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六
卷十六 第 1a 页 WYG0626-0332c.png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六
 职役
  历代役法
元制差科之名有二曰丝料曰包银各验其户之上下
而科焉丝料包银之外又有俸钞之科其法亦以户之
高下为等
太宗元年八月初徵赋调
卷十六 第 1b 页 WYG0626-0332d.png
 命河北汉民以户计出赋调耶律楚材主之西域人
 以丁计出赋调玛哈穆第哈喇斯密主之敕蒙古民
 有马百者输牝马一牛百者输牸牛一羊百者输羒
 羊一为永制
八年定内郡丁税
 初太宗每户科粟二石后以兵食不足增为四石至
 是乃定科徵之法令诸路验民户成丁之数每丁岁
 科粟一石驱丁五升新户丁驱各半之老幼不与
卷十六 第 2a 页 WYG0626-0333a.png
  (臣/)等谨按太宗初年中原赋调既以户计矣此复
  验丁料粟是仍以丁计也而二户五户又有丝料
  盖户与丁两科之
始行丝料之法
 每二户出丝一觔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官五户出
 丝一觔并随路丝线颜色输于本位
 时呼图克以所括户一百四万来上帝议裂诸州郡
 分赐诸王贵族为汤沐邑楚材奏曰裂土分民易生
卷十六 第 2b 页 WYG0626-0333b.png
 嫌隙不如多以金帛与之帝曰业已许之矣楚材曰
 若朝廷置吏收其贡赋岁终颁之使毋擅科徵可也
 帝然其计遂定五户丝制其丝不得私徵皆输诸有
 司视其所当得之数给之是时诸王受赐者十一人
 公主四人勋臣二十四人
 宪宗以后亦屡有续赐者
 元史刘肃傅曰太宗时肃为行台严实行军万户府
 经历东平岁赋丝银复输绵十万两色绢万匹民不
卷十六 第 3a 页 WYG0626-0333c.png
 能堪肃赞实奏罢之
太宗时禁中原州县毋许擅役百姓
 耶律楚材言中原之地财用所出宜存恤其民州县
 非奉上命敢擅行科差者罪之
宪宗五年始定包银之法
 初汉民科纳包银六两至是止徵四两二两输银二
 两折收丝绢颜色等物
  元史张晋亨傅曰晋亨权知东平府事宪宗即位入
卷十六 第 3b 页 WYG0626-0333d.png
  觐时包银制行朝议户赋银六两诸道长吏有辄
  请试行于民者晋亨面责之曰诸君职在亲民民
  之利病且不知乎且五方土产各异随其产为赋
  则民便而易足必责输银虽破民之产有不能办
  者大臣以闻明日召见如其言以对帝是之乃得
  蠲户额三之一仍听民输他物遂乃定制
  王玉汝傅曰玉汝为行台知事仍遥额平阴令宪
  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包垛银
卷十六 第 4a 页 WYG0626-0334a.png
  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愬之阙下
  得减三分之一
  史楫傅曰楫为真定兵马都总管时朝廷始徵包
  银楫请以银与物折仍减其元数诏从之
  (臣/)等谨按以上张王史三传言包银事与食货志
  小异据志是初徵六两至五年始减王史两傅乃
  减于方徵之始张傅则初议时已减为四两矣恐
  非当时实录
卷十六 第 4b 页 WYG0626-0334b.png
世祖中统元年立十路宣抚司定户籍科差条例
 其户大抵不一有元管户交参户漏籍户恊济户于
 诸户之中又有丝银全科户减半科户止纳丝户止
 纳钞户又有摊丝户储伊苏岱尔所管纳丝户复业
 户并渐成丁户户既不等数亦不同元管户内丝银
 全科系官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六两四钱包银四两
 全科系官五户丝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五户丝六
 两四钱包银之数与系官户同减半科户每户输系
卷十六 第 5a 页 WYG0626-0334c.png
 官丝八两五户丝三两二钱包银二两止纳系官丝
 户若上都隆兴西京等路十户十斤者每户输一斤
 大都以南等路十户十四斤者每户输一斤六两四
 钱止纳系官五户丝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五户丝
 六两四钱交参户内丝银户每户输系官丝一斤六两
 四钱包银四两漏籍户内止纳丝户每户输丝之数
 与交参丝银户同止纳钞户初年科包银一两五钱
 次年递增五钱增至四两并科丝料协济户内丝银
卷十六 第 5b 页 WYG0626-0334d.png
 户每户输系官丝十两二钱包银四两止纳丝户每
 户输系官之数与丝银户同摊丝户每户科摊丝四
 斤储伊苏岱尔所管户每户科细丝其数与摊丝同
 复业户并渐成丁户初年免科第二年减半第三年
 全科与旧户等于是以全科之数作大门摊分为三
 限输纳被灾之地听输他物折焉其物各以时估为
 则凡儒士及军站僧道等户皆不与二年复定科差
 之期丝料限八月包银初限八月中限十月末限十
卷十六 第 6a 页 WYG0626-0335a.png
 二月三年又命丝料无过七月包银无过九月三年
 七月诏农民包银徵其半俘户止令输丝民当输纳
 之月毋徵私债四年三月诏诸路包银以钞输纳其
 丝料入本色非产丝之地亦听以钞输入凡当差户
 包银钞四两每十户输丝十四斤漏籍老幼钞三两
 丝一斤
二年罢占役
 宪宗初年括户馀百万至是诸色占役者大半右丞
卷十六 第 6b 页 WYG0626-0335b.png
 相史天泽悉奏罢之其后至元十七年七月广东宣
 慰使特穆尔布哈言官豪隐庇佃民不供徭役宜别
 立籍各万户军交参重役宜发还元翼二十三年刑
 部尚书崔彧言大都高赀户多为僧格所容庇凡百
 徭役止令贫民当之今后徭役不问何人宜皆均输
 有敢如前以贿求人容庇者罪之二十八年三月以
 江淮富民多行贿权贵为府县吏卒容庇平户遇有
 差役反及贫民诏江淮行省严禁之皆从之
卷十六 第 7a 页 WYG0626-0335c.png
三年五月诏覈实逃户输纳丝银税租逃民苟免差税
重加之罪
十二月敕诸王塔齐尔所部猎户止收包银其丝税输
有司
四年令除正军外其馀户与民一体当差
 至成宗大德七年二月诏除征边军士及两都站役
 外其馀均当徭役
五年设立马步弓手验民户多寡定立额数
卷十六 第 7b 页 WYG0626-0335d.png
 元制郡邑设弓手以防盗也内而京师有南北两城
 兵马司外而诸路府所辖州县设县尉司巡检司捕
 盗所皆置巡军弓手而其数则有多寡不同职巡逻
 专捕获官有纲运及流徙者至则执兵仗导送以转
 相授受外此则不敢役示专其职焉是年初定制州
 县城相离五七十里有村居及二十户以上者设立
 巡防弓手不及二十户者依数差捕若无村居处或
 五七十里创立聚落村舍亦须及二十户数其巡军
卷十六 第 8a 页 WYG0626-0336a.png
 别设不在户数之内关津渡口必当设立者不在五
 七十里之限于本路诸色人等户内每一百户取中
 户一名充役若有失盗勒令弓手定立三限盘捉每
 限一月如限内不获者决责有差获及一半者全免
 至元三年从省部议随路户数多寡不同兼军站不
 该差发止于本处包银丝线并止纳包银户计内每
 一百户选差中户一名当役四年除上都中都已有
 巡军其所辖州县于本路包银等户选丁多强壮者
卷十六 第 8b 页 WYG0626-0336b.png
 充验弓手八年从台臣言于诸路选年壮熟娴弓马
 之人以备巡捕之职数少者增置除捕盗防转不得
 别行差占十六年分大都南北两城兵马司各主捕
 盗之任南城三十二处弓手一千四百名北城一十
 七处弓手七百九十五名仁宗延祐二年从江南行
