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陶贞白¶
陶贞白¶ 第 330b 页


法喜志卷二
冰莲道人 夏树芳 辑
寤斗居士 冯 定 阅

* 陶贞白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人。母霍氏。梦天人手执香炉降
其家。有娠生弘景。宋末为诸王侍读。齐永明中脱朝
衣挂神武门。上表辞禄。公卿祖征虏亭。供张甚盛。朝
野荣之。止句曲华阳洞天。筑危楼三层自处其上。百
应遂绝。间一听吹笙而巳。庭院皆植松。每一听松风。
欣然自乐。与梁武帝有布衣旧。即位后手诏召之。弘
景画两牛。一散放水草。一著金络头纼而策之。帝笑
曰。此何减庄生龟臾尾耶。乃罢不复徵。而朝家大事
无不取决。帝每得弘景书。必焚香盥读。尚书令沈约
以下。皆屏师资之敬。时谓山中宰相。尝建菩萨白塔
于三茅山。又梦佛授记。名胜力菩萨。乃诣鄮县阿育
王塔。自誓受五大戒。临终不用沐浴。以大袈裟覆衾
上。弟子遵之。年八十五。谥贞白先生。

* 荀公普

荀勖。字公普。武帝朝领秘书监。得汲郡冢中竹书。撰
次以为中经。列在秘书。自中书迁尚书令。人贺之。曰
夺我凤凰池。诸君何贺耶。泰始二年。勖于洛下造金
陶贞白¶ 第 330c 页 X88-0330.png
像佛菩萨十二。身放大光明。都人竞集瞻礼。

* 刘慧斐

刘慧斐。字宣文。彭城人。博学工文辞。起家梁安成王
参军。隐居东林寺。自搆一小园名离垢。时人因称为
离垢先生。与张孝秀同游。相得甚欢。论者谓远法师
后将二百年。方有张刘之盛。

* 陆佐公

陆倕。字佐公。少勤学。善属文。永明中。同谢眺等八人。
并以文学亲侍。累迁给事黄门侍郎。天监初。与刘孝
绰。为龙门之游。尝撰志公塔铭曰。绪胄莫详。邑居罕
见。譬彼涌出。犹如空现。言无成则。服匪恒伦。坐亡立
在。折体分神。动足墙立。发言风偃。徒识灵奇。莫究深
浅。

* 孔彦深

孔淳之。字彦深。居会稽剡县。性好山水。每有所游。必
穷其幽峻。尝游山遇沙门法崇。因留共上。遂停三载。
因指法崇叹曰。缅想人外三十年矣。今乃倾盖于兹。
不觉老之将至也。会稽太守谢方明苦要之不能致。
使谓曰。苟不入吾郡。何为入吾郭。淳之笑曰。潜游者
不识其水。巢栖者非辨其林。飞沉所至。何问其主。元
嘉初徵为散骑侍郎不就。

* 梁敬之

梁肃。字敬之。以文辞清丽擢太子挍书郎。修国史。累
官翰林学士。学天台教于荆溪禅师。深得法要。以止
陶贞白¶ 第 331a 页 X88-0331.png
观文义弘博。览者废日。乃删定为六卷行于世。有天
台禅林寺碑。天台止观统例。智者禅师传论。

* 魏伯起

魏收。字伯起。少机警。能属文。北齐受禅。诏册诸文及
魏史。皆收所撰。官至尚书左仆射。谥文贞。其撰魏书
佛老志曰。生生之类。三世神识尝不灭也。凡为善恶
必有报应。渐积胜业。陶冶粗鄙。经典数形。澡鍊神明。
乃至无生而得佛道。其言三归五戒。六道受生。六度
进行。及佛真应。不生不灭。舍利塔庙。教化流广之义。
最为深密。

* 刘溉

刘溉。彦之曾孙。为建安太守。故人任昉以诗寄溉求
一衫。溉捡橐中无可赠者。答曰。予衣本百结。闽乡徒
八蚕。官至吏部尚书。家居蔬食。虚室草床。傍无姬侍。
朝夕从僧礼诵。武帝为月致三斋。所得俸禄皆充蒋
山二寺。及卒。颜色如生。屈二指而逝。

