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九十八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七百九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总录部
   勤学
书曰业广惟勤传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矧乃服膺素
业讲求善道时习而悦日知所亡稽古之能进以之干
禄多闻之益居以之待问自非研精覃思探赜索隐励
拳拳之志罄孜孜之力又曷以睹圣人之奥垂没世之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b 页
名者哉故尼丘立训诂殆忘寝食由兹以来学者间出
乃有闭关刻意阅市周览刺肤以忘其痛攻苦而安于
贫求师以涉远遭难而不懈在戎旅而无废虽老耄而
弥笃莫不练达古今该悉元本磅礴经义蔚为儒宗以
之涖事而无烦以之诲人而不倦上之则宣化而成俗
内之则怀宝而独善是故大禹之圣惜乎寸阴闵子之
戒虑其将落者此之谓乎
孔子晚而学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a 页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又曰吾尝终日不食
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又曰十室之邑必有忠
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后为鲁司寇
颜回孔子弟子为人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
弗失之哀公问孔子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
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
好学者也(凡人任情颜回任道怒喜怒迁移也不迁怒/者怒当其理不移易也不贰过者有不善未)
(尝复/行)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b 页
孔文子为卫大夫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名圉/谥文)
宁越中牟之鄙人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何为而可以
免此苦也其友曰莫如学学三十年则可以达矣越曰
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不休人将卧吾不卧学十五岁
而周威公师之
苏秦东周人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
之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踵曰安有说人主
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后用此结从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a 页
佩六国相印
汉孔安国贫无资用尝为弟子都养(都凡众也养主给/烹炊者也贫无资)
(用故供诸弟/子烹炊也)时行赁作带经而锄休息辄读其精如此
后为临淮太守
贾嘉贾谊之孙最好学官至郡守
董仲舒少治春秋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为江都相
后复相胶西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以脩学著书为事
黄霸守丞相长史坐公卿大议庭中知长信少府夏侯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b 页
胜非议诏书大不敬阿从不举劾皆下廷尉系狱当死
霸因从胜受尚书狱中再踰冬积三年乃出(霸欲从胜/受尚书胜)
(辞以罪死霸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胜贤其/言遂授之系再冬讲论不怠后赦得出)后至丞相
王尊字子赣少孤归诸父使牧羊泽中尊窃学问能史
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
尊无不对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署为守属/令监狱主)
(囚/也)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郡有文学官而/尊事之以为师)治尚
书论语略通大义后官至东郡太守
卷七百九十八 第 4a 页
路温舒字长君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舒取泽中蒲
截以为牒编用写书(小简曰牒/编联次之)稍习善求为狱小吏因
学律令转为狱吏县中疑事皆问焉太守行县见而异
之署决曹吏又受春秋通大义举孝廉为山邑丞后至
临淮太守
刘向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后至中垒校尉
龚舍字君倩与龚胜相友少皆好学明经楚王入朝闻
卷七百九十八 第 4b 页
舍高名聘舍为常侍固辞愿卒学复至长安(终其/经业)后徵
为谏议大夫
后汉魏应少好学光武建武初诣博士受业习鲁诗闭
门诵习不交僚党京师称之后为骑都尉
鲁恭年十五与母弟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
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熹慕其
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后至司徒
鲁丕性沉深好学孜孜不倦遂杜绝交游不答候问之
卷七百九十八 第 5a 页
礼士友尝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
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后归郡为督邮功曹郡将无
不师友待之后为侍中左中郎将
承宫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
授诸生数百人宫过盛庐下弃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
门下(宫过徐子盛好之因弃其豕而留听经牧主怪其/不还求索得官欲笞之门下生共禁止因留之)
为诸生拾薪执苦数年勤学不倦后至侍中祭酒
桓荣少好学游长安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朱/普)
卷七百九十八 第 5b 页
(字公文受业于平当/为博士徒众尤盛)贫寠无资尝客佣以自给精力不
倦十五年不窥家园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
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
用乎荣笑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叹曰我农家子岂意学
之为利乃若是哉后为五更封关内侯
崔瑗年四十馀始为郡吏以事系东郡发干狱(发干县/狱也)
狱掾善为礼瑗间考讯时辄问以礼说其专心好学虽
颠沛必于是后为济北相
卷七百九十八 第 6a 页
窦章遭羌寇避难东国家于外黄居贫蓬户蔬食讲
读不辍后为大鸿胪
高凤少为书生家以农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
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会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
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
教授业于西唐山中自言农家子不应为吏
侯瑾少孤贫依宗人居性笃学尝佣作为资暮还辄爇
薪以读书公车徵不至
卷七百九十八 第 6b 页
宋均以父任为郎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伏日辄诣博士
受业通诗礼善论难后至河内太守
王充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
贫无书尝游雒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
通众流百家之言后归乡里屏居教授
朱穆耽学锐意讲诵或时思至不自知亡失衣冠颠坠
坑岸其父晖尝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穆愈更精笃
后至尚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7a 页
乐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
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拷诸家弟子皆以通
关被系恢独皎然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至尚书
仆射
曹褒少笃志有大度结发传父充业博雅疏通尤好礼
士尝憾朝廷制度未备慕叔孙通为汉礼仪昼夜研精
沉吟专思寝则怀抱笔札行则诵习文书当其念至忘
所之适后至侍中
卷七百九十八 第 7b 页
郎顗明经典隐居海畔延致学徒尝数百人昼研经义
夜占象度勤心锐意朝夕无倦公车再徵不行
卫飒家贫好学问随师无粮尝佣以自给后至桂阳太

