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十
卷六百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百十   宋 王钦若等 撰
  刑法部
   定律令
后汉和帝永元十五年初令郡国以日北至按薄刑而
州郡好以苛察为政因此盛夏断狱邓太后临朝以章
帝诏断狱皆在冬至前自后论者互多驳异故诏公卿
以下会议司徒鲁恭议奏曰夫阴阳之气相扶而行发
卷六百十 第 1b 页
动用事各有时节若不当其时则物随而伤王者虽质
文不同而兹道无变四时之政行之若一月令周世所
造而所据皆夏之时也其变者惟正朔服色牺牲徽号
器械而已故曰殷因于夏礼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
也易曰潜龙勿用言十一月十二月阳气潜藏未得用
事虽喣嘘万物养其根荄而犹盛阴在上地冻水冰阳
气否隔闭而成冬故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
至坚冰也言五月微阴始起至十一月坚冰至也夫王
卷六百十 第 2a 页
者之作因时为法孝章皇帝深惟古人之道助三正之
微定律著令冀承天心顺物性命以致时雍然从变改
以来年岁不熟榖价常贵人不安宁小吏不与国同心
者率入十一月得死罪贼不问曲直便即格杀虽有疑
罪不复谳正一夫吁嗟王道亏损况于众乎易十二月
君子以议狱缓死可令疑罪使详其法大辟之科尽冬
月乃断其立春在十二月中勿以报囚如故事后卒施

卷六百十 第 2b 页
安帝永初元年九月诏曰自今长吏被考竟未报(考谓/考问)
(其状也报/谓断决也)自非父母丧无故辄去职者剧县十岁平县
五岁以上乃得次用是时陈忠为尚书自以世典刑法
用心务在宽详初父宠在廷尉上除汉法溢于甫刑者
未施行(上音时/掌切)及宠免后遂寝而苛法稍繁人不堪之
忠略依宠意奏上二十三条为决事比(比例也/必寐切)以省请
谳之弊又上除蚕室刑解赃吏三世禁锢狂易杀人得
减重论母子兄弟相代死听赦所代者事皆施行
卷六百十 第 3a 页
元初二年十月诏吏人聚为盗贼有悔过者除其罪
冲帝以建康元年八月即位十一月令郡国中都官系
囚减死一等徙边谋反大逆不用此令
桓帝建和元年四月壬辰诏州郡不得迫胁驱逐长吏
赃满三十万而不紏举者刺史二千石以纵避为罪若
有擅相假印绶者与杀人同弃市论
灵帝光和元年太中大夫桥元就医里舍元少子十岁
独游门次卒有三人持仗劫执之入舍登楼就元求货
卷六百十 第 3b 页
元不与有顷司隶校尉阳球等恐并杀其子未欲迫之
元瞑目呼曰奸人无状元岂以一子之命而纵国贼乎
促令兵进于是攻之元子亦死元乃诣阙谢罪乞下天
下凡有劫质皆并杀之不得赎以财宝开张奸路诏书
下其章初自安帝以后法禁稍弛京师劫质不避豪贵
自是遂绝
献帝建安元年太山太守应劭删定律令以为汉仪表
奏之曰夫国之大事莫尚载籍者也决嫌疑明是非赏
卷六百十 第 4a 页
刑之宜允获厥中俾后之人永有监焉故胶东相董仲
舒老病致仕朝廷每有政议数遣廷尉张汤亲至陋巷
问其得失于是作春秋折狱二百三十二事动以经对
言之详矣逆臣董卓荡覆王室典宪焚燎靡有孑遗开
辟以来莫或兹酷今大驾东迈巡省许都拔出险难其
命维新臣累世受恩荣祚丰衍切不自揆辄撰具律本
章句尚书旧事廷尉板令决事比例司徒都目五曹诏
(臣钦若等曰司徒都目鲍昱所作也五/曹谓常侍二千石户曹主客三公也)及春秋折狱
