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唐(附五代)¶
唐(附五代)¶ 第 94c 页


观音慈林集卷下
粤东鼎湖山沙门释 弘赞在犙 编

** 唐(附五代)

*** 释昙藏

昙藏法师。俗姓杨氏。弘农华阴人。家世望门。清心自
远。年十五。占者谓为寿短。二亲哀之。即为姻媾。既本
非情。虑有推逼。遂逃亡山泽。惟念谁度。行之外野。少
非游践。莫知投造。伹念观音。久值一人。貌黑。而驱二
牛。因问所从。可得宿否。便告藏曰。西行有寺。不远当
至。寻闻钟声。忽见僧寺。因求剃落。便遂本心。即遣出
唐(附五代)¶ 第 95a 页 X88-0095.png
门。可行百步。回望不见。久乃天明。斯实圣境。感大士
力而得造焉。

*** 释法常

法常法师。俗姓张氏。南阳白水人也。涉诣义门。妙崇
行解。故众所推美。归依摄论。宗慕涅槃。课业行道。六
时自励。片无遗缺。有大神王。冠服皆素。率其部从。随
其旋绕。道俗时见。密以高之。又曾宵夜至佛堂中。壁
画乐天。一时起舞。后于中夜。又于佛堂。观音菩萨从
外入户。上住空中。身相瑰琦。佩服璎珞。晃发希有。良
久便灭。后经五年。天将欲曙。又感普贤菩萨从东而
来。去地五.六丈许。常之专精。徵应为如此也。

*** 释普明

普明禅师。本名法京。俗姓朱氏。会稽人。少小志操有
异恒童。口常称佛。不俗戏谈。惟志崇法。以陈太建十
四年。来入天台。归依智者。晓夕左右。服膺无懈。专求
禅法。兼行方等.般舟.观音忏悔。诵法华经。随智者适
庐山东林寺。明于陶侃瑞像阁内。行观音忏法。冬十
一月。身不衣絮。苦节行道。见一僧云。所名法京。未为
善称。可改为普明。此名晓朗。照了三世。忏讫。启智者。
智者云。此冥中所示。宜即改旧从新。

*** 释静之

静之禅师。姓赵。雍州高陵人。父母念善。绝无息胤。祈
求遍至。厌恶欲染。辛腥永绝。诞育之后。年七.八岁。乐
阿弥陀观。依文修学。性乐出家。贞观初。隐光化寺。一
唐(附五代)¶ 第 95b 页 X88-0095.png
十馀载。常坐茅宇。不居僧房。四方集者二百馀人。六
时三业不负光景。时鼻患肉塞。百方无验。有僧令诵
般若心经万遍。肉铃便落。(般若心经。明观音菩萨之智行也。)

*** 释智勤

智勤者。俗姓朱。少小以匡护为心。每处众。发言无不
𠃔睦。精诚勇猛。事皆冥祐。初母患委顿。为念观音。宅
中树叶之上。皆现化佛。合家并见。母疾遂除。

*** 释法通

法通者。姓关。京兆鄠人。小出家。极尪弱。随风偃仆。似
任罗绮。由是同侣颇轻之。通辄流泪。一朝对观音像。
慷慨曰。通闻菩萨圣鉴。所愿尅从。乞垂提诱。免斯轻
侮。因斯诵观音经。昼夜不舍。后岁馀。归本生觐母。旦
食讫。假寐于庭树下。少间。口中涎沫流液。可有三升。
母以为物忤。遽呼觉。问何事如此。通曰。向见有人遗
三驴驮筋。通啖始一驴。娘呼遂觉。馀二失之。自尔觉
自力雄勇。肌肤坚𩊕。密举大木石。不以为重。寺有僧
戡者。膂力之最。通窃取袈裟安在柱下。戡初不见。谓
是神鬼所为。通笑为举梁抽取。戡大骇服。有大石臼。
重五百馀斤。通于南山负来供僧用。今现在贮水。隋
高祖甚重之。

*** 释智显

智显禅师。住辽州护明寺。少出家。戒操贞峻。立操耿
介。专务坐禅。人不知其所诣。后与道俗十馀人行值
突厥。并被驱掠。显遂隐身不见。后访得诘之。但云。我
唐(附五代)¶ 第 95c 页 X88-0095.png
念观音。故不值贼。

(右七条。出唐高僧传)

*** 释元康

元康法师。不详姓氏。贞观中游学京邑。先居山野。恒
务持诵观音。求加慧解。遂感鹿一首。角分八岐。厥形
绝异。康见之。抚而驯伏。遂豢养之。乘而致远。曾无倦
色。康之辩才无碍。帝闻之。诏入安国寺讲三论。遂造
疏。解中观之理。别撰玄枢两卷。总明中.百.门之宗旨
焉。(出宋高僧传)

*** 三藏玄奘法师

师本名袆。俗姓陈。汉太丘仲弓之后。父慧英。洁有雅
操。师初生。母梦师著白衣西去。母曰。汝是我子。今欲
何去。答曰。为求法故去。此则游方之先兆也。年十一。
从兄长捷法师。日授精理。旁兼巧论。卓然梗正。不偶
时流。年十三。升座讲演。词理备尽。声望逾远。至年二
十有九。私自惟曰。学贵经远。义重疏通。钻仰一方。未
成探颐。若不轻生殉命。誓往西天。何能具觌成言。用
通神解。遂径往姑臧。渐至燉煌。逾玉门关。路由天塞。
裹粮吊影。前望悠然。但见平沙。八百馀里。上无飞鸟。
下无走兽。复无水草。唯一心称念观音菩萨。及般若
心经。西北而进。四顾茫然。人马俱绝。夜则举火。烂若
繁星。昼则惊风拥沙。散如时雨。经四夜五日。无滴沾
喉。口腹乾焦。几将殒绝。不复能进。遂卧沙中。默念观
音。虽困不舍。启菩萨曰。玄奘此行。不求财利。无冀名
誉。但为无上道心正法来耳。仰惟菩萨慈念群生。以
唐(附五代)¶ 第 96a 页 X88-0096.png
救苦为务。此为苦矣。宁不知耶。如是告时。心心无辍。
至第五夜半。忽有凉风触身。冷快如沐寒水。遂得目
明。马亦能起。行经数里。忽见青草数亩。下马恣食。又
见一池。水甘澄镜。因而就饮。身命重全。人马俱得苏
息。计此应非旧水草。固是志诚所感。菩萨之慈施也。
由是得踰流沙。至高昌国。其王礼待甚隆。坚留不住。
遂使递送西域。师游五天竺境。往还一十八载。经历
百三十五国。所经危险诸难。皆获无虞。虽师宿愿所
致。诚菩萨之慈护也。(出本传)

*** 释知玄

知玄法师。字后觉。姓陈氏。眉州洪雅人也。敷演经论。
僧俗仰观。户外之屦。日巳多矣。又研习外典经籍。百
家之言。无不该综。每恨乡音不正。乃于象耳山。诵大
悲咒。梦神僧截舌换之。明日。俄变秦语矣。

*** 文宗

太和中。文宗皇帝。尚食厨烹鸡子。忽群卵中呼观音
菩萨。遂敕不得用鸡子。又酷嗜蜃蛤。沿海官吏。先时
递进。人亦劳止。一日御馔中。盈柈而进。有擘不开呀
者。帝观其异。即焚香祝之。俄为菩萨形。梵相克全。仪
容可爱。遂致于金粟檀香合。以玉绵锦覆之。赐兴善
寺。令致礼之。宣问群臣。斯何瑞也。相国李公德裕奏
曰。臣不足知。惟知圣德昭应。其诸佛理。闻终南山。有
恒政禅师。大明佛法。博闻强识。遂诏入宣问。政曰。贫
道闻物无虚应。此乃启沃陛下之信心耳。故契经中。
唐(附五代)¶ 第 96b 页 X88-0096.png
应以此身得度者。即现此身而为说法也。帝曰。菩萨
身巳见。未闻说法。政曰。陛下睹此为常非常耶。信非
信耶。帝曰。希奇事。朕深信焉。政曰。陛下巳闻说法了。
皇情悦豫。得未曾有。敕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像。以答
殊休。

