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鬼神道¶
鬼神道¶ 第 134c 页

六道集卷三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弘赞在穇辑

* 鬼神道

问曰。云何名鬼道。答曰。由彼造作增上悭贪身语意
鬼神道¶ 第 135a 页 X88-0135.png
恶行。往彼生彼。故感饥渴业报。经百千万岁。不闻水
浆之名。况复得见。得食。故名鬼趣。又希望故名为鬼。
谓六道中。彼恒时从人希望饮食。又鬼者。畏也。谓虚
怯多畏故也。问。依何所居住耶。答。或地狱。山。海。旷野。
庙中。人间街。巷。里闾。圊厕。树木。华果。根。茎。药草。遍处
皆有。惟人不见。纵人行其宫室。室不崩倒。如鬼过人
墙壁。壁无穿坏。神者。能也。大力者。能移山填海。小力
者。能隐显变化。又有福。威而灵曰神。无福。贱而魅曰
鬼。复有贫富贵贱。种种差别非一。如后所列。余昔初
住鼎湖山。先年山下迪村。有一人上山采樵。去庵前
不远。尽是芦荻。彼人初下刀斫一株。声如雷震。慞惶
仆地。乞神恕罪。声遂升空。渐渐隐灭。是知草木。无论
大小。悉有鬼神依住。不可轻伐。而自招咎。故佛制诸
比丘。不得坏一切草木。若为三宝。有所须用。当于树
下设祭。诵佛经偈。赞布施福。俟其夜中。无有异相。次
日方遣人斫伐也。

牟子理惑篇或问曰。佛道言人死。当复更生。仆不信
此言之审也。牟子曰。人临死。其家上屋呼之。死巳。复
呼谁。或曰。呼其魂魄。牟子曰。神还则生。不还神何之
乎。曰成鬼神。牟子曰。是也。魂神固不灭矣。但身自朽
烂耳。身譬如五谷之根叶。魂神如五谷之种实。根叶
生。必当死。种实岂有终亡。得道身灭耳。老子曰。吾所
以有大患。以吾有身也。或曰。为道亦死。不为道亦死。
有何异乎。牟子曰。所谓无一日之善。而问终身之誉
鬼神道¶ 第 135b 页 X88-0135.png
者也。有道虽死。神归福堂。为恶既死。神当其殃。愚夫
闇于成事。贤智预于未萌。道与不道。如金比草。善之
与恶。如白方黑。焉得不异。而言何异乎(牟子。汉献帝初平人)

天地本起经云。劫初成时。有异梵天王子。是摩醯首
罗等诸鬼神父。修其梵志苦行。满天上十二岁。于此
六日。每割血肉以著火中。过十二岁巳。天王来下。语
天子言。汝求何愿。答言。我求有子。天王言。供养仙人
法。以烧香甘果等。汝云何以肉血著火中。如罪恶法。
汝破善法。乐为恶事。令汝生恶子。啖肉饮血。当说是
时。火中有八大鬼出。身黑如墨。发黄眼赤。有大光明。
摩醯首罗神等。从此八鬼生。以是故摩醯首罗等神。
于此六日。有大势力。恼害众生。诸鬼之中。摩醯首罗
最大。第一一月之中。皆有日分。摩醯首罗一月有四
日分。谓八日。十四日。二十三日。二十九日。馀神一月
二日分。谓月一日。十六日。其月二日。十七日。十五日。
三十日。属一切神。摩醯首罗。为诸神王。又得日多。故
数四日为斋。馀日是一切神日。亦数为斋。是故诸恶
鬼神。于此六日。辄有势力也。伹佛法之中。日无好恶。
随世日因缘。故佛教众生斋戒。以除其患也(按经中六日受
持八关斋戒功超人天。乃至成佛。其福不尽。若求世间天上人间福乐。亦得成就。岂惟免现患而巳。故云随世
日因缘。教令斋戒。现免灾患。终圆佛果也)。

顺正理论云。鬼有三种。谓无财。少财。多财。无财。复有
三。炬口。针口。臭口。炬口鬼者。此鬼口中。常吐猛𦦨。炽
然无绝。身如被燎多罗树形。此为极悭所招苦果。针
鬼神道¶ 第 135c 页 X88-0135.png
口鬼者。此鬼腹大如山。口如针孔。虽见种种上妙饮
食。不能受用。饥渴难忍。臭口鬼者。此鬼口中。恒出极
恶腐烂臭气。过于粪秽。沸溢厕门。恶气自熏。恒空呕
逆。设遇饮食。亦不能受。饥渴所恼。狂叫乱奔。少财。亦
有三。谓针毛。臭毛。大瘿。针毛鬼者。此鬼身毛。坚刚铦
利。不可附近。内钻自体。外射多身。如鹿中毒箭。怖狂
走时。若逢不净。少济饥渴。臭毛鬼者。此鬼身毛臭甚。
常秽薰烂。肌骨蒸坌。肠腹冲喉。变呕荼毒。难忍撄体。
拔毛伤裂皮肤。转加剧苦。时逢不净。少济饥渴。大瘿
鬼者。谓此鬼咽。恶业力故。生于大瘿。如大拥肿。热怖
酸疼。更相㓟䍤。臭脓涌出。争共取食。少得充饥。多财。
亦有三。谓希祠。希弃。大势。希祠鬼者。此鬼恒时。往祠
祀中。飨受他祭。生处法尔。时历异方。如鸟凌空。往还
无碍。由先胜解。作是希望。我若命终。诸子孙等。必当
祠我。资具饮食。由胜解力。生此鬼中。乘宿善因。感此
祠祀。或有先世。性爱亲知。为欲皆令丰足资具。以不
如法积集珍财。悭吝居心。不能布施。乘斯恶业。生此
鬼中。住本舍边。便秽等处。亲知追念。为请沙门。梵志。
孤穷。供施崇福。彼鬼见巳。于自亲知。及财物中。生已
有想。又自明见悭果现前。于所施田。心生净信。相续
生长。舍相应心。由此便成顺现法受。乘斯力故。得资
具丰饶。希弃鬼者。此鬼欲恒收他所弃吐残粪等。用
充所食。亦得丰饶。谓彼宿生。悭过失故。有饮食处见
秽。或空。乐秽见空。乐净见秽。亦由现福。如其所应。各
鬼神道¶ 第 136a 页 X88-0136.png
得丰饶。饮食资具。生处法尔。所受不同。不可推徵。词
到所以。如地狱趣。异熟生色。断巳复续。馀趣则无。于
人趣中。有胜念智。修梵行等。馀趣中无。如天趣中。随
欲众具皆现。如斯等事。生处法然。不可于中求其定
量。大势鬼者。如婆沙论云。鬼中好者。如有威德鬼。形
容端正。诸天无异。又一切五岳。四渎。山海。诸神。悉多
端正。名为好也。鬼中丑者。谓无威德鬼。形容鄙恶。不
可具说。颉如饿狗之腔。头若飞蓬之乱。咽同细小之
针。脚如朽槁之木。口常垂涎。鼻恒流涕。耳内生脓。眼
中出血。诸如是等。名为大丑。又鬼中苦者。即彼无威
德鬼。恒常饥渴。累年不闻浆水之名。岂得逢斯甘膳。
设值大河欲饮。即变为炬火。纵得入口。即腹烂焦然。
如斯之类。岂不苦哉。鬼中乐者。即彼有威德中。富足
丰美。衣食自然。身服天衣。口餐天供。形容优纵。策乘
轻驰。任情游戏。共天何殊。如斯之类。岂不乐哉。问曰。
既有此乐。便胜于人。何故经说人鬼异趣。答曰。经说
鬼神。不如人道。略述二意。一受报分显。不及于人。为
彼鬼神。昼伏夜游。故不及于人。二虚怯多畏。不及于
人。虽有威德。以报卑劣。常畏于人。纵昼夜值人。恒避
路私隐。问曰。既劣于人。何得威德。报同于天。答曰。然
由前身。大行施故。得受威报。由前身謟曲不实。故受
斯鬼道也。复有贵贱。如有威德者。即名为贵。无威德
者。即名为贱。又为鬼王者。即名为贵。受驱使者。即名
为贱。问。富贫如何。答。有威德者。多饶衣食。仆使自在。
鬼神道¶ 第 136b 页 X88-0136.png
即名为富。身常区区。恒被敦役。粗食不闻。弊服难值。
如斯之类。即名为贫。又有威德者。或住山谷。或住空
中。或住海边。皆有宫殿。七宝庄严。首冠华鬘。身著天
衣。食甘露食。犹如天子。乘象马车。各各游戏。果报过
人。一切山河诸佛。悉有舍宅。依之而住。无威德者。如
浮游浪鬼。饥渴之徒。悉无舍宅。或依冢墓。或止丛林。
草木岩穴。或依不净粪秽而住。或依屏厕故塸而居。
皆无舍宅。头发髼乱。裸形无衣。颜色枯悴。以发自覆。
执持瓦器。而行乞丐。果报劣人。其形多分如人。亦有
傍者。或面似猪。或似种种诸恶禽兽。如今壁上彩𦘕
者。庄严论云。佛言。昔有大商主子。名曰亿耳。入海采
宝。既得回还。与伴别宿。失伴慞惶。饥渴所逼。遥见一
城。谓为有水。往至城边。欲索水饮。然此城者。是饿鬼
城。到此城中。四衢道头。众人集处。空无所见。唱言。水
水。诸饿鬼辈。闻是水声。皆来云集。谁慈悲者。欲与我
水。此诸饿鬼。身如焦柱。以发自缠。皆来合掌。作如是
言。愿乞我水。亿耳语言。我渴所逼。故来求水。尔时饿
鬼闻亿耳为渴所逼。自行求水。希望都息。皆各长叹。
作如是言。汝可不知。此饿鬼城。云何此中而索水耶
(鬼有胎化二生也。异熟生色者。即果报生身也。庄严论是马鸣菩萨集注佛经者。四天王及忉利天。惟有大威
德鬼。与诸天众。守门防逻。导从给使也)。

