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九十八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九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学校部
   教授
自仲尼反鲁删定六艺然后学有所宗儒术以之振矣
虽复哲人其萎微言遂绝而违者斯众传授寖广汉氏
而下师训弥盛素业所守乃专门而靡杂禀教殊指或
名家而别出岐分𣲖散增华并骛盖有爵位通显誉望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b 页
克治风咏推美山林倾慕徒众辐辏不远乎千里名籍
包举或踰于万数以至肥遁求志杜门却扫其于传道
诲人未尝倦也兹所谓拳拳服膺循循善诱达教学之
旨为丘门之驾说者焉
卜商字子夏卫人孔子既没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
澹台灭明事孔子既已受业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
设取予去就名施于诸侯
商瞿字子木鲁人受易孔子(商瞿姓也/瞿音衢)以授子庸(姓桥/名庇)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a 页
(字子庸庇/音必寐反)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馯姓也/音韩)子弓授燕周
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子乘授齐田何子装及
秦禁学易为筮卜之书汉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
汉田何以齐田徙杜陵号杜田生(高祖用娄敬之言徙/关东大族故何以旧)
(齐田氏见徙时未为杜陵/盖史家本其地追言也)授东武王同子中雒阳周王
孙丁宽齐服生皆著易传数篇(田生授王同周王孙丁/宽服生四人而四人皆)
(著易传也子中王/同字也中读曰仲)同授淄川杨何字叔元元光中徵为
太中大夫齐即墨成至城阳相(姓即墨/名成)广川孟但为太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b 页
子门大夫鲁周霸莒衡胡(莒人姓衡/名胡也)临淄主父偃皆以
易至大官要言易者本之田何
丁姓字子孙从鲁荣广受诗春秋为中山傅
申章昌字曼君楚人(申章/姓)从丁姓受学为长沙太傅
丁宽字子襄梁人从田何受易授同郡砀田王孙王孙
授施雠孟喜梁丘贺繇是易有施孟梁丘之学宽景帝
时为梁孝王将军
王臧兰陵人从鲁申公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a 页
施雠字长卿沛人沛与砀相近雠为童子从田王孙受
易后雠从徙长陵田王孙为博士复从卒业与孟喜梁
邱贺并为门人谦让尝称学废不教授及梁邱贺为少
府事多乃遣子临分将门人张禹等从雠问雠自匿不
肯见贺固请不得已乃授临等于是贺荐雠结发事师
数十年(从结发为童子即/从师学著其早也)贺不能及诏拜雠为博士雠
授张禹琅琊鲁伯伯为会稽太守禹至丞相授淮阳彭
宣沛戴崇子平崇为九卿宣大司空禹宣皆有传鲁伯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b 页
授太山毛莫如少路(姓毛名莫/如字少路)琅琊邴丹曼容著清名
莫如常山守此其知名者也繇是施家有张彭之学
孟喜字长卿东海兰陵人也父号孟卿(时人以卿呼/之若言公也)
为礼春秋授后苍疏广世所传后氏礼疏氏春秋皆出
孟卿孟卿以礼经多春秋烦杂乃使喜从田王孙受易
喜授同郡白光少子沛翟牧子兄(兄读/曰况)皆为博士繇是
有瞿孟白之学
梁丘贺字长翁琅琊诸人也以能心计为武骑从太中
卷五百九十八 第 4a 页
大夫京房受易房淄川杨何弟子也(自别一京房非焦/延寿弟子为课吏)
(法者或书字误/耳不当为京房)房出为齐郡太守贺更事田王孙贺傅
子临亦入说为黄门郎甘露中奉使问诸儒于石渠临
学精熟专行京房法琅琊王吉通五经闻临说喜之时
帝选高才郎十人从临讲吉乃使其子郎中骏上疏从
临受易五鹿充宗授平陵士孙张仲方(士孙姓张/名仲方字)沛邓
彭祖子夏齐衡咸长宾张为博士至扬州牧家世传业
彭祖真定太傅咸王莽讲学大夫繇是梁丘有士孙邓
卷五百九十八 第 4b 页
衡之学
京房受易梁人焦延寿(延寿其/字名赣)延寿云尝从孟喜问易
会喜死房以为延寿易即孟氏学翟牧白生不肯皆曰
非也至成帝时刘向校书考易说以诸易家说皆祖田
何杨叔丁将军大谊略同惟京氏为异党焦延寿独得
隐士之说(党读/曰傥)托之孟氏不相与同房授东海殷嘉河
东姚平河南乘弘(乘姓也音/食證反)皆为郎博士繇是易有京
氏之学位至魏郡太守
卷五百九十八 第 5a 页
费直东莱人也(费扶/味反)治易为郎长于卦筮亡章句徒以
彖象系辞十篇解说上下经琅琊王璜能传之
伏生名胜济南人为秦博士孝文时求能治尚书者天
下亡有闻伏生治之欲召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
于是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卫宏定古文尚书序/云生老不能正言不)
