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七
卷六百七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百七   宋 王钦若等 撰
  学校部
   撰集
太史公曰儒者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
当年不能究其理诚哉是言也由汉之后作者间出祖
述不已踵武增华其文史之盛岂可遽数焉乃有博古
之士好学不倦捃摭方策分别群类列其部居成乎伦
卷六百七 第 1b 页
要俾肄业之儒开卷而获益临文之士沿波而达源至
有承诏撰述篇籍咸叙备于万乘之览藏之秘室之府
者又多乎哉原夫论次之意盖将以撮枢要而遵简易
岂易所谓学以聚之传所谓知类通达者与
楚铎椒为威王傅为王不能尽观春秋采取成败本四
十馀章为铎氏微
汉刘向成帝时为光禄大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
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
卷六百七 第 2a 页
时数有灾异向以为外戚贵盛凤兄弟用事之咎而上
方精于诗书观古文诏向领校中五经秘书(言中者以/别于外)
向见尚书洪范箕子为武王陈五行阴阳休咎之应(休/美)
(也/)向乃集合上古以来历春秋六国至秦汉符瑞灾异
之记推迹行事连传祸福著其占验比类相从各有条
目凡十一篇号曰洪范五行传论奏之天子心知向忠
精故为凤兄弟起此论也然终不能夺王氏之权向又
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踰礼制(赵皇后昭仪/卫媫妤也)
卷六百七 第 2b 页
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采取诗书所载贤
妃贞妇兴国显家可法则及孽嬖乱亡者(孽庶也/爱也)序次
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及采传记行事著新序说
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
助观览补遗阙帝虽不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
后汉应奉为司𨽻时并下诸官府郡国各上前人像赞
子劭乃连缀其名录为状人纪
景鸾广汉梓潼人也取河洛图纬以类相从名为交集
卷六百七 第 3a 页
又撰礼内外记号曰礼略又抄风角杂书列其占验作
兴道一篇州郡辟命不就
荀爽集汉事成败可以为鉴戒者谓之汉语位至司空
魏文帝使诸儒撰集经传随类相从凡千馀篇号曰皇

王象为散骑常侍受诏撰皇览使象领秘书监象从延
康元年始撰集数岁成藏于秘府合四十馀部有数十
篇通合八百馀万字(又云桓范为羽林左监刘劭为散/骑侍郎并受诏集五经群书以类)
卷六百七 第 3b 页
(相从作/皇览)
高堂隆撰魏台杂访议三卷位至光禄勋
吴张温为太子傅撰三史略二十九卷
晋张华为司空著博物志十篇行于世
