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李惟燕¶
李惟燕¶ 第 478c 页

太平广记报应部下


* 李惟燕

建德县令李惟燕。少持金刚经。唐天宝末。惟燕为馀
姚郡参军。秩满北归。过五丈店。属上虞江埭塘破水
竭时。中夜晦暝。四回无人。此路旧多劫盗。惟燕舟中
有吴绫。数百匹。惧为贼所取。因持一剑。至船前诵经。
三更后。见堤上两炬火。自远而至。惟燕疑是村人卫
巳。火去船百步。便却复回。心颇异之。愈益厉声诵经。
亦窃自思云。火之所为。得非金刚经力乎。时塘水竭。
而塘外水满。惟燕便心念。塘破当得水助。半夕之后。
忽闻船头有流水声。惊云。塘阔数丈。何由得破。久之
稍觉船浮。及明河水巳满。对船所一孔大数尺。乃知。
诵金刚经之助。云惟燕弟惟玉。见任虔州别驾。见其
兄诵经有功。因效之。后泛舟出峡。水急橹折。船将欲
败。乃力念经。忽见一橹随流而下。遂获。济其族人。亦
常诵金刚经。遇安禄山之乱。伏于荒草。贼将至。思得
一鞋以走。俄有物落其背。惊视乃新鞋也(出广异记)

* 孙明

唐孙明者。郑州阳武人也。世贫贱为卢氏庄客。善持
李惟燕¶ 第 479a 页 X87-0479.png
金刚经。日诵二十遍。经二十年。自初持经。便绝荤血。
后正念诵。次忽见二吏来追。明意将是县吏便往。县
去行可五六里。至一府门。门人云。王巳出。巡吏因闭
明于空室中。其室从广五六十间。盖若荫云。经七日
王方至。吏引明入府。王问。汝有何福。答云。持金刚经。
巳二十年。王言。此大福也。顾谓左右曰。昨得祗洹家
牒论。明念诵勤恳。请延二十载。乃知。修道不可思议。
所延二十载。以偿功也。令吏送还舍。其家殡明巳毕。
神虽复体。家人不之知也。会猎者。从殡宫过。闻号呼
之声。报其家人。因尔得活矣。天宝末。明活巳六七年。
甚无恙也(出广异记)

* 三刀师

唐三刀师者。俗姓张。名伯英。乾元中。为寿州健儿。性
至孝。以其父在颍州。乃盗官马往以迎省。至淮阴为
守遏者所得。剌史崔昭。令出城腰斩。时屠刽号能行
刀。再斩初不伤损。乃换利刀。罄力砍。不损如故。刽者
惊曰。我用刀砍。至其身。则手懦。不知何也。遽白之。昭
问所以。答曰。昔年十五。曾绝荤血。诵金刚经十馀年。
自胡乱以来。身在军中。不复念诵。昨因被不测罪。唯
志心念经尔。昭叹息舍之。遂削发出家。著大铁铃乞
食。修千人斋供。一日便办。时人呼为三刀师。谓是起
敬菩萨(出广异记)

* 宋参军

唐坊州宋参军。少持金刚经。及之官权。于司士宅住。
李惟燕¶ 第 479b 页 X87-0479.png
旧知宅凶。每夕恒诵经。忽见妇人立于户外。良久。宋
问汝非鬼耶。曰然。又问。幽明理殊。当不宜见得。非有
枉屈之事乎。妇人便悲泣曰。然言身是前司士之妇。
司士奉使。其弟见逼。拒而不从。因此被杀。以毡裹尸。
投于堂西北角溷厕中。不胜秽积。人来多欲陈诉。俗
人怯懦。见形必惧。所以幽愤。不达凶恶。骤闻执事。以
持念为功。当亦太庇含识。眷言枉秽。岂不悯之。宋云。
巳初官位卑。不能独救。翌日必为上白府君。其鬼乃
去。及明具白。掘地及溷。不获其尸。宋诵经。妇人又至。
问。何以不获。答云。西北只校一尺。明当求之。以终惠
也。依言乃获之。毡内但馀骨在。再为洗濯。移于别所。
其夕又来拜谢。欢喜谓曰。垂庇过深。难以上答。虽在
冥昧。亦有所通。君有二子。大者难养。小者必能有。后
且有荣位。兼言宋后数改官禄。又云。大愧。使君不知
何以报答。宋见府君。具叙所论。府君令问已更何官。
至夕妇人又至。因传使君意。云一月改官。然不称意。
当迁桂州别驾。宋具白其事。皆有验。初宋问身既为
人所杀。何以不报云。前人今尚为官命未合死。所以
未复云也(出广异记)