* 沈休文

沈约。字休文。婺州东阳人。少为书生。名闻一时。以风
流见称。而肌体清癯。时谓沈郎腰瘦。尝出新意撰声
律以革古诗。后世取则。号曰四声。立宅郊阜。作郊居
赋以自叙。仕至尚书仆射。休文于佛理甚精。著中食
论一卷。谓一则势利荣名。二则妖妍靡曼。三则甘旨
肥醲。皆使心神昏乱。而甘芳沉溺。为累甚切。以往古
诸佛过中不餐。推此晚食并置中前。自中之后。清虚
陶贞白¶ 第 331b 页 X88-0331.png
无事。念虑自简。在始未专。在久自习。此诚遣累之筌
[(ㄇ@(企-止))/弟]。适道之捷径也。

* 刘彦和

刘协。字彦和。东筦人。雅为太子照明所重。撰文心雕
龙五十篇。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裕。遂博通经论。区
别部类而为之叙。定林寺藏经。即其铨次也。中书令
沈约绝重其文。常置几案间。凡都下寺塔。及名僧碑
碣皆出其手。累官通事舍人。表求出家。先燔须自誓。
帝嘉之。赐法名慧地。

* 崔子约

崔子约。五岁丧父。不肯食肉。后丧居丧。哀毁骨立。兄
子度死。百日不入房。长八尺馀。姿神㒞异。为平原公
开府祭酒。与兄子瞻俱诣晋阳。寄居佛寺。瞻长于子
约二岁。每退朝久立。子约凭几对之。二人风华郁然。
诸沙门窃窥之。以为二天人也。

* 刘士湮

刘霁。字士湮。性至孝。十四居父忧。每哭辄呕血。家贫
与弟歊立志勤学。博涉多通。梁天监中。历位西昌海
盐令。母明氏寝疾。泣诵观音数万遍。母病得瘥。及卒。
庐墓哀号。白鹤双翔其侧。所著有释俗语八卷。

* 元士宗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人。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
绪年十三。通五经大旨。十六丁家难。入钟山听讲。母
有疾。绪在席心惊而归。合药须生人参。入山采求未
陶贞白¶ 第 331c 页 X88-0331.png
获。忽一鹿在前。心异之。至鹿息处果得人参。药成。母
疾随愈。尚书令王晏来候之。绪恶其人。穿篱而遁。及
晏被诛。以非党获免。尝以鹿林为精舍。环以林池。杜
绝交游。世罕得而见之。御史中丞任昉欲见。辄望庐
而返。乃指鹿林谓其兄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繇是
朝贵绝于造请。唯与斐子野交好。天监末累召不赴。
曰若麇麚尽可参驭。何以异乎騄骥哉。尝著七录载
内外图书。其六曰佛法录。既卒。门人谥曰文贞处士。

* 庾彦实

庾诜。字彦实。新野人。幼聪警。经史百氏无不该综。性
嗜林泉。蔬食布衣。不事生业。普通间召为黄门侍郎
不就。晚年遵释教。宅内建道场。六时礼诵。卒谥贞节
先生。

* 杜辅言

杜𢏺。字辅言。中山人。幼聪敏。家贫无书。寄郡学受业。
为时辈所推。魏孝明初。除太学博士。入北齐。为神武
高欢奉使西魏。魏帝见之九龙殿。曰卿精于学佛。聊
问经中佛性法性。为同为异。𢏺曰止是一理。又问曰
说者皆妄言法性宽。佛性狭。如何。𢏺曰。在宽成宽。在
狭成狭。若论性体。非狭非宽。帝曰。既言成宽成狭。何
得非狭非宽。𢏺曰。若言是宽。则不能成狭。若言是狭。
亦不能为宽。以非宽非狭。故能宽能狭。所成虽异。能
成则一。帝称善。

* 徐孝穆
陶贞白¶ 第 332a 页 X88-0332.png

徐陵。字孝穆。剡人。仕梁为散骑常侍。及候景寇梁。父
士秀被围。陵蔬食布衣。皇皇然若居哀恤。使齐还。除
御史中丞。时安成王顼为司空。权倾朝野。大臣莫敢
言。陵劾奏之。朝野肃然。累官太子少傅。陵八岁能属
文。沙门宝志摩其顶曰。此天上石麒麟也。尝听智者
讲经。因立五愿。一临终正念。二不坠三涂。三人中托
生。四童真出家。五不堕流俗之僧。后至唐贞观间。生
缙云朱家。年十八将纳妇。路逢梵僧谓曰。少年何意
欲违昔誓。因示其五愿。遂感悟不复还家。即往天台
国清寺。投章安法师咨受心要。證法华三昧。号智威。

