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二十一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册府元龜卷六百二十一宋王欽若等撰
  卿監
    司宗司賔監牧
   司宗
周禮小宗伯職掌三族之别以辨親䟽漢懲秦失大封子弟受命宗臣以主屬籍所以親親重國本也典午之後頗有沿革職司帝緒未嘗廢闕葢將以董正昭穆糾綏宗族達孝悌之道固盤維之本俾夫嫡庶區分尊卑定位齒序斯著内朝有光韡韡棣華和樂之譽振振公姓仁厚風傳曰周之宗盟異姓為後云文王孫本支百世邑司有典名簿克舉何以惇叙九族臨照百官者乎
劉郢客楚元王之子髙后以為宗正封下邳侯
公元前157年
平陸侯禮楚元王子也景帝元年宗正
公元前155年
德侯劉通景帝三年宗正
沈猷侯受為宗正坐聽不具宗室耐為司寇(受為宗正有私請求受聽許之故於宗室中事不具而受獲罪)
公元前87年
辟疆楚元王孫休侯富之子清静少欲嘗以書自娛不肯昭帝即位霍光宗室子可用者辟疆子徳待詔丞相府年二十餘欲用之或言父見在先帝之所寵也遂拜光禄大夫長樂衛尉時年已八十徙為宗正數月卒
劉徳昭帝初為宗正丞雜治劉澤詔獄父為宗正徙為大鴻臚丞遷大中大夫後復為宗正雜案上官氏葢主事妻死大將軍欲以女妻不敢葢長公主孫譚遮言徳數責公主起居無状侍御史以為不受女(望怨望也)承指誹謗詔獄免為庶人聞而恨之(以侍御史不知己意)復白召徳守青州刺史餘復宗正與立宣帝賜爵關内侯慶忌復為宗正
劉向本名更生宣帝時累遷散騎諫大夫給事中元帝初即位太傅蕭望之前將軍少傅周堪為諸史光祿大夫皆領尚書事甚見尊任更生年少望之二人重之薦更宗室忠直明經有行擢為散騎宗正給事中
後漢劉般宗正在朝竭忠盡節勤勤憂國夙夜不怠數納嘉謀
劉平仁孝著為宗正
劉軫建初中稍遷宗正卒官遂世掌宗正
劉虞尚書令光祿勲宗族有禮更為宗正
公元277年
晉扶風王亮為衛將軍武帝咸寧三年詔曰宗室戚屬國之枝葉欲令奉率徳義天下式然處富貴而能慎行者寡召穆公糾合兄弟而賦棠棣之詩此姬氏所以本枝百世宗師所當施行皆咨之於師時宗殷盛無相統攝乃以為宗師使訓遵觀察不遵禮法小者正以義方大者隨事聞奏
山濤吏部啓云羊祜忠篤厚寛然不長理宗正卿不審轉作
公元266年
朱整泰始二年侍中中書監宗正卿
公元275年
王覽咸寧元年大中大夫宗正卿
南康愍王曇朗方慶清警涉獵書傳及長有幹略天嘉中臨汝縣尋為給事中太子洗馬權兼宗正卿
秦明王翰孫纂太武封為中山王纂宗屬景長宗室有事咸就諮焉
封琳為司宗下大夫長者之稱
彭城王勰獻文之子孝文家人書於勰曰風教密微禮政嚴嚴若不深心日勸何以敬諸每欲立一宗師肅我元族汝親則宸極位乃中監風標才器實足師範有口勅仍執冲遜難違清挹荏苒至今宗制之重舎汝誰寄便委以宗儀責成汝躬有不遵教典隨事以聞吾肅治之若宗室有愆隠而不舉鍾罰汝躬綱維相厲庶有觀政朝聞夕逝不為恨也勰翼日面陳曰奉詔專主宗制糾舉非違臣聞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處宗長㓜順接物無國士之禮每因啓請已蒙哀惜不謂令詔終不矜免猶願聖慈賜蠲孝文汝諧欽哉
饒陽男遥大功昆弟皆是景穆之孫至孝明本服絶故除屬籍表曰竊聞聖人所以南面而聽天下不可得變革者則親也尊也四世緦服五世袒免六世親屬竭矣去兹以徃猶繫之以姓而弗别綴之以食而弗殊又律云議親非唯當世之屬親歴先帝五世謂尋斯㫖將以廣帝宗盤石先皇所以變兹事條陳此别制者太和季方有意於吳蜀經始之費慮深在初割減之起暫出當時也且臨淮地屬籍之始髙祖賜帛三千疋所以重分樂良王長命亦賜縑三千疋所以存慈睠此皆先朝慇懃尅念不得已而然者也古人有言百足之蟲雖死不僵亦以其輔己者衆臣誠不欲妄親大階苟求潤屋但傷大宗一分則天屬籍不過十數人而已在漢諸王之子不限多少列土而封謂之曰侯至於魏晉不廣河山稱之曰公者葢惡其大宗不固骨肉之恩疎矣臣去皇上五世之逺於先帝便是天子之孫髙祖所以國頒祿賦復給衣食后族唯給其賦不與衣食欲以别外内限異同也今諸廟之感在心未忘行道之悲倐然已及其諸封者身亡之日三年服終然後改奪今朝猶在遏密之中便議此事實用未安詔付尚書博議以聞尚書令任城王澄尚書僕射元暉奏同靈太后不從
