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二十一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七百二十一 宋 王钦若等 撰
  幕府部
   谋画第二
南齐纪僧真为太祖领军功曹太祖将废立谋于袁粲
褚渊僧真启曰今朝廷猖狂人不自保天下之望不在
袁褚明公岂得默然坐受夷灭存亡之机仰希熟虑太
祖纳之太祖欲渡广陵起兵僧真又启曰主上累世皇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b 页
基犹固磐石今百口北渡何必得俱纵得广陵城天子
居深宫施号令目明公为逆何以避此如其不胜则应
北走胡中窃谓此非万全策也太祖曰卿顾家岂能逐
我行耶僧真顿首称无贰
梁夏侯详仕宋为豫州刺史殷琰主簿泰始初琰叛明
帝遣辅国将军刘勔讨之攻守连月人情危惧将请救
于魏详说琰曰今日之举本效忠节若社稷有奉便归
身朝廷何可屈身北面异俗且今魏氏之卒近在淮次
卷七百二十一 第 2a 页
三军未测去就惧有异图今若遣使致款必厚相慰纳
岂免罪而已若谓不杀请充一介琰许之出见勔曰将
军严围崤垒矢刃如霜城内愚迷实同困兽士庶惧诛
咸欲投魏仆所以踰城归德敢布腹心愿将军宏旷荡
之恩垂霈然之惠解围退舍则皆相率而至矣勔曰审
尔当如君言请反命勔遣人到城下呼城中人语以勔
辞即日琰及众俱出一州以全勔为刺史又补详主簿
陈毛喜为宣帝参军时废帝冲昧仆射到仲举与右卫
卷七百二十一 第 2b 页
将军韩子高通谋其事未发喜请帝曰且简选人马配
与子高并赐铁炭使修器甲帝惊曰子高谋反即欲收
执何为更如是耶喜答曰山陵始毕边寇尚多而子高
受委前朝名为效顺然甚轾狷不时授首脱其稽诛或
愆王度宜推心安诱使不自疑一壮士之力耳帝深然
之卒行其计
后魏李先为卫王府左长史从平邺到义台破慕容驎
军回定中山先每一进策所向尅平道武还代以先为
卷七百二十一 第 3a 页
尚书左中兵郎
郦范为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左司马师次无盐宋戍
主申纂凭城拒守识者佥以攻具未周不宜便进范曰
今轻军远袭深入敌境无宜淹留久稽机候且纂必以
我军来速不去攻守谓方城可凭弱卒可恃此天亡之
时也今若外潜威刑内整戎旅密厉将士出其非意可
一攻而尅之白曜曰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今若舒迟民
心固矣司马之策是也遂潜军伪退示以不攻纂果不
卷七百二十一 第 3b 页
设备于是即夜部分旦便腾城崇朝而尅白曜将尽以
其人为军实范曰齐四履之地世号东秦不远为经略
恐未可定也今皇威始被民未沾泽连城有怀贰之将
比邑有拒守之夫宜先信义示之轨物然后民心可怀
二州可定白曜曰此上策也乃免之进次肥城白曜将
攻之范曰肥城虽小攻则淹日得之无益军声失之有
损威势且见无盐之卒死者涂炭成败之机足为鉴矣
若飞书告喻可不攻自伏纵其不降亦当逃散白曜乃
卷七百二十一 第 4a 页
以书晓之肥城果溃白曜目范于众曰此行也得卿三
齐不足定矣军达升城宋太原守房崇吉弃母妻东走
宋青州刺史沈文秀遣其宁朔将军张元孙奉笺归款
请军接援白曜将遣偏师赴之范曰桑梓之恋有怀同
德文秀家在江南青土无坟柏之累拥众数万劲甲坚
城强则拒战势屈则走师未逼之朝夕无事竟何所畏
已求援军且观其使词烦而颜愧视下而志怯币厚言
