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九百
卷九百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九百    宋 王钦若等 撰
  总录部
    自荐  干谒
   自荐
士之自负其能将以效用于世而知己未过良时难偶
居常用晦虽屈于等夷一朝乘便思有以树立繇是挺
然自述以露其才冀施于有政而见于行事者也至有
卷九百 第 1b 页
临危制变而奋厥庸佐命戡难而申其术居上治民而
成务切问近对以尽规曷尝不饰躬以践形循名而副
实者已顷复自衒自媒昔人之所丑若乃𧿧𧿇之士不
羁之子以勋名为任而贫贱是耻者岂复拘于常简而
安可不试哉
毛遂赵平原君之门下客也平原君以秦之围邯郸赵
使求救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
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
卷九百 第 2a 页
则歃血于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于食
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全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毛
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
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
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
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
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
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能也毛遂曰
卷九百 第 2b 页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尔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
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汉郦食其陈留高阳人也(食音异/其音基)好读书家贫落魄无
衣食业(魄音薄落魄/失业无次也)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梁等遣诸
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徇亦略也/音辞峻反)食其闻其将皆握
齱好荷礼(握齱急促之貌荷与苛/同苛细也齱音初角切)自用不能听大度之
言食其乃自匿后闻沛公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
适食其里中子(食其里中子适/会取沛公骑士)沛公时时闻邑中贤豪
卷九百 第 3a 页
骑士归食其见谓曰吾闻沛公嫚易人有大略此真吾
所愿从游莫为我先(先谓绍/介也)若见沛公(若汝/也)谓曰臣
里中有郦生年六十馀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
非狂骑士曰沛公不喜儒(喜好也音/许吏切)诸客冠儒冠来者
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溺读曰尿/音乃钓切)与人言常大骂未可
以儒生说也食其曰第言之(第但/也)骑士从容言食其所
戒者(从音千/容切)沛公至高阳传舍(传舍者人所止息前人/已去后人复来转相传)
