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1643-A¶
1643-A¶ 第 50a 页

* No. 1643-A
兜率龟镜集缘起

是集之由作也。初本师和尚侍者远目上座。以童真
入道。精修密践。得上生徵应。缁素见闻。莫不感羡咨
嗟。时清士曾通绍。因启师曰。绍闻。西方有往生集。行
世。而兜率上生。古今不乏名贤。何独无乎。愿师撰之。
以为万世龟镜。师曰。善哉。子之问也。诚为救病之良
药。渡苦海之慈舟。盖以凡夫一念迷真。妄缘尘影。流
浪生死。渺无返期。六趣升沉。三界奚出。未阶三贤十
圣。宁免分段生方。况兹末世狂妄。多以识心影子。为
见性悟道。错认石火电光。为了却生死。肆志空谈。拨
无因果。毁持戒者为执相。诋看教者为钻故纸。贬往
生者为小根下愚。不思马鸣龙树愿觐弥陀。无著天
亲誓见弥勒。其为何根何愚哉。妄讥贤圣。轻谤经律。
罪将谁代。虽云顿悟。习惑未除。一入他腹。隔阴之昏
难免。五祖戒。青草堂。逊长老。严首座。足为前鉴。识想
纷飞。拟齐先哲。烦恼炽炎。言超佛祖。未證无生。终随
业识流转。弥陀弥勒真大知识。舍而不参。观音势至
天台净慈。诚为良友。胡不亲哉。觉生母邹氏。巳蒙
慈尊接引。得升内院。洪恩浩瀚。图报莫由。乃复恳本
师。速成斯集。为四众之宝筏。后代之资粮。师由是捡
诸经论传记。并所见闻者。汇编成帙。授我锓梓。公诸
1643-A¶ 第 50b 页 X88-0050.png
天下。觉因问师曰。未审和尚志在西方耶。兜率耶。师
曰。可问取木橛去。曰某甲不解木橛音。师曰。苍天苍
天。曰乞和尚垂慈显示。师曰。今日舌头不快。且待别
时向你道。觉因作礼。述其巅末(五祖戒后身。为苏长公。青草堂后身。为曾
鲁公。逊长老后身。为李侍郎。严首座后身。为王龟龄。雁荡僧后身。为秦氏子桧)。



康熙岁次辛亥孟夏宝象林释开觉和南识


* 兜率龟镜集目录



* 初集 应化垂迹

* 傅大士
* 契此和尚
* 婆罗门
* 二百亿罗汉
* 末田地尊者
* 引正王
* 嗢嗢罗罗汉
* 清辩论师
* 佛驮跋陀罗
* 德光论师
* 道法禅师
* 慧览禅师
* 智严法师
* 华手比丘
* 戴颙处士
* 僧护比丘
* 僧旻法师
* 慧思禅师
* 苏富娄
* 法显禅师
* 道积法师
* 慧云法师
* 贞辩法师
* 鸿楚法师
1643-A¶ 第 50c 页 X88-0050.png
* 真表律师
* 中集 上生内院

* 金色狝猴
* 天女
* 童子
* 禽兽
* 野干
* 须达长者
* 无著世亲
* 道安法师
* 僧辅法师
* 昙戒法师
* 玄藻尼
* 光静尼
* 慧琼尼
* 净秀尼
* 彦琮法师
* 慧頵法师
* 玄奘法师
* 道宣律师
* 窥基法师
* 法上法师
* 昙衍法师
* 道丕法师
* 宝袭法师
* 智晓禅师
* 智晞禅师
* 惠仙法师
* 法诚禅师
* 大乘灯禅师
* 希圆法师
* 令諲法师
* 贞晦法师
* 恒超法师
* 循州山神
* 继伦法师
* 从谏禅师
* 息尘比丘
* 居易侍郎
* 玄朗禅师
* 法兴法师
* 智江法师
* 善本禅师
* 志德法师
* 成慈尼
* 释开䀸
* 开荦求寂
* 邹优婆夷
* 后集 经咒愿文

* 法华经劝发品
* 大灌顶经
*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 分别功德论
* 愿见弥勒佛咒
* 弥勒菩萨法身印咒
* 七佛所说神咒经
* 佛说陀罗尼集经
* 持地论
* 发菩提心论
1643-A¶ 第 51a 页 X88-0051.png
* 赞弥勒佛四礼愿文