* 徐孝克

徐孝克。陵之弟。性孝。通五经善属文。梁太清中起家
博士。候景乱。岁饥。孝克养母。饘粥不能给。乃剃发为
沙门。乞食以给。后旌于朝。高宗召为祭酒。每侍宴取
珍果。还以遗母。高宗嗟叹。敕所司饷其母。方克托钵
时。有神僧印度。号法整。

* 李子约

李士谦。字子约。平棘人。幼孤事母孝。其伯父玚称曰。
此吾家曾子也。宗党豪盛。士谦独舍宅为寺。兢兢俭
素。不御酒肉。隋有天下。毕志不仕。尝有粟千石以贷
乡人。值岁祲。对众焚券。不责其偿。明年又大饥。士谦
罄竭家资。糜粥施药。乡人全活者万计。或谓之曰。子
多阴德。后必昌大。士谦曰。阴德犹耳鸣。巳自知之。人
无知者。子今巳知。何足为德。士谦善谈玄理。尝有客
陶贞白¶ 第 332b 页 X88-0332.png
在座。不信佛家报应之说。士谦谕之曰。积善馀庆。积
恶馀殃。非休咎之应耶。至若鲧为黄态。杜宇为鶗鴂。
褒君为龙。牛哀为虎。彭生为豕。如意为犬。邓艾为牛。
徐伯为鱼。羊祜前身李子之子。此非佛家变受异形
之谓耶。客曰。邢子才云。岂有松柏后身化为樗栎。仆
以为然。士谦曰。此不类之谈也。变化皆由心造。木岂
有心乎。客不能难。

* 杨越公

杨素。字处道。华阴人。奇策高文。为一时之杰。累官上
柱国。封越国公。雅重佛法。造光明寺。又于华岳造思
觉寺。尝行道院。观壁间画像。道士曰。此老子化胡成
佛图。素曰承闻老子化胡。胡人不受。老子变身作佛。
胡人方受。是则佛能化胡。道不能化。何言老子化胡
乎。且老子安用化胡为佛。何不化胡为道。道流不能
对。

* 张士衡

张士衡。乐寿人。九岁丧母。哀毁渝制。隋末兵起。诸儒
废学。士衡复讲教乡里。太子承乾迎致。谒太宗。推崇
贤馆学士。太子问事佛营福。其应如何。对曰。事佛在
清净仁恕。如贪惏骄虚。虽倾财事之。无损于祸。且善
恶必报。若影赴形。为君明。为臣忠。为子孝。则福祚永。
反是则祸至矣。时太子有逆志。故因对以箴之。

* 孙思邈

孙思邈。华原人。幼聪慧。日记万言。独狐信异之曰。圣
陶贞白¶ 第 332c 页 X88-0332.png
童也。善老庄。兼通阴阳。推步医药。于释典无所不究。
居太白山。隋文帝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太宗召至京
师。时巳老。欲官之不受。竟称疾还山。尝手写华严经。
太宗问邈曰。何经为大。对曰。华严经佛所尊大。帝曰。
近玄奘三藏译大般若经六百卷。何不为大。而八十
卷反为大乎。对曰。华严法界具一切门。于一切门中
可演出大千经卷。般若经乃华严之一门耳。帝悟。从
是受持。卢照邻尝称之云。高谈正一。则古之蒙庄子。
深入不二。则今之维摩诘。

* 王仲淹

王通。字仲淹。龙门人。既冠。慨然有弘济苍生之志。西
游长安。上太平十二策不见用。作东征之歌以归。乃
读诗书。正礼乐。修元经。赞易道。九年而六经大就。门
人自远而至者。京兆杜如晦。赵郡李靖。河东薜收。中
山贾琼。清河房元龄。钜鹿魏徵。太原王圭温彦博。咸
称北面受王佐之道。大业十三年有疾。闻炀帝被害。
泫然而兴曰。生民厌乱久矣。天其或者将启尧舜之
运。吾不与焉也。命也。遂卒。尝为中说以拟论语。其周
公篇曰。诗书盛而秦世灭。非孔子之罪也。玄虚长而
晋室乱。非老庄之罪也。斋戒修而梁国亡。非释迦之
皋也。易不云乎。苟非其人。道不虚行。或问佛。文中子
曰。圣人也。曰其教如何。曰西方之教也。中国则泥。

