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二十三
卷二十三 第 1a 页 WYG0930-0506c.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记纂渊海卷二十三   宋 潘自牧 撰
  郡县部
   河东路
    太原府(倚郭一/外县九) (阳曲/太谷) (榆次/) (寿阳/) (盂/)
     (交城/) (文水/) (祁/) (清源/) (平晋/)
郡号晋阳 太原 冀宁
郡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舜初以冀州地
卷二十三 第 1b 页 WYG0930-0506d.png
广分置并州后复省入冀周置并州成王封弟叔虞于
此为唐国春秋时为晋国战国时属赵秦置太原郡治
晋阳汉兼置并州东汉末省并入冀三国魏复置并州
改太原郡为国晋为刘渊所据后没于石勒后魏仍为
太原郡后周置并州总管府隋初郡废大业初罢州为
太原郡唐为并州后置大都督府开元中改并州为太
原府属河东道天宝初加号北京五代时唐为西京又
改北京本朝为太原府太原郡河东节度(沿革/表)
卷二十三 第 2a 页 WYG0930-0507a.png
县沿革阳曲本秦太原郡狼孟县汉置阳曲县本朝因
之太谷本晋大夫阳处父邑隋改为太谷县以县西有
大谷故名本朝仍旧榆次春秋时晋魏榆邑汉置榆次
县寿阳春秋时晋马首邑晋始置寿阳县盂本春秋时
仇犹国晋为大夫盂丙邑名曰㿻交城本汉晋阳县西
境隋始置交城县因县界有古交石城故名文水春秋
时为晋平陵邑魏置受阳县隋改曰文水取县西文谷
水为名祁春秋时晋大夫祁氏邑汉为祁县清源春秋
卷二十三 第 2b 页 WYG0930-0507b.png
时晋地名清源又名梗阳隋置清源县以水为名平晋
周唐叔虞始封之地秦置晋阳县本朝以县为平晋军
寻罢军为县(同/上)
形胜亭子山在府北三十里下有桃花三洞乃白翱读
书处 石尖山在府城西六十里有孤石立于汾水侧
高十馀丈 罕山在府城东北五十里榆次县北比诸
山独为壮丽 系舟山在府城北九十里禹治水系舟
其上故名 石室山在平晋县西南七十里上有石室
卷二十三 第 3a 页 WYG0930-0507c.png
壁间篆字人莫能测 凤凰山在太谷县南十里相传
拓跋圭时凤见此 仇犹山在盂县北七里上有仇犹
君庙 藏山在盂县北五十里相传程婴公孙杵臼藏
赵孤处上有二人庙 隐泉山在文水县西南二十五
里卜子夏退老西河之上即此旁有子夏室 汾河在
府西二里 晋水在平晋县西南二十里即智伯遏水
以灌赵城者 寿水河在寿阳县西二里 孔河出交
城县北一百二十里 晋阳宫在故唐城内春秋时董
卷二十三 第 3b 页 WYG0930-0507d.png
安于理晋阳公宫即此至今宫殿甚多 筹边楼在府
治内冯京守太原时所建 天门关在府城北四十里
隋炀帝所开 石岭关在府城东北一百二十里 马
陵关在马岭 伏马关在盂县东北七十里 榆枣关
在盂县东一百一十里 赤桥在平晋县西南 台骀
庙在平晋县境祀金天氏之子 汉文帝庙在阳曲东
北 诸葛孔明庙在太谷县 陶唐城在清源县俗谓
之姚城 唐城即平晋城治本唐叔虞子燮父徙都之
卷二十三 第 4a 页 WYG0930-0508a.png
(舆地/纪胜)
人物周狐突晋大夫怀公初立突之子从重耳公令突
召之不从而死 狐偃突之子相文公伯天下其功甚
多 公孙杵臼程婴二人皆赵朔客保全赵氏孤儿后
世贤之 汉常惠平晋人武帝时随苏武使匈奴留十
馀年始归朝廷嘉其忠勤拜光禄大夫 郇越平晋人
明经饬行举孝廉茂才以病去官散其家财千馀万以
赡九族显名当世 温序平晋人为侍御史迁护羌校
卷二十三 第 4b 页 WYG0930-0508b.png
尉为隗嚣将所执迫令从已序誓不贪生伏剑而死
王允郡人家世仕宦郭林宗见而奇之以为王佐才累
官豫州刺史 王烈郡人少师陈寔以孝友称乡里有
争讼质于烈咸服 三国郭淮阳曲人举孝廉事魏屡
立战功累迁征西将军都督雍梁诸军事 孙资平晋
人曹操聘之不应荀彧常称曰北州贤智惟孙彦龙耳
 王昶晋阳人事魏累官兖州刺史赐爵关内侯常为
书程教子弟方严 温恢祁人举孝廉事魏为侍中子
卷二十三 第 5a 页 WYG0930-0508c.png
六人并知名世号六龙 晋温羡恢之孙少聪敏拜豫
州刺史以功封大陵县公 郭奕阳曲人少负重名山
涛称其高简有雅量官至尚书 王浑昶长子迁徐州
刺史破吴有功官至司徒 郭澄之阳曲人少有才思
相刘裕封南丰侯 王承济之子弱冠知名为东海太
守政尚清净为中兴名臣第一 王述澄之子幼孤事
母以孝闻时为临海太守累官尚书令 王坦之述之
子少与郤超俱负重名封安北将军弟袆之尚德阳公
卷二十三 第 5b 页 WYG0930-0508d.png
主历中书侍郎 温峤羡从子博学能文拜大将军为
刘琨所礼讨除叛乱皆峤之谋累迁开府仪同三司
南北朝王玄谟祁人事宋为彭城太守迁豫州刺史加
都督 唐温大雅祁人高祖时定仪典拜黄门侍郎礼
部尚书封黎国公弟彦博累官中书令彦将以功封清
河郡公 武攸绪文水人武后之兄武后专制攸绪弃
官归隐终身不仕 狄仁杰平晋人举明经常登太山
见白云曰吾亲舍其下怅望久之后劝武后归政太子
卷二十三 第 6a 页 WYG0930-0509a.png
人称其取日虞渊斗南一人累官平章事封梁国公
王维平晋人举进士第一善诗常因禄山反伤感有百
僚何日再朝天之句官至尚书右丞 武元衡为御史
中丞德宗称其为真宰相器后拜相其弟儒衡亦高雅
官至户部左侍郎 温造姿表魁杰初为殿中侍御史
劾李祐违制进马祐曰吾胆落于温御史 皇朝杨业
平晋人屡立战功时号为杨无敌屡败契丹卒赠太尉
 呼延赞平晋人以积功累官至康州团练使(同/上)
卷二十三 第 6b 页 WYG0930-0509b.png
集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潮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唐太/宗)金阙九层鄙蓬莱之已
陋玉楼千仞耻昆阆之非奇落月低于桂筵流星起于
珠树(唐太/宗)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梦绕边城月心飞
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太/白)阴壑生虚籁月
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杜/甫)还携堂邸向并
