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4b 页
* 观音慈林集目录
* 上卷 诸经
* 观音普门品玄义
* 悲华经
* 观音势至授记经
* 大悲陀罗尼经
* 观音普门品
* 大佛顶首楞严经
* 华严经
* 无量寿经
* 十一面神咒经
* 庄严宝王经
* 请观音经
* 中卷 感应
* 大商主
* 孤山灵像
* 清辩论师
* 作光王
* 求那三藏
* 尊称三藏
* 法密三藏
* 不空三藏
* 无畏三藏
* 释慧虔
* 竺法纯
* 释法桥
* 释道舟
* 释法义
* 释开达
* 郭宣之
* 潘道秀
* 栾 苟
* 释法智
* 子 敖
* 孙道德
* 刘度平
* 窦 传
* 竺长舒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4c 页 X88-0074.png
* 吕 竦
* 徐 荣
* 张 崇
* 昙无竭
* 尼明感
* 尼令宗
* 盖 护
* 张 畅
* 裴安起
* 徐 义
* 毕 览
* 释僧苞
* 释道汪
* 释道洪
* 释道囧
* 邵 信
* 张 兴
* 王 琰
* 伏万寿
* 顾
* 迈
* 释慧和
* 韩 徽
* 彭子乔
* 邢怀明
* 王 球
* 卞悦之
* 竺慧庆
* 尼僧端
* 尼玄藻
* 释法显
* 释昙颖
* 王玄谟
* 释超达
* 释僧明
* 释道泰
* 释法力
* 道 集
* 法禅等
* 孙敬德(梅挚妻)
* 释僧朗
* 释法林
* 宝志大士
* 释道融
* 释慧简(刘霁)
* 释僧实
* 释洪满
* 释慧恭
* 下卷 感应
* 释昙藏
* 释法常
* 释普明
* 释静之
* 释智勤
* 释法通
* 释智显
* 释元康
* 三藏玄奘
* 释知玄
* 文 宗
* 僧伽菩萨
* 岸禅师
* 释法朗
* 释僧衒
* 释怀玉
* 释神智
* 董 雄
* 徐善才
* 释慈藏
* 释自觉
* 徐 荣
* 张 崇
* 昙无竭
* 尼明感
* 尼令宗
* 盖 护
* 张 畅
* 裴安起
* 徐 义
* 毕 览
* 释僧苞
* 释道汪
* 释道洪
* 释道囧
* 邵 信
* 张 兴
* 王 琰
* 伏万寿
* 顾
* 迈
* 释慧和
* 韩 徽
* 彭子乔
* 邢怀明
* 王 球
* 卞悦之
* 竺慧庆
* 尼僧端
* 尼玄藻
* 释法显
* 释昙颖
* 王玄谟
* 释超达
* 释僧明
* 释道泰
* 释法力
* 道 集
* 法禅等
* 孙敬德(梅挚妻)
* 释僧朗
* 释法林
* 宝志大士
* 释道融
* 释慧简(刘霁)
* 释僧实
* 释洪满
* 释慧恭
* 下卷 感应
* 释昙藏
* 释法常
* 释普明
* 释静之
* 释智勤
* 释法通
* 释智显
* 释元康
* 三藏玄奘
* 释知玄
* 文 宗
* 僧伽菩萨
* 岸禅师
* 释法朗
* 释僧衒
* 释怀玉
* 释神智
* 董 雄
* 徐善才
* 释慈藏
* 释自觉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5a 页 X88-0075.png
* 释僧忍
* 释慧日
* 吴蛮卒
* 欧阳粲
* 许 俨
* 释道翊
* 释智觉
* 慧 锷
* 岑文本
* 释义寂
* 释宗渊
* 释继忠
* 王 古
* 释彦伦
* 释慧才
* 边知白
* 大士签
* 张 抗
* 王氏女
* 释遵式
* 释古鼎
* 释契嵩
* 张孝纯
* 翟 楫
* 许知可
* 包 凭
* 周世亨
* 杨 亮
* 林 翁
* 千手眼赞
* 礼观音文
* 仁 宗
* 英 宗
* 曾公亮
* 孝 宗
* 理 宗
* 真海秀
* 释蒙润
* 释真净
* 释弘济
* 释会常
* 释元长
* 文帝赞
* 鱼篮赞
* 刘名贤
* 释显示
* 释宝金
* 释愿登
* 释梦窗
* 尼成静
* 释智嵩
* 张明达
* 潘国章
* 黄可明
* 刘藟叔
* 邵以贞
* 尼等龄
* 黄扩生
* 何隆将
* 麦传晟(连峰)
* 彭一乘
* 邓承诏
* 观音慈林集记
观音慈林集目录(终)
* 释慧日
* 吴蛮卒
* 欧阳粲
* 许 俨
* 释道翊
* 释智觉
* 慧 锷
* 岑文本
* 释义寂
* 释宗渊
* 释继忠
* 王 古
* 释彦伦
* 释慧才
* 边知白
* 大士签
* 张 抗
* 王氏女
* 释遵式
* 释古鼎
* 释契嵩
* 张孝纯
* 翟 楫
* 许知可
* 包 凭
* 周世亨
* 杨 亮
* 林 翁
* 千手眼赞
* 礼观音文
* 仁 宗
* 英 宗
* 曾公亮
* 孝 宗
* 理 宗
* 真海秀
* 释蒙润
* 释真净
* 释弘济
* 释会常
* 释元长
* 文帝赞
* 鱼篮赞
* 刘名贤
* 释显示
* 释宝金
* 释愿登
* 释梦窗
* 尼成静
* 释智嵩
* 张明达
* 潘国章
* 黄可明
* 刘藟叔
* 邵以贞
* 尼等龄
* 黄扩生
* 何隆将
* 麦传晟(连峰)
* 彭一乘
* 邓承诏
* 观音慈林集记
观音慈林集目录(终)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5b 页 X88-0075.png
观音慈林集卷上
粤东鼎湖山沙门释 弘赞在犙 编
* 上篇 诸经
** 观音普门品玄义(天台智者大师作)
夫法界圆融。像无所像。真如清净。化无所化。虽像无
所像。无所而不像。化无所化。无所而不化。故无在无
不在。化应九道之身。处有不永。寂入不二之旨。是以
三业致请。蒙脱苦涯(三业谓身.口.意。事如请观音经所明)。四弘为誓。使
沾上乐(一誓度众生。二誓断烦恼。三誓学法门。四誓成大道)。故娑婆世界受无
畏之名(梵语娑婆。华言忍土。谓此众生忍受三毒.种种诸苦。不求解脱)。宝藏佛所。禀
观音之目。巳成种觉。号正法明(种。即种智。唯佛乃具。详如下释)。次当
补处。称为普光功德(补处。犹储君之义也)。其本迹若此。宁可测
知。方便随缘。趣举一名耳。今言观世音者。西土正音
名阿耶娑婆吉低输。此言观世音(梵语婆卢枳底。华言观世。湿伐罗。华
言自在。或言摄伐多。华言音。然梵本自有二种。故有两名。古译为观世光)。能所圆融。有无
兼畅。照穷正性。察其本末。故称观也。世音者。是所观
之境。万像流动。隔别不同。类音殊唱。俱蒙离苦。菩萨
弘慈。一时普救。皆令解脱。故曰观世音。此即境智双
粤东鼎湖山沙门释 弘赞在犙 编
* 上篇 诸经
** 观音普门品玄义(天台智者大师作)
夫法界圆融。像无所像。真如清净。化无所化。虽像无
所像。无所而不像。化无所化。无所而不化。故无在无
不在。化应九道之身。处有不永。寂入不二之旨。是以
三业致请。蒙脱苦涯(三业谓身.口.意。事如请观音经所明)。四弘为誓。使
沾上乐(一誓度众生。二誓断烦恼。三誓学法门。四誓成大道)。故娑婆世界受无
畏之名(梵语娑婆。华言忍土。谓此众生忍受三毒.种种诸苦。不求解脱)。宝藏佛所。禀
观音之目。巳成种觉。号正法明(种。即种智。唯佛乃具。详如下释)。次当
补处。称为普光功德(补处。犹储君之义也)。其本迹若此。宁可测
知。方便随缘。趣举一名耳。今言观世音者。西土正音
名阿耶娑婆吉低输。此言观世音(梵语婆卢枳底。华言观世。湿伐罗。华
言自在。或言摄伐多。华言音。然梵本自有二种。故有两名。古译为观世光)。能所圆融。有无
兼畅。照穷正性。察其本末。故称观也。世音者。是所观
之境。万像流动。隔别不同。类音殊唱。俱蒙离苦。菩萨
弘慈。一时普救。皆令解脱。故曰观世音。此即境智双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5c 页 X88-0075.png
举。能所合标也。
(清凉云。观即能观。世是所观。若云音者。亦通所观。即所救机。若云自在。乃
属能化之用。孤山曰。法华云。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此则音在他机也。楞严云。由我观听十
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此则音属自行也。应知因中自行。果上化他。二意兼备。两经所说。各举一边耳。交
光云。观字随俗虽作平声。理实应是去声。良以纳声为闻。达理为观。特取达理。故于音声不言闻。而言观也。又
所达之理。非音声中理。乃耳根中性理也。然必托音声。方彰闻性。故又不言观耳根。而惟称观世音也。更须当
知利他.自利虽别。而能之法同彰耳根。殊胜无二矣。温陵曰。观音者。观世言音。圆悟圆应之号也。于音言观者。
以观智照之。不以耳识闻之也。此二师皆依楞严释。故与天台释法华略殊也。)
** 悲华经
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恒河在中天竺。广四十里。沙细如面。故佛以此
为数。阿僧祇。华言无数)。此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圣
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时宝藏如来出现于世。王有
千子。长名不眴。次名尼摩。有大臣名曰宝海。即宝藏
如来之父。宝海大臣劝王及千子。并诸眷属.无量人
天。发菩提心。今各于十方界。成等正觉。其宝海大臣
者。即今释迦如来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是姓也。号牟尼。华言寂默)。时王与
千子供养如来。从佛出家修道。佛与王改字为无量
清净。复与授记。于西方安乐世界作佛。号曰无量寿
(安乐。即极乐。梵语阿弥陀。此言无量寿)。
时太子不眴白佛言。世尊。我之
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无上菩提(菩提。华言佛道)。愿我行菩
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
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
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
我终不成正觉。世尊。我今复为众生故。发上胜愿。愿
今转轮圣王。于安乐世界成佛。号无量寿。于无量劫
(清凉云。观即能观。世是所观。若云音者。亦通所观。即所救机。若云自在。乃
属能化之用。孤山曰。法华云。一心称名。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此则音在他机也。楞严云。由我观听十
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此则音属自行也。应知因中自行。果上化他。二意兼备。两经所说。各举一边耳。交
光云。观字随俗虽作平声。理实应是去声。良以纳声为闻。达理为观。特取达理。故于音声不言闻。而言观也。又
所达之理。非音声中理。乃耳根中性理也。然必托音声。方彰闻性。故又不言观耳根。而惟称观世音也。更须当
知利他.自利虽别。而能之法同彰耳根。殊胜无二矣。温陵曰。观音者。观世言音。圆悟圆应之号也。于音言观者。
以观智照之。不以耳识闻之也。此二师皆依楞严释。故与天台释法华略殊也。)
** 悲华经
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恒河在中天竺。广四十里。沙细如面。故佛以此
为数。阿僧祇。华言无数)。此世界名删提岚。劫名善持。有转轮圣
王。名无诤念。主四天下。时宝藏如来出现于世。王有
千子。长名不眴。次名尼摩。有大臣名曰宝海。即宝藏
如来之父。宝海大臣劝王及千子。并诸眷属.无量人
天。发菩提心。今各于十方界。成等正觉。其宝海大臣
者。即今释迦如来也(梵语释迦。华言能仁。是姓也。号牟尼。华言寂默)。时王与
千子供养如来。从佛出家修道。佛与王改字为无量
清净。复与授记。于西方安乐世界作佛。号曰无量寿
(安乐。即极乐。梵语阿弥陀。此言无量寿)。
时太子不眴白佛言。世尊。我之
所有一切善根。尽回向无上菩提(菩提。华言佛道)。愿我行菩
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
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若能念我。称我名字。我
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
我终不成正觉。世尊。我今复为众生故。发上胜愿。愿
今转轮圣王。于安乐世界成佛。号无量寿。于无量劫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6a 页 X88-0076.png
作佛事巳。入般涅槃。乃至法住时。我于其中修菩萨
道。能作佛事。其正法于初夜灭。我即于后夜成等正
觉。(谓佛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等正觉)。
时宝藏佛。寻为授
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
欲断众生诸苦及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
字汝为观世音。汝行菩萨道时。巳有百千无量亿那
由他众生得离苦恼。巳能作大佛事。次无量寿佛成
等正觉。号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本觉谓之如。始觉谓之来。本始
不二。故曰如来。又云先佛得诸法如相来至佛道。今佛亦如先佛道来。佛者。觉也。乃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
第二太子。亦于宝藏佛前。发大誓愿。愿次观音成佛。
国土庄严。一如观音无异。时佛即授记作佛。号善住
珍宝山王如来。复告曰。善男子。由汝愿取大世界故。
因是字汝为得大势至。
时王千子。皆于佛前发愿行
菩萨道。佛悉为之授记作佛。
(梵语那由他。华言万亿。世尊者。谓十号德备。天
上.人间所共尊重故。菩萨者。梵音详言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以佛道而觉悟有情也。有情乃众生之别称
也。)
** 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佛告华德藏菩萨。乃往过去广远无量不可思议阿
僧祇劫。时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即今之极乐世界也)。
其国有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是佛刹土。所有清
净严饰之事。譬如有人析一毛为百分。以一分毛。滴
大海水。其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有庄严之事。如一
毛端水。金光师子游戏佛国。如大海水。声闻.菩萨差
降。亦复如是。时彼如来法中。有王名曰威德。王千世
道。能作佛事。其正法于初夜灭。我即于后夜成等正
觉。(谓佛以一切法。平等开觉一切众生。成无上觉。故号等正觉)。
时宝藏佛。寻为授
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
欲断众生诸苦及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今当
字汝为观世音。汝行菩萨道时。巳有百千无量亿那
由他众生得离苦恼。巳能作大佛事。次无量寿佛成
等正觉。号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本觉谓之如。始觉谓之来。本始
不二。故曰如来。又云先佛得诸法如相来至佛道。今佛亦如先佛道来。佛者。觉也。乃穷理尽性大觉之称也。)
第二太子。亦于宝藏佛前。发大誓愿。愿次观音成佛。
国土庄严。一如观音无异。时佛即授记作佛。号善住
珍宝山王如来。复告曰。善男子。由汝愿取大世界故。
因是字汝为得大势至。
时王千子。皆于佛前发愿行
菩萨道。佛悉为之授记作佛。
(梵语那由他。华言万亿。世尊者。谓十号德备。天
上.人间所共尊重故。菩萨者。梵音详言菩提萨埵。华言觉有情。谓以佛道而觉悟有情也。有情乃众生之别称
也。)
** 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授记经
佛告华德藏菩萨。乃往过去广远无量不可思议阿
僧祇劫。时有世界。名无量德聚安乐示现(即今之极乐世界也)。
其国有佛。号金光师子游戏如来。是佛刹土。所有清
净严饰之事。譬如有人析一毛为百分。以一分毛。滴
大海水。其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有庄严之事。如一
毛端水。金光师子游戏佛国。如大海水。声闻.菩萨差
降。亦复如是。时彼如来法中。有王名曰威德。王千世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6b 页 X88-0076.png
界。正法治世。多诸子息。国无女人。众生皆悉化生。净
修梵行。禅悦为食。王于八万四千亿岁。奉事如来。不
习馀法。时佛为王演说无量法印。其王于园观中。入
于三昧。王之左右。有二莲花。从地涌出。杂色庄严。香
气芬馥。有二童子化生其中。加趺而坐。一名宝意。二
名宝上。王从定起。见二童子。共诣佛所。头面礼足。时
二童子。同声以偈问佛。佛为说法。即发弘誓。不求声
闻.缘觉。惟修无上菩提。于万亿劫。广度众生。誓取清
净庄严世界。如金光师子游戏佛土。
华德藏。尔时威
德王者。我身是也。时二童子。今观世音及得大势至
菩萨是也。二是菩萨。于彼佛所。初发无上菩提心。华
德藏。此恒河沙悉可知数。而此二大士。先供养佛。种
诸善根。不可称计。
华德藏。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
亿劫。当有终极。当来旷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当般
涅槃。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在世.灭度。所度
众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后。或有众生。不见佛者。有诸
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如来。彼佛灭后。一切宝物.浴
池.莲华.众宝行树。常演法音。与佛无异。彼佛正法灭
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
下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转号曰众
宝普集庄严。自然七宝。众妙合成。所有庄严之事。比
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土。胜于百千万亿兆载倍。乃
至算数所不能及。其国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菩
萨充满其中。
彼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随其寿命(如幻三摩
修梵行。禅悦为食。王于八万四千亿岁。奉事如来。不
习馀法。时佛为王演说无量法印。其王于园观中。入
于三昧。王之左右。有二莲花。从地涌出。杂色庄严。香
气芬馥。有二童子化生其中。加趺而坐。一名宝意。二
名宝上。王从定起。见二童子。共诣佛所。头面礼足。时
二童子。同声以偈问佛。佛为说法。即发弘誓。不求声
闻.缘觉。惟修无上菩提。于万亿劫。广度众生。誓取清
净庄严世界。如金光师子游戏佛土。
华德藏。尔时威
德王者。我身是也。时二童子。今观世音及得大势至
菩萨是也。二是菩萨。于彼佛所。初发无上菩提心。华
德藏。此恒河沙悉可知数。而此二大士。先供养佛。种
诸善根。不可称计。
华德藏。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
亿劫。当有终极。当来旷远不可计劫。阿弥陀佛当般
涅槃。般涅槃后。正法住世。等佛寿命。在世.灭度。所度
众生。悉皆同等。佛涅槃后。或有众生。不见佛者。有诸
菩萨。得念佛三昧。常见如来。彼佛灭后。一切宝物.浴
池.莲华.众宝行树。常演法音。与佛无异。彼佛正法灭
后。过中夜分。明相出时。观世音菩萨于七宝菩提树
下成等正觉。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转号曰众
宝普集庄严。自然七宝。众妙合成。所有庄严之事。比
金光师子游戏如来国土。胜于百千万亿兆载倍。乃
至算数所不能及。其国无有声闻.缘觉之名。纯诸菩
萨充满其中。
