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十七
卷十七 第 1a 页 WYG0930-0400a.png
钦定四库全书
 记纂渊海卷十七    宋 潘自牧 撰
  郡县部
   京畿路
    开封府(倚郭一五开封符/外县十 祥) (尉氏/) (陈留/)
     (雍丘东封丘扶中牟鄢阳武考延津太长/垣 明 沟 陵 城 康)
      (咸平/)
郡号大梁 陈留 汴梁
卷十七 第 1b 页 WYG0930-0400b.png
郡沿革禹贡兖豫二州之域天文角亢分野春秋郑卫
陈三国之境战国魏都于此号为大梁秦为三川郡地
汉为陈留郡地晋改为陈留国东魏废国置梁州及陈
留开封二郡北齐以开封省入陈留郡后周改梁州为
汴州隋初废陈留郡州如故大业初废州以其地并入
荥阳大梁颍川等郡唐武德初于此置汴州天宝初复
改为陈留郡乾元初又为汴州兴元初自宋州徙宣武
军于此五代梁都于此号为东京置开封府后唐复为
卷十七 第 2a 页 WYG0930-0400c.png
汴州及宣武军晋汉周皆为东京开封府(地理沿/革表)
县沿革开封本郑卫陈三国地五代梁置开封 祥符
附郭汉为浚仪县属陈留郡魏晋以后皆因之东魏于
此置梁州后周改汴州隋废陈留郡以县属郑州唐于
此置汴州以开封县省入寻复旧本朝初改祥符 尉
氏在府城南本春秋郑大夫尉氏之邑秦始置尉氏县
汉属陈留郡晋及后魏因之北齐省隋复置属许州后
属颍川郡唐属洧川后属汴州本朝属开封 陈留在
卷十七 第 2b 页 WYG0930-0400d.png
府城东古有莘城春秋为留地属郑后为陈所并故曰
陈留秦始置陈留县汉为陈留郡治晋末郡县皆废隋
初复置属宋州后属梁郡唐初属杞州又改属汴州五
代属开封 雍丘古雍国黄帝之后殷周皆以封夏后
为杞国汉置雍丘县属陈留郡后魏属阳夏郡隋初置
杞州大业初废州以县属梁郡唐复置杞州寻废五代
晋时改杞县汉周至本朝仍曰雍丘 封丘本古封父
国汉始置封丘县属陈留郡寻析置平丘县晋省平丘
卷十七 第 3a 页 WYG0930-0401a.png
以县属陈留国后魏入酸枣县寻复置北齐省隋复置
属滑州后属东郡唐属汴州五代属开封本朝仍旧
中牟本春秋郑邑汉始置县属河南郡晋属荥阳郡后魏
省寻复置东魏增置广武郡后周徙县治圃田城隋初
废郡改县曰内牟属郑州后又徙旧治唐复改中牟县
并置牟州寻罢州以县属管州龙朔初属郑州五代梁
属开封府唐属郑州本朝属开封 阳武秦为博浪沙地
汉始置阳武县属河南郡晋属荥阳郡东魏属广武郡
卷十七 第 3b 页 WYG0930-0401b.png
北齐省隋复置属荥阳郡唐属郑州五代属开封府本
朝仍旧 延津本春秋郑之廪延战国尝为韩所都秦
复置酸枣县汉属陈留郡后魏并入小黄后复置属东
郡北齐并入南燕县隋初复析置酸枣县属滑州大业
初属荥阳郡唐复属滑州五代梁属开封府本朝改延津
县 长垣本春秋时卫之匡邑秦属陈留郡汉置长垣
县王莽改曰长固后汉复旧晋属陈留国后魏属东郡
隋改为匡城县唐因之五代梁晋复为长垣属开封府
卷十七 第 4a 页 WYG0930-0401c.png
后唐复改匡城县本朝初复长垣 东明本汉东昏县
王莽改曰东明东汉复曰东昏本朝初置东明县 扶
沟本汉旧县属淮阳国以小扶亭有洧水之沟因名东
汉属陈留郡晋省后魏复置东魏属许昌郡隋属颍川
郡唐于此置北陈州寻废以县属洧州后属许州五代
梁属开封府本朝仍旧 鄢陵春秋郑邑郑伯克段于
鄢即此战国谓之安陵汉始置鄢陵县属颍川郡东魏
属许昌郡北齐省入许昌县隋复置属许州唐因之本
卷十七 第 4b 页 WYG0930-0401d.png
朝属开封府 考城本周之戴国春秋时郑取之改名
榖城秦置甾县汉属梁国东汉始改考城属陈留郡晋
省后魏置考阳县北齐又改为城安县属济阴郡隋复
为考城县属宋州唐置梁州寻废以县属曹州五代晋
汉属开封府本朝属拱州后仍属开封府 太康本夏
太康所筑城汉置阳夏县属淮阳国东汉属陈国晋属
梁国后魏置阳夏郡隋改县曰太康属匡城郡复置阳
夏郡改县曰匡城县隋末废唐初复置属陈州五代梁
卷十七 第 5a 页 WYG0930-0402a.png
属开封府本朝属拱州 咸平本汉陈留扶沟二县地
本朝初始置通许镇咸平中升为咸平县属开封府(同/上)
形胜夷山在府南以山平夷故名 黑山在封丘县北
曹操断袁术粮道处 彭祖冈在鄢陵县北上有彭祖
墓 黄河在府城北 黄池在封丘县南春秋公会吴
子于黄池即此 逍遥宫在陈留县南 汴宫在府城
内 望京楼在府城西 葵丘在考城县 梁园在府
城东南 平台在府城东南 封台在府城南 玉津
卷十七 第 5b 页 WYG0930-0402b.png
园在府城南 夷门即府城东门侯嬴为夷门监即此
 琼林苑在府城西 青陵台在封丘县界 宜春苑
在府城内 卫灵公祠在长垣县东北 蘧伯玉墓在
长垣县南 鹤城在长垣县西卫懿公养鹤处 栖城
在长垣县西邯郸伐卫取漆即此 蒲邑在长垣县治
子路为蒲宰即此 龙城在长垣县东龙逢所居之处
上有墓及祠 韩宫在延津县景灵宫在府城内中有
艺祖以下御容 升平楼在府城内乃宫中观宴之所
卷十七 第 6a 页 WYG0930-0402c.png
 莲花楼在府城内 三槐堂在府城内王佑手植三
槐即此 拱奎堂在府治 信陵台在府城内本魏公