(也一音张恋切谓传/置之舍也其义两通)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
卷九百 第 3b 页
踞床令两女子洗(冼足也音/先典切)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
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
骂曰竖儒(言其贱劣/如童竖)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
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
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辍止也起衣/着衣服也)延食其
上坐谢之食其因言六国从衡时(从音子容/切衡横也)沛公喜赐
食其食号为广野君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娄敬齐人也汉五年戍陇西过雒阳高帝在焉敬脱挽
卷九百 第 4a 页
(辂音东洛之洛一木横遮车前一人/挽之三人推之又曰辂音胡格切)见齐人虞将军
曰臣愿见帝言便宜虞将军欲与鲜衣敬曰臣衣帛衣
帛见(衣着也帛/谓缯也)衣褐衣褐见(此褐谓织/毛布之衣)不敢易衣虞将
军入言帝帝召见言入关都秦地拜为郎中号曰奉春

吾丘寿王武帝时为中郎坐法免上书谢罪愿养马黄
门帝不许(请为黄门供/养马之事)后愿守塞捍寇难复不许久之
上疏愿击匈奴诏问状寿王对良善复召为郎
卷九百 第 4b 页
卜式河南人武帝拜为郎式不愿为之帝曰吾有羊在
上林中欲令子牧之式既为郎布衣草蹻而牧羊(蹻即/今之)
(鞋也南方谓之/蹻字本作屩)岁馀羊肥息(息生也言羊既/肥而又生多也)帝过其羊
所善之式曰非独羊也治民亦犹是矣以时起居恶者
辄去(去除/去也)毋令败群帝奇其言欲试使治民拜式缑氏

东方朔字曼倩(倩音千/见切)平原厌次人(厌音一涉切/又音一琰切)武帝
初即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千数(衒行卖/也鬻亦)
卷九百 第 5a 页
(卖也衒音/州县之县)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报云天子闻其所上/之书而罢之令归)
朔初来上书曰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二学书
三冬文史足用(贫子冬日乃得学书言/文史之事足可用也)十五学击剑十
六学诗书(击剑遥击而中/之非斩刺之也)诵二十二万言十九学孙吴
兵法战阵之具钲鼓之教(征鼓所以为进退士/众之节也钲音征)亦诵二
十二万言凡臣朔固已诵四十四万言又常服子路之
(无宿/诺)臣朔年二十二长九尺三寸目若悬珠齿若编
(编列次/也音鞭)勇若孟贲(孟贲卫人古之勇士也尸子说云/人谓孟贲生乎曰勇贵乎曰勇富)
卷九百 第 5b 页
(乎曰勇三者人之所难而皆不足/以易勇故能摄三军服猛兽也)捷若庆忌(王子庆忌/也射之矢)
(满把不能中驷马/追之不能及也)廉若鲍叔(齐大夫也与管仲分财自/取其少而说者乃妄解云)
(鲍焦非也焦/自介士耳)信若尾生(古之信士与女子期于梁下待/之不至遇水而死一曰即微生)
(高/也)若此可以为天子大臣矣臣朔昧死再拜以闻朔文
辞不逊高自称誉帝伟之令待诏公车武帝既招英俊
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程谓量计之也如/不及者恐失之也)时方外事胡
越内兴制度国家多事自公孙宏以下至司马迁皆奉
使方外或为郡国守相至公卿而朔尝至大中大夫后
卷九百 第 6a 页
常为郎与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诙啁而已(啁与嘲同/音竹交切)
久之朔上书陈农战强国之计因自讼独不得大官
欲求试用其言专商鞅韩非之语也指意放荡颇复诙
谐辞数万言终不见用朔因著论设客难已用位卑以
