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四十八
卷四十八 第 1a 页 WYG0627-0337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八
 学校考
  祠祭褒赠先圣先师录后
宋宁宗嘉定十七年正月诏补先圣孔子裔元用为通
直郎并录程颐后
 至九月理宗即位诏以先圣四十九代孙行可为迪
 功郎授判司簿尉宝庆元年克平山东以元用权袭
卷四十八 第 1b 页 WYG0627-0337d.png
 封衍圣公仙源令二年改济州通判兼京东西路安
 抚使主管机宜文字绍定三年十二月诏录用先圣
 四十九代孙璨补官宝祐四年五月赐先圣五十代
 孙元龙迪功郎授初品官
理宗宝庆二年六月以孔子五十二代孙万春袭封衍
圣公
 后万春卒子洙袭宋亡让爵始罢封
淳祐元年正月释奠于孔子诏以周敦颐张载程颢程
卷四十八 第 2a 页 WYG0627-0338a.png
颐朱熹从祀黜王安石
 先是端平二年正月诏议胡瑗孙明复邵雍欧阳修
 周敦颐司马光苏轼张载程颢程颐等十人从祀孔
 子庙庭升子思十哲未果行至是诏曰朕惟孔子之
 道自孟轲后不得其传至我朝周敦颐张载程颢程
 颐真见实践深探圣域千载绝学始有指归中兴以
 来又得朱熹精思明辨表里浑融使大学论孟中庸
 之书本末洞彻孔子之道益以大明于世朕每观五
卷四十八 第 2b 页 WYG0627-0338b.png
 臣论著启沃良多其令学官列诸从祀以示崇奖之
 意王安石谓天命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乃万世罪人岂宜从祀孔子庙庭黜之封敦颐汝南
 伯载郿伯颢河南伯颐伊阳伯
  (臣/)等谨按封爵独不及朱子者朱子于宝庆三年
  正月已赠信国公至绍定二年又改封徽国公故
  也
景定二年正月命皇太子谒孔子于太学
卷四十八 第 3a 页 WYG0627-0338c.png
 谕曰虎闱齿胄太子事也此礼废久矣如设奠舍菜
 之事我朝未尝废也然敦师敬道又不可拘旧制可
 令太子谒拜焉太子既谒孔子还即请以故秘阁修
 撰张栻著作郎吕祖谦从祀从之封栻华阳伯祖谦
 开封伯
度宗咸淳三年正月诣太学谒孔子行舍菜礼
 诏封曾子郕国公子思沂国公与颜子孟子同配享
 先圣封颛孙师陈国公升十哲位复以邵雍司马光列
卷四十八 第 3b 页 WYG0627-0338d.png
 从祀雍封新安伯其序兖国公郕国公沂国公邹
 国公居正位之东面西向北上为配位费公闵捐薛
 公冉雍黎公端木赐卫公仲由魏公卜商居殿上东
 面西向北上郓公冉耕齐公宰子徐公冉求吴公言
 偃陈公颛孙师居殿上西面东向北上为从祀东庑
 金乡侯澹台灭明任城侯原宪汝阳侯南宫适莱芜
 侯曾点须昌侯商瞿平舆侯漆雕开睢阳侯司马耕
 平阴侯有若东阿侯巫马施阳榖侯颜幸上蔡侯曹
卷四十八 第 4a 页 WYG0627-0339a.png
 恤枝江侯公孙龙冯翊侯秦商雷泽侯颜高上邽侯
 壤驷赤成纪侯石作蜀钜平侯公夏首胶东侯后处
 济阳侯奚容蒧富阳侯颜祖滏阳侯句井疆鄄城侯
 秦祖即墨侯公祖句兹武城侯县成汧源侯燕伋冤
 句侯颜之仆建成侯乐欬堂邑侯颜何林虑侯狄黑
 郓城侯孔忠徐城侯公西蒧临濮侯施之常华亭侯
 秦非文登侯申枨济阴侯颜哙泗水侯孔鲤兰陵伯
 荀况睢陵伯谷梁赤莱芜伯高堂生乐寿伯毛苌彭
卷四十八 第 4b 页 WYG0627-0339b.png
 城伯刘向中年伯郑众缑氏伯杜子春良乡伯卢植
 荥阳伯服虔司空王肃司徒杜预昌黎伯韩愈河南
 伯程颢新安伯邵雍温国公司马光华阳伯张栻几
 五十二人并西向西庑单父侯宓不齐高密侯公冶
 长北海侯公晰哀曲阜侯颜无繇共城侯高柴寿张
 侯公伯寮益都侯樊须钜野侯公西赤千乘侯梁鳣
 临沂侯冉孺沭阳侯伯虔诸城侯冉季濮阳侯漆雕
 哆高苑侯漆雕徒父邹平侯商泽当阳侯任不齐牟
卷四十八 第 5a 页 WYG0627-0339c.png
 平侯公良孺新息侯秦冉梁父侯公肩定聊城侯鄡
 单祁乡侯罕父黑淄川侯申党厌次侯荣旂南华侯
 左人郢朐山侯郑国乐平侯原亢胙城侯廉洁博平
 侯叔仲会高堂侯邽巽临朐侯公西舆如内黄侯蘧
 瑗长山侯林放南顿侯陈亢阳平侯琴张博昌侯步
 叔乘中都伯左邱明临淄伯公羊高乘氏伯伏胜考
 城伯戴圣曲阜伯孔安国成都伯扬雄岐阳伯贾逵
 扶风伯马融高密伯郑康成任城伯何休偃师伯王
卷四十八 第 5b 页 WYG0627-0339d.png
 弼新野伯范宁汝南伯周敦颐伊阳伯程颐郿伯张
 载徽国公朱熹开封伯吕祖谦凡五十二人并东向
  黄震曰往岁颜孟配享并列于先圣左近升曾子
  子思又并列先圣左而虚其右不以相向震闻太
  学博士陆鹏升云初制颜孟配享左颜而右孟熙
  丰新经盛行以王安石为圣人殁而跻之配享位
  颜子下故左则颜子及王安石右则孟子未几安
  石婿蔡卞当国谓安石不宜在孟子下迁安石于
卷四十八 第 6a 页 WYG0627-0340a.png
  右与颜子对而移孟子位第三次颜子之下遂左
  列颜孟而右列安石又未几蔡卞再欲升安石压
  颜子渐次而升为代先圣张本优人李氏以艺谏
  托为公冶长以刺卞乃止然颜孟左而安石右遂
  为定制南渡后安石罢配享宜迁孟子以对颜子
  如旧制议者失于讨论故安石既去其右遂虚而
  颜孟并列于左岳珂尝记其事后增曾子子思又
  并列于左亦未有讨论者
卷四十八 第 6b 页 WYG0627-0340b.png
  日知录曰周程张朱五子之从祀定于理宗淳祐
  元年颜曾思孟四子之配享定于度宗咸淳三年
  自此之后国无异论士无异习历元至明先王之
  统亡而先王之道存理宗之功大矣
  又曰孟子言他日子夏子张子游以有若似圣人
  欲以所事孔子事之彊曾子曾子曰不可江汉以
  濯之秋阳以暴之皓皓乎不可尚已慈溪黄氏震
  曰门人以有若言行气象类孔子而欲以事孔子
卷四十八 第 7a 页 WYG0627-0341a.png
  之礼事之有若之所学何如也曾子以孔子自生
  民以来未之有非有若之所可继而止之而非贬
  有若也有若虽不足以比孔子而孔门之所推尚
  一时无及有若可知咸淳三年升从祀以补十哲
  众议必有若也祭酒为书力诋有若不当升而升
  子张不知论语一书孔子未尝深许子张据孟子
  此章则子张正欲事有若者也陆象山天资高明
  指心顿悟不欲人从事学问故尝斥有子孝弟之
卷四十八 第 7b 页 WYG0627-0341b.png
  说为支离奈何习其说者不察而刱攻之于千载
  之下邪当时之论如此愚按论语首篇即录有子
  之言者三而与曾子并称曰子门人实欲以二子
  接孔子之传者传记言孔子之卒哀公诔之有若
  之丧悼公吊焉其为鲁人所重又可知矣十哲之
  祀允宜釐正
辽太祖神册三年五月诏建孔子庙命皇太子春秋释

卷四十八 第 8a 页 WYG0627-0342a.png
 帝问侍臣曰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
 欲祀之何先皆以佛对帝曰佛非中国教皇太子倍
 对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祀宜先帝大悦遂有是诏
四年八月谒孔子庙
道宗清宁六年六月命以时祭先圣先师
 时中京初置国子监故有是命
全熙宗天会十五年立孔子庙于上京
天眷三年十一月以孔子四十九代孙璠袭封衍圣公
卷四十八 第 8b 页 WYG0627-0342b.png
奉祀事
 至皇统三年璠卒子拯袭封加文林郎世宗大定元
 年拯卒弟总袭封章宗明昌元年总卒子元措袭封
 皆加文林郎
皇统元年二月亲祭孔子庙北面再拜
 退谓侍臣曰朕幼年游佚不知志学岁月逾迈深以
 为悔孔子虽无位其道可尊使万世景仰凡人为善
 不可不勉自是颇读尚书论语及五代辽史诸书或
卷四十八 第 9a 页 WYG0627-0342c.png
 以夜继焉
海陵天德二年十二月初定袭封衍圣公俸格有加于
常品
世宗大定元年以颜子子歆从祀庙庭
十四年更定孔子庙释奠仪数
 国子监言岁春秋仲月上丁日释奠于文宣王用本
 监官房钱六十贯止造茶食等物以大小楪排设用
 留守司乐以乐工为礼生率仓场等官陪位于古礼
卷四十八 第 9b 页 WYG0627-0342d.png
 未合其释奠器物行礼次序合行下详定夫兖国公
 亲承圣教者也邹国公功扶圣教者也当于先圣像