(可晓也使其女传言教错齐人语多与颖川异/错所不知者凡十二三略以其意属读而已)秦时禁
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大兵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
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齐学者繇
卷五百九十八 第 5b 页
此颇能言尚书山东大师亡不涉尚书以教伏生教济
南张生及欧阳生是后鲁周霸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
(嘉者贾谊/之孙也)
孔安国有孔氏古文尚书以今文字读之因以起其家
逸书得十馀篇尚书兹多于是遭巫蛊未立于学官安
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朝名都/尉姓)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
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縢诸篇多古文说都
尉朝授胶东庸生庸生授清河胡尝少子(少子/尝字)
卷五百九十八 第 6a 页
欧阳生字和伯千乘人也事伏生授儿宽宽又授业孔
安国欧阳大小夏侯氏学皆出于宽宽授欧阳生子世
世相传至曾孙高为博士繇是尚书世有欧阳氏学
林尊字长宾济南人也事欧阳高为博士授平陵平当
梁陈翁生翁生家世传业繇是欧阳有平陈之学翁生
授琅琊殷崇楚国龚胜而平当授九江朱普公文上党
鲍宣宣为司𨽻校尉徒众尤盛知名者也
高相沛人也治易与费公同时其学亦亡章句专说阴
卷五百九十八 第 6b 页
阳灾异自言出于丁将军传至相相授子康及兰陵母
将永康以明易为郎永至豫章都尉
夏侯胜其先夏侯都尉从济南张生受尚书以传族子
始昌始昌传胜胜又事同郡简卿(简音/奸)简卿者倪宽门
人胜传从兄子建又事欧阳高繇是尚书有大小夏侯
之学建位至太子太傅
周堪字少卿齐人也与孔霸俱事大夏侯胜堪授牟卿
及长安许商字长伯牟卿为博士霸以帝师赐爵号褒
卷五百九十八 第 7a 页
成君传子光亦事牟卿繇是大夏侯有孔许之学堪位
至光禄勋
张山拊字长宾平陵人也(拊音/肤)事小夏侯建为博士授
同县李寻郑宽中少君山阳张无故子儒信都秦恭延
君陈留假苍子骄无故善脩章句小夏侯说文恭增师
法至百万言(言小夏侯本所说之文不多而/秦恭又增益故至百万言也)
申公名培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
诗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吕
卷五百九十八 第 7b 页
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
(郢即郢/客也)元王薨郢嗣位立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戊
不好学病申公(病苦/也)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胥靡相系/而作役)
申公愧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身既/不出)
(门非受业弟子其他宾客/来者又谢遣之不相见也)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
至受业者千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说/其)
(指不为解/说之传)疑者则阙弗传兰陵王臧从受诗申公弟子
以百数申公以诗春秋授而瑕邱江公尽能传之及鲁
卷五百九十八 第 8a 页
许生免中徐公(免中邑/名也)皆守学教授
韦贤治诗事大江公及许生(大江公即瑕邱江公也以/异下博士江公故称大)
又治礼传子玄成及兄子赏以诗授哀帝繇是鲁诗有
韦氏学
王式东平新桃人事免中徐公及许生式为昌邑王师
山阳张长安(长安/名也)先事式后东平唐长宾沛褚少孙亦
来事式张生唐生褚生皆为博士繇是鲁诗有张唐褚
氏学
卷五百九十八 第 8b 页
张生兄子游卿为谏大夫以诗授元帝其门人琅琊王
扶陈留许晏繇是张家有许氏学初薛广德亦事王式
以博士论石渠授龚舍
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诸齐以诗显贵皆
固之弟子也昌邑太傅夏侯始昌最知名
后苍字近君东海郯人也事夏侯始昌通五经苍亦通
诗礼授翼奉萧望之匡衡衡授琅琊师丹伏理斿君颖
川满昌君都君都为詹事治高密太傅家世传业繇是
卷五百九十八 第 9a 页
齐诗有翼匡师伏之学满昌授九江张邯琅琊皮容皆
至大官徒众尤盛苍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
沛闻人通汉子方(闻人姓也名通/汉字子方也)梁戴德延君戴圣次
君沛庆普孝公德号大戴圣号小戴繇是礼有大戴小
戴庆氏之学普授鲁夏侯敬又传族子咸大戴授琅琊
徐良游卿家世传业小戴授梁人桥仁季卿杨荣子孙
(子孙荣/之字也)家世传业繇是大戴有徐氏小戴有桥杨氏之
