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百九
卷八百九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八百九   宋 王钦若等 撰
  总录部
   隐逸
夫隐居以求志遁世而无闷含华匿耀高翔远引非夫
德充而义富学优而诚笃又孰能怀道自晦绝俗而孤
举哉故仲尼之序逸民马迁之述隐君子班范而下罔
不论次焉观其明哲兼茂卷怀自得洁己而无污亢节
卷八百九 第 1b 页
而靡屈遗荣去羡保和养素忘机委顺达天遂命得丧
不婴其虑悔吝靡集其躬乃至形于话言晦其名氏混
于屠钓同其出处辞避徵聘转造穷僻屏迹长往流风
莫挹人遐室迩形于叹息斯固素履之君子考槃之硕
人视富贵如浮云入山林而不返者与
牧者不知姓名齐人也吴延陵季子游于齐见遗金呼
牧者取之牧者曰何子居之高而视之下也貌之君子
而言之野也吾有君不臣有侯不友暑衣葛寒衣裘吾
卷八百九 第 2a 页
岂取金者乎延陵子知其为贤者请问姓字牧者曰子
乃皮相之士也何足语姓字哉遂去延陵季子立而望
之不见乃止
老子脩道德为周守藏室之史孔子往问礼焉其学以
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孔子死后
百二十九年而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曰儋即老子或
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接舆楚人佯狂而来/歌欲以感切孔子也)曰凤兮凤
卷八百九 第 2b 页
兮何德之衰(比孔子为凤待圣王乃见非/孔子周行求合故曰衰也)往者不可谏
(已往所行不/可复谏止也)来者犹可追(自今已来可追/自止避乱隐居)已而已而今
之从政者殆而(言已而者言世乱已甚不可/复治也再言之者伤之深也)孔子下欲
与之言(下下/车也)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
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
曰是知津矣(言数周流/自知津处)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
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卷八百九 第 3a 页
而谁以易之(滔滔者流而不反之意言当今天下/治乱同空舍此彼适故曰谁以易)且而
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士有辟人之/法有辟世之)
(法长沮桀溺谓孔子之为士从辟人之/法者也己之为士则从辟世之法也)耰而不辍(耰覆/种也)
(辍止也覆种不/止不以津告也)子路行以告孔子怃然(为其不达己/意而非己)
鸟兽不可与同群(隐于山林/是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凡/天)
(下有道者丘皆不与易/也己大而人小故也)
晨门者石门之阍人也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
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言孔子知世/不可为而强)
卷八百九 第 3b 页
(为/之)
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时孔子击磬于卫/蒉草器也有心契)
(契然/也)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己矣(此硁硁者徒信己/而己言亦无益也)
深则厉浅则揭(以衣涉水为厉揭揭衣也言随世之行/己若过水必以济知其不可则当不为)
子曰果哉末之难矣(未知己志而便/讥己所以为果)
丈人以杖荷筱(丈人老人/也筱竹器)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
曰四体不勤五榖不分孰为夫子(丈人云不勤劳四体/不分植五榖谁为)
(夫子而/索之邪)植其杖而芸(植倚也除/草曰芸)子路拱而立(未知所/以答)
卷八百九 第 4a 页
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
告夫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反至/其家丈人)
(出行/不在)
伯夷叔齐虞仲夷逸朱张柳下惠少连(此七人皆逸/民之贤者)
颜阖得道之人也鲁君闻之使人以币先焉颜阖守闾
粗布之衣而自饭牛鲁君之使者至颜阖自对之使者
