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百五十八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八百五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总录部
   医术
周官有医师之职掌医之政令聚毒以供其事稽劳而
制其食盖以十全者为上矣传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又曰三折肱知为良医诚以其继志肄业传习精练除
疾蠲疴功效显著之谓也自俞扁和缓擅名于前代汉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b 页
魏而下高手继出其操术之妙亦几于神简策所纪烂
然可觌若乃审四时之候究六疠之本调五味五谷五
药之品视五气五声五色之状两之以九窍之变参之
以九脏之动则人之死生系焉在执艺之工为难能矣
医缓秦人也晋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
(缓医名为/犹治也)未至公梦病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
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肓鬲也心/为下膏)
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a 页
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达针/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
归之
医和秦人也晋平公有疾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
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蛊惑/也)非鬼非食惑
以丧志(惑女色/而失志)良臣将死天命不祐(良臣不规救君过/故将死而不为天)
(所/祐)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
也故有五节(五声/之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
后不容弹矣(此谓先王之乐得中声声/成五降而息也降罢退也)于是有烦手淫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b 页
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五降而不息则杂/物并奏所以成郑)
(卫之/声)物亦如之(言百事皆如/乐不可失节)至于烦乃舍也巳无则生
(烦不舍/则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为心/之节)
(仪使动/不过度)天有六气(谓阴阳风/雨晦明也)降生五味(谓金味辛木味/酸水味咸火味)
(苦土味甘皆繇/阴阳风雨而生)发为五色(辛色白酸色青咸色黑/苦色赤甘色黄发见也)徵为
五声(白声商青声角黑声羽/赤声徵黄声宫徵也)淫生六疾(淫过也滋味声/色所以养人然)
(过则/生害)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六/气)
(之化分而序之则成/四时得五行之节)过则为菑(古灾/字)阴淫寒疾(寒过则/为冷)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a 页
阳淫热疾(热过则/喘渴)风淫末疾(末四肢也/风缓急)雨淫腹疾(雨湿/之气)
(为泄/注)晦淫惑疾(晦夜也为宴寝/过节则心惑乱)明淫心疾(明尽也思虑/烦多心劳生)
(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女尝随男故/言阳物家道)
(尝在夜故/言晦时)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出告赵孟赵孟
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
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
任其大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改改行/以救菑)必受其咎今君
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禦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b 页
吾是以云也(云主/将死)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
(淫溺没/于嗜欲)于文皿虫为蛊(文字皿器也器受/虫为害者为蛊)谷之飞亦
为蛊(谷久积则变为/飞虫名曰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
(巽下艮上蛊巽为长女为风艮为少男为山/少男而说长女非匹故惑山木得风而落)皆同物也
(物犹/类也)赵孟曰良医也乃厚礼而归之
文挚宋医也齐王疾痏(齐王悯王宣王之子痏/鲜痏也一曰善曈卧也)使人之
宋迎文挚文挚视王之疾谓太子曰王之疾必可巳也
(巳犹/愈也)虽然王疾不可治怒王则挚必死(怒读强弩/之弩也)太子
卷八百五十八 第 4a 页
顿首强请曰苟已王之疾臣与臣之母以死争之于王