彼普光功德山王如来。随其寿命(如幻三摩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6c 页 X88-0076.png
地经云。彼佛寿命九十六俱胝那庾多百千劫。正法住世六十俱胝劫)。得大势至菩萨
亲近供养。至于涅槃。般涅槃后。奉持正法。乃至灭尽
巳。即于其国成等正觉。号曰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如
彼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光明.寿命.诸菩萨众。乃
至法住。等无有异。
若善男子.女人。得闻过去金光师
子游戏如来。及未来普光.善住二如来名字之者。随
彼聚落族氏之中。一切女人。皆转女身而成男子。四
十亿劫中。皆于生死。转生当得清净出家。常得见佛
闻法。承事僧伽。世世所生。具宿命智。及得总持.无碍
辩才。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后文出如幻三摩地经。
彼经译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为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译善住功德宝王如来为善住功德宝峰王如来。悲
华经译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善住珍宝山王如来。以西国言音文字。与此方不同。译人按其义译耳。随
据一译。称之无过。俱胝。华言十万。那庾多。即那由他。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万劫。终有穷极者。此是佛化身
也。为度众生故。应现世间。众生缘尽。佛示涅槃。如我释迦如来。降诞王宫。示同世寿。说法四十九年。满八十岁。
众生缘尽。便般涅槃。若佛法身。则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是故一切诸佛皆具三身。所谓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
百亿化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入圆寂。福.慧众德皆备。谓之圆。烦恼.业.报诸障永尽。谓之寂。又云大灭度。旧云
不生不灭。阿耨多罗。华言无上。谓天上天下一切众生。无有上于佛者。又诸法之中。无有上于佛之涅槃法也。
三藐三菩提。华言正等正觉。亦言正遍觉。谓说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又云正遍
知。谓知一切法故。)
** 大悲陀罗尼经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
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悯我故。
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
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
亲近供养。至于涅槃。般涅槃后。奉持正法。乃至灭尽
巳。即于其国成等正觉。号曰善住功德宝王如来。如
彼普光功德山王如来国土.光明.寿命.诸菩萨众。乃
至法住。等无有异。
若善男子.女人。得闻过去金光师
子游戏如来。及未来普光.善住二如来名字之者。随
彼聚落族氏之中。一切女人。皆转女身而成男子。四
十亿劫中。皆于生死。转生当得清净出家。常得见佛
闻法。承事僧伽。世世所生。具宿命智。及得总持.无碍
辩才。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此后文出如幻三摩地经。
彼经译普光功德山王如来为普明高显吉祥峰王如来。译善住功德宝王如来为善住功德宝峰王如来。悲
华经译为一切光明功德山王如来.善住珍宝山王如来。以西国言音文字。与此方不同。译人按其义译耳。随
据一译。称之无过。俱胝。华言十万。那庾多。即那由他。阿弥陀佛寿命无量百千万劫。终有穷极者。此是佛化身
也。为度众生故。应现世间。众生缘尽。佛示涅槃。如我释迦如来。降诞王宫。示同世寿。说法四十九年。满八十岁。
众生缘尽。便般涅槃。若佛法身。则无生无灭。无来无去。是故一切诸佛皆具三身。所谓清净法身.圆满报身.千
百亿化身也。梵语般涅槃。华言入圆寂。福.慧众德皆备。谓之圆。烦恼.业.报诸障永尽。谓之寂。又云大灭度。旧云
不生不灭。阿耨多罗。华言无上。谓天上天下一切众生。无有上于佛者。又诸法之中。无有上于佛之涅槃法也。
三藐三菩提。华言正等正觉。亦言正遍觉。谓说法无差。故言正。智无不周。故言遍。出生死梦。故言觉。又云正遍
知。谓知一切法故。)
** 大悲陀罗尼经
观世音菩萨。重白佛言。世尊。我念过去无量亿劫。有
佛出世。名曰千光王静住如来。彼佛世尊。怜悯我故。
及为一切诸众生故。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
尼。以金色手摩我顶上。作如是言。善男子。汝当持此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7a 页 X88-0077.png
心咒。普为未来恶世一切众生。作大利乐。我于是时。
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登八地(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燄
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我时心欢喜故。即
发愿言。若我当来堪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
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巳。应时身上千手千眼
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
照我身。从此巳后。复于无量佛所。重更得闻。亲承受
持是咒。复生欢喜。便得超越无数劫微细生死。从是
以往。常所诵持。未曾废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
在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佛告阿难。此咒能
大利益三界众生。若不过去久远巳来广种善根。乃
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此观世音自在菩萨。亦
名撚索。亦名千光眼。此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巳
于过去无量劫中。巳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
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
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梵王.帝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
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
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观音三昧经云。先巳成佛。号正
法明如来。释迦为彼佛作苦行弟子。近世传观音是妙庄王第三公主。出家修行成道。宁不大谬。自招愆咎乎。
虽云菩萨随类现身。而第三公主考之无据。决非所现。故正讹集云。观音香山卷中。称观音是妙庄王女。出家
成道。而号观音。此讹也。观音过去古佛。三十二应。随类度生。或现女身耳。不是才以女身修成道也。彼妙庄王。
既不标何代国王。又不说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补。而世僧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圆行。能观一切音声。随向而答。应无不遍。所谓自在之业。普门示现。故曰普门品者。义类
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登八地(初欢喜地.二离垢地.三发光地.四燄
慧地.五难胜地.六现前地.七远行地.八不动地.九善慧地.十法云地)。我时心欢喜故。即
发愿言。若我当来堪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
时身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巳。应时身上千手千眼
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
照我身。从此巳后。复于无量佛所。重更得闻。亲承受
持是咒。复生欢喜。便得超越无数劫微细生死。从是
以往。常所诵持。未曾废忘。由持此咒故。所生之处。恒
在佛前。莲花化生。不受胎藏之身。
佛告阿难。此咒能
大利益三界众生。若不过去久远巳来广种善根。乃
至名字不可得闻。何况得见。此观世音自在菩萨。亦
名撚索。亦名千光眼。此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巳
于过去无量劫中。巳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
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
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梵王.帝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
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
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观音三昧经云。先巳成佛。号正
法明如来。释迦为彼佛作苦行弟子。近世传观音是妙庄王第三公主。出家修行成道。宁不大谬。自招愆咎乎。
虽云菩萨随类现身。而第三公主考之无据。决非所现。故正讹集云。观音香山卷中。称观音是妙庄王女。出家
成道。而号观音。此讹也。观音过去古佛。三十二应。随类度生。或现女身耳。不是才以女身修成道也。彼妙庄王。
既不标何代国王。又不说何方国土。虽劝导女人。不无小补。而世僧乃有信为修行妙典者。是以发之。)
**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观音圆行。能观一切音声。随向而答。应无不遍。所谓自在之业。普门示现。故曰普门品者。义类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7b 页 X88-0077.png
相从也。)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
受诸苦恼。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是菩萨即时观其
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
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
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七
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
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
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梵语罗刹。此云暴恶。亦云
可畏。啖人鬼也。多住大海洲中。或住山间)。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
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
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
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三千大千。共有万亿日月。总号娑婆世界。夜叉。或云药叉。华言勇健。能飞行迅速故也)。设复有
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
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
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崄路。其中
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
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
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
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
世音菩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此上是解脱众生七灾外业也)。
若有
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
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
受诸苦恼。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是菩萨即时观其
音声。皆得解脱。
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
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
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七
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漂堕罗刹鬼国。其
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
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梵语罗刹。此云暴恶。亦云
可畏。啖人鬼也。多住大海洲中。或住山间)。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
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
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
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
(三千大千。共有万亿日月。总号娑婆世界。夜叉。或云药叉。华言勇健。能飞行迅速故也)。设复有
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
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
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崄路。其中
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
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
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
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
世音菩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此上是解脱众生七灾外业也)。
若有
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
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7c 页 X88-0077.png
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
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
念。(此上是解脱众生三毒内业也)。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
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
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
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
捐。是故众生。皆当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此上是满众生二愿
也。初语业称名。灭除七灾。二意业存念。净除三毒。三身业礼拜。能满二愿。即自在义也。今多称观世音者。语业
用多。感易成故。镇国云。三业归依。十通随应。鉴无遗照。益无不周矣)。
无尽意。若有人受
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复尽形供养饮食.衣
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
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
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劫。
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
量无边福德之利。(此上示福应。下示十九说法.三十二应。及十四无畏。文多不录。详如
下楞严所明。)
** 大佛顶首楞严经
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
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
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达耳之谓闻。着心之谓思。治习
之谓修。三者圆明。是名三慧。若闻而不思则法流不注。思而不修则无證悟。何能得入三摩地耶。若闻非正。误
入邪途。亦无證地。故云彼佛教我。是显禀受正法自佛也。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谓定慧平等任持者也。此属
妙因。下云入流。即照理之慧。忘所。即息妄之定也)。初于闻中。入流忘所(初者。始下
手工夫。反闻之初也。闻中。非谓肉耳及耳识之中。乃一念不生圆照法界之中。以此但借观音声。而彰能闻之
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
念。(此上是解脱众生三毒内业也)。
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
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