学苍官至少府
卷五百九十八 第 9b 页
韩婴燕人也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推诗人之意
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
淮南贲生受之(贲音/肥)自是之后而赵燕间言诗者繇韩
生韩生孙商为武帝博士孝宣时涿郡韩生其后也以
易徵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尝受韩诗
不如韩氏易深太傅故专传之司𨽻校尉盖宽饶本受
易于孟喜闻涿韩生说易而好之即更从受焉
赵子河内人也(王钦若等曰赵/子史不载其名)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谊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0a 页
谊授同郡食子公与王吉食生授太山栗丰吉授淄川
长孙顺繇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丰授山阳张就东
海发福福皆至大官徒众尤盛
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
卿授解延年延年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繇是言毛诗
者本之徐敖
胡母生字子都齐人也治公羊春秋为景帝博士与董
仲舒同业仲舒著书称其德年老归教于齐齐之言春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0b 页
秋者宗事之公孙弘亦颇受焉而董生为江都相弟子
遂之者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吕步舒(遂谓/名位)
(成达/者)大至梁相步舒丞相长史唯嬴公守学不失师法
为昭帝谏大夫授东海孟卿鲁眭孟孟为符节令坐说
灾异诛
严彭祖字公子东海下邳人也与颜安乐俱事眭孟孟
弟子百馀人唯彭祖安乐为明质问疑谊各持所见孟
曰春秋之意在二子矣孟死彭祖安乐各颛门教授(颛/与)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1a 页
(专同门言/各自名家)繇是公羊春秋有严颜之学彭祖授琅琊王
中为元帝少府(中读/为仲)家世传业中授同郡公孙文东门

颜安乐字公孙鲁国薛人眭孟姊子也安乐授淮阳泠
丰次君(泠音/零)淄川任公繇是颜家有泠任之学始贡禹
事嬴公成于眭孟疏广事孟卿广授琅琊筦路(筦亦管/字也)
禹授颖川堂溪惠(姓堂/溪也)惠授太山冥都都与路又事颜
安乐故颜氏复有筦冥之学路授孙宝为大司农丰授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1b 页
马宫琅琊左咸徒众尤盛官至齐郡太守丞
瑕邱江公受谷梁春秋及诗于鲁申公传子至孙为博
士武帝时江公与董仲舒并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
文江公呐于口(属之欲切/呐古讷字)上使与仲舒议不如仲舒而
丞相公孙弘本为公羊学比辑其议卒用董生(比次也/辑合也)
(比频寐反/辑与集同)于是上因尊公羊家诏太子受公羊春秋繇
是公羊大兴太子既通复私问榖梁而善之其后浸微
(浸渐/也)唯鲁荣广王孙皓星公二人受焉广能尽传其诗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2a 页
春秋高才捷敏与公羊大师晆孟等论数困之(孟等穷/屈也)
故好学者颇复授谷梁沛蔡千秋少君梁周庆幼君丁
姓子孙(姓丁名姓/字子孙)皆从广受千秋又事皓星公为学最
笃千秋宣帝时说谷梁上善榖梁说擢千秋为谏大夫
给事中后有过左迁平陵令复求能为榖梁者莫及千
秋上悯其学且绝乃以千秋为郎中户将选郎十人从
受汝南尹更始翁君本事千秋会千秋病死徵江公孙
为博士刘向以故谏大夫通达待诏受榖梁欲令助之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2b 页
江博士复死乃徵周庆丁姓待诏保宫(保宫少府之属/官也本名居室)
使卒授十人自元康中始讲至甘露元年积十馀岁皆
明习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
公羊谷梁同异各以经处是非时公羊博士严彭祖侍
郎申挽(挽音/晚)伊推宋显榖梁议郎尹更始待诏刘向周
庆丁姓并论公羊家多不见从愿请内侍郎许广使者
亦并内榖梁家中郎王亥各五人(使者谓当时诏遣监/议者也内谓引入议)
(所也公羊家既请内许广/而使者因并内王亥也)议三十馀事望之等十一人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3a 页
各以经谊对多从榖梁繇是榖梁之学大盛庆姓皆为
博士(周庆丁姓/二人也)姓授楚申章昌曼君(姓申章名/昌字曼君)尹更始
又受左氏传取其变理合者以为章句传子咸及翟方
进琅琊房凤
朱云为槐里令后不仕居鄠田教授择诸生然后为弟
子九江严望及望兄子元子仲能传云学皆为博士
房凤字子元不其人也(琅琊之县/也其音基)为五官中郎将时光
