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九十一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九十一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十九
唐韦彤为太常博士贞元十二年十月与博士裴堪上
疏议太庙朔望飨祭曰臣等谨按礼经前代故事在庙
无朔望祭食之仪于陵寝有朔望上食之礼国家自贞
观至开元修定礼令皆遵旧典天宝十一年闰三月初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b 页
别令上食朔望进食于太庙自太祖已下每室奠享其
进奠之仪在臣礼司并无著令或当时礼官王玙不本
礼意妄推缘生之义请用宴私之馔此则可荐于寝宫
而不可黩于太庙一时之制久未变更至今论礼者贬
王玙之议伏请今月八日进止令宗正与太常计会办
集者伏以陛下虔奉宗庙斋心自中事归有司各合尽
敬然后详议故实臣得竭诚谨按礼祭统云夫祭者非
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礼由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a 页
是牲牢有定制笾豆有常数罄天生地长之物极昆虫
草木之异苟可荐者莫不咸在先王以此飨宗庙交神
明全孝敬也若王之食饮膳羞八珍百品可嗜之馔随
好所迁美脆旨甘皆为亵味先王以此宴宾客接人情
示慈惠也则知荐飨宴食于文已殊圣人别之以异为
敬今若以熟食荐太庙恐违礼本又祭义曰祭不欲数
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礿祠
蒸尝感时致飨此圣人俯就之中制也今陵寝每月二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b 页
祭不为疏也太庙每岁五飨不为数也则人臣执事在
数疏之间得尽忠也若令牲牢俎豆之司更备膳羞盘
盂之馔月朔月半将以为常环四时之中杂五飨之礼
为数既甚黩亦随之虽曰不然臣不信也夫圣主之制
必师于古训不敢以孝思之极而过于礼不敢以肴膳
之多而亵于味伏愿陛下遵开元万代之则省天宝权
宜之制陵寝之上得极珍羞宗庙之中请依正礼臣等
忝司礼职敢罄愚衷帝令宣示宰臣曰此礼已经先帝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a 页
所定朕未敢遽有改移待更商量期于允当十三年八
月诏张茂宗起复左卫将军驸马都尉尚义章公主彤
与堪上疏言伏见驸马都尉张茂宗犹在母丧圣恩念
其亡母遗表所请许公主出降仍令茂宗借吉就婚者
伏以夫妇之义人伦大端所以关雎冠诗之首者王化
之先也天属之亲孝行为本所以齐斩居服之重者人
道之厚也圣人以二端为训人之本不可变也故制婚
礼曰纳采问名纳吉纳徵皆主人筵几听命于庙称事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b 页
立礼谓之嘉所以上承宗庙下继后嗣也又制丧礼曰
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
毕称情立文通谓之凶所以送死有己复生有节也然
后夫义妇顺父慈子孝驯致不失臻于太和历代宝之
以为至敬昔者鲁侯改服晋襄墨缞事至重于夺情义
亦许其权变又兵法凿门而出以凶礼处之以情相因
体或为类若茂宗释缞服而衣冕裳去垩室而行亲迎
虽云辍哀借吉是亦以凶渎嘉岂唯失先王之重典抑
卷五百九十一 第 4a 页
亦为国家之爽法傥茂宗留俟免丧则日月非远今公
主指期下嫁又仪注有嫌固不可废重而就轻舍大而
取小伏惟皇帝陛下体天抚运统人立法何尝不守先
王之至德圣哲之明谟下尽群言上留玄鉴彝伦式叙
懿范昭明所以八表肃清四夷归化方宏礼义之日大
敦名教之时于无为之朝有异议之事众情未达疑惧
交深伏愿抑茂宗亡母之诚顾典章不易之义待其终
制然后赐婚收天情于至难察有司之恳守垂之史册
卷五百九十一 第 4b 页
圣德弥光则天下幸甚臣谬备礼官惧于失职不胜致
君爱礼之至疏奏不纳
齐抗为太常卿贞元十四年十二月奏曰元日朝贺奏
事官户部尚书司天监准开元礼兼合于横班同群官
拜讫然后依次奏事自顷因循并未拜已前先就于阶
立奏事毕随例便退臣与礼司商量请依开元礼户部
尚书已下于南班再拜讫便随上公升于阶就东向位