曰此颜阖之家耶颜阖对曰此阖之家也使者致币颜
阖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恐误谬致币而/得罪故劝令审)
卷八百九 第 4b 页
(之/也)使者还审之后来求之则不得(颜阖踰垣而/逃之故不得)
汉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年皆八十有馀须
眉皓白四人者皆以高祖慢侮人故逃匿山中义不为
汉臣
安丘望之少治老子经恬静不求进宦号曰安丘丈人
成帝闻欲见之望之辟不肯见为巫医于人间也
谷口郑子真蜀严君平(地理志谓君平为严尊三辅决/录云子真名朴君平名遵则君)
(平子真皆/其字也)皆修身自保非其服弗服非其食弗食大将
卷八百九 第 5a 页
军王凤以礼聘子真子真遂不诎而终(君平卜筮成都/市杜陵李彊素)
(善扬雄久之为益州牧喜谓雄曰吾真得严君平矣雄/曰君备礼以待之彼可见而不可得诎也彊心以为不)
(然及至蜀致礼与相见卒不敢言以为从事乃叹曰扬/子云诚知人君平年九十馀遂以其业终蜀人爱敬至)
(今称/焉)
后汉梅福为南昌尉居家尝以读书养性为事平帝元
始中王莽颛政福一朝弃妻子去九江至今传以为仙
其后人有见福于会稽者变姓名为吴市门卒
涪翁者不知何出尝渔钓于涪水因号涪翁乞食人间
卷八百九 第 5b 页
见有疾者时下针石辄应手效乃著针经诊脉法传于
世弟子程高寻求积年翁乃授之高亦隐迹不仕
逢萌北海都昌人也居琅邪劳山养志脩道光武诏书
徵萌萌以老耋迷路东西语使者云朝廷所以徵我者
以其益于政尚不知方向所在安能济时乎即便驾归
连徵不起以寿终
王霸字孺仲太原广武人也少有清节建武中徵至尚
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
卷八百九 第 6a 页
侯有所不友司徒侯霸让位于霸阎阳毁之曰太原俗
党孺仲颇有其风遂止(太原多晋公族子孙以诈力相/倾矜夸功名报仇过直汉兴号)
(为难/化)以病归隐居守志茅屋蓬户连徵不至以寿终
淳于恭不慕荣名州郡连召不应建武中郡举孝廉司
空辟皆不应客隐琅邪黔陬山数十年
严光字子陵会稽馀姚人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
光武即位光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
色访之后至舍于北军车驾幸其馆良久乃张目熟视
卷八百九 第 6b 页
曰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除为
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建武十七年复特徵不
至终于家
冯胄隐处山泽不应徵辟
樊英南阳鲁阳人隐于壶山之阳受业者四方而至州
郡前后礼请不应公卿举贤良方正有道皆不行
郑敬字次都清志高世光武连徵不至隐处于大陂中
逢阴就虞延并避不行同郡邓敬因折茭为坐以荷荐
卷八百九 第 7a 页
肉瓠以盛酒言谈弥日蓬庐草门琴书自娱
野王二老者不知何许人也初光武贰于更始会关中
扰乱遣前将军邓禹西征送之于道既反因于野王猎
路见二老者即禽(即就/也)光武问禽何向并举手西指言
此多虎臣每即禽虎亦即臣大王勿往也光武曰苟有
其备虎亦何患父曰何大王之谬邪昔汤即桀于鸣条
而大城于亳武王亦即纣于牧野而大城于郏鄏彼二
王者其备非不深也是以即人者人亦即之虽有其备
卷八百九 第 7b 页
庸可忽乎光武悟其旨顾左右曰此隐者也将用之辞
而去莫知所在
向长字子平河内朝歌人隐居不仕性尚冲和好通老
易王莽大司空王邑辟之连年乃至欲荐之于莽固辞
乃止潜隐于家读易至损益卦喟然数曰吾已知富不
如贫贵不如贱但未知死何如生耳建武中男女娶嫁
既毕敕断家事勿相关当如我死也于是遂肆意与同
好北海禽庆俱游五岳名山竟不知所终
卷八百九 第 8a 页
王君公平原人晓阴阳怀德秽行王莽末遭乱侩牛自
(侩谓平会两/家卖买之价)时人为之语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嵇康/高士)
(传曰君公明易为郎数言事不用乃自污/与官婢通免归徉狂侩牛口无二价也)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尝欲隐居避患乃与妻孟
光共入霸陵山中因东出关过京师作五噫之歌曰陟
彼北芒兮噫顾览帝京兮噫宫室崔嵬兮噫人之劬劳
兮噫辽辽未央兮噫肃宗闻而悲之求鸿不得乃易姓
运期名耀字侯光与妻子居齐鲁之间有顷又去适吴
卷八百九 第 8b 页
将行作诗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
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察而异之