自慰谕(朔初入长安至公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侍举其书仅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
(辄乙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朔后为中郎
张敞河东平阳人为山阳太守宣帝时渤海胶东盗贼
并起敞上书自请治之曰臣闻忠孝之道退家则尽心
卷九百 第 6b 页
于亲进宦则竭力于君夫小国忠君犹有奋不顾身之
臣况于明天子乎今陛下游意于太平劳精于政事亹
亹不舍昼夜(亹亹言勉强也/舍息也亹音尾)群臣有司宜各竭力致身
山阳郡户九万三千口五十万以上讫计盗贼未得者
七十七人(讫尽/也)它课诸事亦略如此臣敞愚驽既无以
佐思虑久处閒郡(閒读/曰闲)身逸乐而忘国事非忠孝之节
也伏闻胶东渤海左右郡岁数不登(年谷颇/不熟也)盗贼并起
至攻官寺篡囚徒搜市朝劫列侯吏失纲纪奸宄不禁
卷九百 第 7a 页
臣敞不敢爱身避死唯明诏之所处愿尽力摧挫其暴
虐存抚其孤弱事即有业所至郡条奏其所由废及所
以兴之状(有业言各/得其所)书奏天子徵敞拜胶东相赐黄金
三十斤
冯野王字君卿受业博士通诗少以父任为太子中庶
子年十八上书愿试守长安令宣帝奇其志闻丞相魏
相相以为不可许后以功补当阳长
尹翁归河东平阳人也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去吏居家
卷九百 第 7b 页
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
人延年亲归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
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
以为此吏倨敖不逊(敖读/曰傲)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为/文)
(辞而/问之)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
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
班伯成帝时为奉车都尉家本北边志节慷慨数求使
匈奴河平中单于求朝帝使伯持节迎单于于塞下会
卷九百 第 8a 页
定襄大姓石李群辈报怨寇杀追捕吏伯上状因自请
愿试守期月伯既至分部收捕咸称神明
后汉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光武时为曲阳令建
武六年上书召见为尚书令王护等排间遂不得入后
卫尉阴兴新兴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
交结衍与就书曰衍闻神龙骧首幽云景蒸明圣脩德
志士思名是以意同情合声比则应也伏见君侯忠孝
之性慈仁殷勤论议周密思虑深远顾以微贱数蒙圣
卷九百 第 8b 页
恩被侯大惠衍年老被病恐一旦无禄命先犬马怀抱
不报赍恨入冥思剖肝胆有以塞责方今天下安定四
海咸服蒙更生之臣无所效其死力侧闻东平山阳王
壮当之国泽隆官属衍不自量愿侯日以衍备门卫鄙
语曰水不激不能破舟矢不激不能饮羽不念旧恶名
贤所高负责之臣欲言不敢惟侯哀怜深留圣心则阖
棺之日魂复何恨
耿纯字伯山钜鹿宋子人也王莽时为纳言士光武即
卷九百 第 9a 页
位为前将军建武二年真定王刘杨与绵曼贼通光武
遣纯使幽冀纯遂诛刘杨及还京师因自请曰臣本吏
家子孙幸遭大汉复兴圣帝受命备位列将爵为通侯
天下略定臣无所用志愿试治一郡尽力书效帝笑曰
卿既治武复欲修文邪乃拜纯东郡太守时东郡未平
纯视事数月盗贼清宁
皇甫规顺帝时为安定上计掾会羌众大合攻烧陇西
朝廷患之规乃上疏求乞自效曰臣比年以来数陈便
卷九百 第 9b 页
宜羌戎未动策其将反马贤始出颇知必败误中之言
在可校考臣每惟贤等拥众四年未有成功县师之费
且百亿计出于平人回入奸吏故江湖之人群为盗贼