後周宇文測太祖丞相府右長太祖令詳定宗室昭穆逺近附於屬籍通直散騎常侍黄門侍郎
鮑宏武帝皇室一部分帝緒疎屬賜姓三篇
公元618年
唐髙祖武徳元年十月二十四日太僕少卿安康郡公襲譽我之同姓派别枝分惟厥祖考世敦恭睦特聽合譜宗正恩禮之差同諸服屬
十二月六日又詔義安郡王孝常屬籍宗正寺
公元619年
二年二月詔曰朕受終揖讓君臨四海普天之下加惠澤宗緒之情義越常品宜有旌異以明等級諸宗姓官宜在同列之上未有職任不在徭役之限每州宗師一人以相管攝别為團伍所司明條式
公元651年
髙宗永徽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宗正卿博文問曰比聞諸親何以得有除屬者對曰以屬疎降盡故除摠三百餘人帝曰朕追逺之感實切於懐諸親服屬雖疎理不可降並宜依舊編入屬籍
公元711年
睿宗景雲二年四月秘書監薛王隆業宗正卿玄宗開元十三年四月嗣王傍繼者並宜摠停
公元732年
二十年七月七日宗正寺官員宗子為之
公元734年
二十二年七月勅曰諸贈太子年官為主廟並致享祀雖禮欲歸厚情實未安蒸嘗時子不預若專令官祭是以疎間親遂此為常豈云教孝其諸太子有後者但官置廟各令子自主祭其署及官悉停若無後者依舊
公元737年
二十五年秋七月乙卯勅諸陵廟並𨽻宗正寺官員悉以宗子為之
濮陽郡王徽為宗正卿承恩奏請宗正奉陵廟
公元742年
李揆開元末右拾遺右補闕起居郎並知宗子表疏天寳元年七月詔曰古之宗盟異姓為後王者設教莫貴其親殿中侍御史李彦允等奏稱與朕同承梁武昭王後甄叙源流同譜牒猶著雖子孫千億各散於四方本枝百代何殊近屬况有陳請所宜敦敘自今以後梁武昭孫寳已下絳郡姑臧燉煌武陽四房子孫並宜𨽻入宗正編諸屬籍以明尊本之道用廣親親之化
公元717年
五載二月十二日九廟子孫並宜叙入五等親永為常式
張垍駙馬太常卿又以承恩太常復奉陵廟自後宗正太常奉者數四
公元766年
代宗永泰二年十月宗正卿吳王祗奏上皇室永嘉新譜二十卷太常博士栁房撰也房精譜學宗正譜牒武徳以来宗支昭穆相承皇室二十卷
公元767年
大厯二年八月宗正寺復奉陵廟
公元821年
穆宗長慶元年三月宗正寺奏准貞元二十一年宗子陪位五百七十人出身今年勅放三百人伏緣人數至多不霑恩澤白身之軰将老村閭乞降特恩更放二百人出身許之
公元827年
文宗太和元年四月宗正寺今年二月十三日應赴御樓陪位宗子前資見任及嘗選未出身宗子據状三千二百八十九人前件陪位宗子等准赦書節文仍據始封每王後一人出身宗正卿圖譜一房沈翳充數具名聞奏者伏以所赴陪位宗子緣遇參選逺方臻集并京畿内人至多若據赦書節文所放全少始封王後有四十八房今請條疏長慶元年四年寳厯元年三度遇恩並未霑及者伏請准寳厯元年正月七日赦書節文户下一人出身其從寳厯元年前三受恩已曾放出撿勘三代名同者並不在此限伏兾沈翳霑恩澤逺孤弱盡獲出身制可
公元836年
開成元年閏六月乙未宗正卿李弘澤問圖譜弘澤對以自肅宗已来並未修續臣已請追林贊鄭覃李固言林贊實有氏族學時以為不公癸卯勅追沔王府長史分司東都林贊同修七聖玉牒宗正寺之請也
公元837年
二年六月癸巳朔宗正寺諸府州如有宗子寄寓貧病不能自濟者有羈旅道途棲遲丐食者並請所在州縣切加存䘏隨事接借不得令有侵欺致使抑屈如有違犯禮禁自冐刑名任所州縣子細勘問仍先具罪申報宗正寺待寺司聞不得懸便科斷所兾逺方宗子平時困辱之虞守土諸侯聖朝敦睦之意伏以事闗國體臣沗職司詔今宗正寺散牒所在捜訪宗室無官官貧無交不支濟者指實具名聞奏