子无忌胜游之地 奉天台在府治内本祭天之所
平台在府东梁园内本古列仙吹台 迎秋台在府城
内 扶台在扶沟县治程颢所筑 百花台在府城内
明道祠在扶沟县治 博浪城在府城北即张良击秦
始皇处 同乐园在府东 陈桥驿在府城北即宋太
祖为众所拥处(舆地/纪胜)
卷十七 第 6b 页 WYG0930-0402d.png
人物周蘧伯玉长垣人为卫贤大夫孔子尝主其家
宁越中牟人发愤好学齐威公师事之 田基中牟人
不从佛肸之叛楚王高其义召以为司徒 尉缭子尉
氏人著兵书五卷号尉缭子公子无忌号信陵君仁而
下士食客常三千人 侯嬴郡人为夷门监公子无忌
延为上客 朱亥郡人有力侯嬴荐之魏公子击杀晋
鄙夺兵破秦 汉陈平阳武人佐高祖定天下六出奇
计官至丞相封曲逆侯 栾布郡人尝客彭越高帝义
卷十七 第 7a 页 WYG0930-0403a.png
之后以功封鄃侯 张苍阳武人著律例以功封北平
侯 晋刘昆东昏人初为江陵令后迁弘农太守俱有
善政有反风灭火虎北渡河之异 庾亮鄢陵人风骨峻
整仕为散骑常侍 南北朝江淹考城人少孤采薪养
母仕齐梁累官御史中丞 江湛考城人以孝闻为太
子舍人 唐刘仁轨尉氏人家贫读书仕为陈仓尉累
迁尚书左仆射 韦思谦阳武人八岁丧母以孝闻举
进士累官中书门下三品 皇朝李穆阳武人性至孝
卷十七 第 7b 页 WYG0930-0403b.png
举进士累官太子中允 沈伦太康人讲学自给初仕
给事中累官右仆射 宋准雍丘人举进士除校书郎
文词清雅为世所重 袁逢吉鄢陵人四岁能诵尔雅
孝经七岁兼通论语尚书开宝中擢三传第 王德延
东昏人素谨慎事太祖真宗官至东京都巡检(舆地/纪胜)
集望诸列国之相汉主尚求其后夷吾霸者之臣魏君
犹礼其墓况乎正直之道迈青松而孤绝忠勇之标掩
白玉而振彩者哉(唐太宗赠/比干诏)妇姑城南风雨秋妇姑城
卷十七 第 8a 页 WYG0930-0403c.png
中人独愁(岑参诗题雍/丘妇姑城)陵阳佳地昔年远谢朓青山李
白楼(陆龟蒙/题尉氏)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
鹜空相呼(杜甫题/吹台)荒台森荆杞蒙笼无上路传是古人
迹阮公尝啸处(包融题/啸台)青陵台畔日光斜万古真魂倚
暮霞(李商隐题/青陵台)偷随柳絮到城外行过水西闻子规(李/商)
(隐题流/杯亭)春到三陵淑气和雪初消处翠嵯峨梅花未知
开多少策杖携壶试一过(胡曾题/三陵冢)
本朝祥符二年改浚仪县为祥符宣和三年改纣王城
卷十七 第 8b 页 WYG0930-0403d.png
为青阳城政和七年改酸枣为延津建隆元年改正城
县为鹤丘后改长垣乾德元年改东昏镇为东明县崇
宁四年以考城太康𨽻拱州大观四年废州二县复来
𨽻京畿宣和二年复以太康𨽻拱州六年仍𨽻京畿咸
平三年以通许镇置咸平县(沿革/表)梁园歌舞足风流美
酒如刀解断愁忆得承平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刘/子)
(翚题丰/乐楼)嘉节难逢真上已赐筵荣入小瀛洲(韩琦题/琼花苑)
春旧台沼日暮一登临解带行苍藓移鞍坐绿阴树疏
卷十七 第 9a 页 WYG0930-0404a.png
鸣鸟远水净落花深(王安石题/宜春苑)
   京东东路
    青州(倚郭一/外县五) (益都/寿光) (临朐/) (博兴/) (千乘/)
     (临淄/)
郡号齐郡 北海
州沿革天文虚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周礼正东曰青
州盖以土居少阳其色青故以名州武王封太公望于
此为齐国秦置齐郡汉分置北海郡属青州东汉为齐
卷十七 第 9b 页 WYG0930-0404b.png
北海乐安三国地以青州治临淄魏为益都城晋为齐
乐安二国地安帝时广陵侨立南青州故于青州加北
字刘宋省南青州乃去北字仍曰青州后魏治东阳又
改益都郡后周改为齐郡隋复为青州寻改北海郡唐
为青州本朝改镇海郡(地理沿/革表)
县沿革益都本汉广县地东汉为益都晋时前赵筑广
固城 寿光古斟灌氏地汉置寿光县 临朐本齐伯氏
骈邑汉置临朐县 博兴周薄姑地汉为博昌县 千
卷十七 第 10a 页 WYG0930-0404c.png
乘古广饶地东汉属乐安 临淄本齐国营邱地东汉
置临淄县(同/上)
形胜云门山在州城南顶中有通穴如门可容百馀人
远望如悬镜旁有黑龙洞及石井 尧山在州城西因
尧巡狩所登故名 牛山在临淄县南齐景公登牛山
顾其国而叹曰美哉国乎即此 灵山在临朐县东齐
大旱景公欲祀灵山即此 大岘山在临朐县东南宋武帝
伐南燕度大岘山上有穆灵关 沂山在临朐县南周
卷十七 第 10b 页 WYG0930-0404d.png
礼职方氏青州其山镇曰沂山亦名泰山汉武帝曾祀
于此 水帘洞在云门山之阴 海在安乐县东 范
公泉在州城西门外范仲淹知青州有惠政详溪侧出
醴泉人以范公目之(纪/胜)
人物列国王烛齐人屡諌湣王不听乐毅破齐欲以烛
为将封万家不从卒死节 田单临淄人多智习兵守
莒用火牛之计败燕师复齐七十馀城 鲁仲连义不
帝秦不受平原君千金之赐孔顺称为天下高士 汉
卷十七 第 11a 页 WYG0930-0405a.png