甄承尤笃学未尝视家事卒于梁相
李固司徒合之子少好学尝步行寻师不远千里(又司/马彪)
(续汉书载固少有俊才雅志学为/三公子尝躬步驱驴负书随师)后至太尉
杜乔累世吏二千石少好学治韩诗京氏易欧阳尚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8a 页
以孝称虽二千石子尝步担求师后至太尉
陈寔少作县吏尝给事厮役后为都亭刺史佐而有志好
学坐立诵读县令邓邵试与语奇之听受业太学后令
复召为吏乃避隐阳城山中后至太丘长
崔琦尝耕于陌上怀书一卷息辄偃而咏之后至临济

荀爽幼好学耽思经籍庆吊不行徵命不应后至司空
魏隗禧字子牙世单贫少好学汉初平中三辅乱禧南
卷七百九十八 第 8b 页
客荆州不以荒扰担负经书每以樵采馀日则诵习之
后至郎中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汉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
季中依将军段煨遇采梠负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
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后为侍中大司农
吉茂世为著姓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
汉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
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守
卷七百九十八 第 9a 页
袁遗字伯业曹公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
耳后为扬州刺史
赵昱少时就处士东莞綦毋君受公羊传兼该群业至
历年潜志不窥园圃亲疏希见其面时入定省父母须
臾即还后为汉陵太守
贾逵为诸生略览大义取其可用最好春秋左传及为
牧守常课绩之月常一遍后至豫州刺史
司马孚温厚廉让博涉经史汉末丧乱与兄弟处危亡
卷七百九十八 第 9b 页
之中箪食瓢饮而披阅不倦后至太尉
钟会有才能技艺而博学精练名理以夜继昼由是获
声誉后至镇西将军
常林少单贫性好学为诸生带经耕锄后至光禄大夫
王象少孤为人仆𨽻年十七见使牧羊而私读书后领
秘书监
蜀向朗少时涉猎文学更乃潜心典籍孜孜不倦年踰
八十犹手自校书后至左将军位特进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0a 页
谯周幼孤与母兄同居既长耽古笃学家贫未尝问产
业诵读典籍忻然独笑以忘寝食后至光禄大夫入晋
至散骑常侍
郤正本名纂少而父死母嫁单茕只立而安贫好学博
览坟典弱冠能属文后至秘书令入晋为巴西太守
吴步骘字子山世乱避难江东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
夜诵经传后至丞相
鲁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虽在军中手不释卷后至偏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0b 页
将军
阚泽字德润家世农夫至泽好学居贫无资为人佣书
以供纸笔写书既毕诵读亦遍追师谕讲究览群籍兼
通历数由是显名后为太子太傅
张纮居贫躬耕带经而锄孜孜汲汲以夜继日至于弱
冠无不穷览后为孙权长史
晋刘寔自幼及老笃学不倦虽居职务卷弗离手弟智
贞素有兄风少贫窭每负薪自给读诵不辍竟以儒行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1a 页
(晋中兴书载寔精学不倦虽/居官职至于皓首手不释卷)后至太尉
华谭好学不倦爽慧有口辨为邻里所重后至散骑常