卷六百十 第 4b 页
凡二百五十篇蠲去复重为之节文(复音覆重/直容切)又集议
驳三十篇以类相从凡八十二事其见汉书二十五汉
记四(即东/观记)皆删叙润色以全本体其二十六博采古今
瑰玮之事德义可观其二十七臣所创造左氏云虽有
姬姜不弃憔悴虽有丝麻不弃菅蒯盖所以代匮也是
用敢露顽才厕于明哲之末虽未足纲纪国体宣洽时雍
庶几观察增阐圣德惟因万机之馀暇游意省览帝善之
于是旧事存焉
卷六百十 第 5a 页
魏太祖既建魏国以钟繇为廷尉始听君父已没臣子
得为理谤及士为侯其妻不复配嫁繇所创也又定甲
子科犯钛左右趾者易以木械是时乏铁故易以木焉
又嫌汉律太重故令依律者听得科半使从半减也(先/是)
(建安初天下将乱百姓有土分之势刑罚不足以惩恶/于是名儒大才故辽东太守崔寔大司农郑玄鸿胪陈)
(纪之徒咸以为宜复行肉刑汉朝既不议其事故无所/用矣及太祖辅政尚书令荀彧博访百官复欲申之而)
(少府孔融议以为古者敦庞善否区别吏端刑清政无/过失百姓有罪皆自取之末世陵迟风化坏乱政挠其)
(俗法害其教故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而欲绳之以古/刑投之以残弃非所谓与时消息者也纣斮朝涉之胫)
卷六百十 第 5b 页
(天下谓为无道夫九牧之地千八百君各刖一人是天/下当有千八百纣也求世休和弗可得已且被刑之人)
(虑不念生志在思死类多趋恶莫复归正夙沙乱齐伊/戾祸宋赵高英布为世大患不能止人遂为非也虽忠)
(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孙膑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一罹刀锯没世不齿是太甲之思庸穆公之霸秦)
(陈汤之都赖魏尚之临边无所复施也汉开改恶之路/凡为此也故明德之君远度深惟弃短就长不苟革其)
(政者也朝廷善之卒不改焉及魏国建陈纪子群时为/御史中丞太祖下令又欲复之使群申其父论群深陈)
(其便时钟繇为相国亦赞成之而奉常王修不同/其议太祖亦难以藩国改汉朝之制遂寝不行)
文帝黄初元年既受汉禅又议肉刑未定后有大女刘
朱挝子妇酷暴前后三妇自杀论朱减死输作尚方因
卷六百十 第 6a 页
是下怨毒杀人减死之令
四年正月诏曰丧乱以来兵革未戢天下之人互相残
杀今海内初定敢有私复雠者皆族之
五年正月初令谋反大逆乃得相告其馀皆勿听治敢
妄相告以其罪罪之
明帝青龙二年二月诏曰鞭作官刑所以纠慢怠也而
顷多以无辜死其减鞭杖之制著于令
十二月诏有司删定大辟减死罪又改士庶罚金之令
卷六百十 第 6b 页
男听以罚金妇人加笞还从鞭督之例以其形体祼露
故也(是时承用秦汉旧律其文起自魏文侯师李悝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
(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三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踰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其)
(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汉承秦制萧何定律除参夷连坐之罪)