甘诱我也若不远图惧亏军势既进无所取退遇强敌
卷七百二十一 第 4b 页
羝羊触籓羸角之谓未若先守历城平盘阳下梁邹尅
乐陵然后方轨连镳扬旌直进何患不壶浆路左以迎
明公者哉白曜曰卿前后纳策皆不失衷今日之算吾
所不取何者道固孤城裁能自守盘阳诸戍势不野战
文秀必能尅除意在先诚天与不取后悔何及范曰如
范短见犹谓不真历城足食足兵非一朝可拔文秀既
据东阳为诸城根本多遣军则历城之固不立少遣众
则无以惧敌心脱文秀还叛闭门拒守偏师在前为其
卷七百二十一 第 5a 页
所挫梁邹诸城追击其后文秀身率大军必相乘迫腹
背受敌进退无途虽有韩白恐无全理愿更思审勿入
贼计中白曜乃止遂表范为青州刺史以抚新民
李璨为中书郎太安初宋徐州刺史薛安都举彭城降
诏镇南大将军博陵公尉元镇东将军阳城公孔伯恭
等率众迎之献文复以璨参二府军事达九里山安都
率文武出迎元不加礼出接安都还城使遂不至时宋
将张永沈攸之等率先屯下磕元令璨与中书郎高阁
卷七百二十一 第 5b 页
入彭城说安都安都即与俱载赴军元等入城收管钥
其夜永攻南门不尅退还时永辎重在武原璨劝元乘
永失据攻永米船大破之斫首数千级时大雪寒冰军
冻死者万计于是遂定淮地加璨宁朔将军
郑羲为中书博士大安初宋司州刺史尝珍奇据汝南
来降献文诏殿中尚书元石为都将赴之并招慰淮汝
遣羲参右军事到上蔡珍奇率文武三百人来迎既相
见议欲顿军于汝北未即入城羲谓石曰机事尚速今
卷七百二十一 第 6a 页
珍奇虽来意未可量不如直入其城夺其管钥据有府
库虽出其非意要以全制为胜石从羲言遂策马径入
其城城中尚有珍奇亲兵数百人在珍奇宅内石既尅
城意益骄怠置酒嬉戏无警防之虞羲谓石曰观珍奇
甚有不平之色可严兵设备以待非常其夜珍奇果使
人烧府厢屋欲因救火作难以石有备乃止明旦羲赍
白虎幡慰郭邑众心乃定明年春又引军东讨汝阴刘
彧汝阴太守张超城守不下石率精锐攻之不尅遂退
卷七百二十一 第 6b 页
至陈项议欲还军长社待秋击之诸将心乐早还咸称
善计羲曰今张超驱市人负担石蚁聚穷城命不延月
宜安心守之超食已尽不降当走可翘足而待成擒物
也而欲弃还长社道涂悬远超必修城深堑多积薪榖
将来难图矣石不纳遂旋师长社至冬复往攻超超果
设备无功而还历年超死杨文长代戍食尽城溃乃尅
之竟如羲策
杨侃为长孙稚扬州录事参军梁豫州刺史裴邃治合
卷七百二十一 第 7a 页
肥城规相掩袭密购寿春郭人李瓜花袁建等令为内
应邃已募勒兵士有期日矣而虑寿春疑觉遂谬移云
魏始于马头置戍如闻复欲修白捺旧城若尔便稍相
侵逼此亦须营欧阳设交境之备今板卒已集唯听信
还白捺佐寮咸欲以实答之云无修白捺意而侃曰白
捺小城本非形胜邃好小黠今集兵遣移虚搆是言得
无有别图也稚深悟之乃云录事可造移报侃曰彼之
募兵想别有意何为妄搆白捺也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卷七百二十一 第 7b 页
勿谓秦无人也邃得移谓已知觉便尔散兵瓜花等以
期契不会便相告发伏辜者十数家
郦恽字幼和为长孙稚行台郎恽颇兼武略尝以功名
自许每进计于稚多见纳用以功赏魏昌县开国子邑
三百户
甄楷中山无极人为尚书仪曹郎丁忧在乡时定州刺
史广阳王渊被徵还朝临发召楷兼长史委以州任寻
值鲜于修礼毛普贤等率北镇流民反于州西北之左
卷七百二十一 第 8a 页
人城屠村掠野引向州城州城之内先有燕常云三州
避难之民皆依傍市廛草庐攒住修礼等声云欲收此
辈共为举动既外寇将逼恐有内应楷见人情不安虑
有变起乃收州人中粗豪者皆杀之以威外贼固城民
