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4b 页

现果随录卷之二


*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太仓吴瞻楼。晚年以家事付二子。笃修净土。专注西
方。不杂馀业。每日念佛几万外。经则大小弥陀。咒则
往生。观则西方。皆登簿𠕋。寒暑无间。如是者一十二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4c 页 X88-0034.png
年。后七十馀。定课不减。西方圣境累现目前。亲见攒
盒。每格下衬锦绣。上堆妙果。其架大如田一亩。床前
不时白莲涌出大如石臼。童稚皆见。乃怡然脱化。子
乾行。字潜九。孙禊凡。次子泰行。字交三。孙函白。皆以
学佛世其家焉。

罢翁曰。此显前母。外王父也。其修西方。每日记课。
似极拙钝。而又著相登记十有二载。长久不癈。卒
以此而得成功。可知净土一门贵在积功累行。竟
不必详言著相也。

* 弱庵师误用阶石托颠僧传信

湖州白雀寺弱庵律师。嗣苏州报国茂林和尚。寺中
建大悲殿。少阶石。一施主潘姓者捐二十金。令完此
公案。师以东圊未成。众僧不便。权借阶石作窖。后施
主来见问故。师曰。吾巳别作一好功德。再寻银完阶
也。施主甚衔恨。后弱师迁化后。一沙弥忽发颠。主事
者以芒绳縳之。反锁一室。明晨沙弥忽逸出。人问谁
为汝解缚关锁乎。颠僧曰。弱庵和尚也。众疑诞妄。弱
师旋附沙弥口曰。他非诞。实我也。因我误用大悲殿
阶石作东净。冥府常以大石压我。苦楚不可说。汝辈
徒众速为我起石。净洗供起。集僧诵梵网经。吾苦即
脱矣。徒辈曰。和尚何以附此沙弥乎。师曰。亏此沙弥
巳颠。头上无大光。吾得借彼传信。不然吾受苦无期
也。徒众如命起石。并集僧诵梵网经。师乃去。

罢翁曰。余学人笑耶。在白雀亲见口述。迨至武林。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5a 页 X88-0035.png
人人指为实事。

* 石氏猪托梦免杀自投禅寺

黄梅石氏子。牧一猪。前二足五爪。因请道士作醮。乃
以猪售与屠人。取赀酬道士。明晨将杀矣。石氏之母
忽梦东禅寺六祖诫曰。汝家所卖五爪猪。此杀不得
者。可急赎回。不尔有奇祸。母问师何人。祖曰我即六
祖。汝家连日在我殿上作斋醮。道士无知。妄以三清
像蒙在我面前。汝还不知耶。母惧然而醒。念果有此
事。方为叹异。是夜屠人亦梦一猪身服人衣。谓屠人
曰。昨石氏卖我在汝家。我非猪乃人也。不信看我前
二足系五爪。汝杀不得者。可急急遣我还本主。送我
至东禅寺修行去。屠人梦觉大惊。果不敢杀。凌晨牵
猪还石氏。互相述梦。大为托怪。乃共语猪云。汝既有
灵。往任尔到何处修行去。猪即出门。望东禅寺投奔。
并无人引导也。主人铁壁师命之曰梦修。今不论亲
疏呼梦修即应。余乃为授三归五戒焉。系甲辰年五
月初三日事。

