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附五代)¶ (自动笺注)
觀音慈林集卷下
粤東鼎湖沙門釋弘贊在犙
**(附五代)
***釋曇藏
曇藏法師
俗姓楊氏
弘農華陰人
世望門。
清心
遠。
年十五。
占者謂為壽短。
二親哀之。
即為姻媾
既本
非情。
慮有推逼。
逃亡山澤
惟念誰度。
之外埜。
遊踐
莫知投造。
伹念觀音
久值一人
貌黑。
而驅二
牛。
因問所從
可得宿否。
便告藏曰。
西行有寺。
不遠
至。
尋聞鐘聲。
忽見僧寺
因求剃落
便遂本心
遣出
門。
可行百步
迴望不見
久乃天明
斯實聖境
大士
力而得造焉。
***釋法常
法常法師
俗姓張氏
南陽白水人也。
涉詣義門
妙崇
行解
故眾推美
歸依攝論。
宗慕涅槃。
課業行道
自勵
無遺缺。
大神王。
冠服皆素。
率其部從
旋遶
道俗時見
密以高之
又曾宵夜佛堂中。
樂天
一時起舞
後於中夜
又於佛堂
觀音菩薩
外入戶。
上住空中
身相瓌琦
佩服瓔珞
晃發希有
久便滅。
後經五年
天將欲曙。
又感普賢菩薩從東而
來。
地五六丈許。
常之專精
徵應為如此也。
***釋普明
普明禪師
本名法京
俗姓朱氏
會稽人
少小志操
異恒童。
口常稱佛。
不俗戲談
惟志崇法。
陳太建
公元572年
四年
來入天台
歸依智者
曉夕左右
服膺無懈。
專求
禪法
兼行方等.般舟.觀音懺悔
法華經
智者
廬山東林寺
明於陶侃瑞像閣內
觀音懺法
一月
身不衣絮
苦節行道
一僧云。
所名法京
未為
善稱。
可改普明
此名曉朗。
照了三世
懺訖。
啟智者。
智者云。
冥中所示。
宜即改舊從新
***釋靜之
靜之禪師
姓趙
雍州高陵人
父母念善。
絕無息胤
遍至
厭惡欲染。
辛腥永絕
誕育之後
年七.八歲
阿彌陀觀。
依文修學
性樂出家
貞觀初
光化寺
十餘載。
常坐茅宇
不居僧房
四方集者二百餘人
三業不負光景
時鼻患肉塞。
百方無驗
有僧令誦
般若心經萬遍
肉鈴便落。
(般若心經
觀音菩薩之智行也。)
***釋智勤
智勤者。
俗姓朱
少小匡護為心。
每處眾。
發言無不
𠃔睦。
精誠勇猛
事皆冥祐。
初母患委頓
為念觀音
中樹葉之上。
現化佛。
合家並見。
母疾遂除。
***釋法通
法通者。
姓關
京兆鄠人
小出家。
尫弱
隨風偃仆
羅綺
由是同侶頗輕之。
通輙流淚
一朝觀音像。
慷慨曰。
通聞菩薩聖鑒
所願尅從。
乞垂提誘。
免斯輕
侮。
因斯誦觀音經
晝夜不捨
後歲餘。
歸本生覲母。
食訖。
假寐庭樹下。
少間
中涎沫流液。
可有三升
以為物忤。
遽呼覺。
何事如此
通曰。
向見有人
三驢䭾筋。
通噉始一驢
孃呼遂覺。
二失之。
自爾
自力雄勇
肌膚堅𩊕。
密舉大木石。
不以為重。
寺有僧
戡者。
膂力之最。
竊取袈裟安在柱下
戡初不見
神鬼所為
通笑為舉梁抽取
大駭服。
大石臼。
重五百餘斤。
通於南山負來供僧用。
現在貯水
高祖甚重之。
***釋智顯
智顯禪師
遼州護明寺。
出家
戒操貞峻
立操
介。
專務坐禪
不知其所詣。
後與道俗十餘人行值
突厥
并被驅掠
遂隱不見
後訪得詰之。
但云
觀音
不值賊。
(右七條。
唐高僧傳)
***釋元康
元康法師
不詳姓氏
貞觀中遊學京邑
先居山野
持誦觀音
求加慧解
遂感鹿一首
角分八岐。
厥形
絕異
康見之。
撫而馴伏
豢養之。
乘而致遠
曾無倦
色。
康之辯才無礙
帝聞之。
詔入安國寺三論
遂造
疏。
中觀之理。
別撰玄樞兩卷
明中.百.門之宗旨
焉。
(出宋高僧傳)
***三藏玄奘法師
本名褘
俗姓陳
太丘仲弓之後
父慧英。
潔有雅
操。
初生
夢師著白西去
母曰。
汝是我子。
今欲
何去。
答曰。
為求法故去
此則遊方先兆也。
年十一。
從兄長捷法師
授精理。
旁兼巧論。
卓然梗正。
不偶
時流
年十三。
昇座講演
詞理備盡
聲望逾遠
至年二
十有九。
私自惟曰。
學貴經遠
義重疏通
鑽仰一方
成探頤。
若不輕生殉命。
誓往西天
何能具覿成言
通神解。
遂徑姑臧
漸至燉煌
玉門關
路由天塞。
裹糧弔影
前望悠然
但見平沙
八百餘里。
上無飛鳥
下無走獸
復無水草
唯一心稱念觀音菩薩
般若
心經
西北而進。
四顧茫然
人馬俱絕。
夜則舉火
爛若
繁星
晝則驚風擁沙。
散如時雨
四夜五日
無滴霑
喉。
口腹乾焦
幾將殞絕
不復能進。
遂臥沙中
默念
音。
雖困不捨
菩薩曰。
玄奘此行。
不求財利
無冀
譽。
但為無上道心正法來耳。
仰惟菩薩慈念羣生
救苦為務。
此為苦矣。
不知耶。
如是告時。
心心無輟。
第五夜半
忽有涼風觸身
冷快如沐寒水
遂得目
馬亦能起。
行經數里。
忽見青草數畝。
下馬恣食。
一池
水甘澄鏡
因而就飲。
身命重全。
人馬俱得蘇
息。
計此應非舊水草
固是志誠所感。
菩薩之慈施也。
由是得踰流沙
高昌國
王禮待甚隆。
堅留不住
遂使遞送西域
師遊五天竺境。
往還一十八載。
經歷
百三十五國。
所經危險諸難。
皆獲無虞
雖師宿願
致。
菩薩之慈護也。
(出本傳)
***釋知玄
知玄法師
字後覺
姓陳氏
眉州洪雅人也。
敷演經論
僧俗仰觀
戶外之屨
日巳多矣。
研習外典經籍
家之言。
無不該綜
每恨鄉音不正
乃於象耳山
誦大
悲呪。
夢神僧截舌換之。
明日
俄變秦語矣。
***文宗
太和中
文宗皇帝
尚食厨烹雞子
忽群卵中呼觀音
菩薩
遂敕不得雞子
酷嗜蜃蛤
沿海官吏
先時
遞進
人亦勞止
一日御饌中。
盈柈而進。
有擘不開
者。
帝觀其異。
焚香祝之。
俄為菩薩形。
梵相克全
容可愛。
遂致於金粟香合
以玉錦覆之。
興善
寺。
致禮之。
宣問群臣。
何瑞也。
相國李公德裕
曰。
不足知。
惟知聖德昭應
其諸佛理
終南山
恒政禪師
大明佛法
博聞強識