 台请以各处弓手往往致害人命役三年者罢之还
 当民役别于相应户内补换
至元元年正月命诸王位下工匠已籍为民者并徵差
卷十六 第 9a 页 WYG0626-0336c.png

 九年九月诏枢密院诸路正军贴户及同籍亲戚僮
 奴丁年堪役依诸王权要以避役者并还之军惟匠
 艺精巧者以名闻十七年十二月敕民避役窜名匠
 户者复为民
八月诏勿擅科差役
二年闰五月诏括诸路未占籍户任差职者以闻
 至十三年诏民之荡析离居及僧道漏籍诸色人不
卷十六 第 9b 页 WYG0626-0336d.png
 当差役者万馀人充桂齐
三年诏窎户种田他所者其丁税于附籍之郡验丁而
科漫散之户逃于河南等路者依见居民户纳税
四年五月敕诸路官吏俸令包银民户每四两增纳一
两以给之
 全科户输一两减半户输五钱
七年设社长
 时定制县邑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择高年晓
卷十六 第 10a 页 WYG0626-0337a.png
 农事者一人为之长增至百家者别设长一员不及
 五十家者与近村合为一社地远民稀不能相合各
 自为社者听其合为社者仍择数村之中立社长官
 司长以教农桑立牌橛于田侧书某社某人于其上
 社长以时点视劝诚不率教者籍其姓名以授提点
 官责之其有不敬父兄及凶恶者亦然仍大书其所
 犯于门俟其改过自新乃毁如终岁不改罚其代充
 本社夫役
卷十六 第 10b 页 WYG0626-0337b.png
  元史吕思诚傅曰泰定时思诚为修县尹差民户
  为三等均其徭役又刻孔子像令社学祀之每岁
  春行田印识文簿畀社长记其善恶季月报县不
  孝弟不事生业者罚其输作至社者何人饮食若
  干多者责偿其直
  (臣/)等谨按元之社长犹与汉制为近汉乡亭之任
  每乡有三老孝弟力田所以劝导乡里助成风俗
  也隋唐以后其意日衰其职亦日贱善良者多为
卷十六 第 11a 页 WYG0626-0337c.png
  役所累豪猾者或倚法为奸欲望其修善行以率
  乡人岂可得乎夫农桑孝弟者王政之本也元世
  祖以是教民而专其责于社长其与宋之保正副
  耆户长仅执催科奔走之役者异矣
十七年正月诏毋以侍卫军供工匠役
  (臣/)等谨按世祖虽有是诏然考本纪是年二月即
  发侍卫军三千浚通州运河博勒呼传言二十八
  年开漕渠欲其亟成又不欲役细民敕四集赛人
卷十六 第 11b 页 WYG0626-0337d.png
  及诸府人专其役盖未设武卫军以前凡修浚兴
  作之事五卫军咸受役焉既设五卫军后间有急
  需侍卫诸军亦未尝尽免本纪又言五卫军旧例
  十人为率七人三人分为二番十月放七人者还
  正月复役正月放三人者还四月复役更休息之
  二十三年二月常以应放还五卫军穿河西务河
  则并其休息者而役之矣然先是二年十一月诏
  事故贫难军不堪应役者以两户或三户合并正
卷十六 第 12a 页 WYG0626-0338a.png
  军一名其丁单力惫者许雇人应役前后检放为
  民者动以千计是用其力亦未尝不恤其劳也
十二月诏以民当站役十户为率官给一马死则买补

 先是十六年六月以临洮巩昌通安等十驿岁饥供
 役烦重有质卖子女以供役者命选官抚治之又以
 襄阳屯田户四百代军营驿役至是复有是诏又增
 置甘州站户诏于诸王户籍内签之十八年六月敕
卷十六 第 12b 页 WYG0626-0338b.png
 宣慰司安西等处军站与民均役八月敕甘州凡诸
 投下户依民例应站役十九年五月沿海左副都元
 帅石国英请站户苗税贫富不均者宜均其役有诏
 中书集议行之二十三年刑部尚书崔彧言军站诸
 户每岁官吏非名取索赋税倍蓰民多流移请自今
 非奉旨及省部文字敢私敛民及役军匠者论如法
 从之成宗大德十一年十二月中书省奏驿户疲乏
 宜量事给驿从之顺帝至正十四年以京师至上都
卷十六 第 13a 页 WYG0626-0338c.png
 驿户凋敝命户部侍郎贡师泰巡视整饬之至则历究
 其病原验其贫富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
 苏
  董文用傅曰至元十三年文用为卫辉路总管郡
  当冲要民为兵者十之九馀皆单弱贫病不堪力
  役会初得江南图籍金玉财帛之运日夜不绝于
  道警卫输挽日役数千夫文用忧之曰吾民弊矣
  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乃从转运主者言州县吏
卷十六 第 13b 页 WYG0626-0338d.png
  卒足以备用不必重烦吾民也主者曰汝言诚然
  万一有不虞罪将谁归文用即手书具官姓名保
  任之民得以时耕而运事亦不废
是年复定丁税例
 时大定诸例全科户丁税每丁粟三石驱丁粟一石
 减半科户丁税每丁粟一石新收交参户第一年五
 斗第二年七斗五升第三年一石二斗五升第四年
 一石五斗第五年一石七斗五升第六年入丁税协
卷十六 第 14a 页 WYG0626-0339a.png
 济户丁税每丁粟一石
十八年闰八月括江南户口税课
 时京兆等路岁课自一万九千锭增至五万四千锭
 平章政事阿哈玛特犹以为未实欲覈之帝察其非
 而止二十五年二月以江南站户贫富不均命有司
 料简合户税至七十石当马一匹并免杂徭独户税
 逾七十石愿入站者听合户税不得过十户独户税
 无上百石二十六年二月十月再籍江南户口凡北
卷十六 第 14b 页 WYG0626-0339b.png
 方诸色人寓居者亦就籍之
  纲目发明曰民之常赋国有定规安有常赋之外
  复有所谓户口之税者乎当时阿哈玛特专权自
  恣利在剥民故其所行之政无一非剥民之事
  (臣/)等谨按元于常赋之外所加取于民者非独江
  南也惟中原亦然太宗时止有丝料丁税二者而
  已至宪宗而增包银世祖而增俸钞中统元年四
  月所定之例详于丝料包银俸钞至元十七年所
卷十六 第 15a 页 WYG0626-0339c.png
  定之例详于丁税食货志谓地税多而丁税少者
  输地税地税少而丁税多者输丁税似丁税独与
  地税相权而不与丝料包银俸钞相涉者然其户
  之所谓全科半科交参协济者初无异焉是丝料
  包银俸钞既并徵于一户之中而户之成丁者复
  徵其丁税也试就全科户计之当出丝一斤六两
  四钱包银四两俸钞一两丁税粟三石矣虽其间
  亦有止输丝而不输银钞及输粟止一石者然不
卷十六 第 15b 页 WYG0626-0339d.png
  过诸户中之一二而已夫布缕粟米力役之有征
  古之志也元之地税上田亩三升可谓轻矣而户
  丁科差之重乃如此民力有几而可用其三且用
  其四五乎
是年以江南民户拨赐诸王贵戚功臣食其户钞
 至二十年正月敕诸王公主驸马得江南分地者于
 一万户田祖中输钞百锭准中原五户丝数谓之江
 南户钞其后累朝常以是为分赐大德十一年十一
卷十六 第 16a 页 WYG0626-0340a.png
 月皇太子言近蒙恩以安西吉州平江为分地租税
 悉以赐臣臣恐宗亲兄弟援例自五户丝外馀请输
 之内帑
  (臣/)等谨按食货志所载户钞之目凡万户者必为
  钞四百锭户多户少悉视此数未见有万户而百
  锭者岂初命如此后乃增至四倍耶又江南但有
  户钞而无户丝此于吉州平江言五户丝似江南
  亦有徵五户丝处矣
卷十六 第 16b 页 WYG0626-0340b.png
二十年命招集江南流民其避役不归者与土著一体
当役
 帝在潜邸时刘秉忠上书数千言其一言天下户过
 百万自呼图克诺延断事之后差徭甚大加以军马
 调发使臣烦扰官吏乞取民不能当是以逃窜宜比
 旧减半或三分去一就见在之民以定差税招逃者
 复业再行定夺帝嘉纳焉至是刑部尚书崔彧复以
 内地百姓流移江南者已十五万户乞降诏招集免
卷十六 第 17a 页 WYG0626-0340c.png