* 戴星归失口诵咒得免油锅

苏州孝廉戴星归。讳吴悦。父宜甫。从兄务公石房。皆
名士也。悦生而隽惠。父质其功名于无业泐大师。乩
判曰。此子以工部终身。及长某年登贤书员。性痴狂
行多荡捡。大不利于乡党。吴中呼为戴痴。既而受害
者众。罹其恶款控之工部。工部鞠勘得实。加严刑。卒
于狱。忽本城某暴亡。家人以身暖。三日未殓。巳而复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5b 页 X88-0035.png
苏。告家人曰。速买一舟。吾欲往嘉兴去。家人皆讶曰。
人虽苏而语带邪。未为佳兆也。某曰。吾并非邪。前在
冥府见一奇事。急欲往彼一勘验耳。家人问故。某曰。
吾在阎君处。见本城戴痴适解至对簿。阎君见其恶
款。盛怒。立命付油锅。殿前平地上即涌一油锅。狱卒
叉戴痴下锅。戴厉声呼南无喝啰怛那多啰夜耶一
句。油锅迸散。复为平地。地上涌一莲花。冥君谓狱卒
曰。此人恶极。法当加刑。然再诵咒。刑复不成矣。须访
一行恶之家。令他托生自受报去。狱吏奏。嘉兴一府
吏。姓某者。三世为恶。适打醮求子。冥君即敕令去投
胎。限某时日生。吾去。彼正其时矣。家人不得巳。具舟
持行至嘉兴。果得其吏适生子巳三日。贺客填门。作
汤饼会。与冥中限日一一不爽所言。工部终身者。乃
毙于工部以终其身也。

罢翁曰。昔金圣叹馆戴宜甫香勋斋。无业泐大师
附圣叹降乩。余时往叩之。与宜甫友善。见其子方
成童。美秀而文。瞳如秋水。宜甫指谓余曰。此子他
日必官工部。而孰知泐师竟藏隐语耶。然宜甫笃
信大悲咒。故其子亦童而习之。虽痴恶病狂。而冥
府油锅卒以失。口诵咒而免。呜呼。佛法神奇。梵咒
灵验。真烦恼海中大甘露也。

* 武昌僧为菜害猪江心招报

僧某。在俗时种园为业。偶邻家一猪食其菜。怒以锄
捶杀之。后出家。住武昌北门外三官殿。夜梦一黑衣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5c 页 X88-0035.png
人谓曰。我止食汝几茎菜。便害我命。我今巳变为虎。
汝纵往天上必报汝仇也。僧寤而恐。百计思避。皆非
善地。独东门外有龙蟠城。突出江心。壁立数仞。非舟
莫渡。僧遂往迁止。忽一日早起出门。望江见一兽浮
巨浪而来。意谓是牛也。近前瞩之。忽跃起一虎啮。其
僧立毙。万人皆骇。系甲午年除夕也。

罢翁曰。余住寒溪安国。对江适在其处。千万人皆
见。

* 王子房舍昭庆栋梁大彰灵异

昆山王澄川先生。讳永祚。官郑阳制台。时买大楠木
十馀棵回昆中。有三株最巨。长十馀丈。夫人吴氏笃
好佛。谓儿子房曰。视有造大佛殿处。必舍此为栋梁。
乃浸在西关外漪园前。大节钺王公欲造水车船。点
兵丁取其木。初百人。增至二三百人。拽之屹然不动。
王公不信。亲巡至昆。点兵垂五百人。拽之复不动。王
公叹曰。此神木也。杭州昭庆寺适建大殿。及天涌戒
坛缺九架大栋梁。僧徒往子房告募。子房曰。此先母
夙愿也。然王公曾数百兵拽不动。师能拽之吾即舍
矣。寺僧遣四十馀人牵挽之立行。今巍然架在两殿
为。西湖巨观。

罢翁曰。子房在江陵护国寺为余亲述。余至昭庆
瞻礼。不胜嗟异。

* 汪司马鱼顶金经镂板传世

楚黄梅汪静峰居士。讳可受。官大司马。长斋事佛。偶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6a 页 X88-0036.png
舟次江浔。日色将晚。忽见万鱼顶一木匣浮水面。公
命舟人摝起。置于船头。一夜蹴踏有声。似有天人朝
谒。心甚异之。早起劈开木匣。乃一部篆书金刚经也。
三十二分。每分各篆文一种。公立请书家洪公度摹
勒刊板。自作序流通。以系龙宫物也。仍焚香顶礼奉
还江流。至今刻本流传于世焉。