州将相兼权是武侯时难独当天下事功成却进手中
筹再三陈乞炉烟里前后分张玉桉头(王/建)解放角鹰逐
卷二十三 第 7a 页 WYG0930-0509c.png
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山头野火寒多烧露里孤峰湿
作烟(崔/颢)邑传榆石在路绕晋山微别意方萧瑟新秋一
叶飞(韦应/物)
本朝太平兴国四年平刘继元降为𦂳州军事毁其城
移治于榆次又废太原县以平定乐平二县属平定军
交城属大通监七年移治唐明监旧领河东路经略安
抚使元丰为次府大观元年升大都督府开宝元年自
大通监来𨽻交城熙宁三年废晋平入阳曲政和五年
卷二十三 第 7b 页 WYG0930-0509d.png
(沿革/表)并州自古多豪杰战争五代几百年天开地阖
真主出犹须再驾方凯旋 并人昔游晋水上清澈照
耀涵朱颜晋水今入并州里稻花漠漠浇平田(并欧/阳修)
劈面疑裂冻粘髭有声太阳过午暗暮雪照人明 沙
平宽似海雕远立如人绝域居中土多年息塞尘(并王/正美)
    隆德府(倚郭一/外县七) (上党/屯留) (襄垣/) (潞城/) (壶/)
     (关/) (长子/) (涉/) (黎城/)
郡号上党
卷二十三 第 8a 页 WYG0930-0510a.png
郡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商时为黎国书
曰西伯戡黎即此后为赤狄潞子婴儿复立黎国战国
初为韩之别都后属赵秦置上党郡治长子晋徙治潞
县后周始置潞州领上党襄垣二郡隋初郡废大业初
改州为上党郡并置上党县唐复为潞州天宝初改上
党郡乾元初复为潞州后置昭义军节度属河东道五
代时梁改匡义军唐改安义军晋复昭义军本朝改昭
德军后升为隆德府(沿革/表)
卷二十三 第 8b 页 WYG0930-0510b.png
县沿革上党商时为黎国地秦置上党郡本朝为上党
县屯留春秋晋余吾邑又名屯留汉置县襄垣秦始置
县属上党以赵襄子所筑故名潞城本春秋时潞子婴
儿国晋灭之汉置潞县后魏改刈陵县隋初废后置潞
城县壶关本黎国地春秋时属晋汉始置壶关县长子
本周史辛甲所封之地左传晋人执卫行人石买于长
子即此汉置长子县涉古沙侯国地汉置漠县后因漳
水人民徒涉遂名涉县黎城古黎侯国隋始置黎城县
卷二十三 第 9a 页 WYG0930-0510c.png
形胜壶关山在郡城东南十三里山形似壶汉于此置
关 柏谷山在郡城东北十三里与太行山相连山多
柏树 五龙山在上党东南二十五里时有五色云见
于此上有五龙祠 雄山在上党城东六十里比诸山
特为雄壮故名 紫云山在长子县东四十里唐明皇
潜于潞重九日与群臣登山见有紫云气故名 疑山
在屯留县西十里魏孝文帝幸潞见此山有伏龙疑而
不进其后唐玄宗自潞入盖其应也 鹿台山在襄垣
卷二十三 第 9b 页 WYG0930-0510d.png
县南二十里 羊肠坂在壶关东南一百六十里盘曲
如羊肠 绛水出盘秀山下 神农井在羊头山后即
神农得嘉谷处 长平关在长子南四十里即秦白起
坑赵卒四十万处 吾峪关在黎城北二十里 丹朱
城在长子县治尧子丹朱所筑 微子城在潞城东十
五里殷微子所封之处 黎侯城在黎城东南三十里
春秋荀侯灭潞立黎侯即此(舆地/纪胜)
人物周豫让上党人为智伯臣简子灭智氏让为报仇
卷二十三 第 10a 页 WYG0930-0511a.png
不忘国士之遇 汉冯奉世上党人学春秋善兵法韩
曾举为卫侯使击莎车威震西域赐爵关内侯 冯野
王奉世次子为陇西太守以治行高入为左冯翊迁大
鸿胪 鲍永屯留人性至孝更始中迁尚书仆射行大
将军以破青犊功封中阳侯 晋续威上党人博览经
籍仕为东安太守有治绩 南北朝尧暄长子人美貌
恭慎仕魏累官大司农三子二孙俱膺显职 唐苗晋
卿壶关人举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知吏部后为魏郡太
卷二十三 第 10b 页 WYG0930-0511b.png
守政化大行肃宗时拜左相 皇朝李崇矩上党人有
志行乡里推服平泽潞征扬州皆有功累官太傅 张
延通潞城人性颖悟有才干初为通使舍人历官兵马
都监 李处耘上党人初𨽻太祖帐下临机决事谋无
不中后以功迁枢密副使 李继昌崇矩子性谨厚官
至连州刺史 李继隆处耘子善骑射征伐四方皆有
功累迁镇安军节度使(同/上)
集倚天长剑截云孤报国纵横见丈夫五载登坛真宰
卷二十三 第 11a 页 WYG0930-0511c.png
相九重分阃正司徒曾闻转战平坚寇共说题诗笑腐
儒料敌知几在方寸不劳心力讲阴符 鼓角因风飘
朔气旌旗映水发秋光河源收地心犹壮笑向天西万
里霜(并杨/景山)天晴红帜当山满日暮清笳入塞长年少功
高人最美汉家坛树月苍苍(同/上)悠悠捲旆旗饮马出长
城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胡笳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扬
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唐太/宗)盛德雄名远近知功高先
卷二十三 第 11b 页 WYG0930-0511d.png
乞守藩维衔恩暂遣分龙节署敕还同在凤池天子亲
临楼上送朝官齐出道傍辞明年塞北清藩落应起生
祠请立碑(张文/昌)
本朝太平兴国初改昭德旧领河东路兵马钤辖兼提
举泽晋绛州威胜军屯驻伯本城兵马巡检事本潞州
监中靖国元年改为军崇宁三年升为府仍还昭德旧
节天圣三年徙黎城于涉之东南白马驿熙宁五年省
入潞城县元祐元年复(沿革/表)地形西控三秦远河势南
卷二十三 第 12a 页 WYG0930-0512a.png
吞二华秋晋魏兵争一春梦汉唐坛祀几荒丘披图吊
古令人慨不必重登鹳雀楼(冯叔/献)秦兵伏甲武安西赵
将非材战士携千里阵云沉晓日万家屋瓦震秋鼙(萧/真)
(卿/)
    平阳府(倚郭一/外县九) (临汾/洪同) (襄陵/) (神山/) (赵/)
     (城/) (汾西/) (霍邑/) (冀氏/) (岳阳/) (和川/)
郡号平阳 河东 晋宁
郡沿革天文觜参分野禹贡冀州之域尧都平阳即此
卷二十三 第 12b 页 WYG0930-0512b.png
以其地在平水之阳故名春秋属晋战国属韩后属赵
秦汉皆为河东郡地三国魏始置平阳郡晋仍旧后赵
兼置东雍州孝昌中改唐州建义初又改晋州隋改郡
曰平河寻废郡为州大业初改临汾郡义宁初复改平
阳郡唐改为晋州天宝初改平阳郡乾元初复为晋州
五代梁置定昌军节度改建雄军节度本朝州军仍旧