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无尽意。观世音菩萨。
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
捐。是故众生。皆当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此上是满众生二愿
也。初语业称名。灭除七灾。二意业存念。净除三毒。三身业礼拜。能满二愿。即自在义也。今多称观世音者。语业
用多。感易成故。镇国云。三业归依。十通随应。鉴无遗照。益无不周矣)。
无尽意。若有人受
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复尽形供养饮食.衣
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人功德多不。
无尽意言。
甚多。世尊。
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
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劫。
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
量无边福德之利。(此上示福应。下示十九说法.三十二应。及十四无畏。文多不录。详如
下楞严所明。)
** 大佛顶首楞严经
尔时观世音菩萨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
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
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达耳之谓闻。着心之谓思。治习
之谓修。三者圆明。是名三慧。若闻而不思则法流不注。思而不修则无證悟。何能得入三摩地耶。若闻非正。误
入邪途。亦无證地。故云彼佛教我。是显禀受正法自佛也。梵语三摩地。华言等持。谓定慧平等任持者也。此属
妙因。下云入流。即照理之慧。忘所。即息妄之定也)。初于闻中。入流忘所(初者。始下
手工夫。反闻之初也。闻中。非谓肉耳及耳识之中。乃一念不生圆照法界之中。以此但借观音声。而彰能闻之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8a 页 X88-0078.png
体为闻中。不取所动静之境为闻中也。然其闻性。虽有声.无声。明鉴了然。丝毫不昧。而曾无分别。亦同见性。犹
如镜中无别分析。虚灵不昧。万法森然。交彻互融。非有非空。即空即有。妙极不容思议之境也。入流者。反闻自
性也。即是一念不生。回光反照。专注以闻自性之谓也)。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
然不生(入流忘所。显离动相。此中动静二相皆除。言所者。即忘所也。言入者。即入流也。所入既寂
者。谓忘所.入流二俱成静。即群动俱息.收摄情忘之谓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如是
者。承上之辞。渐增者。加功进行之意。上闻字。乃旋倒之闻机。下闻字。乃所闻之闻性。谓能闻之闻机与所闻之
闻性俱除灭。故曰闻所闻尽也)。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尽闻二字。牒前闻所闻尽。即二
闻双泯之境。不住。谓加功进行。透过斯境。不钝滞于此也。觉者。即照此境之智也。所觉者。即此湛一之境也。谓
能觉之智。与所觉之境。二俱空寂。泯然无复对待也)。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空觉之空。
牒上觉所觉空之空也。言空觉者。是重空之智也。极圆者。乃增修满其分量之意。空所空灭者。谓重空之智。并
前智境。一切灭尽无馀也)。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生灭二字。通前动静。闻觉空灭也。若
住最后灭相。则为灭相所覆。恒处俱空。若无住着之心。以俟一刹那顷。本理现前。此之灭相即迥脱矣。然所谓
寂者。非对动之寂。是从无始来。本自不动之寂也。所谓灭者。非对生之灭。乃从无始来。本无生之灭也)。忽
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忽然者。谓證入真体。在一
刹那顷。而称体起用。亦在一刹那也。超越。即解脱也。不为界内有缚。故超越世间。不为界外空缠。故超越出世
间也。十方圆明者。圆明即明通弥满于百界。所谓寂照含虚空也。殊胜者。显超权乘。即下列二种妙用也)。一
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
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上合
诸佛本妙觉心。故起三十二应。说法度生。下合众生清净本源。故令众生获十四无畏。慈能与乐。力即用也。悲
求拔苦。仰即希望也)。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
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
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即无刹不现身者也)。世尊。若诸菩萨。
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胜解者。谓彼因行巳极。所起證悟之智也。现谓现前。圆即满也。谓智證现前。将满之
如镜中无别分析。虚灵不昧。万法森然。交彻互融。非有非空。即空即有。妙极不容思议之境也。入流者。反闻自
性也。即是一念不生。回光反照。专注以闻自性之谓也)。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
然不生(入流忘所。显离动相。此中动静二相皆除。言所者。即忘所也。言入者。即入流也。所入既寂
者。谓忘所.入流二俱成静。即群动俱息.收摄情忘之谓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如是
者。承上之辞。渐增者。加功进行之意。上闻字。乃旋倒之闻机。下闻字。乃所闻之闻性。谓能闻之闻机与所闻之
闻性俱除灭。故曰闻所闻尽也)。尽闻不住。觉所觉空(尽闻二字。牒前闻所闻尽。即二
闻双泯之境。不住。谓加功进行。透过斯境。不钝滞于此也。觉者。即照此境之智也。所觉者。即此湛一之境也。谓
能觉之智。与所觉之境。二俱空寂。泯然无复对待也)。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空觉之空。
牒上觉所觉空之空也。言空觉者。是重空之智也。极圆者。乃增修满其分量之意。空所空灭者。谓重空之智。并
前智境。一切灭尽无馀也)。生灭既灭。寂灭现前(生灭二字。通前动静。闻觉空灭也。若
住最后灭相。则为灭相所覆。恒处俱空。若无住着之心。以俟一刹那顷。本理现前。此之灭相即迥脱矣。然所谓
寂者。非对动之寂。是从无始来。本自不动之寂也。所谓灭者。非对生之灭。乃从无始来。本无生之灭也)。忽
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忽然者。谓證入真体。在一
刹那顷。而称体起用。亦在一刹那也。超越。即解脱也。不为界内有缚。故超越世间。不为界外空缠。故超越出世
间也。十方圆明者。圆明即明通弥满于百界。所谓寂照含虚空也。殊胜者。显超权乘。即下列二种妙用也)。一
者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二
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上合
诸佛本妙觉心。故起三十二应。说法度生。下合众生清净本源。故令众生获十四无畏。慈能与乐。力即用也。悲
求拔苦。仰即希望也)。
世尊。由我供养观音如来。蒙彼如来授我
如幻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与佛如来同慈力故。令我
身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即无刹不现身者也)。世尊。若诸菩萨。
入三摩地。进修无漏。胜解现圆。我现佛身。而为说法。
令其解脱(胜解者。谓彼因行巳极。所起證悟之智也。现谓现前。圆即满也。谓智證现前。将满之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8b 页 X88-0078.png
时也)。若诸有学。寂静妙明。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独觉
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有学者。烦恼未尽。尚须学断。故名有学。若烦恼解脱。则名
无学。梵语辟支。华言独觉。亦云缘觉。良由多生禀佛小教。未證无学。故出无佛世时。观物变易。自觉无生。因号
独觉。然亦悟十二因缘法。亦可名为缘觉。但以根有利.钝。值佛.不值佛之殊分。而有二类耳)。若诸
有学。断十二因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
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胜性。即因缘无生之性也。温陵曰。缘觉者。禀佛
之教。观缘悟道也。知迷胜性。由十二缘。于是断之。从无明灭。至于忧悲苦恼灭。则缘断而性现矣。性因缘断而
显。故曰缘断胜性。此二皆中乘人也)。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
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四谛
者。苦.集.灭.道也。断四谛下惑。證生空理。故曰得四谛空。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曰声闻。从初果至四果。并曰声
闻。皆小乘人也。證四果名为阿罗汉。方曰无生。从现佛身至此。是现四圣身也)。若诸众生。欲
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
为说法。令其解脱(欲心明悟者。谓深达淫欲为招苦之本也。梵者。净也)。若诸众
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以能为三十三天主。其姓憍尸迦。俗云玉帝)。若
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自在者。梵语婆舍跋提。华言他化自在天。谓假他所作。以成已
乐也。即欲界顶第六天。属魔天也。又此天上。别有魔王居处。亦自在天摄。言游行十方者。谓欲界四洲之十方
也)。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
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今大自在天。字威灵帝。三目八臂。骑白牛。执三
股叉)。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
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四天王。共有三十二将为主帅。韦驮为其上首。
各统所部鬼神。即八部之属。救护万国。摧邪护正也)。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
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帝释
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有学者。烦恼未尽。尚须学断。故名有学。若烦恼解脱。则名
无学。梵语辟支。华言独觉。亦云缘觉。良由多生禀佛小教。未證无学。故出无佛世时。观物变易。自觉无生。因号
独觉。然亦悟十二因缘法。亦可名为缘觉。但以根有利.钝。值佛.不值佛之殊分。而有二类耳)。若诸
有学。断十二因缘。缘断胜性。胜妙现圆。我于彼前。现
缘觉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胜性。即因缘无生之性也。温陵曰。缘觉者。禀佛
之教。观缘悟道也。知迷胜性。由十二缘。于是断之。从无明灭。至于忧悲苦恼灭。则缘断而性现矣。性因缘断而
显。故曰缘断胜性。此二皆中乘人也)。若诸有学。得四谛空。修道入灭。胜
性现圆。我于彼前。现声闻身。而为说法。令其解脱(四谛
者。苦.集.灭.道也。断四谛下惑。證生空理。故曰得四谛空。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曰声闻。从初果至四果。并曰声
闻。皆小乘人也。證四果名为阿罗汉。方曰无生。从现佛身至此。是现四圣身也)。若诸众生。欲
心明悟。不犯欲尘。欲身清净。我于彼前。现梵王身。而
为说法。令其解脱(欲心明悟者。谓深达淫欲为招苦之本也。梵者。净也)。若诸众
生。欲为天主。统领诸天。我于彼前。现帝释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梵语释提桓因。华言能天主。以能为三十三天主。其姓憍尸迦。俗云玉帝)。若
诸众生。欲身自在。游行十方。我于彼前。现自在天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自在者。梵语婆舍跋提。华言他化自在天。谓假他所作。以成已
乐也。即欲界顶第六天。属魔天也。又此天上。别有魔王居处。亦自在天摄。言游行十方者。谓欲界四洲之十方
也)。若诸众生。欲身自在。飞行虚空。我于彼前。现大自
在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今大自在天。字威灵帝。三目八臂。骑白牛。执三
股叉)。若诸众生。爱统鬼神。救护国土。我于彼前。现天大
将军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四天王。共有三十二将为主帅。韦驮为其上首。
各统所部鬼神。即八部之属。救护万国。摧邪护正也)。若诸众生。爱统世界。保护
众生。我于彼前。现四天王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帝释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8c 页 X88-0078.png
为君。四王为臣。居欲界初天。分统四洲。护诸众生)。若诸众生。爱生天宫。驱使
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
成就(四王各有九十一太子。从现梵王身至此。是现天趣身也。其梵王居初禅.二禅之中。主领小千
界。帝释居欲界须弥顶。为三十三天及四王天主。说十善法教化诸天。自在天居欲界顶。大自在天居色界顶。
主大千界也)。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
为说法。令其成就(自金轮王。至粟散王。皆曰人王。其轮王。七宝具足。主四天下。粟散王。
惟主一邦一国。如粟之多。散于天下也。若有众生愿生生为王。以法治世。菩萨即为其现所欣之身。与其说法。
令修十善道因。及王德业。以种来生之果也)。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
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具十德名长者。
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净.礼备.上赞.下归。故为族姓之主。世间推让也)。若诸众生。
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三台辅相。州牧县长。悉号宰官也)。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
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或谈
道论德。为人师范。或著书立言。垂训后世之称。名言。典章也。又大富多财.居业丰盈之谓。或云道艺处士)。若
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焚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彼以行自贞。代代相承数术.字书。以调
摄卫护身寿为业。或在家。或出家。有十八姓。世之所重。惟天竺有。馀国所无也)。若有男子。好
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
其成就(比丘。率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人。谦下自𢍉。破憍慢心。乞食资身。
离四邪命。福利檀越。以成清雅之德。乞法以资慧命。而长养法身也。亦名怖魔。谓其受如来二百五十大戒之
时。震动魔王宫殿。魔王怖其出境。亦化诸人而出三界。减其眷属。空其宫殿。故怖也)。若有女人。
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尼者女也。受如来三百四十八大戒者)。若有男子。乐持五
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梵语优婆
鬼神。我于彼前。现四天王国太子身。而为说法。令其
成就(四王各有九十一太子。从现梵王身至此。是现天趣身也。其梵王居初禅.二禅之中。主领小千
界。帝释居欲界须弥顶。为三十三天及四王天主。说十善法教化诸天。自在天居欲界顶。大自在天居色界顶。
主大千界也)。若诸众生。乐为人王。我于彼前。现人王身。而
为说法。令其成就(自金轮王。至粟散王。皆曰人王。其轮王。七宝具足。主四天下。粟散王。
惟主一邦一国。如粟之多。散于天下也。若有众生愿生生为王。以法治世。菩萨即为其现所欣之身。与其说法。
令修十善道因。及王德业。以种来生之果也)。若诸众生。爱主族姓。世间推
让。我于彼前。现长者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具十德名长者。
姓贵.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净.礼备.上赞.下归。故为族姓之主。世间推让也)。若诸众生。
爱治国土。剖断邦邑。我于彼前。现宰官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三台辅相。州牧县长。悉号宰官也)。若诸众生。爱谈名言。清
净自居。我于彼前。现居士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或谈
道论德。为人师范。或著书立言。垂训后世之称。名言。典章也。又大富多财.居业丰盈之谓。或云道艺处士)。若
诸众生。爱诸数术。摄卫自居。我于彼前。现婆罗门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焚语婆罗门。华言净行。彼以行自贞。代代相承数术.字书。以调
摄卫护身寿为业。或在家。或出家。有十八姓。世之所重。惟天竺有。馀国所无也)。若有男子。好
学出家。持诸戒律。我于彼前。现比丘身。而为说法。令
其成就(比丘。率言乞士。乞是乞求之名。士是清雅之称。谓出家人。谦下自𢍉。破憍慢心。乞食资身。
离四邪命。福利檀越。以成清雅之德。乞法以资慧命。而长养法身也。亦名怖魔。谓其受如来二百五十大戒之
时。震动魔王宫殿。魔王怖其出境。亦化诸人而出三界。减其眷属。空其宫殿。故怖也)。若有女人。
好学出家。持诸禁戒。我于彼前。现比丘尼身。而为说
法。令其成就(尼者女也。受如来三百四十八大戒者)。若有男子。乐持五
戒。我于彼前。现优婆塞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梵语优婆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9a 页 X88-0079.png
