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七百十八
卷七百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七百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幕府部
   才学
两汉而下公府将幕咸得以辟署宾佐咨其策画焉故
士之怀才者莫不愿伸于知己而效其所长者矣乃有
藻翰英发学术渊奥洽闻强识稽古博达擅笔牍之敏
驰文雅之誉辞令尚乎体要书檄畅于事情铭记极于
卷七百十八 第 1b 页
温润赋咏臻于典丽用能飞腾光价抑扬望实耸和门
之风采为士林之矜式固可以隆宾礼之异数为道义
之益友又岂特曳长𥚑托后乘已哉
后汉傅毅章帝时为郎中以文雅显于朝廷车骑将军
马防
外戚尊重请毅为军司马及马氏败免官归永元
元年车骑将军窦宪复请毅为记室崔骃为主簿及宪
迁大将军复以毅为司马班固为中护军宪府文章之
盛冠于当世
卷七百十八 第 2a 页
班固永元初为大将军窦宪中护军与参议从宪平匈
奴固与傅毅之徒皆置幕府以典文章宪登燕然山去
塞三千馀里刻石勒功纪汉盛德令固作铭
魏陈琳广陵人汉末为大将军何进主簿其后避难冀
州袁绍使典文章袁氏败琳归太祖太祖谓曰卿昔为
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
祖邪琳谢罪太祖爱其才而不咎以为司空军谋祭酒
管记室宣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
卷七百十八 第 2b 页
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数加厚

阮瑀陈留人汉末都护曹洪欲使掌书记瑀终不为屈
太祖以瑀及陈琳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军国檄书
多琳瑀所作也太祖尝使瑀作书与韩遂时太祖适近
出瑀随从因于马上具草书成呈之太祖览毕欲有所
定而竟不能增损
繁钦为太祖丞相主簿钦既长于书记又善为诗赋其
卷七百十八 第 3a 页
所与太子书记发喉转意率皆巧丽
徐干为太祖司空军谋祭酒掾属干聪识洽闻操翰成
章太祖特加旌命后为五官将文学
董昭为袁绍参军事既归太祖为太祖作书与长安诸
将李傕郭汜等各随轻重致殷勤
傅嘏字兰石司空陈群辟为掾时散骑常侍刘劭作考
课法事下三府嘏著论难劭正始初除尚书郎
蜀李朝为先主益州牧别驾从事群下上先主为汉中
卷七百十八 第 3b 页
王其文朝所造也
刘巴字子初为先主左将军西曹掾先主称尊号昭告
于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
吴滕胄善属文大帝为吴侯时待以宾礼军国书疏尝
令损益润色之
胡综字伟则大帝为讨虏将军时以综为金曹从事累
迁书部领右都督自帝统事诸文诰策命邻国书符略
皆综之所造也
卷七百十八 第 4a 页
晋荀勖初为文帝从事中郎记室会平蜀还雒与裴秀
羊祜共管机密时将发使聘吴并遣当时文士作书与
孙皓帝用勖所作皓既报命和亲帝谓勖曰君前作书
使吴思顺胜十万之众也
刘舆为东海王越左长史越既总录以舆为上佐宾客
满筵文案盈几远近书记日有数千终日不倦或以夜
继之皆人人欢畅莫不悦附命议如流酬对款备时人
服其能比之陈遵时称越府有三才潘滔大才刘舆长
卷七百十八 第 4b 页