遂詔入宣問
曰。
道聞物無虗應。
此乃啟沃陛下信心耳。
契經中。
以此得度者。
即現此身而為說法也。
帝曰。
菩薩
身巳見。
未聞說法
政曰。
陛下覩此為常非常耶。
信非
信耶。
帝曰。
希奇事。
深信焉。
政曰。
陛下聞說法了。
皇情悅豫
得未曾有
天下寺院
各立觀音像。
以答
殊休。
***僧伽菩薩
僧伽菩薩
葱嶺北。
何國人也。
弟子慧儼。
同至臨淮
信義居人乞地。
下標誌之。
言決於此建立
藍。
穴土獲古碑。
齊國香積寺也。
得金像。
衣葉刻
普照王佛字。
居人歎異云。
天眼先見
吾曹安得不捨
乎。
甞臥賀䟦氏家。
身忽長過牀榻三尺許。
莫不
怪。
次現十一面觀音形。
其家舉族欣慶
倍加信重
公元708年
捨宅焉。
中宗孝和帝景龍二年
寺額曰普光王
公元710年
庚戌示疾
儼然坐亡
神彩猶生。
瞑目耳。
俗齡八
十三。
法臘罔知
本國三十年。
化唐土五十三載。
靈迹
慘悼黯然
乃敕群臣送葬
士庶填𨶮。
帝問
萬迴師曰。
僧伽者。
何人也。
對曰。
觀音菩薩化身也。
可不云乎
應以比丘得度者。
故現之沙門相也。
通中
龐勛者。
徐州戍卒
擅離桂管
沿路劫掠
而攻
泗州
圍逼其城。
伽於塔頂現形
外宼皆睡。
城中偶出
擊之。
驚竄而陷。
泗州以事奏聞
錫號證聖大師也。
由此多於塔頂小僧狀。
傾州瞻望
然有吉凶表兆。
於時乞風者得風。
求子者得子。
今聞有躬禮者。
往往
有全不見形相者。
見笑容者吉。
不然則凶。
其不
可爰度者如此
洎乎周世宗
有事江南
先攻取泗
上。
伽寄夢於州民言
不宜輕敵
如是於州
皆未
之信。
自爾家家夢同。
告之。
遂降
全一生民
賴伽之
庇矣。
天下凡造精廬
必立伽真相
牓曰僧伽
尚。
有所乞願。
遂人心。
***岸禪師
岸禪師
并州人也。
淨土為真歸之地。
行方等懺。
無缺
微有疾。
禪觀不虧
觀音勢至菩薩
空中
持久不滅
岸召境內畫人
無能畫者
忽有二
人。
云從西京來。
欲往五臺
自樂輸工畫菩薩形相
事畢。
贈鞵二緉。
忽隱無蹤
岸知西方緣熟。
告諸弟子
云。
吾今往生
誰可偕行
小童子稽顙曰。
願隨師去。
乃令往辭父母
父母謂為戲言
而令沐浴淨衣
道場
念佛須臾而終。
岸責曰。
何得前行
岸索筆讚二
菩薩曰。
觀音助遠接。
勢至輔遙迎。
寶瓶冠上顯。
化佛
前明
俱遊十方剎。
持華候九生
願以慈悲手。
提獎
西行
述讚巳。
諸弟子。
入道場。
命門徒。
助吾念佛
端坐而終。
春秋八十。
***釋法朗
公元662年
法朗者。
姑蘇人也。
誦觀音明呪。
神効屢彰。
龍朔二年
城陽公主有疾沉篤。
告言
能持秘呪
理病多瘳。
帝召至。
設壇持誦
信宿而安。
公主奏請寺額
觀音寺
以居之。
***釋僧衒
僧衒者。
并州人也。
年九十六。
道綽師安樂集。
觀經。
迴心念佛
恐壽將終。
日夜禮佛一千拜。
念彌
公元830年
陀佛八萬遍。
五年間。
一心無怠。
大漸
弟子曰。
彌陀佛來授我香衣
觀音勢至行列在前
化佛遍滿
虗空
從此西去
純是淨土
言訖而終。
***釋懷玉
懷玉禪師
姓高
丹丘人也。
執持律法
節峭然
一食
長坐。
蚤虱恣生。
唯一布衣
懺悔之法。
課其一日
公元742年
彌陀佛五萬聲。
通誦彌陀三十萬卷
至天寶元年
六月九日
俄見西方聖像
數若恒沙
一人白銀
臺。
從牕而入。
玉云
我合得金臺。
銀臺却出。
玉倍䖍
志。
佛光充室。
至十三日丑時
再有白毫光現。
聖眾
滿室
玉云
若聞異香
我報將盡。
說偈巳。
香氣盈室
徧滿
阿彌陀佛觀音勢至
紫金色。
共御金剛
臺來迎。
含笑而終。
肉身現在
***釋神智
神智者。
嫠州義烏人也。
俗姓力
少有貞操
懇樂捨家。
雲間惟孝為師。
惟一食。
大悲心呪。
呪水
盃。
以救百疾
飲之多差。
百姓相率
日給無算
號大悲
和尚焉。
大中中
京兆
時昇相國裴休公女。
為鬼
神所著。
持呪七日平復
奏請院額曰大中聖壽
(右八條
出宋高僧傳)
***董雄
貞觀年中
河東董雄。
大理寺丞
少來信敬
蔬食
公元751年
十年
至十四年中。
為坐李仙童事。
主上大怒
使持御
韋琮
鞫問甚急
因禁數十人
大理丞李敬玄.司值王
欣。
同連此坐。
與同囚鎖
專念普門品
日得三十
徧。
夜坐誦經
鎖忽自解落地
雄驚告欣.玄。
欣.玄共視。
鎖堅全在地
鈎鎖相離數尺。
即告守者。
其夜監察
御史張守一宿直。
命吏關鎖
火燭之。
見鎖不開
相離
甚怪。
重關鎖。
紙封書上而去。
如常誦經
更中。
鎖又解落有聲
雄又告欣.玄等。
至明敬玄
之。
封題如故
而鎖自相離。
敬玄不信佛法
其妻讀
經。
常謂曰。
何為胡神所媚。
而讀此書耶。
及見雄此事。
乃深悟不信之咎。
方知佛為大聖也。
時欣亦誦八菩
薩名。
滿三萬徧。
晝鎖解落
視之如雄。
異其事。
不久
免。
(出冥報拾遺)
***徐善
徐善才。
醴泉縣人
修齋戒。
誦念觀世音經。
逾千
公元619年
遍。
每在京城延興寺。
修營功德
至武德二年十一月
因事還家
道逢胡賊。
被捉將去。
幽州南界
胡賊凶
毒。
所捉得漢數千人
各被反縛
將向洪崖
差人次第
殺之。
頭落懸崖
善才見前皆殺。
定知不免
惟念觀音
剎那不輟
次到善才
當下刀時。
及至斫時。
不覺惺。
當殺之時。
日始在申。
至於初更
覺身在深㵎樹枝
坐。
去岸三百餘步。
才自私念
何故在此。
良久
始知
今日被殺。
何因不死
身全在樹。
便以手摩頂
覺項微
痛。
無損傷。
即知由念觀音
得全身命
當時十五日
月朗
身既無衣
兼不得食
經繇數日。
極覺饑寒
旦漸
下樹。
循㵎東行二里
於其㵎內。
拾得一領羊裘
及得
一緉鞋靺。
得著免寒。
行一里。
便得一盔
青翠
赤白
似新摘來。
可有升餘。
得食免饑。
自非觀音神力
豈有仲冬
新桃
既免饑寒
充氣力。