正法念经云。佛言。饿鬼大数。有三十六种。行因不等。
受报各别。一镬身鬼(由受他雇杀生。受镬汤煎煮。或受他寄。抵拒不还。故受斯报也)
二针口臭鬼(以财雇人。令行杀戮。故咽如针锋。滴水不容也)三食吐鬼(夫劝妇施。
鬼神道¶ 第 136c 页 X88-0136.png
惜言无。积财悭吝。故常食吐也)四食粪鬼(由妇人诳夫。自啖饮食。恶妇夫故。常食吐粪也)五
食食鬼(由禁人粮食。令其合死。故受火烧。嗥叫饥渴苦也)六食气鬼(多食美食。不施
妻儿。常因饥渴。惟得臭气)七食法鬼(以求财利。为人说法。身。常饥渴。身肉消尽。蒙僧说法命得
存立也)
八食水鬼(由酤酒侵水。以惑愚人。不持斋戒。常患焦渴也)九希望鬼(由买
卖诤价。欺诳取物。常患饥渴。先灵祭祀。即得食之也)
十食唾鬼(以不净食。诳出家人。身常饥渴。
恒被煮烧。以求人唾。兼食不净)
十一食鬘鬼(以前世时。盗佛华鬘。用自庄严。若人遭事。以鬘
赏祭。因得鬘食也。华贯串名鬘)
十二食血鬼(由杀生血食。不施妻。又受此鬼。身以血涂。祭方
得食之)
十三食肉鬼(由以众生身肉。脔割秤之。卖买欺诳。因受此报也。多诈丑恶。人恶见
之。祭祀杂肉。方得食之)十四食香鬼(由卖恶香。多取酬直。惟食香烟。后受穷报。)十五
疾行鬼(若有破戒。而披法服。诳惑取财。言供病人。竟不施与。便自食之。由受此报。常食不净。自烧
其身)十六伺便鬼(由谋诳取财。不修福业。因受此报。身毛火出。食人气力不净。以自存活)
十七黑闇鬼(由枉法求财。系人牢中。目无所见。声常哀酸。故受闇处。恶蛇遍满。犹刀割苦也)
十八大力鬼(由偷盗人物。施诸恶友。不施福田。因受此报。大力神通。多被苦恼也)十九
炽然鬼(由破城抄掠。杀害百姓。因受此报。嗥哭叫唤。遍身火然。死堕地狱。后得为人常被劫夺也)
二十伺婴儿便鬼(由杀婴儿。生心大怒。因受此报。常伺人便。能害婴儿也)二十
一欲色鬼(由好淫得财。不施福田。因受此报。游行人间。与人交会。妄为妖怪。以求活命也)
十二海渚鬼(由行旷野。见病苦人。欺人诳取财物。生海渚中。受寒热苦。十倍过人苦也)
十三阎罗王执仗鬼(由前世时。亲近国王大臣。专行暴恶。因受此报。为王给使。作执
仗也)
二十四食小儿鬼(由说咒术。诳惑取人财物。杀害猪羊。死堕地狱。后受此报。常食
小儿)
二十五食精气鬼(由诈为亲友。我为汝护。令他勇力没阵而死。竟不救护。故受斯
报也)二十六罗刹鬼(由杀生命。以为大会。故受此饥火所烧报)二十七烧食
(由悭嫉覆心。喜啖僧食。先堕地狱。从地狱出。受火炉烧身也)二十八不净巷陌
鬼(由以不净食与修行人。因堕此报。常食不净)二十九食风鬼(因见出家人来乞。许
巳不施其食。故受此报。常患饥渴如地狱苦)
三十食炭鬼(由典主刑狱。禁其饮食。因受此
鬼神道¶ 第 137a 页 X88-0137.png
报。常食火炭也)三十一食毒鬼(由以毒食令人丧命。因堕地狱。后出为鬼。常饿饿恒食毒。
火烧其身)
三十二旷野鬼(由他旷野。作湖池井。造巳施人。恶心决破。令行人渴乏。故受斯
报。常患饥渴。火烧其身)
三十三冢间食灰土鬼(由盗佛华。卖巳活命。故受此报。
常食死人处烧尸热灰也)
三十四树下住鬼(由见人种树。施人作荫。恶心斫伐。取材而
用。故堕树中。受寒热苦)
三十五交道鬼(由盗行路人粮。以恶业故。常被铁锯截身。因交
道祭祀。取食自活)三十六魔罗鬼(由行邪道。不信正真。因堕魔鬼。常破人善法也)若
起贪嫉。邪佞谄曲。欺诳于他。或复悭贪。积财不施。皆
生鬼道。从鬼命终。多生畜生道中。受遮吒迦鸟身。恒
常饥渴。受大苦恼。惟饮天雨。仰口而承。不得更饮馀
水。是故常困饥渴。(俗名此鸟为吊天翁)业报差别经云。具造十
业。生饿鬼中。一身行轻恶。二口行轻恶。三意行轻恶。
四悭涩多贪。五起非分恶。六谄曲嫉妒。七起邪见。八
爱著资生。即便命终。九因饥而亡。十枯渴而死。以是
业故。生饿鬼中。大智论云。或有饿鬼。先世恶口。好以
粗言。加彼众生。众生憎恶。见之如雠。以此罪故。堕饿
鬼中。(此论一百卷。是龙树菩萨释大品般若经)法句经云。佛言。虽为沙门。
不摄身口。粗言恶说。多所中伤。众所不爱。智者不惜。
身死神去。轮转三途。自生自死。苦恼无量。诸佛圣贤。
所不爱惜。假令众生。身虽无过。不慎口业。亦堕恶道。
故大论云。时有一鬼。头似猪头。臭虫从口出。身有金
色光明。是鬼宿世作比丘。恶口骂詈客比丘。身持净
戒。故身有光明。口作恶言。故臭虫从口出。付法藏经
云。昔尊者阇夜多罗汉。将诸弟子。诣德叉尸罗城。到
其城已。惨然不悦。弟子白师。愿说因缘。尊者答曰。我
鬼神道¶ 第 137b 页 X88-0137.png
初至城。于城门下。见一鬼子。饥急语我。我母入城。为
我求食。与母别来。经五百岁。饥虚困乏。命将不远。尊
者入城。若见我母。道我辛苦。愿语早来。始入城。便见
彼母。具说子意。鬼母答我。吾入城来。经五百岁。未曾
能得见一人洟唾。我既新产。气力羸劣。设得少唾。诸
鬼夺去。今值一人。遇得少唾。欲持出城。共子分食。门
下多有大力鬼神。畏不敢出。惟愿尊者。延我出城。我
即将出。令共子食。我即问鬼。生来几时。鬼答我言。吾
见此城七反成坏。我闻鬼言。悲叹生死。受苦长远。是
以惨然。优婆塞经云。极长寿者。一万五千岁。如人间
五千年。为饿鬼中一日一夜。如是日夜。即彼鬼寿一
万五千岁。(计此人间日月岁数。当二千七百万岁)正法念经云。有鬼寿
命五百岁。如人间千年。为饿鬼一日一夜。如是日夜。
寿五百岁。(计此人间日月岁数。当一百八十万岁。巳上寿命长短不定者。由其业有轻重。故其
受报所见有不同也)分别功德论云。有沙门在冢间修禅。观于
死尸。夜见饿鬼打一死尸。沙门问曰。何以打死尸耶。
鬼曰。此尸困我如是。是以打之。沙门曰。何以不打汝
心。打尸当复何益也。须臾。复有一天。以天华散一臭
尸。沙门问曰。何为散华此臭尸耶。天曰。我由此尸。得
生天上。此尸即是我之善友。故来报往昔之恩。沙门
曰。何不散华汝心中。夫为善恶之本。皆心所为。乃舍
本求末耶。

** 汉

*** 雒阳

○法师安清。字世高。南天竺安息国王。正后之
鬼神道¶ 第 137c 页 X88-0137.png
太子也。幼以孝行见称。志业聪敏。尅意好学。外国典
籍。及七曜五行。医方异术。乃至鸟兽之语。无不综达。
尝行见有群燕。忽谓伴曰。燕云。应有送食者。顷之。果
有至焉。众咸奇之。故俊异之声。早被西域。高。穷理尽
性。自识宿缘业。多有神迹。世莫能量。初高自称先身。
巳经出家。有一同学多瞋。乞食值施主不称。每辄怨
恨。高屡诃谏。终不悛改。如此二十馀年。乃与同学辞
诀云。我当往广州。毕宿世之对。卿明经精勤。不在吾
后。而性多恚怒。命过当受恶形。我若有力。必当相度。
既而遂适广州。值寇贼大乱。行路逢一年少。唾手拔
刀曰。真得汝矣。高笑曰。我宿命负卿。故远相偿。卿之
忿怒。故是前世时意也。遂伸颈受刃。容无惧色。贼便
杀之。观者盈路。莫不骇其奇异。而此神识。还为安息
王太子。即今时世高身是也。高游化中国。宣经事毕。
值灵帝之末。关雒扰乱。乃振锡江南。云我当过庐山。
度昔同学。行达䢼亭湖庙。此庙旧有灵威。商旅祈祷。
乃分风上下。各无留滞。高同旅三十馀人。船主奉牲
请福。神乃降祝曰。舫有沙门。可更呼上。客咸惊愕。请
高入庙。神告高曰。吾外国与子俱共出家学道。好行
布施。而性多瞋怒。今为䢼亭庙神。周回千里。并吾所
治。以布施故。珍玩甚丰。以瞋恚故。故堕此神报。今见
同学。悲欣可言。寿尽旦夕。而丑形长大。若于此舍命。
秽污江湖。当度山西泽中。此身灭后。恐堕地狱。吾有
绢千疋并杂宝物。可为立法营塔。使生善处也。高曰
鬼神道¶ 第 138a 页 X88-0138.png
故来相度。何不出形。神曰。形甚丑异。众人必惧。高曰。
但出。众不怪也。神从床后出头。乃是大蟒。不知尾之
长短。至高膝边。高向之梵语数番。赞呗。蟒悲泪如雨。
须臾还隐。高即取绢物。辞别而去。舟侣飏帆。倏忽之
顷。便达豫章。即以庙物。为造东寺。高去后。神即命过。
暮有一少年上船。长跪高前。受其祝愿。忽然不见。高
谓船人曰。向之少年。即䢼亭庙神。得离恶形矣。于是
庙神歇灭。无复灵验。后人于山西泽中。见一死蟒。头
尾数里。今浔阳郡。蛇村是也。高后复到广州。寻其前
世害己少年尚在。高径投其家。说昔日偿对之事。并
叙宿缘。欢喜相向。云吾犹有馀报。今当往会稽毕对。
广州客悟高非凡。豁然意解。追恨前愆。厚相资供。随
高东游。遂达会稽入市。正值市中。有乱相打者。误著
高头。应时殒命。广州客频验二报。遂精勤佛法。具说
事缘。远近闻知。莫不悲叹。此明三世之有徵也(出梁高僧
传)。

*** 交趾

○剌史何敞。行部到苍梧郡。高要县。暮宿鹊奔
亭。夜犹未半。有一女子。从楼下出。自云。妾姓苏名娥。
字始珠。本广信县。修里人。早失父母。又无兄弟。夫亦
久亡。有杂缯百二十疋。及婢一人名致富。妾孤穷羸
弱。不能自振。欲往傍县卖缯。就同县人王伯。赁车牛
一乘。直钱万二千。载妾并缯。令致富执辔。乃以前年
四月十日。到此亭外。于时日暮。行人既绝。不敢前行。
因即留止。致富暴得腹痛。妾往亭长舍。乞浆取火。亭
鬼神道¶ 第 138b 页 X88-0138.png
长龚寿。操刀持戟。来至车傍。问妾曰。夫人从何所来。
车上何载。丈夫安在。何故独行。妾应之曰。何故问之。
寿因捉妾臂曰。少爱有色。宁可相乐耶。妾时怖惧。不
肯听从。寿即以刀剌胁。一创立死。又杀致富。寿掘楼
下。埋妾并婢。取财物去。杀牛烧车。车釭及牛骨。贮亭
东空井中。妾死痛酷。无所告诉。故来自归于明使君。
敝曰。今欲发汝尸骸。以何为验。女子曰。妾上下皆著
白衣。青丝履。犹未朽也。掘之果然。敞乃遣吏捕寿。拷
问具服。下广信县。检问。与娥语同。收寿父母兄弟。皆
系狱。敞表寿杀人。于常律。不至族诛。但寿为恶。隐密
经年。王法所不能舍。鬼神诉千载。无一请。皆斩之。以
昭阴杀。上许之(出冥祥记○汉时广信县。或今之广宁。故云傍县也。高要县。乃肇庆府首
县。附郭)。