才裴邈清才
孙惠为东海王越记室专掌文疏越迁太傅以惠为军
咨祭酒数咨访得失每造书檄越或驿马傕之应命立
成皆有文采
诸葛恢为元帝镇东参军与卞壶并以时誉迁从事中
郎兼统记室时四方多务笺疏殷积恢斟酌酬答咸称
折中于时王氏为将军而恢兄弟及顾含并居显要刘
超以忠谨掌书令时人以帝善任一国之才
卷七百十八 第 5a 页
孔衍避地江东元帝引为安东参军专掌记室书令殷
积而衍每以称职见知
袁宏为大司马桓温府记室温重其文笔专总书记后
为东征赋赋末列称过江诸名德而独不载桓彝时伏
滔先在温府又与宏善苦諌之宏笑而不答温知之甚
忿而惮宏一时文宗不欲令人显问后游青山饮归命
宏同载众为之惧行数里问宏云闻君作东征赋多称
先贤何故不及家君宏答曰尊公称谓非下官敢专既
卷七百十八 第 5b 页
未遑启不敢显之耳温疑不实乃曰君欲为何辞宏即
答曰风鉴散朗或搜或引身虽可亡道不可殒宣城之
节信义为允温泫然而止后从温北征作北征赋皆其
文之高者
伏滔为桓温参军从温伐袁真至寿阳以淮南屡叛著
论二篇名曰正淮
罗含为征西将军桓温参军温尝与寮属宴会含后至
温问众坐曰此何如人或曰可谓荆楚之材温曰此真
卷七百十八 第 6a 页
江左之秀岂惟荆楚而已徵为尚书郎温雅重其才又
表转征西户曹参军
习凿齿为桓温别驾善尺牍论议温甚器遇之时与清
谈文章之士韩伯伏滔等并相友善
宋刘穆之为高祖车骑府记室穆之与参军朱龄石并
便尺牍尝于高祖坐与龄石答书自旦至日中穆之得
百函龄石得八十函而穆之应对无废也
傅亮博涉经史尤善文辞为高祖太尉从事中郎掌记
卷七百十八 第 6b 页
室自登庸之始文笔皆是参军滕演北征广固悉委长
史王诞及宋国建以至受命表策文诰皆亮辞也
谢晦为高祖太尉主簿涉猎文义朗赡多通高祖深加
爱赏群僚莫及
沈怀文文帝时为扬州治中从事史时议省录尚书怀
文以为非宜上议曰昔天官正纪六典序职载师掌均
七府成务所以翼平辰衡经赞邦极故总属之原著夫
官典和统之要昭于国言夏因虞礼有深冢司之则用
卷七百十八 第 7a 页
承殷法无损掌邦之仪用乃调佐王均缉亮帝度而式
宪之轨宏正汉庭述章之范崇明魏室虽条录之名立
称于中代总釐之实不愆于自古比代相沿历朝罔贰
及乎爵以事变级以时改皆兴替之道无害国章八统
元任靡或省革按台辅之职三曰礼典以和邦国以统
百官四曰政典以平邦国以正百官郑康成云冢宰之
于庶寮无所不总也考于兹义备于典文详古准今不
宜虚废帝从之
卷七百十八 第 7b 页
南齐孔稚圭任宋为尚书殿中郎太祖为骠骑以稚圭
有文翰取为记室参军与江淹对掌辞笔
刘绘为豫章王嶷骠骑主簿绘聪警有文义善𨽻书数
被赏召进对华敏僚吏之中见遇莫及琅邪王诩为功
曹以吏能自进嶷谓僚佐曰吾虽不能得应嗣陈蕃然
阁下自有二骥也
谢朓为随王子隆镇西功曹转文学子隆在荆州好辞
赋数集僚友朓以文才尤被赏爱流连晤语不舍日夕
卷七百十八 第 8a 页
长史王秀之以朓年少密启武帝迁新安王中军记室
朓笺辞子隆曰朓闻潢污之水思朝宗而每竭驽蹇之
乘希沃若而中疲何则皋壤摇落对之惆怅岐路西东
或以呜邑而乃服义徒拥归志莫从邈若坠雨飘似秋
蒂朓实庸流行能无算属天地休明山川受纳褒采一
介搜扬小善舍耒场圃奉笔兔园东汎三江西浮七泽
契阔戎旃从容宴语长裾日曳后乘载脂荣立府庭恩
加颜色沐发晞阳未测涯涘抚臆论报早誓肌骨不寤
卷七百十八 第 8b 页
沧溟末运波臣自荡渤澥方春旅翮先谢清切藩房寂
寞旧荜轻舟反溯吊影独留白云在天龙门不见去德
滋永思德滋深唯待清江可望俟归艎于春渚朱邸方
开效蓬心于秋实如其簪履或存衽席无改虽复身填
