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八十
卷六百八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百八十  宋 王钦若等 撰
  牧守部
    静理  推诚
   静理
夫古人之为政者曷尝不崇清静以致治资简易以成
化故老氏著玄默之教仲尼垂耻格之训盖斯民三代
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岂可挟术而致扰哉汉室而下良
卷六百八十 第 1b 页
牧相继乃有推宽大之志布仁厚之德宣流恺悌敦修
礼让专务通恕悉蠲烦苛或反已而自思狱讼以止或
责成而委任曹事咸举物安其所民爱其赐斯足以为
循吏之称首矣
汉曹参初为齐相使者召参参去嘱其后相曰以齐狱
市为寄慎勿扰也后相曰治无大于此者乎参曰不然
夫狱市者所以并容也今若扰之奸人安所容乎吾是
以先之(孟康曰夫狱市者兼受善恶若穷极奸人无所/容窜久且为乱泰人极刑而天下畔孝武峻法)
卷六百八十 第 2a 页
(而狱繁此/其效也)
儿宽为左内史治民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
务在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诚与下不求名声吏民
大信爱之
汲黯为东海太守学黄老言治官民好清静择丞史任
(择郡丞及史任之也郑当时/为大司农官属丞史亦是也)责大指而已不细苛黯
多病卧阁内不出岁馀东海大治
黄霸为颍川太守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力犹勤也言先/以德教化于下)
卷六百八十 第 2b 页
(若有弗从然/后用刑罚也)务在成就全安长史(不欲易代/反损伤)许丞老病
(许县/丞)督邮白欲逐之霸曰许丞廉吏虽老而能拜起
送迎止颇重听何伤且善助之毋失贤者意或问其故
霸曰数易长史送故迎新之费及奸史缘绝簿书盗财
(缘因也因交代之际而/弃匿簿书以盗官物也)公私费耗甚多皆当出于民
所易新吏又未必贤或不如其故徒相益为乱凡治道
去其泰甚者耳
龚遂宣帝时选为渤海太守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
卷六百八十 第 3a 页
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
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帝许之
薛宣为右冯翊性密静有思(有智/思也)思省吏职求其便安
(省视/也)下至财用笔研皆为设方略利用而省费(利便也/省减也)
(便于用而/减于费也)吏民称之郡中清静
后汉卫飒字子彦河内修武人也建武初为桂阳太守
理恤民事居官如家其所施政莫不合于物宜视事十
年郡内清理
卷六百八十 第 3b 页
鲍永为扬州牧时南土尚多寇暴永以吏人痍伤之后
乃缓其衔辔示诛彊横而镇抚其馀百姓安之
马援为陇西太守务开宽信恩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
大体而已宾客故人日满其门诸曹时白外事援辄曰
此丞掾之任何足相烦颇爱老子使得遨游若大姓侵
小民黠羌欲旅距此乃太守事耳
刘宠为会稽太守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
为官吏所扰简除烦苛禁察非法郡中大化
卷六百八十 第 4a 页
王况字文伯性聪敏为陈留太守以德行化人
杜安为邑郡太守率身正下以礼化俗
郭贺为河南尹以清静称
廉范历武威武都二郡太守随俗化导各得治宜建中
初迁蜀郡太守其俗尚文辩好相持短长范每励以淳
厚不受偷薄之说
魏霸为钜鹿太守以简朴宽恕为政掾吏有过要先诲
其失不改者乃罢之
卷六百八十 第 4b 页
王堂为鲁相政存简一至数年无辞讼
张敏为汝南太守清约不烦用刑平正有理能名
任延更始初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壮少/也)
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
卢植为九江太守以疾去官会南夷反叛以植尝在九
江有恩信拜为庐江太守植深达政宜务存清静弘大
体而已
魏华歆汉末为豫章太守为政清静不烦吏民感而爱
卷六百八十 第 5a 页

