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八百五
卷八百五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八百五   宋 王钦若等 撰
  总录部
    高洁  弃官
   高洁
夫脩身立操不以穷改节砥名厉号不以利伤行皭然
高举毅然有守义不苟取志不易常盖夫洁廉之士笃
尚清白者尝从事于斯矣故曰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
卷八百五 第 1b 页
所不取虽有饥寒之忧犹无滋垢之污故志愈高而行
愈洁身益困而名益彰俾贪者励其廉隅懦夫有所立
志斯诚至士守道者之所趋也若乃不受其问遗靡干
于乡邑非其粟而不飨非其衣而不服介然自脩终焉
弥固克尚贞洁匪为华行亦何代无其人哉
伯夷叔齐处于孤竹(孤竹国在辽西殷诸侯/也伯夷叔齐其二子也)周之将兴
也二人相谓曰吾闻西方有偏伯焉似将有道者也今
吾奚为处乎此哉二子西行如周至于岐阳则文王没
卷八百五 第 2a 页
(没终/也)武王即位观周德则王使叔旦就胶鬲于四
(四内/地名)而与之盟曰加富三等就官一列为三书同辞
血之以牲埋一于四内皆以一归又使保召公就微子
开于共头之下(共头山/名也)而与之盟曰世为长侯守殷常
祀相奉桑林且私孟诸(相犹使奉桑林之乐/孟诸泽名以为私邑)为三书
同辞血之以牲埋一于共头之下皆以一归伯夷叔齐
闻之相视而笑曰嘻异乎哉此非吾所谓道也昔者神
农氏之有天下也时祀尽敬而不祈福焉(时四时也/祈求也)
卷八百五 第 2b 页
于人也忠信尽治而无求焉(无所求/于民也)乐正与为正乐治
与为治不以人之坏自成也不以人之卑自高也今周
见殷之僻也(僻邪/也)而遽为之正与治(遽疾/也)上谋而行货
阻兵而葆威也(行货谓与胶鬲盟加富/三等也阻依也葆持也)割牲而盟以为
信因四内与共头以明行扬梦以说众(扬武王灭殷之/梦以喜众民)
杀伐以要利以此绍殷是乱以易乱暴以易暴也(绍续/也)
吾闻古之士遭乎治世不避其任遭乎乱世不为苟存
今天下闇周德衰矣与其并乎周以漫吾身也(漫污/也)
卷八百五 第 3a 页
若避之以洁吾行二子北行至首阳山而饿死
袁旌(旌一/作族)目东方之士也将有所适而饥于道狐父之
盗丘见之下壶飧以与之袁旌目三餔而能视仰而问
焉子谁也曰我狐父之盗邱也袁旌目曰嘻汝乃盗也
何为而食我以吾不食也两手据地而呕之不出喀喀
然遂伏地而死
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客有言之于郑子阳者子列子
禦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
卷八百五 第 3b 页
乎子阳令官遗之粟数十乘子列子出见使者再拜而
辞使者去子列子入其妻望而拊心曰闻为有道者妻
子皆得佚乐今妻子皆有饥色矣君过而遗先生又辞
岂非命也哉子列子笑而谓之曰君非自知我也以人
之言知我以人之言而遗我粟也至其罪我也又且以
人之言此吾所以不受也且受人之养不死其难不义
也死其难是死无道之人岂义也哉其后民果作难杀
子阳
卷八百五 第 4a 页
汉田仁鲁相田叔之少子叔卒鲁以百金祠之仁不受
曰义不伤先人名
原涉字巨先涉父哀帝时为南阳太守天下殷富大郡
二千石死官赋敛送葬皆千万以上妻子通共受之以
定产业涉父死让还南阳赙送行丧冢庐三年礼毕扶
风谒请为议曹(礼毕行丧/终服也)衣冠慕之
后汉鲁恭为司徒初恭父为武陵太守卒时恭年十二
郡中赙赠一无所受年十五与母及弟丕俱居大学习
卷八百五 第 4b 页
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
归之太尉赵熹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
不受(问遗/也)
姜诗事毋孝赤眉经诗里弛兵而过曰惊大孝必触
鬼神时岁荒贼乃遗诗米肉受而埋之后为江阳令卒
桓典字公雅大尉焉之孙少立廉操不取于人门生故
吏问遗一无所受仕至光禄勋卒
李恂罢武威太守时岁荒司空张敏司徒鲁恭等各遣
卷八百五 第 5a 页
子馈粮悉无所受徙居新安关下拾橡实以自资
吉茂脩行室如悬磬其或馈遗一不肯受虽不以此高
