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法空比丘言
○法空比丘言 第 8a 页

心性罪福因缘集卷之中
大宋国 智觉禅师 注置

* ○法空比丘言

边州中有一男子。家常贫弊而无
财宝。妻子眷属养育无力。虽求财宝更不可得。遇有
知僧问寻可得财宝由。比丘答言。信第一财。诸宝中
胜。若得信财者二世安乐。男子大怪重问而言。以何
为信财。示其在所。我今荷取而二世无苦。比丘复答。
但信诸佛常住不灭。我心是佛无离心佛。如是信解
名为信财。二世富乐不可言尽。男子受教如是信解。
日日观念夜夜思惟。梵释诸天常来守护。自然财宝
不求自来。贫穷尽除众人爱敬。命终之后生于净土。
见闻此事无不感人。是故应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应观法性寂静真如。一切诸法不思议故。

* ○边州中有一比丘

名弥留越。全缺戒行空无所知。
而是愚僧。常好大食。不著袈裟亦不持钵。身著白衣
不具威仪。时人轻弄名秃居士焉。是弥留越从有智
人而诵四句偈。

「 归命本觉心法身
 常住妙法心莲台
 本来具足三身德
 三十七尊住心城」


从是四句偈以外更无所习。比丘常念此文义理。朝
夜诵练念念思惟。于时有一长者请于千僧。家内设
○法空比丘言 第 8b 页 X88-0008.png
食布施供养。请得九百九十九僧不得一僧。叹念不
满供于千僧愿。是弥留越虽在于近边。见著白衣并
无所知。但念愚者不入僧数。于时有贤者语长者言。
不量智行不求威仪。只以信心请弥留越入千僧数。
可遂本愿焉。长者信于此。请弥留越。是弥留越年巳
长大。而坐于下座受长者之供。馀僧檀那集会男女
皆嫌愚僧。加诽谤之。言持钵施食。诸僧之钵诸人持
传。弥留越之钵无持传之人。愚僧深念本觉三身。叹
悲世人狂迷法性分别是非。不知本觉。应时天童光
明照耀忽然现前。礼弥留越匝七匝。恭敬合掌捧钵
受食。僧俗贵贱极大惊怪。悔过自责顶礼愚僧。请于
忏悔。从是以后尊重赞叹。弥留越以为上首。命终之
后生不动国。是故应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应观法
性寂静真如。一切诸法不思议故。

* ○敬法药叉神守护观心人事

敬法药叉神云。我
常日日巡五天竺。护持于正法。罽宾国中有一居士。
身在居家具足妻子。于常观念法性真如。我心非内
非外非中间。非有非无非亦非有亦非无。诸佛有谁
众生及国土。念念具足更无缺减。妄想因缘生灭自
有。智者乐著三界。伹应思惟常住三身。如是观行更
无馀念。有一怨雠欲杀居士。拔剑俄来见居士形。忽
有光明身色金色。具佛相好诸天夜叉前后围绕。而
为说实相三身常住之法。怨雠之恶人见其异相。舍
剑合掌顶礼于居士。流泪悔过焉。居士语言。诸法如
○法空比丘言 第 8c 页 X88-0008.png
是。善恶不二也。汝发道心。不发恶心。一生如梦。三世
须臾也。何起怨心作三世之障乎。恶人闻说欢喜而
充足焉。居士本形无佛之相好。不见诸人恶人。欢喜
解怨结之心。剃头入道。观实相之法。我常守护如是
居士。如护眼月如惜身命。是故应知。心佛众生三无
差别。应观法性寂静真如。一切诸法不思议故。

* ○敬法药叉神云

乾陀罗国有一圣人名善寂意。不
乐眷属不居愦闹。远离利益永舍名闻。住于深山思
惟实相。念三世佛常住在世。草木山河亦是佛身。如
是思惟经二十年。若时观念开眼见知。山林草木河
池沙石皆是佛身。光明相好巍巍殊妙。诸天使者常
来供养。世人不知况见其身。师子恶兽虽怀毒心。欲
来杀食。见比丘形皆起慈悲心。低头敬礼舍身奉仕。
如是之人我常守护。如守眼目如惜身命。是故应知。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应观法性寂静真如。一切诸法
不思议故。

* ○明惠沙门云

我闻天竺憍萨罗国。有一比丘名蓝
郁陀。生王种子。家具极憍慢。身著细衣又涂香乐。著
女色无惭愧之心。食酒肉等身心醉乱。具足妻妾一
日不离。又有威势眷属巨多。集诸外道以为亲友。时
有要事往至伽蓝。比丘集会论深妙法。时蓝郁陀暂
住闻法谓。

