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冈 第 517c 页
金刚般若经灵验传卷下
* 李冈
李冈 第 518a 页 X87-0518.png
唐兵部尚书李冈。得疾暴卒。唯心上煖。三日复苏云。
见一人引见大将军。蒙令坐。索案看云。错追公。有顷
狱卒擎一盘来。中置铁丸数枚。复舁一铛放庭中。铛
下自然火出。铛中铜汁涌沸。煮铁丸赤如火。狱卒进
盘。将军以让冈。冈惧云饱。将军吞之。既入口。举身洞
然。又饮铜汁。身遂火起。俛仰之际吞并尽。良久复如
故。冈乃前问之。答云地下更无他馔。唯有此物。即吸
食之。若或不餐。须臾即为猛火所焚。苦甚与此。唯与
写佛经十部。转金刚经千卷。公亦不来。吾又离此。冈
既复生。一依所约。深加敬异(出报应记)。
* 智藏
梁智藏。吴郡人。住钟山开善寺。遇相者谓曰。法师聪
明盖世。惜命不长。止三十一耳。时年二十有九。于是
罢讲。探经藏得金刚经。竭诚诵读礼佛忏悔。昼夜不
辍。至期忽闻空中声曰。汝寿本尽。以般若功德力得
倍寿矣。后见前相者。惊异莫测。藏陈其故。始知经力
不可思议(出缁门崇行录)。
* 李丘一
唐李丘一。好鹰狗畋猎。万岁通天元年任杨州高邮
丞。忽一旦暴死。见两人来追。一人自云姓段。时同被
追者百馀人。男皆著枷。女即反缚。丘一被锁前驱。行
可十馀里。见大槐树数十。下有马槽。段云。五道大神
每巡察人间罪福于此歇马。丘一方知身死。至王门。
段指一胥云。此人姓焦名策。是公本头。遂被领见。王
李冈 第 518b 页 X87-0518.png
曰。汝安忍无亲。好杀他命以为已乐。须臾即见所杀
兽禽皆为人语云。乞早处分。焦策进云。丘一未合死。
王曰曾作何功德。云唯曾造金刚经一卷。王即合掌
云。冥间号金刚经最上功德。君能书写其福不小。即
令焦策领向经藏令验。至一宝殿。众经充满。丘一试
抽一卷。果是所造之经。既回见王。知造有实。乃召所
杀生类。令恳陈谢。许造功德。丘一依王命。愿写金刚
经一百卷。众欢喜尽散。王曰于去。焦策领出城门云。
尽力如此。岂不相报。丘一许钱三百千。不受。与造经
二十部。至一坑。策推之。遂活。身在棺中。唯闻哭声。巳
三日矣。惊呼人至。破棺乃起。旬日写经二十卷了。焦
策来谢。致辞而去。寻百卷亦毕。扬州剌史奏其事。敕
加丘一五品。仍充喜州招讨使(出报应记)。
* 于昶
唐于昶。天后朝任并州录事参军。每至一更后即喘
息流汗。二更后愈。妻柳氏将召医工昶密曰。自无他
苦。但昼决曹务。夜判冥司事。力不任耳。每知有灾咎。
即阴为之备。都不形言。凡六年。后丁母难。持金刚经。
更不复为冥吏。因极言此功德力。令子孙佩转。后为
庆州司马。年八十四将终。忽闻异香。非代所有。谓左
右曰。有圣人迎我往西方。言讫而没(出报应记)。
* 裴宣礼
唐裴宣礼。天后朝为地官侍郎。常持金刚经。坐事被
系。宣礼忧迫。唯至心念经。枷锁一旦自脱。推官亲访
兽禽皆为人语云。乞早处分。焦策进云。丘一未合死。
王曰曾作何功德。云唯曾造金刚经一卷。王即合掌
云。冥间号金刚经最上功德。君能书写其福不小。即
令焦策领向经藏令验。至一宝殿。众经充满。丘一试
抽一卷。果是所造之经。既回见王。知造有实。乃召所
杀生类。令恳陈谢。许造功德。丘一依王命。愿写金刚
经一百卷。众欢喜尽散。王曰于去。焦策领出城门云。
尽力如此。岂不相报。丘一许钱三百千。不受。与造经
二十部。至一坑。策推之。遂活。身在棺中。唯闻哭声。巳
三日矣。惊呼人至。破棺乃起。旬日写经二十卷了。焦
策来谢。致辞而去。寻百卷亦毕。扬州剌史奏其事。敕
加丘一五品。仍充喜州招讨使(出报应记)。
* 于昶
唐于昶。天后朝任并州录事参军。每至一更后即喘
息流汗。二更后愈。妻柳氏将召医工昶密曰。自无他
苦。但昼决曹务。夜判冥司事。力不任耳。每知有灾咎。
即阴为之备。都不形言。凡六年。后丁母难。持金刚经。
更不复为冥吏。因极言此功德力。令子孙佩转。后为
庆州司马。年八十四将终。忽闻异香。非代所有。谓左
右曰。有圣人迎我往西方。言讫而没(出报应记)。
* 裴宣礼
唐裴宣礼。天后朝为地官侍郎。常持金刚经。坐事被
系。宣礼忧迫。唯至心念经。枷锁一旦自脱。推官亲访
李冈 第 518c 页 X87-0518.png
之。遂得雪免。御史任植同禁。亦念经获免(出报应记)。
* 吴思玄
唐吴思玄。天后朝为大学博士。信释氏。持金刚经日
两遍。多有灵应。后稍怠。日夜一遍。思玄在京病。有巫
褚细儿言事如神。星下祈祷。思玄往就见。细见惊曰。
公有何也。鬼见皆走。思玄私负知是经。乃倍加精励
日念五遍。兄疾。医无效。思玄至心念经。三日而愈。思
玄曾于渭桥见一老人。年八十馀。著粗缞服。问之曰。
为所生母也。思玄怪之。答曰。母年四十三时。有异僧
教云。汝欲长寿否。但念金刚经。母即发心口念两遍。
本一百七十。及邻母诵过百岁。今遵母业巳九十矣
(出报应记)。
* 薛少殷
河东薛少殷。举进士。忽一日暴卒于长安崇义里。有
一吏持牒云。大使追引。入府门。既人见。官府即鲜于
叔明也。少殷欲有所诉。叔明曰。寒食将至。何为镂鸡
子食也。东面有一僧。手持宝塔扇双开。少殷巳在其
中。叔明曰。日某方欲上事和尚。何为救此人。乃迫而
出。令引少殷见判官。及出门之西院。阍者入白。逡巡
闻命素服乃入。所见乃亡兄也。叙泣良久曰。吾以汝
未成名。欲荐汝于此。分主公事。故假追来。非他也。少
殷时新婚。恳不愿住。兄曰。吾同院有王判官。职居西
曹。汝既来此。可以一谒而去。乃命少殷于西院见之。
接待甚厚。俄闻备馔。海陆毕备。未食。王判官忽起顾
* 吴思玄
唐吴思玄。天后朝为大学博士。信释氏。持金刚经日
两遍。多有灵应。后稍怠。日夜一遍。思玄在京病。有巫
褚细儿言事如神。星下祈祷。思玄往就见。细见惊曰。
公有何也。鬼见皆走。思玄私负知是经。乃倍加精励
日念五遍。兄疾。医无效。思玄至心念经。三日而愈。思
玄曾于渭桥见一老人。年八十馀。著粗缞服。问之曰。
为所生母也。思玄怪之。答曰。母年四十三时。有异僧
教云。汝欲长寿否。但念金刚经。母即发心口念两遍。
本一百七十。及邻母诵过百岁。今遵母业巳九十矣
(出报应记)。
* 薛少殷
河东薛少殷。举进士。忽一日暴卒于长安崇义里。有
一吏持牒云。大使追引。入府门。既人见。官府即鲜于