*** 僧伽菩萨

僧伽菩萨。葱岭北。何国人也。将弟子慧俨。同至临淮。
就信义坊居人乞地。下标志之。言决于此处建立伽
蓝。遂穴土获古碑。乃齐国香积寺也。得金像。衣叶刻
普照王佛字。居人叹异云。天眼先见。吾曹安得不舍
乎。尝卧贺跋氏家。身忽长过床榻各三尺许。莫不惊
怪。次现十一面观音形。其家举族欣庆。倍加信重。遂
舍宅焉。中宗孝和帝景龙二年。赐寺额曰普光王。四
年庚戌示疾。俨然坐亡。神彩犹生。止瞑目耳。俗龄八
十三。法腊罔知。在本国三十年。化唐土五十三载。多
现灵迹。帝惨悼黯然。乃敕群臣送葬。士庶填𨶮。帝问
万回师曰。彼僧伽者。何人也。对曰。观音菩萨化身也。
经可不云乎。应以比丘得度者。故现之沙门相也。咸
通中。庞勋者。本徐州戍卒。擅离桂管。沿路劫掠。而攻
泗州。围逼其城。伽于塔顶现形。外寇皆睡。城中偶出
击之。惊窜而陷。泗州以事奏闻。仍锡号證圣大师也。
由此多于塔顶现小僧状。倾州瞻望。然有吉凶表兆。
于时乞风者得风。求子者得子。今闻有躬礼者。往往
有全不见伽形相者。或见笑容者吉。不然则凶。其不
唐(附五代)¶ 第 96c 页 X88-0096.png
可爰度者如此。洎乎周世宗。有事于江南。先攻取泗
上。伽寄梦于州民言。不宜轻敌。如是达于州牧。皆未
之信。自尔家家梦同。告之。遂降。全一郡生民。赖伽之
庇矣。天下凡造精庐。必立伽真相。榜曰大圣僧伽和
尚。有所乞愿。多遂人心。

*** 岸禅师

岸禅师。并州人也。以净土为真归之地。行方等忏。服
勤无缺。微有疾。作禅观不亏。见观音.势至二菩萨。现
于空中。持久不灭。岸召境内画人。无能画者。忽有二
人。云从西京来。欲往五台。自乐输工画菩萨形相。绘
事毕。赠鞋二緉。忽隐无踪。岸知西方缘熟。告诸弟子
云。吾今往生。谁可偕行。有小童子稽颡曰。愿随师去。
乃令往辞父母。父母谓为戏言。而令沐浴著净衣。入
道场。念佛须臾而终。岸责曰。何得前行。岸索笔赞二
菩萨曰。观音助远接。势至辅遥迎。宝瓶冠上显。化佛
顶前明。俱游十方刹。持华候九生。愿以慈悲手。提奖
共西行。述赞巳。别诸弟子。入道场。命门徒。助吾念佛。
端坐而终。春秋八十。

*** 释法朗

法朗者。姑苏人也。诵观音明咒。神效屡彰。龙朔二年。
城阳公主有疾沉笃。有告言。朗能持秘咒。理病多瘳。
帝召朗至。设坛持诵。信宿而安。公主奏请改寺额曰
观音寺。以居之。

*** 释僧衒
唐(附五代)¶ 第 97a 页 X88-0097.png

僧衒者。并州人也。年九十六。遇道绰师著安乐集。讲
观经。始回心念佛。恐寿将终。日夜礼佛一千拜。念弥
陀佛八万遍。于五年间。一心无怠。大渐。告弟子曰。阿
弥陀佛来授我香衣。观音.势至行列在前。化佛遍满
虚空。从此西去。纯是净土。言讫而终。

*** 释怀玉

怀玉禅师。姓高。丹丘人也。执持律法。名节峭然。一食
长坐。蚤虱恣生。唯一布衣。行忏悔之法。课其一日。念
弥陀佛五万声。通诵弥陀经三十万卷。至天宝元年
六月九日。俄见西方圣像。数若恒沙。有一人擎白银
台。从窗而入。玉云。我合得金台。而银台却出。玉倍虔
志。时佛光充室。至十三日丑时。再有白毫光现。圣众
满室。玉云。若闻异香。我报将尽。说偈巳。香气盈室。海
众遍满。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身紫金色。共御金刚
台来迎。玉含笑而终。肉身现在。

*** 释神智

神智者。嫠州义乌人也。俗姓力。少有贞操。恳乐舍家。
就云间寺惟孝为师。日惟一食。持大悲心咒。恒咒水
杯。以救百疾。饮之多差。百姓相率。日给无算。号大悲
和尚焉。大中中。入京兆。时升平相国裴休公女。为鬼
神所著。智持咒七日平复。遂奏请院额曰大中圣寿。

(右八条。出宋高僧传)

*** 董雄

贞观年中。有河东董雄。为大理寺丞。少来信敬。蔬食
唐(附五代)¶ 第 97b 页 X88-0097.png
十年。至十四年中。为坐李仙童事。主上大怒。使持御
韦琮。鞫问甚急。因禁数十人。大理丞李敬玄.司值王
欣。同连此坐。雄与同屋囚锁。专念普门品。日得三十
遍。夜坐诵经。锁忽自解落地。雄惊告欣.玄。欣.玄共视。
锁坚全在地。而钩锁相离数尺。即告守者。其夜监察
御史张守一宿直。命吏关锁。以火烛之。见锁不开而
相离。甚怪。又重关锁。纸封书上而去。雄如常诵经。五
更中。锁又解落有声。雄又告欣.玄等。至明告敬玄视
之。封题如故。而锁自相离。敬玄素不信佛法。其妻读
经。常谓曰。何为胡神所媚。而读此书耶。及见雄此事。
乃深悟不信之咎。方知佛为大圣也。时欣亦诵八菩
萨名。满三万遍。昼锁解落。视之如雄。异其事。不久俱
免。(出冥报拾遗)

*** 徐善才

徐善才。醴泉县人。常修斋戒。诵念观世音经。数逾千
遍。每在京城延兴寺。修营功德。至武德二年十一月。
因事还家。道逢胡贼。被捉将去。至幽州南界。胡贼凶
毒。所捉得汉数千人。各被反缚。将向洪崖。差人次第
杀之。头落悬崖。善才见前皆杀。定知不免。惟念观音。
刹那不辍。次到善才。当下刀时。及至斫时。心不觉惺。
当杀之时。日始在申。至于初更。觉身在深涧树枝上
坐。去岸三百馀步。才自私念。我何故在此。良久。始知
今日被杀。何因不死。身全在树。便以手摩顶。觉项微
痛。而无损伤。即知由念观音。得全身命。当时十五日
唐(附五代)¶ 第 97c 页 X88-0097.png
月朗。身既无衣。兼不得食。经繇数日。极觉饥寒。旦渐
下树。循涧东行二里。于其涧内。拾得一领羊裘。及得
一緉鞋靺。得著免寒。复行一里。便得一盔桃枣。青翠
赤白。似新摘来。可有升馀。得食免饥。自非观音神力。
岂有仲冬。得新桃枣。既免饥寒。得充气力。渐上南坡。
到南岸上。反顾北看。遥见贼营数里。人畜声闹。犹未
眠卧。望家急行。可五十里。知贼渐远。身心宁泰。在一
树下歇息。跏趺诵念。不觉坐息。四更忽寤。开目见一
青狼伟大。向才前蹲。将口拄才鼻。才见巳。还闭目。念
云。若实我雠。愿食我身。以偿宿殃。各舍怨结。共发仁
慈。若是观音。愿救弟子。令得安泰。作此语巳。开眼视
之。不见遗迹。当知诸佛慈善根力。随缘感应。利益无
穷。今时有诵不得力者。良由轻心。复由过.现宿恶相
资。所以难感。善才到家。将残桃枣呈示道俗。知实不
虚。(出法苑珠林)