「 应观法界性
 心造诸如来」


如是二句偈颂闻法生信。语诸比丘重令宣说。此二
○法空比丘言 第 9a 页 X88-0009.png
句理弥闻细理。深生信解发誓愿言。我从今日一生
之间。常念受持如是妙偈。生生忆持不忘。即还本所
三时思惟。于心内中有三世佛。如是观念经历二月。
恶疮身发不知前后。众药无验毒气逼命。比丘流泪
恶声唱言。

「 应观法界性
 心造诸如来」


如是心念口唱。不经多时毒疮拔出。去一丈馀远所
投舍。身心安稳无诸苦痛。如第三禅但乐无苦。比丘
精进念念思惟。命终即生兜率内院。是故应知。心佛
众生三无差别。应观法性寂静真如。法性心起不思
议故。

* ○明惠沙门云

我若盛时周巡于诸国。志求佛法。胡
国有山有四人住。我见其行甚为希有。有一比丘常
修礼拜。日夜不卧。但除食时大小便。复有一僧未尝
睡眠读诵经典。复有沙门常行乞食。施诸僧并济贫
乏。是三人行为未曾有。复有一僧。见其作法甚可厌
离。不诵经典不拜诸佛。不行乞食不持禁戒。不具威
仪不敬沙门。饮食常饱卧具亦足。高枕寝息不别日
夜。极解怠人极无惭僧。我见此僧忽起恶念。是旃陀
罗出家外道。是恶律仪不可亲近。见前三人如大菩
萨。观此一人如瘖哑羊。我有事缘两三年间往诣于
彼山。而是比丘外相懈怠内行尤胜。十五年中常观
深法。所谓如来秘密之藏。三身体遍凝然常。住烦恼
菩提生死涅槃。论其本性冥寂真如。愚夫妄想迷谬
○法空比丘言 第 9b 页 X88-0009.png
不识。如是观察见于心性。临命终时兼知时节。文殊
现前赞言善哉。音乐满空天华乱落。我及馀众深怀
惭愧。命终之后见其死骸。栴檀之香从死骨出。以是
因缘。以牛羊之眼不可量知众生根性。是故应知心
佛众生三无差别。应观法性真如寂静。诸法不思议
故。

* ○跋陀三藏语道朗沙门云

我往昔时为请求法。往
来于五天竺。流沙巳西有一小州。州有伽蓝一百馀
僧常住其中。皆持禁戒而不犯微尘。食时持钵入里
乞食。若得之不得。不喜不叹深守佛法。继于佛遗尘。
其中一人常乐好房。以贵木而造房。以众䌽而涂垆。
乞食巳后但营房事。造毕而又破。破毕而又造。我于
时见于此甚大叹息焉。馀僧宣云。此是比丘无益营
房三十馀年。我等见其年龄老倾。常劝进云。一生空
过可救头火。何搆土木不知后世。如是如是诸僧诱
进。而是比丘不信其言。每临老衰而弥励老骨。常营
造房。诸小莫不叹于焉。我闻此事欲知因缘。则往造
房所顶礼僧而言。大善知识日夜安不。菩萨行不退
勤不。比丘答云。善哉沙门。能求佛法。此生不取后忧
悔。我闻此说心中欢喜。而是比丘。所出言词慈悲柔
软。所作之事更不虚捐。更重问言。菩提行法种种无
量。何故造房寻佛道耶。比丘答言。汝从远来请求佛
法。我为汝说菩提秘要。一色一香皆是中道。粗言软
语无非佛法。历于万法境。只可直心是佛。无离心佛。
○法空比丘言 第 9c 页 X88-0009.png
我从无始至于今日。分别心起生于五道。流转无穷
无出离期。是只非佗由曲心故。我本性拙好住所。而
种种方便才造好舍。少火出来皆悉焚烧。心怀忧恼
三日不食。夙夜不睡求止忧恼。弥更发增。时有智者
教以无常。我闻教巳忧悔止息。次复受习观心之道。
从是以后常造房而为观法境。三十馀年直我心性。
造毕又破。表五蕴舍生巳又灭。破毕又造。显四大室
灭巳又生。心王大工。心所斧锯。业力材木。造生死舍。
谁有智者。实玩此身形无常主。心王舍去神无常家。
法身亡故其无朽坏。法性宫殿。般若心王安居其中。
圣智宫殿凡夫不通。六度涂垆四摄开门。空寂床高
慈悲叠厚。我虽似造无常房舍。真实造作法性宫殿。
令处心王境智冥合。汝等比丘。好造法城为菩提宿。
慎妄莫造世间住所。但世人愚。好造居舍。不知法城。
尤可悲悯。我今知终。汝示其相。即言说毕默然而坐。
弹指思惟诸法实相。从身出火及房舍皆悉烧尽。光
明照耀奏闻寺内。大众叹未曾有。以是因缘常观心
性。历缘可直心性。是故应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应
观法性寂静真如。诸法心起不思议故。

