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一百六 第 1a 页 WYG0629-0083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
乐考
律吕制度
辽道宗太康中以秬黍所定升斗定律
初用周黍尺九寸管空围三分为本太康中诏行秬
黍所定升斗尝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大乐四
旦二十八调则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
乐考
律吕制度
辽道宗太康中以秬黍所定升斗定律
初用周黍尺九寸管空围三分为本太康中诏行秬
黍所定升斗尝定律矣其法大抵用古律焉大乐四
旦二十八调则不用黍律以琵琶弦叶之
卷一百六 第 1b 页 WYG0629-0083d.png
金章宗明昌五年置所讲议礼乐尺律仍用宋大晟乐
制
诏用唐宋故事置所讲议礼乐有司谓雅乐自周汉
以来止存大法魏晋而后更造律度讫无定论至后
周保定中得古玉斗于地中以造尺律其后牛弘以
为不可止用苏绰铁尺至隋亦用之唐兴因隋乐不
改黄巢之乱乐县散失太常博士殷盈孙以周法铸
镈钟编钟处士萧承训等校石磬合而奏之至周显
制
诏用唐宋故事置所讲议礼乐有司谓雅乐自周汉
以来止存大法魏晋而后更造律度讫无定论至后
周保定中得古玉斗于地中以造尺律其后牛弘以
为不可止用苏绰铁尺至隋亦用之唐兴因隋乐不
改黄巢之乱乐县散失太常博士殷盈孙以周法铸
镈钟编钟处士萧承训等校石磬合而奏之至周显
卷一百六 第 2a 页 WYG0629-0084a.png
德以黍定律议者谓比唐乐高五律宋初亦用王朴
所置乐时和岘以周显德律音近哀思乃依西京铜
望石臬尺重造十二管取声下王朴一律景祐初李
照取黍累尺成律以其声犹高更用太府布帛尺遂
下太常乐三律皇祐中阮逸胡瑗改造止下一律或
谓其声弇郁不和依旧用王朴乐元丰间杨杰参用
李照钟磬加四清声下王朴乐二律以为新乐元祐
间范镇又造新律下李照乐一律而未用至崇宁间
所置乐时和岘以周显德律音近哀思乃依西京铜
望石臬尺重造十二管取声下王朴一律景祐初李
照取黍累尺成律以其声犹高更用太府布帛尺遂
下太常乐三律皇祐中阮逸胡瑗改造止下一律或
谓其声弇郁不和依旧用王朴乐元丰间杨杰参用
李照钟磬加四清声下王朴乐二律以为新乐元祐
间范镇又造新律下李照乐一律而未用至崇宁间
卷一百六 第 2b 页 WYG0629-0084b.png
魏汉津以范镇知旧乐之高无法以下之乃以时君
指节为尺其所造钟磬即今所用乐是也然以王朴
所制声高屡命改作李照以太府尺制律人习旧听
疑于太重其后范镇等论乐复用李照所用太府尺
即周隋所用铁尺牛弘等以为近古合宜者也今取
见有乐以唐初开元钱校其分寸亦同则汉津所用
指尺殆与周隋唐所用之尺同矣汉津用李照范镇
之说而耻同之故用时君指节为尺使众人不敢轻
指节为尺其所造钟磬即今所用乐是也然以王朴
所制声高屡命改作李照以太府尺制律人习旧听
疑于太重其后范镇等论乐复用李照所用太府尺
即周隋所用铁尺牛弘等以为近古合宜者也今取
见有乐以唐初开元钱校其分寸亦同则汉津所用
指尺殆与周隋唐所用之尺同矣汉津用李照范镇
之说而耻同之故用时君指节为尺使众人不敢轻
卷一百六 第 3a 页 WYG0629-0084c.png
议其尺虽为诡说其制乃与古同而清浊高下皆适
中非出于法数之外私意妄为者也盖今之钟磬虽
崇宁之所制亦固隋唐之乐也阅今所用乐律声调
和平无太高太下之失可以久用唯辰钟辰磬自昔
数缺宜补铸辰钟十五辰磬二十一通旧各为二十
四簴帝曰尝观宋人论乐以为律主于人声不当泥
于其器要之在声和而已于是命礼部符下南京取
宋旧工更铸辰钟十有二又以旧钟姑洗夷则皆高
中非出于法数之外私意妄为者也盖今之钟磬虽
崇宁之所制亦固隋唐之乐也阅今所用乐律声调
和平无太高太下之失可以久用唯辰钟辰磬自昔
数缺宜补铸辰钟十五辰磬二十一通旧各为二十
四簴帝曰尝观宋人论乐以为律主于人声不当泥
于其器要之在声和而已于是命礼部符下南京取
宋旧工更铸辰钟十有二又以旧钟姑洗夷则皆高
卷一百六 第 3b 页 WYG0629-0084d.png
五律无射高二律别铸以补之乃协又琢辰磬各十
有二以其半少劣择其谐者用之
元世祖时杜瑛著律历礼乐杂志三十卷
英宗时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著乐原琴原
孟頫于律吕之乐尤精深得古人不传之妙著琴原
乐原各一篇
乐原篇曰乐本于律律始于数正于度度曷从而正
之曰以候气正之何以知其然也古者有累黍之法
有二以其半少劣择其谐者用之
元世祖时杜瑛著律历礼乐杂志三十卷
英宗时翰林学士承旨赵孟頫著乐原琴原
孟頫于律吕之乐尤精深得古人不传之妙著琴原
乐原各一篇
乐原篇曰乐本于律律始于数正于度度曷从而正
之曰以候气正之何以知其然也古者有累黍之法
卷一百六 第 4a 页 WYG0629-0085a.png
黍之为物也大小不齐就取其中者从累之而然横
累之而否是故不可以为定法也必择土中使善历
者候气焉气应则律正律正则度正矣较之累黍之
为顾不亦善乎律之长短郑氏之法不可易也是其
上下之所以相生也所以随时而变易也夫音之清
浊定于管之长短凡其空围则一而已矣非有大小
之异也先儒制律有大小之异者非愚之所知也律
不可以徒律徒律不可以为乐必施之于音而后乐
累之而否是故不可以为定法也必择土中使善历
者候气焉气应则律正律正则度正矣较之累黍之
为顾不亦善乎律之长短郑氏之法不可易也是其
上下之所以相生也所以随时而变易也夫音之清
浊定于管之长短凡其空围则一而已矣非有大小
之异也先儒制律有大小之异者非愚之所知也律
不可以徒律徒律不可以为乐必施之于音而后乐
卷一百六 第 4b 页 WYG0629-0085b.png
生焉用之而天地应鬼神格人民和故曰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世衰道微流为贱工之事为士者益耻之
岂特不以为己任而已哉然乐之所以动天地感鬼
神移风易俗者不可毫厘差也礼运曰五音六律十
二管还相为宫谓律之各自为宫而商角徵羽从之
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夫黄钟为宫则太蔟为商姑
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
宫此自然之理也还之于律而七音备矣被之于器
莫善于乐世衰道微流为贱工之事为士者益耻之
岂特不以为己任而已哉然乐之所以动天地感鬼
神移风易俗者不可毫厘差也礼运曰五音六律十
二管还相为宫谓律之各自为宫而商角徵羽从之
也仲冬之月律中黄钟夫黄钟为宫则太蔟为商姑
洗为角蕤宾为变徵林钟为徵南吕为羽应钟为变
宫此自然之理也还之于律而七音备矣被之于器
卷一百六 第 5a 页 WYG0629-0085c.png
而八音谐矣大吕而下亦犹是也今之乐以四清混
于七音之中不亦谬乎黄钟为众律之祖宫声为众
音之君皆尊而无二者也惟其然也是以有清声焉
此圣人作乐之妙用也还宫之法黄钟之均无清声
谓黄钟为宫则商角徵羽以渐而清自然顺序不待
用清声也大吕为宫则黄钟为变宫还宫之法宫为
浊变宫为清若乃大吕均以黄钟为变宫则是变宫
反浊于大吕宫矣是上陵之渐也而可乎于是以黄
于七音之中不亦谬乎黄钟为众律之祖宫声为众
音之君皆尊而无二者也惟其然也是以有清声焉
此圣人作乐之妙用也还宫之法黄钟之均无清声
谓黄钟为宫则商角徵羽以渐而清自然顺序不待
用清声也大吕为宫则黄钟为变宫还宫之法宫为
浊变宫为清若乃大吕均以黄钟为变宫则是变宫
反浊于大吕宫矣是上陵之渐也而可乎于是以黄
卷一百六 第 5b 页 WYG0629-0085d.png
钟之清声代之夫清声者岂于十二律之外他有所
谓清声者哉黄钟之律九寸半之为四寸二分寸之
一是黄钟之清声也长短虽不同而不失黄钟之中
声故曰黄钟之清声也岂惟黄钟为然十二律皆有
之今也不然四清之外无有也必欲复古则当复八
清八清不复而欲还宫以作乐是商角徵羽重于宫
而臣民事物上陵于君也此大乱之道也
琴原篇别见丝属门
谓清声者哉黄钟之律九寸半之为四寸二分寸之
一是黄钟之清声也长短虽不同而不失黄钟之中
声故曰黄钟之清声也岂惟黄钟为然十二律皆有
之今也不然四清之外无有也必欲复古则当复八
清八清不复而欲还宫以作乐是商角徵羽重于宫
而臣民事物上陵于君也此大乱之道也
琴原篇别见丝属门
卷一百六 第 6a 页 WYG0629-0086a.png
熊朋来著律论
其说谓黄钟流行诸律本无间断也算法之起殆因
律管有长短此算家因律以命术非强律以命算也
犹之方田焉田生五榖岂知我为圭箕弧环律和五
声岂知我为正变倍半皆算家命之耳故古之为钟
律者以耳齐其声后人不能始假声以正其度此所
以雅乐之不可复与声音之不可传也又言周礼有
听律之官无算律之法迁固淮南上下生且不定何
其说谓黄钟流行诸律本无间断也算法之起殆因
律管有长短此算家因律以命术非强律以命算也
犹之方田焉田生五榖岂知我为圭箕弧环律和五
声岂知我为正变倍半皆算家命之耳故古之为钟
律者以耳齐其声后人不能始假声以正其度此所
以雅乐之不可复与声音之不可传也又言周礼有
听律之官无算律之法迁固淮南上下生且不定何
卷一百六 第 6b 页 WYG0629-0086b.png
以算律哉盖蕤宾重上生与大吕在阳则倍其法一
耳纷纷争较何益于乐
元史儒学传曰熊朋来为福建庐陵两郡教授所
至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歌诗以兴雅乐制器
定词必则古式学者化焉每燕居鼓瑟而歌以自
乐尝著瑟赋二篇至治中英宗锐意制作翰林学
士元明善以朋来荐未及召而卒
泰定时太史院使齐履谦请候气定律
耳纷纷争较何益于乐
元史儒学传曰熊朋来为福建庐陵两郡教授所
至考古篆籀文字调律吕协歌诗以兴雅乐制器
定词必则古式学者化焉每燕居鼓瑟而歌以自
乐尝著瑟赋二篇至治中英宗锐意制作翰林学
士元明善以朋来荐未及召而卒
泰定时太史院使齐履谦请候气定律
卷一百六 第 7a 页 WYG0629-0086c.png
元立国百有馀年而郊庙之乐沿袭宋金未有能正
之者履谦谓乐本于律律本于气而候气之法具载
前史可择僻地为密室取金门之竹及河内之葭莩
候之上可以正雅乐荐郊庙和神人下可以同度量
平物货厚风俗列其事上之适迁他官事遂寝有志
