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中集 上生内院¶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58b 页


兜率龟镜集卷中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

* ○中集 上生内院

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
进。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
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
心。虽不断结。如得六通。应当系念。念佛形像。称弥勒
名。如是等辈。若一念顷。受八戒斋。修诸净业。发弘誓
愿。命终之后。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得往生兜率陀
天。于莲花上。结加趺坐。五千天子。作天妓乐。持天曼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58c 页 X88-0058.png
陀罗花。摩阿曼陀罗花。以散其上。赞言。善哉善哉。善
男子。汝于阎浮提。广修福业。来生此处。此处名兜率
陀天。今此天主。名曰弥勒。汝当归依。应声即礼。礼巳。
谛观眉间白毫相光。即得超越九十亿劫生死之罪。
是时菩萨。随其宿缘。为说妙法。令其坚固。不退转于
无上道心。如是等众生。若净诸业。行六事法。必定无
疑。当得生于兜率天上。值遇弥勒。亦随弥勒下阎浮
提。第一闻法。于未来世。值遇贤劫一切诸佛。于星宿
劫。亦得值遇诸佛世尊。于诸佛前。受菩提起。佛告优
波离。佛灭度后。四部弟子。天龙八部人等。是诸大众。
若有得闻弥勒菩萨摩阿萨名者。闻巳欢喜。恭敬礼
拜。此人命终。如弹指顷。即得往生。如前无异。但得闻
是弥勒名者。命终亦不堕黑暗处。边地邪见。诸恶律
仪。恒生正见。眷属成就。不谤三宝。天龙鬼神。若有欲
生兜率天者。当作是观。系念思惟。念兜率陀天。持佛
禁戒。一日至七日。思惟十善。行十善道。以此功德。回
向愿生弥勒前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若见一天人。
坐一莲花。若一念顷。称弥勒名。此人除却千二百劫
生死之罪。但闻弥勒名。合掌恭敬。此人除却五千劫
生死之罪。若有礼敬弥勒者。除百亿劫生死之罪。设
不生天。未来世中。龙华菩提树下。亦得值遇。发无上
道心。佛说是语时。无量大众。顶礼如来。及弥勒足。绕
百千匝。未得道者。各发誓愿。我等天人八部。今于佛
前。发诚实誓。愿于未来世。值遇弥勒。舍此身巳。皆得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59a 页 X88-0059.png
上生兜率陀天。世尊记曰。汝等及未来世修福持戒。
皆当往生弥勒菩萨前。为弥勒菩萨之所摄受。作是
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 金色猕猴