* ○祇须弥耶主之言

祇须弥耶主夜神。呵责得停
沙弥云。如来入灭一千馀岁。遗教流布专不可久。汝
何出家未入正信。石火之命未久消灭。流水之身未
永停住。何不知苦安然卧哉。雪山之南有一贤者。初
十八岁入山闭迹。今百三十未退修行。不念衣食不
○法空比丘言 第 10a 页 X88-0010.png
叹房舍。不养眷属不储财宝。天龙恭敬不以为善。禽
兽围绕又不为畏。晨朝闭目结跏趺坐。七日十日不
动身体。才从定出为资沐身。汲清水饮采软草食。洗
手口毕又闭口坐。梵释诸天龙神夜叉。聚会恭敬请
说法要。贤者开眼流泪如雨。生死海深妄想波起。我
身未乘六度船筏。不到佛果涅槃彼岸。何为大众宣
说法门。如是如是卑下我身。须臾须臾叹生空暮。集
会大众莫不发于无上道心。然后为说直心法门。心
是国土。心是菩提。观我一心。知一切法。思我一心。观
一切佛。起一念心。经无量劫。阿僧祇劫未越一念。梦
内千岁觉前刹那。未得真觉常处梦中。如来说为生
死长夜。始知众生本来如如。生死涅槃犹如昨梦。如
是观法是真菩提。如是修行是大菩提。拔自佗苦置
涅槃岸。诸天龙神如是习学。离妄想家入秘密藏。我
观此理。虽住深山。催无明之友。迷长夜之闇。如是流
泪而悲叹。诸天大众恭敬尊重如仆使大家。我敬彼
贤者如释迦尊。今见汝身如吐唾拾。汝早观心莫令
放逸。沙弥忽闻主夜神语。叩头责身。寻善知识习观
心法。日夜思惟得深禅定。是故应知。心佛众生三无
差别。应观法性真如寂静。诸法不思议故。

* ○可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事

宝志和尚云。若
求佛乘。只可观佛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在我心中。所
以者何。我念昔时往诣胡国。有一伽蓝无有僧尼。只
一比丘住僧房中。我三七日同住此寺。见僧所行。口
○法空比丘言 第 10b 页 X88-0010.png
不出音身不行步。住所更无杂具众物。若人与食即
请食之。若不与时自经多日。我见此僧希有所行。犹
久宿住密行。见僧房中无僧。唯有丈六相好庄严如
来尊像。才惊怪之。比丘识知有人气色本形。还住复。
我感奇异还异所毕。临初夜分又往见僧。如前丈六
如来放光明。相好微妙寂静端坐。我深顶礼通夜视
之无异相。至天晓毕而又还本处。如是如是。日日夜
夜我常住见。尔时比丘常观如来形像。我不堪感。顶
礼比丘问其因缘。比丘答言。我是愚痴破戒之比丘
也。亲近智者而闻其所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只在
心中。更不求外。我信其说。年来久观如来相好慈悲
弘誓。在我心内。从是以外更无行法。我闻僧语深发
道心。明哉。心备于万德。谁寻菩提不须观心哉。是故
应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应观法性真如寂静。一切
诸法不思议故。

* ○南海岸有二比丘事

同云。我念昔时为访道迹
寻善知识。南海岸边有二比丘。形虽似僧如捕鱼人。
设船及网每日捕鱼。更不论风雨之日只行此事。专
无馀业。我时见之。于僧所起不善念。律仪海中不留
尸骸。法王园内拔弃毒树。我依何罪见此僧如是厌
离。近边一宿。其夜梦见有一沙门威仪庠序。手持香
炉礼捕鱼僧。次来我所呵责我言。汝何于圣生诽谤
心。后世罪报如经所说。早向彼圣可致忏悔。梦觉巳
后身心温污。待日出时驰走到于比丘之所。头面敬
○法空比丘言 第 10c 页 X88-0010.png
礼二之捕鱼僧。陈我心念。忏悔诽谤大师垂慈悲施
灭罪方便。二之捕鱼僧答云。善哉。沙门法子。谁有智
者于万法中生诽谤哉。所以者何。山河草木情与非
情。皆我先身皆我父母。妄执流转犹有是恩。况寻本
性皆是真如。于真如中又有怨亲情及非情。诽谤赞
叹净与不净。是故智者于一切法。皆生佛相不欺诸
法。是故忏悔是大道理。然我等辈是恶律仪。捕杀有
情以活身命。身坏命终还于恶趣。是故善人远离我
等。作如是语。乘船持网出于大海。我时深见比丘所
行。数日近住。日日夜夜问讯求索菩提因缘。二比丘
僧为我说言。我等二人本捕鱼人。出家入道更无所
知。以前所作寻求佛道。观我心性乃是法性。乃是诸
佛。乃是慈悲。乃是智慧。大誓愿济诸群生置于彼岸。
如是观察船网为境。所以者何。慈悲之心是船本体。
以六度行庄严此船。檀波罗蜜万行所依。如船底板
众物所依。戒波罗蜜防非止恶。如船边板遮人及物
令不堕水。忍辱之行覆养万行。如船舍盖覆船中物。
精进功德早达佛果。如船意棹方得动行。禅波罗蜜
治乱安住。如船不落破安稳而住。智慧似楫工能简
择。如船稍工扇河道等。如是庄严弘誓之船。大悲菩
萨乘此舟船。以教文网曳生死海。救取流转泥溺众
生鱼鳖。安置涅槃秘密之藏。如是所行是佛所作。如
是事业菩萨所习。我等习练如是悲愿。日日乘船夜
夜游海。出家巳后不犯轻罪。何况捕鱼活我等命。但
○法空比丘言 第 11a 页 X88-0011.png
是观行易识方便。又是大悲所练习也。如是说毕。二
比丘僧及与我俱乘此船上。出海曳网。见网曳寄网
不系鱼。但有如来坐莲华上。其数无量。身长一尺或
复一尺。放光照耀各现神变。比丘顶礼尽心赞叹。不
经多时皆悉不见。二比丘僧重语我言。我以船网为
其境界。观心法界功德如是。勿令传佗少智闻之。失
二世益。只藏心内可观心性。我闻见毕倍生欢喜。发
菩提心弥更观心。汝观是事。见破戒僧可生谤哉。

