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六百一
卷六百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六百一   宋 王钦若等 撰
  学校部
    辩博  恩奖
   辩博
易曰学以聚之问以辩之传曰强学以待问盖夫六艺
之富九流之广有先圣之微旨有群儒之精义非穷理
尽性覃思研几不能臻其阈非原始要终闻一知十不
卷六百一 第 1b 页
能阐其流故有摄齐以升抵掌而论俾夫前训洞开诸
生景附诚儒门之标表士林之规矩也然则词有枝叶
垂诫礼经学无师法见嗤先哲苟辩而不违于道博而
无陷于野则可以传道驾说为缝掖之所宗矣
汉朱云字游鲁人也年四十从博士白子友受易又事
将军萧望之受论语皆能传其业是时少府五鹿充宗
贵幸为梁丘易自宣帝时善梁丘氏说元帝好之欲考
其异同令充宗与易家论充宗乘贵辩口(乘因也言因/藉贵尊之权)
卷六百一 第 2a 页
(也/)诸儒莫能与抗皆称疾不敢会有荐云者召入摄齐
登堂(齐衣之/下裳)抗首而请音动左右(抗举/也)既论难连柱五
鹿君(柱刺也/距也)故诸儒为之语曰五鹿岳岳朱云折其角
(岳岳长/角之貌)繇是为博士
后汉戴凭汝南平舆人光武时郡举明经徵试博士徵
拜郎中公卿大会群臣就席凭独立世祖问之对曰博
士说经皆不如臣坐居臣上是以不得就席帝即召上
殿令与诸儒难说凭多所解释帝善之迁侍中后正旦
卷六百一 第 2b 页
朝贺百寮毕会帝令群臣能说经者更相难诘义有不
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五十馀席故经师为
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
贾逵字伯通能诵左传及五经本文以大小夏侯尚书
教授自为儿童常在太学不通人事诸儒为之语曰问
事不休贾长头明帝时为郎与班固并校秘书
李育为博士章帝诏与诸儒论五经于虎观育以公羊
义难贾逵往返皆有理證最为通儒
卷六百一 第 3a 页
郑玄字康成受业于马融献帝时大将军袁绍总兵冀
州遣使要玄大会宾客玄最后至乃延升上坐玄身长
八尺饮酒一斛秀眉明目容仪温伟绍客多豪俊见玄
儒者未以通人许之竞设异端百家互起玄依方辩对
咸出问表皆得所未闻莫不嗟服绍举玄茂才表为左
中郎将
魏乐详高祖黄初徵拜博士十馀人学多褊又不熟悉
惟详五业并受其或难质不解详无愠色以杖画地牵
卷六百一 第 3b 页
譬引类至忘寝食
严干特善春秋公羊司𨽻钟繇不好公羊而好左氏谓
左氏为大官而谓公羊为卖饼家故数与干共辩长短
繇为人机捷善持论而干呐口临时屈无以应繇谓干
曰公羊高竟为左丘明服矣干曰直故吏为明使君服
耳公羊未肯也
晋贺循为太常朝廷疑滞皆咨之于循循辄依经礼而
对为当世儒宗
卷六百一 第 4a 页
宋周续之字道祖高祖召之为开馆东郭外招集生徒
乘舆降幸并见诸生问续之礼记傲不可长与我九龄
射于矍相圃三义辩析精奥称为该通
颜延之为太子舍人雁门人周续之隐居庐山儒学著
称永初中徵诣京师开馆以居之高祖亲幸朝彦毕至
延之馆列犹卑引升上席帝使问续之三义续之雅仗
辞辩延之每折以简要既连挫续之帝又使还自敷释
言约理畅莫不称善
卷六百一 第 4b 页
南齐陆澄为度支尚书令国子博士尚书令王俭自以
博闻多识读书过澄澄曰仆年少来无事惟以读书为
业且年以倍今君少便鞅掌王务虽复一览便谙然见
卷轴未必多仆俭集学士何宪等盛自商略澄待俭语
毕然后谈所遗数百千条皆俭所未睹俭乃叹服俭在
尚书省出巾箱几案杂服令学士𨽻事事多者与之人
人各得一两物澄后来更出诸人所不知事复各数件