政和中升州为平阳府(沿革/表)
县沿革临汾本汉旧县属河东郡晋改曰临汾县洪洞
卷二十三 第 13a 页 WYG0930-0512c.png
春秋时杨侯国隋改为洪洞县以镇为名襄陵本晋大
夫郤犨食邑以襄公陵在此故名神山本汉河东郡唐
武德中始析置浮山县寻改神山县赵城周穆王封造
父之地春秋时赵简子居之隋为霍邑地后乃分置赵
城县汾西本汉彘县地后魏置汾西郡隋初改为汾西
县霍邑禹贡岳阳即此地隋置霍邑县以霍山为名冀
氏汉河东郡地后魏置冀氏县岳阳亦汉河东郡地禹
贡岳阳即此和川本后魏义宁县隋改为和川县后废
卷二十三 第 13b 页 WYG0930-0512d.png
唐复置本朝因之(同/上)
形胜平山在郡城西南二十五里即姑射山之支也平
水出焉 卧虎山在府城东三里以形似名 石孔山
在郡城西三十五里九孔相通深不可测 姑射山在
郡城西五十里上有姑射莲花二洞即庄子所谓有神
人居焉者 三磴山在襄陵县西南十五里上有龙祠
 崇山在襄陵县东四十五里山顶有塔并卧龙祠
南尧山在神山县东八里上有尧祠 浮山在神山西
卷二十三 第 14a 页 WYG0930-0513a.png
六十里相传洪水时随水消长故名 霍山在县东南
三十里为冀州之镇 秦王岭在神山县东北四十里
唐太宗为秦王时至此故名下有秦王庙 太平关在
襄陵县南三十五里 豫让桥在赵城南十里即豫让
为智伯报仇处 伏羲庙在赵城南十里 尧庙在郡
城南 伯益庙在尧庙西 皋陶墓在洪洞南三十里
人物周师服晋人穆侯时为贤大夫 荀息晋人献公
时请假道于虞以伐虢后死太子之难 郤芮献公时
卷二十三 第 14b 页 WYG0930-0513b.png
为大夫食邑于冀 士蔿献公时为大夫 赵夙毕万
献公时大将俱有奇功 卜偃献公时上大夫荀息伐
虢偃知必胜当时贤之 里克献公时贤大夫献纳甚
多 介之推文公出亡时相随有功 栾枝事文公为
大夫将下军赵衰让之为卿 锄麑晋之力士也灵公
令杀赵宣子麑不从触槐而死 祁奚为晋中军尉尝
荐其子以自代当时称其不避嫌 灵辄家贫有守尝
报宣子一饭之德当时义之 董狐晋史官直书不讳
卷二十三 第 15a 页 WYG0930-0513c.png
 郤犨灵公时为贤大夫与郤志郤奇并号三郤 魏
颗魏武子之子尝尊其父治命不杀其妾后蒙显报
师旷善审音为音律之祖 张仪善游说显于六国
蔺相如仕赵为舍人奉璧入秦秦王不能屈当时壮之
 汉纪信赵城人项羽围汉王急信以身代 晋邓攸
襄陵人永嘉之乱弃子负侄元帝时为吴郡太守甚清
介累迁尚书右仆射 皇朝邢炳神山人精于易太宗
召为国子监丞后至学士 郭纯洪洞人中进士官至
卷二十三 第 15b 页 WYG0930-0513d.png
宣德郎长于史学温公称其有迁固才(舆地/纪胜)
集姑射聊长望平阳遂宛然舜耕馀草木禹凿旧山川
(杜/甫)魏武中流处轩辕问道回长堤春树发高掌曙云开
龙负王舟渡人占仙气来河津会日月天仗役风雷东
顾重关尽西驰万国陪遥闻股肱郡元首咏康哉(张九/龄)
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山河非国宝明主爱忠臣(张/说)
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杜/甫)大始之气有清
浊结浊为山浚清为岳其山维臣其岳维君惟南之镇
卷二十三 第 16a 页 WYG0930-0514a.png
曰霍为尊(皮日休/山赋)豫让酬恩岁已深高名不朽到如今
年年桥上行人过谁有当时国士心(阙/)
本朝建雄军节度政和六年升为府熙宁五年废慈州
乡宁县分𨽻襄陵熙宁五年省赵城为镇𨽻洪洞元丰
三年复为县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以县来属和川熙
宁五年省为镇入冀氏元祐元年复为县(沿革/表)人言洞
府是龙宫升降随波与海通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
水水浮空(东坡题/浮山)晨鸡三唱未开关留滞行人更解鞍
卷二十三 第 16b 页 WYG0930-0514b.png
却上月明高处立晓风吹面作清寒(刘景/文)鹿走中原两
虎争荥阳围解事堪惊当时拔剑论功者失口何人说
纪生(李济/夫)西山万古壮陪京一日汾流入废城浩浩市
声争晓集畇畇原隰但秋耕晋公老去诗仍在越石亡
来恨未平千尺浮图暮烟底瓦盆浊酒为谁倾(元德/明)
    绛州(倚郭一/外县六) (正平/曲沃) (太平/) (翼城/) (稷山/)
      (绛/) (垣曲/)
郡号绛阳
卷二十三 第 17a 页 WYG0930-0514c.png
郡沿革天文觜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属晋即故
绛与新田之郡后属魏汉为河东郡临汾县地魏属平
阳郡后魏置正平郡并置东雄州治柏壁后周改为绛
州徙治玉璧隋初郡废徙州治东雍州城后改绛郡治
正平唐复为绛州本朝仍旧(沿革/表)
县沿革正平春秋时晋绛地隋置正平属绛州曲沃春
秋时晋文侯弟成师封沃即此后魏始置曲沃县太平
本汉河东郡临汾县地后魏始置太平县以在太平故
卷二十三 第 17b 页 WYG0930-0514d.png
关城故名翼城春秋时晋绛邑后更曰翼隋改为翼城
县稷山春秋晋侯治兵于稷即此隋为稷山县以山为
名绛县春秋为晋都汉为绛县因县有绛山故名垣曲
即周召分陜之处汉为垣县地本朝改为垣曲县(同/上)
形胜九原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昔赵文子与叔向观于
九原即此 稷山在县南五十里后稷播榖于此 太
阴山在绛县东南十里崖壁峭绝日景不到故名 绛
山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太行山在县东十里 折腰
卷二十三 第 18a 页 WYG0930-0515a.png
山在垣曲北七十里山有铜冶 绛水在绛县西智伯
言绛水可灌安邑即此 圣水井在绛县西三十里有
疾者饮之常愈 鼓堆泉泉上有堆如覆釜履之有声
如鼓傍有圣母祠 舜井在垣曲县北五十里有舜祠
 桐乡城在曲沃县西南四十里伊尹放太甲于桐即
此 唐城在翼城县南十五里成王封太叔即此 东
圃在翼城治东北内有阜民厅锦江邀月叠翠五柳亭
 绛守居园池在州治北内引鼓堆泉为大池中建泗
卷二十三 第 18b 页 WYG0930-0515b.png
涟亭旁植竹木花柳郡守憩息于此 廉城在稷山县
西南十二里为后周重镇魏王思政刺并州所筑 九