兜率龟镜集目录(终)No. 1643
兜率龟镜集卷上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

* ○初集 应化垂迹

一切大地菩萨。住首楞严定。于十方世界。以种种色
像。普门示现。诱化群生。同归觉岸。故首楞严三昧经
云。尔时名意菩萨。白佛言。世尊。此弥勒菩萨。一生补
处。次于世尊。当得阿耨菩提。得是首楞严三昧耶。佛
言。其诸菩萨。得住十地。一生补处。受佛正位。皆得是
首楞严三昧。时弥勒菩萨。即示现神力。一切众会。见
此三千大千世界。诸阎浮提中。皆是弥勒菩萨。或见
在天上。或见在人间。或见出家。或见在家。或见侍佛
如阿难。或见智慧如舍利弗。或见神通如目犍连。或
见头陀如大迦叶。或见说法如富楼那。或见密行如
罗睺罗。或见持律如优波离。或见天眼如何那律。或
见坐禅如离婆多。如是一切中。皆见弥勒。或见入诸
1643-A¶ 第 51b 页 X88-0051.png
城邑聚落乞食。或见说法。或见坐禅。时诸菩萨及诸
天众。一切皆见弥勒菩萨。现首楞严三昧神通势力。
见巳。即大欢喜。白佛言。世尊。譬如真金。虽复锻磨。不
失其性。是诸大士。亦复如是。随所试处。皆能示现。不
思议法性。若能通达此三昧。当知则能通达三乘一
切道行。馀如华严经。善财童子。入毗卢楼阁所见。弥
勒菩萨告善财言。我为化度与我往昔同修诸行。今
时退失菩提心者。亦为教化父母亲属。及诸婆罗门。
而生于此阎浮提界。摩罗提国。拘吒聚落。婆罗门家。
我住此大楼阁中。为随顺众生心故。为成熟兜率天
中同行天子故。为欲示现将降生时。大智法门。与一
生菩萨。共谈论故。为欲教化释迦如来所遣来者。令
悉开悟。故于此命终。生兜率天。上生经云。佛告优波
离。兜率陀天。十善报应。胜善妙福处。若我住世一小
劫中。广说一生补处菩萨报应。及十善果者。不能穷
尽。(依正两观详如经文)优婆离白佛言。世尊。今此大士。何时于
阎浮提没。生于彼天。佛告离波离。却从十二年二月
十五日。于波罗奈国。劫波利村。波婆利大婆罗门家。
本所生处。结加趺坐。如入灭定。身紫金色。光明艳赫。
如百千日。上至兜率陀天。其身舍利。如铸金像。不动
不摇。身圆光中。有首楞严三昧。般若波罗蜜。字义炳
然。时诸天人。寻即为起众宝妙塔。供养舍利。时兜率
陀天。七宝台内。摩尼殿上。师子床座。忽然化生。于莲
华上。结加趺坐。身如阎浮檀金色。长十六由旬。三十
1643-A¶ 第 51c 页 X88-0051.png
二相。八十种好。皆悉具足。顶上肉髻。发绀琉璃色。释
迦毗楞伽摩尼。百千万亿。甄叔迦宝。以严天冠。其天
冠中。有五百亿色。一一色中。有无量百千化佛。诸化
菩萨。以为侍者。复有他方诸大菩萨。作十八变。随意
自在。住天冠中。弥勒眉间。有白毫相光。流出众光。作
百宝色。乃至艳出八万四千光明云。与诸天子。各坐
华座。昼夜六时。常说不退转地法轮之行。经一时中。
成就五百亿天子。令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如是处兜率陀天。昼夜恒说此不退转法轮。度诸天
子。阎浮提岁数。五十六亿万岁。尔乃下生于阎浮提。
是名弥勒菩萨于阎浮提没。生兜率陀天因缘(阎浮提。新
云赡部州。此娑婆三千大千世界。共有万亿阎浮提。劫波利村。即拘吒聚落。释迦毗楞伽。此云能胜。甄叔迦。此
云赤色。兜率陀。新云睹史多。此云熹足。彼诸天。多修熹足定故。亦云知足。于五欲知止足故)。

** 傅大士

大士姓傅。名翕。字玄风。婺州义乌县人。父名宣慈。字
广爱。母王氏。世为农。以齐建武四年丁丑岁。五月八
日生。端靖淳和。无所爱著。少不学问。时与里人渔。每
得鱼。常以竹笼盛之。沉深水中。祝曰。去者去。止者留。
时人以为愚。梁天监十一年。年十六岁。娶刘氏。名曰
妙光。生子。一曰普建。二曰普成。普通元年。年二十四。
于稽停塘下。遇一梵僧。号嵩头陀。语大士曰。我昔与
汝于毗婆尸佛前发愿。汝今兜率天宫受用现在。何
时当还。因命临水观影。乃见圆光宝盖。大士笑曰。炉
鞴之所多钝铁。良医门下足病人。当度生为急。何暇
1643-A¶ 第 52a 页 X88-0052.png
思天之乐乎。于是结庵松山下双梼树间。即今双林
寺是。自号双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日与妙光营
作。夜则行道。见释迦金粟定光三佛。放光集大士身。
从是身常出妙香。又感七佛相随。释迦引前。维摩接
后。每旦钟鸣。有仙人腾空而下。随喜行道。尝谓弟子
曰。我得首楞严三昧。又曰。我得无漏智。弟子佥曰。首
楞严三昧。唯十地菩萨。方能得之。故知大士是住十
地菩萨。示迹同凡耳。告大众曰。学道若不值无生师。
终不得道。我是现前得无生人。昔隐此事。今不覆藏。
以示汝等。又弟子礼拜。大士因谓之曰。汝等礼我。伹
礼殿中佛。即我形像。又曰。我于梦中。忆得过去师。名
曰。善明世尊。或问曰。善明世尊。得道时师耶。发心时
师耶。答曰。非发心时师也。彼佛出世时。我为国王。供
养彼佛。彼佛寿八万岁。我作佛时。寿量亦尔。大通六
年。大士诣阙。武帝问大士。师事从谁。答曰。从无所从。
师无所师。事无所事。自是天下。名僧云集。此处常降
甘露。大士躬写经律。千有馀卷。愿诸众生。离苦解脱。
大士三至京师。所度道俗。不可胜计。谓弟子曰。我于
贤劫千佛中。一佛耳。若愿生千佛中。即得见我。又告
众曰。我舍此身时。期嵩头陀。暂往忉利天。不久还兜
率天。汝愿生彼。即得见我也。大同八年。立誓持上斋。
作愿文曰。弟子善慧。今启释迦世尊。十方三世诸佛。
尽虚空遍法界。常住三宝。弟子自念今生。无可从心
布施。拔济受苦众生。自今立誓三年。持上斋。每月六
1643-A¶ 第 52b 页 X88-0052.png
日不饮食。以此饥渴之苦。代一切众生酬偿罪业。速
得解脱。以不食之粮。广作布施。愿诸众生。世世备足
财法无量。永离爱染。不作三业。得大总持。摧伏诸魔。
成无上道。誓舍身命财。普为一切供养诸佛。谨持不
食上斋。而取灭度。执志烧身。为大明镫。为一切供养
三宝。遂先告众曰。莫怀忧恼。夫物有生有死。事有成
有败。天下恩爱。皆悉离别。今舍此秽浊之身。当得无
上清净法身。唯愿徒众。无怀悲恋。生生世世。不相舍
离。永为眷属。至成佛道。但自相率。共办樵薪。于双林
山顶。营作火龛。愿以此因缘。当来世界。必为佛事。普
度一切。共同解脱。至四月八日。弟子留坚意。范难陀
等。十有九人。各请奉代师主。持不食上斋。及烧身供
养三宝。复有四部弟子。剌心烧指。割耳。留大士久住
世间。又曰。吾悟道巳四十劫。释迦世尊方始发心。盖
谓能舍身苦行。所以先我成佛耳。嵩头陀入灭。大士
心自知之。乃集诸弟子曰。嵩公巳还兜率天宫待我。
我同度众生之人。去巳尽矣。我决不久住于世。乃作
还源诗十二章。时太建元年。岁次己丑。夏四月。丙申
朔。大士寝疾。告其子普建普成二法师曰。我从第四
天来。为度众生故。汝等慎护三业。精勤六度。行忏悔
法。免堕三涂。二师因问曰。脱不住世。众或离散。佛殿
不成若何。大士曰。我去世后。或可现相。至二十四日
乙卯。大士入涅槃。时年七十三。肉色不变。至三日。举
身还煖。形相端洁。转手柔软。更七日。乌伤县令。陈钟
1643-A¶ 第 52c 页 X88-0052.png
耆。来求香火。结缘因。取香及四众。次第传之。次及大
士。大士犹反手受香。沙门法璿等曰。我等有幸。预蒙
菩萨示还源相。手自传香。表存非异。使后世知圣化
馀芳。初大士之未亡也。语弟子曰。我灭度后。莫移我
卧床。后七日。当有法猛上人。送织成弥勒佛像来。长
镇我床上。用标形相也。及至七日。果将弥勒佛像。并
一小铜钟子。安大士床上。猛时作礼流泪。须臾忽然
不见(详载本传。此乃大士證首楞严三昧。示现如是。如首楞严三昧经明)