者惜之
(臣/)等谨按元代于律吕无所改作惟遵用宋崇宁
乐吴莱辟之甚详附录于后
之者履谦谓乐本于律律本于气而候气之法具载
前史可择僻地为密室取金门之竹及河内之葭莩
候之上可以正雅乐荐郊庙和神人下可以同度量
平物货厚风俗列其事上之适迁他官事遂寝有志
者惜之
(臣/)等谨按元代于律吕无所改作惟遵用宋崇宁
乐吴莱辟之甚详附录于后
卷一百六 第 7b 页 WYG0629-0086d.png
吴莱张氏大乐元机赋论题后曰乡余北游京师
闻太常所用乐本大晟之遗法也自东都不守大
乐氏奉其乐器北趋燕都燕都丧乱又徙汴蔡汴
蔡陷没而东平严侯独得其故乐部人国初有旨
徵乐东平太常徐公遂典乐向日月山奏观乞增
宫县登歌文武二舞令旧工教习以备大祀故今
乐户子孙犹世籍河汴间仅能肄其钟鼓铿锵不
复能䆒其义矣予因考求前代议乐自和岘以下
闻太常所用乐本大晟之遗法也自东都不守大
乐氏奉其乐器北趋燕都燕都丧乱又徙汴蔡汴
蔡陷没而东平严侯独得其故乐部人国初有旨
徵乐东平太常徐公遂典乐向日月山奏观乞增
宫县登歌文武二舞令旧工教习以备大祀故今
乐户子孙犹世籍河汴间仅能肄其钟鼓铿锵不
复能䆒其义矣予因考求前代议乐自和岘以下
卷一百六 第 8a 页 WYG0629-0087a.png
更六七钜公而议论莫之有定前日之宿县者本
谓乐和曾未几时倏已改铸或云乐失之清或云
乐过于浊乐工冶卒且深厌其炉鞲鼓铸之劳则
或自取其乐之协时和铜齐以济之当轩临试虽
以老师宿儒终不能必悟其铜齐之轻重而徒论
其铜律之清浊也迨夫崇宁之世魏汉津乃以蜀
一黥卒为造大晟乐府遂颁其乐书于天下盖谓
古之制乐者惟黄帝夏禹得乐之正何则圣主之
谓乐和曾未几时倏已改铸或云乐失之清或云
乐过于浊乐工冶卒且深厌其炉鞲鼓铸之劳则
或自取其乐之协时和铜齐以济之当轩临试虽
以老师宿儒终不能必悟其铜齐之轻重而徒论
其铜律之清浊也迨夫崇宁之世魏汉津乃以蜀
一黥卒为造大晟乐府遂颁其乐书于天下盖谓
古之制乐者惟黄帝夏禹得乐之正何则圣主之
卷一百六 第 8b 页 WYG0629-0087b.png
禀赋上与天地阴阳为一体声则为律身则为度
故夫黄帝夏禹之制乐实自其身而得之臣今请
以圣主中指三节三寸定黄钟之律中指之径围
又即㩀而定为度量权衡乐以是制则臣将见其
合天地之正备阴阳之和而得夫金石清浊之宜
矣当是时惟丞相蔡京最神其说先铸帝鼐八鼎
复造金石钟簴雕几刻镂盖极后世之选已然以
崇宁之指尺既长而乐律遂高虽汉津亦自知之
故夫黄帝夏禹之制乐实自其身而得之臣今请
以圣主中指三节三寸定黄钟之律中指之径围
又即㩀而定为度量权衡乐以是制则臣将见其
合天地之正备阴阳之和而得夫金石清浊之宜
矣当是时惟丞相蔡京最神其说先铸帝鼐八鼎
复造金石钟簴雕几刻镂盖极后世之选已然以
崇宁之指尺既长而乐律遂高虽汉津亦自知之
卷一百六 第 9a 页 WYG0629-0087c.png
尝私谓其弟子任宗尧曰乐律高北方元鼎水又
溢出律高则声过哀而国乱水溢出则国有变而
境土丧没是不久矣鸣呼汉津所制岂复有加于
和岘以下诸人所论之乐哉然且至今沿袭相承
未闻有所改作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遽定也
虽然崇宁之乐亦可变矣盖古之论乐者一曰古
雅乐二曰俗部乐三曰胡部乐古雅乐更秦乱而
废汉世惟采荆楚燕代之讴稍恊律吕以合八音
溢出律高则声过哀而国乱水溢出则国有变而
境土丧没是不久矣鸣呼汉津所制岂复有加于
和岘以下诸人所论之乐哉然且至今沿袭相承
未闻有所改作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遽定也
虽然崇宁之乐亦可变矣盖古之论乐者一曰古
雅乐二曰俗部乐三曰胡部乐古雅乐更秦乱而
废汉世惟采荆楚燕代之讴稍恊律吕以合八音
卷一百六 第 9b 页 WYG0629-0087d.png
之调不复古矣晋宋六朝以降南朝之乐多用吴
音北国之乐仅袭北俗及隋平江左魏三祖清商
等乐存者什四世谓为华夏正声盖俗乐也至是
沛国公郑译复因龟兹人白苏袛婆善胡琵琶而
翻七调遂以制乐故今乐家犹有大石小石大食
般涉等调大石等国本在西域而般涉即是般瞻
华言羽声隋人且以是为太蔟羽矣由是观之汉
世徒以俗乐定雅乐隋氏以来则以胡乐定雅乐
音北国之乐仅袭北俗及隋平江左魏三祖清商
等乐存者什四世谓为华夏正声盖俗乐也至是
沛国公郑译复因龟兹人白苏袛婆善胡琵琶而
翻七调遂以制乐故今乐家犹有大石小石大食
般涉等调大石等国本在西域而般涉即是般瞻
华言羽声隋人且以是为太蔟羽矣由是观之汉
世徒以俗乐定雅乐隋氏以来则以胡乐定雅乐
卷一百六 第 10a 页 WYG0629-0088a.png
唐至元宗胡部坐俗部立乐工肄乐坐技不通然
后为立技立技不精然后使教雅乐天下后世卒
不复知有古雅乐之正声矣自唐历宋大抵皆然
当大晟乐书之行教坊色长张俣曾制大乐元机
赋论七音六十律八十四调本不脱乎龟兹白苏
袛婆之旧正行四十大曲常行小令四部弦管犹
或上循乎大唐五代梨园法曲之遗此非胡与俗
之杂行者乎宜雅乐之未易遽复也古来律历二
后为立技立技不精然后使教雅乐天下后世卒
不复知有古雅乐之正声矣自唐历宋大抵皆然
当大晟乐书之行教坊色长张俣曾制大乐元机
赋论七音六十律八十四调本不脱乎龟兹白苏
袛婆之旧正行四十大曲常行小令四部弦管犹
或上循乎大唐五代梨园法曲之遗此非胡与俗
之杂行者乎宜雅乐之未易遽复也古来律历二
卷一百六 第 10b 页 WYG0629-0088b.png
事更相为用大史郭公一尝定历诚旷世所未有
予谓宜依古法缇室葭灰随月候气天地之中气
既应则钟律之中声当无有不应者要在久而后
验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遽定也呜呼崇宁之
乐亦可变矣吾又安得夫伶伦荣猿之徒而与之
共论乐哉
明太祖洪武初命冷谦定律
谦议用四清声故编钟编磬皆为十六成一代完乐
予谓宜依古法缇室葭灰随月候气天地之中气
既应则钟律之中声当无有不应者要在久而后
验乐殊不可以草创苟且而遽定也呜呼崇宁之
乐亦可变矣吾又安得夫伶伦荣猿之徒而与之
共论乐哉
明太祖洪武初命冷谦定律
谦议用四清声故编钟编磬皆为十六成一代完乐
卷一百六 第 11a 页 WYG0629-0088c.png
律吕精义曰宋李照范镇魏汉津所定律大率依
宋太府尺黄钟长九寸空径三分积六百三十六
分声比古黄钟低二律即无射倍律国初冷谦所
定律用今工部营造尺黄钟长九寸空径三分四
釐六毫积八百四十六分比古黄钟低三律即南
吕倍律微高谦及蔡元定十二律管算法皆同谦
律声比元定下五律馀失之盎缓元定比谦高五
律馀失之焦杀
宋太府尺黄钟长九寸空径三分积六百三十六
分声比古黄钟低二律即无射倍律国初冷谦所
定律用今工部营造尺黄钟长九寸空径三分四
釐六毫积八百四十六分比古黄钟低三律即南
吕倍律微高谦及蔡元定十二律管算法皆同谦
律声比元定下五律馀失之盎缓元定比谦高五
律馀失之焦杀
卷一百六 第 11b 页 WYG0629-0088d.png
又曰往年与善琴者论古今雅乐高下闻其说曰
冷谦之乐乃古无射调也俗呼为清商调以第二
弦为宫音少者歌之则拽不出失之太下恐非中
和也蔡元定之乐乃古夹钟调也俗呼为清徵调
以第四弦为宫音老者歌之则揭不起失之太高
亦非中和也所谓中和者古之正调是也俗呼为
清角调轩辕氏之所造以第三弦为宫音比冷谦
高一调比蔡元定低一调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
冷谦之乐乃古无射调也俗呼为清商调以第二
弦为宫音少者歌之则拽不出失之太下恐非中
和也蔡元定之乐乃古夹钟调也俗呼为清徵调
以第四弦为宫音老者歌之则揭不起失之太高
亦非中和也所谓中和者古之正调是也俗呼为
清角调轩辕氏之所造以第三弦为宫音比冷谦
高一调比蔡元定低一调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
卷一百六 第 12a 页 WYG0629-0089a.png
之不拽不高不下是名为中和也时典乐尤世贤
亦知音者以所带来神乐观笙吹其所习旧乐章
谱与琴谱相校所论不虚也
礼乐笺曰说者论大晟乐为宋方士魏汉津所制
此未考本末不知乐律者也宋濂议汉津制乐为
乱世之音(宋濂孔子庙堂议曰释奠有乐今则袭/用魏汉津所制大晟之乐乃先儒所谓)
(乱世之音也/其可乎哉)在洪武四年而冷谦所定乐舞为洪
武之六年乐章犹宋之旧而乐音非宋之音矣以
亦知音者以所带来神乐观笙吹其所习旧乐章
谱与琴谱相校所论不虚也
礼乐笺曰说者论大晟乐为宋方士魏汉津所制
此未考本末不知乐律者也宋濂议汉津制乐为
乱世之音(宋濂孔子庙堂议曰释奠有乐今则袭/用魏汉津所制大晟之乐乃先儒所谓)
(乱世之音也/其可乎哉)在洪武四年而冷谦所定乐舞为洪
武之六年乐章犹宋之旧而乐音非宋之音矣以
卷一百六 第 12b 页 WYG0629-0089b.png
何知之以律而知之盖谦所制者为太蔟之羽巾
吕调也汉津所制其迎神初奏为南吕之角大吕
变调也与谦之乐如参辰黔晰之不相合矣盖谦
之七均自太蔟夷则夹钟无射中吕皆正调也惟
清黄清林巧为变调然此二变音也固无妨于变
也汉津之林钟为宫者仅商角二音为正调其徵
羽变宫变徵皆属变调是七均之中而变者居四
矣南宫为宫者仅商音为正调其徵羽角变宫变
吕调也汉津所制其迎神初奏为南吕之角大吕
变调也与谦之乐如参辰黔晰之不相合矣盖谦
之七均自太蔟夷则夹钟无射中吕皆正调也惟
清黄清林巧为变调然此二变音也固无妨于变
也汉津之林钟为宫者仅商角二音为正调其徵
羽变宫变徵皆属变调是七均之中而变者居四
矣南宫为宫者仅商音为正调其徵羽角变宫变
卷一百六 第 13a 页 WYG0629-0090a.png
徵皆属变调是七均之中而变者居五矣又况汉
津之律即李照之律下古乐二律所谓黄钟者仅
中太蔟则其林钟之宫仅中南吕南吕之宫仅中
应钟应钟管长四寸六分有奇而商角以下六均
无一不出于变矣君则其细已甚而臣民事物靡
然不振哀淫怨咽此真亡国之音也岂可与谦之
乐同年而语哉大抵乐律乐章本为二道由宋以
降乐章屡易而所用者皆王朴之律也政和以降
津之律即李照之律下古乐二律所谓黄钟者仅
中太蔟则其林钟之宫仅中南吕南吕之宫仅中
应钟应钟管长四寸六分有奇而商角以下六均
无一不出于变矣君则其细已甚而臣民事物靡
然不振哀淫怨咽此真亡国之音也岂可与谦之
乐同年而语哉大抵乐律乐章本为二道由宋以
降乐章屡易而所用者皆王朴之律也政和以降