周堪元帝时擢光禄勋领尚书事帝以师傅见重 唐
房玄龄贯综坟籍年十八举进士从太宗征伐独收人
物置幕府后进尚书左仆射居宰相与杜如晦同心辅
政唐世首称 皇朝王曾少孤鞠于仲父乡贡礼部廷
对皆第一真宗时累官参知政事正色立朝不附王钦
若与丁谓朝廷倚以为重后拜平章事封沂国公(纪/胜)
集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孔/明)境接青畴俯瞰获麟之
野山开翠屺斜连辨马之峰(骆宾/王)晚登龙门山直上一
卷十七 第 11b 页 WYG0930-0405b.png
千尺绝顶弥孤耸盘途几倾侧阳巘灵芝秀阴崖仙乳
(赵居/贞)岱宗复如何齐鲁青未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
山小(杜/甫)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
本朝建隆三年以北海县置军淳化五年改军名庆历
三年初置京东东路安抚使(沿革/表)试扫北台看马耳未
随埋没有双尖(苏/轼)孤云落日在马耳照耀金碧开烟鬟
 霜风收绿锦万顷水云秋海气朝成市山光晚对楼
(并同/上)人行桑下路日上海边山轩冕非吾志霜风犯客
卷十七 第 12a 页 WYG0930-0405c.png
(欧阳/修)
    密州(倚郭一/外县四) (诸城/安邱) (莒/) (高密/) (胶西/)
郡号高密
州沿革天文虚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后魏于此置高
密郡北齐省入东武县唐置密州本朝为防禦州开宝
五年升为安化军(沿革/表)
县沿革诸城本鲁诸邑汉置诸县属琅琊郡地晋属东
莞郡隋改为诸城县 安丘古渠丘地汉置安丘县
卷十七 第 12b 页 WYG0930-0405d.png
莒古莒子国汉置莒县 高密本齐晏平仲封邑汉置
高密县 胶西本春秋介国地汉为黔陬县(沿革/表)
形胜雨罗山在安邱县西上有云气罗布天必雨 常
山在州西南岁旱祷雨辄应 卢山在州东南秦人卢
敖之所从遁上有卢敖洞圣灯岩 九仙山在诸城县
西南奇秀不减雁荡 浮来山在莒州西春秋书莒人
盟于浮来即此 孝源泉在莒北唐孝子孙既庐母墓
醴泉出墓侧因名 砺阜山在高密县西产砺石 铁
卷十七 第 13a 页 WYG0930-0406a.png
撅山在胶西西南胶水发源于此 石臼岛在胶西正南
海中 天泽泉在胶西南三十里 九穴泊在高密县
西北(纪/胜)
人物汉甄宇习严氏春秋教授常数百人 梁丘贺从
京房授易官至少府图形麟阁 南北朝刘协好学撰
文心雕龙 臧荣绪纯笃好学括东西晋为一书纪录
志傅 五代孙晟仕唐为著作郎后为周世宗所获欲
杀之临刑神色怡然南望拜曰臣惟以死报国 皇朝
卷十七 第 13b 页 WYG0930-0406b.png
王子舆举进士为主簿精敏吏事历官谏议大夫 杨
光辅有学行国子丞致仕 韩晋卿以明经中第历官
州县称为循良第一(纪/胜)
集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洪川控海济崇山入高冥
(陆/机)十洲云雾远三山波浪高长澜疑浴日连岛类奔涛(隋/虞)
(茂/)洪波回地轴孤屿映云光落日惊涛上浮天骇浪长
(杨师/道)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李/白)
本朝元祐三年以板桥镇为胶西县兼临海军使(沿革/表)
卷十七 第 14a 页 WYG0930-0406c.png
雁入寒云惊晓角鸡鸣沧海浴朝暾 长天极目无飞
鸟积雪生光射落辉 晴明风日家家柳高下楼台处
处山(并欧/阳修)冻合玉楼寒起栗光摇银海眩生花遗蝗入
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 五更晓色来书幌夜半
寒声落画檐(并苏/轼)
    济南府(倚郭一/外县四) (历城/禹城) (章丘/) (长清/) (临/)
     (邑/)
郡号济南
卷十七 第 14b 页 WYG0930-0406d.png
郡沿革禹贡青州之域天文危分野春秋战国并为齐
地秦属齐郡汉初属齐国文帝分治济南国景帝改为
济南郡东汉仍为国俱治东平陵晋移治历城刘宋割
青州西部于此侨立冀州后魏改为齐州兼置济南郡
隋初罢郡存州后改为齐郡唐复为齐州天宝初改为
临淄郡寻改为济南郡乾元初复为齐州 皇朝升为
兴德军又升为济南府(沿革/表)
县沿革历城古齐历下城汉置历城县 禹城周为祝
卷十七 第 15a 页 WYG0930-0407a.png
国唐改为禹城县 章丘春秋时为齐高堂邑隋改为
章丘县 长清本汉卢县地隋置长清县 临邑本镇
旧县废(沿革/表)
形胜历山在府南即舜耕处 九河故道在禹城 舜
祠在府城南祠下有井 奎山在府城西上有神祠
龙洞山在府城东南下有黑龙潭 盘龙山龙堂洞俱
在章丘县境 趵突泉在府城西 云庄在府西中有
云锦池 鹿角关在临邑县北 灵岩寺在长清县方
卷十七 第 15b 页 WYG0930-0407b.png