并夺物将去寻领国子祭酒竟陵王子良得器小口方
卷六百一 第 5a 页
腹而底平可容七八升以问澄澄曰此名服匿单于以
与苏武子良后详视器底有字髣髴可识如澄所言
梁周舍初仕齐为太学博士迁后军行参军明帝建武
中魏人吴包南归有儒学尚书仆射江祐招包讲舍造
坐累折辞理遒逸由是为口辩
谢举为吏部尚书初北渡人卢广有儒术为国子博士
于学发讲仆射徐勉以下毕至坐举造坐屡折广辞理
通迈广深服仍以所执麈尾荐之以况重席焉
卷六百一 第 5b 页
刘杳为太学博士宣惠豫章王行参军杳少好学博综群
书沈约任昉以下每有遗忘皆访问焉常于约坐语及宗
庙牺樽约云郑玄答张谓为画凤凰尾娑婆焉今无复此
器则不依古杳曰此言未可必安古者樽彝皆刻木为
鸟兽凿顶及背以出内顶魏世鲁郡地中得齐大夫子
尾送女器有牺樽作牺牛形皆永嘉贼曹嶷于青州发
齐景公冢又得此二樽形亦为牛象二处皆古之遗器
知非虚也约大以为然约又云何承天纂文奇博其书
卷六百一 第 6a 页
载张仲师及长颈王事此何出杳曰仲师长尺二寸惟
出论衡长颈是毗骞王宋建安以南扶南记曰古来至
今不死约即取二书寻简一如杳言
纪少瑜年十九岁游太学备探六经博士东海鲍皦雅
相钦悦时皦有疾请少瑜代讲少瑜既妙玄言善谈吐
辩捷如流
陈戚衮为太学博士梁简文在东宫召衮讲论又常置
宴集玄儒之士先命道学互相质难次令中庶子徐摛
卷六百一 第 6b 页
驰骋大义閒以剧论摛辞纵横难以答抗诸人慑气皆
失次序衮时骋义摛与往复衮精采自若对答如流简
文深加叹贺
萧济字孝康东海兰陵人少好学博通经史论武帝左
氏疑义三十馀条尚书仆射范阳张缵太常卿南阳刘
之遴并与济讨论缵等莫能抗对
后魏封伟伯为太学博士孝明时将脩明堂广集学士
议其制度九五之论久而不定伟伯乃披简经纬上明
卷六百一 第 7a 页
堂图说六卷
北齐邢邵字子才为中书监国子祭酒博览坟籍无不
通晓晚年尤以五经章句为意穷其指要吉凶仪礼公
私咨禀质去疑惑为世指南
后周吕思礼性温润不杂交游年十四受学于徐遵明
长于论难诸生为之语曰讲书论易其锋难敌十九举
秀才对策高第除相州功曹参军
樊深行下邽县事太祖置学东馆教诸将子弟以深为
卷六百一 第 7b 页
博士深经学通赡每解书常多引汉魏以来诸家义而
说之故后生听其言者不能晓悟皆背而讥之曰樊生
讲书多门户不可解然儒者推其博物
隋何妥初仕周为太学博士周武帝初欲立五后以问
儒者辛彦之对曰后与天子匹体齐尊不宜有五妥驳
曰帝喾四妃舜又二妃亦何常数
杨汪为国子祭酒帝令百僚就学与汪讲论天下通儒
硕学多萃焉论难锋起皆不能屈
卷六百一 第 8a 页
马光为大学博士常因释奠高祖亲幸国子学王公以
下毕集光升坐讲礼启发章问已而诸儒生以次论难
者十馀人皆当时硕学光剖析疑滞虽辞非俊辩而理
义弘赡论者莫测其浅深咸共推服帝嘉而劳焉
房晖远国子博士开皇中帝令国子生通一经者并悉
荐举将擢用之既策问讫博士不能时定臧否祭酒元
善怪问之晖远曰江南河北义利不同博士不能遍涉
学生皆持其所短称已所长博士各各自疑所以久而
卷六百一 第 8b 页
不决也祭酒因令晖远考定之晖远览笔便下初无疑
滞或有不服者晖远问其所传义疏辄为始末诵之然
后出其所短自是无敢饰非者所试四五百人数日便
决诸儒莫不推其通博皆自以为不能测也高祖常谓
群臣曰自古天子有女乐乎杨素以下莫知所出遂言
无女乐晖远进曰臣闻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此即王者
房中之乐著于雅颂不得言无高祖大悦
刘焯以儒学知名为员外将军与左仆射杨素吏部尚
卷六百一 第 9a 页
书牛弘国子祭酒苏威国子祭酒元善博士萧该何妥
大学博士房晖远崔崇德晋王文学崔牍等于国子共
论古今滞义前贤所不通者每升座论难锋起皆不能