束晰字广微少游国学或问博士曹志曰当今好学者
谁乎志曰阳平束广微好学不倦人莫及也后为尚书

皇甫谧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或有箴其
过笃将损耗精神谧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1b 页
分定悬天乎徵议郎又召补著作郎并不应
石崇为阳城太守在郡虽有职务好学不倦
鲁芝字世英父为郭汜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
居雍耽思坟典后至光禄大夫
虞溥字允源父秘为偏将军镇陇西溥从父之官专心
坟典疆场阅武人争视之溥未尝寓目后至鄱阳内史
董景道字文博少而好学千里追师所在惟昼夜诵读
略不与人交通(景道按/史无官)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2a 页
徐苗少家贫昼执锄耒夜则吟诵弱冠与弟贾就博士
济南宋均受业遂为儒宗徵辟并不就
褚陶尝谓所亲曰圣贤备在黄卷中舍此何求州郡辟
不就
孙盛历秘书监给事中笃学不倦自少至老手不释卷
荀崧历右光禄大夫虽衰老而孜孜典籍世以此嘉之
范汪字玄平少孤贫六岁过江依外家庾氏及长好学
庾氏家贫无以资给汪乃庐于园中布衣蔬食燃薪写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2b 页
书写毕读诵亦遍遂博学多通善谈玄理后至安北将

范宁为豫章太守既免官家于丹阳犹勤学终年不辍
葛洪字稚川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买纸墨夜辄写
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徵散骑常侍不就
范宣少尚隐遁加以好学手不释卷以夜继日遂博综
众书尤善三礼诏徵不就
徐邈姿性端雅勤行励学博涉名闻后至骁骑将军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3a 页
干宝字令升少勤学博览书记以才器召为著作郎
徐广为秘书监性好读书老犹不倦
谢沉少孤事母至孝博学多识明练经史耕耨之暇研
精坟典后至著作郎
纪瞻性静默少交游读书或手自抄写后至骠骑将军
王延少孤贫昼则佣赁夜则诵书遂究览经史皆通大
义后为刘聪金紫光禄大夫
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3b 页
尝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
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曰卿不闻朱买臣妻耶时
闻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欢史不/载官)
魏咏之家世贫素而躬耕为事好学不倦后至荆州刺

车胤恭勤不倦博览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日则练囊
盛数十萤火以炤书夜以继日后至吏部尚书
刘敏元字道光励己修学不以险难改以好星历阴阳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4a 页
术数潜心易太玄不好读史尝谓同志曰诵书当味义
根何为费功于浮辞之文易者义之源太玄理之门能
明此者即吾师也
王育字伯春少孤贫为人佣牧羊每过学必歔欷时有
暇即折蒲学书遂亡失羊为羊主所责育将粥已以偿
之同郡许子章敏达之士也闻而嘉之为育偿羊给其
衣食使与子同学遂博通经史后至破虏将军
刘宣字士则元海之从祖朴钝少言好学修洁师事乐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4b 页
安孙炎沉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
刘炳仕李皓迁抚夷护军虽有政务手不释卷皓曰卿
嗜篇籍以烛继昼白日且然夜可休息炳曰朝闻道夕
死可矣不知老之将至孔圣称焉炳何人斯敢不如此
虽在兵难之中讲诵不废每儒士在门尝倒屣出迎停
寝政事引谈经籍尤明断决时事亦无滞也
张悕少孤贫随母长于舅氏令其牧羊悕幼而好学事
母以孝闻每日必于牧暇采樵二束菜二本一以供母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5a 页
一以顾人书昼则折木叶学书夜则诵所书
前秦苻朗初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封乐安男不得已
起而就官及为方伯有若素士耽玩经籍手不释卷每
谈虚语玄不觉日之将夕
宋刘怀肃家世贫窭而躬耕笃学后至淮南历阳二郡
太守
郑鲜之祖袭为江乘令因居县境鲜之下帷读书绝交
游之务后至尚书左仆射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5b 页
王微字景玄琅琊临沂人少好学无不通览尝住门屋
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馀年后追赠秘书监
王韶之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执书不辍父母家人或
谓之曰困穷如此何不耕农为求活乎韶之答曰我尝
以典籍自耕耳后至祠部尚书
殷淳高简寡欲早有清高爱好文义未尝违舍后至光
禄大夫
沈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事多所谙忆尝叹曰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6a 页
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后至郢州刺史
傅隆为光禄大夫归老在家手不释卷博学多通特精
三礼谨于奉公尝手自写书
南齐王逡之为大中光禄大夫加侍中逡之性率素衣
裳不浣几案尘黑年老手不释卷
王俭幼有神彩专心笃志手不释书后为尚书令
沈鳞士少好学家贫织帘诵书手口不息及长隐居笃
学不倦遭火烧书数千卷鳞士年过八十耳目犹聪明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6b 页
手自抄写灯下细书复成二三千卷满数十箧人以为
养身静默之所致也
江泌字士清少贫昼日斫屧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
后为南中郎行参军
陆澄字彦渊少好学博览无不知行坐眠食手不释卷
后至散骑常侍
顾欢幼聪慧家贫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雀食稻
过半父怒欲挞之见赋乃止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7a 页
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及长笃
志好学夕则然松节读书或然糠自照同郡顾顗之临
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欢年二
十馀更从豫章雷次宗咨玄儒诸义从徵太学博士不