 左右列之今孟子以燕服在后堂宣圣像侧还虚一
 位礼宜迁孟子像于宣圣右与颜子相对改塑冠冕
 装饰法服一遵旧制礼官乃参酌唐开元礼定拟释
 奠仪数文宣王兖国公邹国公每位笾豆各十牺尊
 一象尊一簠簋各二俎二祝版各一皆设案七十二
 贤二十一先儒每位各笾一豆一爵一两庑各设象
卷四十八 第 10a 页 WYG0627-0343a.png
 尊二总用笾豆各二百二十三簠簋各六俎六牺尊
 三象尊七爵九十四其尊皆有坫罍二洗二篚勺各
 二羃六正位并从祀藉尊罍俎豆席约用三十幅尊
 席用苇俎豆席用莞牲用羊豕各三酒二十瓶礼行
 三献以祭酒司业博士充分献官二读祝官一太官
 令一捧祝官二罍洗官一爵洗官一巾篚官二礼直
 官十一学生以儒服陪位乐用登歌太乐令一员本
 署官充乐工三十九人迎神三奏来宁之曲初献盥
卷四十八 第 10b 页 WYG0627-0343b.png
 洗奏静宁之曲升阶奏肃宁之曲奠币奏和宁之曲
 降阶奏安宁之曲兖国公酌献奏辑宁之曲邹国公
 酌献奏泰宁之曲亚终献奏咸宁之曲送神奏来宁
 之曲章宗明昌三年八月复定祝词称皇帝谨遣及
 登歌改用太常乐工其献官并执事与享者并法服
 陪位学官公服宣宗迁汴建庙会朝门内岁祀如仪
 宣圣颜孟各羊一豕一馀同小祀共用羊八无豕其
 诸州释奠并遵唐仪
卷四十八 第 11a 页 WYG0627-0343c.png
二十年十二月特授袭封衍圣公孔总兖州曲阜令封
爵如故
 时召总至京师欲与之官尚书省奏总主先圣祀事
 若加任使守奉有缺帝曰然乃授曲阜县令至章宗
 承安二年二月总子元措嗣封仍世袭兼曲阜令宣
 宗贞祐三年十月以山东盗贼纵横元措圣人之后
 恐罹其害是使之奉祀而反绝之也乃召为太常博
 士
卷四十八 第 11b 页 WYG0627-0343d.png
  阙里志曰自宋皇祐三年诏自今仙源县官于孔
  氏子弟中选用崇宁间又诏文宣王后当听一人
  注兖州仙源县官有丞有簿有尉大抵皆世官也
  金末及元常以衍圣公兼知县事故有世袭县尹
  云(按曲阜县以曲阜山名宋大中祥符/间改为仙源县至金复为曲阜县)
章宗明昌元年三月诏修曲阜孔子庙学
 次年五月诏诸郡邑文宣王庙隳废者复之三年十
 月敕翰林学士党怀英撰修曲阜宣圣庙碑文六年
卷四十八 第 12a 页 WYG0627-0344a.png
 四月以曲阜宣圣庙工毕赐衍圣公以下三献法服
 及登歌乐一部仍遣太常旧工往教孔氏子弟以备
 祭礼
二年四月诏袭封衍圣公孔元措视四品秩
 至三年四月诏曰衍圣公秩视四品阶止八品不称
 可超迁中议大夫永著于令宣宗贞祐中元措为中
 奉大夫
四年八月释奠孔子庙北面再拜亲王百官太学生陪
卷四十八 第 12b 页 WYG0627-0344b.png

承安二年二月上丁亲祀孔子
 以亲王摄亚终献皇族陪祀文武群臣助奠帝亲为
 赞文旧封公者封为国公侯者为国侯郕伯以下皆
 封侯
四年二月诏刺史州郡无宣圣庙学者并增修之
泰和五年三月谕有司进士名有犯孔子讳者避之仍
著为令
卷四十八 第 13a 页 WYG0627-0344c.png
 先是明昌三年十一月诏臣庶名犯古帝王而姓复
 同者禁之周公孔子之名亦令回避至是复申谕之
哀宗天兴元年八月释奠孔子
元太祖初平燕京宣抚王楫以金枢密院为宣圣庙春
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旧岐阳石鼓列庑下
太宗五年六月诏仍以孔子五十一代孙元措袭封衍
圣公
 太祖时元措从金宣宗南迁以从弟元用主祀事(宋/理)
卷四十八 第 13b 页 WYG0627-0344d.png
 (宗平山束令元用权/袭衍圣公仙源令)太师国王穆呼哩统诸道兵至
 山东承制封拜遂令元用权袭元措封世袭曲阜令
 给衍圣公印二十年元用从征益都以其子之全权
 袭至帝四年三月以书至金索翰林学士赵秉文等
 二十七家元措与焉至是元措自汴还命袭封如旧
 之全止充曲阜令宪宗时元措卒其子与族人争求
 袭爵世祖在潜藩谓之曰第往力学俟有成德达材
 吾则官之
卷四十八 第 14a 页 WYG0627-0345a.png
  (臣/)等谨按阙里志言元措无子以侄之固庶子浈
  嗣爵宪宗八年族人以浈不事儒雅攻之褫其爵
  罢为维州尹亦无子嗣遂绝王圻所载圣裔亦略
  同而姚枢传则言元措子有与族人争袭事枢为
  当时人宜若可据然既为元措子则封爵其所应
  得又何至与之争岂即族人攻浈之事枢传偶误
  记耶
冬敕修孔子庙
卷四十八 第 14b 页 WYG0627-0345b.png
九年命衍圣公孔元措修阙里宣圣庙官给其费
 又诏给孔庙洒扫户百如旧制世祖至元二年罢四
 年正月复敕修庙成宗大德五年复给洒扫二十八
 户九年八月又给曲阜林庙洒扫户以尚珍署田五
 十顷供岁祀至武宗时定阙里代祠之礼牲用太牢
 礼物别给白金一百五十两䌽币表里各十有三匹
 四年冬复遣祭酒刘赓往祀牲礼如旧仁宗延祐之
 末及泰定帝文宗初皆循是典锦币杂䌽有加焉
卷四十八 第 15a 页 WYG0627-0345c.png
  元史王磐传曰曲阜孔子庙历代给民百户以供
  洒扫复其家世祖时尚书省以括户之故尽收为
  民磐言林庙户百家岁赋钞不过六百贯仅比一
  六品官终年俸耳圣朝疆域万里财赋亿万计岂
  爱一六品官俸不以待孔子哉且于帑库所益无
  多其捐国体甚大时论韪之
世祖中统二年六月诏宣圣庙及管内书院有司岁时
致祭月朔释奠有侵扰亵渎者罪之
卷四十八 第 15b 页 WYG0627-0345d.png
  陶宗仪辍耕录曰内翰王鹗自保定应聘濒行故
  人马云汉以宣圣画像为赠既达北庭值秋丁鹗
  奏行释奠礼世祖说即命举其事鹗为祝文行三
  献礼礼毕进胙于帝帝既饮福熟其胙命左右均
  沾所赐自是春秋二仲岁以为常
三年正月修宣圣庙成
 自宪宗时帝在潜邸特命修理宣圣庙殿庭及即位
 赐以玉斝俾永为祭器至是庙成
卷四十八 第 16a 页 WYG0627-0346a.png
至元四年五月敕上都重建孔子庙
十年三月定孔庙释奠仪制
 命春秋释奠执事官各公服如其品陪位诸儒襕带
 唐巾行礼
十三年六月以孔子五十三代孙曲阜县尹治兼权主
祀事
 治为之全子宪宗二年充曲阜管民长官中统元年
 改曲阜令至是命权主祀事至成宗元贞元年治入
卷四十八 第 16b 页 WYG0627-0346b.png
 觐授中议大夫袭封衍圣公秩四品及孔思晦入袭
 治仍止充曲阜令传思诚克钦希章皆世袭
十九年十一月江南袭封衍圣公孔洙入觐以为国子
祭酒兼提举浙东道学校事就给俸禄与护持林庙玺

 自宋南渡初孔子四十八代孙衍圣公端友扈从至
 临安寓衢州无子以侄玠嗣封四传至洙而宋亡帝
 命廷臣拟所立或言孔氏子孙在衢州者乃其宗子
卷四十八 第 17a 页 WYG0627-0346c.png
 至是召洙赴阙洙逊于居曲阜者帝曰宁违荣而不
 违亲真圣人后也故有是命
三十一年七月(时成宗/已即位)诏中外崇奉孔子
 又诏曲阜林庙上都大都诸路府州县邑庙学书院
 赡学土地及贡士庄以供春秋二丁朔望祭祀修完
 庙宇自是天下郡邑庙学无不完葺释奠悉如旧仪
  阎复曲阜庙碑曰圣上嗣服之初祗述祖考之成
  训兴学养士严祀宣圣自曲阜始明年元贞改元
卷四十八 第 17b 页 WYG0627-0346d.png
  先圣五十三代孙密州尹治入朝玺书赐命中议
  大夫袭封衍圣公月俸有千秩视四品孔氏世爵
  弗传者久至是乃复申命有司制考辟雍作庙于
  京师由是四方向风崇建庙学惟恐居后阙里祠
  宇燬于金季之乱阁号奎文若大中门闼存者无
  几右辖严公忠济保鲁尝假清台颁历钱佐营缮
  之费岁戊申始复郓国后寝以寓先圣颜孟十哲
  像至元丁卯衍圣公治尹曲阜主祀事将图起废
卷四十八 第 18a 页 WYG0627-0347a.png
  奎文杏坛斋厅黉舍即其旧而新之礼殿则未遑
  也国初封建宗室画济兖单三州为鲁国大长公
  主驸马济宁王分地置济宁总管府属县十六曲
  阜其一也济宁守臣阿勒坦布哈恭承诏旨会府
  尹僚佐乡长者谋以庙役为任首出钱币万缗众
  翕然助之经始于大德二年之春属岁祲中止续
  事于五年之秋不期月而告成殿矗重檐亢以层
  基缭以脩廊大成有门七十二贤有庑泗沂二公
卷四十八 第 18b 页 WYG0627-0347b.png
  有位黼座既迁更塑郓国像于后寝缔构坚贞规
  模壮丽大小以楹计者百二十有六赀用以缗计
  者十万有奇于是衍圣公治遣其子曲阜令思诚
