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二十三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百二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卿监部
    公正  论荐
   公正
夫举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位亚三司行则鸣玉盖大臣
之任也乃有贞谅成性正直自好临大节而无挠在群
居而不惑摧折贵倖罔畏强禦箴规违失弗为从谀至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b 页
于外庭集议必据经而守正本司涖事专嫉恶以绳奸
靡顾翕訾之言无避炎隆之势克全素履以成令名斯
固端已洁操励物轨俗率义不爽事君尽忠之徒欤繇
汉而下亦时闻其人矣
汉张释之为公车令太子与梁王共车入朝不下司马
(宫卫令诸出入殿门公车司马/门者皆下不如令罚金四两)于是释之追止太子
梁王毋入殿门遂劾不下公门不敬奏之薄太后闻之
文帝免冠谢曰教儿子不谨薄太后使使承诏赦太子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a 页
梁王然后得入文帝繇是奇释之
汲黯为主爵都尉时张汤以更定律令为廷尉(更改/也)
质责汤于帝前(黯对/之也)曰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
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何空
取高白王帝约束纷更之为(言何为乃纷/乱而改为也)而公以此无种
(言当诛及/子孙也)黯时与汤论议汤辨尝在文深小苛黯愤
发骂曰天下谓刀笔吏不可为公卿果然必汤也令天
下重足而立仄目而视矣(重累其足/言甚惧也)是时汉方征匈奴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b 页
招怀四夷黯务少事间尝言与胡和亲毋起兵(每因间/隙而言)
(也/)帝方乡儒术尊公孙弘及事益多吏民巧上分别文
法汤等数奏决谳以幸而黯尝毁儒面触弘等徒怀诈
饰智以阿人主取容而刀笔之吏专深文巧诋(诋毁/辱也)
人于罔以自为功帝愈益贵弘汤弘汤心疾黯虽帝亦
不悦也武帝得神马渥洼水中次以为太一之歌后伐
大宛得千里马马名蒲捎作以为歌进曰凡王者作乐
上以承祖宗下以化兆民今陛下得马诗以为歌协以
卷六百二十三 第 3a 页
宗庙先帝百姓岂能知其音耶帝默然不悦丞相公孙
弘曰黯诽谤圣制当族
金敞为卫尉敞为人正直敢犯颜色左右惮之虽帝亦
难焉
夏侯胜为长信少府时宣帝诏曰孝武庙乐未称朕甚
悼焉其与列侯二千石博士议于是召群臣大议廷中
皆曰宜如诏书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
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耗减/也)
卷六百二十三 第 3b 页
姓流离物故者半(物故谓/死也)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言无/五谷)
(之/满)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畜读/曰蓄)亡德泽于民不宜
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
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
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蔡义田/广明)劾奏胜非
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
俱下狱遇赦免
朱邑为大司农为人惇厚笃于故旧然性公正不可交
卷六百二十三 第 4a 页
以私天子器之朝廷敬焉
杜业有才能成帝时选为太常数言得失不事权贵
孙宝平帝时为大司农会越巂郡上黄龙游江中大师
孔光大司徒冯宫等咸称王莽功德比周公宜告祠宗