青徐荒饥襁负流散夫羌戎溃叛不由承平皆因边将
失于绥御乘常守安则加侵暴苟竞小利则致大害微
胜则虚张首级军败则隐匿不言军士劳怨困于猾吏
进不得快战以徼功退不得温饱以全命饿死沟渠暴
骨中原徒见王师之出不闻振旅之声酋豪泣血惊惧
卷九百 第 10a 页
生变是以安不能久败则经年臣所以抟手叩心而增
叹者也愿假臣两营二郡屯列坐食之兵五千出其不
意与护羌校尉赵冲共相首尾土地山谷臣所晓习兵
势巧便臣已更之可不烦方寸之印尺帛之赐高可以
涤患下可以纳降若谓臣年少官轻不足用者凡诸败
将非官爵之不高年齿之不迈臣不胜至诚没死自陈
时帝不能用后终于护羌校尉
吴诸葛恪守节度(吴初置节度/官掌典军粮)恪以丹阳山险民多果
卷九百 第 10b 页
劲虽前发兵徒得外县平民而已其馀深远莫能尽屡
自求乞为官出之三年可得甲士四万众议以丹阳地
势险阻与吴郡会稽新都鄱阳四郡邻接周旋数千里
山谷万里其幽邃民人未尝入城邑对长吏皆伏兵野
逸白首于林莽逋亡宿恶咸共逃窜山出铜铁自铸甲
兵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
之游渊猿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
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已来不能
卷九百 第 11a 页
羁也皆以为难恪父瑾闻之亦以事终不逮恪盛陈其
必捷擢拜恪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于是长幼相携而
出岁期人数皆如本规
晋袁甫字公胄历阳人少能言议与华谭齐名友善大
安中甫入雒诣中领军何勖自言能治剧县勖曰君子
法应多以何宜唯欲宰民何不为一台职乎甫曰人各
有能否譬由锦缯中之好而不可以为祫(口洽/切)稻食中
之好而不可以为齑是以孔子曰及其使人也器之苟
卷九百 第 11b 页
非大才何能悉备久之除松滋令
宋刘穆之字道和小字道人世居京口博学有通识高
祖克京城问何无忌急须府主簿何由得之无忌曰无
过刘道人高祖曰吾亦识之即驰信召焉时穆之问京
城有叫噪之声晨起出陌头属与信会穆之直视不言
者久之既而反室坏布裳为裤往见高祖高祖谓之曰
我始举大义方造艰难须一军吏甚急卿谓谁堪其选
穆之曰贵府始建军吏实须其才仓卒之际略当无见
卷九百 第 12a 页
踰者高祖笑曰卿能自屈吾事济矣即于坐受署
南齐王融中书令僧远之孙为太子舍人以父宦不通
弱年便欲绍兴家业启世祖求自试曰臣闻春庚秋蟀
集候相悲露木风荣临年共悦夫惟动植且或有心况
在生灵而能无感臣自奉望宫阙沐浴恩私拔迹庸流
参名盛列缨剑紫履趋步丹墀岁时归来誇荣邑里然
无勤而官在昔贻议不任而禄有识必讥臣所用慷慨
愤懑不遑自晏诚以深恩鲜报圣主难逢蒲柳先秋光
卷九百 第 12b 页
阴不待贪及明时展悉遇效以酬陛下不世之仁若微
诚获信短才见序文武吏法唯所施用夫君道含弘臣
术无隐翁归乃居中自是充国曰莫若老臣窃景前修
敢蹈轻节辄敢冒不谋之鄙式罄奉公之诚抑又唐尧
在上不参二八管夷吾耻之臣亦耻之愿陛下裁览迁
秘书丞
张融为南阳王友以王瞻父玄谟曾欲杀融父畅瞻为
南阳王长史融启求去官不许融家贫愿禄乃与从叔
卷九百 第 13a 页
征北将军永书曰融昔称幼学早训家风虽则不敏率
以成性布衣韦带弱年所安箪食瓢饮不觉不乐但世
业清贫人生多待榛栗枣修女贽既长束帛禽鸟男礼
已大勉身就官十年七仕不欲代耕何至此事昔求三
吴一丞虽属舛错今闻南康缺少愿得为之融不知阶
级阶级亦可不知融政以求丞不得所以求郡求郡不
得亦可复求丞又与吏部尚书王僧虔书曰融天地之
逸民也进不辩贵退不知贱兀然造化总如草木实以
卷九百 第 13b 页
家贫累积孤寡伤心八侄俱孤二弟顿弱抚之而感古
人以悲岂能山海陋禄申融情累阮籍爱东平土风融
亦欣晋平闲外时议以融非御人才竟不果辟太傅掾
历骠骑豫章王司空咨议参军迁中书郎非其所好乞
为中散大夫不许
梁刘坦字德度南康王为荆州刺史坦为西平中郎中
兵参军领长流义师起迁咨议参军时辅国将军杨公
则为湘州刺史师起夏口朝义行州事者坦谓众曰湘
卷九百 第 14a 页
境人情易扰难信若专用武士则百姓畏侵渔若遣文
人则威略不振必欲镇静一州城军足食则无踰老臣