屈杨素等莫不服其精博
王颇字景文为著作佐郎寻令于国子讲授会高祖亲
临释奠国子祭酒元善讲孝经颇与相论难词义锋起
善往往见屈高祖大奇之超授国子博士
褚辉字高明吴郡人炀帝徵天下儒术之士悉集内史
卷六百一 第 9b 页
省相次讲论无能屈晖者
唐陆德明受学于周弘正梁国子祭酒徐孝克开讲恃
贵纵辩众莫敢当德明便与之抗对合朝赏叹隋炀帝
嗣位以为秘书学士大业中广招明经之士四方至者
甚众遣德明与鲁达孔褒俱会门下省共相驳难无出
其右后为太学博士高祖亲临释奠徐文远讲孝经沙
门惠乘讲般若经道士刘喜讲老子德明难此三人各
因其宗指随端立义众皆为之屈
卷六百一 第 10a 页
徐文远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后周时有大儒沈
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人或问之答曰观
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先已诵之至于奥赜之境此
君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与论议十馀反甚叹
服之隋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至唐为国子博士高祖
常幸国子学遣文远讲孝经诸儒论难锋起文远随方
辩折言如涌泉听者忘倦焉
孔颖达初仕齐为河内郡博士时炀帝徵天下儒生集
卷六百一 第 10b 页
于东都论讲令礼部尚书杨玄感主其事颖达与诸儒
论难锋起咸为之屈后为国子司业与诸儒议历及明
堂皆颖达之说
颜师古为中书侍郎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讹舛
诏师古开正之及成又诏尚书左仆射房玄龄集诸儒
讨论得失诸儒传习师说舛谬已久皆窃议非之于是
异端锋起师古一一辩答取晋宋古本以相发明所立
援据咸出其意表诸儒皆惊所未闻叹服而去也
卷六百一 第 11a 页
虞世南为秘书监贞观八年七月陇右山摧大蛇屡见
山东河南淮海之地多大水太宗以问世南曰是何祥
也修何术可以禳之对曰春秋时梁山摧晋侯召宗伯
而问焉宗伯曰国主山川故山摧川竭君为之不举乐
降服乘缦祝币以礼焉梁晋所主也晋侯从之故得无
害汉文帝元年四月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摧水大出
令郡国无来献施惠于天下远近欢洽亦不为灾也汉
灵帝时青蛇见御座晋惠帝时大蛇长三百步见齐地
卷六百一 第 11b 页
经市入庙中按蛇宜在草莽而入市朝所以可为怪今
蛇见山泽盖深山大泽必有龙蛇亦不足怪也又山东
足雨虽则其常然阴惨过久恐有冤狱伏愿科省系囚
庶几或当天意且妖不胜德惟修德可以消变太宗然
之遣使者分道赈恤饿人申理狱讼多所原免
王元感为四门博士表上所撰尚书纠谬十卷春秋振
滞二十卷礼记绳愆三十卷并所注孝经史记藁草诏
令弘文崇贤两馆学士及成均博士详其可否学士祝
卷六百一 第 12a 页
钦明郭山恽李宪等皆专守先儒章句深讥元感掎
摭旧义元感随方应荅竟不肯屈凤阁舍人魏知古司
封郎中徐坚左史刘知几右史张思敬雅好异闻每为
元感申理其义
陈少游幼聪辩初习庄列等道经崇玄馆学生众推引
讲经时同列有私习经义者期升坐日相问答及公会
少游摄齐登堂音韵清辨观者属目所引文句悉问他
义诸生不能对甚为大学士陈希列所叹赏
卷六百一 第 12b 页
王起为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尤好儒术每御长生殿对
