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十二
卷七十二 第 1a 页 WYG0628-0117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二
 郊社考
  祭星辰
宋宁宗嘉泰元年四月诏以嘉邸府改充开元宫以奉
荧惑
 东都祀荧惑于开元阳德观南渡后即太一宫建殿
 祀之至是命改潜邸为宫殿曰明离祀以立夏四年
卷七十二 第 1b 页 WYG0628-0117b.png
 以臣僚言阏伯已封王爵不当抑为真官侍立星像
 之侧诏临安府即殿之右别建阏伯宣明王殿
嘉定二年以冬至日迎奉五福太一
 太史局奏五福太一自辽东来入吴越遂以是日迎
 奉
理宗淳祐十二年诏建西太一宫于延祥观左
 太史局奏太一临梁益请用天圣故事建西太一宫
 从之乃析延祥观地为宫即凉堂建殿曰黄庭之殿
卷七十二 第 2a 页 WYG0628-0117c.png
 其外为景福之门凡宫之事视东太一宫至宝祐二
 年九月诏诣西太一宫为国祈祥起居郎牟子才再
 疏谏而止
  牟子才疏略曰自汉武帝始祠太一其后或随太
  一所在筑室迎祠大率皆因方士杂引道经星历
  之学而为之比者国家以五福太一临蜀分乃建
  西太一于西湖之滨以为禬禳之地虽厥有故事
  然是役也土木钜丽一时囊封匦奏已交言其非
卷七十二 第 2b 页 WYG0628-0117d.png
  而或者又窃议陛下他日必因款谒而为湖山游
  幸之举今宗祀礼成亲行恭谢陛下盖将敬休神
  天禔福庶民夫岂以观游为意然道涂之言皆谓
  有司饬桥梁除道路办供给过为劳扰又传是日
  欲张水嬉陈乐伎万一果出于此岂不实或者游
  幸之说而有失陛下敬天爱民之初意乎伏惟陛
  下察臣愚衷明诏有司亟止此行庶几举动合宜
  青史书之可为万世法宗庙社稷幸甚
卷七十二 第 3a 页 WYG0628-0118a.png
  又曰臣比者西太一指挥初下之时尝密告陛下
  乞自以圣意明诏有司亟止此行盖区区忠爱之
  志欲救正于未然力量浅薄未能感动二十四日
  伏睹内批陛下非不儆悟此意而款谒之行终未
  即止是犹以臣等之言为未然也其曰为国祈福
  初无其他临幸去处此意固甚明白但湖山嬉游
  歌舞之地民庶荡产于此士夫溺志于此堂堂人
  主存一敬心随寓皆福初无分于东西也又何必
卷七十二 第 3b 页 WYG0628-0118b.png
  亲出郊以劳千乘万骑而启诸人游幸之疑乎其
  曰应于排办礼文务从简约此意固亦甚善但乘
  舆出郊十里而远所至除道斫木毁室宁免劳民
  与其省约于道涂之间曷若动循礼义谨重一出
  之为安且适乎陛下之意不过曰畿辅之盗近已
  肃清及今一出亦未为过不思淮哨未定蜀围未
  解并边赤子殒命锋镝者不知几千万亿陛下苟
  念及此窃意圣心未尝不悽然蹙额也又不过曰
卷七十二 第 4a 页 WYG0628-0118c.png
  百榖顺成在在丰稔及此一出亦未为过抑不思
  湖湘襄蜀皆以旱苦赤地千里民无宿储公私之
  积良可哀痛陛下苟念及此窃料圣意未尝不慨
  然动心也又不过曰祼享太宫阴云滞雨宗祀世
  室皓魄当空天地祖宗眷佑昭垂也今以冬享行
  恭谢款谒之礼亦未为过抑不思景星庆云非福
  我者也凄风苦雨殆儆予者也敬肆之念一分治
  忽之几攸系前日畏威夙夜不敢荒宁是以有祐
卷七十二 第 4b 页 WYG0628-0118d.png
  顺之眷今以一晴霁之故遂谓得天而肆以继之
  庸讵知眷顾可常保乎又有一说于圣躬颇有关
  系宣和间车驾时出正字曹辅谏曰万一乘舆既
  驾之初一夫不逞发蜂虿之微逞穷兽之计虽皇
  天后土宗庙灵神并垂护佑然亦伤威损重又况
  有臣子不忍言者可不戒哉臣读史至此未尝不
  痛恨于当时而深哀辅之忠也今陛下仁慈立国
  君民一心万无如辅所言亦有不容不虑者四郊
卷七十二 第 5a 页 WYG0628-0119a.png
  多垒时多艰危贼臣之孽嗣窟于海滨弄兵之馀
  党伏于近畿禁卫何所而伪符得入宫闱何地而
  妖讹相恐重以连岁土木民怨载涂则曹辅之言
  臣以为未宜忽之也此一身之虑也又当为子孙
  万世之虑作法于凉其弊犹贪作法于贪其弊若