* 刘鸿渐

刘鸿渐者。御史大夫。展之族子。唐乾元初。遇乱南徙。
有僧令诵金刚经。鸿渐日诵经。至上元年。客于寿春。
一日出门。忽见二吏云。奉太尉牒令追鸿渐。云初不
识太尉。何以见命。意欲抗拒。二吏忽尔直前。拖曳鸿
李惟燕¶ 第 479c 页 X87-0479.png
渐。请著衫。吏不肯放牵行。未久。倏过淮至一村。须臾
持大麻衫及腰带。令鸿渐著。笑云。真醋大衫也。因而
向北行。路渐梗涩。前至大城。入城有府舍。甚严丽。忽
见向劝读经之僧。从署中出。僧后童子。识鸿渐。径至
其所。问。十六郎何以至此。因走白和尚云。刘十六郎
适为吏追。以诵经功德。岂不往彼救之。鸿渐寻至僧
所。虔礼求救。僧曰。弟子行无苦。须臾吏引鸿渐入诣。
厅事案后。有五色浮图。高三四尺。回旋转动。未及考
问。僧巳入门。浮图变成美丈夫。年三十许。云是中丞。
降阶接僧问。和尚何以复来。僧云。刘鸿渐是已弟子。
持金刚经功力甚至。其算又未尽。宜见释也。王曰。若
持金刚经。当愿闻耳。因令跪诵。鸿渐诵两纸讫。忽然
遗忘厅。西有人。手持金钩龙头幡。幡上碧字。书金刚
经。布于鸿渐前。令分明诵经。毕都不见人。但馀堂宇。
阒寂因尔。出门唯见追吏。忽有物状。如两日来击鸿
渐。鸿渐惶惧奔走。忽见道傍有水。鸿渐欲止而饮之。
追吏云。此是人膏。澄久上清耳。其下悉是馀皮烂肉。
饮之不得还矣。须臾至舍见骸形。卧在床上。心颇惆
怅。鬼自后推之。冥然如入房户。遂活。鬼得钱乃去也
(出广异记)

* 张嘉猷

广陵张嘉猷者。唐宝应初。为明州司马。遇疾卒。载丧
还家。葬于广陵南郭门外。永泰初。其故人有劳氏者。
行至郭南。坐浮图下。忽见猷乘白马自南来。见劳下
李惟燕¶ 第 480a 页 X87-0480.png
马。相慰如平生。然不脱席帽。低头而语。劳问冥中有
何罪福。猷云。罪福昭然。莫不随所为而得。伹我素持
金刚经。今得无累。亦当别有所适。在旬月间耳。卿还
为白家兄。令为转金刚经。一千遍。何故将我香炉。盛
诸恶物。卿家亦有两卷经。幸为转诵。增己之福。言讫
遂诀而去。劳昏昧久之。方寤云(出广异记)

* 魏恂

唐魏恂。左庶子尚德之子。持金刚经。神功初。为监门
卫大将军。时京有蔡策者。暴亡。数日方苏。自云。初至
冥司。怪以追人不得。将挞其使者。使者云。将军魏恂
持金刚经。善神拥护。追之不得。即别遣使覆追。须臾
还报并同。冥官曰。且罢追。恂闻尤加精进(出广异记)