之心及刺史元固大都督杨津等至楷乃还家
阳固孝明初征陜右以固为仆射李平行台七兵郎中
平命固节度水军固设奇计先期乘贼获其外城
北齐魏兰根初仕魏为尚书令李崇讨茹茹都督长史因
卷七百二十一 第 8b 页
说崇曰缘边诸镇控摄长远昔时初置地广人稀或激发
中原强宗子弟或国之肺腑寄以爪牙中年以来有司
乖实号曰府户役同厮养官婚班齿致失清流而本宗
旧类各各荣显顾瞻彼此理当愤怨更张琴瑟今也其
时静境宁边事之大者宜改镇立州分置郡县凡是府
户悉免为民入仕次叙一准其旧文武兼用威恩并施
此计若行国庶无北顾之虑矣崇以奏闻事寝不报
薛琡初仕魏为上党王天穆讨邢果行台尚书时元颢
卷七百二十一 第 9a 页
已据酂城天穆集文武议其所先议者咸以果众强盛宜
先经略唯琡以为邢果聚众无名虽强犹贼元颢皇室昵
亲来称义举此恐难测果鼠盗狗窃非有远志宜先讨颢
天穆以群情所欲遂先讨果果降军还颢入雒天穆谓琡
曰不用君言乃至于此天平初高祖引为丞相长史时高
祖大举西伐将渡蒲津琡諌曰西戎遇年饥馑无可食啖
故冒死来入陜州欲取仓粟今高司徒已围陜城粟不得
出但置兵诸道勿与野战比及来年麦秋人民尽应饿死
卷七百二十一 第 9b 页
宝炬黑獭自然归降愿王无渡河也侯景亦曰今者之
举兵众极大万一不捷卒难收敛不如分为二军相继
而进前军若胜后军承之高祖皆不纳遂有沙苑之败
陈元康为相府功曹参军从高祖破周文帝于邙山大
会诸将议进退之策咸以为野无青草人马疲瘦不可
远追元康曰两雄交争岁月已久今得大捷便是天授
时不可失必须乘胜追之高祖曰若遇伏兵孤何以济
元康曰王前沙苑还军彼尚无伏今奔败若此何能远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0a 页
谋若舍而不追必成后患高祖竟不从后为大行台右
丞及高祖疾笃谓文襄曰邙山之战不用元康之言方
贻汝患以此为恨死不瞑目
后周徐招初仕后魏为广阳王深府长流参军深讨鲜
于修礼招陈策请离间之葛荣竟杀修礼自为魁帅
卢柔初仕后魏为贺拔胜荆州大行台郎中掌书记军
之机务柔多预之及胜为太保以柔为掾孝武后召胜
引兵赴雒胜以问柔柔曰高欢托晋阳之甲意实难知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0b 页
公宜席卷赴都与决胜负存没以之此忠臣之上策也
若北阻曾阳南并旧楚东连兖豫西接关中带甲十万
观衅而动亦中策也举三荆之地通款梁国可以身免
功名去矣策之下者胜轻柔年少唯而不应及孝武西
迁东魏遣侯景袭穰胜败南奔梁
唐瑾初仕后魏吏部尚书于谨南伐江陵以瑾为元帅
府长史军中谋略多出瑾焉
李棠字长卿初仕东魏为高仲密北豫州掾先是仲密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1a 页
与吏部郎中崔暹有隙暹被齐文襄委遇仲密恐其搆
已每不自安将图来附时东魏又遣镇城奚寿兴典兵
事仲密但知民务而已既至州遂与棠谋伏壮士欲因
此执之寿兴辞而不赴棠遂往见之曰君与高公义符
昆季今日之席以为君首岂有宾客总萃而公无事不
行将恐远近闻之窃有疑怪寿兴遂俱赴便发伏执之
乃帅其士众据城遣棠诣关归款
宇文深为太祖丞相府直阁齐神武屯蒲坂分遣其将窦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1b 页
泰趣潼关高敖曹围雒阳太祖将袭泰诸将咸难之太祖
乃隐其事阳若未谋者而独问策于深深对曰窦氏欢之