起访以疑事至于郊祀刑法之间起尽能质之以开悟焉
郑浣为翰林侍讲学士文宗以十九书语类亲自发问
浣应对无滞
   恩奖
王者修国经立民纪将使风化归厚德礼惇洽未有不
本于坟籍始于学校者焉良以开物成务垂教作程为
先哲之极轨致治之要道也乃有被儒服究圣言或研
卷六百一 第 13a 页
几一经或该通群典达前人之阃奥为诸生之师法剖
析疑论导宣奥旨启发后生成就学者以致膺问难于
帝右参讲授于储邸入傅严掖专诲宗室谨官常以宿
业形撰次而垂训道义兼精望实增茂故当世之君隆
其体貌异其名数或亲临于庠序或召见于清闻或旌
以章绶或厚于赐予待遇殊特褒扬备至虽复沦逝益
加追奖诚以化民成俗实本于儒术厉世摩钝无越于
常典岂独宠异乎老成固将敦劝乎礼俗者矣
卷六百一 第 13b 页
汉梁丘贺受京房易宣帝时待诏黄门数入说教侍中
(为诸侍中说/经为教授)以召贺贺入说帝善之以贺为郎
后汉桓荣为博士建武中光武幸太学会诸博士论难
于前桓荣被服儒衣温恭有蕴藉(蕴藉犹言宽/博有馀也)辩明经
义每以礼让相厌不以辞长胜人儒者莫之及(厌服/也)
加赏赐又诏诸生雅吹击磬尽日乃罢
戴凭为侍中正旦朝贺百寮毕会光武令群臣能说经
者更相难诘义有不通辄夺其席以益通者凭遂重坐
卷六百一 第 14a 页
五十馀席故京师为之语曰解经不穷戴侍中在职十
八年卒于官诏赐东园梓器钱二十万
高诩世传鲁诗徵为博士建武十一年拜大司农在朝
以方正称十三年卒官赐钱及冢田
刘昆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建武二十二年入授皇太
子及诸王小侯五十馀人二十七年拜骑都尉三十年
以老乞骸骨诏赐雒阳第舍以千石禄终其身
钟兴字次文汝南汝阳人也少从少府丁恭受严氏春
卷六百一 第 14b 页
秋恭荐兴学行高明光武召见问以经义对甚明帝善
之拜郎中
张酺字孟侯少从祖父充受尚书又事太常桓荣聚徒
以百数明帝为四姓小侯置五经师酺以尚书教授数
讲于御前以论难当意除为郎赐车马衣裳遂令入授
皇太子
魏应以建初四年拜五官中郎将经明行脩弟子自远
方至著录数千人章帝甚重之数进见论难于前特受
卷六百一 第 15a 页
赏赐
召驯习韩诗博通书传为左中郎将入授诸王章帝嘉
其义学恩宠甚崇出拜陈留太守赐刀剑钱物
贾逵为郎章帝好古文尚书左氏传诏逵入讲北宫白
虎观南宫云台帝善逵说使逵会出左氏传大义长于
二传者于是具条奏之帝嘉之赐布五百疋衣一袭逵
母常有疾帝欲加赐以校书例多特以钱二十万使颖
阳侯马房与之谓房曰贾逵母病此子无人事于外屡
卷六百一 第 15b 页
空则从孤竹之子于首阳山矣
鲁丕为中散大夫和帝因朝会召见诸儒时与侍中贾
逵尚书令黄香等相难数事帝善丕说罢朝特赐冠帻
履袜衣一袭
宋登少传欧阳尚书顺帝时为尚书仆射帝以登明识
礼乐使持节临太学奏定典律拜侍中
晋陈寿以儒学徵为陈留内史累迁燕王师傅撰周礼
评甚有条贯行于世武帝泰始中诏曰燕王师陈寿清
卷六百一 第 16a 页
贞洁静行著邦族笃志好古博通六籍耽悦典诰老而
不倦宜在左右以笃儒教可为给事中
杜夷为国子祭酒辞疾未尝朝谒元帝建武中令曰国
子祭酒杜夷安贫乐道静志衡门日不暇给虽原宪无
以加也其赐榖二百斛皇太子三至夷第执经问义夷
虽逼时命亦未尝朝谒国有大政常就夷咨访焉明帝
即位夷自表请退诏曰先王之道将坠于地君下帷研
思今之刘杨缙绅之徒景仰轨训岂得高退而朕靡所
卷六百一 第 16b 页
取则大宁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大鸿胪谥曰贞
梁伏曼容字公仪初仕宋为骠骑行参军明帝好周易
集朝臣于清暑殿讲诏曼容执经曼容素美风采帝以