 其后来五年科差其徙而不归者即于所居之地役
 之
二十一年十一月敕迁转官员薄而不就者令归农当

二十五年十一月禁有分地臣私役富室为柴米户及
赋外杂徭
二十六年立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修治城隍及京
师内外工役之事
卷十六 第 17b 页 WYG0626-0340d.png
  吴元圭傅曰至元二十六年元圭参议枢密院事
  时缮修宫城尚书省奏役军士万人留守司主之
  元圭亟陈其不便乃立武卫缮营理宫城以留守
  段天祐兼都指挥使凡有兴作必以闻于枢府寻
  升枢密院判官奏定万户用军士八人千户四人
  百户二人多役者有罚
二十八年十二月命议行江南差科旧法
 先是十三年十二月诏除故宋烦冗科差百馀条至
卷十六 第 18a 页 WYG0626-0341a.png
 是省臣言江南在宋时差徭为名七十有馀归附后
 一切未徵今分𨽻诸王城邑岁赐之物仰给京师又
 中外官吏俸少似宜量添可令江南依宋时诸名征
 赋尽输之遂命各省官任钱榖者诣京师集议
是年以至元新格定科差法
 诸差税皆司县官监视人吏置局均科诸夫役皆先
 富强后贫弱贫富等者先多丁后少丁
  杨湜傅曰至元七年湜为户部侍郎时用旧籍定
卷十六 第 18b 页 WYG0626-0341b.png
  民赋役之高下湜言贫富不常岁久寖易其可以
  当时之籍而定今之赋役哉廷议善之因俾第其
  轻重人以为平
  张德辉傅曰至元三年德辉为河东北路宣抚司
  时赋役不均民率流亡德辉阅实户编均其等第
  数十年之弊一旦革去
  臧梦解傅曰至元十三年梦解知海宁州凡差役
  皆审其贫富而吏无所与又奏免儒役及举行浙
卷十六 第 19a 页 WYG0626-0341c.png
  西助役法
  良吏傅曰白景亮为衢州路总管先是为郡者于
  民间徭役不尽校田亩以为则吏得高下其手富
  民或优有馀力而贫弱不能胜者多至破产失业
  景亮深知其弊乃始覈验田亩以均之役之轻重
  一视田之多寡大小由是民不劳而事易集他郡
  邑皆取以为法邹巴延为崇安县尹崇安之为邑
  区别其土田名之曰都者五十五十都之田上送
卷十六 第 19b 页 WYG0626-0341d.png
  官者为粮六千石其大家以五十馀家而兼五千
  石细民以四百馀家而合一千石大家之田连跨
  数都而细民之粮或仅升合有司常以四百之细
  民配五十大家之役故贫者受役旬日而家已破
  巴延曰贫弱之受困一至此乎乃取粮籍分计有
  粮一石者受一石之役有粮升斗者受升斗之役
  田多者受数都之役而不敢辞田少者称其所出
  而无倖免贫困无告之民始得休息崇安赋役之
卷十六 第 20a 页 WYG0626-0342a.png
  均遂为四方最
世祖时天下差科数
 中统四年丝七十一万二千一百七十一斤钞五万
 六千一百五十八锭
 至元二年丝九十八万六千九百一十二斤包银等
 钞五万六千八百七十四锭布八万五千四百一十
 二匹
 至元三年丝一百五万三千二百二十六斤包银等
卷十六 第 20b 页 WYG0626-0342b.png
 钞五万九千八十五锭
 至元四年丝一百九万六千四百八十九斤钞七万
 八千一百二十六锭
  (臣/)等谨按以上世祖时丝钞包银之数食货志止
  此四条五年以后无考
成宗元贞元年十一月诏江浙行省检覈富强避役之

诏大都路一切差役以诸色户与民均当
卷十六 第 21a 页 WYG0626-0342c.png
 二年二月命扎拉尔呼图克所部户居于奉圣云川
 者与民均供徭役大德二年五月诏平江诸色户与
 民均当徭役武宗至大元年十一月诏平江路民有
 𨽻奇德哩部者依旧制差赋与民一体均当
二年五月诏诸王驸马及有分地功臣户居上都大都
隆兴者与民均纳供输
 至大德二年五月诏总帅汪惟正所辖二十四城有
 安西王诸王等并图沙玛来寓者与编户均当赋役
卷十六 第 21b 页 WYG0626-0342d.png
 九年五月诏诸王驸马部属及各役下凡市佣徭役
 与民均输十一年七月诏唐古图鲁格户籍已定其
 入诸王驸马各部避役之人及冒匿者皆有罪武宗
 至大三年十月敕谕中外民户托名诸王妃主贵近
 臣僚规避差役已尝禁止自今违者俾充军驿及筑
 城中都郡县不觉察者罢职十二月谕中外因避役
 占籍诸王者俾充军驿四年二月敕诸王驸马户在
 缙山怀来永兴县者与民均赋徭役英宗至治五年
卷十六 第 22a 页 WYG0626-0343a.png
 正月敕诸王位下民在大都者与民均役顺帝至正
 二十二年四月诏诸王驸马御史台各衙门不许占
 匿人民不当差役
大德元年闰十二月定燕托果斯所隶户差税以三分
之一输官
二年二月罢中外土木之役
三年六月禁福建民冒称权豪佃户规避门役
六年量改丝钞受纳之制
卷十六 第 22b 页 WYG0626-0343b.png
 命止输丝户每户科俸钞中统钞一两包银户每户
 科二钱五分摊丝户每户科摊丝五斤八两丝料限
 八月包银俸钞限九月布限十月大率因世祖之旧
 而增损之
  (臣/)等谨按前此输丝户不出俸钞摊丝户止丝四
  斤此盖增之也若包银户之俸钞则减四分之一
七年闰五月诏僧人与民均当差役
 初世祖至元三年沙木斯鼎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
卷十六 第 23a 页 WYG0626-0343c.png
 事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
 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嘉兴一路
 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可
 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为令三十一年十一月令
 河西僧人依旧役大德元年十二月省臣言富户规
 避差税冒为僧道请汰为民命拟议以闻六年十一
 月诏江南寺观凡续置民田及民以施入为名者并
 令输租充役至是年五月令甘州站户为僧人图鲁
卷十六 第 23b 页 WYG0626-0343d.png
 格等隐藏者依例还役其后至大四年二月台臣言
 白云宗总摄所统江南为僧之有发者不养父母避
 役损民乞追收玺书银印勒还民籍从之泰定帝泰
 定二年正月平章政事张圭议曰世祖之制凡有田
 者悉役之民典卖田随收入户特们德尔为相纳江
 南诸寺贿赂奏令僧人买民田者毋役之以里正主
 首之属逮今流毒细民臣等议惟累朝所赐僧寺田
 及亡宋旧业制勿徵其僧道典买民田及民间所施
卷十六 第 24a 页 WYG0626-0344a.png
 产业宜悉役之著为令三年八月诏道士有妻者悉
 给徭役顺帝元统二年正月敕僧道与民一体充役
 七年特穆尔达实为相先是僧人与齐民均受役于
 官其法中变至是奏复旧
十一年十一月诏皇太后军民人匠等租赋徭役有司勿
与并立徽政院
武宗至大二年五月诏恤流移毋令见户包纳差税
仁宗延祐元年三月敕奸民宫其子为阉宦谋避徭役
卷十六 第 24b 页 WYG0626-0344b.png
者罪之
 后顺帝至正元年六月禁高丽及诸处民以亲子为
 宦者因避赋役
七年二月汰富民窜名宿卫者给役蒙古诸驿
五月禁宗戚权贵避徭役
英宗至治二年十一月诏凡差役造作先科商贾末技
富实之家以优农力
三年四月诏行助役法
卷十六 第 25a 页 WYG0626-0344c.png
 遣使考视税籍高下出田若干亩使应役之人更掌
 之收其岁入以充役费官不得与是年泰定帝立命
 江南民户有田一顷之上者于所输税外每顷量出
 助役之法其书于册里正以次掌之岁收其入以充
 助役之费谓之助役粮凡寺观田除宋旧额其馀亦
 验多寡令出田助役民赖以不困