庙宝曰周公上圣召公大贤尚犹有不相说著于经典
两不相损(周书君奭之序曰召公为保周公为师相成/王为左右召公不说周公作君奭是也两不)
(相损者俱/有公名也)今风雨未时百姓不足每有一事群臣同声
(雷同阿附/妄说福祥)得无非其美者(言此非朝/廷美事也)时大臣皆失色侍
卷六百二十三 第 4b 页
中奉车都尉甄邯即时承制罢议者
郭宪字子横为光禄勋时匈奴数犯塞光武患之乃召
百寮廷议宪以为天下疲敝不宜动众谏争不合乃伏
地称眩瞀不复言帝令两郎扶下殿宪亦不拜帝曰尝
闻关东觥觥郭子横竟不虚也宪遂以病辞退卒于家
徐康为车府令永平中明帝近出而信阳侯阴就干突
禁卫康钩就车收御者送狱诏书谴康康乃自系议郎
吴良上言曰信阳侯就倚恃外戚干犯乘舆无人臣礼
卷六百二十三 第 5a 页
为大不敬康执法守正反下于理臣恐圣化繇是而弛
帝虽赦康犹左转
周泽永平中为太常果敢直言数有据争
郑众为大司农章帝时议盐铁官众谏以为不可诏数
切责至被奏劾众报之不移帝不从
来历安帝时为太仆延光三年中常侍樊丰与大将军
耿宝侍中周广谢恽等共谗陷太尉杨震遂自杀历谓
侍中虞诩曰耿宝托元舅之亲荣宠过厚不念报国恩
卷六百二十三 第 5b 页
而倾附奸臣诬奏杨公伤害忠良其天祸亦将至矣遂
绝周广谢恽不与交通
袁盱为光禄勋时大将军梁冀擅朝内外莫不阿附惟
盱与廷尉邯郸义正身白意及桓帝诛冀使盱持节收
其印绶
刘孟桓帝时为宗正直道不容自免归家
杜乔为司农时益州刺史种皓举劾永昌太守刘君世
以金蛇遗梁冀事发觉以蛇输司农冀从乔借观之乔
卷六百二十三 第 6a 页
不肯与冀始为恨累迁大鸿胪时冀小女死令公卿会
丧乔独不往冀又衔之
刘祐为大司农时中常侍苏康管霸用事于内遂罔天下
良田美业山林湖泽民庶穷困州郡累气祐移书所在
依科品没入之桓帝大怒论祐输左校后得赦出
赵典为太仆迁太常朝廷每有灾异疑义辄咨问之典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张奂为大司农灵帝建宁三年夏青蛇见于御座轩前
卷六百二十三 第 6b 页
又大风雨雹霹雳拔树诏使百僚各言灾应奂上疏宜
急改葬窦武徙还家属其从坐禁锢一切蠲除帝深纳
奂言以问诸黄门常侍左右皆恶之不得自从转奂太
常与尚书刘猛等同荐王畅李膺可三公之选曹节等
弥疾其言下诏切责之奂自囚廷尉数月乃得出司𨽻
挍尉王寓出于宦官欲借宠公卿以求荐举百僚畏惮
莫不许诺惟奂独拒之
孔融建安初为少府初太傅马日磾奉使山东数有意
卷六百二十三 第 7a 页
袁术术颇轻侮之遂夺取其节求去又不听因欲逼为
军师日磾深自悔恨呕血而毙丧还上公朝廷议欲加
礼融独议曰磾以太傅之尊秉髦节之使衔命直指宁
辑东夏而曲媚奸臣为所牵率章表署用辄使首名附
下罔上奸以事君昔国佐当晋军而不挠宜僚临白刃
而正色王室大臣岂得以见胁为辞又袁术僭上皆应
知情春秋鲁叔孙得臣卒以不发扬襄仲之罪贬不书
日郑人讨幽公之乱斲子家之棺圣上哀矜旧臣未忍
卷六百二十三 第 7b 页
追案不宜加礼朝廷从之五年南阳王冯东海王袛薨
(并献/帝子)帝伤其早殆欲为脩四时之祭以访融融对曰圣
恩敦睦感时增思悼二王之灵发哀悯之诏稽度前典
以正礼制窃观故事前梁怀王临江悯王齐哀王路淮
怀王并薨无后同产昆弟即景武昭明四帝是也未闻
前朝脩立祭祀若临时所施则不列传纪臣愚以为诸
在冲齿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谥者宜称上恩祭
祀礼毕而后绝之至于一岁之限不合礼意又违先帝
卷六百二十三 第 8a 页
已然之法所未敢处
魏何夔文帝为太子时夔为太傅及迁太仆太子欲与
辞宿戒供夔无往意乃与书请之夔以国有常制遂不
往其履正如此
杨阜明帝时为少府上疏欲省宫人诸不见幸者乃召
御府吏问后宫人数吏守旧令对曰禁密不得宣露阜
怒杖吏一百数之曰国家不与九卿为密反与小吏为
密乎帝闻而愈敬惮阜
卷六百二十三 第 8b 页
王肃为秘书监明帝尝问曰汉桓帝时白马令李云上
书言帝者谛也是帝欲不谛当何得不死肃对曰但为
言失逆顺之节原其本意皆欲尽心念存辅国且帝者
之威过于雷霆杀一匹夫无异蝼蚁宽而宥之可以示
容受切言广德宇于天下故臣以为杀之未必为是也
帝又问昔司马迁以受刑之故内怀隐切著史记非贬
孝武令人切齿对曰司马迁记事不虚美不隐恶刘向
扬雄服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谓之实录汉武帝闻其
卷六百二十三 第 9a 页
述史记取孝景及已本纪览之于是大怒削而投之于