* ○郁头比丘问一比丘

比丘所行其事云何。比丘答
云。我今但礼十方诸佛。于日夜中千返礼佛。郁头比
丘语比丘言。沙门所行甚为难事。日夜不退能行千
拜。我今随喜比丘所行。为我宣说礼佛作法亦可勤
行。比丘答言。而无仪式。在于佛前口称南无。二手合
掌头面礼佛是为仪式。郁头比丘语比丘言。汝所言
者外相威仪。我今所问内心所念。以何心念礼敬诸
佛。比丘答言更无所念。但闻获得功德之由。顷年礼
佛未知礼心内所念。郁头比丘我为比丘说礼拜法。
令汝知功德甚深境界。比丘谛听。末世众生才发善
心。勤修佛法不寻深旨。不知是非内外威仪。心相所
念皆悉迷失。虽礼三宝不守外仪。内心不合。犹如醉
人不觉起卧。亦复如碓随足上下。如是礼拜不名礼
佛。所得功德甚可微少。若如法礼。所生善根不可思
量。如普贤等礼诸佛愿。亦如不轻礼佛性心。如是礼
佛名真礼佛。我念昔时不顾身命不念衣食。遍往五
○法空比丘言 第 11b 页 X88-0011.png
竺希求佛法。僧伽陀国有一法师名曰信德。我时往
至彼法师所。问礼佛时不生观念。但礼诸佛有何过
失。如我愚者犹不知浅。况观心深。我闻诸佛具诸功
德。故虽不观但行礼拜。功德应深。如彼甘食虽不了
知甘恶味。但食相入腹增色资命。若能虽知甘食作
法。不食入时不能益身。以是比知虽作观念。若不礼
佛不得利益。虽不观念但行礼佛。决定作佛。甘食如
佛。食时如礼。了知食相如用观行。答汝谛听。我从若
时至于老时。寻勘佛教。未曾闻求菩提人不用观念
散乱修善。但闻用观修诸事业。汝未闻欤。诸经中说
不净观治于食欲病。及数息观.界方便观及因缘观.
大慈悲观.四念处观.四善根观.十六行观.十六空观.
十六相观。如是乃至一实观等无量观法。其数无量。
所言观者是即观心。若无观念其法不成。又不闻哉。
五波罗蜜及诸行犹如盲躄。般若一法如有目人。亦
如手足能引盲躄。五度万善安稳将护而趣佛菩提。
言般若者亦是观心。由是应知。若无观心散乱修善。
不能断惑及證佛果。如有愚人回诸方便。才得少食
心生欢喜。由此食力不求馀食。亦置大算。筹量国中
王臣长者所储一切衣食玉钱象马车乘妻子眷属
田畠屋宅一切之财宝。如是如是种种经历。日月念
我身贫希望财宝。日夜相续。虽数量宝。刹那刹那令
身力疲竭。更无一粒半钱之益。况复得财。不如肆力
复求馀食及馀资具。若自受用亦施妻子身心安乐
○法空比丘言 第 11c 页 X88-0011.png
焉。比丘当知。愚人即是生死众生。回诸方便才得少
食。如因少善得人天之果。或遇佛教得二乘国王臣
等。犹如诸佛菩萨贤圣一切财宝。犹如万善置算常
数。如散乱修善。虽数更无半钱之益。如不观心。更无
其益。是则如来定途之所说也。由是案之。不用观心
虽修功德实无所益。汝前所引甘食譬喻。亦出经论。
汝不得心任意合法。我今为汝合法令闻。甘食犹如
佛果菩提。求得甘食如散乱勤。虽得不食如不用观。
了知食相如知法相。虽知食相而不食入。如知行相
修诸佛法。而不观心散乱而修。不知食相但得食入。
犹如不知万行多闻。但习观念一心修行。如是合法
细细可知。身礼诸佛意不相应。不名真礼。身不礼佛
心观真如。是名真礼。若无观心。所修善根如彼枯木
开华结果。犹如死人更无心神。观念即是佛法之寿
命。观念即是万法之依怙。观念是则法身住所。观念
则是生死之资粮。观念则是菩提之指南。观念则是
道心之父母。是故行者若礼佛之时。若念诵之时。若