叔明也。少殷欲有所诉。叔明曰。寒食将至。何为镂鸡
子食也。东面有一僧。手持宝塔扇双开。少殷巳在其
中。叔明曰。日某方欲上事和尚。何为救此人。乃迫而
出。令引少殷见判官。及出门之西院。阍者入白。逡巡
闻命素服乃入。所见乃亡兄也。叙泣良久曰。吾以汝
未成名。欲荐汝于此。分主公事。故假追来。非他也。少
殷时新婚。恳不愿住。兄曰。吾同院有王判官。职居西
曹。汝既来此。可以一谒而去。乃命少殷于西院见之。
接待甚厚。俄闻备馔。海陆毕备。未食。王判官忽起顾
李冈 第 519a 页 X87-0519.png
见。向者持塔僧曰。不可食。食之则无由归矣。少殷曰
饥甚奈何。僧曰唯蜜煎姜可食。乃取食之。而王判官
竟不至。僧曰可去矣。少殷复出。诣兄泣且请去。兄知
不可留。乃入白官府。许之。少殷曰。既得归人间。愿知
当为何官。兄曰此甚难言。亦何用知之。恳请乃召一
吏取籍寻阅。不令见之。曰汝后年方成名。初甚当极
西得之。次历畿赤簿尉。又一官极南。此外吾不得知。
临别。兄曰。吾旧使祇承人李俊。令随汝去。有危急即
可念之。既去。每遇危际皆见其僧前引。少殷曰。弟子
素不相识。和尚何乃见护如此。僧曰。吾为汝持金刚
经故相护尔。雅醒具述其事。后年春果及第。未几授
秘书省正字。充和蕃判官。及回改同官主簿。秩满遇
赵昌为安南节度。少殷与之有旧。求为从事。欲厌及
南之官。昌许之曰。乘递之镇未暇有表。至江陵。当以
表请。及表至。少殷寻以丁母忧。服除。选授万年县尉。
时青淄卒吏与驸马家僮斗死。京兆府不时奏德宗
赫怒。时少殷主戒唐。一日乃贬高州雷泽县尉。十馀
年备历艰苦。而李俊常有所护。及顺宗嗣位。有诏收
录贬官。少殷移至圭阳。与贬官李定同行过水勒马。
与一从人言。即李俊也。云某月日巳足。拜别而去。少
殷曰。吾兄言官止于此。李俊复去。将不久矣。李定惊
惨其事。因问。具以告之。数日而卒(出前定录)。
* 卢弁
卢弁者。其伯任湖城令。弁自东都就省。夜宿第二谷。
饥甚奈何。僧曰唯蜜煎姜可食。乃取食之。而王判官
竟不至。僧曰可去矣。少殷复出。诣兄泣且请去。兄知
不可留。乃入白官府。许之。少殷曰。既得归人间。愿知
当为何官。兄曰此甚难言。亦何用知之。恳请乃召一
吏取籍寻阅。不令见之。曰汝后年方成名。初甚当极
西得之。次历畿赤簿尉。又一官极南。此外吾不得知。
临别。兄曰。吾旧使祇承人李俊。令随汝去。有危急即
可念之。既去。每遇危际皆见其僧前引。少殷曰。弟子
素不相识。和尚何乃见护如此。僧曰。吾为汝持金刚
经故相护尔。雅醒具述其事。后年春果及第。未几授
秘书省正字。充和蕃判官。及回改同官主簿。秩满遇
赵昌为安南节度。少殷与之有旧。求为从事。欲厌及
南之官。昌许之曰。乘递之镇未暇有表。至江陵。当以
表请。及表至。少殷寻以丁母忧。服除。选授万年县尉。
时青淄卒吏与驸马家僮斗死。京兆府不时奏德宗
赫怒。时少殷主戒唐。一日乃贬高州雷泽县尉。十馀
年备历艰苦。而李俊常有所护。及顺宗嗣位。有诏收
录贬官。少殷移至圭阳。与贬官李定同行过水勒马。
与一从人言。即李俊也。云某月日巳足。拜别而去。少
殷曰。吾兄言官止于此。李俊复去。将不久矣。李定惊
惨其事。因问。具以告之。数日而卒(出前定录)。
* 卢弁
卢弁者。其伯任湖城令。弁自东都就省。夜宿第二谷。
李冈 第 519b 页 X87-0519.png
梦中见二黄衣吏来追。行至一所。有城壁。入城之后。
欲过判官。属有使至。判官出迎。吏领住一舍下。其屋
上有盖。下无梁柱。下有大磨十枚。磨边有妇女数百。
磨恒自转。牛头卒十馀。以大箕抄妇人置磨孔中。随
磨而出。骨肉粉粹。苦痛之声所不忍闻。弁于众中见
其伯母。即湖城之妻也。相见悲喜。各问其来由。弁曰
此等受罪云何。曰坐妒忌以至于此。弁曰为之奈何。
伯母曰汝素持金刚经。试为我诵。或当灭罪。弁因持
经。磨遂不转。受罪者小息。牛头卒持叉来弁所。怒曰
何物郎君来此诵经度人作事。弁对曰。伯母在此。卒
云。若惜伯母。可与俱去。弁遂将伯母奔走出城。各归
就活。初弁唯一小奴同行。死巳半日。其奴方欲还报。
会弁巳苏。后数日。至湖城。入门遇伯设齐。家人见弁
惊喜还报。伯母迎执其手曰。不遇汝。当入磨中。今得
重生。汝之力也(出广异记)。
* 钳耳含光
竺山县丞钳耳含光者。其妻陆氏。死经半岁。含光秩
满从家居竺山寺。有大墩。暇日登望。忽于墩侧见陆
氏。相见悲喜。问其死事。便尔北望。见一大城。云所居
在此。邀含光同去。入城。城中屋宇壮丽。与人间不殊。
傍有一院。院内西行有房数十间。陆氏处第三房。夫
妇之情不异平素。衣玩服具亦尔。久之日暮。谓含光
曰。地府严切。君宜且还。后日可领儿子等来。欲有所
嘱。明日不烦来也。及翌日。含光又往。陆氏见之。惊愕
欲过判官。属有使至。判官出迎。吏领住一舍下。其屋
上有盖。下无梁柱。下有大磨十枚。磨边有妇女数百。
磨恒自转。牛头卒十馀。以大箕抄妇人置磨孔中。随
磨而出。骨肉粉粹。苦痛之声所不忍闻。弁于众中见
其伯母。即湖城之妻也。相见悲喜。各问其来由。弁曰
此等受罪云何。曰坐妒忌以至于此。弁曰为之奈何。
伯母曰汝素持金刚经。试为我诵。或当灭罪。弁因持
经。磨遂不转。受罪者小息。牛头卒持叉来弁所。怒曰
何物郎君来此诵经度人作事。弁对曰。伯母在此。卒
云。若惜伯母。可与俱去。弁遂将伯母奔走出城。各归
就活。初弁唯一小奴同行。死巳半日。其奴方欲还报。
会弁巳苏。后数日。至湖城。入门遇伯设齐。家人见弁
惊喜还报。伯母迎执其手曰。不遇汝。当入磨中。今得
重生。汝之力也(出广异记)。
* 钳耳含光
竺山县丞钳耳含光者。其妻陆氏。死经半岁。含光秩
满从家居竺山寺。有大墩。暇日登望。忽于墩侧见陆
氏。相见悲喜。问其死事。便尔北望。见一大城。云所居
在此。邀含光同去。入城。城中屋宇壮丽。与人间不殊。
傍有一院。院内西行有房数十间。陆氏处第三房。夫
妇之情不异平素。衣玩服具亦尔。久之日暮。谓含光
曰。地府严切。君宜且还。后日可领儿子等来。欲有所
嘱。明日不烦来也。及翌日。含光又往。陆氏见之。惊愕
李冈 第 519c 页 X87-0519.png
曰。戒卿勿来。何得复至。顷之有绯衣吏。侍从数十人
来入院。陆氏令含光入床下。垂毡至地以障之。戒使
勿视。恐主客有犯。俄闻外呼陆四娘。陆氏走出。含光
初甚怖惧。后稍窃视。院中都有二十八妇人绯衣。各