葛洪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伎杂事三百一十卷金
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后为句漏令
环济撰帝王要略十二卷
祁嘉博通经籍张重华徵为儒林祭酒性和裕教训不
卷六百七 第 4a 页
倦依孝经作二九神经
应詹撰东宫旧事三卷位至平南将军江州刺史
宋范泰撰古今善言二十四篇位至侍中左光禄大夫
顾长康为散骑常侍何翌为长水校尉元徽初表上所
撰谏林上自虞舜下及晋武凡十二卷
谢庄转隋王诞后军咨议并领记室分左氏经传随国
立篇制本方丈图山川土地各有分理离之则州别郡
殊合之则宇内为一
卷六百七 第 4b 页
何承天为御史大夫宋世礼论有八百卷承天删减并
合以类相从凡为三百卷
南齐丘灵鞠为大中大夫制江左文章录序起太兴讫元熙
楼幼瑜著礼捃遗三十卷幼瑜教授不应徵辟
阴颢撰琼林二十卷
崔慰祖尝著海岱志起太公迄西晋人物为四十卷半
未成临卒与从弟纬书云海岱志良未周悉可写数本
付护军诸从人一通及友人任昉徐寅刘洋仕至始安
卷六百七 第 5a 页
王记室
梁庾诜撰晋朝杂事五卷总抄八十卷普通中诏以为黄
门侍郎称疾不起
阮孝绪撰高隐传上自炎黄终于天监之末斟酌分为
三品凡十卷中篇所载一百三十七人刘歊刘吁览其
书曰昔嵇康所赞缺一自拟今四十之数将待吾等成
耶对曰所谓荀君虽少后事当付钟君若素车白马之
日辄获麟于二子歊讦果卒乃益二传传及孝绪亡吁
卷六百七 第 5b 页
兄洁录其所遗行次篇末成绝笔之意云孝绪天监十
二年徵不至
张率为司徒掾直文德待诏省敕使抄一部书又撰妇
人事二十馀条勒成百卷使工书人琅琊王深吴郡范
怀约褚洵等缮写以给后宫
张𬗟性爱坟籍聚书至万馀卷抄后汉晋书众家异同
为后汉纪四十卷晋抄三十卷又抄江左集未及成
卒位至御史中丞
卷六百七 第 6a 页
陆罩为中大夫初简文在雍州撰法宝联璧罩与群贤
并抄掇区分者数岁六年而书成命湘东王为序其作
者有侍中国子祭酒南兰陵萧子显等三十人以比王
象刘劭之皇览焉
徐勉撰左丞弹事五卷在选曹撰选品五卷又以孔释二
教殊途同归撰会林五十卷皆行于世位至右光禄大
夫侍中卫将军
吴均为奉朝请敕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二
卷六百七 第 6b 页
十卷
庾仲容抄诸子书三十卷烈女传三卷位至黟县令
陈阴僧仁为征南咨议撰梁撮要三十卷
姚察著说林十卷位至吏部尚书
顾野王撰通史要略一百卷位至黄门侍郎光禄卿
张讥为国子博士兼东宫学士撰游玄桂林二十四卷
后主尝敕入就其家写入秘阁
后魏道武天兴四年十二月集博士儒生比众经文字
卷六百七 第 7a 页
义类相从凡四万馀字号曰众文经
淮王昌弟孚为尚书丞灵太后临朝宦者干政孚乃总
括古今名妃贤后凡为四卷奏之
常山王晖为尚书左仆射晖雅好文学招集儒士崔鸿
等撰录百家要事以类相从名为科录凡二百七十卷
上起伏羲迄于晋宋凡十四代晖表上之
王继叔耽勤读诵研综经籍钩深致远多所博闻自周
以降暨于魏世帝王传代之由贵臣升降之绪皆撰录
卷六百七 第 7b 页
品第商略是非号曰略注合百馀篇好事者览之咸以
为善焉