卷一百六 第 13b 页 WYG0629-0090b.png
乐章屡易而所用者皆汉津之律也至冷谦定乐
乐章无改而所用者则非宋元之律也改其律而
不变其章者声音道微政合严重律正其元曲袭
其旧此谦之所以为明哲也谦旧有乐书在南太
常
乐书曰律止于十二是矣然十二者律之本声而
四者应声也本声重大为君为父应声轻清为臣
为子故四声曰清声即夹钟大吕黄钟太蔟之应
乐章无改而所用者则非宋元之律也改其律而
不变其章者声音道微政合严重律正其元曲袭
其旧此谦之所以为明哲也谦旧有乐书在南太
常
乐书曰律止于十二是矣然十二者律之本声而
四者应声也本声重大为君为父应声轻清为臣
为子故四声曰清声即夹钟大吕黄钟太蔟之应
卷一百六 第 14a 页 WYG0629-0090c.png
也苟不用四清声是有本而无应矣冷谦议用四
清声故编钟编磬皆为十六岂非洞达音律者哉
弘治中李文利著律吕元声独宗吕览黄钟三寸九分
之说
文利为思南府教授著律吕元声据吕氏春秋长孙
无忌隋志刘恕通鉴外纪所载黄帝命伶伦取竹制
律断两节间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曰含
少因而详加考證以三寸九分正司马迁黄钟九寸
清声故编钟编磬皆为十六岂非洞达音律者哉
弘治中李文利著律吕元声独宗吕览黄钟三寸九分
之说
文利为思南府教授著律吕元声据吕氏春秋长孙
无忌隋志刘恕通鉴外纪所载黄帝命伶伦取竹制
律断两节间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曰含
少因而详加考證以三寸九分正司马迁黄钟九寸
卷一百六 第 14b 页 WYG0629-0090d.png
之误以太极阴阳五行由一生二由少及多见黄钟
数少为极清以正宫声为极浊之误以左右对待各
得一百二十九分正三分损益上生下生至仲吕而
穷之误以正徵循环无穷正隔八相生往而不返之
误画图立说凡六卷嘉靖三年其门人御史范永銮
进之朝
律吕元声黄钟章曰黄钟长三寸九分空围九分为
声气之元其时子半其数极少其声极清音属正宫
数少为极清以正宫声为极浊之误以左右对待各
得一百二十九分正三分损益上生下生至仲吕而
穷之误以正徵循环无穷正隔八相生往而不返之
误画图立说凡六卷嘉靖三年其门人御史范永銮
进之朝
律吕元声黄钟章曰黄钟长三寸九分空围九分为
声气之元其时子半其数极少其声极清音属正宫
卷一百六 第 15a 页 WYG0629-0091a.png
一阳方动其卦为复日南至而始反北也 按此即
黄帝命伶伦所造之黄钟也黄钟之尊在于气清上
行不在数多清者数少浊者数多数少者贵数多
者贱宫声极清黄钟实为正宫其数极少故为君臣
数多于君故商为臣民数多于臣故角为民事多于
人故徵为事物多于事故羽为物皆原于黄钟之生
生不已也以气言之其初至清至静清以生浊静以
生动动则万物生矣其至清至静者实为之主也以
黄帝命伶伦所造之黄钟也黄钟之尊在于气清上
行不在数多清者数少浊者数多数少者贵数多
者贱宫声极清黄钟实为正宫其数极少故为君臣
数多于君故商为臣民数多于臣故角为民事多于
人故徵为事物多于事故羽为物皆原于黄钟之生
生不已也以气言之其初至清至静清以生浊静以
生动动则万物生矣其至清至静者实为之主也以
卷一百六 第 15b 页 WYG0629-0091b.png
数言之其初为一一生二二生四四生八八生十六
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皆由一以始之也
宫声三十九丝其声清越微妙为君至声微妙而
众声宗之犹人君至德渊微而天下应矣故宫为声
气之元 汉儒以黄钟九寸则黄钟为宫极浊声极
下管极长长则声浊因谓宫声亦极浊夫宫为君声
极清且上行至角羽之声乃下降重浊而为民物古
人比类取象毫釐不爽 汉儒只闻得黄钟为诸律
十六生三十二三十二生六十四皆由一以始之也
宫声三十九丝其声清越微妙为君至声微妙而
众声宗之犹人君至德渊微而天下应矣故宫为声
气之元 汉儒以黄钟九寸则黄钟为宫极浊声极
下管极长长则声浊因谓宫声亦极浊夫宫为君声
极清且上行至角羽之声乃下降重浊而为民物古
人比类取象毫釐不爽 汉儒只闻得黄钟为诸律
卷一百六 第 16a 页 WYG0629-0091c.png
之本又闻得律长九寸遂错认以九寸为黄钟之长
唐宋以下有志于乐者遂以为法不敢变也盖不知
九寸为黄钟之终数乃黄钟益数之极而为蕤宾之
管也由是损之以渐而短至应钟而极皆原于黄钟
之损益也三代以下独韦昭以九寸为黄钟之变虽
不明言黄钟几寸亦庶乎有见矣 如黄钟九寸为
宫至应钟四寸六分奇为变宫乃不及黄钟半律音
节不属如无射为宫则黄钟为商长四寸一分音节
唐宋以下有志于乐者遂以为法不敢变也盖不知
九寸为黄钟之终数乃黄钟益数之极而为蕤宾之
管也由是损之以渐而短至应钟而极皆原于黄钟
之损益也三代以下独韦昭以九寸为黄钟之变虽
不明言黄钟几寸亦庶乎有见矣 如黄钟九寸为
宫至应钟四寸六分奇为变宫乃不及黄钟半律音
节不属如无射为宫则黄钟为商长四寸一分音节
卷一百六 第 16b 页 WYG0629-0091d.png
亦不属故有用半律子声之说是不得已而强迁就
之也造化果如是耶
蕤宾章曰蕤宾长九寸空围九分为声气之极其时
午半其数极多其声极浊音属正羽六阳既亢其卦
为姤日北至而始反南也 按西汉司马迁误以此
为黄钟之律也盖阳性动动者数三三者数之始也
三而三之而䆒于九九者数之终也故阳数其始也
不离于三其极也不离于九三寸九分三涵九也其
之也造化果如是耶
蕤宾章曰蕤宾长九寸空围九分为声气之极其时
午半其数极多其声极浊音属正羽六阳既亢其卦
为姤日北至而始反南也 按西汉司马迁误以此
为黄钟之律也盖阳性动动者数三三者数之始也
三而三之而䆒于九九者数之终也故阳数其始也
不离于三其极也不离于九三寸九分三涵九也其
卷一百六 第 17a 页 WYG0629-0092a.png
终于九者九具三也涵九者九之少也具三者九之
老也以子之半至卯之半为日九十元之九也卯之
半至午之半为日九十亨之九也午之半至酉之半
为日九十利之九也酉之半至子之半为日九十贞
之九也月有三十日时有九十日月始于三时极于
九亦三九之数也 司马迁以长九寸为黄钟盖徒
闻律长九寸遂以九寸为黄钟不知九寸是黄钟升
数之极而为蕤宾之管也迁既定著于史汉唐以下
老也以子之半至卯之半为日九十元之九也卯之
半至午之半为日九十亨之九也午之半至酉之半
为日九十利之九也酉之半至子之半为日九十贞
之九也月有三十日时有九十日月始于三时极于
九亦三九之数也 司马迁以长九寸为黄钟盖徒
闻律长九寸遂以九寸为黄钟不知九寸是黄钟升
数之极而为蕤宾之管也迁既定著于史汉唐以下
卷一百六 第 17b 页 WYG0629-0092b.png
诸儒遂以为真迁就补凑以成其术不胜繁弊终莫
有觉其谬者
黄钟升阳归阳章曰十二律纪阳也阳升起于子半
极于午半阳降起于午半极于子半极则复升循环
不穷矣 按子月一阳动其律为黄钟声极清故黄
钟之宫为正宫诸律之本也由是渐升至午半则九
阳既亢数多声浊实为正羽极则复反阳气由是渐
缩至子半则一阳又生数奇声清复为正宫世儒谓
有觉其谬者
黄钟升阳归阳章曰十二律纪阳也阳升起于子半
极于午半阳降起于午半极于子半极则复升循环
不穷矣 按子月一阳动其律为黄钟声极清故黄
钟之宫为正宫诸律之本也由是渐升至午半则九
阳既亢数多声浊实为正羽极则复反阳气由是渐
缩至子半则一阳又生数奇声清复为正宫世儒谓
卷一百六 第 18a 页 WYG0629-0092c.png
黄钟相生往而不返不识黄钟故也
律吕三分损益章曰黄钟渐益以升阳又渐损以归
阳终则复始循环无端一伸一缩生生不已以运五
行叙四时宜八方之气黄钟子之半也阳复而未奋
由是一气丑初为小寒又一气丑半为大寒其律大
吕大寒阴气犹壮阳虽进而尚微故止升六分也大
寒以后已向于春故太蔟以后各益九分至于蕤宾
得九寸焉蕤宾午之半也阴始而未盛由是一气未
律吕三分损益章曰黄钟渐益以升阳又渐损以归
阳终则复始循环无端一伸一缩生生不已以运五
行叙四时宜八方之气黄钟子之半也阳复而未奋
由是一气丑初为小寒又一气丑半为大寒其律大
吕大寒阴气犹壮阳虽进而尚微故止升六分也大
寒以后已向于春故太蔟以后各益九分至于蕤宾
得九寸焉蕤宾午之半也阴始而未盛由是一气未
卷一百六 第 18b 页 WYG0629-0092d.png
初为小暑又一气未半为大暑其律林钟大暑阴气
未行阳虽退而尚隆故止降六分也大暑以后已向
于秋故夷则以后各损九分至于应钟得四寸八分
则黄钟蕤宾二律子午为经十律为纬黄钟以左诸
律比右律各损三分蕤宾以右诸律比左律各益三
分所谓三分损益乃阳气升降微著之序也 按先
儒以黄钟相生往而不返不识黄钟故也不识黄钟
生成之数故不知黄钟生诸律损益之理数岂人乎
未行阳虽退而尚隆故止降六分也大暑以后已向
于秋故夷则以后各损九分至于应钟得四寸八分
则黄钟蕤宾二律子午为经十律为纬黄钟以左诸
律比右律各损三分蕤宾以右诸律比左律各益三
分所谓三分损益乃阳气升降微著之序也 按先
儒以黄钟相生往而不返不识黄钟故也不识黄钟
生成之数故不知黄钟生诸律损益之理数岂人乎
卷一百六 第 19a 页 WYG0629-0093a.png
哉理岂凿乎哉一天道之自然也损益自损益隔八
自隔八唐宋儒者以相生损益专在隔八上故必迁
就分数长短参差大失本原实背天道 黄钟益六
生大吕大吕至蕤宾皆益九分蕤宾损六生林钟林
钟至应钟皆损九分大吕以下比右律各损三分林
钟以下比左律各益三分隔八求损益误矣 三分
损益分阴阳也子以后自大吕至仲吕为阳黄钟之
升也午以后自林钟至应钟为阴黄钟升极为降也
自隔八唐宋儒者以相生损益专在隔八上故必迁
就分数长短参差大失本原实背天道 黄钟益六
生大吕大吕至蕤宾皆益九分蕤宾损六生林钟林
钟至应钟皆损九分大吕以下比右律各损三分林
钟以下比左律各益三分隔八求损益误矣 三分
损益分阴阳也子以后自大吕至仲吕为阳黄钟之
升也午以后自林钟至应钟为阴黄钟升极为降也
卷一百六 第 19b 页 WYG0629-0093b.png
每月律升九分今黄钟升六分以生大吕蕤宾降六
分以生林钟则阴律阳律俱弱三分升降之交故也
损益是冬至后左律与夏至后右律丑亥己未相
对左各损三分右各益三分天然定数则损益自见
不必以损益推生律也
隔八正徵阴阳相生章曰律有雌雄间列十二辰均
阴阳也周气候也作乐之道得阴阳备雌雄声乃可
和宫商角徵羽声止五而辰有十二以声恊辰黄钟
分以生林钟则阴律阳律俱弱三分升降之交故也
损益是冬至后左律与夏至后右律丑亥己未相
对左各损三分右各益三分天然定数则损益自见