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
公沙穆隐居东莱山学者自远而至有富人王仲致产
千金谓穆曰方今之世以货自通吾奉百万与子为资
何如对曰来意厚矣夫富贵在天得之有命以货求位
吾不忍也后举孝廉以高第为主事
檀敷字文有山阳瑕丘人也少为诸生家贫而志清不
卷八百五 第 5b 页
受乡里施惠后补蒙令弃官去卒
闵仲叔世称节士虽周党之洁清自以弗及也党见其
含菽饮水遗以生蒜受而不食(一云仲叔曰我省烦耳/今更作烦邪受而不食)
客居安邑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屠者或
不肯与安邑令闻敕吏常给焉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
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以寿终
袁闳字夏甫父贺为彭城相卒郡闳兄弟迎丧不受赙
赠累徵聘举召皆不应居处侧陋以耕学为业从父逄
卷八百五 第 6a 页
隗并贵盛数馈之无所受
吴祐字季英陈留长垣人也丧父居无儋石而不受赠
遗后终河间相
孙胤隐居林薮躬耕稼穑倦则诵经贫窭困乏执志弥
固不受惠于人也
孙堪明经学有志操清白贞正爱士大夫然一毫未尝
取于人以节介气勇自行后仕至侍中
桓砺避地到吴郡扬州刺史刘繇赈给榖食衣服所乏
卷八百五 第 6b 页
者悉不受后东适会稽住止山阴县故鲁相钟离意舍
太守王朗饷给粮食布帛牛羊一无所受当临去之际
屋中尺寸之物悉疏付主人纤微不漏移居扬州从事
屈豫室中中庭橘树一株遇实熟乃以竹藩树四面吹
风落两实以绳系着树枝每危亡之急其志弥固宾客
从者皆肃其行
魏管宁年十六丧父中表悯其孤贫咸共赙赠悉辞不
受汉末避地辽东中国少安客人皆还惟宁晏然若将
卷八百五 第 7a 页
终焉黄初四年诏公卿举独行君子司徒华歆荐宁文
帝徵宁遂将家属浮海还郡公孙恭送之南郊加赠服
物自宁之东也公孙度康恭前后所资皆受而藏诸既
已西渡尽封还之初太尉华歆逊位让宁不起后即拜
大中大夫卒
焦先河东人尝结草为庐于河之湄独止其中虽有𦂳
急不与人语遗以食物皆不受河东太守杜恕尝以衣
服迎见而不与语
卷八百五 第 7b 页
汜腾字无忌燉煌人举孝廉除郎中属天下兵乱去官
还家太守张闵造之闭门不见礼遗一无所受叹曰生
于乱世贵而能贫乃可以免
吴刘基字敬舆年十四居父繇丧尽礼故吏馈饷皆无
所受
晋王戎父浑为凉州刺史浑卒凉州故吏赠赙数百万
戎辞而不受由是显名后终于司徒
刘寔为大司农以子夏罪免每还州里乡人载酒肉以
卷八百五 第 8a 页
候之寔难逆其意辄共啖而反其馀
韦忠字子节平阳人少慷慨有不可夺之志好学通博
性不虚诺闭门脩已不交当世每至吉凶亲表赠遗一
无所受后太守陈楚迫为郡功曹
吴隐之弱冠而介立有清操虽日晏歠菽不飨非其粟
儋石无储不取非其道终光禄大夫
王裒字伟元城阳营陵人少立操尚隐居教授家贫躬
耕计口而田度身而蚕或有助之者不听诸生密为刈
卷八百五 第 8b 页
麦裒遂弃之故旧有致遗者皆不受
王舒字处明少为从兄敦所知及敦为青州舒往依焉
时敦被徵为秘书监以寇难路险轻骑归雒阳委弃公
主时辎重金宝甚多亲宾无不竞取惟舒一无所盻益
为敦所赏位至安南将军监浙东五郡军事
南齐庾易志性恬隐不交外物建元元年刺史豫章王
辟为骠骑参军不就临川王映临州独重易上表荐之
饷麦百斛易谓使人曰民樵采麋鹿之伍终岁鲜毛之
卷八百五 第 9a 页
衣驰骋日月之车得保自耕之禄于大王之恩亦已深
矣辞不受
梁阮孝绪陈留尉氏人义师围京城家贫无所㸑僮妾
窃邻人樵以继之孝绪知之乃不食更令撤屋而炊又
鄱阳忠烈王妃孝绪之姊也诸甥岁时馈遗一无所纳
人或怪之答云非我始愿故不受也
陈马枢隐于茅山后鄱阳王卑辞厚意数邀之待以师
友门人劝之出仍居竹林中每王公馈饷辞不获已者
卷八百五 第 9b 页
率十分受一
后魏胡叟不治产业乘一㹀牛敝韦裤褶而已尚书李
敷尝遗之以财都无所取
北齐冯伟节聪敏无所不通赵郡王出镇定州时举秀
才固辞不就岁馀请还王知其不愿拘束以礼发遣赠
遗甚厚一无所纳惟受时服而已及还终不交人事郡
守县令每至其门岁时或置羊酒亦辞不纳门徒束脩
一毫不受耕而饭蚕而衣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竟以寿
卷八百五 第 10a 页