游楚字仲元汉末为蒲阪令后迁陇西太守为人慷慨
历位宰守所在以恩德为治不好刑杀
孟康齐王正始中为弘农守领典农校尉康到官清已
奉职嘉善而矜不能省息狱讼缘民所欲因而利之郡
领吏二百馀人涉春遣休尝四分遣一事无宿诺
杨阜为武都太守郡滨蜀汉阜请依龚遂故事安之而

卷六百八十 第 5b 页
蜀杨戏出领梓潼太守入为射声校尉所在清约不烦
晋傅嘏为河南尹河南尹内掌帝都外统京畿兼古六
乡六遂之士其民异方杂居多豪门大族商贾胡貊天
下四万会利之所聚而奸之所生前尹司马芝举其纲
而太简次尹刘静综其目而太密后尹李胜毁常法以
收一时之声嘏立司马氏之纲统裁刘氏之细目以经
纬李氏之所毁以渐补之郡有七百吏半非旧也河南
俗党五官掾功曹典选职皆授其本国人无用异邦人
卷六百八十 第 6a 页
者嘏各举其良而对用之官曹分职而后以次考核之
其治以德教为本然持法有常简而不可犯见理识情
狱讼不加槚楚得其实不为小惠有所荐达及夫有益
于民事皆隐其端迹若不繇已出故当时无赫赫之名
吏民久而后安之
和峤为颍川太守为政清简甚得百姓欢心
郑冲为陈留太守冲以儒雅为德莅职不为干局之誉
王承为东海太守政尚清静不为细察
卷六百八十 第 6b 页
王述为临海太守迁会稽内史莅政清肃终日无事
刘琰为丹阳尹为政清整门无杂宾时百姓颇有讼官
长者诸郡往往有相举正琰叹曰夫居下讪上此弊道
也古之善政司契而已岂不以其敦本正源镇静流未
乎君虽不君下安可以失礼若此风不革百姓将往而
不返遂寝而不问
宋王弘为江州刺史至州省赋简役百姓安之
张茂度为广州刺史绥静百越岭外安之
卷六百八十 第 7a 页
谢述为吴兴太守在郡清省为吏民所怀
袁湛为吴郡太守秩中二千石莅政和理为吏民所称
段福荣为豫州刺史莅任清谨为西土所安
南齐裴昭明为广陵太守明帝以其在事无启奏代还
责之昭明曰臣不欲竞执关揵故耳
王纶之为吴兴太守为政宽简称良二千石
张岱为吴兴太守秩中二千石岱晚节在吴兴更以宽
恕著名
卷六百八十 第 7b 页
梁王峻仕齐为桂阳内史会高祖义师起上流诸郡多
相惊扰峻闭阁静坐一郡帖然百姓赖之又为宣城太
守为政清和吏民安之
江茜为晋安内史莅政清约务在宽简吏民便之
冯道根为南梁太守豫州刺史历处州郡和理清静为
下所怀
张充为义兴太守为政清静吏民便之
王志为丹阳尹为政清静去烦苛
卷六百八十 第 8a 页
徐摛为新安太守至郡为治清静教民礼义劝课农桑
期年之中风俗便改
张缵为吴兴太守治郡省烦苛务清静民吏便之
萧子云为临川内史在郡以和理民吏悦之
谢举为豫章内史为政和理甚得民心后为晋陵太守
在郡清静百姓化其德境内肃然
范述曾为永嘉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
任昉为新安太守在郡不事边幅率然曳杖徒行邑郭
卷六百八十 第 8b 页
民通辞讼者就路决焉为政清省吏民便之
范云为零陵内史在任洁已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又为始兴内史郡多豪猾大姓二千石有不善者谋共
杀害不则逐去之边带蛮俚尤多盗贼前内史皆以兵
刃自卫云入境抚以恩德罢亭候商贾露宿郡中称为
神明
韦放为竟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
王承为东阳太守为政宽惠吏民悦之
卷六百八十 第 9a 页
伏暅为永阳内史在郡清洁政务安静
张缅为豫章内史为政任恩惠不设钩距吏人化其德
亦不敢欺故老咸云数十年未有也
刘孺为晋陵太守在郡和理为吏民所称
谢朏为义兴太守加秩中二千石在郡不省杂事悉付
纲纪曰吾不能作主者吏但能作太守耳
殷均为临川内史体多疾闭阁卧理而百姓化其德劫
盗皆奔出境
卷六百八十 第 9b 页
陶季真为东莞太守在郡号为清和后为建安太守为
政清静百姓便之
王茂为江州刺史历丹阳尹性宽厚居官虽无誉亦为
吏民所安
褚翔为义兴太守莅政洁已省烦苛去游费百姓安之
萧洽为临海太守为政清平不尚威猛民俗便之
陈王励为晋陵太守时兵饥之后郡中凋弊励为政清
简吏民便安之
卷六百八十 第 10a 页
鲁达为巴州刺史为政简要推诚任下吏民便之
后魏彭城王协为扬州刺史简刑道礼与民休息州境
无虞遐迩安静
乐安王范为长安镇都大将谦恭惠下推心抚绥百姓
称之时秦土新罹杀贼流亡相继范请崇易简之体帝
纳之于是遂宽徭与人休息
张白泽为雍州刺史清心少欲吏民安之
茹皓为濮阳太守清简寡事
卷六百八十 第 10b 页
张衮为幽州刺史清俭寡欲劝课农桑百姓安之
贾隽为荆州刺史在州五载清静寡事为吏民所安
贾祯为鲁阳太守清素善抚接得百姓情
高悦为长乐太守为政宽惠民庶安之
陆惟州为相州刺史政尚宽惠吏民安之
郦约历东莱鲁郡二郡太守为政清静吏民安之
韩麒麟为齐州刺史在官寡于刑罚从事刘普庆说麒
麟曰明公仗节方夏而无所斩戮何以示威麒麟曰刑
卷六百八十 第 11a 页
罚所以止恶盖不得已而用之民不犯法何以戮乎若
必须斩戮以立威名当以卿应之普庆惭惧而退
游明根为东兖州刺史为政清平新民乐附
房景伯为齐州辅国长史值刺史死敕行州事政存宽
简百姓安之
韦崇为南颍川太守不好发摘细事尝云何用小察以
伤大道吏民感之郡中大治
李䜣为相州刺史为政清简明于折狱奸盗止息百姓
卷六百八十 第 11b 页
称之
刘元孙起家拜兰陵太守治以清静为名
郑道昭为光州刺史转青州刺史其在二州政务宽厚
不任威刑为吏民所爱
郑尚为济州刺史为政宽简百姓安之
毕祖圬为东婺州刺史初圬善抚边人清平有信务在
安静百姓称之
王袭为并州刺史太和中孝文舆驾诣雒路幸其治供
卷六百八十 第 12a 页
帐粗办境内清静帝颇嘉之
李平为太子中庶子平因侍从容请自效一郡孝文曰
卿复欲以吏事自试也拜长乐太守政务清静吏民怀