骁将也顽凶而勇战亟胜而轻敌欢每仗之以为禦侮今
者大军若就蒲坂则高欢拒守窦泰必援之内外受敌败
之道也不如选轻锐之卒潜出小关泰性躁急必来决战
高欢持重未即救之则泰可擒也既虏窦泰欢势自阻回
师禦之可以制胜太祖喜曰是吾心也军遂行果获泰而
齐神武亦退深又说太祖进取弘农复克之太祖大悦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2a 页
谓深曰君即吾家之陈平也
隋李询初仕后周为司卫大将军高祖为丞相尉迟迥
作乱遣韦孝宽击之以询为元帅长史委以心膂军至
永桥诸将不一询密启高祖请重臣监护高祖遂令高
颎监军与颎同心恊力唯询而已
李德林为高祖丞相府属时郧公韦孝宽为东道元帅
师次永桥为沁水泛长兵未得渡长史李询上密启云
大将梁士彦宇文欣崔宏度并受尉迟迥金军中恟恟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2b 页
人情大异高祖得询启深以为忧与郑译议欲代此三
人德林独进计云公与诸将并是国家贵臣未相伏驭
今以挟令之威使得之耳安知后所遣者能尽腹心前
所遣人独致乖异又取金之事虚实难明即令换易彼
将惧罪恐其逃逸便须禁锢然则郧公以下必有惊疑
之意且临敌代将自古所难乐毅所以辞燕赵括以之
败赵也如愚所见但遣公一腹心明于智略为诸将旧
来所信服者速至军所观其情伪纵有异志必不敢动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3a 页
丞相大悟曰若公不发此言几败大事即令高颎驰驿
往军所为诸将节度竟成大功凡厥谋多此类也
李彻为左武卫将军突厥沙钵略可汗犯塞高祖令卫
王爽为元帅击之以彻为长史遇虏于白道行军总管
李充请袭之诸将多以为疑唯彻奖成其事请同行遂
掩击大破之沙钵略弃所服金甲而遁因此称籓
唐裴寂为高祖大将军府长史从至河东屈突通拒命攻
之不下三辅豪杰归义者日有千数高祖将先定京师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3b 页
议者恐通为后患犹豫未决寂进说曰今通据蒲关若
不先平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之援此乃腹背受敌
败之道也未若攻蒲州下之后入关京师无援可不攻
而定太宗曰不然兵法尚权权在于速宜乘机早度以
骇其心我若迟留彼则生计且关中群盗所在此徒未
有定主易可招怀贼附兵强何城不尅屈突通自守贼
耳不足为虞若入关之机则事未可知矣高祖两从之
留兵围河东而引军入关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4a 页
刘文静为高祖大将军府司马文静劝改旗帜以彰义
举又请连突厥以益兵威高祖并从之
房元龄为太宗秦王府记室参军太宗尝至隐太子所
食中毒而归府中震骇计无所出元龄因谓长孙无忌
曰今嫌隙已成祸机将发天下恟恟人怀异志变故一
作大乱必兴非直祸及府朝正恐倾危社稷此之际会
安可不深思也仆有愚计莫若遵周公之事外宁区夏
内安宗社申孝养之礼古人有云为国者不顾小节此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4b 页
之谓欤孰若国家沦亡身名俱灭乎无忌曰久怀此谋
未敢披露公定所说深会宿心乃入白之太宗召元龄
谓曰阽危之兆其迹已见将若之何对曰国家患难今
古何殊自非睿圣钦明不能安辑大王功盖天地事钟