宋游道父季预为渤海太守弱冠随父在郡父亡吏人
赠遗一无所受
后周韦高尚不仕武帝尝与夜晏大赐之缣帛令
侍臣数人负以送出惟取一疋示承恩旨而已帝以
此益重之
隋张文诩河东人博览文籍以灌园为业州郡频举皆
不应州县以其贫素将加赈恤辄辞不受每闲居从容
卷八百五 第 10b 页
长叹曰老冉冉而将至恐脩名之不立以如意击几皆
有处所时人方之闵子骞原宪
唐郝处俊父为滁州刺史处俊年十馀岁其父卒于滁
州父之故吏赙送甚厚满千馀疋悉辞不受
卢伯瑗一名浩然善书画属文不婚娶寡欲隐于嵩高
有终焉之志玄宗使通事舍人礼徵称疾不就所赐束
帛亦辞不受
梁郑云叟隐居于华山与梁朝近臣李振善振欲禄之
卷八百五 第 11a 页
拒而不诺及振南迁千里省之识者高焉华州连帅刘
遂凝尝以货贝遗之一无留者
   弃官
孟子曰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盖士君子进退之宜
也若夫器用宏博志操贞峻言不苟合动惟秉义居然
公辅之量宜为王者之师而屈膝下僚折腰吏职适遭
权势之所迫不为公府之见礼旁聣同列殊非我类可
利于国莫能自专由是郁抑不伸慨然兴叹或以罪自
卷八百五 第 11b 页
劾或称疾而往投板悬绶比诸浮云者何可胜道哉其
或乱离斯瘼玉石将焚履不测之危避无妄之祸挂冠
季世免陷匪人明哲保身于是乎在至有天资孝谨笃
于养亲脱略公卿不交士类遗荣避世高蹈长骛斯亦
各行其志也已然而泰宁之世贫贱为耻其或独善其
身守一介之分索居偏志违通人之旨斯亦有识之致
讥也
汉陆贾惠帝时为大中大夫吕太后用事欲王诸吕贾
卷八百五 第 12a 页
自度不能争之乃病免以好畤田地善往家焉(好畤即/今雍州)
(好畤/县)
枚乘字叔淮阴人景帝时召为弘农都尉乘久为大国
上宾与英俊并游得其所好不乐郡吏以病去官
汲黯为荥阳令耻之称病归田里
贡禹举贤良为河南令岁馀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太守/之府)
免冠谢禹曰冠一免安可复冠也遂去官
梅福九江寿春人也少学长安明尚书榖梁春秋为郡
卷八百五 第 12b 页
文学补南昌尉(豫章/之县)后去官归寿春
龚胜为郡吏三举孝廉以王国人不得宿卫补吏再为
尉一为丞胜辄至官乃去州举茂材为重泉令(重泉左/冯翊县)
(也/)病去官
后汉刘茂为沮阳令会王莽篡位茂弃官避世弘农山
中教授
谯玄巴郡阆中人也平帝时为中散大夫与太仆任恽
等分行天下观览风俗未及终而王莽居摄玄于是纵
卷八百五 第 13a 页
使者车变易姓名间窜归家因以隐遁
李业广汉梓潼人也平帝元始中举明经为郎会王莽
居摄业以病去官
载遵汝南慎阳人也平帝时为御史王莽篡位称病归
乡里
江革明帝永平初补楚太仆月馀自劾去楚王英驰遣
官属追之遂不肯还
王充上虞人明帝时仕郡为功曹以数諌诤不合去刺
卷八百五 第 13b 页
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
乐恢辟司空牟融府会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
同郡不肯留荐颖川杜安而退
王良为沛郡太守至蕲县称病不之府官属皆随就之
良遂上病笃乞骸骨徵拜大中大夫后为大司徒司直
以病归
崔篆为建新大尹行县治狱平理所出二千馀人掾史
叩头谏曰朝廷初政州牧峻刻宥过申枉诚仁者之心
卷八百五 第 14a 页
然独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邾文公不以一人易其身
君子谓之知命如杀一大尹赎二千人盖所愿也遂称
病去
张霸为会稽太守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
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
遂上病后徵四迁为侍中
郎宗善风角为吴令占知京师当有大火果如其言诸
公闻而表上以博士徵之宗耻以占验见知闻徵书到
卷八百五 第 14b 页
县夜置印绶于县庭而遁去遂终身不仕
宗慈为脩武令时太守出自权豪多取货赂慈遂弃官去
孔昱为雒阳令以师丧弃官卒于家
檀敷为蒙令以郡守非其人弃官去家无产业子孙同
衣而出年八十卒于家(一云敷子孙同衣/而行并日而食)
崔骃辟大将军窦宪掾宪擅权骄恣骃数谏之宪不能
容稍疏之因察骃高第出为长岑长骃自以远去不得
意遂不之官而归
卷八百五 第 15a 页
周磐和帝初拜谒者除任城长迁阳夏重合令频历三
城皆有惠政后思母弃官还乡里
桥玄补雒阳左尉时梁不疑为河南尹玄以公事当诣
府受对耻为所辱弃官还乡里
唐羌为临武长諌南海献龙眼荔支和帝从之章报羌
即弃官还家不应徵召著唐子三十馀篇
李固自议郎出为广汉雒令至白水关解印绶还汉中
(白水关今在梁/州金牛县西)杜门不交人事
卷八百五 第 15b 页
杨章为平原令时国相徐曾中常侍璜之兄也章耻与
接事托疾牧豕
童翊为须昌长闻将举兄丧弃官
孙堪尝为县令(臣钦若等曰/史失县名)谒府趋步迟缓门亭长谴
堪堪便解印绶去不之官
巴肃察孝廉历慎令贝邱长皆以郡守非其人辞病去
杨仁为什邡令行兄丧去官
延笃为平阳侯相以师丧弃官奔赴五府并辟不就
卷八百五 第 16a 页
赵歧为皮氏长会河东太守刘祐去郡而中常侍左悹
兄胜代之歧耻疾宦官即日西归
马融字季长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忤大将军梁冀免官
后复拜议郎重在东观著述以病去官
吴祐为大将军梁冀长史冀诬奏太尉李固祐争之不
听遂出为河间相因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
书教授
荀爽字慈明好学年十二能通春秋论语太尉杜乔见
卷八百五 第 16b 页
而称之曰可为人师桓帝延熹九年太常赵典举爽至
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奏闻即弃官去
何休少府豹之子也雅有心思研精六经以列卿子诏
拜郎中非其好也辞疾而去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
諌争不合投傅而去(投弃也傅/谓符也)
乐已字伯文恢之子为郎中非其好也去官
范滂为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
卷八百五 第 17a 页
蕃不止之滂怀恨投板弃官而去后复为太尉黄琼所
辟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
杨伦陈留人为郡文学掾更历数将志乖于时以不能
人间事遂去职
皇甫规对策梁冀忿其刺已以为下第拜郎中托疾免