公元839年
四年閏正月翰林學士栁璟今月十二日奉進止以臣先祖所撰皇宗永泰新譜事頗精詳令臣自徳宗皇帝陛下御極已来依舊式修續伏請宣付宰臣詔宜令宗正寺圗譜官栁璟計㑹修撰仍令户部量供紙筆續成十卷以附前譜
公元911年
梁太祖開平五年三月宗正卿朱遜圖譜官朱損之進所撰述天潢源派二軸各賜帛
公元926年
後唐明宗天成元年十月宗正卿李紓三京畿縣陵園處每縣請都置陵臺令一員兾專局分免有曠遺二年七月宗正少卿李蕘請修恭陵和陵
公元932年
長興三年七月宗正寺今年大雨太廟正殿疎漏門樓墊陷宫墻神門伏舎並皆缺漏請下所司修補司天以墓年不宜興造請隨缺壞處量事增脩從之
公元935年
末帝清泰二年正月宗正寺北京應州曹州諸陵望差本州長官朝拜雍坤和徽四帝差太常宗正卿朝拜從之
公元937年
晉髙祖天福二年六月壬午朔宗正卿石光贊奏昔周武王奄有天下商容之閭必式見比干之墓即封葢褒賞賢良尊崇忠義伏惟皇帝陛下顯膺天命開創洪圖解網行仁救時順動樂業不知帝力隨但聽於山呼盛徳難名太平可待臣伏滎陽道石君廟本前大中大夫石奮之廟有子四人二千石祿漢髙祖人臣尊寵畢集其門故號萬石君徳行懿純備列前書唐大中十三年鄭州司馬石貫裔孫刋石廟庭備紀其事伏遇皇帝行幸浚郊經過滎水展義已聞於岐路覃恩宜布於幽明萬石君伏乞俯弘霈澤特賜崇封俾光逺祖之徽猷益茂朝之盛典有旨待續施行(石光贊太子賔客光贊為儒飽於遊宦後唐時歴諸藩從事晉髙祖即位滑州節度判官擢為宗正卿少時嘗有占者云子晩嵗當因姓氏美官果如其言晉氏本出廻鶻来自金山府明矣如後魏後周奄有天下非以生於中土則為貴焉始見太常禮官石慶始祖光贊嘗以史傳苗裔纂成玉牒編次以獻髙祖其間有晉魏已前官拾遺補闕者聞者知其寡學)
   司賔
孔子云束帶立於朝可使與賔客言也其司賔之謂乎故三代之禮周制彌文官居其方政乃用乂大則有行人之職次則有掌客之名咸領於秋卿動繫於國體朝聘會同之事莫不由之餼獻飲食之數於是乎在至若優禮二王之後懐来四夷之長其儀式序著之於籍漢氏以降益重其選屬於委任靡限他官用勞徠殊鄰交好與國升降揖讓而有度導迎接對咸宜固有才識兼明辭令嘉淑風鑒標舉器用博達能稱厥職有聲於時焉者
公元前52年
漢韓昌車騎都尉甘露二年呼韓單于五原塞(欵囘也)願朝三年正月(㑹正旦之朝賀也)遣迎之單于就邸留月遣歸國又遣與長樂衛尉髙昌侯董忠送出朔方雞鹿塞(在朔方寙渾縣北)
南齊宗史為臨川王常武帝魏和親勅史與尚書殿中郎任昉同接魏使皆時選
王融中書郎武帝以其才辨使兼主客接魏使房景髙宋弁并見年少主客年幾曰五十之年乆逾其半
張融從事中郎将魏聞武帝使北使李道固就席道固顧而言之曰張融彭城長史張暢不融嚬蹙乆之先君不幸名達六夷
劉繪中書永明末魏使来以辭辨勅接魏使事畢當撰辭謂人曰無論潤色未易但得我語亦難矣(臣欽若等曰與魏使李彪問答甚多事具奉事敏辨門)
梁范岫國子博士永明中魏使至有詔玅選朝士有辭辯者接使於界首淮隂長史迎焉
蕭撝太子中舎人東魏李諧盧元明使於梁武帝辭令可觀令兼中書侍郎受幣於東賔館
危胥為太學博士有口大同中嘗兼主客對接北使魏使李諧問胥曰主客郎官幾時答曰我本訓虎門適後今任言國子博士不應左轉為郎胥曰特為應接賔故權兼耳諧言屈己濟務誠得事宜繇我一介行人令卿左轉胥荅曰自顧菲薄不足對揚盛美豈敢言屈
傅岐鎭南諮議參軍中書通事舎人美容博涉占對大同中魏和親其使嵗中再至常遣接對
後魏裴駿中書侍郎宋武帝遣使明僧暠朝貢駿有才學乃假給事中散騎常侍於境上勞