  何今陛下临幸西宫乘舆一出遂为故事传之后
  世久则习以为常矣以陛下圣明阅历既久艰难
  备知游幸之乐犹不能自制忠谠之论犹不能尽
卷七十二 第 5b 页 WYG0628-0119b.png
  容后世之子孙岂能皆贤臣恐必有以今日藉口
  而穷靡丽极盘游于湖山之间又有甚焉者矣陛
  下一幸西宫而开子孙奢纵之祸亦岂忍其至此
  也试于燕閒之际超然远览穆然深思自一身之
  虑及子孙之虑以及天下国家之虑筹惟利害亟
  罢此行所抑者甚微而所存者甚大苟狃于左右
  逄迎之说玩细娱而忘大虑臣未知其可也惟陛
  下亟察之
卷七十二 第 6a 页 WYG0628-0119c.png
  (臣/)等谨按太一宫建于绍兴间孝宗受禅又建夲
  命殿名曰崇禧光宗复迁介福殿像于挟室而名
  新宫曰崇福理宗即位建长生殿以奉南极及营
  西太一宫遂名绍兴所建为东太一其后度宗复
  于东太一宫建通真殿以奉佑圣申祐殿以奉元
  命顺福殿以奉太后元命而易长生之名曰延寿
  西太一宫即德辉堂为殿以奉元命明应堂奉太
  后元命又有万寿殿亦绍兴间建以奉皇帝元命
卷七十二 第 6b 页 WYG0628-0119d.png
  殿东向挹生气也为三室昊天曰太霄殿(玉/像)圣祖
  曰宝庆殿(金/像)长生帝曰长生殿(神/像)西则皇帝元命
  殿曰纯福后殿十有二楹为二十二室太祖曰会
  圣宫章武殿由太宗皇帝而右凡六庙皆一宫曰
  会圣由徽宗皇帝而右凡七庙皆二宫曰会圣曰
  应天启运(塑/像)皆以存旧京遗制前殿之东又有真
  宗皇帝室曰延圣章惠皇后曰广爱温成皇后曰
  宁华每四孟朝献毕车驾由御圃诣诸殿行烧香
卷七十二 第 7a 页 WYG0628-0120a.png
  礼景定二年改道院斋阁以奉太后元命其他宫
  观祀感生奉元命者不可胜纪皆羽流祝延之地
  非秩于祀典者附著之以识其槩云
辽太祖九年君基太一神数见诏图其像
圣宗统和二年四月祭风伯
 七年五月祭风伯于儒州白马村开泰元年四月八
 年二月皆祀风伯
道宗清宁元年帝射柳讫诣风师坛再拜
卷七十二 第 7b 页 WYG0628-0120b.png
金章宗明昌二年五月诏诸郡邑风雨师坛隳废者复

五年三月初定风雨雷师常祀
 礼官言国之大事莫重于祭王者奉神灵祈福佑皆
 为民也我国家自祖庙禘祫五享外惟社稷岳镇海
 渎定为常祀而天地日月风雨雷师其礼尚阙宜诏
 有司讲明仪注以闻尚书省奏天地日月或亲祀或
 令有司摄事若风雨雷师乃中祀合令有司摄之且
卷七十二 第 8a 页 WYG0628-0120c.png
 又州县之所通祀者合先举行制可乃为坛于景风
 门外东南阙之巽地岁以立春后丑日祀风师牲币
 进熟如中祀仪又为坛于端礼门外西南阙之坤地
 以立夏后申日祀雨师其仪如中祀羊豕各一是日
 祭雷神于位下礼同小祀一献羊一无豕其祝称天
 子谨遣臣某云
宣宗兴定二年七月祭九宫贵神于东郊以祷雨
  (臣/)等谨按金无专祀九宫贵神之文祈雨致祷
卷七十二 第 8b 页 WYG0628-0120d.png
  止设坛望祭常祀则从郊坛非如宋太一宫秩
  祀云
元世祖至元五年十二月敕二分二至及圣诞节日祭
星于司天台
  (臣/)等谨按元代祭星例于司天台或回回司天台
  上都司天监亦间行之其后一岁数举不尽循分
  至之旧仁宗延祐七年十二月禜星至四十昼夜
  渎祭非经去礼弥远矣
卷七十二 第 9a 页 WYG0628-0121a.png
七年十二月敕岁祀风雨雷师
 大司农请于立春后丑日祭风师于东北郊立夏后
 申日祭雷雨师于西南郊其后仁宗延祐五年乃即
 二郊定立坛壝之制
  元典章曰大德十一年十二月钦奉至大改元诏
  书内一款岳镇海渎名山大川风雨雷师当祀之
  日须以夲处正官斋洁行事有废不举祀不敬者
  从夲道廉访司纠弹
卷七十二 第 9b 页 WYG0628-0121b.png
  (臣/)等谨按元典章延祐七年以官给祭祀钱数置
  备牺牲币帛香果较之往日取买不敷遂议添给
  诸路大德九年元降中统钞二十五两今添钞二
  十五两通作一锭散府上中下州元降中统钞一
  十五两今添钞一十五两通作三十两附著之以
  存一代之制
十八年正月命李全祐祭斗
 先是十一年十二月赐太一真人李居寿第一区仍