层台在太平东南二十五里按说苑晋献公筑九层台
即此 子奇垒秦王姚兴遣弟子奇为征虏将军所筑
 稷王城在县西三十里故址微存 绛侯封邑在绛
县西二十里汉周勃所封之地 亳城在垣曲西十二
里昔成汤于此誓众 葛城在垣曲西南五里即葛伯
所居之地 古阳壶城在垣曲南二里 瞽瞍冢在垣
卷二十三 第 19a 页 WYG0930-0515c.png
曲东北六十里 后稷墓在稷山南五十里(舆地/纪胜)
人物南北朝杨𢶏正平人少豪侠仕后魏拜伏波将军
后以功封侯 唐裴守真稷山人举进士六科连中官
太常博士后为宁州刺史民怀其政卒赠户部尚书子
馀中明经累官冀州刺史有惠政次耀卿擢童子科累
官京兆尹拜同平章事 尹知章翼城人少梦人持斧
凿其心惊寤从此志虑开明贯彻六经为世通儒官太
常博士擢礼部员外郎 高秀岩稷山人以击吐蕃授
卷二十三 第 19b 页 WYG0930-0515d.png
万福府别将累迁户部尚书安史之乱与李郭同援社
稷有大功 裴佶稷山人举进士第授补阙请讨李怀
光及阻用卢杞言甚切直后代韦士文为黔中观察使
夷部帖服累官工部尚书 皇朝裴济稷山人耀卿之
后屡征大敌俱有功后赠镇江军节度 张会元翼城
人举进士不第乃隐居教授造就人才甚多 张观绛
县人中服勤词学科第一后擢御史(同/上)
集万里横戈探虎穴三杯拔剑舞龙泉(李/白)城开周京转
卷二十三 第 20a 页 WYG0930-0516a.png
关河陜祁连稍观汾水曲俄指绛台前(杜必/蕳)发迹来南
海长鸣向北州匈奴犹未灭画地取封侯(杨/烱)塞垣通碣
石虏阵抵祁连相思在万里明月不长悬(卢杲/之)阵去金
河冷书归玉塞寒带月凌空易迷烟退浦难(骆宾/王)将军
大旆扫狂童选诏文臣赞武功暂逐虎牙临故绛远含
鸡舌过新丰(李义/山)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
道言追六郡雄(陈子/昂)
本朝熙宁五年废慈州以乡宁县分𨽻太平稷山(沿革/表)
卷二十三 第 20b 页 WYG0930-0516b.png
尝闻绍述绛守居偶来登览周四隅异哉樊子怪可吁
心欲独出太古初(欧阳/修)自此两河间寂寂无戎备卒閒
喜夜歌将老贪春睡(陶商/翁)盛时文化无烽火玉壁关头
月满山(同/上)
    泽州(倚郭一/外县五) (晋城/高平) (阳城/) (端氏/) (陵川/)
      (沁水/)
郡号高平
州沿革天文觜参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战国
卷二十三 第 21a 页 WYG0930-0516c.png
属韩后属赵秦为上党郡高都县地汉为上党河东东
郡地后魏置建兴郡治高都城兼置建州北齐又置长
平高都二郡后周并为高平郡隋废郡改建州为泽州
治丹川县大业初废州置长平郡唐初复改置建州又
于高平县置盖州寻废建州徙盖州治晋城县又置泽
州治端氏县贞观初废盖州而以泽州治晋城天宝初
为高平郡乾元初复为泽州会昌初置河阳府本朝属
河南道(沿革/表)
卷二十三 第 21b 页 WYG0930-0516d.png
县沿革晋城唐析丹川为州附郭县后以丹川盖城二
县省入高平本战国赵长平地汉置泫氏县后魏属长
平郡北齐改高平县阳城本汉河东郡濩泽县唐天宝
初改为阳城县端氏史记赵韩魏三家分晋封晋君之
子于端氏汉为端氏县属河东郡本朝属泽州陵川本
汉泫氏县地隋属泽州因县境陵阜环列故名沁水汉
旧县属河内郡隋置沁水县属泽州(同/上)
形胜司马山在州城北十里上有晋司马懿祠 太行
卷二十三 第 22a 页 WYG0930-0517a.png
山在州东南三十里 天池岭在州城东三十七里上
有二石门可容千人晋常设寨备兵 岳神山在州西
四十里上有天仙洞 石人山在州城东南十里太行
山巅其石类人形故名上有龙潭 金峰山在高平县
三里上有凌烟寺 头颅山在高平西五里秦白起坑
赵降卒四十万后人收葬于此居民祀之 羊头山在
高平东北三十里神农尝五榖于此今有黍二畔其南
阴地黍白其北阳地黍红因之以定黄钟 金门山在
卷二十三 第 22b 页 WYG0930-0517b.png
高平北五里当赵营垒之门其地赤色日照如金 韩
王山在高平县乃县之主山也其山独高上有平地数
亩昔秦围韩王于此故名 走马岭在高平县西北十
里出铁矿 米山在高平北十里赵将廉颇军长平积
米于此故名 悬壶山在高平西南二十五里上有悬
壶真人祠 马武山在灵川县东五十里汉马武常屯
兵于此 史山在阳城县东北三十里产铁 析城山
在阳城境七十五里下有神池其深莫测即成汤祷雨
卷二十三 第 23a 页 WYG0930-0517c.png
处 空仓山在沁水东一百四十里秦白起诡运置仓
以绐赵括 嘉润池在州北十里上建庙人有祷者以
香纸投池诚则沉不诚则浮 雷泽在阳城西北十里
墨子谓舜渔于雷泽即此 神农井在羊头山下 义
井在陵川西二十里其地少井里人以次而汲无敢紊
者 温泉在州南 铜鞮城在州南四十里本晋大夫
羊舌赤邑 掷笔台在州南三十五里相传慧远禅师
隐此著涅槃经成掷其笔曰若疏义契理笔当驻空已
卷二十三 第 23b 页 WYG0930-0517d.png
而果然 宣圣回车辙在州南四十五里孔子将入晋
闻赵简子杀贤大夫窦鸣犊舜华至此回车有遗迹存
 桑林在阳城西南五十里成汤祷雨于此其地至今
多桑(舆地/纪胜)
人物汉原臣高平人常为谷口令方古循吏 陈龟泫
氏人举孝廉累迁京兆尹 南北朝徐招高平人少好
法律仕元魏以功进爵为侯 檀翥高平人好读书工
文雅善鼓琴为世所重官中书舍人封高唐子 蔡袭
卷二十三 第 24a 页 WYG0930-0518a.png
高平人仕魏为齐安都守后从孝武西征赐爵平舒县
伯子祐少有大志事母以孝闻仕魏为都督后以功封
苌乡县伯 田弘高平人慷慨有谋略事周累迁骠骑
大将军 五代段思恭州人仕周为左司员外郎 
陵川人性淳厚父殁哀感三年人称其孝赀产尽让
兄好周贫乏喜施药尝遇异人言其有阴德后二子安
时安荣皆状元及第 皇朝宋太初晋城人举进士为
大理评事累官御史中丞都转运使以善政闻 刘义
卷二十三 第 24b 页 WYG0930-0518b.png
叟晋城人欧阳修荐其学术试大理评事终于崇文馆
检校 李异高平人精韵学长子林举进士次子森发
解第一森子长曼幼年登第曼子长伯畴高才能文次
中立又登第祖孙袭箕裘之业一门最盛(同/上)
集关河三晋路宾从五原人孤戍云通海平沙雪度春
 酬恩看玉剑何处有烟尘(并皇甫/孝常)浩渺浸云根烟岚
出远村望水知柔性看山欲断魂(宋延/清)积气冲长岛浮
光溢大川 十年通大汉万里出长平寒日生戈剑阴
卷二十三 第 25a 页 WYG0930-0518c.png
云拂旆旌饥乌啼旧垒疲马恋空城(并沈/云卿)