  奉表以闻且以庙碑为请会选胄子入学擢思诚
  国子监丞特敕中书赐田五千亩以供粢盛户二
  十八以应洒扫仍下翰林书其事于石
成宗大德十年八月京师文宣王庙成行释奠礼牲用
太牢乐用登歌
卷四十八 第 19a 页 WYG0627-0347c.png
 先是京师未有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大德六年六
 月左丞相哈喇哈斯乃奏始建之七年十月给洒扫
 户五至是庙成制法服三袭命翰林院定乐名乐章
十一年七月(时武宗/已即位)加封至圣文宣王为大成至圣文
宣王
 制曰先孔子而圣者非孔子无以明后孔子而圣者
 非孔子无以法所谓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仪范百王
 师表万世者也可加大成至圣文宣王遣使阙里祀
卷四十八 第 19b 页 WYG0627-0347d.png
 以太牢呜呼父子之亲君臣之义永惟圣教之尊天
 地之大日月之明奚罄名言之妙尚资神化祚我皇
 元翰林承旨阎复之辞也
武宗至大二年正月制大成至圣文宣王春秋二丁释
奠用太牢
 释奠仪凡祝版三各一尺二寸广八寸木用楸梓柏
 文曰维年月日皇帝敬遣某官等致祭于大成至圣
 文宣王于先师曰维年月日某官等致祭于某国公
卷四十八 第 20a 页 WYG0627-0348a.png
 币三用绢各长一大八尺其牲齐器皿之数牲用牛
 一羊五豕五以牺尊实泛齐象尊实醴齐皆三有上
 尊加羃有勺设堂上太尊实泛齐山罍实醴齐有上
 尊著尊实盎齐牺尊实醴齐象尊实沈齐壶尊实三
 酒皆有上尊设堂下盥洗位在阼阶之东以象尊实
 醴齐有上尊加羃有勺设于两庑近北爵洗位在阶
 下近南笾十豆十簠二簋二豋三铏三俎三有毛血
 豆正配位同笾豆皆二簠一簋一俎一从祀皆同凡
卷四十八 第 20b 页 WYG0627-0348b.png
 铜之器六百八十有一宣和爵坫一豆二百四十有
 八簠簋各一百一十有五豋六牺尊象尊各六山尊
 二壶尊六著尊太尊各二罍二洗二龙勺二十有七
 坫二十有八爵一百一十有八竹木之器三百八十
 有四笾二百四十有八篚三俎百三十有三陶器三
 瓶二香炉一笾巾二百四十有八簠簋布二百四十
 有八俎巾百三十有三黄巾蒙单十其乐用登歌其
 日用春秋二仲月上丁有故改用仲丁前期一日晡
卷四十八 第 21a 页 WYG0627-0348c.png
 时三献官监祭官各具公服诣省牲所阼阶东西向
 立以北为上少顷引赞者引三献官监祭官巡牲一
 匝北向立以西为上待礼牲者折身曰充赞者曰告
 充毕礼牲者又折身曰腯赞者曰告腯毕赞者复引
 三献官监祭官诣神厨视涤溉毕还斋所释服释奠
 之日丑前五刻初献官及两庑分奠官二员各具公
 服于幕次诸执事者具儒服先于神门外西序东向
 立以北为上明赞承传赞先诣殿庭前再拜毕明赞
卷四十八 第 21b 页 WYG0627-0348d.png
 升露阶东南隅西向立承传立于神门阶东南隅西
 向立掌仪先引诸执事者各司其事引赞者引初献
 官两庑分奠官点视陈设点视毕就次初献官释公
 服司钟者击钟初献已下各服其服齐班于幕次掌
 仪点视班齐诣明赞报知引礼者引监祭官监礼官
 就位西向立明赞唱曰典乐官以乐工进次唱曰诸
 执事者就位次诸生就位次陪位官就位各就位讫
 明赞唱曰献官就位引赞者进前请就位至位西向
卷四十八 第 22a 页 WYG0627-0349a.png
 立明赞唱曰辟户俟户辟迎神之曲九奏乐止初献
 官以下皆再拜明赞唱诸执事者各司其事俟执事
 者立定唱曰初献官奠币引赞者进前请诣盥洗位
 盥洗之乐作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乐止
 及阶升殿之乐作乐止诣大成至圣文宣王神位前
 北向立稍前奠币之乐作搢笏跪三上香奉币者以
 币授初献初献受币奠讫出笏就拜兴平身少退再
 拜兖国公邹国公神位前奠币俱如上仪乐止退复
卷四十八 第 22b 页 WYG0627-0349b.png
 位及阶降殿之乐作乐止就位西向立俟立定明赞
 唱曰礼馔官进俎奉俎之乐作乃进俎乐止进俎毕
 明赞唱曰初献官行礼引赞者进前诣盥洗位盥洗
 之乐作至位北向立搢笏盥手帨手出笏诣爵洗位
 至位北向立搢笏执爵涤爵拭爵以爵授执事者如
 是者三出笏乐止诣酒尊所及阶升殿之乐作乐止
 至酒尊所西向立搢笏执爵举羃司尊者酌牺尊之
 泛齐以爵授执事者如是者三出笏诣大成至圣文
卷四十八 第 23a 页 WYG0627-0349c.png
 宣王神位前北向立酌献之乐作稍前搢笏跪三上
 香执爵三祭酒奠爵出笏乐止祝人东向跪读祝祝
 在献官之左读毕与以次诣兖国公邹国公神位前
 酌献之乐作乐止读祝如上仪退复位至阶降殿之
 乐作乐止就位西向立其亚终献及分献官酌献行
 礼并同上仪三献毕明赞唱曰礼馔者彻笾豆彻豆
 之乐作礼馔者跪移先圣前笾豆略离席乐止诸执
 事者退复位送神之乐作初献官以下皆再拜乐止
卷四十八 第 23b 页 WYG0627-0349d.png
 祝人取祝币人取币诣瘗次望瘗之乐作三献官诣
 望瘗位北向立曰可瘗埋毕退复位至殿庭前候乐
 止典乐官以乐工出明赞唱曰阖户初献官以下退
 诣圆揖位初献官在西亚终献及分献以下在东陪
 位官东班在东西班在西圆揖礼毕退复位引赞者
 引献官诣幕次更衣其饮福受胙除国学外诸处仍
 依常例
仁宗皇庆二年六月诏以宋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
卷四十八 第 24a 页 WYG0627-0350a.png
邵雍司马光朱熹张栻吕祖谦及故中书左丞许衡从
祀孔子庙庭
 至延祐六年十二月加封敦颐道国公文宗至顺元
 年闰七月加封颢豫国公颐洛国公
  (臣/)等谨按宋儒九人宋时已列从祀但庙在临安
  未通于北故仁宗至是复诏行之
延祐三年六月朔封孟子父为邾国公母为邾国宣献
夫人
卷四十八 第 24b 页 WYG0627-0350b.png
 至文宗至顺三年改封孟子父为鄹国公母为鄹国
 夫人
以孔子五十四代孙思晦袭封衍圣公授中议大夫加
月俸百缗至五百缗赐四品印
 初延祐元年十二月敕中书省定议孔子后当袭封
 者以名闻至是孔氏族人议思晦嫡长且贤宜袭封
 事上政府未决帝亲取孔氏谱牒按之曰以嫡应袭
 封者思晦也复奚疑遂有是授至泰定帝泰定三年
卷四十八 第 25a 页 WYG0627-0350c.png
 山东廉访副使王鹏南言思晦袭爵上公而阶止四
 品于格弗称且失尊崇意明年升嘉议大夫然尚用
 四品印文宗至顺二年七月以艺文少监欧阳原功
 言改赐三品印顺帝元统元年思晦卒子克坚袭封
 至正六年进通奉大夫八年四月幸学赐从二品银
 印十五年徵克坚为同知太常礼仪院事以子希学
 袭封
  (臣/)等谨按王圻所载圣裔及阙里志孔子四十六
卷四十八 第 25b 页 WYG0627-0350d.png
  代孙曰宗愿生子若蒙若虚若愚若蒙于北宋袭
  衍圣公坐事废以若虚袭若蒙子有端友端操若
  虚卒端友袭建炎初端友与端操子玠扈从南渡
  寓三衢遂权以衢州学为祠堂赐田五百顷供祀
  以玠继端友袭焉玠生搢搢生文远文远生万春
  万春生洙宋时皆袭封此衍圣公之在衢者也端
  操留鲁子璠于金初袭衍圣公璠生拯拯传弟总
  总生元措从宣宗南迁皆袭封元太宗平汴梁取
卷四十八 第 26a 页 WYG0627-0351a.png
  元措还东平仍旧封传侄之固子浈宪宗八年坐
  罪夺爵无子此衍圣公之在鲁者也思晦者若愚
  七世孙也若愚子曰端立端立生琥琥生拂拂二
  子长元孝次元用元孝生之厚之厚生浣浣生思
  晦自浈失爵嗣绝袭封推若愚之后而元用及子
  之全之全子治三世皆权袭至是思晦袭而封爵
  始定矣
七月诏春秋释奠于先圣以颜子曾子子思孟子配享
卷四十八 第 26b 页 WYG0627-0351b.png
 至文宗至顺元年闰七月加赠颜子兖国复圣公曾
 子郕国宗圣公子思沂国述圣公孟子邹国亚圣公
  许约曰自唐祀夫子配以颜子至宋升孟子与颜
  子并配然当时未知道统之传也自伊洛之学兴
  性理之说明始以颜曾思孟并列于夫子之左盖
  得夫子之传者颜曾子思也得曾思之传者孟子
  也故江南诸路学庙皆以四子并配以子张居七
  十二子之首自两庑升于十哲补曾子之阙此当
卷四十八 第 27a 页 WYG0627-0351c.png
  因而不当革者也今京师学庙与河北诸路府学