塞。华言清净士。亦言近事。谓在家受佛三归.五戒.八戒者。以受持净戒。方堪亲近承事佛.法.僧也)。若
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夷者女也。谓在家受佛三归.五戒.八戒女人也)。若有女人。内政立
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
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家音姑。内政。即泛言一切妇道。儒书云。有闺门之修。而无
外境之志。故曰内政。然闺门为万化之源。故关于家国之治乱。家通大夫以下。国通诸侯以上。孤山曰。女主。即
天子之后也。周礼天子之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三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也。国夫人者。如论语云。邦君之妻。
曰君夫人。命妇者。谓妻因夫荣者也。大家者。如后汉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名昭。字惠姬。和帝数召
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此释未必然也。若据天竺。凡豪族主家之妇。皆称曰大家)。若有
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
成就(谓不犯女色者。故曰不坏男根)。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
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处女。是未出嫁之女
也。若常爱乐为处女身。不愿从人。纵有强为侵暴。亦誓不从也。巳上从现人王至此。是现人道身也)。若
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出字。
与下度字.脱字同。又言成就者。是遂其脱离之愿也。诸天求出天伦者。以天趣耽乐。不能整心修道。惟人趣能
之。故求脱离也)。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
其成就(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持令不落。二兴云致雨利益人间。三地龙决江开渎。四守轮王大宝
藏。华严云。龙王降雨。不从身出。不从心出。无有积集。而非不见。伹以龙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
境界。不可思议。然龙虽有如是神力。其麟甲中。有无量蛆虫之所唼食。每日三时。复有热风.热砂烧身之苦。故
其乐出也)。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
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
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乾闼婆。华言香阴。不食酒肉。惟以香资阴
身。乃帝释乐神)。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阿修罗。华言无端正。谓男丑.女端正故。又云非天。以其果报最
有女子。五戒自居。我于彼前。现优婆夷身。而为说法。
令其成就(夷者女也。谓在家受佛三归.五戒.八戒女人也)。若有女人。内政立
身。以修家国。我于彼前。现女主身。及国夫人.命妇.大
家。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家音姑。内政。即泛言一切妇道。儒书云。有闺门之修。而无
外境之志。故曰内政。然闺门为万化之源。故关于家国之治乱。家通大夫以下。国通诸侯以上。孤山曰。女主。即
天子之后也。周礼天子之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三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也。国夫人者。如论语云。邦君之妻。
曰君夫人。命妇者。谓妻因夫荣者也。大家者。如后汉扶风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名昭。字惠姬。和帝数召
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此释未必然也。若据天竺。凡豪族主家之妇。皆称曰大家)。若有
众生。不坏男根。我于彼前。现童男身。而为说法。令其
成就(谓不犯女色者。故曰不坏男根)。若有处女。爱乐处身。不求侵暴。
我于彼前。现童女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处女。是未出嫁之女
也。若常爱乐为处女身。不愿从人。纵有强为侵暴。亦誓不从也。巳上从现人王至此。是现人道身也)。若
有诸天。乐出天伦。我现天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出字。
与下度字.脱字同。又言成就者。是遂其脱离之愿也。诸天求出天伦者。以天趣耽乐。不能整心修道。惟人趣能
之。故求脱离也)。若有诸龙。乐出龙伦。我现龙身。而为说法。令
其成就(龙有四种。一守天宫持令不落。二兴云致雨利益人间。三地龙决江开渎。四守轮王大宝
藏。华严云。龙王降雨。不从身出。不从心出。无有积集。而非不见。伹以龙王心念力故。霈然洪霔。周遍天下。如是
境界。不可思议。然龙虽有如是神力。其麟甲中。有无量蛆虫之所唼食。每日三时。复有热风.热砂烧身之苦。故
其乐出也)。若有药叉。乐度本伦。我于彼前。现药叉身。而为
说法。令其成就。若有乾闼婆。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
乾闼婆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乾闼婆。华言香阴。不食酒肉。惟以香资阴
身。乃帝释乐神)。若阿修罗。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阿修罗身。
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阿修罗。华言无端正。谓男丑.女端正故。又云非天。以其果报最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9b 页 X88-0079.png
胜。邻次诸天。而非天。居大海底。宫殿园林。七宝所成。常与天斗。有君臣民庶也)。若紧那罗。乐
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紧那罗。华言疑神。以其似人。头上有角。因而名之。乃天帝丝竹乐神也。此中应有迦楼罗。即金趐鸟神。方成八
部。恐是译人之脱落也)。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
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摩呼罗伽。华言大腹行。即地龙。或曰大蟒
神也。自天至此。是现八部身也。自龙之下。虽皆具神通.福德.威权。然均是恶趣。各具苦恼。其龙及摩呼罗伽。是
畜生道所摄。乾闼婆.紧那罗。是神道摄。阿修罗。乃六道中之一趣。时怀丑陋.忿兢之苦。是以多欲脱离为人。希
修进道。若欲直入圣流。则在求三乘圣果中摄也)。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
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此谓在人中。而求世世复得人身修进也)。若诸
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
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长水曰。有形如休咎精明等。无形如空散销沉等。有
想如神鬼精灵等。无想如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等。皆非人也。若言木石等。则无心。不应言乐度。或言菩萨现身
度脱故可也。多罗菩萨仪轨云。示现佛身。乃至种种异类.有情.无情.三界之身。而为演说。以是义故。名观自在。)。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
无作妙力。自在成就(吴兴曰。三十二应。比普门品。虽互有出没。大体是同。总而言之。
无越十界。于十界中。两经俱无菩萨及地狱身者。或曰圣言之略耳。或曰观音巳是菩萨。何须更现。地狱重苦。
不可度也。天台依正法华经。俱现菩萨界身。又准释论。菩萨亦化地狱。故知十界不可阙焉。按庄严宝王经。有
现菩萨身。亦入地狱。破坏阿鼻。使诸罪人而出地狱也。十界者。即上四圣及六道也。示三十二应巳竟)。
世
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
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
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我复乃至悲仰故。是承三昧力。及悲仰为无畏之本也。于
我身心获十四无畏功德者。盖菩萨反闻。證全法界。而与众生冥同一心。交参互彻。故知凡圣恒以冥合。但待
感而即应也。无畏乃约众生而言。盖遭难者。正在怖畏之中。而蒙救得脱。即无畏也。功德约菩萨而言。谓救生
脱怖。寔乃菩萨最妙功德也)。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
脱其伦。我于彼前。现紧那罗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
(紧那罗。华言疑神。以其似人。头上有角。因而名之。乃天帝丝竹乐神也。此中应有迦楼罗。即金趐鸟神。方成八
部。恐是译人之脱落也)。若摩呼罗伽。乐脱其伦。我于彼前。现摩
呼罗伽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摩呼罗伽。华言大腹行。即地龙。或曰大蟒
神也。自天至此。是现八部身也。自龙之下。虽皆具神通.福德.威权。然均是恶趣。各具苦恼。其龙及摩呼罗伽。是
畜生道所摄。乾闼婆.紧那罗。是神道摄。阿修罗。乃六道中之一趣。时怀丑陋.忿兢之苦。是以多欲脱离为人。希
修进道。若欲直入圣流。则在求三乘圣果中摄也)。若诸众生。乐人修人。我现
人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此谓在人中。而求世世复得人身修进也)。若诸
非人。有形.无形.有想.无想。乐度其伦。我于彼前。皆现
其身。而为说法。令其成就(长水曰。有形如休咎精明等。无形如空散销沉等。有
想如神鬼精灵等。无想如精神化为土木金石等。皆非人也。若言木石等。则无心。不应言乐度。或言菩萨现身
度脱故可也。多罗菩萨仪轨云。示现佛身。乃至种种异类.有情.无情.三界之身。而为演说。以是义故。名观自在。)。
是名妙净三十二应入国土身。皆以三昧闻熏闻修
无作妙力。自在成就(吴兴曰。三十二应。比普门品。虽互有出没。大体是同。总而言之。
无越十界。于十界中。两经俱无菩萨及地狱身者。或曰圣言之略耳。或曰观音巳是菩萨。何须更现。地狱重苦。
不可度也。天台依正法华经。俱现菩萨界身。又准释论。菩萨亦化地狱。故知十界不可阙焉。按庄严宝王经。有
现菩萨身。亦入地狱。破坏阿鼻。使诸罪人而出地狱也。十界者。即上四圣及六道也。示三十二应巳竟)。
世
尊。我复以此闻熏闻修金刚三昧无作妙力。与诸十
方三世六道一切众生。同悲仰故。令诸众生。于我身
心。获十四种无畏功德(我复乃至悲仰故。是承三昧力。及悲仰为无畏之本也。于
我身心获十四无畏功德者。盖菩萨反闻。證全法界。而与众生冥同一心。交参互彻。故知凡圣恒以冥合。但待
感而即应也。无畏乃约众生而言。盖遭难者。正在怖畏之中。而蒙救得脱。即无畏也。功德约菩萨而言。谓救生
脱怖。寔乃菩萨最妙功德也)。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79c 页 X88-0079.png
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八难之中。此一是总。下七是别。
别列不尽一切诸难。故首标此。以摄一切也。不自观音者。不随声尘所起知见也。以观观者。谓旋倒闻机。反照
自性也)。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见觉属火。故见业交。则见猛火。今菩萨知见旋复。则无见业。是以火不能烧。故诸众生称名。火亦不能烧也)。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闻听属水。
故闻业交。则见波涛。菩萨观听旋复。则无闻业。故水不能溺。是以众生称名。而水亦不溺也)。四者
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菩萨于反闻时。内灭妄想。外除杀业。故能令称名者。免于鬼害)。五者内熏成闻。六根
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
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动摇(内熏者。当反闻时。则本觉真闻
内熏妄闻也。成闻者。成纯真闻性也。一根反源。六根解脱。同于声听。无复形碍。故如割水.吹光。刃坏身不坏。如
孙敬德。身同光水。刃过无伤也)。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
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毗舍遮.富
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闻熏精明。烁破幽暗。故不能视也。鸠槃茶。乃厌
魅鬼也。毗舍遮。是啖精气鬼。富单那。是热病之鬼也)。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
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音性圆销。则内无所
系。观听返入。则外无所累。故枷锁自脱落者矣)。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
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音闻两立。则物我成敌。今灭音圆闻。则内外无
待。故能遍生慈力。无复怨敌矣。上明八难无畏竟)。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熏闻成性。遂能离尘。成性则欲爱乾枯。离
尘则根境不偶。虽有夭色。而不能劫动者也)。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
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瞋由违情而起。对境而生。
音性纯净。无复妄尘。故圆融无违。无能所对。无违.无对。则瞋无由生矣)。十一者销尘旋
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
别列不尽一切诸难。故首标此。以摄一切也。不自观音者。不随声尘所起知见也。以观观者。谓旋倒闻机。反照
自性也)。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
(见觉属火。故见业交。则见猛火。今菩萨知见旋复。则无见业。是以火不能烧。故诸众生称名。火亦不能烧也)。
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闻听属水。
故闻业交。则见波涛。菩萨观听旋复。则无闻业。故水不能溺。是以众生称名。而水亦不溺也)。四者
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
(菩萨于反闻时。内灭妄想。外除杀业。故能令称名者。免于鬼害)。五者内熏成闻。六根
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
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动摇(内熏者。当反闻时。则本觉真闻
内熏妄闻也。成闻者。成纯真闻性也。一根反源。六根解脱。同于声听。无复形碍。故如割水.吹光。刃坏身不坏。如
孙敬德。身同光水。刃过无伤也)。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
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槃茶鬼.毗舍遮.富
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闻熏精明。烁破幽暗。故不能视也。鸠槃茶。乃厌
魅鬼也。毗舍遮。是啖精气鬼。富单那。是热病之鬼也)。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
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著(音性圆销。则内无所
系。观听返入。则外无所累。故枷锁自脱落者矣)。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
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音闻两立。则物我成敌。今灭音圆闻。则内外无
待。故能遍生慈力。无复怨敌矣。上明八难无畏竟)。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
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熏闻成性。遂能离尘。成性则欲爱乾枯。离
尘则根境不偶。虽有夭色。而不能劫动者也)。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
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瞋恚(瞋由违情而起。对境而生。
音性纯净。无复妄尘。故圆融无违。无能所对。无违.无对。则瞋无由生矣)。十一者销尘旋
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0a 页 X88-0080.png
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具足见惑名昏。具足思惑名钝。具足无明名性障。阿颠迦。
华言无善心。又痴之最重者。温陵曰。痴由妄尘所蔽。无明所覆。销尘则无蔽。旋明则无覆。故外之法界。内之身
心。凝莹朗彻。离痴暗矣。上明三毒无畏竟。八难是现在苦果。三毒是现在苦因。后必成果。故皆可怖畏也)。十
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
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
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温陵曰。融
形则碍灭。复闻则性真。供佛足祸。禀法足慧。绍继法王。有男之道。故能应其求也。槜李曰。涉入世间。不坏世界。
即方便智。方便属权。如净名云方便以为父。即其义焉。交光曰。由福慧二足。故能与福德智慧之男。非无自而
然也。)。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
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
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𧩙生端正.福德.柔顺.