禄勋王龚以外属内卿(邛成太后兄也内/卿光禄勋治宫中)与奉车都尉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3b 页
刘歆共校书三人皆侍中歆曰左氏春秋可立哀帝纳
之以问诸儒皆不对歆于是数见丞相孔光为言左氏
以求助光卒不肯唯凤龚许歆遂共移书责让太常博
士大司空师丹奏歆非毁先帝所立上于是以龚等补
吏龚为弘农歆河内凤九江太守始江博士授胡尝尝
授梁萧秉君房繇是榖梁春秋有尹胡申章房氏之学
张苍为北平侯及梁太傅贾谊京兆尹张敞太中大夫
刘公子皆脩春秋左氏传谊为左氏传训故授赵人贯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4a 页
公为河间献王博士子长卿为荡阴令(荡阴河内县/也荡音汤)
清河张禹长子(非成帝师/张禹也)禹与萧望之同时为御史数
为望之言左氏望之善之上书数以称说后望之为太
子太傅荐禹于宣帝徵禹待诏未及问会疾死授尹更
(禹先授/更始)传子咸及翟方进胡常常授黎阳贾护季君
哀帝时待诏为郎授苍梧陈钦子佚以左氏授王莽至
将军而刘歆从尹咸及翟方进受繇是言左氏者本之
贾护刘歆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4b 页
王吉兼通五经能为驺氏春秋以诗论语教授好梁邱
贺说易令子骏受焉汉兴传齐论者王吉少府宋畸(居/宜)
(切/)御史大夫贡禹尚书令五鹿充宗胶东庸生唯王阳
名家(王吉字子阳/故谓之王阳)传鲁论诗者常山都尉龚奋长信少
府夏侯胜丞相韦贤鲁扶卿前将军萧望之安昌侯张
禹皆名家张氏最后而行于世吉位至谏大夫
董仲舒少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
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其精如此位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5a 页
至胶西相
薛广德以鲁诗教授楚国龚胜舍师事焉位至御史大

疏广字仲翁少好学明春秋家居教授学者自远方至
位至太子太傅
韦贤为人质朴少欲笃志于学(笃厚/也)兼通尚书以诗教
授号邹鲁大儒位至丞相
后汉刘昆少好习礼容平帝时受施氏易于沛人戴宾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5b 页
王莽世教授弟子尝五百馀人每春秋享射尝备列典
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桑弧蒿矢以射菟首(诗小雅瓠/叶诗序曰)
(刺幽王弃礼而不能行故思古人之不微薄废礼焉诗/曰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有菟斯首)
(炰之燔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昆惧礼之废故/引以瓠叶为俎实射则歌菟首之诗而为节也)每有行
礼县宰辄率吏属而观之王莽以昆多聚徒众私行大
礼有僣上心乃系昆及家属于外黄狱寻莽败得免既
而天下大乱昆避难河南负犊山中(郡国志河南/郡有负犊山)建武
五年举孝廉不行遂逃教授于江陵光武闻之即除为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6a 页
江陵令子轶字君文传昆业门徒亦盛
(音/圭)丹字子玉世传孟氏易至王莽时尝避世教授专
志不仕徒众数百人建武初为博士作易通论七篇世
号洼君通
觟阳鸿(姓觟阳/名鸿也)以孟氏易教授有名称位少府
任安字定祖广汉绵竹人也少游太学受孟氏易兼通
数经又从同郡杨厚学图谶究极其术时人称曰欲知
仲桓问任安又曰居今行古任定祖学终还家教授诸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6b 页
生自远而至除博士不就
伏湛更始立为平原太守时仓卒兵起天下惊扰而湛
独晏然教授不废
伏恭湛之兄子也太常试经第一拜博士迁常山太守
敦修学校教授不辍繇是北州多为伏氏学
任末字叔本蜀郡繁人(繁县故城在今/益州新繁县北)少习齐诗游京
师教授十馀年为郡功曹以病免
薛汉字公子淮阳人世习韩诗教授尝数百人建武初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7a 页
为博士当世言诗者推汉为长
杜抚字叔和犍为武阳人也少有高才受业于薛汉定
韩诗章句后归乡里教授沉静乐道举动必以礼弟子
千馀人其所作诗题约义通学者传之曰杜君法云位
至公车令
杨仁建武中诣师学习韩诗数年归静居教授为阆中
令卒于官
鲁恭少习鲁诗后拜鲁诗博士繇是家法学者日盛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7b 页
鲁丕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遂杜绝交游不荅候问之
礼士友尝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遂兼通五经以鲁
诗尚书教授为当世名儒后归郡为督邮功曹所事之
将无不师友待之
曹褒父充持庆氏礼传褒又传礼记四十九篇教授诸
生千馀人庆氏学遂行于世褒位至侍中