*** 释慈藏

慈藏禅师。姓金氏。父名武林。官至一品。既享高位。筹
议攸归。而绝无后嗣。忧念每积。素仰佛理。乃求加护。
造千部观音经。希生一息。后若成长。愿发道心。度诸
生类。冥祥显应。梦星坠入怀。因即有娠。以四月八日。
𧩙载良辰。道俗衔庆。希有瑞也。年既巳长。情厌世华。
深体无常。终归空寂。遂于贞观年间出家。感二菩萨
从天降下。亲与授戒。大弘佛法。广利人天。如父所祷。
愿不虚也。(出唐高僧传)
唐(附五代)¶ 第 98a 页 X88-0098.png

*** 释自觉

自觉者。博陵望都人也。稚年厌俗。习律经论。勤瘁九
年。皆造微也。往平山县界。得重林山院。其林薄山谷。
虎狼狃迹重复。唯拾果菜。卯时一食。觉始入法巳来。
学诸佛因中誓愿。其数亦四十八也。其一愿身长随
大悲菩萨。次愿铸造大悲像寺。及乎发言向应。檀施
臻萃。用赤金铸成。举高四十九尺。梵相端严。迨更年
稔。寺亦随成。遂于坛前。诵念至三更。见神光二道。作
真金色。于晃朗中。见阿弥陀佛。观音.势至右左翼从。
佛垂金臂。呼自觉声。渐下云来。摩其顶曰。守愿勿悛。
无宜懈废。利物为先。汝去吾随。任从汝意。言毕云收。
香无眹迹。觉以愿心酬毕。返山林之间。择送终之处。
贞元十一年二月望夜。有神人现半身。若毗沙门之
状。谓曰。师今岁灭度矣。觉举手谢神人曰。往来定分。
吾闻命矣。其年六月十四日。奄归寂灭。

*** 释僧忍

僧忍者。俗姓史氏。沛国陈留人也。忍剌血写诸经。因
读大悲经。究寻四十二臂。至无畏手。疑而结坛。浃旬
祷请。自空中现其正印。双手历历可观。遂命画工绘
写此臂焉。或有议谤者。忍再精悫虔告。画工濯笔铜
碗中。忽感宝性花一朵。枝趺𩬞叶一皆鲜明。睹者惊
叹。忍剌血写经。总二百八十三卷。画卢舍那阁三十
五尺。门一丈六尺。起样画大悲功德三轴。自著大悲
论六卷。并藏诸箧笥焉。咸通十二年七月十日示寂。
唐(附五代)¶ 第 98b 页 X88-0098.png
谥曰广慧。塔曰念定。

*** 释慧日

慧日法师。俗姓辛氏。东莱人也。中宗朝得度。后遇义
净三藏。誓游西域。始者从舶渡海。自经三载。东南海
中诸国。昆崙.佛誓.师子洲等。经过略遍。乃达天竺。礼
谒圣迹。寻求梵本。访善知识。一十三年。咨禀法训。思
欲利人。振锡还乡。独影孤征。雪岭胡乡。又涉四载。既
经多苦。深厌阎浮。何国何方。有乐无苦。何法何行。能
速见佛。遍问天竺三藏学者。所说皆赞净土。复合金
口。其于速疾。是一生路。尽此报身。必得往生极乐世
界。亲得奉事阿弥陀佛。闻巳顶受。渐至北印度健驮
罗国。王城东北有一大山。山有观音像。有志诚祈请。
多得现身。日遂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
夜。且未央。观音空中现紫金色身。长一丈馀。坐宝莲
华。垂右手摩日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西方净土
极乐世界弥陀佛国。劝令念佛诵经。回愿往生。到彼
国巳。见佛及我。得大利益。汝自当知。净土法门。胜过
诸行。说巳忽灭。日断食既困。闻此强壮。及登岭东归。
计行七十馀国。总一十八年。开元七年。方进长安。进
帝佛真容.梵夹等。开悟帝心。赐号曰慈悯三藏。生常
勤修净土之业。著往生净土集。行于世。其道与善导.
少康。异时同化也。

(右三条。出宋高僧传)

*** 蛮卒

长沙人。姓吴。征蛮卒也。以渔猎为业。曾得白龟。美而
唐(附五代)¶ 第 98c 页 X88-0098.png
食之。乃遍身患疮。溃烂疼苦。斯须难忍。眉.须.手足指
背堕落。未即死。遂乞于安南市中。有僧悯而谓曰。汝
可回心念大悲真言。吾当口授。若能精进。必致善报。
卒依其言受之。一心念诵。尔后疮患渐殄。手指皆生。
至全复。遂削发为僧。

*** 欧阳粲

欧阳粲。徐州医士也。居家常诵大悲神咒。一日到城。
薄晚方回。值阴雨大澍。雷电震发。路半有山林夹道。
密林邃谷。而多鸷兽。粲怖惧不巳。既而雨势弥盛。俄
见巨物现前。才十馀步。长丈馀。色正白。亦不辨手足
之状。但导前而行。粲恐悸尤极。时欲朗诵神咒。而口
巳噤矣。遂心念诵之不辍。俄失其妖。去家渐近。雨亦
稍止。

*** 许俨

麟德中。京师永兴坊许俨。取鱼为业。后患重。冥然若
死。身赤如火。痛如火炙。自云。但见火车。来烧我身。官
府责取鱼多。遣受报罪。巳经数日。乍生乍死。亲戚劝
作功德。遂造观音像两躯。仍令合家不食酒肉。遂差。

(右三条。出转因录)

*** 释道翊

白云道翊禅师。不知何许人。石晋天福四年。卓庵天
竺山西北。草衣木食。高行绝尘。一夕见前峰有光烛
天。迹其所起。视之。得异木焉。人莫能名之者。师乃取
之。命匠者孔仁谦。刻为观音大士像。夜梦白衣人曰。
唐(附五代)¶ 第 99a 页 X88-0099.png
雕像巳就。明日有僧自洛阳来。随身有古佛舍利。当
求之。巳而僧果至。如其梦求之。得舍利三颗。纳于大
士顶门。其后舍利常现于顶冠肉髻。白光焕发。自是
灵异大著。

*** 释智觉

智觉延寿禅师。馀杭王氏子。少为华亭镇将。以官钱
放生。坐死。及刑。颜色不变。文穆王异之。放令出家。居
龙册寺。执劳供众。日唯一食。长坐不卧。得法于天台
韶国师。初住雪窦。寻归西湖。建隆二年。忠懿王请为
永明第二代。居十五年。众常二千。署智觉号。夜施食。
朝放生。六时散花行道。日课一百八事。未尝暂废。馀
力诵法华经。计一万三千部。别号抱一子。先于禅观
中。蒙观音大士以甘露灌口。获大辩才。著宗镜录百
二十卷。以会天台.贤首.慈恩异同之弊。诗偈几千万
言。传播海外。高丽国王致书。叙弟子礼。奉金线织成
袈裟.紫水晶数珠.金澡瓶为献。开宝八年示寂。茶毗
舍利如雨下。塔于净慈山。

(右二条。出武林高僧事略)