令解髻。两两结投釜中。冤楚之声闻乎数里。火灭乃
去。陆氏径走入房。含光见入。接手床上。良久闷绝。既
窹。含光问平生斋菜诵经念佛。何以更受此苦。答云
昔欲终时有僧见诣令写金光明经。当时许之。病亟
草草遂忘遗嘱。坐是受妄语报。罹此酷罚。所欲见儿
子者正为造金光明经。今君巳见。无烦儿子也。含光
还家。乃具向诸子说其事。悲泣终夕。及明。往视巳不
复见。但荒草耳。遂货家产得五百千。剌史巳下各有
资助满二千贯文。乃令长子载往五台写经。至山中
遍历诸台。未有定居。寻而又上台山路之半。遇一老
僧谓之曰。写经救母。何尔迟回。留钱于台。宜速还写
金刚经也。言讫不见。其子知是文殊菩萨。留钱而还。
乃至舍写经毕。上墩又见地狱。因尔直入。遇闭门。乃
扣之。门内问是谁。钳耳赞府即云是我。久之有妇人
出曰。贵閤令相谢写经之力巳得托生人间。千万珍
重。含光乃问夫人何故居此。答云。罪状颇同。故复在
此尔(出广异记)。
* 王陀
唐王陀。为阴阳府果毅。因病遂断荤肉。发心诵金刚
经。日五遍。后染瘴疾。见群鬼来。陀即急念经。鬼闻便
来入院。陆氏令含光入床下。垂毡至地以障之。戒使
勿视。恐主客有犯。俄闻外呼陆四娘。陆氏走出。含光
初甚怖惧。后稍窃视。院中都有二十八妇人绯衣。各
令解髻。两两结投釜中。冤楚之声闻乎数里。火灭乃
去。陆氏径走入房。含光见入。接手床上。良久闷绝。既
窹。含光问平生斋菜诵经念佛。何以更受此苦。答云
昔欲终时有僧见诣令写金光明经。当时许之。病亟
草草遂忘遗嘱。坐是受妄语报。罹此酷罚。所欲见儿
子者正为造金光明经。今君巳见。无烦儿子也。含光
还家。乃具向诸子说其事。悲泣终夕。及明。往视巳不
复见。但荒草耳。遂货家产得五百千。剌史巳下各有
资助满二千贯文。乃令长子载往五台写经。至山中
遍历诸台。未有定居。寻而又上台山路之半。遇一老
僧谓之曰。写经救母。何尔迟回。留钱于台。宜速还写
金刚经也。言讫不见。其子知是文殊菩萨。留钱而还。
乃至舍写经毕。上墩又见地狱。因尔直入。遇闭门。乃
扣之。门内问是谁。钳耳赞府即云是我。久之有妇人
出曰。贵閤令相谢写经之力巳得托生人间。千万珍
重。含光乃问夫人何故居此。答云。罪状颇同。故复在
此尔(出广异记)。
* 王陀
唐王陀。为阴阳府果毅。因病遂断荤肉。发心诵金刚
经。日五遍。后染瘴疾。见群鬼来。陀即急念经。鬼闻便
李冈 第 520a 页 X87-0520.png
退。遥曰。王令追汝。且止诵经。陀即为歇。鬼悉向前。陀
乃昏迷欲绝。须臾又见一鬼来云。念经人。王令权放
六月。既寤。遂一心持诵。昼夜不息。六月虽过。鬼亦不
来。夜闻空中有声呼曰。汝以持经功德。当寿九十矣。
竟如其言(出报应记)。
* 王令望
唐王令望。少持金刚经。还邛州。临溪路极险阻。忽遇
猛兽。振怖非常。急念真经。猛兽熟视。曳尾而去。流涎
满地。曾任安州判司。过杨子江。夜风暴起。租船数百
艘相接尽没。唯令望船独全。后终亳州谯令(出报应记)。
* 何澋
唐何澋。天授初任怀州武德令。常持金刚经。至河阳
水涨桥倒。日巳夕。人争上船。岸远未达。欲没。澋惧。且
急念经。须臾近岸。遇悬芦。攀缘得出。馀溺死八十馀
人(出报应记)。
* 张玄素
唐张玄素。洛阳人。少持金刚经。天授初任黄梅宰。家
有厄难。应念而消。年七十遘疾。忽有华盖垂空。遂澡
浴与家人诀别。奄然而卒(出报应记)。
* 田氏
易州参军田氏。性好畋猎。恒养鹰犬为事。唐天宝初
易州放鹰于丛林棘上。见一卷书。取视之。乃金刚经
也。自尔发心持诵。数年巳诵二千馀遍。然畋猎亦不
辍。后遇疾暴卒数日。被追至地府。见诸鸟兽周回数
乃昏迷欲绝。须臾又见一鬼来云。念经人。王令权放
六月。既寤。遂一心持诵。昼夜不息。六月虽过。鬼亦不
来。夜闻空中有声呼曰。汝以持经功德。当寿九十矣。
竟如其言(出报应记)。
* 王令望
唐王令望。少持金刚经。还邛州。临溪路极险阻。忽遇
猛兽。振怖非常。急念真经。猛兽熟视。曳尾而去。流涎
满地。曾任安州判司。过杨子江。夜风暴起。租船数百
艘相接尽没。唯令望船独全。后终亳州谯令(出报应记)。
* 何澋
唐何澋。天授初任怀州武德令。常持金刚经。至河阳
水涨桥倒。日巳夕。人争上船。岸远未达。欲没。澋惧。且
急念经。须臾近岸。遇悬芦。攀缘得出。馀溺死八十馀
人(出报应记)。
* 张玄素
唐张玄素。洛阳人。少持金刚经。天授初任黄梅宰。家
有厄难。应念而消。年七十遘疾。忽有华盖垂空。遂澡
浴与家人诀别。奄然而卒(出报应记)。
* 田氏
易州参军田氏。性好畋猎。恒养鹰犬为事。唐天宝初
易州放鹰于丛林棘上。见一卷书。取视之。乃金刚经
也。自尔发心持诵。数年巳诵二千馀遍。然畋猎亦不
辍。后遇疾暴卒数日。被追至地府。见诸鸟兽周回数
李冈 第 520b 页 X87-0520.png
亩。从已徵命。顷之随到。见王问罪何多也。田无以对。
王令所由领往推问。其徒十人至吏局。吏令启口。以
一丸药掷口中。便成烈火遍身。须臾灰灭。俄复成人。
如是六七辈。至田氏。累三丸而不见火状。吏乃怪之。
复引见王。具以实白。王问在生作何福业。田氏云。初
以畋猎为事。王重问。云。在生之时。于易州棘上得金
刚经。持诵巳二千馀遍。王云。正此灭一切罪。命左右
检田氏福簿。还白如言。王自令田氏诵经。才三纸。回
视庭中。禽兽并不复见。诵毕。王称美之云。诵二千遍。
延十五年寿。遂得放还(出广异记)。
* 李惟燕
建德县令李惟燕。少持金刚经。唐天宝末。惟燕为馀
姚郡参军。秩满北归。过五丈店。属上虞江埭塘破水
竭。时中夜晦瞑。四回无人。此路旧多劫盗。惟燕舟中
有吴绫数百疋。惧为贼所取。因持一剑至船前诵经。
三更后见堤上两炬火自远而至。惟燕疑是村人卫
已。火去船百步便却复回。心颇异之。愈益厉声诵经。
亦窃自思云。火之所为。得非金刚经力乎。时塘水竭
而塘外水满。惟燕便心念塘破当得水助。半夕之后
忽闻船头有流水声。惊云塘阔数丈何由得破。久之
稍觉船浮。及明河水巳满。对船所一孔大数尺。乃知
诵金刚经之助云。惟燕弟惟玉。见任处州别驾。见其
兄诵经有功。因效之。后泛舟出峡。水急橹折。船将欲
败。乃力念经。忽见一橹随流而下。遂获济。其族人亦
王令所由领往推问。其徒十人至吏局。吏令启口。以
一丸药掷口中。便成烈火遍身。须臾灰灭。俄复成人。
如是六七辈。至田氏。累三丸而不见火状。吏乃怪之。