*** 阿登

○时有会稽句章人。至东野还。暮不及门。见路
傍小屋然火。因投宿。止有一少女。不欲与丈夫共室。
呼邻人家女自伴。夜共弹箜篌歌戏曰。连绵葛上藤。
一缓复一絙。汝欲知我姓。姓陈名阿登。将明。悉无所
见。至东郭外。有卖食母。在肆中。此人寄坐。因说昨所
见。母闻阿登。惊曰。此是我女。近亡。葬于东郭(出续搜神记)

** 晋

*** 河阴

○白马寺昙邃法师。尝于夜中。忽闻扣户云。欲
请法师九旬说法。邃不许。固请乃赴之。而犹是眠中。
比觉已身在白马坞神祠中。并一弟子。自尔日日密
往。馀无知者。后寺僧经祠前过。见有两高座。邃在北。
鬼神道¶ 第 138c 页 X88-0138.png
弟子在南。如有讲说声。又闻有奇香之气。于是道俗
共传。或云神异。至夏竟。神施以白马一匹。白羊五头。
绢九十疋。咒愿毕。于是各绝。

*** 太山

○法相法师。常山居。精苦诵经。太山祠。有大石
函贮财宝。相时山行。宿于庙侧。忽见一人玄衣武冠。
令相开函。言讫不见。其石函盖。重过千钧。相试提之。
飘然而起。于是取其财。以救贫民。后居越城寺。有神
异不录(右二出梁高僧传)

*** 陈国

○袁无忌。寓居东平。永嘉初得疫疠。家百馀口。
死亡垂尽。往避大宅。权住田舍。有一小屋。兄弟共寝
板床。荐席数重。夜眠失晓。床出在户外。宿昔如此。兄
弟怪怖。皆不眠。后见一妇人来在户前。知忌等不眠。
前却户外。时未曙明。月朗见之。䌽衣白装。头上有范
[瑶-王+金]。及银钗。象牙梳。忌等便逐之。初绕屋走四侧。头发
及范[瑶-王+金]之属。皆堕落。忌悉拾之。仍复出门南走。临道
有井。遂入井中。忌还眠。天晓。视范[瑶-王+金]及钗牙梳。并是
真物。掘坏井。得一楸棺。三分井水所渍。忌便易棺器
衣服。还其物。于高燥处葬之。遂断(出去怪集)

*** 长安

○慧嵬禅师。止长安大寺。戒行澄洁。多栖处山
谷。修禅定之业。有一无头鬼来。嵬神色自若。乃谓鬼
曰。汝无头。便无头痛之患。一何快哉。鬼便隐形。复作
无腹鬼来。但有手足。嵬曰。汝既无腹。便无五藏之忧。
一何乐哉。须臾。复作异形。嵬皆随言遣之。后久时。天
甚寒雪。有一女子。来求寄宿。形貌端正。衣服鲜明。姿
鬼神道¶ 第 139a 页 X88-0139.png
媚柔雅。自称天女。以上人有德。天遣我来以相慰喻。
广谈欲言。劝动其意。嵬执志贞磪。一心无扰。乃谓女
曰。吾心若死灰。无以革囊见试。女遂凌云而逝。顾谓
叹曰。海水可竭。须弥可倾。彼上人者。秉志坚贞。后以
隆安三年。与法显俱游西域。

*** 庐山

○昙邕法师。形长八尺。雄武过人。投庐山。事远
为师。内外经书。多所综涉。志尚传法。不惮疲苦。乃于
山之西南。别立茅宇。与弟子昙果。澄思禅门。尝于一
时。果梦见山神。求授五戒。果曰。家师在此。可往咨受。
后少时。邕见一人。著单袷衣。风姿端雅。从者三十许
人。请授五戒。邕以果先受梦。知是山神。乃为说法授
戒。神䞋以外国匕箸。礼拜辞别。倏忽不见(右二出梁高僧传)

*** 竺昙遂

○遂太元中。年二十馀。白晢端正。流俗沙门。
尝行青溪庙前过。因入庙中看。暮归梦一妇人来语
云。君当来作我庙中神。遂问妇人是谁。妇人云。我是
青溪中姑。一月许便病卒。临死。谓同学年少。我无福。
亦无大罪。死乃当作青溪庙神。诸君行便。可见看之。
既死后。诸年少既至。便语相劳问。音声如昔时。临别
云。久不闻经呗。思一闻之。其伴慧觐。便为作呗讫。其
犹唱赞。语云。岐路之诀。尚有悽怆。况此之乖。形神分
散。窈冥之叹。情何可言。既而歔欷不自胜。诸年少等。
皆为流涕(出续搜神记)

*** 始丰

○赤城山。昙兰禅师。或云昙猷。晋太元中游剡。
止石城山。后憩始丰赤城山。见一处林泉清旷。而居
鬼神道¶ 第 139b 页 X88-0139.png
之。有猛虎数十蹲在兰前。兰诵经如故。一虎独睡。兰
以如意扣虎头。诃曰。何不听经。经于数日。忽见一人。
长数丈。呼兰令去。又见诸异形禽兽。以恐兰。见兰恬
然自得。乃屈膝而礼拜云。法师威德既重。来居此山。
弟子推此处以相奉。珠欺王是家舅。今往韦乡山就
之。兰曰。贫道寻山。愿得相值。何不共住。神曰。弟子无
为不尔。但部属未狎法化。卒难制御。远人来往。或相
侵触。人神道异。是以去耳。兰曰。本是何神。居之久近。
欲移何处去耶。神曰。弟子夏帝之子。居于此山。二千
馀年。临别执手赠兰香三奁。于是鸣鞞吹角。陵云而
去。尔后三年。忽闻车骑隐隐。从者弥峰。俄而有人。著
帻。称珠欺王通。既前从其妻子男女等。二十三人。并
形貌端正。有逾于世。既至兰所。暄凉讫。兰问。檀越住
在何处。答云。安乐县韦乡山。久服夙闻。今与家累。仰
投乞授归戒。兰即授之。受法竟。䞋钱一万。蜜二器。辞
别而去。便闻鸣笳动吹。响振山谷。兰禅众十馀。共所
闻见。云云(出梁高僧传)

*** 琅琊

○王凝之妻。晋左将军夫人谢氏。𢍶之女也。尝
频亡二男。悼惜过甚。哭泣累年。若居至艰。后忽见二
儿俱还。皆著锁械。慰勉其母。宜自宽割。儿并有罪。若
垂哀怜。可为作福。于是哀痛稍止。而勤功德(出冥祥记)

*** 淮南

○胡茂回。能见鬼。虽不喜见。而不可止。后行至
杨州。还历阳城东。有神祠。正值民将巫祝祀之。至须
臾顷。有群鬼相叱曰。上官来。各避走出祠去。回顾见
鬼神道¶ 第 139c 页 X88-0139.png
二沙门来入祠中。诸鬼两两三三相抱持。在祠边草
中望。伺望沙门。皆有怖惧。须臾沙门去后。诸鬼皆还
祠中。回于是信心。遂精诚奉佛(出续搜神记)

** 秦

*** 秦主

○姚苌者。西戎羌也。符坚之败。苌为宿将。率其
部属反叛。坚与之战不利。遂为苌缢杀之。苌袭其位。
都雍关。改长安为常安。在御八年。符坚领鬼兵。白日
入宫。剌中其阴。出血数斗而崩(出通载)

*** 高平

○李羡家奴健。至石头冈。忽见一人云。妇与人
通情。遂为所杀。今欲报雠。能见助否。奴用其言。果见
人来。鬼便捉头。唤奴与手。即使到地。其人半路便死。
鬼以一千钱。及青绞緵袍一件与奴。嘱云。此袍是市
西门丁与许。君可自著。勿卖也(出冥祥记)

** 宋

*** 河内

○司马文宣。颇信佛法。元嘉九年。丁母难。弟丧。
月望旦。忽见其弟身形。于灵座上。不异平日。回遑叹
嗟。讽求饮食。文乃试与言曰。汝平生时修行十善。若
如经言。应得生天。若在人道。何故乃生此鬼中耶。沉
吟俯仰。默然无对。文即夕梦见其弟云。生所修善。蒙
报生天。但灵床之鬼。是魔魅耳。非吾身也。恐兄疑怪。
故诣以白兄。文宣明旦。请僧转首楞严三昧经。令人
扑系之。鬼乃逃入床下。又走户外。形稍丑恶。举家骇
惧。詈叱遣之。鬼云。饿乞食耳。积日乃去。顷之。母灵床
头。有一鬼。肤体赤色。身甚长壮。文宣长息孝祖。与言
鬼神道¶ 第 140a 页 X88-0140.png
往反。答问周悉。初虽恐惧。末稍安习之。鬼亦转相附
狎。居处出入。殆同家人。于时京师。传相报告。往来观
者。门巷叠迹。时南林寺有僧。与灵味寺僧舍沙门。与
鬼言论。亦甚款曲。鬼云。昔世尝为尊贵。以犯众恶。受
报未竟。果此鬼身。去寅年。有四百部鬼。大行疾疠。所
应钟灾者。不忓道人耳。而犯横极众。多滥福善。故使
我来监察之也。僧以食与之。鬼曰。我自有粮。不得进
此食也。舍曰。鬼多知。我生何来。何因作道人。答曰。人
中来。出家因缘。本誓愿也。问诸存亡生死所趣。略皆
答对。具有灵验。条次繁多。故不曲载。舍曰。人鬼道殊。
汝既不求食。何为久留。鬼曰。此间有一女子。应在收
捕。而奉戒精勤。故难可得。比日稽留。用此故也。藉乱
主人。有愧不少。自此巳后。不甚见形。后往视者。但闻
语耳。时元嘉十年也。至三月二十八日。语文宣云。暂
来寄住。而汝倾家营福。见畏如此。那得久留。孝祖云。
听汝寄住。何故据人先亡灵筵耶。答曰。汝家亡者。各
有所属。此座空设。故权寄耳。于是辞去(天启三年。赞年十三。顺德
县马冈村。有梁念宾。与弟及婿。同居阳江城内丁屋巷。俱为水师兵。时福建贼船数百。临阳江港口。起五县兵
舰征之。失律。被杀并溺水者。数千人。次日班师。而失宾等。其妻即请道士。持幡竿出城。临河招魂。妻执幡竿云
甚重。道士曰。首七当归回杀。宾女筛灰于灵几下。以席密围。验其虚实。次早黎明。余往观之。见灰尽是山羊足
迹。道士云。打落畜道矣。次年宾等三人。从福建沿路乞食而归。以是验知。鬼多欺謟。诈现种种形变。以求饮食。
然人既死。神入六道。生天者。则有自然衣食。闻人间五谷杂食秽气。上薰四十万里。生人畜者。入胎则形神相
隔。那得还归。惟鬼一道。可以往来。而有管摄者。不得自由。纵受生未定其中阴身。惟以香资身。不食段食。而亦
不知所趣向处。惟业缘报定。方往受生处而托胎也。今时世俗设灵位。多是求食之鬼。诈作亲形。或是随道士
鬼神道¶ 第 140b 页 X88-0140.png
巫觋。觅食之魑魉。致令妻子亲属。或喜或怖。妄生忧苦也)。