*** 慧锷

浙江宁波府。海洋有山。取像南天竺之补陀。而大士
常于中示现。唐宣宗大中年间。西域有僧至补陀洞
中。燔尽十指祈祷。亲睹菩萨妙相。与说法要。名迹始
著。其后日本僧慧锷者。自五台山。得菩萨画像。欲还
本国。舟至洞。辄不往。乃以像舍于山侧土人张氏之
门。张氏屡见神异。径捐所居。为观音院。郡将闻之。遣
唐(附五代)¶ 第 99b 页 X88-0099.png
幕宾迎其像到城。与民祈福。巳而有僧名即众。求嘉
木。扃户刻之。弥月像成。而僧不见。今之所设是也。宋
神宗元丰三年。遣王舜封。使三韩。舟抵洞。黑风骤起。
巨龟负舟向山。舜封祷之。菩萨现相。舟稳还。以闻朝
廷。颁金帛。移寺建于海岑山之阳。额曰宝陀。祈祷雨
旸。辄应之。(出稽古略及通载○唐僧慧宽。乃十世观音应身。详见本传。出石门文字禅。此不繁
录。)

*** 岑文本

文本。常念普门品。乘舟吴江。舟覆。随波至岸。后于家
设斋。一僧曰。天下方乱。君幸不预灾。终至富贵。果至
太宗朝为中书令。(出统纪)

** 宋

*** 释义寂

义寂法师。字常照。姓胡氏。温州永嘉人也。讲诸经论。
并造疏注。寓四明育王寺。梦登国清寺。上方有宝庄
严幢座。题曰文殊台。设枑梐阑隔。求入无由。俄睹观
音菩萨。从堂徐出。相接斯须。觉巳与观音身泯合不
分。因而惊寤。自是之来。乐说无尽矣。或曰。入普门智。
乘利物悲。上合佛觉。證无上故。下合众生。凡圣同体
故。得是心者。非观音而谁欤。

*** 释宗渊

宗渊者。姓宫氏。高密人也。其孤洁耿介。凡俗不可造
次而见。日别持观音支品。盖曾有善相人。言渊促龄。
勉令受持普门品也。至太平兴国五年十月。预言终
唐(附五代)¶ 第 99c 页 X88-0099.png
期。令木工作座。如鹿顶形。连促木工。明日斋时要用。
至是果坐终焉。年八十三。有洛西集。著挽辞五十首。
一云。举世应无百岁人。百年终作冢中尘。余今八十
有三也。自作哀歌送此身。纸衣一袭葬焉。后开发。神
色宛然。弟子淡然.奉明。葬之于岩穴之中矣。

(右二条。出宋高
僧传)

*** 释继忠

法师继忠。字法臣。永嘉丘氏。父母求嗣佛祠。同梦一
僧授以好子云。螺溪尊者。寄汝养之。母娠。即厌荤血。
幼见佛像必致敬。八岁入开元。蒙恩得度。即诣南湖。
依广智学。劳苦得疾。乃行请观音三昧。蒙大士放光
以水灌顶。其疾即愈。既而洞悟教观。无所凝滞。广智
深器之。时令代讲。雪窦显禅师见而叹曰。四明之道
为有传矣。

*** 王古

元符二年夏。四月不雨。袁州守臣王古。往祷于木平
山舍利石塔。岩中放光。见白衣大士。身金璎珞。获舍
利。五色。大如枣。中有台观之状。复往仰山塔所。见泗
州大士。维摩.罗汉列居左右。巳而大雨沾足。郡闻于
朝。诏赐木平塔曰会庆。仰山塔曰瑞庆。

*** 释彦伦

彦伦法师。蕴齐钱塘周氏。号清辩。幼岁试经得度。传
教观于法明会贤师。尝患疫疾。百药不治。遂力课观
音尊号。梦一妇人。以凿开其胸。易其心。手扪摩之。患
唐(附五代)¶ 第 100a 页 X88-0100.png
即愈。畴昔所览。靡不通记。走笔成章。率归典雅。咸谓
辩才之證。

*** 释慧才

杭州雷峰慧才法师。于元丰元年三月。为灵芝元照.
道俗千人授菩萨戒。羯磨之际。见观音像放光。讲堂
大明。净慈法真禅师守一作戒光记。米芾书。辩才法
师立石于龙井。

*** 知白

侍郎边知白。元丰二年。自京师至临川。触暑成病。忽
梦白衣人。以水洒之。顶踵清寒。觉而顿爽。于是集古
今灵验。作观音感应集四卷。行世。(刻板上竺。右五条。出统纪)

*** 大士签

天竺百签。越圆通百三十签。以决吉凶。其应如响。相
传是大士化身所述云。(出释门正统)

*** 张抗学士

张抗。积善。向佛发誓诵大悲陀罗尼十万遍。求生净
土。年六十馀。寝疾。一心念佛。谓家人曰。西方净土。只
在堂前。阿弥陀佛坐莲华上。翁儿在金地上礼佛。言
讫念佛而逝。翁儿。抗孙也。三岁而亡。(大悲经云。若诵持大悲陀罗尼
章句者。临命终时。十方诸佛皆来授手。欲生何等佛土。随愿皆得往生。其诵持人。若在江河海中浴。其中众生。
得此人浴身之水。沾著其身。一切恶业重罪。悉皆消灭。即得转生他方净土。莲花化生。何况持诵之者。而抗誓
诵十万遍求生净土。故其成就所顾无疑矣。)

*** 王氏女

王氏女。吉安人也。日诵弥陀.金刚.观世音经。念佛求
唐(附五代)¶ 第 100b 页 X88-0100.png
度。与后母同修净业。后得疾。请僧说净土观法。忽索
衣吉祥而卧。揽观音手所执幡。寂然不动。母筛灰于
地。以验受生。见灰中出莲花数朵。

(右二条。出往生无)

*** 释遵式

遵式禅师。台州临海人。学行高古。名冠两浙。专志安
养。尝行般舟三昧。九十日为期。苦学呕血。入道场。两
足皮裂。以死自誓。忽如梦中。见观音垂手指其口。引
出数虫。又指端出甘露注其口。觉身心清凉。疾遂愈。
著净土决疑行愿。及净土忏法。行于世。天圣间。将化
之日。炷香礼佛。愿诸佛證明。往生安养。至晚坐脱。人
见大星陨于灵鹫峰。时号慈忏主云。又建光明忏堂
时。每架一椽一甃。必诵大悲咒七遍。屡经兵火。岿然
独存。乃愿力所致也。(出往生集并武林高僧传)

*** 释古鼎

古鼎铭禅师。临济十五世孙。将示寂。谓其徒曰。观世
音持莲花至矣。安坐而逝。火化。舌根.齿牙.数珠不坏。
五色舍利无数。国史危先生为之碑。有四会语录行
世。(出皇明名僧辑略及宋景濂学士集)

*** 释契嵩

明教契嵩禅师。藤州镡津李氏子。七岁出家。既受具。
常戴观音圣像。诵其名号。日十万声。经传杂书。靡不
博记。得法于洞山聪和尚。自号潜子。一室翛然。闭户
著书。作辅教论十万馀言。明儒释一贯。又著定祖图.
正宗记。抱其书入京。师因府尹龙图王公素。以书献。
唐(附五代)¶ 第 100c 页 X88-0100.png
仁庙嘉叹。诏付法院编次。旌以明教之号。赐其书入
藏。韩忠献公.欧阳文忠公皆称道之。由是名振海内。
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者三。曰眼.曰舌.曰童真。并顶骨.
数珠。五物存焉。所出舍利。红白精洁。状如大菽。塔于
永安院之左。门人编其书曰镡津集。(出武林高僧事略)

*** 张孝纯

张孝纯。有孙五岁。不能行。人告之曰。顷淮甸间一农
夫。病腿足甚久。但日持观音名号不辍。遂感观音示
现。因留四句偈曰。大智发于心。于心无所寻。成就一
切义。无古亦无今。农夫诵偈满百日。痼疾顿愈。于是
孝纯遂教其孙。及乳母。斋戒持诵三两月。步武如常。
儿患腿足者。诵之皆验。(出语录。有求聪慧者。悉获果遂。)