徐伯珍少孤贫无纸以竹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
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止读书不辍叔父璠之与
颜延之友善还诣蒙山立精舍讲授伯珍往从学积十年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7b 页
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琅琊王辟议曹从事不就
虞和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
而被大湿时人以比高凤
梁主泰少好学手所抄写二千馀卷
傅昭幼孤为外祖所养十岁于朱雀航卖历日雍州刺
史袁顗尝来昭所昭读书自若神色不动顗叹曰此儿
神情不凡必成佳器司徒建安王休仁闻而悦之因欲
致昭昭以宋氏多故遂不往后至散骑常侍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8a 页
张缵为秘书郎好学兄缅有书万馀卷昼夜披读殆不
辍手秘书郎有四员宋齐以来为甲族起家之选待次
入补其居职例百数十日便迁任缵固求不徙欲遍观
阁内图籍帝执四部书目曰君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
陶弘景未弱冠齐高帝作相引为诸王侍读除奉朝请
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披阅为务朝仪故事多
取决焉
沈约笃志好学昼夜不辍卷母恐其劳生疾常遣减油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8b 页
火而昼之所读夜辄诵之遂博通群籍能属文后至侍
中丹阳尹特进
范云尝就亲人袁炤学昼夜不怠炤抚其背曰卿精神
秀朗而勤于学卿相才也后至右仆射
江革字休映谢朓雅相钦重朓尝候革时大雪见革弊
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所著襦并手割半
毡与革充卧具而去后至光禄大夫领步兵校尉
韦爱性清介不妄交游而笃志好学每虚室独坐游心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9a 页
坟索而埃尘满席寂若无人年二十尝游京师值天子
出游南苑邑里諠哗老幼争观爱独端坐读书手不释
卷宗族见者莫不异焉后至宁蜀太守
王瞻字思范年数岁尝从师受业时有伎经其门同学
皆出观瞻独不视习诵如初从父尚书仆射僧达闻而
异之谓瞻父曰大宗不衰寄之此子后至侍中领骑将