不必以损益推生律也
隔八正徵阴阳相生章曰律有雌雄间列十二辰均
阴阳也周气候也作乐之道得阴阳备雌雄声乃可
和宫商角徵羽声止五而辰有十二以声恊辰黄钟
卷一百六 第 20a 页 WYG0629-0093c.png
为宫隔一生律则徵在七辰律当蕤宾羽在九辰律
当夷则是律生律有雄无雌阳气孤也且接黄钟尚
有三律声气不属故设变徵于午退正徵于未羽于
酉变宫于亥则徵得林钟羽得南吕二雌鸣阴阳乃
备还宫同也 隔八相生续气候也黄钟生太蔟太
蔟生姑洗皆隔一律姑洗生林钟南吕生黄钟乃隔
二律(诸旋宫/亦然)故设变徵变宫以均分数平阴阳三律
必寻二吕三吕必寻二律阴阳之交必隔八乃可生
当夷则是律生律有雄无雌阳气孤也且接黄钟尚
有三律声气不属故设变徵于午退正徵于未羽于
酉变宫于亥则徵得林钟羽得南吕二雌鸣阴阳乃
备还宫同也 隔八相生续气候也黄钟生太蔟太
蔟生姑洗皆隔一律姑洗生林钟南吕生黄钟乃隔
二律(诸旋宫/亦然)故设变徵变宫以均分数平阴阳三律
必寻二吕三吕必寻二律阴阳之交必隔八乃可生
卷一百六 第 20b 页 WYG0629-0093d.png
也隔八相生此之谓也若不隔八则律自生律吕自
生吕阴阳不均气节不周无以当期也故曰隔八以
正徵言蔡季通主俗说上生下生终于仲吕为隔八
又用上生下生以求三分损益胥失之矣 按以隔
八三分损益之数至仲吕再生黄钟只得八寸七分
有奇不成黄钟正声故诸儒以黄钟生诸律往而不
返京房妄生执始南事四十八律以足六十律之数
声气无据真为谬妄至何承天刘焯病房之病又欲
生吕阴阳不均气节不周无以当期也故曰隔八以
正徵言蔡季通主俗说上生下生终于仲吕为隔八
又用上生下生以求三分损益胥失之矣 按以隔
八三分损益之数至仲吕再生黄钟只得八寸七分
有奇不成黄钟正声故诸儒以黄钟生诸律往而不
返京房妄生执始南事四十八律以足六十律之数
声气无据真为谬妄至何承天刘焯病房之病又欲
卷一百六 第 21a 页 WYG0629-0094a.png
增林钟以下十一律之分使至仲吕返至黄钟仍得
九寸之数而十一律三分损益之数又不合王朴则
虚其宫而不用然则添律以代黄钟增十一律之分
以就黄钟与论黄钟生律往而不返虚宫不用亦可
见其术之穷矣则就隔八相生以求三分损益由以
黄钟之长九寸其误必至于是也
九寸之数而十一律三分损益之数又不合王朴则
虚其宫而不用然则添律以代黄钟增十一律之分
以就黄钟与论黄钟生律往而不返虚宫不用亦可
见其术之穷矣则就隔八相生以求三分损益由以
黄钟之长九寸其误必至于是也
卷一百六 第 22a 页 WYG0629-0094c.png
卷一百六 第 23a 页 WYG0629-0095a.png
黄钟分寸法章曰黄钟分寸皆以十分算不可以九
九除之夫以十丝名毫十毫名釐十釐名分十分名
寸十寸名尺钟律长数终于九寸不满一尺故曰九
寸是九寸不可以名尺而九分岂可以名寸九釐岂
可以名分九毫岂可以名釐九丝岂可以名毫若九
可以名分毫釐丝则钟长九寸亦可以一尺名而以
九除之其误也明矣 按刘恕通鉴外纪载黄帝命
伶伦造律之事乃古史之全文也其律长三寸九分
九除之夫以十丝名毫十毫名釐十釐名分十分名
寸十寸名尺钟律长数终于九寸不满一尺故曰九
寸是九寸不可以名尺而九分岂可以名寸九釐岂
可以名分九毫岂可以名釐九丝岂可以名毫若九
可以名分毫釐丝则钟长九寸亦可以一尺名而以
九除之其误也明矣 按刘恕通鉴外纪载黄帝命
伶伦造律之事乃古史之全文也其律长三寸九分
卷一百六 第 23b 页 WYG0629-0095b.png
是寸以十算而零又有九分也 一黍为分十黍为
寸三十九黍为黄钟之长九十黍为蕤宾之长十黍
与中人中指中节外寸同中节内寸与周尺同外寸
尽两头止内寸以两横文止
阴阳对律得数(左为生数/右为成数)章曰黄钟蕤宾二律子午
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黄钟生
数三十九分蕤宾成数九十分共得一百二十九分
大吕林钟二律丑未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一
寸三十九黍为黄钟之长九十黍为蕤宾之长十黍
与中人中指中节外寸同中节内寸与周尺同外寸
尽两头止内寸以两横文止
阴阳对律得数(左为生数/右为成数)章曰黄钟蕤宾二律子午
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黄钟生
数三十九分蕤宾成数九十分共得一百二十九分
大吕林钟二律丑未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一
卷一百六 第 24a 页 WYG0629-0095c.png
百二十九分 大吕生数四十五分林钟成数八十
四分共得数同前 太蔟夷则二律寅申阴阳对律
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太蔟生数五十四
分夷则成数七十五分共得数同前 夹钟南吕二
律卯酉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夹钟生数六十三分南吕成数六十六分共得数同
前 姑洗无射二律辰戌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
一百二十九分 姑洗生数七十二分无射成数五
四分共得数同前 太蔟夷则二律寅申阴阳对律
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太蔟生数五十四
分夷则成数七十五分共得数同前 夹钟南吕二
律卯酉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夹钟生数六十三分南吕成数六十六分共得数同
前 姑洗无射二律辰戌阴阳对律生数成数共成
一百二十九分 姑洗生数七十二分无射成数五
卷一百六 第 24b 页 WYG0629-0095d.png
十七分共得数同前 仲吕应钟二律己亥阴阳对
律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仲吕生数八十
一分应钟成数四十八分共得数同前 生成之数
各得寸十有二当期也零各得九分终天之数也阴
阳对律数具上损益图内
定證黄钟章曰刘恕通鉴外纪载黄帝命伶伦造律
吕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长
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
律生数成数共成一百二十九分 仲吕生数八十
一分应钟成数四十八分共得数同前 生成之数
各得寸十有二当期也零各得九分终天之数也阴
阳对律数具上损益图内
定證黄钟章曰刘恕通鉴外纪载黄帝命伶伦造律
吕取竹于嶰溪之谷以生空窍厚钧者断两节间长
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制十二筒以听凤
卷一百六 第 25a 页 WYG0629-0096a.png
凰之鸣而别十二律隋志长孙无忌曰传称黄帝命
伶伦断竹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曰含
少吕氏春秋亦载三寸九分之数按此三人所引之
文乃真传也 后汉郑康成月令注曰凡律空围九
分孔颍达疏曰诸律虽长短有差其围皆九分为限
(空围九分盖是九方分/每长一分容十三黍奇)
候气章曰冬至黄钟三寸九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
去地面五寸一分大寒大吕四寸五分律底入地九
伶伦断竹长三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曰含
少吕氏春秋亦载三寸九分之数按此三人所引之
文乃真传也 后汉郑康成月令注曰凡律空围九
分孔颍达疏曰诸律虽长短有差其围皆九分为限
(空围九分盖是九方分/每长一分容十三黍奇)
候气章曰冬至黄钟三寸九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
去地面五寸一分大寒大吕四寸五分律底入地九
卷一百六 第 25b 页 WYG0629-0096b.png
寸律口去地面四寸五分雨水太簇五寸四分律底
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三寸六分春分夹钟六寸三
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二寸七分谷雨姑洗
七寸二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一寸八分小
满仲吕八寸一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九分
夏至蕤宾九寸律底入地九寸律口与地面平大暑
林钟八寸四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六分处
暑夷则七寸五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一寸
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三寸六分春分夹钟六寸三
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二寸七分谷雨姑洗
七寸二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一寸八分小
满仲吕八寸一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九分
夏至蕤宾九寸律底入地九寸律口与地面平大暑
林钟八寸四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六分处
暑夷则七寸五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面一寸
卷一百六 第 26a 页 WYG0629-0096c.png