方嵇叔夜使吴人陆探微画叔夜像以赐之
朱异年二十一为扬州议曹从事史五经博士明山宾
表荐之武帝召见使说孝经周易义甚悦之谓左右曰
朱异实异后见明山宾谓曰卿所举殊得其人仍召异
直西省
卷六百一 第 17a 页
顾越为安西湘东王府参军越遍该经艺深明毛诗旁
通异义特善庄老武帝常于重云殿自讲老子仆射徐
勉举越论义越抗首而请音响若钟容止可观帝深赞
美之由是擢为中军宣成王记室参军
陈张讥梁大同中召补国子正言生梁武帝常于文德
殿释乾坤文言讥与陈郡袁宪等预焉敕令论议诸儒
莫敢先出讥乃整容而进咨审循环辞令温雅梁武帝
甚异之赐裙襦绢等仍云表卿稽古之力讥累迁士林
卷六百一 第 17b 页
馆学士简文在东宫出士林馆发孝经题经讥论义往
复甚见嗟赏自是每有讲集必遣使召讥
后魏李先明元帝即位为博士召先读韩子连珠论二
十二篇太公兵法十一事诏有司曰先所知者皆军国
大事自今常宿于内赐先绢五十疋绵五十斤杂䌽五
十疋御马一疋拜安东将军寿春侯赐𨽻户二十二
孙惠蔚为皇宗博士侍讲东宫迁国子祭酒秘书监仍
知史事宣武延昌二年追赏侍讲之劳封枣强县开国
卷六百一 第 18a 页
男食邑二百户
崔逸孝文时为国子博士每有公事逸常被诏独进博
士特命自逸始
王神贵为符玺郎时太学博士房景光作五经疑问百
馀篇神贵答之名辨疑前废帝时奏上之帝亲自执卷
与神贵往复嘉其用心特除神贵子鸿彦为奉朝请
北齐张雕遍通五经尤明三传高祖召入霸府令与诸
子讲后为琅琊王博士未几拜散骑常侍值武成侍讲
卷六百一 第 18b 页
马敬德卒乃入授经书帝甚重之以为侍读与张景仁
并被尊礼同入华光殿共读春秋加国子祭酒假仪同
三司待诏文林馆寻除侍中开府奏度支事大被委任
言多见从特敕奏事不趋呼为博士
李铉为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帝诏铉以经入授
甚见优礼数年病卒特赐廷尉少卿及还葬故郡太子
致祭奠之礼并使王人将送儒者荣之
张景仁以学书为业工草𨽻后主在东宫时令侍书历
卷六百一 第 19a 页
太子门大夫员外散骑常侍谏议大夫后主登祚除通
直散骑常侍及奏御笔点出通字遂正常侍在左右与
语犹称博士
后周熊安生为国子博士时高祖入邺安生遽令扫门
家人怪而问之安生曰周帝重道尊儒必将见我矣俄
而高祖幸其第诏不听拜亲执其手引与同坐谓之曰
朕未能去兵以此为愧安生曰黄帝尚阪泉之战况陛
下恭行天讨乎高祖又曰齐民赋役繁兴竭民财力朕
卷六百一 第 19b 页
救焚拯溺思革其弊欲以府库及三台杂物散之百姓
公以为何如安生曰昔武王克商散鹿台之财发钜桥
之粟陛下此诏异代同美高祖又曰朕何如武王安生
曰武王伐纣悬首白旗陛下平齐兵不血刃愚谓圣略
为优高祖大悦赐帛三百疋米三百石宅一区并赐象
笏及九镮金带自馀什物称是
隋杨尚希年十一入太学专精不倦周太祖常亲临释
奠尚希时年十八令讲孝经词旨可观太祖奇之赐姓
卷六百一 第 20a 页
普六茹氏擢为国子博士
房晖世传儒学为国子博士仁寿中卒官时年七十二
朝廷嗟惜焉赙赐甚厚赠散骑常侍
杨汪为国子祭酒炀帝令百寮就学与汪讲论皆不能
屈帝令御史书其问答奏之省而大悦赐良马一匹
元善为国子祭酒高祖常亲临释奠命讲孝经于是敷
陈义理兼之以讽谏帝大悦曰闻江阳之说(元善爵为/江阳县公)
更起朕心赉绢百疋衣一袭
卷六百一 第 20b 页
唐魏徵为秘书监撰群书政要贞观五年奏上太宗览
之称善敕皇子诸王各傅一本赐徵帛二百疋
孔颖达为国子祭酒太宗幸国学亲释奠命颖达讲孝
经既毕颖达上释奠颂手诏答曰省所上颂殊为佳作
循题发函情辞烂其盈目启封申纸逸气飘以凌云骊
龙九重不足方斯绮丽威凤五彩无以比其鲜华扬雄
掞天高踪何远黄香日下茂轨犹存寻读周环弥觉欣