刘懋撰诸器物造作之始十五卷名曰物祖位至太尉
司马
张彝为光禄大夫集庖牺至晋末凡十六代百二十八
帝历三千二百七十年杂事五百八十九合成五卷名
曰历帝图
崔浩为祭酒朝廷礼仪文策诏军国书记尽关于浩浩
卷六百七 第 8a 页
能为雅说不长属文而留心于制度科律及经术之言
作家祭法次序五宗蒸尝之礼丰俭之节义理可观
李谧涿郡人年十八诣太学受业后鸠集诸经广校同
异比三传事例名春秋丛林十有二卷徵拜著作佐郎
辞以授弟郁
孙僧化识星分按天占以言灾异为通直散骑常侍永
熙中出帝召僧化与中散大夫孙安都共撰兵法未就
而帝入关遂罢
卷六百七 第 8b 页
李公绘潜居自持雅好著书撰古今异说记二十八卷
赵语三卷
北齐祖珽拜为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以后主属文奏
撰御览武平三年二月诏珽及特进魏收等入文林馆
撰玄洲苑御览后改名圣寿堂御览八月御览成敕付
史阁后改为修文殿御览凡三百六十卷初诏珽与收
太子太师徐之才中书令崔劼散骑常侍张雕中书监
阳休之监撰珽等奏追通直散骑侍郎韦道孙陆又太
卷六百七 第 9a 页
子舍人王邵卫尉丞李孝基殿中侍御史魏澹中散大
夫刘仲威袁奭国子博士朱才奉车都尉陆道闲考功
郎中崔子抠左外兵郎薛道衡并省主客郎中卢思道
司空东阁祭酒崔德太学博士诸葛汉奉朝请郑公超
殿中侍御史郑子信等入馆撰书并敕萧放萧悫颜之
推等同入撰例复令散骑常侍封孝琰前乐陵太守郑元
礼卫尉少卿杜台卿通直散骑常侍王训前兖州长史羊
肃通直散骑侍郎马元熙省三公郎中刘珉开府行参
卷六百七 第 9b 页
军李师上温君悠入馆亦令撰书后命特进崔季舒前
仁州刺史刘逖散骑常侍李孝贞中书侍郎李德林续
入待诏寻又诏诸人各举所知又有前济州长史李翥
前广武太守魏謇前西兖州司马萧溉前幽州长史陆
仁惠郑州司马江旴前通直散骑侍郎辛德源陆开明
通直郎封孝謇太尉掾张德冲并省右民高恭行司徒
户曹参军古道子前司空功曹参军刘顗获嘉令崔德
儒给事中李元楷晋州治中阳师孝太尉中兵参军卢
卷六百七 第 10a 页
公顺司空中兵参军周子深开府行参军王友伯崔君
洽魏师謇并入馆待诏又敕右仆射段孝言亦入御览
成后所撰录人亦有不得待诏付司处分者凡此诸人
亦有文学庸浅附会亲识妄相推荐者十三四焉虽然
当时操笔之徒搜求略尽其外如广平宋孝王信都刘
善经辈三数人论其才性入馆诸贤亦十三四不逮之
也待诏文林亦是一时盛事故存录其姓名
荀士逊为中书侍郎号为称职与李若等撰曲言行于世
卷六百七 第 10b 页
隋陆爽字开明高祖受禅转太子内直监寻迁太子洗
马与左庶子宇文恺等撰东宫典记七十卷
杜台卿开皇初被徵入朝台卿尝采月令触类而广之
为书名玉烛宝典十二卷奏之赐绢二百疋位至著作

乐运南阳淯阳人尝愿为一諌臣从容讽议而性讦直
为人所排抵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諌诤事
集而部之凡六百三十九条合四十一卷名曰諌苑奏
卷六百七 第 11a 页
上之文帝览而嘉焉位至毛州高唐令
魏澹字彦深为太子舍人废太子勇深礼遇之屡加优
锡令撰笑苑词林集世称其博物
刘祐奉诏撰兵书十卷名曰金韬上善之
崔赜撰洽闻志七卷八代四科志三十卷位至越王长