鲍永少有志操习欧阳尚书子昱少传父学客授于东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8a 页
冯豹好儒学以诗春秋教丽山下乡里为之语曰道德
彬彬冯仲文位至尚书
桓荣少习欧阳尚书事博士九江朱普普卒荣奔丧九
江因留教授徒众数百人莽败天下乱荣抱其经书与
弟子逃匿山谷虽尝饥困而讲论不辍后复客授江淮
间位至太常
范升传孟氏易以授杨政而陈元郑众皆传费氏易其
后马融亦与其传融授郑玄玄作易注荀爽又作易传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8b 页
自是费氏兴而京氏遂衰位至聊城令
杨政字子行京兆人也少好学从代郡范升受梁邱易
善说经书京师为之语曰说经铿铿杨子行教授数百
人官至左中郎将
张兴习梁邱易以教授建武中举孝廉为郎谢病去复
归聚徒后辟司徒冯勤府勤举为孝廉稍迁博士永平
初迁侍中祭酒十年拜太子少傅显宗数访问经术既
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为梁邱家宗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9a 页
(著于/籍录)十四年卒于官子鲂传兴业位至张掖属国都尉
魏满字叔牙习京氏易教授位至弘农太守
孙期字仲彧济阴成武人也少为诸生习京氏易古文
尚书家贫事母至孝牧豕于大泽中以奉养焉远人从
其学者皆执经垄畔以追之司徒黄琬特辟不行
牟融习大夏侯尚书东海王良习小夏侯尚书沛国桓
荣习欧阳尚书荣世习相传授东京最盛扶风杜林传
古文尚书林同郡贾逵为之作训马融作传郑玄注解
卷五百九十八 第 19b 页
繇是古文尚书遂显于世也
欧阳歙字正思乐安千乘人也自欧阳生传伏生尚书
至歙八世皆为博士歙为汝南太守在郡教授数百人
济阴曹曾字伯山从歙受尚书门徒三千人位至谏议
大夫子祉河南尹传父业教授又陈留陈弇字叔明亦
授欧阳尚书于司徒丁鸿
牟长少习欧阳尚书拜博士稍迁河内太守免长自为
博士及在河内诸生讲学者尝有千馀人著录前后万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0a 页

宋登少习欧阳尚书教授数千人位至颍川太守
张驯少游太学能讲春秋左氏传以大夏侯尚书教授
位至司农
孔僖字仲和自安国以下世传古文尚书毛诗僖子季
彦守其家业门徒数百人僖位至临晋令
郑众传周官经后马融作周官传授郑玄玄作周官注
玄本习小戴礼后以古经校之取其义长者故为郑氏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0b 页
学玄又注小戴所传礼记四十九篇通为三礼焉位至
大司农
杨伦少为诸生师事司徒丁鸿习古文尚书为郡文学
掾去职讲授于大泽中弟子千馀人位至大中大夫
杨宝习欧阳尚书哀平之世隐居教授
包咸少为诸生受业长安师事博士右师细君(姓右/师)
鲁诗论语王莽末去归乡里于东海界为赤眉所得遂
见拘执十馀日咸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因住东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1a 页
海立精舍讲授位至鸿胪寺卿
魏应字君伯任城人也少好学建武初诣博士受业习
鲁诗闭门诵习不交僚党京师称之后归为郡吏举明
经除济阴王文学以疾免官教授山泽中徒众尝数百
人后拜五官中郎将应经明行修弟子自远方至著录
数千人
卫宏字敬仲东海人也少与河南郑兴俱好古学初九
江谢曼卿善毛诗乃为其训宏从曼卿受学因作毛诗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1b 页
序善得风雅之旨于今传于世后从大司空杜林更受
古文尚书为作训旨时济南徐巡师事宏后从林受学
亦以儒显繇是古学大兴位至议郎
董春少好学究极圣旨后还归立精舍远方门徒学者
尝数百人诸生每升堂讲鸣鼓三通横经捧手请问百
人追随上堂难问者百馀人
董钧字文伯犍为资中人也习庆氏礼事大鸿胪王临
累迁五官中郎将尝教授百馀人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2a 页
丁鸿受欧阳尚书于桓荣嗣封陵阳侯开门教授后代
成封为少府门下繇是益盛远方至者数千人彭城刘
恺北海巴茂九江朱伥皆至公卿
樊倏删定公羊严氏春秋章句世号樊侯学教授门徒
前后三千馀人弟子颖川李脩九江夏勤皆为三公
丁恭习公羊严氏春秋恭学义精明教授尝数百人州
郡请召不应后为侍中祭酒
周泽字稚都北海安邱人也少习公羊严氏春秋隐居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2b 页
教授门徒尝数百人位至太常
甄宇字长文北海安邱人也清静少欲习严氏春秋教
授尝数百人宇传业子普普传子承承讲授数百人诸
儒以承三世传业莫不归服之宇位至太子少傅
楼望少习严氏春秋为左中郎将教授不倦世称儒宗
诸生著录九千馀人
程曾受业长安习严氏春秋积十馀年还家讲授会稽
顾奉等数百人尝居门下著书百馀篇皆五经通难又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3a 页
作孟子章句为海西令卒于官
张玄字君夏河内河阳人也少习春秋颜氏兼通数家
法建武初举明经补弘农文学迁陈仓县丞清净无欲