师子月佛本生经云。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
众中。有一菩萨比丘。名婆须蜜多。游行竹园间。绿树
上下。声如猕猴。或旋三铃。作那罗戏。时诸长者。及行
路人。竞集看之。众人集时。身到空中。跳上树端。作猕
猴声。耆阇崛山。八万四千金色猕猴。集菩萨所。菩萨
复作种种变现。令其欢喜。时诸大众。各作是言。沙门
释子。犹如儿戏。幻惑众人。所行恶事。无人信用。乃与
鸟兽而作非法。如是恶声。遍王舍城。王闻此语。嫌诸
释子。即敕长者迦兰陀曰。此诸释子。多聚猕猴。在卿
园中。为作何等。如来知不。长者启王。婆须蜜多。作变
化事。令诸猕猴。一时欢喜。诸天雨花。持用供养。为作
何等。臣所不知。尔时大王。前后导从。往诣佛所。遥见
世尊。身放光明。如紫金山。普合大众。同于金色。尊者
蜜多。及八万四千猕猴。亦作金色。时诸猕猴。见大王
来。作种种变。中有采花。奉上大王者。大王见巳。与诸
大众。俱至佛所。为佛作礼。右绕三匝。却坐一面。白佛
言。此诸猕猴。宿有何福。身作金色。复有何罪。生畜生
中。尊者蜜多。复宿殖何福。生长者家。出家学道。复有
何罪。虽生人中。诸根具足。不持戒行。与诸猕猴。共为
伴侣。歌语之声。悉如猕猴。使外道笑。惟愿世尊。为我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59b 页 X88-0059.png
分别。令我开解。佛告大王。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
无量亿劫之前。有佛出世。名曰然灯。彼佛灭后。有比
丘。于山泽中。修行佛法。坚持禁戒。如人护眼。因是即
得阿罗汉。时空泽中。有一猕猴。至罗汉所。见于罗汉。
坐禅入定。即取罗汉坐具。披作袈裟。如沙门法。偏袒
右肩。手擎香炉。绕比丘行。时彼比丘。从定觉巳。见此
猕猴。有好善心。即为弹指。告猕猴言。法子。汝今应发
无上道心。猕猴闻说。欢喜踊跃。五体投地。敬礼比丘。
复采花散比丘上。尔时比丘。即为猕猴说三归依。尔
时猕猴。即起合掌。白言。大德。我今欲归依佛法僧。比
丘为受三归巳。次当忏悔。具说罪业。我得阿罗汉。能
除众生无量重罪。如是慇勤三为忏巳。告猕猴言。法
子。汝今清净。是名菩萨。汝今尽形寿。受五戒巳。求阿
耨菩提。尔时猕猴依教受巳。发愿巳竟。踊跃欢喜。走
上高山。悬树坠死。由受五戒。破畜生业。即生兜率天
上。值一生补处菩萨。为说无上道心。即持天花。下空
泽中。供养罗汉比丘。罗汉见巳。即便微笑。告言。天王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终不相舍。猕猴天子白言。大德。
我前身时。作何罪业。生猕猴中。复有何福。值遇大德。
得免畜生。生于天上。罗汉答言。乃往过去。此阎浮提。
有佛出世。名曰宝慧如来。至涅槃后。于像法中。有一
比丘。名莲花藏。多与国王长者居士。而为亲友。邪命
謟曲。不持戒行。身坏命终。落阿鼻狱。如莲花敷。满十
八隔。具受诸苦。寿命一劫。劫尽更生。如是经历诸大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59c 页 X88-0059.png
地狱。满八万四千劫。从地狱出。堕饿鬼中。吞饮镕铜。
经八万四千岁。从饿鬼出。复堕牛猪狗猴中。各五百
身。缘前供养持戒。结誓重要。今复遇我。得生天上。持
戒比丘。即我身是。放逸比丘。即汝身是。猕猴天子。闻
此语巳。心惊毛竖。忏悔前罪。即还天上。佛告大王。彼
猕猴者。虽是畜生。一见罗汉。受持三归五戒。缘前功
德。超越千劫。极恶重业。得生天上。值遇一生补处菩
萨。从是巳后。值佛无数。净修梵行。具六波罗蜜。住不
退地。于最后身。次弥勒后。当成阿耨菩提。佛号师子
月如来。佛告大王。欲知当来师子月佛者。今此会中
婆须蜜多比丘是也。王闻此语。即起合掌。遍体流汗。
悲泣雨泪。悔过自责。向婆须蜜多。头面著地。接足为
礼忏悔前罪。佛告大王。欲知此等八万四千金色猕
猴者。乃过去拘楼秦佛时。波罗奈国。拘睒弥国。二国
之中。共有八万四千比丘尼。行诸非法。犯诸重禁。狂
愚无智。如痴猕猴。见好比丘。视之如贼。时有罗汉比
丘尼。名善安隐。俱为说法。复怀忿恨。时罗汉尼见诸
恶人不生善心。即起慈悲。身升虚空。作十八变。时诸
恶人。见变化巳。各脱金环。散罗汉尼上。愿我生生。身
作金色。前所作恶。今悉忏悔。时诸恶人。身坏命终。堕
阿鼻地狱。次第历。至九十二劫。恒处地狱。从地狱出。
五百身中。恒为饿鬼。从饿鬼出。一千身中。常为猕猴。
身作金色。大王当知。尔时八万四千犯戒尼。骂罗汉
尼者。今者会中。八万四千诸金色猕猴是也。尔时供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0a 页 X88-0060.png
养诸恶比丘尼者。今大王是。此诸猕猴。因宿习故。持
花持香。供养大王。尔时污彼比丘尼者。今瞿迦梨。及
王五百黄门是。佛告大王。身口意业。不可不慎。尔时
王闻佛说。对佛忏悔。惭愧自责。豁然意解。得阿那含
果。王所将八千人。求佛出家。并成罗汉。馀一万六千
人。皆发菩提心。八万诸天。亦俱发心。八万四千金色
猕猴。闻昔因缘。惭愧自责。绕佛千匝。向佛忏悔。各发
无上菩提心。随寿长短。命终之后。当生兜率天上。值
遇弥勒。得不退转。更过百万亿那由他。阿僧祗恒河
沙劫。当得成佛。八万四千。次第出世。共同一劫。劫名
大光。同一佛号。并名金光明如来(古时禽兽能言语者。以彼堕落受畜
生身日浅。今不能言者。由其流转地狱畜生道中日久。故不能解人言也)。

** 天女

首楞严三昧经云。佛告阿难。汝今见是二百天女合
掌敬礼如来者不。阿难言。巳见。佛言。是诸天女。巳曾
于昔五百佛所。深种善根。从是巳去。当复供养。无数
诸佛。过七百阿僧祇劫巳。皆得成佛。号曰净王。是诸
天女。命终之后。得转女身。皆当生于兜率天上供养
奉事弥勒菩萨。

** 童子

生经云。时有五百幼童。相结为伴。日日游戏。俱至江
水。聚沙兴塔。各言塔好。诸有善心。宿命福薄。时天卒
雨。江水暴涨。流溺而死。佛告众人。五百童子。生兜率
天。皆同发心。为菩萨行。佛放光明。令其父母。见子所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0b 页 X88-0060.png
在。佛遥呼五百幼童天子来。寻时皆至。住于虚空中。
华散于佛下。稽首礼言。蒙世尊恩。虽身丧亡。得见弥
勒佛。佛言善哉。卿等快计。知道至真。兴立塔寺。因是
生天。见于弥勒。咨受法诲。佛为说经。咸然欢喜。立不
退转。各白父母。勿复愁苦。努力精进。以法自修。父母
皆发道意。天子礼佛。右绕三匝。忽然不现。还兜率天。