裴叔义为兖州安东府外兵参军累迁太守为政清静
吏民安之
裴芬为东秦州刺史在州有清静之称
柳僧习为北地太守为政宽平氐羌悦爱
卷六百八十 第 12b 页
贾思同为襄州刺史虽无明察之誉百姓安之
曹世表为清河太守治官省约百姓安之
张烈为瀛州刺史为政清静吏民安之
范绍为并州刺史清慎守法颇得民和
刘道斌为弘农太守迁岐州刺史所在有清治之称
张伟为营州刺史在州郡以仁德为先不任刑罚清身
率下宰守不敢为非
王珝为济州刺史清静爱民有政治之称
卷六百八十 第 13a 页
北齐尧雄初仕东魏为豫州刺史雄虽武将而性质宽
厚治民颇有诚信为政去烦碎举大纲而已
段荣为济州刺史历相州秦州事性温和所历皆推仁
恕吏民爱之
段韶为并州刺史为政举大纲不存小察甚得民和(时/又)
(有韩贤为雒州刺史虽武将而性和直/不甚贪暴虽无善政不为吏民所苦)
后周阎庆为宁州刺史性宽和不苛察百姓悦之
冯迁为广汉郡守时蜀土初平人情扰动迁政在简恕
卷六百八十 第 13b 页
夷俗颇安之
李穆为并州总管时东夏甫平人情尚扰穆镇之以静
百姓安之
颜之仪为济州刺史在州清静夷夏悦之
李和为汉阳郡守治存宽简百姓称之后为夏州刺史
又除雒州刺史和前在夏州颇留遗惠及有此授商雒
父老莫不想望德音和至州以仁恕训物狱讼为之简