王必幸臣之母(幸哀/也)愿先生之勿缓也文挚曰诺请以
死为王(为治/也)与太子期而将往不当者三(三不如/期也)齐王
固已怒矣文挚至不解屦登床履王衣问王之疾王怒
而不与言(故不解屦以履王衣欲令王怒/也王怒果甚不与文挚言之也)文挚因出固
辞而重怒王叱起疾乃遂己(巳徐/愈也)王大怒不说将生烹
文挚太子与王后急争之而不能得果以鼎生烹文挚
㸑之三日三夜其颜色不变(变毁/也)文挚曰诚欲杀我则
卷八百五十八 第 4b 页
胡不覆之以绝阴阳之气王使覆之文挚乃死
赵扁鹊渤海郡郑人(郑当为鄚/今莫州县)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
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尝谨遇之长桑君
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馀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
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母泄扁鹊曰敬诺乃
出其怀中药与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上池水谓水未/至地盖承取露)
(及竹木上取之以和药/服之三十日当见鬼物)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
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
卷八百五十八 第 5a 页
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
诊脉为名尔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当晋
昭公时赵简子为大夫专国事简子疾五日不知人大
夫皆惧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
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寤
之日告公孙友与子舆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
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
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而汝/也)男女无别公孙支
卷八百五十八 第 5b 页
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
败秦师于殽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公之病与之
同不出三日必间间必有言也居三日半简子寤语诸
大夫曰我之帝所甚乐与百神游于钧天广乐九奏万
舞不类三代之乐其声动心有一熊欲援我帝命我射
之中熊熊死又有罴来我又射之中罴罴死帝甚喜赐
我二笥皆有副吾见儿在帝侧帝属我一翟犬曰及而
子之壮也以赐之帝告我晋国且世衰七世而亡嬴姓
卷八百五十八 第 6a 页
将大败周人于范魁之西而亦不能有也董安于受言
书而藏之以扁鹊言告简子简子赐扁鹊田四万亩后
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
者曰太子何病国中治禳过于众事中庶子曰太子病
血气不时交错而不得泄暴发于外则为中害精神不
能止邪气邪气畜积而不得泄是以阳缓而阴急故暴
蹶而死扁鹊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收乎曰未
(收谓/棺敛)其死未能半日也言臣齐渤海秦越人也家在
卷八百五十八 第 6b 页
于郑未尝得望精光侍谒于前也闻太子不幸而死臣
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
也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洒
桥引按杌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
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瓜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练
精易形先生之方能若是乎则太子可生也不能若是
而欲生之曾不可以告咳婴之儿终日扁鹊仰天叹曰
夫子之为方也若以管窥天以郤视文越人之为方也
卷八百五十八 第 7a 页
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
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
者至众不可屈指也子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
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中庶
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
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
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