* 杜思讷

唐潞州铜鍉县人。杜思讷。以持金刚经力。疾病得愈。
每至持经之日。必觌神光(出广异记)

* 龙兴寺主

唐原州龙兴寺。因大斋会。寺主会僧。夏腊既高。是为
宿德。坐丽宾头之下。有小僧者。自外后至。以无坐所
唯寺主下旷一位。小僧欲坐。寺主辄叱之。如是数次。
小僧恐斋失时。竟来就坐。寺主怒甚。倚柱而坐。以掌
掴之。方欲举手。大袖为柱所压。不得下。合掌惊骇。小
僧惭沮。不斋而还房。众议。恐是小僧。道德所致。寺主
遂与寺众同往。礼敬小僧。惶惧自言。初无道行。不敢
滥受大德礼数。逡巡走去。因问平生作何行业。云二
李惟燕¶ 第 480b 页 X87-0480.png
十年。唯持金刚经。众皆赞叹。谓是金刚护持之力。便
于柱所焚香顶礼。咒云。若是金刚神力。当还此衣。于
是随手而出也(出广异记)

* 陈哲

唐临安陈哲者。家住馀杭。精一练行。持金刚经。广德
初。武康草贼宋潭寇馀杭。哲富于财。将搬移产避之。
寻而贼至。哲谓是官军。问贼今近远。群贼大怒曰。何
物老狗。敢辱我。争以剑剌之。每下一剑。则有五色圆
光。径五六尺。以蔽哲身。剌不能中。贼惊叹谓是圣人。
莫不惭悔。舍之而去(出广异记)

* 丰州烽子 张镒(以上二则俱载鸠异)

* 张国英

唐崔宁大历初。镇西蜀时。会杨林反。健儿张国英与
战。射中腹。镞没不出。医曰。一夕必死。家人将备葬具。
与同伍泣别。国英常持金刚经。至夜梦。胡僧与一丸
药。至旦泻箭镞出。疮便合瘥(出报应记)

* 王孝廉(载鸠异)

* 李廷光

唐李廷光者。为德州司马。敬佛不茹荤血。常持金刚
经。每念经时。即有圆光在前。用心苦至。则光渐大。少
怀懈惰。则光渐小暗。因此砥砺。转加精进(出报应记)

* 陆康成

唐陆康成。尝任京兆府法曹椽。不避强禦。公退忽见
亡故吏。抱案数百纸。请押问曰。公巳去世。何得来。曰
李惟燕¶ 第 480c 页 X87-0480.png
此幽府文簿。康成视之。但有人姓名。略无他事。吏曰。
皆来年兵刃死者。问曰。得无我乎。有则检示。吏曰。有。
因大骇曰。君既旧吏。得无情耶。曰故我来启明公耳。
唯金刚经可托即失之。乃遂读金刚经。日数十遍。明
年朱泚果反。署为御史。康成。叱泚曰。贼臣敢干国士。
泚震怒。命数百骑。环而射之。康成默念金刚经。矢无
伤者。泚曰。儒以忠信为甲冑信矣。乃舍去。康成遂入
隐于终南山。竟不复仕(出报应记)

* 薛严

唐薛严忠州司马。蔬食长斋。日念金刚经。三十遍。至
七十二。将终见幢盖音乐来迎。其妻崔氏。即御史安
俨之姑也。属纩次见严。随幢盖冉冉升天而去。呼之
不顾。一家皆闻有异香之气(出报应记)

* 任自信

任自信。嘉州人。唐贞元十五年。曾往湖南。常持金刚
经。洁白无点。于洞庭湖中。有异物如云。冒舟上。俄顷
而散。舟中遂失自信。不知所在。久之。乃凌波而出云。
至龙宫谒龙王。四五人命升殿。念金刚经。与珠宝数
十事。二僧相送出宫。一僧凭附少信。至衡岳观音台
绍真师付之云。是汝和尚送来。令转金刚经。至南岳
访僧。果见云和尚灭度巳五六年矣(出报应记)