(增部主见知之条益事律兴厩户三篇合为九篇叔孙/通益律所不及傍章十八篇张汤越官律三十七篇赵)
(禹朝律六篇合六十篇又汉时决事集为令甲以下三/百馀篇及司徒鲍昱撰嫁娶辞讼决为法比都目凡九)
(百六卷世有增损率皆集类为篇结事为章一章之中/或事过数十事类虽同轻重乖异而通条连句上下相)
(蒙虽大体异篇实相采入盗律有贼伤之例贼律有盗/章之文兴律有上狱之法厩律有逮捕之事若此之比)
卷六百十 第 7a 页
(错糅无常后人生意各为章句叔孙宣郭令卿马融郑者/元诸儒章句十有馀家家数十万言凡断罪所当由用)
(合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二千二百/馀言言数益繁览者益难天子于是下诏但用郑氏章)
(句不得杂用馀家卫顗又奏曰刑法者国家之所贵重所/而私议之所轻贱狱吏者百姓之所悬命而选用者之)
(卑下王政之弊未必不由此也请置律博士转相教授/事遂施行然而律文烦广事比众多离本依末决狱之)
(吏如廷尉狱吏范洪受囚绢二丈附轻法论之狱吏刘/象受属偏拷囚张茂物故附重法论之洪象虽皆弃市)
(而轻枉者相继是时大傅钟繇又上疏求复肉刑诏下/其奏司徒王朗议又不同时议者百馀人与朗同者多)
(帝以吴蜀未平又寝其后天子又下诏改定刑制命司/徒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给事黄门侍郎韩逊议郎庾嶷)
(中郎黄休荀诜等删约旧科旁采汉律定为魏法制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百八)
卷六百十 第 7b 页
(十馀篇其序略曰旧律所难知者由于六篇篇少故也/篇少则文荒文荒则事寡事寡则罪漏是以后人稍增)
(更与本体相离今制新律宜都总事类多其篇条旧律/因秦法经就增三篇而具律不移因在第六罪条例既)
(不在始又不在终非篇章之义故集罪例以为刑名冠/于律首盗律有劫略恐喝和卖买人科有持质皆非盗)
(事故分以为劫略律盗律有欺谩诈伪踰封矫制因律/有诈伪生死令丙有诈自复免事类众多故分为诈律)
(贼律有贼伐树木杀伤人畜产及诸亡印金布律有毁/伤亡失县官财物故分为伤亡律因律有告劾传覆厩)
(律有告反逮受科有登闻道辟故分为告劾律因律有/系囚鞫狱断狱之法兴律有上狱之事科有考事报谳)
(宜别为篇故分为系讯断狱律盗律有受所监临财枉/法杂律有假借不廉令乙有呵人受钱科有使者验赂)
(其事相类故分为请赇律盗律有勃辱强贼兴律有擅/兴徭役具律有出卖呈科有擅作修舍事故分为兴擅)
卷六百十 第 8a 页
(律兴律有征徭稽留贼律储峙不办厩律有乏军之兴/及旧典有奉诏不谨不承用诏书汉氏施行有小愆之)
(反不如令辄劾以不承用诏书乏军腰斩又减以丁酉/诏书汉文所下不宜复以为法故别为之留律秦世旧)
(有厩置乘传副军食厨汉初承秦不改后以费广稍省/故后汉但设骑置无车马而律犹著其文斯为虚设欲)
(除厩律取其可用合科者为邮驿令其告反逮验别入/告劾律上言变事以为变事令以警事告急与兴律熢)
(燧及科令者以为警事律盗律有还赃畀主金布律有/罚赎入责以呈黄金为价律有平庸坐赃事以为偿赃)
(律律之初制无免坐之文张汤赵禹始作监临部主见/知故纵之例其见知而故不举劾各与同罪失不举劾)
(各以赎论其不见不知不坐也是以文约而例通科之/为制每条有违科不觉不知从坐之免不复分别而免)
(坐繁多宜总为免例以省科文故更制定其由例以为/免坐律诸律令中有其教制本条无从坐之文者皆从)