卷六百八十 第 14a 页
冀携为襄乐郡守迁湖州刺史性静退每以清约自处
前后所历颇有声称
梁椿为渭州刺史在州虽无他政绩而夷夏安之
王雅为鄜城郡守政尚简易吏人安之
韩果为华州刺史为政宽简吏民称之
皇甫璠为随州刺史政存简惠百姓安之
王子直为行瓜州事性清静务以德政化民西土悦附
庾信为雒州刺史多识旧章为政简静吏民安之
卷六百八十 第 14b 页
魏玄为熊州刺史政存简惠百姓悦之
库狄峙为益州刺史性宽和尚清静为夷獠所安
隋柳裘为许州刺史在官清简民吏怀之
河间王弘出为宁州总管在州治尚清静甚有恩惠
韦世康为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合境清肃又为荆州
总管为政简静百姓爱悦合境无讼
韦艺为齐州刺史为政清简士庶怀惠
柳俭为蓬州刺史讼者庭遣不为文书约束从容而已
卷六百八十 第 15a 页
狱无系囚蜀王秀时镇益州列上其事迁沔州刺史
公孙景茂为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
梁彦光初为岐州刺史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唐杨恭仁隋末为甘州刺史恭仁务举大纲不为苛察
戎夏安之文帝谓其父雄曰恭仁在州甚有善政非惟
朕举得人亦是卿义方所致也
襄武王琛为晋州道行台总管驭众宽简大为民夷所

卷六百八十 第 15b 页
宇文士及贞观初为蒲州刺史为政宽简吏人安之
张文琮贞观中为亳州刺史为政清简百姓爱之
田留安贞观中历徐洪二州都督皆以宽简为吏民所

高智周为寿州刺史政存宽惠百姓安之
霍王元轨前后为刺史至州唯闭阁无为吏事责成于
长史司马
陆象先为益州大都督府长史仍为剑南道按察使在
卷六百八十 第 16a 页
官务以宽仁为政大司马韦抱贞言曰望明公稍行杖
罚以立威名不然恐下人怠惰无所惧也象先曰为政
者理则可矣何必严刑树威损人益已恐非仁恕之道
竟不从抱贞之言象先玄宗开元中为蒲州刺史仍为
河东道按察使尝有小吏犯罪但语示而遣之录事白
曰此例皆合与杖象先曰人情相去不远此岂不解吾
言若其必须行杖即当自汝为始录事惭惧而退象先
尝谓人曰天下本自无事秪是庸人扰之始为繁耳但
卷六百八十 第 16b 页
当静其源则亦何忧不简前后为刺史其政如一吏咸
怀思之
李适之为河南尹适之性简率不务苛细人吏便之
倪若水为汴州刺史政尚清静人吏安之
苗晋卿天宝中为金州刺史历魏郡太守政化大行晋
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在有惠化
邓景山肃宗至德初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使政理简
肃闻于朝廷
卷六百八十 第 17a 页
崔衍为宣歙池观察使政务简便人颇怀之
韦夏卿为京兆尹东都留守为政务通适不喜改作
魏少游早以吏干知名累迁京兆尹居职缘饰成务不为
事首有规简善任人果于集事前后四领京兆虽无赫
赫之名而龊龊廉谨有足称者
张延赏为河南尹时河雒兵戈之后邑里丘墟延赏政
尚易简东都甚理
张镒代宗大历中为濠州刺史为政清静州事大理
卷六百八十 第 17b 页
李勉为京兆尹政尚简肃甚有时称及为滑亳永平节
度使在镇八年以旧德清重不言而理东诸侯虽暴骜
者亦宗敬之
关播大历中以淮南判官摄滁州刺史为政清静简惠
既无盗贼人甚安悦之
马燧为怀州刺史乘兵乱后夏大旱人失耕种燧乃务
教化去烦苛
段秀实为泾州刺史清约率易远近安之退公之后端
卷六百八十 第 18a 页
居静虑而已
薛播德宗建中初为晋州刺史迁河南尹皆为政简肃
甚获当时之称
韦元甫有器局所莅有声为扬州长史淮南节度在扬
州三年政尚不扰事亦能理
吴凑为京兆尹孜孜为政以勤俭清简为务人心安悦
及为婺州都团练观察使为政勤俭清正美声闻于朝