* 段文昌(载鸠异序) 刘逸淮 孙咸
 僧智灯 王氏 左营伍伯(以上五则俱载鸠异)

* 宋衎
李惟燕¶ 第 481a 页 X87-0481.png

宋衎。江淮人。应明经举。元和初。至河阴县。因疾病废
业。为盐铁院书手。月钱两千。娶妻安居。不议他业。年
馀有为米纲过三门者。因不识字。请衎同去。通管簿
书。月给钱八千。文衎谓妻曰。今数月不得八千。苟一
月而致。极为利也。妻杨氏甚贤。劝不令往。曰三门舟
路。颇为险恶。身或惊危。利亦何救。衎不纳遂去。至其
所。果遇暴风所击。彼群船尽没。唯衎入水。扪得粟藁
一束。渐漂近岸。浮藁以出乃活。馀数十人皆不救。因
抱藁以谢曰。吾之微命尔所赐也。誓存没不相舍。遂
抱藁疾行数里。有孤姥鬻茶之所。茅舍两间。遂诣宿
焉。具以事白。姥悯之。乃为设粥。及明旦。于屋南曝衣。
解其藁。以晒于藁中。得一竹筒。开之乃金刚经也。寻
以讯姥。且不知其详。姥曰。是汝妻。自汝来后。蓬头礼
念。写经诚切故。能救汝。衎感泣请归。姥指东南一径
曰。但寻此去。校二百里。可以后日到家也。与米二升。
拜谢遂发。果二日达河阴。见妻愧谢。杨媛惊问曰。何
以知之。尽述根本。杨氏怪之。衎乃出经。杨媛涕泣拜
礼顶戴。衎曰。用何以为记。曰写时执笔者。误罗汉字。
空维上无四。遂诣护国寺禅和尚处。请添。和尚年老
眼昏。笔点过。浓字皆昏黑。但十日来不知其所在。验
之果如其说。衎更呜咽拜。其妻每日焚香礼经于净
室。乃谓杨媛曰。河滨之姥。不可忘也。遣使封茶及绢
与之使至。其居及人皆不见。诘于牧竖曰。比水涨无
涯际。何有人鬻茶。复云路亦并无。乃神化也。数岁相
李惟燕¶ 第 481b 页 X87-0481.png
国郑公絪为东都留守。乃召衎及杨媛。往问其本末。
并令将经来。与其男武职。食月给五千。因求其经。至
今为郑氏所尊奉故。岳州剌史丞相弘农公因睹其
事。遂叙之。名曰杨媛徵验(出报应记)

* 陈昭 王忠斡(载鸠异)

* 王称

王称。家于晋州。性顽鄙。唐元和四年。其家疾疫亡者
十八九。唯称偶免。方疾食狗肉。目遂盲。不知医药。唯
祷鬼神数年无报。忽有一异僧请饭。谓曰。吾师之文
有金刚经。能排众苦报应神速。居士能受之乎。称辞
愚。又无目固不可记。僧劝写之。称从其言。得七卷。请
僧诵之。数日梦前僧持刀决其目。乃惊寤。觉有所见
久而遍明。数月如旧。称终身转经不替(出报应记)

* 李元一

李元一。唐元和五年。任饶州司马。有女居别院。中宵
忽见神人。惊悸而卒。颜色不改。其夫严讷。自秦来至
苍湖。恍愡见其妻。行水上而至。讷惊问之。妻泣曰。某
巳亡矣。今鬼也。讷骇异之曰。近此雁浦村。有严夫子。
教众学。彼有奇术。公往恳请。哀救某。庶得复生矣。讷
后果见严夫子。拜谒泣诉。尽启根本。严初甚怒。郎君
风疾。何乃见凌讷。又拜悲泣。久乃方许曰。杀夫人者。
王将军也。葬在此堂内西北柱下。可为写金刚经令
僧转读于其所祠焉。小娘子必当还也。讷拜谢。疾往
郡城。明日到具白。元一写经。速令读之七遍。女乃开
李惟燕¶ 第 481c 页 X87-0481.png
目久之。能言愧谢其夫曰。兹堂某柱下。有王将军枯。
骨。抱一短剑。为改葬之剑。请使留以报公德。发之果
验。遂改󰢍。留其剑。元一因写经数百卷。以施冥寞(出报
应记)。