*** 翟楫

翟楫。居湖州四安镇。年五十无子。绘观音像。恳祷甚
至。其妻方妊。梦白衣妇人。以盘送一儿。甚韶秀。妻大
喜。欲抱取之。一牛横其中。竟不可得。既而生子。弥月
不育。又祷如初。有闻者告曰。子嗜牛肉。岂谓是欤。楫
竦然而誓。合家不复食牛。再梦前妇人送儿至。抱得
之。妻乃生子成人。(出广嗣录。世俗皆谓观音是女身。故菩萨多示女相。令易悟焉。)

*** 许知可

许知可。毗陵人。尝获乡荐省闱。不利而归。夜梦白衣
人曰。汝无阴德。所以不第。可曰。某家贫无资。何得与
人乎。白衣曰。何不学医。吾助汝智慧。可寤。践其言。果
得卢扁之妙。凡有病者。无问贵贱。诊候与药。不取其
唐(附五代)¶ 第 101a 页 X88-0101.png
值。所活不可胜计。后举又中乡评。赴春官。舣舟平望。
复梦前白衣人。以偈赠曰。施药功大。陈楼间处。殿上
呼卢。唤六作五。思之不悟。记于牍。绍兴壬子。以第六
人登科。因上不录。遂升第五。其上则陈祖言。下则楼
材。方省前梦也。

*** 包凭

包凭。字信之。嘉兴人。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
之学。一日游泖湖。偶至一村寺。见观音像淋漓露立。
即解囊中得十金。呼主僧授之。令修屋宇。僧告以工
大银少。不能竣事。后取松布四疋。衣七件。与之。内纻
褶系新制。其仆请巳之。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
裎何伤。僧泣语曰。舍银及衣.布尤非难。只此点心。何
可易得。后工完。凭宿寺中。梦伽蓝告曰。汝子孙当享
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右二条。出阴骘录)

*** 周世亨

鄱阳吏周世亨。谢役之后。事奉大士甚谨。庆元初。发
愿手写经二百卷。施人持诵。斋戒缮写。方及二十卷。
正书捉笔。群鸦数十鸣噪屋上。逐逐不退。起祷像前。
追出。视一鸦中箭流血。众鸦为拔之不得。故悲叫。周
速诵宝胜如来。救苦观音。以笔指之。箭自拔。鸦飞入
空。周赞叹间。箭从天井内掷落佛龛侧。灵异若此。

*** 杨亮

淳熙末。建昌步卒杨亮病。见两吏持符追到官府。王
者问。生时有何功德。对曰。身供走役。每遇差使。不敢
唐(附五代)¶ 第 101b 页 X88-0101.png
违限。王曰。不问此事。别有何阴骘。亮始悟为冥司。曰。
但念得观世音经。又问。更有何善事。对曰。小人那得
一善可称。但守分不害人耳。王命检籍。如言。遂得更
生。

*** 林翁

福州南台寺。塑新观音像。而毁其旧。木工林翁。求归
事之。后操舟入海。舟坏而溺。急呼观音曰。宁不救我。
俄身自浮。得一板乘之。惊涛自天。约行数百馀里。随
流入小浦中。获遗物一笥。颇有所资而归。非观音菩
萨之助而何。

(右三条。出转因录)

*** 千手眼观世音菩萨赞(四明法师述大悲经作)

南无过去正法明如来。现前观世音菩萨。成妙功德。
具大慈悲。于一身心。现千手眼。照见法界。护持众生。
令发广大道心。教持圆满神咒。永离恶道。得生佛前。
无间重愆。缠身恶疾。莫能救济。悉使消除。三昧辩才。
现生求愿。皆令果遂。决定无疑。能使速获三乘。早登
佛地。威神之力。叹莫能穷。故我一心。归命顶礼。(四明曰。观
音一身有千手眼。手有提拔之力。眼有照明之用。即是一千神通智慧也。一身具千手眼。千手眼不离一身。乃
表一念即千通慧。千种通慧不离一念也。恶道。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也。南无。华言归命。亦云归依。三昧。华言
正定。三乘。即声闻.缘觉.菩萨也。无间。即阿毗地狱也。)

*** 礼观音文(大慧杲禅师。屡获大士加被。故作此文。以益所求。)

清净三业(身.口.意也)。一心五体投地(二手.二膝及头据地)。归依南无
十方慈父.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我闻菩萨。从闻.思.
修。入三摩地。得二随顺(上顺十方诸佛本妙觉心。同一慈力。下顺六道众生清净
唐(附五代)¶ 第 101c 页 X88-0101.png
本源。同一悲仰)。四不思议。十四无畏(俱如楞严经所明)。十九说法(一现
佛身说法.二辟支.三声闻.四梵王.五帝释.六自在天.七大自在天.八天大将军.九毗沙门天王.十小王.十一长
者.十二居士.十三宰官.十四婆罗门.十五比丘等四众.十六妇女.十七童男童女.十八天龙等.十九执金刚神。
详如普门品。别而言之则三十五应也)
。七难二求(一火焚.二水漂.三罗刹.四刀杖.五恶鬼.六
枷锁.七怨贼。二求者。一求男.二求女。详如楞严经)
。三十二应(详如楞严。按华严疏。准普门品。
列三十五应。一佛身.二辟支.三声闻.四梵王.五帝释.六自在天.七大自在天.八天大将军.九毗沙门.十小王.十
一长者.十二居士.十三宰官.十四婆罗门.十五比丘.十六比丘尼.十七优婆塞.十八优婆夷.十九长者妇女.二
十居士妇女.二十一宰官妇女.二十二婆罗门妇女.二十三童男.二十四童女.二十五天.二十六龙.二十七夜
叉.二十八乾闼婆.二十九阿修罗.三十迦楼罗.三十一紧那罗.三十二摩睺罗伽.三十三人.三十四非人.三十
五执金刚神。若以长者..宰官.婆罗门妇女身共一。则三十二应。然理则实四类妇女各各不同。加妙音品中明。
彼品复有轮王。及菩萨身。又加地狱.饿鬼.畜生。及诸难处。皆能救济。岂无彼身。则三十五亦未为尽。若开四妇
女各成二人。以妻人别故。则此巳有三十九矣)。无量功德。兴大威力。发大誓
愿。同流九界(十法界。除佛法界也)。六道四生(天.人.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为六。胎.卵.
湿.化为四)。生死趣中。兴百千万亿无量恒河沙劫数善行
方便。救度拔济一切众生。无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赐
加被。伏念某甲。夙生庆幸。得遇佛乘。身虽出家。心不
染道(若在家者应改作身苦尘缘。心多散乱)。愚痴邪见。诸根昏塞。内外
经书。虽于习学。章句妙理。无所通晓。又恐福力浅薄。
寿命不长。徒入空门(在家者改作徒得人身)。虚生浪死。我今洗
心泣血。稽颡投诚。终日竟夜。存想圣容。受持圣号。礼
拜圣像。惟愿菩萨。天耳闻声。悲心救苦。怜悯加被。放
大神光。照我身心。倾大甘露。灌我顶门。荡涤累世怨
愆。洗洁千生罪垢。身心清净。魔障消除。昼夜之间。坐
卧之中。观见菩萨。放大神光。开我慧性。使我某甲。即
唐(附五代)¶ 第 102a 页 X88-0102.png
时神通朗发。智慧聪明。一切经书。自然记忆。一切义
理。自然通晓。得大辩才。得大智慧。得大寿命。得大安
乐。参禅学道。无诸魔障。悟无生忍。世世生生。行菩萨
道。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此文大分四节。
从初句至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是归敬。从我闻至无有休息。是伸叹。从我今至悟无生忍。是求加。从世世至
同圆种智。是发愿回向。种字平声。惟佛方具一切种智。谓如来能以一种智。知一切诸佛之道法。知一切众生
之因种也。四恩者。父恩.母恩.国王水土恩.天地覆载恩。三有者。欲界.色界.无色界。众生有生有死。故名为有。)