  并循亡金之旧左颜右孟与夫子并居南面有是
  理哉孟子学于子思子思学于曾子是知孟子乃
  曾子门人之弟子曾子乃孟子师之师也今屈曾
  子于从祀之中降子思于廊庑之末师之师不过
  一笾一豆门人牲牢币帛一与先圣等又岂有是
  理哉况今天下一家岂容南北之礼各异或谓学
  校所以明人伦路点皆父也回参皆子也子先父
卷四十八 第 27b 页 WYG0627-0351d.png
  食于理安乎窃以为不然庙学乃国家通祀犹朝
  廷之礼也父为庶僚子为宰职各以其德与勋也
  如遇朝会殿廷班列则父虽尊安能超越于子之
  上哉盖抑私亲而昭公道尊道统以崇正学乃所
  以明人伦也如今序传道之配使颜曾思孟并列
  于夫子之左虚其右隅以避古者神位之方自两
  庑升子张于十哲以补曾子之阙不惟先儒师弟
  之礼不废使南北无二制天下无异礼亦可以见
卷四十八 第 28a 页 WYG0627-0352a.png
  我朝明道统得礼之中足以垂世无穷矣
  (臣/)等谨按四子配享始于宋末故约有南北各异
  之说至配位皆列于左黄震尝谓宋失于讨论而
  约则言宜虚右隅以避古者神位之方见各不同
  考神道尚右明宋濂亦议及之第其说小异耳总
  之孔子既正位南向从祀者东西两庑分列乃独
  列四配于左而阙其右殊非体制记曰礼从宜约
  之言存而不论可也
卷四十八 第 28b 页 WYG0627-0352b.png
英宗至治二年正月敕有司恤孔氏子孙贫乏者
文宗天历二年九月建颜子庙于曲阜所居陋巷
 至至顺元年十一月新庙落成顺帝元统二年割益
 都邹县牧地三十顷徵其岁入以给常祀
至顺元年闰七月加封孔子父齐国公为启圣王母鲁
国太夫人颜氏为启圣王夫人
 衍圣公孔思晦上言宣圣封王而父爵犹公愿加褒
 崇乃诏加封至三年正月加封孔子妻郓国夫人亓
卷四十八 第 29a 页 WYG0627-0352c.png
 官氏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夫人五月封颜子父无繇
 为杞国公谥文裕母齐姜氏杞国夫人谥端献妻宋
 戴氏兖国夫人谥贞素
十二月以汉儒董仲舒从祀孔子庙位列七十二子下
二年正月敕建孔子庙于后卫
顺帝元统元年命浙江行省范铜造和宁宣圣庙祭器
凡百三十有五事
十九年十一月浙江行省请以宋儒杨时李侗胡安国
卷四十八 第 29b 页 WYG0627-0352d.png
蔡沈真德秀五人从祀孔子庙
 至二十二年八月礼部定拟封时吴国公侗越国公
 安国楚国公沈建国公德秀福国公俱赠太师给词
 头宣命遣官赍往福建行省访各人子孙给付如无
 子孙者于其故所居乡里郡县学或书院祠堂内安
 置施行十二月又追谥朱熹父松为献靖改封熹齐
 国公
明太祖洪武元年二月以太牢祀先师孔子于国学
卷四十八 第 30a 页 WYG0627-0353a.png
 初帝如江淮府首谒孔子庙至是即位礼成敕有司
 祀以太牢仍遣使祭告阙里临行谕曰仲尼之道广
 大悠久与天地并有天下者莫不虔修祀事朕为天
 下主期大明教化以行先圣之道今既释奠成均仍
 遣尔修祀事于阙里尔其敬之又定制每岁仲春秋
 上丁(七年二月上丁/日食改用仲丁)先期皇帝斋戒献官陪祀执事
 官皆散斋二日致斋一日前祀一日皇帝服皮弁服
 御奉天殿降香至日遣官以丞相初献翰林学士亚
卷四十八 第 30b 页 WYG0627-0353b.png
 献国子祭酒终献十七年敕每月朔望祭酒率本监
 官并监生行释菜礼
八月诏先圣裔袭封衍圣公及授曲阜知县并如前代

 至十一月以孔子五十六代孙希学为衍圣公希大
 为曲阜知县皆世袭希学阶资善大夫正二品给银
 印入朝班亚丞相置官属掌书典籍司乐知印奏差
 书写各一人六年希大以罪免命自后曲阜知县择
卷四十八 第 31a 页 WYG0627-0353c.png
 孔氏子孙堪任者为之于是遂改世袭为世职知县
 十四年希学卒子讷袭封每岁入觐给符乘传时既
 革丞相官遂令班文官首惠帝建文二年讷卒子公
 鉴袭四年卒子彦缙袭景帝景泰六年彦缙卒孙弘
 绪袭宪宗成化五年弘绪夺爵弟弘泰袭十六年弘
 泰卒弘绪子闻韶袭世宗嘉靖二十五年闻韶卒子
 贞干袭三十五年贞干卒子尚贤袭熹宗天启元年
 尚贤卒从弟子荫植袭悯帝崇祯元年加至太子
卷四十八 第 31b 页 WYG0627-0353d.png
 太傅
二年江西崇仁县训导罗恢请正孔庙从祀之制
 恢言孔庙从祀当以道学论有若优于宰我论语记
 有若言行者四皆有裨世教记宰予言行者四皆见
 责圣人宜以有若居十哲而宰予居两庑公伯寮阻
 坏圣门不宜从祀蘧伯玉孔子故人行年六十而化
 今在两庑六十位次之下未当宜例升孔圣殿不报
三年五月诏正祀典革诸神封号惟孔子封爵仍旧
卷四十八 第 32a 页 WYG0627-0354a.png
 又命曲阜庙庭岁官给牲币供祀事
四年三月初命进士释褐孔子庙行释菜礼著为令
八月国子司业宋濂以考祭孔子礼稽缓谪安远知县
 濂上孔子庙堂议帝不怿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
 谪之十一月召还
  雨濂孔子庙堂议曰世之言礼者咸取法于孔子
  不以古之礼祀孔子亵祀也亵祀不敬不敬则无
  福奈何今之人与古异也古者主人西面几筵在
卷四十八 第 32b 页 WYG0627-0354b.png
  西也汉章帝幸鲁祠孔子帝西面再拜开元礼先
  圣东向先师南向三献官西向犹古意也今袭开
  元二十七年之制迁神南面非神道尚右之义矣
  古者木主栖神天子诸侯庙皆有主大夫束帛士
  结茅为菆无像设之事开元礼设先圣神座于堂
  上两楹间先圣东北皆莞席尚扫地而祭也今因
  开元八年之制抟土而肖像焉失神而明之之义
  矣古者灌鬯焫萧求神于阴阳也今用薰芗代之
卷四十八 第 33a 页 WYG0627-0354c.png
  非简乎古者朝觐会同郊庙祭飨皆设庭燎司烜
  共之火师监之示严敬也今以东炬当之非渎乎
  古之有道有德者使教焉死则以为乐祖祭于瞽
  宗谓之先师若汉礼有高堂生乐有制氏诗有毛
  公书有伏生也又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
  师释奠必有合谓国无先圣先师则所释奠者当
  与邻国合若唐虞有夔伯夷周有周公鲁有孔子
  则不合也当是时学者各祭其先师非其师弗学
卷四十八 第 33b 页 WYG0627-0354d.png
  非其学弗祭学校既废天下莫知所师孔子集群
  圣之大成颜曾思孟实传其道尊之以为先圣先
  师而通祀于天下固宜若七十二子止于国学设
  之庶几弗悖礼意开元礼国学祀先圣孔子颜子
  等七十二贤配诸州惟配颜子今以荀况之言性
  恶扬雄之事王莽王弼之宗庄老贾逵之忽细行
  杜预之建短丧马融之党附势家亦厕其中吾不
  知其何说也古者立学专以明伦子虽齐圣不先
卷四十八 第 34a 页 WYG0627-0355a.png
  父食久矣故禹不先鲧汤不先契文武不先不窋
  宋祖帝乙郑祖厉王犹尚祖也今回参伋坐飨堂
  上而其父列食于庑间颠倒彝伦莫此为甚吾不
  知其何说也古者士见师以菜为贽故始入学者
  必释菜以礼其先师其学官时祭皆释奠今专用
  春秋非矣释奠有乐无尸释菜无乐是二释之重
  轻以乐有无也今袭用魏汉律所制大晟乐乃先
  儒所谓乱世之音可乎哉古者释奠释菜名义虽
卷四十八 第 34b 页 WYG0627-0355b.png
  存而仪注皆不可考开元礼彷佛仪礼馈食篇节
  文为详所谓三献献后各饮福即尸酢主人主妇
  及宾之义也今惮其烦惟初献得行之可乎哉他
  如庙制之非宜冕服之无章器用杂乎雅俗升降
  昧乎左右此类甚多虽更仆不可尽若乃建安熊
  氏欲以伏羲为道统之宗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
  武次而列焉皋陶伊尹太公周公暨稷契夷益傅
  说箕子皆天下公卿之师式宜秩祀天子之乐若
卷四十八 第 35a 页 WYG0627-0355c.png
  孔子实兼祖述宪章之任其为通祀则自天子下
  达苟如其言则道统益尊三皇不汩于医师太公
  不辱于武夫矣昔周立四代之学学有先圣虞庠
  以舜夏学以禹殷学以汤东胶以文王复各取当
  时左右四圣成其德业者为之先师以配享焉此
  固天子立学之法也
七年正月敕修曲阜孔子庙
 至二十一年四月中书科庶吉士解缙于大庖西上