* 鱼万盈

鱼万盈。京兆市井。粗猛之人。唐元和七年。其所居宅。
有大毒蛇。其家见者皆惊怖。万盈怒。一旦持巨棒伺
其出。击杀之。烹炙以食。因得疾。脏腑痛楚遂卒。心尚
微煖。七日后苏云。初见冥使三四人追去。行暗中十
馀里。见一人独行。其光绕身四照数尺。口念经随走。
就其光同姓字云。我姓赵。名某。常念金刚经者。汝伹
莫离我。使者不敢进。渐失所在。久之至其家。万盈拜
谢曰。向不遇至人定不回矣。其人授以金刚经。念得
遂还。及再生。持本重念。更无遗阙。所疾亦失。因断酒
肉。不复杀害。日念经五十遍(出报应记)

* 于李回

于李回。举进士。唐元和八年。下第将归。有僧劝曰。郎
君欲速及第。何不读金刚经。遂日念数十遍。至王桥
宿因步月。有一美女。与言遂被诱去。十馀里。至一村
舍。戏笑甚暄。引入升堂。见五六人。皆女郎。李回虑是
精怪。乃阴念经。忽有异光自口出。群女震骇奔走。但
闻腥秽之气。盖狐狸所宅。榛棘满目。李回茫然不知
所。适俄有白犬。色逾霜雪。似导李回前行。口中有光
复照路。逡巡达本所(出报应记)
李惟燕¶ 第 482a 页 X87-0482.png

* 强伯达

唐强伯达。元和九年。家于房州。世传恶疾。子孙少小
便。患风癞之病。二百年矣。伯达才冠便患。嘱于父兄
疾必不起。虑贻后患。请送山中。父兄裹粮送之岩下。
泣涕而去。绝食无几。忽有僧过。伤之曰。汝可念金刚
经。内一四句偈。或脱斯苦。伯达既念。数日不绝。方昼
有虎来。伯达惧甚。但瞑目至诚念偈。虎乃遍舐其疮。
唯觉凉冷。如傅上药。了无他苦。良久自看其疮。悉巳
乾合。明旦僧复至。伯达具说。僧即于山边。拾青草一
握。以授曰。可以洗疮。但归家煎此以浴。乃呜咽拜谢。
僧抚背而别。及到家。父母大惊异。因启本末。浴讫。身
体鲜白。都无疮疾。从此相传之疾遂止。念偈终身(出报
应记)。

* 僧惟恭 王沔 董进朝(以上三则俱载鸠异)

* 康仲戚

康仲戚。唐元和十一年。往海东数岁不归。其母唯一
子。日久忆念。有僧乞食。母具语之。僧曰。伹持金刚经。
儿疾回矣。母不识字。令写得经。乃凿屋柱。以陷之。加
漆其上。晨暮敬礼。一夕雷霆大震。拔此柱去。月馀儿
果还。以锦囊盛巨木。以至家入拜跪母。母问之。仲戚
曰。海中遇风。舟破坠水。忽有雷震。投此木于波上。某
因就浮之得至岸。某命是其所与。敢不尊敬。母惊曰。
必吾藏经之柱。即破柱得经。母子常同诵念(出报应记)

* 吴可久
李惟燕¶ 第 482b 页 X87-0482.png

吴可久。越人。唐元和十五年。居长安。奉摩尼教。妻王
氏。亦从之岁馀。妻暴亡。经三载。见梦其夫曰。某坐邪
见为蛇。在皇子陂浮图下。明旦当死。愿为请僧。就彼
转金刚经。冀免他苦。梦中不信。叱之。妻怒唾其面。惊
觉面肿。痛不可忍。妻复梦于夫之兄曰。园中取龙舌
草。捣傅立愈。兄寤走取。授其弟。寻愈。诘旦兄弟同往
请僧转金刚经。俄有大蛇。从塔中出举首遍视。经终
而毙。可久归佛。常持此经(出报应记)