*** 长安

○王胡者。叔死数载。元嘉二十三年。忽现形还
家责胡。以修谨有阙。家事不理。罚胡五杖。傍人与邻
里并闻其语。及杖声。又见杖瘢迹。而不睹其形。惟胡
犹得亲接。叔谓胡曰。吾不应死。神道须吾算诸鬼录。
今大从吏兵。恐惊损墟里。故不将进耳。胡亦大见众
鬼。纷闹若村外。俄然叔辞去曰。吾来年七月七日。当
复暂还。欲将汝行。游历幽途。使知罪福之报也。不须
费设。若意不巳。止可茶来耳。至期。果还。语胡家人云。
吾今将胡游观毕。当使还。不足忧也。胡即顿卧床上。
泯然如尽。叔于是将胡。遍观群山。备睹鬼怪。末至嵩
高山。诸鬼遇胡。并有馔设。馀俗味不异世中。惟姜甚
脆美。胡欲坏将还。左右人笑胡云。止可此食。不得将
还也。胡末见一处。屋宇华旷。帐筵精整。有二少僧居
焉。胡造之。二僧为设杂果槟榔等。胡游历久之。备见
罪福苦乐之报。乃辞归。叔谓胡曰。汝既巳知善之可
修。宜当在家。白足阿练。戒行精高。可师事也。胡既奉
此谏。往其寺中。遂见嵩山上年少僧者。游学众中。胡
大惊。与叔乖阔。问何时来。二僧答云。贫道本住此寺。
往日不忆与君相识。胡复说嵩高之遇。二僧云。君谬
耳。岂有此耶。至明日。二僧无何而去。胡乃具告诸沙
门。叙说往日嵩山所见。众咸惊怪。即追求二僧。不知
所在。乃悟其神僧焉。元嘉末。有长安僧昙爽。来游江
南。具说如此也(沙门昙始。跣行泥水不污。足色踰白故时人谓白足阿练也。甚为魏虏所敬)
鬼神道¶ 第 140c 页 X88-0140.png

*** 荣阳

○尚书仆射郑鲜之。元嘉四年。从大驾巡京至
都。夕暴亡。乃倚灵几语家人曰。吾寿命久尽。早应过
世。赖比岁来。敬信佛法。放生布施。以此功德。延驻数
年耳。夫幽显报应。有若影响。宜放落俗务。崇心大教。
于时胜贵多皆闻之(右三出冥报记)

*** 京师

○瓦官寺。慧果法师。婺州人。宋初游京师。止瓦
官寺。尝于厕前。见一鬼致敬于果云。昔为众僧作维
那。小不如法。堕在啖粪鬼中。法师德素高明。又慈悲
为意。愿助以拔济之方。昔有钱三千文。埋在柿树根
下。愿取以为福。果即告众掘取。果得钱三千文。为造
法华经一部。并设斋供。后梦见此鬼云。巳得改生。大
胜昔日也(出梁高僧传)

*** 王文明

○宋泰始末。作江安令。妻久病。女于外为母
作粥将熟。变而为血。弃之更作。亦复如初。如此者再
三。母寻亡没。其后儿女在灵前哭。忽见其母卧灵床
上。貌若平生。诸儿号感。奄然而灭。文明先爱其妻手
下婢。妊身将产。葬其妻日。使婢守屋。馀人悉诣墓所。
部伍始发。妻便现形。入户打婢。其后诸女为父办食。
杀鸡刳洗巳竟。鸡忽跳起轩首长鸣。文明寻卒。诸男
相继丧亡(出述异记)

*** 东海

○何澹之。宋大司农。不信经法。多行残害。永初
中得病。见一鬼形甚长壮。牛头人身。手执铁叉。昼夜
守之。忧怖屏营。使道家作章符印箓。备诸禳绝。而犹
见如故。相识沙门慧义。闻其病往候。澹之为说所见。
鬼神道¶ 第 141a 页 X88-0141.png
慧曰。此是牛头阿旁也。罪福不昧。唯人所招。君能转
心向法。则此鬼自消。澹之迷狠不革。顷之遂死(出冥祥记)

*** 张乙

○泰始中。被鞭疮痛。人教烧死人鬼末以傅之。
雇同房小儿。登冈。取一髑髅。烧以傅疮。其夜户内有
炉火。烧此小儿手。又空中有物。按小儿头内火中。骂
曰。汝何以烧我头。今以此火偿汝。小儿大唤曰。张乙
烧尔。答曰。汝不取与张乙。张乙那得烧之。按头良久。
发然都尽。皮肉焦烂。然后舍之。乙大怖。送所馀骨。埋
反故处。酒肉醊之。无复灾异也(出述异记○问。人死魂入六道。那得守此
枯骨。答。此巳堕鬼道。无人祭祀。复无所依托。故守枯骨而瞋。岂能烧鬼耶)。

*** 襄城

○李颐者。其父为人不信妖邪。有一宅由来凶。
不可居。居者辄死。父便买居之。多年安吉。子孙昌盛。
为二千石。当徙家之官。临去。请会内外亲戚酒食。将
行。父乃言曰。天下竟有吉凶否。此宅由来言凶。自吾
居之多年安吉。乃得迁官。鬼为何在。自今巳后。便为
吉宅。居者住止。心无所嫌也。语讫。如厕。须臾。见壁中
有一物。如卷席大。高五尺许正白。便还。取刀斫之中
断。便化为两人。复横斫之。又成四人。便夺取刀。反斫
李杀。持至座上。斫杀其子弟。凡姓李必死。惟异姓无
他。颐尚幼在抱。家内知变。乳母抱出后门。藏他家。止
其一身获免。颐字景真。位至湘东太守(出续搜神记)

** 齐

*** 会稽

○弘明法师。永明中。止云门寺。诵法华经。礼忏
为业。每旦水瓶自满。实诸天童子。为给使也。又感虎
鬼神道¶ 第 141b 页 X88-0141.png
来入室。伏床前。久之乃去。又见小儿来听经云。昔是
此寺沙弥。为盗僧厨食。今堕厕中。闻上人读经。故力
来听。愿助方便。冀免斯累。明为说法。领解方隐。后山
精来挠恼。明乃捉取。以腰绳系之。鬼谢遂放。因之永
(出梁高僧传)

*** 灵苑

○昙超禅师。建元末。居钱塘灵苑山。一夕忽闻
风雷之声。见一人执笏而进。称严镇陈通。须臾。有一
人至。形甚端正。羽卫连翩。下席礼敬。自称弟子。居在
七里。任周此地。承禅师至。蒙师留苍生之福。然富阳
民。无故凿麓山下为砖。断坏龙室。群龙共忿。誓三百
日不雨。今巳一百日馀。田种永罢。师既道德通神。屈
师往龙处。润泽苍生。超曰。兴云降雨。此檀越力。吾何
能哉。神曰。弟子部曲。止能兴云。不能降雨。是故相请
耳。超诺之。超乃南行五里。至赤庭山。遥为龙咒愿说
法。至夜群龙作人来礼超。乞受三归。晡时。俄而大雨。
即往临泉寺。临县令闻办舟迎超。超即日遁还灵苑
(出梁高僧传并通戴)

*** 杨州

○白塔寺沙门道昶掌知僧物。自在侵用。忽有
冥官数人。白日入房。曳昶下地。欲断其颈。昶惊叫乞
命。官厉声言。合房资财。并送还僧。当放汝活。昶叩头
言。不敢违命。即鸣钟集众。尽舍衣服。造像设斋。冥官
三日复至。见昶一钵一衲。不言而去。昶自是勉励进
修。卒成明行。

*** 琅琊

○摄山。法度法师。宋末游于京师。齐郡高士名
鬼神道¶ 第 141c 页 X88-0141.png
僧绍。抗迹人外。隐居摄山。挹度。待以师友之礼。及亡。
舍所居为栖霞寺。请度居之。先有道士。欲以寺地为
馆。住者辄死。及后为寺。犹多恐动。自度居之。群妖皆
息。经岁许间。忽有人马鼓角之声。俄见一人。持纸名
通曰。靳尚。形甚都雅。羽卫亦严。致敬度巳。乃言。弟子
主有此山。七百馀年。神道有法。物不能干。前诸栖托。
或非真正。故死病相继。亦其命也。法师道德所归。谨
舍以奉给。并愿受五戒。永结来缘。度曰。人神道殊。无
容相屈。且檀越血食祭祀。此最五戒所禁。尚曰。若备
门徒。辄先去杀。于是辞去。明旦度见一人。送钱一万。
香烛刀子。疏云。弟子靳尚奉供。至月十五日。度为设
会。尚又来同众礼拜行道。受戒而去。摄山庙巫。梦神
告曰。吾巳受戒于度法师。祠祀勿得杀戮。由是庙同
荐。止菜脯而巳。度尝动散寝于地。见尚从外来。以手
摩头足而去。顷之复来。持一琉璃瓶。瓶中如水。以奉
度。味甘而冷。其徵感若此。齐竟陵王子良。始安王等。
并遥恭以师敬。资给四事。六时无阙也(右二出梁高僧传)

*** 南阳

○宋定伯。年少时。夜行。逢鬼。问曰谁。鬼寻复问
之。卿复谁。定伯诳言。我是鬼。鬼问。欲至何所。答曰。欲
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数里。鬼言。步行太
迟。可共递相担也。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担定伯数里。
鬼言卿太重。将非鬼耶。定伯言我新死。故身重耳。伯
因后担鬼。鬼略无重。如是再三。定伯复言。我新死。不
知鬼。皆何所畏忌。鬼言。惟不喜人唾。于是共行。道遇
鬼神道¶ 第 142a 页 X88-0142.png
水。定伯令鬼先度。听之。了无声音。定伯自度。漕漼作
声。鬼言。何以声。定伯曰。新死不习度水故尔。勿怪吾
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担鬼著头上急持之。鬼大呼
声。咋咋然索下。不复听之。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化为
一羊。便卖之。恐其变化。即连唾之。得钱千五百。而去。
于时石崇言定伯卖鬼。得千五百文(出列异传○石崇晋时人)