立准仪注奏事庶裨阙典以补旧仪可
卷五百九十一 第 5a 页
陈京为给事中贞元十九年三月奏今年夏禘飨于太
庙须定太祖景皇帝东向之位并迁庙之位伏以禘祫
是审谛大合祖宗次序之祭必遵太祖之位以正昭穆
今年遇禘大祭恐须定比来所议之礼飨日既近臣职
忝刋缉经籍谨遂奏闻伏以建中二年及贞元七年十
一年特令都省详议者三竟未正太祖东向之位至十
二年禘十七年祫犹未得中其于至正之飨不可重难
依违又以过此也诏百官议定以闻鸿胪卿王权议曰
卷五百九十一 第 5b 页
案祭法曰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故毛诗清庙章云清
庙祀文王也不言太王王季也又案雍禘章疏云太王
王季已上皆云祔于后稷之虚庙盖以太祖东向之位
至尊也太王王季之尊私礼也后稷之庙天下为公不
敢以私夺公也又案郑玄注祭法曰古者先王迁庙之
主以昭穆合藏于始祖今献祖懿祖之主愚臣窃以为
宜祔于兴圣庙不当祭于太庙也如此太宗东向之位
得其尊献祖懿祖之位得其所也时前后议者亦多言
卷五百九十一 第 6a 页
祔于兴圣庙然无引据上意不决自宝应已前太祖尚
在昭穆故虚东向以祔太祖及广德二年太庙室数己
满迁二祖于夹室方正太祖东向之位凡十九年至建
中二年冬祫祭有司误引东晋蔡谟议请虚东向当蔡
谟议本请别筑宫庙以居颖川京兆以上四府君其宫
庙未成以前请权虚东向之位待制庙成迁四府君神
主于别庙然后太祖正东向之位虽有此议属晋室兵
革议不暇行建中初有司虽引蔡谟虚东向之位礼终
卷五百九十一 第 6b 页
亦不行乃误以宣皇帝居东向降太祖在昭穆之位及
是览群臣之议以太祖居东向是百代不刋之典以二
祖皆追崇非有土子民之尊礼当祔别庙及览权议引
据诗礼成文上意遂定迁二祖于德明兴圣庙每禘祫
年一飨遂正太祖东向之位是时左仆射姚南仲等献
议状五十七封诏付都省再集百寮议定闻奏户部尚
书王绍等五十五人议请奉迁献祖懿祖神主祔德明
兴圣庙请别增两室奉安神主缘二十四日禘祫祭修
卷五百九十一 第 7a 页
庙未成请于德明兴圣庙垣内权设幕屋为二室权安
神主候增庙室成准礼迁祔神主于新庙每至禘祫年
各于本室行飨礼从之是月十五日迁献祖懿祖神主
权祔德明兴圣庙之幕殿二十四日飨太庙自此景皇
帝始居东向之尊元皇已下依左昭右穆之列矣二祖
新庙成日奉迁献祖懿祖神主正太祖至景皇帝之位
虔告之礼当在重臣宜令检校司空平章事杜佑摄太
尉告太清宫门下侍郎平章事崔损摄太尉告太庙又
卷五百九十一 第 7b 页
诏曰国之大事式在于明禋王者孝飨莫重于殷祭所
以尊祖宗而正昭穆也朕承列圣之休德荷上天之眷
命虔奉牲币二十五年永惟宗庙之位禘尝之序夙夜
祇栗不敢自专是用延访公卿稽参古礼博考群议至
于再三敬以令辰奉迁献祖宣皇帝神主懿祖元皇帝
神主祔于德明兴圣皇帝庙太祖景皇帝正东向之位
宜令所司备礼务极精严祇肃祀典载深感惕咨尔中
外宜悉朕怀
卷五百九十一 第 8a 页
杜黄裳为太常卿贞元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二月
乙卯奏曰礼云丧三年不祭唯祭天地社稷周礼黄钟
之均六变天神皆降林钟之均八变地祇咸出不以乐
则祭不成今遵遗诏行易月之制请制内遇祭辍乐制
外用乐从之又奏礼三年不祭宗庙国家故事未葬不
祭今请俟祔庙毕复常从之是年十一月德宗神主将
祔黄裳与礼官王泾等请迁高宗神主于西夹室其议
曰自汉魏已降沿革不同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
卷五百九十一 第 8b 页
之名也自秦汉魏晋迄于陈隋渐违经意子孙以推美
为先光武以下皆有祖宗之号故至于迭毁亲尽礼亦
迭迁国家九庙之尊皆法周制伏以太祖景皇帝受命
于天始封元本德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尧皇帝国朝
首祚万叶所承德同周之文王也太宗文皇帝应天靖
乱垂统立极德同周之武王也周人郊后稷而祖文王
宗武王也圣唐郊景皇帝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不迁之
典高宗皇帝今在三昭三穆之外谓之亲尽新主入庙
卷五百九十一 第 9a 页
礼合迭迁藏于从西第一夹室每至禘祫之月合食于
尝于是祧高宗神主于西室祔德宗神主焉
王泾为太常博士宪宗元和元年七月顺宗神主将祔
有司疑于迁毁泾建议曰礼经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