* 幵行立

唐幵行立。陜州人。不识字。长庆初。常持金刚经一卷。
随身到处。焚香拜礼。忽驼货出同州。遇十馀贼。行立
弃货而逃。不五六十斤。贼举之。竟不能动。相视惊异。
追行立问之。对曰。中有金刚经。恐是神力。贼发囊。果
有经焉。却与百馀千请经去。誓不作贼。受持终身(出报
应记)。

* 僧法正 沙弥道荫(以上二则俱载鸠异)

* 何老

何老鄂州人。常为商。专诵金刚经。唐长庆中。因佣人
负货。夜憩于山路。忽困寐。为佣者刭其首。投于涧中。
取货而趋市方鬻。见何老来。惶骇甚。何曰。我得诵经
之力。誓不言于人。遂相与为僧(出报应记)

* 勾龙义

勾龙义。间州里人。唐长庆中。于郪县。佣力自给。常以
邑人有疾。往省之。见写金刚经。龙义无故。毁弃而止
李惟燕¶ 第 482c 页 X87-0482.png
绝之。归即喑哑。医不能愈。顽嚚无识。亦竟不悔。仅五
六年。忽闻邻人有念是经者。惕然自责曰。我前谤真
经。得此哑病。今若悔谢。终身敬奉。却能言否。自后每
闻念经。即倚壁专心而听之月馀。疑如念得数日。偶
行入寺。逢一老僧礼之。僧问。何事。遂指口中哑。僧遂
以刀割舌下。便能语。因与念经。正如邻人之声。久而
访僧。都不复见。壁画须菩提。指曰此是也。乃写经画
须菩提像。终身礼拜(出报应记)

* 赵安

赵安。成都人。唐太和四年。常持金刚经。日十遍。会蛮
寇退归。安于道中。见军器。辄收置于家。为仇者所告。
吏捕至门。涕泣礼经而去。为狱吏所掠。遂自诬服罪。
将科断到节帅厅。枷杻自解。乃诘之。安曰某不为盗。
皆得之巷陌。每读金刚经。恐是其力。节帅叱之不信。
及过次。忽于安名下。书一放字。后即云。馀并准法竟。
不知何意也。及还洗浴礼经。开匣视之。其经揉裂折
轴。若壮夫之拉也。妻曰。某忽闻匣中有声。如有斫扑。
乃安被考讯之时。无差失也(出报应记)

* 何轸 王殷 王翰(以上三则俱载鸠异)

* 宁勉

宁勉者。云中人。年少有勇气。善骑射。能以力格猛兽。
不用兵仗。北都守健其勇。署为衙将。后以兵四千。军
于飞狐城。时蓟门帅骄悍。弃天子法。反书闻阙下。唐
文宗皇帝诏北都守攻其南。诏未至。而蓟门兵。夜伐
李惟燕¶ 第 483a 页 X87-0483.png
飞狐。钲鼓震地。飞狐人汹然不自安。谓宁勉曰。蓟兵
豪健。不可敌。今且至矣。其势甚急。愿空其邑。以遁去。
不然。旦暮拔吾城。吾不忍父子兄弟尽血贼刃下。悔
宁可及。虽天子神武。安能雪吾冤乎。幸熟计之。勉自
度兵少。固不能折蓟师之锋。将听邑人语。虑得罪于
天子。欲坚壁自守。又虑一邑之人悉屠于贼手。忧既
甚。而策未决。忽有谍者。告曰。贼尽溃矣。有弃甲在城
下。愿取之。勉即登城垣望。时月明朗。见贼兵驰走。颠
踬者不可数。若有大兵。击其后。勉大喜开邑门。纵兵
逐之。生擒数十人。得遗甲甚多。先是勉好浮图氏。常
阅佛书金刚经。既败蓟师。擒其虏以讯焉。虏曰。向夕
望见城上。有巨人数四。长二丈馀。雄俊可惧。怒目呿
吻。袒裼执剑。蓟人见之惨然汗慄。即走避。又安有斗
心乎。勉悟巨人乃金刚也。益自奇之。勉官御史中丞。
后为清塞副使(出宣室志)