漸上南坡
南岸上。
反顧北看
遙見賊營數里。
人畜聲閙。
猶未
眠臥
望家急行。
可五十里。
知賊漸遠。
身心寧泰
在一
樹下歇息
跏趺誦念
不覺坐息
四更忽寤。
開目見一
青狼偉大
向才前蹲。
將口拄才鼻。
才見巳。
還閉目。
云。
若實我讎。
願食我身
以償宿殃
各捨怨結
共發仁
慈。
若是觀音
願救弟子
令得安泰
作此語巳。
開眼
之。
不見遺跡
當知諸佛慈善根力
隨緣感應
利益
窮。
今時有誦不得力者。
良由輕心
復由過.現宿惡相
資。
所以難感。
善才到家
將殘呈示道俗
知實
虗。
(出法苑珠林)
***釋慈藏
慈藏禪師
姓金氏
父名武林
至一品。
既享高位
議攸歸。
絕無後嗣
憂念每積。
素仰佛理
乃求加護
千部觀音經
生一息。
後若成長
願發道心
度諸
生類
冥祥顯應
星墜入懷
因即有娠
四月八日
𧩙載良辰
道俗銜慶。
有瑞也。
年既巳長。
情厭世華
深體無常
終歸空寂
遂於貞觀年間出家
感二菩薩
從天降下
親與授戒。
大弘佛法
廣利人天
如父所禱。
不虗也。
(出唐高僧傳)
***釋自覺
自覺者。
博陵望都人也。
稚年厭俗
習律經論
勤瘁
年。
造微也。
平山縣界。
重林山院
林薄山谷
虎狼狃跡重複
唯拾果菜
卯時一食
覺始入法巳來。
學諸佛因誓願
其數亦四十八也。
一願身長
大悲菩薩
次願鑄造大悲像寺。
及乎發言嚮應
檀施
臻萃
赤金鑄成。
舉高四十九尺。
梵相端嚴
更年
稔。
寺亦隨成。
遂於壇前。
誦念三更
神光二道
真金色。
晃朗中。
阿彌陀佛
觀音勢至左翼從。
佛垂金臂
自覺聲。
漸下雲來
摩其頂曰。
守願勿悛。
無宜懈廢。
利物為先。
汝去吾隨。
任從汝意。
言畢雲收
無眹迹。
覺以願心酬畢。
山林之間。
送終之處。
公元795年
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
有神人現半身
毗沙門
狀。
謂曰。
今歲滅度矣。
舉手謝神人曰。
往來定分
聞命矣。
其年六月十四日
歸寂滅。
***釋僧忍
忍者
俗姓史氏
沛國陳留人也。
忍剌血寫諸經。
大悲經。
究尋四十二臂。
至無畏手。
疑而結壇
浹旬
禱請
空中現其正印
雙手歷歷可觀
遂命畵工
寫此臂焉。
或有議謗者。
忍再精慤䖍告。
畵工濯筆銅
椀中。
忽感寶性一朵
枝趺𩬞葉一皆鮮明
覩者驚
歎。
忍剌血寫經
二百八十三卷
畵盧舍那閣三十
五尺
一丈六尺
起樣大悲功德三軸
自著大悲
公元871年
六卷
並藏諸篋笥焉。
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寂
謚曰廣慧
塔曰念定。
***釋慧日
慧日法師
俗姓辛氏
東萊人也。
中宗得度
後遇
三藏
誓遊西域
始者從舶渡海
自經三載
南海
中諸國。
崑崙.佛誓.師子洲等。
經過略遍。
乃達天竺
公元872年
謁聖迹。
尋求梵本
善知識
一十三年
咨稟法訓。
欲利人。
振錫還鄉
獨影孤征
雪嶺胡鄉。
又涉四載
經多苦。
深厭閻浮
何國何方
有樂無苦
何法何行
速見佛。
徧問天竺三藏學者
所說皆讚淨土
復合
口。
其於速疾
一生路。
盡此報身
必得往生極樂
界。
親得奉事阿彌陀佛
聞巳頂受
漸至印度健䭾
羅國
王城東北有一大山
山有觀音像。
有志誠祈請。
多得現身
日遂七日叩頭
又斷食畢命為期
至七日
夜。
未央
觀音空中紫金色身
一丈餘。
寶蓮
華。
右手摩日頂曰。
汝欲傳法
自利利他
西方淨土
極樂世界彌陀佛國
勸令念佛誦經
迴願往生
到彼
國巳。
見佛及我。
大利益。
自當知。
淨土法門
勝過
諸行
說巳忽滅。
日斷食既困。
聞此強壯
及登嶺東歸。
公元802年
計行七十餘國。
一十八年
開元七年
方進長安
帝佛真容梵夾等。
開悟帝心
賜號曰慈愍三藏
生常
勤修淨土之業。
往生淨土集。
行於世。
其道與善導
少康
異時同化也。
(右三條
出宋高僧傳)
***蠻卒
長沙人
姓吳
征蠻卒也。
漁獵為業。
曾得白龜
美而
食之。
遍身患瘡。
潰爛疼苦。
斯須難忍
眉.鬚.手足
墮落
未即死。
遂乞於安南市中
僧憫而謂曰。
回心大悲真言
吾當口授
若能精進
必致善報
卒依其言受之。
一心念誦
爾後瘡患漸殄。
手指皆生。
至全復。
削髮為僧
***歐陽
歐陽粲。
徐州醫士也。
居家常誦大悲神呪
一日到城。
薄晚方回
陰雨大澍
雷電震發
路半山林夾道
密林䆳谷
而多鷙獸
怖懼不巳。
既而雨勢彌盛。
見巨物現前
纔十餘步。
長丈餘。
正白
不辨手足
之狀。
但導前而行。
恐悸尤極。
時欲朗誦神呪
而口
巳噤矣。
遂心念誦不輟
俄失其妖。
去家漸近
雨亦
稍止。
***許儼
麟德中
京師永興許儼
取魚為業。
後患重。
冥然
死。
身赤如火。
痛如火炙
自云。
但見火車
來燒我身
責取魚多
遣受報罪。
經數日。
乍生乍死。
親戚
功德
遂造觀音像兩軀。
令合不食酒肉
遂差。
(右三條
出轉因錄)
***釋道翊
公元939年
白雲道翊禪師
不知何許人
石晉天福四年
卓菴
山西北。
草衣木食
高行絕塵
一夕見前峰有光燭
天。
其所起。
視之
異木焉。
人莫能名之者
師乃取
之。
匠者孔仁謙。
刻為觀音大士像。
夜夢白衣人曰。
雕像巳就。
明日有僧自洛陽來。
隨身有古佛舍利
求之。
巳而僧果至。
如其夢求之。
舍利三顆
於大
頂門
其後舍利常現於頂冠肉髻
白光煥發
自是
靈異大著
***釋智覺
智覺延壽禪師
餘杭王氏子
少為華亭鎮將。
官錢
放生
坐死
及刑。
顏色不變
文穆王異之。
放令出家
龍冊寺。
執勞供眾。
唯一食。
長坐不臥。
得法天台
公元961年
韶國師。
初住雪竇
尋歸西湖
建隆二年
忠懿王請為
公元727年
永明第二代
十五年
眾常二千。
智覺號。
施食
放生
六時散花行道