** 契此和尚

明州奉化县。布袋和尚。不详氏族。自称契此。形裁腲
鮾。蹙额播腹。居止无定。寝卧随处。常以杖荷一布袋。
凡供身之具。尽贮袋中。入市肆聚落。见物即乞。或醯
酱鱼𦵔。亦投囊中。时号为长汀子。自说偈曰。一钵千
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或于雪
中卧。而身上无雪。人皆奇之。或示人吉凶。必现相表
兆。亢阳即曳高齿屐。人知必雨。水潦则系湿草屦。人
知必晴。或坐街头。或立衢中。儿童竞逐。群而戏之。师
有偈曰。是非憎爱世偏多。子细思量奈我何。宽却肚
肠须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已须依分。纵遇
冤家也共和。若能了此心头事。自然證得六波罗。我
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吾
有一躯佛。世人皆不识。不塑亦不装。不彫亦不刻。无
一滴灰泥。无一点彩色。人画画不成。贼偷偷不得。体
相本自然。清净非拂拭。虽然是一躯。分身千百亿。师
1643-A¶ 第 53a 页 X88-0053.png
于梁贞明三年。在岳林寺东廓。盘石上。端坐示寂。说
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
不识。偈毕。安然而化。众共埋之。后见现于他州。亦负
布袋而行。四众竞图其像焉(千百亿。即娑婆三千大千世界。万亿四大部州)

** 婆罗门

中天竺。菩提树东。有精舍高百六七十尺。下基面广
二十馀步。叠以青砖。涂以石灰。层龛皆有金像。四壁
镂作奇制。或连珠形。或天仙像。上置金铜宝瓶。东面
接为重阁。檐宇特起三层。榱柱栋梁。户扉寮牖。金银
彫镂。以饰之。珠玉厕错。以镇之。奥室邃宇。洞户三重。
外门左右。各有龛室。左则观自在菩萨像。右则慈氏
菩萨像。白银铸成。高十馀尺。精舍故地。无忧王先建
小精舍。复有婆罗门。更广建焉。初有婆罗门。不信佛
法。事大自在天。传闻天神在雪山中。遂与其弟往来
求愿焉。天曰。凡诸愿求。有福方果。非汝所祈。非我能
遂。婆罗门曰。修何福可以遂心。天曰。欲种善种。求胜
福田。菩提树者。證佛果处也。宜时速返。往菩提树。建
大精舍。穿大水池。兴诸供养。所愿当遂。婆罗门受天
命。发大信心。相率而返。兄建精舍。弟凿水池。于是广
修供养。勤求心愿。后皆果遂。为王大臣。凡得禄赏。皆
便檀舍。精舍既成。招募工人。欲图如来初成佛像。旷
以岁月。无人应召。久之。有一婆罗门来告众曰。我善
图写。如来妙相。众曰。今将造像。夫何所须。曰香泥耳。
宜置精舍之中。并一灯照。我入巳。坚闭其户。六月后。
1643-A¶ 第 53b 页 X88-0053.png
乃可开门。时诸僧众。皆如其命。尚馀四月。未满六月
众咸骇异。开以观之。见精舍内。佛像俨然。结跏趺坐。
右足居上。左手敛。右手垂。东面而坐。肃然如在。座高
四尺二寸。广丈二尺五寸。像高丈一尺五寸。两膝相
去八尺八寸。两肩六尺二寸。相好具足。慈颜若真。惟
右乳上。涂莹未周。既不见人。方验神鉴。众咸悲叹。殷
勤请知。有一沙门。宿心淳质。乃感梦见昔婆罗门。而
告曰。我是慈氏菩萨。恐工人之思。不测圣容。故我躬
来图绘佛像。垂右手者。昔如来之将證佛果。天魔来
娆。地神告至。其一先出。助佛降魔。如来告曰。汝勿忧
怖。吾以忍力。降彼必矣。魔王曰。谁为明證。如来乃垂
手指地言。此有證。是时第二地神踊出作證。故今像
手仿昔下垂。众知灵鉴。莫不悲感。于是乳上未周。填
厕众宝。珠璎宝冠。奇珍交饰。设赏迦王。不信三宝。伐
菩提树巳。欲毁此像。既睹慈颜。心不安忍。回驾将返
命宰臣曰。宜除此佛像。置大自在天形。宰臣受旨。惧
而叹曰。毁佛像。则历劫招殃。违王命。乃丧身灭族。进
退若此。何所宜行。乃召信心。以为役使。遂于像前横。
叠砖壁。心惭冥闇。又置明灯。砖壁之前。画自在天。功
成报命。王闻心惧。举身生疱。肌肤攫裂。居未久之。便
丧没矣。宰臣驰返。毁除障壁。时经多日。灯物不灭。像
今尚在。神功不亏。云云(无忧王。即阿育王。婆罗门。此云梵志。天竺四姓之一也)