曰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乃方舍之于家
鸿潜闭著书十馀篇
韦逢泰以经行知名不应州郡之命大将军梁冀辟不
就桓帝公车备礼徵至霸陵称病归乃入云阳山采药
不反有司举泰加罪帝特原之
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年老执志不倦名声著闻太
卷八百九 第 9a 页
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
嫂讼田遂不仕将作大匠任隗举凤直言到公车托病逃
归推其财产与兄子隐身渔钓终于家
台佟字孝威魏郡邺人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
给章帝建初中州辟不就刺史行部乃使从事致谒佟
载病往谢刺史乃执贽见佟曰孝威居身如是甚苦如
何佟曰佟幸得保终性命存神养和如明使君奉宣诏
书夕惕庶事反不苦邪遂去隐逸终不见
卷八百九 第 9b 页
韩康字伯休一名恬休京兆霸陵人家世著姓常采药
名山卖长安市口不二价三十二年时有女子从康买
药康守价不移女子怒曰公是韩伯休耶乃不二价乎
康叹曰我本欲避名今小女子皆知有我何用药为
乃遁入霸陵山中博士公车连徵不至桓帝乃备玄纁
之礼以安车聘之使者奉诏造康不得已乃许诺辞安
车自乘柴车冒晨先使者发至亭亭长以韩徵君当过
方发人牛脩道桥及见康柴车幅巾以为田叟也使夺
卷八百九 第 10a 页
其牛康即释驾与之有顷使者至夺牛翁乃徵君也使
者欲奏杀亭长康曰此自老子与之亭长何罪乃止
康因道逃遁以寿终
矫慎字仲彦扶风茂陵人少好黄老隐遁山谷因穴为
室仰慕松乔导引之术汝南吴苍甚重之因遗书以观
其志曰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每
有西风何尝不叹盖闻黄老之言乘虚入冥藏身远遁
亦有理国养人施于为政至如登山绝迹神不著其證
卷八百九 第 10b 页
人不观其验吾欲先生从其可者于意何如昔伊尹不
怀道以待尧舜之君方今明明四海开辟巢许无为箕
山夷齐悔入首阳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
非狐兔燕崔所敢谋也慎不答年七十馀竟不肯娶后
忽归家自言死曰及期果卒后人有见慎于燉煌者故
前世异之或云神仙焉
马瑶隐于汧山以兔置为事所居俗化百姓美之号马
牧先生
卷八百九 第 11a 页
戴良汝南慎阳人举孝廉不就再辟司空府弥年不到
州郡迫之乃遁辞诣府悉将妻子既行在道因逃入江
夏山中优游不仕以寿终(初良五女并贤每有求姻辄/便许嫁疏裳布被竹笥木屐)
(以遣之五女能遵其/训皆有隐者之风焉)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
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尚书郎南
阳张温异之使问曰人皆来观老父独耕不辍何也老
父笑而不对温下道百步自与言老父曰我野人耳不
卷八百九 第 11b 页
达斯语请问天下乱而立天子邪理而立天子邪立天
子以父天下邪疲天下以奉天子邪昔圣王宰世茅茨
采椽而万人以宁今子之君以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
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乎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
而去
陈留老父者不知何许人也桓帝世党锢事起守外黄
令陈留张升去官归乡里道逢友人共班草而言升曰
吾闻赵杀鸣犊仲尼临河而反覆巢竭渊龙凤逝而不
卷八百九 第 12a 页
至今宦竖日乱陷害忠良贤人君子其去朝乎夫德之
不建人之无援将性命之不免奈何因相抱而泣老父
趋而过之植其杖太息言曰吁二大夫何泣之悲也夫
龙不隐鳞凤不藏羽网罗高县去将安所虽泣何及乎
二人欲与之语不顾而去莫知所终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
相敬如宾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
曰夫保全一身曷若保全天下乎庞公笑曰鸿鹄巢于
卷八百九 第 12b 页
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渊之下夕而得所
宿夫趋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
下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