本朝旧设天井关于晋城县靖康元年改名雄定关(沿/革)
(表/)千里驱车陟太行秋风高拂鬓丝凉关当天井闻灵
籁路出羊肠绕大荒(文彦/博)此子徒能读父书兵降始信
蔺相如却令后代承家者每到长平诫覆车(文彦/博)西山
万古壮陪京一日汾流入废城浩浩市声争晓集畇畇
原隰但秋耕晋公老去诗仍在越石亡来恨未平(元德/明)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朱少/章)
卷二十三 第 25b 页 WYG0930-0518d.png
    代州(倚郭一/外县三) (雁门五台/) (繁峙/)
郡号雁门
郡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晋地后
属赵秦为雁门郡汉治阴馆即此地三国魏徙雁门南
度句注治广武县后周移肆州治此隋初郡废置代州
及改广武曰雁门县大业中改州为雁门郡唐改代州
天宝初改雁门郡乾元初复为代州本朝因之(沿革/表)
县沿革雁门春秋时晋地赵秦为雁门郡隋改雁门县
卷二十三 第 26a 页 WYG0930-0519a.png
崞汉旧县属雁门郡五台本汉虑虒县属太原郡隋改
为五台县因山以为名繁峙汉旧县属雁门郡后魏置
繁峙郡后周郡县并废唐移今治本朝因之(同/上)
形胜舜山在州东南十五里上有舜井并庙 牛斗山
在州西北三十五里上有七峰如北斗 夏屋山在州
东北三十里赵襄子登夏屋诱代王使厨人操铜斗击
杀之遂有代地山中有兽形如菟相负共行 白仁岩
在州西北四十里上有石塔并说法台定心石棋枰石
卷二十三 第 26b 页 WYG0930-0519b.png
下有五井 雁门山在州东北三十五里 代谷在州
境内 凤凰山在州南三十里相传仁寿二年凤见于
此上有来仪观并升仙凤栖二处旁有诸洞孙真人鍊
丹于此 山在县西二十里上有神庙 天涯山在
县东南四十里上有石鼓神祠 将军山在县东
南七十五里上有神庙庙前石上有马蹄迹 秦戏山
在繁峙县东北一百二十五里滹沱源出此 圣钟山
在五台县境内上有胜迹二十二处 五台山在县东
卷二十三 第 27a 页 WYG0930-0519c.png
北一百四十里上有五峰高出云表山中圆光不时呈
现 洗参池在州境世传仙人尝于此洗药 饮虎池
在州北 滹沱河源出繁峙县 八角井在州城内
龙跃泉在州西北二十五里平地涌出旧传潜通燕京
之天池 豹突泉在雁门关西北流出塞 广武城在
州西汉高帝械系娄敬于此 薄村在州东北三十里
即汉文帝母薄太后所葬之地 断景树在州城西汉
文帝当迎立时犹豫不决卧于树下遂寝日过树景不
卷二十三 第 27b 页 WYG0930-0519d.png
移今建白杨庙即此树也 卤城在繁峙东相传每朝
隮云雾中呈现楼堞门内似有人马现则多雨丰年之
兆 说法台在五台县西北三里(舆地/纪胜)
人物晋莫含繁峙人有才能初为参军后封关中侯
郝隆县人累世同居诏复其家 解叔谦雁门人母
有疾夜祷闻空中云须丁公藤可痊谦遂得丁公藤为
酒饮之果愈 周续之雁门人年十二从太守范宁受
业通五经五纬后隐庐山与刘遗民陶渊明谓之浔阳
卷二十三 第 28a 页 WYG0930-0520a.png
三隐 隋杨义臣州人有将略为朔州总管受御甲之
赐有功进礼部尚书 唐茹汝升州人为仆射郡有水
灾汝升祭之水不泛溢里人慕其德立庙祀之 五代
史建瑭雁门人仕晋为先锋破敌有功累官贝相二州
刺史 皇朝杨震县人弓马绝伦讨方腊有功迁知
麟州 杨存中震子少警敏诵书日数百言为人魁梧
宣和末应募击贼屡立奇功封同安郡王(同/上)
集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解放胡鹰逐塞
卷二十三 第 28b 页 WYG0930-0520b.png
鸟能将代马猎秋田(崔/颢)冰壮飞狐冷霜浓候雁哀将军
朝受钺战士夜衔枚(沈佺/期)汉南春色到滹沱边柳青青
塞马多万里江山今不闭汉家频许郅支和(李君/虞)孤城
天北畔绝域海西楼 后殿函关尽前旌雁塞通(并岑/参)
本朝景德二年废唐林县旧置沿边安抚司(沿革/表)晴空
雁起云边塞夕照人归郭外村(李钦/用)骅骝欣得路鸿雁
惜离群木落黄华露城低紫塞云 凤山可是生来巧
堪与南楼作画屏(孙德/裕)
卷二十三 第 29a 页 WYG0930-0520c.png
    忻州(倚郭一/外县一) (秀容/定襄)
郡号定襄
州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属晋后分
属赵秦属太原郡汉为太原之阳曲县地东汉末于此
置新兴郡治九原郡晋改为晋昌县后魏置肆州治秀
容城后周徙肆州于雁门郡隋初复立新兴郡及云州
后改郡为忻州取界内忻水为名大业中废云州及忻
州以其地入楼烦郡唐复置新兴郡领秀容县寻复为
卷二十三 第 29b 页 WYG0930-0520d.png
忻州又置定襄县天宝中改定襄郡乾元初复为忻州
属河东路(沿革/表)
县沿革秀容后魏肆州治此县后周徙州治雁门县定
襄本汉阳曲地东汉末既移其民于太原近界置定襄
县以处塞下遗民入新兴郡魏晋因之隋省定襄入秀
容县唐复置属忻州本朝因之(同/上)
形胜九原山在州城西高九仞又名九龙冈 独担山
在州西南二十里出云母石上有山神庙 广峪山在
卷二十三 第 30a 页 WYG0930-0521a.png
州东南二十里中有石岩广三丈建黉堂有神像 钟
乳山在州西北三十里双峰并峙 程侯山在秀容县
北四十里因春秋程婴得名 陀罗山在州西北四十
里高僧文殊曾游于此上有足迹 忻口山在州北五
十里昔汉高祖出平城之围还师次此六军忻然故名
 云中山在州西北五十里下有谷云中水所出 圣
阜山在定襄东北一十里石上有仙人二手迹一足迹
旁有温泉 丛蒙山在定襄南二十五里山甚高春夏
卷二十三 第 30b 页 WYG0930-0521b.png
云气相接即雨 居士山在定襄东南二十五里下有
石室昔魏宗室居此(舆地/纪胜)
人物南北朝薛云州人性嗜学不乐仕进隐于覆舟山
 皇朝贺惟忠定襄人性刚果知书晓兵法初授易州
刺史兼易定祁等州都巡检捍卫有功名震北边 辅
超州人勇悍有力初平上党迁内直都知又征太原攀
垒先登太宗喜其勇赐锦袍银带累官莱州团练使
刘易州人性介烈博学好古喜谈兵法韩琦知定州上
卷二十三 第 31a 页 WYG0930-0521c.png
其所著春秋论授太学助教不就 姚氏二女定襄姚
廷玉女随父官山东会贼众破城被获二女义不受辱
投水而死 刘晏妻张氏州人晏早卒张氏年二十一
守节四十年旌表其门 温钟妻乔氏定襄人年二十
二夫卒养亲抚子始终一节(同/上)
集溪边残垒空云水山上孤城对驿楼(刘蕴灵过/定襄诗)孤峰