卷七十二 第 10a 页 WYG0628-0121c.png
 赐额曰太一广福万寿宫命居寿领祠事且禋祀六
 丁以继太保刘秉忠之术十三年赐太一掌教宗师
 印十六年十月月直元辰敕居寿祠醮奏赤章于天
 凡五昼夜至是年正月制以六祖李全祐嗣五祖李
 居寿祭斗十一月召法师刘道真问祠太一法二十
 年三月祀太一二十一年十二月复祀之
  危素说学集曰常山刘文正王以沉机大略最为
  世祖亲幸且通秘术用兵之际役使鬼神多著奇
卷七十二 第 10b 页 WYG0628-0121d.png
  效乃作祠宇于宛平之西山以祀太一六丁之神
  号曰灵应万寿宫
二十二年八月命有司祭斗三日
 十二月又敕有司祭北斗
二十四年七月禁祭星
 时诸处阴阳人多因点照祭星别生事端所司请禁
 从之
二十八年正月命元教宗师张留孙置醮祠星三日
卷七十二 第 11a 页 WYG0628-0122a.png
三十一年五月(时成宗/已即位)祭紫微星于云仙台
  葛逻禄乃贤金台集曰云仙台今之望月台也
成宗大德元年正月建五福太一神坛畤
英宗至治二年五月禜星于五台山
 时车驾幸五台山即其地禜焉
泰定帝泰定二年二月命道士祭五福太一神
文宗至顺元年七月命西僧禜星
九月以立冬祀五福十神太一真君
卷七十二 第 11b 页 WYG0628-0122b.png
 二年正月又敕每岁四祭二月创建五福太一宫于
 京城乾隅
  张美和曰五福太一之贵神以二百二十五年行
  五宫自乾而艮艮而巽巽而坤坤而中宫而又至
  乾每宫住四十五年所至之宫得福是年在乾宫
明太祖洪武元年十二月祀灵星诸星
 太常司言周礼以实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
 司命风师雨师天府若祭天之司民司禄而献民数
卷七十二 第 12a 页 WYG0628-0122c.png
 榖数受而藏之汉高祖命郡国立灵星祠唐制立秋
 后辰日祀灵星立冬后亥日遣官祀司中司命司民
 司禄以少牢宋祀如唐而于秋分日祀寿星今拟如
 唐制分日而祀为坛于城南从之二年八月命建屋
 于坛以祭礼部尚书崔亮又言每岁圣寿日祭寿星
 同日祭司中司命司民司禄示与民同受其福八月
 望日祀灵星皆遣官行礼以为常制九月诏以司中
 司民司命司禄及寿星为中祀祭用羊豕各一共牛
卷七十二 第 12b 页 WYG0628-0122d.png
 一三年并罢寿星等祀
二年正月分建天神地祇坛
 帝既以太岁诸神从祀圜丘又合祭群祀坛已而命
 礼官议专祀坛□礼臣言太岁者十二辰之神按说
 文岁字从步从戍木星一岁行一次历十二辰而一
 周天若步然也自子至巳为阳自午至亥为阴所谓
 太岁十二神也阴阳家说又有十二月将十二时所
 直之神若天乙天罡太乙功曹太冲之类虽不经见
卷七十二 第 13a 页 WYG0628-0123a.png
 历代用之唐宋不载祀典元每有大兴作祭太岁月
 将日直时直于太史院若风师雨师之祀则见于周
 官秦汉隋唐亦皆有祭天宝中又增雷师于雨师之
 次因升为中祀宋元因之今国家开创之初尝以太
 岁风云雷雨岳渎诸神祇皆祀于城南享祀之所既
 非专祀又屋而不坛非礼所宜考唐制以立春后丑
 日祭风师于城东北立夏后申日祭雨雷于城东南
 今观天地之生物阴阳之机夲一气使然而各以时
卷七十二 第 13b 页 WYG0628-0123b.png
 别祭甚失享祀夲意至于海岳之神其气亦流通畅
 达何有限隔今宜以太岁风云雷雨诸天神合为一
 坛岳渎诸地祇合为一坛春秋专祀从之遂定以惊
 蛰秋分日祀太岁诸神坛据高阜南向高二尺五寸
 方广二丈五尺四出陛南向五级馀各三级外垣周
 之(地祇坛详/山川门)
  何孟春馀冬序录曰国初肇祀太岁礼官杂议因
  及阴阳家说十二时所值之神太祖乃定祭太岁
卷七十二 第 14a 页 WYG0628-0123c.png
  于山川坛之正殿而以春夏秋冬四月将分祀两
  庑或谓月将非经见者按礼祭法埋少牢于泰昭
  祭时也相近于坎坛祭寒暑也太岁实统四时而
  月将四时之候寒暑行焉古人有时与寒暑之祭
  今祭太岁月将则固时与寒暑之神也载诸祀典
  孰谓非经见耶
三年二月合祀天神地祇于一坛
 二年为二坛于城南分祀天神地祇祭之时日与品
卷七十二 第 14b 页 WYG0628-0123d.png