专心经书方其讲问乃不食终日及有难者辄为张数
家之说令择从所安诸儒皆伏其多通著录千馀人
李膺为乌桓校尉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尝千人
(纶氏县属颍川郡故/城今阳城县是也)
李育扶风人也少习公羊春秋州郡请召育到辄辞病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3b 页
去尝避地教授门徒数百位尚书令
颖容博学多通善春秋左氏传师事太尉杨赐初平中
避乱荆州聚徒千馀人刘表以为武陵太守不肯起
谢该字文仪南阳章陵人也善明春秋左氏传为世名
儒门徒数百千人位至议郎
蔡玄字叔陵汝南南顿人也学通五经门徒尝千人其
著录者万六千人徵辟并不就
贾逵字景伯尤明左氏明帝令逵自选公羊严颜诸生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4a 页
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严彭祖颜安乐俱受公/羊春秋故曰严颜之学)与简
纸经传各一通(竹简及/纸也)逵迁卫士令建初八年乃诏诸
儒选高才生受左氏榖梁春秋古文尚书毛诗繇是四
经遂行于世皆拜逵所选弟子及门生为千乘王国郎
朝夕受业黄门署学者皆欣欣美慕焉
张酺永平九年明帝为四姓小侯开学南宫置五经师
酺以尚书教授位至司徒
鲁丕拜赵相门生就学者尝百馀人关东号之曰五经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4b 页
复兴鲁叔陵
李恂少习韩诗教授诸生尝数百人位至武威太守
杨康好学尝在外黄大泽教授门徒
郅惮理韩诗严氏春秋后客居江夏教授后为芒长免
官又避地教授
寒朗好经学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位至清河太

李章习严氏春秋经明教授位至琅琊太守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5a 页
刘茂习礼经教授尝数百人位至侍中
索卢放以尚书教授千馀人位至谏议大夫
夏恭习韩诗孟氏易讲授门徒尝千馀人举孝廉早卒
钟皓世善刑律以诗律教授门徒千馀人为郡功曹后
公府辟召皆不就
刘淑少好学明五经遂隐居立精舍讲授诸生尝数百
人位至侍中虎贲中郎将
檀敷举孝廉连辟公府皆不就立精舍教授远方至者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5b 页
尝数百人桓帝时博士徵不就
王良字仲子东海兰陵人也少好学习小夏侯尚书王
莽时寝病不仕教授诸生千馀人
吴祐为河间相自免归家不复仕躬灌园蔬以经书教

郭林宗博通坟籍以党事起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刘焉居阳城山积年教授举贤良方正辟司徒府
董扶字茂安少从师学兼通数经善欧阳尚书又事聘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6a 页
士杨厚究极图谶遂至京师游览太学还家讲授
廖扶博习韩诗欧阳尚书教授尝数百人州郡公府辟
召皆不应就
摰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徵聘名重关西马融
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马融才高博洽为世通儒教养诸生尝有千数涿郡卢
植北海郑玄皆其徒也弟子以次相传鲜有入其室者
融位议郎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6b 页
郑玄北海人也造太学受业师事京兆第五元先始通
京氏易公羊春秋又从东郡张恭祖受周官礼记左氏
春秋韩诗古文尚书因涿郡卢植事扶风马融融门徒
四百馀人升堂进者五十馀生玄自游学十馀年乃归
乡里家贫耕于东莱学徒相随已数百人灵帝末弟子
河内赵商等自远方至者数千徵大司农不就
卢植少与郑玄俱事马融能通古今好学研精而不守
章句学终辞归阖门教授位至尚书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7a 页
皇甫规拜郎中托疾免归以诗易教授门徒三百馀人
积十四年
贾洪字叔业京兆新丰人也好学有才而特精于春秋
左氏传建安初付郡举计掾应州辟州中自参军以下
百馀唯洪与冯翊严苞交通材学最高洪历守三县令
所在辄开除厩舍亲授诸生
蔡衍少明经讲授以礼让化乡里仕至议郎
张奂陷党罪禁锢时禁锢者不能守静或死或徙奂闭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7b 页
门不出养徒千人著尚书记难三十馀万言位至太常
赵典少笃行隐约(隐犹静也/约俭也)博学经书弟子自远方至
(典学孔子七经河图雒书内外艺/术靡不贯综受业者百有馀人)位至尚书令
魏国渊字子尼师事郑玄后与邴原管宁等避乱辽东
渊笃学好古在辽东尝讲学于山岩士人多推慕之繇
是知名
邴原字根矩北海人黄巾之难避地辽东积十馀年自
反国土于是讲述礼乐吟咏诗书门徒数百服道数十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8a 页
时郑玄以博学洽闻注解典籍故儒雅之士集焉原亦