玩卿夙挺圭璋早标令誉网罗百氏包括六经思涌珠
卷六百一 第 21a 页
泉情抽蕙圃关西孔子更起乎方今济南伏生重兴乎
兹日庶令引四科于缣帙阐百遍于青襟翰苑词林卿
其首之也
贞观十五年十月左仆射申国公高士廉等撰文思博
要一千二百卷上之太宗有诏藏之秘府士廉以下加
级颁赐各有差
陆德明为国子博士撰经典释文太宗悦而甚重之时
德明已卒赐其家布帛二百段
卷六百一 第 21b 页
颜师古为中书侍郎受诏刋正经籍太宗善之赐帛五
十疋
颜扬庭为符玺郎永徽三年上其父故秘书监师古所
撰匡谬正俗八卷高宗令付秘阁仍赐帛五十疋
长孙无忌为太尉显庆三年脩新礼成诏中外颁行焉
无忌等加爵赐帛等各有差
张大安为太子左庶子初皇太子贤招集当时学者大
安及洗马刘讷言雒州司户参军格希玄等注范晔后
卷六百一 第 22a 页
汉书表上之赐物三万段仍以其书付秘阁
王元感濮州鄄城人则天长安三年上表进其所撰尚
书纠谬十卷春秋振滞二十卷礼记绳愆三十卷并所
注孝经史记藁草请官给纸笔写上秘阁诏曰王元感
质性温敏博闻强记手不释卷老而弥笃掎前达之失
究先圣之旨是谓儒宗不可多得可授太子司议郎
褚无量为国子员外司业兼修文馆学士玄宗在春宫
授国子司业兼皇太子侍读睿宗太极元年皇太子幸
卷六百一 第 22b 页
国学观释奠令无量讲孝经礼记各随端立礼博而且
辨观者叹服焉既毕进授银青光禄大夫兼赐以章服
并䌽绢百段至玄宗开元三年迁右散骑常侍兼国子
祭酒无量之母死赠物一百段以无量文儒之宗宠之
也申命杭州刺史薛莹就其家吊焉服阕召拜左散骑
常侍复为侍读以其年老每随使出入特许缓步又为
造腰辇令内给事舁于内殿无量频上书陈时政得失
多见纳用又尝手敕褒美赐物二百段七年诏太子就
卷六百一 第 23a 页
国子监行齿胄之礼无量登座说经百寮并集行礼讫
赏赐甚厚及卒赠礼部尚书赐物四百段米粟四百石
徐坚为集贤院学士开元中敕坚等纂经史要事及历
代文章以类相从欲令皇子简事缀文玄宗自定名为
初学记撰成以献帝称善赐坚等绢百疋
穆元休以文学著称常撰洪范外传十篇开元中献之
玄宗赐帛授偃师丞
沈浩隐居四明山肃宗乾元二年进广孝经十卷授秘
卷六百一 第 23b 页
书郎集贤殿待诏仍赐绿袍牙笏
袁颐为国子博士贞元十二年卒德宗谓宰臣曰袁颐
深于六经今之硕儒良可惜也特赠国子司业令中使
赍告身及绢五十疋就宅宣赐并给传令达故里
韦公肃为秘书著作郎注太宗帝范一十二篇上献德
宗有诏付集贤仍令别写一本进内赐公肃锦䌽一百

李渤为左拾遗罢官闲居东雒撰禦戎新录二十卷以
卷六百一 第 24a 页
献宪宗元和九年四月壬午诏曰前左拾遗内供奉李
渤隐居求志殚见洽闻常致弓旌之招尚怀林壑之恋
而闻肄其素业成此新书词章典雅谋议深远献于阙
下良所嘉焉故洽今恩用清旧议可授秘书省著作郎
韦处厚路随并为翰林侍讲学士穆宗长庆三年撰六
经法言二十卷表献之帝览其书称善者久之赐处厚
随锦䌽二百疋银器二事随自司勋郎中为谏议大夫
依前充侍讲学士处厚赐紫金鱼袋锡服迁官皆以撰
卷六百一 第 24b 页
六经法言奖之
郑浣为翰林侍讲学士文宗命撰经史要录十二卷书
成帝嘉其精博因以十九书语类帝亲自发问浣应对
无滞赐以金紫
严厚本为国子监周易博士太和八年七月召本对于
浴堂门赐其锦器
李宗闵为集贤大学太和九年五月进五常传赐宗闵
等九人锦䌽银器有差
卷六百一 第 25a 页
周田敏为国子祭酒广顺三年献印版九经书五经文
字太祖优诏嘉之赐袭衣缯䌽银器又赐司业赵铢袭
衣缯䌽
 
 
 
 
 
卷六百一 第 25b 页
 
 
 
 
 
 
 
 册府元龟卷六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