众人爱敬.有相之女(交光曰。通有明义。故明照。圆有含义。故含界。明照故立镜智。含
界故立空藏。具此寔智。故能承顺秘密。盖承顺即坤仪。受领即闺门能事。故能应求女也。槜李曰。立大圆镜空
如来藏。即属寔智。实智诣理。理能含育。故生于女也。如净名云智度菩萨母。即其义焉。上二求无畏竟。或问曰。
求男女者。有何所畏。答曰。畏其不得也。菩萨遂其所求。即脱其不得之畏也)。十四者此三
千大千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亿
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
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根本。发妙耳门。然后身心
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共持六
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
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小千.中千.大千世界。故云三千大千。如此
三千大千。共有百亿日月。总名一娑婆世界也。孤山曰。此方众生。耳根利故。受道者多。所以观音化胜。馀根钝
故。受道者少。所以诸圣化劣。是知行位虽齐。对机有异。总彼恒河沙数。但敌观音一人。故使持名二福正等也。
华言无善心。又痴之最重者。温陵曰。痴由妄尘所蔽。无明所覆。销尘则无蔽。旋明则无覆。故外之法界。内之身
心。凝莹朗彻。离痴暗矣。上明三毒无畏竟。八难是现在苦果。三毒是现在苦因。后必成果。故皆可怖畏也)。十
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
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
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温陵曰。融
形则碍灭。复闻则性真。供佛足祸。禀法足慧。绍继法王。有男之道。故能应其求也。槜李曰。涉入世间。不坏世界。
即方便智。方便属权。如净名云方便以为父。即其义焉。交光曰。由福慧二足。故能与福德智慧之男。非无自而
然也。)。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
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
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𧩙生端正.福德.柔顺.
众人爱敬.有相之女(交光曰。通有明义。故明照。圆有含义。故含界。明照故立镜智。含
界故立空藏。具此寔智。故能承顺秘密。盖承顺即坤仪。受领即闺门能事。故能应求女也。槜李曰。立大圆镜空
如来藏。即属寔智。实智诣理。理能含育。故生于女也。如净名云智度菩萨母。即其义焉。上二求无畏竟。或问曰。
求男女者。有何所畏。答曰。畏其不得也。菩萨遂其所求。即脱其不得之畏也)。十四者此三
千大千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亿
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
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圆通根本。发妙耳门。然后身心
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众生持我名号。与共持六
十二亿恒河沙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无异。世尊。
我一名号。与彼众多名号无异。由我修习得真圆通。
是名十四施无畏力。福备众生(小千.中千.大千世界。故云三千大千。如此
三千大千。共有百亿日月。总名一娑婆世界也。孤山曰。此方众生。耳根利故。受道者多。所以观音化胜。馀根钝
故。受道者少。所以诸圣化劣。是知行位虽齐。对机有异。总彼恒河沙数。但敌观音一人。故使持名二福正等也。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0b 页 X88-0080.png
上明十四无畏竟。或问曰。持名者何所畏。而说无畏。答曰。持名者。或恐其功德不胜而怀犹豫。或遇持多名者
而惧其不及。皆无畏相也。今持菩萨名者。迥脱此畏也)。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
正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温陵曰。现众多
容。诵一一咒。摄化众生。圆应所求。理出于无为。神应于不测。名不思议无作妙德。然前亦现形应求。独此名不
思议者。前则略显。此复深明。如于一身现八万首臂。固莫得而思议也。交光曰。无作妙德者。检非有为作意所
成。乃任运自在成就者也。)。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
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
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
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
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
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
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
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
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初者。即初于闻
中之初也。妙妙闻心者。良以反闻自性之时。则反闻之闻即始遗。自性之性即本觉。始本合一。二俱成妙。故曰
妙妙闻心也。心精遗闻。即闻所闻尽。遗者脱也。盖反闻之久。惟一心精。脱尽根相。故曰遗闻。见闻二句。即一根
反源。六根解脱。不分隔者。见闻等不各局于根本。即六解一忘也。交彻互用曰圆融。无障无碍曰清净。万用具
足曰宝觉。此固寂灭现前。兼明圆用。含摄之意也。温陵曰。首为六用之总。臂表提接之悲。目表照了之智。各依
本数充之。以至八万四千者。表依根本六用.根本智悲。而泛应尘劳。得大自在。此十一地等觉妙行也。夫一身
含十虚.毛端现刹。彼空与刹。又不啻如首臂而巳。彼八万四千首臂。犹人之八万四千毛孔耳。未足为异也。圣
人之言。即事即理。既曰不思议德。无以限意思之.议之。烁迦罗。华言金刚。坚固不坏也。母陀罗。华言印。言其臂
各有妙印也。清净宝目。离尘合觉也。慈以摄化。威以折伏。定以复湛。慧以开觉。通指众多妙容也。交光曰。慈以
护其善根。威以救其恶性。定以护其分散。慧以救其迷沦也。得大自在者。谓不劳作意施为。随感而应。会无滞
碍也。)。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
而惧其不及。皆无畏相也。今持菩萨名者。迥脱此畏也)。
世尊。我又获是圆通修
正无上道故。又能善获四不思议无作妙德(温陵曰。现众多
容。诵一一咒。摄化众生。圆应所求。理出于无为。神应于不测。名不思议无作妙德。然前亦现形应求。独此名不
思议者。前则略显。此复深明。如于一身现八万首臂。固莫得而思议也。交光曰。无作妙德者。检非有为作意所
成。乃任运自在成就者也。)。一者由我初获妙妙闻心。心精遗闻。见
闻觉知不能分隔。成一圆融清净宝觉。故我能现众
多妙容。能说无边秘密神咒。其中或现一首.三首.五
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万首.
八万四千烁迦罗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
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
臂.千臂.万臂.八万四千母陀罗臂。二目.三目.四目.九
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万目.八万四千清净宝
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护众生。得大自在(初者。即初于闻
中之初也。妙妙闻心者。良以反闻自性之时。则反闻之闻即始遗。自性之性即本觉。始本合一。二俱成妙。故曰
妙妙闻心也。心精遗闻。即闻所闻尽。遗者脱也。盖反闻之久。惟一心精。脱尽根相。故曰遗闻。见闻二句。即一根
反源。六根解脱。不分隔者。见闻等不各局于根本。即六解一忘也。交彻互用曰圆融。无障无碍曰清净。万用具
足曰宝觉。此固寂灭现前。兼明圆用。含摄之意也。温陵曰。首为六用之总。臂表提接之悲。目表照了之智。各依
本数充之。以至八万四千者。表依根本六用.根本智悲。而泛应尘劳。得大自在。此十一地等觉妙行也。夫一身
含十虚.毛端现刹。彼空与刹。又不啻如首臂而巳。彼八万四千首臂。犹人之八万四千毛孔耳。未足为异也。圣
人之言。即事即理。既曰不思议德。无以限意思之.议之。烁迦罗。华言金刚。坚固不坏也。母陀罗。华言印。言其臂
各有妙印也。清净宝目。离尘合觉也。慈以摄化。威以折伏。定以复湛。慧以开觉。通指众多妙容也。交光曰。慈以
护其善根。威以救其恶性。定以护其分散。慧以救其迷沦也。得大自在者。谓不劳作意施为。随感而应。会无滞
碍也。)。二者由我闻思脱出六尘。如声度垣。不能为碍。故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0c 页 X88-0080.png
我妙能现一一形.诵一一咒。其形其咒。能以无畏施
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闻即
闻性。思即入忘功夫。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脱出六尘矣。现一一形者。谓对各机而各现身也。诵一一咒者。于
各身而说各咒也)。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
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悯(本根清净。则一切无著。故令众
舍诸悭著也。求我哀悯者。哀悯受之。而为施佛事也)。四者我得佛心。證于究竟。
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得佛心。證慧足也。珍宝供养。福足也。福.慧
两足。故傍及众生。使彼所求如愿也。六道众生。亦言供者。谓菩萨观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悉皆生心如
佛想也。然则财施令其得乐。无畏施令其离苦。法施令其革凡成圣也。珍宝属外财。妻.子.长寿.身命属内财。悉
名财施。大涅槃。是佛极果也。四不思议中。二施兼财者。以檀舍能含万行也。或问曰。四不思议。与三十二应。有
何别。答曰。三十二应。或随所求。或应同类。而与说法。今此不拘类求。但观应以何形说咒救护。即为现之。此其
别也。上明四不思议竟)。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
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
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
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我从
下。全彰圆通体用。圆照三昧者。反闻功成。解根得体。即寂灭现前也。缘心自在者。由得圆照故。随缘应化。得大
自在。入流下。具述始终因果也。因入流相。得三摩地者。最初反闻。住圆湛不生灭性。为因地心也。成就菩提者。
然后圆成果地修證也。第一者。乃明其殊胜也。彼佛如来。即观音如来。而授记同名。显其师资道合也。由我下。
乃更述名称。一表人法同名。无有二号。二表圆通周遍。故感名称周遍。显法门殊胜也。吴兴曰。按悲华经说。往
昔宝藏佛授不眴太子记。名观世音。然则悲华与今经皆覆本垂迹之名耳。今得圆通。即太子后身也。馀义详
备诸注。此不繁述。)
** 华严经
诸众生。是故十方微尘国土。皆名我为施无畏者(闻即
闻性。思即入忘功夫。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即脱出六尘矣。现一一形者。谓对各机而各现身也。诵一一咒者。于
各身而说各咒也)。三者由我修习本妙圆通清净本根。所游
世界。皆令众生舍身珍宝。求我哀悯(本根清净。则一切无著。故令众
舍诸悭著也。求我哀悯者。哀悯受之。而为施佛事也)。四者我得佛心。證于究竟。
能以珍宝种种供养十方如来。傍及法界六道众生。
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长寿得长寿。
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得佛心。證慧足也。珍宝供养。福足也。福.慧
两足。故傍及众生。使彼所求如愿也。六道众生。亦言供者。谓菩萨观诸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悉皆生心如
佛想也。然则财施令其得乐。无畏施令其离苦。法施令其革凡成圣也。珍宝属外财。妻.子.长寿.身命属内财。悉
名财施。大涅槃。是佛极果也。四不思议中。二施兼财者。以檀舍能含万行也。或问曰。四不思议。与三十二应。有
何别。答曰。三十二应。或随所求。或应同类。而与说法。今此不拘类求。但观应以何形说咒救护。即为现之。此其
别也。上明四不思议竟)。
佛问圆通。我从耳门圆照三昧。缘心自