** 闻二百亿阿罗汉

南天竺恭达那补罗国。宫城侧。大伽蓝中。有精舍高
1643-A¶ 第 53c 页 X88-0053.png
五十馀尺中有刻旃檀慈氏菩萨像。高十馀尺。或至
斋日。神光照烛。是闻二百亿罗汉之所造也。

** 末田地尊者(是鞠多尊者弟子)

北天竺瞢揭釐城东北。踰山越谷。逆上信度河。途路
危险。山谷杳冥。或履絙素。或牵铁锁。栈道虚临。飞梁
危构。㭬栈蹑隥。行千馀里。至达丽罗川。即乌仗那国
旧都也。多出黄金。及郁金香。达丽罗川中。大伽蓝侧
有刻木慈氏菩萨像。金色晃昱。灵鉴潜通。高百馀尺。
末田底迦(旧云。末田地讹)阿罗汉之所造也。罗汉以神通力。
携引匠人升睹史多天。亲观妙相。三返之后。功乃毕
焉。自有此像。法流东派。又中天竺战主国。大城西北。
伽蓝中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中有如来舍利一
升。昔者世尊。当于此处。七日之中。为天人众类说妙
法。其侧则有过去三佛座。及经行遗迹之处。邻此复
有慈氏菩萨像。形量虽小。威神嶷然。灵鉴潜通。奇迹
间起。

** 引正王

中天竺。憍萨罗国。西南三百馀里。至黑峰山。岌然特
起。峰岩峭险。既无崖谷。宛如全石。引正王为龙猛菩
萨凿此山中。建立伽蓝。去山十数里。凿孔道。当其山
下。仰凿疏石。其中则长廊步檐。崇台重阁。阁有五层。
层有四院。并建精舍。各铸金像。量等佛身。妙穷工思。
自馀庄严。惟饰金宝。从山高峰。临注飞泉。周流重阁。
交带廊庑。疏寮外穴。明烛中宇。初引正王。建此伽蓝
1643-A¶ 第 54a 页 X88-0054.png
也。人力疲竭。库藏空虚。功犹未半。心甚忧戚。龙猛谓
曰。大王何故若有忧色。王曰。辄运大心。敢树胜福。期
之永固。待至慈氏。功绩未成。财用巳竭。每怀此恨。坐
而待旦。龙猛曰。勿忧。崇福胜善。其利不穷。有此弘愿。
无忧不济。今日还宫。当极欢乐。后再出游。历览山野。
巳而至此。平议营建。王既受诲。大石并变为金。王游
见金。心口相贺。回驾至龙猛所曰。此日畋游。神鬼所
惑。山林之中。时见金聚。龙猛曰。非鬼惑也。至诚所感
故有此金。宜时取用。济成胜业。遂以营建。功毕有馀。
于是五层之中。各铸四大金像。馀尚盈积。充诸帑藏。
招集千僧。居中礼诵。龙猛菩萨。以释迦佛所宣教法。
及诸菩萨所演述论。鸠集部别。藏在其中。故上第一
层。惟置佛像。及诸经论。下第五层。居止净人。资产什
物。中间三层。僧徒所舍。闻诸先志曰。引正营建巳毕。
计工人所食盐价。用九拘胝金钱(龙猛。旧云龙树。拘胝者。唐言百亿)

** 嗢嗢罗(唐言上)罗汉

南天竺。珠利耶国。都城西不远。有故伽蓝。提婆菩萨
与罗汉论义之所。初提婆菩萨。闻此伽蓝。有嗢嗢罗
阿罗汉。得六神通。具八解脱。遂来远寻。观其风范。既
至伽蓝。投罗汉宿。罗汉所居之处。惟置一床。提婆无
以为席。乃聚落叶。指令就坐。罗汉入定。夜分方出。提
婆于时陈疑。请决罗汉。随难为释。提婆寻声重质。第
七转巳。杜口不酬。窃运神通力。往兜率陀天。请问慈
氏。慈氏为释。因而告曰。彼提婆者。旷劫修行。贤劫之
1643-A¶ 第 54b 页 X88-0054.png
中。当绍佛位。非尔所知。宜深礼敬。如弹指顷。还复本
座。乃复抑扬妙义。剖析微言。提婆谓曰。此慈氏菩萨
圣智之释也。岂仁者所能详究哉。罗汉曰。然。诚如来
旨。于是避席礼谢。深加敬叹。