李安世獻文時主客令齊使劉纘朝貢安世奉詔勞之安世美容善舉自相謂曰不有君子其能國乎等呼安世三代不共五帝異樂安足亡秦之官稱於上國曰世異之號凡有幾也安世周謂掌客秦改典客漢名鴻臚今曰主客君等不欲影響文武殷勤亡秦又指方山曰此山去燕然逺近安世曰亦繇石頭之於番禺國家江南使至多出藏内珍物令都下富室容服者貨之今使任情交易使至金玉肆問價北方金玉大賤當是山川所出安世聖朝不貴金玉以同瓦磔又皇上通神明山不愛寳故無川無金無山無玉初将大市得世言慚而罷
劉芳窮窘篤學有志行㑹齊使劉纘之始族兄也擢主客郎與相接尋拜中書博士
甄琛孝文時主客迎送齊使彭城劉纘深欽其器貌歎咏
成淹著作郎齊遣其散騎常侍裴昭明散騎侍郎謝竣等来弔文明太后欲以朝服行事主客報之云弔有常何得朱衣入凶庭昭明等言本奉朝命不容改易如此數四執志不移孝文尚書李冲令選一學識者更與論執奏遣淹時昭明言未解魏朝不聽朝服行禮義出何典吉凶不同有成玄冠不弔童孺共聞昔季孫将行遭喪之禮千載之下猶共稱之卿逺江南奉慰不能式遵成事方謂義出何典行人得失何其異哉昭明二國交和旣乆南北皆頒准望齊䘮髙帝魏遣李彪通弔於時初不素服齊朝亦不以為那得苦見要逼通弔日朝命以弔服自隨而彼不遵髙宗追逺之慕乃踰月即吉行弔之時齊之君臣皆以鳴玉盈庭貂璫曜目百僚内外朱服煥然行人不被主人之命復何容獨以素服衣冠之中来責雖髙未敢聞命皇帝仁厚之性侔於有虞處諒闇以来百官聽於冢宰豈得以此方彼也昭明乃揺膝而言三皇不同禮亦安知得失所歸若如来談卿以虞舜髙宗為非昭明相顧而笑曰非孝宣尼有成行人亦弗敢言主人裁以弔服使人惟齎袴褶此既戎服不可以弔遂緇衣幍以申命今為魏朝所逼違負指授還南之日必得本朝言彼有君子也卿将命折中還南之(日)應有髙賞若無君子也但以有光國之譽雖復非禮見罪亦復何嫌南史董狐自當直筆既而李冲昭明所言以状對我所得人勅仍送衣幍昭明等賜果食明旦昭明等入皆令文盡哀後為侍郎南齊遣其散騎常侍庾蓽散騎侍郎何憲主書邢宗慶朝貢朝廷有事明堂因登靈臺以觀雲物淹引等館南矚望行禮事畢還外次賜酒食宗慶語南北連和既乆而比棄信絶好為利而動豈是大國善鄰之義言夫為王者不拘小節中原有菽工採者獲多豈得眷眷尾生之信且齊先王歴事宋朝荷恩積世當應便爾欺奪宗庾蓽及何皆相顧失色何憲昔從南入以手掩目曰卿何為不作于禁而作魯肅言我捨危效順追蹤陳韓何于禁之有不對
崔景俊侍御史文中散受勅接齊使蕭琛范雲
李憲仲軌清粹善風好學器度孝文所賞稍遷散騎侍郎接對齊使蕭琛范雲
公元485年
薛驎駒讀書秀才中書博士太和九年齊使至乃驎駒主客郎以接之
李系聰慧有才學為中散大夫梁武遣使貢侍中李神儁尚書主客前後接對凡十八人頗為稱職
劉隲中書舎人時與梁和通前後受勅接對其使十六人
孟威孝明時直閣将軍沃野鎮正光初蠕蠕阿那瓌歸國詔遣前郢州刺史陸希道侍郎使主散騎常侍為副逺畿迎接阿那瓌還國也復以為北将軍光祿大夫員外常侍使主䕶送
東魏李諧中書侍郎天下平時南北通好務以俊乂相矜銜命接客必盡一時之選無才地者不得與焉梁使陸晏來聘郊勞朝歌晏曰殷之頑民正在永嘉南遷盡歸江東
北齊魏收初仕後魏散騎常侍著作郎勅兼主客接梁使謝珽徐陵
祖孝徵弟孝隠文學早知名詞章雖不逮兄亦機警有口辯兼解音律魏末為散騎常侍迎梁使時徐君房庾信来聘名譽甚髙魏朝聞而重之接對者多取一時之秀元景之徒並降階攝職更逓司賔孝隠少處其中物議稱美
薛琡曇珍形貌魁偉少以幹用稱為典客令每引客儀望甚美魏帝召而謂之曰卿風度峻整姿貌秀異後當升進以處何官宗廟之禮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自此以外庸臣所及
裴讓之太原公記室梁使至嘗令讓之主客
元景安東魏天平末世宗入廟景安隨從在鄴于時江南欵附朝貢相尋景安妙閑馳騁有容則每梁使至嘗令與斛律光皮景和等對客騎射見者稱善
崔瑜之揚州平東長史南梁太守義州刺史文僧明来降瑜之接迎有勲賜爵髙邑
皮景和天統中侍史後周通好之後冠葢徃来常令景和接對每與使人同射百發百中甚見推重