山上世傅佛图澄卓钖之地 圣井在章丘县南 白
云湖在章丘县西 杜康泉在舜祠西庑下 芙蓉堤
在文庙东(纪/胜)
人物周公晰哀不仕家臣孔子贤之 汉伏胜秦博士
汉文帝时年九十傅尚书二十九篇 公玉带武帝时
进黄帝明堂图上从之 终军博学能文年十八选为
博士累擢谏议大夫后使南越 王䜣武帝时暴胜之
荐为右扶风守后昭帝时代田千秋为相封宜春侯
卷十七 第 16a 页 WYG0930-0407c.png
唐秦琼事高祖破尉迟敬德帝赐黄金瓶 杜伏威以
淮南地归唐拜太子太保 皇朝冯瓒以荫补秘书郎
累官集贤院学士 李冠以文学称与王樵贾同齐名
著东皋集二十卷 廉复有隐德为世所重治平间刺
史王才叔荐之不起(纪/胜)
集齐都实坤德之膏腴为神州之奥府其川渎则洪河
洋洋发源昆崙惊波沛厉浮沬扬奔南望无垠北顾无
(徐干/赋)东藩驻皂盖北渚淩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
卷十七 第 16b 页 WYG0930-0407d.png
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
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杜/甫)修檐䡾䡾皆成阴行尽
松篁一径深好鸟自飞还自下白云无事亦无心客来
但饮平阳酒衙退常携靖节琴(曾子/固)
本朝景德中以章丘县置清平军熙宁二年废军至道
二年徙长清城于刺榆建隆元年河决临邑城坏三年
移治孙耿镇政和元年升为望(沿革/表)杨柳娉婷绿荷华
旖旎红鱼游华叶底人在鉴湖中太白拈春酒轻衣受
卷十七 第 17a 页 WYG0930-0408a.png
晚风龟蒙与凫绎只隔片云东(单/父)东楼喜奉连枝会南
陌愁为落叶分城隅绿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同/上)
    沂州(倚郭一/外县四) (临沂/沂水) (乘/) (费/) (新泰/)
郡号琅琊
州沿革本禹贡徐兖二国之境天文奎娄分野秦汉晋
皆为琅琊地后魏以此置北徐州后周改沂州以城临
沂水故名隋改州为琅琊郡唐复沂州天宝初改琅琊
郡乾元初复为沂州本朝因之(沿革/表)
卷十七 第 17b 页 WYG0930-0408b.png
县沿革临沂在沂州境内隋置临邑县 乘春秋时
国地汉为峄县 沂水周为郓邑隋改为沂水县 费
古费国地春秋时为鲁季孙氏之邑 新泰本汉泰山
郡晋泰始中置新泰县(沿革/表)
形胜爱古山在州北 金雀山在州西南 大利冶山
在临沂县西南路旁有巨铁二块在地中 君山在乘
县北八十里上有池深数丈水无盈涸 望仙山在沂
水县西中有望仙桥 蒙山在费县西北孔子登东山
卷十七 第 18a 页 WYG0930-0408c.png
小鲁处 龙亭山在新泰东下有龙池 沂水发源尼
山下沧浪渊在承县北即孟子所引沧浪之水处 泽
笔池在沂水县城内王羲之曝书堂前 玉泉在新泰
县北水色如玉王祥河在峄县北即卧冰跃鲤处(纪/胜)
人物汉匡衡博学能文累官太子少傅拜相封乐乡侯
晋王祥性至孝初为别驾政化大行后拜太保进公爵
 王导识量清远为江东名相号曰江左夷吾 王羲
之善书为古今之冠 南北朝王肃博涉经史有大志
卷十七 第 18b 页 WYG0930-0408d.png
屡立战功累官散骑常侍 王智深为南齐大司马参
军撰宋纪三十卷 唐颜师古颜子三十七世孙校定
经史注西汉书修五礼上王会图 颜杲卿讨禄山被
执抗节而死颜真卿杲从弟奉命谕禄山不屈被害
皇朝赵邻几好学能文常作禹别九州赋万馀言(纪/胜)
集清跸临溟涨巨海望滔滔 神游藐姑射睿藻冠风
骚徒然虽观海何以效涓毫(并虞/茂)淮泥泗水地梁父汶
阳东别路青骊远离樽绿蚁空柳寒凋密翠棠晚落疏
卷十七 第 19a 页 WYG0930-0409a.png
红别后相思曲悽断入琴风(骆宾/王)春山临渤海征旅辍
晨装回瞰卢龙塞斜瞻肃慎乡 北巡非汉后东兴异
秦皇搴旗羽林客跋距少年场(并杨/师道)
本朝唐武德五年以沂水新泰莒置莒州贞观八年州
废以新泰属沂州琅琊郡本朝因之(沿革/表)东州几日倦
征轩千骑骖驔白草原(欧阳/修)山巅危搆倚蓬莱水阔风
长一快哉天地涵容百川入晨昏浮动雨潮来(赵/忭)旸谷
朝迎日丹霞射海楼云随华表鹤风送日南舟孤岛烟
卷十七 第 19b 页 WYG0930-0409b.png
中树平波槛外流(宋/人)
    登州(倚郭一/外县三) (蓬莱/文登) (黄/) (牟平/)
郡号东平
州沿革天女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古为斟寻国唐虞
时为隅夷地春秋时为牟子国战国属齐秦为齐郡地
汉属东郡后魏析东莱郡于黄县东中郎故城置东牟
郡隋初废郡置牟州大业初州废唐复置牟州治牟平
又置登州治文登贞观间二州俱废如意初复置登州
卷十七 第 20a 页 WYG0930-0409c.png
于牟平县神龙间徙治蓬莱县天宝改州为东牟郡乾
元初复为登州属河南道本朝属京都路(沿革/表)
县沿革蓬莱本汉东莱郡武帝于此望海中蓬莱山因
筑城故名 文登本古不夜城北齐始置文登县 黄