*** 仁宗

仁宗皇帝。讳顺。真宗子。天圣元年。帝常顶玉冠。上安
观音像。左右以玉重。请易之。帝曰。三公百官揖于下
者。皆天下英贤。朕岂所敢当。特君臣之分。不得不尔。
朕冠此冠。将令回礼于大士也。(出郑景重家集)

*** 英宗

英宗皇帝。讳宗实。仁宗兄也。治平二年。杭守沈文通奏。
天竺寺观世音菩萨。始自石晋。至今治平。福天下。
泽生民。前后灵迹甚著。宰相曾公亮。敷陈其事。遂赐
额曰灵感观世音院。(出统纪并金汤)

*** 曾公亮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人。尝丁母忧归。乡有僧元达。附
舟至钱塘。入天竺礼大士。入门见素服女。谓曰。曾舍
人五十七入中书。上座是年亦受师号。巳而不见。亮
至五十七果拜相。达以亮恩补大师焉。(出统纪)

*** 孝宗

孝宗皇帝。讳慎。高宗选立为太子。即位。隆兴元年七
唐(附五代)¶ 第 102b 页 X88-0102.png
月。帝御选德殿。制观音大士赞曰。猗欤大士。本目圆
通。示有言说。为世之宗。明照无一。等观以慈。随感即
应。妙不可思。又尝幸天竺。展敬菩萨。见行道观音像。
召瞎堂禅师问曰。大士手拈数珠。念个甚么。堂曰。求
人不如求已。上大悦。(出资监)

*** 理宗

理宗皇帝。讳的。宁宗侄也。淳祐元年。帝梦大士坐于
竹石间。及觉。乃图形刻石。御赞曰。神通至妙兮。隐显
莫测。功德无边兮。应感奚速。时和岁丰兮。祐我生民。
兵寝刑措兮。康此王国。仍书广大灵感四大字。加于
观音圣号之上。又书心经一卷。赐上天竺刻石。(出资监并
寺碑)

*** 真德秀

真德秀。字希元。本姓慎。避孝宗讳。改姓真。端平间参
大政。谥文忠。号西山先生。尝跋普门品。有曰。昔唐李
文公。问药山俨禅师曰。如何是黑风吹船。飘堕鬼国。
师曰。李翱小子。问此何为。文公惕然怒形于色。师笑
曰。发此嗔恚心。便是黑风飘堕鬼国也。吁。药山可谓
善启发人矣。是知利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
是苦海。一心清净。烈𦦨成池。一念惊觉。船到彼岸。灾
患缠缚。随处而安。我无怖畏。如械自脱。恶人侵凌。待
他横逆。我无忿疾。如兽自奔。读是经者。作如是观。则
知补陀大士。真切为人。非浪语也。(出文献通考)

** 元
唐(附五代)¶ 第 102c 页 X88-0102.png

*** 释蒙润

蒙润。字玉冈。嘉禾人。姓顾。母娠及𧩙时。俱感异梦。年
十四出家。因苦学婴奇疾。修请观音忏七七日。既获
灵应。疾愈而心倍明利。成大器。主德藏.天竺诸法席。
千指围绕。尝修法华.大悲诸三昧。瑞应不可胜纪。故
其潜德密證。不易浅窥之也。

*** 释真净

真净。字如庵。华亭姚氏子也。母梦白月堕怀而娠。有
异僧谓曰。儿乃海月法师再来也。九岁出家。依无极
度法师。尽其性学。元泰定间。辅相脱驩。举住下天竺。
先净因疾苦。梦白衣大士。持瓶水灌其口曰。当自愈
矣。元主慕其道。赐号佛心弘辨。及金纹紫衣。入灭阇
维。舌根不坏。以素持法华经故也。

*** 释弘济

弘济。字同舟。号天岸。馀姚人。姓姚氏。幼出家。尝修法
华.金光明等忏。感异。元泰定元年。住万寿.圆觉。明年。
盐官海岸毁居民。潮汐湍湍。恐为鱼鳖之宅。丞相脱
驩甚忧之。请济祷于上竺大士。复就海岸建水陆斋。
济入慈心三昧。取沙诵大悲神咒。帅众遍撒其处。足
迹所及。岸皆复固。众钦若神焉。

(右三条。出明高僧传)

*** 释念常

念常禅师。号海屋。华亭人。姓黄。母杨氏。祷观音大士。
梦庞眉老僧托宿而娠。𧩙时瑞光照室。异香袭人。出
家平江圆明院。博究群书。嗣法晦机熙和尚。帝师尊
唐(附五代)¶ 第 103a 页 X88-0103.png
宠。预金书藏经之列。有佛祖通载集二十二卷行世。
时号僧中班.马。

*** 释元长

元长。字无明。号千岩禅师。萧山人。族姓董。母何氏。幼
搆疾。母祷观音。许出家而始愈。通九流百氏。习毗尼
于灵芝律师。传心印于中峰和尚。隐居天龙。日有二
蛇来绕法座。师为说三归五戒。蛇矫首低昂。作拜舞
而去。自是声名藉甚。朝廷特降名香.紫衣。及普应妙
辩之号。中州.外国。咸尊仰之。

(右二条。出稽古略)

** 明

*** 太宗文皇帝御制大悲观世音菩萨赞

「 观音證悟妙圆通
 入流忘所自闻中
 由闻入觉所觉空
 清净宝觉成圆融
 三昧慈力与佛同
 妙力自在成就功
 璎珞庄严百宝珑
 补陀岩现满月容
 摩尼宝目莲花瞳
 频伽瓶水海波溶
 杨枝叶叶生春风
 超越出世妙无穷
 三十二应随所从
 四种无畏功德崇
 称扬名号犹击钟
 感应有如声度墉
 无有所碍咸达聪
 援拯沉溺开惑蒙
 大慈悲力𠃔敬恭
 恒河沙数垂范幪
 随顺方便各有庸
 周遍法界福攸隆
 动静二相了无踪
 妙明寂静显性宗
 慧光普烛七宝红
 有能洞此十方空」

唐(附五代)¶ 第 103b 页 X88-0103.png

*** 鱼篮观音像赞(文宪公宋濂作)

予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陜右金沙滩上。有
美艳女子。挈篮鬻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
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
岂堪配众夫耶。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
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唯马氏子能。女令具
礼成婚。入门。女即死。死即麋烂立尽。遽󰢍之。他日有
僧。同马氏子启冢观之。唯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
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自是陜西多诵
经者。

乌伤刘某。命括人吴福。用金碧画成一㡠。月旦
十五日。展而谒焉。请余序其事。序巳。系之赞曰。惟我
大士。慈悯众生。耽著五欲。不求解脱。乃化女子。端严
姝丽。因其所慕。导入善门。一刹那间。遽尔变坏。昔如
红莲。芳艳袭人。今则臭腐。虫蛆流蚀。世间诸色。本属
空假。众生愚痴。谓假为真。类蛾赴灯。飞逐弗巳。不至
陨命。何有止息。当是实相。圆同太虚。无媸无妍。谁能
破坏。大士之灵。如月在天。不分净秽。普皆照了。凡归
依者。得大饶益。愿即同归。萨婆若海。(萨婆若。华言一切智。)

*** 刘谷贤

谷贤。黄州人也。隶虎贲左卫军伍。尝从太监郑和。操
舟往使海外诸国。经大洋。贤忽失足堕水。时风帆迅
驶。不可以援。和令舟人升桅木望之。遥见一人隐在
波中出没。相去数十里。以为无复生理。须臾贤逮舟
边。舟中人大喜。速引以物。有大鱼长丈馀。在旁悠然
唐(附五代)¶ 第 103c 页 X88-0103.png
而去。众咸异之。贤曰。余堕水不没者。此鱼力也。适载
余至此。余将没时。数鱼辄以鬐鬣负起。以是水不入
口。众问贤。生平作何善事获此。贤云。但念观音经耳。
(出转因录)

