琢徙其兵屯陜
 时河北行省侯挚入见奏河北兵食少请令河北宣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2b 页 WYG0629-0540d.png
 抚副使田琢汰遣老弱就食归德琢奏此辈岭外失
 业父子兄弟合为一军若离而分之定生他变乞以
 全军南渡或徙卫州防河诏尽徙屯陜
四年四月罢河北濒河州县寨官
 监察御史陈规上言河北濒河州县率距一舍为一
 寨籍居民为兵数寨置总领官一人并以宣差从宜
 为名其人大抵皆闲官义军之长偏裨之属尤多无
 赖辈徵逐宴饮取给于下日以为常及敌至则伏匿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3a 页 WYG0629-0541a.png
 不出敌去骚动如初臣谓宜皆罢之第委宣抚司从
 宜措画足矣制可
十月诏宿粮州县屯兵其佥民为兵者就署队长以自
防遏
 时元兵取潼关次嵩汝间御史台请以陜西兵扼拒
 潼关与右副元帅富察伊尔必斯为犄角之势选在
 京勇敢之将十数人各付精兵数千随宜伺察且战
 且守复谕河北亦以此待之诏付尚书省平章政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3b 页 WYG0629-0541b.png
 珠格高琪奏曰台官素不习兵备禦方略非所知也
 遂寝高琪止欲以重兵屯驻南京以自固州郡残破
 不复恤也
 是月招抚使完颜仲元上书陜西一路最为重地潼
 关禁坑及商州诸隘俱当预备向者中都居庸最为
 要害乃由小岭紫荆绕出我军腹背受兵卒不能守
 近日由禁坑出遂失潼关当选精兵分地戍之其后
 乃置秦蓝守禦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4a 页 WYG0629-0541c.png
十二月敕诸州县佥籍军民以备土寇
兴定元年十二月籍濒河埽兵
三年闰三月以南伐师还罢南边州郡籍民为兵者
 时翰林直学士行三司事李复亨上言近日兴师伐
 宋恐宋人乘虚掩袭南鄙故籍边郡民为军今大军
 已还乞罢遣归本业从之
四月选陜西步骑精锐六千人实京兆又选精锐六万
分屯平凉泾邠乾耀等州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4b 页 WYG0629-0541d.png
八月命枢密遣官简岭外诸军之武健者养之彰德邢
洛卫浚怀孟等处城弱者罢遣
五年十月分京畿戍卒万二千河中民兵八千以许州
元帅赫舍哩鹤寿将之屯潼关西
  陈规传曰贞祐四年七月规为监察御史上言今
  之将帅大抵先论出身官品平居则意气自高遇
  敌则首尾退缩将帅既自畏怯士卒又谁肯前又
  居常裒刻纳其馈献士卒因之以扰良民而莫可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5a 页 WYG0629-0542a.png
  制以此责其畏法死事岂不难哉况今军官数多
  自千户而上有万户有副统有都统有副提控号
  令不一动相牵制窃闻国初取天下元帅而下惟
  有万户所统军士不下数万人专制一路岂在多
  哉多则难择少则易精今之军法每二十五人为
  一穆昆四穆昆为一千户穆昆之下有佛宁一人
  旗鼓司火头五人其任战者才十有八人而已又
  为头目选其壮健以给使令则是一千户所统不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5b 页 WYG0629-0542b.png
  及百人不足成队伍矣古之良将常与士卒同甘
  苦今官军既有廪俸又有养粮一日之给兼数十
  人之用将帅则礼饱有馀士卒则饥寒不足曷若
  裁省冗食而加之军士哉伏乞明敕大臣精选通
  晓军政者分诣诸路编列队伍要必五十人为一
  穆昆四穆昆为一千户五千户为一万户谓之散
  将万人设一都统谓之大将总之帅府数不足者
  皆并之其副都副提控及无军虚设都统万户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6a 页 WYG0629-0542c.png
  悉罢省仍敕督院大臣及内外五品以上各举方
  略优长武勇出众材堪将帅者一二人不限官品
  以充万户以上都统元帅之职千户以上选军中
  有谋略武艺为众所服者充申明军法居常教阅
  必使将帅明于奇正虚实之数士卒熟于坐作进
  退之节至于弓矢铠仗须令自负习于劳苦若有
  所犯必刑无赦则将帅得人士气日振可以待敌
  矣帝览书不悦诏付尚书省诘之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6b 页 WYG0629-0542d.png
  (臣/)等谨按宣宗南渡后国家多事臣下之谈兵者
  纷纷竞起然多不见施行且所言无当此陈规所
  言二十五人为一穆昆考志言南渡时尽以河朔