于仲文为光禄大夫撰略览三十卷
唐欧阳询为给事中武德七年奉诏与裴矩陈叔达赵
卷六百七 第 11b 页
弘智令狐德棻文学袁郎等十数人同修艺文类聚
李百药初仕隋为礼部员外郎皇太子勇召为东宫学
士令修五礼定律令撰阴阳书
魏徵为秘书监贞观五年撰群书政要奏之今采其序
例以明述作之意曰窃维载籍之兴其来尚矣左史右
史记事记言皆所以昭德塞违劝善惩恶故作而可纪
薰风扬乎百代动而可法明戒垂乎千祀是以历观前
圣抚运膺期莫不懔乎驭朽自彊不息乾乾夕惕义在
卷六百七 第 12a 页
兹乎近古皇王时有撰述并皆包括天地牢笼群有竞
采浮艳之词争驰迂诞之说骋末学之传闻师雕虫之
小伎流宕忘返殊途同致虽辩周万物愈失司契之源
术总百端弥乖得一之旨皇上以天纵之多才运生知
之睿思性与道合动妙机神玄德潜通化前王之所未
化损己利物行列圣所不能行瀚海龙庭之野并为郡
国扶桑若木之域咸袭缨冕天地成平外内禔福犹且
为而不恃虽休勿休俯协尧舜式遵稽古不察貌乎止
卷六百七 第 12b 页
水将取鉴乎哲人以为六籍纷纶百家舛驳穷理尽性
则劳而少功周览汎观则博而寡要故爰命臣等采摭
群书剪截浮放光昭训典圣思所存务乎政术缀叙大
略咸发神衷雅致钩深规摹宏远网罗政体事非一日
若乃钦明之后屈己以救时无道之君乐身以亡国或
临难知惧在危而获安或得志而骄居成以致败者莫
不备其得失或立功树惠贞心直道忘躯殉国身殒百
年之中声驰千载之后或大奸巨猾转日回天社鼠城
卷六百七 第 13a 页
狐反白作黑忠良由其放逐邦国因以危亡者咸亦述
其终始以显为臣不易其立德立言作训垂范为纲为
纪经天纬地金声玉振腾实飞英雅论徽猷嘉言美事
可以弘奖名教崇太平之基者固亦片善不遗将以丕
显皇极至于母仪嫔则懿后良妃参徽猷于十乱著深
诫于辞辇或倾城哲妇亡国艳妻候晨鸡以先鸣待举
烽而后笑者时有所存以备劝戒自六经讫于诸子始
五帝下尽晋年凡为五秩合五十卷本求政要故以政
卷六百七 第 13b 页
要为名但皇览遍略随方类聚名目互显首尾淆乱文
义断绝寻究为难今之所撰异乎先作总立新名各全
旧体欲见本知末原始要终并弃彼春华采兹秋实一
书之内牙角无遗一事之中羽毛咸尽用之当今足以
殷鉴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引而伸之触类而
长盖亦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自戒庶弘兹九德简
而易从观彼百王不疾而速崇巍巍之盛业开荡荡之
王道可久可大之功并天地之贞观日用日新之德将
卷六百七 第 14a 页
金镜以长悬矣太宗览之称善敕皇太子诸王各传一
本赐徵帛二百疋又徵为特进以礼经遭秦灭学戴圣
编录条疏不次乃删其所记以类相从为五十篇合二
十卷名类礼太宗善之赐物一千段以其书藏秘府及
赐皇太子诸王
李袭誉为扬州总管长史撰忠孝图二十卷贞观十三
年十一月奏之太宗览而称善
高士廉为尚书右仆射贞观十五年撰文思博要一千
卷六百七 第 14b 页
二百卷上之有诏藏之秘府(时太学博士马嘉运/太常丞吕卞同修)
高智周为秘书郎弘文直学士预撰瑶山玉彩文馆词
林三迁兰台大夫
李敬玄撰正论三卷位至扬州大都府长史
杜正伦为中书侍郎兼左庶子撰春坊要录四卷
许敬宗为弘文馆学士永徽中与李义府等奉敕于内