之名也唯三代之(阙/)汉魏以降虽曰祖宗亲尽则迁无
功亦毁不得行古之道也昔夏后氏十五代祖颛顼而
宗禹殷人十七代祖契而宗汤周人三十六王以后稷
为太祖祖文王而宗武王至唐德厚流广远法殷周奉
卷五百九十一 第 9b 页
景皇帝为太祖祖高祖而宗太宗皆在百代不迁之典
故代宗升祔迁代祖也德宗升祔迁高宗也今顺宗升
祔中宗在三昭三穆之外谓之亲尽迁于太庙夹室礼
则然也或议者以则天太后革命中宗复而兴之不宜
在迁藏之例臣窃未喻也日者高宗晏驾中宗奉遗诏
曰自储副而陟元后则天太后临朝废为庐陵王圣历
元年太后诏复立为皇太子属太后圣寿延长御下日
久奸臣擅命紊其纪度敬晖桓彦范等五臣巨唐旧臣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0a 页
佐辅王室翊中宗而承大统此乃子继父业是中宗得
之而且失之母授子位是中宗失之而复得之二十年
间再为皇太子再践皇位失之在己得之在己可谓革
命中兴之义殊也又以周汉之例推之幽王为犬戎所
灭平王东迁周不以平王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一也
汉吕后专权产禄秉政文帝自代邸而立之汉不以文
帝为中兴不迁之庙其例二也霍光辅宣帝再盛基业
而不以宣帝为不迁之庙其例三也伏以中宗孝和皇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0b 页
帝于圣上为六代祖父尊非正统庙亦亲尽爰及周汉
故事是与中兴功德之主不同奉迁夹室固无疑也
蒋武为司勋员外郎顺宗山陵将毕议迁庙之礼有司
以中宗为中兴之君当百代不迁宰相召武问之武对
曰中宗以宏道元年于高宗柩前即位时春秋已壮矣
及母后篡夺神器潜移其后赖张柬之等同谋国祚再
复此盖同于反正恐不得号为中兴之君凡非我失之
自我复之谓之中兴汉光武晋元帝是也自我失之因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1a 页
人复之晋孝惠孝安是也今中宗与惠安二帝事同即
不可为不迁之主矣有司又云五王有再安社稷功今
若迁中宗庙则五王永绝配享如之何武曰凡配飨功
臣每至禘祫年方合食于庙居常即无飨礼今迁中宗
神主而禘祫之年毁庙之主并陈于太庙此则五王配
食与前时如一也有司不能答宰相奏下公卿重议翌
兵部侍郎李巽等集议并与武同由是竟迁中宗神
主于是礼仪使奏高宗皇帝十二月四日忌则天皇后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1b 页
十二月二十六日忌中宗皇帝六月二日忌和惠皇后
四月七日忌谨按礼记云舍故而讳新此谓已迁之庙
则不讳也今顺宗神主升祔礼毕高宗中宗神主上迁
则忌日并不合行香仍依礼不讳制可
武元衡为门下侍郎平章事元和二年九月与诸宰相
上言伏以先王制礼皆有著定之文后圣沿情或徇一
时之敬过犹不及遂至于烦询于有司兼酌礼意若无
釐改有黩旧章其太庙诸陵日遣使臣等商量每岁除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2a 页
太庙时飨及太庙朔望上食诸陵朔望奠亲陵朝晡奠
外馀飨食及忌日告陵等并请停其果实甘橘蒲萄菱
梨等皆远方进奉陵邑所无并请遣使于诸陵荐献果
实之中甘瓜特异亦谓至时上荐其馀瓜果及四时杂
物并望委陵令与奉陵县计会及时供荐其专遣使亦
请停庶宏圣敬之心不亏严洁之祀制可
三年四月癸亥太常礼院上言太庙时飨及告庙朔望
荐食同日谨按礼经祭不欲数伏以太庙禘祫祭礼重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2b 页
于时飨准礼时飨与禘祫同月即其月但行禘祫祭不
行飨盖不欲烦是礼先重者今时飨重于朔月荐食稽
求礼情参酌轻重于时飨之月其月朔荐食亦合便停
若两礼兼行即祭恐烦黩伏请至时飨及腊飨其月朔
望食请停馀月一准旧例如告庙日与朔望荐食月同
伏请先行告礼然后荐食即冀疏数有节合于礼中从

郑元为京兆尹元和三年五月条奏王公士庶丧葬节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3a 页
制一品二品三品为一等四品五品为一等六品至九
品为一等凡命妇各准本品如夫子官高听从夫子其
葬器悉请以瓦木为之是时厚葬成俗久矣虽诏下事
竟不行