曰先生苦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
公曰世人皆遗之以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
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
采药不反
魏焦先字孝然河东人后汉中平末白波贼起时先年
卷八百九 第 13a 页
二十馀与同郡侯武阳相随武阳年小有母先与相扶
接避白波东客扬州取妇建安初来西还武阳诣太阳
占户先留陜界至十六年关中乱先失家属独窜于河
渚间食草饮水无衣履太阳长朱南望见之谓为亡士
欲遣船捕取武阳语县此狂痴人耳遂注其籍给廪日
五升后有疫病人多死者县常使埋藏童儿竖子皆轻
易之然其行不践邪径必循阡陌及其捃拾不取大穗
饥不苟食寒不苟衣结草以为裳科头徒跣每出见妇
卷八百九 第 13b 页
人则隐翳须去乃出自作一蜗牛庐净扫其中营木为
床布草蓐其上至天寒时构火以自炙呻吟独语饥则
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己不取其直又出于道中邂逅与
人相遇辄下道藏匿或问其故常言草茅之人与狐兔
同群不肯妄语明帝太和青龙中尝持一杖南度浅河
水辄独云未可也繇是人颇疑其不狂至齐王嘉平中
太守贾穆初之官故过其庐先见穆再拜穆与语不应
与食不食穆谓之曰国家使我来为卿作君我食卿卿
卷八百九 第 14a 页
不肯食我与卿语卿不应我如是我不中为卿作君当
去耳先乃曰宁有是邪遂不复语其明年大发卒将伐
吴有窃问先今讨吴何如先不肯应而谬歌曰祝衄祝
衄非鱼非肉更相追逐本心为当杀牂羊更杀其羖䍽
邪郡人不知其谓会诸军败好事者乃推其意疑牂羊
谓吴羖䍽谓魏于是后人佥谓之隐者也议郎河东董
经特嘉异节与先非故人密往观之经到乃奋其白须
为如与之有旧者谓曰阿先阔乎念共避白波时不先
卷八百九 第 14b 页
熟视而不言经素知其昔受武阳恩因复曰念武阳不
先乃曰己报之矣经又复挑欲与语遂不肯复应后岁
馀病亡时年八十九矣(高士传曰世莫知先所出或言/生乎汉末自陜居太阳无父母)
(兄弟妻子见汉室衰乃自绝不言及魏受禅常结草为/庐于河之湄独止其中冬夏常不著衣卧不设席又无)
(草蓐以身亲土其体垢洿皆如泥漆五形尽露不行人/间或数日一食欲食则为人赁作人以衣衣之乃使限)
(功受直足得一食辄去人欲多与终不肯取亦有数日/不食时行不繇邪径目不与女子逆视口未尝言虽有)
(惊急不与人语遗以食物皆不受河东太守杜恕尝以/衣服迎见而不与语司马景王闻而使安定太守董经)
(因事过视又不肯语经以为大贤其后野火烧其庐先/因露寝遭冬雪大至先袒卧不移人以为死就视如故)
卷八百九 第 15a 页
(不以为病人莫能审其意度年可百岁馀乃卒或问皇/甫谧曰焦先何人也曰吾不足以知之也考之于表可)
(略而见矣夫世之所常趣者荣味也形之所不可释者/衣裳也身之所不可离者室家也口之所不能己者言)
(语也心之不可绝者亲戚也今焦先弃荣味释衣服离/室家绝亲戚闭口不言旷然与天地为栋宇闇然合至)
(道之前出群形之表入玄寂之幽一世之人不足以挂/其意四海之广不能以回其顾妙乎与夫三皇之先者)
(同矣结绳己来未及其至也岂群言之所能髣髴常心/之所得测量哉彼行人所不能行堪人所不能堪犯寒)
(暑不以伤其性居旷野不以恐其形遭惊急不以迫其/虑离荣爱不以累其心捐视听不以污其耳目舍足于)
(不损之地居身于独立之处延年历百寿越期颐虽上/识不能尚也自羲皇已来一人而已矣故梁州刺史耿)
(黼以先为仙人也北地傅玄谓之/性同禽兽并为之传而莫能测之)
卷八百九 第 15b 页
扈累字伯重京兆人后汉初平中山东人有青牛先生
者字正方客三辅晓知星历风角鸟情常食青葙芫华
年似五六十者人或亲识之谓其已百馀岁矣初累年
四十馀随正方游学人谓之得其术有妇无子建安十
六年三辅乱又随正方南入汉中汉中坏正方入蜀累
与相失随徙民诣邺遭疾疫丧其妇至文帝黄初元年
又徙诣雒阳遂不复娶妇独居道侧以㼾砖为障施一
厨床食宿其中昼日潜思夜则仰视星宿吟咏内书人
卷八百九 第 16a 页
或问之闭口不肯言至齐王嘉平中年八九十才若四五
十者县官以其孤老给廪日五升五升不足食颇行佣
作以裨粮粮尽复出人与不取食不求美衣弊缊故后
一二年病亡
寒贫者本姓石字德林安定人也后汉建安初客三辅
是时长安有宿儒栾文博者门徒数千德林亦就学始
精诗书后好内事于众辈中最玄默至十六年关中乱
南入汉中初不治产业不畜妻孥常读老子五千文及
卷八百九 第 16b 页
诸内书昼夜吟咏到二十五年汉中破随众还长安遂
痴愚不复识人食不求味冬夏常衣弊布连结衣体如
无所胜目如无所见独居穷巷小屋无亲里人与之衣
食不肯取郡县以其鳏穷给廪日五升食不足颇行乞
乞不取多人问其姓字口不肯言故因号之寒贫也或
素有与相知者往存恤之辄拜跪繇是人谓其不痴车
骑将军郭淮以意气呼之问其所欲亦不肯言淮因与