在。因入流相。得三摩地。成就菩提。斯为第一。世尊。彼
佛如来。叹我善得圆通法门。于大会中授记我为观
世音号。由我观听十方圆明。故观音名。遍十方界。(我从
下。全彰圆通体用。圆照三昧者。反闻功成。解根得体。即寂灭现前也。缘心自在者。由得圆照故。随缘应化。得大
自在。入流下。具述始终因果也。因入流相。得三摩地者。最初反闻。住圆湛不生灭性。为因地心也。成就菩提者。
然后圆成果地修證也。第一者。乃明其殊胜也。彼佛如来。即观音如来。而授记同名。显其师资道合也。由我下。
乃更述名称。一表人法同名。无有二号。二表圆通周遍。故感名称周遍。显法门殊胜也。吴兴曰。按悲华经说。往
昔宝藏佛授不眴太子记。名观世音。然则悲华与今经皆覆本垂迹之名耳。今得圆通。即太子后身也。馀义详
备诸注。此不繁述。)
** 华严经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1a 页 X88-0081.png
时鞞瑟胝罗居士。告善财童子言。善男子。于此南方
有山。名补怛洛迦(华言小白华树。山多此树。香气远闻故。在南天竺海滨。旧云普陀是
也)。彼有菩萨名观自在。汝诣彼问。菩萨云何学菩萨
行。修菩萨道。即说颂言。(鞞瑟胝罗。华言摄入。)
「 海上有山多圣贤
众宝所成极清净
花果树林皆遍满
泉流池沼悉具足
勇猛丈夫观自在
为利众生住此山
汝应往问诸功德
彼当示汝大方便」
(海上有山者。大悲随顺入生死海。而住涅槃山故也。)
时善财童子顶礼其足。辞退而去。至于彼山。见其西
南岩谷之中。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
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加趺坐。无量菩萨
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令其摄受
一切众生。
善财见巳。欢喜踊跃。合掌谛听。目不暂瞬。
作如是念。善知识者。则是如来。善知识者。一切法云。
善知识者。诸功德藏。善知识者。难可值遇。善知识者。
十力宝因。善知识者。无尽智炬。善知识者。福德根芽。
善知识者。一切智门。善知识者。智海导师。善知识者。
至一切智助道之具。即便诣观自在菩萨所。顶礼菩
萨足。绕无数匝。合掌而住。白言。圣者。我巳发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提心。而未知菩萨云何学菩萨行。云何
修菩萨道。我闻圣者善能教诲。愿为我说。
菩萨告言。
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巳能发无上菩提心。我巳成就
菩萨大悲行解脱门。我以此大悲行门。平等教化一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1b 页 X88-0081.png
切众生。相续不断。善男子。我住此大悲行门。常在一
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上同如来妙觉真心。故常在一切诸
如来所。下与众生同一悲体。故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普现即普门示现。此即同楞严获二殊胜者也)。或
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
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可思议色
净光明辋。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
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
与其共居。而成熟之。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
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
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
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闇怖。
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冤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
心怖。离忧悲怖(此十八怖。统摄六度.四摄.三十二应.七难.八苦。摄救众生之略文也)。复
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
得免离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
巳。复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念我即意
业。称名即口业。见身即身业。谓以三业归依我之三业。能令解脱。复教进大心。方能究竟离二死怖。西域记云。
南天竺秣罗矩吒国。国南滨海。有秣剌耶山。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㩻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派
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厉水登
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天形。或为涂灰外道。慰谕其人。果遂其愿。
○㩻音欺。与欹同。斜也)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此经乃教修净土法门。共有十六妙观。总明西方依正庄严。今此所录。是彼第十观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巳(阿难。华言
切诸如来所。普现一切众生之前(上同如来妙觉真心。故常在一切诸
如来所。下与众生同一悲体。故普现一切众生之前。普现即普门示现。此即同楞严获二殊胜者也)。或
以布施。摄取众生。或以爱语。或以利行。或以同事。摄
取众生。或现色身。摄取众生。或现种种不可思议色
净光明辋。摄取众生。或以音声。或以威仪。或为说法。
或现神变。令其心悟。而得成熟。或为化现同类之形。
与其共居。而成熟之。善男子。我修行此大悲行门。愿
常救护一切众生。愿一切众生。离险道怖。离热恼怖。
离迷惑怖。离系缚怖。离杀害怖。离贫穷怖。离不活怖。
离恶名怖。离于死怖。离大众怖。离恶趣怖。离黑闇怖。
离迁移怖。离爱别怖。离冤会怖。离逼迫身怖。离逼迫
心怖。离忧悲怖(此十八怖。统摄六度.四摄.三十二应.七难.八苦。摄救众生之略文也)。复
作是愿。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
得免离怖畏。善男子。我以此方便。令诸众生离怖畏
巳。复教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永不退转。(念我即意
业。称名即口业。见身即身业。谓以三业归依我之三业。能令解脱。复教进大心。方能究竟离二死怖。西域记云。
南天竺秣罗矩吒国。国南滨海。有秣剌耶山。山东有布呾洛迦山。山径危险。岩谷㩻倾。山顶有池。其水澄镜。派
出大河。周流绕山二十匝入南海。池侧有石天宫。观自在菩萨往来游舍。其有愿见菩萨者。不顾身命。厉水登
山。忘其艰险。能达之者盖亦寡矣。而山下居人。祈心请见。或作自在天形。或为涂灰外道。慰谕其人。果遂其愿。
○㩻音欺。与欹同。斜也)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此经乃教修净土法门。共有十六妙观。总明西方依正庄严。今此所录。是彼第十观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无量寿佛了了分明巳(阿难。华言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1c 页 X88-0081.png
庆喜。是佛从弟。亲侍如来。多闻第一。韦提希。华言思惟。是摩竭国萍沙王后。阿阇世王之母。上第九观。教观无
量寿佛相好.光明。此中正教观观世音菩萨)。次复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
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万亿为一那由他。四十里为一由旬)。身
紫金色。顶有肉髻。顶有圆光。面各千由旬。其圆光中。
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
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
皆于中现(五道众生色相既现于菩萨光中。故一称名即应也)。顶上毗楞伽摩
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观音昔巳成佛。今以悲愿为菩萨。修净土行。斯乃带昔果德。行今因行。顶上化佛。正表带果也。梵语释迦毗楞
伽。华言能胜。摩尼。华言如意。亦言离垢。以此宝珠。能满众生心愿。不为垢秽所染也)。观世音菩
萨。面如阎浮檀金色(阎浮檀。华言胜金。其色赤黄。兼带紫燄也)。眉间毫相。
备七宝色(金.银.琉璃.颇梨.珊瑚.玛瑙.砗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
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
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红莲华色。
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
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
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
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
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
有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
莫不弥满(金刚。乃坚固之宝。一切色相皆于中现。石壁不能为碍也)。其馀身相。众
好具足。如佛无异。惟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
尊。是为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肉髻。是相也。无见顶。是好也。此之相
好。表于极果。今菩萨犹居因地。故不如佛)。名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
量寿佛相好.光明。此中正教观观世音菩萨)。次复应观观世音菩萨。此菩
萨身长八十万亿那由他由旬(万亿为一那由他。四十里为一由旬)。身
紫金色。顶有肉髻。顶有圆光。面各千由旬。其圆光中。
有五百化佛。如释迦牟尼。一一化佛。有五百化菩萨.
无量诸天。以为侍者。举身光中。五道众生。一切色相。
皆于中现(五道众生色相既现于菩萨光中。故一称名即应也)。顶上毗楞伽摩
尼宝以为天冠。其天冠中。有一立化佛。高二十五由旬
(观音昔巳成佛。今以悲愿为菩萨。修净土行。斯乃带昔果德。行今因行。顶上化佛。正表带果也。梵语释迦毗楞
伽。华言能胜。摩尼。华言如意。亦言离垢。以此宝珠。能满众生心愿。不为垢秽所染也)。观世音菩
萨。面如阎浮檀金色(阎浮檀。华言胜金。其色赤黄。兼带紫燄也)。眉间毫相。
备七宝色(金.银.琉璃.颇梨.珊瑚.玛瑙.砗磲)。流出八万四千种光明。一
一光明。有无量无数百千化佛。一一化佛。无数化菩
萨以为侍者。变现自在。满十方世界。臂如红莲华色。
有八十亿微妙光明。以为璎珞。其璎珞中。普现一切
诸庄严事。手掌作五百亿杂莲华色。手十指端。一一
指端有八万四千画。犹如印文。一一画。有八万四千
色。一一色。有八万四千光。其光柔软。普照一切。以此
宝手。接引众生。举足时。足下有千辐轮相。自然化成
有五百亿光明台。下足时。有金刚摩尼华。布散一切。
莫不弥满(金刚。乃坚固之宝。一切色相皆于中现。石壁不能为碍也)。其馀身相。众
好具足。如佛无异。惟顶上肉髻及无见顶相。不及世
尊。是为观世音菩萨。真实色身相(肉髻。是相也。无见顶。是好也。此之相
好。表于极果。今菩萨犹居因地。故不如佛)。名第十观。
佛告阿难。若欲观观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2a 页 X88-0082.png
世音菩萨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不遇诸祸。净除业
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是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
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
髻。次观天冠。其馀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
掌中(身相既多。未审观何为首。故教先观肉髻。次观天冠。以此二种。能别表示观音德相。何者。肉髻降佛。
表现行因。冠有化佛。表昔成果。别相若著。其馀通相则易明了。行者观于冠.髻.毫.面.身色.光明。一一用心作观。
以此妙观。为见佛本。迥出馀因。至净土时即證法忍)。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