* 倪勤

倪勤梓州人。唐太和五年。以武略称。因典涪州兴教
仓。素持金刚经。仓有厅事。面江甚为胜。槩乃设佛像。
而读经。其中六月九日。江水大涨。惟不至此厅下。勤
读诵益励。洎水退。周视数里。室屋尽溺。唯此厅略不
沾渍。仓亦无伤。人皆礼敬(出报应记)

* 高涉(载鸠异)

* 张政

张政邛州人。唐开成三年七月十五日。暴亡。初见四
李惟燕¶ 第 483b 页 X87-0483.png
人来捉。行半日。至大江甚阔。度深三尺许。细看尽是
脓血。便小声念金刚经。使者色变入城。见胡僧长八
尺馀。骂使者曰。何不依帖。乱捉平人。尽皆惊拜。及领
见王。僧与对坐曰。张政是某本宗弟子。被妄领来。王
曰。待略勘问。僧色怒。王判放去。见使者四人皆著大
枷。僧自领政出城。不见所渡之水。僧曰。吾是汝所宗
和尚。汝识我否。我是须菩提。乃知是持经之力。再三
拜礼。僧曰。弟子合眼。僧以杖一击。不觉失声。乃活。死
巳三日。唯心上煖(出报应记)

* 李琚

唐李琚。成都人。大中九年四月十六日。忽患疫疾。恍
惚之际。见一人。自称行病鬼王。骂琚云。抵犯我多。未
领汝去。明日复共三女人同来。速设酒食。皆我妻也。
琚亦酬酢曰。汝何得三妻。但闻呵叱啾唧。不睹人也。
却四度来。至二十一日辞去。琚亦拜送。却回便觉身
轻。于佛堂作礼。将吃粥却行次。忽被风吹去。住足不
得。乃至一大山。见江海无涯。人畜随琚立岸边。不知
所向。良久有黄衫人。问曰。公是何人。随我来。才四五
步。巳见江山甚远。又问。作何善事。若无适巳于水上。
作猪羊等也。细说恐王问。琚云。在成都府。曾率百馀
家。于净众寺。造西方功德。一堵为大圣慈寺。写大藏
经。巳得五百馀卷。兼庆赞了。使者引去。约五十里。见
一大城。入门数里。见殿上僧长六七尺。语王云。此人
志心造善。无有欺謟。王诘黄衫人。如何处得文帖。追
李惟燕¶ 第 483c 页 X87-0483.png
平人来。答云。山下见领来。无帖追。王云。急送去。便见
所作功德。在殿上碑记分明。石壁造广。利方在后。使
者领去。又入一院。令坐向琚说缘。汉州剌史韦某亡。
欲令某作剌史。琚都不谕。六七日巳来放归。凡过十
二处。皆云王院。悉有侍卫。总云。与写一卷金刚经。遂
到家。使人临别执手。亦曰。乞一卷金刚经。便觉头痛。
至一塔下。闻人云。我是道安和尚。作病卓头两下。愿
得尔道心坚固。遂醒见观音菩萨现头边立笑。自此
顿寤。妻儿环哭云。没巳七日。唯心上煖。写经与所许
者。自诵不怠(出报应记)

* 巴南宰

巴南宰韦氏。常念金刚经。唐光化中。至泥溪。遇一女
人。著绯衣。挈二子偕行。同登山岭。行人相驻。叫噪见
是赤狸大虫三子母也。逡巡与韦分路而去。韦终不
觉。是持经之力也(出述异记)