复引见王。具以实白。王问在生作何福业。田氏云。初
以畋猎为事。王重问。云。在生之时。于易州棘上得金
刚经。持诵巳二千馀遍。王云。正此灭一切罪。命左右
检田氏福簿。还白如言。王自令田氏诵经。才三纸。回
视庭中。禽兽并不复见。诵毕。王称美之云。诵二千遍。
延十五年寿。遂得放还(出广异记)。
* 李惟燕
建德县令李惟燕。少持金刚经。唐天宝末。惟燕为馀
姚郡参军。秩满北归。过五丈店。属上虞江埭塘破水
竭。时中夜晦瞑。四回无人。此路旧多劫盗。惟燕舟中
有吴绫数百疋。惧为贼所取。因持一剑至船前诵经。
三更后见堤上两炬火自远而至。惟燕疑是村人卫
已。火去船百步便却复回。心颇异之。愈益厉声诵经。
亦窃自思云。火之所为。得非金刚经力乎。时塘水竭
而塘外水满。惟燕便心念塘破当得水助。半夕之后
忽闻船头有流水声。惊云塘阔数丈何由得破。久之
稍觉船浮。及明河水巳满。对船所一孔大数尺。乃知
诵金刚经之助云。惟燕弟惟玉。见任处州别驾。见其
兄诵经有功。因效之。后泛舟出峡。水急橹折。船将欲
败。乃力念经。忽见一橹随流而下。遂获济。其族人亦
李冈 第 520c 页 X87-0520.png
常诵金刚经。遇安禄山之乱。伏于荒草。贼将至。思得
一鞋以走。俄有物落其背。惊视乃新鞋也(出广异记)。
* 孙明
唐孙明者。郑州阳武人也。世贫贱。为卢氏庄客。善持
金刚经。日诵二十遍。经二十年。自初持经便绝荤血。
后正念诵次。忽见二吏来追。明意将是县吏。便县去。
行可五六里。至一府门。门人云。王巳出巡。吏因闭于
明空室中。其室从广五六十间。盖若荫云。经七日。王
方至。吏引明入府。王问汝有何福。答云持金刚经巳
二十年。王言此大福也。顾谓左右曰。昨得祇洹家牒。
论明念诵勤恳。请延二十载。乃知修道不可思议。所
延二十载以偿功也。令吏送还舍。其家殡明巳毕。神
虽复体。家人不知之也。会猎者从殡宫过。闻号呼之
声。报其家人。因尔得活矣。天宝末。明活巳六七年。甚
无恙也(出广异记)。
* 三刀师(感应传中巳虽载之。详略不同。故再揭之)
唐三刀师者。俗姓张。名伯英。乾元中为寿州健儿。性
至孝。以其父在颖州。乃盗官马往以迎省。至淮阴。为
守遏者所得。剌史崔昭令出城腰斩。时屠刽号能行
刀再斩。初不伤损。乃换利刀罄力砍。不损如故。刽者
惊曰。我用力砍至其身。则手懦。不知何也。遽白之。昭
问所以。答曰。昔年十五曾绝荤血诵金刚经十馀年。
自胡乱以来。身在军中。不复念诵。昨因被不测罪。唯
志心念经尔。昭叹息舍之。遂削发出家。著大铁铃乞
一鞋以走。俄有物落其背。惊视乃新鞋也(出广异记)。
* 孙明
唐孙明者。郑州阳武人也。世贫贱。为卢氏庄客。善持
金刚经。日诵二十遍。经二十年。自初持经便绝荤血。
后正念诵次。忽见二吏来追。明意将是县吏。便县去。
行可五六里。至一府门。门人云。王巳出巡。吏因闭于
明空室中。其室从广五六十间。盖若荫云。经七日。王
方至。吏引明入府。王问汝有何福。答云持金刚经巳
二十年。王言此大福也。顾谓左右曰。昨得祇洹家牒。
论明念诵勤恳。请延二十载。乃知修道不可思议。所
延二十载以偿功也。令吏送还舍。其家殡明巳毕。神
虽复体。家人不知之也。会猎者从殡宫过。闻号呼之
声。报其家人。因尔得活矣。天宝末。明活巳六七年。甚
无恙也(出广异记)。
* 三刀师(感应传中巳虽载之。详略不同。故再揭之)
唐三刀师者。俗姓张。名伯英。乾元中为寿州健儿。性
至孝。以其父在颖州。乃盗官马往以迎省。至淮阴。为
守遏者所得。剌史崔昭令出城腰斩。时屠刽号能行
刀再斩。初不伤损。乃换利刀罄力砍。不损如故。刽者
惊曰。我用力砍至其身。则手懦。不知何也。遽白之。昭
问所以。答曰。昔年十五曾绝荤血诵金刚经十馀年。
自胡乱以来。身在军中。不复念诵。昨因被不测罪。唯
志心念经尔。昭叹息舍之。遂削发出家。著大铁铃乞
李冈 第 521a 页 X87-0521.png
食。修千人斋供。一日便辨。时人呼为三刀师。谓是起
敬菩萨(出广异记)。
* 宋参军
唐坊州宋参军。少持金刚经。及之官。权于司士宅住。
旧知宅凶。每夕恒诵经。忽见妇人立于户外良久。宋
问汝非鬼耶。曰然。又问。幽明理殊。当不宜见。得非有
枉屈之事乎。妇人便悲泣曰。然。言身是前司士之妇。
司士奉使。其弟见逼。拒而不从。因此被杀。以毡裹尸
投于堂西北角溷厕中。不胜秽积。人来多欲陈诉。俗
人怯懦。见形必惧。所以幽愤不达凶恶。骤闻执事以
持念为功。当亦大庇含识。眷言枉秽。岂不悯之。宋云。
已初官位卑。不能独救。翌日必为上白府君。其鬼乃
去。及明具白掘地及溷。不获其尸。宋诵经。妇人又至。
问何以不获。答曰西北只校一尺。明当求之。以终惠
也。依言乃获之。毡内但馀骨在。再为洗濯。移于别所。
其夕又来拜谢。欢喜谓曰。垂庇过深。难以上答。虽在
冥昧。亦有所通。君有二子。大者难养。小者必能有后。
且有荣位。兼言宋后数改官禄。又云。大愧使君。不知
何以报答。宋见府君具叙所论。府君令问已更何官。
至夕。妇人又至。因传使君意。云。一月改官。然不称意。
当迁桂州别驾。宋具白其事。皆有验。初宋问。身既为
人所杀。何以不报。云。前人今尚为官。命未合死。所以
未复云也(出广异记)。
* 刘鸿渐
敬菩萨(出广异记)。
* 宋参军
唐坊州宋参军。少持金刚经。及之官。权于司士宅住。
旧知宅凶。每夕恒诵经。忽见妇人立于户外良久。宋
问汝非鬼耶。曰然。又问。幽明理殊。当不宜见。得非有
枉屈之事乎。妇人便悲泣曰。然。言身是前司士之妇。
司士奉使。其弟见逼。拒而不从。因此被杀。以毡裹尸
投于堂西北角溷厕中。不胜秽积。人来多欲陈诉。俗
人怯懦。见形必惧。所以幽愤不达凶恶。骤闻执事以
持念为功。当亦大庇含识。眷言枉秽。岂不悯之。宋云。
已初官位卑。不能独救。翌日必为上白府君。其鬼乃
去。及明具白掘地及溷。不获其尸。宋诵经。妇人又至。
问何以不获。答曰西北只校一尺。明当求之。以终惠
也。依言乃获之。毡内但馀骨在。再为洗濯。移于别所。
其夕又来拜谢。欢喜谓曰。垂庇过深。难以上答。虽在
冥昧。亦有所通。君有二子。大者难养。小者必能有后。
且有荣位。兼言宋后数改官禄。又云。大愧使君。不知
何以报答。宋见府君具叙所论。府君令问已更何官。
至夕。妇人又至。因传使君意。云。一月改官。然不称意。