卷六百十 第 8b 页
(此取法也凡所定增十三篇就故五篇合十八篇于正/律九篇为增于旁章科令为省矣改汉旧律不行于魏)
(者皆除之更依古义制为五刑其死刑有三髡刑有四/完刑作刑各三赎刑十一罚金六杂抵罪七凡三十七)
(名以为律首又改赃律但以言语及犯宗庙园陵谓之/大逆无道腰斩家属从坐不及祖父母孙至于谋反大)
(逆临时捕之或污潴或枭菹夷其三族不在律令所以/严绝恶迹也贼间杀人以劾而亡许依古义听子弟得)
(追杀之会赦及过误相杀不得报雠所以止杀害也正/杀继母与亲母同防继假之隙也除异子之科使父子)
(无异财也殴兄姊加至五岁刑以明教化也囚徒诬告/人反罪及亲属异于善人所以累之使省刑息诬也改)
(投书弃市之科所以轻刑也止篡囚弃市之罪断凶强/为义之宗也二岁刑以上除倍家人乞鞫之制省所烦)
(狱也改诸郡不得自择伏日所以齐风俗也斯皆魏世/所改其大略如是其后正始之间天下无事于是征西)
卷六百十 第 9a 页
(将军夏侯元河南尹李胜中领军曹/羲尚书丁谧又追议肉刑卒不能决)
蜀先主既定成都令昭文将军伊籍与诸葛亮法正刘
巴李严共造蜀科蜀科之制由此五人焉
吴大帝黄武七年将军翟丹叛如魏帝恐诸将畏罪而
亡乃下令曰自今诸将有重罪三然后议
嘉禾六年正月诏曰夫三年之丧天下之达制人情之
极痛也贤者割哀以从礼不肖者勉而致之世治道泰
上下无事君子不夺人情故三年不逮孝行之门至于
卷六百十 第 9b 页
有事则杀礼以从宜要绖而处事故圣人制法有礼无
时则不行遭丧不奔非古也盖随时之宜以义断恩也
前古设科长吏在官当须交代而故犯之虽随科坐犹
已废旷方事之殷国家多难凡在官司宜各尽节先公
后私而不恭承甚非谓也中外群僚其更平议务令得
中详为节度顾谭议以为奔丧立科轻则不足以禁孝
子之情重则本非应死之罪虽严刑益设违夺必少若
偶有犯者加其刑则恩所不忍有减则法废不行愚以
卷六百十 第 10a 页
为长吏在远苟不告语势不得知比选代之间若有传
者必加大辟则长吏无废职之负孝子无犯重之刑将
军胡综议以为丧纪之礼虽有典制苟无其时所不得
行方今戎事军国异容而长吏遭丧知有科禁公敢干
突苟念闻忧不奔之耻不计为臣犯禁之罪此由科防
本轻所致忠节在国孝道立家出身为臣焉得兼之故
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宜定科文示以大辟若故违犯有
罪无赦以杀止杀行之一人其后必绝丞相雍奏从大
卷六百十 第 10b 页

晋武帝泰始三年贾充等上律令六十卷故事三十卷
四年班行之(先是文帝为魏相国患前代律令本注烦/杂陈群刘邵虽经改革而科网本密又叔)
(孙郭马杜诸儒章句但取郑氏又为偏党未可承用于/是令贾充定法律令与太傅郑冲司徒荀顗中书监荀)
(勖中军将军羊祜中护军王业廷尉杜犮守河南尹杜/预散骑侍郎裴楷颍川太守周雄齐相郭颀骑都尉成)
(公绥尚书郎柳轨及吏部令史荣邵等十四人典其事/就汉九章增十一篇仍其族类正其体号改旧律为刑)
(名法例辩囚律为告劾系讯断狱分盗律为请赇诈伪/水火毁亡因事类为卫宫违制撰周官为诸侯律合二)
(十篇六百二十条二万七千六百五十七言蠲其苛秽/存其清约事从中兴归于益时其馀未宜除者若军事)
卷六百十 第 11a 页
(田农酟酒未得皆从人心权设其法太平当除故不入/律悉以为令施行制度以此设教违令有罪则入律其)
(常事品式章程名还其府为故事减枭斩族诛从坐之/条除谋反适养母出女嫁皆不复还坐父母弃市省禁)