韦公肃为太常博士充礼院修撰官元和九年正月上
疏曰准礼无忌月禁乐今太常及教坊以正月是国家
忌月停习郊庙飨宴之音中外士庶咸罢庆乐伏寻经
典切恐乖宜臣谨按礼记有忌日不乐无忌月之文汉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3b 页
魏以降代袭斯旨唯晋穆帝将纳后以康帝忌月下议
礼官荀讷王洽曹耽王彪之并当时知礼者皆称礼有
忌日无忌月若有忌月即一月忌时忌岁盖无礼据时
从其宜伏以承前所禁皆在二十五月之中今既踰远
礼须改革臣又闻统人立法必守先王之常经企及俯
就不违圣哲之明训下尽群言上留元鉴不以私怀而
踰于礼节又记曰是月礼徙月乐明王制乐渐去其怀
不应以追远而立礼反重也今太常停习郊庙之乐是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4a 页
反重而慢神有司禁中外之音是无故而去乐详其前
典情理不伦考其沿袭又无所据傥陛下正因循之越
度法经典之明文约礼之仪传于史册天下幸甚诏付
中书门下令召太常卿典礼官详议可否中书门下奏
曰忌日太常寺及教坊悉停习中外士庶亦皆禁断准
礼文及历代典故并无忌月禁乐请依常教习者敕旨
宜依其士庶之家亦准此
武儒衡为中书舍人元和十四年二月太常丞王泾上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4b 页
疏请去太庙朔望上食诏令百官议开元礼太庙每岁
礿祀尝蒸腊凡五享天宝末玄宗以尚食每朔望具尝
馔令宫闱令上食于太庙后遂为常由是朔望不视朝
此之大祠故也国子博士史馆修撰李翱奏议曰国语
曰王者日祭礼记曰王立七庙皆月祭之周礼不载日
祭月祭惟四时之祭礿祀蒸尝汉氏皆杂用之盖遭秦
焚书礼经烬灭编残简缺汉以来之先儒穿凿各申己
见皆记古圣贤之名以信其语故其所记各不同也古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5a 页
者庙有寝而不墓祭秦汉始建寝庙于园陵而上食焉
国家因之而不改贞观开元礼并无宗庙日祭月祭之
礼以日祭月祭既已行于陵寝矣故太庙之中每岁五
飨六告而已不然者房元龄魏徵之徒皆一代名臣博
极经史岂不见国语礼记有日祭月祭之词乎斯足以
明矣伏以太庙之飨笾豆牲牢三代之通礼是贵诚之
义也园寝之奠改用尝馔秦汉之权制乃食味之道也
今朔望上食于陵寝循秦汉故事斯为可矣若朔望上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5b 页
食于太庙岂非用亵味而贵多品乎且非礼所谓至敬
不飨味而贵气臭之义也传称屈到嗜芰有疾召其家
老而嘱之曰祭我必以芰及祭荐芰其子屈建命去芰
而用羊馈笾豆脯醢君子是之言事祖考之义当以礼
为重不以其生存所嗜为之盖明非食味也然则荐尝
馔于太庙无乃与荐芰为比乎且非三代圣王之所行
也况祭器不设俎豆祭官不命三公执事者唯宫闱令
与宗正卿而已谓之上食可也安得以为祭乎且时享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6a 页
于太庙有司摄事祝文曰孝曾孙皇帝臣某谨遣太尉
臣名敢昭告于高祖神尧皇帝祖妣太穆皇后窦氏时
惟孟春永怀罔极谨以一元大武柔毛刚鬣明粢芗合
芗萁嘉蔬嘉荐醴齐敬脩时享以申追慕尚飨此祝词
也前辛七日质明太尉誓百官于尚书省曰某月某日
时享于太庙各惕乃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凡陪享之
官散斋四日致斋三日然后乃可以为祭也宗庙之礼
非敢擅议虽有知者其谁敢言故六十馀年行之不废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6b 页
今圣庙以弓矢既櫜礼乐为大故下百寮使得详议臣
等以为贞观开元礼并无太庙上食之文以礼断情罢
之可也至若陵寝上食采国语礼记日祭月祭之词因
秦汉之制循而存之以广孝道可也如此则经义可据
故事不遗大礼既明永息异论可以继二帝三王而为
万代法与其黩礼越古贵因循而惮改作犹天地之相
远也儒衡议曰臣谨案开元礼太庙九室每年惟五飨
六告祭用牲牢俎豆而已刘歆祭议曰大禘则终王坛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7a 页
墠则岁贡二祧则时享曾高则月祀祖祢则日祭国语
云王者日祭月飨时类岁祀此则往古之明徵国朝之