观者。名为邪观。(观与经合。则称性见。名为正观。见相乖经。乃发魔事。故名邪观。)
** 十一面神咒心经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由此咒。名号尊贵。难可
得闻。若有称念百千俱胝那庾多诸佛名号。复有暂
时于我名号至心称念。彼二功德。平等平等。诸有称
念我名号者。一切皆得不退转地。离一切病。脱一切
障.一切恐怖。及能灭除身语意恶。况能于我所说神
咒。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人。于无上菩提。则为
领受。如在掌中。(称念百千俱胝那庾多诸佛名号。与暂时至心称念观音名号。功德平等。
则楞严.法华谓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功德。与持观音名字无二。恒沙菩萨。校诸佛功德犹远。今言平
等。诚非凡夫心量所测。如后宝王经说。又不可得而思议矣。)
** 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告宝首菩萨。善男子。若人以天妙衣。及以袈裟.饮
食.汤药.卧具等。供养恒河沙数如来。所获福德。与观
自在菩萨一毛端福。其量无异。又如四大洲。于一年
十二月中。昼夜恒降大雨。我能数知其一一滴数。其
观自在菩萨所有福德。而我不能说尽数量。又如有
障。除无数劫生死之罪。如是菩萨。但闻其名。获无量
福。何况谛观。若有欲观观世音菩萨者。先观顶上肉
髻。次观天冠。其馀众相。亦次第观之。悉令明了。如观
掌中(身相既多。未审观何为首。故教先观肉髻。次观天冠。以此二种。能别表示观音德相。何者。肉髻降佛。
表现行因。冠有化佛。表昔成果。别相若著。其馀通相则易明了。行者观于冠.髻.毫.面.身色.光明。一一用心作观。
以此妙观。为见佛本。迥出馀因。至净土时即證法忍)。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
观者。名为邪观。(观与经合。则称性见。名为正观。见相乖经。乃发魔事。故名邪观。)
** 十一面神咒心经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我由此咒。名号尊贵。难可
得闻。若有称念百千俱胝那庾多诸佛名号。复有暂
时于我名号至心称念。彼二功德。平等平等。诸有称
念我名号者。一切皆得不退转地。离一切病。脱一切
障.一切恐怖。及能灭除身语意恶。况能于我所说神
咒。受持读诵。如说修行。当知是人。于无上菩提。则为
领受。如在掌中。(称念百千俱胝那庾多诸佛名号。与暂时至心称念观音名号。功德平等。
则楞严.法华谓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功德。与持观音名字无二。恒沙菩萨。校诸佛功德犹远。今言平
等。诚非凡夫心量所测。如后宝王经说。又不可得而思议矣。)
** 大乘庄严宝王经
佛告宝首菩萨。善男子。若人以天妙衣。及以袈裟.饮
食.汤药.卧具等。供养恒河沙数如来。所获福德。与观
自在菩萨一毛端福。其量无异。又如四大洲。于一年
十二月中。昼夜恒降大雨。我能数知其一一滴数。其
观自在菩萨所有福德。而我不能说尽数量。又如有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2b 页 X88-0082.png
人以天金宝。造如来像。如微尘数。以种种供养。所获
福德。而我悉知其数。其观自在菩萨所有福德。而我
不能说尽数量。乃至他方如来俱集一处。亦不能说
尽此菩萨福德数量。若有人能忆念此菩萨名者。是
人当来远离生老病死轮回之苦。犹如鹅王随风而
去。速得往生极乐世界。面见无量寿如来。听闻妙法。
如是之人。而永不受轮回之苦。无贪.瞋.痴。无老.病.死。
无饥馑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莲华化生。
常居彼土。
又云。此菩萨能为盲冥者。而为明灯。阳𦦨
炽者。为作癊覆。渴乏之者。为现河流。于恐畏处。施令
无畏。病苦所恼。而为医药。受苦有情。为作父母。阿鼻
地狱有情。令见涅槃之道。能令世间一切有情。得是
功德利益安乐。若有人能于观自在像前。建立四方
曼拿罗。常以香华供养者。是人当来而得转轮圣王。
七宝具足。所谓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
宝.主兵宝。若复有人能以一华供养此菩萨者。是人
当得身出妙香。随所生处。而得身相圆满。
此菩萨变
现种种。救度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
极乐世界。见无量寿如来。得闻法要。皆令当得成就
菩提。其普贤等诸大菩萨。皆具不可思议。而不能了
知彼观自在之所变化。普贤菩萨入此菩萨毛孔中。
行十二年。不得边际。见诸毛孔。一一之中。各有佛部。
于彼而住。是故普贤不能见其边际远近。馀诸菩萨
云何而得见耶。
观自在菩萨。乃至名号。亦难得值。何
福德。而我悉知其数。其观自在菩萨所有福德。而我
不能说尽数量。乃至他方如来俱集一处。亦不能说
尽此菩萨福德数量。若有人能忆念此菩萨名者。是
人当来远离生老病死轮回之苦。犹如鹅王随风而
去。速得往生极乐世界。面见无量寿如来。听闻妙法。
如是之人。而永不受轮回之苦。无贪.瞋.痴。无老.病.死。
无饥馑苦。不受胎胞生身之苦。承法威力。莲华化生。
常居彼土。
又云。此菩萨能为盲冥者。而为明灯。阳𦦨
炽者。为作癊覆。渴乏之者。为现河流。于恐畏处。施令
无畏。病苦所恼。而为医药。受苦有情。为作父母。阿鼻
地狱有情。令见涅槃之道。能令世间一切有情。得是
功德利益安乐。若有人能于观自在像前。建立四方
曼拿罗。常以香华供养者。是人当来而得转轮圣王。
七宝具足。所谓金轮宝.象宝.马宝.珠宝.玉女宝.主藏
宝.主兵宝。若复有人能以一华供养此菩萨者。是人
当得身出妙香。随所生处。而得身相圆满。
此菩萨变
现种种。救度无数百千万亿那由他有情。令得往生
极乐世界。见无量寿如来。得闻法要。皆令当得成就
菩提。其普贤等诸大菩萨。皆具不可思议。而不能了
知彼观自在之所变化。普贤菩萨入此菩萨毛孔中。
行十二年。不得边际。见诸毛孔。一一之中。各有佛部。
于彼而住。是故普贤不能见其边际远近。馀诸菩萨
云何而得见耶。
观自在菩萨。乃至名号。亦难得值。何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2c 页 X88-0082.png
以故。彼与一切有情。如大父母。一切恐怖有情。施之
无畏。开导一切有情。为大善友。此菩萨有六字大明
陀罗尼。难得值遇。若有人能称念其名。当得生彼毛
孔之中。不受沉沦。乃至当證圆寂之地。此六字陀罗
尼。是观自在菩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
知解脱。无量如来而尚难知。其因位菩萨云何而能
知耶。若人能常受持此陀罗尼者。于持诵时。有九十
九恒河沙数如来集会。复有微尘数菩萨集会。复有
三十三天天子亦皆集会。复有四天王。乃至无数百
千万亿龙神八部。而来卫护是人。时菩萨毛孔中。无
量如来。赞叹是人。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得是如意
珠宝。汝七代种族皆得解脱。其持咒人。腹中所有诸
虫。当得不退转菩萨之位。若复有人。以此陀罗尼。身
中.顶上戴持者。有人得见是戴持之人。则同见于金
刚之身。又如见于舍利塔。又如见佛。又如见一亿智
慧之人。若有善男子.女人。能依法念此陀罗尼者。是
人得无尽辩才。得清净智聚。得大慈悲。日日得具六
波罗蜜多。圆满功德。如是乃至戴持之人。见一切男
女。诸有情之身。彼等悉皆速得菩萨之位。如是之人。
而永不受生.老.病.死.爱别离苦。若有念此陀罗尼一
遍。所获功德。而不能数其数量。又四大部洲。一切男
女皆得七地菩萨之位。彼诸菩萨所有功德。与念六
字咒一遍功德。而无有异。(更有无量功德。详彼经文。若有念诵者。必须依法。及
得梵音明正。其持戴者。亦须恭敬如佛。信而无疑。方能感益。若疑不信。返招愆咎。其六字咒。如常可知。曼拿罗。
无畏。开导一切有情。为大善友。此菩萨有六字大明
陀罗尼。难得值遇。若有人能称念其名。当得生彼毛
孔之中。不受沉沦。乃至当證圆寂之地。此六字陀罗
尼。是观自在菩萨微妙本心。若有知是微妙本心。即
知解脱。无量如来而尚难知。其因位菩萨云何而能
知耶。若人能常受持此陀罗尼者。于持诵时。有九十
九恒河沙数如来集会。复有微尘数菩萨集会。复有
三十三天天子亦皆集会。复有四天王。乃至无数百
千万亿龙神八部。而来卫护是人。时菩萨毛孔中。无
量如来。赞叹是人。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得是如意
珠宝。汝七代种族皆得解脱。其持咒人。腹中所有诸
虫。当得不退转菩萨之位。若复有人。以此陀罗尼。身
中.顶上戴持者。有人得见是戴持之人。则同见于金
刚之身。又如见于舍利塔。又如见佛。又如见一亿智
慧之人。若有善男子.女人。能依法念此陀罗尼者。是
人得无尽辩才。得清净智聚。得大慈悲。日日得具六
波罗蜜多。圆满功德。如是乃至戴持之人。见一切男
女。诸有情之身。彼等悉皆速得菩萨之位。如是之人。
而永不受生.老.病.死.爱别离苦。若有念此陀罗尼一
遍。所获功德。而不能数其数量。又四大部洲。一切男
女皆得七地菩萨之位。彼诸菩萨所有功德。与念六
字咒一遍功德。而无有异。(更有无量功德。详彼经文。若有念诵者。必须依法。及
得梵音明正。其持戴者。亦须恭敬如佛。信而无疑。方能感益。若疑不信。返招愆咎。其六字咒。如常可知。曼拿罗。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3a 页 X88-0083.png
即坛也。)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咒经
时毗舍离国(华言广博严净。中天竺共有三十馀国。此其一也。谓其国宽平。名为广博。城邑华丽。
故名严净。或言好道。由其国人民好乐正道。自敦仁义。不须君主。有五百长者共行道法。卒土人民。莫不归悦。
故下文云五百长者是也)。一切人民。遇大恶病。一者眼赤如血。二
者两耳出脓。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声。五者所
食之物化为粗涩。六识闭塞。犹如醉人。有五夜叉。名
讫拿迦逻。面黑如墨。而有五眼。狗牙上出。吸人精气。
(普门疏云。人心中有七滴甜水。和养精神。鬼啖一滴。令人头痛。三滴闷绝。七滴即死)。
时毗舍离
大城之中。有一长者名曰月盖。与其同类五百长者。
俱诣佛所。到佛所巳。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世
尊。此国人民。遇大恶病。良医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
救。惟愿世尊。慈悯一切。救济病苦。令得无患。(耆婆。此云能活。
是影坚王之子。奈女所生。出胎即手持针筒.药囊。为世医王。佛为法王。遇病即瘥。故云良医。医王既尽其术。馀
皆无堪。故共诣求哀法王)。
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去此不远。正立西
方。有佛世尊。名无量寿(小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以微尘数佛刹言之。故云去此不远)。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及
大势至。恒以大悲。怜悯一切。救济苦厄。汝今应当五
体投地。向彼作礼(顶及两手.两膝名为五体)。烧香散华。系念数息。
令心不散。经十念顷。为众生故。当请彼佛及二菩萨。
(系念者。摄心不散。心无所依。故令数息。数息者。注心鼻门。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一至十。周而复始。以十息为
一念。百息为十念。令息调和。不缓不急。心自寂定。此为请前之方便。所谓众生心水净。佛月影现中。何故惟令
十念。以众生心念难系。久即散动故也。彼佛左面是观音。右面是势至。故云二菩萨也)。
说是语
时。于佛光中。得见西方无量寿佛。并二菩萨。如来神
** 请观世音菩萨消伏毒害咒经
时毗舍离国(华言广博严净。中天竺共有三十馀国。此其一也。谓其国宽平。名为广博。城邑华丽。
故名严净。或言好道。由其国人民好乐正道。自敦仁义。不须君主。有五百长者共行道法。卒土人民。莫不归悦。
故下文云五百长者是也)。一切人民。遇大恶病。一者眼赤如血。二
者两耳出脓。三者鼻中流血。四者舌噤无声。五者所
食之物化为粗涩。六识闭塞。犹如醉人。有五夜叉。名
讫拿迦逻。面黑如墨。而有五眼。狗牙上出。吸人精气。
(普门疏云。人心中有七滴甜水。和养精神。鬼啖一滴。令人头痛。三滴闷绝。七滴即死)。
时毗舍离
大城之中。有一长者名曰月盖。与其同类五百长者。
俱诣佛所。到佛所巳。头面作礼。却住一面。白佛言。世
尊。此国人民。遇大恶病。良医耆婆。尽其道术。所不能
救。惟愿世尊。慈悯一切。救济病苦。令得无患。(耆婆。此云能活。
是影坚王之子。奈女所生。出胎即手持针筒.药囊。为世医王。佛为法王。遇病即瘥。故云良医。医王既尽其术。馀
皆无堪。故共诣求哀法王)。
尔时世尊告长者言。去此不远。正立西
方。有佛世尊。名无量寿(小弥陀经云。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
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以微尘数佛刹言之。故云去此不远)。彼有菩萨。名观世音。及
大势至。恒以大悲。怜悯一切。救济苦厄。汝今应当五
体投地。向彼作礼(顶及两手.两膝名为五体)。烧香散华。系念数息。
令心不散。经十念顷。为众生故。当请彼佛及二菩萨。
(系念者。摄心不散。心无所依。故令数息。数息者。注心鼻门。或数出息。或数入息。从一至十。周而复始。以十息为
一念。百息为十念。令息调和。不缓不急。心自寂定。此为请前之方便。所谓众生心水净。佛月影现中。何故惟令
十念。以众生心念难系。久即散动故也。彼佛左面是观音。右面是势至。故云二菩萨也)。
说是语