脯糒及衣不取其衣取其脯一朐糒一升而止
卷八百九 第 17a 页
蜀谯秀字元彦巴西人性清静不交于世知将大乱豫
绝人事从兄弟及诸亲旧不与相见州郡辟命及李雄
盗蜀安车徵秀又雄叔父骧骧子寿辟命皆不应常冠鹿
皮躬耕山薮
晋孙登字公和汲郡共人无家属于郡北山为土窟居
之夏则编草为裳冬则披发自覆好读易抚一弦琴见
者皆亲乐之性无恚怒人或投诸水中欲观其怒登既
出便大笑时游人间所经家或设衣食者一无所受辞去
卷八百九 第 17b 页
皆舍弃常往宜阳山有作炭人见之知非常人与语登
亦不应文帝闻之使阮籍往观于苏门山遇之与商略
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
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
大人先生传嵇康从之游三年问其所图终不答康每
叹息将别谓曰先生竟无言乎登乃曰子识火乎火生
而有光而不用其光果在于用光人生而有才而不用
其才果在于用才故用光在乎得薪所以保其耀用才
卷八百九 第 18a 页
在乎识真所以全其年今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
世矣子无求乎康不能用果遭非命仍作幽愤诗曰昔
惭柳下今愧孙登或谓登以魏晋去就易生嫌疑故或
嘿者也竟不知所终
董京字威辇不知何郡人初与陇西计吏俱至雒阳被
发而行逍遥吟咏常宿白社中时乞于市得残碎缯絮
结以自覆全帛佳绵则不肯受或见推排骂辱曾无怒
色孙楚时为著作郎数就社中与语遂载与俱归京不
卷八百九 第 18b 页
肯坐楚乃贻之书劝以今尧舜之世胡为怀道迷邦京
答之以诗其卒章云万物皆贱惟人为贵动以九州为
狭静以环堵为大后数年遁去莫知所之于其所寝处
惟有一石竹子及诗二篇
朱冲南安人好学而贫武帝咸宁四年诏补博士冲称
疾不应寻又诏曰东宫官属亦宜得履蹈至行敦悦典
籍者其以冲为太子右庶子冲每闻徵书至辄逃入深
山时人以为梁管之流
卷八百九 第 19a 页
夏统字仲御会稽永兴人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
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螊𧑅以资养雅
善谈论宗族劝之仕谓之曰卿清亮质直可作郡纲纪
与府朝接自当显至如何甘辛苦于山林毕性命于海
滨也统勃然作色曰诸君待我乃至此乎使统属太平
之时当与元凯评议出处遇浊代念与屈生同污共泥
若行污隆之间自当耦耕沮溺岂有辱身曲意于郡府
之间乎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颜如渥
卷八百九 第 19b 页
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壁塞也言者大惭统自此
遂不与宗族相见会母疾统视医药宗亲因得见之
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
山林弥旬忘返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
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雒阳陷乃步担入吴兴馀杭大
涤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
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室害人而文独宿十馀年卒无
患害常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猎者时往
卷八百九 第 20a 页
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勌色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
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
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
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常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
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
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