** 禽兽

心地观经云。过去世。迦叶如来。为诸禽兽。而说偈言。

「 是身为苦本
 馀苦为枝叶
 若能断苦本
 众苦悉皆除
 汝等先世业
 造罪心不悔
 感得不可量
 杂类受苦身
 若起殷重心
 一念求忏悔
 如火焚山泽
 众罪皆消灭
 是身苦不净
 无我及无常
 汝等咸应当
 深生厌离心」


尔时无量诸禽兽等。闻此偈巳。于一念心。至诚忏悔。
便舍恶道。生第四天。奉觐一生补处菩萨。闻不退法。
究竟涅槃。

** 野干

未曾有因缘经云。昔毗摩国。徙陁山。有一野干。为师
子所逐。堕一丘野井巳经三日。安心分死。自说偈言。

「 一切皆无常
 恨不饷师子
 奈何死厄身
 贪命无功死
 无功巳可恨
 复污人中水
 我悔十方佛
 愿垂照我心
 前代诸恶业
 现偿皆令尽
 从是值明师
 修行尽作佛」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0c 页 X88-0060.png

时天帝释闻之。与八万诸天。到其井侧。曰不闻圣教。
久处幽冥。向说非凡。愿更宣法。野干答曰。天帝无训。
不识时宜。法师在下。自处其上。初不修敬。而问法要。
帝释于是以天衣接取。叩头忏悔。忆念我昔。曾见世
人。先敷高座。后请法师。诸天即各脱宝衣。积为高座
野。干升座。曰有二大因缘。一者说法开化人天福无
量故。二者为报施食恩故。天帝白曰。得免井厄。功报
应大。云何恩不及耶。答曰。生死各宜。有人贪生。有人
乐死。有愚痴人。不知死后更生。违远佛法。不值明师。
贪生畏死。死堕地狱。有智慧人。奉事三宝。遭遇明师。
改恶修善。如斯之人。恶生乐死。死生天上。天帝曰。如
尊所诲。全命无功者。愿闻施食施法。答曰。布施饥饿。
济一日之命。施珍宝者。济一世之乏。增益生死。说法
教化者。能令众生出世间道。得三乘果。免三恶道。受
人天乐。是故佛说。以法作施。功德无量。天帝曰。师今
此形。为是业报。为是应化。答曰。是罪非应。天帝曰。我
谓是圣。方闻罪报。未知其故。愿闻因缘。答曰。昔生波
罗奈国。波头摩城。为贫家子。刹利之种。幼怀聪朗。特
好学习。至年十二。逐师于山。不失时节。经五十年。九
十六种经书。靡所不达。皆由和尚之恩。其功难报。由
先学慧。自识宿命。由受王位。奢淫著乐。报尽命终。生
地狱畜生。(自下云云。略而不述)时天帝释。与八万诸天。从受十
善。欲还天宫。问曰。和尚何时舍此罪报。得生天上。野
干曰。尅后七日。当舍此身。生兜率天。汝等便可愿生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1a 页 X88-0061.png
彼天。多有菩萨说法教化。时野干一心。专念十善行
法。不行求食。七日命终。生兜率天宫。复识宿命。复以
十善教化诸天(野干。似狐而小。色青黄如狗。巢于绝岩高木上)

** 须达长者(亦名给孤独)

时须达共舍利弗。往舍卫城外。规图精舍基址。须达
自手捉绳一头。舍利弗自捉一头。共经精舍。时舍利
弗。欣然含笑。须达问言。尊者何故笑。答言。汝始于此
经地。六欲天中。宫殿巳成。即借彼道眼。悉见六天。严
净宫殿。问舍利弗言。六天。何处最乐。舍利弗言。下三
天色染。上二天憍逸。第四天中。少欲知足。恒有一生
补处菩萨。来生其中。法训不绝。须达曰。我正当生第
四天中。出言巳竟。馀宫悉灭。唯第四天。宫殿湛然。杂
阿含经云。给孤独长者疾病。佛自往看之。记其得阿
那含果。乃至命终。生兜率陀天。恒下来礼拜佛。听法
巳。还归天上(此据迹中。说其得小果。若论其实。是大菩萨)

** 无著世亲菩萨(世亲旧云天亲)

无著菩萨。天竺健驮逻国人也。佛去世后一千年中。
诞灵利见。承风悟道。从弥沙塞部出家修学。顷之。回
信大乘。其弟世亲菩萨。于说一切有部。出家受业。博
闻强识。达学研机。无著弟子佛陀僧诃。(唐言师子觉)者。密
行莫测。高才有闻。二三贤哲。每相谓曰。凡修行业。愿
睹慈氏。若先舍寿。得遂宿心。当相报语。以知所至。其
后师子觉。先舍寿命。三年不报。世亲菩萨寻亦舍命。
时经六月。亦无报命。时诸外道。咸皆讥诮。谓世亲菩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1b 页 X88-0061.png
萨及师子觉。流转恶趣。遂无灵鉴。其后无著菩萨。于
夜初分。方为门人教授定法。灯光忽翳。空中大明。有
一天人。乘虚下降。即进阶庭。敬礼无著。无著曰。尔来
何暮。今名何谓。对曰。从此舍寿命。往睹史多天。慈氏
内众。莲花中生。莲花才开。慈氏赞曰。善来广慧。善来
广慧。旋绕才周。即来报命。无著菩萨曰。师子觉者。今
何所在。曰我旋绕时。见师子觉。在外众中。耽著天乐。
无暇相顾。讵能来报。无著菩萨曰。斯事巳矣。慈氏何
相。演说何法。曰慈氏相好。言莫能宣。演说妙法。义不
异此。然菩萨妙旨。清畅和雅。闻者忘倦。受者无厌。云
云(今人皆谓师子觉耽著天乐。以此为病。然生兜率。本为求见弥勒。亲承法诲。悟无生忍。岂求天乐。既无耽
乐之念。何患不生内众。又其师子觉。初心发愿。所祈谁知。既云密行莫测。岂可得而思议哉)。