** 魏

*** 汾州

○玄中寺。释昙鸾。家近五台山。神迹灵异。后往
江南。陶隐居处。求觅仙方。陶欣然授以仙方十卷。还
至浙江。有鲍郎子神者。一鼓涌浪七日方止。正值波
初。无由得度。鸾便往庙所。以情祈告。必如所请当。为
起庙。须臾。神即现形。状如二十岁。告鸾曰。若欲度者。
明旦当得。愿不食言。及至明晨。涛犹鼓怒。才入船里。
恬然安静。依斯达到。梁帝见重。因出敕。为江神更起
灵庙。后辞帝还魏境。行至洛中。逢中天竺国三藏菩
提流支。鸾往启曰。佛法颇有长生不死法。胜此土仙
经者乎。支唾地曰。是何言欤。非相比也。此方。何处有
长生不死法。纵得长年。少时不死。终轮三有。即以观
经授之曰。此大仙方。依之修行。当得解脱生死。永绝
轮回。后移住汾州北山。石壁玄中寺。一心依经作净
土业。临终日幡华幢盖。高映院宇。香气蓬㶿。寺众并
同瞩之。以魏兴和四年卒(出梁高僧传)

** 周

*** 河南

○王彦伟。为性凶恶。好游猎。父母孤养。怜爱极
鬼神道¶ 第 142b 页 X88-0142.png
重。每谏不许共恶人交游。不听射猎。恐损身命。不存
系嗣。伟不从父训。常猎不止。兼逐恶人。父母既见不
止凶行。罚杖五十。身疮不得出门。以恨父母。伺夜眠
之后密以土袋。压父母口。加身坐上。望气不出。意令
其死。无其疮瘢。将为卒亡。不疑我作。忽见鬼来入堂。
震动家内。大小并觉。翻伟床前。伟便仰卧。土袋巳在
伟腹。父母苏觉。遂挽儿腹上土袋。不能去身。伟复见
鬼压土袋上。极困垂死。唱叫救命。合家大小及以邻
人。并力挽之。必竟不移。伟声不出。但得以手叩头。合
掌而卒(见李归心录)

** 唐

*** 赵郡

○眭仁茜。邯郸人也。少事经学。不信鬼神。常欲
试其有无。就见死人。学之十馀年。不能得见。后徙家
向县。于路见一人。如天官。衣冠甚炜晔。乘好马。从五
千馀骑。视仁茜而不言。后数见之。常如此。经十年。凡
数十相见。后忽驻马。呼仁茜曰。比频见君。情相眷慕。
愿与君交游。茜即拜之。问云。公何人耶。答曰。吾是鬼
耳。姓成名景。本弘农西晋时。为别驾。今任胡国长史。
仁茜问其国何在。王何姓名。答曰。黄河巳北。总为临
胡国。国都在楼烦西北沙碛。是也。其王即故赵武灵
王。今统此国。总受太山控摄。每月各使上相朝于太
山。是以数来过此。与君相遇也。吾乃能有相益。令君
预知祸难。而先避之。可免横害。惟死生之命。与大祸
福之报。不能移动耳。仁茜从之。景因命其从骑常掌
鬼神道¶ 第 142c 页 X88-0142.png
事。以是赠之。遣随茜行。有事令先报知。即汝所不知。
当来告我。于是便别。掌事恒随逐。如侍从者。顷有所
问。无不先知。时大业初。陵岑之象。为邯郸令。子文本。
年未弱冠。之象请仁茜。于家教文本书。茜以此事告
文本。仍谓曰。成长史语我。有一事羞君不得道。既与
君交。亦不能不告君。鬼神道亦有食。然不能得饱。常
苦饥渴。若得人食。便得一年饱。众鬼多偷窃人食。我
既贵重。不能偷之。从君请一餐。茜既告文本。文本即
为具馔。备设珍馐。茜曰。鬼不欲入人屋。可于外水边。
张幕设席。陈酒食于上。文本如其言。至时。仁茜见景
两客来坐。从百馀骑。既坐。文本向席再拜。谢以食之
不精。茜传景意辞谢。初文本将设食。仁茜请有金帛
以赠之。文本问。是何等物。茜云。鬼所用物。皆与人异。
惟黄金及绢。为得通用。然亦不如假者。以黄色涂大
锡作金。以纸为绢帛。最为贵上。文本如言作之。及景
食毕。令其从骑更代坐食。文本以所作金钱绢赠之。
景深喜谢曰。因眭生烦郎君供给。郎君颇欲知寿命
乎。文本辞云。不愿知也。景笑而去。数年后。仁茜遇病。
不甚困笃。而又不起月馀日。茜问掌事。掌事不知。便
问长史。长史报云。国内不知。后月因朝太山。为问消
息相报。至后月长史来报云。是君乡人赵某。为太山
主簿。主簿一员阙。荐君为此官。故为文案经纪召君
耳。案成者当死。茜问请将案出。景云。君寿应年六十
馀。今始四十。但以赵主簿横徵召耳。当为请之。乃曰。
鬼神道¶ 第 143a 页 X88-0143.png
赵主簿相问眭兄。昔与同学。恩情深至。今幸得为泰
山主簿。适遇一员官阙。明府今择人。吾巳启府君。府
君许相用。兄既不得长生。命当有死。死遇济会。未必
当官。何惜一二十年苟生延时耶。今文书巳出。不可
复止。愿决作来意。无所疑也。茜忧惧。病逾笃。景谓茜
曰。赵主簿必欲致君。君可自往太山。于府陈诉。则可
以免。茜问。何因见府君。景曰。鬼者可得见耳。往太山
庙东。度一小岭平地。是其都所。君往自当见之。茜以
告文本。文本为具行装。数日。景又告茜曰。文书欲成。
君诉。惧不可免。急作一佛像。彼文书自销。茜告文本。
以三千钱。为画一座像于寺西壁讫。而景来告曰。免
矣。茜情不信佛。意尚疑之。因问景云。佛法说有三世
因果。此为虚实。答曰。皆实也。茜曰。即如是人死。当分
入六道。那得尽为鬼。而赵武灵王及君。今尚为鬼耶
景曰。君县内几户。茜曰。万馀户。又曰。狱囚几人。茜曰。
常二十人巳下。又曰。万户之内。有五品官几人。茜曰。
无。又曰。九品巳上官几人。茜曰。数十人。景曰。六道之
义。分一如此耳。其得天道。万无一人。如君县内。无一
五品官。得人道者。万有数人。如君县内九品数十人。
入地狱者。万亦数十人。如君狱内囚。惟鬼及畜生。最
为多也。如君县内课役户。就此道中。又有等级。因指
其从者曰。彼人大不如我。其不及彼者犹多。茜曰。鬼
有死乎。答曰。然。茜曰。死入何道。答曰。不知。如人知生。
而不知死后之事。茜曰。道家章醮。为有益否。景曰。天
鬼神道¶ 第 143b 页 X88-0143.png
帝总统六道。是谓天曹。阎罗王者如人间天子。太山
府君。如尚书令。录五道神。如诸尚书。若我辈国。如大
州郡。每断人间事。道家上章。为人请福。如求神之恩。
天曹受之。敕下阎罗王云。以某月日。得某甲诉。云云。
宜尽理。勿令枉滥阎罗敬受。而奉行之。如人奉诏也。
无理不可求免。有枉必当得申。何为益也。茜问。佛家
修福何如。景曰。佛是大圣。无文书行下。其修福者。天
神敬奉。多得宽宥。若福厚者。虽有恶道文字。不得追
摄。此非吾所识。亦莫知其所以然。言毕即去。茜一二
日能起便愈。文本父卒。还乡里。茜寄书曰。鬼神定是
贪謟。往日欲郎君饮食。乃尔慇勤。比知无复利。相见
殊落漠然。常掌事犹现随。本县为贼所陷。死亡略尽。
仆为掌事所导。常遇贼不见。竟以获全。贞观十六年
九月八日。文官赐射于玄武门。文本时为中书侍郎。
与家兄太府卿。并治书侍御史马周。给事中韦昆及
临对坐。文本自语人云尔(出冥报记○按后地狱道人虽多。何如鬼畜。鬼人不
见。而畜则水陆空行。胎卵湿化。微细昆虫。遍界皆是。故云最多也)。

*** 濩泽县

○武德六年。李录事死经七日。隐身谓妻曰。
计吾犹有六年在世。但为司命枉来取我。我巳诉阎
王。蒙放在人间浮游六年。今在鬼道。又曰。人命无常。
何不修福。可往玄鉴法师所听法。遂与妻共入讲堂。
与人言议。有问曰。何不现形。答曰。鬼趣受身极陋。自
不忍见。况复他人。又往景业寺。听馀法师讲维摩经。
馀曰。今讲此经。感何人听。答曰。自人头巳上。便是鬼
鬼神道¶ 第 143c 页 X88-0143.png
神。上及诸天。重级充满。然见诸天闻法师酒气。皆回
面而听。非惟此会独感诸天。但有法事。无不来降。馀
闻即悔过。遂不复饮(出续高僧传)

馀虽犯酒。而具正见。慧解无谬故感天龙鬼神共
听。所谓破戒不破见。闻即悔过。非智莫能。倘说不
合经旨。即有谤法之罪。鬼神得而诃之。奚感天听
耶。

*** 武帝

○穆宗之子。废释教。服金丹。受符箓。丹发背。燥
闷失常。旬日不能言而崩。年三十四。在位六年。报应
传曰。正月十五日。有人夜行。至穆宗陵下。忽闻人语。
谓是盗马。逐泊衰丛之内。俄而空有朱衣执版宣曰。
冢尉何在。有二吏出应曰。在矣。朱衣曰。录海西君使
者至也未。吏曰。计程十八日方至。朱衣曰何稽吏曰
李炎坐毁佛教。夺寿去位。当与海西君同录其魂而
至。时有贾客。铃声东来。朱衣二吏。忽不见。数日后。武
帝果崩(出通载○宰相李炎。字德裕。佐武帝毁教。后贬崖州司户。恶疾而卒。详见统纪。并太平广
录)。