* 褚河南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人。贞观二十二年。太宗宣玄奘
陶贞白¶ 第 333a 页 X88-0333.png
法师译经流布。遂良入奏曰。佛教冲玄。天人莫测。言
本则甚深。语门则难入。陛下拥护五乘。建立三宝。当
叔叶而秀质。间千载而挺生。陟重险以求经。履危涂
而访道。见珍异俗。具获真文。归国翻宣。若庵摩之始
脱。精文奥义。犹金口之新开。况天慈广远。使布九州。
蠢黔黎。俱餐妙法。臣等亿劫难逢。不胜欣幸。遂良博
涉文史。工楷隶。历官谏议大夫。兼起居注。太宗曰。朕
有不善。卿亦记耶。对曰。臣职在载笔。君举必书。后受
顾命辅高宗。迁尚书右仆射。高宗欲立武后。遂良力
谏不纳。乃置笏殿陛。叩头流血曰。还陛下笏。乞归田
里。其忠鲠若此。

* 虞文懿

虞世南。字伯施。姚江人。贞观中。弘文馆学士。图形凌
烟阁。世南崇信佛事。尝撰疏曰。弟子早年忽遇重患。
许设千人斋。今谨于道场供千僧蔬食。以其愿力。希
生生世世常无病恼。七世久远。六道冤亲。并同今愿。
后世南卒。帝手敕魏王泰曰。世南云亡。石渠东观之
中无复人矣。未几。赋往代兴亡诗一篇。辄叹息曰。钟
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朕此诗将何所示。令褚
遂良持诣世南灵帐。读毕焚之。冀其神识感悟焉。明
年。梦世南进谠言有如平生。因下诏曰。故礼部尚书
文懿公虞世南。德行纯备。志存忠益。奄从物化。良用
悲伤。可即其家造五百僧斋。佛像一躯以资冥福。以
申朕思旧之意。
陶贞白¶ 第 333b 页 X88-0333.png

* 孔颖达

孔颖达。字仲达。作五经正义。太宗朝。累官国子祭酒。
时释慧净。与道士蔡晃谈义。晃屡被摧折。颖达心存
道党。谓慧净曰。佛家无诤。法师何以屡搆斯难。慧净
答曰。佛破外道。外道不通。反谓佛曰。汝常自言平等。
今既以难破我。即是不平。何谓平等。佛为通曰。以我
不平破汝不平。汝若得平。即我平矣。顾今亦尔。以净
之诤。破彼之诤。彼得无诤。即净无诤也。

* 杜克明

杜如晦。字克明。杜陵人。英迈善断。有王佐才。太宗即
位。进右仆射。与房玄龄共筦国政。尊元琬法师之道。
尝询要法。临终召琬。愿为世世之师。

* 司马乔卿

司马乔卿。河内人。官大理司直。天性纯谨。有至行。永
徽中为扬州司户曹。丁母忧。居丧骨立。剌血写金刚
经。未几于庐墓生芝草二茎。长尺有八寸。绿茎朱盖。
日沥汁一升。食味甘如蜜。取而复生。乔卿同僚数人
并目睹其事。

* 王子安

王勃。字子安。龙门人。六岁善文辞。麟德初对策高第。
授朝散郎。数献策阙下。兄勔勮皆第进士。有才名。林
易简称为三珠树。勃尝撰释迦画像记。维摩画像碑。
如来成道记。皆精金美王。丰赡周详。

* 骆宾王
陶贞白¶ 第 333c 页 X88-0333.png

骆宾王。义乌人。七岁能赋诗。武后朝。数上疏言事。除
临海丞。鞅鞅不得志。弃官去。徐敬业讨乱。宾王为敬
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敬业败。宾王亡去不知所之。
当是时。狄仁杰委曲以图大功。徐敬业慷慨以申大
义。而宾王则佐佑敬业者也。或者乃谓敬业反。宾王
被诛。谬矣。太平广记载之甚详。按。记云。唐考功员外
郎宋之问。以事累贬黜。放归江南。游灵隐寺。夜月极
明。长廊散步。因赋诗曰。鹫岭郁岩峣。龙宫锁寂寥。第
二联沈吟未就。有老僧点长命灯。坐大禅床。应声曰。
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之问愕然讶其遒
丽。遂续终篇曰。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
远。刳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彫。待入天台
路。看予度石桥。僧所赠句乃一篇之警策。迟明更访
之。则不复见矣。寺僧有知者曰。此骆宾王也。之问诘
之。答曰。当徐敬业之败。与宾王俱逃。捕之不获。将帅
虑失渠魁。罪且不测。因求类二人者函首以献。故敬
业得为衡山僧。年九十馀乃卒。宾王亦落发遍游名
山。至灵隐以周岁卒。当时虽败。且以兴复唐朝为名。
故世多怜而脱之。