 物各异至是复合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二坛为一增
 祀四季月将旗纛诸神凡设坛十有九太岁四季月
 将第一风云雷雨次之岳渎山川城隍诸神又次之
 总名之曰山川坛祭日每坛帝皆躬祭七月以礼官
 言乃定惊蛰秋分后三日遣官致祭帝皮弁服御奉
 天殿降香升座以待献官反命乃还宫七年八月复
 命春秋仲月上旬择日以祭
九月诏设坛祭周天星辰
卷七十二 第 15a 页 WYG0628-0124a.png
 帝谓中书省臣曰日月皆专坛祭而星辰乃祔祭于
 月坛非礼也宜别设坛专祭礼部议于城南诸神享
 祭坛南向增屋九间朝日夕月祭周天星辰俱于是
 行礼星辰于天寿节前三日致祭从之
  (臣/)等谨按天神坛止祀风云雷雨不及星辰而元
  年诸星之祀又止灵星司中等不及周天星辰以
  星辰祔祭月坛故不专祀也兹虽建坛躬祀亦未
  几而罢祭不欲渎经久而复论定可谓审于礼者
卷七十二 第 15b 页 WYG0628-0124b.png
  矣
四年九月躬祀周天星辰
 正殿共十坛中设周天星辰位仪如朝日先是三年
 八月夕月西郊祔祭周天星辰至是乃罢
六年二月更定祭太岁诸神礼
 中五坛帝躬行礼馀命魏郑曹宋卫五国公中山江
 夏江阴三侯分祀
四月命天下祀风云雷雨诸神
卷七十二 第 16a 页 WYG0628-0124c.png
 为坛一设神位二祀风云雷雨及境内山川之神以
 省臣初献都指挥司官亚献府官终献(后皆用文官/详社稷门)
 春秋祭以惊蛰秋分后三日后改春秋上旬择日祭
 设三神位城隍与焉其王国风云雷雨山川神坛在
 社稷坛西祭仪与社稷同
五月定太岁诸神春秋祈报礼
 从礼部尚书牛谅言春秋祈报为坛十有五中太岁
 风云雷雨岳镇四海凡五坛东则四渎京畿山川春
卷七十二 第 16b 页 WYG0628-0124d.png
 秋月将京都各郡城隍西则钟山甘肃山川(时甘肃/新附故)
 (山川祔/祭京都)夏冬月将旗纛战船等神各五坛每祭帝诣
 太岁位前奠帛献爵馀三坛一兴俯三献如仪
九年正月改建太岁诸神坛壝殿
 初山川坛建于正阳门外合祭太岁风云雷雨山川
 诸神至是始定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钟山京畿
 山川四季月将京都城隍凡十三坛建正殿拜殿各
 八楹东西庑二十四楹坛西为神厨六楹神库十一
卷七十二 第 17a 页 WYG0628-0125a.png
 楹井亭二宰牲池亭一西南建先农坛东南建具服
 殿六楹殿南为耤田坛东建旗纛庙六楹南为门四
 楹后为神仓六楹缭以周垣七百十二丈东西北神
 门各四楹皆甃以砖垣东又别为周垣甃为门一垣
 内地七十亩水田十亩岁种黍稷稻粱来牟及青芹
 葱韭以供祀事是月成帝亲告祀焉
二月祀太岁风云雷雨诸神于新坛
 正殿祀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钟山凡七坛东西
卷七十二 第 17b 页 WYG0628-0125b.png
 庑各三坛东则京畿山川夏冬二季月将西则春秋
 二季月将京都城隍正殿帝亲行礼东西庑遣官分
 献
  (臣/)等谨按明会典洪武十年令祭山川诸神上亲
  行七坛礼馀坛以功臣分祀考实录更建山川坛
  殿在九年正月是年二月春祭帝亲诣七坛非十
  年事先是六年春更祀山川坛礼即命功臣分祀
  亦不始于九年也明史礼志并沿其误今据实录
卷七十二 第 18a 页 WYG0628-0125c.png
  备载之俾后有所考焉
二十一年三月罢祭星辰并停太岁诸神春祭
 时增修大祀殿诸神坛位以星辰既从祀南郊罢其
 专祭并停十三坛春祭每岁八月中旬择日祭之命
 礼部更定祭山川坛仪
成祖永乐十八年十二月北京太岁坛成
 位置陈设俱与南京旧制同明年正月命黔国公沐
 晟诣坛安太岁诸神位
卷七十二 第 18b 页 WYG0628-0125d.png
世宗嘉靖八年命特祀太岁月将之神
 每岁孟春及岁暮遣官致祭与享太庙同日
八月祀太岁山川诸神
 礼部尚书李时言旧制山川等祀中夜行礼先一日
 出郊斋宿祭毕清晨回銮两日毕事礼太重宜视先
 农坛昧爽行礼因具仪以进并请罢两庑分献官帝
 命仍如祖制第更送神迎神各两拜