显据盖日祭者荐新也言物有可荐则荐之不必卜择
日时也故叔孙通云古有尝果今樱桃方熟可以为献
由是惠帝取以荐宗庙是不卜日矣当叔孙通之言且
曰古有尝果足明古礼非汉制也月飨者告朔也论语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孔子以为不可则告朔必具牲
牢明矣春秋又讥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此则月祭殷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7b 页
周已降皆有之也荐园寝者始于秦之代汉氏因之而
又改人君三年之制以日易月丧纪既以二十七日而
除则朔望奠酹不复亲执故既葬之后移之园陵又诸
陵祠殿月游衣冠取象平生务从丰洁所以陵寝朔望
上食与太庙日祭月飨本旨不同今王泾所引太庙与
陵寝同日时设祭以为越礼臣切谓王泾但宜论太庙
陵寝朔望奠祭可行可废之旨不当以同日同时为议
何者汉朝宗庙园陵一百六十七所郡国祠祀岂不与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8a 页
宗庙同时者乎在礼既祭于室又绎于祊盖广乎求神
者也宗庙陵寝尝礿同时理固无害又韩皋引汉官仪
古不墓祭臣据周礼冢人之职凡祭墓则为之尸则古
亦墓祭但与汉家陵寝不同耳安得谓之无哉又王泾
状以太庙设祭别家尝馔以为亵味而韩皋则云法馔
依经固非黩祭臣案春官大宗伯以肆献祼飨先王者
谓解牲体荐血腥灌之以郁鬯者也又祭义云祭之日
君牵牲入庙门丽于碑卿大夫袒而毛牛尚耳取膟膋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8b 页
祭腥敬之至也夫岂谓尝馔耳文王之祭思死者如不
欲生夫岂知增尝馔耶盖其悫焉尽其礼而不过失焉
所以然也是以簠簋有数笾豆有杀虽多更圣贤不敢
加也今夫尝馔庖人羞之膳夫熟之糅以膻香杂以咸
辛具有司之烹炊漏神明于媟近意虽不亵而事已亵
矣况古者天子立七庙又为坛墠以祭去祧之主近则
起土远则扫地盖弥远而弥尊益敬而益简臣以为陵
庙近也亲亲也朔望奠献尚洁务丰宜备尝馔以广孝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9a 页
也宗庙远也尊尊也禘祫时享告朔荐新宜从古制以
正礼也唯太庙望祭无所本据盖异时有司因其陵寝
有朔祭望祭以为宗庙既有朔祭则望祭亦合行之殊
不知宗庙朔祭乃告朔也臣以为宜罢此耳仲尼三年
无改于父之道盖言理有改更则三年之外斯可矣况
天宝之令行于一时者哉今陛下开十圣之景光廓八
纮之氛祲风扫长彗神驱大妖刳金戟以厚农直玉斗
而序政博采群议讲求典经将欲成一王之教垂万代
卷五百九十一 第 19b 页
之法安可因陵寝缘情取象之礼宗庙荐鬯涓选之仪
甚不然也事竟不行
李建为礼部侍郎元和十五年正月穆宗即位四月礼
部奏睿宗皇帝神主祧迁石室准贞观故事迁庙之主
藏于夹室西壁南北三间第一间代祖室第二间高宗
室第三间中宗室伏以山陵日近睿宗皇帝祧迁有期
夹室西壁三室外无置室处准江都集礼古者迁庙之
主藏于太宗庙北壁之中今请于夹室北壁以西为上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0a 页
置睿宗皇帝神主石室制可
王彦威为太常博士是时淮南节度使李夷简上议曰
王者祖有功宗有德大行皇帝戡剪寇逆累有武功庙
号合称祖陛下正当决在宸断无信龌龊书生也遂诏
下公卿与礼官议其可否彦威奏议曰伏惟礼经及三
代之制始封之君谓之太祖太祖之外又祖有功而宗
有德故夏后氏祖颛顼而宗禹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
郊祀后稷祖文王而宗武王自东汉魏晋渐违经意沿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0b 页
革不一子孙推美于先故自始祖已下并有建祖之制
盖非典训不可法也国朝祖宗制度本于周礼以景皇
帝为太祖又祖神尧而宗太宗至高宗以后则但称宗
谓之尊名著为成法不然则何以太宗造有区夏致理
升平玄宗扫清内难翼戴圣父肃宗龙飞灵武收复两
京此皆应天顺人拨乱反正至于庙号亦但称宗谨案
经义祖者始也宗者尊也故传曰始封必为祖书曰德
高可尊故号高宗今宜本三代之定制去晋魏之乱法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1a 页