沟壑犹望妻子知归揽涕告辞悲来横集及为尚书殿
中郎明帝辅政以朓为骠骑咨议领记室掌霸府文笔
王秀之为豫章王骠骑长史王于荆州立学以秀之领
儒林祭酒
卷七百十八 第 9a 页
梁王僧孺仕齐为太学博士尚书仆射王晏深相赏好
晏为丹阳尹召补郡功曹使僧孺撰东宫新记
范云为齐竟陵王子良会稽主簿子良尅日登秦望山
及命云云以山上有秦始皇刻石此文三句一韵人多
作两句读之并不得韵又皆大篆人多不识乃夜取史
记读之令上口明日登山子良令宾僚读之皆茫然不
识末问云云曰下官尝读史记见此刻石文乃进读之
如流子良大悦因以为上宾自是宠冠府朝
卷七百十八 第 9b 页
江淹字文通齐高帝辅政闻其才召为骠骑参军及荆
州刺史沈攸之作乱是时军书表记皆使淹具草相国
建补记室参军事
任昉齐永明初卫将军王俭领丹阳尹引为主簿俭每
见其文必三复殷勤以为当时无辈曰自传季友已来
始复见于任子若孔门是用入其室升其堂于是令昉
作一文及见曰正得吾腹中之欲乃出自作文令昉点
正昉因定数字俭拊几叹曰后世谁知子定吾文其见
卷七百十八 第 10a 页
知如此后为司徒竟陵王记室参军时琅邪王融有隽
才自谓无对当时见昉之文恍然自失
裴邃河东闻喜人齐建武初刺史萧遥昌引为府主簿
寿阳有八公山庙遥昌为立碑使邃为文甚见称赏
丘迟字希范齐末为殿中郎高祖平建业引为骠骑主
簿甚被礼遇时劝进梁王及殊礼皆迟文也天监四年
中军将军临川王宏北伐迟为咨议参军领记室时陈
伯之在北与魏军来拒迟以书喻之伯之遂降
卷七百十八 第 10b 页
钟嵘字仲伟天监中衡阳王元简出守会稽引为宁朔
记室专掌文翰时居士何裔筑室若邪山山发洪水漂
拔树石而裔室独存元简命嵘作瑞室颂以旌表之辞
甚典丽
颜恊为元帝湘东王荆州记室时吴郡顾恊亦在藩邸
与恊同名才学相亚府中称为二恊
刘缓字含度少知名历安西湘东王记室时西府盛集
文学缓居其首
卷七百十八 第 11a 页
周宏直幼而聪敏为元帝外兵记室参军与东海鲍泉
南阳宗懔平原刘缓沛郡刘㲄同掌书记
刘㲄为元帝中记室大清中侯景乱帝承制上流书檄
多委㲄焉
萧子范为大司马南平王户曹属从事中郎王爱文学
士子范偏被恩遇帝曰此宗室奇才也使制千字文其
辞甚美王命记室蔡远注释之由是府中文笔皆使具

卷七百十八 第 11b 页
后梁蔡大宝初为岳阳王察咨议参军元帝与河东王
誉结隙察令大宝使江陵以观之元帝素知大宝见之
甚悦乃示所制玄览赋令注解焉三日而毕元帝大嗟
赏之赠遗甚厚
陈王劢仕梁为南滁州别驾从事史大同末武帝谒园
陵道出朱方劢随例迎候敕劢令从辇侧所经山川莫
不顾问劢随事应对咸有故实又从登北顾楼赋诗辞
义清典帝甚嘉之
卷七百十八 第 12a 页
孔奂梁时为扬州刺史王僧辨治中从事史时侯景新
平每事草创宪章故事无复存者奂博物强识甄明故
实问无不识仪注体式笺表书翰皆出于奂
赵知礼字齐旦天水人高祖之讨元景仲或荐之引为
记室知礼为文赡速每占授军书下笔便就率皆称旨
及征侯景军至白茅湾上表于梁元帝及与王僧辩论
军事其文并知礼所制
蔡景历为高祖记室高祖将讨王僧辨独与侯安都等
卷七百十八 第 12b 页
数人谋之景历弗之知也部分既毕召令草檄景历援
笔立成辞义感激事皆称旨僧辨诛高祖辅政除从事
中郎掌记室如故
徐伯阳初为司空侯安都府记室参军事安都素闻其
名见之降席为礼时甘露降乐游苑诏赐安都令伯阳
为谢表文帝览而奇之
毛喜天嘉中为宣帝骠骑将军府咨议参军领中记室
府朝文翰皆喜词也文帝谓宣帝曰我诸子皆以伯为
卷七百十八 第 13a 页
名汝诸儿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于喜喜即条牒自古