(固相告之条去捕亡亡没为官奴婢之制轻过误老少/女人当罚金杖罚者皆令半之重奸伯叔父母之令弃)
(市淫寡女三岁刑崇嫁娶之要一以下娉为正不理私/约峻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也凡律令合二千九百)
(二十六条十二万六千三百言六十卷故事三十卷泰/始三年事毕表上武帝诏曰昔萧何以定律令受封叔)
(孙通制仪为奉常赐金五百斤弟子百人皆为郎中夫/立功立事古今之所重宜加禄赏其详考差叙辄如诏)
(简异弟子百人随才品用赏帛万馀匹帝亲自临讲使/裴楷执读明年正月大赦天下乃班新律其后明法掾)
(张裴注律表上之其要曰律始于刑名者所以定罪制/也终于诸侯者所以异其政也王政布于上诸侯奉于)
卷六百十 第 11b 页
(下礼乐抚于中故有三才之义焉其相须而成若一体/焉刑名所以经略罪法之轻重正加减之差等明发众)
(篇之多义补其章条之不足较举上下纲领其犯盗贼/诈伪请赇者则求罪于此作役水火畜养守备之细事)
(皆求之作本名告讯为之心舌捕系为之手足断狱为/之定罪名例齐其制自始及终往而不穷变动无常周)
(流四极上下无方不离于法律之中也其知而犯之谓/之故意以为然谓之失违忠欺上谓之谩饰信藏巧谓)
(之诈亏礼废节谓之不敬两讼相趣谓之斗两和相害/谓之戏无变斩击谓之贼不意误犯谓之过失逆节绝)
(理谓之不道陵上僣贵谓之恶逆将害未发谓之戕倡/首先言谓之造意二人对议谓之谋制众建计谓之率)
(不和谓之彊改恶谓之略三人谓之群取非其物谓之/盗货财之利谓之赃凡二十者律义之较者也夫律)
(者当慎其变审其实若不承用诏书无故失之刑当从/赎谋反之同伍实不知情当从刑此故失之变也卑与)
卷六百十 第 12a 页
(尊斗皆为贼斗之加兵刃水火中不得为戏戏之重也/向人室庐道径射不得为过失之禁也都城人众中走)
(马杀人当为贼贼之似也过失似贼戏似斗斗而杀伤/傍人又似误盗伤缚守似彊盗呵人取财似受赇囚辞)
(所连似告劾诸勿听理似故纵持质似恐猲如此之比/皆为无常之格也五刑不简正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
(五过意善功恶以金赎之故律制生罪不过十四等死/刑不过三徒加不过六囚加不过五累作不过十一岁)
(累笞不过千二百刑等不过一岁金等不过四两月赎/不计日日作不拘月岁数不疑闰不以加至死并死不)
(复加不可累者故有并数不可并数乃累其加以加论者/但得其加与加同者连得其本不在次者不以通论以)
(人得罪与人同以法得罪与法同侵生害死不可齐其/防亲疏公私不可常其教礼乐崇于上故降其刑刑法)
(闲于下故全其法是故尊卑叙仁义明九族亲王道平/也律有事状相似而罪名相涉者若加威势下手取财)
卷六百十 第 12b 页
(为彊盗不自知为亡缚守将中有恶言为恐猲不以罪/名呵为呵人以罪名呵为受赇劫召其财为持质此八)
(者以威势得财而名殊者也即不求自与为受求所监/求而后取为盗贼输入呵受为留难敛人财物积藏于)
(官为擅赋加殴絷之为戮辱诸如此类皆为以威势得/财而罪相似者也夫刑者司理之官理者求情之机情)
(者心神之使心感则情动于中而形之言畅于四支发/于事业是故奸人心愧而面赤内怖而色夺论罪者务)
(本其心审其情精其事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然后乃可/以立刑仰手似乞俯手似夺捧手似谢拟手似诉拱臂)
(似自首攘臂似格斗矜庄似威怡悦似福喜怒忧欢貌/在声色奸真猛弱候在视息出口有言当为告下手有)
