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四
卷三十四 第 1a 页 WYG0627-0163a.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四
 选举考
  (臣/)等谨案马端临作选举考自举士以至赀选方
  伎辟举考课等门条分类聚固足见前代之章程
  矣宋之选举首重进士制科其次则三学选补至
  于教官武举童子等试以及遗逸奏荐贵戚公卿
  任子亲属与远州流外诸选虽委曲琐细咸有品
卷三十四 第 1b 页 WYG0627-0163b.png
  式故得人称盛焉辽金元以武开国崇尚弓马辽
  景宗道宗亦行贡试金太宗世宗屡辟科场元初
  以科举选士至仁宗延祐间始斟酌旧制而行之
  当时袖然举首应上所求者皆彬彬辈出矣明制
  科目为上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
  者也其径由学校通籍者亦科目之亚也外此则
  杂流矣然进士举贡杂流三途并用虽有畸重无
  偏废也兹纂续考于宋断自宁宗迄于明代其见
卷三十四 第 2a 页 WYG0627-0163c.png
  于史志纪传各书者仍仿马氏之例依次编辑庶
  几存各朝之制而其间得失之故亦可徵其梗概
  云
  举士
宋理宗宝庆二年以士子弊窦日滋左谏议大夫朱端
常陈防戢之策从之
 时举人之弊凡五曰传义曰换卷曰易号曰卷子出
 外曰誊录灭裂于是用端常言命试院申严门禁入
卷三十四 第 2b 页 WYG0627-0163d.png
 试日一切不许传递士人暮夜投卷令弥封官躬亲
 封鐍卷匮士人亲书簿历投匮中俟举人尽出院然
 后启封分类抄上即付誊录所明旦申逐场名数于
 御史台检核其撰号法上一字许同下一字各异以
 杜讹易誊录人选择书手充不许代名其考官容情
 任意者许台谏风闻弹奏至嘉熙二年又以类试卷
 封弥作弊不一命前期于两浙转运司临安府选见
 投吏胥共三十人差近上一名部辖入院十名专管
卷三十四 第 3a 页 WYG0627-0164a.png
 诗赋馀分管诸经各随所管号于引试之夕分寻试
 卷各置簿弥封不许混乱别差一吏将号置历发过
 誊录所书写其簿历封弥官收掌不经吏手不许誊
 录人干预以革其弊
绍定元年复知举参详差台谏御史旧制
 初省试奉敕差知贡举一员同知二员内差台谏官
 一员参详官若干员内差监察御史一员俾会聚考
 校微寓弹压纠察之意宁宗初韩侂胄用事将钤制
卷三十四 第 3b 页 WYG0627-0164b.png
 士人遂于三知举外别差同知一员以谏官为之专
 董试事不复干预考校参详官亦不差察官于是约
 束峻切气燄薰灼嘉泰间更名监试制造簿历严立
 程限其失愈甚至是复旧制三知举内差一台谏十
 参详内差一御史至端平初侍御史李鸣复等又言
 台谏充知举参详既留心考校不能检柅奸弊乞仍
 旧差台谏为监试从之
二年饬考官明示词赋题意各房分经考校
卷三十四 第 4a 页 WYG0627-0164c.png
 臣僚言词赋命题不明致士子上请烦乱经义不分
 房别考致士子多悖经旨因有是命至三年臣僚又
 请学校场屋并禁断章截句破坏义理及春秋经越
 年牵合其程文本古注用先儒说者取之穿凿撰说
 者黜落
定四月上旬廷试至期更不移展
 向廷试惟蜀士到杭最迟每展日以待会有言蜀士
 嗜利多引商货押船致留滞关津者故为定期至淳
卷三十四 第 4b 页 WYG0627-0164d.png
 祐九年省试用三月廷试用八月远方之士往往滞
 留逆旅十二年乃诏来年省试仍用二月一日廷试
 用四月十五日以前度宗咸淳十年成都已失廷试
 拟五月五日蜀士至者绝少展至末旬又因覆试特
 奏名至部犹少展作六月七日复以隆暑命立秋后
 择日
四年敕漕臣严选考官仍令有司量展揭封之期严治
士子虚伪之罪
卷三十四 第 5a 页 WYG0627-0165a.png
 时场屋士子日盛卷轴如山有司不能遍观迫于日
 限去取不能皆当盖士人既以本名纳卷或别为名
 或易以字一人纳二三卷不禁挟书又许见烛浙闽
 诸郡又閒日引试中有一日之暇甚至次日午方出
 于是经义可作二三道诗赋可成五六篇幸皆中选
 往往以兄弟承之或转售同族奸诈百端乃命诸郡
 关防于投卷之初责乡邻覈实严治虚伪之罪纵容
 之罚其弊稍息
卷三十四 第 5b 页 WYG0627-0165b.png
复四川类试遣官之制
 四川类试其事虽𨽻制司而监试考官共十员惟大
 院别院监司主文各一员从朝命馀听制司选差自
 安丙为四川制置大使差四员之外权委成都帅守
 临期从近取具是岁始仍旧朝命四员馀从制司分
 选
诏避亲人与漕举及待补国子生到省者同试于别院
 旧制避亲举人与命官锁厅同试自绍熙三年场场
卷三十四 第 6a 页 WYG0627-0165c.png
 各试其额太窄寒士惮之朝士之被差为大院考官
 者恐多妨其亲亦不愿差寒士于乡举千百取一之
 中得预秋荐以数千里之远辛勤赴省而省闱差官
 乃当相避遂有隐身匿名不认亲戚以求免者有愤
 懑忧沮狼狈旅邸者至是言者谓除大院收试外以
 漕举及待补国子生到省者与避亲人同试于别院
 亦将不下数百人数既多其额自宽寒士可不怨其
 亲戚朝士可不惮于被差从之既而以诸路转运司
卷三十四 第 6b 页 WYG0627-0165d.png
 牒试多营求伪冒之弊罢之其实有妨嫌者收试每
 百人终场取一人各路州军解额窄者量与均添于
 是临安绍兴温台福婺庆元处池袁潮兴化及四川
 诸州府共增解额一百七十名未几又命止许牒满
 里亲子孙及门客召见任官二员委保与有官碍格
 人各处收试五十人取放一人合牒亲子孙别项隔
 截收试不及五十人亦取一人凡涉诈冒并坐牒官
 保官至端平初有言门客及随侍亲子孙五十人取
卷三十四 第 7a 页 WYG0627-0166a.png
 一临安府学三年类申人漕试七十取一别院分项
 收试已为烦碎兼之两项士人习赋习书之外习他
 经者差少难于取放遂命将两项混同收试考校均
 作六十取一京学行食职事生员二百二十四名别
 项发号考校不限经赋取放一名至嘉熙元年罢诸
 牒试凡郎官以上监司守倅之门客及姑姨同宗之
 子弟与游士之不便于归乡者并混同试于转运司
 各从所寓县给据赴司纳卷一如乡举之法家状各
卷三十四 第 7b 页 WYG0627-0166b.png
 书本贯不问其所从来而定其名曰寓试以四十名
 为额满五千人则临时取旨增放二年言者又以类
 申门客满里子孙仍前漕试六十人取一较之他处
 虽甚优而取无定额士有疑心就试者少宜令额宽
 而试者众涂一而取之精遂依前例放行寓试亦以
 四十名为定额仍前待补其类申门客满里子孙及
 附试并罢四年以两浙转运司寓试终场满五千人
 特命增放二名后虽多不增如不及五千人止依元
卷三十四 第 8a 页 WYG0627-0166c.png
 额
诏唐邓二州类试襄阳如旧制复光州解额
 唐邓二州尝陷于金金灭复得其地因命仍旧于襄
 阳类试但别号考校以优新附之事光州解额旧制
 七名渡江后为极边士子稀少权赴试邻州孝宗淳
 熙閒本州自置科场权放三名至是已五六十年举
 人十倍于前遂命复还旧额
端平元年诏士子发解三十年五到省许就特科以四
卷三十四 第 8b 页 WYG0627-0166d.png
分取一置前四等
申定宗子锁厅应举解试之制
 宗子试法始于神宗熙宁十年高宗绍兴初行在宗