  战兵三十万分𨽻河南行枢密及帅府往往蔽匿
  强壮驱羸弱使战不能取胜后乃遂至如规所言
  不成队伍矣
元光元年正月诏徙中京唐邓商虢许陜等州屯军及
诸军家属赴京兆同华就粮屯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7a 页 WYG0629-0543a.png
十月徙彰德招抚使杜光军于卫州
二年五月徙晋阳公郭文振兵于益州又徙权平阳公
史咏兵于解州河中府
八月立民兵砦长
 时遣官分行蔡息陈亳唐邓裕诸州洎司农司州县
 吏仝议凡民丁相聚立砦避兵与各巡检司相依者
 五千户以上署砦长一员百户增副一员仍先迁一
 官能安民弭盗劝农者论功注授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7b 页 WYG0629-0543b.png
  实嘉纽勒珲传曰时实嘉纽勒珲为昌武军节度
  使上言商洛重地西控秦陜东接河南军务繁密
  宜选才干之士为防禦使摄帅职以镇之又旧来
  诸隘守禦之官并从帅府辟置其所辟者多其亲
  昵植产营私专事渔猎及当代去又复保留此最
  害之甚者宜令枢密选举以革其弊又州之戍兵
  艰于馈运亦合依土屯田以免转输之费又言每
  年防秋诸隘守者不遇数十人馀众尽屯保安石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8a 页 WYG0629-0543c.png
  门大荆洛南以为应援中间相距遂至百里仓猝
  岂能徵集宜近隘筑营徙见兵居之以待缓急又
  南边新设巡检十员兵卒千人此乃平时以诘奸
  细者已有大军宜悉罢去朝廷略施行之
十月徙晋阳公郭文振等兵于卫州
又诏石壕店沔池永宁县各屯兵千人
十二月徙沿淮巡检边军于内地
哀宗天兴元年十月诏徵诸道兵入援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8b 页 WYG0629-0543d.png
二年七月遣使分诣诸道选兵会于蔡得精锐万人
十月徵诸道兵
渤海军
 渤海八明安之军也太宗天会四年七月出金牌命
 贝勒岱酬以所领渤海军八明安为万户
奚军
 奚人约尼扎古雅九明安之兵也奚军初徙于山西
 后分迁河东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9a 页 WYG0629-0544a.png
汉军
 凡汉军有事则佥取于民事已则或亦放免其长胜
 军则天会间郭药师所统而降者皆辽水侧人也以
 乡土归金皆愁怨思归左副元帅宋王宗望令罢还
 正隆间又尝罢诸路汉军而所存者犹有威勇威烈
 威捷顺德及韩常之军之号
中都永固军
 大定时置
卷一百二十七 第 49b 页 WYG0629-0544b.png
镇防军
 诸军中取以更代戍边者宣宗兴定五年五月知延
 安府完颜哈达上言河南陜西镇防军皆分屯诸路
 在营惟老稚而已乞选老成人为各路统军以镇抚
 之且督其子弟习骑射将来可用诏从之
保甲军
  (臣/)等谨按此军见前兵制泰和八年闰四月条内
分番屯戍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0a 页 WYG0629-0544c.png
永屯军
驱军
 金初所免辽人奴婢使屯守泰州者以上三军皆在
 西北边
边铺军
 守河南陜西边界者
河东三虞候顺德军
诸路效节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0b 页 WYG0629-0544d.png
 章宗所置掌司弓手者京府节镇设三十人防刺设
 二十人
威勇军
 宣宗兴定二年选募河南陜西弩弓军二千人为一
 军赐号威勇
射粮军
 诸路所募五年一籍皆刺三十以下十七以上强壮
 者兼充杂役章宗明昌六年十一月禁射粮军应役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1a 页 WYG0629-0545a.png
 但成队伍不得持兵器及可以伤人者卫绍王崇庆
 元年五月佥射粮军一万赴中都宣宗贞祐四年十
 一月放免诸司局射粮兵卒尝选充军者
牢城军
 司防筑之役以尝为窃盗者充之
土军
 司警捕之事
义军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1b 页 WYG0629-0545b.png
 宣宗贞祐三年瓜尔佳实伦同知太原府事奏请招
 集义军设置长校各立等差都统授正七品职副统
 正八品万户正九品千户正班任使穆昆杂班仍三
 十人为一穆昆五穆昆为一千户四千户为一万户
 四万户为一副统两副统为一都统外设一总领提
 控制可(兵志曰自穆昆至都统皆复国初之名也/然又外设总领故时皆称元帅为总领云)
  (臣/)等谨按义军又名忠义军又选为飞虎军已见