李諤士恢好學屬文中書舎人有口辯每接對陳使
郎茂司空參軍㑹陳使傅綜来聘令接對
陸彦師通直散騎常侍每陳使至必髙選主客彦師接對前後六輩
後周栁弘御正上士陳遣王偃民来聘髙祖勞之民謂来日至於藍田正逢滋水暴長所齎國信溺而從流今所進者假之從史請勒下流追尋此物也曰昔淳于之獻空籠前史以為足下假物而進詎是陳君之命乎民慚不能髙祖聞而嘉之盡以民所進之物賜仍令報聘占對詳敏見稱於時
栁肅開皇初太子洗馬閑於占對陳使謝泉来聘以才學見稱宴接時論稱其華辯
辛公義主客郎中每陳使来朝嘗奉宴接
陸爽太子洗馬博學有口陳人至境帝令迎勞栁謇之兵部司勲侍郎朝廷雅望善談謔又飲酒至一不亂繇是每陳使至輒令接對光祿少卿史祥大業初鴻臚卿突厥啓民可汗請朝煬帝迎接
閻毘為殿内丞從幸張掖郡髙昌王朝於行所持節迎遂將䕶東都
公元609年
蘇䕫尚書職方郎燕王司馬煬帝方勤逺略蠻夷来朝帝問宇文述虞世基西夷率服觀禮夏鴻臚之職須歸令望寧有多才美容儀可接賔客者為之乎咸以即日鴻臚少卿其年(大業五年)髙昌王麴伯雅来朝朝廷妻以公主雅望令主
裴矩大業末虎賁郎将煬帝東都射匱可汗遣其猶子西番諸胡朝貢對接
公元640年
唐陳大徳職方郎中貞觀十四年髙麗長子桓權来朝大徳迎勞栁城
  監牧
官校人掌王馬之政其屬有牧師圉師馬巫馬及庾人之職所以授地教養簡節攻疾然後十有二閑之政成矣施及列國亦脩馬政秦氏之霸并吞六國六萬騎之馬盡歸之焉漢承秦制亦重太僕之任乃有三令五監邊郡六牧諸苑三十六所馬牛雜畜充牣其間應乾之策何啻百倍大祀戎事軍國所須皆取足歴代已来數之耗登署之廢置或申侵蹂之禁或下辜𣙜之令隨時立制可以悉數然則牧于坰野葢避於民居齊其飲食不違物性詩禮所載可不務乎
周孝王時非子居大丘(今槐里也)好馬及畜善養息之大丘人言周孝王孝王使主馬于汧渭之間馬大蕃息孝王欲以為大駱適嗣申侯之女為大駱妻生子成為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生酈山之女為戎胥軒妻生中潏親故歸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復與大駱妻生適子成申駱重婚西戎皆服所以為王王其圖之於是孝王曰昔伯翳為舜生畜畜多息故有賜姓嬴今其後世亦為朕息馬朕其分土附庸邑之秦(今天水隴西縣秦亭也)使復續嬴氏祀號曰秦嬴不廢申侯女子為駱適者以和西戎
宣王厲王之時牧人之職廢宣王始興而復之故有考牧之詩
公元271年
魯荘公二十九年春新延延廐法廐也(周禮天子十有二閑馬六種邦國六閑四種每廐一閑法廐六閑舊制也)
僖公牧于坰野魯人尊之於是季孫行父請命于周而史克作頌曰駉駉牡馬在坰之野(駉駉良馬幹肥張也坰晉野也牧於坰野民居良田也)薄言坰者有驈有皇有驪有黄以車彭彭(牧之坰野駉駉驪馬白跨曰驈黄白曰皇純黒驪黄騂曰黄諸侯六閑四種有貌馬有戎馬有田馬有駕馬彭彭有力有容也)
公元前239年
秦始皇八年馬東就食
漢景帝時始造苑馬以廣用(苑馬謂為苑以牧馬)
公元前119年
武帝元狩四年大将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兩軍出塞塞閱官及私馬凡十四萬匹而後入塞不滿三萬匹自單于後十四嵗而卒並不復擊匃奴者以漢馬少
公元前118年
五年天下馬少平壯馬二十萬匹(貴平壯馬賈欲使人畜馬)御史大夫衛綰奏馬髙五尺九寸上齒未平(馬十嵗下平)不得出闗武帝為伐胡故盛養馬馬之徃来食長安者數萬匹卒掌者闗中不足廼調旁近郡又以車騎馬縣官錢少買馬難得廼著令令封君下至三百石吏以上差出壮馬天下亭亭有畜字馬嵗課
公元前104年