先零之役窃以自许遂从乃除辅国将军长沙太守行
湘州事
萧昱字子真景第四子也天监初除秘书郎累迁太子
舍人洗马中书舍人侍郎每求自试高祖以为淮南永
嘉襄阳郡并不就志愿边州高祖以其轻脱无威望抑
而不许
卷九百 第 14b 页
后魏韩显宗启乞宋王钊相府咨议参军事欲佐效南
境孝文不许
邢逊字子言抚军将军峦子为国子博士本州中正因
谒灵太后自陈功名之子久抱沈屈臣父屡为大将而
臣身无军功阶级臣父唯为忠臣不为慈父灵太后慨
然以逊为长兼吏部郎中
后周杨宽字景仁弘农华阴人也兵部尚书北道大行
台钧之子也颇解属文尤尚武艺弱冠除奉朝请属钧
卷九百 第 15a 页
出镇恒州请从展效乃改授将军高阙戍王时蠕蠕乱
其主阿那瑰来奔魏帝遣使纳之诏钧率兵卫送宽亦
从行以功拜行台郎中
隋柳彧少好学颇涉经史仕周为宁州总管掾武帝亲
总万机彧诣阙求试帝异之以为司武中士
唐张嘉贞为并州长史开元六年奏事至京师常因谒
见奏曰臣今心力方壮是效命之秋更数年即衰老无
能为也惟陛下早垂任使死且不惮帝以其明辩尤重
卷九百 第 15b 页

第五琦为北海郡录参军玄宗西幸时琦奏事至蜀中
得谒见因奏言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赋之所
出江淮居多若假臣职任使济军需臣能使赏给之资
不劳圣虑玄宗大喜即日拜监察御史勾当租庸使
李抱真代宗时为陈郑泽潞节度留后因中谢言曰臣
虽无可取当今百姓劳逸系在牧守愿得一郡以自试
帝许之改授泽州刺史兼为泽潞节度副使
卷九百 第 16a 页
张建封字本立兖州人也少颇爱属文好谈论以立功
名为已任宝应中李光弼镇河阳时苏常等州有草贼
寇掠州县诏中使马日新与光弼将兵马同征讨之建
封乃见日新自请说谕贼徒日新许之遂入虎窟蒸里
等贼营说以利害祸福一夕贼党数千人并诣日新请
降遂悉放归田里后为徐州节度使
窦群贞元末以处士徵拜左拾遗迁侍御史充和蕃使
判官群因对曰陛下即位二十馀年始自草泽擢臣为
卷九百 第 16b 页
拾遗是难其进也今陛下以二十年难进之臣为和蕃
判官一何易其任乎乃留之
后唐刘师武为扬州杨汉章行军司马自言有经略安
边之策乞入朝从之
胡装礼部尚书曾之孙汴将杨师厚之镇魏州装与副
使李嗣业有旧因往依之荐授贵乡令及张彦之乱嗣
业遇害装罢秩客于魏州庄宗初至装谒见求为假官
司空颋以其居官贪浊不得调者久之庄宗还太原装
卷九百 第 17a 页
候于离亭谒者不内乃排闼而入曰臣本朝公卿子孙
从知至此殿下比雪唐祚勤求英俊以壮霸图臣虽不
才比于进九九纳竖刁头须亦所庶几而羁旅累年执
事者不垂顾录臣臣不能赴海触树走胡适越今日归
死于殿下也庄宗愕然曰孤未之知何至如此且赐酒
食慰遣之谓郭崇韬曰便与拟议是岁署馆驿巡官未
几受监察御史里行迁节度巡官赐绯鱼袋寻历推官
捡校员外郎
卷九百 第 17b 页
晋白奉进少善驰射唐昭宗以天复中为朱氏胁迁东
营洛邑后唐太宗镇太原有扶救之志奉进谒于军门
以求自效太祖纳之麾下以功迁龙武指挥使
   干谒
夫有为之士将以尽思虑之变效智计之用以达于有
位而奋于当世然以贫贱之姿风期攸隔先容莫致厥
路无由故寓词以感动饰躬以干进或矫激以世奇迟
留而不去盖其策虑幅忆无所发明或以机事微密有
卷九百 第 18a 页
以关说乃至靡因介者期于自达故有当倾盖之遇恨
相得之晚邀功于一时垂裕于将来者斯亦感慨发愤
而为之也然而衒鬻以求售其在君子之后乎若乃向
其风声以道义为贵或在惧其侵辱因僶俛而往亦人
无间然矣
宁戚齐人欲干桓公穷困无以自达于是为商旅将军
以适于齐暮宿于郭门饭牛车下望见桓公乃击牛角
而商歌桓公闻之曰异哉歌者非常人也后命车载之
卷九百 第 18b 页
(三齐记载其歌曰南山粲白石烂生不逄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公)
(悦之以/为大夫)
冯驩闻孟尝君好客蹑屦而见之孟尝君曰先生远辱
何以教文也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置传舍
十日孟尝君问传舍长曰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