耸翠连三晋(姚合题钟/乳山诗)凿开混沌露元气散布森罗弥
梵天云外无时不閒在楼居何处得超然(张文昌咏/陀罗山诗)
卷二十三 第 31b 页 WYG0930-0521d.png
本朝熙宁五年省定襄入秀容元祐元年定襄复为县
(沿革/表)百里行看层巘出五峰坐见彩云舒四时利泽沾
群品谁识杨枝一洒馀(王/琮)平吞岭海烟波阔远接天池
宇宙宽(蒋瑄咏九/原山诗)
    汾州(倚郭一/外县四) (西河/平遥) (介休/) (灵石/) (孝义/)
郡号西河
郡沿革禹贡冀州之域天文参分野春秋时属晋战国
时属赵秦汉皆为太原郡地三国魏置西河郡治兹氏
卷二十三 第 32a 页 WYG0930-0522a.png
县晋为西河国后魏置汾州治蒲子城后移治西河北
齐改置南朔州后周改为介州隋初郡废大业中州废
复为西河郡治隰城县唐初改浩州寻改汾州天宝初
改西河郡乾元初复为汾州属河东道本朝因之(沿革/表)
县沿革西河本汉太原郡兹氏县地魏始置中阳县属
西河郡隋属汾州唐贞观初改西河平遥本汉平陶县
属太原郡晋属太原国后魏以太武名焘改平遥县隋
属介休唐属太原本朝因之介休本晋大夫弥牟邑秦
卷二十三 第 32b 页 WYG0930-0522b.png
为介休县以介山为名灵石本汉太原郡介休县地隋
开皇中巡幸傍汾水开道得瑞石有文曰大道永吉故
名孝义本汉太原郡兹氏县地后魏置永安县隋属汾
州唐改孝义县因县人郑兴有孝义故名(同/上)
形胜羊头山在州西北十五里状类之故名 万户山
在州西二十里高八十丈尧时洪水诸山皆没惟此山
不没所济者万户故名 白彪山在州西北三十里昔
有驺虞见此故名 石婆神山在西河县西北三十里
卷二十三 第 33a 页 WYG0930-0522c.png
旧传此山无水有老妪日远汲以济人没后置祠祀之
 比干山在州西北一百里昔比干筑城于此 石室
山在州西三十里麻衣仙姑尝隐此上有仙姑洞 谒
泉山在州西北四十里上有汤泉子夏尝居此 介山
在介休县东二十五里以介子推隐此故名 汾河在
州东二十五里 拔戳泉在介休县东北二十里昔单
雄信与尉迟敬德战于此插戳于地拔戳遂出此泉
仁义河在灵石县四十里引渠溉田民称便焉 禁火
卷二十三 第 33b 页 WYG0930-0522d.png
台在州城内寒食祭介之推于此 仙槐树在州治西
年久朽枯有异人投药其中后复畅茂 黄华老人石
刻在州儒学内字甚遒劲老人姓王名廷筠(舆地/纪胜)
人物周介之推从晋文公出亡周旋艰险十九年文公
即位赏从者推不言禄禄亦不及推遂隐于绵山 汉
郭泰介休人禁党锢时诸贤被祸泰独全 晋王延西
河人九岁丧母哀毁踰礼善事继母至孝官至尚书左
丞 南北朝郭文恭平遥人后魏时为太平令年踰七
卷二十三 第 34a 页 WYG0930-0523a.png
十丧母过哀负土筑坟后旌表 唐郑兴州人幼有至
性父卒食不入口者三日母病侍汤药七日不解带刲
股为羹以进母疾遂愈朝廷闻之表所居之里曰孝义
 宋之问善词章弱冠直习仪馆武后召从臣赋诗之
问诗超于众夺东方虬锦袍赐之问 辛云京州人世
为将家子斩馘常冠诸军迁太常卿后以功授开府仪
同三司封金城郡王 薛能州人举进士官至工部尚
书长于诗有文集十卷行于世 五代薛融平遥人以
卷二十三 第 34b 页 WYG0930-0523b.png
文学知名晋高祖镇太原融为观察使累迁尚书右丞
 皇朝辛仲甫孝义人初拜左补阙太祖常求文武全
材赵普以仲甫对后为参知政事 文彦博介休人进
士及第初仕翼城榆次令后历事四朝出将入相五十
馀年与富弼齐名累官至太师封潞国公 狄青州人
风骨奇伟善骑射初为延州指挥使讨元昊四年间大
小二十战八中流矢人呼为狄天使又平侬智高累立
大功拜枢密使(同/上)
卷二十三 第 35a 页 WYG0930-0523c.png
集汾水晋山今古梦夕阳无语重徘徊(唐/人)少年初带印
汾上又经过(韦应/物诗)兴逸横汾体恩波作颂才(袁晖/诗)梦绕
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李/白)风霜
臣节苦岁月主恩深为语西河使知余报国心(崔/颢)单于
莫近塞都护欲临边漠驿驰烟火胡沙泛水泉(同上送/裴都护)
(赴西/河)去年六月西河西(张道/济)
本朝太平兴国元年改孝义为中阳后复为孝义熙宁
五年省为镇入介休元祐元年复(沿革/表)汾流水合黄流
卷二十三 第 35b 页 WYG0930-0523d.png
浊霍岳山摩华岳低(好/问)汉家亭起向汾阴俯瞰中流百
尺深昔日遗基微有迹多年古柏自成林(萧/起)介休山下
两闲人来访汾阳旧使君明日却归尘外去一双白鹤
上青云(许子靖送二/道者归汾州)
    辽州(倚郭一/外县三) (辽山/和顺) (榆社/) (平城/)
郡号乐平
州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属晋战
国初属韩后属赵秦属上党郡地汉为涅县地属上党
卷二十三 第 36a 页 WYG0930-0524a.png
郡晋属乐平郡后魏置辽阳县隋改置辽山县属辽州
大业州废唐初复置辽州治乐平县寻移治辽山改为
箕州先天初又改仪州中和间复曰辽州天宝初为乐
平郡乾元初复为仪州五代梁复改辽州本朝因之
县沿革辽山本晋地隋改辽山县和顺本春秋晋大夫
梁馀子食邑汉为上党郡地晋属乐平北齐为榆县隋
始改为和顺因界内有和顺城故名榆社本汉上党郡
涅县地晋为武乡县地隋始置榆社县平城本晋乐平
卷二十三 第 36b 页 WYG0930-0524b.png
郡城本朝省平城和顺二县为镇入辽山县(并沿/革表)
形胜辽阳山在州城东三里县名以此 箕山在州城
东南七十里上有石室壁间多古奇文字 紫羊山在
辽山县东二十里 石鼓岭在和顺县南三十里上有
石鼓 夫子岭在和顺县境一百里人传孔子周流至
此 孙膑坡在和顺西一百二十里西接马陵关即孙
膑伏兵处 千亩泉在州南三十里穴中涌出灌溉甚
多 韩信寨在和顺县即信破赵处 鹿苑在和顺县
卷二十三 第 37a 页 WYG0930-0524c.png
西二里赵襄子尝养鹿于此 古寨在榆社县东南二
里旁有洞自古土人备兵于此(舆地/纪胜)
人物五代王中立榆社人事晋为潞州节度使累立战
功卒封韩王 皇朝薛超州人少有勇力乾德应募为
虎捷卒伐蜀有功补虞候太宗时迁天武指挥使又从
征太原及禦契丹迁神卫军都校后领澄州团练使(同/上)
集二十逐嫖姚胡兵远戍辽雪迷经塞月冰壮渡河朝
(张承/吉)燕郊芳岁晚残雪动边城四月青草合辽阳春水
卷二十三 第 37b 页 WYG0930-0524d.png
(崔/颢)青海闻传箭天山报合围(李义/山)山河空远道乡国
自鸣砧巷有千家月人无万里心(周/利)沙填孤障角烧断