太初元年更名家馬為挏(徒孔切)馬初置路軨(音零)先是太僕掌輿馬官大廐未央家馬三令(家馬者主供天子私用非供大祀戎事君國所須故謂之家馬也)又有車府路軨騎馬駿馬四令又有寵馬閑槖泉騊駼華五監長(槖泉廐在槖泉宫閑闌養馬之所故曰閑駒騊駼北海中其状如馬騊音徒髙切駼音塗)又有邊郡牧師苑令(漢書北海郡靈州縣有河竒苑號非苑歸縣有堵苑白馬苑都郅縣有牧師西河郡鴻門天封東郡襄平牧師漢官儀牧師諸苑三十六所分置北邊西邊養馬二十萬頭)又有牧槖昆號令(牧槖言牧養槖佗也昆獸名也□𨂜者謂其□下平也𨂜音蹄)
公元前82年
昭帝始元五年天下亭母馬及馬弩闗(武帝數伐匃奴再擊大宛馬畧盡乃令天下諸亭養母馬欲令其繁孳又作馬上弩機官令悉罷之舊馬五尺六寸未平十石已上皆不得出闗不禁也)
公元93年
後漢和帝永元五年二月戊戌有司省減内外凉州苑馬
公元108年
安帝永初二年正月庚申越嶲長利髙望始昌三苑又令益州郡萬嵗犍為漢平苑(犍為郡名故夜郎國也故城在今睂州隆山縣西北也)
公元142年
順帝漢安元年七月初置承華廏(時以逺近馬衆多園廏充滿始置承華令六百户)
公元181年
靈帝光和四年正月初置騄廏丞領受郡國調馬豪右辜擁馬一匹至二百萬(辜障也擁專也謂障餘人賣買自取其利)
公元184年
中平元年十一月廏馬郊祭之用悉出給
公元471年
後魏太武平統萬定秦隴河西水草善乃以為牧地畜産滋息馬至二百餘萬匹槖駞半之牛羊無數孝文即位之後復以河陽牧塲常置戎馬十萬匹以擬京師軍警之備每嵗自河西從牧於并州以漸南轉欲其習水土而無死傷也而河西之牧彌滋矣
公元436年
太延二年十一月行幸稠陽驅野馬雲中野馬獻文帝時吕文祖勲臣子補龍牧奏事中散以牧産不滋坐徙於武川鎮
孝文帝時李堅太僕卿撿課牧産多有滋息其後宇文福為都牧給事時遷雒勅撿行牧馬之所規石濟以西河内東拒黄河南北千里牧地事尋施行今之馬場是也及徙代移雜畜牧所善於将養無損孝文嘉之尋補司衛
公元507年
宣武帝正始四年十一月河南牧馬碣石至于劒閣東西七千里置二十二都延昌元年六月通河南牧馬之禁
隋髙祖開皇中駕部侍郎辛公義句檢馬牧所獲十餘萬匹髙祖喜曰惟我公義奉國罄心
公元609年
煬帝大業五年七月馬牧清海渚中以求龍種無效而止
公元641年
唐太宗貞觀十五年尚乘奉御張萬嵗太僕少卿勾當群牧
公元649年
二十三年廏馬糜費留三千匹餘並送隴右
公元666年
髙宗麟徳三年太僕少卿鮮于正俗簡較右羣牧監(張說為隴右羣牧使頌序云大唐承周隋離亂之後貞觀初僅得牝牡三千從赤葦澤隴右始命太僕卿張萬嵗葺其政焉至麟徳中四十年至七十萬六千匹置八使以董之設四十八監以葺之跨隴右金城平凉天水四郡之地幅員千里猶為狹隘更析八監布於河曲豐曠之地乃能容之於斯之時天下以下縑易一馬及張氏中廢二十年間所殘益寡唐㑹要張萬嵗三代羣牧恩信行於隴右隴右之人以馬嵗為齒為張氏家諱之也)上元元年右衛中郎將丘義檢校右羣牧
公元678年
儀鳳三年十月太僕少卿李思文檢校隴右諸牧監使(自此始有使號其後蘇幹夏侯亮楊道昕張仁徳張思宗元爽周履氷魏元忠李道廣賀蘭姚元之宗楚客宋王成相次為之)
公元681年
永隆二年七月夏州羣牧使元壽等奏從調露元年九月已後二年五月已前死失馬一十八萬四千九百匹牛一萬一千六百頭
玄宗先天中鴻臚少卿方軍副大總管安北都䕶王脧為太僕少卿右羣牧使(其後王毛仲席楚珍薄承祧韋衢章仇兼瓊王鉷安祿山王鳯唐欽吕崇貴李輔國彭禮樂子昻皆為之)
公元714年
開元二年九月太常少卿姜晦上封請以空名告身六胡市馬率三十匹馬酬一游擊將軍廏馬尚少以為然遂命齎告身三百道徃市馬
公元715年
三年四月諸牧監官有闕交要者委本使簡擇明牧養者奏付選司勘責補擬如非其材所繇科貶負犯不在奏補之限牧使有闕亦委使司差申牒所繇如不足申省司速訪補擬
公元719年
七年三月詔曰調斂惡繁差科在簡每思重人畜之輕徭薄賦之宜廏馬略配於諸軍課駒摠留於畜牧則應稅之草不假循前今年所支已減舊數可於此數内三分減一