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繇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
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
卷八百九 第 20b 页
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
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
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
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
张忠字巨和中山人永嘉之乱隐于太山恬静寡欲清
虚服气餐芝饵石脩导养之法冬则缊袍夏则𢃄索无
琴书之适不脩经典劝教但以至道虚无为宗其居依
崇岩幽谷凿地为窟室弟子亦以窟居去忠六十馀步
卷八百九 第 21a 页
五日一朝其教以形不以言弟子受业观形而退立道
坛于窟上每旦朝拜之食用瓦器凿石为釜左右居人
馈之衣食一无所受好事少年颇或问以水旱之祥忠曰
天不言而四时行焉万物生焉阴阳之事非穷山野叟
所能知之其遣诸外物皆此类也年在期颐而视听无
爽苻坚遣使徵之使者至忠沐浴而起谓弟子曰吾馀
年无几不可以逆时主之意浴讫就车及至长安坚赐
以冠衣辞曰年朽发落不堪衣冠请以野服入觐从之
卷八百九 第 21b 页
及见坚谓之曰先生考槃山林研精道素独善之美有
馀兼济之功未也故远屈先生将任齐尚父忠曰昔因
丧乱避地太山与鸟兽为侣以全朝夕之命属尧舜之
世思一奉圣颜年衰志谢不堪展效尚父之况非敢窃
拟山栖之性情存岩岫乞还馀齿归死岱宗坚以安车
送之
范长生隐蜀西山岩居穴处求道养志后蜀李雄欲立
为君而臣之长生固辞
卷八百九 第 22a 页
谢敷字敬绪会稽人性澄静寡欲入太平山十馀年镇
军郗愔召为主簿台徵博士皆不就初月犯少微少微
一名处士星占者以隐士当之谯国戴逵有美才人或
忧之俄而敷死会稽人士以嘲吴人云吴中高士便是
求死不得死
陶淡侃之孙于长沙临湘山中结庐居之养一白鹿以
自偶亲故有候之者辄移渡涧水莫得近之州举秀才
淡闻遂转逃罗县埤山中终身不反莫知所终
卷八百九 第 22b 页
宋纤燉煌效榖人隐居于酒泉南山太守杨宣画其象
于阁上出入视之作颂曰为枕何石为漱何流身不可
见名不可求酒泉太守马岌高尚之士也具威仪鸣铙
鼓造焉纤高楼重阁距而不见岌叹曰名可闻而身不
可见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龙
也铭诗于石壁曰丹崖百丈青壁万寻奇木蓊郁蔚若
邓林其人如玉维国之琛室迩人遐实劳我心
葛洪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馀杭
卷八百九 第 23a 页
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洪尤好神仙
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鍊
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
海太守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
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后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
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
为句漏令成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
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
卷八百九 第 23b 页
去洪乃止罗浮山鍊丹岳表补东莞太守又辞不就岳
乃以洪兄子望为记室参军在山积年优游閒养著述
不辍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尅期便发岳得疏狼
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
时年八十一视其颜色如生体亦柔软举尸入棺甚轻
如空衣世以为尸解得仙云
许迈字叔玄一名映丹阳句容人家世上族而迈少恬静不
慕仕进未弱冠尝造郭璞璞为之筮遇泰之大畜其上六
卷八百九 第 24a 页
爻发璞谓曰君元吉自天宜学升遐之道时南海太守