* 武平一

武甄。太原人。通春秋。工文辞。武后时畏祸。隐嵩山修
浮屠。屡召不应。中宗时。拜修文馆学士。

* 宋广平

宋璟。字广平。南和人。耿介有大节。风度凝远。武后时
陶贞白¶ 第 334a 页 X88-0334.png
为凤阁舍人。每遇事直言。不顾身之利害。玄宗时拜
相。清政平刑以持天下之正。中兴贤相。璟为首称。公
方为广州剌史。入曹溪礼六祖塔。誓曰。弟子愿毕世
外。护大法师。祈一祥瑞。言讫。异香袭人。甘倾注。璟喜
跃赋诗而去。

* 房琯

房琯。字以律。玄宗朝拜吏部尚书。同平章事。初为桐
庐令。邢真人和璞尝过访。琯𢹂之野步。过一废寺。松
竹萧森。和璞坐其下。以杖叩地。令侍者掘数尺。得一
瓶子。瓶中皆娄师德与永公书。和璞谓琯曰。省此否。
盖永公即琯之前身也。父即房融。聪慧好佛。武后时
以谏议大夫同平章事。值天竺僧般剌密谛持楞严
经梵本至。融译书而笔授之。后流钦州。

* 元鲁山

元德秀。字紫芝。少孤事母孝。举进士。擢鲁山令。秩满
驾柴车而去。天下高其行。遂以鲁山称之。母亡庐墓。
剌血写经。卒谥文行先生。元结哭之曰。公生六十年。
未尝识女色。未尝有十亩之地。未尝完布帛而衣。未
尝具五味而食。吾哀之者。以戒荒淫贪佞。纨绮梁肉
之徒耳。房琯亦尝叹曰。见紫芝眉宇。使人名利之心
都尽。

* 王右丞

王维。字摩诘。开元中右拾遗监察御史。天宝末拜给
事中。历官尚书右丞。与弟缙皆笃志奉佛。居常蔬食。
陶贞白¶ 第 334b 页 X88-0334.png
不茹荤血。晚年长斋。不衣文䌽。得宋之问蓝田别墅
在辋口。与道友斐迪浮舟往来。弹琴啸咏。留连终日。
母丧柴毁骨立。上表于朝。请以辋川地为佛寺。在京
师。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谭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
药臼。经案绳床而巳。退朝之后。焚香独座。一以禅诵
为业。妻亡不再娶。三十年孤处一室。屏绝尘累。乾元
二年七月卒。临终以缙在凤翔。忽索笔作别缙书。又
与亲故作别书数幅。多敦属朋友奉佛修心之旨。舍
笔而绝。尝作能禅师碑云。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
可住。是知空本。举足下足。常在道场。是心是情。同归
性海。

* 张燕公

张说。字道济。洛阳人。开元中为中书令。封燕国公。朝
延有大著述多出其手。雅好释典。于鄎国公主碑。手
写金字梵经。尝问法要于神秀禅师。师曰。一切佛法。
自心本有。将心外求。舍父逃走。后著般若心经略曰。
万行起于心。三乘归于一。知心无所得是真得。是一
无不通是圆通。后为湘州剌史河北道观察使。勤恤
民隐有惠政。

* 严挺之

严挺之。名浚。以字行。华阴人。姿质轩秀。重交游许与。
生死不易。张九龄雅知之。每曰严大劲苦。举进士。累
登显用。天下引领望其为相。帝亦知其贤。欲遂相之。
晚为李林甫所抑。郁郁不得志。至是豫为墓志曰。天
陶贞白¶ 第 334c 页 X88-0334.png
宝元年。挺之自绛州剌史抗疏。陈乞天恩。养疾归间。
兼授太子詹事。前后历三十五官。春秋七十。无所展
用。为上士所悲。今年九月。寝疾于洛阳之私第。拟卜
地于大照和上塔次之西。自分尽忠事上。叨载国史。
勉拙从事。或布人谣。陵谷可以自纪。文章焉用为饰。
初挺之师事大照禅惠义。深明释典。及遗葬大照塔
次。示不忘其德。见旧史。