当迁桂州别驾。宋具白其事。皆有验。初宋问。身既为
人所杀。何以不报。云。前人今尚为官。命未合死。所以
未复云也(出广异记)。
* 刘鸿渐
李冈 第 521b 页 X87-0521.png
刘鸿渐者。御史太夫展之族子。唐乾元初遇乱南徙。
有僧令诵金刚经。鸿渐日诵经。至上元年客于寿春。
一日出门忽见二吏云。奉大尉牒令追。鸿渐云。初不
识大尉。何以见命。意欲抗拒。二吏忽尔直前拖曳。鸿
渐请著衫。吏不肯放。牵行未久。倏过淮。至一村。须臾
持大麻衫及腰带令鸿渐著。笑云。真醋大衫也。因而
向北行。路渐梗涩。前至大城。入城有府舍甚严丽。忽
见向劝读经之僧从署中出。僧后童子识鸿渐。径至
其所。问十郎。郎何以至此。因走白和尚云。刘十六郎
适为吏追。以诵经功德岂不徒彼救之。鸿渐寻至僧
所虔礼求救。僧云。弟子行。无苦。须臾吏引鸿渐入诣
厅事。案后有五色浮图。高三四尺。回旋转动。未及考
问。僧巳入问。浮图变成美丈夫。年三十许。云是中丞。
降阶接僧。问和尚何以复来。僧云刘鸿渐是已弟子。
持金刚经功力甚至。其算又未尽。宜见释也。王曰。若
持金刚经。当愿闻耳。因令跪诵。鸿渐诵两纸讫。忽然
遗忘。厅西有人手持金钩龙头幡。幡上碧字书金刚
经布于鸿渐前。令分明诵经毕。都不见人。但馀堂宇
阒寂。因尔出门。唯见追吏。忽有物状如两日来击鸿
渐。鸿渐惶惧奔走。忽见道傍有水。鸿渐欲止而饮之。
追吏云此是人膏。澄久上清耳。其下悉是馀皮烂肉。
饮之不得。还矣。须臾至舍。见骸形卧在床上。心颇惆
怅。鬼从后推之。冥然如入房户。遂活。鬼得钱乃去也
(出广异记)。
李冈 第 521c 页 X87-0521.png
* 释祖南
宋释祖南。居南岳之云峰。剌血书阿弥陀经五百卷。
金刚经一百卷。法华经十部。终二十七年皆用血书。
末年血乾骨立。念佛声不绝。一日在方丈坐化。眉间
迸出舍利。随取随生(出法华持验记)。
* 释明勋
明释明勋。徽人。原名胡文柱。天启时为中书舍人。以
不从魏珰书经。命褫官。至丙戌忽患人面疮。痛不可
忍。辛卯冬晕绝恍惚。听疮作人言曰。予梁时卢昭容
也。在雒阳宫中遭贼戕命。今巳六百馀年。尚滞鬼籍。
而君即当日戕予者。今既转身为男子。当书法华等
经以自敕救予。文柱哀祈。住痛即书。时居仪真立具
纸笔书法华.华严.金刚.楞严等经及水忏。每书时痛
辄止。停笔复痛。踰年书经完。患遂愈。丁酉夏遇堆山
于德度。详述斯事。伹未辨为萧梁为朱梁。李太史明
睿.王子猷定诸人题跋亦皆不及审定。堆山曰。此朱
梁也。萧梁时雒阳属魏。且昭容亦唐官人位号。乃拥
护昭宗而被害者。若非朱友圭即氏叔琮耳。遂订而
题其册。见薛公采。今堆山道者。米笔记。按堆山考据
最悉。但如此则梁昭容应作唐昭容。或胡君愦绝中。
唐梁声近而讹。未可知也(周石续志)。
* 房翥
代州房翥。曾劝一老人念佛。其老人得生西方。入冥
见阎罗王。乃再放还世。汝当生净土。翥有一万遍金
李冈 第 522a 页 X87-0522.png
刚经愿。兼敬礼五台。此心未遂。未欲往生(出瑞应删传)。
* 孤元轨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孤元轨者。信敬佛法。
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捡。凭彼土抗禅
师捡挍。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还歧州庄
所。经留在庄。并老子五千文同在一处。忽为外火延
烧。堂宇是草覆。一时灰荡。轨于时任凭翊县令。家人
相命拨灰觅金铜轴。既拨灰。开其内诸经宛然如故。
潢色不改。唯箱成灰。又觅老子。便从火化。于时闻
见之者乡村远近莫不嗟异。其金刚般若经一卷。题
字焦黑。访闻所由。乃初题经时有州官能书。其人杂
食行急。不获洁净。直尔立题便去。由是色焦。其人现
在。瑞经亦存京师西明寺主神察。目验说之(出法苑珠林)。
* 寿昌禅师
谨按状师讳慧经。号无明。抚州崇仁裴氏子。初产难。
祖父诵金刚经。遂得娩。因名经师。生而颖异不群。形
仪苍古。若逸鹤淩空。天性澹然。无嗜好。九岁入乡校
便问浩然之气是个甚么。师异之。居恒若无意于人
间世者。年十七。遂弃笔砚。慨然有向道志。年二十一。
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经。阅之辄终卷。忻然若获
故物。即与士言其意。士奇之。师由是断荤酒。决出世
志。父母听之。时邑之蕴空忠禅师说法于廪山。遂往
依之。即其本名曰慧经。执侍三载。凡闻所教不违如
愚。尝疑金刚经四句偈。一日见傅大师颂曰。若论四
* 孤元轨
唐贞观五年。有隆州巴西县令孤元轨者。信敬佛法。
欲写法华.金刚.般若.涅槃等。无由自捡。凭彼土抗禅
师捡挍。抗乃为在寺如法洁净写了下。还歧州庄
所。经留在庄。并老子五千文同在一处。忽为外火延
烧。堂宇是草覆。一时灰荡。轨于时任凭翊县令。家人
相命拨灰觅金铜轴。既拨灰。开其内诸经宛然如故。
潢色不改。唯箱成灰。又觅老子。便从火化。于时闻
见之者乡村远近莫不嗟异。其金刚般若经一卷。题
字焦黑。访闻所由。乃初题经时有州官能书。其人杂
食行急。不获洁净。直尔立题便去。由是色焦。其人现
在。瑞经亦存京师西明寺主神察。目验说之(出法苑珠林)。
* 寿昌禅师
谨按状师讳慧经。号无明。抚州崇仁裴氏子。初产难。
祖父诵金刚经。遂得娩。因名经师。生而颖异不群。形
仪苍古。若逸鹤淩空。天性澹然。无嗜好。九岁入乡校
便问浩然之气是个甚么。师异之。居恒若无意于人
间世者。年十七。遂弃笔砚。慨然有向道志。年二十一。
偶入居士舍。见案头金刚经。阅之辄终卷。忻然若获
故物。即与士言其意。士奇之。师由是断荤酒。决出世
志。父母听之。时邑之蕴空忠禅师说法于廪山。遂往
依之。即其本名曰慧经。执侍三载。凡闻所教不违如
愚。尝疑金刚经四句偈。一日见傅大师颂曰。若论四
李冈 第 522b 页 X87-0522.png
句偈。应当不离身。师不觉洒然。因述偈。有遍界放光
明之句。以是知为夙习般若熏发也(出寿昌语录)。
* 龚德庄
秘书省校书郎龚德庄。初罢官灵寿。来归京师。居新
门里。时方上元山东刘野夫与德庄善。偶折简来约
十四日可尽室往观。君慎勿出。略相候欲款语。德庄