萧琛尝言少壮有三好音律书酒年长以来二事都废
卷七百九十八 第 19b 页
唯书籍不衰后至侍中特进
张缅少勤学自课读书手不辍卷后至御史中丞
陆倕字佐公少勤学善属文于家庭内起两间茅屋杜
绝往来昼夜读书如此者数载后至国子博士中庶子
褚珍少孤贫笃志好学有才思
殷芸励精勤学博洽群书幼而庐江何宪见之深相
叹赏后至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
孔子祛少孤贫好学耕耘樵采尝怀书自随闲则读诵勤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0a 页
苦自励遂通经术尤明古文尚书后至步兵校尉
沈峻家世农夫至峻好学与舅太史叔明师事宗人沈
鳞士门下积年昼夜自课时或睡寐辄以杖自击其笃
志如此后至中书通事舍人
司马筠孤贫好学师事沛国刘彊力专精深为
器异后至始兴内史
范缜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徒讲说缜往从之卓越不群
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后至中书郎国子博士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0b 页
何佟之少好三礼师心独学彊力专精手不释卷读礼
论三百篇略皆上口齐太尉王俭雅相推重后至尚书
左丞
王锡幼而警悟与兄弟受业至应休散尝独留不起年
七八岁犹随母仪兴公主入宫高祖嘉其聪敏尝为朝
士说之精力不倦致损右目公主每节其业为饰居室
虽童稚之中一无所好后至吏部郎中
刘霁家贫与弟杳歊相励笃学既长博涉多通累官建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1a 页
康令不拜
任孝恭精力勤学家贫无书崎岖从人假借每诵读一
遍略无所遗后至兼中书通事舍人
臧严孤贫勤学行止书卷不离于手后至镇南咨议参

钟嵘与兄岏弟屿并好学有思理后至晋安王记室
袁峻字孝高早孤笃志好学家贫无书每从人假借必
皆抄写自课日皆五十纸纸数不登则不休息后至员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1b 页
外散骑侍中
刘峻八岁为魏人所掠徙桑乾峻好学家贫寄人庑下
自课读书尝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其发既觉
复读终于不寐其精力如此齐永明中从桑乾得还自
谓所见不博更求异书闻京师有者必往祈借后至荆
州户曹参军
庾仲容幼孤为叔父泳所养既长杜绝人事专精笃学
昼夜手不辍卷后至黟县令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2a 页
张率与陆少玄善少玄家有父澄书万卷馀率遂得尽
读其书建武三年举秀才除太子舍人
司马褧善三礼少传家业彊力专精手不释卷后至晋
安王长史
陈元敬字子恭纯孝有风格幼便笃学老而不倦后至
金紫光禄大夫特进
郑灼家贫抄义疏以日继夜笔毫尽每削用之灼尝蔬
食讲授多苦心热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起便诵读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2b 页
其笃志如此后至中散大夫
陆琼初以侯景作逆携母避地于吴县之北乡勤苦读
书昼夜不怠遂博学善属文永定中州举秀才
沈德威字怀远少有操行梁太清末遁于天目山筑室
以居虽处乱而笃学无倦遂治经业后至祠部入隋官
至秦王府主簿
江总笃学有辞采家有赐书数千卷总昼夜寻读未尝
辍手后至尚书令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3a 页
章华家世农夫至华独好学与士君子游处颇览经史
善属文侯景之乱乃游岭南居罗浮山寺专精习学后
除大市令
欧阳頠长沙临湘人也父丧家产累积悉让诸兄州郡辟
頠不应乃庐于麓山寺傍专精习业博通经史年三十其
兄逼令从官起家信武府中兵参军
袁枢字践言美容仪性沉静好读书手不释卷至尚书
右仆射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3b 页
姚察乐于坟籍无所不睹每有制述多用新奇人所未
见咸重富博且专志著书白首不倦手自抄撰无时暂
辍好研覈古今諟正文字精采流赡后至吏部尚书
后魏崔祖虬少而好学下帷读书不驱竞当世举秀才
不就
张衮年七十阖门守静手执经书刋定得失爱好人物
善诱无倦士类以此高之后至给事黄门侍郎
崔玄伯立身雅正与世不群虽在乱犹属志笃学不以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4a 页
资产为意妻子不免饥寒后至吏部尚书
古弼迁尚书令弼虽事务殷凑而读书不辍
崔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诵读不废
后至御史中丞
宋隐性至孝年十三便有成人之志专精好学不以兵
难易操
游明根雅之从祖弟也幼年遭乱为栎阳王氏奴主使
牧羊明根以浆壶倩人书字路边画地学之长安镇将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4b 页
瑾见之呼问知其姓名乃告游雅使人赎之教书年十
六辞雅归乡里于白渠坎为窟读书积岁雅推荐之太武
擢为中书学生寡欲综习经典文成践祚为都曹主书
帝以其敬慎每嗟美之
常景耽好经史爱玩文辞若遇新异之书殷勤求访或
复货买不问价之贵贱必以得为期后至仪同三司
房景先字光胄幼孤贫无资从师其母自授毛诗曲礼
年十二请其母曰岂可使兄佣赁以供景先也请自求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5a 页
衣然后就学母哀其小不许苦请从之遂得一羊裘忻
然自足昼则樵苏夜诵经史自是精勤遂大通赡后至
步兵校尉领尚书郎
高允少孤夙成有奇度性好文学担笈负书千里就业
为尚书散骑常侍加光禄大夫年九十馀恂恂善诱诲
人不倦昼夜手常执书吟咏寻览
李瑾为车骑将军大司农卿殷州大中正瑾淳谨好学老
而不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5b 页
宋繇少有志尚追师就学闲坐诵书昼夜不倦博通经
史诸子群言靡不览综后仕沮渠牧犍官至左丞世祖
拜河西王右相
刘芳聪敏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读
史终夕不寝后至太常卿
赵逸为中书侍郎性好坟典白首弥勤年踰七十手不
释卷
游肇外宽柔内刚直耽好经传手不释书官至尚书右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6a 页
仆射
李彪字道固家世寒微少孤贫有大志笃学不倦高悦
兄闾博学高才家富典籍彪遂于悦家手抄口诵不暇
寝食后至御史中尉
崔光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后至司徒侍