 初帝以祭山川诸神宜服皮弁辅臣以会典集礼诸
卷七十二 第 19a 页 WYG0628-0126a.png
 书无明文请定制自今以垂后法及阅存心录载祭
 太岁风云雷雨岳镇海渎仪皇帝具皮弁服行礼因
 上言太祖载之存心录正与圣谕相合百年旷典今
 日始行宜下所司著之令甲使后世有所遵承制可
十年七月建天神地祇坛
 九年更风云雷雨之序曰云雨风雷以为天神岳镇
 海渎陵山京畿天下名山大川之神以为地祇每岁
 仲秋中旬择吉行报祭礼同日异时而祭城隍神于
卷七十二 第 19b 页 WYG0628-0126b.png
 其庙至是建坛于先农坛之南天神在左南向云雨
 风雷凡四坛地祇在右北向岳镇海渎陵山凡五坛
 从祀京畿山川西向天下山川东向以丑辰未戌年
 亲祭馀年遗大臣摄其制天神坛方广五丈高四尺
 五寸五分四出陛各九级壝方二十四丈高五尺五
 寸棂星门六正南三东西北各一内设云彤青白石
 龛四于坛北高九尺二寸五分地祇坛广十丈深六
 丈高四尺四出陛各六级门壝如天神之制内设石
卷七十二 第 20a 页 WYG0628-0126c.png
 龛山形三水形二于坛北各高八尺二寸左右从位
 山水形各一于坛东西高七尺六寸
建太岁坛
 命礼部考太岁坛制礼官言太岁之神唐宋祀典不
 载元虽有祭亦无常典坛宇之制于古无稽按太岁
 天神宜设坛露祭准社稷坛制而差小从之遂建坛
 于正阳门外之西与天坛对南向中为太岁坛东庑
 春秋月将二坛西庑夏冬月将二坛南为拜殿殿东
卷七十二 第 20b 页 WYG0628-0126d.png
 南为燎炉西为神库神厨宰牲亭亭南为川井外天
 门四东门外为斋宫銮驾库
穆宗隆庆元年正月罢祀天神地祇
 时帝初御极遵遗诏命礼官集议祀典当兴罢者于
 是礼臣言天地神祇已从祀南北郊其仲秋之祭不
 宜复举令罢之嗣是二坛并存不复祀矣惟有事祭
 告特举行焉
  (臣/)等谨按洪武三年合祀天地神祇名其坛曰山
卷七十二 第 21a 页 WYG0628-0127a.png
  川坛成祖迁都北京仍而不改迨世宗嘉靖八年
  亲祀诸神志亦仍山川之文其实神祇并祀而以
  太岁为首非专祀山川也今详载其仪制于此而
  存其目于山川门使互有考焉
祭天神坛仪(洪武二/年定)
 先期一日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诣坛省牲诣神厨
 视鼎镬涤溉陈设太岁风云雷雨五位并南向位皆
 用太牢一笾豆各八簠簋各二酒尊三帛一至日清
卷七十二 第 21b 页 WYG0628-0127b.png
 晨车驾至大次皇帝服通天冠绛纱袍侍仪司奏外
 办太常卿引诣御位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中和之曲
 太常卿奏有司谨具请行事再拜陪祭官皆再拜奠
 帛行初献礼乐奏保和之曲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
 圭诣爵洗位涤爵诣酒尊位酌醴齐诣风云雷雨神
 位前上香奠帛乐奏安和之曲祭酒奠爵俯伏再拜
 次诣五岳五镇四海四渎神位前并如上仪皇帝初
 献第一坛将半分献官行礼诣盥洗所盥帨诣爵洗
卷七十二 第 22a 页 WYG0628-0127c.png
 所涤爵诣酒尊所酌酒诣各神位前奠帛奠爵再拜
 皇帝初献礼终诣读祝位跪读讫俯伏兴再拜复位
 行亚献礼乐奏肃和之曲各坛掌祭官搢笏斟酒于
 器太常卿奏再拜行终献礼乐奏凝和之曲各坛掌
 祭官搢笏斟酒于器太常卿奏再拜饮福受胙太常
 卿引皇帝诣饮福受胙位再拜跪搢圭祭酒饮福酒
 受胙出圭俯伏兴再拜复位分献官陪祭官皆再拜
 彻豆乐奏寿和之曲掌祭官各彻豆送神乐奏豫和
卷七十二 第 22b 页 WYG0628-0127d.png
 之曲皇帝再拜在位官皆再拜望燎乐奏熙和之曲
 太常卿奏请诣望燎位读祝官奉祝掌祭官奉牌位
 帛馔各诣燎坛燎毕奏礼毕还大次
祭星辰仪(洪武四/年定)
 前期斋戒如朝日仪陈设正殿设十坛中设周天星
 辰位中位用牛一羊一豕一大羹一和羹二馀九坛
 各用羊一豕一和羹二每坛笾豆各十簠簋各二酒
 盏各三十爵一共设酒尊三帛十共一篚俱白色祝
卷七十二 第 23a 页 WYG0628-0128a.png