 顺帝至正中刘辉尹上海县自宋季公田虚增岁额
 加数倍役人往往破产辉谕富民令自实隐田劝豪
卷十六 第 25b 页 WYG0626-0344d.png
 右出粟为义役常平本而邑之达官里居者亦来助
 于是赋役均平
时浙右行雇役法
 以浙右病于徭役民充坊里正者皆破家朝廷令行
 省召八郡集议便民之法时杭州总管赵琏献议以
 属县坊正为雇役里正用田赋以均之民称其便
三年命各处急递铺每十铺设一邮长于州县籍记司
吏内差充使专督其事
卷十六 第 26a 页 WYG0626-0345a.png
 元制设急递铺以达四方文书之往来亦谓之通达
 铺世祖时自燕京至开平府复自开平府至京兆始
 验地里远近人数多寡立急递站铺每十里或十五
 里则设一铺于各州县所管民户及漏籍户内佥起
 铺兵中统元年诏随处官司设傅递铺驿每铺置铺
 丁五人一昼夜行四百里各路总管府委有俸正官
 一员每季亲行提点州县亦委有俸末职正官上下
 半月照刷如有怠慢者罪之至元八年申命州县官
卷十六 第 26b 页 WYG0626-0345b.png
 用心照刷及点视缺少铺司铺兵随路铺兵不许雇
 人领替须要本户少壮人力正身应役二十年留守
 司言初立急递铺时取不能当差贫户除其差发充
 铺兵又不敷者于漏籍户内贴补今富人规避差发
 永充铺兵乞择其富者令充站户站户之贫者却充
 铺兵从之三十一年大都设总急递铺提领所降九
 品铜印设提领三员至是乃设邮长能尽职者从优
 补用不能者提调官量轻重罪之
卷十六 第 27a 页 WYG0626-0345c.png
  (臣/)等谨按置邮傅命自古重之元兵志详载其制
  而世祖纪中统三年十二月有罢各路急递铺之
  诏与志文显背未审何故
泰定帝泰定二年闰正月诏除江淮创科包银
 时以烈风地震内郡民饥肆赦天下故有此诏
文宗天历二年正月敕回回人户与民俱当差役
 先是成宗大德中四川廉访司佥事多罗台上疏言
 回回户计多富商大贾宜与民一体应役至是复有
卷十六 第 27b 页 WYG0626-0345d.png
 是敕
至顺三年正月罢诸建造工役惟城郭河渠桥道仓库
勿禁
文宗时差科之数
 天历元年包银差发钞九百八十九锭𧴩一百一十
 三万三千一百一十九索丝一百九万八千八百四
 十三斤绢三十五万五百三十疋绵七万二千一十
 五斤布二十一万一千二百二十三匹
卷十六 第 28a 页 WYG0626-0346a.png
顺帝元统二年五月诏王侯宗戚军站人匠鹰坊控鹤
但𨽻京师诸县者令所在一体役之
至元元年十月诏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船户与民一体
充役
  王思诚傅曰至正二年思诚为御史言至正十六
  年开渠河设坝夫户八千三百七十有七车户五
  千七十出车三百九十辆船户九百五十出船一
  百九十艘坝夫累岁逃亡十损四五而运粮之数
卷十六 第 28b 页 WYG0626-0346b.png
  十增八九船止六十八艘户止七百六十有一车
  之存者二百六十七辆户之存者二千七百五十
  有五昼夜奔驰犹不能给坝夫户之存者一千八
  百三十有二一夫日运四百馀石肩背成疮憔悴
  如鬼甚可哀也河南湖广等处打捕鹰房府打捕
  户尚玉等一万三千二百二十五户阿南达百姓
  刘德元等二千三百户可以签补使劳佚相资朝
  廷是其议
卷十六 第 29a 页 WYG0626-0346c.png
至正七年四月命江浙省臣讲究役法
 是时崇安簿周礼定六班役法按籍品配高下人服
 其公
二十八年闰七月罢内府河役
明初因赋定役丁夫出于田亩迨黄册成以一百十户
为里里分十甲曰里甲以上中下户为三等五岁均役
十岁一更造一岁中诸色杂目应役者编第均之曰均
徭他杂役曰杂汎其后累朝更制有银差力差听
卷十六 第 29b 页 WYG0626-0346d.png
差十段锦一条鞭等法
 凡军匠灶户役皆永充军户死若逃者于原籍勾补
 匠户二等曰住坐曰输班住坐之匠月上工十日不
 赴班者输罚班银月六钱故谓之输班监局中官多
 占匠役又括充幼匠动以千计死若逃者勾补如军
 灶户有上中下三等每一正丁贴以馀丁上中户丁
 力多或贴二三丁下户概予优免凡役民自里中正
 辨外如粮长解户马船头馆夫祇候弓兵皂隶门禁
卷十六 第 30a 页 WYG0626-0347a.png
 厨斗为常役后又有斫薪抬柴修河修仓运料接递
 站铺闸浅夫之类因事编佥岁有增益他如陵户园
 户海户庙户幡夫库役琐末不可胜计凡祗应禁子
 弓兵悉佥市民毋役粮户额外科一钱役一夫者罪
 流徙
  (臣/)等谨按明史食货志以里甲均徭杂汛为役法
  之三而均徭之名未详所始据志文言五岁均役
  一岁中诸色杂目应役者编第均之与洪武十七
卷十六 第 30b 页 WYG0626-0347b.png
  年令各处赋役必验丁粮多寡产业厚薄以均其
  力十八年令有司第民户上中下三等为册贮厅
  事遇徭役取验之意相合疑亦明之初制与正统
  时所行鼠尾册之均徭以税粮多寡为差官为定
  其徭役者其法迥不同矣至志文所谓银力从所
  便者则又似通后代银差力差时言之盖明初禁
  民间用银未尝以银为赋惟洪武九年许民以银
  钞钱绢代输十九年诏岁解税课道里险远难致
卷十六 第 31a 页 WYG0626-0347c.png
  者许易金银以进此折变之法暂行于一时至英
  宗正统元年始折徵金花银后遂为常制耳今考
  银差力差之制史亦不详其所始食货志言正统
  初议均徭之法令以旧编力差银差之数酌其中
  役以应差则其制当在英宗前也
太祖洪武元年二月命中书省议役法
 帝以立国之初经营兴作必资民力恐役及贫民乃
 命中书省验田出夫省臣奏议田一顷出丁夫一人
卷十六 第 31b 页 WYG0626-0347d.png
 不及顷者以别田足之名曰均工夫八年三月编应
 天十八府州江西九江饶州南康三府均工夫图册
 每岁农隙赴京供役三十日遣归田多丁少者以佃
 人充夫而田主出米一石资其用非佃人而计亩出
 夫者亩资米二升五合
三年令各处军民凡有未占籍而不应役者许自首
四年九月设粮长令掌收民租
 粮万石长副各一人以总输纳
卷十六 第 32a 页 WYG0626-0348a.png
十四年诏天下府州县编赋黄册设里长
 以一百一十户为里推丁多者十人为长馀百户为
 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管摄一里之事城中
 曰坊近城曰厢乡都曰里凡十年一周先后则各以
 丁数多寡为次每里编为一册册首编为一图鳏寡
 孤独不任役者则带管于百一十户之外而列于图
 后名曰畸零十八年令有司第民户上中下三等为
 赋役册贮于厅事凡遇徭役取验以革吏弊二十三
卷十六 第 32b 页 WYG0626-0348b.png
 年八月奏准攒造黄册格式有司先将定式誊刻印
 板给与坊长厢长里长并各甲首令人户自将本户
 人丁事产依式开写付该管甲首甲首送各坊厢里
 长坊厢里长送赴本县查算凡编挂里长务不出本
 都如一都有六百户将五百五十户编为五里剩下
 五十户分派本都附各里长名下带管当差不许将
 别都人口补辏二十六年定凡各处有司十年一造
 黄册分豁上中下三等人户仍开军民灶匠等籍除
卷十六 第 33a 页 WYG0626-0348c.png
 排年里甲依次充当外其大小杂泛差役各照所分
 上中下三等人户点差
十七年二月增递运夫粮额
 先是元年正月置各处水马站及递运所急递铺凡
 陆站六十里或八十里专递送使客飞报军务转运
 军需冲要处设马八十匹六十匹其馀以次递减皆
 验民田粮出备上马一匹粮一百石中马八十石下
 马六十石粮数不及者许众户合并设官一人掌之
卷十六 第 33b 页 WYG0626-0348d.png
 水驿设船二十只及五只不等每船水夫十人于民
 粮五石之上十石之下者充之水递运所每船水夫
 十三人至十人不等皆选民粮五石以下者充之陆