犹有一剑尔又蒯缑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
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
客复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
卷九百 第 19a 页
舍出则乘舆矣五日孟尝君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
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不

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往见孟尝君欲趋不能
进孟尝君曰先生老矣春秋高矣何以教之先生曰噫
将我而老乎噫将使我追车而赴马乎投石而超距乎
逐麋鹿而抟豹虎乎吾已死矣何暇老哉噫将使我出
正辞而当诸侯乎决嫌疑而定犹豫乎吾始壮矣何老
卷九百 第 19b 页
之有孟尝君逡巡避席面有愧色
汉魏勃少时欲求见齐相曹参家贫无以自通乃常独
早扫齐相舍人门外舍人轻之以为物而伺之得勃(物/谓)
(鬼神伺者/察视之)勃曰愿见相君无因故为子扫欲以求见于
是舍人见勃曹参因以为舍人一为参御言事以为贤
言之悼惠王王召见拜为御史
隽不疑字曼倩渤海人也治春秋为郡文学进退以礼
名闻州郡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
卷九百 第 20a 页
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督谓察/视之)东至海以军
兴诛不从命者(有所追捕及行诛/罚皆依兴军之制)威震州郡胜之素闻
不疑贤至渤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冠进贤冠带櫑具
(古长剑首以玉作并鹿卢形上刻木作山形/如莲花初生未敷时今大剑木首其状似此)佩环玦
(环玉环也玦即玉佩之玦也带环而/又著玉佩也礼记曰孔子佩象环也)褒衣博带(褒大裾/也言着)
(褒大之衣广博之带也而说/者以为朝服垂褒之衣非也)盛服至门上谒(上谒者若/今通名也)
门下欲使解剑不疑曰剑者君子武备所以卫身不可
解请退吏白胜之胜之开閤延请望见不疑容貌尊严
卷九百 第 20b 页
衣冠甚伟胜之躧履起迎(履不着跟曰躧纳履未/正曳之而行言其遽也)后为
京兆尹
后汉孔融年十岁随父诣京师时河南尹李膺以简重
自居不妄接士宾客敕外自非当世名人及与通家皆
不得见融欲观其人故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是李君通
家子弟门者言之膺请融问曰高明祖父尝与仆有恩
旧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
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众坐莫不叹息融位至少
卷九百 第 21a 页

王符安定临泾人时度辽将军皇甫规解官归安定乡
人有以货得雁门太守者亦去职还家书刺谒规规卧
不迎既入而问卿前在郡食雁美乎有顷又白符在门
规素闻符名乃惊遽而起衣不及带屣履出迎援符手
而还与同坐极欢时人为之语曰徒见二千石不如一
缝掖(礼记儒行孔子曰丘少居鲁衣缝掖之衣郑/玄注曰逢犹大也大掖之衣大袂单衣也)言书
生道义之为贵也符竟不仕终于家
卷九百 第 21b 页
高彪字义方吴郡无锡人(无锡今/常州县)家本单寒至彪为诸
生游太学有雅才而讷于言尝从马融欲访大义融疾
不获见乃覆刺遗融书曰承服夙问从来有年故不待
介者而谒大君子之门冀一见龙光以叙腹心之愿(毛/诗)
(曰既见君子为/龙为光龙宠也)不图遭疾幽闭莫启昔周公旦父文兄
武九命作伯以尹华夏犹挥沐吐餐垂接白屋(白屋匹/夫也)
故周道以隆天下归德公今养疴傲士故其宜也融省
书惭追还之彪逝而不顾后为内黄令卒
卷九百 第 22a 页
祢衡字正平平原般人也(般县故城在今/德州平昌县东)少有才辩而