** 道安法师

安姓卫氏。常山扶抑人也。少出家。驱役田舍。至于三
年。执勤就劳。曾无怨色。数岁之后。方启师求经。师与
辩意经一卷。可五千言。安赍经入田。因息就览。暮归
以经还师。更求馀者。师曰。昨经未读。今复求耶。答曰。
即巳闇诵。师虽异之。而未信也。复与成具光明经一
卷。减一万言。赍之如初。暮复还师。师执经覆之。不差
一字。师大惊嗟。而异之。后为受具戒。恣其游学。至邺。
遇佛图澄。澄见而嗟叹。与语终日。众见形貌不称。咸
共轻。怪澄曰。此人远识。非尔俦也。因事澄为师。澄讲。
安每覆述。后住受都寺。徒众数百。常宣法化。其所注
般若。道行。密迹。安般。诸经。并寻文比句。为起尽之义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1c 页 X88-0061.png
及析疑甄解。凡二十二卷。序致渊富。妙尽深旨。条贯
既序。文理会通。经义克明。自安始也。时符坚遣使送
外国金像。结珠弥勒像。金缕绣像。织成像。各一尊。后
住长安五重寺。僧众数千。大弘法化。初魏晋沙门。依
师为姓。故姓各不同。安以为如来大师之本。尊莫过
释迦。乃以释命氏。后获增一阿含经。果称四河入海。
无复河名。四姓为沙门。皆称释种。既悬与经符。遂为
永式。安每与弟子法遇等。于弥勒前立誓。愿生兜率。
后至秦建元二十一年正月二十七日。忽有异僧。形
甚庸陋。来寺寄宿。寺房既窄。处之讲堂。时维那直殿。
夜见此僧。从窗隙出入。遽以白安。安惊起礼。讯问其
来意。答云。相为而来。安曰。自惟罪深。讵可度脱。彼答
云。甚可度耳。然须更浴圣僧。情愿必果。具示浴法。安
请问来生。所生之处。彼乃以手虚拨天之西北。即见
云开。备睹兜率胜妙之报。尔夕大众数十人。悉皆同
见。安后营浴具。见有非常小儿。伴侣数十。来入寺戏。
须臾就浴。果是圣应也。至其年二月八日。忽告众曰。
吾当去矣。是日斋毕。无疾而卒。初安生。而便左臂生
一皮。广寸许。著臂。捋可上下。唯不得出手。后宣律师
问天神。乃知安是印手菩萨也。

** 竺僧辅法师

辅邺人也。少持戒行。执志坚苦。学通诸论。兼善经法。
道振伊洛。一都宗事。值西晋饥乱。辅与释道安等。隐
于濩泽。研精辩析。洞尽幽微。后憩荆州上明寺。单蔬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2a 页 X88-0062.png
自节。礼忏翘劝。誓生兜率。仰瞻慈氏。时琅琊王忱。为
荆州剌史。闻辅贞素。请为戒师。一门宗奉。后未亡二
日。忽云。明日当去。至于临终。妙香满室。梵响相系。道
俗奔看。来者万数。是日后分。无疾而化。春秋六十。戒
腊未闻。

** 昙戒法师

戒。一名慧精。姓卓。南阳人。居贫务学。游心坟典。后闻
法道法师讲放光经。乃借衣一听。遂深悟佛理。废俗
从道。事安公为师。博通三藏。诵经五十馀万言。常日
礼佛五百拜。晋临川王。甚重之。后笃疾。常诵弥勒尊
佛名。不辍心口。弟子智生侍疾。问。何不愿生安养。戒
曰。吾与和尚等八人。同愿生兜率。和尚及道愿等。皆
巳上生。吾未得去。是故有愿耳。言毕。即有光照于身。
容貌更悦。遂奄尔迁化。春秋七十。仍葬安公墓右。

** 玄藻尼

藻本姓路。吴郡人。安荀女也。藻年十馀岁。身婴重疾。
良药必进。日增无损。时太玄台寺。释法济。语安荀曰。
恐此病由业。非医所消。贫道案经云。若履危苦。能归
依三宝。忏悔求愿者。皆获甄济。君能与女。并捐弃邪
俗。洗涤尘秽。专心一向。当得痊愈。安荀然之。即于宅
内设观音像。澡心洁意。倾诚戴仰。扶疾稽颡。专念相
续。经七日。初夜忽见金像。高尺许。三摩其身。从首至
足。即觉沉痾豁然消愈。既灵验在躬。遂求出家。精勤
匪懈。诵法华经。菜食长斋。三十七载。常翘心注想。愿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2b 页 X88-0062.png
生兜率。宋元嘉十六年。诵弥勒佛名。寂然而逝。