五分秋分南吕六寸六分律底入地九寸律口去地
面二寸四分霜降无射五寸七分律底入地九寸律
口去地面三寸三分小雪应钟四寸八分律底入地
九寸律口去地面四寸二分律皆直树正立短律随
律口深浅为仰凹宽四五寸所谓内庳外高是也
诸儒候气之说皆以诸律管上头俱与地面齐下头
长律入地深短律入地浅子月气深黄钟最长故先
得气似也夫每月之气升降不能过一寸不应亥子
面二寸四分霜降无射五寸七分律底入地九寸律
口去地面三寸三分小雪应钟四寸八分律底入地
九寸律口去地面四寸二分律皆直树正立短律随
律口深浅为仰凹宽四五寸所谓内庳外高是也
诸儒候气之说皆以诸律管上头俱与地面齐下头
长律入地深短律入地浅子月气深黄钟最长故先
得气似也夫每月之气升降不能过一寸不应亥子
卷一百六 第 26b 页 WYG0629-0096d.png
二月气之升降相去四寸有奇二律音调且又不能
相接大抵皆以黄钟九寸误之也盖黄钟极短以次
而长至蕤宾而极又渐而短以接黄钟候气之法以
次各置其律皆齐其下不齐其上入地俱九寸惟蕤
宾一律上口与地面平其十一律随长短庳其内与
律口齐深凹如仰瓯状子月气升才黄钟之管其灰
飞其上去孔口地面尚五寸一分大吕太蔟以渐而
升至五月盛极出地面则蕤宾灰飞管通自此阳气
相接大抵皆以黄钟九寸误之也盖黄钟极短以次
而长至蕤宾而极又渐而短以接黄钟候气之法以
次各置其律皆齐其下不齐其上入地俱九寸惟蕤
宾一律上口与地面平其十一律随长短庳其内与
律口齐深凹如仰瓯状子月气升才黄钟之管其灰
飞其上去孔口地面尚五寸一分大吕太蔟以渐而
升至五月盛极出地面则蕤宾灰飞管通自此阳气
卷一百六 第 27a 页 WYG0629-0097a.png
日降至应钟而极极则复升循环不穷矣如此才与
内庳外高相应天运之数亦不违矣今候气者皆取
律上口齐则无内庳外高故斜放以应内庳外高之
文可谓不知而作矣 候气之法缇室中去其秽土
以净土筑平如砥用圆木十二块俱长九寸上头阔
六寸下头阔四寸各置十二方位以净黄土通筑与
木块上头平看如平地一般扫光净然后各拔出木
块各孔深广皆同安黄钟于子位一孔取中管底著
内庳外高相应天运之数亦不违矣今候气者皆取
律上口齐则无内庳外高故斜放以应内庳外高之
文可谓不知而作矣 候气之法缇室中去其秽土
以净土筑平如砥用圆木十二块俱长九寸上头阔
六寸下头阔四寸各置十二方位以净黄土通筑与
木块上头平看如平地一般扫光净然后各拔出木
块各孔深广皆同安黄钟于子位一孔取中管底著
卷一百六 第 27b 页 WYG0629-0097b.png
地管旁取净黄上粉填实以手按𦂳至三寸九分与
律口齐便住管口先以物蔽勿令粉土入内然后揭
开依法实葭灰大抵候气必待时和气正世治甚少
候亦少验今存其法以俟知者
王邦直律吕正义曰候气之法蔡氏以律口与地
面齐是齐其上而不齐其下也李氏以律底口皆
入地九寸上随其管之长短为仰凹之状是齐其
下而不齐其上也二说李氏为优盖阴阳之气距
律口齐便住管口先以物蔽勿令粉土入内然后揭
开依法实葭灰大抵候气必待时和气正世治甚少
候亦少验今存其法以俟知者
王邦直律吕正义曰候气之法蔡氏以律口与地
面齐是齐其上而不齐其下也李氏以律底口皆
入地九寸上随其管之长短为仰凹之状是齐其
下而不齐其上也二说李氏为优盖阴阳之气距
卷一百六 第 28a 页 WYG0629-0097c.png
地各有浅深子月丑月阳气蕴伏锢而未发岂能
遽达于地上哉必至建巳之月阳气毕达阴气将
绝然后达于地上故朱子曰天气都从地中透上
来此气升降当分为六自冬至下面第一层生起
至四月六阳足便消下面阴气便生以律吕合气
候之可见亦是此意蔡氏以木为案每律各一案
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是以木案为底以
律加于木上而以土埋之上平于地李氏则以净
遽达于地上哉必至建巳之月阳气毕达阴气将
绝然后达于地上故朱子曰天气都从地中透上
来此气升降当分为六自冬至下面第一层生起
至四月六阳足便消下面阴气便生以律吕合气
候之可见亦是此意蔡氏以木为案每律各一案
内庳外高从其方位加律其上是以木案为底以
律加于木上而以土埋之上平于地李氏则以净
卷一百六 第 28b 页 WYG0629-0097d.png
土筑平如砥加律其上不用木案亦当依李氏盖
以木为底其气之升不无隔越不如律管著地其
气之升为自然也诸儒谓管当斜埋地下入地处
卑出地处高故云内卑外高黄钟埋于子位上头
向南诸管可悉知李氏谓律皆直树正立随律口
浅深为仰凹所谓内卑外高是也二说皆有所未
尽盖管虽正立亦当微斜虽当微斜亦不可使其
管口各内向当以十二辰合宫取之相向可也如
以木为底其气之升不无隔越不如律管著地其
气之升为自然也诸儒谓管当斜埋地下入地处
卑出地处高故云内卑外高黄钟埋于子位上头
向南诸管可悉知李氏谓律皆直树正立随律口
浅深为仰凹所谓内卑外高是也二说皆有所未
尽盖管虽正立亦当微斜虽当微斜亦不可使其
管口各内向当以十二辰合宫取之相向可也如
卷一百六 第 29a 页 WYG0629-0098a.png
子与丑向寅与亥向之类所以然者盖律随斗柄
左旋而其气与日月之会常相合律在于子则日
月会于丑律在于丑则日月会于子也律管必以
合宫相向者取日月会合之气也刘氏曰日者太
阳之精凡天之气以日为主焉月者太阴之精凡
地之气以月为主焉故日月会于上则阴阳合于
下自阴生至于冬至凡六管之长短者皆阳气入
地之浅深而始与阴合也阴合于阳上进而葭灰
左旋而其气与日月之会常相合律在于子则日
月会于丑律在于丑则日月会于子也律管必以
合宫相向者取日月会合之气也刘氏曰日者太
阳之精凡天之气以日为主焉月者太阴之精凡
地之气以月为主焉故日月会于上则阴阳合于
下自阴生至于冬至凡六管之长短者皆阳气入
地之浅深而始与阴合也阴合于阳上进而葭灰
卷一百六 第 29b 页 WYG0629-0098b.png
飞动者皆其日之中气也阳生至于夏至凡六管
之长短者皆阴气入地之浅深而始于阳合也阳
合于阴上进而葭灰飞动者皆其月之中气也故
日月交会于上以成次则阴阳交会于下以成时
取其管以为声天地之中声也取其律以候气阴
阳之和气也非圣人其能与于此乎
黄钟九寸辨章曰先正以黄钟九寸则不得不以黄
钟为极浊以黄钟为极浊则不得不以宫声亦极浊
之长短者皆阴气入地之浅深而始于阳合也阳
合于阴上进而葭灰飞动者皆其月之中气也故
日月交会于上以成次则阴阳交会于下以成时
取其管以为声天地之中声也取其律以候气阴
阳之和气也非圣人其能与于此乎
黄钟九寸辨章曰先正以黄钟九寸则不得不以黄
钟为极浊以黄钟为极浊则不得不以宫声亦极浊
卷一百六 第 30a 页 WYG0629-0098c.png
以黄钟长九寸乃数之极也极则不可以复益则自
黄钟而下又不得不损之以至于应钟而极短故又
不得不以羽声为最清既以黄钟极长应钟极短二
律之间长短隔绝音调不属故又不得不用半律子
声清声及以黄钟相生往而不返为说夫阳以为主
阴以为辅天地间一阳声流行耳若不返则阳气绝
矣姤复之道消矣岂造化生生之妙与历数同哉
季本律吕别说曰近日莆田李教授文利著律吕
黄钟而下又不得不损之以至于应钟而极短故又
不得不以羽声为最清既以黄钟极长应钟极短二
律之间长短隔绝音调不属故又不得不用半律子
声清声及以黄钟相生往而不返为说夫阳以为主
阴以为辅天地间一阳声流行耳若不返则阳气绝
矣姤复之道消矣岂造化生生之妙与历数同哉
季本律吕别说曰近日莆田李教授文利著律吕
卷一百六 第 30b 页 WYG0629-0098d.png
元声专主黄钟三寸九分之说盖本吕氏春秋仲
夏适音篇其言曰黄帝令伶伦自大夏之西阮隃
之阴取竹嶰溪之谷空窍厚匀者断两节间其长三
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次制十二筒以听
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以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
吕之本宋刘恕作外纪书黄帝令伶伦造律亦载
此文原恕之意不过博采古书以备三皇之事耳
夏适音篇其言曰黄帝令伶伦自大夏之西阮隃
之阴取竹嶰溪之谷空窍厚匀者断两节间其长三
寸九分而吹之以为黄钟之宫次制十二筒以听
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其雄鸣为六雌鸣亦六
以比黄钟之宫而皆可以生之故曰黄钟之宫律
吕之本宋刘恕作外纪书黄帝令伶伦造律亦载
此文原恕之意不过博采古书以备三皇之事耳
卷一百六 第 31a 页 WYG0629-0099a.png
而三寸九分之说则未暇详求其义焉然吕氏季
夏六月纪又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
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
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
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
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其法固
与史记汉书上下相生三分损益者同而黄钟之
夏六月纪又曰黄钟生林钟林钟生太蔟太蔟生
南吕南吕生姑洗姑洗生应钟应钟生蕤宾蕤宾
生大吕大吕生夷则夷则生夹钟夹钟生无射无
射生仲吕三分所生益之一分以上生三分所生
去其一分以下生黄钟大吕太蔟夹钟姑洗仲吕
蕤宾为上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为下其法固
与史记汉书上下相生三分损益者同而黄钟之
卷一百六 第 31b 页 WYG0629-0099b.png
宫实起九寸也吕氏之说前后不同亦自相牴牾
矣夫史记汉书虽未为得古人制律之意然比之
三寸九分之说犹有可推而其数亦似自然若以
三寸九分为黄钟如吕氏上下相生之法而损益
之至于应钟止长一寸八分四釐八毫八丝何以
成声耶窃意长三寸九分当为长九寸空径三分
之误也故汉书引此语削去长三寸九分五字盖
有以知其为非矣隋志亦偶未察而复述此以论
矣夫史记汉书虽未为得古人制律之意然比之
三寸九分之说犹有可推而其数亦似自然若以
三寸九分为黄钟如吕氏上下相生之法而损益
之至于应钟止长一寸八分四釐八毫八丝何以
成声耶窃意长三寸九分当为长九寸空径三分