* 李青莲

李白。字太白。成纪人。唐宗室。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
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才也。言于玄宗。召见
金銮殿。赐食。上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白尝著西方
净土赞曰。向西日没处。遥瞻大悲颜。目净四海水。身
光紫金山。勤念心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
花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
祐为津梁。八十一劫罪。如风埽轻霜庶观无量寿。长
愿玉毫光。

* 李公度

李舟。字公度。为虔州剌史。少以节行自负。杜甫有诗
三十六韵送之。代北有豪鹰。生子毛尽赤是也。舟尝
与妹书曰。释迦生中国。设教如周孔。周孔生西方。设
教如释迦。天堂无则巳。有则君子登。地狱无则巳。有
则小人入。识者以为名言。

* 苏晋

苏晋。蓝田人。户部尚书珦之子。数岁能属文作八卦
陶贞白¶ 第 335a 页 X88-0335.png
论。房颖叔王绍宗叹曰。后来之王粲也。常得胡僧慧
澄绣弥勒佛一本。晋宝之常曰。是佛好饮米汁。正与
吾性合。愿事之。他佛不爱也。

* 韦苏州

韦应物。长安京兆人。逍遥公韦琼之后。李肇国史补
云。韦性高洁。鲜食寡欲。所居焚香埽地而座。唐天宝
时扈从游幸。永泰中为府功曹。大历中为鄠令栎阳
令。建中初剌滁州。又剌江州。贞元中剌苏州。官辙所
经。精虔奉佛。与释皎然为方外友。唐人谓以文字作
佛事者。皆影响剽其外廓。惟王摩诘柳子厚韦苏州
三。能深入耳。

* 李遐叔

李华。字遐叔。赞皇人。中博学宏辞科。天宝中拜监察
御史。上疏劾宰相杨国忠姻党横暴。州郡肃然。尝从
荆溪然禅师学止观。荆溪为述止观大意一篇。包括
大部。同时学者散骑常侍崔恭。谏议大夫田敦。更相
提唱。润州鹤林寺径山之师元素示寂。华撰碑文。其
末曰弟子尝闻道于径山。犹乐正子春之于夫子也。

* 杜子巽

杜鸿渐。字子巽。濮州人。出抚巴蜀。遣使诣白厓山请
无住禅师入城问法。曰弟子闻和尚说无忆无念无
妄三句法门。未审是一是三。无住曰。无忆名戒。无念
名定。无妄名慧。然一心不生则具戒定慧。非一非三
也。曰后句妄字莫非从心否。无住曰从女者是。曰有
陶贞白¶ 第 335b 页 X88-0335.png
据否。无住曰。法句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若
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时庭树鸦鸣。公曰。师还闻否。
曰闻。鸦去矣。又问师今闻否。曰闻。公曰。鸦去无声。云
何言闻。无住。曰。闻与不闻。非关闻性。本来不生。今亦
不灭。有声之时。是声尘自生。无声之时是声尘自灭。
而此闻性。不随声生。不随声灭。公又问何谓识心见
性。答曰。一切学道人随念流浪。盖为不识真心。不见
本性。真心者。念生亦不顺生。念灭亦不依灭。不来不
去不定不乱不取不舍不沉不浮。无为无相。活泼泼
平常自在。此心体毕竟不可得。触目皆如。无非见性
也。公与杜黄裳同日拜相。晚以疾辞。释位三日而终。
命朝服加僧伽黎。剃须发而逝。遗命依沙门法葬。鸿
渐系灵武策立功臣。家世奉佛。观其末后一著。打彻
大事非偈然矣。

* 陆鸿渐

陆羽。字鸿渐。初为沙门得之水滨。蓄之。既长。以易自
筮。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
姓氏。名而字之。师教以旁行书。答曰。终鲜兄弟而绝
后嗣得为孝乎。逃去为优人。天宝中。太守李齐物异
之。授以书。貌侻陋。口吃而辨。上元中隐苕溪。与沙门
通标皎然善。自号桑苧翁。又号竟陵子。又号东冈子。
又号东园先生。召拜太子文学不就。杜门著书。或独
野中。诵诗击木。徜徉自如。