而举之遍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弃捐填
卷八百五十八 第 7b 页
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因嘘唏服臆魂精泄横流
涕长潸(一云言未卒因涕泣/交流嘘唏不能自止)忽忽承䀹悲不能自止容
猊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蹶者也夫以阳入阴
中动胃繵缘中经维络(维一/作结)别下于三焦膀胱是以阳
脉下遂(作/队)阴脉上争会气闭而不通阴阳内行下内鼓
而不起上外绝而不为使上有绝阳之络下有破阴之
细破阴绝阳之色已癈(一作/发)脉乱故形静如死状太子
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
卷八百五十八 第 8a 页
死凡此数事皆五藏蹶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
疑殆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
有间太子苏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之齐和煮
之以更熨两胁下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
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
使之起尔(虢自晋献公时灭至是/二十馀年矣盖传误也)扁鹊过齐齐桓侯客
之入朝见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深桓侯曰寡人无
疾扁鹊出桓侯谓左右曰医之好利也欲以不疾者为
卷八百五十八 第 8b 页
功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有疾在血脉不治恐深桓侯
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不悦后五日扁鹊复见曰君
有疾在肠胃间不治将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不悦
后五日扁鹊复见望见桓侯而退走桓侯使人问其故
扁鹊曰疾之居腠理也汤熨之所及也在血脉针石之
所及也其在肠胃酒醪之所及也在骨髓虽司命无奈
之何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后五日桓侯体病使人
召扁鹊扁鹊已逃去桓侯遂死(是时齐无桓侯即/日和之子桓公也)扁鹊
卷八百五十八 第 9a 页
名闻天下过邯郸闻贵妇人即为带下医过雒阳闻周
人爱老人即为耳目痹医来入咸阳闻秦人爱小儿即
为小儿医随俗为变秦太医令李醯自知伎不如扁鹊
也使人刺杀之至今天下言脉者繇扁鹊也
汉太仓公者为齐国太仓长姓淳于氏名意少而喜医
方术高后八年更受师同郡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
馀无子时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与之传黄帝
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
卷八百五十八 第 9b 页
论甚精时受之三年为人治病决死生多验然左右行
游诸侯不以家为家或不为人治病病家多怨之者文
帝诏召问所为治病死生验者几何人主名为谁意对
曰自意少时喜医药方试之多不验者至高后八年(意/年)
(二十/六)得见师临菑元里公乘阳庆庆年七十馀意得见
事之谓意曰尽去而方书非是也庆有古先道遗传黄
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生死决嫌疑定可治及
药论书甚精我家给富心爱公欲尽以我禁方书悉教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0a 页
于公臣意即曰幸甚非意之所敢望也臣意即避席再
拜谒受其脉书上下经五色诊奇咳术揆度阴阳外变
药论石神接阴阳禁书受读解验之可一年所明岁即
验之有验然尚未精也要事之三年所即当已为人治
诊病决死生有验精良今庆已死十年所臣意年尽三
年年三十九岁也齐侍御史成自言病头痛臣意诊其
脉告曰君病恶不可言也即出独告成弟昌曰此病疽
也内发于肠胃之间后五日当𦡈肿后八日呕脓死成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0b 页
之病得之饮酒且内成即如期死所以知成之病者臣
意切其脉得肝气浊(一作/黾)而静(一作/清)此内关之病也脉
法曰脉长而弦不得代四时者其病主在于肝和即经
主病也代则络脉有过经主病和者其病得之筋髓里
其代绝而脉贯者病得之酒且内所以知其后五日而
𦡈肿八日呕脓死者切其脉时少阳初代代者经病病
去过人人则去络脉主病当其时少阳初关一分故中
热而脓未发也及五分则至少阳之界(一作分下章曰/肝与心相去五)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1a 页
(分故曰五/日尽也)及八日则呕脓死故上二分而脓发五界而
𦡈肿尽泄而死热上则熏阳明烂流络流络动则脉结
发脉结发则烂解故络交热气已上行至头而动故头
痛齐王中子诸婴儿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之曰
气鬲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病得之少忧数忔食
饮臣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一日气下二日能食