 室试国子监者有官锁厅七取其三无官应举七取
 其四无官袒免亲取应文理通为合格不限数而外
 任主宫观岳庙试于转运司者取放之额同进士十
 五年命诸路宗室愿赴行在试者依熙宁旧制并国
 子监请解不愿者依崇宁通用贡举法孝宗登极凡
卷三十四 第 9a 页 WYG0627-0167a.png
 宗子不以服属远近人数多寡其曾获文解两次者
 并直赴廷试略通文墨者量试推恩习经人本经义
 二道习赋人诗赋各一道试论人论一首仍限二十
 五岁以上合格第一名承节郎馀并承信郎曾经下
 省入免量试推恩四川则附试于安抚制置司于是
 入仕者骤踰千人隆兴元年诏量试不中年四十以
 上补承信郎展三年出官馀并于后举再试四月御
 射殿引见取应省试第一人赐同进士出身第二第
卷三十四 第 9b 页 WYG0627-0167b.png
 三人补保义郎馀四十人承节郎七人承信郎凡宗
 室锁厅得出身者京官进一秩选人比类循资无官
 应举得出身者补修职郎濮秀二王下子孙中进士
 举者更特转一秩乾道六年臣僚言比年宗子隽异
 者多或冠多士或登词科几与寒士齐驱而入仕寖
 繁未知裁抑非所以示至公也于是礼部请锁厅登
 第者旧于元官上转行两官自今止依元资改授馀
 准旧制十二年右正言胡卫请自今宗室监试无官
卷三十四 第 10a 页 WYG0627-0168a.png
 应举照锁厅例七取其二省试则三举所放人数如
 取应例立为定额从之宁宗嘉定四年诏锁厅应举
 省试第一名殿试唱名授官日应得恩例外更迁一
 秩至是命宗子锁厅应举解试凡在外州军或寄居
 或见任随侍及见寓行在就试者各召知职官委保
 正身国子监取其出身训名生长左验以凭保收试
 仍于试卷家状内具保官职位姓名以防欺诈至度
 宗咸淳元年以锁厅应举宗子两请举人遇即位赦
卷三十四 第 10b 页 WYG0627-0168b.png
 恩并赴类试其曾经覆试文理通者照例升等文理
 不通及未经覆试者则否第五等人特与免铨出官
 九年凡无官宗子应举初生则用乳名给据既长则
 用训名其赴诸路漕司之试因有一人前后用两据
 印二卷者乃命漕司并索乳名训名各项公据方许
 收试以杜奸弊
嘉熙元年罢牒试仍申严冒牒国子之禁
 时牒试既罢士人又复冒求国子而士大夫为子弟
卷三十四 第 11a 页 WYG0627-0168c.png
 计者辄牒外方他族利为场屋相资或公然受价以
 鬻及命遍谕百官司知杂司等如已准朝廷辨验批
 书印纸批下国子监收试即报赴试人躬赴监一姓
 结为一保每保不过十人责立罪罚当官书押递相
 委保各给告示方许投纳试卷冒牒官降官罢任或
 一时失于参照误牒他族许自陈悔牒一次冒牒中
 选之人限主保官举人一月自首举人驳放主保官
 免罪出限不首者仍照前条罪之二年臣僚言国子
卷三十四 第 11b 页 WYG0627-0168d.png
 牒试之弊冒滥滋甚今后令牒官各从本职长官具
 朝典状保明先期取本官知委状仍立赏格许人指
 实陈首冒牒之官按劾镌秩受牒之人驳放殿举保
 官亦与连坐专令御史台觉察都省勘会淳祐九年
 臣僚又言士子又有免解伪冒入试者或父兄没而
 窃代其名或同族物故而填其籍于是令自本贯保
 明给据类其姓名先申礼部各州揭以示众犯者许
 告捉依鬻举法治罪
卷三十四 第 12a 页 WYG0627-0169a.png
  宝庆间礼部侍郎曹彦约奏曰科举之弊莫甚于
  牒试而牒试之弊莫甚于作伪盖解额之有广狭
  士子之有众寡广而寡者固已安其分则狭而众
  者必思所以为之计朝廷以承平日久士子日盛
  试为牒试之法宽其进取之门末节细故未暇深
  察于是改乡里以就他人之贯改三族以认他人
  之亲甚者改其父祖改其姓氏若得若失尚未可
  知而欺君之迹已昭昭不可掩矣今国子监牒试
卷三十四 第 12b 页 WYG0627-0169b.png
  其弊尚少臣不知其本末未敢遽议惟是漕试之
  弊积习既久士大夫互相欺诈恬不为怪坏士子
  心术莫甚于此时举摘一二尤者而惩戒之于事
  无补律以科举之法无一可者则改而更张之不
  可缓也好事者深知其不便求其说而不得欲增
  解额则难立限制欲均解额则侵及他郡欲废漕
  额以益诸郡不特旧额不等极费区处而所部之
  亲戚故旧有决不可不避者变旧法以起争端终
卷三十四 第 13a 页 WYG0627-0169c.png
  不可久无已则有一焉在内有职事官朝廷之所
  选用也在外有监司帅守朝廷之所责任也大郡
  之有通判小郡之有签判转运司之有主管文字
  诸路之有川广福建又远地之多士子处也与其
  诈伪避亲而使之冒试孰若严其保任而使之牒
  试随其官职分其差等若监司帅守可举十五人
  则大郡可举十人中下可举七八人通判可举
  五人主管文字与签判可举三人川广福建不在
卷三十四 第 13b 页 WYG0627-0169d.png
  此位者不过一二人职事官之牒门客者当如其
  旧其以川广福建牒者郎官以上不得过下郡之
  数寺监丞以下不得过通判之数明载公牍参以
  法令如是行之不增发解不拂人情而解额之狭
  处与士子之众处受其利如前日也但前之为法
  不许其保任而容其诈伪后之为法不容其诈伪
  而许其保任其利害相去何如哉然州县官之牒
  本路可以稽考而监司帅守之牒邻路容有泛滥
卷三十四 第 14a 页 WYG0627-0170a.png
  且如两浙路与江东福建为邻而又与淮东为邻
  湖北一路与湖南江西为邻而又与淮西京西夔
  路为邻若止许一处则地里有不便或分之数路
  则涣散而无统须合与之关防立为限制应监司
  帅守牒过员数并限九月三十日以前具申礼部
  礼部总其名数并限九月三十日具申部省备牒
  御史台谏院则其弊可革矣
初置绍兴安吉试院
卷三十四 第 14b 页 WYG0627-0170b.png
 时以士子数多于礼部及临安转运司两试院外绍
 兴安吉各置一院从朝廷差官前诣同日引试分各
 路士人就试同在京不许见烛
 是年已失京西诸州军士多徙寓江陵鄂州命京湖
 制置司于江陵别立贡院取德安府荆州军归峡复
 三州及随郢均房等京西七郡士人别差官混试用
 十二郡元额混取以优之
二年命省试下第及游学人并就临安府给据赴两浙
卷三十四 第 15a 页 WYG0627-0170c.png
转运司混试待补国子生
 元年罢诸路转运司及诸州军府所取待补国子生
 命自明年并赴国子监混试至是遂有是命
四年诏两淮经寇州郡已举未改免人与比荆襄例令
赴来年省试一次
淳祐元年复别院引试之制
 臣僚言既复诸路漕试合国子试两项科举及免举
 人不下千数宜复拨漕举胄举同避亲人并就别院
卷三十四 第 15b 页 WYG0627-0170d.png
 引试使大院无卷冗之患小院无额容之弊从之三
 年仍令试别院者复归大院
二年诏军功补授人愿就乡举者听
三年申定试法科之制
 先是宁宗嘉定十一年五月申严试法官七等之制
 至是以试法科者皆取撰成见义挟入试场令刑部
 措置关防其考试则选差大理丞正历任中外有声
 望者不许止用新科评事未经作县之人逮其试中
卷三十四 第 16a 页 WYG0627-0171a.png
 仍仿省试中书覆试之法质以疑狱观其谳笔明允
 始与差除所立等第文法俱通者为上径除评事文
 法粗通者为次其检法不通者驳放至度宗咸淳元
 年复申严选试之法凡引试刑法官命题一如绍兴
 式八年以试法科者少特命考试命题务在简严毋
 用长语有过而愿就试者照现行条法除私罪应徒
 或入已赃失入死罪并停替外馀犯轻罪者与放行