崔休好学涉历书史公事军旅之隙手不释卷后至殿
中尚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6b 页
李琰之历侍中中书侍郎每休闲之际常闭门读书不
交人事尝谓人曰吾所以好读书不求身后之名但得
异见异闻心之所愿是以孜孜搜讨欲罢不能岂为异
日声名劳七尺躯也此乃天性非为力强
崔挺少敦学业多所览究手不释卷后至北海王详司

张普惠父晔为齐州中水令随父之县受业齐土专心
坟典克厉不息乃还乡里就程玄讲习精于三礼兼善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7a 页
春秋百家之说多所窥览诸儒称之后至尚书右丞
祖莹八岁能诵诗书十二为中书学生好学耽书以夜
继晷父母恐其成疾禁之不能止尝密于灰中藏火驱
逐童仆父母寝睡之后燃火读书以衣被蔽塞窗户恐
漏光明为家人所觉由是声誉甚盛后至车骑大将军
温子升初受学于崔灵恩刘兰精勤以夜继昼昼夜不
倦后至中书郎
宋世景与弟道舆下帷诵读博览群言尤精经义族兄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7b 页
弁甚重之后至伏波将军行荥阳太守
北齐李铉字耳鼎渤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书急就篇
月馀便通家素贫苦常春夏务农冬乃入学年十六从
李周仁受毛诗尚书张武刘子猛受礼记常山房虬受
周官仪礼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铉以乡里无可师
者遂与州里杨元懿河间宗惠振等结侣诣大儒徐遵
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常称高等年二十三便自潜居讨
论是非用心精苦曾三秋冬不畜枕每至睡时假寐而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8a 页
已年三十六丁父丧服阕以乡里寡文籍来游京师读
所未见书后至国子博士
辛术为东南道行台尚书少爱文史晚更勤学虽在戎
兵手不释卷
张耀为秘书监奉职恪勤未尝有过好读书春秋月一
遍时人慕之贾良道赵彦深尝谓耀曰君研寻左氏岂
求服虔杜预之纰缪耶耀曰何为然乎左氏之书备叙
言事恶者可以自戒善者可以庶几故厉已温习非欲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8b 页
诋诃古人之得失也
刘昼字孔昭渤海阜城人也少孤贫好学负笈从师服
膺无倦与儒者李宝鼎同乡里甚相亲爱授其三礼又
就马敬德习服氏春秋俱通大义恨下里少坟典便杖
策入都知大府少卿宋世良家多书乃造焉世良纳之
恣意披览昼夜不息举秀才不第终于家
刘逖彭城人也魏末世宗以为开府行参军远离乡家
倦于羁旅发愤自励专精读书晋阳都会之所霸朝人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9a 页
士攸集咸务于宴集逖在游宴之中卷不离手值有文
籍所未见者则终日讽诵或通夜不归其好学如此亦
留心文藻颇工诗咏后至散骑常侍奏门下事
冯伟节少从李宝鼎游学李重其聪敏尝试问之多所
通解尤明礼传后还乡里闭门不出将三十年不问产
业不交宾客专精覃思无所不通举秀才不就
魏收年十五随父赴边好习骑射因荥阳郑伯调之曰
魏郎弄戟多少收惭遂折节读书夏月坐板床随树阴
卷七百九十八 第 29b 页
讽诵积年床板为之锐减而精力不辍以文华显后至
尚书右仆射
后周乐逊字尊贤河东猗氏人弱冠为郡主簿魏正光
中闻硕儒徐遵明领徒赵魏乃就授孝经丧服论语诗
书礼易左氏春秋大义寻而山东寇乱学者散逸逊于
扰攘之中犹志道不倦
樊深字文渊河东猗氏人弱冠好学负书从师于河西
讲习五经昼夜不倦后为国子博士性好学老而不怠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0a 页
朝暮还往尝据鞍读书至马惊坠地损折支体终亦不