 递运所夫车载米十石者夫三人牛三头小车载米
 三石者夫一人牛一头选民粮十五石者充之如不
 足者并许合并急递铺凡十里设一铺每铺设铺司
 一人铺兵要路十人僻路或四五人于附近民有丁
 力田粮一石五斗之上三石之下者充之必少壮正
卷十六 第 34a 页 WYG0626-0349a.png
 身每铺设日晷以验时刻递送公文每三刻行一铺
 昼夜行三百里各州县于司吏内选充铺长一人巡
 视提督官给文簿稽考之至是递运驿夫充役者转
 递往复久不得代船坏马毙则易买补偿虽巨室甲
 户亦惮其役吏缘为奸往往富者以贿免而贫者愈
 困于是饶州府乐平县民方处渐上言郡县徭役不
 均最为民病帝命户部集议户部尚书郁新等言天
 下水马驿递运所夫其役至重虽蠲其税粮而久不
卷十六 第 34b 页 WYG0626-0349b.png
 得代困乏之故皆由于此今后不须免粮但于各布
 政使司所属境内计水马驿递运所船马车牛之数
 以所𨽻民户田粮照依旧佥粮额加倍均派不分军
 匠依次轮充周而复始帝曰若依旧例粮数止加一
 倍恐不足以苏民力命增至五倍
  顾炎武日知录曰后唐舆服志云驿马三十里一
  置史记田横乘传诣洛阳未至三十里至尸乡厩
  置是也唐制亦然其行或一日而驰十驿至捷书
卷十六 第 35a 页 WYG0626-0349c.png
  赦书往往日行五百里则又不止于十驿也古人
  以置驿之多故行速而马不毙后人以节费之说
  历次裁并至有七八十里而一驿者马倒官逃职
  此之故盖一考之前史乎
是年令各处赋役必验丁粮多寡产业厚薄以均其力
违者罪之
十九年四月定工匠班
 初工部籍诸工匠验其丁力定以三年为班更番赴
卷十六 第 35b 页 WYG0626-0349d.png
 京输作三月如期交代名曰输班匠议而未行至是
 工部侍郎秦逵复议举行量地远近以为班次且置
 籍为勘合付之至期赍至工部听拨免其家他役著
 为令于是诸工匠便之
二十一年令税课司局巡栏止取市民殷实户应当不
许佥点农民
二十四年令寄庄人户除里甲原籍排定应役其杂泛
差役皆随田粮应当
卷十六 第 36a 页 WYG0626-0350a.png
  后至世宗嘉靖四十四年令凡流寓客户查入版
  籍协济均徭酌派丁粮神宗万历二年顺天府尹
  施笃臣言流寓人户多系富豪名为寄庄影射差役
  甚至田亩数倍于土著之民而差役分毫不与宜
  即令入籍与土著一体当差
二十六年以营建集天下工匠于京师凡二十馀万户
户役一人
  明初工役之繁自营建两京宗庙宫殿阙门王邸
卷十六 第 36b 页 WYG0626-0350b.png
  采木陶甓工匠造作以万万计所在筑城浚陂百
  役具举迄于洪宣郊坛仓庾犹未迄工正统天顺
  之际三殿两宫南内杂宫次第兴建弘治时工役
  俱摘发京营军士内外军官禁不得估工用大小
  多寡本用五千人奏请至一二万无所稽覈武宗
  时乾清宫役尤大以太素殿初制朴俭改作雕峻
  用银至二千万两役工匠三千馀人又修凝翠昭
  和崇智光霁诸殿御马监钟鼓司南城豹房新房
卷十六 第 37a 页 WYG0626-0350c.png
  大药库皆鼎新之权倖阉官庄园祠墓香火寺观
  工部覆窃官银以媚焉世宗营建最繁十五年以
  前名为汰省而经费已六七百万其后增十数倍
  斋宫秘殿并时而兴工场二三十处役匠数万人
  经费不敷乃令臣民献助献助不已复行开纳劳
  民耗财视武宗过之万历以后营建织造溢经制
  数倍加以征调开采民不得少休迨阉人乱政建
  地营坟僭越亡等功德私祠遍天下盖二百馀年
卷十六 第 37b 页 WYG0626-0350d.png
  民力殚残久矣
令仓脚夫每一坊长制牌一面遇差给牌取夫工完日

二十七年四月命有司择民间高年老人公正可任事
者理其乡之词讼
 先是州郡小民多因小忿辄兴狱讼越诉于京及逮
 问多不实于是命有司择耆民可任者俾听其乡诉
 讼若户婚田宅斗殴者则会里胥决之事涉重者始
卷十六 第 38a 页 WYG0626-0351a.png
 白于官且给教民榜使守而行之后至洪熙年间所
 用多非其人或出自隶仆规避差科县官不究年德
 辄令充应使得凭藉官府妄张威福或遇上司官按
 临巧进谗言变乱黑白挟制官吏正统以后巡抚考
 察州县官吏多凭里老可否以为去留州县官一闻
 考察往往邀求行贿始得保留否则去之殆尽无藉
 刁民亦有缘此而告害者矣
  顾炎武日知录曰汉世之于三老命之以秩颁之
卷十六 第 38b 页 WYG0626-0351b.png
  以禄而文帝之诏俾之各率其意以道民当日为
  三老者多忠信老成之士也上之人所以礼之者
  甚优是以人知自好而贤才亦往往出于其间新
  城三老董公壶关三老荗史册炳然为万世所称
  道近世之老人则听役于官而靡事不为故稍知
  廉耻之人不肯为此而愿为之者大抵皆奸猾之
  徒欲倚势以陵百姓者也其与太祖设立老人之
  初意悖矣
卷十六 第 39a 页 WYG0626-0351c.png
  又曰今代县门之前多有榜曰诬告加三等越诉
  笞五十此先朝之旧制亦古者悬法象魏之遗意
  也今人谓不经县官而上诉司府谓之越诉是不
  然盖不由里老处分而径诉县官此之谓越诉也
  洪武中天下里邑皆置申明旌善二亭民有善恶
  则书之凡户婚田土斗殴常事里老于此剖决至
  宣德年间而其制已废矣
三十一年令各都司卫所在营军士除正军并当房家
卷十六 第 39b 页 WYG0626-0351d.png
小其馀尽数当差
 至嘉靖十七年令辽东各卫所徭役照依腹里地方
 五年一次审编
洪武时南京惜薪司夫三千名俱应天府上元江宁二
县起取
 后至永乐时内府惜薪司坐派抬柴夫三千名照应
 天府例于大兴宛平二县起取宣德时议准减免南
 京惜薪司夫止存三百名常州于龙江瓦惜二处挑
卷十六 第 40a 页 WYG0626-0352a.png
 运柴炭后一县止差雇工坊长其脚价俱句容溧水
 溧阳三县出办其后令每名月徵银一两二钱或一
 两四钱遇该当年分一年分为两季转送惜薪司雇
 人上工宣宗宣德十四年易州山厂起倩斫柴夫每
 年共十万三千四百二十名
成祖永乐时选应天浙江富民三千户充北京厢长仍
应本籍徭役
 其后供给日久贫乏逃窜辄选本籍殷实户佥补宣
卷十六 第 40b 页 WYG0626-0352b.png
 德间定制逃者发边充军官司邻里隐匿者俱坐罪
 弘治五年始免解在逃富户每户徵银三两与厢民
 助役嘉靖中减为二两以充边饷
十一年二月令民牧马
 洪武初令天下诸府牧马至是行之北畿民十五丁
 以下一匹十六丁以上倍之
宣宗宣德五年四月工部尚书黄福请行省役法
 福言河南山东并直𨽻军民既缘河置窑烧砖又运
卷十六 第 41a 页 WYG0626-0352c.png
 江南所采材木自春及秋无有已时力既疲惫食且
 弗给总率者不体朝廷宽大之意又加之剥削残暴
 人何辜焉宜令苏息砖之已烧者材木之在途者运
 至馀皆停止姑使军民宁家俟有大营建则复召至
 而力役可省矣命即议行之
英宗正统初行均徭鼠尾册法
 先是编徭役里甲者以户为断放大户而勾单小于
 是议者言均徭之法按册籍丁粮以资产为宗覈人
卷十六 第 41b 页 WYG0626-0352d.png
 户上下以蓄藏得实也稽册籍则富商大贾免役而
 土著困覈人户则官吏里胥轻重其手而小民益穷
 蹙二者交病然专论丁粮庶几古人租庸调之意乃
 令以旧编力差银差之数当丁粮之数难易轻重酌
 其中役以应差里甲除当复者论丁粮多少编次先
 后曰鼠尾册按而徵之市民商贾家殷足而无田产
 者听自占以佐银差正统初佥事夏时创行于江西
 他省仿行之役以稍平其后诸上供者官为支解而
卷十六 第 42a 页 WYG0626-0353a.png
 官府公私所需复给所输银于坊里长责其营办给
 不能一二供者或什伯甚至无所给惟值年里甲祇
 应夫马饮食而里甲病矣凡均徭解户上供为京繇
 主纳为中官留难不易中纳往复改贸率至倾产其