 收试或已经三试终场之人已历三考赴部参注命
卷三十四 第 16b 页 WYG0627-0171b.png
 本部考覈元试果有所批分数不须举状与注外郡
 刑法狱官差使一次旧制试法科者批及八分方在
 取放之数咸淳末有仅及二分以上者亦特取一名
 授提刑司检法官
命淮东西诸州郡附近秋试
 时淮南诸州郡岁有兵祸士子不得以时赴乡举且
 漕司分差试官路梗不可径达乃命淮东州郡附镇
 江府秋试淮西州郡附建康试蕲黄光三州安庆府
卷三十四 第 17a 页 WYG0627-0171c.png
 附江州试三处各增差试官二员别项考校照各州
 元额取放
四年增点检雷同官
 绍定元年有言举人程文雷同或一字不差者其弊
 有二一则考官受赂或受暗记或与全篇各家分传
 誊写一则老儒卖文场屋一人传十十人传百考官
 不暇参稽于是命礼部戒饬前申号三日监试会聚
 考官将合取卷参验互考稍涉雷同即与点落或仍
卷三十四 第 17b 页 WYG0627-0171d.png
 前弊以致觉察则考官监试一例黜退至是复添差
 点检雷同官一员仍命监察御史一人钤试度宗初
 以雷同假手之弊多由于州郡试院閒日引试以致
 继烛达旦或至次日辰己犹未出院遂一遵旧制连
 试三日咸淳九年又以臣僚条上科场之弊令大院
 别院参详官点检试卷官兼考雷同又监试兼专一
 详定雷同试卷不预考校遂罢帘外点检雷同官其
 国子监解试雷同官亦罢
卷三十四 第 18a 页 WYG0627-0172a.png
  (臣/)等谨按宋时省闱体例士人卷子先经点检官
  批定分数然后参详官审定其当否上之知举而
  决其去取高下则一卷凡经数人之手而雷同之
  不辨其疏玩亦太甚矣
六年命三学在籍诸生并赴来年省试一次
 诏曰昨令三学各举经明行修气节之士而诸生合
 辞控免秉义甚高其令在籍诸生并赴来年省试一
 次临安府学长谕亦如之以称搜罗之意
卷三十四 第 18b 页 WYG0627-0172b.png
十年诏每举待补人先就郡庠试
 试曰国家以儒立国士习美恶治道所关端平初增
 诸郡解额寖漕闱牒试正欲四方之士安乡井修孝
 悌以厚风俗比岁殊失初意可令逐州于每举待补
 人数内分额之半先就郡庠校以课试取分数及格
 者同待补生给据赴上庠补试其大府一体施行次
 年又谓辅臣曰去岁罢京学类申欲令四方之士各
 归乡校以课试校定稍复乡举里选之意近览土著
卷三十四 第 19a 页 WYG0627-0172c.png
 士人投匦之书谓犹有未还乡井者科举在近可令
 临安守臣晓谕士子早还本乡所有土著人自依此
 制行岁校之法其游士出学年久不能赴乡举者与
 赴浙漕试另行考校仍取待补以示优恤
十二年诏广南分东西两路考试
 广南西路言所部二十五郡科选于春官者仅一二
 盖山林质朴不能与中土士子同工请援两淮荆襄
 例别考从之
卷三十四 第 19b 页 WYG0627-0172d.png
宝祐二年定发解给历之法
 监察御史陈大方言士风日薄文场多弊乞将发解
 士人初请举者从所司给帖赴省别给一历如命官
 印纸之法批书发解之年及本名年贯保官姓名执
 赴礼部又批赴省之年长贰印署赴监试者同如将
 来免解免省到殿批书亦如之如无历则不收试候
 出官日赴吏部缴纳换给印纸应合免解免省人亦
 从先发解处照此给历如省殿中选将元历发下御
卷三十四 第 20a 页 WYG0627-0173a.png
 史台考察以凭注阙给告士子得历可为据證有司
 因历可加稽验目前伪冒之人可不却而自遁遂自
 明年始行之四年又命在朝之臣除宰执侍从台谏
 外自卿监郎官以下至釐务官各具三代宗支图三
 本结立罪状申尚书省御史台及礼部所属各置簿
 籍存留照应遇属子孙登科发解入学奏补事故并
 具申入凿后由外任登朝亦于供职日后具图籍记
 如上法遇胄试之年照朝廷限员于内牒能应举人
卷三十四 第 20b 页 WYG0627-0173b.png
 就试以革胄牒冒滥之弊
景定二年增胄子牒试员
 初宝庆元年诏胄试职事官牒同居五服内亲釐务
 官牒同居小功亲铨次三人取一至是复命宰执牒
 缌麻以上亲增作四十人侍从台谏给事中舍人小
 功以上亲增作二十七人卿监郎官秘书省官四总
 领小功以上亲增作二十人寺监丞簿学官二令大
 功以上亲增作十五人六院四辖省部门史馆校勘
卷三十四 第 21a 页 WYG0627-0173c.png
 检阅大功以上亲增作十人临安府通判大功以上
 亲增作八人馀应牒亲子孙者一仍旧制
三年以建储恩诏三学免解外行食生员两赤县解试
终场人及临安府学职事生员特令赴省一次
二月诏省试中选士人覆试于御史台为定制
 旧制乡贡监补省试皆有覆试其法令宰执出题不
 许都司干预仍日轮台谏一员帘外监试至是并士
 人中选者亦覆之度宗初又以州郡乡贡未有覆试
卷三十四 第 21b 页 WYG0627-0173d.png
 易滋冒滥之弊命漕臣及帅守于解试揭晓之前点
 差有出身倅贰或幕官专充覆试尽一日命题考校
 解名多者斟酌分日但能行文不谬说理优通觉非
 假手即取非才不通就与驳放如将来省覆不通罪
 及元覆试漕守之臣及考校官又严省覆试法比校
 中省元卷字踪稍异者黜之
五年正月诏三省详议取士之法
 诏略曰我国家因唐之旧进士一科得人为盛三百
卷三十四 第 22a 页 WYG0627-0174a.png
 年閒所以保乂王家垂休亿载厥功懋哉弊久蠹滋
 近年尤甚非无佳士颖出由此其选然穷经学古者
 或病于词华植德砺行者难究其蕴奥高才大器者
 往往局于纤悉绳墨之末是以官甚冗而才愈乏家
 殊俗而风益漓至于冒国法以苟营假儒冠而挟策
 俚言乱雅剿说趋时使习之者反贼其良而取之者
 莫任其咎人情至此咸欲变通尝阅先朝名臣奏议
 其论取士之法非一惟程颢程颐深知治道酌古通
卷三十四 第 22b 页 WYG0627-0174b.png
 今纲目详明用意纯切令三省详议参酌其可行者
 条具以闻务于科举无大更张以安士心而于进士
 举之外所以崇尚经术考察德行选用材能之道立
 为一代之典陶成四方之风庶几丰苞之仁垂之万
 世顾不美哉
度宗咸淳七年十二月初置士籍
 丞相贾似道欲制东南士心令御史陈伯大请置士
 籍开具姓名年甲三代妻室令乡邻给勘于科举条
卷三十四 第 23a 页 WYG0627-0174c.png
 例无碍方许纳卷
  周密癸辛杂识曰咸淳辛未正言陈伯大建议以
  为科场之弊极矣欲自后举始行下诸路运司牒
  州县先置士籍编排保伍取各家户贯三代年甲
  娶谁氏兄弟男孙若干之数其有习举业者则各
  书姓名所习赋经子孙凭所书年甲如十五以上
  实能举业者自五家至二十五家而百家百家而
  里正许自召其乡之贡士结罪保明批书举历然
卷三十四 第 23b 页 WYG0627-0174d.png
  后登士籍一样四本州县漕部各解其一仍从县
  给印历俾各人亲书家状于历首以为字迹之验
  不许临期陈状改易或有随侍子弟合赴漕牒诸
  色漕试者各令赍历先赴县批凿前去各处状试
  每遇唱名后重行编排保伍取会如有新进可应
  举者续照前式保明付籍或有事故服制者并画
  时申闻批凿或毁抹如虚增人名妄称举子其犯
  人与里正保伍并照贡举条例施行自是严行天
卷三十四 第 24a 页 WYG0627-0175a.png
  下或稍有瑕疵皆不敢有功名之望士论纷纷至
  贾似道溃师之后台中始首劾伯大焉
九年以诸州郡乡贡终场人众而元额少命自今年为
始视终场人数多寡每二百人取放一名