卷六百八十 第 18b 页
裴谞为河南尹不鞫人于赃罪以宽厚和易为理
武元衡为西川节度使在成都比三年公私皆济抚蛮
夷异类约束明具辄不生事
崔咏为邓州刺史后为桂管观察使皆不生事溪洞夷
俗颇安
孔戣宪宗元和中为广州刺史时桂管经略使杨旻桂
仲武裴行立等骚动生蛮以求功伐遂致岭表累岁用
兵唯戣以清俭为理不务邀功交广大理
卷六百八十 第 19a 页
王锷为容管经略使凡八年溪洞安之
薛放为江南西道观察使在镇唯用清洁为理一方之
人至今思之
阎济美为福建观察使复移镇浙左所至常以简澹为
理两地之人常赋之外不知其他
丁公著为浙西观察使二年为河南尹皆以清静为理
沈传师为湖南江西宣州三观察使所至以廉静称理
崔郾为鄂岳浙西观察使所至用宽政清简少事财用
卷六百八十 第 19b 页
有馀人遂宁泰
汉李殷累为郡守性沉厚所莅无苛暴之名
周冯道后唐清泰初为同州节度使为政闲淡狱市无

翟光邺权知京兆以宽静为治前政有烦苛之事一切
停罢百姓便之
   推诚
礼云惟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又曰惟天下至诚为能
卷六百八十 第 20a 页
化夫欲尽物之性而化之者其唯至诚乎故古之良二
千石妙识治体推诚明之性为抚御之术简略苛细输
写心腹选任于淳质慰荐于勤励待众以信而民不忍
欺推功于下而人乐为用或因垒以喻寇贼或刻期以
遣囚系动发于衷以底于治宜乎诏敕之嘉奖史册之
褒纪傅云安静之吏悃愊无华日计不足月计有馀其
是之谓乎
汉赵广汉二千石(王钦若等曰汉历京兆尹/颍川太守秩皆二千石)以和颜接
卷六百八十 第 20b 页
士其慰荐待遇吏殷勤甚备(慰荐为安慰/而荐达之)事推功善归
之于下曰某缘卿所为非二千石所及行之发于至诚
吏见者皆输写心腹无所隐匿咸愿为用僵仆无所避
严延年为涿郡太守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皆亲
乡之(读乡/曰向)出身不顾以是治下无隐情
儿宽为左内史劝农业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
于得人心择用仁厚士推情与下不求名声吏民大爱
信之
卷六百八十 第 21a 页
韩延寿为左冯翊恩信周遍二十四县莫复以辞讼自
言者推其至诚吏民不敢欺绐(绐䛘/也)
龚遂为渤海太守先是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郡
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
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毋得问也(钩/镰)
(也/)持兵者乃为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
皆罢(罢读曰疲言为盗/贼久心疲厌也)渤海又多劫掠相随闻遂教令
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
卷六百八十 第 21b 页
后汉郭伋为并州刺史行部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
各骑竹马迎拜伋问曰儿曹何自远来对曰闻使君到
喜故来迎诸儿复送到郭门外问使君何日当还伋曰
别驾从事计日告之行部还入美稷界先期一日伋念
负诸童儿遂止于野亭须期乃入
马援为陇西太守务开宽信恩以待下任吏以职但总
大体而已诸曹时白外事辄曰此丞掾任何足相烦
戴封为中山相时诸县囚四百馀人辞状已定当行刑
卷六百八十 第 22a 页
封哀之皆遣归家与尅期日皆无违者诏书褒美焉