县汉旧县 牟平本汉东牟县唐改为牟平(沿革/表)
形胜丹崖山在州城北上有蓬莱阁 田横山在州城
西田横与其徒五百人栖此 天山在蓬莱县东下有
洞冬夏水滴如漏 文登山在文登县东秦始皇招集
卷十七 第 20b 页 WYG0930-0409d.png
文士登此山论功颂德 芦山在黄县西晋芦童子因
食茯苓升仙故名 大昆崙山在牟平县东麻姑常于
此修道 沙门岛在州城西 海牛岛在文登县北
海在州四面于春夏遥见水面有城郭市井人马往来
之状土人谓之海市(纪/胜)
人物周淳于髡博学强纪号称辨士 秦淳于越髡之
后以谏知名 汉李忠以好礼修整称 刘宠为会稽
太守有一钱之誉 刘岱宠之弟虚己爱物为士人所重
卷十七 第 21a 页 WYG0930-0410a.png
 刘繇与兄岱齐名 太史慈尚义善射为孔融所重
 三国刘基繇之子史称为国之良士 唐淳于雍髡
之后武德中拜登州刺史 皇朝淳于雍髡之后早年
乞养王旦称其纯孝 李常性鲠直太守榜其闾曰遗
直坊(纪/胜)
集远水翻如岸遥山倒似云方知小姑射谁复语临汾
 浮天迥无岸涵灵固非一委输百谷归朝宗万川溢
(隋炀/帝)披襟眺沧海凭轼望春芳(唐大/宗)登高临巨壑不知
卷十七 第 21b 页 WYG0930-0410b.png
十万里云岛相接连风涛无极已(祖孝/孙)断涛还共合连
浪或时分(李/白)
本朝建隆三年于县置北海军置昌邑县隶之乾德三
年升为潍州(沿革/表)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
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心知所见皆幻影
敢以耳目烦神工 重楼翠阜出晓霜异事惊倒百岁
(并眉/山)
    莱州(倚郭一/外县三) (掖阳/莱) (胶水/) (即墨/)
卷十七 第 22a 页 WYG0930-0410c.png
郡号东莱
州沿革天文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古莱夷地春秋为
莱子国齐侯迁莱子于郳在国之东故曰东莱秦属齐
郡汉始析置东莱郡置掖县属青州东汉徙治黄县晋
改东莱国刘宋仍改为郡徙治曲城后魏分青州置光
州领东莱郡同治于掖隋初罢郡改光州为莱州后复
为东莱郡唐为莱州天宝初改东莱郡乾元初复为莱
州本朝属京东东路(沿革/表)
卷十七 第 22b 页 WYG0930-0410d.png
县沿革掖本汉旧县为东汉旧治 莱阳本汉东莱郡
之昌阳县地五代唐改为莱阳县 胶水本春秋介国
地魏置胶州取境内胶水为名 即墨本齐国地以其
地临墨水故名(沿革/表)
形胜福山禄山俱在州城西北相峙产温石 大基山
在掖县东松竹华卉为一郡最 五龙山在莱阳南下
有五水相合流入海 小邾山在胶水南错水由此入
海 如姑山在即墨西南上有神祠即汉九祠之所
卷十七 第 23a 页 WYG0930-0411a.png
万岁河在州城东秦皇汉武皆祷于此 掖河在掖县
东北流入海胶水源发铁橛山 墨水源发平度州(纪/胜)
人物汉盖公善治黄老曹参师事之 司马均隐居教
授不应辟举 晋刘毅有孝行励清节尝论中正之法
有八损刘暾毅之子正直有父风 唐蒋钦绪工文词
擢进士第事中宗守正不阿 蒋沇钦绪子博学有名
以孝廉授洛阳尉 皇朝王景累破契丹加太保封平
原郡王 蔡齐举进士第一真宗见之曰得人矣召执
卷十七 第 23b 页 WYG0930-0411b.png
金吾给上驺以宠之(纪/胜)
集仙气凝三岭和风扇八荒拂潮云布色穿浪日舒光
照眼花分䌽迷云雁断行 洪涛经变野翠岛屡成桑
(隋炀/帝)之罘思汉帝碣石想秦皇(同/上)仲连轻齐纪子牟恋
魏阙(谢灵/运)古来海寒多天风白波连山倒蓬壶(李/白)苍茫
空泛日四顾绝人烟半侵中华岸旁通异域船岛间应
有国波外恐无天欲作乘槎客翻然去隔年(同/上)
本朝嘉定十三年贾涉取莱为防禦郡至道三年以莱
卷十七 第 24a 页 WYG0930-0411c.png
属淮阳军熙宁七年以莱为东路(沿革/表)东州负海圻风
物老依依岁晚鸦来少天寒雁过稀 莫笑东州太守
顽三齐人物旧安閒(并欧/阳修)荷气夜凉生枕席水声秋醉
入帘帏一帆千里空回首寂寞船窗祇自知(同/上)
    潍州(倚郭一/外县二) (北海/昌邑) (昌乐/)
郡号潍水
州沿革天文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秦属齐郡汉为下
密县属胶东国韩信战潍水正在此隋改北海县唐置
卷十七 第 24b 页 WYG0930-0411d.png
潍州治北海县寻废州以县属青州本朝建北海军寻
复为潍州(沿革/表)
县沿革北海汉置平度县属东莱郡东汉置胶东郡属
北海县 昌邑汉为都昌县本朝置昌邑县 昌乐汉
为营陵县地本朝改为昌乐县(沿革/表)
形胜塔山在州东南丹河发源于此 擂鼓山在州南
白浪河发源于此 几山在县西南山形如几 陆山在
昌邑县南汉霍光食邑于此 孤山在昌乐县东上有
卷十七 第 25a 页 WYG0930-0412a.png
夷齐庙 白浪河在州东唐窦琰尝引水开田 东丹
河在北海县塔山下 芙蓉泉在昌邑 营丘城在昌
乐县东即太公受封之地