守贞观开元之宪章而拟议大名垂以为训大行皇帝
庙号宜称宗从之十二月太常礼院奏来年正月三日
皇帝有事于南郊同日立春后丑祀风师案周礼大宗
伯云以槱燎祀风师郑玄云风箕星也故今礼立春后
丑于城东北就箕星之位为坛祭之开元礼祀昊天上
帝于圆丘百神咸秩箕星从祀之位在坛之第三等伏
以皇帝有事南郊遍祭之仪百神咸在其五方帝并日
月神州以下缘对昊天上帝皇地祇尊不得申并为从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1b 页
祀悉无上公行事并御署祝板之仪风师既是星辰厌
降之义便当陪祭如非遇郊祀其特祭如常仪又大礼
月有司荐献太清宫荐飨太庙准开元礼并六典时飨
荐献并在孟月其五日太庙有司行事合权停制可是
年十二月穆宗问有司有事于南郊合卜日与否礼官
奏曰伏惟礼令祠祭皆卜日然自天宝以后凡欲郊祀
必先朝太清宫次日飨太庙又次日郊天相循至今并
不卜日从之辛巳命中使问有司祀上帝于圆丘太一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2a 页
从祀有祝文与否礼官奏曰准开元礼皇帝有事于南
郊百神咸秩五天帝神州并日月并在坛第一等虽天
之贵神乃星中之尊耳位在坛第二等既为从祀不置
祝文其春秋祭于九宫本坛则如常礼从之
李渤为库部员外郎分司东都长庆元年奏太微宫神
主请归祔太庙敕付东都留守郑絪商量闻奏絪奏云
臣谨案详三代典礼上稽高祖太宗之制度未尝有并
建两庙并飨二主之礼天授之际祀典变革中宗初复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2b 页
旧物未暇详考典章遂于雒阳创立宗庙是行迁都之
制实非建国之仪及西归上都因循未发德宗嗣统坠
典克修东都九庙不复告飨谨按礼记仲尼荅曾子问
云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尝禘郊社尊无二上所以明二
主之非礼也陛下接千载之大统扬累圣之耿光宪章
先王垂法后嗣况宗庙之礼至尊至重违经黩祀时谓
不钦特望择三代令典守高祖太宗之宪度鉴神龙权
宜之制尊建中矫正之礼依经复古允属圣明伏以太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3a 页
微宫光皇帝三代睿宗圣文孝武皇帝神主参考经义
不合祔飨至于迁置神主之礼三代以降礼无明文伏
望委中书门下与公卿礼官质正详定敕付有司太常
博士王彦威等奏议曰谨案国初故事无两都并建宗
庙并行飨荐之礼伏寻周书召诰雒诰之说实有祭告
丰庙雒庙之文是则周人两都并建宗祧至则告飨然
则两都皆祭祖考礼必并兴自神龙复辟中宗嗣位庙
既皆作飨亦并行天宝末两京倾陷神主亡失肃宗既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3b 页
复旧物但建庙作主于上都其东都神主至大历中始
于人间得之遂寓于太微宫不复祔飨臣等谨案经传
王者之制凡建宫室宗庙为先庙必有主主必在庙是
则两都立庙盖行古之道主在庙实依礼之经今谨参
详理合升祔谨案元皇帝高宗中宗睿宗是追王及祧
庙之祖其神主合藏于太庙从西第一夹室景皇帝是
始封不迁之主其神主合藏于太庙从西第一室高祖
太宗元宗肃宗代宗是创业有功亲庙之祖伏惟江都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4a 页
集议正庙之主藏于太室之中礼记群庙之主有故则
聚而藏诸祖庙伏以德宗之下神主未作代宗之上后
祖先亡若归本室则有虚主事虽可据理或未安今高
祖以下神主并合藏于太祖庙依旧准故事不飨如陛
下肆觐东后移都雒阳自非祧主合归本室其馀闰主
又当时而作祔飨时祭禘祫如仪臣又按国家追王故
事太祖之上又有德明兴圣懿祖别庙今光皇帝神主
即懿祖也伏缘东都先无前庙安光皇帝神主今请权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4b 页
祔于太庙夹室居元皇帝之上如驾在上都即准上都
式营建别庙作德明兴圣献祖神主备礼升祔又于太
庙夹室奉迎光皇帝神主归别庙第四室禘祫如仪或
问曰礼作栗主瘗桑主汉议并有瘗主之议大历中亦
瘗孝敬皇帝神主今祔而不瘗如之何荅曰礼作练主
瘗虞主其义以桑栗代谢舍故取新夫作主以依神无
可埋之理是以礼说庙之主藏于西壁北壁之中故韦