张纲为广陵太守初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
二千石前太守往辄多请兵及纲受拜诏问当得兵马
几何纲对曰无用兵马遂单车之官径诣婴垒门示以
祸福婴大惊惧走欲闭门纲又于门外罢遣吏兵留所
亲者十馀人以书语其长老素为婴所信者请与相见
问以本变因示以诏恩使还请婴婴见纲意诚即出见
纲纲延置上坐问疾苦礼毕乃谓之曰前后二千石多
卷六百八十 第 22b 页
非其人杜塞国恩肆其私求乡郡远天子不能朝夕闻
也故民人相聚以避害二千石信有罪矣为之者乃非
义也忠臣不欺君以自明孝子不损父以求福天子圣
人欲文德以来之故使太守来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
刑也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发
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宜深计其利害婴闻泣曰荒裔
愚人数为二千石所侵枉不堪其困故遂相聚偷生明
府仁及草木乃婴等更生之泽但恐投兵之日不免拿
卷六百八十 第 23a 页
戮耳纲曰岂其然乎要之以天地誓之以日月方当相
显以爵位何祸之有乎婴曰苟赦其罪得全首领以就
农亩则抱戴没齿爵禄非所望也婴虽为大贼起于狂
暴自以为必死及得纲言旷然开明乃辞还营明日遂
将所部万馀人与妻子面縳诣纲纲悉释縳慰纳谓婴
曰卿诸人一旦解散方陲荡然当条名上之必受封赏
婴曰乞归故业不愿以秽名污明时也纲以其至诚乃
各从其意亲为安居宅子弟欲为吏者随才任职欲为
卷六百八十 第 23b 页
民者劝以农桑田业并丰南州晏然
刘岱为兖州刺史虚已爱物为士人所附
魏田豫为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
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与五百馀人表奏
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
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解散郡内清

蜀董和为益州郡太守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
卷六百八十 第 24a 页
而信之
晋刘弘为荆州刺史值王室多难得专命一方尽其器
能推诚御下厉以公义每有手书郡国丁宁款密莫不
感悦颠倒奔赴咸曰得刘公一纸书贤于十部从事
宋谢方明转晋陵太守复为南部相常年终江陵县狱
囚事无轻重悉散听归家候过正三日还到罪应入重
者有二十馀人纪纲以下莫不疑惧时晋陵郡送故主
簿弘季盛徐寿之并随在西固谏以为昔人虽有其事
卷六百八十 第 24b 页
或是记籍过言且当今民情伪薄不可以古义相许方
明不纳一时遣之囚及父兄皆惊喜涕泣以就死无恨
至期有重罪二人不还方明不听讨捕其一人醉不能
归违至二日乃反馀一囚十日不至五官朱千期请见
欲白讨之方明知为囚事使左右谢五官不须入囚自
当反囚逡巡墟里不能自归乡村责让之率领将送遂
竟无逃亡者远近咸叹服焉
南齐安陆王缅为雍川刺史留心辞讼亲自隐恤劫钞
卷六百八十 第 25a 页
渡口皆赦遣以自新再犯乃加诛为百姓所畏爱
梁何胤字子秀初仕齐为建安太守为政有恩信民不
忍欺每伏腊放囚还家依期而返
始兴王憺为荆州刺史自以少年始居重任思欲开导
物情乃谓佐吏曰政之不臧士君子所宜共惜言可用
用之可也如不可用于我何伤吾开怀矣尔其勿吝于
是小人知恩而君子尽意矣
王志为东阳太守郡狱有重囚十馀人冬至日悉遣还
卷六百八十 第 25b 页
家过节皆反唯一人失期狱司以为言志曰此自太守
事主者勿忧明旦果自诣狱辞以为妇孕吏民益叹服