*** 洛州

○龙朔元年。景福寺比丘尼修行。房中有侍女
任五娘死。后修行为五娘立灵。经月馀日。其姊及弟。
于夜中忽闻灵座上呻吟。其弟初甚恐惧。后乃问之。
答曰。我生时于寺上食肉。坐此大苦痛。我体上有疮。
恐污床席。汝可多将灰置床上也。弟依其言置灰。后
看床上。大有脓血。又语弟曰。姊患不能缝衣。汝大蓝
缕。宜将布来。我为汝作衫及袜。弟置布于灵床上。经
鬼神道¶ 第 144a 页 X88-0144.png
宿即成。又语其姊曰。我小时染患。遂杀一螃蟹。取汁
涂疮得差。今入刀林地狱。肉中现有折刀七枚。愿姊
慈流。为作功德救助。知姊煎逼。交不济办。但随身衣
服。无益死者。今并未坏。请以用之。姊未报间。乃曰。我
自取去。良久。又曰。衣服巳来。现在床上。其姊试往观
之。乃其殓之服也。遂送净土寺。宝献师处。凭写金刚
般若经。每写一卷了。即报云。巳出一刀。写完七卷了。
乃云。七刀并得出讫。今蒙福助。即往托生。与姊及弟。
哭别而去。吴兴沈玄法说。净土寺僧智整。所说亦同
(出冥报拾遗○梁。望蔡令。杀牛饮啖。卧佛堂上。感白癞病死。唐。宣宗敕州郡国忌行香。不得携酒肉入寺。宋太
宗。诏国忌。宰相巳下。寺观行香。禁绝腥酒。出统纪○世俗命终。不知为亡者作福。犹盛为殡殓。阴阳既分。存亡
体异。故云无益死者。宁知为彼追福。衣食自备。乃至出生人天。如冥祥记云。宋江陵龙华寺。僧妙。既亡之后。一
夕归房灵几。语弟子可宗。宗问。和上今生何处。妙曰。粗可耳。但应受小谪二年得免。欲诉所司。为无袈裟。可急
为制。请僧设供。以衣施之。我即得也。宗如教饭僧䞋衣。既毕。比丘道猛。即见妙身披衣入堂。依僧次坐。听经至
散。乃不复见。斯则施。衣得衣报。施食得食报。信不诬矣。志磐法师曰。律明亡人三衣。惟许施僧共分。未闻佛令
披于亡躯。而从火焚也。末代无知。多行非法。有识之士。尚须辨明。若坐逝不坏。结塔以葬者。犹可以披于真体。
若从茶毗火化之法者。则不当披搭。自取烧衣违律之过。或谓亡僧无衣者。则当依冥祥记为之磐自闻此过。
侄真视。真诰。真亢。不幸早亡。焚龛之日。皆不披袈裟惟用布偏衫裙而巳。设斋之前。以平时所服七条。作拈阄
法。于僧中施。且复嘱后人。当力行于自身必坏之际也。敢告知识。共崇此法。○梵语袈裟华言坏色衣。下属五
大色也。非应赴所著。五彩者。今有不谙律教挂亡衣树上。深为不法也。阄音鸠。拈阄取也)。

*** 姚明解

○本是普光寺沙门也。性聪敏。有文藻。工书
翰。善丹青。至于鼓琴。亦当时独绝。每欣俗网。不乐道
门。至龙朔元年。举应诏赴洛阳。及升第归俗。颇有馀
言。未几而卒。后托梦于相知净土寺僧智整曰。明解
鬼神道¶ 第 144b 页 X88-0144.png
宿无福业。不遵内教。今受大罪。非常饥乏。傥有故人
之情。颇能惠一餐否。智整梦中许诺。及其寤后。乃为
设食。至夜才眠。即见明解来愧谢之。云云。

*** 博陵

○崔軏乃王之弘婿也。之弘贞观年中。为沁州
和川县令。与女适軏。軏于和川会病而卒。卒经数十
日。其家忽于夜中闻軏语声。初时倾家惊恐。其后乃
以为常。闻语云。軏是女婿。虽不合于妻家立灵。然以
苦无所依。但为置立也。妻从其请。朝夕置食。不许置
肉。惟令下其素食。恒劝礼佛。不听懈怠。又具说地狱
中事云。人一生恒不免杀生及不孝。自馀之罪。盖亦
小耳。又云。軏虽无罪。然大资福助。为軏数设斋供。并
写法华金刚般若观音等经。各三两部。兼旧功德。如
获罗汉。自兹以后。即不复来。王家一依其言。写经设
供。軏忽更来愧谢。因云。今即取别。举家哭而送之。軏
有遗腹之子。巳年四五岁。云。軏此子。必有仕宦。愿善
养畜。自此巳后。不复更来。见王之弘自说(右二出冥报记)

*** 京兆

○殷安仁。家富。素事慈门寺僧。以义宁元年初。
有客寄其家停止。客盗他驴。于家杀之。驴皮遗安仁
家。至贞观三年。安仁遂见一人于路。谓安仁曰。追汝
使。明日至。汝当死也。安仁惧。径至慈门寺。坐佛殿下。
经宿不出。明日果有三骑。并步卒数十人。皆兵仗入
寺。遥见安仁。呼出。安仁不应。而念诵逾进。鬼相谓曰。
昨日不即取。今日修福如此。何由可得。因相与去。留
一人守之。守者谓安仁曰。君往日杀驴。驴今诉君。使
鬼神道¶ 第 144c 页 X88-0144.png
我等来摄君耳。然须共对。不去何益。安仁遥答曰往
者他盗自杀驴。伹以皮与我耳。本非我杀。何以见追。
倩君还为我语驴。我不杀汝。然今又为汝追福。于汝
有利。当舍我也。此人许诺曰。驴若不许。我明日更来。
如其许者。不来矣。言毕而出。明日遂不来。安仁于是。
为驴追福。而举家持戒菜食云尔。卢文励说之。安仁
今现在(出冥报拾遗)

*** 嵩岳

○闲居寺。元圭禅师。卜庐于岳中庞坞。时有峨
冠裤褶部曲繁多。轻步舒徐。称谒大师。圭睹其貌伟。
精爽不伦。谓之曰。善来仁者。胡为而至。曰。师宁识我
耶。圭曰。吾观佛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识也。对
曰。我此岳神也。吾能利害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
哉。圭曰。汝能生死于人。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
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及
坏汝。吾则不生不灭。汝尚不能如是。叉焉能生死吾
耶。岳神稽首再拜曰。我亦聪明正直于馀神。岂能如
师有广大之智辨乎。愿授之正戒。令我度世。助其威
福。圭曰。神既乞戒。即既戒也。所以者何。戒外无戒。又
何戒哉。神曰。此理也。我闻茫昧。止求师戒。我身为门
弟子。圭辞不获。即为张座。焚香秉炉。正机曰。付汝五
戒。汝能奉持。即向曰能。不能即曰否。神曰。洗耳倾听。
虚心纳教。圭曰。汝能不淫乎。神曰。亦娶也。曰。非谓此
也。谓无罗欲也。神曰能。曰。汝能不盗乎。神曰。何乏我
也。焉有盗取哉。曰。非谓此也。谓飨而福淫。不供而祸
鬼神道¶ 第 145a 页 X88-0145.png
善也。神曰能。曰。汝能不杀乎。神曰。政柄在躬。焉曰不
杀。曰。非谓此也。谓有滥误混疑也。神曰能。曰。汝能不
妄乎。神曰。我本正直。焉得有妄。曰。非谓此也。谓先后
不合天心也。神曰能。曰。汝能不遭酒败乎。神曰。力能。
圭曰。如上是为佛戒也。又言。以有心奉持。而无心拘
执以有心为物。而无心想身。能如是。则先天地生。不
为精。后天地死。不为老。终日变化。而不为动。毕尽寂
默。而不为休。悟此则虽娶非妻也。虽飨非取也。虽柄
非权也。虽醉非悯也。若能无心于万物。则罗欲。不为
淫。福淫祸善。不为盗。滥误混疑。不为杀。先后违天。不
为妄。悯荒颠倒。不为醉。是谓无心也。无心则无戒。无
戒则无心。无佛无众生。无汝及无我。无我无汝。孰能
戒哉。神曰。我神通亚佛。圭曰。汝神通十句。五能五不
能。佛则十句。七能三不能。神悚然避席。启跪颇恭曰。
可得闻乎。曰。汝能㑦上帝东天行。而西七曜乎。曰。不
能。圭曰。汝能夺地祇。融五岳。而结四海乎。曰。不能。圭
曰。是为五不能也。圭曰。佛能空一切相。成万法智。而
不能即灭定业。佛能知群有性。穷亿劫事。而不能化
导无缘。佛能度无量有情。而不能尽众生界。是为三
不能也。定业亦不牢久。无缘亦谓一期。众生界本无
增减。廓无一人能主有法。有法无主。是谓无法。无法
无主。是谓无心。如我解佛。亦无神通也。但能以无心。
通达一切法耳。作用冥现有情前也。若有心有作。作
用必不普周焉。岳神曰。我诚浅昧。未闻空义。师今授
鬼神道¶ 第 145b 页 X88-0145.png
我戒。我当奉行。更何业因。可拘尘界。我愿报慈德。效
我所能。圭曰。吾观身无物。观法无常。了然。更有何欲。
神曰。师必命我为世间事。展我少小神功。使巳发心。
初发心。未发心。不信心。必信心。五等人。目我神纵。知
有佛有神。有能有不能。有自然有非自然者。圭曰。无
为是。无为是。神曰。佛亦使神护法。师宁隳叛佛耶。随
意垂诲。圭不得巳。而言曰。东岩寺之障也。莽然无树。
北岫有之。而背非屏拥。汝能移北树。于东岭乎。神曰。
巳闻命矣。又陈曰。我必昏夜风雷。摆摇震运。愿师无
骇。即郑重作礼辞去。圭门送而且观之。见仪卫逶迤。
如王者之行状。又复碧霭红霞。紫岚皓气。间错四散。
幢盖环佩。戈戟森森。凌高𥧲空。杳渺隐没焉。其夕果
有暴风吼雷。奔云霆电。隆栋壮宇。岌礘将𡉏。定僧瞻
动。宿鸟声狂。互相敲磕。物不安所。圭谓众僧曰。无怖
无怖。神与我契矣。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柏。尽移东岭。
森然行植焉。而圭谓其徒曰。吾殁后。无令外知。若为
口实。人将妖我也(出宋高僧传○高僧传中天帝。阎王及神请说法。受戒甚多。此不繁
录)。

** 明

*** 高祖

○帝曰。有来奏者。野有暮持火者数百。候之倏。
然而灭。闻井有汲者。验之无迹。俄而呻吟于风雨间。
日悲号于星月。有时似人。白昼诚有应人。而投石。忽
现忽隐。现之则一体如人。隐之则寂然杳然。或祟人
以祸。或佑人以福。斯数状昭昭然。皆云鬼神而巳。臣
鬼神道¶ 第 145c 页 X88-0145.png
不敢匿。谨拜手以奏。时傍人乃曰。是妄诞耳。朕谓傍
曰。尔何知其然哉。对曰。人禀天地之气而生。故人形
于世。少而壮。壮而老。老而死。当死之际。魂升于天。魄
降于地。夫魂者气也。既达高穹。逐清风而四散。且魄
骨肉毫发者也。既仆于地。化土而成泥。观斯魂魄。何
鬼之有哉。所以仲尼不言者。为此也。帝曰。尔所言者。
将及性理。而未为是。乃知肤耳。其鬼神之事。未尝无。
甚显而甚寂。所以古之哲王。立祀典者。以其有之而
如是。其于显寂之道。必有为而为。且前所奏者。其状
若干。卿云无鬼神。将无畏于天地。不祭食于祖宗。是
何人哉。今鬼忽显忽寂所在。其人见之非福即祸。将
不远矣。其于千态万状。呻吟悲号。可不信有之哉(出皇
明录)。