(禁当为贼喜子杀怒子当为戏怒子杀喜子当为贼诸/如此类自非至精不能极其理也律之名例非正文而)
(分明也若八十非杀伤人他皆勿论即诬告谋反者反/坐十岁不得告言人即奴婢捍主主得谒杀之贼燔人)
卷六百十 第 13a 页
(庐舍积聚盗贼赃五疋以上弃市即燔官府积聚盗亦/当与同欧人教令者与同罪即令人殴其父母不可与)
(行者同得罪也若得遗物彊取彊乞之类无还赃法随/例畀之文法律中诸不敬违仪失式及犯罪为公为私)
(赃入身不入身皆随事轻重取法以例求其名也夫理/者精玄之妙不可以一方行也律者幽理之奥不可以)
(一体守也或计过以配罪或化略以循常或随事以尽/情或趋舍以从时或推重以立防或引轻以就下公私)
(废避之宜除削重轻之变皆所以临时观衅者用法执/诠者幽于未制之中采其根牙之微致之于机格之上)
(称轻重于毫铢考辈类于参伍然后乃可以理直刑正/夫奉圣典者若操刀执绳刀妄加则物伤绳妄弹则侵)
(直枭首者恶之长斩刑者罪之大弃市者死之下髡罪/者刑之威赎罚者误之诫王者立此五刑所以宝君子)
(而逼小人故为敕慎之经皆拟周易有变通之体焉欲/令提纲而大道清举略而王法齐其旨远其辞文其言)
卷六百十 第 13b 页
(典而中其事肆而隐通天下之志唯忠也断天下之疑/唯文也切天下之情唯远也弥天下之务唯大也变无)
(常体唯理也非天下之圣贤孰能与于斯夫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格刑杀者是)
(冬震曜之象髡罪者是秋彫落之变赎失者是春阳悔/吝之疵也五刑成章辄相依准法律之义焉是时侍中)
(卢珽中书侍郎张华又表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兆庶有诏从之)
惠帝永康元年解结为孙秀所害女适裴氏明日当嫁
而祸起裴氏欲认活之女曰家既若此我何活为亦坐
死朝廷遂议革旧制女不从坐由结女始也
怀帝永嘉初东海王越表除三族之法
卷六百十 第 14a 页
元帝为晋王时大理卫展以诏有考子證父或鞭父母
问子所在恐伤正教并奏除之
明帝太宁三年四月戊辰复三族刑惟不及妇人
宋高祖为宋公时侍中蔡廓建议以为鞫狱不宜令子
孙下辞明言祖父之罪亏教伤情莫此为大自今家人
与囚相见无乞鞫之诉便足以明伏罪不须责家人下
辞朝议以为允从之
永初元年七月诏曰往者军国务殷事有权制刻科峻
卷六百十 第 14b 页
重施之一时今王道维新政和法简可一除之
二年六月制诸署敕吏四品以下又府署所得辄罚者
听统府寺行四十杖
文帝元嘉中卫将军王宏上疏言主守偷五匹常偷四
十匹并加大辟议者咸以为重宜进主守偷十匹常偷
五十匹死四十匹降以补兵既得小宽人命亦足以有
惩也从之
孝武大明四年尚书左仆射刘秀之改定制令隶杀长
卷六百十 第 15a 页
吏科议者谓值赦宜加徙送秀之以为律文虽不显民
杀官长之旨若值赦但止徙送便与悠悠杀人曾无一
异民敬官长比之父母行害之身虽遇赦谓宜长付尚
方穷其天命家口补兵从之
明帝太始四年诏曰夫愆有小大宪随宽猛故五刑殊
用三典异施而降辟次网便暨钳挞求之法科差品滋
远朕务存钦恤每有矜贷寻创制科罪轻重同之大辟
即事原情未为详衷自今凡窃执官仗拒战逻司或攻
卷六百十 第 15b 页
剽亭寺及害吏民者凡此诸条悉依旧制五人以下相
逼夺者可特赐黥刖投畀四远仍用代杀方古为优全
命长户施同造物庶简惠之化有孚群萌好生之德
无漏幽品
南齐武帝永明七年尚书删定郎王植撰定律章表奏