陈沈君高为平越将军广州刺史岭南俚獠世相攻伐
君高本文吏无武干推心抚御甚得民和
后魏沛郡公祯为南豫州刺史初豫州城豪胡丘生数
与外交通及祯为刺史丘生尝有犯怀恨图为不轨诈
以婚集城人告云刺史欲迁城中大家送之向代共谋
卷六百八十 第 26a 页
翻城城人石道起以事密告祯速掩丘生并诸预谋者
祯曰吾不负人人何以叛但丘生诳误若即收掩众必
大惧吾静以待之不久自当悔服语未讫而城中三百
人自缚诣州门陈丘生谲诳之罪而丘生单骑逃走祯
恕而不问
宇文福为瀛州刺史性忠清在公严毅以信御民甚得
声誉
艾陆伯子华为齐州刺史先是州境数经反逆邢果之
卷六百八十 第 26b 页
(王钦若等曰是时平/府主簿邢果作乱也)人不自保而子华抚集豪右委
之管籥众感悦境内帖然
李仲遵为营州刺史时四方州镇叛乱相续营州城内
咸有异心仲遵单车赴州既至与大使卢同以恩信怀
诱率皆怡悦
北齐张华原为兖州刺史境内大贼及邻州亡命二百
馀人皆诣华原归款咸抚以恩信放归田里于是人怀
感附寇盗寝息州狱先有囚千馀人华原皆决遣至年
卷六百八十 第 27a 页
暮唯有重罪者数十人华原亦遣归家申贺依期至狱
后周宇文测行汾州事政在简惠颇得人和地接东魏
数相抄窃或有获其为寇者多实而文测皆命解缚置
之宾馆然后引与相见如客礼焉仍宴设放还其国而
送出境自是东魏人大惭乃不为寇两界遂通庆问时
论方之羊叔子(王钦若等曰羊叔子/事具将帅推诚门)
隋令狐熙为桂州总管有宁猛力者与陈后主同日生
自言貌有贵相在陈日已据南海平陈后高祖因而抚
卷六百八十 第 27b 页
之即拜安州刺史然骄倨恃其阻险未尝参谒熙手书
谕之申以交友之分其母有疹熙复遗以药物猛力感
之诣府请谒不敢为非
卫玄为资州刺史时獠攻围大牢镇玄单骑造其营谓
群獠曰我是刺史衔天子诏安养汝等勿惊惧也诸贼
莫敢动于是说以利害渠帅感悦解兵而去
唐田留安为魏州总管刘黑闼之乱来攻州城于时山
东豪猾多杀长吏以应贼百姓凶人咸怀异志凡诸郡
卷六百八十 第 28a 页
守皆以心腹自卫多所猜防繇是上下情隔怨叛者多
留安独抚结所部示无疑阻但有白事者无问疏远皆
至卧内谓人曰吾与卿辈同为国守自宜一心无为疑
二也必欲弃国即异背顺归逆亦任卿辈斩吾头而去
矣城中父老递相诫励子弟曰田公以赤心相付何得
负之繇是人情遂同
张伯义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朴直不知书然能推诚
委任军府简肃人皆便之
卷六百八十 第 28b 页
于邵为巴州刺史时岁俭夷獠相聚山泽为盗数千百
人来围州城邵抚励州兵与之拒战凡旬有二日间遣
使说喻示以善恶山盗邀邵出乃以儒服出城致之不
疑因皆降之节度使李抱玉以闻迁梓州刺史
吕元膺为蕲州刺史颇著恩信常岁终阅郡狱囚囚有
自告者曰某有母在明日元正不得相见因泣下元膺
悯焉尽脱其械纵之与期守吏曰贼不可纵元膺曰吾
以忠信待之及期无后至者繇是群盗感义相引而去
卷六百八十 第 29a 页
 
 
 
 
 
 
 
 
卷六百八十 第 29b 页
 
 
 
 
 
 
 
 册府元龟卷六百八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