人物五代韩熙载唐进士才气俊逸江左号韩夫子
徐问真有道术与欧苏善 汉孙宾硕倜傥好奇节为
京兆虎牙都尉 隋杜松赟性刚烈重名义为石门队
正不降贼而死 皇朝滕中正有才干累官谏议大夫
二子玄锡玄晏并举进士孙祖德以进士为吏部侍郎
卷十七 第 25b 页 WYG0930-0412b.png
世称鲠直 刘阒尝从文彦博讨具州贼战功第一
吴奎举五经为参知政事买田为义庄卒之日家无馀
(纪/胜)
集分空碧雾晴连洲彩云密欣同夫子观深愧玄虚笔
(隋炀/帝)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李/白)霏烟泛济
浦绿草启河汀画裳晨应月文战曙分星(薛克/构)八月涛
声动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
堆似雪堆(刘禹/锡)
卷十七 第 26a 页 WYG0930-0412c.png
本朝建隆三年以青州北海县建为北海军又置昌邑
县隶之乾德三年升为潍州又增昌乐县为上州团练
(沿革/表)葱茏晓光开旋转馀华弄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
(苏东/坡)倚轩盈以长啸兮袂轻举而飞翻极千里于一
瞬兮寄无尽于云烟 忽云散于城邑兮徂清夜之既
阑惟所往而乐易兮此其所以为超然(同/上)
    淄州(倚郭一/外县三) (淄川/长山) (邹平/) (高苑/)
郡号淄川
卷十七 第 26b 页 WYG0930-0412d.png
州沿革天文危分野禹贡青州之域周为淄州之境春
秋战国属齐隋置淄州后周废唐初改淄州本朝因之
县沿革淄川本汉盘阳县属济南郡东汉属齐国晋省
隋置淄州后周废唐复置本朝因之 长山本汉济南
郡于陵县地刘宋于此置广川郡北齐改东平郡隋废
郡改为长山县唐初属邹州后属淄州本朝因之 邹
平本古邹侯国汉置邹平县属济南郡晋为邹县属乐
安国后废唐复置属淄州本朝因之 高苑古苑墙地
卷十七 第 27a 页 WYG0930-0413a.png
汉置高苑县隋改曰会城寻复唐属邹州州罢以县属
淄州本朝仍旧(沿革/表)
形胜梓橦山在州东上有鬼谷洞 夹谷山在淄川西
即齐鲁会盟之处 长白山在长山县西南高二千九
百尺周六十里上有醴泉寺即范仲淹读书处 太湖
山在长白山南上有石室并败漆船记云尧时物也
虎头崖在邹平县南 商山在高苑县东 高云洞在
州东 苍龙峡在淄州县西 古蒲台秦皇筑之以望
卷十七 第 27b 页 WYG0930-0413b.png
海 蓬莱宫台上紫蒲系马蒲生盘如系马之状(纪/胜)
人物春秋管仲相桓公成霸业 晏子齐景公相显于
诸侯 汉张轨仕陇右家无馀财藏书数百卷 唐段
志玄资质伟岸以骁果为秦王所识 房玄龄事太宗
为名宰相 皇朝麻仲英博学有孝行乡评重之韩琦
荐为国子助教 贾同举进士王钦若方贵盛欲致之
不往 石昂好学不仕节度使符习高其行 赵师民
九岁能文举进士为国子直讲上劝讲箴后迁刑部郎
卷十七 第 28a 页 WYG0930-0413c.png
中有集二十卷(纪/胜)
集积流横地纪疏派引天潢(唐太/宗)横万里而极海兮颓
风浩其四起(柳宗/元)歇鞍憩古木解带挂横枝歌鼓川上
亭曲度神飙吹云归碧海夕雁没青天时 试登高而
望远极云海之微茫 云物不隐象三山共分明奈何
疾风怒忽若基柱倾海水虽无心洪溥亦相惊 深沉
百丈洞海底那知不有蛟龙蟠(并李/白)
本朝景德三年以高苑置宣化军熙宁三年废军复为
卷十七 第 28b 页 WYG0930-0413d.png
县隶州(沿革/表)新荷出水双飞鹜乔木成阴百转莺载酒
未妨佳客醉凭高仍见老农耕(欧阳/修)公退留宾誇酒美
睡馀欹枕看山青(同/上)
    淮阳军(倚郭一/外县一) (下邳/宿迁)
郡号下邳
军县沿革天文斗牛分野禹贡扬州之域本徐州下邳
县后汉为下邳梁为武州唐置邳州后属泗州又属徐
州下邳县 宿迁春秋时钟吾子国依宿国所迁地秦
卷十七 第 29a 页 WYG0930-0414a.png
置下相县汉又置𡴴犹县晋置宿豫郡后魏属南徐州
东魏属东楚州后周属泗州隋置下邳郡唐改为宿迁
(沿革/表)
形胜葛峄山在郡城西禹贡峄阳孤桐谓出此山之南
 磬石山在郡城西南上有石其声清亮可为磬禹贡
泗滨浮磬即此山所出者 黄石山在下邳城北上有
黄石公庙 铁佛山在下邳城北上有三铁佛 马陵
山在宿迁县北高阜状若马陵 峒峿山在宿迁县北
卷十七 第 29b 页 WYG0930-0414b.png
上有石洞镌七真象 旧黄河在郡城南 武河在下
邳城西北下入黄河 泛水在宿迁县界 下邳城在
郡治东魏武招吕布于下邳即此 圯桥在下邳东南
即黄石公授张良素书之所(纪/胜)
人物汉严延年宣帝时为侍御史劾奏霍光朝廷肃然
敬惮之 翼奉元帝以诸儒荐徵待诏数言事天子敬
焉 陈球举孝廉累官侍御史 周纡为洛阳令下车
先问大姓主名 五代沈赟事晋为祁州刺史契丹陷
卷十七 第 30a 页 WYG0930-0414c.png
城守节而死 皇朝刘福以功累官雄州防禦使为政
简易人咸德之(纪/胜)
集初语燕雏知社日习飞鹰隼识秋风波摇珠树千寻
拔山凿金陵万仞空(杜/诗)江汉曾为客相遇每醉还浮云