今此两纪有录无书后遭李陵事遂下迁蚕室此为隐
切在孝武而不在于史迁也齐王正始中为太常大将
军曹爽专权任用何晏邓飏等肃与太尉蒋济司农桓
范论及时政肃正色曰此辈即弘恭石显之属复称说
耶爽闻之戒何晏曰当共慎之公卿已比诸君前世恶
人矣
王观为少府大将军曹爽使材官张逵斫家屋材及诸
卷六百二十三 第 9b 页
私用之物观闻之皆录夺以没官少府统三尚方御府
内藏玩弄之宝爽等奢侈有干弋惮观守法乃徙为太

陈泰字元伯高贵乡公时为太常及司马景王会朝臣
谋废立泰不至使其舅荀觊召之垂涕而入景王谓曰
元伯何以处我对曰诛贾充以谢天下景王曰不可为
更思其次泰曰但见其进不见其次景王乃不复问
蜀孟光为大司农延熙九年秋大赦光于众中责大将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0a 页
军费袆曰夫赦者偏枯之物非明世所宜有也衰敝穷
极必不得已然后乃可权而行之耳今主上仁贤百寮
称职有何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而数施非常之恩以惠
奸宄之恶乎又鹰隼始击而更原宥有罪上犯天时下
违人理老夫耄朽不达治体窃谓斯法难以经久岂具
瞻之高美所望于明德哉袆但顾谢踧踖而已光之指
摘痛痒多如是类故执政重臣心不能说爵位不登每
直言无所回避为代所嫌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0b 页
吴潘浚为太常时校事吕壹操弄威柄浚诣建业欲尽
辞极谏至闻太子登已数言之而不见从浚乃大请百
寮欲因会手刃杀壹以身当之为国除患壹密闻之称
疾不行浚每进见无不陈壹之奸险也繇此壹宠渐衰
后遂诛戮
晋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及羊祐执政时人欲危
裴秀涛正色保持之繇是失权臣意出为祜州刺史
郑默为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1a 页
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
此类也
曹志为博士祭酒及齐王攸当之藩下礼官议崇锡之
典志叹曰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而不得树本助化
而远出海隅者乎乃建议以谏辞旨甚切帝大怒免志

刘皦毅之子正直有父风太康初为博士会议齐王攸
之国加崇典礼皦与诸博士坐议忤旨武帝大怒收皦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1b 页
等付廷尉会赦得出免官
傅玄为太仆时比年不登羌胡扰边诏公卿会议玄应
对所问陈事切直虽不尽施行而常见优容
颜含为光禄勋于时论者以王导帝之师傅名位隆重
百寮宜为降礼太常冯怀以问于含含曰王公虽重理
无偏敬降礼之言或是诸君事宜鄙人老矣不识时务
既而告之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向冯祖思问佞于我
我有邪德乎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2a 页
范弘之为太学博士议谢石谥法为襄又论殷浩宜加
赠谥不得因桓温之黜以为国典仍侈叙温移鼎之迹
时谢族方显桓宗犹盛尚书仆射王珣温故吏也素为
温所宠三怨交集乃出弘之为馀杭令
宋徐豁晋安帝隆安末为太学博士桓玄辅政为中外
都督豁议政敬唯内外武官太宰司徒并非军职则琅
邪不应加敬玄讽中丞免豁官
南齐萧颖胄为卫尉明帝慕俭欲销坏大官元日上寿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2b 页
银酒鎗尚书令王晏等咸称盛德尉曰朝廷盛礼莫过
三元此一器既是旧物不足为侈帝不悦后预曲宴银
器满席颖胄曰陛下前欲坏酒鎗恐宜移在此器也帝
甚惭
后魏卢渊为秘书监时孝文将立冯后方集朝臣议之
孝文先谓渊曰卿意以为何如对曰此自古所恨如臣
愚意宜简卜孝文曰以先后之侄朕意已定渊曰虽奉
诏如此于臣心实未尽及朝臣集议执意如前后兄冯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3a 页
诞有盛宠深以为恨渊不介怀
窦瑗为大宗正卿宗室以其寒士相与轻之瑗案法推