卷四十八 第 35b 页 WYG0627-0355d.png
 封事大略言方今宜更正太学祀典而阙里仍建叔
 梁纥庙赠以王爵配以颜路曾晰孔鲤一洗历代之
 因仍帝以其年少敢言颇纳之英宗正统三年五月
 三氏学教授裴侃复言颜孟之父倛封公惟伯鱼子
 晰仍侯乞追封公爵偕颜孟父俱配启圣殿孝宗弘
 治十四年四月南京礼部侍郎兼国子监祭酒谢铎
 陈维持风教四事其一曰正祀典以究明伦之实亦
 请于阙里立庙祀叔梁纥以颜路曾晰孔鲤诸贤配
卷四十八 第 36a 页 WYG0627-0356a.png
 享皆不果行
十五年四月诏天下通祀孔子并颁释奠仪注
 初帝于四年更定释奠仪物改初制笾豆之八为十
 笾用竹其簠簋豋铏及豆初用木者易以瓷各为高
 案牲易以熟乐生六十人舞生四十八人引舞二人
 凡百一十人并择国子生及公卿子弟在学者豫教
 肄之六年八月翰林国史院学士承旨詹同侍讲学
 士乐韶凤等上所制释奠乐章迎神曰咸和奠帛初
卷四十八 第 36b 页 WYG0627-0356b.png
 献曰宁和亚献曰安和终献曰景和彻馔及望瘗送
 神皆曰咸和于是礼部尚书牛谅复以所定礼仪进
 自遣官传制以至行事皆典仪唱礼迎神三献彻馔
 皆奏乐乐用同等所定乐章制曰可遂定制斋戒前
 一日太常司官宿于本司次日奏致斋二日升殿传
 制遣官行礼其正祭陈设正坛犊一羊一豕一笾豆
 各十豋一铏一簠簋各二帛一白色织文曰礼神制
 帛共设酒尊三爵三篚一于坛东西南向设祝文案
卷四十八 第 37a 页 WYG0627-0356c.png
 于坛西四配位每位羊一豕一笾豆各十簠簋各一
 豋一铏二爵三帛一篚一十哲位东五坛共豕一帛
 一篚一爵三每位笾豆各四铏一簠簋各一酒盏一
 西五坛陈设同东庑五十三位十三坛共豕一帛一
 篚一爵三每坛笾豆各四簠簋各一酒盏四西庑五
 十二位共十三坛陈设同东庑至是又谕礼部尚书
 刘仲质曰孔子明帝王之道以教后世其功参乎天
 地今天下庙学并建而报祀之礼止行京师岂非缺
卷四十八 第 37b 页 WYG0627-0356d.png
 典乃复定制凡府州县学笾豆以八器物牲牢皆杀
 于国学三献礼同十哲两庑一献其祭各以正官行
 之十七年复定有司朔望谒庙学礼六月命礼部制
 大成乐器至二十六年乐器成颁于天下府学令州
 县学准其式
五月新建太学孔子庙成帝亲诣释奠
 庙在学东门左右列戟二十四自经始以来帝数临
 视至是落成既遣官致祭复亲释奠有加礼至三十
卷四十八 第 38a 页 WYG0627-0357a.png
 年以国学孔子庙隘令工部改作其制皆帝所规画
 也
 自后嗣君即位必亲一释奠为定例详幸学门
十八年十月诏免孟子后裔及凡圣贤后裔输作者
 洪武五年尝罢孟子配享踰年以孟子辨异端辟邪
 说发明孔子之道复配享如故至是诏曰孟子传道
 有功名教历年既久子孙甚微近有以罪输作者岂
 礼先贤之意哉其加意问访凡圣贤后裔输作者皆
卷四十八 第 38b 页 WYG0627-0357b.png
 免之
二十九年三月以行人司副杨砥言罢汉扬雄从祀益
以董仲舒
 至宪宗成化三年七月封仲舒广川伯
仁宗洪熙元年赐衍圣公来朝第宅
 时衍圣公孔彦缙来朝馆于民舍帝闻之顾侍臣曰
 四裔朝贡之使皆有公馆先圣子孙独寓宿民家何
 以称崇儒重道之意遂命工部赐宅东安门外至英
卷四十八 第 39a 页 WYG0627-0357c.png
 宗天顺中以赐第湫隘命择大第易之
宣宗宣德三年正月命礼部考正从祀先贤名位颁示
天下
 四川万县训导李译言各处从祀先贤多有差讹且
 失次序若不考正实乖祀典帝是之命礼部考正颁
 示焉至英宗正统元年六月以忠州训导宋广言复
 较定之
十年四月(时英宗/已即位)以元学士吴澄从祀孔子庙庭
卷四十八 第 39b 页 WYG0627-0357d.png
 从慈利县教谕蒋明之言也至孝宗弘治四年正月
 南京祭酒谢铎疏言吴澄生长于淳祐贡举于咸淳
 受宋之恩已如此其久为国子司业为翰林学士历
 元之官乃如彼其荣迹其所为曾不及洛邑之顽民
 何敢望首阳之高士乞黜澄以从莽大夫之例十四
 年四月铎因地震建言复疏斥之不果罢世宗嘉靖
 九年釐正祀典始用其言
英宗正统二年六月以宋儒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
卷四十八 第 40a 页 WYG0627-0358a.png
孔子庙庭
 至宪宗成化三年七月封安国建宁伯沈崇安伯德
 秀浦城伯
三年五月禁天下祀孔子于释老宫祭物非土地所产
者以所产代
九年二月诏复宋儒周敦颐程颢程颐司马光朱熹子

景帝景泰三年五月诏颜孟二氏子孙世以嫡长各一
卷四十八 第 40b 页 WYG0627-0358b.png
人袭翰林院五经博士
 时以颜子五十九代孙希惠孟子五十六代孙希文
 袭
六年六月以宋儒朱熹九代孙梃为翰林院世袭五经
博士
 九月授程颐十七代孙克仁七年五月授周敦颐十
 二代孙冕皆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至孝宗弘治十
 五年四月科臣戴锐言熹乃徽之婺源人婺源旧有
卷四十八 第 41a 页 WYG0627-0358c.png
 祠今燬于火宜令有司撤而新之春秋以时致祭诏
 从其请世宗嘉靖二年四月御史王完言熹宗族坟
 墓在建安者已置博士世祀其次子四世孙勋还居
 婺源宜如衢州孔庙例官其嫡长孙一人主祀事从
 之乃又授熹十一代孙墅为翰林院五经博士仍令
 世袭增置婺源县祭田二百亩令二支子孙收所入
 以供岁祀羡馀计丁均给蠲其徭役其后熹宗天启
 二年授张载十四代孙文运悯帝崇祯三年授邵
卷四十八 第 41b 页 WYG0627-0358d.png
 雍二十七代孙继祖皆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惟程
 颢之后明初失传崇祯三年河南巡按李日宣请以
 颐后为之嗣从之遂以颐裔孙接道世袭翰林院五
 经博士
宪宗成化元年十二月诏议元儒刘因从祀
 时国子监助教李伸言因当兵燹之馀其著述虽多
 残缺不备观其遗文所载河图辨太极图后记诸篇
 皆足以继往开来有功名教在元尝因许衡吴澄并
卷四十八 第 42a 页 WYG0627-0359a.png
 称衡既从祀于当时澄亦褒荣于今日独因未得通
 祀实为缺典命儒臣公议太常寺少卿兼侍读学士
 刘定之以为不当列祀孔庙可令直𨽻容城县立祠
 祀之诏从其议至三年六月定之请用胡安国蔡沈
 例增元儒陈浩从祀敕下江西考其行事以闻议亦
 寝四年五月广东博罗县训导游宣请以宋儒熊禾
 从祀大学士彭时议却之
  刘定之驳刘因从祀议曰谨按元儒刘因德性刚
卷四十八 第 42b 页 WYG0627-0359b.png
  正学识明悟所作诗文理趣出人意表而进退之
  际安于义命是以裕宗不能留世祖不能致可谓
  贤矣然而建言者遽欲以因列诸孔庙从祀则事
  体甚重不可以不辨建言者谓颜子未尝著书而
  配享孔子不可以因未著书而不之取夫颜子何
  可当也孔子之道传之颜子后世取信于孔子之
  言其言备于论语载于中庸见于孟子存于易系
  辞等书不一而足虽颜子未尝著书何害其为传
卷四十八 第 43a 页 WYG0627-0359c.png
  道今乌得以因未著书而仰攀颜子为比哉建言
  者又谓从祀诸贤其中亦有可疵议者因无可疵
  议奈何反不得从祀夫左邱明以下经师二十二
  人虽其中不无可议然当世衰道徵火于秦黄老
  于汉佛于魏晋之时而此二十二人者守其遗经
  转相付授讲说注释各竭其才以待后之学者则
  其为功殆亦犹文武成康之子孙虽衰替微弱无
  所振作尚能保守姬姓之宗祀谱牒以阅历春秋
卷四十八 第 43b 页 WYG0627-0359d.png
  战国不亡而幸存者也虽有大过亦当宥之况小
  失乎愚窃以仲尼素王也七十子助其创业者也
  二十二经师助其垂统者也遇其有过议而贷之
  犹得陪从也非是之比而徒曰我无过可以陪从
  未之前闻也建言者又谓与因同时若许衡吴澄
  其学与德无以踰于因亦得从祀因岂得独遗夫
  因之与衡澄其德学无大弗若也其功则有弗若
  也何也衡以其行道之功澄以其明道之功当元
卷四十八 第 44a 页 WYG0627-0360a.png
  氏奋自朔漠统据函夏其时知尧舜禹汤文武周
  公之道传之孔子足以抚世御极衡实首倡率之
  知是道之可行至于澄所作诸经纂言发挥洞达
  自朱子以后依经立说者鲜克俪之是以我朝太