** 光静尼

静。本姓胡。名道婢。吴兴东迁人也。幼出家。随师住广
陵中寺。静少而厉行。长习禅思。不食甘肥。将受大戒。
绝谷[饥-几+因]松。具戒之后。积十五年。虽心识鲜明。而体力
羸惫。祈诚慊到。每辄感劳。动经晦朔。沙门法成谓曰。
服食非佛盛事。静闻之。还食粳粮。倍加勇猛。精学不
倦。从学观行者。常百许人。元嘉十八年五月遇疾。曰
我厌苦此身。其来久矣。于是牵病忏悔。不离心口。性
理恬明。神气怡恍。至十九年岁旦。饮粒皆绝。属念兜
率心心相续。如是不断。至四月八日夜。殊香异相。满
虚空中。其夜示寂。

** 慧琼尼

琼。本始钟。广州人也。履道高洁。不味鱼肉。年垂八十。
志业弥勒。常衣刍麻。不服绵纩。纲纪寺舍。兼行讲说。
元嘉十八年。宋江夏王世子。母王氏。以地施琼。琼修
立为寺。号曰南永安寺。至二十二年。兰陵萧承之。为
起外国塔。琼于元嘉十五年。创造菩提寺。堂殿坊宇。
皆悉严丽。以元嘉二十四年。随孟顗之会稽。敕弟子
云。吾死后不须埋藏。可借人剥裂身体。以食众生。至
于终尽。不忍屠割。乃告句容县令舆著山中。使鸟兽
自就啖之。经十馀日。俨然如故。颜色不异。令使村人
以米散尸边。鸟食远处。近尸之粒皆在。弟子慧朗。在
都闻之。奔驰奉迎。还葬高座寺前冈。坟上起塔云(琼一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2c 页 X88-0062.png
生苦节。志乐弥勒。故得终尽异人。乃上生之明證也)。

** 净秀尼

秀。本姓梁。安定人。祖畴征虏司马。父粲之。龙川县都
乡侯。秀幼而聪睿。好行慈仁。七岁自然持斋。家中请
僧转涅槃经。闻断鱼肉。即便蔬食。从外国沙门普练。
咨受五戒。精勤奉持。礼拜读诵。昼夜不休。年十二。便
求出家。父母禁之。及手能书。常自写经。至二十九。方
得听许。为青园寺首尼弟子。事师竭诚。犹惧弗及。三
业勤修。夙夜匪懈。僧使众役。每居其首。跋涉勤劬。触
事关涉。进止俯仰。必遵律范。善神敬护。常在左右。时
有马先生。世呼为神人也。见秀。记言。此尼当生兜率。
尝三人同于佛殿内座。忽闻空中声。状如牛吼。二人
惊怖。惟秀惔然。还房取烛登阶。复闻空中语曰。诸尼
避路。秀禅师归。后时与诸尼同坐。一尼暂起还房。见
一人抵掌止之曰。莫扰秀尼。欲请晖法师讲十诵律。
但有钱一千。忧事不办。夜梦见雁鹊鹆雀子。各乘车。
大小称形。同声唱言。我当助秀尼讲。及至经营有七
十檀越。争设妙供。宋元嘉七年。外国沙门求那跋摩
至都。律范清高。秀更从受戒。麻衣藿食。同住十馀人。
皆以禅定为业。秀手写众经。别立经台。在于寺内。娑
伽罗龙王兄弟二人。现迹弥日。示其拥护。知识往来
无不见者。每奉诸圣僧果食。必有异迹。又尝七日供
养。礼忏胡跪。摄心注想。即见二梵僧。举手共语。一称
弥祛。一称毗呿罗。所著袈裟。色如熟桑葚。秀即以泥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3a 页 X88-0063.png
染衣色令如所见。他日又请阿耨达池。五百罗汉。复
请罽宾国。五百罗汉。及京邑大德。见一梵僧。合众疑
之。即借问。云。从罽宾来。始行十馀步。奄忽不见。又曾
浴圣僧内外寂静。唯有[木*(羲-ㄎ+乃)]杓之声。其诸瑞异。皆类此
也。齐文惠帝。竟陵文宣王。厚相礼待。供施无废。年耆
力弱。复不能行。听乘舆至内殿。五年六月十七日。苦
心闷乱。不复饮食。彭城寺惠全法师。六月十九日。梦
见一柱殿。严丽非常。谓兜率天宫。见净秀在其中。全
即嘱之。得生妙处。勿忘将接。秀曰。法师是丈夫。弘通
经教。自应居胜地。全闻秀病往看之。述梦中事。至七
月十三日少间。自梦见幡盖乐器。在佛殿西北。二十
日请相识僧会别。二十七日告诸弟子曰。我升兜率
天宫。言毕而寂。年八十九(经云。若有比丘。及一切大众。不厌生死。乐生天者。爱
敬无上菩提心者。欲为弥勒作弟子者。当作是观。作是观者。应持五戒。八斋。具足戒。身心精进。不求断结。修十
善法。一一思惟兜率陀天上。上妙快乐。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不求断结者。是大乘菩萨。留
惑度生。非同二乘取證灰身。断智涅槃。自出生死者。比也秀摄心注想。依经作观。故圣境现也)。