三日即病愈所以知小子之病者诊其脉心气也浊(一/作)
(黾又/作极)躁而经也此络阳病也脉法曰脉来数病去难而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1b 页
不一者病主在心周身热脉盛者为重阳重阳者逖心
(逖荡也谓病荡/心者犹刺其心)故烦懑食不下则络脉有过络脉有
过则血上出血上出者死此悲心所生也病得之忧也
齐郎中令循病众医皆以为蹶入中而刺之臣意诊之
曰涌疝也令人不得前后溲循曰不得前后溲三日矣
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得前溲再饮大溲三饮而病愈
病得之内所以知循病者切其脉时右口气急(右一/作又)
无五藏气右口脉大而数数者中下热而涌左为下右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2a 页
为上皆无五藏应故曰涌疝中热故溺赤也齐中御府
长信病臣意入诊其脉告曰热病气也然暑汗脉少衰
不死曰此病得之当浴流水而寒甚已则热信曰唯然
往冬时为王使于楚至莒县阳周水而莒桥梁颇坏信
则系车辕未欲渡也马惊即坠信身入水中几死吏即
来救信出之水中衣尽濡有间而身寒已热如火至今
不可以见寒臣意即为之液火齐汤遂热一饮汗尽再
饮热去三饮病已即使服药出入二十日身无病者所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2b 页
以知信之病者切其脉时并阴脉法曰热病阴阳交者
死切之不交并阴并阴者服顺清而愈其热虽未尽犹
活也肾气有时间浊(浊一/作黾)在太阴脉口而希是水气也
肾固主水故以此知之失治一时即转为寒热齐王太
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难于大小溲溺赤臣
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后溲再饮病已溺如故病得
之流汗出滫滫者去衣而汗晞也所以知齐王太后病
者臣意诊其脉切其太阴之口滋然风气也脉法曰沉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3a 页
之而大坚浮之而大𦂳者病生在肾肾切之而相反也
脉大而躁躁大者膀胱气也躁者中有热而溺赤齐章
武里曹山跗病臣意诊其脉曰肺消瘅也加以寒热即
告其人曰死不治适其供养此不当医治法曰后三日
而当狂妄起行欲走后五日死即如期死山跗病得之
盛怒而以接内所以知山跗之病者臣意切其脉肺气
热也脉法曰不平不鼓形弊(一作/散)此五藏高之远数以
经病也故切之时不平而代不平者血不居其处代者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3b 页
时参击并至乍躁乍大也此两络脉绝故死不治所以
加寒热者言其人尸夺尸夺者形弊形弊者不当关炙
镵石及饮毒药也臣意未往诊时齐太医先诊山跗病
炙其足少阳脉口而饮之半夏丸病者即泄注腹中虚
又灸其少阴脉是坏肝刚绝深如是重损病者气以故
加寒热所以后三日而当狂者肝一络连属结绝乳下
阳明故络绝开阳明脉伤即当狂走后五日死者肝与
心相去五分故曰五日尽即死矣齐中尉潘满如病小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4a 页
腹痛臣意诊其脉曰遗积瘕也臣意即谓齐大仆臣饶
内史臣繇曰中尉不复自止于内则三十日死后二十
馀日溲血死病得之酒且内所以知潘满如病者臣意
切其脉深小弱其卒然合(一云未/然合)合也是脾气也右脉
口气至𦂳小见瘕气也以此相承故三十日死三阴俱
抟者如法不俱抟者决在急期一抟一代者近也故其
三阴抟溲血如前止(前一作/勤也)阳虚侯相赵章病召臣意
众医皆以为寒中臣意诊其脉曰迵风(言动彻/入四支)迵风者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4b 页
饮食下嗌(谓喉/下也)而辄出不留法曰五日死而后十日乃
死病得之酒所以知赵章之病者臣意切其脉脉来滑
是内风饮食下嗌而辄出不留者法五日死皆为前分
界法后十日乃死所以过期者其人嗜粥故中藏实中
藏实故过期师言曰安谷者过期不安谷者不及期
北王
病召臣意诊其脉曰风蹶胸满即为药酒尽三石
病已得之汗出伏地所以知济北王病者臣意切其脉
时风气也心脉浊(一作/黾)病法过入其阳阳气尽而阴气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5a 页
入阴气入张则寒气上而热气下故胸满汗出伏地者
切其脉气阴阴气者病必入中出及瀺水也齐北宫司
空命妇出于病(妇一作奴奴/盖女奴也)众医皆以为风入中病主
在肺(肺一/作肝)刺其足少阳脉臣意诊其脉曰病气疝客于
膀胱难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见寒气则遗溺使人腹肿
出于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内所以知出于病者切
其脉大而实其来难是蹶阴之动也脉来难者疝气之
客于膀胱也腹之所以肿者言蹶阴之络结小腹也蹶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5b 页
阴有过则脉结动动则腹肿臣意即灸其足蹶阴之脉
左右各一所即不遗溺而溲清小腹痛止即更为火齐
汤以饮之三日而疝气散即愈故济北王阿母(一作齐/阿王母)
自言足热而懑臣意告曰热蹶也即刺其足心各三所
案之无出血病旋已病得之饮酒大醉济北王召臣意
诊脉诸女子侍者至女子竖竖无病臣意告永巷长曰
竖伤脾不可劳法当春呕血死臣意言王曰才人女子
竖何能王曰是好为方多伎能为所是案法新(所一/作取)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6a 页