  宗文皇帝命儒臣修辑五经四书性理大全于澄
  之说多所采入可谓能明是道者矣而因之说未
  有采则是因既未若衡之道行于当时又未若澄
  之道明于后世其不从祀未必为阙典矣宜仿杨
卷四十八 第 44b 页 WYG0627-0360b.png
  时例令所在官司建祠奉祀庶足以伸敬先贤劝
  励来学亦圣时崇儒重道之举也
十二年九月以祭酒周洪谟言增孔子庙乐舞为八佾
笾豆各十二
 洪谟请易孔子封号为神圣广运因言孔子所封乃
 当时天王之王既正南面之位宜服冕十二旒衣十
 二章十笾十豆各增为十二六佾之舞增为八佾之
 舞又古者鸣球琴瑟堂上之乐笙镛柷敔堂下之乐
卷四十八 第 45a 页 WYG0627-0360c.png
 而干羽舞于两阶今舞羽居上而乐器居下非制也
 宜令典乐者改正下礼部议尚书邹干言正统十二
 年三月巡按直𨽻御史李奎请加封孔子英宗以孔
 子万世帝王所尊已有大成至圣之号不必增益今
 神圣广运出于伯益赞尧之词不若大成至圣本于
 孟子中庸犹可以拟议也洪武中新建南京太学止
 设神主不设塑像今北监所有塑像皆因元旧不忍
 撤毁耳以此观之冕旒盖因塑像之旧亦非圣朝之
卷四十八 第 45b 页 WYG0627-0360d.png
 制而笾豆佾舞之数则祖宗斟酌已有定式矧易谥
 号加器数举不足为孔子重轻惟佾舞居上宜行太
 常寺考正之馀仍旧便洪谟复疏争之诏加笾豆佾
 舞之数及改羽舞居下如所请至孝宗弘治九年增
 乐舞为七十二人如天子之制
  周洪谟复请正封号增器数疏曰臣近言孔子封
  号冕服笾豆佾舞等事礼部尚书邹干等议称洪
  武年间新创南京太学止用神主不设塑像今国
卷四十八 第 46a 页 WYG0627-0361a.png
  子监有塑像者不过因前元之旧亦非圣朝之制
  臣以为不然自古帝王之有天下莫不因所当因
  革所当革太祖正祀典百神封号凡前代所封者
  尽行革去惟孔子封号仍存其旧天下郡县元时
  三皇庙像以民间不可亵渎亦皆革去惟孔子塑
  像除南京太学用神主外天下府州县元时塑像
  悉存其旧所因所革皆以定一代之规垂万世之
  法岂可谓所革者为圣朝之制而所因者非圣朝
卷四十八 第 46b 页 WYG0627-0361b.png
  之制乎又谓谥号器数之加否不足为孔子重轻
  所贵乎孔子之道者在身体力行乃为尊崇之实
  臣以为孔子之道不外乎礼乐今欲体孔子之道
  亦莫先乎礼乐若不能备其礼乐则无以将其诚
  敬报本之义既疏体道之功安在今查得唐开元
  中始封孔子为文宣王被以衮冕乐用宫县当时
  衮冕之名通乎上下天子之衮冕十二旒十二章
  一品之衮冕九旒九章宫县者天子之乐也乐既
卷四十八 第 47a 页 WYG0627-0361c.png
  用天子之宫县服必用天子之衮冕是唐之奉孔
  子者已用天子之礼乐矣今冕服既用天子之礼
  而佾舞则用诸侯之乐以礼论乐则乐不备以乐
  论礼则礼为僭礼既不明乐又不称孔子在天之
  灵必所不享夫礼乐之因于前元者既已缺略则
  法制之明于圣朝者当为釐正若复因循不果后
  世君子必见非笑乞敕内阁大臣并六部三法司
  六科十三道等官详议首则正其封号合无表明
卷四十八 第 47b 页 WYG0627-0361d.png
  孔子周人当用周制其所封乃当时天王之王非
  后世国王之王故从前以来皆用天子冕服封号
  既正则冕服与封号相称而礼不为僭矣次则增
  其器数合无将十笾十豆增为十二笾十二豆六
  佾之舞为八佾器数既加则舞佾与冕旒相称而
  乐不为缺矣
  (臣/)等谨按洪谟之奏礼部驳疏甚正至孔子谥号
  成化三年五月兵部侍郎商辂尝请冠以德配天
卷四十八 第 48a 页 WYG0627-0362a.png
  地四字部议不从洪谟所拟尤为后世神号套语
  故次疏中不复言之矣
孝宗弘治元年八月少詹事程敏政上考正孔庙祀典

 时给事中张九功请罢荀况扬雄马融王弼等从祀
 而进故礼部侍郎薛瑄敏政因上议极言马融等宜
 罢且多所釐正并为礼部尚书周洪谟所却而止至
 武宗正德元年七月兵部郎中何孟春请崇先圣以
卷四十八 第 48b 页 WYG0627-0362b.png
 帝号而补县亶公孙尼子列从祀疏下礼部亦格不
 行
  程敏政考正祀典疏曰迩者言官欲黜文庙从祀
  诸贤之有罪者诏礼部集议臣愚亦在预议之例
  疑其所言尚有未尽而议者相持惮于改作臣考
  之于书揆之于心不敢妄为异同谨画一条陈上
  渎圣览伏乞采而行之一唐贞观二十一年始以
  左邱明等二十二人从祀孔子庙庭盖当是时圣
卷四十八 第 49a 页 WYG0627-0362c.png
  学不明议者无识拘于注疏谓释奠先师如诗有
  毛公礼有高堂生书有伏生之类遂以专门训诂
  之学为得圣道之传而并及马融等臣考历代正
  史马融初应邓骘之召为秘书历官南郡太守以
  贪浊免官髡徙朔方自刺不殊又不拘儒者之节
  前授生徒后列女乐为梁冀草奏杀忠臣李固作
  西第颂以美冀为正直所羞刘向初以献赋进喜
  诵神仙方术尝上言黄金可成铸作不验下吏当
卷四十八 第 49b 页 WYG0627-0362d.png
  死其兄阳城侯救之获免所著洪范五行传最为
  舛驳使箕子经世之徵言流为阴阳术家之小技
  贾逵以献颂为郎不修小节专以附会图谶以至
  贵显王弼与何晏倡为清谈所注易传祖老庄而
  范宁追究晋室之乱以为王何之罪深于桀纣何
  休则止有春秋解诂一书黜周王鲁又注风角等
  书班之于孝经论语戴圣为九江太守治行多不
  法惧何武劾之而自免后为博士毁武于朝及子
卷四十八 第 50a 页 WYG0627-0363a.png
  宾客为盗系狱而武平心决之得不死则又造谢
  不惭王肃在魏以女适司马昭当是时昭篡魏之
  势已成肃为世臣封兰陵侯官至中领军乃坐观
  成败及毋邱俭文钦起兵讨贼肃又为司马师画
  策以济其恶若好人佞已乃其过之小者杜预所
  著亦止有左氏经传集解而守襄阳则数馈遗洛
  中要人伐吴之际又因斫瘿之讥尽杀江陵之人
  凡此诸人其于名教得罪非小而议者谓能守其
卷四十八 第 50b 页 WYG0627-0363b.png
  遗经转相授受以待后之学者不为无功臣窃以
  为不然夫守其遗经若左邱明公羊高谷梁赤之
  于春秋伏胜孔安国之于书毛苌之于诗高堂生
  之于仪礼后仓之于礼记杜子春之于周礼可以
  当之盖秦火之后惟易以卜筮仅存而馀经非此
  九人则几乎熄矣此其功之不可泯者以之从祀
  可也若融等不过训诂此九人所传者耳况其书
  行于唐故唐得以备经师之数祀之今当理学大
卷四十八 第 51a 页 WYG0627-0363c.png
  明之后易用程朱诗用朱子书用蔡氏春秋用胡
  氏又何取于汉魏以来驳而不正之人使安享天
  下之祀哉至于郑众卢植郑康成服虔范宁五人
  虽若无过然其所行亦未能以窥圣门所著亦未
  能以发圣学若五人者得预从祀则汉唐以来当
  预者尚多臣愚乞将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
  肃王弼杜预八人褫爵罢祀郑众卢植郑康成服
  虔范宁五人各祀于其乡后仓在汉初说礼数万
卷四十八 第 51b 页 WYG0627-0363d.png
  言号后氏曲台记戴圣等皆受其业盖今礼记之
  书非后氏则不复传于后矣乞加封爵与左邱明
  等一体从祀则伪儒免欺世之名贤者受专门之
  祀而情文两得矣一孔子弟子见于家语自颜回
  而下七十六人家语之书出于孔氏当得其实而
  司马迁史记所载多公伯寮秦冉颜何三人文翁
  成都庙壁所画又多蘧瑗林放申枨三人先儒谓
  后人以所见增益殆未可据臣考宋邢炳论语注
卷四十八 第 52a 页 WYG0627-0364a.png
  疏申枨孔子弟子在家语作申续史记作申党其
  实一人也今庙庭从祀申枨封文登侯在东庑申
  党封淄川侯在西庑重复无稽公伯寮愬子路以
  沮孔子乃圣门之蟊螣蘧瑗孔子称为夫子决非
  及门之士林放虽尝问礼然家语史记邢炳注疏
  朱子集注俱不载诸弟子之例秦冉颜何疑亦为
  字画相近之误如申枨申党者但不可考耳臣愚
  以为申枨申党位号宜存其一公伯寮秦冉颜何
卷四十八 第 52b 页 WYG0627-0364b.png
  蘧瑗林放五人既不载于家语七十子之数宜罢
  其祀若瑗放二人不可无祀则乞祀瑗于卫祀放
  于鲁或附祭于本处乡贤祠仍其旧爵以见优崇