殿撰东殿新书二百卷高宗自制序其书自史记至晋
书删其繁词勒成藏之书府
卷六百七 第 15a 页
元万顷上元中为著作郎则天广召文词之士入禁中
修撰万顷与左史刘祎之范履冰苗神客右史周思茂
胡楚宾等咸预其选前后撰列女传臣轨百寮新诫乐
书凡千馀卷
姚璹永徽中为太子宫门郎博涉经史有才辩与司议
郎孟利贞等奉令修瑶山玉彩书成迁秘书郎
张昌宗为麟台监圣历中则天以御览及文思博要等
书多未周备令昌宗与麟台少监李峤广召文学之士
卷六百七 第 15b 页
给事中徐彦伯水部郎中员半千等二十六人增损文
思博要勒成一千三百卷于旧书外更加佛教道教及亲
属姓氏方域等部至是毕功帝亲制名曰三教珠英时
左补阙崔湜同修
韦叔夏神龙中为国子祭酒撰三礼要记三十卷行于

王方庆撰宫卿故事一卷位至太子左庶子
徐坚为集贤院学士开元中敕坚等纂经史要事及历
卷六百七 第 16a 页
代文章以类相从欲令皇子简事缀文帝自定名为初
学记是日撰成以献帝称善赐坚等绢三百疋
张九龄为中书令开元二十七年二月九龄等撰六典
三十卷成上之
归崇敬为国子司业大历中与诸儒官同修通志崇敬
知礼仪志众称允
裴澄为国子司业贞元十二年表上乘舆月令十二卷
苏冕为京兆府士曹缵国朝政事撰会要四十卷
卷六百七 第 16b 页
杜祐为淮南节度使贞元十七年献通典表曰臣闻太
上立德不可庶几其次立功道行当代其次立言见志
后学由是往哲递相祖述将施有政用乂邦家臣本以
门资幼登官序仕非游艺才不及人徒怀自彊颇玩坟
籍虽履历叨幸或职剧务繁窃惜光阴未尝辍废夫孝
经尚书毛诗周易三传皆父子君臣之要道十伦五教
之宏纲如日月之下临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终古攸
遵然率多记言罕存法制愚管窥蠡测岂达高深辄肆
卷六百七 第 17a 页
荒唐诚为臆度每念懵学莫探政经略观历代众贤著
论多陈紊失之弊或阙拯救之方臣既庸浅宁详损益
未原其始莫畅其终尚赖周氏典礼秦皇荡灭不尽纵
有繁杂且用准绳至于往昔是非可为来今龟鉴布在
方策亦粗研寻自顷纂修年涉三纪识寡思拙心昧
词芜图籍实多事目非少将谓功毕有愧乖疏固不足
发挥大猷但微臣竭愚尽虑凡二百卷不敢不具献上
庶明鄙志所之尘渎圣聪兢惶无措其书凡九门叙食
卷六百七 第 17b 页
货十二卷选举六卷职官二十二卷礼一百卷乐七卷
兵六卷刑十七卷州郡十四卷边防十六卷
贺兰正元贞元中为昭义军节度使判官进用人权衡
辅佐记各十卷举选衡镜三卷
马总为天平军节度使总理道素优军政多暇公务之
馀手不释卷所著奏议集年历通历子钞等书百馀卷
行于世
唐次为礼部员外郎贞元八年坐窦参出为开州刺史
卷六百七 第 18a 页
在巴峡间十馀年不获进用西川节度使韦皋抗表请
为副使德宗密谕皋令罢之次久滞蛮荒孤心抑郁怨
谤所积孰与申明乃采自古忠臣贤士遭罹谗谤放逐
遂至杀身而君犹不悟其书三篇谓之辩谤略上之德
宗省之犹怒谓左右曰唐次乃方吾为古之昏主何自
谕如此改夔州刺史及宪宗即位与李吉甫同自峡内
召还授次礼部郎中寻以本官知制诰正拜中书舍人
卒宪宗明哲嫉恶尤恶人朋比倾陷尝阅书禁中得次
卷六百七 第 18b 页
所上书三篇贤而善之谓学士沈传师曰唐次所集辩
谤之书实君人者时宜观览朕思古书中多有此事次