 是年省试亦以士子数多增参详官三员点检试卷
 官六员
辽景宗保宁八年十二月诏复南京礼部贡院
圣宗统和六年诏开贡举
卷三十四 第 24b 页 WYG0627-0175b.png
  叶隆礼契丹国志曰太祖起朔漠之区倥偬干戈
  武事未戢何有科目延及数世承平日久始有开
  辟制限以三岁有乡府省三试之设乡中曰乡荐
  府中曰府解省中曰及第时有秀才未愿赴者州
  县必根刷遣之程文分两科一曰诗赋一曰经义
  魁各分焉每三岁辄一试进士贡院以二寸纸书
  及第者姓名于上给之号为喜帖明日举案而出
  乐作及门击鼓十二面以法雷震殿试临期取旨
卷三十四 第 25a 页 WYG0627-0175c.png
  又将第一人特增一官授奉直大夫翰林应奉文
  字第二第三人授从事郎馀并授从事郎圣宗时
  止以词赋法律取士词赋为正科法律为杂科
七年三月宋进士挈家来归者十七人命有司考其中
第者补国子官馀授县主簿尉
兴宗重熙十九年六月诏医卜屠贩奴𨽻及悖父母或
犯事逃亡者不得举进士
道宗大安五年三月诏析津大定二府精选举人以闻
卷三十四 第 25b 页 WYG0627-0175d.png
仍诏谕学者当穷经明道
天祚帝乾统五年十一月禁商贾之家不得应进士举
辽登科总目
圣宗统和六年赐及第一人
  (臣/)等谨按辽科目始见于统和而室昉传称会同
  初登进士第则进士之来远矣
七年八月放进士高正等二人及第
八年放郑云从等二人及第
卷三十四 第 26a 页 WYG0627-0176a.png
九年放进士石用中一人及第
十一年十一月放进士王熙载等二人及第
十二年放进士吕德懋等二人及第
十三年放进士王用极等二人
十四年放进士张俭等三人
十五年放进士陈鼎等二人
十六年放进士杨文立等二人
十七年放进士初锡等三人及第
卷三十四 第 26b 页 WYG0627-0176b.png
十八年放进士南承保等三人及第
二十年放进士邢祥等六人及第
二十二年放进士李可封等三人
二十四年放进士杨信等二十三人及第
二十六年放进士史克忠等一十三人
二十七年御前引试刘二宜等三人
二十九年御试放高承颜等二人及第
开泰元年五月放进士史简等十九人及第
卷三十四 第 27a 页 WYG0627-0176c.png
 是年诏裴元感邢祥知礼部贡举七月进士康文昭
 张素臣郎元达等坐论知贡举私曲皆杖而徒之
二年放进士鲜于茂昭等六人及第
三年放进士张用行等三十一人及第出身
五年放进士孙杰等四十八人及第
七年十二月放进士张克恭等三十七人及第
九年十二月放进士张仲举等四十五人
太平二年放进士张渐等四十七人
卷三十四 第 27b 页 WYG0627-0176d.png
四年放进士李烱等四十七人
五年十一月试进士张昱等七十二人各授官有差
 时帝幸内果园宴京民聚观求进士得七十二人命
 赋诗第其工拙以张昱等一十四人为太子校书郎
 韩栾等五十八人为崇文馆校书郎
八年放进士张宥等五十七人
  (臣/)等谨按七年十一月纪云以杨又元邢祥知贡
  举而不言放进士
卷三十四 第 28a 页 WYG0627-0177a.png
九年十一月皇城进士张人纪赵睦等二十七人入朝
试以诗赋皆赐第
兴宗景福元年御宣政殿放进士刘真等五十七人
 先是圣宗太平十年七月诏来岁开贡举至是兴宗
 即位遂遵行之
重熙元年放进士刘师贞等五十七人
五年十月御元和殿放进士冯立等四十九人
 时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试进士于廷赐冯立
卷三十四 第 28b 页 WYG0627-0177b.png
 赵徽四十九人进士第以立为右补阙徽以下皆为
 太子中舍赐绯衣银鱼遂大宴宰臣张俭请幸礼部
 贡院欢饮至暮而罢赐物有差
七年六月御清凉殿试进士赐邢彭年以下五十五人

  (臣/)等谨按传言赵徽中重熙五年甲科王观中重
  熙七年乙科则辽时科第亦有甲乙之分也
十一年六月御清凉殿放进士王实等六十四人
卷三十四 第 29a 页 WYG0627-0177c.png
十五年六月御清凉殿放进士王棠等六十八人
十九年六月御金銮殿试进士
道宗清宁元年御清凉殿放进士张孝杰等四十四人
五年御百福殿放进士梁援等百一十五人
八年六月御清凉殿放进士王鼎等九十三人
  (臣/)等谨按王鼎传称清宁五年进士
咸雍二年御永安殿放进士张臻等百一人
六年六月御永安殿放进士赵廷睦等百三十八人
卷三十四 第 29b 页 WYG0627-0177d.png
 九月以马希白诗才敏妙十吏书不能给召试之
十年六月亲出题试进士
太康五年六月放进士刘瓘等百一十三人
九年御前放进士李君裕等五十一人
大安二年五月放进士张毂等二十六人
六年放进士文充等七十二人
八年放进士寇尊文等五十三人
寿隆元年放进士陈衡甫等百三十人
卷三十四 第 30a 页 WYG0627-0178a.png
六年放进士康秉俭等八十七人
天祚帝乾统三年放进士马恭回等百三人
七年放进士李石等百人
九年放进士刘祯等九十人
天庆二年放进士韩昉等七十七人
  (臣/)等谨按辽之进士皆汉人契丹人无举进士之
  条传载重熙中耶律富鲁举进士第帝怒其父庶
  箴擅令子就科目有违国制鞭之二百然天祚纪
卷三十四 第 30b 页 WYG0627-0178b.png
  载耶律达实举天庆五年进士而纪于五年又不
  云放进士盖史之缺漏多矣
八年放进士王翚等百三人
 后耶律淳于保大二年自立改为建福元年放进士
 李宝信等一十九人以医官李爽陈秘十馀人曾与
 大计并赐进士及第授官有差淳卒妻德妃称制改
 元德兴放进士李球等百八人
金取士之制有词赋经义策论律科经童其试词赋经
卷三十四 第 31a 页 WYG0627-0178c.png
义策论中选者谓之进士律科经童中选者曰举人凡
诸进士举人由乡至府由府至省及殿廷凡四试皆中
选则官之至廷试五被黜则赐之第谓之恩例又有特
命及第者谓之特恩
 词赋进士试赋诗策论各一道经义进士试所治一
 经义论策各一道
 策论进士选女直人之科也始大定四年世宗命颁
 行女直大小字所译经书每穆昆选二人习之寻欲
卷三十四 第 31b 页 WYG0627-0178d.png
 兴女直字学校明安穆昆内多择良家子为生诸路
 至三千人九年选异等者得百人荐于京师廪给之
 命温特赫吉达教以古书作诗策后复试得图克坦
 镒以下三十馀人十一年始议行策选之制至十三
 年始定每场策一道以五百字以上成免乡试府试
 止赴会试御试且诏京师设女直国子学诸路设女
 直府学拟以新进士充教授以教士民子弟之愿学
 者俟行之久学者众则同汉进士例三年一试二十
卷三十四 第 32a 页 WYG0627-0179a.png
 年以女直学大振诏今后以策诗试三场策用女直
 大字诗用小字程试之期皆依汉进士例二十八年
 以女直进士惟试以策行之既久人能预备命于经
 内出题加试以论章宗承安二年敕策论进士限丁
 习学遂定制内外官员诸局分承应人武卫军若明
 安穆昆女直及诸色人户止一丁者不许应试两丁
 者许一人四丁二人六丁以上止许三人三次终场
 不在验丁之限三年定制女直人以年四十五以下
卷三十四 第 32b 页 WYG0627-0179b.png
 试进士举于府试十日前委佐贰官善射者试射其
 制以六十步立垛去射者十五步对立两竿相去二
 十步去地二丈以绳横约之弓不限强弱不计中否
 以张弓巧便发箭迅正者为熟闲射十箭中两箭出
 绳下至垛者为中选馀路委提刑司在都委监察体
