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三十二
卷三十二 第 1a 页 WYG0930-0696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记纂渊海卷三十二   宋 潘自牧 撰
  职官部
   祭酒
经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书/)
史汉置博士至东京凡十四人而聪明有威重者一人
为祭酒(汉/书)晋咸宁四年立国子学置祭酒一人永嘉中
又置儒林祭酒一人以杜夷为之当为训范总统学中
卷三十二 第 1b 页 WYG0930-0696b.png
众事(晋/书)荀卿年五十始来学于齐襄王时最为老师三
为祭酒焉(史/记)南齐何胤为国子祭酒与太子中庶子王
莹并为侍中时胤辈作祭酒疑所服陆澄博古亦不能
定遂以玄服临试后群议乃用朱衣自此始(南/史)晋袁瑰
为国子祭酒时丧乱之后礼教陵迟瑰上疏云请得给
其宅地备其学徒帝从之国学之兴自瑰始(晋/史)
传记隋元善赐江杨县公后迁国子祭酒时帝亲临释
奠命善讲孝经于是敷陈义理兼之讽谏上大悦曰闻
卷三十二 第 2a 页 WYG0930-0696c.png
江杨之说更起朕心(续通/典)唐贺德仁少与从兄德基俱
为国子祭酒时人语曰学行可师贺德基文质彬彬贺
德仁 杨峤为国子祭酒引尹知章范行恭赵玄默为
学官皆名儒冠(并同/上)杨汪为国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学
与汪讲论通儒硕论虽锋起皆不能屈(陈先生/行状)
集冠带桥门路雍容俊士关微言尊噩噩小道屏閒閒
礼乐高千古诗书到百蛮斯文知未泯璧水尚如环(朱/行)
(中/诗)几度见诗诗总好及观标格过于诗平生不会藏人
卷三十二 第 2b 页 WYG0930-0696d.png
善到处逢人说项斯(杨祭/酒诗)圣恩若许留太学诸生讲解
得切磋(韩/愈)
本朝国子监有判监事有管勾监事侍制以上则为判
馀为管勾(会/要)熙宁初诏用经术取士广辟黉舍分为三
学增置生徒总二千八百人朝廷育才于斯为盛(续会/要)
及元丰中复正官名置国子监祭酒掌三学之教法政
(同/上)杨龟山兼国子祭酒上喜曰老成无逾卿者(言行/录)
冯元仁宗朝判国子监故事国子监必宿儒典领元与
卷三十二 第 3a 页 WYG0930-0697a.png
孙奭并命舆论大服(东都/事略)
   国子司业
史唐阳城为司业直言得罪太学诸生何蕃季偿等二
百人顿首阙下请留城(唐/书)孔颖达子志终志终子惠元
三世司业时人美之(并唐/书)张参为国子司业年老尝手
写九经以为读书不如写书(唐/史)韩愈为国子司业窦公
墓志云公诲于国学也严以得礼扶善遏过明上下之
分以躬先之恂恂恺悌得师之道(同/上)郭山晖累迁国子
卷三十二 第 3b 页 WYG0930-0697b.png
司业景龙中帝昵狎近臣及修文学士诏遍为伎馀臣
各有所陈而晖乃诵鹿鸣蟋蟀篇未毕中书令李峤以
近规讽止之帝嘉其直下诏褒(唐/书)凡六学生每岁有业
成上于监者以其业与祭酒司业试之(隋/志)
传记隋炀帝大业三年于国子监初置司业一人唐置
二人从四品副贰祭酒通判监事龙朔二年改为少司
成咸亨初复旧凡祭酒司业皆儒重之官非其人不居
(通/典)唐阳侨为国子司业好学喜勤善诱后生修讲舍人
卷三十二 第 4a 页 WYG0930-0697c.png
以为善职(分/纪)阳城引诸生告之曰学者所以学为忠孝
也诸生有久不省亲者乎明日还养者二十辈有三年
不归侍者斥之简孝秀德行升堂上沈酗不率教者罢
之生徒斤斤皆有法度(通/典)
集才难孰为吾君惜果漏宁容我辈先熟路长驱聊缓
步百金一发不虚弦(陈后山送/詹司业诗)命乐正之官辅司成之
教往祇厥职母使阳城韩愈之流专美前世(栾城徐/盛乔制)
业武公少仪于是总太学儒官三十有六人列燕于祭
卷三十二 第 4b 页 WYG0930-0697d.png
酒之堂(韩文公/听琴序)
本朝元丰正名置司业掌三学之教法政令(续会/要)初除
朱服(职/略)建炎三年省绍兴十二年复置(中兴/会要)隆兴并省
司业不许与祭酒并除乾道七年欲除刘焞孝宗曰司