日課一百八事。
未嘗暫廢。
力誦法華經
計一萬三千部。
別號抱一子
先於禪觀
中。
觀音大士甘露灌口
大辯才。
宗鏡錄
二十卷
以會天台賢首慈恩異同之弊。
詩偈幾千萬
言。
傳播海外
高麗國王致書
弟子禮。
金線織成
公元975年
袈裟紫水晶數珠.金澡瓶為獻。
開寶八年示寂
茶毗
舍利如雨下。
塔於淨慈山。
(右二條。
出武林高僧事略)
***慧鍔
浙江寧波府
海洋有山。
取像南天竺補陀
大士
常於中示現
唐宣宗大中年間
西域有僧至補陀
中。
燔盡十指祈禱
親覩菩薩妙相
說法要。
名跡始
著。
其後日本僧慧鍔者。
五臺山
菩薩畫像
欲還
本國
舟至洞。
輙不往。
乃以像舍於山側土人張氏之
門。
張氏屢見神異
徑捐所居
觀音院
郡將聞之
幕賓迎其像到城。
與民祈福
巳而有僧名即眾。
求嘉
木。
扃戶刻之。
彌月像成。
而僧不見
今之所設是也
公元1080年
神宗元豐三年
王舜封。
使三韓
舟抵洞。
黑風驟起。
巨龜負舟向山。
封禱之。
菩薩現相
舟穩還。
以聞朝
廷。
頒金帛。
移寺建於海岑山之陽。
額曰寶陀
祈禱
暘。
輙應之。
(出稽古略及通載○唐僧慧寬
十世觀音應身
詳見本傳
石門文字禪
此不繁
錄。)
***岑文本
文本
常念普門品
乘舟吳江
舟覆
隨波至岸。
後於家
設齋
一僧曰。
天下方亂。
君幸不預灾。
終至富貴
果至
太宗朝為中書令
(出統紀)
**
***釋義寂
義寂法師
字常照
姓胡氏
溫州永嘉人也。
講諸經論
并造疏註
四明育王寺
夢登國清寺
上方寶莊
嚴幢座。
題曰文殊臺。
設枑梐闌隔。
求入無由
俄覩觀
菩薩
從堂徐出。
相接斯須
覺巳與觀音泯合
分。
因而驚寤
自是之來。
樂說無盡矣。
或曰
普門智。
乘利物悲。
上合佛覺。
無上故。
下合眾生
凡聖同體
故。
得是心者。
觀音誰歟
***釋宗淵
宗淵者。
姓宮氏
高密人也。
孤潔耿介
凡俗可造
次而見。
日別持觀音支品。
葢曾有善相人。
促齡
公元980年
受持普門品也。
至太平興國五年十月
預言
期。
木工作座。
如鹿頂形。
連促木工
日齋時要用。
至是果坐終焉。
年八十三。
洛西集。
挽辭五十首
一云
舉世應無百歲人。
百年終作塚中塵。
余今八十
有三也。
自作哀歌送此身。
紙衣一襲葬焉。
後開發。
宛然
弟子淡然奉明
葬之於巖穴之中矣。
(右二條。
宋高
僧傳)
***釋繼忠
法師繼忠
字法臣
永嘉丘氏。
父母求嗣佛祠
同夢
僧授以好子云
螺溪尊者
寄汝養之
母娠。
即厭葷血
幼見佛像必致敬。
八歲開元
蒙恩得度
即詣南湖
依廣智學
勞苦得疾。
乃行請觀音三昧
大士放光
水灌頂。
其疾即愈
既而洞悟教觀。
無所凝滯
廣智
深器之。
時令代講。
雪竇顯禪師見而歎曰。
四明之道
為有傳矣。
***王古
公元1099年
元符二年夏
四月不雨。
袁州守臣王古
往禱於木平
舍利石塔
巖中放光
白衣大士
身金瓔珞
獲舍
利。
五色
大如
中有臺觀之狀。
復往仰山塔所
見泗
大士
維摩羅漢居左右。
巳而大雨霑足
郡聞於
朝。
詔賜木平塔曰會慶
仰山塔曰瑞慶
***釋彥倫
倫法師
錢塘周氏
號清辯
歲試得度
教觀於法明賢師
甞患疫疾
百藥不治
遂力課觀
尊號
一婦人。
以鑿開其胸。
易其心。
手捫摩之。
即愈
疇昔所覽。
不通記。
走筆成章
率歸典雅
咸謂
辯才之證。
***釋慧才
公元1078年
杭州雷峰慧才法師
元豐元年三月
靈芝元照
道俗千人菩薩戒
羯磨之際。
觀音放光
講堂
大明
淨慈法真禪師守一作戒光記。
米芾書。
辯才
立石龍井
***知白
公元1079年
侍郎邊知白
元豐二年
京師臨川
觸暑成病
白衣人
以水灑之。
頂踵清寒
覺而頓爽。
於是集古
靈驗
觀音感應四卷
行世
(刻板上竺。
五條
統紀)
***大士
天竺百籤。
圓通百三十籤。
以決吉凶
其應如響
傳是大士化身所述云。
(出釋門正統)
***張抗學士
張抗。
積善
佛發誓誦大悲陀羅尼十萬遍。
求生
土。
年六十餘。
寢疾
一心念佛
家人曰。
西方淨土
在堂前。
阿彌陀佛蓮華上。
翁兒在金地上禮佛
訖念佛而逝
翁兒。
抗孫也。
三歲而亡。
(大悲經云。
誦持大悲陀羅尼
章句者。
臨命終時。
十方諸佛皆來授手
欲生何等佛土
隨願皆得往生
誦持人。
若在江河海中浴。
其中眾生
得此人浴身之水。
霑著其身。
一切惡業重罪
悉皆消滅
即得轉生他方淨土
蓮花化生
何況持誦之者
而抗誓
誦十萬遍求生淨土
故其成就所顧無疑矣。)
***王氏女
王氏女
吉安人也。
日誦彌陀金剛觀世音經。
念佛
度。
後母同修淨業
後得疾。
請僧說淨土觀法
忽索
吉祥而臥。
觀音手執幡
寂然不動。
母篩灰於
地。
以驗受生
灰中蓮花數朵
(右二條。
出往生無)
***釋遵式
遵式禪師
台州臨海人
學行高古
名冠兩浙
專志
養。
甞行般舟三昧
九十日為期
苦學嘔血
入道場。
足皮裂。
以死自誓
忽如夢中
觀音垂手指其口。
出數虫。
又指端出甘露注其口。
身心清涼
遂愈
淨土決疑行願
淨土懺法
行於世。
天聖間
將化
之日。
炷香禮佛
願諸佛證明。
往生安養
晚坐脫。
大星隕於靈鷲峰
時號慈懺主云。
又建光明懺堂
時。
每架一椽一甃。
必誦大悲呪七遍
屢經兵火
巋然
獨存。
願力所致也。
(出往生集并武林高僧傳)
***釋古鼎
古鼎銘禪師
臨濟十五世孫
示寂
謂其徒曰。
觀世
音持蓮花至矣。
安坐而逝。
火化
舌根齒牙數珠不壞。
五色舍利無數
國史危先生為之碑。
有四會語錄行
世。
(出皇名僧輯略宋景濂學士集)
***釋契嵩
明教契嵩禪師
藤州鐔津李氏子
七歲出家
受具
常戴觀音聖像
誦其名號
日十萬聲。
經傳雜書
靡不
博記。
得法洞山聰和尚
自號潛子
一室翛然
閉戶
著書
輔教論十萬餘言。
儒釋一貫
又著定祖圖.