 究如当赴会试御试者大兴府佐贰官试验三举终
 场者免之宣宗兴定元年制中都西京等路策论进士
 及武举人权于南京东平婆速上京四处赴试
卷三十四 第 33a 页 WYG0627-0179c.png
 律科进士又称为诸科其法以律令内出题府试十
 五题每五人取一人其制始见于海陵正隆元年世
 宗大定二十二年定制会试每场十五题三场共通
 三十六条以上文理优拟断当用字切者为中选临
 时约取之无定数二十九年章宗即位有司言律科
 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可使通治论语孟子以涵
 养其气度遂令自今举后复于论语孟子内试小义
 一道府会试别作一日引试命经义试官出题与本
卷三十四 第 33b 页 WYG0627-0179d.png
 科通考定之
 恩例大定二十九年章宗即位始敕五次御帘进士
 皆不黜落止以文之高下定其次谓之恩榜明昌元
 年定制省元直就御试不中许缀榜末解元但免府
 试四举终场依五举恩例所试文卷惟犯御名庙讳
 不成文理者黜之仍一日试三题其五举者止试诗
 赋女直进士亦同此例承安五年敕进士四举该恩
 词赋经义当以各科为场数不得通数又恩榜人应
卷三十四 第 34a 页 WYG0627-0180a.png
 授官者监试官于试时具数以奏特恩者授之泰和
 三年以经义会元与策论词赋进士不同若御试被
 黜则附榜末为太优若同恩例又与四举者不同遂
 定制依曾经府试解元免府试之例会试下第再举
 直赴御试
太宗天会五年八月以河北河东初降职员多阙诏南
北各因其素所习之业取士号为南北选
熙宗天眷元年五月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
卷三十四 第 34b 页 WYG0627-0180b.png

海陵天德二年始增殿试之制
三年并南北选为一罢经义策试两科专试词赋
贞元元年定贡举程试条理格式
正隆元年命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三年一举
 初太宗时急欲得汉士以抚辑新附无定数亦无定
 期故天会二年二月八月凡再行天德二年始定试
 期至是定为三年一举
卷三十四 第 35a 页 WYG0627-0180c.png
世宗大定四年敕宰臣进士文优则取勿限人数
十六年四月定宗室宰相子程式等第
十八年谕宰相文士有偶中魁选不问操履辄授翰苑
之职无行之士往往败露自今榜首先访察其乡行可
取则授以应奉否则从常调
 至二十二年又谕宰臣汉进士魁例授应奉若行不
 副名不习制诏之文者即与外除
十九年诏通场并答时务策
卷三十四 第 35b 页 WYG0627-0180d.png
二十八年复经义科申定试期
 乡试之期以三月二十日府试之期若策论进士则
 以八月二十日试策閒三日试诗词赋进士则以二
 十五日试赋及诗又閒三日试策论经义进士又閒
 词赋后三日试经义又三日试策次律科次经童每
 场皆閒三日试之会试则策论进士以正月二十日
 试策皆以次閒三日同前御试则以三月二十日策
 论进士试策二十三日试诗论二十五日词赋进士
卷三十四 第 36a 页 WYG0627-0181a.png
 试赋诗论而经义进士亦以是日试经义二十七日乃
 试策论若试日遇雨雪则俟晴日御试唱名后试策
 则禀奏宏词则作二日程试旧制试女直进士在再
 试汉进士后是年以复设经义科更定是制
章宗明昌元年诏免乡试其府试以五人取一人会试
依世宗制中格者取毋限数
 凡试以六经十七史孝经论语孟子及荀杨老子内
 出题皆于题下注其本传其举人程文所用故事亦
卷三十四 第 36b 页 WYG0627-0181b.png
 自注出处至六年又命题注本传不得过五十字经
 义进士御试第二场试论日添试策一道
二年敇官或职至五品者直赴御试
 其女直进士大定十六年命皇家两从以上亲及宰
 相子直赴御试皇家袒免以上亲及执政子直赴会
 试明昌元年又定制馀官第五品散阶直赴会试官
 职俱至五品直赴御试
承安四年诏词赋经义科御试同日各试本业依旧分
卷三十四 第 37a 页 WYG0627-0181c.png
立甲次
 词赋第一名为状元经义魁次之恩例与词赋第二
 人同馀分为两甲中下人并在词赋之下先是一科
 有两状元至是改其制
定诸路府试之地及考官员数
 府试策论进士大定二十年定以中京上京咸平东
 平四处明昌元年添北京西京益都为七处兼试女
 直经童凡上京合懒速频胡里改蒲与东北招讨司
卷三十四 第 37b 页 WYG0627-0181d.png
 等路者则赴会宁府试咸平隆州婆速东京盖州懿
 州者则赴咸平府试中都河北东西路者则赴大兴
 府试西京并西南西北二招讨司者则赴大同府试
 北京临潢宗州兴州全州者则赴大定府试山东西
 大名南京者则赴东平府试山东东路则试于益都
 凡词赋经义进士及律科经童府试之处大定间大
 兴大定大同开封东平京兆凡六处明昌初增辽阳
 平阳益都为九处是年复增太原为十中都河北则
卷三十四 第 38a 页 WYG0627-0182a.png
 试于大兴府上京东京咸平府等路则试于辽阳府
 馀各试于其境至考试官大定间府试六处各差词
 赋试官三员策论试官二员明昌初增为九处路各
 差九员大兴府则十一员是年又增太原为十处有
 司请省之遂定策论进士女直经童千人以上差四
 员五百人以上三员不及五百二员各以职官高者
 一人为考试官馀为同考试官词赋进士与律科举
 人共及三千以上者五员二千四员不及二千三员
卷三十四 第 38b 页 WYG0627-0182b.png
 经义进士及经童举人千人四员五百以上三员百
 人以上二员不及百人以词赋考官兼之后又定制
 策论试官上京东平咸平各三员北京西京益都各
 二员律科监试官一员试律官二员𨽻词赋试院经
 童试官一员𨽻经义考试院与会试同其弥封誊录
 搜检怀挟等官并如会试之制其会试知贡举官同
 知贡举官词赋则旧十员承安五年省为七员经义
 旧六员承安五年省为四员诠读官二员泰和三年
卷三十四 第 39a 页 WYG0627-0182c.png
 以弥封官渫语于举人敕自今女直司则用右选汉
 人封汉人司则以女直司封御试读卷官策论词赋
 进士各七员经义五员馀执事官各二员制举宏词
 共三员泰和七年礼部尚书张行简言旧例读卷官
 不避亲至有亲人或有不敢定其去留或力加营护
 而为同列所疑若读卷官不用与进士有亲者则读
 卷之际得平心商确遂命临期多拟其有亲者汰之
泰和元年诏进士试策日自时务策外更以疑难经旨
卷三十四 第 39b 页 WYG0627-0182d.png
相参为问使发圣贤之微旨古今之事变著为令
诏放良人不得应诸科举其子孙则许之
 先是敕乐人不得举进士而奴免为良者则许之尚
 书省奏旧称乐工为配𨽻诸色及倡优之家今少府
 监工匠太常大乐署乐工皆民也而不得与试前代
 令诸选人身及祖父曾经免为良者虽在官不得居
 清贯及临民今反许应举诚玷清论帝然之故有是
 诏
卷三十四 第 40a 页 WYG0627-0183a.png
定搜检之制
 初搜检制大兴府则差武卫军馀府则于近府猛安
 内差摘平阳府则差顺德军府会试则每四举人差
 一人复以官一人弹压御试策进士则差弩手及随
 局承应人汉进士则差亲军人各一名皆用不识字
 者以护卫十人亲军百人长五十人长各一人巡护
 是年省臣奏搜检之际虽当严切然至于解发袒衣
 索及耳鼻则过甚矣岂待士之礼哉故大定二十九