业乃祭酒之贰并置何妨于是始并置(孝宗/会要)师氏之位
惟其能(南丰/拟制)王大宝知袁州暇日寻理旧所著述得周
易證义十卷毛诗国风證义六卷表进上谓宰相曰王
大宝所进书深得经旨其以国子司业兼崇政殿说书
卷三十二 第 5a 页 WYG0930-0698a.png
召赐五品服(胡澹/庵集)
   监丞
传记隋置三人唐一人掌判监事凡六学生每岁有业
成上于监者以其业与司业祭酒试之登第者白祭酒
上于尚书礼部(六/典)
集设属成均参釐政令庶事之务惟丞是司(胡端/平制)灵台
崇崇兮洞胶轕以绵延中有珍木兮郁森森以芊芊(王/履)
(员/赋)学为教原丞为纠局生于学者表王化之大同植于
卷三十二 第 5b 页 WYG0930-0698b.png
厅者知宦政之无曲 乐我皇道彰我圣年依君仁义
之圃对君翰墨之筵(并同/上)
本朝景祐二年孙祖德请于直讲京官内差一员充监
丞诏学官兼领掌钱谷出纳之事(四朝/志)元丰定制置祭
酒司业掌三学之教法政令而监之事则丞与焉(续会/要)
建炎三年省绍兴十二年复置(中兴/会要)赵鼎先是国子监
丞张戒上书几八千言自谓恐圣意上谓宰执曰朕熟
览之其忧国爱君之心诚可嘉朕大开言路以防壅蔽
卷三十二 第 6a 页 WYG0930-0698c.png
自欲赏之赵鼎不答沈与求曰陛下如此何患不闻尽
(言行/录)
   博士
史六国时有博士掌通古今后汉博士凡十四人叔孙
通为博士初制汉礼(汉/书)贾谊颇通诸书召为博士(同/上)
仲舒为景帝时博士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非礼不行
(汉/纪)汉贾谊年二十馀文帝召为博士年最少有诏议诸
先生未能言谊尽为对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诸生于是
卷三十二 第 6b 页 WYG0930-0698d.png
以为能文帝悦之超迁一岁至太中大夫(汉/书)后汉朱浮
以国学既兴广博士之选上书曰博士之官为天下宗
师使孔圣之言传而不绝(本/传)后魏崔逸为国子博士每
公事逸常被诏独进博士特命自逸始(魏/史)唐李绛请崇
国学上疏曰博士有倚席之讥(唐/书)
传记晋咸宁四年初置国子博士一人皆取履行清淳
通明典义梁置五经博士各一人唐增置二人孔子之
后孔忠生武及安国武生延年延年生霸安国延年皆为
卷三十二 第 7a 页 WYG0930-0699a.png
武帝博士霸亦昭帝末为博士霸生光成帝初举为博
士汉文帝时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申公为诗传号
曰鲁诗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房授东海殷喜河东姚
平河南弘乘皆为郎由是易有京氏之学(鲁国先/贤传)汉文
帝时博士朝服玄端章甫冠(通/典)唐盖文懿武德初历国
子助教时高祖引于秘书省学教授王公之子时文懿
为博士文懿常开讲发毛诗题公卿咸更相问难文懿
发扬风雅甚得人之致敬 唐大历初礼部侍郎许善
卷三十二 第 7b 页 WYG0930-0699b.png
心举徐文远与包恺褚徽陆德明鲁达为学馆遂擢文
远国子博士恺等并为太常博士皆一时之最(唐/书)
集诸公衮衮登台省广文先生官独冷甲第纷纷厌梁
肉广文先生饭不足先生有道出羲皇先生有才过屈
宋德尊一代常坎轲名垂万古知何用先生蚤赋归去
来石田茅屋荒苍苔儒术于我何有哉(杜甫/诗)儒庠恣游
息圣籍饱商确(韩/诗)
本朝国子监无博士有直讲八人熙宁改为太学博士
卷三十二 第 8a 页 WYG0930-0699c.png
元丰定制亦无国子博士大观元年薛昂乞置国子博
士四员国子正录各二员与太学官分掌教道从之建
炎并国子监于礼部绍兴三年诏驻跸所在因国子监
量养生徒置博士二员(中兴/会要)杨万里诏为国子博士上
疏乞留左司员外郎张栻除军器少监韩玉上罢之由
是名重朝廷(言行/录)
   太学博士
史汉太学置五经课试之法置春秋谷梁博士(汉官/仪)
卷三十二 第 8b 页 WYG0930-0699d.png
孙弘对策时百馀人太常奏弘第居下天子擢为第一
召见容貌甚丽拜为博士待诏金马门光武起太学博