以高远清白颐志澹泊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故英伟之
士向焉是时海内清议云青州有邴郑之学
吴虞翻为骑都尉翻性疏直数有酒失坐徙交州虽处
罪放而讲学不倦门徒尝数百人
徵崇河南人隐于会稽躬耕以求其志好尚者从学所
教不过数人辄止欲令其业必有成也
阚泽州里先辈丹阳唐固亦修身积学称为儒者著国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8b 页
语公羊榖梁传注讲授尝数十人位至中书令侍中太
子太傅
晋续咸字孝宗为刘琨并州从事中郎性孝谨敦重履
道贞素好学师事京兆杜预专以春秋郑氏易教授尝
数十人博览群言高才善文论
宋纤燉煌效榖人也隐居于酒泉南山明究图纬弟子
受业三千馀人后前凉张祚徵为太子太傅
杜夷博览百家算历图纬靡不毕究寓居汝颍之间十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9a 页
载足不出门年四十馀始还乡里闭门教授生徒千人
位至国子祭酒
皇甫谧字士安博综典籍沉静寡欲有高尚之志故终
身不仕门人挚虞张轨牛综席纯皆为晋名臣
南齐刘瓛少笃学博通五经聚徒教授尝有数十齐武
陵王晔为会稽太守太祖欲令瓛为晔讲除会稽郡丞
学徒从之转众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
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
卷五百九十八 第 29b 页
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
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
溪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杨
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岂为人哉此华
宇岂吾宅哉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
病子良遣从瓛学者彭城刘绘顺阳范缜将厨于瓛宅
营斋及卒门人受学并吊服临送
楼幼瑜字季玉亦聚徒教授不应徵辟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0a 页
吴苞字天盖濮阳鄄城人也儒学善三礼及老庄宋泰
始中过江聚徒教学冠黄葛巾竹麈尾蔬食二十馀年
隆昌元年诏曰处士濮阳吴苞栖志穷谷秉操贞固沉
静味古白首弥厉徵太学博士不就始安王遥光右卫
江祏于蒋山南为立馆学者咸归之以寿终
沈麟士字云祯隐居馀不吴差山讲经教授从学者数
十百人各营屋宇依止其侧麟士重陆机连珠每为诸
生讲之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0b 页
梁周弘正累迁国子博士时于城西立士林馆弘正居
以讲授听者倾朝野焉
王承为中书门下侍郎兼国子博士时膏腴贵游咸以
文学相尚罕以经术为业唯承独好之发言吐论造次
儒者在学训诸生述礼易义
张绾为豫章内史绾在郡述制旨礼记正言义四姓衣
冠士子听者尝数百人入为御史中丞大同末城西开
士林馆聚学者绾与右卫朱异太府卿贺琛递述制旨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1a 页
礼记中庸义
贺瑾为国子博士于学讲授生徒尝数百人
沈峻博通五经传峻业者有吴郡张及会稽孔子云官
皆至五经博士
贺玚为步兵校尉领五经博士玚于礼尤精馆中生徒
尝数百弟子明经对策至数十人
诸葛璩琅琊人也居京口璩性勤于训诱后生就学者
日至居宅狭陋无以容之太守张友为起讲舍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1b 页
虞僧诞会稽人以左氏教授听者亦数百人其该通义
例当时莫及
伏曼容初为宋中散大夫宅在瓦官寺东曼容施高坐
于厅事有宾客辄升高坐为讲说生徒数十百人
卞华字昭邱为安成王功曹参军兼五经博士聚徒教
授华博涉有机辨说经析理为当时之冠
何佟之为国子博士永元末京师兵乱佟之尝集诸生
讲论孜孜不怠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2a 页
孔子袪初为长沙嗣王侍郎兼国子助教讲尚书四十
九篇听者尝数百人
皇侃为国子助教于学讲说听者数百人
许𢡟字昭哲少孤好学为州闾所称十四入太学受毛
诗旦领师说晚而覆讲坐下听者尝数百人仕至中庶

陈袁宪字德章尚书左仆射枢之弟也幼聪敏好学有
雅量梁武帝修建庠序别开五馆其一馆在宪宅西宪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2b 页
尝招引诸生与互谈论每有新义出人意表同辈咸嗟
服焉后入隋为晋王府长史
戚衮年十九梁武帝敕策孔子正言并周礼礼记义衮
对高第仍除扬州祭酒从事史就国子博士宋怀方质
仪礼义怀方北人自魏携仪礼礼记疏秘惜不传及将
亡谓家人曰吾死后戚生若赴便以仪礼礼记义本付
之若不来即宜随尸而殡为儒者推许如此
沈德威为太学博士转国子助教每自学还私室以讲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3a 页