年市之民所四百七十万曹偶四人(臣钦若曰史记索/隐曹偶犹等辈也)
王曰得母有病乎臣意对曰竖病重在死法中王召视
之其颜色不变以为不然不卖诸侯所至春竖奉剑从
王之厕王去竖后王令人召即仆于厕呕血死病得之
流汗流汗者同法病内重毛发而色泽脉不衰此亦关
内之病也齐中大夫病龋齿臣意执其左太阳明脉即
为苦参汤日漱三升出入五六日病已得之风及卧问
曰食而不漱菑川王美人怀子而不乳来召臣意臣意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6b 页
往饮以莨𦿆药一撮以酒饮之旋乳臣意复诊其脉而
脉躁躁者有馀病即饮以消石一齐出血血如豆比五
六枚齐丞相舍人奴从朝入宫臣意见之食于闺门外
望其色有病气臣意即告宦者平平好为脉学臣意所
臣意即示之舍人奴病告之曰此伤脾气也当至春鬲
塞不通不能食饮法至夏泄血死宦者平即往告相曰
君之舍人奴有病病重死期有日相君曰卿何以知之
曰君朝时入宫君之舍人奴尽食闺门外平与仓公立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7a 页
即示平曰病如是者死相即召舍人奴而谓之曰公奴
有病乎舍人曰奴无病身无痛者至春果病至四月泄
血死所以知奴病者脾气周乘五藏伤部而交故伤脾
之色也望之杀然黄察之如死青之兹众医不知以为
大虫不知伤脾所以至春死病者胃气黄者土气也土
不胜木故至春死所以至夏死者脉法曰病重而脉顺
清者曰内关内关之病人不知其所痛心急然无苦若
加以一病死中春一愈顺及一时其所以四月死者诊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7b 页
其人时愈顺愈顺者人尚肥也奴之病得之流汗数出
炙于火而以出见大风也菑川王病召臣意诊脉曰蹶
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
足阳明脉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巳病得之沐发未乾而
卧诊如前所以蹶头热至肩齐王黄姬兄黄长卿家有
酒召客召臣意诸客坐未上食臣意望见王后弟宋建
告曰君有病往四五日君要胁痛不可俛仰(要与/腰同)又不
得小溲不亟治病即入濡肾及其末舍五藏急治之病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8a 页
方今客肾濡此所谓肾痹也宋建曰然建故有要脊痛
往四五日天雨黄氏诸倩(倩者婿也东齐之间婿/谓之倩言可假倩也)见建
家京下有方石(京仓廪/之属也)即弄之建亦欲效之效之不能
起即复置之暮要脊痛不得溺至今不愈建病得之好
持重所以知建病者臣意见其色太阳色乾肾部上及
界要以下者枯四分所故以往四五日知其发也臣意
即为柔汤使服之十八日所而病愈济北王侍者韩女
病要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也臣意诊脉曰内寒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8b 页
月事不下也即窜以药旋下病已病得之欲男子而不
可得也所以知韩女之病者诊其脉时切之肾病也啬
而不属啬而不属者其来难坚故曰月不下肝脉弦出
左口故曰欲男子不可得也临淄汜里女子薄吾病甚
众医以为寒热笃当死不治臣意诊其脉曰蛲瘕蛲瘕
为病腹太上肤黄粗循之戚戚然臣意饮以芫华一撮
即出蛲可数升病已三十日如故病蛲得之于寒湿气
宛笃不发化为虫臣意所以知薄吾病者切其脉循其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9a 页
尺其尺索刺粗而毛美奉发(奉一作奏/又作拳)是虫气也其色
泽者中藏无邪气及重病齐淳于司马病臣意切其脉
告曰当病迵风迵风之状饮食下嗌辄后之(如/厕)病得之
饱食而疾走淳于司马曰我之王家食马肝食饱甚见
酒来即走去疾驱至舍即泄数十出臣意告曰为火齐
米汁饮之七八日病已所以知之者诊其脉时切之尽
如法其病顺故不死齐中郎破石病臣意诊其脉告曰
肺伤不治当后十日丁亥溲血死即后十日溲血而死
卷八百五十八 第 19b 页
破石之病得之坠马僵石上所以知破石之病者切其
脉得肺阴气其来散数道至而不一也色又乘之所以
知其坠马者切之得番阴脉入虚里乘肺脉肺脉散故
色变也乘之所以不中期死者师言曰病者安谷即过
期不安谷则不及期其人嗜黍黍主肺故过期所以溲
血者诊脉法曰病喜养阴处者顺死喜养阳处者逆死
其人喜自静不躁又久安坐伏几而寐故血下泄齐王
侍医遂病自练五石服之臣意往过之遂谓意曰不肖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0a 页
有病幸诊遂也臣意即诊之告曰公病中热论曰中热
不溲者不可服五石石之为药精悍公服之不得数溲
亟勿服色将发臃遂曰扁鹊曰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
治阳病夫药石者有阴阳水火之齐故中热即为阴石
柔齐治之中寒即为阳石刚齐治之臣意曰公所论远
矣扁鹊虽言若是然必审诊起度量立规矩称权衡合
色脉(合一/作占)表里有馀不足顺逆之法参其人动静与息
相应乃可以论论曰阳疾处内阴形应外者不加悍药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0b 页
及镵石夫悍药入中则邪气辟矣而宛气愈深诊法曰
二阴应外一阳接内者不可以刚药刚药入则动阳阴
病益衰阳病益著邪气流行为重困于愈忿发为疽意
告后百馀日果为疽发乳上入缺盆死此为论之大体
也必有经纪拙工有一不习文理阴阳失矣齐王故谓
阳虚侯时病甚(齐悼惠王子也名将卢/以文帝十六年为齐王)众医皆以为蹶
臣意诊脉以为痹根在右胁下大如覆杯令人喘逆气
不能食臣意即以火齐粥且饮六日气下即令更服丸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1a 页