素敬惮其人。为独守屋庐二鼓矣。而野夫不至。方假
寐。家人辈尚未还。俄火自门而烧。德庄伹捉诰牒而
走。一夕而烬数百家。明日迹其屋灰炭中得金刚般
若一卷。略无损处。开视明鲜如新。德庄少豪逸。嗜酒
色。不甚信内典。岂夙世善根不思议力。以兹发感悟
之欤。观者彭凡.邹正臣.刘棐。僧希祖.德洪。政和元年
上元后一日(出石门文字禅)。
* 周缙
杭州周缙。颇知书。聚二三童子讲习市中。日诵金刚
经甚谨。童子闵生触翻佛前灯油染于经。杭之民俗。
凡经像币污辄投涛江。缙因束以红𦦨。仿其后行之。
时元之大德庚子也。越三年癸卯。经忽还于旧所。半
为潮沙所裹。而红燄如故。缙惊喜。与吴门僧俭拂去
沙尘。其粘缀者逐番分折之。遍请丛林开士题识左
方。后八十一年当国朝洪武庚申。经入沙门宥悌之
手。复重加装𥚚。即南屏山中请濂说赞。赞曰。
至诚动物。靡间毛发。此感彼应。如磁引针。况乎契经。
世雄所说。至心受持。昭答如响。昔周氏子。朝夕严事。
明之句。以是知为夙习般若熏发也(出寿昌语录)。
* 龚德庄
秘书省校书郎龚德庄。初罢官灵寿。来归京师。居新
门里。时方上元山东刘野夫与德庄善。偶折简来约
十四日可尽室往观。君慎勿出。略相候欲款语。德庄
素敬惮其人。为独守屋庐二鼓矣。而野夫不至。方假
寐。家人辈尚未还。俄火自门而烧。德庄伹捉诰牒而
走。一夕而烬数百家。明日迹其屋灰炭中得金刚般
若一卷。略无损处。开视明鲜如新。德庄少豪逸。嗜酒
色。不甚信内典。岂夙世善根不思议力。以兹发感悟
之欤。观者彭凡.邹正臣.刘棐。僧希祖.德洪。政和元年
上元后一日(出石门文字禅)。
* 周缙
杭州周缙。颇知书。聚二三童子讲习市中。日诵金刚
经甚谨。童子闵生触翻佛前灯油染于经。杭之民俗。
凡经像币污辄投涛江。缙因束以红𦦨。仿其后行之。
时元之大德庚子也。越三年癸卯。经忽还于旧所。半
为潮沙所裹。而红燄如故。缙惊喜。与吴门僧俭拂去
沙尘。其粘缀者逐番分折之。遍请丛林开士题识左
方。后八十一年当国朝洪武庚申。经入沙门宥悌之
手。复重加装𥚚。即南屏山中请濂说赞。赞曰。
至诚动物。靡间毛发。此感彼应。如磁引针。况乎契经。
世雄所说。至心受持。昭答如响。昔周氏子。朝夕严事。
李冈 第 522c 页 X87-0522.png
经有染污。投诸江潮。阅三春秋。忽返元所。经实纸成。
难同铁石。非金刚力。焉能不坏。经无羽足。不能飞行。
非金刚力。谁挟而至。由此而观。佛语所至。百神诃卫。
无能损者。然而此经。觚翰所假。虽载佛言。灵从何起。
世之法藏。所摸经文。充栋汗牛。未闻皆验。应知万法。
实本一心。由心诚故。而经应之。心灵经灵。理无疑者。
是知此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神通妙用。一一具足。
不假外求。有能精进。入在上乘。證妙觉位。亦无留难。
今因赞经。推而达之。欲作佛者。此心即是。善思念之。
慎勿退转(出宋景濂护法录)。
* 尼净真
尼净真。住长安积善寺。纳衣乞食。一生无瞋。讲金刚
经十万遍。专精念佛。显庆五年七月染患。语弟子曰。
五月内十度见阿弥陀佛。又两度见极乐世界宝莲
华上童子游戏。又有圣僧五度授记曰。我当作佛。又
曰。吾得上品往生。跏趺而终。经宿却醒。语弟子曰。吾
得菩萨位也。遍历十方供养诸佛。言讫而终。光照于
寺(出瑞应删传)。
* 王氏女
宋吉安王氏女。日诵弥陀.金刚.观音诸经。念佛求度。
母死既殓。恶血滴沥。女发誓云。若我孝心。愿臭气不
作。言讫流血即止。父娶后室。与同修净业。后得疾。请
僧说净土观法。忽索衣吉祥而卧。揽观音手。所执幡
寂然不动。母筛灰于地以验受生。见灰中出莲花数
难同铁石。非金刚力。焉能不坏。经无羽足。不能飞行。
非金刚力。谁挟而至。由此而观。佛语所至。百神诃卫。
无能损者。然而此经。觚翰所假。虽载佛言。灵从何起。
世之法藏。所摸经文。充栋汗牛。未闻皆验。应知万法。
实本一心。由心诚故。而经应之。心灵经灵。理无疑者。
是知此心。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神通妙用。一一具足。
不假外求。有能精进。入在上乘。證妙觉位。亦无留难。
今因赞经。推而达之。欲作佛者。此心即是。善思念之。
慎勿退转(出宋景濂护法录)。
* 尼净真
尼净真。住长安积善寺。纳衣乞食。一生无瞋。讲金刚
经十万遍。专精念佛。显庆五年七月染患。语弟子曰。
五月内十度见阿弥陀佛。又两度见极乐世界宝莲
华上童子游戏。又有圣僧五度授记曰。我当作佛。又
曰。吾得上品往生。跏趺而终。经宿却醒。语弟子曰。吾
得菩萨位也。遍历十方供养诸佛。言讫而终。光照于
寺(出瑞应删传)。
* 王氏女
宋吉安王氏女。日诵弥陀.金刚.观音诸经。念佛求度。
母死既殓。恶血滴沥。女发誓云。若我孝心。愿臭气不
作。言讫流血即止。父娶后室。与同修净业。后得疾。请
僧说净土观法。忽索衣吉祥而卧。揽观音手。所执幡
寂然不动。母筛灰于地以验受生。见灰中出莲花数
李冈 第 523a 页 X87-0523.png
朵(出袾宏往生集)。
* 黄婆
宋潮山黄婆。持金刚.法华。专心念佛。忽患痢疾。但饮
水不食。邻庵僧善修梦婆来谓曰。将往西方。越二日
婆西向念佛。端坐而化。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出
袾宏往生集)。
* 孙大玕居士
大明孙叔子。法名大玕。自幼警敏端确。年十二随父
镜吾居士奉四十八愿弥陀像入云栖。因受五戒。归
而断荤血。息交游。罢呫哔。矢志念佛。誓取金台。而勤
苦不惜身命。俄而见两比丘持莲花。以一心净土印
可。复见化人诵金刚经一昼夜。乃矍然起坐曰。弥陀
观音皆来迎我。结金刚拳印大。呼阿弥陀佛数声。泊
然而寂。时万历辛亥十一月十一日也。有净土十二
时歌传世。详具吴太史西生传中(出袾宏往生集)。
* 附录
金刚是喻。最坚最利。万物不能加损。而能坏万物者。
般若是法。此云智慧。智有决择之功。慧有照了之用。
又智照诸法实相。慧了诸法无生。然有体有用。肇论
云。诸法实相谓之般若。即金刚体坚。经云。信心清净
则生实相。又云。设化众生谓之沤和。即金刚用利。经
云。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又