编录未尽卿家传史学可与学士类例广之传师与令
狐楚杜元颍等分功修续广为十卷号元和辩谤略优
诏答之
宪宗元和八年六月诏宰臣武元衡李吉甫李绛及旧
相太子少傅判太常卿郑馀庆礼部尚书权德舆各进
旧书
卷六百七 第 19a 页
张正甫为集贤殿学士右散骑常侍宝历二年进艺文
类聚一百卷
令狐楚为翰林学士宪宗以自古贤臣多受谗谤以至
危亡因诏楚纂集历代名臣受谤者为十卷名为元和
辩谤略书成帝嘉其该博
李渤为著作佐郎罢官閒居东雒撰禦戎新录二十卷
以献
韦处厚穆宗时与路随为翰林侍读学士长庆二年处
卷六百七 第 19b 页
厚与随撰六经法言二十卷书成表献之曰臣闻三皇
讲道五帝讲德三王讲仁五霸讲义所讲不同同归于
理理道之极备于六经虽质文相变忠敬交用损益因
时步骤不一然而释三纲越五常而致雍熙者未之有
也自秦火荡爇孔壁穿蠹曲学异辩专门多惑营道之
轨并驰希圣之堂盖寡芜文错起浮义互生简册混散
篇卷繁积劳神于累代敝形于当年其知愈博其得愈
少夫然通方之士达识之儒且犹不为也况南面之尊
卷六百七 第 20a 页
司道之契岂不贪其精而遗其粗者乎伏惟文武孝德
皇帝陛下精义神授博识天资山峻词峰泉蓄学海膺
休运则混六合而不让思屈已则舞两阶而不疑故当
希皇踵帝肩王轹霸可以区区近躅拟于圣德哉臣处
厚臣随采合易诗书左氏春秋孝经等因其本篇掇其
精粹论纪先师微旨今亦附于篇末总题曰六经法言
合二十卷献上取诸身必本于五事下通诸物兼畅于三
才始九族以及于百姓刑室家以仪于天下圣君良主
卷六百七 第 20b 页
之往行哲人壮士之前言天人相与之际幽明交感之
应穷理尽性之辩药石攻磨之规尧舜禹汤文武理乱
之道尽在君臣父子夫妇朋友之义必举其兴可以观
劝其违可以戒此其所存者也至如爻象错综阴阳难
名比兴箴诲幽隐难释诰命训论古今不合威仪类制
命诸有司褒贬扬㩁归诸史法此其所遗者也商鞅之
说秦主叹帝道之难行太宗之纳魏徵流王泽而广被
繇是言之道无远近德无重轻能者挈之如毛羽不能
卷六百七 第 21a 页
者举之如嵩岱今逢希代之君当难合之运故不能以
百家邪说六国纵横秦汉刑名魏晋偷薄为盛时道历
代帝王皆务纂集魏称皇览梁著遍略邺中则有修文
之作江左则有寿光之书但誇衒于闻见非垂谋于理
本臣今所贵实异斯作陆贾奏甚卑之论尚称善于高
皇方朔献杂糅之说犹见知于武帝伏惟陛下机务之
馀燕息之暇时降省览天下幸甚帝览其书称善者久
之赐处厚随锦䌽二百疋银器二事
卷六百七 第 21b 页
崔郾为翰林侍讲学士宝历元年七月与高重进纂要
集十卷各赐䌽锦二百疋银器五事
魏謇尝钞撮子书要言以类相从二十卷号曰魏氏手
略有文集十卷位至太子少保
裴潾文宗时为右散骑常侍太和八年集历代文章自
梁昭明太子著文选外合于典雅者古今通选勒成三
十卷目为太和通选并意义目录一卷进上潾之所著
偏僻时论以为不当
卷六百七 第 22a 页
王涯同平章事太和八年进月令图一轴
兵部尚书王起进自古帝王五位图帝欲置于几案以
便观览宣付起重以长卷写进
许康佐为翰林学士太和九年进纂集左氏传三十卷
高重为国子祭酒太和九年进春和纂集四十卷
郑浣为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命撰经史要录十二卷书