* 赵朝奉以罗汉带回因建大寺

休宁赵朝奉。同伴走海洋。回忽热病死。同伴弃之海
山沙滩。扬帆径返。赵君被海风一吹复苏。见海天浩
荡四顾无人。乃拨榛莽历盘曲。上至山椒。忽见平处
中有大寺。金碧辉𤾗。喜曰。吾得生矣。乃投寺。见异相
僧四五百。恳求收恤。一僧引至厨下令充火头。一住
数月。偶问一老僧曰。但见众师早餐。至午斋都不见。
何也。僧曰赴施主斋去。赵君曰。弟子虽未削发。为道
人巳数月。可携我一斋乎。僧曰可。次日傍午。老僧招
至僻处告云。我等皆罗汉也。汝有夙缘。吾带汝去。乃
令入褊衫大袖中打坐。立即腾空。大海波涛声甚汹
涌。旋闻鸡犬人烟。知是城郭。有一家场聚众僧振铃
宣疏云。奉为巳故赵某府君修斋礼谶。乃其子为父
周忌追荐也。赵君动念曰。安得一传语为家人。知我
尚在乎。老僧巳知。语曰。汝欲传语乎。赵君曰诺。令出
袖。置屋脊上。回头忽失老僧。家人惊见屋脊有人。梯
视。乃朝奉也。一家喜踊。赵君虽喜。恨失罗汉。又极悲
苦。乃𦘕海上寺图。损资数万。创一大寺。额曰建初。现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6b 页 X88-0036.png
在休宁城内。乃明初事也。

罢翁曰。余己亥夏曾至寺。见殿碑无数。主人惠文
师留余斋。深悉颠末。

* 王御史建瞖祖殿得子免难

御史王珙。字大美。号长石。靳州人。官苏松直指。初苦
无子。以祈嗣请于先师三昧老人。老人适开建黄梅
四祖。师令创医祖殿于正位。必保得子。公笃信。顿发
肯心。乃独力创建。备极壮丽。甲于楚中。殿告成。公旋
得子。又闯贼将破靳。忽一老僧趺坐公门七日。公出
见。问何所募。僧曰。不募别事。止化居士一门剃发出
家。公曰。吾忝在官家。云何一门能剃削乎。老僧曰。稍
迟大祸立至矣。言讫忽不见。公恍然大悟曰。此必四
祖现身说法也。乃聚青黑衣帐帏幔。尽制为僧帽将
百顶。一家老幼皆剃发。忽报城陷。遁入城北隅四祖
寺。全家获免。

罢翁曰。此余四祖现前公案也。公建殿本为祈嗣。
乃一家九十馀口因此得全。所谓买铁得金也。呜
呼。能谓佛法无灵而作福赚人也哉。

* 张封翁以还金厚德子孙世显

余昆山友孝廉张鸿乙。讳立。廉曾祖虚江先生。讳邦
宪。任云南御史。其父初操一小船为业。忽一村翁来
雇船。手携一黄布袱。问何往。翁曰。余年老无子。止一
女在某处。有田一顷巳变价。携往婿家养老矣。到岸
巳晚。村翁遂去。舟返原处。次早扫船。见黄布袱在。手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6c 页 X88-0036.png
提甚重。张公曰。此昨老人养老物。性命所系也。仍不
远五十里舣舟到泊岸处。候至傍午。见翁杖而哭至。
张公曰。汝物在。敬来还汝也。翁大感。欲分惠。公不受。
生子虚江先生。登科甲。为显官。孙鲁得。乙丑进士。晋
江令。鲁传。初任学博。后亦居高位。鲁唯。癸丑会魁。历
任至八闽方伯。子孙蕃衍。所居地今名张浦。

罢翁曰。虚江先生教养皆寄外家。初预童子试有
名。欲就府试。到舟别父曰。巳出案。欲往府。父惊曰。
儿有何病出汗耶。其愿扑如此。附发一笑。

* 钱州侯请律师授戒烛现佛像

己卯年余初馆州署。次年州侯钱希声讳肃乐。以催
科劳顿。大发吐红。忽梦一垂发老僧告曰。汝欲病愈。
须受菩萨戒。觉请余垂问。余曰。现有三昧大律师在
昆山昙华亭。非奇遇乎。希翁急具礼属余敦请。余就
道。其夫人董氏最好佛。每日佛堂燃大炬数十。是夜
复燃烛恳祷曰。若请大和尚授戒。夫病得愈。求现瑞
相。祷讫见佛前数十炬上皆现莲华佛像。螺髻面目
一一精细。经时不坏。次日昧和尚至榻前。希翁一见
惊喜曰。此即梦中所见也。为秉炉授菩萨大戒。病渐
愈。