公元721年
九年正月詔如聞天下有馬之家州縣或因郵逓軍旅即先差遣帖助兼定户之次緣被此百姓嫌疑多不養畜遂令騎射之士頓減曩時益國富人何繇可致自今已後諸州百姓不問有䕃無䕃若能毎家畜馬十匹已上緣帖驛郵逓及征行不得偏差遣帖助若要須供擬臨時率户出錢市買定户及差重色役亦不須以馬充財數
公元723年
十一年勅諸州府馬闕數稍多既合官填復須私備貧兵力致實以為難宜令所司勘㑹闕數與閑廏使計㑹監牧馬充天寳十一載十一月兩京去城五百里内不得置私牧如有一切官牧
公元725年
十三載六月右羣牧都使奏差判官殿中侍御史張通副使平原太守鄭遵意等就群牧交㸃摠六十萬五千六百三頭匹口(馬三十二萬五千七百九十二匹内二十萬八千匹草牛七萬五千一百一十五頭内一百四十三頭氂駒五百六十三頭羊二十萬四千一百三十四口騾一頭)
公元757年
肅宗至徳二年十二月園苑内有閑廏使摠監各據所管地界耕種收草以備國馬
公元779年
代宗大厯十四年七月復置廏馬隨仗於月華
公元780年
徳宗建中元年五月詔市關輔之馬牝牡二萬匹以實内廏
公元792年
貞元八年裴延齡户部侍郎判度支京西有汚地卑濕處時有盧葦生不過數畆延齡忽奏云廏馬冬月合在槽櫪秣飼夏中即須有牧放處臣近尋訪長安咸陽兩縣界有陂池百頃以為内廏牧馬之地且去京城數十里亦與廏苑無别帝初信之言於宰臣宰臣堅執云恐必無此及差官閲視事皆虚妄延齡旣慚且怒
公元804年
二十年福州團練觀察使栁冕奏置萬安監牧泉州界置羣牧悉索内馬五千七百匹驢騾牛八百頭羊三千餘口人心擾焉
公元805年
順宗貞元二十一年即位四月閩中萬安先是福建觀察使栁冕乆不遷欲立事跡以求恩寵乃奏云閩中南朝放牧之地畜牛馬可使滋息請置監許之遂收境内畜産令吏其中羊之大者不過十斤馬之良者錢數千不經時輒病死又斂以充之百姓告乏逺近以為笑至是觀察使閻濟美奏罷之
公元809年
憲宗元和四年正月右神策軍絳州龍門臨河鄉河曲居人田業請為牧地從之仍禁侵蹂居人田業
公元816年
十一年正月中官以絹二萬疋市馬河曲
公元818年
十三年十一月蔡州羣牧龍陂刺史丁俛充使十四年五月臨海監牧使淮南節度使李夷簡兼之
八月襄州穀城縣羣牧賜名臨漢監以山南東道節度使孟簡兼充監牧使
公元822年
穆宗長慶二年四月詔如聞館驛逓馬死損轉多欲提舉所繇悉又推注中使郵驛不見劵則隨所索盡供旣無憑豈有定數方将革弊貴在息詞自今已後中使乘逓如不見劵及券外索馬所繇輒不得供其常參官出使及諸道幕府軍將等所合乘逓並須依格式如有違越分外人夫並宜具名聞奏(當時中人出使所在多徴驛馬大其行李驛馬繇此死傷假如軍期急奏行人乘馬多為格奪逺近苦之因有是命)
公元828年
文宗太和二年十月海陵揚州大縣土田饒沃人户衆多自置監牧以来或聞有所妨廢又計每年馬數甚少若以所用收市則必有餘其臨海監牧宜停令度支每年供送飛龍使見錢八千貫文仍春秋兩季各送四千貫充市進馬及養馬見在馬等用其監牧見在馬仍令飛龍使割付羣牧收管分析奏聞
是月甲戌中使龍陂監取馬五百匹賜徐州行營三年三月沙苑樓煩馬共五百匹賜幽州行營将士七年正月山南東道節度使裴度奏請臨漢監牧從之臨漢元和十四年置有馬三千二百餘匹廢百姓田四百餘頃前節將不能别白條陳奏至始奏罷十一月壬午度支鹽鐡使王涯奏請銀州銀川監牧使刺史劉源充使從之
公元836年
開成元年二月飛龍馬二百匹賜京兆府充給諸驛四月戊寅邕管經略使裴恭上言洞賊深居山谷當其刼掠多在平地防禦之道切在馬軍請賜草馬二百匹置監牧以為備詔以度支錢三百萬逐便賜之
公元837年
二年七月夏州節度使劉源奏自太和七年十一月一日銀川監城管群牧今計孳生馬七千餘匹今饒州南界有空閒地周廻二百餘里四面懸絶賊路不通只置三五十人守其要害牧放無虞是臣當管界内並非百姓佃食請割𨽻監司乆逺之計詔委本道節度使差人判使勘驗如實無主使任收管不得侵奪居人田産