 他役苛索之弊不可毛举
 明初令天下贡土所有有常额珍奇玩好不与即须
 用编之里甲出银以市顾其目冗碎奸黠者缘为利
 孔又大工营缮祠官祝釐资用繁溢迨至中叶倭寇
卷十六 第 42b 页 WYG0626-0353b.png
 交讧仍岁河决国用耗殚于是里甲均徭浮于岁额
 矣
  成化二年八月给事中邱宏疏曰窃见国朝立法
  凡一应大小科差皆论民贫富佥点既因土俗复
  顺民情故永乐宣德间民生富庶至有老死不识
  官府者其时未有均徭之名而政无不平盖民以
  十户为甲以十甲为里向也均徭未行但随时量
  户以定差一年之中或止用三四户而足其馀犹
卷十六 第 43a 页 WYG0626-0353c.png
  得空閒以候后差贫者出力富者出财各随所有
  听从其便故竭一年之劳犹得数年之逸今也均
  徭既行以十里之人户定十年之差徭官吏里书
  乘造册而取民财富豪奸猾通贿赂以避重役以
  下作上以亡为存殊不思民之贫富何常丁之消
  长不一只凭籍册漫定科差孤寡老幼皆不免差
  空閒人户亦令出银故一里之中甲无一户之闲
  十年之内人无一岁之息士夫之家皆当皂役致
卷十六 第 43b 页 WYG0626-0353d.png
  仕之官不免杂差甚至一家当三五役一户编三
  四处富者倾家破产贫者弃祖离乡宜严加禁革
  今后民间差役仍如旧制责付府县正官其排年
  里老则尽数通拘其各里人户则详加重勘考诸
  册籍参以舆情贫富品第三等各自类编丁粮消
  长三年一次通审别为富役之册以为科差之则
  挨次定差周而复始务在远近相等劳逸适均如
  此则差役均平人得住息矣
卷十六 第 44a 页 WYG0626-0354a.png
五年令各府州县每岁查见在人户凡有粮而产去及
有丁而家贫者为贫难户止听轻役
景帝景泰元年令里长户下空闲人丁与甲首户下人
丁一体当差若隐占者许甲首首告
七年正月令京城九门收钞铺户每门止役三人
宪宗成化元年令今后清理军匠外其馀一应事情粮
差等项止令该年里甲与老人结勘催办不许拘扰十
年里甲
卷十六 第 44b 页 WYG0626-0354b.png
 十五年令各处差徭户分九等门分三甲凡遇上司
 坐派买办采办务因所派多寡定民输纳不许隔年
 通徵银两在官孝宗弘治元年令各处审编均徭查
 照岁额差使于该年均徭人户丁粮有力之家止编
 本等差役不许分外加增馀剩银两贫难下户并逃
 亡之数听其空闲不许徵银及额外滥设听差等项
 科差镇守衙门不许干预均徭正德六年又令排年里
 长僧道有田粮者编入黄册同里甲纳粮当差无粮
卷十六 第 45a 页 WYG0626-0354c.png
 者编入带管畸零世家大族规避重差花分小户者
 许令首改归并嘉靖九年令各司府州县审编徭役
 先查岁额各项差役若干该用银若干黄册实在丁
 粮除应免品官监生生员吏典贫难下户外其应役
 丁粮若干以所用役银酌量每人一丁田几亩该出
 银若干尽数分派如有侵欺馀剩听差银两入已者
 事发查照律例从重问拟
六年七月令京城官旗匠役之家丁多者皆坐铺
卷十六 第 45b 页 WYG0626-0354d.png
 时京城坐铺之役甚为居人之害盖每铺立总甲一
 人以丁多者充之率三月一更每旦受事官府至晚
 不得息一月之间所经衙门二十七处谓之打卯官
 中供应皆取之更夫谓之纸笔灯烛钱不足总甲辄
 出私钱补之锦衣卫旗校夜巡需索酒食不得辄加
 箠笞害甚于盗贫民苦之多卖屋僦居以图免坐铺
 而中外有势者各庇其私人当坐铺者尽为奏免守
 更之夫皆雇丐者充之夜闻盗起皆反关不敢出明
卷十六 第 46a 页 WYG0626-0355a.png
 日止报某处有盗或劫财或伤人与否而已兵马司
 指挥张宁陈其弊命部议行之
孝宗弘治元年令京城火夫总甲一年一次以有家业
行止者充当
 又令京城火夫御马监养马勇士除本身免二丁外
 其馀不系养马者见丁编当尚膳监光禄寺厨役将
 军力士轿夫旗校寡妇吏典并御用监司礼监银作
 局高手匠役俱免本身其馀见丁编当军民诸色人
卷十六 第 46b 页 WYG0626-0355b.png
 等并赁房诸色人等见丁编当又令在京事故校尉
 力士幼军厨役随住人口照回当差有在京潜住冒
 军匠者递回
五年釐正近畿避差人户
 顺天府所属人民有私自投充陵户海户及军士校
 尉军厨躲避粮差者除本役外其户下人丁照旧纳
 粮当差
七年十月更定每里民壮之数
卷十六 第 47a 页 WYG0626-0355c.png
 从给事中孙儒请也凡州县七八百里以上者每里
 佥民壮二名五百里者三名三百里以上者四名百
 里以下者五名若原额数多者仍旧俱于丁粮相应
 之家选年力精壮者充每名免户下二丁杂役以助
 之若老死及全户消乏者另为佥补仍禁有司役占
 卖放之弊
十五年令陵户海户坟户庙户坛户国户瓜户果户米
户藕户窑户羊户每户量留二三丁供役其馀丁优者
卷十六 第 47b 页 WYG0626-0355d.png
查出当差
武宗正德元年十一月均畿民差役
 巡抚都御史柳应辰言顺天永平二府并各卫所差
 役不均审户虽有三等九则之名而上户则常巧于
 规免论差虽有出银出力之异而下户不免于银差
 且有司均徭当出于人丁近年兼徵地亩军卫均徭
 当出于馀丁近年兼派正军奸弊难稽民穷财尽必
 须总括府卫所当用之役而均派于所见有之丁仍
卷十六 第 48a 页 WYG0626-0356a.png
 省冗差革妄费重必办于富势轻则及于贫穷而后
 畿民始得其所帝如其言行之
世宗嘉靖元年五月燬正德间所立赋役新法册籍
 户部覆河南布政司参议徐文溥奏赋役之法祖宗
 成规不容变乱自御史潘鹏创立新法名曰和平册
 事体纷更或议增脚价或议收馀银或议均徭或议
 驿傅或议户口盐粮阳减阴增法愈巧而弊愈甚乞
 行该抚按令一应赋役悉遵祖制其正德间所立新
卷十六 第 48b 页 WYG0626-0356b.png
 法册籍尽燬之得旨如议
命上林苑监养牲种果蔬人户除供应正役外一切科
扰通行查革
 从户部请也永乐初设上林苑监于京师取山西民
 充之使蕃育树艺以供上用品物时止设文官职专
 进送于民无扰后增设内臣九员至弘治正德间累
 增至九十九员于是科扰百出甚至逼死人命帝登
 极诏汰革之止存一十九员未几又傅添设至六十
卷十六 第 49a 页 WYG0626-0356c.png
 二员至是户部请如旧额
九月令河南山东人户徵银雇修河夫役
 先是武宗正德十三年八月巡按直𨽻御史吴訚言
 长芦济宁诸处沿河夫役本以备疏浚修筑之用及
 至冬月不用其力乃徵桩草银其法未为不善但因
 循既久实去名存欲乞今后沿河夫役量留三分听
 用冬月仍徵桩草银其馀七分官收其直以时收买
 佣工公私两便部议从之至是御史谭鲁奏河南山
卷十六 第 49b 页 WYG0626-0356d.png
 东修河人夫每岁以数十万计皆近河贫民奔走穷
 年不得休息请令管河官通行合属均派上中二则
 人户徵银雇役便部覆从之其后二十六年二月户
 科给事中陈棐言南北直𨽻山东河南先年设有闸
 夫河夫堡夫远者徵银近者给役以供黄河修筑之
 用今皆积有盈馀而岁徵如故民实不堪宜量为减
 免部覆报可二十八年十二月巡按御史陈其学奏
 徐州吕梁二洪先因水涸陵险设有洪夫二千四百
卷十六 第 50a 页 WYG0626-0357a.png
 有奇自嘉靖二十三年黄河自西来注之漕挽顺利
 人力甚省乃洪夫仍取盈旧额徒滋虚糜乞量行裁
 损以宽萧砀民力报可
六年禁州县官派累里甲
 令抚按等官查考各州县有令见年里甲本等差役
 之外轮流值日分投供给日用诸项及遇亲识往来
 使客经过任意摊派并添拨脚夫者拿问罢黜若二
 司官纵容不举抚按官以罢软开报
卷十六 第 50b 页 WYG0626-0357b.png
  陶谐傅曰嘉靖时谐为副都御史奏今天下差徭
  烦重既有河夫机兵打手富户力士诸役乃编审
  里甲复徵旷丁课及供亿诸费乞皆罢免帝采纳
  之