正宗記。
抱其書入
師因府尹龍圖公素
以書獻。
仁廟嘉嘆
付法編次
旌以明教之號。
賜其書入
藏。
韓忠獻公歐陽文忠公稱道之。
由是名振海內
示寂闍維
六根不壞者三。
曰眼.曰舌.曰童真
頂骨
數珠
五物存焉。
所出舍利
紅白精潔
狀如大菽
塔於
永安院之左。
門人編其書曰鐔津集。
(出武林高僧事略)
***張孝純
張孝純
有孫五歲
不能行。
人告之曰。
淮甸一農
夫。
病腿足甚久。
但日持觀音名號不輟
遂感觀音
現。
因留四句偈曰。
大智發於心。
於心無所尋。
成就
切義。
無古亦無今。
農夫誦偈滿百日
痼疾頓愈。
於是
孝純遂教其孫。
乳母
齋戒持誦三兩月。
步武如常
兒患腿足者。
誦之皆驗。
(出語錄。
有求聰慧者。
悉獲果遂。)
***翟楫
翟楫。
湖州四安鎮
年五十無子。
觀音像。
懇禱
至。
其妻方妊。
白衣婦人
以盤送一兒
韶秀
妻大
喜。
欲抱取之。
一牛其中
不可得
既而生子
彌月
不育
又禱如初
有聞者告曰。
子嗜牛肉
豈謂是歟。
竦然而誓。
合家不復食牛
再夢前婦人送兒至。
抱得
之。
妻乃生子成人
(出廣嗣錄。
世俗皆謂觀音女身
菩薩多示女相
令易悟焉。)
***許知可
許知可
毗陵人
甞獲鄉薦省闈
不利而歸。
夜夢白衣
人曰。
汝無陰德
所以不第
可曰。
某家無資
何得
人乎。
白衣曰。
何不學醫。
吾助汝智慧
可寤。
踐其言。
得盧扁之妙。
凡有病者
無問貴賤
診候與藥。
不取
值。
所活不可勝計
後舉中鄉評。
春官
艤舟平望
復夢前白衣人
以偈贈曰。
施藥功大。
陳樓間處。
殿上
公元1132年
呼盧
喚六作五。
思之不悟
記於牘。
紹興壬子
第六
登科
因上不錄
遂升第五
上則陳祖言
下則樓
材。
方省前夢也。
***包憑
包憑。
字信之
嘉興人
博學高才
累舉不第
留心二氏
之學。
一日泖湖
至一村寺
觀音淋漓露立
解囊中得十金
主僧授之。
令修屋宇
僧告以工
大銀少。
不能竣事
後取松布四疋。
衣七件。
與之。
內紵
褶係新製
其僕請巳之。
憑曰。
但得聖像無恙
吾雖裸
何傷
僧泣語曰。
捨銀及衣.布尤非難
只此點心
可易得。
後工完。
憑宿寺中。
伽藍告曰。
子孫當享
世祿矣。
後子汴.孫芳。
登第顯官
(右二條。
陰隲錄)
***周世亨
鄱陽周世亨
謝役之後
事奉大士甚謹
慶元初
手寫二百卷
施人持誦
齋戒繕寫
方及二十卷
正書捉筆
群鴉數十鳴噪屋上
逐逐不退
起禱像前。
追出。
一鴉中箭流血
眾鴉為拔之不得
故悲叫。
速誦寶勝如來
救苦觀音
以筆指之。
自拔
鴉飛
空。
讚歎間。
從天井內擲落佛龕側。
靈異若此
***楊亮
淳熈末
建昌步卒楊亮病。
兩吏持符追到官府。
者問。
生時有何功德
對曰。
身供走役
每遇差使
不敢
違限
王曰。
不問此事。
別有何陰隲
亮始悟為冥司
曰。
但念得觀世音經。
又問。
更有何善事。
對曰。
小人那得
一善可稱。
守分不害人耳。
王命檢籍。
如言。
遂得更
生。
***林翁
福州南臺寺。
塑新觀音像。
而毀其舊。
木工林翁。
求歸
事之。
操舟入海。
舟壞而溺。
急呼觀音曰。
不救我。
身自浮。
得一板乘之。
驚濤自天。
約行數百餘里。
流入小浦中
遺物一笥
頗有所資而歸。
觀音
薩之助而何
(右三條
出轉因錄)
***千手眼觀世音菩薩讚(四明法師大悲經作)
南無過去正法如來
現前觀世音菩薩
成妙功德
具大慈悲
一身心。
現千手眼
照見法界
護持眾生
令發廣大道心
教持圓滿神呪
永離惡道
得生佛前。
無間重愆。
纏身惡疾
莫能救濟
悉使消除
三昧辯才
現生求願。
皆令果遂
決定無疑
能使速獲三乘。
早登
佛地
威神之力。
歎莫能窮。
故我一心
歸命頂禮
(四明曰。
一身有千手眼
手有提拔之力。
眼有照明之用。
即是一千神通智慧也。
一身具千手眼
手眼不離一身
一念即千通慧
千種通慧不離一念也。
惡道
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也。
南無
華言歸命
云歸依。
三昧
華言
正定
三乘
聲聞緣覺菩薩也。
無間
阿毗地獄也。)
***禮觀音文(大慧杲禪師
屢獲大士加被
故作此文。
益所求。)
清淨三業(身.口.意也)。
一心五體投地(二手.二膝及頭據地)。
歸依南無
十方慈父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我聞菩薩
從聞.思.
修。
三摩地
得二隨順(上順十方諸佛本妙覺心。
同一慈力。
下順六道眾生清淨
本源
同一悲仰)。
不思議。
十四無畏(俱如楞嚴經所明)。
十九說法(一現
佛身說法二辟支.三聲聞.四梵王.五帝釋.六自在天.七大自在天.八天大將軍.九毗沙門天王.十小王.十一長
者.十二居士.十三宰官.十四婆羅門.十五比丘四眾.十六婦女.十七童男童女.十八天龍等.十九執金剛神
詳如普門品
別而言之則三十五應也)。
七難二求(一火焚.二水漂.三羅剎.四刀杖五惡鬼.六
枷鎖七怨賊。
二求者。
一求男.二求女。
詳如楞嚴經)。
三十二應(詳如楞嚴。
華嚴疏。
普門品
列三十五應。
一佛身.二辟支.三聲聞.四梵王.五帝釋.六自在天.七大自在天.八天大將軍.九毗沙門.十小王.十
一長者.十二居士.十三宰官.十四婆羅門.十五比丘.十六比丘尼.十七優婆塞.十八優婆夷.十九長者婦女.二
居士婦女.二十一宰官婦女.二十二婆羅門婦女.二十三童男.二十四童女.二十五天.二十六龍.二十七夜
叉.二十八乾闥婆.二十九阿修羅.三十迦樓羅.三十一緊那羅.三十二摩睺羅伽三十三人.三十四非人.三十
五執金剛神
若以長者..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共一。
則三十二應。
然理則實四類婦女各各不同
妙音品中明。
彼品復有輪王
菩薩身。
又加地獄餓鬼畜生
及諸難處
皆能救濟
豈無彼身。
則三十五亦未為盡。
若開四婦
女各成二人
以妻人別故。
則此巳有三十九矣)。
無量功德
大威力。
發大誓
願。
同流九界(十法界。
佛法界也)。
六道四生(天.人.修羅地獄餓鬼畜生為六。
胎.卵.