鲍靓隐迹潜遁人莫之知迈乃往候之探其至要父母
尚存未忍违亲谓馀杭悬霤山近延陵之茅山是洞庭
西门潜通五岳陈安世茅季伟尝所游处于是立精舍
于悬霤而往来茅岭之洞室放绝世务以寻仙馆朔望
时节还家定省而已父母既终乃遣妇孙氏还家携其
同志遍游名山焉初采药于桐庐县之桓山饵术涉三
年映欲断谷以此山近人不得专一四面藩之好道之
卷八百九 第 24b 页
徒欲相见者登楼与语以此为乐尝服气一气千馀息
穆帝永和二年移入临安西山登岩茹芝𦕈尔自得有
终焉之志乃改名玄字远游与妇书告别又著诗十二
首论神仙之事焉王羲之造之未尝不弥日忘归相与
为世外之交玄遗羲之书云自山阴南至临安多有金
堂玉室仙人芝草左元放之徒汉末诸得道者皆在焉
羲之自为之传述灵异之迹多不可详记玄自后莫测
所终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
卷八百九 第 25a 页
翟庄字祖休汤之子少以孝友著名遵汤之操不交人
物耕而后食语不及俗唯以弋钓为事及长不复猎或
问渔猎同是害生之事而先生止去其一何哉庄曰猎
自我钓自物未能顿尽故先节其甚者且夫贪饵吞钩
岂我哉时人以为知言晚节亦不复钓端居荜门歠菽
饮水州府礼命及公车徵并不就
瞿硎先生者不得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海西公太和
末常居宣城郡界文脊山中有瞿硎因以为名焉大司
卷八百九 第 25b 页
马桓温尝往造之既至见先生被鹿裘坐于石室神无
忤色温及僚佐数十人皆莫测之乃命伏滔为之铭赞
竟卒于山中
孟陋武昌人少而贞立清操绝伦衣布蔬食以文籍自
娱口不及世事未曾交游时或弋钓孤兴独往虽家人
亦不知其所之也
刘驎之字子骥南阳人光禄大夫耽之族也驎之少尚
质素虚退寡欲不脩仪操人莫之知好游山泽志存遁
卷八百九 第 26a 页
逸常采药至衡山深入忘反见有一涧水南有二石囷
一囷闭一囷开水深广不得过欲还失道遇伐弓人问
径仅得还家或说囷中皆仙灵方药诸杂物驎之欲更
寻索终不复知处也车骑将军桓冲闻其名请为长史
驎之固辞不受冲尝到其家驎之于树条桑使者致命
驎之曰使君既枉驾光临宜先诣家君冲闻大愧于是
乃造其父父命驎之然后方还拂短褐与冲言话父使
驎之于内自持浊酒蔬菜供宾冲敕人代驎之斟酌父
卷八百九 第 26b 页
辞曰若使从者非野人之意也冲慨然至昏乃退
公孙凤字子鸾上谷人隐于昌黎之九城山谷冬衣单
布寝处土床夏则并食于器停令臭败然后食之弹琴
吟咏陶然自得人或异之莫能测也慕容炜以安车徵
至邺及见炜不言不拜衣食举动如在九城宾客造请
鲜得与言数年病卒
公孙永字子阳襄平人少好学恬虚隐于平郭南山不
娶妻妾非身所垦植则不衣食之吟咏岩间欣然自得
卷八百九 第 27a 页
年馀九十操尚不亏与公孙凤俱被慕容炜徵至邺及
见炜不拜王公已下造之皆不与言虽经隆冬盛暑端
然自若一岁馀诈狂炜送还平郭后苻坚又将备礼徵
之难其年耆路远乃遣使者致问未至而永亡坚深悼
之谥曰崇虚先生
石垣字洪孙自云北海剧人居无定所不娶妻妾不营
产业食不求美衣必粗敝或有遗其衣服受而施人人
有丧葬辄杖策吊之路无远近时有寒暑必在其中或
卷八百九 第 27b 页
同日共时咸皆见焉又能闇中取物如昼无差姚苌之
乱莫知所终
王嘉陇西安阳人不食五榖不衣美丽清虚服气不与
世人交游隐于东阳谷凿崖穴居弟子受业者数百人
亦皆穴处石季龙之末弃其徒众至长安潜隐于终南
山结庵庐而止门人闻而复随之乃迁于倒兽山苻坚
累徵不赴公侯已下咸躬往参请好尚之士无不师宗

卷八百九 第 28a 页
郭瑀燉煌人隐于临松薤谷凿石窟而居服柏实以轻
身作春秋墨说孝经错纬弟子著录千馀人张天锡遣
使者孟公明持节以蒲轮玄纁备礼徵之遗瑀书曰先
生潜光九皋怀真独远心与至境冥符志与四时消息
岂知苍生倒悬四海待拯者乎孤恭承时运负荷大业
思与贤明同赞帝道昔傅说龙翔殷朝尚父鹰扬周室
孔圣车不停轨墨子驾不俟旦以皆黔首之祸不可以不
救君不独立道繇人弘故也况今九服分为狄埸二都
卷八百九 第 28b 页
尽为戎穴天子辟陋江东名教沦于左衽创毒之甚开
辟未闻先生怀济世之才坐观而不救其于仁智孤窃
惑焉故遣使者虚左授绥鹤企先生乃眷下国公明至
山瑀指翔鸿以示之曰此鸟也安可笼哉遂深逃绝迹
公明拘其门人瑀叹曰吾逃禄非避罪也岂得隐居行
义害及门人乃出而就徵及至姑臧值天锡母卒瑀括
发入吊三踊而出还于南山及天锡灭苻坚又以安车
徵瑀定礼仪会父丧而止
卷八百九 第 29a 页
董景道弘农人晋永平中知天下将乱隐于商雒山衣
木叶食树果弹琴歌啸以自娱毒虫猛兽皆绕其傍是
以刘元海及聪屡徵皆避而不达至刘曜时出山庐于
渭汭曜徵为太子少傅散骑当侍并固辞竟以寿终
宋韦玄避吏隐于长安南山武帝入关以太尉掾徵不

戴颙字仲若父逵兄勃并隐遁有高名颙年十六丁父
忧几灭性乃与勃居桐庐及卒颙以桐庐僻远难以养
卷八百九 第 29b 页
疾乃出居吴下吴下士人共为筑室聚石引水植林开涧
少时繁密有若自然乃述庄周大旨著逍遥论注礼记