故关碑(司空/表圣)风急旌旗断涂长铠马疲少解孙吴法家
本幽并儿(王/融)马色经寒惨雕声带晚悲(司空/表圣)
本朝熙宁七年州废省平城和顺二县为镇入辽山县
𨽻平定军省榆社县为镇入威胜军武乡县元丰八年
复置州县镇并复来𨽻元祐元年复置和顺榆社平城
(沿革/表)惆怅黄榆故山路碧天回首雁南飞(朱师/美)装辞
卷二十三 第 38a 页 WYG0930-0525a.png
蓟北春初动路出辽阳雪未消驿堠狼烟寒报警边城
戍火夜传刀(万/节)横吹催春酒重裘隔夜霜冰开不防禦
青草满辽阳(司空/文明)
    隰州(倚郭一/外县五) (隰川/温泉) (蒲/) (大宁/) (石楼/)
     (永和/)
郡号大宁
州沿革禹贡冀州之域天文觜参分野春秋时晋蒲地
战国时属魏为西河地秦属河东郡汉为河东郡蒲子
卷二十三 第 38b 页 WYG0930-0525b.png
县晋时刘渊据此后魏改长寿县后周于此置汾州及
龙泉郡隋初废郡改西汾州寻改隰州及改县曰隰川
大业初复为龙泉郡唐初复为隰川后改大宁郡乾元
初复为隰州本朝仍旧(沿革/表)
县沿革隰川在州西宣化坊今改置布政分司温泉在
州北二百里本后魏新城县唐于县东南三十里置北
隰州及温泉县蒲春秋时晋蒲城汉为河东郡蒲子县
地周末废又置蒲子县隋以蒲子移治县东北大宁初
卷二十三 第 39a 页 WYG0930-0525c.png
改为蒲县大宁汉为河东郡北屈县地始改大宁县隋
初废唐初置中州及大宁县贞观初以县属隰州石楼
本晋屈产泉建地汉为西河郡土军县地隋初改石楼
县唐初于县置西德州贞观初省州以县属东和州后
又废东和以县属隰州永和本汉河东郡孤讘县地后
魏废唐贞观初以县属隰州(同/上)
形胜蒲子山在州东北五十里世传为尧之师蒲伊子
隐处 五鹿山在州东七十里上有五鹿大夫庙 白
卷二十三 第 39b 页 WYG0930-0525d.png
衣山在州东三十五里有白衣居士藏于此 妙楼山
在州北七十里内有石室前有龙池水泉冬夏不竭
黄云山在石楼县东六十里 翠金山在石楼县南三
十里上有台骀神庙 团圆山在石楼西北三十里上
有汉高祖庙 翠屏山在蒲县西南山势圆耸上有经
阁 双山在永和县东南两峰并秀故名 楼山在永
和县两山相对其形如楼 捕狐山在大宁县北三十
五里上有捕狐神祠 仙芝谷在永和县北五里尝产
卷二十三 第 40a 页 WYG0930-0526a.png
芝草故名 第一河在峡流经蒲县西至大宁县界入
河 龙子湫在隰州南十里亦名瀑布泉尝有龙见故
名 灵液池在永和县东南仙芝坊 明月泉在州北
八里苍崖之下崖上白石如月影落泉中故名 屈产
泉在石楼县东南晋时有马饮此泉而生龙驹崖上有
晋公子庙(舆地/纪胜)
人物周栾枝事文公为大夫将下军赵衰让之为卿
灵辄永和人赵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见辄饥食之
卷二十三 第 40b 页 WYG0930-0526b.png
辄舍其半问其故请以遗母因厚待之后公伏甲攻宣
子辄倒戟以禦公徒而免之 晋韦忠隰州人少慷慨
有志武帝朝为镇西大将军讨叛者矢尽不屈而死
李矩初领河东太守时饥矩悉心抚恤百姓赖焉后封
平阳侯 唐敬晖隰州人累官侍中留守长安以治干
闻诛二张迎复中宗以功封平阳侯 吕諲第进士肃
宗拜御史中丞所陈事皆纳出为江陵尹治有威惠民
歌咏之 五代刘训永和人仕唐至彰武军节度丹阳
卷二十三 第 41a 页 WYG0930-0526c.png
等州观察使后封开国侯 本朝赵友隰州人七世同
居真宗时特加旌表仍蠲其课调 侯仲良大宁人学
宗孔孟时人欲馆仲良者仲良见其家壁垂佛像几积
佛书即去之朱子称其学清白劲正 赵鼎蒲人崇宁
中进士随高宗南渡累官殿中侍御史(同/上)
集黄云随宝鼎紫气逐真人东咏唐虞迹西观周汉尘
(张道/济)胡人南牧马汉将日徵兵雾重宝刀湿沙虚金鼓
(李/白)
卷二十三 第 41b 页 WYG0930-0526d.png
本朝熙宁五年以温泉大宁石楼𨽻隰州即县治吉乡
军使元祐元年复吉乡军为隰州(沿革/表)平沙细草散羊
牛一簇征人在戍楼(陈刚/中)功高宁在我阵没与招魂塞
色干戈采军容喜气屯(僧德/隐)
    威胜军(倚郭一/外县三) (铜鞮/武乡) (沁源/) (绵上/)
郡号铜鞮 义宁 阳城
军县沿革天文参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晋铜鞮地
战国属韩后属赵秦汉皆上党郡地魏晋因之后魏置
卷二十三 第 42a 页 WYG0930-0527a.png
义宁郡隋初郡废置沁州治沁源县大业初罢州为沁
源县属上党郡义宁初复置义宁郡唐初复为沁州属
河东路天宝初改阳城郡乾元初复为沁州本朝于铜
鞮县界置威胜军武乡本汉涅县地属上党郡晋始置
武乡县后魏去武字改乡县隋初属潞州唐仍名武乡
县本朝𨽻威胜军沁源本汉谷远县地后魏置沁源县
大业初废州后属上党郡唐初复置沁州属阳城郡本
朝改沁源县绵上在州城北七十里本后魏阳城县隋
卷二十三 第 42b 页 WYG0930-0527b.png
改曰甲水县后废(沿革/表)
形胜龟山在州城西北五里以形似故名 尧山在州
城西三十里 铜鞮山在州城南四十里西有石梯山
 琴泉山在沁源县东下有灵泉 绵山在沁源县北
相传介之推自焚之所有庙在焉 鞞山在武乡县西
相传石勒微时于此闻鞞铎之声故名 沁河在沁源
县城东 青龙河在沁源县东 涅水在武乡县西
寒泉在沁源县北五十里(舆地/纪胜)
卷二十三 第 43a 页 WYG0930-0527c.png
人物晋石勒武乡人生有豪志后因晋乱起兵割据都
襄国自称赵王 李熹铜鞮人少有高行累辞徵辟初
仕晋拜御史中丞当官正色百僚震肃后仕魏为太子
太傅迁尚书仆射 五代郭延鲁绵上人父饶仕晋为
沁州刺史延鲁累迁鄜州刺史廉平自励民甚赖之秩
满州人遮道攀号当时父子以善政闻(同/上)
集君不见铜鞮观数里城池已芜蔓君不见虒祈宫几
重台榭亦微濛(杜/頠)赤日欲落岘山西倒着接䍦花下迷
卷二十三 第 43b 页 WYG0930-0527d.png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李/白)襄阳行乐处歌
舞白铜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同/上)
本朝太平兴国三年于潞州铜鞮县乱柳石围中建为
军太平兴国初铜鞮与武乡自潞州来𨽻熙宁七年废
辽州以榆社县为镇入武乡太平兴国六年废沁州为
沁源县宝元二年绵上自大通监来𨽻威胜庆历六年
徙置军西北大觉寺地(沿革/表)