之误也故汉书引此语削去长三寸九分五字盖
有以知其为非矣隋志亦偶未察而复述此以论
卷一百六 第 32a 页 WYG0629-0099c.png
和声亦欲备古义踵其误而不觉耳终亦以上下
相生三分损益为古人易简之法而黄钟之为九
寸者皆仍汉旧未有改也若韦昭注国语而曰黄
钟阳之变本为黄钟而言其曰管长九寸径三分
围九分亦言黄钟之围径长短而于蕤宾则固曰
管长六寸二分八釐但举成数而曰六寸三分耳
非以九寸本蕤宾之律而为黄钟之变也岂可据
三寸九分之谬说以为黄钟之定数哉文利之意
相生三分损益为古人易简之法而黄钟之为九
寸者皆仍汉旧未有改也若韦昭注国语而曰黄
钟阳之变本为黄钟而言其曰管长九寸径三分
围九分亦言黄钟之围径长短而于蕤宾则固曰
管长六寸二分八釐但举成数而曰六寸三分耳
非以九寸本蕤宾之律而为黄钟之变也岂可据
三寸九分之谬说以为黄钟之定数哉文利之意
卷一百六 第 32b 页 WYG0629-0099d.png
本以律吕之数往而不返非阴阳消长往来之理
故以三寸九分起数循环升降自大吕以至蕤宾
五阳辰皆以阳升而进九分惟黄钟阳气尚微故
止进六分自林钟以至黄钟五阴辰皆以阴降而
退九分惟林钟阴气未盛故止退六分此其差也
然阳之进也气则从微至著以渐而盈阴之退也
气则从盛反衰以渐而缩阴阳进退盈缩适均不
应阳之始进以六分而后则五辰皆进九分阴之
故以三寸九分起数循环升降自大吕以至蕤宾
五阳辰皆以阳升而进九分惟黄钟阳气尚微故
止进六分自林钟以至黄钟五阴辰皆以阴降而
退九分惟林钟阴气未盛故止退六分此其差也
然阳之进也气则从微至著以渐而盈阴之退也
气则从盛反衰以渐而缩阴阳进退盈缩适均不
应阳之始进以六分而后则五辰皆进九分阴之
卷一百六 第 33a 页 WYG0629-0100a.png
始退以六分而后则五辰皆退九分也其意虽善
而数亦强排且非吕氏上生下生之本法也则亦
臆说而已既以三寸九分为黄钟因谓黄钟之尊
在于清气上行不在数多清者数少浊者数多数
少者贵数多者贱黄钟为宫声极清而上行至角
徵羽乃下降重浊而为民事物尽斥诸儒言黄钟
长九寸之非殊不知礼有以多为贵者如献数天
子十二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卿大夫三士一豆
而数亦强排且非吕氏上生下生之本法也则亦
臆说而已既以三寸九分为黄钟因谓黄钟之尊
在于清气上行不在数多清者数少浊者数多数
少者贵数多者贱黄钟为宫声极清而上行至角
徵羽乃下降重浊而为民事物尽斥诸儒言黄钟
长九寸之非殊不知礼有以多为贵者如献数天
子十二上公九侯伯七子男五卿大夫三士一豆
卷一百六 第 33b 页 WYG0629-0100b.png
数天子二十六诸公十六诸侯十二上大夫八下
大夫六佾数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之类各
随所重以别尊卑未尝执一端以为典要也故数
多管长则声浊而为宫有持重深沉之意焉何害
其为贵数少管短则声清而为羽有飞越轻佻之
意焉何害其为贱商角徵之声亦因是而上下之
此君臣民事物所以序也凡天之道体静而用动
君也者以静制动者也自商以下皆以动而制于
大夫六佾数天子八诸侯六大夫四士二之类各
随所重以别尊卑未尝执一端以为典要也故数
多管长则声浊而为宫有持重深沉之意焉何害
其为贵数少管短则声清而为羽有飞越轻佻之
意焉何害其为贱商角徵之声亦因是而上下之
此君臣民事物所以序也凡天之道体静而用动
君也者以静制动者也自商以下皆以动而制于
卷一百六 第 34a 页 WYG0629-0100c.png
静者也古人立法亦随所用而各有意义何必务
为新奇以成其臆说哉今律吕大象章既以子黄
钟为正宫丑大吕亥应钟为宫寅太蔟戌无射为
商卯夹钟酉南吕为角辰姑洗申夷则为徵巳仲
吕未林钟为羽午蕤宾为正羽以配君臣民事物
之等则明以三寸九分之黄钟以次而至于九寸
之蕤宾也其定五声生数次第则曰宫声五十商
声八十角声九十徵声七十羽声六十商角则自
为新奇以成其臆说哉今律吕大象章既以子黄
钟为正宫丑大吕亥应钟为宫寅太蔟戌无射为
商卯夹钟酉南吕为角辰姑洗申夷则为徵巳仲
吕未林钟为羽午蕤宾为正羽以配君臣民事物
之等则明以三寸九分之黄钟以次而至于九寸
之蕤宾也其定五声生数次第则曰宫声五十商
声八十角声九十徵声七十羽声六十商角则自
卷一百六 第 34b 页 WYG0629-0100d.png
宫而加多徵羽则自角而减少或加三十或加一
十或减二十或减一十其参差不齐又不知其何
所本耶夫宫土声也以土当河图之五数十乘之
而为五十徵火声也以火当河图之七数十乘之
而为七十羽水声也以水当河图之六数十乘之
而为六十犹可说也商金声也而以当河图之八
数十乘之而为八十则木而非金矣角木声也而
以当河图之九数十乘之而为九十则金而非木
十或减二十或减一十其参差不齐又不知其何
所本耶夫宫土声也以土当河图之五数十乘之
而为五十徵火声也以火当河图之七数十乘之
而为七十羽水声也以水当河图之六数十乘之
而为六十犹可说也商金声也而以当河图之八
数十乘之而为八十则木而非金矣角木声也而
以当河图之九数十乘之而为九十则金而非木
卷一百六 第 35a 页 WYG0629-0101a.png
矣其视律吕大象章所差之次又何其舛错耶又
以变宫五十变徵七十为二变以备七音是又袭
七始七同之旧也故其对调旋宫之图悉从律吕
新书每均七声之数而蔡氏相去一律则音节和
相去二律则音节远之说亦并用之然止用全声
不用半声其数皆不因上生下生而得徒以雌雄
和鸣之故阳律三为宫商角则阴吕二为徵羽阴
吕三为宫商角则阳律二为徵羽其长短亦不皆
以变宫五十变徵七十为二变以备七音是又袭
七始七同之旧也故其对调旋宫之图悉从律吕
新书每均七声之数而蔡氏相去一律则音节和
相去二律则音节远之说亦并用之然止用全声
不用半声其数皆不因上生下生而得徒以雌雄
和鸣之故阳律三为宫商角则阴吕二为徵羽阴
吕三为宫商角则阳律二为徵羽其长短亦不皆
卷一百六 第 35b 页 WYG0629-0101b.png
一一顺序也亦安在其为均哉至于六十调图虽
本律吕新书而新书之意乃以一律为五调故每
律皆立五均今以其逆行而正之以从左旋而每
五调之后又列一宫捏与大司乐奏歌之说相凑
其双宫对调之图则止据奏歌二律分配而互换
更番也此本不知律吕新书之意而妄意为之其
劳拙亦甚矣其正五音章以喉舌齿唇牙分属宫
商角徵羽则别为一义盖喉舌齿唇牙字音也字
本律吕新书而新书之意乃以一律为五调故每
律皆立五均今以其逆行而正之以从左旋而每
五调之后又列一宫捏与大司乐奏歌之说相凑
其双宫对调之图则止据奏歌二律分配而互换
更番也此本不知律吕新书之意而妄意为之其
劳拙亦甚矣其正五音章以喉舌齿唇牙分属宫
商角徵羽则别为一义盖喉舌齿唇牙字音也字
卷一百六 第 36a 页 WYG0629-0101c.png
亦有清浊半清半浊之分故借宫商角徵羽以名
之而非以字音分六律所正之五音也如沈括所
谓字则有喉唇齿舌当使字字举皆轻圆而声中
无字又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使
字中有声则可若谓字声即合歌声则不可以歌
声即同字声是又一牵扯也至引苏祗婆七声之
说正是秦汉以来五声二变之义但在西域其名
异耳安得执此以为声清之證哉其为此书止有
之而非以字音分六律所正之五音也如沈括所
谓字则有喉唇齿舌当使字字举皆轻圆而声中
无字又宫声字而曲合用商声则能转宫为商使
字中有声则可若谓字声即合歌声则不可以歌
声即同字声是又一牵扯也至引苏祗婆七声之
说正是秦汉以来五声二变之义但在西域其名
异耳安得执此以为声清之證哉其为此书止有
卷一百六 第 36b 页 WYG0629-0101d.png
以先儒不识黄钟生成之数一节足以破往而不
返之失其馀诸论今不今古不古以法象则无取
以度数则不论无一合于理者也孔子曰盖有不
知而作之者其此类也夫
律吕精义曰李文利所见之偏何瑭李文察皆辨
之惟金溪黄积庆宗信其说著书名曰乐律管见
与律吕元声并行于世
经济录曰李教授文利作律吕元声范副使辂等
返之失其馀诸论今不今古不古以法象则无取
以度数则不论无一合于理者也孔子曰盖有不
知而作之者其此类也夫
律吕精义曰李文利所见之偏何瑭李文察皆辨
之惟金溪黄积庆宗信其说著书名曰乐律管见
与律吕元声并行于世
经济录曰李教授文利作律吕元声范副使辂等
卷一百六 第 37a 页 WYG0629-0102a.png
信其说从受学杨学士廉爱其书以为天授而王
尚书廷相韩尚书邦奇皆大儒通解音律皆不谓
然廷相驳之谓古人制为五音非徒然无所本者
宫本喉商本齿角本牙徵本舌羽本唇故凡人呼
而出声不论歌唱言说必自宫而徵而角而商而
羽角者气之平声音之中也故宫音始而浊羽音
极而清落而收于角清浊平焉此声气自然之妙
非人力强而能者今曰黄钟宫为清则黄钟之管
尚书廷相韩尚书邦奇皆大儒通解音律皆不谓
然廷相驳之谓古人制为五音非徒然无所本者
宫本喉商本齿角本牙徵本舌羽本唇故凡人呼
而出声不论歌唱言说必自宫而徵而角而商而
羽角者气之平声音之中也故宫音始而浊羽音
极而清落而收于角清浊平焉此声气自然之妙
非人力强而能者今曰黄钟宫为清则黄钟之管
卷一百六 第 37b 页 WYG0629-0102b.png
九寸重浊而不合故有黄钟三寸九分之说呜呼
其大谬矣夫上古钟律之调简矣而不求备也故
周礼三钟十二律皆足考击若必欲尽五音之调
非加以十二子声不可何也清之分数少也故古
之编钟编磬有一架二十四枚之设盖通正声子
声并击之也晋宋以来十二律之外止加四清声
以补其不及故作徵调终不能成何也清之分数
少也声之道顺而易逆而难者也浊之役清也常
其大谬矣夫上古钟律之调简矣而不求备也故
周礼三钟十二律皆足考击若必欲尽五音之调
非加以十二子声不可何也清之分数少也故古
之编钟编磬有一架二十四枚之设盖通正声子
声并击之也晋宋以来十二律之外止加四清声
以补其不及故作徵调终不能成何也清之分数
少也声之道顺而易逆而难者也浊之役清也常
卷一百六 第 38a 页 WYG0629-0102c.png
有馀清之役浊也常不足故备清浊之道非子律
不可今曰取声不用半律是不用子律矣即徵羽
之调终不可成令平公欲听清商虽师旷何自而
击之谓子律可废乎哉夫正变二十四律则五音
各正之调略备必如京房六十调之说则清律极
短其声焦杀而不成调虽有其名初无实用蔡氏
不深致思亦信其说而衍之况后学哉或曰然则
十二律还相为宫果何谓乎曰此非六十调之谓
不可今曰取声不用半律是不用子律矣即徵羽