气尚刚傲好矫时慢物兴平中避难荆州建安初来游
许下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
漫灭孔融荐于曹公衡自称狂病后为黄祖所杀
第五伦始以营长诣郡尹鲜于褒见而异之署为吏后
褒坐事左转高唐令临去握臂诀曰恨相知晚
赵壹汉阳西县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
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
卷九百 第 22b 页
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旧矣
乃今方遇而忽然(谓死/也)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
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与语大奇之谓曰子
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一时诸计吏多盛饰车
骑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傍延陟前坐于车下
左右莫不叹愕陟遂与言谈至曛夕极欢而去执其手
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而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
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及西还道经弘农
卷九百 第 23a 页
过候太守皇甫规门者不即通壹遂遁去
岑晊南阳棘阳人年少未知名往候同郡宗慈慈方以
有道见徵宾客满门以晊非良家子不肯见晊留门下
数日晚乃引入慈与语大奇之遂将俱至雒阳因诣太
学受业后三府交辟并不就
吴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
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
诵经传会稽集征羌郡之豪族(吴录曰征羌名/矫尚为征羌令)人客放
卷九百 第 23b 页
纵骘与旌求食其地惧为所侵乃共修刺奉瓜以献征
羌征羌方在内卧驻之移时旌欲委去骘止之曰本欲
以来畏其强也而今舍去欲以为高祗结怨尔良久征
羌开牖见之身隐几坐帐中设席致地坐骘旌于牖外
旌愈耻之骘辞色自若征羌作食自享大案殽膳重沓
以小盘饭与骘旌惟菜茹而已旌不能食骘极饭致饱
乃辞出旌怒骘曰何能忍此骘曰吾等贫贱是以主人
以贫贱遇之固其宜也当何所耻时大帝为讨虏将军
卷九百 第 24a 页
召骘为记室
晋陆机吴人也文章冠代与弟云造太常张华华素重
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机后为平原内

孙惠吴国富阳人成都王颍引为大将军参军奋威将
军白沙督后惠擅杀颖牙门将梁隽惧罪因改姓名以
遁及东海王越举兵下邳惠乃诡称南岳逸士秦秘之
以书干越曰天祸晋国遘兹厄运历观危亡其萌有渐
卷九百 第 24b 页
枝叶先零根株乃毙伏惟明公咨睿哲之才应神武之
略承衰乱之期当倾险之运侧身昏谗之俗跼蹐凶謟
之间执夷正立则取疾奸佞抱忠怀直则见害贼臣餔
糟非圣性所堪苟免非英雄之节是以感激于世发愤
忘身抗辞金门则謇谔之言显扶翼皇家则翊主之功
著事虽未集大命有在夫以汉祖之贤犹有平城之耻
魏武之能亦有濮阳之失孟明三退终于致果句践丧
众期于擒吴今明公名著天下声振九域公族归美万
卷九百 第 25a 页
国宗贤加以四王齐圣仁明笃友急难之感同奖王室
股肱爪牙足相维持皇穹无亲惟德是辅恶盈福谦鬼
神所赞以明公达存亡之符察成败之变审所履之运
思天人之功虎视东夏之藩龙跃海嵎之野西咨河间
南结征镇东有劲吴锐卒之富北有幽并率义之旅宣
喻青徐启示群王旁收雄俊广延秀杰纠合携贰明其
赏信仰惟天子蒙尘邺宫外矫诏命擅诛无辜豺狼篡