 一前祭一日中书丞相常服诣省牲所省牲祭日清
 晨皇帝服皮弁服就御位执事陪祭官各就位典仪
 赞迎神协律郎举麾乐奏凝和之曲执事官斟酒于
 各坛第一行皇帝再拜陪祀官皆再拜典仪唱奠帛
 行初献礼皇帝诣盥洗位搢圭盥手出圭诣酒尊所
 司尊者举幂酌泛齐执爵官以爵受酒捧帛官捧帛
 以俟皇帝诣周天星辰神位前协律郎举麾奏保和
 之曲武功之舞皇帝跪搢圭奠帛献爵出圭读祝官
卷七十二 第 23b 页 WYG0628-0128b.png
 取祝跪读讫皇帝俯伏兴平身复位再拜典仪唱行
 亚献礼协律郎举麾奏中和之曲文德之舞执事者
 斟酒于各坛第二行乐止皇帝再拜典仪唱行终献
 礼协律郎举麾奏肃雍之曲文德之舞执事者斟酒
 于各坛第三行乐止皇帝再拜典仪赞饮福受胙皇
 帝诣饮福位跪搢圭执事者以福酒跪进皇帝受爵
 饮福酒以爵授执事者光禄卿以胙跪进皇帝受胙
 以授左右出圭俯伏兴平身再拜陪祀官俱再拜复
卷七十二 第 24a 页 WYG0628-0128c.png
 位典仪唱彻豆协律郎举麾奏豫和之曲执事官各
 彻豆乐止典仪唱送神协律郎举麾奏雍和之曲乐
 止皇帝再拜陪祭官俱再拜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
 帛馔各诣燎位典仪唱望燎皇帝至望燎位各执事
 官捧帛祝馔置燎所举火乐止太常卿奏礼毕
太岁诸神祈报仪(洪武六/年定)
 先期皇帝斋二日陪祀执事官同前祀一日中书丞
 相朝服省牲陈设每坛犊一羊一豕一笾豆各十簠
卷七十二 第 24b 页 WYG0628-0128d.png
 簋各二豋一铏二酒盏三十帛太岁一风云雷雨四
 钟山一京畿山川四甘肃山川二春夏秋冬四季月
 将各三京都各府城隍共二俱白色五岳五镇各五
 四海四各随方色四渎四黑色旗纛战船等神共七
 黑色二白色五共用酒尊十三祝一至日清晨皇帝
 具皮弁服入就位典仪唱迎神协律郎举麾奏保和
 之曲执事官于各坛神位前斟酒典仪唱请行礼太
 常奏有司谨具请行事皇帝再拜百官同典仪唱奠
卷七十二 第 25a 页 WYG0628-0129a.png
 帛行初献礼皇帝诣盥洗位搢圭盥帨出圭诣酒尊
 所执事者以爵受泛齐协律郎举麾奏中和之曲武
 功之舞皇帝至太岁神位前搢圭奠帛献爵出圭俯
 伏兴平身次诣各坛神位每三坛一次行礼如上仪
 各坛礼毕诣读祝所跪百官皆跪读祝官取祝跪读
 讫皇帝俯伏兴平身百官皆俯伏兴平身皇帝复位
 再拜兴典仪唱行亚献礼协律郎举麾奏肃和之曲
 文德之舞执事官于各坛神位前斟酒皇帝再拜兴
卷七十二 第 25b 页 WYG0628-0129b.png
 典仪唱行终献礼协律郎举麾奏凝和之曲文德之
 舞仪同亚献典仪唱饮福受胙皇帝诣饮福位搢圭
 受爵饮福酒以爵授执事者受胙以授左右出圭俯
 伏兴再拜复位在位官皆再拜典仪唱彻豆协律郎
 举麾奏寿和之曲执事官各彻豆典仪唱送神协律
 郎举麾奏豫和之曲皇帝再拜百官皆再拜读祝官
 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典仪唱望燎协律郎
 举麾奏熙和之曲皇帝诣望燎位举火太常卿奏礼毕
卷七十二 第 26a 页 WYG0628-0129c.png
祭山川坛仪(洪武二十一年定书太岁诸神/同坛照会典仍专 山川坛)
 斋戒前一日太常司官宿于夲司次日具夲奏致斋
 二日次日进铜人凡正祭前一日太常司官同礼部
 官诣城隍庙祭咨省牲与太庙同(牛十四后十五羊/十三后十四豕十)
 (四后十五/鹿一兔七)陈设正殿七坛太岁犊一羊一豕一豋一
 铏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酒盏三十风
 云雷雨陈设同帛四(白色礼/神制帛)五岳陈设同帛五(五色/礼神)
 (制帛各依方位/下岳镇海同)五镇陈设同帛五(五色礼/神制帛)四海陈设
卷七十二 第 26b 页 WYG0628-0129d.png
 同帛四(四色礼/神制帛)四渎陈设同帛四(黑色礼/神制帛)钟山陈设
 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共设酒尊三爵七篚七于殿东南西
 向祝文案一于殿外正道西东庑三坛京畿山川犊
 一羊一豕一豋一铏二笾豆各十簠簋各二帛一(白/色)