* 元初

唐元初。九江人。贩薪于市。年七十。常持金刚经。晚归
江北。中流风浪大起。同涉者俱没。唯初浮于水上。即
漂南岸。群舟泊者。悉是大商。见初背上光高数尺。意
其贵人。既得活。争以衣服遗之。及更召以与饭。语渐
熟。乃知村叟。因诘光所。自云。某读金刚经。五十年矣。
在背者经也。前后厄难。无不获免。知是经之力也(出
报应记)。

* 兖州军将
李惟燕¶ 第 484a 页 X87-0484.png

乾符中。兖州节度使。崔尚书。法令严峻。尝有一军将。
衙参不到。崔大怒。令就衙门处斩。其军将就戮后。颜
色不变。众咸惧之。是夜三更归家。妻子惊骇。谓是鬼
物。军将曰。初遭决斩时。一如醉睡。无诸痛苦。中夜觉
身倒街中。因尔还家。妻子罔知其由。明旦入谢。崔惊
曰。尔有何幻术能致。军将云。素无幻术。自少读金刚
经。日三遍。昨日诵经。所以过期。崔问。记得斩时否。云
初领到戟门外。便如沉醉。都不记斩时。崔又问所读
经何在。云在家锁函子内。及取到。锁如故。毁锁见经。
巳为两断。崔大惊。自悔慰安军将。仍赐衣一袭。命写
金刚经一百卷供养。今兖州延寿寺门外。盖军将衙
门。就法并斩断经之像。至今尚存(出报应记)

* 杨复恭弟

唐内臣姓杨。忘其名。复恭之弟也。陷秦宗权鹿晏洪
刘巨容贼内二十馀年。但读金刚经。虽在城中。未尝
废。会宗权男为襄阳节度使。杨为监军使。杨因人心
危惧。遂诱麾下将赵德言。攻杀宗权男。发表举德言。
为节度使。由是军府稍定。民复旧业矣。杨于课诵之
功益加精励。尝就牙门外。柳树下焚香。课诵之次。歘
有金字金刚经一卷。自空中飞下。杨拜捧而立。震骇
心目。得非信受精虔获此善报也。故陷于贼党。二十
年间。终能枭巨盗。立殊勋。克保福禄者。盖佛之冥祐
(出报应记)

* 蔡州行者
李惟燕¶ 第 484b 页 X87-0484.png

唐宋汶牧黄州日。秦宗权阻命作乱。将欲大掠四境。
蔡州有念金刚经行者。郡人咸敬之。宗权差为细作。
令入黄州探事。行者至黄州。未逾旬。为人告败。宋汶
大怒。令于军门。集众决杀。忽报有加官使到。将校等
上言。方闻喜庆。不欲遽行杀戮。由是但令禁锢。逾月
使臣不到。又命行刑。出狴牢次。报使入境。复且停止。
使巳发。引出就刑。值大将入衙。见之遽白于宋曰。黄
州。士马精彊。城垒严峻。何惧奸贼窥觇。细作本非恶
党。受制于人。将军曲贷性命。足示宽恕。汶然之。命髡
发负钳缘化财物。造开元新寺。寺宇将就之。一夜梦
八金刚。告曰。负钳僧。苦行如此。缔构既终。盍释其钳。
以旌善类。汶觉大异之。遂令释钳。待以殊礼。自后一
州。悉呼为金刚和尚(出报应记)

* 贩海客

唐有一富商。恒诵金刚经。每以经卷自随。尝贾贩外
国。夕宿于海岛。众商利其财。共杀之。盛以大笼。加巨
石。并经沉于海。平明众商船发。而夜来所泊之岛。乃
是僧院。其院僧每夕则闻人念金刚经声。深在海底。
僧大异之。因命善泅者。沉于水访之。见一老人在笼
中读经。乃牵挽而上。僧问其故。云被杀沉于海。不知
是笼中。忽觉身处宫殿。常有人送饮食。安乐自在也。
众僧闻之。悉普加赞叹。盖金刚经之灵验。遂投僧削
发。出家于岛院(出报应记)
太平广记报应部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