濕.化為四)。
生死趣中。
興百千萬億無量恒河沙劫數善行
方便
救度拔濟一切眾生
無有休息
我今哀求
必賜
加被
伏念某甲
夙生慶幸
得遇佛乘
身雖出家
心不
染道(若在家者應改作身苦塵緣
心多散亂)。
愚癡邪見
諸根昏塞
內外
經書
雖於習學
章句妙理
無所通曉
又恐福力淺薄
壽命不長。
徒入空門(在家改作得人身)。
虗生浪死
我今洗
泣血
稽顙投誠
終日竟夜
存想聖容
受持聖號。
聖像
惟願菩薩
天耳聞聲
悲心救苦
憐愍加被
大神光。
照我身心
大甘露。
灌我頂門
蕩滌累世
愆。
洗潔千生罪垢
身心清淨
魔障消除
晝夜之間。
臥之中。
觀見菩薩
放大神光
開我慧性
使我某甲
神通朗發。
智慧聰明
一切經書。
自然記憶
一切
理。
自然通曉
大辯才。
大智慧。
大壽命。
大安
樂。
參禪學道
無諸魔障
無生忍
世世生生
菩薩
道。
四恩總報。
三有齊資。
法界眾生
同圓種智
(此文大分四節
從初句至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
歸敬
從我聞至無休息
是伸歎。
從我今至悟無生忍
是求加。
從世世至
同圓種智
發願回向
種字平聲
惟佛方具一切種智
謂如來能以一種智。
一切諸佛道法
一切眾生
之因種也。
四恩者。
父恩.母恩國王水土天地覆載
三有者。
欲界色界無色界
眾生有生有死。
名為有。)
***仁宗
公元1023年
仁宗皇帝
諱順
真宗子。
天聖元年
帝常頂玉冠
上安
觀音像。
左右以玉重。
請易之。
帝曰。
三公百官揖於下
者。
天下英賢
朕豈所敢當
君臣之分。
不得不爾。
朕冠此冠。
將令回禮於大士也。
(出景重家集)
***英宗
公元1065年
英宗皇帝
諱宗實
仁宗兄也。
治平二年
杭守沈文通奏。
天竺寺觀世音菩薩
自石晉。
至今治平
天下
生民
前後靈跡甚著。
宰相曾公亮
敷陳其事。
遂賜
額曰靈感觀世音院。
(出統紀金湯)
***曾公亮
曾公亮
字明仲
泉州人
丁母憂歸。
鄉有僧元達。
舟至錢塘
天竺大士
入門見素服女。
謂曰。
曾舍
人五十七入中書
上座是年亦受師號
巳而不見
至五十七果拜相
達以亮恩補大師焉。
(出統紀)
***孝宗
公元1064年
孝宗皇帝
諱慎
高宗選立為太子
即位
隆興元年
月。
帝御選德殿
觀音大士讚曰。
猗歟大士
本目圓
通。
有言說。
為世之宗。
明照無一。
等觀以慈。
隨感
應。
不可思。
又甞幸天竺
展敬菩薩
見行道觀音像
瞎堂禪師問曰。
大士手拈數珠
念箇甚麼
堂曰。
不如求已。
上大悅。
(出資監)
***理宗
公元1241年
理宗皇帝
諱的
宗姪也。
淳祐元年
大士坐於
石間
及覺。
圖形刻石
御讚曰。
神通至妙兮。
隱顯
莫測
功德無邊兮。
應感奚速。
時和歲豐兮。
我生民。
兵寢刑措兮。
康此王國
仍書廣大靈感四大字。
加於
觀音聖號之上。
又書心經一卷
上天竺刻石
(出資監并
寺碑)
***真德秀
真德秀
字希元
本姓慎
孝宗諱。
改姓真
端平間
大政
諡文忠
號西山先生
甞䟦普門品
有曰。
昔唐
文公
藥山儼禪師曰。
如何黑風吹船。
飄墮鬼國
師曰。
李翱小子
問此何為
文公惕然怒形於色
師笑
曰。
發此嗔恚心
便是黑風飄墮鬼國也。
吁。
藥山可謂
善啟發人矣。
是知利欲熾然
即是火坑
貪愛沉溺
便
苦海
一心清淨
烈𦦨成池。
一念驚覺
到彼岸
纏縛
隨處而安。
我無怖畏
如械自脫
惡人侵凌
橫逆
我無忿疾
如獸自奔。
讀是經者。
作如是觀
補陀大士
真切為人
浪語也。
(出文獻通考)
**
***釋蒙潤
蒙潤
字玉岡
嘉禾人
姓顧
母娠及𧩙時。
俱感異夢。
十四出家
苦學嬰奇疾。
修請觀音懺七七日。
既獲
靈應
疾愈而心倍明利
大器
主德藏.天竺法席
千指圍繞
修法華.大悲三昧
瑞應不可勝紀
潛德密證。
不易淺窺之也。
***釋真淨
真淨
字如菴
華亭氏子也。
母夢白月墮懷而娠。
異僧謂曰。
兒乃海月法師再來也。
九歲出家
無極
度法師
盡其性學
元泰定間
輔相脫驩。
舉住下天竺
淨因疾苦
白衣大士
瓶水灌其口曰。
自愈
矣。
元主慕其道。
賜號佛心弘辨
金紋紫衣
入滅
維。
舌根不壞。
以素持法華經故也。
***釋弘濟
弘濟
字同舟
號天岸
餘姚人
姓姚氏
出家
修法
公元1324年
華.金光明等懺。
感異。
元泰定元年
萬壽圓覺
明年
鹽官海岸居民
潮汐湍湍。
為魚鱉之宅。
丞相
驩甚憂之。
請濟禱於上竺大士
復就海岸水陸齋
濟入慈心三昧
取沙誦大悲神呪
帥眾徧撒其處。
所及
岸皆復固。
欽若神焉
(右三條
出明高僧傳)
***釋念常
念常禪師
號海屋
華亭人
姓黃
楊氏
觀音大士
龐眉老僧托宿而娠。
𧩙時瑞光照室。
異香襲人
平江圓明院。
博究羣書
嗣法晦機熈和尚
帝師
寵。
金書藏經之列。
佛祖通載集二十二卷行世
時號僧中班.馬。
***釋元長
元長
字無明
號千巖禪師
蕭山人
族姓董。
母何氏。
搆疾
母禱觀音
出家而始愈。
九流百氏
毗尼
靈芝律師
傳心印於中峰和尚
隱居天龍
日有二
蛇來遶法座
師為說三歸五戒
矯首低昂
拜舞
而去。
自是聲名藉甚
朝廷特降名香紫衣
及普應妙
辯之號。
中州外國
尊仰之。
(右二條。
稽古略)
**
***太宗文皇帝御製大悲觀世音菩薩
觀音證悟妙圓
 入流所自聞中
 由聞入覺所覺空
 清淨覺成圓融
 三昧慈力與佛同
 妙力自在成就
 瓔珞莊嚴百寶
 補陀巖滿月
 摩尼寶目蓮花
 頻伽瓶水海波
 楊枝葉生春風
 超越出世無窮
 三十二應隨所從
 四種無畏功德
 稱揚名號擊鐘
 感應有如聲度
 無有所礙咸達聰
 援拯沉溺開惑蒙
 大慈悲力𠃔敬恭
 恒河沙數垂範
 隨順方便各有庸
 周徧法界福攸隆
 動靜二相了無
 妙明寂靜性宗
 慧光普燭七寶
 有能洞此十方空」
***魚籃觀音像讚(文憲公宋濂作)
公元817年
予按觀音感應傳。
唐元和十二年
陜右金沙灘上。
美豔女子
挈籃鬻魚。
人競欲室之。
女曰。
妾能授經
夕能誦普門品者。
事焉。
黎明能者二十。
女辭曰。
一身
豈堪配眾夫耶。
請易金剛經
前期
能者復居其半。
女又辭。
請易法華經
期以三日
唯馬氏子能。
女令具
禮成婚。
入門
即死
死即麋爛立盡。
遽󰢍之。
他日
僧。
馬氏子啟塚觀之。
黃金鎖子骨存焉。
僧曰。
觀音示現
以化汝耳。
言訖
飛空而去。
自是陜西多誦
經者。