    岢岚军(倚郭一/) (岚谷/)
卷二十三 第 44a 页 WYG0930-0528a.png
郡号居顺
军县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本春秋晋地
后为楼烦胡所据赵灭楼烦以为邑秦置县属太原郡
汉为汾阳县曹魏属新兴郡后魏于此置岚州因山为
名隋为岢岚镇属楼烦郡唐置岢岚军及岚谷县本朝
因之(沿革/表)
形胜长城山在军东三里 乏马岭在郡东 巨麓山
在岚谷县西南上多松又名万松岭 雪山在郡北东
卷二十三 第 44b 页 WYG0930-0528b.png
西二山对峙 霸王山在军北七十里 岢岚山在军
北一百里高二千丈 十里岩在军东十里形如飞檐
 黄岘山在岚谷县西 铜鼓山在县南四十里旧有
铜鼓 双松山在军北上有双松 大万山在军西南
六十里 岚漪河源出县东西流入黄河 蔚汾河在
岚谷县南 大贤河在县南四十里(舆地/纪胜)
人物皇朝王中立郡人博学强记家富于财待宾客丰
腆而自奉甚俭妻死不再娶亦不就举居一室如衲僧
卷二十三 第 45a 页 WYG0930-0528c.png
数年乃出人觉其谈吐诗翰异常问之不言晚年易名
云鹤自号拟栩(同/上)
集绕郭烟岚新雨后满山楼阁上灯初(元微/之)将军分虎
竹战士卧龙沙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李/白)
本朝太平兴国五年以岚州岚谷县𨽻为军熙宁三年
废岚州元丰六年复置(沿革/表)烟岚一簇峙崔巍到此令
人心自灰上有神仙不知姓洞门闲倚白云开(邵尧/夫)
岚自古人难画远即深深近却无(邢仲/阙)日斜汾沁催驿
卷二十三 第 45b 页 WYG0930-0528d.png
马雪暗岢岚传酒杯塞上金汤惟粟粒胸中水镜是人
(黄山/谷)劝课农桑真有道折冲樽俎不临边(同/上)
    宪州(倚郭一/) (静乐/)
郡号汾源
州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本汉汾阴县地
属太原郡东汉末废入九原县隋为岢岚县寻改汾源
县大业间改为静乐县属楼烦郡唐于县置管州后废
以县属岚州本朝咸平中置静乐军寻废军徙宪州治
卷二十三 第 46a 页 WYG0930-0529a.png
县沿革静乐本汉汾阳县地隋大业中改静乐县(沿革/表)
形胜天柱山在静乐县南后魏天柱将军尔朱荣过此
故名 马头山在静乐县南上有魏文帝庙 黑风山
在静乐县西北山侧有一窍秋冬出黑风上有神祠
石峡山在静乐北晋人假道于虞在此 周公山在县
西相传宇文周巡狩至此故名(舆地/纪胜)
人物任玄妻刘氏静乐人年十八而寡励志守节姑欲
夺其志刘自刎几死后数年夫弟阴受富室聘刘度不
卷二十三 第 46b 页 WYG0930-0529b.png
能全竟自缢(同/上)
集夜吟关月静秋望塞云高(许用晦送/李别驾)促驾逾三水长
驱望五原天街分斗极地理接楼烦(骆宾/王)戍古秋尘冷
沙寒宿雾繁(同/上)
本朝咸平五年移治静乐军县遂废军又废熙宁三年
废宪州为静乐县𨽻岚州十年复宪州仍领静乐县政
和五年赐郡名(沿革/表)
    慈州(倚郭一/) (吉乡/)
卷二十三 第 47a 页 WYG0930-0529c.png
郡号文成
州沿革天文觜参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晋屈邑
即公子夷吾所居汉为北屈县属河东郡魏属平阳郡
后魏置定阳郡及定阳县东魏置南汾州后周改汾州
后齐改西汾州隋改耿州及改定阳为吉昌乡大业初
置文成郡唐置南汾州治吉昌后改慈州复改文成郡
又为慈州本朝熙宁中州罢以县属隰州寻置吉乡军
复慈州(沿革/表)
卷二十三 第 47b 页 WYG0930-0529d.png
形胜挂甲山在州南昔尉迟恭过此挂甲 包山在州
东 风山在州境有穴如车轮风气萧瑟 壶口山在
州西禹贡既载壶口即此 孟门山在州西 明珠山
在州东北 清水河在州北流入黄河 耿城在州南
殷祖乙迁耿即此姚襄城在州西乃周齐交争之地(纪/胜)
人物唐崔元亮州人擢进士第初为驾部员外郎清慎
自持每迁官必退让朝廷推为夙望后官至虢州刺史
集绝塞阴无草平沙去尽天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卷二十三 第 48a 页 WYG0930-0530a.png
(刘司/南)五道分兵去孤军百战场(王少/伯)
本朝熙宁五年废州以吉乡𨽻隰州即县治置吉乡军
使仍省文成为镇𨽻焉又以乡宁𨽻晋州襄陵县元祐
元年改吉乡军为慈州(沿革/表)
    平定军(倚郭一/外县一) (平定/乐平)
郡号西阳
军沿革天文参井分野禹贡冀州之域春秋时晋地秦
属太原上党二郡汉为上艾县地东汉属恒山国晋属
卷二十三 第 48b 页 WYG0930-0530b.png
乐平郡后魏为西阳郡改上艾曰石艾县隋属辽州后
属太原郡唐属辽州后属并州又改为广阳县本朝改
为平定军(沿革/表)
县沿革平定本春秋晋地本朝为平定县乐平本汉沾
县地晋置乐平郡本朝为乐平县(同/上)
形胜鹊山在州西北上有扁鹊庙 冠山在州西南其
形似冠 嘉山在州西以草木畅茂故名 白鸡山在
州东北上有晋王庙 蒲台山在平定县西上产蒲
卷二十三 第 49a 页 WYG0930-0530c.png
浮化山在平定东上有女娲庙 石马山在乐平县西
 松子山在乐平县南 孔子岩在乐平县东上有孔
子颜曾遗像 郗家泊在州北上有昭济圣母祠 灵
应池在州西上有神应王庙 泽发水源出平定县平
地穴起下赴绝涧悬流千尺 石瓮潭在乐平县东上
覆巨石深不可测 承天镇在州北 流杯池在州南
郡人修褉之所(舆地/纪胜)
人物皇朝常延信乐平人历襄邓等州都巡检著伟绩
卷二十三 第 49b 页 WYG0930-0530d.png
 任山乐平人有大志不仕作通纪并井田图尝应召
言事富弼厚遇之(同/上)
集再宿殊鹞舍相看独鹊山旆沾新雨过鸟逐暮云还
(周/昂)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李/白)
本朝太平兴国二年以镇州广阳砦建为军四年以并
州平定二县来属太平兴国四年改平定县(沿革/表)冠山
移得近城头(王/问)
卷二十三 第 50a 页 WYG0930-0531a.png
 
 
 
 
 
 
 
 
卷二十三 第 50b 页 WYG0930-0531b.png
 
 
 
 
 
 
 
 记纂渊海卷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