范冉(冉或/作丹)桓帝时辟太尉府议者欲以为侍御史因遁
身逃命于梁沛之间
卷八百五 第 17b 页
应奉为司颖校尉及党事起乃慨然以疾自退
赵咨灵帝初为博士会陈蕃窦武为宦者所诛咨乃谢
疾去
陈实为太邱长(太邱县/属沛国)沛相赋敛违法乃解印绶去吏
人追思之
孔融辟司徒杨赐府时河南尹何进当迁为大将军杨
赐遣融奉谒贺进不时通融即夺谒还府投劾而去后
为侍御史与中丞赵舍不同托疾归家
卷八百五 第 18a 页
荀淑为朗陵侯相顷之弃官归闲居养志
刘焉鲁恭王后也少任州郡以宗室拜郎中去官居阳
城山精学教授
田丰辟大尉府举茂才迁侍御史时阉宦擅朝英贤被
害丰乃弃官归
臧洪举孝廉为郎选为即丘长灵帝末弃官还家
陈重豫章人少与同郡雷义为友俱拜尚书郎义代同
时人受罪以此黜退重见义去亦以病免后为细阳令
卷八百五 第 18b 页
政有异化举尤异当迁为会稽太守遭姊忧去官
杜安为宛令先是宛有报雠者其令不忍致理将与俱
亡县中豪强有告其处者致捕得安深疾恶之到官治
戮肆之于市惧有司绳弹遂自免
郑泰字公业灵帝末大将军何进以泰为尚书侍郎迁
侍御史为进陈时务之所急数事进不能用乃弃官去
荀彧举孝廉再迁亢父令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
边让署大将军何进府令史后以高才擢进屡迁出为
卷八百五 第 19a 页
九江太守不以为能也献帝初平中王室大乱让去官
还家
袁忠为沛相天下大乱忠弃官客会稽上虞
金柔举孝廉补尚书右丞董卓之乱弃官而归
魏陶谦汉末为舒令与郡守张磐有隙磐每欲搆之而
谦在官清白无以纠举祠灵星有赢钱五百欲以赃之
谦委官而去
杜畿汉末举孝廉除汉中府丞会天下乱弃官客荆州
卷八百五 第 19b 页
建安中乃还
钟繇汉末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
赵昱汉末举孝廉除莒长宣扬五教政为国表会黄巾
作乱陆梁五郡郡县发兵以为先辨徐州刺史巴祗表
功第一当受迁赏昱深以为耻委官还家
杜恕为赵相以疾去官(一云恕去京师营宜阳一泉坞/因其叠堑之固小大家焉明帝)
(晏驾时人多/为恕言者)
赵俨领章陵太守岁馀迁河北都督护军复以疾去
卷八百五 第 20a 页
吴刘繇举孝廉为郎中除下邑长时郡守以贵戚托之
遂弃官去
甘宁本南阳人其先客于巴郡宁为吏举计掾补蜀郡
丞顷之弃官归家
范平为临海太守政有异能孙皓初谢病还家
晋易雄举孝廉为州主簿别驾自以门寒不宜久处上
纲遂谢职还家
阮嗣宗辟大尉蒋济府谢病归
卷八百五 第 20b 页
褚翜为冠军参军于时长沙王囧擅权成都河间阻兵
于外翜知内难方作乃弃官避地幽州
范粲为武威太守以母老罢官郡既接近寇戎粲以重
镇辄去职朝廷尤之左迁乐涫令顷之转太宰从事中
郎后遭母忧以至孝称
孔坦为尚书郎时典客令万默领诸胡胡人相诬朝廷
疑默有所偏助将加大辟坦独不署由是被谴遂弃官
归会稽
卷八百五 第 21a 页
王羲之少与王述相轻及述显达羲之为会稽内史述
后简察会稽郡辨其刑政主者疲于简对羲之深耻之
遂称病去郡
李丰字宣国举孝廉拜蒲坂令以病去官
汜腾燉煌人也举孝廉除郎中属天下兵乱去官还家