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馀人以启帝称善
后魏胡方回初为赫连屈丐中书侍郎大武破赫连昌
方回入国虽雅有才尚未为时所知也后为北镇司马
为镇脩表有所称庆大武览而嗟叹问谁所作既知方
回召为中书博士赐爵临泾子
张普惠为任城王澄司空仓曹参军澄之表议书记多
出普惠
卷七百十八 第 13b 页
温子升字鹏举为广阳王深东北道行台郎中时黄门
郎徐讫受四方表启答之敏速于深独沉思曰彼有温
郎中才藻可畏
袁跃为太傅清河王怿文学雅为怿所爱赏怿之文表
多出于跃
王伟为侯景行台郎中武定中景据河南齐文襄令韩
轨讨之不克议者咸云侯景犹有北望之心乃遗景书
景复答文襄览之问谁为作或曰其行台郎王伟王曰
卷七百十八 第 14a 页
伟才如此何因不使我知
北齐杨愔为神武行台郎时神武攻邺未下命愔作祭
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是霸图草创军
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
后周卢柔为太祖行台郎中除从事中郎时沙苑之役
大军屡捷汝颍之间多举义来附书翰往反日百馀牒
柔随机报答皆合事宜
田徽为太祖夏州记室参军时军国草创幕府务殷四
卷七百十八 第 14b 页
方书檄皆徽之辞也
裴侠字嵩和河东解人时王思政镇玉壁归于太祖乃
以侠为长史齐神武以书招思政思政令侠草报书甚
壮烈太祖善之曰虽鲁仲连无以加也
元伟字猷道少好学有文性尉迟迥伐蜀以伟为司录
书檄文记皆伟之所为
裴汉初仕魏为大丞相府属曹参军汉善尺牍尤便簿
领理识明赡决断如流相府为之语曰日下灿烂有裴
卷七百十八 第 15a 页

刘璠初为梁雍州刺史萧循司马循在汉中与萧纪笺
及答国家书移襄阳文皆璠之辞也
隋刘臻字宣挚周末为冢宰宇文护中外府记室军书
羽檄多成其手
李德林为高祖大丞相府属未几而三方乱军书羽檄
朝夕填委一日之中动逾百数或机速竞发口授数人
文意百端不加治点进授丞相府从事内中郎禅代之
卷七百十八 第 15b 页
际其相国总百揆九锡殊礼诏策笺表玺书皆德林之
词也
祖君彦大业中位至东平郡书佐郡陷翟让因为李密
所得密甚礼之署为记室军书羽檄皆成其手
唐魏徵字玄成隋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以应李密
召徵使典书记密每见宝藏文疏未尝不称善既闻徵
所为遽使召之徵进十策以干密密虽奇之而不能用
陈叔达高祖建议为丞相主簿禅代文诰多叔达所为
卷七百十八 第 16a 页
寻拜黄门侍郎
房玄龄为秦府记室参军时戎轩岁警羽檄交驰出入
十年尝典管记每军书表奏驻马立成文约理赡初无
稿草
薛收为天策府记室参军太宗初授天策上将尚书令
命收与虞世南并作第一让表竟用收者太宗曾侍高
祖游后园池中获一白鱼命收为献表收授笔立疏不
复停思时人推其二表赡而速
卷七百十八 第 16b 页
薛元敬有文学为从父收之亚武德初为天策府参军
事署学士与许敬宗俱以本官直记室
张昌龄为昆山道行军记室破卢明月平龟兹军书露
布皆昌龄之文也
韦承庆为雍王府参军府中文翰皆出于承庆词藻之
美擅于一时又尝扈从九成宫为山诗十首文理清畅
属和者数百
令狐楚为太原掌书记时节度使郑儋在镇暴卒不及
卷七百十八 第 17a 页
指撝后事军中諠哗将欲有变中夜忽数十骑持刃迫