药出入六日病已病得之内诊之时不能识其经解大
识其病所在臣意尝诊安阳武都里成开方开方自言
以为不病臣意谓之病苦沓风三岁四支不能自用使
人瘖(一作/脊)瘖即死今闻其四支不能用瘖而未死也病
得之数饮酒以见大风气所以知开方病者诊之其脉
法奇咳言曰藏气相反者死切之得肾反肺(二反字一/作及字)
法曰三岁死也安陵阪里公乘项处病臣意诊脉曰牡
疝牡疝在鬲下上连肺病得之内臣意谓之慎毋为劳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1b 页
力事为劳力者则必呕血死处后蹴鞠要蹶寒汗出多
即呕血臣意复诊之曰当旦日日夕死即死病得之内
所以知项处病者切其脉得番阳番阳入虚里处旦日
死一番一络者(络一/作结)牡疝也臣意曰他所诊期决死生
及所治已病众多久颇忘之不能尽识不敢以对问臣
意所诊治病病名多同而诊异或死或不死何也对曰
病名多相类不可知故古圣人为之脉法以起度量立
规矩县权衡按绳墨调阴阳别人之脉各名之与天地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2a 页
相应参合于人故乃别百病以异之有数者皆异之无
数者同之然脉法不可胜验诊病人以度异之乃可别
同名命病主在所居今臣意所诊者皆有诊籍所以别
之者臣意所受师方适成师死以故表籍所诊期决死
生观所失得者合脉法以故至今知之问臣意曰所期
病死生或不应期何故对曰此皆饮食喜怒不节或不
当饮药或不当针炙以故不中期死也问臣意意方能
知病死生论药用所宜诸侯王大臣有尝问臣意者不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2b 页
及文王病时(齐文王也以文/帝十五年卒)不求意诊治何故对曰赵
王胶西王济南王吴王皆使人来召臣意臣意不敢往
文王病时臣意家贫欲为人治病诚恐吏以除拘臣意
(时诸侯得/自拜除吏)故移名数左右不修家生出行游国中问
善为方数者事之久矣见事数师悉受其要事尽其方
书意及解论之身居阳虚侯国因事侯侯入朝臣意从
之长安以故得诊安陆项处等病也问臣意知文王所
以得病不起之状臣意曰不见文王病然窃闻文王病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3a 页
喘头痛目不明臣意心论之以为非病也为肥而蓄精
身体不得摇骨肉不相任故喘不当医治脉法曰年二
十脉气当趋年三十当疾步四十当安坐年五十当安
卧年六十以上气当大董文王年未满二十方脉气之
趋也而徐之不应天道四时后闻医炙之即笃此论病
之过也臣意论之以为神气争而邪气入非年少所能
复之也以故死所谓气者当调饮食择宴日车步广志
以适筋骨肉血脉以泻气故年二十是谓易贸(一作贺/又作质)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3b 页
法不当砭炙砭炙至气逐问臣意师庆安受之闻于齐
诸侯不对曰不知庆所师受庆家富善为医不肯为人
治病当以此故不闻庆又告臣意曰慎母令我子孙知
若学我方也问臣意师庆何见于意而爱意欲悉教意
方对曰臣意不闻师庆为方善也意所以知庆者意少
时好诸方事臣意试其方皆验精良臣意闻菑川唐里
公孙光善为古传方臣意即往谒之得见事之受方化
阴阳及传语法臣意悉受书之臣意欲尽受他精方公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4a 页
孙光曰吾方尽矣不为爱公所吾身已衰无所复事之
是吾年少所受妙方今悉与公母以教人臣意曰得见
事待公前悉得禁方幸甚意死不敢妄传人居有间公
孙光间处臣意深论方见言百世为之精也师光喜曰
公必为国手吾有所善者皆疏同产处临菑善为方吾
不若其方甚奇非世之所闻也吾年中时尝欲受其方
杨中倩不肯曰若非其人也胥与公往见之(胥犹言/须也)
知公喜方也其人亦老矣其家给富时者未往会庆子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4b 页
男殷来献马因师光奏马王所意以故得与殷善光又
属意于殷曰意好数公必谨遇之其人圣儒即为书以
意属杨庆以故知庆臣意事庆谨以故爱意也问臣意
曰吏民尝有事学意方及毕尽得意不何县里人对曰
临菑人宋邑(一作/黾)邑学臣意教以五诊岁馀济北王
太医高期王禹(一作/龋)学臣意教以经脉高下及奇络结
当论俞所居及气当上下出入邪正逆顺以宜镵石定
砭炙亦处岁馀菑川王时遣太仓马长冯信正方臣意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5a 页
教以按法逆顺论药法定五味及和齐汤法高永侯家
丞杜信喜脉来学臣意教以上下经脉五诊二岁馀临
菑召里唐安来学臣意教以五诊上下经脉奇嗽四时
应阴阳重未成除为齐王侍医问臣意诊病决死生能
全无失乎臣意对曰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败
逆者不可治其顺者乃治之心不精脉所期死生视可
治时时失之臣意不能全也
周仁其先任城人以医见(见于/天子)为太子舍人积功迁至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5b 页
大中大夫
楼护字君卿齐人父世医护少随父为医长安出入贵
戚家护诵医经本草方术数十万言长者咸爱重之后
为广汉太守王莽前辉光卒
后汉涪翁不知何出常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
间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时而效乃著针经诊脉法
传于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
郭玉少师事程高学方诊六徵之技阴阳不测之术和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6a 页
帝时为太医丞多有效应帝奇之仍试令嬖臣美手腕