  禁卫兵内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2a 页 WYG0629-0545c.png
弓箭手军
 章宗泰和五年五月诏河南宣抚使布萨揆于临洮
 德顺秦巩各置弓箭手四千人八月奏罢宣宗贞祐
 三年九月枢密院言西边弓箭手有才武出众获功
 未推赏者令宣抚司覈实以闻从之时诏诸道按察
 司讲究防秋陜西按察转运使卢庸陈便宜曰自鄜
 延至积石虽多沟坂无长沙大山屏蔽恃弓箭手禦
 侮其人皆刚猛善斗熟于地利夏人畏之向以徙屯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2b 页 WYG0629-0545d.png
 他所故多边患须令人情乐土且耕且战缓急将自
 奋也四年十一月平西军节度使纳罕富拉塔言陜
 西弓箭手不习骑射可选善骑者代之兴定二年六
 月枢密院言元兵南下意不在河北而在陜西河东
 各路义兵土兵番汉弓箭手宜于农隙教阅以备缓
 急
决胜军
 宣宗兴定二年七月籍邳海等州义军及胁从归国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3a 页 WYG0629-0546a.png
 而充军者人给地三十亩有力者五十亩仍蠲差税
 日支粮二升号决胜军
  侯摰传曰摰权移邳州行省上言东平以东累经
  残毁至于邳海尤甚海之民户曾不满百而屯军
  五千邳户仅及八百军以万计夫古之取兵以八
  家为率一家充军七家给之犹有伤生废业疲于
  道路之难今兵多而民不足使萧何刘晏复生亦
  无所施其术伏见邳海之间贫民失业者甚众日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3b 页 WYG0629-0546b.png
  食野菜无所依倚恐因而啸聚以益敌乞募选为
  兵自十月给粮使充戍役至二月罢之人授地三
  十亩贷之种粒而验所收穫量数取之逮秋复𨽻
  兵伍且战且耕公私俱利亦望被俘之民易于招
  集也诏施行之
屯田军
 熙宗皇统五年创置凡女直契丹之人皆自本部徙
 居中州与百姓杂处计其户口授以官田春秋量给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4a 页 WYG0629-0546c.png
 衣马若遇出兵始给其钱粮自燕山之南淮陇之北
 皆有之多至六万人皆筑垒于村落间世宗大定二
 年命刑部尚书苏保衡与工部尚书宋永兵部侍郎
 完颜额哩页往河南山东陜西宣问屯田军人有曾
 破大敌及攻城野战立功者具姓名以闻或以寡敌
 众或与敌相当能先登败敌者正军及擐甲阿尔锡
 补官一阶明安穆昆以功状上尚书省曾随海陵军
 至淮上破敌者亦准上迁赏卫绍王大安三年徵陜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4b 页 WYG0629-0546d.png
 西屯田军卫中都以凤翔治中卢庸佥三司事主兵
 食至潞州放还
家户军
人丁军
 皆民军也家户军以家产高下定人丁军以丁数多
 寡定诸称家户者不以丁数论故家口至于乏绝人
 丁至于佣贱俱不得免熙宗皇统二年春云中家户
 军女户陈氏妇姑持产业契书共告于元帅府以父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5a 页 WYG0629-0547a.png
 子俱阵亡无可充军愿尽纳产业于官以免军役元
 帅怒其阻坏军法杀之
硬军
 海陵正隆六年五月令诸处统军择其精于射者得
 五千人皆用茸丝联甲紫茸为上黄茸青茸次之号
 硬军亦曰细军
陜西勇敢军
 卫绍王崇庆元年五月佥陜西勇敢军二万赴中都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5b 页 WYG0629-0547b.png
花帽军
 完颜仲元本姓郭氏大安中李雄募兵与完颜阿林
 俱应募累功至节度使赐姓完颜宣宗时此军最强
 号花帽军贞祐四年诏以招抚使完颜仲元完颜阿
 林军猥多差为三等上等备征伐中下给戍守懦弱
 者皆罢去量给地以赡其家
  兵志曰元制凡边境置兵之州三十八凤翔延安
  邓巩熙泗颖蔡陇秦河海寿唐商洮兰会积石镇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6a 页 WYG0629-0547c.png
  戎保安绥德保德环葭澳宁边东胜净庆来远桓
  昌海兰博索扶馀率宾呼尔哈置于要州者十一
  南京东京益都京兆太原临洮临潢礼泰抚盖及
  宣宗南迁糺军溃去兵势益弱遂尽拥明安户之
  老稚渡河侨置诸总管府以统之器械既缺粮□
  不给仅存其名而已
 
 
卷一百二十七 第 56b 页 WYG0629-0547d.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