卷三十四 第 40b 页 WYG0627-0183b.png
 年尝依前故事使就沐浴官制衣为之更之既可防
 滥且不亏礼帝从其说命行之
二年定会试取士数
 会试之数始分南北两选北选词赋进士一百五十
 人经义五十人南选百五十人凡三百五十人嗣后
 北选词赋进士七十人经义三十人南选百五十人
 凡二百五十人海陵罢经义科并南北通选不过六
 七十人世宗患入仕者少县令多缺员渐议多取然
卷三十四 第 41a 页 WYG0627-0183c.png
 自大定二十五年以前取不过五百人二十八年复
 经义科以不限人数遂至五百八十六人章宗承安
 二年至九百二十五人时复加四举终场者数太滥
 乃命取数不得过六百人至是定制策论三人取一
 词赋经义五人取一五举终场年四十五以上四举
 终场年五十以上者受恩宣宗贞祐初诏免府试赴
 会试者几九千人取八百有奇御史中丞把古喇以
 为言诏集文资官议仍从泰和之例
卷三十四 第 41b 页 WYG0627-0183d.png
宣宗贞祐三年四月定诸进士登第授阶制
 策论词赋进士第一甲第一人特迁奉直大夫第二
 人以下经义第一人并儒林郎第二甲以下徵事郎
 同进士从事郎经童将仕郎
  金史选举志曰金承辽后凡事皆欲轶辽世故进
  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其及第出身视
  前代特重而法亦密焉若夫以策论进士取其国
  人而用女直字为文斯盖就其所长以收其用又
卷三十四 第 42a 页 WYG0627-0184a.png
  欲行其国字使人通习而不废耳终金之代科目
  得人为盛诸宫护卫及省台部译史令史通事仕
  进皆列于正班斯则唐宋以来之所无者岂非因
  时制宜而以汉法为依据者乎金治纯驳议者于
  是每有别焉宣宗南渡仕进之岐既广侥倖之俗
  益炽军伍劳效杂置令录门荫右职迭居朝著科
  举取士亦复汎滥而金治衰矣
金登科总目
卷三十四 第 42b 页 WYG0627-0184b.png
太宗天会十年胡砺中进士第一
熙宗天眷二年石琚中进士第一
海陵天德二年吕忠翰中进士第一
三年杨建中中进士第一
正隆二年郑子𣆀以天德进士第三复就是年御试得
第一
 是年中第者七十三人又王彦潜常大荣皆海陵时
 进士第一
卷三十四 第 43a 页 WYG0627-0184c.png
世宗大定三年孟宗献中进士第一
 宗献乡试府试省试皆第一时号孟四元特授奉直
 大夫第二第三人授儒林郎馀皆从仕郎命勿为例
十三年策女直进士图克坦镒等二十七人及第
 时镒授两官馀授一官上三人为中都路教授四名
 以下除各路教授
十九年张行简中进士第一
 又赵承元亦大定时进士第一人
卷三十四 第 43b 页 WYG0627-0184d.png
章宗明昌二年王泽中进士第一
五年杨云翼中进士第一
  (臣/)等谨按是年韩玉中经义词赋两科进士
承安二年纳喇呼喇勒中进士第一
 又李俊民亦承安中进士第一商衡为卫绍王至宁
 元年特恩第一人
泰和六年李演中进士第一
宣宗贞祐元年张本中词赋进士高第
卷三十四 第 44a 页 WYG0627-0185a.png
三年李献能中词赋进士第一
兴定二年赐经义进士王彪等十三人及第
 时帝谓宰臣曰从来廷试进士日晡后即遣出宫恐
 文思迟者不得尽其才令待至暮时及览彪程文爱
 其辞藻咨叹久之至五年三月省试经义进士考官
 于常格外多放乔松等十馀人有司奏请驳放帝以
 旱恐伤和气不许及廷试以进士卢元缪误滥放及
 第读卷官礼部尚书赵秉文翰林待制崔禧归德治
卷三十四 第 44b 页 WYG0627-0185b.png
 中时戬应奉翰林文字程嘉美当夺三官降职监试
 李复亨当夺两官帝怜秉文老以礼部尚书致仕复
 亨罢为安国军节度使
  金史赵秉文传曰兴定元年秉文拜礼部尚书明
  年知贡举坐取进士卢亚重用韵削两阶因请致
  仕金自泰和大安以来科举之文其弊益甚有司
  惟守格法所取之文卑陋陈腐苟合程度而已稍
  涉奇峭即遭黜落于是文风大衰贞祐初秉文主
卷三十四 第 45a 页 WYG0627-0185c.png
  省试得李献能赋虽格律稍疏而词藻繁丽擢为
  第一举人遂大喧噪愬于台省以为赵公大坏文
  格且作诗谤之久之方息俄而献能复中宏词入
  翰林而秉文竟以是得罪兴定五年复为礼部尚
  书
  (臣/)等谨按献能之中在贞祐秉文之得罪在兴定
  事本风马牛传以二事牵合非也卢亚及第纪在
  正大四年而传云兴定二年秉文以亚故削两官
卷三十四 第 45b 页 WYG0627-0185d.png
  亦非是自当从复亨传为正
哀宗正大元年五月赐策论进士孛术论长河以下十
馀人经义进士张介以下五人词赋进士王鹗以下五
十人皆及第
四年六月赐词赋经义卢亚以下进士第
七年五月赐经义词赋李瑭以下进士第
  李世弼金登科记序略曰金天会改元始设科举有
  词赋有经义有同进士省同三传有同学究凡
卷三十四 第 46a 页 WYG0627-0186a.png
  五等词赋初以经传子史内出题次又令逐年改
  一经亦许注内出题以诗书易礼春秋为次循辽
  旧也天眷三年于析津府试天德三年始亲试于
  两京贞元二年迁都于燕自后止试于析津府正
  隆二年以五经三史正文内出题明昌二年改令
  五经子史内出题仍与本传此词赋之大略也经
  义初试于真定府所放号七十二贤榜后及蔚州
  析津令易书诗礼春秋专治一经内出题盖循宋
卷三十四 第 46b 页 WYG0627-0186b.png
  旧天德三年罢此经义之大略也天眷三年令大
  河以南别开举场谓之南选贞元二年迁都遂合
  南北通试于燕正隆二年令每二年一开科立定
  程限月日更不择日府试初分六路次九路后十
  路此月日路分格也天德二年诏举人乡府省御
  四试中第明昌三年罢去御试止三试中第府试
  五人取一依大定例不过五百人后以举人渐多
  会试四人取一得者常不下八九百人御试取奏
卷三十四 第 47a 页 WYG0627-0186c.png
  旨此场数人数格也天眷二年析津放第于广阳
  门西一僧寺唱名迁都后于宣阳门唱名后为定
  例此唱名之格也明昌初五举终场人直赴御试
  不中者别作恩榜赐同进士出身会元御试不中
  者榜末安插府元被黜者许来举直赴部又贞祐
  三年终场人年五十以上者即行该恩此该恩之
  格也大定三年孟宗献四元登第特授奉直大夫
  第二第三人授儒林郎馀皆从仕郎后不为例明
卷三十四 第 47b 页 WYG0627-0186d.png
  昌间以及第者多第一甲取五六人状元授十一官
  第二人授九官馀皆授三官此授官之法也进士
  第一任丞簿军防判第二任县令此除授之格也
  (臣/)等谨按金进士之制特重而诸纪中于廷试事
  多阙而不书孙承泽春明梦馀录及学典惟载
  李世弼一序而登科记不可得今据志传载一二
  以存其略至世弼之言与金史纪志颇有异同亦
  未知孰是而特赐人姓氏之可见者天德前苏保
卷三十四 第 48a 页 WYG0627-0187a.png
  衡以宗衡荐赐进士出身天德中曹望之以户部
  郎中特赐进士及第世宗朝则有完颜匡以太孙
  侍读试进士不中赐及第章宗朝则有吴光谦游
  总孔端甫魏汝翼刘震亨崔秉仁翟驹齐文乙
  可久
陈信仁董戣李天祺康晋侯时琦刘摰升傅
  砺赵挚田扈方张介然李贞固等并以学行举光
  谦端甫汝翼介然赐进士及第馀俱赐同进士出