陶侃为武冈令与太守吕岳有嫌弃官归
杨方为司徒王导参军自以地寒不愿久留京华求补
远郡欲闲居著述导从之上补高梁太守在郡积年以
卷八百五 第 21b 页
年老弃郡归导将进之台阁固辞还乡里终于家
阮裕成帝咸和初为尚书郎时事故之后公私弛废裕
遂去官还家后即家拜临海太守少时去职
桓玄大司马温之子孝武太元末出补义兴太守郁郁
不得志尝登高望震泽叹曰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弃官归国
沈警字世明谢安命为参军警内足于财无进仕意谢
病归安固留不止
卷八百五 第 22a 页
谢冲晋末为中书侍郎家在会稽谢病归
宋谢灵运为永嘉太守既不得志遂肆意遨游在郡未
周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有高节为时所重以亲老家
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
躬耕自资遂抱羸疾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
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公田悉令吏种秫稻
妻子更请种粳乃使一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郡
卷八百五 第 22b 页
遣督邮至县吏曰应束带见之潜叹曰我不能为五斗
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赋归去来
张茂度为义兴太守解职还家
阮长之为襄垣令督邮无礼鞭之去职
南齐到撝为奉车都尉试守延陵令非所乐去官
乐颐有孝行湘州刺史王僧虔引为主簿以同僚非人
弃官去
卞彬为上虞令有刚气会稽太守孟顗以令长裁之愤
卷八百五 第 23a 页
不能容脱帻投地曰我所以屈卿者正谓此帻耳今已
投之卿以一世勋门而傲天下国士拂衣而去
梁刘绦字言明好学通三礼武帝大同中为尚书祠部
郎寻去职不复仕
萧视素自中书侍郎求为诸暨令到县十馀日挂衣冠
而去
陈韦载为轻车将军太子右卫率文帝天嘉元年以疾
去官载有田十馀顷在江乘县之白山至是遂筑室而居
卷八百五 第 23b 页
屏绝人事吉凶庆吊无所往来不入里门者几十载大
建中卒于家
徐孝克天嘉中除郯令非其好也寻复去职
章华字仲宗家世业农华独好学善属文宣帝大建中
高宗使吏部侍郎萧引喻广州刺史马靖令入子为质
引奏华与俱行使还而帝晏驾后主即位朝臣以华素
非阀阅竞排诋之乃除大市令既雅非所好乃辞以疾
而去郁郁不得志
卷八百五 第 24a 页
后魏李曾赵郡人也辟主簿到官月馀乃叹曰梁叔敬
有云州郡之职徒劳人耳道之不行身之忧也遂还家
讲授
北齐李公绪性聪敏博通经传魏末为冀州司马以疾
去官后以侍御史徵不至
后周薛端年十七司空高乾邕辟为参军赐爵平阴男
端以天下扰乱遂弃官归里
隋刘炫河间人纳言杨达举博学有文章射策高第除
卷八百五 第 24b 页
太学博士岁馀以品卑去任
唐窦轨隋末为资阳郡东曹掾以廉谨闻后去官归于