乃至一切有所作之时。必应观念。问讯求法至心止
住。信德叹言。希有比丘。法灭渐久。众生心浊。不希法
味。汝今深求甚为希有。我无所知亦无戒德。每日礼
佛是为所作。信德比丘作是语巳。澡浴尘秽内外清
净。威仪具足。手持香炉烧众名香。从房出巳渐渐行
步。思惟观察至堂门户。良久止住。泪流悲泣。早未入
堂生惊怖相。生敬屈想。才入于堂内。慎信任意不出
○法空比丘言 第 12a 页 X88-0012.png
佛前。思惟合掌经于少时一心观佛。才出佛前绕佛
七匝。然后顶礼诸佛菩萨。胡跪合掌散华烧香。对佛
思惟立居礼佛。一礼之时闭目久住。才礼百度及黄
昏礼佛。礼佛毕巳时思惟。悲泣恋慕弹指忧念。渐渐
还房。我见此僧奇异礼佛。至心生信。白信德言。见于
世间礼佛之人。不经多时亦不悲泣。速速礼佛早出
佛堂。大师何故如是礼佛。愿说因缘我今欲闻。比丘
言。世间众生被狂烦恼。不摄身心。内心狂故外身不
安。放心猕猴何得止住。是故作善如风前尘。亦如旋
火。不留心底。何入秘藏。凡于礼佛总有二种。一事礼
佛。二理礼佛。过此二种何得礼佛光明。事礼佛者。内
怀惭愧名内清净。外扫尘秽不现放逸。深生尊重名
外清净。从房诣堂。思惟观察。我从无始至于今日。笼
居火舍不知出门。今随佛教出于火宅。往于净土。举
足下足非轮回之步。目足至清凉之池。如是思惟渐
至堂门。尽心投信不得早入。寻我身者三毒四蛇。尘
劳垢秽充满绕缠。不可亲近犹如屎尿。亦如泥粪。以
如是身辄得入堂。夫寻堂者名清净地。众善所成专
无诸恶。诸佛菩萨常来止住。内外明净。假使虽有垢
秽不净。善神护法皆悉扫治。我不净身云何得入。如
是思惟深怀怖畏。惭悔忧秽悲泣慎怖。以信得入适
得入堂。但念得入慈悲之室。于诸佛所深生尊重难
遇之想。过无量劫不闻佛名。但遇恶友。增长生死。希
有值遇如来之尊像。我今尽心礼一切佛。一一观察
○法空比丘言 第 12b 页 X88-0012.png
如来功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万德庄严功德因缘。
心生随喜甚深礼拜。如是思惟名事礼佛。理礼佛者。
我心是堂。心王是佛。心所眷属三昧法。一心动起三
身动起。一心止住三身止住。礼于一佛礼一切佛。礼
一切佛即礼一佛。若礼诸佛即礼我心。若礼我心即
礼诸佛。观于一心即一切佛。观一切佛即是一心。亦
是一心亦一切佛。亦非一心非一切佛。由妄执故起
佛非佛。是差别寻求。本源一切皆如。能礼所礼性相
空寂。犹如幻人礼于幻人。亦如虚空礼于虚空。虽不
思议而有感应。一切诸佛现我心中。犹如明镜能浮
万像。亦如明月宿一切水。如是思惟敬礼诸佛。一切
诸佛自然显现。是则名为不思议礼。亦名真礼。亦名
同礼。亦名满礼。于一礼中一切佛法决定具足。宛然
不缺。我今信受如是礼拜。经于六年。一礼之间眼见
化佛伸手摩顶。赞叹善哉。汝当如我礼于诸佛。一礼
之中见于真佛。我闻是事心生欢喜。如人极渴时得
妙甘露。受持此法。于礼佛时生如是观。汝比丘僧随
我所言。如法礼佛速除烦恼。證于大觉。比丘闻巳举
声大泣。我更不知礼佛作法。空作无益无惭礼拜。今
日巳后随大师教。于礼佛时生如是观。比丘取信生
事理观。敬礼三宝。临终之时化佛来迎引摄西方。若
欲入堂礼拜佛者。须依如是观行作法。是故应知。心
佛众生三无差别。应观法性真如寂静。诸法心起不
思议故。
○法空比丘言 第 12c 页 X88-0012.png