压纽神赞所在匪藉人谋因与府属杜如晦同心戮力
隐太子将有变太宗令无忌召房玄龄及如晦令衣道
士服潜引入阁计事遂平内难
杜如晦为太宗秦王府属从征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5a 页
窦建德尝参谋帷幄及隐太子之变如晦尝入画策及
事捷与房元龄功等
薛收为太宗秦王府主簿判陜东道行台北部郎中太
宗之讨王世充也窦建德率兵来拒诸将皆以为宜且
退军以观贼形势收独建策曰世充据有东都府库填
积其兵皆是江淮精锐所患者在于乏食是以为我所
持求战不可建德亲总军旅来拒我师亦当尽彼骁雄
期于奋决若纵其至此两寇相连转河北之粮以相资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5b 页
给则伊雒之问战斗不已今宜分兵守营深其沟防即
世充欲战慎勿出兵大王亲率猛锐先据成皋之险训
兵坐甲以待其至彼以疲敝之师当我堂堂之势一战
必尅建德即破世充自下矣不过两旬二国之君可面
缚麾下若退兵自守计之下也太宗纳之卒擒建德
段秀实天宝十二年为安西节度封尝清判官开大勃
律师次贺萨劳城一战而胜尝清逐之秀实进曰贼兵
行饵我也请备左右搜其山林遂歼其伏大历中秀实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6a 页
为泾原节度马璘行军司马时吐蕃来寇战于盐仓官
军不利璘为寇戎所隔逮暮未还败将溃兵争道而入
时都将焦令谌与诸将四五辈狼狈而至秀实召让之
曰兵法大将麾下当斩公等忘其死而欲安其家耶令
谌等恐惧下拜数十秀实乃悉驱城中士卒未出战者
使骁将统之东依古原列奇兵示贼将战且以收合败
亡蕃众望之不敢逼及夜璘方获归
李芃永泰初为江西观察使李勉判官时宣饶二州人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6b 页
方清陈庄聚众据山洞西绝江路劫商旅以为乱芃乃
请于秋浦置州守其要地以破其谋勉然其计以闻代
宗嘉之以宣州之秋浦青阳饶州之至德置池州以芃
摄行州事
齐抗大历中为寿州刺史张镒判官镒为江西观察陇
西节度前后筹量幕中事多出抗
严郢为河东副元帅郭子仪判官子仪迁镇邠州郢领
留府时军士久处河中各有生业不乐迁徙多匿名姓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7a 页
自邠逃还郢悉捕得其渠帅戮之人心方定
李自良德宗初为试殿中监𨽻浙东节度使薛兼训移
镇太原自良从至镇兼训卒鲍防代为节度使会回鹘
入寇防令大将焦伯瑜杜荣国将兵击之自良言于防
曰回鹘远来不可与争锋不如于归路筑二垒以兵守
之坚壁不动虏求战不得师老必退还然后出兵逐之
二垒扼其归路策之上者也防不从趣伯瑜等与战于
百井军大败自良繇是稍知名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7b 页
齐映建中末为凤翔行军司马时德宗居奉天凤翔逼
于贼泚节度使张镒懦缓不晓事部将有李楚琳者剽
悍凶暴军中皆畏之乘间将谋乱先数日映与同列齐
抗皆觉之乃密言于镒令杀之镒不从映言乃示其宽
大召楚琳语云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惧是夜作乱乃
杀镒以应泚军中多为映指导故得免因赴奉天行在
除御史中丞