治一无所顾避甚见雠疾
于烈孝文帝时为卫尉卿从驾南征及迁雒阳人情恋
土多有异议帝问烈曰卿意云何烈曰陛下圣略渊远
非愚管所测若隐心而言乐新之与恋旧唯中半耳帝
曰卿既不倡异即是同深感不言之益宜且还旧都以
镇代邑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3b 页
隋牛弘为太常卿杨素将击突厥诣太常与弘言别送
素至中门而止素谓弘曰大将出征故来叙别何相送
之近也弘遂揖而退素笑曰奇章公可谓其智可及其
愚不可及也亦不以屑怀
唐窦静贞观中为司农卿属赵元楷为司农少卿静颇
方直甚不悦元楷之为人尝因官属大集静谓元楷曰
如隋炀帝时意在奢侈竭四海以奉一人者司农须公
矣方今圣人躬履节俭屈一人以安兆庶司农何用于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4a 页
公哉元楷赧然无以应
韩思复则天朝为太常博士定南郊仪注去大妃鼓吹
排群邪守大体国家赖之
李勉为太常少卿肃宗将大用勉会李辅国宠任意欲
勉降礼于已勉不为之屈竟为所抑出汾州虢州刺史
杜黄裳贞元中为太常卿时顺宗即位王叔文之窃权黄
裳终不造其门后语其子婿韦执谊令率百官请皇太
子出以安人情执谊遽曰丈人才得一官宁可复开口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4b 页
议禁中事也黄裳勃然曰黄裳受恩三朝岂可以一官
见卖拂衣而去
陆亘为太常博士寺有礼生孟贞久于其事凡吉凶大
仪礼官不能达率访于贞贞亦赖是须姑息元和七年
册皇太子将撰仪注贞亦欲参与亘笞之繇是礼仪不
专于胥史
李玘开成末为司农卿玘嫉恶太切狡吏无所容瞒遂
加诬谤谓之苛刻除福建观察使谏官风闻因有章疏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5a 页
宰臣知其冤累于文宗前明辨故复旧官
   论荐
推贤而进儒者之至行举不失德前史之美谈则有亚
台槐之崇处河海之重任总掾史言扬帝廷乃属旁求
俊能简拔遗滞繇是不掩胜已务荐所知列行义于露
章称道艺于公论达于上听式协时使分诸大小之职
咸中轮辕之用或自布素而登美仕或从卑散而迁显
官直哉斯人终然允淑所谓能举其类其孰能与于此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5b 页
汉王臧从鲁申公受诗书武帝即位累迁郎中令及代
赵绾亦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绾臧请立明堂以朝
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帝使束帛加璧安车
以蒲裹轮加驷迎申公
后汉刘平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官郇恁等(恁字/君大)
丁恭为少府钟兴少从恭受严氏春秋恭荐兴学行高
明光武召兴问以经义对甚明帝善之
邓康为太仆时窦章好学有文章康闻其名重焉是时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6a 页
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老子为守藏史/为柱下史四方)
(所记文书皆归柱下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录并皆在焉)康遂荐章入
东观为校书郎
刘宽为大司农章帝诏举贤良方正宽举司徒鲁恭弟
丕对策高第除为议郎
杨震为太常先是博士选举多不以实震举荐明经名
士陈留杨伦等显传学业诸儒称之
胡广为大司农顺帝汉安初与少府窦章共荐汲令崔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6b 页
瑗宿德大儒从政有迹不宜久在下位繇此迁济北相
羊传为大司农时崔寔辟太尉袁汤大将军梁冀府并
不应传与少府何豹上书荐寔才美能高宜在朝廷召
拜议郎
陈俙为大司农时东郡燕人(今谓州胙成县/古南燕国也)赵咨有孝
行州郡召举孝廉并不就桓帝延熹元年俙举咨至孝
有道仍迁博士
李固为将作大匠上疏曰臣闻气之清者为神人之清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7a 页