 (礼神/制帛)酒盏三十夏季月将陈设同帛三(白色礼/神制帛)冬季
 月将陈设同帛三(白色礼/神制帛)共设酒尊三爵三篚三于
 坛南北向西庑三坛春季月将秋季月将陈设并同
 都城隍陈设同帛一(白色礼/神制帛)共设酒尊三爵三篚三
卷七十二 第 27a 页 WYG0628-0130a.png
 于坛南北向正祭典礼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
 其事导引官导皇帝至御拜位内赞奏就位典仪唱
 迎神奏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一层酒乐止内
 赞奏四拜百官同典仪唱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
 官各捧帛爵献于神位前读祝官取祝跪于皇帝左
 内赞奏跪典仪唱读祝读毕置于案上内赞奏俯伏
 兴平身百官同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执事官
 各诣神位前斟第二层酒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
卷七十二 第 27b 页 WYG0628-0130b.png
 乐执事官各诣神位前斟第三层酒乐止太常司卿
 立于殿东西向唱赐福胙典仪唱饮福受胙光禄司
 官捧福胙自神位前由正门左出至皇帝前内赞奏
 跪奏搢圭光禄司官以福酒跪进内赞奏饮福酒光
 禄司官以胙跪进内赞奏受胙出圭俯伏兴平身奏
 再拜百官同典仪唱彻馔奏乐执事官各于神位前
 彻馔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内赞奏四拜百官同典
 仪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奏乐内
卷七十二 第 28a 页 WYG0628-0130c.png
 赞奏礼毕
祭山川坛仪(嘉靖十/年定)
 前期二日太常寺官奏祭祀太常卿同光禄卿奏省
 牲如常仪谕百官致斋二日前期一日皇帝亲填祝
 版于文华殿遂告于庙(遣官/则否)陈设天神坛云师一坛
 雨师一坛风伯一坛雷师一坛(俱南/向)每坛犊一羊一
 豕一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爵三酒盏三十
 共设酒尊四帛一篚一祝案一地祇坛五岳一坛帛
卷七十二 第 28b 页 WYG0628-0130d.png
 五五镇一坛帛五五山一坛帛五四海一坛帛四四
 渎一坛(俱北/向)帛四京畿山川一坛(西/向)帛二牲五天下
 山川一坛(东/向)帛二牲五笾豆俱同正祭是日昧爽皇
 帝具翼善冠黄袍御奉天门太常卿奏请诣神祇坛
 皇帝升辇卤簿导从由先农坛东门入至斋宫更皮
 弁服诣天神坛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
 事内赞导皇帝至御拜位典仪唱迎神乐作导皇帝
 升坛三上香讫复位乐止奏四拜传赞百官同典仪
卷七十二 第 29a 页 WYG0628-0131a.png
 唱奠帛行初献礼乐作执事者捧帛爵于神位前跪
 奠讫乐暂止奏跪皇帝跪传赞众官皆跪读祝讫乐
 复作奏俯伏兴平身傅赞同乐止行亚献礼乐作执
 事者捧爵跪奠于神位前乐止行终献礼乐作仪同
 亚献乐止太常卿唱答福胙内赞奏跪皇帝饮福受
 胙讫俯伏兴传赞同典仪唱彻馔乐作乐止唱送神
 乐作内赞奏两拜傅赞同乐止典仪唱读祝官捧祝
 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乐作捧祝帛馔官过御前
卷七十二 第 29b 页 WYG0628-0131b.png
 奏礼毕内赞对引官复导至地祇坛御拜位典仪唱
 瘗毛血迎神内赞导升坛至五岳香案前三上香(五/镇)
 (以下俱大臣上香/以后行礼俱同前)礼毕皇帝易服还诣庙参拜毕还
 宫
遣官祭太岁月将仪(嘉靖八/年定)
 前期十日太常寺请命大臣一员行礼前期三日太
 常寺奏祭祀如常仪陈设太岁神位犊一羊一豕一