裴汉尝借人异书必躬自录本至于疾疢弥年亦未尝
释卷后至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薛端字仁直河东汾阴人本名沙陁有志操与弟裕励
精笃学不交人事后至基州刺史
宇文测字澄镜性沉密少笃学每旬月不窥户牖后至
少保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0b 页
宗懔少聪敏好读书日夜不倦语辄引古事乡里呼为
小儿学士后至车骑大将军
沈重字德厚专心儒学从师不远千里遂博览群书仕
后梁萧岿至太常卿
吕思礼好学有文才虽务兼军国而手不释卷昼理政
事夜则读书令苍头执烛烛烬夜有数升后至都官尚

薛憕初自孝昌中杖策还雒阳先是憕从祖真度与族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1a 页
祖安都拥徐兖归魏其子怀隽见憕甚相亲善属尔朱
荣废立遂还河东至怀隽家不交人物终日读书手自
抄略将二百卷唯郡守元时相要屈与之抗礼仕西
魏至安东将军
隋诸葛颖为太子舍人周武平齐不得调杜门不出者
十馀年习周易图纬苍雅庄老颇得其要
杨尚希髫龄而孤年十岁辞母请业长安涿郡卢辨见
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者皆共推伏后至蒲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1b 页
州刺史
刘行本起家梁武陵王国常侍遇萧脩以梁州北附遂
与叔父璠归周寓居新丰每以讽诵为事精力忘疲虽
衣食乏绝晏如也后至太子右庶子
杨异字文殊幼丁父忧及免丧之后绝庆吊闭户读书
数年之间博览书记后至吴州总管
李文博性介鲠直好学不倦至于教义名理特所留心
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覆吟玩后至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2a 页
司𨽻从事
马光少好学从事数十年昼夜不息后徵为太学博士
王邵字志学暨乎暮齿笃好经史遗落世事用心既专
性颇恍忽每至对食闭目凝思盘中之肉辄为仆从所
啖邵弗之觉唯责肉少数罚厨人厨人以情白依前闭目伺
而获之厨人方免笞辱其专固如此后至秘书少监
庾自直颍川人少好学沉静寡欲至著作佐郎知起居
舍人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2b 页
房彦谦受学于博士尹琳手不释卷遂通涉五经解属
文工草𨽻雅有辞辩风槩高人后至司𨽻刺史
刘炫字光伯河间景城人也少以聪敏见称与信都刘
焯闭户读书十年不出交津桥人刘智海家素多坟籍
炫就之读书经涉十载虽衣食不继晏如也遂以儒学
知名后为瀛州户曹从事遍直三省而不得官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思道聪爽俊辨通脱不羁年
十六遇中山刘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思道读之多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3a 页
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后思道
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思道乃喟然叹曰学
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
著后至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
刘臻为皇太子学士无吏干性恍惚耽悦经史终日覃
思至于世事多所遗忘
郎茂少敏慧七岁诵骚雅日千馀言十五师事国子博
士河间权会受诗书易三礼及玄象刑名之学又就国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3b 页
子助教长乐张率礼受三传群言至忘寝食家人恐茂
成病常节其烛灯后至尚书左丞
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
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馀岁其学业益广
唐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陵人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
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