授道俗受业者数百人率皆如此
王元规迁南平王府限内参军王为江州元规随府之
镇四方学徒不远千里来请道者尝数十百人为国子
助教东宫学士自梁代诸儒相传为左氏学者皆以贾
逵服虔之义难驳杜预凡一百八十条元规引证通析
无复疑滞每国家议吉凶大礼常参预焉
孙玚镇郢州尝于山斋设讲肆集玄儒之士冬夏资奉
为学者所称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3b 页
张讥性恬静不求荣利尝慕閒逸所居宅营山池植花
果讲周易老庄而教授焉吴郡陆元朗朱孟博一乘寺
沙门法才法云寺沙门惠休至贞观道士姚缓皆传其
业位至东宫学士
后魏刘模为中书博士与李彪为寮并相爱好至于训
导国胄甄明风范远不及彪也
索敞字巨振以儒学见拔为中书博士笃勤训授肃而
有礼京师大族贵游之子弟皆敬惮威严多所成益位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4a 页
至尚书牧守者数十人皆受业于敞敞遂讲授十馀年
冯元兴魏郡肥乡人学通礼传有文才年三十三还乡
教授尝数百人
李郁为国子博士自国学之建诸博士率不讲说朝夕
教授唯郁而已谦虚宽雅甚有儒者之风
刘炳字延明燉煌人父宝以儒学称炳年十四就博士
郭瑀学瑀弟子五百馀人通经业者八十馀人
高允博通经史为征南从事中郎府解还家教授受业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4b 页
者千馀人
李曾赵郡人孝伯之父也曾少治郑氏礼左氏春秋以
教授为业
刘兰武邑人性聪敏读左氏五日一遍兼通五经先是
张吾实以聪辩过人其所解说不本先儒之旨唯兰推
经传之繇本注者之意参以纬候及先儒旧事甚为精
悉自后经义审博皆繇于兰兰又明阴阳博物多识故
为儒者宗瀛州刺史裴植徵兰讲书于州城南馆植为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5a 页
学主故生徒甚盛海内称焉又特为中山王英所重英
引在馆令教其子熙诱略等兰学徒前后数千成业者

北齐张思伯河间乐城人也善说左氏传为马敬德之
次撰刋例十卷行于时亦治毛诗章句以二经教授齐
安王廓武平初为国子博士
鲍季详从弟长暄兼通礼传武平末为任城王湝丞相
掾尝在京教授贵游子弟齐亡后归乡里讲经卒于家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5b 页
张买奴平原人经义该博门徒千馀人诸儒咸推重之
名声甚盛历太学博士国子助教
后周乐逊为太学博士治小师氏下大夫自谯王俭以
下并行束脩弟子之礼逊以经术教授甚有训导之方
武帝保定中频加赏赐迁遂伯中大夫诏鲁公与毕公
贤等俱以束修之礼同受业焉天和中出为湖州刺史
秩满还朝拜皇太子谏议复在露门教授皇子增邑一
百户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6a 页
樊深讲习五经为于谨府参军事令在馆教授子孙
熊安生长乐阜城人专以三礼教授弟子自远方至者
千馀人乃讨论图纬捃摭异闻先儒所未悟者皆发明
之齐河清中阳休之特奏为国子博士安生既学为儒
宗当时受其业擅名于后者有马荣伯张黑奴窦士荣
孔笼刘焯刘炫等皆其门人焉
隋何妥为国子博士出为龙州刺史时有负笈游学者
妥皆为讲说教授之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6b 页
房晖远治三礼春秋三传诗书周易尝以教授为务远
方负笈而从者动以千计南阳王绰为定州刺史闻其
名召为博士
萧该笃学尤精汉书包恺兄愉明五经恺传其业又从
王仲通受史记汉书尤称精究大业中为国子助教于
时汉书学者以萧包二人为宗聚徒教授著录者数千
人卒门人为起坟立碣焉
马光为太学博士初教授瀛博间门徒千数至是多负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7a 页
笈从入长安
刘焯信都昌亭人以儒学知名举秀才射策甲科直门
下省俄除员外将军与杨素牛弘等于国子共论古今
滞义后因国子释奠与刘炫二人论议深挫诸儒诸儒
或怀妒恨遂为飞章所谤除名为民于是优游乡里专
以教授著述为务孜孜不倦然怀抱不旷又啬于财不
行束修者未尝有所教诲时人以此少之
刘炫河间人与著作郎王邵同修国史俄直门下省兼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7b 页
于内史省考定群言炫虽遍直三省竟不得官后除殿
内将军坐事除名归于家以教授为务
王孝籍以博览群言遍治五经开皇中召入秘书助王
邵脩国史邵不之礼在省多年而不免输税孝籍奏于
吏部尚书牛弘弘亦知其学业而竟不得调后归乡里
以教授为业终于家
唐秦炜字仁先晋陵无锡人也明尚书春秋兼通史传
隋炀帝召为秘书直学士后还家以讲授为务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8a 页
王方庆年十六为赵王府行参军尝就记室任希古受
史记汉书能尽其业
 
 
 
 
 
 
卷五百九十八 第 38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九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