之调终不可成令平公欲听清商虽师旷何自而
击之谓子律可废乎哉夫正变二十四律则五音
各正之调略备必如京房六十调之说则清律极
短其声焦杀而不成调虽有其名初无实用蔡氏
不深致思亦信其说而衍之况后学哉或曰然则
十二律还相为宫果何谓乎曰此非六十调之谓
卷一百六 第 38b 页 WYG0629-0102d.png
也凡调以一律为主其馀律皆比而和之始终出
入不离首律故曰旋相为宫言各律旋各自为首
也如黄钟为主律则必以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
吕为羽姑洗为角其音以次而平若以他律杂之
元非相次之管必至清浊凌犯而后已由是言之
一律主一调合正与子而二十四调生焉虽缺其
一音而调亦足考矣故自周至汉至唐至宋雅俗
乐流传千百世者大抵宫调独多而商角次之其
入不离首律故曰旋相为宫言各律旋各自为首
也如黄钟为主律则必以林钟为徵太蔟为商南
吕为羽姑洗为角其音以次而平若以他律杂之
元非相次之管必至清浊凌犯而后已由是言之
一律主一调合正与子而二十四调生焉虽缺其
一音而调亦足考矣故自周至汉至唐至宋雅俗
乐流传千百世者大抵宫调独多而商角次之其
卷一百六 第 39a 页 WYG0629-0103a.png
徵羽二调止三之一此足以见声音之道浊者常
有馀清者常不足而京房氏所谓六十调者论说
虽美而实无所用也后学不察而传衍之谬矣且
以为李氏之说既不达五音之清浊又不及作乐
之节度其论律吕乐职乐器乐容之考證皆长乐
陈氏乐书之绪馀岂闽人无喉中之音故遂以唇
舌不正之音而误撰定之与其诋之如此大都黄
钟冲气无所不在而十二律之损益皆从出其中
有馀清者常不足而京房氏所谓六十调者论说
虽美而实无所用也后学不察而传衍之谬矣且
以为李氏之说既不达五音之清浊又不及作乐
之节度其论律吕乐职乐器乐容之考證皆长乐
陈氏乐书之绪馀岂闽人无喉中之音故遂以唇
舌不正之音而误撰定之与其诋之如此大都黄
钟冲气无所不在而十二律之损益皆从出其中
卷一百六 第 39b 页 WYG0629-0103b.png
如君无不统如天无不覆也故九寸为之宫诸少
涵焉岂极清哉故君子慎变古也
乐书曰近世儒者乃言黄钟非九寸之管而引外
纪吕氏春秋所载含少之说为證曰黄钟音始也
象则君也其律宜短其气宜微其声宜清者也夫
黄钟以八十一分为管而吹三十九分以为声故
谓之含少乃遂以三寸九分为黄钟之律而执含
少以为清管焉是此律一差大吕而下十二律皆
涵焉岂极清哉故君子慎变古也
乐书曰近世儒者乃言黄钟非九寸之管而引外
纪吕氏春秋所载含少之说为證曰黄钟音始也
象则君也其律宜短其气宜微其声宜清者也夫
黄钟以八十一分为管而吹三十九分以为声故
谓之含少乃遂以三寸九分为黄钟之律而执含
少以为清管焉是此律一差大吕而下十二律皆
卷一百六 第 40a 页 WYG0629-0103c.png
无由取正矣
韩䢴奇著苑洛志乐其论律宗蔡元定之说
邦奇谓律虽非生于累黍然古乐既亡律管非累黍
亦何由定予谓亦须自九十黍累为九寸然后依蔡
氏之说多截竹管或长一分或半分或十分分之一
以至于九或短一分或半分或十分分之一以至于
九中间必有适之者自隋唐以来律皆造作用金刀
剖削而成非本然之管恐伤元气且律吕丝忽所争
韩䢴奇著苑洛志乐其论律宗蔡元定之说
邦奇谓律虽非生于累黍然古乐既亡律管非累黍
亦何由定予谓亦须自九十黍累为九寸然后依蔡
氏之说多截竹管或长一分或半分或十分分之一
以至于九或短一分或半分或十分分之一以至于
九中间必有适之者自隋唐以来律皆造作用金刀
剖削而成非本然之管恐伤元气且律吕丝忽所争
卷一百六 第 40b 页 WYG0629-0103d.png
若非良工剖削之际安能适中予谓多取竹管其从
长未免用刀断之必求径三分四釐六毫周广十分
三釐六毫者而后用之庶得声气之元矣大抵八音
之数惟丝为自然其七音皆倚此而起数宫商角徵
羽借此五字为母五字即五声也又谓蕤宾隔八若
益一分上生大吕与损一分下生大吕倍其数长短
不差丝毫然不如下生为自然于十二律之序为顺
审思乃见著苑洛志乐二十卷首律吕直解
长未免用刀断之必求径三分四釐六毫周广十分
三釐六毫者而后用之庶得声气之元矣大抵八音
之数惟丝为自然其七音皆倚此而起数宫商角徵
羽借此五字为母五字即五声也又谓蕤宾隔八若
益一分上生大吕与损一分下生大吕倍其数长短
不差丝毫然不如下生为自然于十二律之序为顺
审思乃见著苑洛志乐二十卷首律吕直解
卷一百六 第 41a 页 WYG0629-0104a.png
律吕直解黄钟第一 解曰此黄钟之体数也十分
为寸分釐毫丝并同断用之九以为十何以十自然
之数也 长九寸空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 解曰
从长九寸寸者十分黄钟之长通有九寸也空围九
分分者十分寸之一黄钟之管满于围中容九方分
也积实八十一分黄钟之管从长九寸寸十分黄钟
九十分空围中九分每长一分围必九分以九十因
之则八百一十分也
为寸分釐毫丝并同断用之九以为十何以十自然
之数也 长九寸空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 解曰
从长九寸寸者十分黄钟之长通有九寸也空围九
分分者十分寸之一黄钟之管满于围中容九方分
也积实八十一分黄钟之管从长九寸寸十分黄钟
九十分空围中九分每长一分围必九分以九十因
之则八百一十分也
卷一百六 第 42a 页 WYG0629-0104c.png
员田术三分益一得十二分 解曰三分为一分三
分九分也又益一分共四分十二分也以九方分平
置又三分益一分共十二方分
分九分也又益一分共四分十二分也以九方分平
置又三分益一分共十二方分
卷一百六 第 42b 页 WYG0629-0104d.png
以开方法除之 解曰以上一分分割为四片每片
二釐五毫贴于九方分四面又每片除一毫九丝二
忽为角每片止得二釐三毫八忽
二釐五毫贴于九方分四面又每片除一毫九丝二
忽为角每片止得二釐三毫八忽
卷一百六 第 43a 页 WYG0629-0105a.png
得三分四釐六毫强为实径之数 解曰中九方分
四面各得三分外四面各二釐三毫八忽东与西四
釐六毫一丝六忽南与北亦然是其纵横又得三分
四釐六毫一丝六忽为实径之数 不尽三毫八丝
四忽 解曰此补四角之数也本以一分割作四片
每片二釐五毫两面该五釐合九方分该三分五釐
径今每片取一毫二丝九忽补角两面该三毫八丝
四忽径止得三分四釐六毫一丝六忽犹馀三毫八
四面各得三分外四面各二釐三毫八忽东与西四
釐六毫一丝六忽南与北亦然是其纵横又得三分
四釐六毫一丝六忽为实径之数 不尽三毫八丝
四忽 解曰此补四角之数也本以一分割作四片
每片二釐五毫两面该五釐合九方分该三分五釐
径今每片取一毫二丝九忽补角两面该三毫八丝
四忽径止得三分四釐六毫一丝六忽犹馀三毫八
卷一百六 第 44a 页 WYG0629-0105c.png
卷一百六 第 44b 页 WYG0629-0105d.png
今求员积之数 解曰谓围员之数并内积之数也
以径三分四釐六毫自相乘 解曰不用一丝六
忽每一分得三分四釐六毫每一釐得三釐四毫六
丝每一毫得三毫四丝六忽(分吕三乘釐吕四乘毫/吕六乘 补注分以三)
(乘者三三九分三四一分二釐三六一釐八毫共/如下注十分三釐八毫釐以四乘毫以六乘仿此)
得十一分九釐七毫一丝六忽 解曰若用一丝六
忽时正十二方分惟不用一丝六忽故止得如此以
上所乘计之分之所得者十分三釐八毫釐之所得
以径三分四釐六毫自相乘 解曰不用一丝六
忽每一分得三分四釐六毫每一釐得三釐四毫六
丝每一毫得三毫四丝六忽(分吕三乘釐吕四乘毫/吕六乘 补注分以三)
(乘者三三九分三四一分二釐三六一釐八毫共/如下注十分三釐八毫釐以四乘毫以六乘仿此)
得十一分九釐七毫一丝六忽 解曰若用一丝六
忽时正十二方分惟不用一丝六忽故止得如此以
上所乘计之分之所得者十分三釐八毫釐之所得
卷一百六 第 45a 页 WYG0629-0106a.png
者一分三厘八毫四丝毫之所得者二釐六丝十六
忽总计所得十一方分零九釐七毫一丝六忽 加
以开方不尽之数二毫八丝四忽 解曰此不尽之
数与上不同上不尽之数乃是以三分四釐六毫一
丝六忽为径此不尽三毫八丝四忽除去补四角成
十二方分此不尽之数乃是以三分四釐六毫为径
于十二方分中馀得此数 得一十二分 解曰以
十一分九釐七毫一丝六忽合二毫八丝四忽共得
忽总计所得十一方分零九釐七毫一丝六忽 加
以开方不尽之数二毫八丝四忽 解曰此不尽之
数与上不同上不尽之数乃是以三分四釐六毫一
丝六忽为径此不尽三毫八丝四忽除去补四角成
十二方分此不尽之数乃是以三分四釐六毫为径
于十二方分中馀得此数 得一十二分 解曰以
十一分九釐七毫一丝六忽合二毫八丝四忽共得
卷一百六 第 45b 页 WYG0629-0106b.png
十二方分如前开方之数以管长九(补注以管长/九四字疑衍)
以管长九寸(补注寸字衍盖九十分乘/十二分便得一千八十分)十分乘之得
一千八十分为方积之数 解曰每管一分该十二
分积九十分而计之共一千八十分为方积之数径
三分四釐六毫一丝六忽周方共十三分八釐四毫
六丝四忽 四分取三为员积之数得八百一十分
以解曰以一千八十分作四分则一分该二百七十
分四分中取三分为员积之数该八百一十分以九
以管长九寸(补注寸字衍盖九十分乘/十二分便得一千八十分)十分乘之得
一千八十分为方积之数 解曰每管一分该十二
分积九十分而计之共一千八十分为方积之数径
三分四釐六毫一丝六忽周方共十三分八釐四毫
六丝四忽 四分取三为员积之数得八百一十分
以解曰以一千八十分作四分则一分该二百七十
分四分中取三分为员积之数该八百一十分以九
卷一百六 第 46a 页 WYG0629-0106c.png
方分积中计之径三分四釐六毫一丝六忽周员十
分八釐三毫四丝八小忽八秒(蔡十分三厘八毫则/少彭十分八厘七毫)
(则多厘补注或云以宋祖冲之密率乘除当得径三/分三 八毫四秒四忽零周员十分六厘三毫六秒)
(八忽零/附参) 彭氏曰黄钟律管有从长有面羃有空围
有周有径有积实 解曰从长者只以黄钟管上下
言之不以积论也二管二九寸三九十分四九百釐
五九千毫六九万丝面羃者止论黄钟管面上中郛
之数也空围者论围员中所容之数合面羃积实之
分八釐三毫四丝八小忽八秒(蔡十分三厘八毫则/少彭十分八厘七毫)
(则多厘补注或云以宋祖冲之密率乘除当得径三/分三 八毫四秒四忽零周员十分六厘三毫六秒)
(八忽零/附参) 彭氏曰黄钟律管有从长有面羃有空围
有周有径有积实 解曰从长者只以黄钟管上下