  贤者之意亦庶乎名实相符而不舛于礼也洪武
  二十九年行人司司副杨砥建议请黜扬雄进董
  仲舒太祖高皇帝嘉其言而行之然荀况扬雄实
  相伯仲而况以性为恶以礼为伪以子思孟子为
  乱天下以子张子夏子游为贱儒故程子有荀卿
卷四十八 第 53a 页 WYG0627-0364c.png
  过多扬雄过少之说今言者欲并黜况之祀宜也
  然臣窃以为汉儒莫若董仲舒唐儒莫若韩愈而
  尚有可议者一人文中子王通是也通之言行先
  儒以为僣经而不得比于董韩然程子曰王通隐
  德君子也论其粹处殆非荀扬所及若续经之类
  皆非其作朱子曰文中子论治体处高似仲舒而
  本领不及爽似仲舒而纯不及又曰韩子原道诸
  篇若非通所及者然终不免文士之习利达之求
卷四十八 第 53b 页 WYG0627-0364d.png
  若览古今之变措诸事业恐未若通之精到恳恻
  而有条理也至于河汾师道之立出于魏晋佛老
  之馀迨今人以为盛则通固豪杰之士也今董韩
  并列从祀而通不预疑为阙典臣又按宋儒自周
  子以下九人同列从祀而尚有可议者一人安定
  胡瑗是也瑗之言行先儒以为少著述而不得比
  于濂洛然程子看详学制曰宜建尊贤堂以延天
  下道德之士如胡瑗张载邵雍使学者得以矜式
卷四十八 第 54a 页 WYG0627-0365a.png
  朱子小学书亦备载瑗事以为百世之法臣以为
  自秦汉以来师道之立未有过瑗者而不得与张
  邵并侑于宣圣之庙其为阙典或又甚矣又颜子
  曾子子思配享在庙而其父颜无繇曾点孔鲤列
  坐庑下于义未安请令各处庙学如乡贤祠之制
  别立一祠中祀启圣王叔梁纥而以无繇点鲤及
  孟子父邾国公孟孙氏配享程子父永年伯程珦
  朱子父献靖公朱松从祀则重道之典明伦之义
卷四十八 第 54b 页 WYG0627-0365b.png
  两得之矣
  黄佐南雍志曰后仓言行无可考者王通僭经宋
  儒所不取若孟春所谓公孙尼子者作乐记缁衣
  吐辞为经宜列从祀敏政乃不之及何耶
  (臣/)等谨按颜曾父不宜列庑下其说已见宋洪迈
  容斋随笔中(详具马/端临考)至明则宋濂而后解缙倡阙
  里别建启圣祠以四子父配享之议而裴侃谢铎
  等踵而言之至令各处庙学皆立祠祀启圣进程
卷四十八 第 55a 页 WYG0627-0365c.png
  朱父以从祀则自敏政始至嘉靖九年更正祀典
  全用其议故疏语备录焉
八年七月封宋儒杨时将乐伯从祀孔子庙庭
 先是宪宗成化元年九月萧山县民有请以时从祀
 孔子庙者礼部议谓宜于时故郡令有司建立祠宇
 春秋致祭乃命延平府立时祠以罗从彦李侗配享
 至是南京祭酒谢铎国子监博士杨廷用复先后以
 为请从之
卷四十八 第 55b 页 WYG0627-0365d.png
十二年十二月阙里孔庙燬敕有司重建
 阙里孔庙自太祖洪武七年修建后成祖永乐十五
 年八月宪宗成化二年二月屡敕修葺皆御制文纪
 之至是燬乃命重建至十七年闰四月庙成遣大学
 士李东阳祭告并立御制碑文翰林院检讨刘端言
 今阙里文庙告成文物一新惟夫子加封之典尚因
 袭故元之旧未能改正所谓大成者孟子取譬之词
 而所谓文宣者又齐乱主高洋之谥皆不可以拟夫
卷四十八 第 56a 页 WYG0627-0366a.png
 子盛德之形容宜节去大成文宣四字别定为尊荣
 美谥因此祭告而并新之命下其奏于所司
武宗正德元年四月授故衍圣公孔弘泰子闻诗翰林
院五经博士
 初弘泰以兄弘绪罪废权袭封及卒爵归弘绪子闻
 韶而闻诗充三氏学生至是闻韶言文臣例有荫录
 弘泰历爵三十馀年身没之后子孙不沾一命乞录
 闻诗以荣其终身下吏部议无例但弘泰勤劳已久
卷四十八 第 56b 页 WYG0627-0366b.png
 授其子一衔亦足以昭圣明推恩先圣从厚之意从
 之故有是命
六月授衢州圣裔孔彦绳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主衢
州庙祀
 自元世祖时衍圣公孔洙让其爵于曲阜宗弟治自
 是曲阜之后世袭为公而嫡派之在衢者遂无禄孝
 宗弘治十八年衢州府知府沈杰求得洙六世孙彦
 绳请授以官俾主衢之庙祀且言其先世所赐祭田
卷四十八 第 57a 页 WYG0627-0366c.png
 在西安者宜减其税以供祭祀修葺之费礼部以闻
 帝可之至是有是授并减祭田税彦绳卒十四年子
 承美袭承美卒世宗嘉靖二十六年子弘章袭弘章
 卒神宗万历五年子闻音袭闻音卒四十三年子贞
 运袭时以在曲阜者为北宗在西安者为南宗云
二年七月命山东修理曾子庙
 从巡按御史金洪请也
十一月授衍圣公孔闻韶弟闻礼世袭翰林院五经博
卷四十八 第 57b 页 WYG0627-0366d.png
士奉子思庙祀事
 闻韶奏子思庙在邹县南去鲁五十馀里主祀缺人
 请择族中之贤者授以博士世职俾主其祀且以闻
 礼名上从之
十六年诏建孔氏家庙之在衢州者官给钱董其役
世宗嘉靖九年十月始祀先圣先师于文华殿东室
 文华殿东室旧有释氏像帝以其不经撤之乃奉皇
 师伏羲氏神农氏轩辕氏帝师陶唐氏有虞氏王师
卷四十八 第 58a 页 WYG0627-0367a.png
 夏禹王商汤王周文王武王九圣南向左先圣周公
 右先师孔子东西向帝亲为祭文行奉安神位礼礼
 毕令辅臣张璁及讲官徐缙等入拜仍定每岁春秋
 开讲前期躬亲释奠之制十六年移祀于永明殿后
 行礼如初其后常遣官代祭穆宗隆庆初仍于文华
 殿东室行礼
十一月更正孔庙祀典
 时大学士张璁请于大成殿后别立室祀叔梁纥而
卷四十八 第 58b 页 WYG0627-0367b.png
 以颜路曾晰孔鲤配之帝以为然因言圣人尊天与
 尊亲同今笾豆十二牲用犊全用祀天仪亦非正礼
 其谥号章服悉宜改正璁缘帝意言孔子宜称先圣
 先师不称王祠宇宜称庙不称殿祀宜用木主其塑
 像宜燬笾豆用十乐用六佾配位公侯伯之号宜削
 止称先贤先儒其从祀申党公伯寮秦冉等十二人
 宜罢林放蘧瑗等六人宜各祀于其乡后仓王通欧
 阳修胡瑗蔡元定宜从祀帝命礼部会翰林诸臣议
卷四十八 第 59a 页 WYG0627-0367c.png
 编修徐阶疏陈易号毁像之不可帝怒谪阶官乃御
 制正孔子祀典说大约谓孔子以鲁僭王为非宁肯
 自僭天子之礼复为正孔子祀典申记俱付史馆璁
 因作正孔子庙祀典或问奏之帝以为议论详正并
 令礼部集议于是御史黎贯等言圣祖初正祀典天
 下岳渎诸神皆去其号惟先师孔子如故良有深意
 陛下疑孔子之祀上拟祀天之礼夫子之不可及也
 犹天之不可阶而升虽拟诸天亦不为过自唐尊孔
卷四十八 第 59b 页 WYG0627-0367d.png
 子为文宣王已用天子礼乐宋真宗尝欲封孔子为
 帝或谓周止称王不当加帝号而罗从彦之论则谓
 加帝号亦可至周敦颐则以为万世无穷王祀孔子
 邵雍则以为仲尼以万世为王其辨孔子不当称王
 者止吴澄一人而已伏望博考群言务求至当时贯
 疏中言莫尊于天地亦莫尊于父师陛下敬天尊亲
 不应独疑孔子王号为僭帝因大怒疑贯借此以斥
 其追尊皇考之非诋为奸恶下法司会讯褫其职给
卷四十八 第 60a 页 WYG0627-0368a.png
 事中王汝梅等亦极言不宜去王号并止毁像帝皆
 斥为谬论于是礼部会诸臣议人以圣人为至圣人
 以孔子为至宋真宗称孔子为至圣其意已备今宜
 于孔子神位题至圣先师孔子去其王号及大成文
 宣之称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其四配
 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十哲
 以下凡及门弟子皆称先贤某子左邱明以下皆称
 先儒某子不复称公侯伯遵圣祖首定南京国子监
卷四十八 第 60b 页 WYG0627-0368b.png
 规制制木为神主仍拟大小尺寸著为定式其塑像
 即令屏撤春秋祭祀遵国初旧制十笾十豆天下各
 学八笾八豆乐舞止六佾凡学别立一祠中叔梁纥
 题启圣公孔氏神位以颜无繇曾点孔鲤孟孙氏配
 俱称先贤某氏从祀之贤申党即申枨釐去其一公
 伯寮秦冉颜何荀况戴圣刘向贾逵马融何休王肃
 王弼杜预吴澄罢祀林放蘧瑗卢植郑众郑康成服
 虔范宁各祀于其乡后仓王通欧阳修胡瑗宜增入
卷四十八 第 61a 页 WYG0627-0368c.png
 命悉如议行又以行人薛侃议进陆九渊从祀时以
 璁力主众不敢违遂定制殿中先师南面四配东西