* ○智光法师

有数弟子。于中有一弟子常乐多食。犹
如俗法朝暮两食。智光语弟子言。如何饮食味甘益
身。汝能知哉。为我说之。弟子答言。非是难事。米油盐
噌和合调味。食满腹中。气力充调身肉肥盛。若食粗
恶。气力减少益身甚少。是故大师常好味食。可令肥
益五体身肉。智光法师向于弟子度度弹指。仰天悲
泣告弟子言。汝不可发如是恶言。我闻此语身心不
安。汝前所言饮食方法。非佛所说非沙门行。乃是外
道恶律仪说。随汝所说常好食者。必堕三途无暇难
处。我今当说饮食方法。

如我昔时僧□国止宿树下。有一老僧持钵分卫来
至树下。捧钵数拜结跏趺坐。将钵中饮分成七分。六
分极等一分减少。以四分饭一一礼巳。思惟观察各
置异所。以残二分一分施我。一分施于前居一狗。以
少一分充自食分。比丘分毕。临自食时身心不动。闭
目思惟。而于少时举手弹指。举声大啼。才啼笑毕。开
眼见食生怖畏想。身体惊动弥更悲泣。终不食饭。以
自分食施与狗毕。以四分食或入河中或置林中。终
自不食。洗钵盂行。我见比丘希有所行。随比丘行。而
是比丘往于冢间端身而坐。我礼比丘至心白言。大
师何故今日不食。遍施一切洗钵还去。又何因缘向
食悲泣。欲闻因缘为我说之。比丘答言。善哉佛子能
求法要。我今为汝说食方法。我今不食巳过三日。才
得少食虽可食之。观食过患其数甚多。是故不食。比
○法空比丘言 第 13a 页 X88-0013.png
丘作法不著万法。常好慈悲为经也。由是因缘。若于
僧房若于树下。于所有食总不可食。深怀平等极大
悲心。普施一切。若见远来疲极客僧及男女等。敬礼
迎请令入住所。问讯寒温饥渴等。随力所堪备调食
物供养令食。若无食物。驰走所以搆求饮食。志当供
养。或卖三衣或卖一钵或卖我身。应施食。乃至孤独
病者贫穷无依乞丐男女。普施令喜。牛马犬鸟畜生
虫等。皆施食。亦无自身常食百味。以粗恶食令食佗
人。所以者何。于食生贪。但资自身不与眷属。不施一
切弊隐身内。佛性慈悲不令显现。身体命终堕大地
狱。或生饿鬼经无量劫受诸苦痛。恐是报故不贪食。
食有二种。一世间食。二出世食。于世间食深生厌离。
佛言。比丘若欲食时。甚可怖畏。食是苦源。食是忧本。
增长生死是食所致。有待之身四大身体。依烦恼故
因恶业故。依食持命依命生爱。为资露命。虽受饮食。
更不可生一念著心。佛为比丘许一坐食。其一坐食。
又我作田储财宝等不可充食。但持一钵食时乞食。
若人施者而可食之。若人不与观我果报。所以者何。
释迦如来无上福田。犹有乞食空钵还时。何况其馀
薄福异生定途得食。如是思惟不可再乞。若得食时
可分四分。先以一分以敬信供养十方诸佛菩萨三
乘贤圣。发弘愿云。我从无始至于今日。拨无因果邪
见不善。不行布施不供养佛。以是因缘生生世世贫
穷下贱。亦无威势。不值诸佛亦不闻法。常处恶道如
○法空比丘言 第 13b 页 X88-0013.png
游园林。我今以食供养三宝。大慈悲力哀悯纳受。我
及众生令离分段。次以一分施父母师长朋友七世
之四恩。次以一分普施一切六道之众生。四生之含
识。运于无缘极大慈悲。普覆一切而发愿言。六道众
生果报甚拙。地狱众生食极热丸常损身分。彼食所
悯何生乐著。饿鬼之类常竭饥屎尿粪秽诸不净物。
百千万劫更不得之。设得少分寻又散失。况得微妙
清净之饮食。畜生.脩罗有随分之食。互怀恶心不得
安食。人.天之二辈随其果报有种种之食。生贪著故
还生苦聚。如是诸食皆有怖畏。不可乐食。我以大悲
劝请诸佛。以智慧之水洒食清净。施与一切含识之