者与女子杂处帷中使玉各诊一手问所疾苦玉曰左
阳右阴脉有男女状若异人臣疑其故帝叹息称善玉
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而医疗贵人时或
不愈帝乃令贵人羸服变处一针即差召玉诘问其状
对曰医之为言意也腠理至微随气用巧针石之间毫
芒即乖神存于心手之际可得解而不可言也夫贵者
处尊高以临臣臣怀怖慑以承之其为疗也有四难焉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6b 页
自用意而不任臣一难也将身不谨二难也骨节不强
不能使药三难也好逸恶劳四难也针有分寸时有破
漏重以恐惧之心加以裁慎之志臣意且犹不尽何有
于病哉此所为不愈也帝善其对
黄宪父为牛医
阮炳字叔文为河南尹精意医术撰药方一部
魏东平王翕撰解寒食散方与皇甫谧所撰并行于世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一名敷(古敷字与专相似属书/者多不能别寻也字元)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7a 页
(化其名宜/为敷也)游学徐土举孝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
性之术时人以为仙年且百岁而猊有壮容又精方药
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
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下针言当引某
许若至语人病者言已到应便拔针病亦行差若病结
积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汤须
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7b 页
缝肠膏摩四五日差不痛人亦不自寤一月间即平复
矣故甘陵相夫人有娠六月腹痛不安佗视脉曰胎已
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在左则男在右则女人云在左
于是为汤下果下男形即愈县吏尹世苦四支烦口中
渴不欲闻人声小便不利佗曰试作热食汗则愈不汗
后三日死即作热食不汗出佗曰藏气已绝于内当涕
泣而绝果如佗言府吏儿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
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8a 页
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盐渎严昕
与数人共候佗适至佗谓昕曰君身中佳否昕曰自如
常佗曰君有急病见于面莫多饮酒坐毕归行数里昕
卒头眩堕车人扶将还载归家中宿死故督邮顿子献
得病已差诣佗视脉曰尚虚未得复勿为劳事御内即
死临死当吐舌数寸其妻闻其病除从百馀里来省之
止宿交接中间三日发病一如佗言督邮徐毅得病佗
往省之𣪣谓佗曰昨使医曹吏刘祖针胃管讫便苦咳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8b 页
嗽欲卧不安佗曰刺不得胃管误中肝也食当日减五
日不救遂如佗言东阳陈叔山小男二岁得疾下利尝
先啼日以羸困问佗佗曰其母怀躯阳气内养乳中虚
冷儿得母寒故今不得愈佗与四物女宛丸十日即除
彭城夫人夜之厕虿螫其手呻呼无赖佗令温汤近热
渍手其中卒可得寝但旁人数为易汤令煖之其旦即
愈军吏梅平得病除名还家家居广陵未至二百里止
亲人舍有顷佗偶至主人许主人令佗视平佗谓平曰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9a 页
君早见我不至此今疾已结促去可得与家相见五日
卒应时归如佗所刻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
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唫驻车往视之语
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家䔉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病
自当去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县车边欲造佗佗尚未
还小儿戏门前逆见自相谓曰似逢我公车边病是也
病者前入坐见佗北壁县此蛇辈约以十数又有一郡
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
卷八百五十八 第 29b 页
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
知之属使勿逐守瞋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又有一
士大夫不快佗云君病深当破腹取然君寿亦不过十
年病不能杀君君忍病十载寿俱当尽不足故自刳裂
士大夫不耐痛痒必欲除之佗遂下手所患寻差十年
竟死广陵太守陈登得病胸中烦懑面赤不食佗脉之
曰府君胃中有虫数升欲成内疽食腥物所为也即作
汤三升先服一升斯须尽服之食顷吐出三升许虫赤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0a 页
头皆动半身是生鱼脍也所苦便愈佗曰此病后三期
当发遇良医乃可济救依期果发动时佗不在如言而
死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