** 彦琮法师

琮。俗缘李氏。赵郡伯人也。世号衣冠。门称甲族。少而
聪敏。才藻清新。识洞幽微。情符水镜。遇物斯览。事罕
再详。初投信都。僧边法师。因试令诵须大拿经。减七
千言。一日便了。更诵大方等经。数日亦度。至年十岁。
方许出家。改名道江。以慧声洋溢。如江河之望也。齐
武平初。年十有四。晋阳延入宣德殿。讲仁王经。帝亲
临御筵。文武咸侍。皇太后。及以六宫。同升法会。敕侍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3b 页 X88-0063.png
中高元海。扶琮升座。接侍上下。而神气坚朗。希世惊
嗟。析理开神。咸遵景仰。及受具戒。专习律检。进讨行
科。时炀帝延入高第。令住内堂。讲金光明。胜鬘。般若
等经。然而东夏所贵。文颂为先。中天师表。梵音为本。
琮乃专寻叶典。日诵万言。故大品。法华。维摩。楞伽。摄
论。十地等。皆亲传梵音。受持读诵。每日闇阅。要周乃
止。大业二年下敕。于洛阳上林园。立翻经馆以处之。
凡前后译经。合二十三部。一百许卷。制序述事。备于
经首。大渐之晨。即大业六年。七月二十四日。虽形羸
而神爽。问弟子曰。斋时至未。对曰。未也。还瞑目而卧
如此再三。乃回身引颈。向门视日。斋时巳至。吾其终
矣。索水盥手焚香。迎弥勒画像。合掌谛观。开目闭目。
乃经三四。如入禅定。奄尔而终。持纩属之。方知巳绝。
春秋五十有四。戒腊未闻(叶典者。天竺以贝多罗叶书写经卷。故曰叶典)

** 慧頵法师

頵姓李氏。江夏人。于远行龙泉二寺。造金铜弥勒像
各一躯。坐高一丈五尺。用结来生之缘也。有吴县令
陈士绰者。排繁徙义。倾仰法音。请讲法华。涅槃。文轴
才竟。疲役增劳。即以麈尾付嘱学士智奘曰。强学待
问。无惮慧风。师逸功倍。不惭屡照。誓言既止。怡然冥
目。以贞观四年十月。终于通玄。春秋六十有七。学士
弟子等。千馀人。哀泗伤心。共树高碑焉(临终怡然自若。乃上生之
明證诚结来生之缘。愿力所致若是乎)。

** 玄奘法师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3c 页 X88-0063.png

奘。本名袆。俗姓陈氏。汉太丘仲弓之后。祖康北齐国
子博士。父惠早通经术。长八尺。明眉目。拜江陵令。解
缨而退。师之兄。即长捷法师也。日授精理。旁谦巧论。
年十一。诵维摩法华。卓然梗正。不偶时流。口诵目缘。
略无闲缺。时东都盛弘法席。涅槃摄论。阿毗昙等论。
一闻不忘。见称昔人。随言镜理。莫不凿穷岩穴。时皆
讶其忆念之力。终古罕类也。年二十有一。私自惟曰。
学贵经远。义重疏通。钻仰一方。未成探赜。若不轻生
殉命。誓往天竺。何能具觌成言。时年二十九也。以贞
观三年三月。西寻圣迹。径往姑臧。渐至燉煌。路由天
塞。裹粮吊影。前望悠然。但见平沙。绝无人径。回遑委
命。任业而前。备经危难。达伊吾高昌。高昌王给以货
资。传送突厥展转将送。雪山诸蕃梵国。具睹五天竺
境。经历一百五十馀国。以贞观十九年正月二十四
日。届于京郊之西。道俗相趋。屯赴阗𨶮。数十万众。如
值下生。召入内殿。面奉天颜。谈叙真俗。无爽帝旨。从
卯至酉。不觉时延。即陈翻译。帝曰。自法师行后。造弘
福寺。其处虽小。禅院虚静。可为翻译。所须人物吏力。
并与玄龄商量。务令优给。又敕云。所须官人助翻者。
巳处分讫。其碑朕自作。及碑成。请神翰自书。蒙特许。
尅日送寺。京寺咸造幢盖。又敕王公巳下。太常九卿。
及两县妓乐。车从千馀乘。驻弘福寺。上居安福门。俯
临将送。京邑士女。列于道侧。自北之南。二十馀里。充
仞衢街。光俗兴法。无与俦焉。奘生常以来。愿见弥勒。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4a 页 X88-0064.png
及游西域。又闻无著兄弟。皆生彼天。又频祈请。咸有
愿證。怀此专至。益增翘励。后至玉华。但有隙次无不
发愿。生睹史多天。见弥勒佛。自翻大般若经六百卷
了。惟自策勤。行道礼忏。麟德元年。告翻经僧。及门人
曰。有为之法。必归磨灭。泡幻形质。何得久停。行年六
十五矣。必卒玉华。于经论有疑者。今可速问。闻者惊
曰。年未耆耄。何出此言。报曰。此事自知。遂往辞佛。先
造俱胝十亿像。所礼忏辞别。告寺僧曰。奘必当死。经
云。此身可恶。犹如死狗。奘既死巳。近宫寺山。静处藏
之。因既卧疾。开目闭目。见大莲花。鲜白而至。又见伟
相。知生佛前。命僧读所翻经论名目巳。总有七十三
部。一千三百三十卷。自怀忻悦。总召门人。有缘并集。
无常将及。急来相见。对寺僧门人辞诀。并遗表讫。便
默念弥勒。令傍人称曰。南谟弥勒如来。应正等觉。愿
与含识。速奉慈颜。南无弥勒如来。所居内众。愿舍命
巳。必生其中。至二月四日。右胁累足。右手支头。左手
䏶上。铿然不动。有问何相。报曰。勿问。妨吾正念。至五
日中夜。气绝神逝。迄两月颜色如常。又有冥应。略故
不述。下敕葬日。听京城僧尼。幢盖往送。于是素盖素
幢。浮空云合。哀笳哀梵。气遏人神。四俗以之悲伤。七
众惜其沉寂。帝亲临城望送。敕同如来金棺银椁。殡
葬于白花原。四十里中。后敕改葬樊川。乃又出之。众
咸叹异。经久埋󰢍。色相如初。自非愿力所持。焉能致
(详载本传)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4b 页 X88-0064.png