楚至军门诸将逼之令草遗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立
成读示三军无不感泣由是名声益重
李商隐为令狐楚天平宣武巡官商隐能为古文不喜
偶对楚能章奏遂以其道授商隐自是始为今体章奏
傅学强记下笔不能自休善为诔奠之词与太原温庭
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才商隐后为河阳王茂元
掌书记
卷七百十八 第 17b 页
桂州郑亚东蜀柳仲郢判官有表状集四十卷
刘三复长于章奏李德裕始镇浙西迄于淮甸皆参佐
宾筵军政之馀与之吟咏终日
李巨川为王重荣河中掌书记时僖宗在蜀贼据京师
重荣纠合诸藩恊力殄寇军书奏请堆案盈几巨川文
思敏速翰动如飞传之藩邻无不耸动后为韩建华州
掌书记时昭宗驻跸于华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
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辅王室四方书
卷七百十八 第 18a 页
檄酬报辐辏巨川洒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
梁李珽为太祖掌书记沧州节度使刘守文拒命太祖
引兵十馀万围之久而未下乃召珽草檄班师即就外
次笔不停辍登时而成大为太祖嗟赏
后唐李袭吉为武皇河东节度副使好学有笔述虽军
前马上手不释卷凡太原自中和末所发笺奏军书皆
袭吉所为也昭宗重其文章因入奏授谏议大夫使上
事北省以荣之上事竟遣归太原复其戎职
卷七百十八 第 18b 页
马郁幽州人少警悟有俊才多智数言辨纵横下笔成
文乾宁末为幽州府刀笔小吏时节帅李威为王镕所
杀镕书报其弟俦云威谋危军府衷甲窃发与三军接
战而死俦遣使于镕问谋乱本末幕客为书多不知旨
郁时直记室即起草为之条列事状云可疑者十词理
俊赡以此知名因得署幕职后在庄宗幕府自李袭吉
卒后每有四方会盟书檄多命郁为之答吴蜀书与王
檀檄皆郁文也
卷七百十八 第 19a 页
卢汝弼初仕唐为祠部郎中知制诰天佑三年归于武
皇代李袭吉为副使军国政务委其参决汝弼美书翰
文彩绮丽人士称之
司空颋初为罗绍威魏州掌书记后为杨师厚招讨判
官师厚卒贺德伦初至三军乱张彦召德伦判官王正
言令草奏正言本非文士又为乱兵所迫汗流浃背秉
笔不能措一词张彦怒排之榻下曰钝汉辱我叱书吏
曰谁能为吾草奏者吏曰司空郎中罗令公幕客有俊
卷七百十八 第 19b 页
才即驰骑召之颋已被剽夺敝衣而至长揖彦即操笔
于白刃间神气自若笔不停辍连草数奏张彦读至军
府无非甚切朝廷却以为閒必若四向取谋但恐六州
俱失彦甚怪其意即日与之仆马乃令德伦请为判官
李愚同光末自翰林学士为魏王继岌伐蜀都统判官
是时幕府军书羽檄皆出其手蜀平就拜中书舍人
周张沆后唐明宗朝擢进士第秦王从荣为河南尹表
沆为巡官王童年疏率动不由礼每宾僚大集手自出
卷七百十八 第 20a 页
题令面赋诗小不如意则坏裂抵弃沆初通刺属合座
客各为南湖厅记谓沆曰闻生名请为此文沆不获已
措翰及群士记成独取沆所为勒之于石繇是署职
王仁裕初仕后唐为王思同西京留守判官及思同败
绩废帝素闻其名召令随驾入雒沿路书诏皆出仁裕
之手
 
 
卷七百十八 第 20b 页
 
 
 
 
 
 
 
 册府元龟卷七百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