成帝嘉其精博因以十九书语类帝亲自发问浣应对
无滞锡以金紫
卷六百七 第 22b 页
姚康为太子詹事大中五年十一月以所撰统史三百
卷上之统史自开辟至隋末编年纂帝王美政善事诏
令可利于时者至于时政盐铁筦𣙜和籴赈贷钱陌兵
数虚实贮粮用兵利害边事戎狄无不备载下至释道
烧炼妄求无验皆载之
崔铉为左仆射平章事大顺七年十月铉上续会要四
十卷修撰官杨绍复崔瑑薛逢郑言等赐物有差
梁末帝贞明末前衡州长史刘骘进所撰地里手镜十
卷六百七 第 23a 页

晋曹国珍为左谏议大夫天福四年上言请于内外臣
寮之中选才略之士聚唐六典前后会要礼阁新仪大
中统类律令格式等精详纂集俾无漏略别为书一部
目为大晋政统从之其详议官宜差太子少师梁文矩
散骑常侍张允大理卿张澄国子祭酒唐汭大理少卿
高鸿渐国子司业田敏礼部郎中吕咸休司勋员外
郎刘涛刑部员外郎李知损监察御史郭延升等一十
卷六百七 第 23b 页
人允文矩等咸曰改前代礼乐刑宪为大晋政统则尧
典舜典当以晋典革名列状驳之曰作者之谓圣述者
之谓明苟非圣明焉能述作若运因革故则事乃维新
或改正朔而变牺牲或易服色而殊徽号是以五帝殊
时不相沿乐三王异世不相袭礼至于近代率由旧章
比及前朝是滋其目多因行事之失改为立制之初或
臣奏条章君行可否皆表其年月纪以姓名聚类分门
成文作则莫不悉稽前典垂范后昆述言圣贤历于朝
卷六百七 第 24a 页
代得金科玉条之号设乱言破律之防守而行之其来
尚矣皇帝陛下运齐七政历契千年爰从创业开基莫
不积功累德行宜直笔具载鸿猷若备录前代之编年
目作圣朝之政统此则是名不正也夫名不正则言不
顺而媚时掠美非其实矣若剪截其词此则是文不备
也夫文不备则启争端而礼乐刑政于斯乱矣若改旧
条而为新制则未审何门可以刋削何事可以编联既
当革故从新又须废彼行此则未知国朝能守而不失
卷六百七 第 24b 页
乎臣等同共参详未见其可疏奏嘉之其事遂寝
张昭为兵部尚书世宗亲征淮南表进所撰兵法其略
曰臣本书生不娴武艺空忝穰苴之位惭无郤縠之能
遽捧纶言令纂兵法虽彊三宫之说何称九天之谋伏
惟陛下玉斗缵戎金楼聚学九舜十尧之典不足揣摩
三门五将之书无烦接要而犹申旦不寐乙夜纵观留
连于尺籍伍符探赜于枫天枣地以为人情贵耳而贱
目儒者是古而非今以韩白之智有馀英卫之才不足
卷六百七 第 25a 页
宁悟渭水钓翁之学今乃椎轮圯桥神叟之言已为糟
粕无足师模于钤算聊可挹酌于源流爰命下臣撮其
枢要臣逖观前代兵家所著篇部颇多自唐末乱离图
书流落今兰台秘府目录空存其于讨论固难详悉今
祗据臣家所有之书摭其兵要自军旅制置选练教习
安营结阵命将出师诡谲机权形势利害赏罚告誓攻
守巧拙星气风角阴阳课式等部四十二门离为十卷
管窥蠡测莫知穹渤之高深兽走犬驰且副蒐苗之指
卷六百七 第 25b 页
使既成卷部须有签题臣伏见前代奉诏撰论皆目为
制旨今辄准故事题为制旨兵法臣留司都下不敢辄
去班行谨差私吏赍诣行阙陈进诏曰朕昔览兵书粗
知前事将观机要委卿撰述曾未踰时远来呈进披寻
之际备见精详论战法之大纲与孙吴而共贯赖卿博
学副朕所怀宜示颁宣用明恩宠嘉奖在念再三不忘
今赐卿衣着二百疋银器一百两
 册府元龟卷六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