罢翁曰。希翁治娄五年。釐奸剔蠹。矫正风俗。为良
吏第一。余教其两弟肃范.肃遴。在署四载。请授外
唯坐禅礼诵。通体是僧。希翁间进一谈佛法而巳。
现佛事。阖卫人亲见。凿凿不诬。然三昧先师晚年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7a 页 X88-0037.png
道行愈高。神屡显异。如九江鲟鱼觜冯大王。昆山
金小乙。神梁溪城隍。皆现身乙戒。降乩传示世人。
不独州衙现像也。

* 葛朗玉父子刻劝善书施人全家免难

昆山葛朗玉。讳锡琬。次子稚坚。同心行善。好刻劝善
书布施。集大上感应篇广疏.法华感通录刊板流通。
己酉七月初六昆城破。父子俱匿后园草莽中。兵冲
入搜索。获朗玉。朗玉狂呼。稚坚愤思救父。从草间奋
然跃出曰。此是我父。切莫害。兵曰。有金银即不杀。稚
坚疾应曰有。引至梅树下。以所󰢍一皮箱六百金与
之。兵感其意。反为守门三昼夜。全家六十口无损。

罢翁曰。初稚坚以二书属余作序。余草就戏语曰。
乔梓有此大善。即有大难无妨矣。未几果应。流通
善法功岂浅鲜。稚坚于危险中能舍身财。脱父虎
口。不惟精诚。兼有胆气。真至孝也。

* 孙学宪因罗汉回生塑像竖碑

嘉善孙籀。字殿英。十二岁往嘉兴府预童子试。被丛
人推门压死。一昼夜魂飞空中。经灵隐寺。过见十八
番僧以手牵挽。拽转其魂送还原处。夜半复苏。身在
黄正庙也。后登进士榜。到灵隐见飞来峰冷泉亭。宛
如昔所见。乃悟番僧皆罗汉也。任山西学宪回。复至
灵隐。适遇建罗汉殿。遂发心塑十八大像。并悬扁竖
碑以纪斯异焉。

罢翁曰。癸卯年余先师具德老人重兴灵隐。方建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7b 页 X88-0037.png
五百罗汉殿。孙公适至。见上梁。遂发心塑像。康熙
丁未余继住灵隐。孙公复来悬扁作记立碑。现嵌
罗汉殿门侧。

* 北高峰五圣募石柱助建灵隐大殿

康熙辛丑具德和尚鼎新灵隐。大殿少一石柱。无从
购觅。杭城屠居士名成凤。梦峨冠者五人降其家语
曰。汝家一石柱可施我。士问何用。神曰助建灵隐大
殿。问尊神是谁。答曰北高峰五圣也。梦觉。到灵隐察
探。果然。其家祖遗一大石柱。在三板桥刘家园内。立
施到寺。今殿之西南隅一柱刻五圣尊神劝助者是
也。

* 太仓水陆期中神鬼显异

乙酉遍地屠戮。冤鬼充斥。娄东绅廉士庶属余超荐。
余就大西关外地藏殿建大水陆期场四十九昼夜。
后为净土忏坛。中堂诵华严。下堂礼诵杂经忏并作
法事。余夜分亲闻鬼啸。一夕焚疏。群鬼欢踊出声。市
民叶华。字瑞芝。及庠友陶子安仆。俱以不净秽触坛
场。见神槌击而卒。

* 昆山安禅庵地藏忏期纪异

余哀悯幽趣撰地藏忏仪。既成。友王周臣发心刊板。
兼施百馀金令就昆山安禅庵集僧修礼。荐室吴氏。
余以戊子九月望日起期。张占三居士远居张浦。隔
二十馀里。绝不闻耗预。于十四夜梦至安禅庵中。见
坛场严整。众僧执炉礼忏拜。问所作何事。主僧答曰。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7c 页 X88-0037.png
礼出地狱忏。少顷便见无数罪人皆破头𠢐面。截手
断足。流血被体。数百近前。僧以水洒曰。生天去。罪人
即腾空去。如是者数番。占三惊颤。僧告曰。汝当受五
戒方免此难。占三即跪禀受。醒而大惊。凌晨疾趋至
迩求弟斋述梦。迩求曰。今日安禅庵中愿云师方起
期。修礼地藏忏。非出地狱忏法乎。占三骇绝。立奔至
庵。誓充劳役。终期不懈。