 向稍后十哲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
 商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皆东西
 向两庑从祀先贤澹台灭明宓不齐原宪公冶长南
 宫适高柴漆雕开樊须司马耕公西赤有若琴张申
 枨陈亢巫马施梁鳣公晰哀商瞿冉孺颜幸伯虔曹
 恤冉季公孙龙漆雕哆秦商漆雕徒父颜高商泽壤
卷四十八 第 61b 页 WYG0627-0368d.png
 驷赤任不齐石作蜀公良孺公夏首公肩定后处鄡
 单奚容蒧罕父黑颜祖荣旂秦祖左人郢句井疆郑
 国公祖句兹原亢县成廉洁燕伋叔仲哙颜之仆邽
 巽乐欬公西舆如狄黑孔忠公西蒧步叔乘施之常
 秦非颜哙先儒左邱明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
 孔安国毛苌董仲舒后仓杜子春王通韩愈胡瑗周
 敦颐程颢欧阳修邵雍张载司马光程颐杨时胡安
 国朱熹张栻陆九渊吕祖谦蔡沈真德秀许衡凡九
卷四十八 第 62a 页 WYG0627-0369a.png
 十一人明年国子监建启圣公祠成从尚书李时言
 春秋祭祀与文庙同日笾豆牲帛视四配东西配位
 视十哲从祀先儒程珦朱松蔡元定视两庑辅臣代
 祭文庙则祭酒祭启圣祠南京祭酒于文庙司业于
 启圣祠
  日知录曰古人每事必祭其始之人耕之祭先农
  也桑之祭先蚕也学之祭先师也一也旧唐书太
  宗贞观二十一年二月壬申诏以左邱明卜子夏
卷四十八 第 62b 页 WYG0627-0369b.png
  公羊高谷梁赤伏胜高堂生戴圣毛苌孔安国刘
  向郑众杜子春马融卢植郑康成服虔贾逵何休
  王肃王弼杜预范宁等二十二人代用其书垂于
  国胄自今有事于太学并令配享宣尼庙堂盖所
  以报传注之功迄乎宋之仁英未有改易可谓得
  古人敬学尊师之意者矣神宗元丰七年始进荀
  况扬雄韩愈三人此三人之书虽有合于圣人而
  无传注之功不当祀也祀之者为王安石配享王
卷四十八 第 63a 页 WYG0627-0369c.png
  雱从祀地也理宗宝庆三年进朱熹淳祐元年进
  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景定二年进张栻吕祖谦
  度宗咸淳三年进邵雍司马光以今论之唯程子
  之易传朱子之四书章句集注易本义诗传及蔡
  氏之尚书集传胡氏之春秋传陈氏之礼记说是
  所谓代用其书垂于国胄者尔南轩之论语解东
  莱之读书记抑又次之而太极图通书西铭正蒙
  亦羽翼六经之作也至有明嘉靖九年欲以制礼
卷四十八 第 63b 页 WYG0627-0369d.png
  之功盖其丰昵之失而逞私妄议辄为出入殊乖
  古人之旨夫以一事之瑕而废传经之祀则宰我
  之短丧冉有之聚敛亦不当列于十哲乎弃汉儒
  保残守缺之功而奖末流论性谈天之学于是语
  录之书日增月益而五经之义委之榛芜自明人
  之议从祀始也
  又曰嘉靖之从祀进欧阳修者为大礼也出于在
  上之私意也进陆九渊者为王守仁也出于在下
卷四十八 第 64a 页 WYG0627-0370a.png
  之私意也与宋人之进荀扬韩三子而安石封舒
  王配享同一道也
十四年十一月诏授河南仪封县孔子六十代孙承寅
为国子学正世袭
 初孔子之裔名德伦者唐时为褒圣侯家于河南宁
 陵德伦二子长崇基次子叹崇基嗣侯其裔端友宋
 时袭衍圣公从高宗南渡世居衢州子叹之后留宁
 陵元末徙居仪封英宗正统中诏访圣贤子孙两地
卷四十八 第 64b 页 WYG0627-0370b.png
 皆复其家在衢曰彦绳者武宗初已授世袭翰林博
 士承寅在仪封至是以彦绳例请故有是诏
  (臣/)等谨按孔子之后支庶繁衍散处不一第无显
  名于世者故其地或不传有居温州者宋淳祐中
  以温有永嘉书院奉宣圣燕居像而裔孙桧始著
  至明洪武中平阳有曰克表者以博学笃行荐为
  翰林修撰盖孔子五十五世孙也
十八年二月授曾子五十九代孙质粹世袭翰林院五
卷四十八 第 65a 页 WYG0627-0370c.png
经博士
 自西汉末曾子十四代孙据避乱徙豫章子孙散居
 抚吉诸郡间明兴诏访圣贤之后武宗时山东佥事
 钱鋐访得曾子之后一人于嘉祥山中未几而没至
 帝十二年以学士顾鼎臣言诏求曾子嫡嗣于是江
 西抚按以质粹名闻命回嘉祥以衣巾奉祀至是有
 是授
穆宗隆庆五年九月以故礼部侍郎薛瑄从祀孔子庙
卷四十八 第 65b 页 WYG0627-0370d.png
庭位宋儒吕祖谦之下
 先是宪宗成化元年十二月国子监助教李伸及孝
 宗弘治间给事中张九功都御史姚镆等屡请进瑄
 从祀以少著述为议者所格世宗嘉靖十九年御史
 杨瞻樊得仁等复以为言命集廷臣议因众论不一
 而止至是六科给事中韩楫等十三道御史马三乐
 等交章奏请礼部乃议覆允行明臣从祀自瑄始
神宗万历十二年十一月以故新建伯兵部尚书王守
卷四十八 第 66a 页 WYG0627-0371a.png
仁翰林检讨陈献章处士胡居仁从祀孔子庙庭
 时御史詹事讲李颐请以守仁献章居仁从祀下礼
 部集群臣详议以闻而议者杂举多端于守仁尤訾
 诋礼部尚书沈鲤乃疏请独祀居仁其守仁献章二
 人姑俟将来论定大学士申时行议奏仍并祀之
  申时行请祀王守仁等疏曰彼訾诋守仁献章者
  谓其各立门户必离经叛圣如佛老庄列之徒而
  后可若守仁言致知出于大学言良知本于孟子
卷四十八 第 66b 页 WYG0627-0371b.png
  献章主静沿于宋儒周敦颐程颢皆祖述经训羽
  翼圣真岂其自创一门户耶谓其禅家宗旨必外
  伦理遗世务而后可今孝友如献章出处如献章
  而谓之禅可乎气节如守仁文章如守仁功业如
  守仁而谓之禅可乎谓其无功圣门岂必著述而
  后为功圣贤于道有以身发明者比于以言发明
  功尤大也谓其崇王则废朱不知道固互相发明
  并行而不悖在宋时朱陆两家如雠隙今并祀学
卷四十八 第 67a 页 WYG0627-0371c.png
  宫朱氏之学昔既不以陆废今独以王废乎诚祀
  守仁献章一以明真儒之有用而不安于拘曲一
  以明实学之自得而不专于见闻斯于圣化大有
  裨益若居仁之纯心笃行众议所归亦宜并祀伏
  惟圣明裁断主持益此三贤列于薛瑄之次以昭
  熙代文运之隆
二十三年七月以宋儒周敦颐父辅成从祀启圣祠
 时又有国子监学录张养蒙上釐正祀典四事一孟
卷四十八 第 67b 页 WYG0627-0371d.png
 轲之父不得槩曰孟孙氏盖讹传懿子何忌非轲父
 也宜改书先贤孟激公而懿子亦应从祀两庑一林
 放蘧瑗不宜改祀于乡盖不见传记而从祀者不止
 林放不待及门而从祀者不止蘧瑗况一探本超乎
 时尚一出处合乎圣人从祀正协舆论一蔡元定精
 诣卓识早闻性道与颜曾之父不同今从启圣若以
 沈之故崇报其父非所以彰元定之贤也合将元定
 改祀文庙东庑一辅成既得比例于珦松则张载之
卷四十八 第 68a 页 WYG0627-0372a.png
 父亦应比例于辅成
三十七年六月以宋儒罗从彦李侗从祀孔子庙庭
 从福建学臣熊尚文请也
  (臣/)等谨按明所增从祀先儒汉董仲舒宋胡安国
  蔡沈真德秀杨时及侗皆元时所已祀者至明而
  皆复以为请何耶安国等五人祀于至正之季当
  日或未及通行仲舒之祀则在文宗至顺间岂亦
  未载祀典颁示天下与若从彦为朱子渊源所自
卷四十八 第 68b 页 WYG0627-0372b.png
  至是始侑食庙庭则尚文表章之功为不可少矣
悯帝崇祯十四年八月改称左邱明为先贤
 以邱明亲受经于圣人故也并改宋儒周敦颐程颢
 程颐张载朱熹邵雍亦称先贤位七十子下汉唐诸
 儒之上然仅国学更置之阙里庙庭及天下学宫未
 遑颁行也
十六年授仲子六十二代孙于陛翰林院世袭五经博

卷四十八 第 69a 页 WYG0627-0372c.png
 从衍圣公孔荫植请也仍赐泗水县济宁州田六十
 馀顷庙户三十一以奉仲子祭祀
  (臣/)等谨按明代录后之典宋儒六子皆世袭而孔
  门十哲中惟录仲子之后一人且至是而始行则
  其为阙典多矣
 
 
 
卷四十八 第 69b 页 WYG0627-0372d.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四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