言之不以积论也二管二九寸三九十分四九百釐
五九千毫六九万丝面羃者止论黄钟管面上中郛
之数也空围者论围员中所容之数合面羃积实之
卷一百六 第 46b 页 WYG0629-0106d.png
数也以方分计之一分整四分有馀四分不足以有
馀补不足每长一分当有九方分充满于黄钟之管
周广者九方分之郛黄钟管周员之数也当有十分
八釐三毫四丝零八小忽八秒径者论黄钟管直径
之数也以管三分得一当有三分四厘六毫一丝六
忽内积者论黄钟管上下空围中之数也七九为丝
法八九十为毫法九九百为厘法十九千为分法十
一九万为寸法十二八十一万为黄钟之实通计黄
馀补不足每长一分当有九方分充满于黄钟之管
周广者九方分之郛黄钟管周员之数也当有十分
八釐三毫四丝零八小忽八秒径者论黄钟管直径
之数也以管三分得一当有三分四厘六毫一丝六
忽内积者论黄钟管上下空围中之数也七九为丝
法八九十为毫法九九百为厘法十九千为分法十
一九万为寸法十二八十一万为黄钟之实通计黄
卷一百六 第 47a 页 WYG0629-0107a.png
钟之实一管九寸九十分乘空围九分八百一十分
八十一万釐八万万一千万毫八千万一百万万丝
积黍 解曰一为一分黄钟之管长九十分立九
十黍每一分空围中可容十三黍又三分黍之一以
九十因之可容千二百黍矣夫黄钟之管一黍为一
分黄钟之实止八百一十方分何以能容千二百黍
哉盖方与员不同方无空员有空以员顶对员顶则
一为一分若纵横补塞其空充满黄钟之管可容千
八十一万釐八万万一千万毫八千万一百万万丝
积黍 解曰一为一分黄钟之管长九十分立九
十黍每一分空围中可容十三黍又三分黍之一以
九十因之可容千二百黍矣夫黄钟之管一黍为一
分黄钟之实止八百一十方分何以能容千二百黍
哉盖方与员不同方无空员有空以员顶对员顶则
一为一分若纵横补塞其空充满黄钟之管可容千
卷一百六 第 47b 页 WYG0629-0107b.png
二百黍九十分之则每分该十三黍又三分黍之一
矣用羊头山黍以筛子筛之去其大者小者而用中
者若管既定则随大小之宜而实其数尤为至当
黄钟之寔第二 解曰此黄钟之用数也九分为寸
分釐毫丝并同约体之十以为九何以九因三分损
益而立也若以十则三分不尽其数必有馀剩之数
且难推算约之为九既不失其十之长又无馀剩之
数易于推算矣又置一而三三往而九间之亦理之
矣用羊头山黍以筛子筛之去其大者小者而用中
者若管既定则随大小之宜而实其数尤为至当
黄钟之寔第二 解曰此黄钟之用数也九分为寸
分釐毫丝并同约体之十以为九何以九因三分损
益而立也若以十则三分不尽其数必有馀剩之数
且难推算约之为九既不失其十之长又无馀剩之
数易于推算矣又置一而三三往而九间之亦理之
卷一百六 第 48a 页 WYG0629-0107c.png
自然也(补注约体之十以为九长九寸该九十分以/十分为寸体之立也内容九方分乘九十分)
(九九八百一十分用之行也外直而内员径一围三/阴体阳用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非强约十为九止)
(取其易于/推算也) 又著起调则例及全半倍正子则例又
言冬至祀天神降神之乐宜用黄钟九变盖冬至阳
生十一月子黄钟冬至应候之管为子十一月之律
天为阳之尊黄钟九寸九乃阳之极故祀天用黄钟
圜丘围三用全三三九也黄钟一调九变黄钟用五
声五声用黄钟一大调备也(补注祀天用黄钟九变/比周礼用圜钟六变其)
(九九八百一十分用之行也外直而内员径一围三/阴体阳用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非强约十为九止)
(取其易于/推算也) 又著起调则例及全半倍正子则例又
言冬至祀天神降神之乐宜用黄钟九变盖冬至阳
生十一月子黄钟冬至应候之管为子十一月之律
天为阳之尊黄钟九寸九乃阳之极故祀天用黄钟
圜丘围三用全三三九也黄钟一调九变黄钟用五
声五声用黄钟一大调备也(补注祀天用黄钟九变/比周礼用圜钟六变其)
卷一百六 第 48b 页 WYG0629-0107d.png
(说较长盖天生于子黄/钟子辰冬至阳生之始)乐用曰黄钟为宫无射之商
夷则之角仲吕之徵夹钟之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
云和之琴瑟大韶之舞冬至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若乐九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舞用云门者乐/虽与周乐异然)
(舞节阴辰阳辰则一/也同一俯仰进退)夏至祭地示之乐宜用蕤宾六
变盖夏至阴生五月午蕤宾应候之管五月之律地
为阴之尊蕤宾乃阴之极祭地用蕤宾方泽围四用
半三二六也蕤宾一调六变蕤宾用五声五声用蕤
夷则之角仲吕之徵夹钟之羽雷鼓雷鼗孤竹之管
云和之琴瑟大韶之舞冬至日于地上之圜丘奏之
若乐九变则天神皆降可得而礼矣(舞用云门者乐/虽与周乐异然)
(舞节阴辰阳辰则一/也同一俯仰进退)夏至祭地示之乐宜用蕤宾六
变盖夏至阴生五月午蕤宾应候之管五月之律地
为阴之尊蕤宾乃阴之极祭地用蕤宾方泽围四用
半三二六也蕤宾一调六变蕤宾用五声五声用蕤
卷一百六 第 49a 页 WYG0629-0108a.png
宾一大调备矣(补注祀地用蕤宾六变比周礼函钟/八变其说亦长盖蕤宾午用夏至阴)
(生之/始)乐用曰蕤宾为宫姑洗之商太蔟之角应钟之
徵南吕之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大韶
之舞夏至日于地中之方泽奏之则地示皆出可得
而礼矣(舞用/咸池)四时享人鬼降神之乐宜用太蔟八变
盖人生于寅太蔟寅月之律故享人鬼用太蔟寅月
之中上去子阳六十日下去午阴一百二十日太蔟
上戴乎天六十日阳一也一六十也下履乎地一百
(生之/始)乐用曰蕤宾为宫姑洗之商太蔟之角应钟之
徵南吕之羽灵鼓灵鼗孙竹之管空桑之琴瑟大韶
之舞夏至日于地中之方泽奏之则地示皆出可得
而礼矣(舞用/咸池)四时享人鬼降神之乐宜用太蔟八变
盖人生于寅太蔟寅月之律故享人鬼用太蔟寅月
之中上去子阳六十日下去午阴一百二十日太蔟
上戴乎天六十日阳一也一六十也下履乎地一百
卷一百六 第 49b 页 WYG0629-0108b.png
二十日阴二也二六十也太蔟位乎中有人象焉于
天缺其一于地多其二故太蔟一调八变太蔟用五
声五声用太蔟一大调备矣(补注享人鬼用太蔟八/变比周礼用黄钟九变)
(其说亦长盖太蔟/寅辰人生于寅也)乐用曰太蔟为宫黄钟之商无射
之角林钟之徵仲吕之羽路鼓路鼗阴竹之管龙门
之琴瑟大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八变则人
鬼皆格可得而礼矣
其门人杨继盛序之曰先生有志乐之作曰志云
天缺其一于地多其二故太蔟一调八变太蔟用五
声五声用太蔟一大调备矣(补注享人鬼用太蔟八/变比周礼用黄钟九变)
(其说亦长盖太蔟/寅辰人生于寅也)乐用曰太蔟为宫黄钟之商无射
之角林钟之徵仲吕之羽路鼓路鼗阴竹之管龙门
之琴瑟大韶之舞于宗庙之中奏之若乐八变则人
鬼皆格可得而礼矣
其门人杨继盛序之曰先生有志乐之作曰志云
卷一百六 第 50a 页 WYG0629-0108c.png
者先生自谦之辞也非徒志而已也是故律生声
钟生律马迁著之矣而律经声纬之递变体十用
九之明示则未之及也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班
固著之矣而管圆分方旋宫环转乘除规圆之图
则未之及也六十调八十四声蔡子著之矣而起
调则例及正变全半子倍之交用调均首末长短
相生之互见则未之及也六变八变九变之用周
礼载之矣而以黄钟祀天神以蕤宾祭地示以太
钟生律马迁著之矣而律经声纬之递变体十用
九之明示则未之及也围九分积八百一十分班
固著之矣而管圆分方旋宫环转乘除规圆之图
则未之及也六十调八十四声蔡子著之矣而起
调则例及正变全半子倍之交用调均首末长短
相生之互见则未之及也六变八变九变之用周
礼载之矣而以黄钟祀天神以蕤宾祭地示以太
卷一百六 第 50b 页 WYG0629-0108d.png
蔟享人鬼一造化之自然以黄钟一均之备布之
于朝廷宫闱实古今之绝唱则又有出乎周礼之
外者也
明书乐律志曰韩邦奇作志乐时保定杨继盛夙
究律吕学为兵曹郎见其书得其所为数则曰乐
体于理而用于声有器而后有声有声而后理可
从寄也有理而无器如声何乃搆桐竹丝漆手制
管吹之而和制琴瑟箫笙埙簴奏之而又和合奏
于朝廷宫闱实古今之绝唱则又有出乎周礼之
外者也
明书乐律志曰韩邦奇作志乐时保定杨继盛夙
究律吕学为兵曹郎见其书得其所为数则曰乐
体于理而用于声有器而后有声有声而后理可
从寄也有理而无器如声何乃搆桐竹丝漆手制
管吹之而和制琴瑟箫笙埙簴奏之而又和合奏
卷一百六 第 51a 页 WYG0629-0109a.png
之若一邦奇见之喜继盛曰技有进于是乎邦奇
曰吾欲制十二律之管管各备五音七声而成调
也君有意乎继盛退凝思废食寝者三日夜梦大
舜坐堂上以金钟使考之曰此黄钟也醒而汗流
浃背恍然有悟起篝灯趋制管迨明而成者六已
皆成邦奇见之欣然曰得之矣未几邦奇去国继
盛为严嵩谮杀遂失其传
定声录曰宋蔡元定律吕新书作六十律图兼注
曰吾欲制十二律之管管各备五音七声而成调
也君有意乎继盛退凝思废食寝者三日夜梦大
舜坐堂上以金钟使考之曰此黄钟也醒而汗流
浃背恍然有悟起篝灯趋制管迨明而成者六已
皆成邦奇见之欣然曰得之矣未几邦奇去国继
盛为严嵩谮杀遂失其传
定声录曰宋蔡元定律吕新书作六十律图兼注
卷一百六 第 51b 页 WYG0629-0109b.png
变半倍半于其间明尚书韩邦奇铺张其法欲递
用之圜丘方泽太庙社稷诸祀与咸池云门诸乐
一奏再奏一变再变左旋右旋东转西转遍注黄
钟钟黄钟磬黄钟工尺以为极备而当时世宗迂
阔好复古礼乐然日陈其说无一可通乃自行所
著名为律吕新书直解世鲜顾者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
用之圜丘方泽太庙社稷诸祀与咸池云门诸乐
一奏再奏一变再变左旋右旋东转西转遍注黄
钟钟黄钟磬黄钟工尺以为极备而当时世宗迂
阔好复古礼乐然日陈其说无一可通乃自行所
著名为律吕新书直解世鲜顾者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