者为贤养身者以鍊神为宝安国者以积贤为道昔秦
欲谋楚王孙圉设坛西门陈列名臣秦使惧然遂为寝
兵魏文侯师卜子夏友田子方式段干木故群俊竞至
名过齐桓齐人不敢窥兵于西河斯盖积贤人之符也
陛下拨乱龙飞初登大位聘南阳樊英江夏黄琼广汉
阳厚会稽贺纯策书嗟叹待以大夫之位是以岩穴幽
人智术之士弹冠振衣乐欲为用四海欣然归服圣德
厚等在职虽无奇卓然夕惕孳孳志在忧国臣前在荆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7b 页
州闻贺纯等以病免归诚以怅然为时惜之一日朝会
见诸侍中并皆年少无一宿儒大人可顾问者诚可叹
息宜徵还厚等以副群望琼久处议郎已且十年众人
皆怪始隆崇今更滞也光禄大夫周举才谟高正宜在
常伯谤以言议侍中杜乔学深行直当世良臣久托疾
病可敕令起又荐陈留杨伦河南尹存东平王恽陈国
何临清河房植等是日有诏徵用伦厚等迁琼举以固
为大司农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8a 页
孔融为少府深爱祢衡之才上疏荐之曰臣闻洪水横
流帝思俾乂旁求四方以招贤俊昔孝文继统将弘祖
业畴咨熙载群士响臻陛下睿圣纂承基绪遭遇厄运
劳谦日异惟岳降神异人并出窃见处士平原祢衡年
二十四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初涉艺文升堂睹
奥目所一见辄诵于口耳初瞥闻不忘于心性与道合
思若有神(淮南子云所谓真/人者性合于道也)弘羊潜计安世默识以衡
准之诚不足怪忠果正直志怀霜雪见善若惊疾恶若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8b 页
雠任座抗行史鱼厉节殆无以过也鸷鸟累百不如一
(鹗大/鹏也)使衡立朝必有可观非辨骋辞溢气坌涌解疑
释结临敌有馀昔贾谊求试属国诡系单于终军欲以
长缨牵致劲越弱冠慷慨前世美之近日路粹严象亦
用异才擢拜台郎衡宜与为比如得龙跃天衢振翼云
汉扬声紫微垂光虹蜺足以昭近署之多士增四门之
穆穆钧天广乐必有奇丽之观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
宝若衡等辈不可多得激楚阳阿至妙之容台牧者之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9a 页
所贪(台牧未详一作/掌牧又作掌伎)飞兔腰袅绝足奔轶良乐之所急
(飞兔腰袅古骏马也/王良伯乐善御人也)臣等区区敢不以闻(魏太祖送/衡与刘表)
公车司马令谢该去官欲去乡里会荆州道断不得去
融上书荐之曰臣闻高祖创业韩彭之将征讨暴乱陆
贾叔孙通进说诗书光武中兴吴耿佐命范升卫宠修
述旧业故能文武并用成长久之计陛下圣德钦明同
符二祖劳谦卮运三年乃欢今尚父鹰扬方叔翰飞王
师电鸷群凶破殄始有櫜弓卧鼓之次宜得名儒典综
卷六百二十三 第 19b 页
礼纪窃见故公车司马令谢该体曾史之淑性兼商偃
之文学博通群艺周览古今物来有应事至不惑清白
异行敦悦道训求之远近少有俦匹若乃巨骨出吴隼
集陈庭黄熊公寝亥有二首非夫洽闻者莫识其端也
隽不疑定北阙之前夏侯胜辩常阴之验然后朝士益
重儒术今该实卓然比迹前烈间以父母老疾弃官欲
归道路险塞无繇自致猥使良才抱璞而逃踰越山河
沈沦荆楚所谓往而不反者也后日当更馈乐以钓由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0a 页
余绘像以求傅说岂不烦哉臣愚以为可推录在所召
该令还楚人止孙卿之去国汉朝追康卫于平原尊儒
贵学惜失贤也书奏诏即徵还拜职郎
魏陶兵为太仆与永宁卫尉孟观侍中孙邕中书侍郎
王基荐管宁曰臣闻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
时而动是以鸑鷟鸣岐周道隆兴四皓为佐汉帝用康
伏见大中大夫管宁应二仪之中和总九德之纯懿含
章素质冰洁渊深玄虚澹泊与道逍遥娱心黄老游志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0b 页
六艺升堂入室究其阃奥蹈古今于胸怀包道德之体
要中平之际黄巾陆梁华夏倾荡王纲弛顿遂避时难
乘桴越海羁旅辽东三十馀年在乾之姤匿景藏光嘉
遁养浩韬韫儒墨潜化滂流畅于殊俗黄初四年高祖
文皇帝畴咨群公思求隽乂故司徒华诏举宁应选公