** 道宣律师

宣。姓钱氏。丹徒人也。母梦月贯其怀而娠。复梦梵僧
语曰。汝所妊者。即梁朝僧祐律师。祐则南齐剡溪隐
岳寺僧护也。宜从出家。崇树释教云。凡十二月在胎。
四月八日降𧩙。九岁能赋。十五厌俗。诵习诸经。依智
頵律师受业。十六落发。专精尅念。感舍利现于宝函。
从智首律师受具。习律才听一遍。方议修禅。頵师呵
曰。夫适遐自迩。因微知章。修舍有时。功愿须满。未宜
即去律也。抑令听二十遍巳。乃坐山林。行定慧。晦迹
于终南。行般舟定。时有群龙礼谒。若男若女。化为人
形。尝送异华一奁。形似枣华。大如榆荚。香气馝馟。数
载宛然。又供奇果。味甘色洁非人间所遇也。上诏与
奘师翻译。撰疏钞等。二百二十馀卷。三衣皆纻。一食
唯菽。行则仗策。坐不倚床。蚤虱从游。居然自得。尝筑
一坛。俄有长眉僧谈道。识者其实宾头卢也。复有三
果梵僧。礼坛赞曰。自佛灭后。像法住世。兴发毗尼。唯
师一人也。乾封年初。冥感天人来谈律相。言钞文轻
重。义中舛误。皆译者之过。非师之咎。请师改正。故今
所行著述。多是重修本也。贞观中。曾隐沁部云室山。
人睹天童给侍左右。于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阶。有
物扶持。履空无害。熟顾视之。乃少年也。宣遽问。何人
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北方毗沙门天王之
子那吒也。护法之故。拥护和尚。时之久矣。宣曰。贫道
修行。无事烦太子。太子威神自在。西域有可作佛事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4c 页 X88-0064.png
者。愿为致之。太子曰。某有佛牙。宝掌虽久。头目犹舍。
敢不奉献。俄授于宣。宣保持供养焉。复次庭除。有一
天来礼谒。谓曰。律师当生睹史天宫。持物一苞云。是
棘林香。尔后十旬。安坐而化。则乾封二年十月三日
也。春秋七十二。僧腊五十二。累门人窆于坛谷石室。
高宗下诏。令崇饰图写师之真相。盖追仰道风也。师
之持律声振竺乾。师之编修。美流天下。是故无畏三
藏到东夏朝谒。帝问自远而来。得无劳乎。欲于何方
休息。三藏奏曰。在天竺时。常闻西明寺宣律师。秉持
第一。愿往依止焉。敕允之。至懿宗咸通十年十月。敕
谥曰。澄照。塔曰净光。先所居久在终南。故号南山律
宗焉。