* 李邺侯
陶贞白¶ 第 335c 页 X88-0335.png

李泌。字长源。京兆人。七岁知为文。玄宗召见呼为奇
童。使与太子为布衣交。后谒肃宗于灵武。入议国事。
出陪舆辇。两京之复。泌之翼赞居多。初无妻不食肉。
代宗强诏食肉娶妻。德宗朝。进礼部尚书同平章事。
封邺侯。闻瓒禅师居南岳。人号懒残。泌往谒之。闻其
经声。先悲怆而后悦豫。知其为谪堕之人。不久将去。
候之良久。匍匐问道。师曰碎却笔砚。方可谈此。拨火
出芋食之。泌至中夜复请曰。终无一言见教乎师抚
其背曰。领取十年宰相。至是泌用事。为帝言其高行。
诏徵之。使者至石窟宣麻。赞含涕垂膺。凝然端坐。不
以介意。使回以闻。德宗益叹异之。

* 颜鲁公

颜真卿。字清臣。杲卿从弟。博学工诗。事亲以孝闻。举
进士累官平原太守。禄山反。河朔尽陷。独平原城守
具备。累迁尚书右丞。封鲁郡公。李希烈陷汝州。朝廷
遣真卿往谕之。不屈被害。公尝受戒于湖州慧明。又
问道于江西严峻。乾元三年。肃宗置天下于生池八
十一所。公奉诏立碑。其辞曰。昔殷汤克仁。垂一面之
网。汉武垂惠。致含珠之报。流水救涸。宝胜称名。盖事
止于当时。尚介祉于终古。岂我今日动者植者。水居
涸居。举天下以为池。磬域中而蒙福。乘陀罗尼加持
之力。竭烦恼海生死之津。揆之前古。曾何髣髴。

* 裴晋公

裴度。字中立。闻喜人。贞元初进士。累官中书侍郎。督
陶贞白¶ 第 336a 页 X88-0336.png
兵讨平淮蔡。封晋国公。因阉竖煽虐。退归集贤里。日
与白居易刘禹锡文酒相欢。不问户外事。尝访道于
径山道钦禅师。执弟子礼。求出世法。临卒谓门人曰。
吾死无所系。但午桥庄松云岭未成。软碧池。绣鱼尾
未长。汉书未终篇。为可恨耳。

* 庞道玄

庞蕴。字道玄。父任衡阳太守。世业儒。贞元初。谒石头
和尚。亡言妙契。一日石头问子自见吾以来。日用事
作么生。对曰。若问日用事。即无开口处。乃呈一偈曰。
日用事无别。唯吾自偈谐。头头非取舍。处处勿张乖。
朱紫谁为号。丘山绝点埃。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石头然之。后访百灵和上。路次相遇。灵问昔日石头
得意句。还会举向人么。居士云会举来。灵云。举向阿
谁来。居士以手自指云庞公。灵云。真是妙德空生也。

* 柳柳州

柳宗元字子厚。解人。第进士。博学宏辞科。贞元中拜
监察御史。元和中为柳州剌史。后贬永州司马。因自
放山泽间。湮郁牢骚一寓诸文。其撰般舟和尚碑曰。
和尚心大行密。礼卑道尊。以为由定发慧。必用毗尼。
乃即崇岭作精室曰般舟台焉。呜呼。无得而修故念
为实相。不取于法。故律为大乘。万行方厉。入性恒如。
寂用之涯。不可得也。送浩初上人叙曰。韩退之病予
嗜浮图言。訾予与浮图游。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
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奭然不与孔子异道。退之好儒
陶贞白¶ 第 336b 页 X88-0336.png
未能过杨子。杨子之书。于庄墨申韩皆有取焉。浮图
者反不及庄墨申韩之怪僻险贼欤。曰以其夷也。以
夷则将友恶来盗蹠而贱季札由予乎。吾之所取者
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起不得而斥也。子厚此书。推
奖释氏可谓极至。其送浚上人归省叙。撰净土院记。
南岳大明律师碑。具载唐史不可枚举。

* 刘梦得

刘禹锡。字梦得。中山人。擢进士。登博学宏辞科。累官
集贤直学士。晚年以文章自娱。白居易推为诗豪。尝
撰六祖大鉴禅师碑曰。如来灭后。五百岁而摩腾竺
法兰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昏之见𠯳爽。后
五百岁而达磨以法来。华人始传其心。犹夫昧且之
睹白日。自达磨六传至大鉴。如贯意珠。有先后而无
同异。世之言真宗者。所谓顿门。初达磨与佛衣俱来。
得道传付以为心印。至大鉴置而不传。岂以是为刍
狗耶。又撰佛衣铭曰。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
非止传衣。初必有终。传岂无巳。物必归尽。衣胡久恃。
先终知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于何有。其用巳陈。
孰非刍狗。