类。施无畏食各得安乐。以是因缘。令汝等类世世生
所见佛闻法。常得法喜及禅悦食。乃至究竟涅槃之
果德。如是思惟。普施一切。临食自分即作思惟。宁食
沙砾生甘美想。于此食物不可生爱。宁食我身骨髓
肉肝生安乐之想。于此食物不生著心。谁有智者贪
甘美味。况寻我身。禁戒不全。精进不深。忍辱不厚。禅
定不固。智慧不明。慈悲不遍。何以如是恶业之身受
于檀那信心之食。正使经历阿僧祇劫。日日三时食
热铁丸焚烧身体摧骨尽肉。以破戒口不得食于檀
越之施。是大毒药断慧命故。是大利剑截法身故。比
丘见食犹如见怨拔剑伺便。亦可如鹿见猎师怖畏。
努力努力。不可生于爱著之心。今世后世甚可怖畏。
有如是过我不应著。如是思惟。犹于食物生著心者。
○法空比丘言 第 13c 页 X88-0013.png
但以我指入口䶩啮。调诫著心然后食之。又应思惟。
我是凡夫烦恼深重。而不应受食。唯我身内有三身
之佛。以食供彼堪任受用。愿身内佛受此饮食。令施
主愿决定满足。又发誓愿。为断一切之烦恼所知迷
理事分别俱生二障惑故。我今食之。为灭决定应受
恶业及不定等一切业故。我今食之。为转一切苦聚
因缘极不可受分段果报。我今食之。为證一切法身.
报身.应身佛果。度脱众生入佛道故。我今食之。如是
思惟然后食之。名世间食。又复食于出世间食。能食
所食如幻如梦。寻其本性俱不可得。以前际心受此
饮食。前际心既灭巳。故亦不可得以中际心言受此
食。中际之心以不住故。亦不可得以后际心若受此
食。后际之心以未生故。亦不可得寄于内外心及境
界。寻受食之缘。皆不可得。犹如向空寻空体性。无量
劫终不可得。又观诸法皆空寂静。是名空食。如人食
小。腹中虚豁。观一切法虽空而有。森罗万像不离而
住。是名有食。如人多食。腹内饱满。观一切法亦有亦
无。非有非无。离言词相绝思议境。如是观法名中道
食。如人食时不少不多。节量不误。腹中安稳。离饱饥
苦。于三法食若论胜劣。中道观食是为第一。如是观
心三谛具足。是名法食相。三世诸佛之所赞叹。一切
菩萨之所唼食。二乘贤圣才得空食。更不得食后二
法食。何况世间人天修罗物不闻名况得食之。不用
是观不名乞食。不入僧数。不知后世得脱之期。但可
○法空比丘言 第 14a 页 X88-0014.png
增长分段生死。犹如猪羊乐于溷痾更增臭秽。甚可
悲悯。汝当受学。若欲食时如是观心。然后食之。消尽
心中烦恼恶业无明之食。法食法身慧命常住。不死
之法食。慈悲色力弥更增长。广度众生令解法性。比
丘说巳。身心不动如入禅定。安然端坐。我闻所说。头
面顶礼。以种种言尊重赞叹。比丘默然更不发言。经
于七日才开眼言。善哉比丘。犹故在此。我以神通示
汝沙门。取钵投出。时钵飞登于虚空中放五色光。周
匝宛转然后来下。我见钵中甘膳充满。比丘告言。我
有如是乞食道力。我弥顶礼深生信心。以是因缘今
告弟子。于一生食。智者怖畏。汝可每日二食三食。后
世罪报何人救济。悲哉悲哉。破戒比丘由食增业。堕
地狱中经无量劫。受诸极苦。犹如猕猴。由食五缚忽
然致死。亦如夏虫。见光生爱入火命终。是大愚痴。甚
可悲悯。汝今发起大惭愧之心。离多食想。勇猛精进
摄护三业。弟子比丘闻大师说。佛前发誓。我从今日
乃至死相。但一坐食。摄心精进如彼往昔乞食比丘。
是以后不退修行。得净六根。若有比丘求佛道者。如
是观行然后须食。是故应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应
观法性真如寂静。诸法心起不思议故。