  身宣宗兴定五年康琚以林州行元帅府经历官
卷三十四 第 48b 页 WYG0627-0187b.png
  乞赴廷试赐进士及第哀宗天兴二年王辅以下
  十六人并以终埸赐进士出身若海陵时孙梅以
  贵妃唐古定格家奴赐进士及第则滥甚矣
元太宗九年八月命试诸路儒士中选者除夲贯议事
官得四千三十人
 帝始取中原中书令耶律楚材即请用儒术选士至
 是始命断事官扎哈岱及山西东路课税所长官刘
 中历诸路考试以论及经义词赋分为三科作三日
卷三十四 第 49a 页 WYG0627-0187c.png
 程专治一科能兼者听但以不失文义为中选复其
 赋役令与各处长官同署公事时得东平杨英等若
 干人多一时名士当世或以为非便事复中止
世祖至元四年九月翰林学士承旨王鹗等请行贡举
法从之命中书左三部与翰林学士议立程式
 先是命丞相史天泽条具当行大事尝及科举而未
 果行至是始有此议至二十一年九月丞相和礼霍
 孙言天下习儒者少由刀笔得官者多惟开贡举凡
卷三十四 第 49b 页 WYG0627-0187d.png
 蒙古之士及儒吏阴阳医术皆令试举则用心为学
 矣帝可其奏诏中书议会和礼霍孙罢事遂寝
  成宗时翰林学士王恽奏曰贡举之法宜先选教
  官定所明经史为所习科目以州郡大小限其生
  徒拣俊秀无玷污者充员数以生徒员数限岁贡
  人数期以岁月使尽修习之道然后州郡官察行
  考学极其精当贡于礼部经试经义作一场史试
  议论作一场廷试策兼用经史断以已意以明时
卷三十四 第 50a 页 WYG0627-0188a.png
  务如是则士无不通之经不习之史进退用舍一
  出于学既复古道且革累世虚文妄举之弊必收
  实学适用之效矣
仁宗皇庆二年十一月诏行科举定条制
 中书省臣奏科举事世宗裕宗屡尝命行武宗寻亦
 有旨今不以闻恐或有沮其事者夫取士之法经学
 实修已治人之道词赋乃摛章绘句之学自隋唐以
 来专尚词赋故士习浮华今臣等拟将律赋省题诗
卷三十四 第 50b 页 WYG0627-0188b.png
 小义皆不用专立德行明经科以此取士庶可得人
 帝然之乃下诏曰惟我祖宗以神武定天下世祖皇
 帝设官分职徵用儒雅崇学校为育材之地议科举
 为取士之方规模宏远矣朕以𦕈躬获承丕祚继志
 述事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
 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义则以经术为先词章
 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
 条制其以皇庆三年八月天下郡县兴其贤者能者
卷三十四 第 51a 页 WYG0627-0188c.png
 充赋有司次年二月会试京师中选者朕将亲策焉
 具合行事宜于后
 科场每岁一次开试举人从本贯官司于诸色户内
 推举年及二十五以上乡党称其孝悌朋友服其信
 义经明行修之士结罪保举以礼敦遣咨诸路府其
 或徇私滥举并应举而不举者监察御史肃政廉访
 司体察究治考试程式蒙古色目人第一场经问五
 条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设问用朱氏章句集注其
卷三十四 第 51b 页 WYG0627-0188d.png
 义理精明文词典雅者为中选第二场策一道以时
 务出题限五百字以上汉人南人第一场明经经疑
 二问大学论语孟子中庸内出题并用朱氏章句集
 注复以己意结之限三百字以上经义一道各治一
 经诗以朱氏为主尚书蔡氏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
 为主已上三经兼用古注疏春秋用三传及胡氏传
 礼记用古注疏限五百字以上不拘格律第二场古
 赋诏诰章表内科一道古赋诏诰用古体章表四六
卷三十四 第 52a 页 WYG0627-0189a.png
 参用古体第三场策一道经史时务内出题不矜浮
 藻惟务直述限一千字以上成蒙古色目人愿试汉
 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蒙古色目人作一
 榜汉人南人作一榜第一名赐进士及第从六品第
 二名以下及第二甲皆正七品第三甲以下皆正八
 品两榜并同所在官司迟误开试日期监察御史肃
 政廉访司纠弹治罪流官子孙荫叙并依旧制愿试
 中选者优升一等在官未入流品愿试者听若中选
卷三十四 第 52b 页 WYG0627-0189b.png
 之人已有九品以上资级加一等注授若无品级止
 依试例从优铨注
 中书省详定科举条目乡试中选者各给解据录连
 取中科文行省移咨都省送礼部腹里宣慰司及各
 路关申礼部该监察御史廉访司依上录连科文申
 台转呈都省以凭照勘
 乡试八月二十日第一场二十三日第二场蒙古色
 目汉人南人同二十六日第三场试止汉人南人
卷三十四 第 53a 页 WYG0627-0189c.png
 会试省部依乡试例于次年二月初一日试第一场
 初三日第二场初五日第三场(后或改用二月中旬/至顺元年命仍旧制)
 御试三月初七日前期奏委考试官二员监察御史
 二员读卷官二员入殿廷考试每举子一名集赛岱
 一人看守汉人南人试策一道限一千字以上成蒙
 古色目人等时务策一道限五百字以上成
 选考试官行省与宣慰司及腹里各路有行台及廉
 访司去处与台宪官一同商议选差上都大都从省
卷三十四 第 53b 页 WYG0627-0189d.png
 部选差在内监察御史在外廉访司官一员监试每
 处差考试官同考试官各一员并于见任并在閒有
 德望文学常选官内选差弥封官一员誊录官一员
 选廉干文资正官充之凡誊录试卷并行移文字皆
 用朱书仍须设法关防毋致容私作弊省部会试都
 省选委知贡举同知贡举官各一员考试官四员监
 察御史二员弥封誊录对读监门等官各一员
 乡试行省一十一河南陜西辽阳四川甘肃云南岭
卷三十四 第 54a 页 WYG0627-0190a.png
 北征东江浙江西湖广宣慰司二河东山东直𨽻省
 部路分四真定东平大都上都天下选合格者三百
 人赴会试于内取中选者一百人内蒙古色目汉人
 南人分卷考试各二十五人蒙古取合格者七十五
 人大都十五人上都六人河东五人真定等五人东
 平等五人山东四人辽阳五人河南五人陜西五人
 甘肃三人岭北三人江浙五人江西三人湖广三人
 四川一人云南一人征东一人色目人取合格者七
卷三十四 第 54b 页 WYG0627-0190b.png
 十五人大都十人上都四人河东四人东平等四人
 山东五人真定等五人河南五人四川三人甘肃二
 人陜西三人岭北二人辽阳二人云南二人征东一
 人湖广七人江浙一十人江西六人汉人取合格者
 七十五人大都一十人上都四人真定等十一人东
 平等九人山东七人河东七人河南九人四川五人
 云南二人甘肃二人岭北一人陜西五人辽阳二人
 征东一人南人取合格者七十五人湖广一十八人
卷三十四 第 55a 页 WYG0627-0190c.png
 江浙二十八人江西二十二人河南七人
 乡试会试许将礼部韵略外馀并不许怀挟文字差
 搜检怀挟官一员每举人一名差军一名看守提点
 擗掠试院差廉干官一员度地安置席舍务令隔远
 仍自试官入院后监押外门乡试会试弥封誊录对
 读官下吏人于各该衙门从便差设