公元839年
四年十月飛龍進諸監牧二嵗馬二千七百匹
公元906年
哀帝天祐三年十一月牛羊司牧管御厨羊并乳牛御厨物料先是河南府供進其肉便在物料數内續以諸處送到羊且令牛羊逐日送納知舊數已盡官吏所繇多總逃去其諸處續進到羊并舊管乳牛並送河南府管其牛羊司官吏並宜停廢
公元907年
梁太祖開平元年九月詔先以討伐北虜因索公私馬以濟戎事至是慮有搔擾復罷前令如有力者任畜馬四年十月頒奪馬令先是王師擊賊所得馬雖一二必具獻或被瘡殞於道中而戰者無所利帝曰獲則有之所以要其奮擊也今主將亡馬不言取士卒獲以為己功甚無謂宜下諸軍来獻冐禁者以違勅罪罪之
公元925年
後唐荘宗同光三年六月將事西蜀河南河北州府和市戰馬所在搜括官吏一匹外官收匿者致之以法繇是搜索殆盡
三年閏十二月魏王東西兩川㸃到見在馬得九千五百三十匹
公元926年
明宗即位康福飛龍使福便弓馬少事武皇累補軍職荘宗嗣位嘗謂左右曰我本番人羊馬活業康福體貌豐厚宜領財貨可令總轄馬牧繇是為馬坊使大有蕃息及後明宗為亂兵所逼將離魏縣小馬千匹相州乃驅而歸命即位乃有此授天成二年三月丙辰宰臣任圜臣伏見番牧臣僚每正至慶賀例皆進馬臣以捧日之心貴申其忠孝追風之步必擇於馴良備乘奉於帝車駔駿天廏伏見本朝舊事雖以進馬名例貢奉馬價道途之役䕶養稍難因此羣方乆為定制自今後伏請只許四夷番國進駞馬其諸道藩府州鎮請依天復三年已前許貢綾絹金銀土産進馬之直所貴稍便貢輸不虧誠敬兼請約舊制孳生分置監牧飲齕而自遂即騋牝之逾繁者勅旨任圜秉國權乃專邦計公家之利知無不為景運中興皇朝政事不獨資其經費亦兾便於貢輸載閲敷陳允叶事體宜依所奏乃置監牧委為三司使别其制置奏聞
公元928年
三年三月吏部郎中何澤率天下牝馬置羣牧取其蕃息
公元929年
四年四月沿邊置場買馬不許蕃部直至闕下帝自臨馭欲来逺人黨項之衆競赴都下賜酒食於禁庭醉則連袂土風以出凡將到馬無駑良云上國家雖約其價以給之及計其館穀錫賚所費不可勝紀計司以為中華無出於此遂止之
是年八月詔以右軍馬牧軍使田令方芻牧不謹馬瘠而多死劾致於法安重誨奏曰令方損耗官馬死未塞責然因馬罪死軍使非撫士之道杖減死一等
公元930年
長興元年七月飛龍院左右小馬坊為右飛龍院
公元932年
三年正月三司奏從去年正月年終收到諸番所賣馬計六千餘匹所支價錢給賜供費約數四十萬貫四年十月帝問見管馬數范延光奏曰天下嘗支草者近五萬匹見今西北諸番部賣馬者徃来如市其郵傳費中估之價日四五千貫以臣計之國十耗七馬無所使財賦坐銷朝廷不濟馮贇奏曰金商州每年上供不過六百疋臣給馬每日約支五千餘疋臣等思惟無益之甚乞陛下深悟其理帝曰卿等商略可否以聞延光等議戒緣邊鎮戍番部賣馬即擇其良壮給券具數以聞從之
十一月朱弘昭馮贇奏曰臣等自蒙重委計國力盈虚支給嘗苦不足者直以賞軍無算馬太多之弊也若不早為節限後將難濟宜嚴勅西北邊鎮此後禁止其来
公元944年
晉少帝天福九年正月發使天下公私之馬
公元947年
漢髙祖天福十二年九月河南諸道並奏使臣和買戰馬始帝去冬北虜犯闕戰馬二萬匹而騎卒在焉時方欲攻鄴壘而制塞下遂降和買河南諸道不經虜掠土人私馬時制旨略曰朕方以勤儉一身輯和庶政未嘗枉費所在安人今則重威未賔契丹尚擾必多添於戰騎大振軍威言念煩勞事非獲巳時天下人厭虜燔炙之患乆矣皆願以身為捍聞詔諭感悟樂而隨之
公元955年
周世宗顯徳二年八月侍臣諸軍飛龍院向来有病老弱者多為其主者無故擊殺分食其豈可壮則乘騎貴其負重之力老則見棄不免刲宰之患忘其勞而枉其死寔有所傷今後應有病患老弱馬並可送同州沙苑衛州馬監就彼水草以盡其飲齕之性
 
 
 
 
 
 
 冊府元龜卷六百二十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