  (臣/)等谨按世宗实录嘉靖时御史潘季驯巡按广
  东倡行均平里甲之议其法先计州县之冲僻以
  为用之繁简令民各随丁力输银于官每遇供应
  过客及一切公费官为发银使吏胥老人承买其
卷十六 第 51a 页 WYG0626-0357c.png
  里长止于在官勾摄公务甲首悉放归农广人便
  之
七年七月更定审编京城甲役之令
 时京城官民杂处十家之中免役者九又以其近傍
 隙舍主匿奸人贫民至代为更徭劳役不堪御史王
 仪因请斟酌丁产著为定例从之至四十三年七月
 又以顺天府尹刘畿言令各州县官先将境内丁田
 覆其原额而纠正其欺隐次将境内差役究其因革
卷十六 第 51b 页 WYG0626-0357d.png
 而裁减其冗滥然后按丁粮之等第为赋役之轻重
 务使差徭平一以纾民力
十年四月更定群长之役
 太仆寺少卿洗光言群长之设用以分管马户拘集
 点视调拨交俵其役与里长同今不时更换弊不可
 言宜照里长例每里择丁力多者十人充之以更十
 年之役满日审换仍依里甲事体就令收解本年各
 项银两庶殷实者不得买閒奸狡者不得营充矣从
卷十六 第 52a 页 WYG0626-0358a.png
 之
十五年以三等九则审编均徭
 户部奏准今后凡遇审编均徭务照律例申明禁约
 如某州县银力二差原额各该若干实该费银若干
 从公查审刋刻成册颁布各府州县候审编之时就
 将实费之数编作差银分为三等九则随其丁产量
 差轻重务使贫富适均毋致偏累违者纠察同罪
三十年增提编均徭
卷十六 第 52b 页 WYG0626-0358b.png
 提编者加派之名也其法以银力差排编十甲如一
 甲不足则提下甲补之故谓之提编是时谙达犯京
 师增兵设戍饷额过倍而东南被倭由是度支为一
 切之法浙闽多额外提编江南至四十万及倭患平
 应天巡抚周如斗乞减加派给事中何煃亦具陈南
 畿困敝言军门养兵工部料价操江募兵兵备道壮
 丁府州县乡兵率为民累甚者指一科十请禁革之
 命如煃议而提编之额不能减
卷十六 第 53a 页 WYG0626-0358c.png
三十七年三月裁省驿递
 兵部议国初设驿递以宣傅王命飞报军情比者成
 法尽更糜费十倍既有站红船又增设官民座船既
 有额定马驴又增设帮马既有正差应付又有借冒
 关牌分外逼索者请查会典事例尽燬官民座船以
 其费入官其旱驿马驴除两京会同馆之外每驿减
 十之三非冲者减十之五所过官丞必须正差勘合
 填定职名地方夫马之数方许应付其他一切分关
卷十六 第 53b 页 WYG0626-0358d.png
 倒关改关借关及额外铺陈馈送乾折等弊在内听
 部科在外听抚按参革仍以各地方所省钱粮之半
 解部输边诏允行
四十年定内府各衙门应役人数
 令内府各监局司库等衙门将各匠役定以一万七
 千一百名锦衣卫各旗校定以一万六千四百名光
 禄寺厨役定以三千六百名太常寺厨役定以一千
 一百名各为额数如有事故止许在册馀丁查补不
卷十六 第 54a 页 WYG0626-0359a.png
 得踰数滥收又户部奏准河南均徭库子择殷实有
 力者朋充协济掌印官置空白文簿二扇赴巡抚衙
 门用印钤盖发各役收掌遇派办一应公费照数登
 记听巡抚及守巡官吊查至于各仓斗级俱令年终
 支盘其后收支皆见役承当毋得牵系旧役
四十四年二月议准江南行十段锦册法
 其法算该每年银力差各若干总计十甲之田派为
 定则如一甲有馀则留以为二甲之用不足则提二
卷十六 第 54b 页 WYG0626-0359b.png
 甲补之乡宦免田十年之内止免一年一年之内止
 于本户寄庄田亩不拘同府别府但已经原籍优免
 者不许再免
  (臣/)等谨按世宗实录十段锦之议出于巡按御史
  温如璋行之未几里下骚然莫必其命浙江为尤
  甚庞尚鹏巡按浙江时乃奏请行一条鞭法
神宗万历元年十一月顺天府府尹施笃臣请恤厢民
差役
卷十六 第 55a 页 WYG0626-0359c.png
 笃臣言厢户之设始自永乐初取江南富民三千户
 填实京师分派宛大两县寄籍至弘治间止存二百
 馀户以勾摄烦扰奏免佥解每户岁徵银五两尽给
 存户为津贴安家盘费后因春秋陵祭乡会武闱及
 各衙门取用物件等项两县里甲供应不前暂令各
 厢户备办遂沿习为常各户岁给领前银轮流供办
 嘉靖间户部见所解前银数多发贮太仓备边银去
 差存逃亡过半议者乃请每县各给银三百两供应
卷十六 第 55b 页 WYG0626-0359d.png
 繁难不敷措办日逐赔补渐益凋零今两县仅存厢
 民五户每岁置办家伙冗费丛杂难以悉举夫厢户
 非土著之民供办非额设之役所有之资既以收其
 八九所供之役又未蠲其一二贫者流移奸者投避
 见存五户惟馀残喘岂祖宗填实京师之原意乞将
 解到安家银每县岁添给二百五十两仍清查影射
 与五户一体当差户部议覆每县止添给二百两
六年优恤治河夫役
卷十六 第 56a 页 WYG0626-0360a.png
 正月给事中李涞言河夫之役甚苦宜从实勘估稍
 优其直以苏小民之困工银必须早给仍察督小官
 不许假以别事剥削七月巡按直隶崔廷试言淮甸
 地方所当因势调停者其一计夫役以安穷民各州
 邑所派之夫日给三分而远者一日七八分次亦不
 下五六分彼里甲所取办民已不胜苦矣事竣之时
 当事者又多裁削之或遇有冲决辄令复筑不复计
 工夫洪水所冲何坚不破而可令穷民赔价耶以后
卷十六 第 56b 页 WYG0626-0360b.png
 量从宽处免其扣累庶几民忘其劳而称佚道之使
 也皆允行
  礼部主事陈应芳条奏河工疏曰顷见漕臣开越
  河一疏其称论方取土以丈计之约用工银九万
  六千有奇而木石之费十二万其派夫必得五万
  人而后可窃意夫以五万每名日工食二分则当
  一日千金矣是所谓九万六千者止可供五万人
  三月之费借曰更番迭用亦只供六月之食大约
卷十六 第 57a 页 WYG0626-0360c.png
  计之则九万六千者可足一年夫役之募乎其不
  足者抚按自有处乎抑令民自为赔也臣往见河
  工之举抚按下之司道司道下之州县州县下之
  里甲里甲不足于是以家资之上下为出夫之等
  第籍名在官而趋之役票牌追呼之扰呼号怨谤
  之声不可胜言此借名之苦一也及其不可脱而
  为之办夫一家办夫五名则月几十金之费往往
  倾资以偿其费不则鬻产及卖子女数月之间闾
卷十六 第 57b 页 WYG0626-0360d.png
  阎一空此雇夫之苦二也及其以应雇之夫而往
  即工所也多方影射百计索求致令往往逃去移
  檄州县逮之原籍名之人则又雇夫以补其额而
  就逮之费亦复如前是重困也至于官银即使尽
  所议者给之犹不足以偿十分之一而况所给者
  受值之人非出值家也官徒有募夫之名而害归
  于籍名者之家利入于管工者之手此赴役之苦
  三也请以三策筹之与其使当事诸臣阳为节省
卷十六 第 58a 页 WYG0626-0361a.png
  之虚名而闾阎小民隐受包赔之实害则孰若照
  粮起科明为加派而以九年十年拖欠存为钱粮
  酌为蠲免免其旧而派其新人情未有不乐从者
  钱粮足则官操其值以募人如各驿递等夫则非
  以厉民而且养民此理之正策之上也瓜仪巨商
  大贾往往有建寺修桥者向倭夷之变扬州外城
  俱系盐商倡筑不期月而集或悬旌表之令开事
  例之门或授以冠带或给以旌匾必有应之者而
卷十六 第 58b 页 WYG0626-0361b.png
  往来商船除钞关外量于湖口抽其税课以佐急
  此事之权策之次也如其不责名实而曰加派不
  可协济不可事例抽税又不可而忍听民自为赔
  焉此则可谓无策矣
七年八月减均徭加派银
 给事中郝维乔言国家赋税差役原有定额迩来条
 鞭新立规额未定无名供应之费不时科敛之需其
 苦万状即遇灾伤蠲免而各项冗费冗役及门摊纳
卷十六 第 59a 页 WYG0626-0361c.png
 办支应常例等银有司仍一槩追徵不少减免此两
 税输官者少杂派输官者多也请命下各直省每年