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诗)片雨楚云暮千家淮水秋开帘
见芳草送客上春洲请问山中桂王孙几度游(严君/平)过淮
芳草歇千里又来归野水吴山出家林越鸟飞荷香随
去棹梅雨湿征衣无数沧州客如君达者稀(前/人)
卷十七 第 30b 页 WYG0930-0414d.png
本朝太平兴国七年以下邳宿迁二县建淮阳军元丰
初改属京都西路(沿革/表)身如傅舍任西东夜卧荒邮四
壁空乡梦渐生灯影外客愁多在雨声中淮南火后居
民少河北兵前战鼓雄万里别离心正苦帛书何必寄
归鸿(汪水/云)千年事与浮云去想见留侯次是非丈夫出
身佐明主用舍行藏要自知(宋/人)
    应天府(倚郭一/外县五) (宁陵/宋城) (榖熟/) (卞邑/) (楚/)
     (丘/) (虞城/)
卷十七 第 31a 页 WYG0930-0415a.png
郡号睢阳
府沿革天文角亢分野本古商丘汤所都亳邑地周封
微子于此为宋国春秋郑卫陈三国之境秦为碣郡地
汉为睢阳县属梁国又置宋州改县曰宋城大业初改
州曰梁郡唐初曰宋后为睢阳郡五代梁置宣武军唐
改归德军本朝升为南京应天府(沿革/表)
县沿革宁陵本古葛伯地又为宁城 宋城微子所封
之地 榖熟古宋襄氏邑唐省入榖熟 卞邑战国时
卷十七 第 31b 页 WYG0930-0415b.png
为下邑地汉置县 楚丘朝歌故城在今卫州卫县
虞城本古虞国即禹封商均之地(沿革/表)
形胜南湖在府城南上有苏辙记 甘露岭在宁陵县
西隋文帝幸岱至此因甘露降故名 圣水井在宁陵
县长乐乡 漆沟在府城北春秋陨石于宋即此 妙
孝亭在州境内苏东坡题榜秦观诗 帝喾庙在府城
东 微子庙在府城西 庄子祠在府城东 双忠庙
在府城东祀唐张巡许远 亳城在府城东契父都亳
卷十七 第 32a 页 WYG0930-0415c.png
即此(纪/胜)
人物唐魏元忠高宗时吐番寇边上封事言命将治兵
之要累官御史中丞 郑惟忠天授中以制举召见对
武后言甚切直 程袁师事母以孝闻母殁负土筑坟
有白狼黄蛇之异 曹华出戎伍而动必以礼士大夫
重之 皇朝楚昭辅有才干陈桥推戴时遣入京安母
后累官枢密事 刘希古博通经史累官参知政事贵显
不减寒素 刘蒙叟希古之子为太常少卿所注有五
卷十七 第 32b 页 WYG0930-0415d.png
运甲子诸书 李惟清开宝中以三史解谒涪陵尉累
官京西转运使 戚同父幼孤养祖母以孝闻通五经
门人号坚素先生(纪/胜)
集暮雨投关郡春风别帝城东西殊不远朝夕待佳声
(韦/诗)晚泊水边驿柳塘初起风蛙鸣蒲叶下雨入稻花中
(王仲/初)千里河烟直青枫夹岸长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
(同/上)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江山故宅空文
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杜/甫)客路遍逢雨香山不入楼故园
卷十七 第 33a 页 WYG0930-0416a.png
桃李月伊水向东流(同/上)
本朝至道中为京东路景德三年升为应天府祥符七
年建为南京(沿革/表)夜半恩纶出汉宫朝家虚席待燕公
春风已遍湖山外元气还归鼎鼐中(蔡君/谟)绿野染成延
昼永乱红吹尽放春归(张文/潜)雪与春归落岁前晓开庭
树有馀妍杨花朴朴白漫地蛱蝶纷纷飞满天(梅圣/俞)
读前书笑古今耻随流俗信浮沈终期直道扶元化敢
为虚名役片心(寇平/仲)
卷十七 第 33b 页 WYG0930-0416b.png
    袭庆府(倚郭一/外县六) (瑕符/奉) (泗水/) (龚/) (仙源/)
     (莱芜/) (邹/)
郡号鲁郡
府沿革天文奎娄分野禹贡徐兖二州之域春秋时为
鲁国武王封伯禽于曲阜为鲁公 本朝为泰宁军节
度升袭庆府(沿革/表)
县沿革瑕汉置瑕丘县属山阳郡 奉符汉为奉高及
博县地属太山郡 泗水古下明国春秋时为鲁卞邑
卷十七 第 34a 页 WYG0930-0416c.png
 龚隋置瑕丘县 仙源神农少昊徙都之地周武王
以封周公旦 莱芜春秋时为夹谷地汉置莱芜县
邹周时为邾国鲁缪公改为邹(沿革/表)
形胜泰山在府西南尼丘山在曲阜县东颜母祷于此
山而生孔子 仙人山在莱芜县南安期生修炼于此
 颜母山与尼山相对上有圣井 四基山在邹县东
上有孟子墓 凫山在邹县西南其阳有伏羲庙 昌
平山在邹县北孔子生昌平乡即此 龟山在泗水东
卷十七 第 34b 页 WYG0930-0416d.png
 仙源县有庆源河孔子宅瞿相圃穷桑大庭氏之车
泗水在泗水县北其南为洙水即孔子讲学处 颜子
井在曲阜县内断机台在邹县西有孟母教孟子处
陋巷在颜子庙前 阙里在武城内 杏坛在武城境
内 鲁壁在孔子宅内手植桧在孔庙大成门北宣圣
手植者也(纪/胜)
人物周柳下惠圣之和 孔子圣之时 颜回亚圣
闵子骞以德行称 曾参学傅一贯 冉雍冉求宰予
卷十七 第 35a 页 WYG0930-0417a.png
子贡林放樊迟有若申枨公西赤南宫适宓不齐皆圣
门高弟孔鲤孔子之子孔伋孔子之孙 秦孔鲋孔子