* 于剌史

于頔。字𠃔元。代人。贞元十四年拜山东节度使。初为
为湖州剌史。进沙门皎然杼山诗集藏于御书殿。与
襄阳庞居士相得甚驩。一日诣居士问疾。居士谓曰。
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又尝问紫玉禅禅。师
陶贞白¶ 第 336c 页 X88-0336.png
是黑风。吹甚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师曰。于頔这客作
汉。问恁么事作么。頔当时失色。师指云。祇这便是漂
堕罗刹鬼国也。頔闻巳信受。

* 李元宾

李观。字元宾。华之从子。贞元中举宏辞。善属文。一洗
前人时调。与韩愈相上下。卒年二十九。退之为作墓
铭。其居父忧也。剌血写金刚经。奇香发其舍。郁然连
日。香及其邻。

* 李习之

李翱。字习之。赵郡人。以文章见推当时。中进士第。元
和初为国史修撰。性峭鲠。尝面折宰相李逢吉之过。
剌朗州。慕药山惟俨禅师道风。入山谒之。药山执经
不顾。翱遂拂衣云。见面不如闻名。山却呼太守。翱应
诺。山云何得贵耳贱目。翱谢之。乃曰如何是道。山以
手指上下云会么。翱云不会山云。云在青天水在瓶。
翱欣然答以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
经。我来问道无馀说。云在青天水在瓶。一夕师登山。
忽云开见月。大啸一声。声落澧阳八九十里许翱闻
之。复寄偈曰。选得幽居惬野情。终年无送亦无迎。有
时独上孤峰项。月下披云啸一声。

* 权载之

权德舆。字载之。秦州人。少以文章称。德宗闻其才。召
为左补阙。累迁礼部尚书。德舆于经术无不贯综。虽
动止无外饰而酝藉风流。自然可慕。尝著草衣禅师
陶贞白¶ 第 337a 页 X88-0337.png
宴坐记曰。师居南岳三十年。足不蹈地。口不尝味。时
无暑寒。一绳床而巳。万有嚣然。此身不动。其内则以
三世五蕴皆从妄作。然后以有法谛观十二缘。于正
智中。得真常真我。方寸之地。湛然虚无。身及智慧。二
俱清净。微言软语。有时而闻。如雨润万物。风行空中。
履其门阈。皆获趋入。

* 徐岱

徐岱。苏州人。于学无所不通。辨论明锐。帝每遇诞日。
诏佛老二氏与群臣大论麟德殿。岱始论三家若矛
盾而卒同归于善。帝大悦。官至校书郎。

* 李义山

李商隐。字义山。河内人。举进士。累官工部员外郎。诗
文魂迈奇古。世号其诗为西昆体。有赞佛偈曰。吾儒
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师天竺。善入
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师。商隐慕悟达国师知玄之
道。以弟子礼事之。尝苦眼疾冥祷。玄寄天眼偈三章。
读讫疾愈。

* 卢源一

卢士衍。字源一。家世官阀。勘解职仕。不三十馀。历八
诸侯府。皆掌剧事。性强迈不录幽琐。为吏所搆。谪官
建州。有异人密授心契。冥失所在。胤子积岁穷索无
所得。一夕于衡山佛舍众头陀中灯下识之。号叫泣
血无所顾。明复亡之矣先是众以为姜头陀。至是知
其为卢也。元和中元微之拜张中丞于湘潭。适士衍
陶贞白¶ 第 337b 页 X88-0337.png
在座。即日诣所舍东寺一见相笑。尽得本。元遂赠以
七言五韵。云卢师深话出家由。剃尽心花始剃头。马
哭青山别车匿。鹊飞螺髻见罗睺。还来旧日经行处。
似隔前身梦寐游。为向八龙兄弟说。他生灭会此生
休。

* 裴宽

裴宽。闻喜人。官河剌史。州久旱。宽入境辄雨。徙河南
尹。不屈附权贵。拜礼部尚书。喜佛氏。与沙门游。习诵
其书老弥笃云。
法喜志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