之曰臣寻晋律文简辞约旨通大纲事之所质取断难
释张斐杜预同注一章而生杀永殊自晋泰始以来唯
斟酌参用是则吏挟威福之势民怀不对之怨所以温
卷六百十 第 16a 页
舒献辞于失政绛侯慷慨而兴叹皇运革祚道冠前王
陛下绍兴光开帝业下车之痛每恻上仁满堂之悲有
矜圣思爰发德音删正刑律敕臣集定张杜二注谨砺
愚蒙尽思详撰削其烦言录其允衷取张注七百三十
一条杜注七百九十一条或二家两释于义乃备者又
取一百七条其注相通者取一百三条集为一书凡一
千五百三十二条为二十卷请付外详校摘其违谬从
之先是江左相承用晋世张杜律三十卷帝留心法令乃
卷六百十 第 16b 页
诏狱官详正旧法是时公卿八座参议考正旧法轻重
竟陵王子良下意多使从轻其中朝议不能断者制旨
平决至九年廷尉孔稚圭上表曰臣闻匠万物者以绳
墨为政驭大国者以法理为本是以古之圣王临朝思
治远防邪萌深杜奸渐莫不资法理以成化明刑赏以
树功者也伏惟陛下蹑历登皇乘图践帝天地更筑日
月再张五礼裂而复缝六乐颓而爰缉乃发德音下明
诏降恤刑之文申慎罚之典敕臣与公卿八座共删注
卷六百十 第 17a 页
律谨奉圣旨咨审司徒臣子良爰禀受成规矩创立条
绪使兼监臣宋躬兼平臣王植等抄撰同异定其去取
详议八座裁正大司马臣嶷其中洪疑大议众论相背
者圣照玄览断自天笔始就成立律文二十卷录叙一
卷凡二十一卷今以奏闻请付外施用宣下四海诏报
从纳事竟不施行
东昏侯初即位诏删省科律
梁高祖天监元年四月诏曰金作赎刑有闻自昔入缣
卷六百十 第 17b 页
以免施于中代民悦法行莫尚乎此永言叔世偷薄成
风婴愆入罪厥涂匪一断蔽之书日缠于听览钳钛之
刑岁积于牢犴死者不可复生生者无因自返由此而
望滋实庸可致乎朕夕惕思治念崇政术斟酌前王择
其令典有可以宪章邦国罔不由之庶愧心于四海昭
情素于万物俗伪日久禁网弥繁汉文四百邈焉已远
虽省事清心无忘日用而委衔废策事未获从可依周
汉旧典有罪入赎外详为条格以时奏闻
卷六百十 第 18a 页
八月诏曰律令不一实难去取杀伤有法昏墨有刑此
盖常科易为条例至如三男一妻悬首造狱事非虑内
法出恒钧前王之律后王之令因循创附良各有以若
游辞费句无取于实录者宜悉除之求文指归可适变
者载一家为本用众家以附丙丁俱有则去丁以存丙
若丙丁二事注释不同二家兼载咸使百司议其可不
取其可安以为标例宜云某等如千人同议以此为长
则定以为梁律留尚书比部悉使备文若班下州郡上
卷六百十 第 18b 页
撮机要可无二门侮法之弊时欲议定律令得齐时旧
郎济阳蔡法度家传律学云齐武时删定郎王植之集
注张杜旧律合为一书凡一千五百三十条事未施行
其文殆灭法度能言之于是以为兼尚书删定郎使损
益植之旧本以为梁律法度又请曰魏晋撰律止关数人
今若皆咨列位恐缓而无决于是以尚书令王亮侍中
王莹尚书仆射沈约吏部尚书范云长兼侍中柳恽给
事黄门侍郎傅昭通直散骑常侍孔蔼御史中丞乐蔼
卷六百十 第 19a 页
太常丞许懋等参议断定定为二十篇一曰刑名二曰
法例三曰盗劫四曰贼叛五曰诈伪六曰受赇七曰告
劫八曰讨捕九曰系讯十曰断狱十一曰杂十二曰户
十三曰擅兴十四曰毁亡十五曰卫宫十六曰水火十
七曰仓库十八曰厩十九曰关市二十曰违制其制刑
为十五等之差弃市已上为死罪大罪枭其首其次弃
市刑二岁已上为耐罪言各随伎能而任使之也有髡
钳五岁刑笞二百收赎绢男子六十疋又有四岁刑男
卷六百十 第 19b 页
子四十八疋又有三岁刑男子三十六疋又有二岁刑
男子二十四疋罚金一两已上为赎罪赎死者金二斤
男子十六疋赎髡钳五岁刑笞二百者金一斤十二两