九世孙 汉孔贞孔子十世孙高堂生尝论礼学仕为
博士孔安国孔子十二世孙夏侯胜通尚书及洪范五
行傅 丙吉宣帝为相知大体 朱云直谏折槛 孔
融孔子二十世孙 晋孔衍孔子二十二世孙 南北
朝孔鲜孔子二十六世孙 皇朝孔宜孔子四十四世
孙 孔道辅孔子四十九世孙 颜复颜子四十八世
卷十七 第 35b 页 WYG0930-0417b.png
(纪/胜)
集地犹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尚与梦时同(唐玄/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
(杜/甫)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
(同/上)城隅绿水明秋日海上青山隔暮云(李/白)圣人久已
矣游夏遥相望日出见阙里山平知汶阳(高/适)孔圣家邹
鲁儒风蔼典坟龙骧过旧宅凤德咏馀芬入庙神如在
升堂乐似闻缘知一王法今日待明君(白乐/天)凭崖揽八
卷十七 第 36a 页 WYG0930-0417c.png
极目尽长空阑 鲁客抱白鹤别余往泰山初行若片
云杳在青崖间(白/诗)
本朝大观四年以瑕丘县为瑕县政和八年升为袭庆
府祥符五年改曲阜为仙源祥符元年改奉符为泰安
军开宝五年奉符移治岱京镇大观四年以龚丘县为
龚县熙宁五年省为镇入仙源(沿革/表)鸟去苍烟古木人
归绿野孤舟信美虽非吾土消忧且须登楼(张文/潜)溪田
雨足禾先熟海树风高叶易秋疏傅闾里询故老秦皇
卷十七 第 36b 页 WYG0930-0417d.png
车驾想东游(同/上)发典谟训诰之义振金石丝竹之声如
天地兮否而复泰如日月兮晦而复明(王禹/称)函丈从容
问且酬展才无不至公侯谁如曾点推鸣瑟独对春风
咏未休(吕大/钧)曲阜兮遗墟先师兮阙里神髣髴兮如在
涕潺湲兮不已穷天地兮一人揭日月而照临(鲜于/侁)
    徐州(倚郭一/外县四) (彭城/沛) (萧/) (丰/) (滕/)
郡号彭城
州沿革天文房心分野禹贡徐州之域古大彭之国春
卷十七 第 37a 页 WYG0930-0418a.png
秋为宋地战国属楚秦置彭城县属泗水郡项羽自立
为西楚霸王都于此汉改泗水为沛郡又立楚国知徐
州宣帝改为彭城郡晋武帝于淮南侨立徐州安帝时
分淮北曰北徐州刘宋改北徐州曰徐州而加淮南曰
南徐州后魏于徐州仍立彭城郡隋开皇初郡废复为
徐州大业初改为彭城郡唐置徐州天宝初复改徐州
郡后升武宁军(沿革/表)
县沿革彭城本古大彭氏之国秦置彭城县汉改为彭
卷十七 第 37b 页 WYG0930-0418b.png
城郡晋改徐州后魏仍立彭城郡隋初郡废唐置彭城
属徐州本朝因之 沛本古福阳国地秦置沛县属泗
水郡汉改泗水为沛郡迁治项而沛县如故晋属沛国
刘宋属徐州北齐省隋复置彭城唐以广戚县省入本
朝因之 萧本萧国汉为萧县属沛国晋因之隋初属
徐州寻改为龙城县大业初复为萧县属彭城郡历唐
五代本朝并属徐州 丰秦为沛县之丰邑属泗水郡
汉以丰为县属沛郡北齐属永昌郡隋属彭城郡唐本
卷十七 第 38a 页 WYG0930-0418c.png
朝并属徐州 滕古小邾子国秦属薛郡汉置蕃县属
鲁国北齐废隋改为滕县属彭城郡寻升为滕郡唐复
为滕郡属徐州本朝因之(沿革/表)
形胜彭城山在州城东上有二大字 云龙山在州城
东南有项羽及宋武戏马台 大泽在丰县东即汉高
祖微时隐居处 厌气台秦始皇所筑 斩蛇沟在丰
县西汉高祖斩蛇处 桃山在滕县东南上有微子墓
 抱犊山在滕县南 雾猪泉在滕县南苏轼祈雨于
卷十七 第 38b 页 WYG0930-0418d.png
此 沛宫在沛县西有汉高置酒之所 汉祖故宅在
丰县中(纪/胜)
人物汉萧何辅高祖功第一封酂侯 王陵平诸吕之
难封安国侯 樊哙定三秦封舞阳侯 申屠嘉为御
史大夫责邓通无人臣礼朝廷敬惮之 周昌为御史
大夫有功封汾阴侯 周勃诛诸吕封绛侯 周亚夫
为将有纪律文帝称为真将军 姜肱处兄弟友爱桓
帝命画工图其形 三国刘隗少有文翰累迁散骑常
卷十七 第 39a 页 WYG0930-0419a.png
侍 唐刘知几博恰文学举进士为凤阁舍人注史通
内外四十九篇 皇朝李若谷少孤性至孝举进士累
官参知政事 颜大初颜子四十七世孙博学俊逸举
进士累官国子监说书所著有朱南子凫绎集(纪/胜)
集晓乘征骑带犀渠又是都门送别初莲府望高秦御
史柳营官重汉尚书斩蛇泽畔风烟晚戏马台前草木
疏尺组挂身何用说古来名利尽丘墟(薛陶/臣)世途非一
险俗虑各千结有客步大方驱车独迷辙故人韩与李
卷十七 第 39b 页 WYG0930-0419b.png
逸轮双皎洁 徐方国号在元戎天下杰祢生投刺游
王粲吟诗谒高情无遗照朗抱开晓月(并东/野)
本朝元丰元年割彭城郡属京都西路(沿革/表)行人欲去
还徘徊刘项英雄安在哉人间俯仰易陈迹闻身健在
须衔杯 水胫多长短林枝有直横韩信祠堂古谁将
跨下平(并雷/伯威)雨过短亭云断续莺啼高柳路西东吕梁
水注千寻险大泽龙归万古空(梅圣/俞)
 记纂渊海卷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