 春秋税额照常徵派外将均徭里甲及一应杂派钱
 粮但系小民出办者通行查议某项应减某项应革
 某项仍旧分类开造呈报酌议务求省约从之凡减
 银一百三十万有奇
九年通行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
卷十六 第 59b 页 WYG0626-0361d.png
 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
 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
 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
 为一条皆计亩徵银折办于官故谓之一条鞭嘉隆
 间数行数止至是乃尽行之盖均徭里甲与两税为
 一小民得无扰而事亦易集立法颇为简便然粮长
 里长名罢实存诸役卒至复佥农氓条鞭法行十馀
 年规制顿紊不能尽遵也
卷十六 第 60a 页 WYG0626-0362a.png
 先是世宗嘉靖十年正月御史傅汉臣言顷行一条
 鞭法十里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
 各州县总于府各府总于布政司布政司通将一省
 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审
 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
 籍令行各府州县永为遵守则徭役公平而无不均
 之叹矣奏入下所司穆宗隆庆四年户部奏准江南
 布政司所属府州县各项差役遂一较量轻重系力
卷十六 第 60b 页 WYG0626-0362b.png
 差者则计其代当工食之费量为增减系银差者则
 计其扛解交纳之费加以增耗通计一岁共用银若
 干照依丁粮编派开载各户由贴交限徵收其往年
 编某为某役某为头户贴户者尽行查革如有丁无
 粮者编为下户仍纳丁银有丁粮者编为中户及粮
 多丁少与丁粮俱多者编为上户俱照丁粮并纳著
 为定例此一条鞭法之始
  工科右给事中曲迁乔疏曰议行条鞭之法以差
卷十六 第 61a 页 WYG0626-0362c.png
  银必兼丁地定地必较肥瘠觅役必厚工食我国
  家因田以制赋按丁以审差即古有田则有租有
  身则有庸之意因法久弊滋于是不得已立为条
  鞭之法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徵银官
  为分解雇役应付虽非祖宗之旧制亦革弊之良
  法但有司行之有善有不善是以地方亦间有称
  不便者今宜行各抚按将见行条鞭之法或有司
  奉行未善者则随宜酌处如病在雇役则宽议其
卷十六 第 61b 页 WYG0626-0362d.png
  工食使人不苦于应募如病在里甲则严禁其暗
  用使人得安于田亩或则壤成赋勿使下地暗包
  上地之粮或九则徵银勿使贫民概应富户之役
  调停既当人自乐从矣
  孙承泽春明梦馀录曰一条鞭者其法通府州县
  十岁中夏税秋粮存留起运额若干通为一条总
  徵而均支之也其徵收不轮甲通一县丁粮均派
  之而下帖于民备载一岁中所应纳之数于帖而
卷十六 第 62a 页 WYG0626-0363a.png
  岁分六限纳之官其起运完输若给募皆官府自
  支拨盖轮甲则递年十甲充一岁之役条鞭则合
  一邑之丁粮充一年之役也轮甲则三年一差出
  骤多易困条鞭令每年出办所出少易输譬则十
  石之重有力人弗胜分十人而运之力轻易举也
  诸役钱分给主之官承募人势不得复取赢于民
  而民如限输钱讫闭户卧可无复追呼之扰此役
  法之善者也后江陵相当国复下制申饬海内通
卷十六 第 62b 页 WYG0626-0363b.png
  行者将百年而今又有不然者余读怀柔县志载
  赋役议曰天下有名为节省而其实有大不便于
  民者则今日之请减条鞭是已里甲之累民易知
  也以故改而为条鞭立法者贵其可继故改鞭之
  始尚有馀地以俟有司之酌处乃一倡为节省之
  说各款尽为裁减减之又减以至必不能行矣而
  各款将终焉已乎必不能已则私役里甲以济之
  者也昔止一里甲之累而今两累之大家为掩耳
卷十六 第 63a 页 WYG0626-0363c.png
  盗铃之计其害更甚于加赋窃谓今日之裁减太
  甚徒掣贤者之肘而益以恣不肖者之无忌惮困
  民极矣司国者将有策以复条鞭之旧乎
十一年十一月议审编事宜
 顺天府府尹臧惟一言审编事一银力二差分配丁
 田每亩科银二分涉于过重不若以丁门为主丁门
 上中则先尽力差重者编审其丁门下则并地亩编
 审轻差不得拘定每亩二分之例一差徭以丁田为
卷十六 第 63b 页 WYG0626-0363d.png
 主而又有门银者富家援例丁得优免故富者照门
 审差上中六则照门银等则编审下户既出丁银不
 得复议门银一力差代役额外需求以致正户赔累
 必每差明编所用之数除听本户亲当外代当者徵
 银解各衙门当官给领不许额外需求一流寓土著
 莫非王民除寄庄未久产业无多者照例每地一亩
 徵银三分止编银差外其居住年久置有地土房舍
 者即令收籍与土民一体当差一各衙门裁革官员
卷十六 第 64a 页 WYG0626-0364a.png
 门皂人役宜查明免编以宽民力一各州县地有繁
 简故所用人役自有多寡将应减应增照数编审庶
 冗费可省而差用亦敷一差有银力轻重不同旧审
 银差有应改力差者或旧审力差有应改银差者随
 宜改编亦通变便民之法部覆如议
熹宗天启元年均辽饷加派户丁等银
 从给事中甄淑请也自万历时接踵三大征颇有加
 派四十六年骤增辽饷三百万三年之中增赋五百
卷十六 第 64b 页 WYG0626-0364b.png
 二十万于是淑言辽饷加派易致不均盖天下户口
 有户口之银人丁有人丁之银田土有田土之银有
 司徵收总曰银额按银加派则其数不漏东西南北
 之民甘苦不同布帛粟米力征之法徵纳不同惟守
 令自知其甘苦而通融其徵纳今因人土之宜则无
 偏枯之累其法以银额为主而通人情酌土俗颁示
 直省每岁存留起解各项银两之数以所加饷额按
 银数分派总提折扣裒多益寡期不失饷额而止如
卷十六 第 65a 页 WYG0626-0364c.png
 此则愚民易知可杜奸胥意为增减之弊且小民所
 最苦者无田之粮无米之丁田鬻富室产去粮存而
 犹输丁赋宜取额丁额米两衡而定其数米若干即
 带丁若干买田者收米便收丁则县册不失丁额贫
 民不致赔累而有司亦免逋赋之患从之
庄烈帝崇祯六年正月御史祁彪佳疏陈里甲之困
 先是三年河南巡抚范景文言民所患苦莫如差役
 钱粮有收户解户驿递有马户供应有行户皆佥有
卷十六 第 65b 页 WYG0626-0364d.png
 力之家充之名曰大户究之所佥非富民中人之产
 辄为之倾自变为条鞭法民困少苏而大户终未尝
 革至是彪佳疏陈里甲之苦言自一条鞭之法行差
 徭咸入正赋安得里甲用之也乃僻邑遐陬公然佥
 派岁节之馈送过客之供应新官之铺设军民之起
 解事无难易概令支当至于解银一差尤称重用发
 领之际吏缘为奸兑收之时赔折无算更有发空批
 令垫纳在先要补于后者河南按臣李日宣行官收
卷十六 第 66a 页 WYG0626-0365a.png
 官解中州便之何不可行之于天下也帝嘉纳之
裁驿夫
 天启时御史李应升疏陈十害其三条切言马夫河
 役粮甲修办白役扰民之弊至是给事中刘懋复奏
 裁驿夫征调往来仍责编户驿夫无所得食至相率
 从流贼为乱云
 
 
卷十六 第 66b 页 WYG0626-0365b.png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