士诸生横卷为海内所集 桓荣拜博士车驾幸太学
博士论难于前荣温恭蕴藉以礼逊相厌不以词长胜
(并汉/书)王恭少笃学教授乡闾弟子数百人贞观初诏
拜太学博士讲二礼别为义證甚精博盖文懿文达当
时大儒每讲便举先儒义必畅恭所说(唐/书)乐祇黄初中
徵拜博士十馀人文多偏僻不敢亲教具员而已惟乐
卷三十二 第 9a 页 WYG0930-0700a.png
祇五业并授(魏/志)唐郑覃既以名儒故领祭酒请太学五
经置博士禄秩比王府官(唐/书)
传记东晋增置国子博士十六人谓之太学博士北齐
国子寺有太学博士隋罢国子惟立太学置博士五人
唐增置三人掌教六武五品以上郡县公子孙(六/典)马光
为太学博士尝因释奠高祖亲幸国子学王公以下毕
集光升坐讲礼诸儒生以次论难皆当时硕学光析剖
凝滞论者咸服(通/志)唐韩愈为四门博士作进学解招诸
卷三十二 第 9b 页 WYG0930-0700b.png
生立馆下诲之(同/上)
集才名十四年坐客寒无毡赖有苏司业时时遗酒钱
(杜/甫)飘飘凌云章强禦莫能慑辟雍海环流用汝作舟楫
开胸出妙义可发蒙起魇词如太阿锋谁敢触其铗(王/荆)
(公/)半生湖海看青山惯佩笭箵揽辔艰晓起初驰朱雀
路霜严惭缀紫宸班百僚卑处瞻丹陛五色光中望玉
颜浪说书名落人世非公那解彻天关(元章除书学博/士初朝谒呈时)
(宰/诗)仁义途中驰骋诗书府里从容头角惊杀虾蟹学海
卷三十二 第 10a 页 WYG0930-0700c.png
波中老龙爪距逐出狐兔圣人门前大虫推倒杨朱墨
翟扶起仲尼周公(杜/默)
本朝熙宁四年诏相度锡庆院建太学从郑绾所请也
元丰三年诏改国子监直讲为太学博士(职/源)秦观元祐
初苏轼贤良方正荐于朝除太学博士(东都/事略)渟化三年
杨徽之上言文士虽多而通经甚少精选五经博士各
专业教胄子此风化之本也庆历五年上幸国子监命
直讲孙明复讲易乾卦言王者当法乾元以揽威福汉
卷三十二 第 10b 页 WYG0930-0700d.png
元帝优游不断失乾刚之道也上善之赐五品服(国/史)
   国子正
传记北齐国子寺有正录员隋一人唐因之(六/典)
集禁掖人知连状荐国庠官满一家贫清仪都道蓬瀛
客直气堪为谏诤臣(释无可赠/敬睦助教)
本朝国初阙大观元年薛昂乞置国子博士国子正录
与太学官分掌教导从之自是始置正录凡二员学正
掌行学规凡诸生之戾规者待以五等之罚学录掌佐
卷三十二 第 11a 页 WYG0930-0701a.png
学正纠不如规者(续会/要)建炎三年国子监并归礼部官
省绍兴十三年诏置国子监正录各一员隆兴元年复
置二员(中兴/会要)
   太学正
传记北齐国子寺有录事员隋一人唐因之(六/典)
集重登太学领儒流学海词锋压九州(王建上/韩愈诗)
本朝仁宗朝胡瑗掌太学其正录第补诸生熙宁末兴
三舍始选官为正录如学官之制(职/略)凡有职于成均皆
卷三十二 第 11b 页 WYG0930-0701b.png
士之秀(栾城除/游酢制)
   国子监簿
传记北齐国子寺置主簿隋一人唐因之掌印勾检监
事凡六学生有不率师教者则举而免之(六/典)
集忽领簿书游太学时杨书为国子主簿也(刘宾/客)列广
成均典司簿最(除徐/永制)
本朝国子监主簿一人以京官或选人充掌文簿或勾
考其出入焉(两朝/志)元丰元年诏省主簿三年罢书库官
卷三十二 第 12a 页 WYG0930-0701c.png
后置主簿(续会/要)郭忠恕太宗闻其名诏为国子监主簿
令刋定字书(东都/事略)韩维仁宗患缙绅奔竞谕近臣曰恬
退者旌擢则躁进者自知耻文彦博等言公好学嗜古
安于静退乞甄录以厚风俗除国子监主簿(言行/录)
   国子书库官
本朝淳化五年判国子学李至言监中印书亦主掌钱
物凡有公文其所属止以印书钱物所名稍为近俗今
乞改国子监书库官从之(太宗/实录)书库官以京朝官充掌
卷三十二 第 12b 页 WYG0930-0701d.png
印经史群书以备朝索赐予之用及出鬻而收其直以
上于官元丰三年省(续会/要)建炎三年并国子监归礼部
管绍兴十三年诏复置一员三十一年减罢(会/要)隆兴元
年诏主簿兼书库乾道七年复置一员(孝宗/会要)
 
 
 
 记纂渊海卷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