** 清辩论师

南天竺。大安达逻国。都城南不远。有大山岩。清辩论
师住阿素洛宫。待见慈氏菩萨成佛之处。论师雅量
弘远。至德深邃。外示僧伽之服。内弘龙猛之学。静而
思曰。非慈氏成佛。谁决我疑。于观自在菩萨像前。诵
随心陀罗尼。绝粒饮水。时历三岁。观自在菩萨。乃现
妙色身。谓论师曰。何所志乎。对曰。愿留此身。待见慈
氏。观自在菩萨曰。人命危脆。世间浮幻。宜修胜善。愿
生睹史多天。于斯礼觐。尚速得见。论师曰。志不可夺。
心不可二。菩萨曰。若然者。宜往彼大安达逻国。城南
山岩执金刚神所。至诚诵执金刚咒者。当遂此愿。论
师于是往而诵焉。三岁之后。神乃谓曰。汝何所愿。若
此勤励。论师曰。愿留此身。待见慈氏。观自在菩萨。指
遣来请。成我愿者。其在神乎。神乃授秘方。而谓之曰。
此岩石内。有阿素洛宫。如法行请。石壁当开。开即入
中。可以待见。论师曰。幽居无睹。讵知佛兴。神曰。慈氏
出世。我当相报。论师受命。专精诵持。复历三岁。初无
异想。咒芥子以击石壁。豁而洞开。是时百千万众。观
睹忘返。论师跨其户。而告众曰。吾久祈请。待见慈氏。
圣灵警祐。大愿斯遂。宜可入此。同见佛兴。闻者怖骇。
1643-A¶ 第 54c 页 X88-0054.png
莫敢履户。谓是毒蛇之窟。恐丧身命。再三告语。惟有
六人从入。论师顾谢。时众从容而入。入之既巳。石壁
还合。众皆恐嗟。恨前言之过也(阿修洛。旧曰阿修罗。此云非天)

** 佛驮跋陀罗禅师

佛驮跋陀罗。此云觉贤。本姓释氏。迦维罗卫人。甘露
饭王之苗裔也。博学群经。多所通达。少以禅律驰名。
常与同学僧迦达多。共游罽宾国。同处积载。达多虽
服其才明。而未测其人也。后于密室闭户坐禅。忽见
贤来。惊问何来。答云。暂至兜率致敬弥勒。言讫便隐。
达多知是圣人。未测深浅。后屡见贤神变。乃敬心祈
问。方知得不还果(阿那含果也)

** 德光论师

中天竺。秣底补罗国。德光论师。少而英杰。长而弘敏。
博物强识。硕学多闻。本习大乘。未穷玄奥。因览毗婆
沙论。退业而学小乘。作数十部论。破大乘纲纪。制俗
书数十馀部。非斥先进。所作典论。覃思佛经。十数不
决。研精虽久。疑情未除。时有天军罗汉。往来兜史多
天。德光愿见慈氏。决疑请益。天军以神通力。接上天
宫。既见慈氏。长揖不礼。天军谓曰。慈氏菩萨。次绍佛
位。何乃自高。敢不致敬。方欲受业。如何不屈。德光对
曰。尊者此言。诚为指诲。然我出家弟子。慈氏菩萨。受
天福乐。非出家之侣。而欲作礼。恐非所宜。菩萨知其
我慢心固。非闻法器。往来三返。不得决疑。更请天军。
重欲觐礼。天军恶其我慢。懱而不对。德光既不遂心。
1643-A¶ 第 55a 页 X88-0055.png
便起恚恨。即趣先林。修发通定。我慢未除。不时證果。

** 道法禅师

法。姓曹。燉煌人。弃家入道。专精禅业。亦时行神咒。后
游城都。王休之。费铿之。请为兴乐香积二寺主。训众
有法。常行分卫。不受别请及僧食。乞食所得。常减其
分。以施虫鸟。每夕辄脱衣露坐。以饲蚊虻。如此者。累
年。后入定。见弥勒放脐中光。照三涂苦报。于是深加
笃励。常坐不卧。元徽二年。于定中灭度。平坐绳床。貌
如恒日(分卫。即乞食也)

** 慧览禅师

览姓成。酒泉人。曾游西域。顶戴佛钵。仍于罽宾。从达
摩比丘。咨受禅要。达摩曾入定。往兜率天。从弥勒受
菩萨戒。后以戒法授览。还至于填国。复以戒法授彼
方诸僧。乃归东土。宋文帝。请住钟山定林寺。孝武帝
起中兴寺。复敕令京邑禅僧。皆随踵受业。

** 智严法师

严。西凉州人。弱冠出家。便以精勤著名。衲衣宴坐。蔬
食永岁。志欲广求经诰。遂周流西国。咨受禅法功踰
十载。请佛驮跋陀禅师东归。传法东土。元嘉四年。共
沙门宝云。译出宝曜。广博严净。西天王等经。严昔未
出家时。尝受五戒。有少亏犯。后入道受具足。常疑不
得戒。每以为惧。积年禅观。而不能自了。遂更汎海。重
到天竺。咨诸明达。值罗汉比丘。具以事问罗汉。罗汉
不敢判决。乃为严入定。往兜率宫咨弥勒。弥勒答云。
1643-A¶ 第 55b 页 X88-0055.png
得戒。严大喜。于是步归。至罽宾。无疾而化。年七十八。