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李将军妻病甚呼佗视脉曰伤
娠而胎不去将军言闻实伤脤胎已去矣佗曰按脉胎
未去也将军以为不然佗舍去妇稍差百馀日复动更
呼佗佗曰此脉故是有胎前当生两儿一儿生出血甚
多后儿不及生母不自觉旁人亦不寤不复迎遂不得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0b 页
生胎死其血脉不复归必燥着母脊故使多脊痛今当
与汤并针一处此死胎必出汤针既加妇痛急如欲生
者佗曰此死胎久枯不能自出宜使人探之果得一死
男手足完其色黑长可尺许佗之绝技凡类此也然本
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尝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
佗专视佗曰此近于难济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
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尔到家辞以妻病数乞
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敇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1a 页
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捡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
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
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赦宥之太祖曰不
忧天下当无此鼠辈邪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
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
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
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仓舒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僵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1b 页
死也初军吏李成苦咳嗽昼夜不寐时吐脓血以问佗
佗云君病肠臃欬之所吐非从肺来也与君两钱散当
吐二升馀脓血讫快自养一月可小起好自将爱一年
便健十八岁当一小发服此散亦行复差若不得此药
故当死复与两钱散成得药去五六岁亲中人有病如
成者谓成曰卿今强健我欲死何忍无急去药(案古语/以藏为)
(去/也)以待不祥先将贷我我差为卿从华佗更索成与之
已故到谯适值佗见收匆匆不忍从求十八岁成病竟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2a 页
发无药可复以至于死人有在青龙中见山阳太守广
陵刘景宗言汉末景宗说中平日数见华佗其治病手
脉之候其验若神琅琊刘勋为河内太守有女年几二
十左脚膝里上有疮痒而不痛疮愈数十日复发如此
七八年迎佗使视佗曰是易治之当得稻糠黄色犬一
头好马二疋以绳系犬颈使走马牵犬马亟辄易马走
三十馀里犬不能行复令步人拖曳计向五十里乃药
药饮女女即安卧不知人因取大刀断犬腹近后脚之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2b 页
前以所断之处向疮口令去二三寸停之须臾有若蛇
者从疮中而出便以铁锥横贯蛇头蛇在皮中动摇良
久须臾不动乃牵出长三寸所纯是蛇但有眼处无瞳
子又逆鳞耳以膏著疮中七日愈又有人苦头眩头不
得举目不得视积年佗使悉解衣倒县令头去地一二
寸濡布拭身体令周匝候视诸脉尽出五色佗令弟子
数人以铍刀抉脉五色血尽视赤血乃下以膏摩被覆
汗且出周匝饮以亭历大血散立愈又有妇人长病经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3a 页
年世谓寒热注病者冬十一月中佗令坐石槽中平旦
用寒水汲灌云当满百始七八灌会战欲死灌者惧欲
止佗令满数将至八十灌热气乃蒸出嚣嚣高二三尺
满百灌佗乃使然火温床厚覆良久汗洽出著粉汗燥
便愈又有人病腹中半切痛十馀日中须眉堕落佗曰
是脾半腐可刳腹养治也使饮药令卧破腹就视脾果
半腐坏以刀断之刮去恶肉以膏傅疮饮之以药百日
平复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3b 页
佗别传曰有人病两脚躄不能行举诣佗佗望见云已
饱针灸服药矣不看脉便使解衣点其背数十处相去
或一寸或五寸纵邪不相当言炙此各十壮炙创愈即
行行后炙处夹脊一寸上下行端直均谓调如引绳矣
吴普广陵人从华佗学普依准佗治多所全济
樊阿彭城人从华佗学阿善针术凡医咸言背及胸藏
之间不可妄针针之不过四分而阿针背入一二寸巨
关胸藏针下五六寸而病辄皆瘳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4a 页
吴赵泉以善医为侍医赤乌中为丞相顾雍疾微时孙
权令泉视之拜其少子济为骑都尉雍闻之悲曰泉善
别死生吾必不起故上欲及吾目见济拜也雍果卒
 
 
 
 
 
卷八百五十八 第 34b 页
 
 
 
 
 
 
 
 册府元龟卷八百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