*** 释显示

显示禅师。号瞽庵。俗姓卢。母金氏。梦观音大士现五
色云中而生。弱冠剃染。依天岸.佛海二公。通台教大
小部文义。辩词如注。更亲虎岩.贤叟诸耆宿。而道益
著。住隆寿.演福诸刹。汲引方来。晚岁专至西方。感异
而化。

*** 释宝金

宝金禅师。号璧峰。永寿人。族姓石。父称长者。母张氏。
勤善弗倦。有持钵僧。以观音像授张。烛曰。谨事之。当
生智慧之男。未几生师。白光照室。六岁依云寂法师
为弟子。薙染受具。穷理性之学。末绍别传于西蜀如
海真公。建灵鹫庵以居众。施者甚广。元顺帝赐衣。及
圆明之号。洪武三年召对称旨。宠赉优渥。赐诗十二
韵。有玄关尽悟。巳成正觉之句。所至皆化。不啻生佛
兴焉。

*** 释愿登

愿登。字大猷。姑苏人。母陶氏。祷观音大士而生。幼即
颖悟异常。依南京净觉法师为师。竺坟.鲁典。无不博
综。住持水西寺。著观幻子内外篇。合儒释一贯。学士
宋濂荐于洪武太祖。礼遇甚隆。敕除翰林之职。
唐(附五代)¶ 第 104a 页 X88-0104.png

*** 释梦窗

梦窗禅师。讳智曤。日本国势州人。母祷普门大士。梦
吞金光而娠。生有祥光满室。九岁出家。礼慈观律师。
二十受具。后参一山宗公。山曰。吾宗无法与人。师力
参。至目不交睫。于高峰禅师言下开发。偈有等闲击
碎虚空骨之句。高峰印可之。住持南禅.善.瑞光.兜率.
补陀诸名刹。赐号正觉。道振三朝。名飞四海。国中以
为荣。

(右四条。出稽古略)

*** 尼成静

成静。字实修。广州古冈人。俗姓张。幼持斋戒。以贞洁
自处。礼本邑真梵庵主为师。及剃落。专课涅槃.大乘
诸经。事师尤谨。中年进具。常以毗尼请益于余。栖心
净土。弥陀不辍于心口。慈详好施。威仪范物。循循善
诱。为士庶所仰。意其乘愿力再来人也。尝劝众造旃
檀千手眼大悲圣像。于凤城之大慈庵。越明年。得微
疾。预知时至。频诲徒众。与诸檀越诀别。翌日。语诸弟
子曰。千手千眼大悲观音菩萨。来此相接。汝等合恭
迎之。吾往矣。即冥目而化。世寿五十有九。

** 清

*** 释智嵩

智嵩。字灵岳。鼍阳人。住端州高要县梁山。丁亥年兵
伐梁山。执嵩担运。复夺手中数珠。嵩抗之。兵遂拔刀
斩嵩。嵩即称观世音菩萨。刀下。兵为衣袖所挂。其刃
不落嵩头。因而得免。是知大士威神。逾于响应矣。嵩
唐(附五代)¶ 第 104b 页 X88-0104.png
徒实际者。时匿山棘林中。一心持念大悲神咒。兵众
遍山捕擞乡民。以创剌棘林。创将及际。兵即颠蹶山
下。经云还著于本人。信不虚也。

*** 张明达

明达。顺德人。父寅亮。南海诸生也。母邓氏。以屡产不
育。因祷观音大士而娠。𧩙当大士成道之晨。是日俗
多洁蔬。为大士庆。其母与侍人料理净供。既上献。而
东犹未生明。拟少寝。不觉娩矣。时儿啼。大小趣看。见
满室光发。众咸讶之。邓因语姑曰。此儿产异常孩。莫
非吉祥乎。长未五岁。而母亡。祖母余氏。抚之犹晚子。
至年十四。祖母临终。私遗白金数镒。值戊子岁。人多
菜色。达以遗金施之。路人全活者可数。后邻里有婪
者。谗闻其父。反责私窃家财浪散。达竟不辩也。后有
从乞者。达以财匮。致虚彼求。逾日。乞者饥困而绝。达
闻私念。犹我不能周彼之危急。得非吾福力薄。而误
之耶。因愿舍身托生王家。行博济以盈众欲。即便登
本处观音岩。哀礼大士證明加被。即向数百仞悬崖
之上。投身而下。不觉堕在山跟石上坐。而毫无伤损。
自知大士慈护。高坠不碎。遂从觅者劝归。自是持斋。
发出尘之念。独其父于佛无信。难以情启。年十七。宿
根时熟。向父陈其素志。父怒而责之。退思不巳。唯专
念大士。复求于大父。大父见其志不可拔。谕其父而俛
可之。然犹有留难。越旬日。于中夜梦白衣人语曰。佛
子行矣。毋负好时也。达焂起出户。时衢巷门闼。悉皆
唐(附五代)¶ 第 104c 页 X88-0104.png
洞开。值天雨晦瞑。前途不辨。独有数萤。傍达低昂。因
逐之前进。经十馀里始昧。遂投鼎湖和尚薙染。名曰
开诇。居无何。忽婴沉疾。一日神色俱变。息去不还。睹
者皆谓决不可起。诇唯一心正念。良久忽苏。亦渐平
复。非大士之冥加而何。因肃诚倩绘千手圣像奉事。
其绘像时。结坛持咒。日别更衣沐浴。画人仍以纸[(土*白*匕)/ㄆ]
掩气。釆色不用牛胶墨类。至于纸笔。各各皆加持咒
法。像成之夕。大放光明。映出坛外林壁。皆金色晃耀。
见者莫不惊叹。诇以自出胎至于离俗。屡荷大士之
洪庇。慈恩莫述。由是恳本师编此入集。俾大地禀识
者。咸知大士妙德难思。不违生念。诚苦海之舟航焉。

*** 潘国章

国章。广州顺德人。归信三宝。贾于端州广利。丙戌世
变。四方烽起。附舟旋乡。至三水遇风覆舟。彼即一心
念大士名。既不善浮。直没海底。茫无涯际。唯笃切是
念。踏底信步而行。斯须达岸。所赍路费。仍在掌中。回
视始知向为海没也。异哉。诚大士之神力不可得而
思议矣。亦由当人心无二念。物我全忘。故不见水触
其吻息。岂非得入流忘所少分相应耶。章后出家于
韶石之日亲山。字曰玄虬。(章向余自说)

*** 黄可明

可明。东莞富室子。大清初。泛舟五羊。海中被掠。执至
𡨥巢。锁连户扇。贼行他劫。使妇守之。时明家延僧讽
诵普门品经。其夜贼妇。见明边有异色祥光。至旦诘
唐(附五代)¶ 第 105a 页 X88-0105.png
之。明默知必为神祐。俟妇适邻家。即负扇而窜。离巢
登岭。见一樵人。求为破扇脱锁。踰数十里。始达平方。
(明对予自说之)

*** 刘藟叔

藟叔。广州顺邑司李中雷公之子也。顺治丁亥秋。往
香山。海上为𡨥所执。勒财不遂。乃推落海中。藟幼奉
庭训。敬信三宝。自念唯菩萨可恃。即至心念观音名
号。时手被縳。将没海底。困苦欲绝。而弥加笃切。忽觉
足拇到沙。漂流移时。渐至浅处。诚所谓大水所漂。称
其名号。即得浅处。信不诬也。时贼见之。即挽上船。留
数日。拟候家信。将财赎命。其贼沿河杀掠。而藟竟不
罹殃。越五.六日间。暴风大作。贼船投泊无处。遂即回
心释放。且曰。想是你合家斋戒所感也。又藟髫年。巳
曾被掳。自辰至午。即获脱免。皆仗菩萨之力也。及世
变。遭难者不可胜举。独藟家无虞。夫非日前笃信之
致乎。(藟自述之)