元成议瘗太上皇惠帝之主终见非于汉代秦靖请瘗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5a 页
处士君亦不行于魏朝贞观中议迁庙主亦云万国宗
飨食所从来一旦瘗藏事非允惬孝敬尊非正统庙废
而主独存从而瘗藏谓叶情理又问古者天子巡狩必
载迁主如鸾驾东幸则准此文载主而前今东都神主
又祔于庙便是庙有二主如之何荅者曰古者行以迁
主无则主命自非迁庙之主则无出庙之文凡邑有宗
庙先君之主曰都则两都宗庙各宜有主又问曰古者
作主必因虞练若主必归祔则室不可虚则当补已亡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5b 页
之主创当祔之主礼无其说如之何荅曰虞练作主礼
之正也非时作主事之权也王者遭时为法因事制宜
苟无其文则思其变如车驾东幸庙仍虚主即准肃宗
广德二年上都作主故事特作阙主向祔盖主不可阙
故礼贵从宜春秋之义而变之正者也臣伏思祖宗之
主神灵所凭寓于太微不入宗庙据经复本允属圣明
至是下尚书省集议而郎吏所议与彦威多同丞郎则
各执所见或云神主合藏于太微宫或云并合埋瘗或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6a 页
云阙主当作或云乘舆东幸即载上都神主而东咸以
意度不本经据竟以纷议不定遂不举行
牛僧孺为礼仪使长庆四年七月奏谨案周礼天子七
庙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合而为七尚书咸有一德篇
亦曰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荀卿子曰有天下者祭七代
有一国者祭五代则知天子上祭七代典籍通规祖宗
功德不在其数国朝九庙之制法昔周之文太祖皇帝
始为唐肇基天命义同周之后稷也高祖神尧皇帝创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6b 页
业经始化隋为唐义同周之文王也太宗皇帝神武应
期造有区夏义同周之武王也其下三昭三穆谓之亲
庙四时尝飨自如礼文今以新主立庙元宗明皇帝在
三昭三穆之外是亲尽之祖虽有功德礼合祧迁祫禘
之岁则从合食诏从之
刘宽夫为监察御史敬宗宝历元年闰七月上言近日
摄祭多差王府官僚位望既轻有乖严敬伏请已后摄
太尉差尚书省三品已上及保傅宾詹等官如人少即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7a 页
请取丞郎通摄从之
刘敦儒为起居郎宝历二年二月太常奏追谥孝敬皇
帝陵号恭陵追谥让皇帝陵号惠陵追谥奉天皇帝陵
号齐陵追谥承天皇帝陵号顺陵并二时朝拜上拟祖
宗情礼之差过犹不及其朝拜请停又追谥文敬太子
庙在长安坊追谥惠昭太子庙在怀真坊悉置官吏四
时置享礼经无文况九庙递迁族属弥远推恩降杀祼
献宜停又赠奉天皇帝庙赠承天皇帝庙赠贞顺皇后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7b 页
庙及永崇坊隐太子已下七室下同为一庙并赠靖恭
太子亦祔在此庙凡此制置皆是追崇或徇一时且非
礼意日月既久祀享寻停其神主望准故事瘗于庙地
庶情礼终始不失经训敕旨宜付所司集百寮参议可
否闻奏敦儒奏曰朝拜陵寝礼经无文列圣相沿久为
故事就中四陵尤乖典礼请于太常所奏其二太子庙
谨按礼记云殇与无后者从祖祔食又曰王下祭殇五
又曰有阴厌有阳厌阴谓嫡殇也注云为宗子之殇祭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8a 页
于奥尔雅云西南隅谓之奥此明幼殇而死故祭于祖
庙阴闇之处也阳厌为祭庶殇也疏云祭于宗子之家
祖庙之内当室显露之处故曰阳厌所以明嫡庶也过
焉以往则不祭也伏以惠昭太子位登储闱业当主鬯
亲则高祖神尧皇帝之宗子属则于皇帝为伯祖父虽
礼文于旁亲无服而骨肉之恩不移于宗子若坎室于
德宗皇帝庙内西南隅迁祔神主以特牲展祭不举乐
无肵俎去元酒不告利成庶合古礼若准魏晋故事即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8b 页
晋悯怀太子殇太子哀太孙冲太孙皆于祖庙北墉置
阴室岁时祔飨以至亲尽今伏以国家变三代之典从
东汉之制九庙既有周殿之隘一室难修处奥之仪况
别庙阴室具为变礼依前享献于事为宜其庙请不废