** 华手比丘

魏文帝三年。内敕设无遮大会。魏帝敕问。此土僧尼。
得戒源由。有何證验。诸大德等。皆不能答。于时即有
比丘。请向西国。问圣人。得戒源由。发足长安。到于天
竺。见一罗汉。启曰。震旦僧尼。得戒以不。罗汉答曰。我
是小圣。不知得否。汝在此住。吾为汝上升兜率。奉问
弥勒世尊。得不得来报。即便入定。向兜率天。具问前
事。弥勒答曰。僧尼并得戒讫。仍请證验。弥勒即取金
花云。若边地僧尼得戒。愿金花入罗汉手掌。不得莫
入。发愿既讫。将花按手。其花入掌中。高一尺影现。弥
勒语曰。汝到震旦比丘所。亦当如我此法。罗汉下来。
如弥勒语。以花按比丘手。即入掌中。高一尺影现。瑞
应既徵。其时即有远方道俗。来相钦仰。求受三归五
戒者无数。即号为花手比丘。当去之时。有一十八人。
自馀慕住西国。或有冒涉流沙。风寒命过。唯有花手
比丘。独还汉地。当本去日。有迦毗罗神现身。语花手
比丘曰。道路悬远。多诸险难。弟子送师至彼。往来清
吉。未还之间。魏文帝殿前。有金花空中现。文帝问太
史曰。有何变怪。太史卜曰。西国正法。欲来到此。不盈
一月。花手比丘。掌中金花来到此土。初至之一日。空
里金花。即灭不现。大瑞既徵。故戒福永传也。

** 戴颙处士

晋世有谯国。戴逵。字安道。风清槩远。游心释教。且机
1643-A¶ 第 55c 页 X88-0055.png
思通赡。巧疑造化。至于和墨点釆。刻形镂法。虽周人
尽策之微。宋客象楮之妙。不能踰也。逵第二子颙。字
仲若。素韵渊澹。雅好丘园。既负荷幽贞。亦继志才巧。
逵每制像。常共参虑。济阳江夷。少与颙友。夷常托颙
造观音像。致力罄思。欲令尽美。而相好不圆。积年无
成。后梦有人告之曰。江夷于观音无缘。可改弥勒菩
萨。颙即停手。驰书报江。信未及发。而江书巳至。俱于
此夕感梦。语事符同。颙喜于神应。即改为弥勒。于是
触手成妙。初不稽思。光颜圆满。俄尔而成。有识赞仰。
感悟因缘之匪差。此像旧在会稽龙华寺。寻二戴像
制。历代独步。其所造甚多。并散在诸寺。难悉详录。

** 僧护比丘

护。本会稽剡县人。少出家。便尅意苦节。戒行严净。后
居石城山。隐岳寺。寺北有青石壁。直上数十馀丈。当
中央。有如佛𦦨光之形。上有丛树。曲干垂阴。护每经
行至壁所。辄见光色焕炳。闻弦管歌赞之声。于是擎
炉发誓。愿博山镌造。十丈石佛。以敬拟弥勒千尺之
容。使凡厥有缘。同睹三会。以齐建武中。招结道俗。初
就彫剪。疏凿移年。仅成面朴。顷之。护遘疾而亡。临终
誓曰。吾之所造。本不期一生成办。第二身中。其愿方
果。后有沙门僧淑。纂袭遗功。而资力莫由。未获成遂。
至梁天监六年。有始丰令。吴郡陆咸罢邑还国。夜宿
剡溪。值风雨晦冥。咸危惧假寐。忽梦见三道人来。告
云。君识信坚正。自然安隐。有建安殿下。感患未瘳。若
1643-A¶ 第 56a 页 X88-0056.png
能治剡县。僧护所造石像。得成就者。必获平预。冥理
非虚。宜相开发也。咸还都经年。稍忘前梦。后出门。乃
见一僧云。去岁剡溪所属。建安王事。犹忆此不。咸当
时矍然。答云不忆。道人笑曰。宜更思之。仍即辞去。咸
悟其非凡。乃倒屣咨访。追及百步。忽然不见。咸豁然
意解。具忆前梦。乃剡溪所见第三僧也。咸即驰启建
安王。王即以上闻。敕遣僧祐律师。专任像事。王乃深
信益加。喜踊充遍。抽舍金贝。誓取成毕。初僧祐未至
一日。寺僧慧逞。梦见黑衣大神。翼从甚壮。立于龛所。
商略分数。至明旦。而祐律师至。其神应若此。初僧护
所创。凿龛过浅。乃铲入五丈。更施顶髻及身相。克成
蓥磨将毕。夜中忽当州字处。色赤而隆起。今像胸州
字处。犹不施金箔。而赤色在焉。像以天监十二年春
就功。至十五年春竟。座躯高五丈。立形十丈。龛前架
三层台。又造门阁殿堂。并立众基业。以充供养。其四
远士庶。并提挟香花。万里来集。供施往还。轨迹填委。
自像成之后。建安王所苦稍瘳。今年巳康。复至唐。有
越州法华山寺玄俨律师。乃当代名德。因睹斯像。虽
金石丝竹四天之供施常闻。功德庄严十地之雕镌
尚阙。乃内倾衣钵。外率檀那。布以黄金之色。镕以白
银之相。铜锡铅锴。球琳琅玕。七宝由是浑成。八珍于
焉具足。虽宝积献盖。界现三千。迦叶贡衣。金踰十万。
如须弥之现于大海。若杲日之出于高山。此又俨之
功德。不可思议者也。至明万历丙午仲冬。此像足生
1643-A¶ 第 56b 页 X88-0056.png
五色优昙华焉(州音万)

** 僧旻法师

旻。姓孙氏。七岁出家。为僧回弟子。年十六。而回亡。哀
容俯仰。丧礼毕。师仰昙景。安贫好学。不避炎雪。年二
十六。讲成实论。先辈法师。高视当世。排竞下筵。于是
名振日下。听众千馀。孜孜善诱。曾无告倦。永元元年。
敕于惠轮殿。讲胜鬘经。帝自临听。时有灵根寺道超
比丘。勤学自励。愿明解如旻。梦有人言。僧旻法师。毗
婆尸佛。巳能讲说。君始修习。云何可等。但自加功。不
患不随分得解。后大领悟。旻尝造弥勒佛。并诸供具。
朝夕礼谒。乃梦见弥勒佛。遣化菩萨。送菩提树与之。
菩萨曰。菩提树者。梁言道场树也。弟子颇宣其言。旻
闻而勖之曰。礼有六梦。正梦唯一。乃是好恶之先徵。
故周立占梦之官。后代废之。正以俗人浇伪。亟多假
托。吾前所梦。乃心想耳。汝勿传之。