崔宏礼元和中为东都留守吕元膺从事时淮西吴少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8a 页
阳初死吴元济阻兵拒命山东反侧之徒为之影援东
平李师道谋惊东雒以胁朝廷宏礼为元膺筹画部分
兵众以固东都平亦无累
梁谢曈唐末居太祖门下太祖据同州遂署右职广明
初太祖与河中交战再不利连上章请兵于黄巢伪右
军中尉孟楷抑而不进曈揣太祖有择福意乃进说曰
黄家以数十万之师值唐朝久安人不习战因利乘便
遂下两京然始窃伪号任用已失其所今将军勇冠三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8b 页
军力战于外而孟楷专务壅蔽奏章不达下为庸才所
制上无独断之明破亡之兆必矣况土德未厌外兵四
集漕运波注日以收复为名惟所天察之太祖曰我意
素决尔又如是复何疑哉翌日遂定策戮伪监军使悉
众归顺于河中王重荣表曈为检校屯田员外郎赐绯
令奉表于蜀僖宗大悦召入顾问锡赉甚厚以功授朝
散大夫太子率更令赐紫
李振为太祖从事唐光化中往长安议事时昭宗为中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9a 页
尉刘季述废为太上皇振东归太祖方在邢雒遽还于
梁大计未决季述遣养子希度以社稷委输于梁欲中
帝意又遣供奉官李奉本副介支彦勋称上皇诰喻以
传皆季述党也振入言曰夫竖刁伊戻之乱所以资霸
者之事也今阉竖幽辱天子王不能讨无以令诸侯时
监军使刘重楚季述兄也固党其族旧相张浚在河南
缑氏亦来谓帝曰同中官则事易济且得所欲唯振坚
执不改独曰行正道则大勋可立帝英悟忽厉色曰张
卷七百二十一 第 19b 页
公劝我同敕使是欲倾附自求宰相耶乃定策絷伪使
李奉本支彦勋与希度等即日召程岩折足械至镇杖
杀之请振将命于京师遂与宰臣谋返正
裴迪为太祖节度判官唐天复中太祖驻军于岐下忽
有青州健步苗公立者赍其帅王师范书问至府迪召
之询以东事微觉色动因去左右密徵其说公立乃具
述师范称兵之状时太祖犹子友宁为马步军指挥使
迪不俟命遽请友宁统在府诸军至兖郓巡警以示军
卷七百二十一 第 20a 页
威及昭宗还长安太祖归梁邸凡府僚并被命迁秩兼
锡功臣之号迪独转官为检校司徒号宁銮叶赞功臣
一日宾佐集谒太祖目迪曰叶赞之名唯司徒独有之
他人莫及也其见重如此
李班为成汭荆州掌书记天复中淮寇大举围夏口逼
巴陵太祖患之飞命成汭率水军十万援于鄂李班入
言曰今舳舻容介士千人载稻倍之缓急不可动吴人
剽轻若为所绊则武陵武安皆我之雠也将有后虑不
卷七百二十一 第 20b 页
如遣饶将屯巴陵大军对岸一月不与战则吴寇粮绝
而鄂围解矣汭性刚决不听淮人果乘风纵火舟尽焚
兵尽溺汭亦自沉于江郎人潭人遂入荆渚一如所料
后唐李愚同光中自翰林学士为魏王继岌征蜀都统
判官仍带夲职从军物议以蜀险阻未可长驱招计使
郭崇韬问计于愚愚曰如闻蜀人厌其主荒恣仓卒必
不为用宜乘其人情二三风驰电掣彼必破胆安能守
险及前军至固镇守军食十五万斛崇韬因谓愚曰公
卷七百二十一 第 21a 页
能料事吾军济矣招讨判官陈乂至宝鸡称疾乞留在
后愚厉声曰陈乂见利则进惧难则止今大军涉险人
心易惑正可斩之以殉繇是军中无敢迟留者是时军
书羽檄皆出其手笔蜀平就拜中书舍人
 
 
 
 
卷七百二十一 第 21b 页
 
 
 
 
 
 
 
 册府元龟卷七百二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