 豋一铏二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爵三酒盏三十尊三
卷七十二 第 30a 页 WYG0628-0131c.png
 帛一篚一两庑月将共四坛每坛犊一羊一豕一豋
 一铏一簠簋各二笾豆各十爵三酒盏三十尊三帛
 三篚一正祭典仪唱乐舞生就位执事官各司其事
 赞引赞就位典仪唱迎神奏乐乐止赞两拜典仪唱
 奠帛行初献礼奏乐执事官捧帛爵诣各神位前奠
 讫乐暂止赞引赞跪典仪唱读祝读讫乐复作赞俯
 伏兴平身乐止典仪唱行亚献礼奏乐仪同初献惟
 不读祝献帛乐止典仪唱行终献礼奏乐仪同亚献
卷七十二 第 30b 页 WYG0628-0131d.png
 乐止掌祭官西向立唱赐福胙执事官捧福酒跪进
 于遣官右赞跪搢笏赞饮福酒讫执事官捧福胙跪
 进于遣官右赞受胙讫出笏俯伏兴平身两拜典仪
 唱彻馔奏乐乐止典仪唱送神奏乐两拜乐止典仪
 唱读祝官捧祝掌祭官捧帛馔各诣燎位奏乐捧祝
 帛馔官过遣官前讫赞礼毕
  (臣/)等谨按明初建山川坛太岁诸神与岳渎山川
  同祀其后改为天神地祇坛仍异坛同壝至嘉靖
卷七十二 第 31a 页 WYG0628-0132a.png
  时始分坛壝为二同日行礼历代祭仪不可分划
  故备载于此
遣官祀太岁风云雷雨师仪
 斋戒前期一日皇帝斋戒献官及各执事官俱散斋
 二日致斋一日 降香前祀一日清晨有司立仗百
 官具公服侍班皇帝服皮弁服升奉天殿捧香授献
 官献官捧由中陛降中道出至午门外置龙亭内仪
 仗鼓吹导引至祭所 陈设前祀一日有司陈设如
卷七十二 第 31b 页 WYG0628-0132b.png
 图仪 省牲前祀一日献官公服诣坛东省牲诣神
 厨视鼎镬视涤濯毕遂烹牲执事者以豆取毛血置
 于馔所 正祭祭日清晨执事者入实尊罍簠簋笾
 豆牲俎并陈毛血豆于神位前列篚币于酒尊所赞
 引引献官及应祀官各入就位 迎神赞礼唱迎神
 乐作赞礼唱有司已具请行礼献官及在位者皆再
 拜乐止 奠币赞礼唱奠币赞引引献官诣盥洗位
 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太岁神位前乐作献官北向
卷七十二 第 32a 页 WYG0628-0132c.png
 跪搢笏三上香执事官捧币东向跪授献官献官受币
 兴奠币于神位前再拜次诣风云雷雨师上香奠币
 皆如太岁之仪奠讫乐止复位 进俎执事者举俎
 升阶乐作赞礼引献官至太岁神位前搢笏以俎奠
 于神位讫出笏(以下四位/进俎皆同)乐止 初献赞引引献官
 诣爵洗位搢笏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以下四位/爵其涤拭)
 (授皆/同)诣酒尊所司尊者举幂执爵者以爵进酌醴齐
 以爵授执事者(以下四位进爵酌/醴授执事皆同)出笏诣太岁神位
卷七十二 第 32b 页 WYG0628-0132d.png
 前乐舞作赞礼引至神位前跪搢笏三上香三祭酒
 奠爵出笏俯伏兴平身少退再拜次诣风师以下四
 位上香祭酒退拜皆如上仪乐舞止读祝献官跪读
 祝官取祝版于神右跪读毕乐舞作俯伏兴平身再
 拜乐舞止 亚献终献并如初献仪惟不读祝 饮
 福受胙赞引引献官诣饮福位再拜平身少前跪搢
 笏执爵祭酒饮福酒以爵复于坫奉俎者进俎献官
 受俎以俎授执事者出笏俯伏兴平身再拜复位
卷七十二 第 33a 页 WYG0628-0133a.png
 彻豆掌祭官彻豆已饮福受胙者不拜在位官皆再
 拜 送神乐作献官以下皆再拜祝人取祝币人取
 币诣望燎位 望燎赞引引献官诣望燎位执事者
 以祝版币馔置于燎坛赞礼唱可燎执事者举炬火
 燔之柴半燎赞礼唱礼毕献官以下各以次出
  (臣/)等谨按合祀神祇遣官致祭乃洪武三年定制
  至嘉靖十年建神祇坛同日异时致祭非丑未辰
  戍年亦遣大臣摄其仪俱不见会典兹从明集礼
卷七十二 第 33b 页 WYG0628-0133b.png
  采录虽非当时见行之礼其仪节亦略可考见云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七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