时。于佛光中。得见西方无量寿佛。并二菩萨。如来神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3b 页 X88-0083.png
力。佛及菩萨俱到此国。往毗舍离。住城门阃。佛.二菩
萨。与诸大众。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作金色。尔时毗
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与观世音菩萨。
大悲观世
音。怜悯救护一切众生故。而说咒曰。普教一切众生
而作是言。汝等今者应当一心称。南无佛。南无法。南
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悲大名称。救护苦
厄者。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烧众名香。
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一心一意。令气息定。为免苦厄。
请观世音菩萨。合十指掌。而说偈言(掌本二边。合之令一。正使身心
皆一。然后口陈偈请。是显三业慇勤致敬之极也)。
「 愿救我苦厄
大悲覆一切
普放净光明
灭除痴暗冥
为免毒害苦
烦恼及众病
必来至我所
施我大安乐
我今稽首礼
闻名救厄者
我今自归依
世间慈悲父
惟愿必定来
免我三毒苦
施我今世乐
及与大涅槃」
(法身如虚空。无处不遍。迥绝去来。今然必定来者。以众生心水净。佛
月自现。故云来也。三毒者。贪.瞋.痴也。此为众苦之因。万累之源。欲令亡果丧。源绝派除。故言免也。今
世乐者。是世间之乐果。涅槃者。是出世间之乐果。大者。拣非声闻.缘觉之涅槃也。)
白佛言。世尊。如是神咒。毕定吉祥。乃是过去.现在.未
来十方诸佛大慈大悲陀罗尼印。闻此咒者。众苦永
尽。常得安乐。远离八难。得念佛定。现前见佛。我今当
说十方诸佛救护众生神咒(八难者。一地狱。二畜生。三饿鬼。四盲聋瘖哑。五
世智辩聪。六生佛前佛后。七北俱卢洲。八无想天)。
多㖿咃呜呼腻 摸呼腻 斗婆腻 耽婆腻 安
萨。与诸大众。放大光明。照毗舍离。皆作金色。尔时毗
舍离人。即具杨枝.净水。授与观世音菩萨。
大悲观世
音。怜悯救护一切众生故。而说咒曰。普教一切众生
而作是言。汝等今者应当一心称。南无佛。南无法。南
无僧。南无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大悲大名称。救护苦
厄者。如是三称三宝。三称观世音菩萨名。烧众名香。
五体投地。向于西方。一心一意。令气息定。为免苦厄。
请观世音菩萨。合十指掌。而说偈言(掌本二边。合之令一。正使身心
皆一。然后口陈偈请。是显三业慇勤致敬之极也)。
「 愿救我苦厄
大悲覆一切
普放净光明
灭除痴暗冥
为免毒害苦
烦恼及众病
必来至我所
施我大安乐
我今稽首礼
闻名救厄者
我今自归依
世间慈悲父
惟愿必定来
免我三毒苦
施我今世乐
及与大涅槃」
(法身如虚空。无处不遍。迥绝去来。今然必定来者。以众生心水净。佛
月自现。故云来也。三毒者。贪.瞋.痴也。此为众苦之因。万累之源。欲令亡果丧。源绝派除。故言免也。今
世乐者。是世间之乐果。涅槃者。是出世间之乐果。大者。拣非声闻.缘觉之涅槃也。)
白佛言。世尊。如是神咒。毕定吉祥。乃是过去.现在.未
来十方诸佛大慈大悲陀罗尼印。闻此咒者。众苦永
尽。常得安乐。远离八难。得念佛定。现前见佛。我今当
说十方诸佛救护众生神咒(八难者。一地狱。二畜生。三饿鬼。四盲聋瘖哑。五
世智辩聪。六生佛前佛后。七北俱卢洲。八无想天)。
多㖿咃呜呼腻 摸呼腻 斗婆腻 耽婆腻 安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3c 页 X88-0083.png
茶詈 般茶詈 首埤帝 般般茶啰啰婆私腻
哆侄咃 伊梨 寐梨 鞮首梨迦婆梨 祛鞮端
耆旃陀梨 摩蹬耆 勒叉勒叉萨婆萨埵 萨婆
婆㖿啤娑诃 多茶咃 伽帝伽帝腻伽帝 修留
毗修留毗 勒叉勒叉 萨婆萨埵 萨婆婆㖿[口*((白-日+田)/拱)]
娑诃
白佛言。世尊。如此神咒。乃是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之
所宣说。诵持此咒者。常为诸佛.诸大菩萨之所护持。
免离怖畏.刀杖.毒害。及与疾病。令得无患。说是语时。
毗舍离人。平复如本。
尔时世尊怜悯众生。覆护一切。
重请观世音菩萨说消伏毒害咒。尔时观世音菩萨
大悲熏心。承佛神力。而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陀罗
尼咒。
南无佛陀 南无达摩 南无僧伽 南无观世音
菩提萨埵 摩诃萨埵 大慈大悲 惟愿悯我
救护苦恼 亦救一切 怖畏众生 令得大护
多侄他 陀呼腻 摸呼腻 斗婆腻 耽婆腻
阿婆熙摸呼脂 分茶梨 般茶梨 输鞞帝(鞞字
部迷切)般茶啰 婆私腻 休楼休楼 分茶梨 兜
楼兜楼 般茶梨 周楼周楼 腻般茶梨 豆富
豆富 般茶啰 婆私腻 矧墀 跈(徐殄切)墀 腻
珍墀 萨婆阿婆耶羯多 萨婆𠷐婆 娑陀伽阿
婆耶 卑离陀闭殿娑诃
一切怖畏。一切毒害。一切恶鬼.虎.狼.师子。闻此咒时。
哆侄咃 伊梨 寐梨 鞮首梨迦婆梨 祛鞮端
耆旃陀梨 摩蹬耆 勒叉勒叉萨婆萨埵 萨婆
婆㖿啤娑诃 多茶咃 伽帝伽帝腻伽帝 修留
毗修留毗 勒叉勒叉 萨婆萨埵 萨婆婆㖿[口*((白-日+田)/拱)]
娑诃
白佛言。世尊。如此神咒。乃是十方三世无量诸佛之
所宣说。诵持此咒者。常为诸佛.诸大菩萨之所护持。
免离怖畏.刀杖.毒害。及与疾病。令得无患。说是语时。
毗舍离人。平复如本。
尔时世尊怜悯众生。覆护一切。
重请观世音菩萨说消伏毒害咒。尔时观世音菩萨
大悲熏心。承佛神力。而说破恶业障消伏毒害陀罗
尼咒。
南无佛陀 南无达摩 南无僧伽 南无观世音
菩提萨埵 摩诃萨埵 大慈大悲 惟愿悯我
救护苦恼 亦救一切 怖畏众生 令得大护
多侄他 陀呼腻 摸呼腻 斗婆腻 耽婆腻
阿婆熙摸呼脂 分茶梨 般茶梨 输鞞帝(鞞字
部迷切)般茶啰 婆私腻 休楼休楼 分茶梨 兜
楼兜楼 般茶梨 周楼周楼 腻般茶梨 豆富
豆富 般茶啰 婆私腻 矧墀 跈(徐殄切)墀 腻
珍墀 萨婆阿婆耶羯多 萨婆𠷐婆 娑陀伽阿
婆耶 卑离陀闭殿娑诃
一切怖畏。一切毒害。一切恶鬼.虎.狼.师子。闻此咒时。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4a 页 X88-0084.png
口即闭塞。不能为害。破梵行人。作十恶业。闻此咒时。
荡除粪秽。还得清净(粪秽即十恶也)。设有业障。浊恶不善。称
观世音菩萨。诵持此咒。即破业障。现前见佛。
佛告阿
难。若有四部弟子。受持观世音菩萨名。诵念消伏毒
害陀罗尼。行此咒者。身当无患。心亦无病。设使大火
从四面来。焚烧已身。诵持此咒故。龙王降雨。即得解
脱。设火焚身。节节疼痛。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三
诵此咒。即得除愈。设复谷贵饥馑.王难.恶兽.盗贼.迷
于道路.牢狱系闭.杻械枷锁.被五系缚.入于大海.黑
风回波.水色之山.夜叉罗刹之难.毒药.刀剑.临当刑
戮。过去业缘。现造众恶。以是因缘。受一切苦。极大怖
畏。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诵此咒一遍至
七偏。消伏毒害。恶业.恶行.不善恶聚。如火烧薪。永尽
无馀。以是因缘。诵此观世音菩萨所说神咒。名施一
切众生甘露妙药。得无病畏。不横死畏。不被系缚畏。
贪欲.瞋恚.愚痴三毒等畏。是故娑婆世界。皆号观世
音菩萨为施无畏者。此陀罗尼灌顶章句。无上梵行。
毕定吉祥大功德海。众生闻者。获大善利。应当暗诵。
若欲诵之。应当持斋。不饮酒。不啖肉。以灰涂身。澡浴
清净。不食兴渠。五辛能荤。悉不食(兴渠出外国。根似萝卜。叶似蔓菁。此
方无有。五辛者。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渠。食之获众过失。贤圣远离。诸天不护。魔鬼得便。所持咒法.修三摩
地。皆不成就。言荤者。凡物辛而复臭者是也。以灰涂身者。谓先用灰物澡豆之类。涂拭去身垢腻。后以水洗之
令净。始任道器)。妇人秽污。皆悉不往。常念十方佛。及七佛世尊。
一心称观世音菩萨。诵持此咒。现身得见观世音菩
荡除粪秽。还得清净(粪秽即十恶也)。设有业障。浊恶不善。称
观世音菩萨。诵持此咒。即破业障。现前见佛。
佛告阿
难。若有四部弟子。受持观世音菩萨名。诵念消伏毒
害陀罗尼。行此咒者。身当无患。心亦无病。设使大火
从四面来。焚烧已身。诵持此咒故。龙王降雨。即得解
脱。设火焚身。节节疼痛。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三
诵此咒。即得除愈。设复谷贵饥馑.王难.恶兽.盗贼.迷
于道路.牢狱系闭.杻械枷锁.被五系缚.入于大海.黑
风回波.水色之山.夜叉罗刹之难.毒药.刀剑.临当刑
戮。过去业缘。现造众恶。以是因缘。受一切苦。极大怖
畏。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并诵此咒一遍至
七偏。消伏毒害。恶业.恶行.不善恶聚。如火烧薪。永尽
无馀。以是因缘。诵此观世音菩萨所说神咒。名施一
切众生甘露妙药。得无病畏。不横死畏。不被系缚畏。
贪欲.瞋恚.愚痴三毒等畏。是故娑婆世界。皆号观世
音菩萨为施无畏者。此陀罗尼灌顶章句。无上梵行。
毕定吉祥大功德海。众生闻者。获大善利。应当暗诵。
若欲诵之。应当持斋。不饮酒。不啖肉。以灰涂身。澡浴
清净。不食兴渠。五辛能荤。悉不食(兴渠出外国。根似萝卜。叶似蔓菁。此
方无有。五辛者。一葱.二薤.三韭.四蒜.五兴渠。食之获众过失。贤圣远离。诸天不护。魔鬼得便。所持咒法.修三摩
地。皆不成就。言荤者。凡物辛而复臭者是也。以灰涂身者。谓先用灰物澡豆之类。涂拭去身垢腻。后以水洗之
令净。始任道器)。妇人秽污。皆悉不往。常念十方佛。及七佛世尊。
一心称观世音菩萨。诵持此咒。现身得见观世音菩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4b 页 X88-0084.png
萨。一切善愿。皆得成就。后生佛前。长与苦别。(十方者。若总言
之。则四方.四维.上下尘刹诸佛。不可数举。若别言之。则大弥陀经.宝积经.离垢慧菩萨礼佛经及诸经中略出
者。随依其一。而礼念之。七佛者。初则毗婆尸佛。终则本师释迦牟尼佛。如常可知。后生佛前者。谓舍此身巳。随
愿往生诸佛国土。迥脱轮回。至不退转。故云长与苦别)。
佛告阿难。王舍大城有
一女人。恶鬼所持。名旃陀利。彼鬼昼夜作丈夫形。来
娆此女。鬼精著身。生五百鬼子。汝忆是事不。我于尔
时。教此女人。称观世音菩萨。善心相续。入善境界。阿
难当知。如此菩萨威神之力。恶鬼消伏。得见我身无
比色像(如来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光明晃耀。天上.天下无与等者。故云无比色像。
若论法身。则无相。非凡可见。惟妙觉菩萨能知耳)。我于尔时。一一毛孔。出宝
莲华。无数化佛。异口同音。称赞大悲施无畏者。令女
受持。读诵通利。此咒功德。三障永尽。免三界狱火。不
受众苦。四百四病。一时不起。(三障者。烦恼障.业障.报障也。三界者。欲界.色界.
无色界。一切众生。常为三毒.五欲之火烧然。羁缚不得出离。流转三界。众苦所逼。甚于牢狱。四百四病者。地.水.
火.风。各有一百一十。此咒功德。尽三障.出三界狱。况诸病苦。而不顿然消灭耶。此下有世尊自说六字神咒。文
多不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 大悲大名称
吉祥安乐人
恒说吉祥句
救济极苦者
众生若闻名
离苦得解脱
亦游戏地狱
大悲代受苦
或处畜生中
化作畜生形
教以大智慧
令发无上心
或处阿修罗
软言调伏心
令除憍慢习
疾至无为岸
现身作饿鬼
手出香色乳
饥渴逼切者
施令得饱满
大慈大悲心
游戏于五道
恒以善集慧
无上胜方便
之。则四方.四维.上下尘刹诸佛。不可数举。若别言之。则大弥陀经.宝积经.离垢慧菩萨礼佛经及诸经中略出
者。随依其一。而礼念之。七佛者。初则毗婆尸佛。终则本师释迦牟尼佛。如常可知。后生佛前者。谓舍此身巳。随
愿往生诸佛国土。迥脱轮回。至不退转。故云长与苦别)。
佛告阿难。王舍大城有
一女人。恶鬼所持。名旃陀利。彼鬼昼夜作丈夫形。来
娆此女。鬼精著身。生五百鬼子。汝忆是事不。我于尔
时。教此女人。称观世音菩萨。善心相续。入善境界。阿
难当知。如此菩萨威神之力。恶鬼消伏。得见我身无
比色像(如来身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紫磨金色。光明晃耀。天上.天下无与等者。故云无比色像。
若论法身。则无相。非凡可见。惟妙觉菩萨能知耳)。我于尔时。一一毛孔。出宝
莲华。无数化佛。异口同音。称赞大悲施无畏者。令女
受持。读诵通利。此咒功德。三障永尽。免三界狱火。不
受众苦。四百四病。一时不起。(三障者。烦恼障.业障.报障也。三界者。欲界.色界.
无色界。一切众生。常为三毒.五欲之火烧然。羁缚不得出离。流转三界。众苦所逼。甚于牢狱。四百四病者。地.水.
火.风。各有一百一十。此咒功德。尽三障.出三界狱。况诸病苦。而不顿然消灭耶。此下有世尊自说六字神咒。文
多不录)。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 大悲大名称
吉祥安乐人
恒说吉祥句
救济极苦者
众生若闻名
离苦得解脱
亦游戏地狱
大悲代受苦
或处畜生中
化作畜生形
教以大智慧
令发无上心
或处阿修罗
软言调伏心
令除憍慢习
疾至无为岸
现身作饿鬼
手出香色乳
饥渴逼切者
施令得饱满
大慈大悲心
游戏于五道
恒以善集慧
无上胜方便
观音慈林集目录¶ 第 84c 页 X88-0084.png
普教一切众
令离生死苦
常得安乐处
到大涅槃岸」
(五道者。即上人.畜.地狱.修罗.饿鬼。此不言天者。天耽欲乐。不求出苦。故不言也。)
观音慈林集卷上
令离生死苦
常得安乐处
到大涅槃岸」
(五道者。即上人.畜.地狱.修罗.饿鬼。此不言天者。天耽欲乐。不求出苦。故不言也。)
观音慈林集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