* 张迩求食荤感梦斋戒圆期

崇祯戊寅冬。余砚友张迩求。讳立平。请三峰大树證
和尚于山北清凉庵起禅期。迎和尚进院毕。迩求回
宅偶食鸡子鲜鱼。是夜忽梦至庵门。见龙天八部青
发獠牙种种异状。五十六神大队出门欲去。迩求仓
忙问曰众菩萨何往。答曰。吾辈护道场神也。尔为期
主。回家食荤。吾等不愿护法。欲散去矣。迩求梦中叩
首流血。苦陈忏悔。众神复进。迩求由是终三月期坚
持斋戒。

罢翁曰。次日余语迩求兄曰。此龙天因兄久兴佛
事。积有厚福。故示梦以完期也。万一福轻。无以向
应。道场必散矣。岂不危哉。

* 龚尔茂以广施劝善文神降显灵

龚璋。字尔茂。杭州籍。生长燕京。性好善。因曝书籍。捡
得梓潼帝君劝行阴骘文。读而喜极。即发广愿刊板
流布。为史部当该。因竭力印施遍行诸省。不下数十
万纸。又转展劝化。不数年计至二百馀万。康熙元年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8a 页 X88-0038.png
于厅前印文处。昼见帝君绿袍玉带降在堂中。因𦘕
像供奉。合京感动。凡有禳灾疗疾祈嗣保寿。皆至其
家许愿印文一经。尔茂祷告无不立应。乃至盲人复
明。颠人顿愈。神像点首。枯树重荣。种种异事。

罢翁曰。庚戌二月龚公以丁艰回武林。宿灵隐。亲
为余述。兼惠梓潼报应录备载灵异。

* 疏山大殿天王两显灵异

抚州疏山白云寺。为匡仁祖师道场。大殿上有多种
灵异。万历间一僧中夜在殿门外经行。香灯久暗忽
地大光。僧蓦推开殿门。见泥塑散脂天王像立在傍。
剔灯后以天明。其僧指出是此位。又一孝廉在殿避
暑。帐帷天王前裸形偃卧。梦一神桉剑呵曰。汝亵慢
至此。不念是文星。当一剑斩汝。天晓睁眼视之。恰卧
在杖剑四天王前。孝廉蹜颈流汗。忏谢改行。

罢翁曰。余乙未曾一宿疏山。隔十年乙巳以缁白
固请说法。开建禅堂。知寺中异事甚众。青龙山傍
栽松为祖师手迹。龙王凿石成三大井。半幅袈裟
遍覆五峰。成白云故额。白云寺永乐中赐内帑建
殿。大盗来劫。见四围皆棘门。内列天兵。天明来探。
空豁无影。乃归心道本禅师。并舍贼船助建大殿。
今拥壁皆船板。坐莲叶看经者即贼。像其遗迹也。

* 李铨部以造像获嗣始终守节

铨部李白春。号瑶圃。丙辰进士。素不近僧。后三子皆
夭。父敬泉就公第延华山三昧老人斋。公从屏后一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8b 页 X88-0038.png
望惊曰。此十五年前见梦者也。遂出叙款洽。斋次问
曰。师能代某祈嗣否。昧老人答曰。公家福力大。必作
奇特大福方有感应。公固请作何事。师曰。华山大殿
方造文殊普贤二大香像。约费二千金。公能成就。保
得子矣。公诺。既施出一千四百金。师先为起一法名
曰定智。文殊像方就。即生一子。乳名智郎。即今邠肇
也。

罢翁曰。公自沧桑后即杜门教子。不面官府。坚持
一节。年近九十。忽见空中旌幢羽葆仪从来迎。遂
冠带怡然脱化。尝语显曰。吾经乱破家。地窖所藏
搜掘殆尽。止有华山所修薄善。是他门挐不去底。
又曰。与其昔年有家无子。毋宁今日有子而无家。
此皆公见到而自得受用处也。