窦威沈深有器局博览群言隋炀帝时以其皇后姊婿
徵为考功郎数侍宴游非其所好又见隋政日乱称病
去官
杜如晦隋末为滏阳县尉非其好也后乃弃官归于乡

卷八百五 第 25a 页
于志宁隋末为冠氏县长时山东群盗起弃官归于乡

王绩绛州龙门人隋大业中应孝悌廉洁举授扬州六
合县丞非其所好弃官归乡里
李淳风父播为高唐尉秩卑不得志弃官而为道士颇
有文学自号黄冠子
郝处俊为著作佐郎再转滕王友耻为王官遂弃官归

卷八百五 第 25b 页
高智周为兰台大夫高宗总章中请假归葬其父母因
谓曰知进而不知退患之道也乃称疾去职
武攸绪为右千牛卫将军登封年扈从封岳便弃位隐
居于嵩山阳
刘幽求则天圣历中应制举拜阆中尉刺史不礼乃弃
官而归
高子贡和州历阳人学通五经及史记汉书以明经擢
第历秘书省正字弘文馆直学士郁郁不得志弃官而
卷八百五 第 26a 页

孙处玄为左拾遗中宗神龙初功臣桓彦范等用事处
玄遗彦范书论时事得失彦范终不用其言乃去官
白履中陈留浚仪人也睿宗景云中为校书郎寻弃官
而归
韦况代宗大历中隐居于嵩山守志乐道不屑于荣利
孔述睿深器之及述睿徵拜谏议大夫荐况为右拾遗
不起未几又以起居郎追赴阙廷半岁弃官东归徙家
卷八百五 第 26b 页
于龙门别墅
杨凭德宗贞元中累佐使府徵为监察御史不乐简束
遂求免官
李鄘为马燧河东从事寻以言不行归养雒中
武元衡为华原令时畿辅有镇军督将恃恩伐功者多
挠吏理元衡苦之乃移病去为沈浮宴咏之游
王正雅为汝州刺史充本州防禦使有监军中人怙权
正雅不能堪遂谢病免
卷八百五 第 27a 页
李渤为库部员外郎以章疏切直大忤于时谢病东归
后唐严译为亳州谯县令母病笃陈假告即时去之归
德军节度使奏擅去任大理言严译母疾笃有亏奏辞
所属律文不载诏律既无条释放
李保殷为大理卿未满秩屡为人所制保殷曰人之多
辟无自立辟乃谢病以归卒于雒阳
 
 
卷八百五 第 27b 页
 
 
 
 
 
 
 
 册府元龟卷八百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