噬其事无远夫心火倾移丧乱可必太白横流兵家攸
卷九百 第 25b 页
仗岁镇所去天厌其德玄象著明谪谴彰见违天不祥
奉时必尅明公思安危人神之应虑祸败前后之徵弘
劳谦日昃之德躬吐握求贤之义倾府竭库以赈贫乏
将有济世之才渭滨之士含奇谟于朱唇握神策于玉
掌逍遥川岳之上以俟真人之求目想不世之佐耳听
非常之辅举而用之则元勋建矣秘之不夭值此衰运
窃慕墨翟申包之诚跋涉荆棘重茧而至栉风沐雨来
承祸难思以管冗毗佐大猷道险时吝未敢自显伏在
卷九百 第 26a 页
川泥系情宸极谨先白笺以启天虑若能沉吟际会徘
徊二端徼倖在险请从恕宥之例明公今旋轸臣子之
邦宛转名义之国指麾则五岳可倾呼噏则江湖可竭
况履顺讨逆执正伐邪是乌获摧冰贲育拉朽猛兽吞
狐泰山压卵因风燎原未足方也今时至运集天与神
助复不能鹊起于庆命之会拔剑于时哉之机恐流滥
之祸不在一人自先帝公王海内名士近者死亡皆如
虫兽尸元曳于粪壤形骸捐于沟涧非其口无忠贞之
卷九百 第 26b 页
辞心无义正之节皆希目下之小生而惑终焉之大死
凡人知友独有刎颈之报朝廷之内而无死命之臣非
独秘之所耻惜乎晋世之无人久矣今天下喁喁四海
注想社稷危而复安宗庙替而复绍惟明公兄弟能弘
济皇猷国之存亡在斯举矣秘之以不才之姿而值危
乱之运竭其狗马之节加以忠贞之心左属平乱之鞬
右握灭逆之矢控马鹄立计日俟命时难获而易失机
速变而成祸介如石焉实无终日自求多福惟君裁之
卷九百 第 27a 页
陶侃为庐江郡主簿太守张夔察侃孝廉至洛阳数诣
张华华初以远人不甚接遇侃每往神无忤色华后与
语异之
梁萧琛起家齐太学博士时王俭当朝琛年少未为俭
所识负其才气候俭宴于乐游乃著虎皮靴策桃枝杖
直造俭坐俭与语大悦俭为丹阳尹辟为主簿
刘协为步兵校尉兼东宫通事舍人撰文心雕龙既成
未为时流所称协自量其文欲取定于沈约约时贵盛
卷九百 第 27b 页
无由自达乃负其书候约出干之于车前状若货鬻者
约便命取读大重之谓为深得文理常陈诸几案
后魏高恭之字道穆每谓人曰人生厉心立行贵于见
知当使夕脱羊裘朝佩珠玉者若时不我知便须退迹
江海自求其志御史中尉元匡高选御史道穆奏记于
匡曰道穆生自蓬檐长于陋巷渔猎群书无纯硕之德
尚好章咏乏雕掞之工虽欲厕影髦徒班名俊伍其可
得哉然凝明独断之主雄才不世之君无藉朽株之资
卷九百 第 28a 页
求人屠钓之下不牵阖投之诮取士商歌之中是以闻
英风而慷慨望云路而低徊者天下皆是也若得身𨽻
绣衣名充直指虽谢陈王骑上之敏实有茅氏就镬之
心匡大喜曰吾久知其人适欲召之遂引为御史
隋潘徽善属文能持论陈尚书令江总引致文儒之士
徽乃诣总总甚敬之释褐新蔡王国侍郎
唐孙逖幼而英俊始年十五谒雍州长史崔日用小之
令为土火炉赋握翰即成辞理典赡日用览之骇然遂
卷九百 第 28b 页
为忘年之交官至中书舍人
陆贽为华州郑县尉罢秩东归省母路由寿州刺史张
镒有时名贽往谒之镒初不甚知留三日再见与语遂
大称善贽后至宰相
武儒衡擢进士第故相国郑馀庆性俭自持不事华洁
后进趋其门多垢巾败服以望其知馀庆见之必悦以
为风俗因已而厚儒衡每谒见未尝辄易所好但高言
直论与之切磨盖若不知馀庆之所尚尔馀庆因此亦
卷九百 第 29a 页
嘉重之终兵部侍郎
柏耆将军良器之子素负志气纵横家流会王承宗再
以常山叛朝廷稍厌武事思用恩泽濡煦耆为处士于
行营以书干裴度愿为是行承宗果请质二男献两郡
既而畴其使功寘之谏列
刘三复润州句容人以所业文诣郡干谒浙西观察使
李德裕德裕阅其文倒屣迎之
后唐司空颋属天子播迁三辅大乱乃还乡里罗绍威
卷九百 第 29b 页
为节度副大使颋以所业干之幕客公乘亿为延誉罗
宏信署为府参军辟馆驿巡官
李琪字台秀昭宗时李溪父子以文学知名于时琪年
十八九袖赋一轴谒溪溪览赋惊异倒屣迎门因出琪
哑钟捧日等赋指示谓琪曰予常患近年文士辞赋皆
数句之后未见赋题吾子入句见题偶属典丽吁可畏
也琪由是益知名
晋张希崇字德峰幽州苏县人也希崇少通左氏春秋
卷九百 第 30a 页
复癖于吟咏刘守光为连帅惨酷不喜文士希崇乃掷
笔入谒军门以求自效守光纳之渐升为裨将
 
 
 
 
 
 
卷九百 第 30b 页
 
 
 
 
 
 
 
 册府元龟卷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