云。涉有未始迷虚。故常处有而不染。经云。不应住色
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又云。不厌有而观空。
* 黄婆
宋潮山黄婆。持金刚.法华。专心念佛。忽患痢疾。但饮
水不食。邻庵僧善修梦婆来谓曰。将往西方。越二日
婆西向念佛。端坐而化。远近皆见红霞覆婆之屋(出
袾宏往生集)。
* 孙大玕居士
大明孙叔子。法名大玕。自幼警敏端确。年十二随父
镜吾居士奉四十八愿弥陀像入云栖。因受五戒。归
而断荤血。息交游。罢呫哔。矢志念佛。誓取金台。而勤
苦不惜身命。俄而见两比丘持莲花。以一心净土印
可。复见化人诵金刚经一昼夜。乃矍然起坐曰。弥陀
观音皆来迎我。结金刚拳印大。呼阿弥陀佛数声。泊
然而寂。时万历辛亥十一月十一日也。有净土十二
时歌传世。详具吴太史西生传中(出袾宏往生集)。
* 附录
金刚是喻。最坚最利。万物不能加损。而能坏万物者。
般若是法。此云智慧。智有决择之功。慧有照了之用。
又智照诸法实相。慧了诸法无生。然有体有用。肇论
云。诸法实相谓之般若。即金刚体坚。经云。信心清净
则生实相。又云。设化众生谓之沤和。即金刚用利。经
云。我应灭度一切众生。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又
云。涉有未始迷虚。故常处有而不染。经云。不应住色
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又云。不厌有而观空。
李冈 第 523b 页 X87-0523.png
故观空而不證。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乃体外无
用。用外无体。一念之力。权实双彰。不同二乘人空慧
眼。故喻如金刚。波罗蜜。此云彼岸到。喻涅槃妙心。若
有我法二执。则有分段.变易二种生死。名为此岸。乘
般若之舟楫。渡我法之中流。离二种生死此岸。到菩
提涅槃彼岸。故名波罗蜜。问曰。真般若者。清净如虚
空。无知无见。无作无缘。今释迦出世说法利生。令众
生离我法。断生死。修般若。證涅槃。然后如来示寂。则
凡圣能所生灭修證皆是妄情。何名真般若也。答曰。
不然。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水清
月现。月亦不来。水浊月昏。月亦不去。经云。不可以身
相得见如来。则应化非真实也。又云。譬如有人。身如
须弥山王。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此报身不可得也。又
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法
身无所得也。佛既无得。法岂可说。所以世尊谈经三
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未尝说著一字。净名云。三转
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经云。若见如来有所
说法。即为谤佛。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能化既尔。所化
亦然。烦恼本空。我法何有。既无二执。奚用断除。如兔
角龟毛。名实俱妄。经云。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即是非相。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譬
如幻瞖妄见空花。瞖若除。空花奚有。众生烦恼妄见
生死。烦恼若除。生死安在。如皮既不存。毛何所附。圆
觉云。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花相。经云。一
用。用外无体。一念之力。权实双彰。不同二乘人空慧
眼。故喻如金刚。波罗蜜。此云彼岸到。喻涅槃妙心。若
有我法二执。则有分段.变易二种生死。名为此岸。乘
般若之舟楫。渡我法之中流。离二种生死此岸。到菩
提涅槃彼岸。故名波罗蜜。问曰。真般若者。清净如虚
空。无知无见。无作无缘。今释迦出世说法利生。令众
生离我法。断生死。修般若。證涅槃。然后如来示寂。则
凡圣能所生灭修證皆是妄情。何名真般若也。答曰。
不然。佛真法身。犹若虚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水清
月现。月亦不来。水浊月昏。月亦不去。经云。不可以身
相得见如来。则应化非真实也。又云。譬如有人。身如
须弥山王。佛说非身。是名大身。此报身不可得也。又
云。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此法
身无所得也。佛既无得。法岂可说。所以世尊谈经三
百馀会。说法四十九年。未尝说著一字。净名云。三转
法轮于大千。其轮本来常清净。经云。若见如来有所
说法。即为谤佛。无法可说。是名说法。能化既尔。所化
亦然。烦恼本空。我法何有。既无二执。奚用断除。如兔
角龟毛。名实俱妄。经云。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
寿者相即是非相。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譬
如幻瞖妄见空花。瞖若除。空花奚有。众生烦恼妄见
生死。烦恼若除。生死安在。如皮既不存。毛何所附。圆
觉云。生死与涅槃。凡夫及诸佛。同为空花相。经云。一
李冈 第 523c 页 X87-0523.png
切众生即非众生。我法所照之境。般若能照之心。我
法本空。谁为所照。既无所照之境。则无能照之心。能
所双忘。修即无修。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
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烦恼与菩提。