男子十四疋赎四岁刑者金一斤八两男子十二疋赎
三岁刑者金一斤四两男子十疋赎二岁刑者金一斤
男子八疋罚金十二两者男子六疋罚金八两者男子
四疋罚金四两者男子二疋罚金二两者男子一疋罚
金一两者男子二丈女子各半之五刑不简正于五罚
卷六百十 第 20a 页
五罚不服正于五过以赎论故为此十五等之差又制
九等之差有一岁刑半岁刑百日刑鞭杖二百鞭杖一
百鞭杖五十鞭杖三十鞭杖二十鞭杖一十又有八等
之差一曰免官加杖督一百二曰免官三曰夺劳百日
杖督一百四曰杖督一百五曰杖督五十六曰杖督三
十七曰杖督二十八曰杖督一十论加者上就次当减
者下就次凡系狱者不即答款应加测罚不得以人士
为隔若人士犯罚违捍不款宜测罚者先参议牒启然
卷六百十 第 20b 页
后科行断食三日听家人进粥二升女及老小一百十
刻乃与粥满千刻而止囚有械杻斗械及钳并立轻重
大小之差而为定制其鞭有制鞭法鞭常鞭凡三等之
差制鞭生革廉成法鞭生革去廉常鞭熟靻不去廉皆
作鹤头纽长一尺一寸稍长二尺七寸广三寸靶长二
尺五寸杖皆用生荆长六尺有大杖法杖小杖三等之
差大杖大头围一寸三分小头围八分半法杖围一寸
三分小头五分小杖围一寸一分小头极杪诸督罚大
卷六百十 第 21a 页
罪无过五十三十小者二十当笞二百以上者笞半馀
半后次中分鞭杖老小于律令当得鞭杖罚者皆半之
其应得法鞭杖者以熟靻鞭小杖过五十者稍行之将
吏已上及女人有罚者以罚金代之其以职员应罚及
律令指名制罚者不用此令其问事诸罚皆用熟靻鞭
小杖其制鞭制杖法鞭法杖自非特诏皆不得用诏鞭
杖在京师者皆于云龙门行女子怀孕者勿得决罚其
谋反降叛大逆已上皆斩父子同产男无少长皆弃市
卷六百十 第 21b 页
母妻姊妹及应从坐弃市者妻子女妾同补奚官为奴
婢赀财没官劫身皆斩妻子补兵遇赦降死者黥面为
劫字髡钳补冶锁士终身其下又谪运配材官冶士尚
方锁士皆以轻重差其年数其重者或终身士人有禁
锢之科亦以轻重为差其犯清议则终身不齿耐罪囚
八十已上十岁已下及孕者盲者侏儒当械系者及郡
国太守相都尉关中侯已上之父母妻子及所坐非罪
除名之罪二千石已上非槛徵者并颂系之丹阳尹月
卷六百十 第 22a 页
一诣建康县令三官参共录狱察断枉直其尚书当录
人之月者与尚书参共录之大凡定罪二千五百二十
九条
二年四月癸卯蔡法度表上新律又上令三十卷科三
十卷帝乃以法度守廷尉卿班新律于天下
三年十一月甲子诏曰设教因时淳薄异政刑以世革
轻重殊风昔商俗未移民散久矣婴网陷辟日夜相寻
若悉加正法则赭衣塞路并申弘宥则难用为国故使
卷六百十 第 22b 页
有罪入赎以全元元之命令遐迩知禁圄犴稍虚率斯
以往庶几刑措金作权典宜在蠲息可除赎罪之科
十一年正月壬辰诏曰自今捕擿之家及罪应质作若
年有老少者可停将送
十四年正月诏曰世轻世重随时约法前以墨刑用代
重辟犹念改悔其路已壅并可省除
大同十一年十月诏曰尧舜以来便开赎刑中年依古
许罪身入赀下吏因此不无奸猾所以一日复敕禁断
卷六百十 第 23a 页
川流难壅人心惟危既乖内典慈悲之义又伤外教好
生之德书云与杀不辜宁失不经可复开罪身皆听入

中大同元年七月甲子诏曰禽兽知母不知父无赖子
弟过于禽兽至于父母并皆不知多触王宪致及老人
耆年禁执大可伤悯自今有犯罪者父母祖父母勿坐
惟大逆不预今恩
 
卷六百十 第 23b 页
 
 
 
 
 
 
 
 册府元龟卷六百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