礼官或云惠昭太子弃东宫之日已过殇年若合祼享
宜同祭臣以为古处于奥今祀于庙虽不以成人而别
以合过殇之礼矣又或云若以成人合有主后臣以为
惠昭太子裔嗣皆在宫中若未胜冠自宜抱奠文以同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9a 页
姓为尸者今但令宗正官属主奠即雅符祀典矣其文
敬太子生非系本之重殁有追命之荣今于皇帝为曾
叔祖非大功之亲礼经为庶而服属已远列于常祀实
为非经请依太常所奏又隐太子以下神主或累朝嫡
嗣或圣代名藩今其子孙皆居列土因缘食禄亦谓承
家各令自列庙祧用申严配臣伏详开元中敕诸赠太
子有后者咸令自主其祭今请复行此制各使子孙奉
迎神主归祔私庙庶别子为祖符列国不祧之尊远裔
卷五百九十一 第 29b 页
传家闻圣王教孝之典其无后之庙及贞顺皇后神主
即请依太常所奏其赠奉天皇帝赠承天皇帝神主既
有常号礼不可黩盖王者不享于下士诸侯不敢祖天
子之义纵有主后法不当祭亦请依太常所奏制可
崔龟从为太常博士文宗太和元年七月奏议曰伏以
废朝轸悼义重君臣所贵及哀尤宜示信自顷已来辍
朝非奏报之时备礼于数日之外臣不敢远徵古书请
引近朝故事贞观中任瑰卒有司对仗奏太宗责其乖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0a 页
礼岑文本既没其夕为罢警严张公谨之亡哭之不避
辰日是知悯悼之意不宜过时臣谓大臣薨礼合辍朝
纵有机务急速便殿须召宰臣不临正朝无爽于事诏
下太常寺参定太常上言曰伏以近日文武三品以上
薨卒皆为辍朝其有未经亲重之官今任是散列者为
之变礼诚恐非宜自今已后文武三品以上非曾建功
勋及曾任将相及曾在密近宜加恩礼者馀请不在辍
朝例其馀并请依元奏状及列上诏令中书门下详定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0b 页
中书门下又上言曰古有当祭告丧义在申情同体过
时及哭于理稍乖礼院所请合辍朝者若以闻丧之来
日请依馀约太常所奏别具品列轻重进定谨案仪制
今百官正一品官丧皇帝不视朝一日又准官品令自
一品至三品已上薨殁通有辍朝之制伏以君臣之间
情理所及事必系于委遇官则与时重轻一用旧仪或
乖中道臣等参酌其留守节察防禦经略等使及京辅
刺史并请各据所兼宪官为例可之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1a 页
是月太常礼院上言敬宗庙祝文皇帝称孝弟臣审详
孝字载考礼文义本主于子孙理难施于兄弟按礼记
卜虞之文子孙曰哀兄弟曰某然则虞之称哀与祭之
称孝其义一也于祖祢则理宜称孝于伯仲则止于称
名又东晋温峤议宗庙祝辞以为非子者则不称旁亲
直言敢告当时朝议咸以为宜今臣上考礼经无兄弟
称孝之据下徵晋史有不称旁亲之文臣谓飨敬宗庙
宜去孝弟两字又上言九宫贵臣旧制是大祠伏以九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1b 页
宫贵神经典不载天宝中术士奏请遂立祠坛事出一
时礼同郊祀臣详其图法皆主星名纵司水旱兵荒品
秩不过列宿今者五星𢘤是从祀日月犹在中祠岂容
九宫独越常礼备列三事誓诫群官尊卑乖仪莫甚于
此若以尝在祀典不可废除臣请降为中祠并可之先
是太傅崔龟从列上前朝祠祀之非是者凡数事上重
慎其变更初令太常卿已下参定又中书门下酌其可
否悉以龟从奏为当然后下诏焉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2a 页
舒元舆为监察御史太和三年八月奏七月十八日祀
九宫贵神臣次合监察职当检察礼物伏见祝板九片
臣伏读既竟窃见陛下亲署御名及称臣于九宫之神
臣伏以天子之尊除祭天地宗庙之外无称臣者王者
父天母地兄日姊月此以九宫为目是宜分方而守其
位臣又观其名号乃太一天一招摇轩辕咸池青龙太
阴天符摄提也此九神于天地犹子男也于日月犹侯
伯也陛下尊为天子岂可反臣于天地之子男耶臣窃
卷五百九十一 第 32b 页
以为过纵阴阳者流言其合祀则陛下当全称皇帝遣
某官致祭于九宫之神不宜称臣与名臣实愚聋不知
其可伏缘行事在明日鸡初鸣时成命已行臣不敢滞
伏乞圣慈异日降明诏命礼官详议冀明万乘之尊无
所亏降悠久误典因此可正诏都省议皆如元舆之议
乃降为中祠祝板称皇帝不署
 
 册府元龟卷五百九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