** 窥基法师

基。字洪道。姓尉迟氏。京兆长安人也。隋代州西镇将。
乃基祖焉。考讳宗。唐左金吾将军。松州都督。江由县
开国公也。基母裴氏。梦掌月轮吞之。寤而有孕。及诞。
与群儿弗类。数方诵习。神晤精爽。奘师始因陌上。见
其眉秀目朗。举措疏略。曰将家之种。不谬也哉。脱或
因缘相扣。度为弟子。则吾法有寄矣。复念在印度时。
计回程次。就尼犍子边。占得卦甚吉。彼云。师但东归。
哲资生矣。遂造将军之门。化令出家。父曰。伊类粗悍。
那胜教诏。奘曰。此之器度。非将军不生。非某不识。父
虽然诺。基亦强拒。激勉再三。拜以从命。至年十七。奉
敕为奘弟子。学五天竺语。解纷开结。统综条然。闻见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5a 页 X88-0065.png
者。无不叹伏。年二十五。应诏译经。讲通大小乘教。造
疏计可百本。后游五台。至西河古佛寺宿。梦见山下。
有无量人。唱极苦声。有天童子。持纸二轴。及笔投之。
及旦。过信度寺中。有光久而不灭。寻视之。数轴发光
者探之。得弥勒上生经。乃忆前梦。必慈氏令我造疏。
通畅其理耳。遂援毫次。笔锋有舍利二七粒而陨。如
吴含桃许大。红色可爱。次零然而下者。状如黄梁粟
粒。基随处化徒。获益者众。恒与翻译旧人往还。屡谒
宣律师。宣每有诸天使者执事。或告杂务。尔日基去。
方来。宣怪其迟暮。对曰。适者大乘菩萨在此。善神翼
从者多。我曹神通为他所制故尔。以永淳元年壬午
示疾。至十一月十三。卒于慈恩寺翻经院。春秋五十
一。法腊无闻。基生常勇进。造弥勒像。对其像。日诵菩
萨戒一遍。愿生兜率。求其志也。乃发通身光瑞。烂然
可观。凡今天下佛寺图形。号曰百本疏主。高宗制赞。
名讳上字。故云大乘基。今海内呼慈恩法师焉(世有愚人。
谤宣师为小乘。故基至而天使者避去。言天使者。即南方天王将军之使者。言善神者。或天将军。或护法神王。
其使者。犹仆隶也。此其神之有尊𢍉。岂关人之有大小。言大乘菩萨者。乃使者尊基师之称也。非谓宣师小。而
称彼大也。昔宣师行道失足阶下。北天王那吒太子。亲为捧之。后示疾十月。天王奉候不少。况宣师与基师共
生内院同證不退。又何大小之分耶。愚人證见。私秪圣贤。自取殃累耳)。

** 法上法师

上。姓刘氏。朝歌人也。五岁入学。七日通章。八岁略览。
经诰。博尽其理。九岁阅涅槃经。即生厌世。至于十二。
杸禅师道药而出家焉。诵维摩法华。才浃二旬。两部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5b 页 X88-0065.png
俱度。创讲法华。酬抗疑难。无不叹伏。而形色非美。故
时人谚曰。黑沙弥若来。高座逢灾也。后值时险。衣食
俱乏。专意涅槃。无心饥冻。故一粒之米。加之以菜。一
衣为服。兼之以草。练形将尽。而精神日进。乃投光而
受具焉。既慧业有闻。众皆陈情。乃讲十地。地持。楞伽。
涅槃等部。轮次相续。并著文疏。所得施利。造一山寺。
山之极顶。造弥勒堂。众事庄严。备殚华丽。四事供养。
百五十僧。及齐破法湮。不及山寺。上私隐俗服。习业
如常。愿若终后。觐睹慈氏。如有残年。愿见隆法。更一
顶礼慈氏如来。形羸微笃。设舆坐之。弟子扛举。往升
山寺。合掌三礼。右绕三周。便还山舍。诵维摩胜鬘。卷
讫而卒。春秋八十六。即周大象二年七月十八日也。

** 昙衍法师

衍。姓夏侯氏。南兖州人。初生之时。牙齿具焉。世俗异
之。七岁从学。聪敏绝伦。十五擢为州都公事。有隙便
听释讲。十八举秀才贡。过听光公法席。即禀归戒。弃
舍俗务。专功佛理。学流三载。绩邻前达。年二十三。投
光出家。即为受戒。听涉无暇。乃捐食息。由是讲事无
废。毗赞玄理。以开皇元年。二月十八日。忽告侍人。无
常至矣。便念弥勒佛名。声气俱尽。于时正中。傍僧同
观。颜色怡悦。时年七十有九。自衍之生也。殊相感人。
而立操贞直。但见经像。必奉礼迎送。道遇贫陋。必悲
怜垂泣。恒乐听戒。生来两阙。维摩胜鬘。日缘一遍。未
终之前。有梦见衍朱衣螺发颁垂于背。二童侍之升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5c 页 X88-0065.png
空。而面北高逝。寻尔便终。时共以为天道者矣。

** 道丕法师

丕。长安贵胄里人也。母许氏。为求其息。常持观音普
门品。忽梦神光烛身。因尔妊焉。及其诞生。如天童子。
七岁忽绝荤膻。每游精舍。怡然忘返。遂白母往保寿
寺。礼继能法师。尊为轨范。九岁善梵音礼赞。十九岁
学通金刚经义。便行讲贯。至二十七岁。遇曜州牧娄
继英。招丕住洛阳福先弥勒院。即晋道安翻经创洛
之地也。天祐三年丙寅。济阴王赐紫衣。后唐庄宗署
大师曰广智。丕精勤不懈。一佛一礼佛名经。法华。金
刚。仁王。上生四经。逐一字一礼。然其行头陀十二行。
乞食时至。二弟子随行。又立礼首楞严经二年。以显
德二年乙卯六月八日微疾。十日令弟子早营粥食。
告云。今有首楞严菩萨众多相迎。令鸣椎。俄然而化。
春秋六十七。僧腊四十七。首楞严菩萨。惟内院多。今
相迎。乃上生之明證也。

兜率龟镜集卷中

** 音释



(与彫同。治玉也)


(音楷。好铁也)
球琳

(上音球。下音林。皆美玉也)


(音誇。花荣也)

事法

(念佛。法。僧。施。戒。天。也)


(音商去声。馈也。进食于尊也)
○中集 上生内院¶ 第 66a 页 X88-0066.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