** 慧思禅师

思。俗姓李氏。武津人也。少以弘恕慈育知名。尝梦梵
僧劝令出俗。骇悟斯瑞。辞亲入道。日唯一食。不受别
供。诵法华等经。三十馀卷。数年之间。千遍便满。又梦
梵僧数百。形服环异。上座命曰。汝先受戒。律仪非胜。
安能开发。于正道也。既遇清众。宜更翻坛祈请师僧
四十二人。加羯磨法。具足成就。后忽惊悟。方知梦受。
自斯巳后。尅念翘专。得见三生所行道事。又梦弥勒
弥陀。说法开悟。故造二像。并同供养。又梦随从弥勒。
1643-A¶ 第 56c 页 X88-0056.png
与诸眷属。同会龙华。心自惟曰。我于释迦末法。受持
法华。今值慈尊。感伤悲泣。豁然觉悟。转复精进。灵瑞
重沓。修寻定支。束身长坐。始三七日。发少静观。见一
生来。善恶业相。因此惊嗟。倍复勇猛。慨无所获。自伤
昏沉。生为空过。深怀惭愧。放身倚壁。背未至间。霍尔
开悟。法华三昧。大乘法门。一念明达。不由他悟。

** 苏富娄

娄。乃宪法师弟子。宪遗嘱令依释道安。所造丈八金
像。而娄不知模样。便铸。一冶遂成。无有缺少。当铸像
时。雨花如李。遍一寺内。又于家内。造金铜弥勒像。高
丈馀。后梦宪。令其更造佛像。乃于梵云寺造大像。高
五十九尺。事如别显。昔隋初秦孝王。后曾镇襄都。闻
安师古像。形制甚异。乃遣人图之。于长安延兴寺造
之。初铸之夕。亦感天乐雨花。大有灵瑞。像今现在延
兴寺也。

** 法显禅师

显。姓丁氏。南郡江陵人。十二出家。依宝冥法师。服勤
累载。咨询经旨。后依皓师。示以降心之术。因而返谷。
静处闲居。旦资蔬水。中后绝浆。晏坐道安梅梁殿中。
三十馀载。此堂有弥勒像。并光趺高四十尺。八部围
绕。弥天之所造也。其宝冠华帐。供具经台。并显所营。
堂中五灯。昼夜不绝。忽一灯独炽。𦦨高丈馀。又一夜
著五色衣人。持一金瓶来奉。显一生乐疾。并信往业。
受而不治。五十馀年。足不出户。梦身坐宝殿。授四众
1643-A¶ 第 57a 页 X88-0057.png
戒。就床跏坐。俨然便绝(弥天。即道安法师)

** 道积法师

积。河东安邑人。先讲涅槃。后敷摄论。并诸异部。往往
宣传。及知命将邻。偏弘地持。以为诫勖之极。先沙门
宝澄。隋初于普救寺。创营弥勒大像百尺。万工才登
其一。不卒所愿。而澄早逝。乡邑蓍艾。请积继之。修建
十年。彫妆都了。道俗庆赖。欣喜相并。初积受请之夕。
梦二师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既觉。惟曰。
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涌。乃喻财施无穷。
冥运潜开功成斯在。即命工匠。图梦所见。于弥勒大
像前。今犹存焉。像设三层。岩廓四合。上坊下院。赫奕
相临。园硙田蔬。周环俯就。小而成大。咸积之功。贞观
十年。九月十七日。终于本寺。春秋六十有九。未终三
日。钟不发声。逝后如旧。众咸哀叹。

** 慧云法师

云。姓姚氏。湖湘人也。十岁往南岳。初祖禅师。禀承慈
训。而能黠慧。好味经教。沉默如也。弱冠受具。自专护
戒。且喜毗尼。寻罢讲科。专营福事。江北行化。来观梁
苑。夜宿繁台。企望。随河北岸。有异气属天。质明入城
寻睹。乃歙州司马宅。西北园中池沼。见澜漪中。有天
宫影。参差楼阁。合沓珠璎。门牖䌽绘。而九重仪像。逶
迤千状。直谓兜率之宫院矣。云睹此异事。喜贯心膺。
吾闻智严经说。琉璃地上现宫殿之影。此不思议之
境界也。今决拟建梵宫。答其徵瑞。往濮州属县。报成
1643-A¶ 第 57b 页 X88-0057.png
寺。发愿。为国摹铸弥勒像。举高一丈八尺。募人出赤
金。于时施者委输。一铸克成。相好奇特。太极元年。五
月十三日。改元延和。是岁下敕。凡寺院无名额者并
毁。云所铸像。及造殿宇门廓。犹亏彩缋。遇新敕乃辍
工。云于弥勒像前。泣泪焚香。告曰。若与此有缘。当现
奇瑞。策悟群心。少顷。像首上放金色光。照曜天地。满
城士庶。皆叹希有。是时生毁谤者。随丧两目。有舌肿
一尺许者。远近传闻。争来瞻礼。舍施如山。乃全胜槩。
像坐垂趺。人观稽颡。涉恶报者。云望像。为其悔过。斯
须。失明者重视。舌卷者能言。皆愿为寺之奴。持钟扫
地也。