* 李伯馨心念杀人却为心鬼所杀

李梦桂。字伯馨。即铨部瑶圃公长君也。有门下客。号
朱三胡子。与仆辈通谋行事。伯公极恨之。欲置之死。
一日以一名剌命仆送县。嘱收朱三付狱。仆匿剌伪
报云巳付狱。又一日以名剌嘱讨朱三气绝。仆复伪
报朱三巳毙于狱。未几伯公病。日见朱三胡子来索
命。家人以先共朦胧。不敢言朱三尚在。日为祷神祭
鬼。伯公眼中所见卒不能解。竟被朱三捉死。

罢翁曰。佛经言。一切唯心造。又言。三界唯心。万法
惟识。所以成佛成圣皆由自心。纵堕三途亦由自
心。朱三俨然尚在。伯公所见复何物耶。曰朱三虽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8c 页 X88-0038.png
生于家人之手。而巳死于伯公之心。外冤可解。心
冤不可解。外鬼可送。心鬼不可送。伯公以自心之
朱三。作自已之冤对。竟至自伤已命。非一切唯心
造而何哉。卒之伯公巳归泉下。而所谓活朱三者。
方高冠大袖摇摆街衢。不令人千古绝倒耶。祖师
曰。莫教心病最难医。所以儒者慎幽独。禅门绝渗
漏。为修行第一要著也。

* 久病翁喜还夙债顿去心蛇

明太仓一周孝廉。以家贫不能上公车。邻翁颇富。以
百金贷之。后孝廉成进士。授京官。多年不还乡。邻翁
罹横祸。家道耗尽。因成病久卧床褥。思念贷金。心衔
恚恨。病久不能举火。恨益笃。后周公回里。忽忆前事。
问家人邻翁在否。家人具言贫病状。公蹙额曰。是吾
过也。立以原银外赠百金赉至床前。病人一见喜极。
咯然吐出一蛇。病顿霍。

罢翁曰。余至友惠大师从吴门归昆。泊舟真义时
秋水澄彻。见河底一小虾麻虫作水沤泛起至水
面。一爆即成蜻蜓。连爆数个。次见一虫泛起。师戏
以青芦一顶而下坠。又努力泛起。复一顶而坠。连
顶三次。后此虫竟不泛起。乃横爬上岸。爆出便成
蜈蚣。一念心毒。形骸立变。真绝异事。楞伽云。众生
心识有不思议薰。则有不思议变。邻翁以恨久而
成蛇。水虫以毒极而立变。皆心识中不思议事。所
谓性具也。恶既如此。善亦复然。华严曰。初发心时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9a 页 X88-0039.png
便成正觉。不于此可廓然大悟乎。

* 马给谏以祸亏斋素竟归神道

平湖给谏马嘉植。字培原。甲戌进士。操行清正。内外
淳洁。奉差任外。时因某衙门解欠粮。陈明甫二吏至。
嘱朴死。马公从之。九日扫墓。忽见二鬼陈冤。马公曰。
此某台意。非我也。鬼曰。此罪我二人偶为替身。原非
本犯。若老爷赐一驳问。我即辨明。以雷霆之下不容
置辨。故负冤而死。今我二人虽不敢索命。老爷不久
亦当谢世。为蒲圻城隍矣。马公闻言太恶之。遂持斋
戒礼雪窦石奇老人披削。法名行且。号僧祥。清净修
持巳十二年。时寄静东湖化城庵。与主人慈岸师友
善。忽一日以小恙食鸡子。夜分复见二吏现前告曰。
老爷以破斋素。势不能留。某日当赴蒲圻矣。马公悔
恨。至期目见候吏而逝。

罢翁曰。马培老没为明神。似非堕落。然其素志在
乎出世。故闻信苦修。何期斋戒不终。复归神道。信
乎修行当矢志铁石断。不可行百里而半五十也。

现果随录卷之二
吴瞻楼修持登簿瑞现西方¶ 第 39b 页 X88-0039.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