*** 徽州

○歙县。罗田。方伯雨先生族弟。妇孕未产而死。
遂殡葬之。里中有卖点心店。日见一女子。将钱买饼
去。后时持一新被来按。店人搭被架上。其家有婢。偶
至店。见被云。此是我家孺人殡殓之被。何得在此。店
人云。有一女子。每日持钱来买点心。今彼无钱。将此
被按。复说其形貌服色。婢归告主。次日遣人往店后
伺之。果见彼来取点心去。随后㫐窥。彼至墓边即灭。
闻冢中儿啼。回报其主。主使人开冢。母颜如生。既抱
儿出。母色即变矣。其店始觉。前时见匮日有少纸灰。
儿后长成。族皆唤为鬼叔。崇祯末年。其人尚在。但日
久忘其名。伯雨先生孙叔翼。为余说之。福田经云。有
鬼神道¶ 第 146a 页 X88-0146.png
一比丘名曰须陀耶。白佛言。母妊我数月。得病命终。
埋母冢中。月满乃生。冢中七年。饮死母乳。用自济活。
微福值佛。逮得应真。如此。则耳目不到。古今信非一
也(应真。即罗汉也。伯雨讳时化。杭州太守。乃十四名家之一。有四书易注行世。归信三宝临终沐浴衣冠。孙
谓其升堂。遣人伐鼓遂端坐而逝)。

*** 广州

○新会县潮头村。有一人姓张者。年将五十。独
往邻乡。回至中途度水。被水鬼牵挽。欲溺水中。其人
雄勇。与之共打。得脱回家。颈项上尽是鬼甲爬伤痕。
时天启七年。赞年方十七。在彼村亲见。

*** 广信

○博山能仁寺。崇祯间。无异和尚巳往。时有檀
越至山。请僧施食。令一沙弥事香烛。被鬼执缚于台
下。口鼻涎沫俱出。空中有一人云。此沙弥不清洁。众
鬼欲缚至桅竿下。我乃劝止。然汝等。向来施食。皆不
至诚。诸鬼俱不得食空回。又汝等。每在弥勒阁。学𦦨
口经咒。或赤体。或尸卧。念诵真言不如法。折福获罪。
云云。僧问曰。汝是何人。答曰。我是某长老。今住在西
禅堂后。为守护此丛林故也。次晚一僧。自发诚心施
食。空中复曰。今晚鬼众。略得小食也(博山僧说之也)据此。施
食则必戒德精严。真言梵音。契印无乖。一心至诚。念
饿鬼苦。或能少益幽途。不然虚费信施。自获大愆。损
福折寿不少。况诸饿鬼。长劫不闻水浆之名。出家释
子。宁无悲心悯念彼苦。每日犹当自备水饭。诵施食
真言。甘露水真言。以除彼饥渴。惟须真言咒语。梵音
无谬。乃获其益。故佛教令天雨时。向空念甘露水真
鬼神道¶ 第 146b 页 X88-0146.png
言。令诸饿鬼得餐甘露。以济饥渴。自增福寿也。

*** 广州

○东莞县西湖。张一鹏。崇祯末年。自广城回至
流花渡头。巳将暮。水滨见一人。似富家长者。曰君渡
河。尚十馀里。不及家矣。吾有一小馆。不弃。可过宿。主
人设酒馔食毕。具铺盖。甚慇勤。睡中闻邻家钟鼓声。
若祭奠者。至天明。见在空房内。惟一草荐。枕者是砖。
惊起。却在人家中。家人见在内出。群哗之。以其是贼。
聚邻里诘其故。鹏乃说有主人水边招留宿。众问其
所招宿者何状。乃其所祭之父。是日生晨。子享以孝
诚。故感先人来应也。一鹏是桥族叔。对桥说之(此堕鬼趣。
无管摄者。乃得回家也。东莞县。有东湖西湖。非浙之西湖也)。

** 清

*** 东莞

○寮步村。康熙戊申三月。有鬼仙。自称钱公子。
时能现形。在邝孝康公锡家。夜间常与姬人七八。弦
管歌唱。而能诗文。人皆就之。锡每设食同欢。恣锡拊
摩。遍身罗绮。并新绒靴。惟不许摩头。及然灯烛耳。或
时嫌主人设食不精。即唤使者另取。须臾。热肴煖酒
忽至。共为乐饮。时锡内人忽病。锡启公子曰。宁有方
术耶。公子即撮药。命使者当前煎好。送服之。时张穆
芝闻知。六月初一日。至邝家。欲延公子与语佛道。令
其知有向上大事。值公子他游。尚留使者在邝家。穆
即作书焚致之。并寄香荔。使者报曰。公子远去。若他
人书。不能为投。张先生。不敢不为奔走也。越二十日。
穆时在莞城外东湖。如庵。与诸子偕破浪。用微。二三
鬼神道¶ 第 146c 页 X88-0146.png
上人清话。一友人见案上。有一缄未启。问曰。是何人
书。穆亦不知何人。何时送至。发而读之。乃公子复书
而柬封绝佳。笺皆浮花甚奇。另封香七炷。似有奇香
薰袭。芳馥如宫饼。其文清新。书法颇奇。非俗笔之所
能也。书曰。承远致奇香丹荔。谢谢。先生盖世才也。道
不逢时。寄迹于山林泉石之间。能人之所不能者。舍
人之所不能舍。其去仙一间耳。余浪迹蓬山玉洞。辄
闻芳名。啧啧天外矣。兹承先生援我入于禅关。我亦
欲援先生入于仙苑。方游海岳。未及南来。紫虚碧落。
接晤有期。并致高友。不宣。另一笺曰。先生至诚。故不
惜破格修复。阅竟。祈即火之。勿泄勿戏。不然。是求亲
而反疏。不独余之过也。时穆与诸子读讫。即焚之。忌
其使者在傍。以报公子。谓穆之不诚也。遂与诸子共
记录之。

*** 广州

○省城濠畔街。金衢会馆。康熙九年。五月十三
日。盛陈品物。奉贺关帝寿毕。众共饮食。有医士。张妙。
忽见一人执手掣去。行步如风。足不著地。至一处。宫
殿甚壮丽。旁有小庙。引入见关帝。绿袍青巾。张即拜
跪。帝曰。吾生日在七月。非五月也。世间不宜杀生。所
杀猪羊。若非纯白黑者。吾则不能为之超生。今皆养
在山中。巳后不必杀也。当引此人至山顶。可望天下
各省。吏引至顶指曰。此广东省城也。张便见其家。吏
一推遂醒。张向郭青霞说之(右三出铁桥集○凡有威德之神。自有胜妙饮
食。若天甘露者。岂希世间膻腥耶。隋文帝十二年。天台智者大师。至玉泉山安禅。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
鬼神道¶ 第 147a 页 X88-0147.png
同少者致敬曰。弟子关羽当与子平建寺化供。愿师安禅七日。以须其成。乃役神兵建之。七日出定。湫潭千丈
化为平阯。栋宇焕丽。巧夺人目。师领徒入居。昼夜演法一日神闻妙法。白师曰。愿洗心易念求戒。永为菩提之
本。师即为受五戒。于是神之威德。昭布千里。故为护僧伽蓝神。宁受荤酒。今世俗皆知食荤酒。著皮底履。悉不
能登武当山而民间俱以猪羊三牲祀武帝。何自相矛盾一至如此乎。○大师身历九朝。为七帝之师。梵语僧
伽蓝。华言众园。谓众僧所住之园。即寺院也)。