车将徵振翼遐裔翻然来翔行遇屯厄遭罹疾病即拜
大中大夫烈祖明皇帝嘉美其德登为光禄勋疾弥留
未能进道今宁旧疾已瘳行年五十志无衰倦环堵荜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1a 页
门偃息穷巷饭鬻糊口并日而食吟咏诗书不改其乐
困而能通遭难必济经危蹈险不易其节金声玉色久
而弥彰揆其终始殆天所祚当赞大魏辅亮雍熙衮职
有阙群下属望昔高宗列象营求贤哲周文启龟以卜
良佐况宁前朝所表明德已著而久栖迟未得引致非
所以奉遵明训继成前志也陛下践祚纂承洪绪圣敬
日跻超越周成每发德音动咨师傅若继二祖招贤故
典宾礼隽迈以广缉熙济济之化侔于前代宁清高恬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1b 页
泊拟迹前轨德行卓绝海内无偶历观前世玉帛所命
申公枚乘周党樊英之俦测其渊源览其清浊未有厉
俗独行若宁者也诚宜束帛加璧备礼徵聘仍授几杖
延登东序敷陈坟索坐而论道上正璇玑协和皇极下
阜群生彝伦攸叙必有可观光益大化若宁固执匪石
守志箕山追迹洪崖参踪巢许斯亦圣朝同符唐虞优
贤扬烈垂声千载虽出处殊途俯仰异体至于兴治美
俗其揆一也于是特具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聘焉会宁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2a 页
(年八/十四)拜子邈郎中后为博士
晋郑衮仕魏为太常高贵乡公议立明堂辟雍精选博
士衮举刘毅刘寔程咸庾峻后并至公辅大位
陆机初仕吴为著作郎贺循有时名机上疏荐循曰伏
见武康令贺循德量邃茂才鉴清远服膺道素风操凝
峻历试二城刑政肃穆前蒸阳令郭讷风度简旷器识
朗拔通济敏悟才足干事循守下县编名凡倅归家巷
栖迟有年皆出自新邦朝无知已居在遐外志不自营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2b 页
年时倏忽而邈无阶级实州党愚智所为恨恨臣等伏
思台郎所以使州州有人非徒以均分显路惠及外州
而已诚以庶士殊风异俗壅隔之害远国益甚至于荆
扬二州户各数千万今扬州无郎而荆州江南乃无一
人为京城职者诚非圣朝待四方之本心至于才望资
品循可尚书郎讷可太子洗马舍人此乃众望所积非
但企及清涂苟充方选也谨条资品乞蒙简察久之召
补太子舍人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3a 页
薛兼为太常时丹阳人张闱字敬绪辅吴将军昭之曾
孙少孤有志操兼进之于元帝言闱才干贞固当今之
良器即引为安东参军甚加礼遇
华谭为秘书监时晋陵朱凤吴郡吴震并学行清修老而
未调谭皆荐为著作佐郎
宋徐广为著作郎时荀伯子好学博览经传广重其才
举伯子王韶之并与佐郎同撰晋史
梁明山宾为五经博士时朱异年二十一为扬州议曹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3b 页
从臣史有诏求异能之士宾表荐异曰窃见钱塘朱异
年时尚少德备老成在独无散逸之想处闇有对宾之
色器宇宏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趾未登玉海千寻
窥映不测加以圭璋新琢锦组初搆触响铿锵五采便
发观其信行非惟所稀若使负重遥途必有千里之用
高祖召见使说孝经周易义甚悦之谓左右曰朱异实
异后见明山宾谓曰卿所举殊得其人仍召异直西少
隋元善为国子祭酒善以高颎有宰相之具尝言于帝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4a 页
曰杨素粗疏苏威怯懦元胄元旻正似鸭耳可以付社
稷者惟独高颎
牛弘为秘书省以辛德源才学显著奏与著作王邵同
修国史
唐郎楚之为大理卿雒州人赵弘智学通三礼及史记
汉书隋末为司𨽻从事武德初楚之应诏举授詹事府
主簿
姜皎太常卿荐源乾曜公清有吏干因召见与语乾曜
卷六百二十三 第 24b 页
神气清爽对答皆有伦序帝甚悦之乃行少府少监
高郢为太常卿长安尉辛秘郢爱其学奏除太常博士
韦渠牟为太府卿其甥卢伦为简较金部郎中渠牟数
称伦之才德宗召之内殿令和御制诗超拜户部郎中
 
 
 
 册府元龟卷六百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