李密多筹算养客礼贤无所爱吝后更折节下帷耽学
尤好兵书诵皆在口师事国子助教包恺爱史记汉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4a 页
励精忘倦恺门徒皆出其下
虞世南性沈静寡欲笃志勤学少与兄世基俱受学于
吴郡顾野王经十馀年精思不倦或累旬不盥栉后至
秘书监
徐旷字文远家贫无以自给其兄林鬻书为事文远每
阅书于肆不避祁寒暑雨遂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
姚思廉吴兴武康人性恬静寡欲终日闭门披阅经史
未尝言及家事非公事不出门无所造请学有家风博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4b 页
通前载后至散骑常侍
张行成少师事河间刘炫勤学不倦后至右仆射太子
少傅
萧德言博涉经史尤精春秋左氏传贞观中累除著作
郎兼弘文馆学士德言晚年尤笃志于学自昼达夜略
无厌倦每欲开五经必盥濯束带危坐对之妻子候问
请曰终日如是无乃穷乎德言曰敬先圣之言岂惮如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5a 页
路敬淳尤勤学不窥门庭遍览坟籍后至太子司仪郎
李袭誉好学手不释卷博涉经史后至同州刺史
裴行俭初以门荫补弘文生累年在馆惟闭户读书馆
司将加荐举固辞不就左仆射房元龄问其故曰遭隋
季乱私门书籍荡尽冀在馆披阅有所成耳后至吏部
侍郎
裴炎河东人也少补弘文生每休暇诸生多出游炎独
观书不辍后至内史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5b 页
刘仁轨字正则汴州尉氏人也少恭谨好学遇隋末丧
乱不遑专习每行坐所在辄书空画地由是博涉经史
后至文昌左相
马怀素少师事李善贫无灯烛昼采薪苏夜燃读书遂
博览经史解属文开元中为秘书监兼昭文馆学士怀
素虽居吏职而笃学手不释卷
王友贞素好学读九经皆百遍诲训子弟如严君焉后
拜太子中舍许令在家脩道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6a 页
韦涉中书令安石之子开元初丁父忧居丧过礼自此
杜门不出八年于兹与弟斌相劝励探讨坟索不舍昼
夜文华当代俱有盛名后至礼部尚书东郡留守
杨绾生而聪慧及长好学不倦博通经史官至中书侍
郎平章军国事
于休烈为工部尚书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崔元干善属文年近七十好学不倦官历驾部员外郎
知制诰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6b 页
阳城字亢宗北平人也代为宦族家贫不能得书乃
求入集贤院为写书吏窃官书读之昼夜不出房经六
年遂无所不通
李巽字令叔赵郡人少勤学孜孜自课以明经调补华
州参军应拔萃科授鄠县尉
蒋仁自少好学虽甚寒暑未尝释卷后至秘书监
王起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自幼及耋手不释卷
张建章尤好经史聚书至万卷所居有书楼但以披阅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7a 页
清净为事经涉之地无不理焉建章曾赍元载命往渤
海遇风涛乃泊其船回及西岸经太宗征辽碑半在水
中建章则以帛苞麦屑置于水中摸而读之不失一字
其笃学也如此后至幽州行军司马
李溪在省台日聚书至多手不释卷时人号曰李书楼
仕昭宗时位至宰相
梁孙骘雅好聚书有六经史汉洎百家之言凡数千卷
皆简翰精至披勘详审得暇即朝夕耽玩曾无少怠官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7b 页
至左散骑常侍
后汉刘岳初少孤以先人官卑群从之间最不调两都
丧乱流寓青齐丐食业文厉心苦节至太常卿
晋裴皞容止端秀性急刚直无隐少而好学苦心文翰
虽乱离斯瘼手不释卷后至右仆射致仕
周冯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
外唯以披诵咏吟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后至中书令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8a 页
张昭自历清显手不释卷每得生书以旧有足病必卧
而礼之举朝服其好学
 
 
 
 
 
 
卷七百九十八 第 38b 页
 
 
 
 
 
 
 
 册府元龟卷七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