** 贞辩法师

辩。中山人也。少知出尘。长誓修学。尅苦之性。人不堪
其忧。一志听寻。暇则剌血书经。又针血画立观自在
像。慈氏像等。尝因行道困息。有二天女。来相挠恼。辩
誓之曰。我心匪石。吾以神光被汝。自此道胜。魔亦无
踪。后归中山讲训。补故伽蓝。无不谐愿。有妇人陈氏。
布发掩地。请辩踏之。撰上生经钞。为学者所贵。时号
辩钞者。后终于此寺焉。

** 鸿楚法师

楚。字方外。姓唐氏。永嘉人也。梁太后赐紫衣并号。固
让弗听。终不披著。所讲法华经。五十许座。尝撰上生
经钞。一日楚之讲堂中。忽生莲华。重柎复叶。香气芬
荂。楚讲贯外。深夜行道诵经。将逝之夕。灯光忽暗。经
1643-A¶ 第 57c 页 X88-0057.png
声绝微。告门人曰。劳尔给使。吾将往矣。于长兴三年
六月五日无疾而化。

** 真表律师

表。百济人也。家在金山。世为弋猎。表多蹻捷。弓矢最
便。当开元中。逐兽之馀。憩于田畎间。折柳条。贯虾蟆
成串。置于水中。拟为食调。遂入山网捕。因逐鹿。路由
山北归家。全忘取贯虾蟆。至明年春猎次。闻蟆鸣。就
水。见去载所贯三十许虾蟆犹活。表于时叹惋。自责
曰。苦哉。何为口腹。令彼经年受苦。乃绝柳条。徐轻放
之。因发意出家。自思惟曰。我若堂下辞亲。室中割爱
难离欲海。莫揭愚笼。由是迍入深山。以刀截发。苦到
忏悔。举身扑地。志求戒法。誓愿要期弥勒菩萨授我
戒法。夜倍日功。绕旋叩搕。心心无间。念念翘勤。经七
昼宵。诘旦。见地藏菩萨。手摇金锡。为表策发。教发戒
缘。作受前方便。感斯瑞应。叹喜遍身。勇猛过前。二七
日满。有大鬼。现可怖相。而推表坠于岩下。身无所伤。
匍匐就登石坛。加复魔相百端千绪。至第三七日。质
明。有吉祥鸟鸣曰。菩萨来也。乃见白云若浸粉然。更
无高下。山川平满。成银色世界。兜率天主。逶迤自在。
仪卫陆离。围绕石坛。香风花雨。且非凡世之景物焉。
尔时慈氏徐步而行。至于坛所。垂手摩表顶曰。善哉
大丈夫。求戒如是。至于再三。苏迷卢可手攘却。尔心
终不退。乃为授法。表身心和悦。如第三禅。意识与乐。
根相应也。四万二千福河常流。一切功德寻发慈氏。
1643-A¶ 第 58a 页 X88-0058.png
躬授三法衣。瓦钵。复赐名曰。真表。又于膝下出二物。
非牙非玉。乃签检之制也。一题曰九者。一题曰八者。
各二字。付度表云。若人求戒。当先悔罪。罪福则持犯
性也。更加一百八签。签上署百八烦恼名目。如来戒
人。或九十日。或四十日。或三七日行忏。苦到精进。期
满限终。将九八二签。参合百八者。佛前望空而掷。其
签堕地。以验罪灭。不灭之相。若百八签。飞迸四畔。唯
八九二签。卓然坛心而立者。即得上上品戒焉。若众
签虽远。或一二来触八九签。拈观是何烦恼名。抑令
前人重复忏悔巳。正将重悔烦恼签。和八九者掷。其
烦恼去者。名中品戒焉。若众签埋覆八九者。则罪不
灭。不得戒也。设加忏悔。过九十日。得下品戒焉。慈氏
重告诲云。八者新熏也。九者本有焉。嘱累巳。天仗既
回。山川云霁。于是表持天衣。执天钵。犹如五夏比丘。
徇道下山。草木为其低垂覆路。殊无溪谷高下之别。
飞禽鸷兽。驯伏步前。又闻空中唱告。村落聚邑言。菩
萨出山来。何不迎接。时则人民男女。布发掩泥者。脱
衣覆路者。毡罽氍毹承足者。华絪美褥填坑者。表咸
曲副人情。一一迪践。有女子提半端白氎。覆于途中。
表似惊忙之色。回避别行。女子怪其不平等。表曰。吾
非无慈不均也。适观氎缕间。皆是狶子。吾恐伤生。避
其误犯耳。原其女子。本屠家贩买。得此布也。自尔常
有二虎。左右随行。表语之曰。吾不入郛郭。汝可导引
至可修行处。则乃缓涉而行。三十里来。就一山坡。蹲
1643-A¶ 第 58b 页 X88-0058.png
跽于前。时则挂锡树枝。敷草端坐。四望信士。不劝自
来。同造伽蓝。号金山寺焉。后人求戒。年年忏罪者绝
多。今影堂中道具存焉(苏迷卢。即须弥山)。兜率龟镜集卷上

** 音释



(盐字去声。同艳。好而美也)


(音陶。刚木亦音稠。一名梼著)
逶迤

(上音威。下音驼)
㭬栈

(上音诸。下音残上声。棚也。所谓栈道也)


(音倘。金帛藏也)


(音昙。及也。布也。深广也。长延也)



(亦云阇维。此云焚烧)
禅那

(此云静卢)
馝馟

(上音弼。下音涂。皆香也)


(侵字去声水名)



(涓字上声。田中沟也。又六畎为一亩也)


(音记。织毛为之亦北天竺国名)
氍毹

(上音渠。下
音舒)


(音牒。细毛布也。又西国有[草-屮]实。如茧茧中丝如纑。名曰白氎)


(音喜。猪虱也)


(音孚
郭也)
伽蓝

(具云僧伽蓝。华言众园。谓众僧共居。则能生植道芽圣果也。此方名寺。或名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