烏傷劉某
命括人吳福。
用金畵成一㡠。
月旦
十五日。
展而謁焉。
請余序其事。
序巳。
繫之讚曰。
惟我
大士
慈愍眾生
耽著五欲
不求解脫
乃化女子
端嚴
姝麗
其所慕。
導入善門
一剎那間。
遽爾變壞
昔如
紅蓮
芳艶襲人
今則臭腐。
蟲蛆流蝕。
世間諸色
本屬
空假
眾生愚癡
謂假為真
類蛾赴燈。
飛逐弗巳。
不至
隕命
何有止息
當是實相
圓同太虗
無媸無妍。
誰能
破壞
大士之靈。
如月在天。
不分淨穢
普皆照了
凡歸
依者。
得大饒益
願即同歸
薩婆若海
(薩婆若。
華言一切智。)
***劉谷
賢。
黃州人也。
虎賁左衛軍伍
甞從太監鄭和
舟往使海外諸國。
大洋
賢忽失足墮水。
時風帆迅
駛。
不可以援。
和令舟人桅木望之。
遙見一人隱在
波中出沒
相去數十里。
以為無復生理
須臾賢逮舟
邊。
舟中人大喜。
速引以物。
大魚長丈餘。
在旁悠然
而去。
眾咸異之。
賢曰。
余墮水不沒者。
此魚力也。
適載
至此
余將沒時。
數魚輙以鬐鬣負起。
以是不入
口。
眾問賢。
生平何善事獲此。
賢云。
但念觀音經耳。
(出轉因錄)
***釋顯示
顯示禪師
號瞽菴
俗姓盧
母金氏。
觀音大士現五
雲中而生。
弱冠剃染。
天岸佛海二公
台教
小部文義
辯詞如注。
更親虎巖.賢叟諸耆宿
而道益
著。
住隆壽.演福諸剎。
汲引方來
晚歲專至西方
感異
而化。
***釋寶金
寶金禪師
號璧峰
永壽人
族姓石。
父稱長者
母張氏。
勤善弗倦。
持鉢僧。
觀音像授張。
曯曰。
謹事之。
智慧之男。
未幾生師。
白光照室。
六歲依雲寂法師
弟子
薙染受具
窮理性之學。
末紹別傳西蜀
真公
靈鷲菴以居眾。
施者甚廣。
元順帝賜衣
公元1370年
圓明之號。
洪武三年召對稱旨
寵賚優渥
賜詩十二
韻。
玄關盡悟。
巳成正覺之句。
所至皆化。
不啻生佛
興焉。
***釋願登
願登。
字大猷
姑蘇人
母陶氏。
觀音大士而生。
幼即
頴悟異常
南京淨覺法師為師。
竺墳.魯典。
無不
綜。
住持水西寺
著觀幻子內外篇。
儒釋一貫
學士
宋濂薦於洪武太祖
禮遇甚隆。
敕除翰林之職。
***釋夢窓
夢窓禪師
諱智曤
日本國州人
母禱普門大士
吞金光而娠。
生有祥光滿室
九歲出家
禮慈觀律師
二十受具
參一山宗公。
山曰。
吾宗無法與人
師力
參。
目不交睫
高峰禪師言下開發
有等閑擊
虗空骨之句。
高峰印可之。
住持南禪.善.瑞光兜率
補陀名剎
賜號正覺
道振三朝
名飛四海
國中
為榮。
(右四條
稽古略)
***尼成靜
成靜。
字實修
廣州古岡人。
俗姓張
持齋戒。
貞潔
自處
禮本邑真梵菴主為師。
剃落
專課涅槃.大乘
諸經。
事師尤謹。
中年進具
常以毗尼請益於余。
栖心
淨土
彌陀不輟心口
慈詳好施
威儀範物
循善
誘。
士庶所仰。
意其乘願力再來人也。
甞勸眾造旃
公元1371年
檀千手眼大悲聖像
鳳城之大慈菴。
明年
得微
疾。
預知時至
頻誨徒眾
與諸檀越訣別
翌日
諸弟
子曰。
千手千眼大悲觀音菩薩
來此相接
汝等合恭
迎之。
吾往矣。
冥目而化。
世壽五十有九。
**
***釋智嵩
公元1407年
智嵩
字靈岳
陽人
端州高要梁山
丁亥年
梁山
執嵩擔運。
奪手中數珠。
抗之
兵遂拔刀
斬嵩。
嵩即稱觀世音菩薩
刀下。
為衣袖所掛。
其刃
不落嵩頭。
因而得免。
是知大士威神
逾於響應矣。
實際者。
時匿山棘林中
一心持念大悲神呪
兵眾
徧山捕擻鄉民
以創剌棘林
創將及際。
兵即顛蹶
下。
云還著於本人
不虗也。
***張明達
明達
順德人
寅亮
南海諸生也。
母鄧氏。
以屢產不
育。
因禱觀音大士而娠。
𧩙當大士成道之晨。
是日
多潔蔬。
為大士慶
其母與侍人料理淨供。
上獻
東猶未生明
少寢
不覺娩矣。
兒啼
大小趣看。
滿室光發
眾咸訝之。
鄧因語姑曰。
此兒產異常孩。
吉祥乎。
長未五歲
而母亡。
母余氏。
撫之猶晚子。
公元1408年
至年十四。
祖母臨終
私遺白金數鎰。
戊子歲
人多
菜色
達以遺金施之。
路人全活者可數。
鄰里有婪
者。
讒聞其父。
反責私竊家財浪散
達竟不辯也。
後有
從乞者。
達以財匱。
致虗彼求。
逾日
乞者饑困而絕。
私念
猶我不能周彼之危急
得非福力薄。
而悞
之耶。
因願捨身托生王家
博濟以盈眾欲。
即便
本處觀音巖
哀禮大士證明加被
即向數百仞懸崖
之上。
投身而下
不覺墮在山跟石上坐。
毫無傷損
自知大士慈護。
高墜不碎。
遂從覓者勸歸。
自是持齋
發出塵之念。
獨其父於佛無信
難以情啟。
年十七。
宿
時熟
向父陳其素志
父怒而責之。
退思不巳。
唯專
大士
求於大父
大父見其志不可拔。
諭其父而俛
可之。
然猶有留難
旬日
中夜白衣人語曰。
子行矣。
毋負好時也。
達焂起出戶
衢巷門闥
悉皆
洞開
天雨晦瞑。
前途不辨
獨有數螢。
傍達低昂
之前進。
經十餘里始昧。
遂投鼎湖和尚薙染
名曰
開詗。
無何
嬰沉疾。
一日神色俱變。
息去不還
者皆謂決不可起。
唯一正念
良久忽甦。
亦漸平
復。
大士之冥加而何
肅誠倩繪千手聖像奉事
繪像時。
結壇持呪
日別更衣沐浴
畫人仍以紙[(土*白*匕)ㄆ]
掩氣。
釆色不用牛膠墨類。
至於紙筆
各各加持
法。
像成之夕。
大放光明
映出壇外林壁。
金色晃耀
者莫驚歎
詗以自出至於離俗
大士
洪庇
慈恩莫述。
由是本師編此入
大地稟識
者。
咸知大士妙德難思
不違生念。
苦海舟航焉。
***潘國章
公元1466年
國章
廣州順德人
歸信三寶
賈於端州廣利
丙戌
變。
四方烽起
附舟旋鄉。
三水遇風覆舟
彼即一心
大士名。
不善浮。
直沒海底
茫無涯際
篤切
念。
踏底信步而行
斯須達岸。
所齎路費
仍在掌中
視始知向為海沒也。
異哉。
大士神力不可得
思議矣。
亦由當人無二念。
物我全忘。
不見水觸
其吻息。
豈非入流忘所少分相應耶。
後出家於
韶石之日親山。
字曰玄虬
(章向余自說)
***黃可
可明
東莞富室子
大清初。
泛舟五羊
海中被掠。
執至
𡨥巢。
鎖連戶扇
賊行他劫。
使婦守之。
時明家延僧諷
普門品經。
其夜賊婦。
見明邊有異色祥光
至旦詰
之。
明默知必為神祐。
俟婦適鄰家
即負扇而竄。
離巢
登嶺。
一樵人。
求為破扇脫鎖。
數十里。
始達平方
(明對予自說之)
***劉藟叔
公元1647年
藟叔。
廣州順邑李中雷公之子也。