*** 顺德

○龙山乡。螺冈右烟还庄。林孙霁。字霞凝。太史
公之长孙也。宅右有书楼。楼右小池。池上轩曰菡萏
榭。其砌曰芳洲。竹木花果森然。凝偕谭璨叔。读书开
社其间。有康。孙。蒙。邓。胡。诸子。师事璨叔。于康熙癸丑
五月夕。屡于楼下右房窗外。沙石从空而下。社人异
之。自六月初七日。至二十一夜。怪异频作。璨怒骂而
不止。凝语璨曰。此诚鬼也。吾二人肃诚祀之。告以衿
影。如吾辈不德。降殃奚辞。不然。余何悔也。是夕具牲
酒告之土神。复从奠之曰。吾之居清净安舒。吾之友
敬而且久。吾之隐衷可白苍穹。祖孙父子。二十年相
从。卜宅于此。无悸无忡。胡为而来。乱我文席。岂余不
德。倘汝冤抑。男耶女耶。毋惑朝夕。苟汝顽冥。明神是
殛。祭毕。凝犹独坐。期有所见。五鼓月明如昼。循步廊
下。突见一手箱。开之。箱上则一展金扇。扇上有女冠。
扇下有女履。皆市中纸作店卖者。另一酒盏。覆箱角。
揭视。即适间祭肉皮。刻一去字。箱是胡子物。能启坚
锁而置之。二十四夜。仍有种种怪异。二十五晚。复飞
沙下。凝奋骂曰。谁是汝冤。即可详言。何得漫为触恼
耶。未几。座傍得一木叶。雕刻工巧。作桃叶形。叶纹阴
鬼神道¶ 第 147b 页 X88-0147.png
阳凹凸。枝蔓具全。长寸八分。阔七分。上饰以胭脂。题
云。古人误我今图报。月下诸君勿怪愆。凝与璨视之
曰。果冤乎。古月。疑是胡子事。凝曰。今授汝纸笔。详以
告我。将礼普陀度汝。二十七夜。于胡予窗前。得七律
一。五绝一。词一。律云。诸君命妾阐幽思。古情题起不
胜悲。月底佳人应有恨。风檐学士勿多疑。万种愁怀
兹欲报。十年冤债此支持。行行我亦寻踪迹。任走天
涯我亦知。绝云。狂风御柳时。金井自伤悲。若怜君命
短。教妾早归依。词曰。种种愁肠欲泄。只待时乖命劣。
诸君何必枉劳思。各自门前扫雪。凝遂与璨相议作
佛事超度之。曰汝若归依佛法。可无姓名乎。(怜君是指胡子)
少顷。于窗前得一诗云。非青非白又非红。妾长深闺
宅向东。君谓始王嬴亥子。何必多疑在个中。凝略解
其意。复求其直书姓名。以登法事牒中。未几得一札
云。妾言巳尽。何必琐琐。虽有乳名。言之哽咽。何多赘
乎。次日凝三家叔载说。慕其异来观。璨叔。胡子。及凝
四人。求其显示。而胡子犹强辩亥子之说。凝怒而言
曰。亥子何人。即林即谭。其亦言之莫隐。何讳也。未几。
于疏稿下。得一札一诗。(文多不录)四鼓闻击声。持灯觅之。
于胡子床头。得一诗一札。云兹蒙诸君超妾。可做衣
三百六十。钱三十斤。广济众幽魂。是为妾作一盂兰
会。则感德不浅。何必区区求姓名乎。妾原无罪。不久
出人。不超亦可。作此疏牒。不可为妾而设。只泛作超
幽盂兰疏牒可耳。不然。则妾无因而受君惠。地府云。
鬼神道¶ 第 147c 页 X88-0147.png
一文必报之谓句。虽君不靳。如其妾之披毛戴角还。
不益增一劫罪哉。非爱妾也。适滋妾罪耳。何也。以诸
君非我对头。不敢妄受也。惟泛作超幽。兼以妄列幽
魂中可也。若是对头。则虽七日夜建醮超幽。亦可受
之。亥子非二位相公。何必盛怒。载说与璨曰。事既白
矣。有才如此。不识能赠我辈一诗否。未逾时。即得一
诗于右房外榻间。题云。赠林三老爷诗。(载存而和之)次朝
得札于砚底云。请去冤抑二字。并疏中所干妾语。乞
为𠜂改之。二十九延三上人至。卜初一日作法事。是
夜诸友过坐斋中。观设佛事。闻楼上声响。得二律。一
题云。赠谭林二相公。同馆有感。一题云。五月过访烟
还庄。旅于芳洲池舍有感。时孙康二子。嘱之曰。吾辈
同馆多时。每睹异迹。独不能邀一佳章耶。嘱未几即
得诗于孙子房壁间。题云。与孙康二国士同旅于芳
洲池舍寄怀。越朝七月初一日。预启盂兰法事。黎黄。
温蒙。及凝。家叔。舍弟。七人。居士辈。在上行礼。璨稽首
秉炉诚笃。傍晚璨代胡子恳祝。远近环观者。不啻百
十人矣。忽有二诗。从空飘下。一云。赠温相公。一云。答
谭相公代祝者。(其诗笔迹附后)时胡子不能自昧。跪拜悚
惧。是夜施食法事毕。各归憩息。体上人犹向池。默诵
楞严咒。欲其速去。凝与黎宁光。亦祝其藉法力超生。
毋淹滞也。此时诗篇短札。纷飞而下。其一题云。奉谢
二位大师。承命自应藉方也。再容我半夕一话乃去
何如。诗云。稽首慈悲法士前。悯予孤魂闷恹恹。藉力
鬼神道¶ 第 148a 页 X88-0148.png
超升非独我。诸魂咸仗早生天。英灵美誉何堪受。但
凡机事不应言。明日二师归净土。敢乞杨枝坐宝莲。
又赠礼忏诸公诗。(笔迹附后)又致别谭相公诗云。今君为
妾祭群幽。飘薄孤魂遂所求。僧众秉诚齐下列。雄儒
附会在上头。法力普慈无弗届。雨露同沾福倍休。省
悔又当兼戒杀。从此科名靡不售。傍注小字云。妾所
赠之言。屡多不合。诸尊幸勿怪也。所誉之言。或效或
不效。亦自有别。无非劝人为善去恶而巳。勉之。请了
请了。璨喜曰。付之传记。正余心也。不转瞬而凝膝上。
落一纸云。所云付传者。谓将字迹传人。以传戒后世
也。非谓传字。然付之传益妙。(后一传字原圈去声)若真付传。则
前后所错别之字。俱烦改之。更平仄韵。有未合者。订
之尤妙(云云)。既法事告成。送诸上人返棹。初四日。诸
友商纪其事。亭午而纪成。欢饮达二鼓。席中得一诗
一札云。自别后。天帝嘉妾。有仇不报。三月后乃生人
间。使得一阐吾未达之才。俟九月乃敬汇诗文。付来
入传。以成诸君子一段美意。希勿笑吾冯妇也。则幸
甚矣(仙媛亲笔附下)







鬼神道¶ 第 148b 页 X88-0148.png








(凝曰。余尝见仙鬼之事。或得之书传。或得之传述多
矣。或有闻其声者。或有见之事者多矣。卒未有能任
笔墨。对答如流。有响则应。如觌面与语。若此者也。况
其怨而能忍。无分毫凌厉之气。受惠则廉。期约必信。
而所贻赠篇章。语类多箴戒。端方正大。绝无女子情
态。岂可与魑魅同日语哉。故重之曰仙媛云。今其札
谓天帝嘉之。益知福善不爽焉。其踪迹不敢半语粉
饰。其诗札不敢只字增损。虽错别。亦仍其迹。聊以纪
异。非好事也。仙书字字。前后如一。余敬存之。统俟九
月诗文何如。乃汇付装潢。出仙媛传○前后所赠之
诗札。有数十纸。今仅刻三五。馀悉载仙媛传。然媛虽
为冤债而来。竟不言冤之所以。胡子亦终不肯自雪
其过。惟悚惕而巳。有冤不报。正符大士之心。今时下
愚。小冤尚愤愤觅报。况其得权势者。肯忘瑕疵乎。如
戒经中。不共戴天之雠。尚不加报。故云。杀生报生。生
生何益。此之谓欤。惟惜媛具斯世智利根。深达善恶
因果之源。而未知有向上一著。倘时得遇作家宗匠。
即当下弃却瓢囊矣)。

六道集卷三


** 音释


音英。触迫近也。

音颍。颈瘤也。

㓟䍤
上音披。刀析也。下音济上声。以手出汁也。
鬼神道¶ 第 148c 页 X88-0148.png


胡结切。音缬。直项也。


音欧。墓也。又聚沙也。


音参上声。愁也。痛也。又酷毒也。


音剃。鼻出曰洟。目出曰涕。涕音体。


音恭。
范[瑶-王+金]
女人冠饰也。


音志。目光。

音闪。县名。在会稽。


音府。乾肉。

眭茜
上音为姓也。下仓殿切。音倩。

邯郸
上音寒。下音单。赵县也。


七正切。清去声。假借使人也。

𡑞
音遂。

庞坞
上音旁。下音乌上声。


音灰。

逶迤
上音威。下音驼。


音浸上声。

礘𡉏
上音泣。下音痞。


音杳。远望也。


音鸡。妇女美称。


音已。几也。谓设而不倚。

𢍶
同㪻。音见。

音六。山足。

漕漼
上音曹。下音催上声。

多罗树
无枝节。身如棕榈。

菩萨
梵语具云。菩提萨埵。此云觉有情。上求佛道。
下化众生。故云觉有情。亦云开士。谓能开悟一切
鬼神道¶ 第 149a 页 X88-0149.png
众生也。亦云大士。谓上求下化。建立大事也。


音仅。楚有大夫。姓靳名尚。


** 附

*** 西湖

○南天竺真观法师。常讲法华。备五种法师之
业。盥洗渧地不濡。龙王化作老人。日至听经。师因久
旱。请其降雨。王为诸龙求戒。师作法召授。即时降雨。
龙王峨冠朱服夜来顶礼。师问以多旱之因。龙曰。人
无正信。多行恶行。天将地肥流入深土。五谷食无肥
肤。旱涸固有由也(出高僧传)

*** 姑苏

○曹鲁川居士。为予言。有女在夫家。夏坐室中。
一蛇从墙上逐鸽。堕庭心。家人见而死之。数日后。蛇
附女作语。鲁川往视。则云。我昔为荆州守。高欢反。追
我至江浒。遂死江中。我父母妻子。不知安否。鲁川惊
曰。欢六朝时人。今历隋唐宋元而至大明矣。鬼方悟
死久。并知为蛇。复曰。既作蛇。死亦无恨。但为我礼梁
皇忏一部。吾行矣。乃延泗洲寺僧定空礼忏。忏毕。索
斋。为施斛食一坛。明日。女安隐如故。忏之功大矣哉
(出云栖大师竹窗随笔)

搜神记(晋于宝。死而复稣。见天地间鬼神事。遂撰集古今神祇灵异。名曰搜神记)

*** 释法聪

○说法于浙西之苏杭嘉兴县。有神曰高王。
降其祝曰。为我请聪法师来受菩萨戒。居人依其言
而请之。受戒讫。又降祝曰。自今以往。酒肉五辛。一切
悉断。后若祈福。可请众僧。在庙设斋行道。历二年。秀
鬼神道¶ 第 149b 页 X88-0149.png
州海盐县神。曰鄱阳府君。因常祭。降祝曰。为我请聪
法师讲涅槃经。众乃迎师就讲。神又降祝曰。神道业
障。多有苦恼。自听法来。身鳞甲内。巳息细虫啖苦。愿
为我请师。更讲大品般若经。师复为讲之。神降祝谢
(出高僧传)

*** 唐

○慧棱法师。贞观十四年正月半。有感通寺昶法
师曰。梦见阎王请棱公讲三论。昶公讲法华。启棱公
可否。棱曰。善哉。慧棱发愿。常处地狱。教化众生。讲大
乘经。既有此徵。斯愿毕矣。至九月末。蒋王见棱气弱。
送韶州钟乳。逼令服之。其夕梦见一衣冠者曰。勿服
此乳。阎王庄严道场巳竟。大有乳药。至十月半黄昏
时。遂觉不愈。告寺主宝度曰。吾忆年八岁。往龙泉寺
礼观音。未至耆阇崛山。巳讲三遍。皎如目前。言未讫。
外有大声告曰。法师早起烧香。使人即到。宝度曰。何
人。答曰。阎王使者。迎棱法师。即起烧香洗浴。忏悔礼
佛讫。还房中。取一生私记经旨。焚之曰。此私记于他
读之。不得其致矣。至小食时。异香忽来。棱敛容便卒
(出高僧传)

*** 海昌村民

○某。有老媪死。附家人言平生事。及阴府
报应甚悉。家人环而听之。某在众中。忽摄心念佛。媪
谓曰。汝常如此。何患不成佛道。问何故。曰。汝心念阿
弥陀佛故。问何以知之。曰见汝身有光明故。村民不
识一字。瞥尔顾念。尚使鬼敬。况久修者乎。是故念佛
功德。不可思议(出竹窗二笔)
鬼神道¶ 第 149c 页 X88-0149.png

*** 越王镠

○建龙册寺。请僧可周于天宝堂。夜为冥司
讲经。鬼神现形听法。兼施法食。赐可周金钵紫衣。加
精志通明之号。(出高僧传)护法论问曰。或谓佛教有施食
真言。能变少为多。如七粒变十方之语。岂有是理。无
尽曰。不然。子岂不闻勾践一器之醪。而众军皆醉。栾
巴一噀之酒。而蜀川为雨。心灵所至。而无感不通。况
托诸佛广大愿力。廓其善心。变少为多。何疑之有。故
元世祖。问扮弥帝师曰。施食至少。何普济无量幽冥。
帝师曰。佛法真言力。犹如饮马珠。或曰。子今何以不
用一器之醪。令众皆醉。一噀之酒。而令注雨。答曰。心
生疑惑。何能感格。信而无疑。故曰。寂然不动。感而遂
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