 凡犯御名庙讳及文理纰缪涂注乙五十字以上者
 不考誊录所承受试卷并用朱书誊录正文实计涂
卷三十四 第 55b 页 WYG0627-0190d.png
 注乙字数标写对读无差将朱卷逐旋送考试所如
 朱卷有涂注乙字亦皆标写字数誊录官书押候考
 校合格中选人数已定抄录字号索上元卷请监试
 官知贡举官同考试官对号开拆
 举人与考试官有五服内亲应回避而不自陈者殿
 一举
 国子监学岁贡生员及伴读出身并依旧例愿试者
 听中选者于监学合得资品上从优铨注
卷三十四 第 56a 页 WYG0627-0191a.png
 科举既行之后若有各路岁贡及保举儒人文字到
 官并令还赴夲乡应试别路附籍蒙古色目人汉人
 大都上都有恒产住经年深者从两都官司依例推
 举就试
  邵远平续弘简录曰臧晋叔云元以曲取士设十
  有二科其说甚为无据自至元八年设国学出策
  题试问所对精通者为中选皇庆二年制科举皆
  用经书时务为题并无词曲一项此明證也
卷三十四 第 56b 页 WYG0627-0191b.png
延祐二年三月始开科分进士为左右榜
 蒙古色目人为右汉人南人为左仍用赵孟頫元明
 善所议贡试法凡蒙古由科举出身者授从六品色
 目汉人递降一级
四月赐进士恩荣宴于翰林院
赐会试下第人教授等官
 丞相特们德尔等奏下第举人年七十以上者与从
 七品流官致仕六十以上与教授元有出身者视应
卷三十四 第 57a 页 WYG0627-0191c.png
 得资品稍优加之无出身者与山长学正其来迟不
 及试者同之不为例至泰定帝泰定元年三月以改
 元恩蒙古色目人年三十以上并两举不第者与教
 授三十以下与学正山长汉人南人年五十以上并
 两举不第者与教授五十以下与学正山长先有资
 品出身者更优加之不愿仕者令备国子员后勿为
 格顺帝至正初下第者悉授以路府学正及书院山
 长又增取乡试备榜亦授以郡学录及县教谕三年
卷三十四 第 57b 页 WYG0627-0191d.png
 因御史成遵言以终场下第举人及国子生会试不
 中者同充学正山长二十六年六月中书省奏江浙
 福建举人涉海道以赴京有六人者已后会试之期
 宜授以教授之职其下第三人亦以教授之职授之
 非徒慰其跋涉险阻之劳亦足以劝远方忠义之士
顺帝至元元年十一月诏罢科举
 初彻尔特穆尔为江浙行省平章政事会行科举驿
 请试官供张甚盛心颇不平及入中书首议罢之参
卷三十四 第 58a 页 WYG0627-0192a.png
 政许有壬力争曰科举若罢天下人才觖望丞相巴
 延曰举子多以赃败又有假蒙古色目名者有壬曰
 科举未行台中赃罚无算岂尽出于举子巴延又曰
 科举取人实妨选法有壬曰科举取士岂不愈于通
 事知印等出身者今通事知印等天下凡三千馀名
 自四月至九月受宣者七十三人而科举一岁仅三
 十馀人太师试思之科举与选法果相妨耶巴延心
 然其言而议已定不可中辍遂罢之二年六月礼部
卷三十四 第 58b 页 WYG0627-0192b.png
 侍郎呼喇台请复科举取士之制不听
  胡粹中曰古之人君患不能知贤才而用之以治
  天下故设科取士使怀才抱德敦行者由之以进
  若汉之乡举里选察廉对策非一途也然人之德
  行难知艺能易见德行者多自晦艺能者每自衒
  于是乎听其所言以察其所蕴即其所习以审其
  所向故唐之明经进士宋之制策词学非一科也
  犹以为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则又即
卷三十四 第 59a 页 WYG0627-0192c.png
  其言以考其实若稽诸古典而夲于经不失乎先
  圣之旨则有取焉非但取其言语之工文藻之华
  而已也元之用人大抵偏于国族勋旧贵游子弟
  故选举之法久而未行仁宗决意行之由此中华
  缝掖之士仅得拔什一于千百若谓科举遗贤才
  则可谓妨选法则非也
六年十二月复科举取士制仍稍变程式
 减蒙古色目人明经二条增本经义易汉人南人第
卷三十四 第 59b 页 WYG0627-0192d.png
 一场四书疑一道为本经疑增第二场古赋外于诏
 诰章表内又科一道
至正十九年三月诏定科举流寓人名额
 中书左丞成遵言淮南河南山东四川辽阳等处及
 江南各省所属州县避兵士民会集京师宜别设流
 寓乡试之科令其就试从之命礼部议定寓试解额
 蒙古色目各十五名汉人二十名南人十五名五月
 又诏今岁八月乡试河南举人及避兵儒士不拘籍
卷三十四 第 60a 页 WYG0627-0193a.png
 贯依河南省元额数就陜州置贡院应试又是年福
 建行中书省初设乡试定取七人为额而江西流寓
 福建者亦与试焉乃命通取十五人充贡京师
二十六年正月命增燕南河南山东陜西河东等处会
试举人额进士及第以下递升官一级
 二十五年乡试以江南四川等处皆阻于兵其不废
 者惟燕南河南山东陜西河东数道而已乃培增乡
 贡之额至是所放进士复优其品秩第一甲授承直
卷三十四 第 60b 页 WYG0627-0193b.png
 郎正六品第二甲承务郎从六品第三甲从仕郎从
 七品
元登科总目
仁宗延祐二年三月廷试进士赐呼图克岱尔张起岩
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进士赐呼图克岱尔霍希贤等五十人及
第出身有差
英宗至治元年三月廷试进士赐达噜噶宋本等六十
卷三十四 第 61a 页 WYG0627-0193c.png
四人及第出身有差
泰定帝泰定元年三月廷试进士赐巴拉张益等八十
四人及第出身有差
四年三月廷试进士赐阿恰齐李黼等八十五人及第
出身有差
文宗至顺元年三月廷试进士赐笃列图王文煜等九
十七人及第出身有差
顺帝元统元年廷试进士赐同同李齐等百人及第出
卷三十四 第 61b 页 WYG0627-0193d.png
身有差
 是科左右榜各三人皆赐进士及第
  (臣/)等谨按元之廷试皆以三月而顺帝以是年六
  月即位十月始改元元统则廷试当必改期纪阙
  未书
至正二年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赐拜珠陈祖仁及
第馀出身有差
五年三月廷试进士七十八人赐布延布哈张士坚及
卷三十四 第 62a 页 WYG0627-0194a.png
第馀出身有差
八年三月廷试进士一百八人赐阿噜呼木特穆尔王
宗哲及第馀出身有差
十一年三月廷试进士八十三人赐图烈图文允中及
第馀出身有差
 次年三月诏省院台不用南人以有偏负宜依世祖
 时用人之法南人有才学者皆令用之自是累科南
 方之进士始有为御史为宪司官为尚书者矣
卷三十四 第 62b 页 WYG0627-0194b.png
十四年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赐薛朝晤牛继志及
第馀授官出身有差
十七年三月廷试进士五十一人赐侻徵王宗嗣及第
馀出身有差
二十年三月廷试进士三十五人赐迈珠魏元礼及第
馀出身有差
二十三年三月廷试进士六十二人赐宝宝杨輗及第
馀出身有差
卷三十四 第 63a 页 WYG0627-0194c.png
二十六年三月廷试进士七十二人赐哈喇布哈张栋
及第馀出身有差
 
 
 
 
 
 
卷三十四 第 63b 页 WYG0627-0194d.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