生死及涅槃。皆对待之辞也。然离烦恼得菩提。断生
死證涅槃。乃随他意语。非如来称性之谈。以般若智
照。烦恼本空。菩提焉有。生死原寂。涅槃安寄。放光云。
菩提有所得耶。答曰不也。亦有亦无得耶。答曰不也。
非有非无得耶。答曰不也。然则都无所得耶。答曰不
也。以无所得而得也。是故得无所得也。肇云。众生非
众生。谁为得之者。涅槃非涅槃。谁为可得者。经云。实
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众生得灭度
者。般若能證之智。涅槃所證之理。修即无修。则无能
證之智。證即无證。则无所證之理。忘能所。灭影像。盘
山云。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化缘
既毕。入灭归真。如薪尽火灭。法华云。若见如来常在
不灭。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虽不实
灭而言灭度。譬如医师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灭。故
云。常在灵鹫山。及馀诸住处。楞伽云。无有涅槃佛。无
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是二悉俱离。庄生云。适来。夫
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经云。无所从来亦
无所去。故名如来。此则灭无所灭也。然则涅槃虚而
法本空。谁为所照。既无所照之境。则无能照之心。能
所双忘。修即无修。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
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烦恼与菩提。
生死及涅槃。皆对待之辞也。然离烦恼得菩提。断生
死證涅槃。乃随他意语。非如来称性之谈。以般若智
照。烦恼本空。菩提焉有。生死原寂。涅槃安寄。放光云。
菩提有所得耶。答曰不也。亦有亦无得耶。答曰不也。
非有非无得耶。答曰不也。然则都无所得耶。答曰不
也。以无所得而得也。是故得无所得也。肇云。众生非
众生。谁为得之者。涅槃非涅槃。谁为可得者。经云。实
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众生得灭度
者。般若能證之智。涅槃所證之理。修即无修。则无能
證之智。證即无證。则无所證之理。忘能所。灭影像。盘
山云。光非照境。境亦非存。光境俱忘。复是何物。化缘
既毕。入灭归真。如薪尽火灭。法华云。若见如来常在
不灭。不能生难遭之想。恭敬之心。是故如来虽不实
灭而言灭度。譬如医师为治狂子故。实在而言灭。故
云。常在灵鹫山。及馀诸住处。楞伽云。无有涅槃佛。无
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是二悉俱离。庄生云。适来。夫
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经云。无所从来亦
无所去。故名如来。此则灭无所灭也。然则涅槃虚而
李冈 第 524a 页 X87-0524.png
无相。般若寂而无知。本无生死起灭。亦无烦恼缚脱。
以如如智。契如如理。理外无智。智外无理。理智双泯。
绝言绝思。是以释迦摩竭掩室。净名毗耶默然。空生
岩中晏坐。帝释满空雨花。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经者。常也。三世诸佛不易故。又云径也。通凡入圣之
路故。因空生请问经名。世尊答云。是经名为金刚般
若波罗蜜。(乃至)然佛说法分为五时般若。即当第四
时。又般若分八部。大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
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实相般若.摩诃般若.此即
大般若中第五百七十七卷。又外有六译。后秦罗什.
后魏菩提留支.陈朝真谛.随朝笈多.唐初玄奘.大周
义净。今所传即秦译也(明西淅海盐宗福庵沙门如观所述金刚般若波罗密多
经笔记首题释)。
金刚般若经灵验传卷下(终)
* No. 1634-A
跋
金刚经之灵验。 和汉古今所传。岂毛楮悉所举哉。
今夫 和朝之感应。散在乎诸书者且置。唯于异域
书中局见所及者。不分缁素。不论前后。随得记之。题
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灵验传。因与感应传及新异
录并锓梓以遗世之同志云。
以如如智。契如如理。理外无智。智外无理。理智双泯。
绝言绝思。是以释迦摩竭掩室。净名毗耶默然。空生
岩中晏坐。帝释满空雨花。岂曰无辩。辩所不能言也。
经者。常也。三世诸佛不易故。又云径也。通凡入圣之
路故。因空生请问经名。世尊答云。是经名为金刚般
若波罗蜜。(乃至)然佛说法分为五时般若。即当第四
时。又般若分八部。大般若.放光般若.光赞般若.道行
般若.小品般若.金刚般若.实相般若.摩诃般若.此即
大般若中第五百七十七卷。又外有六译。后秦罗什.
后魏菩提留支.陈朝真谛.随朝笈多.唐初玄奘.大周
义净。今所传即秦译也(明西淅海盐宗福庵沙门如观所述金刚般若波罗密多
经笔记首题释)。
金刚般若经灵验传卷下(终)
* No. 1634-A
跋
金刚经之灵验。 和汉古今所传。岂毛楮悉所举哉。
今夫 和朝之感应。散在乎诸书者且置。唯于异域
书中局见所及者。不分缁素。不论前后。随得记之。题
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灵验传。因与感应传及新异
录并锓梓以遗世之同志云。
李冈 第 524b 页 X87-0524.png
时 贞享五(戊辰)载八月下浣 沙门妙幢(净慧)谨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