* ○明智和尚问比丘言

沙门行法何为宗。比丘答云。
我常日日读诵经典。其数百卷更不退转。和尚问云。
以何心行读诵经典。比丘云。我性聪明。读诵经典自
然谙诵。见诸法师皆读诵经。我今法师是故读诵。细
○法空比丘言 第 14b 页 X88-0014.png
不知寻读诵因缘。明智和尚语比丘云。希有难遇大
乘经典。汝今读诵甚为难事。但所叹念不知读诵心
行作法。我今为汝示读诵法。我是胡国大臣子也。厌
世出家而舍乐求法。初发心之时虽读诵经。未知观
法。胡国之北山有一比丘。我往于彼山经行读诵。时
彼比丘身心沐浴而著新净衣。脱污垢衣。于经卷前
烧香散华而拜经数百千反。然后端身安座于法座。
而手涂名香敬崛取经。头上举开。读诵思惟不高音
声。又不早读。终日诵经才终一卷。或读半卷。读了而
置经闭眼思惟。从法座起如前礼经数百千返。悲泣
渴仰还居住所。脱读经衣。著常途衣。如是如是日日
不退。我见如是读经作法。欲知因缘。问彼比丘。比丘
答言。汝新发僧也。是故不知因缘。我当为说。凡于读
诵有二种之法。一者文字诵。二者理观诵。文字诵者。
若欲诵经。应净二业。所以者何。秽手取经。臭口向经。
后世生于厕中粪虫。或堕地狱折破手口饮融铜。是
故必净身及手口。汝深应知。经是三世诸佛之父母。
诸佛之所师。所谓大乘也。可知法身如来者全身之
舍利。经卷住所。诸佛集会。龙神围绕。是故读者必须
用意。威仪具足手口清净。而名香涂手。沉檀含口中。
口气皆令消去。生难遇想。心念口言。我今念生死之
过。僧祇劫堕三恶道。从冥入冥增诸苦业。犹不得闻
天地日月父母之名。亦不得闻五戒十善人天教之
名。况得闻如是大乘实相之法门。佛出世难。佛说是
○法空比丘言 第 14c 页 X88-0014.png
难。闻名亦难。读持之人难大。觉世尊希有出现难。思
方便说置大乘希有。我等值如是之法。犹如盲龟之
值浮木孔。如贫穷之得如意珠。如是恋慕不生馀心。
又更忏悔三业所犯。又发弘誓具慈悲心。香华饭饮
幡盖供具。随力所堪供养经卷。临读诵时。五体投地
礼拜经卷。坐于法座应时思惟。虽凡夫身。今读大乘。
欲闻经故。龙神八部皆来集会。诸佛菩萨满空證明。
是故我今心纯净信。应读诵经。如是思惟读经之间。
能寻文句更不杂乱。亦不读落一文一字。初中后时
平等生信。复不退转。如是读诵名事读诵。观心读诵。
其义甚深。破心微尘出大千经。故知经卷但在我心。
以我身体直名经卷。骨髓如轴。皮肉如纸。血色如墨。
五脏六腑肝等之类。无量差别重重不杂。如经文字
其数无量互不杂乱。心王住中其性玄妙。岂非经中
所诠实相乎。佛说众生心性善恶不思议之理。名为
经卷。是故应知。谁云经卷。谁云众生。名异体同。如眼
目异。是故我身即是经卷。我心即是所诠实相。如是
观知是真经卷。如是思惟是真读诵。为令众生知心
经卷。方便说故名为经卷。又须观能诵我身。所诵经
卷。如幻化。实不可得。谁人读诵。谁人听经。犹如梦中
化人出音。又如山谷依音发响。是故万法自性皆空。
如是读诵名空观诵。虽空而有。我身经卷读诵音声。
听闻大小由业不失。自然而住。是故万法虽空而有。
我身经卷读诵音声。听闻大小由业不失。自然而住。
○法空比丘言 第 15a 页 X88-0015.png
是故万教虽空而有。如是思惟名有观诵经卷。我身
及一切法。非有非无。亦有亦无。非识所知。非言所诠。
无始法尔寂静宛然。是故须臾读经之心。生界佛果
自然具足。六度万行法尔而有。如是读诵大乘经典。
名为观心中道读经。住如是观。名理读诵。只调三业
诵文字经。功德无边。何况观心相应读诵。所得功德
不知边际。唯有如来知功德量。凡智思量所不能及。
如是读者皆应供养礼拜赞叹。以前二种名读经之
法。汝深听受。可纳心藏。无令满失焉。比丘语毕。入夜
诵经。从口中出五色之光明。满耀房内。我见此相弥
生信敬。更无疑惑。从其以后。才读经时依彼方法诵。
比丘僧依此方法应诵大乘。现身成就万德佛身。经
历多劫虽诵大乘。不依观心。不如法诵。恐成远因总
无大益。如人有病得大良药。不知和合亦不了知眼
药方法。但喜获得微妙良药。任意服之不知治时。良
药变毒病恼更增。或同死苦或复致死。虽复才存良
药尽力。是故比丘能知方法。服大乘药治烦恼病。增
三身命。比丘闻巳。五体投地。迷闷绝息。以水洒面而
得反活。苦哉悲哉。恶业之身。于今不知如是深法。我
今法味始得尝餐。自今以后如是受持。又复和尚更
诫沙门。是此密事勿传非器。末世众生善根微薄。如
是观心更不信受。反生诽谤。以一渧水洒万里沙更
不可湿。况有末世五浊众生如是如是。是故比丘一
心听受。淡泊莫传任意不显。是故应知。心佛众生三
○法空比丘言 第 15b 页 X88-0015.png
无差别。应观法性真如寂静。诸法心起不思议故。

心性罪福因缘集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