順治丁亥秋
香山
海上為𡨥所執。
勒財不遂
乃推落海中
藟幼奉
庭訓
敬信三寶
自念唯菩薩可恃
至心觀音
號。
時手被縳。
將沒海底
困苦欲絕
而彌加篤切
忽覺
足拇到沙。
漂流移時
漸至淺處。
所謂大水所漂。
名號
即得淺處。
不誣也。
時賊見之。
即挽上船
數日。
擬候家信
將財贖命
其賊沿河殺掠
而藟竟不
罹殃。
越五.六日間。
暴風大作
賊船投泊無處
遂即
釋放
且曰。
想是你合家齋戒所感也。
又藟髫年
曾被擄。
自辰至午。
即獲脫免
皆仗菩薩之力也。
及世
變。
遭難不可勝舉
獨藟家無虞
夫非日前篤信
致乎。
(藟自述之)
***邵以貞
公元1648年
以貞
廣州府諸生也。
歸心佛教
戊子歲
穗城有新兵
丁。
易於市。
賈者與之抗言
兵遂告開府李公。
謂民
欲叛。
以服短衿為號。
嶺南俗。
內衿多短。
即閉城捕
執。
伹見衿短斬之。
李公不容分訢。
如是巳斬數十名。
時貞在列
唯一心懇念大士名。
至貞即止
而眾被
枉者。
由是悉免。
貞因屬予編入焉。
***尼等齡
等齡
廣州番禺人
俗姓鄧
母洪氏。
大清初出家
晨昏
公元1650年
禮誦
翹志淨土
稱念大士洪名
不輟於口。
庚寅年
七月廿三日
禮念至中夜
四壁寥然
惟自一身
恍如
掌中有物。
不覺納入口。
咽巳。
開拳尚餘三顆在手。
色鮮赤。
形類硃砂
自此絕食
了無饑渴
禮念猶謹。
於今稍餌時果
七穀沾唇
膚體如故
精神較健。
今現居廣州嚴淨菴。
***黃擴生
公元1708年
擴生。
廣州新邑諸生
巨富
年五十而未舉嗣。
戊子
歲。
稟受五戒
而不茹葷
大士尤謹。
晨夕必更沐百
拜。
稱念大士之名。
世務匇冗。
不輟常儀
未週三載
妻.妾聯日各產一兒
及長頗聰慧
經云便生福德智
慧之男是也
***何隆將
公元1715年
隆將。
廣州番禺庠生
年逾知命未胤。
心巳絕望
乙未
歲。
請余苑中度夏
授與六齋文。
并千手眼大悲像。
彼即築別室奉供
朝暮䖍禮
每晨必體訖。
啜茶漿。
公元1650年
至誠若此也。
歷數月。
大士親授紅兒
翌日欣然
公元1651年
白余曰。
吾獲兆矣。
次年果𧩙一男
三載連舉三子
***傳晟
公元1664年
傳晟。
順邑麥村人。
稟持六齋
康熈甲辰歲八月初二
日。
過鄰鄉。
途中被賊執至巢所。
鐵鍊四條
鎖其項
脛。
閉之幽室
勒銀百兩
晟即晝夜默念大士洪名
不亂
越四日
賊餽其食。
無箸。
便出外覓一竹枝
而與之。
鎖門而去。
然賊每日數數啟門檢視
是日
遺失鑰匙
門外窺眺而巳。
晟即劈此
試剌其
鎖。
遂連開者三。
唯項上一鎖難動。
自知巳被大士
救。
懇禱彌切。
至初八日
復試剌之。
其鎖挈然
落。
意欲逃竄
懼賊覺知
持疑未決
先晟身有生
指許。
被執時賊巳分其半。
乃將餘為校杯。
白大
士曰。
弟子巳蒙慈祐。
拘繫頓釋。
今欲逃去。
恐防
執。
無復生理
倘許即行
乞連示五勝校。
除我憂疑
果如所禱。
即扳升屋上望之。
見隔溪乃岳父家焉。
奔往。
外賊覺喚。
晟即越溪而走。
及岸。
復為賊黨闌截
晟以兩肘掣開
豕突羊羣
無能制者。
拶入岳父家。
賊共閵門索取
岳父告曰。
家貧
乞宥旬日
當隨力
䇿辦銀兩
踰日。
官兵臨剿。
賊徒奔潰
徑路還家
一文
所謂稱其名故。
得解脫。
不誣歟。
又晟有
叔字連峰者。
奉齋戒。
是年正月
羊城
河上
宼劫渡。
被執男婦五十餘人
拘牽還穴。
一山頂。
木牌支坐少憩
峰於其後抽牌。
連人翻落坑中
至一村邊空舍。
破竹匾蠶簙覆身。
賊追遶村。
土人云。
蔴面鬍子
逃入你村。
可速獻出。
不然即蕩
村戶
峰親聞之怖甚。
切念大士一聲
拔鬚數莖。
遂併拔盡。
竟不覺其痛。
忽有一人他處來。
云。
鬍子
過山去矣。
羣賊因散。
峰乃出訴空舍主人
主人
贈以衣帽
認為親故
買舟送歸。
晟與叔深荷大士
恩莫報。
特懇余編入焉。
***彭一乘
公元1667年
一乘
南海佛山人
歸信法門
奉持六齋
康熈丁未
月。
五羊還家
同舟六人
中途暴風覆舟
諸人
浮。
得濟於岸。
唯乘獨困舟內。
不能得出
一心懇念
大士名。
斯須水盈半腹
隨飲隨念。
忽覺有人牽乘手
出水上。
遂挽船篷
順飄及岸。
岸上之人同詰之曰。
者見白衣人
趨篷到舟。
獨見你。
豈非彼為水所溺
乎。
乘曰。
並無餘者。
唯我一人耳。
再三徵詰。
始悟白衣
者。
大士垂救也。
乘自錄此。
求附入
***鄧承詔
承詔
號實峰
廣州番禺人
信向有年
稟受歸戒。
康熈
公元1668年
戊申蒲月
長媳黃氏。
忽喉生雙鵝
飲食不進半月
羸神亂。
腫痛難忍
倩醫剌破。
膿血既出。
頃復腫痛
前。
困苦移旬
藥攻不効
偶余還山
舟過其門。
詔出訊
候。
因曰。
弟子長媳。
今患喉瘡。
楚劇之甚。
良醫胗脈
入心腎。
藥必難治
命可延旦夕耳。
詔雖知分定
憂戚不免
審和尚有法能救定業乎。
余曰。
觀音
士。
威神不可思議
能以無畏施眾生
每於夢中
人經法。
誦者若病若難。
輙蒙解脫
詔曰。
經法可得
聞乎。
即令侍者書觀救生十句與之。
彼持歸。
俾人教媳。
二.三徧即自能誦。
貼經病者牀前
者夜覩其字。
大如寸許。
次日爽神定。
誦至半夜
自決
膿血大潰。
唱曰。
病愈矣。
遂索水漱口。
起禮
大士
平復如故
舉家欣慶
大士慈力。
感應若是
速乎。
*觀音慈林集記
贊甫年二九。
二親鄰亡。
每誦蓼莪
空慚烏鳥
聞說
持齋能資冥福
遂斷葷羶
三載
壇經
便會宿懷
知人能作佛。
即捨家趣於非家。
立身行道
以益先
靈。
雖晨夕代為禮懇。
及逢盂蘭必薦。
中情耿耿
公元1717年
誠力之未湔。
爰于丁酉春
西洋白㲲
繪千手千眼
大悲聖像
舉高七尺
革除皮膠
而用香汁和彩。
仍令
畫者日別沐浴更衣
像成。
衣鉢資。
延集僧眾
先為
大悲法宗趣。
次乃三七日修禮。
遂感大士
放金色光
手所執青紅蓮花
頻放白光
緇素咸覩。
誠為希有
私衷慶慰
必蒙慈力。
度親靈於上界矣。
後凡於像前修禮。
蓮花白光常湧。
者莫不欣發淨
信。
自惟慈恩浩澣。
粉身莫報。
由是尋究三藏
撿諸
傳記
所見聞。
用編此集。
擬答洪庥之萬一。
俾見者
聞者。
同升般若寶筏
歸者敬者。
共入無畏之慈林。
長辭苦趣
直趨樂邦
是為記。
公元1668年
康熈戊申夏日鼎湖釋弘贊和南重編
觀音慈林集卷下(終)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