中庸三吴将守及郡内衣冠要其同游野泽堪行便去
不为矫介众论以此多之武帝命为太尉行参军不就
及践阼徵为通直郎散骑常侍皆不起文帝每欲见之
尝谓黄门侍郎张敷曰吾东巡之日当宴戴公山也
孔淳之字彦深鲁郡人父粲秘书监徵不就淳之少有
高尚爱好坟籍为太原王恭所称居会稽剡县性好山
卷八百九 第 30a 页
水每所游必穷其幽峻或旬日忘归尝游山遇沙门释
法崇因留共止遂停三载法崇叹曰缅想人外三十年
矣今乃倾盖于兹不觉老之将至也及淳之还反不告
以姓除著作佐郎不就与徵士戴颙王弘之及王敬弘等共
为人外之游敬弘以女适淳之子尚会稽太守谢方明
苦要入郡终不肯往茅屋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
帙书元嘉初复徵为散骑侍郎乃逃于上虞县界弟默之为
广州刺史出都与别即日命驾东归遂不顾也
卷八百九 第 30b 页
雷次宗字仲伦豫章南昌人也少入庐山事沙门释慧远笃
志好学尤明三礼毛诗隐退不交世务本州辟从事员外散
骑侍郎徵并不就文帝元嘉十五年徵次宗至京师开馆于
鸡笼山聚徒教授置生百馀人会稽朱膺之颍川庾蔚
之并以儒学监总诸生时国子学未立文帝留心艺术
使丹阳尹何尚之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学
司徒谢元立文学凡四学并建车驾数幸次宗学馆资
给甚厚又除给事终不就冬还庐山公卿以下并设祖
卷八百九 第 31a 页
道二十五年诏散骑侍郎徵诣京邑为筑室于钟山西
岩下谓之招隐馆使为皇太子诸王讲丧服经次宗不
入公门乃使自华林东门入延贤堂就业二十五年卒
于钟山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
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
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
行州三礼辟不就后又徵为秘书郎不就临川王义庆
卷八百九 第 31b 页
使存问凝之答书顿首称仆不脩民礼人或讥焉凝之
曰昔老莱向楚王称仆严陵亦亢礼光武未闻巢许称
臣尧舜时戴颙与衡阳王义季书亦称仆凝之性好山
水一旦携妻子泛江湖隐居衡山之阳登高岭绝人
迹为小屋居之采药服食妻子皆从其志元嘉二十五
年卒
朱百年会稽山阴人少有高情亲亡服阕携妻入会稽
南山樵采为业颇能言玄理时为咏歌往往有高胜之
卷八百九 第 32a 页
言除太子舍人不就卒山中
关康之字伯愉河东杨人世居京口寓南平昌少而笃学
元嘉中文帝闻康之有学义诏徵之不起弃人事守志
閒居下邳赵绎以文义见称康之与友善特进颜延之
等当时名士十许人入山候之见其散发被黄布帕席
松叶枕一块白石而卧了不相盻延之等咨嗟而退不
敢干也孝武即位遣大使巡行天下使反荐康之宜加
徵聘不见省康之性清约独处一室希与妻子相见不
卷八百九 第 32b 页
通宾客明帝时与平原明僧绍俱徵辞以疾
王素少有志行家贫母老住东阳隐居不仕颇营田园
之资而得以自立爱好文义不以人俗累怀孝武即位
欲搜扬隐退下诏召为太子中舍人不就
周续之字道祖雁门广武人好读老易入庐山事沙门
释慧远时彭城刘遗民遁迹庐山陶渊明亦不应徵命
谓之浔阳三隐以为身不可遣馀累宜绝遂终身不娶
布衣蔬食徵为太学博士不就江州刺史每相招请续
卷八百九 第 33a 页
之不尚节峻颇从之游尝以嵇康高士传得出处之美
因为之注
有渔父者不知姓名亦不知何许人也孙缅为浔阳太
守落日逍遥渚际见一轻舟凌波隐显俄而渔父至神
韵潇洒垂纶长啸缅甚异之乃问有鱼卖乎渔父笑而
答曰其钓非钓宁卖鱼者耶缅益怪焉遂褰裳涉水谓
曰窃观先生有道者也终朝鼓枻良亦劳止吾闻黄金白壁
重利也驷马高盖荣势也今方王道文明守在海外隐
卷八百九 第 33b 页
鳞之士靡然向风子胡不赞缉熙之美何晦用其若是
也渔父曰仆山海狂人不达世务未辨贱贫何论荣贵
乃歌曰竹竿籊籊河水浟浟相忘为乐贪饵吞钩非夷
非惠聊以忘忧于是悠然鼓棹而去
王弘之字方平琅邪临沂人性高尚从兄敬弘尝荐于
朝徵之不就敬弘又尝解貂裘与之即著以采药性好
钓上虞江有一处名三石头弘之常垂纶于此经过者
不识之或问渔师得鱼卖不弘之曰亦自不得得亦不
卷八百九 第 34a 页
卖旦夕载鱼入上虞郭经亲故门各以一两头置门
内而去始宁汰川有佳山水弘之又依岩筑屋
翟法赐浔阳柴桑人曾祖汤汤子庄庄子矫并高尚不
仕逃避徵辟矫生法赐少守家业立屋于庐山顶母丧
后便不复还家不食五榖以兽皮结草为衣徵拜著作
佐郎补散骑侍郎皆不就后家人至石室寻求因复远
徙违避徵聘遁迹幽深浔阳太守邓文子表法赐隐迹
庐山于今四世栖身幽岩人罕见者如当逼以王宪束
卷八百九 第 34b 页
以严科驱山猎草以期禽获虑致颠殒有伤盛化乃
止后卒于岩石之间
 
 
 
 
 
 册府元龟卷八百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