*** 邵以贞

以贞。广州府诸生也。归心佛教。戊子岁。穗城有新兵
丁。强易于市。贾者与之抗言。兵遂告开府李公。谓民
欲叛。以服短衿为号。然岭南俗。内衿多短。即闭城捕
执。伹见衿短斩之。李公不容分䜣。如是巳斩数十名。
时贞在列。唯一心恳念大士名。次至贞即止。而众被
枉者。亦由是悉免。贞因属予编入焉。

*** 尼等龄
唐(附五代)¶ 第 105b 页 X88-0105.png

等龄。广州番禺人。俗姓邓。母洪氏。大清初出家。晨昏
礼诵。翘志净土。称念大士洪名。不辍于口。于庚寅年
七月廿三日。礼念至中夜。四壁寥然。惟自一身。恍如
掌中有物。不觉将纳入口。咽巳。开拳尚馀三颗在手。
其色鲜赤。形类朱砂。自此绝食。了无饥渴。礼念犹谨。
于今稍饵时果。而七谷不沾唇。肤体如故。精神较健。
今现居广州严净庵。

*** 黄扩生

扩生。广州新邑诸生。家巨富。年五十而未举嗣。戊子
岁。禀受五戒。而不茹荤。奉大士尤谨。晨夕必更沐百
拜。称念大士之名。虽世务匇冗。不辍常仪。未周三载。
妻.妾联日各产一儿。及长颇聪慧。经云便生福德智
慧之男是也。

*** 何隆将

隆将。广州番禺庠生。年逾知命未胤。心巳绝望。乙未
岁。请余苑中度夏。因授与六斋文。并千手眼大悲像。
彼即筑别室奉供。朝暮虔礼。每晨必体讫。方啜茶浆。
其至诚若此也。历数月。梦大士亲授红儿。翌日欣然
白余曰。吾获兆矣。次年果𧩙一男。三载连举三子。

*** 麦传晟

传晟。顺邑麦村人。禀持六斋。康熙甲辰岁八月初二
日。过邻乡。途中被贼执至巢所。以铁鍊四条。锁其项
胫。闭之幽室。勒银百两。晟即昼夜默念大士洪名。专
诚不乱。越四日。贼馈其食。无箸。便出外觅一竹枝。折
唐(附五代)¶ 第 105c 页 X88-0105.png
而与之。复锁门而去。然贼每日数数启门检视。是日
即遗失钥匙。但门外窥眺而巳。晟即劈此竹。试剌其
锁。遂连开者三。唯项上一锁难动。自知巳被大士垂
救。恳祷弥切。至初八日。复试以竹剌之。其锁挈然顿
落。意欲逃窜。惧贼觉知。持疑未决。先晟身有生姜一
指许。被执时贼巳分其半。乃将馀姜为校杯。叩白大
士曰。弟子巳蒙慈祐。拘系顿释。今欲逃去。又恐防者
执。则无复生理。倘许即行。乞连示五胜校。除我忧疑。
果如所祷。即扳升屋上望之。见隔溪乃岳父家焉。遽
奔往。外贼觉唤。晟即越溪而走。及岸。复为贼党阑截。
晟以两肘掣开。如豕突羊群。无能制者。拶入岳父家。
贼共閵门索取。岳父告曰。晟家贫。乞宥旬日。当随力
策办银两。踰日。忽官兵临剿。贼徒奔溃。径路还家。不
费一文。所谓称其名故。即得解脱。诚不诬欤。

又晟有
叔字连峰者。素奉斋戒。于是年正月。往羊城。河上值
寇劫渡。被执男妇五十馀人。拘牵还穴。经一山顶。贼
以木牌支坐少憩。峰于其后抽牌。连人翻落坑中。即
奔至一村边空舍。以破竹匾蚕簙覆身。贼追绕村。檄
土人云。有麻面胡子。逃入你村。可速献出。不然即荡
平村户。峰亲闻之怖甚。切念大士名一声。拔须数茎。
遂并拔尽。竟不觉其痛。忽有一人从他处来。云。胡子
巳过山去矣。群贼因散。峰乃出诉空舍主人。主人即
赠以衣帽。认为亲故。买舟送归。晟与叔深荷大士洪
恩莫报。特恳余编入焉。
唐(附五代)¶ 第 106a 页 X88-0106.png

*** 彭一乘

一乘。南海佛山人。归信法门。奉持六斋。康熙丁未腊
月。自五羊还家。同舟六人。中途遇暴风覆舟。诸人善
浮。得济于岸。唯乘独困舟内。不能得出。但一心恳念
大士名。斯须水盈半腹。随饮随念。忽觉有人牵乘手
出水上。遂挽船篷。顺飘及岸。岸上之人同诘之曰。顷
者见白衣人。趋篷到舟。今独见你。岂非彼为水所溺
乎。乘曰。并无馀者。唯我一人耳。再三徵诘。始悟白衣
者。大士垂救也。乘自录此。求附入集。

*** 邓承诏

承诏。号实峰。广州番禺人。信向有年。禀受归戒。康熙
戊申蒲月。长媳黄氏。忽喉生双鹅。饮食不进半月。身
羸神乱。肿痛难忍。倩医剌破。脓血既出。顷复肿痛逾
前。困苦移旬。药攻不效。偶余还山。舟过其门。诏出讯
候。因曰。弟子长媳。今患喉疮。楚剧之甚。良医胗脉。谓
毒入心肾。药必难治。命可延旦夕耳。诏虽知分定。而
忧戚不免。不审和尚有法能救定业乎。余曰。观音大
士。威神不可思议。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每于梦中授
人经法。诵者若病若难。辄蒙解脱。诏曰。其经法可得
闻乎。余即令侍者书观音救生经十句与之。彼持归。
俾人教媳。二.三遍即自能诵。仍贴经于病者床前。病
者夜睹其字。大如寸许。次日身爽神定。诵至半夜。其
疮自决。脓血大溃。唱曰。我病愈矣。遂索水漱口。起礼
大士。平复如故。举家欣庆。叹大士慈力。感应若是之
唐(附五代)¶ 第 106b 页 X88-0106.png
速乎。

* 观音慈林集记

赞甫年二九。而二亲邻亡。每诵蓼莪。空惭乌鸟。闻说
持斋能资冥福。遂断荤膻。未三载。阅坛经。便会宿怀。
知人能作佛。即舍家趣于非家。冀立身行道。以益先
灵。虽晨夕代为礼恳。及逢盂兰必荐。而中情耿耿。愧
诚力之未湔。爰于丁酉春。以西洋白氎。绘千手千眼
大悲圣像。举高七尺。革除皮胶。而用香汁和彩。仍令
画者日别沐浴更衣。像成。罄衣钵资。延集僧众。先为
讲释大悲忏法宗趣。次乃三七日修礼。遂感大士身
放金色光。手所执青红二莲花。频放白光。缁素咸睹。
诚为希有。私衷庆慰。必蒙慈力。度亲灵于上界矣。尔
后凡于像前修礼。莲花白光常涌。睹者莫不欣发净
信。自惟慈恩浩浣。虽粉身莫报。由是寻究三藏。捡诸
传记。据所见闻。用编此集。拟答洪庥之万一。俾见者
闻者。同升般若之宝筏。归者敬者。共入无畏之慈林。
长辞苦趣。直趋乐邦。是为记。

康熙戊申夏日鼎湖释弘赞和南重编

观音慈林集卷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