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九十
卷五百九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九十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十八
唐归崇敬为膳部郎中肃宗宝应元年以百官朔望朝
服裤褶非古礼上疏云案三代典礼两汉史籍并无裤
褶之制亦未详所起之繇隋代以来始有服者事不师
古伏请停罢从之又议东都太庙不合置木主谨案典
卷五百九十 第 1b 页
礼虞主用桑练主用栗作桑主则埋栗主作栗主则埋
桑主所以神无二主天无二日土无二王也今东都太
庙是则天后所建以置武氏木主中宗去其主而存其
庙盖将以备行幸迁都之制也殷人屡迁前八后五则
殷迁都一十三度不可每都而别立神主也议者或云
东都神主己曾虔奉而礼之岂可一朝而废乎且虞祭
则立桑主而虔祀练祭则立栗主而埋桑主岂桑主不
曾虔祀而乃埋之又所阙之主不可更作作之不时恐
卷五百九十 第 2a 页
非礼也又议云每年春秋二时释奠文宣主祝板御署
讫北面揖臣以为其礼太重谨按大戴礼师尚父授周
武王丹书武王东面而立今署祝板伏请准武王东面
礼之轻重庶得其中是年崇敬与礼仪使杜鸿渐礼官
薛颀等议以高祖神尧皇帝非始封之君不合配天地
太祖景皇帝始封于唐郊天地请以景皇帝配告宗庙
亦以景皇帝酌献诏可之永泰二年夏大旱时上封事
者云太祖景皇帝追封唐国高祖受命之祖唐有天下
卷五百九十 第 2b 页
不因于景皇今配享失位故神不降福愆阳为灾诏下
百司就尚书省议崇敬确执前议乃止崇敬又议祭五
人帝不合称臣云太皞五帝人帝也于国家即为前后
之礼无君臣之义若于人帝而称臣则天地复何称也
议者或云五帝列于月令分配五时则五神五音五祀
五虫五兽皆备五数以此备其时之色数非谓别有尊

黎干为諌议大夫宝应元年礼仪使太常卿杜鸿渐与
卷五百九十 第 3a 页
水部员外郎薛颀归崇敬等议以神尧受命之主非始
封之君不得为太祖以配天地太祖景皇帝始受封于
唐即殷之契周之后稷也请以太祖景皇帝郊配天地
告请宗庙亦以太祖景皇帝酌献諌议大夫黎干议以
太祖景皇帝非受命之君不合配享天地二年五月进
议状为十诘十难曰据集贤校理润州别驾归崇敬议
状及水部员外郎薛颀等议曰禘谓冬至祭天于圆丘
周人以远祖配今欲以景皇帝为始祖配昊天于圆丘
卷五百九十 第 3b 页
臣干诘曰国语云有虞氏夏后氏俱禘黄帝商人禘舜
周人禘喾俱不言祭昊天于圆丘一也诗商颂曰长发
大禘也又不言祭昊天于圆丘二也诗周颂曰雍禘太
祖也又不言祭昊天上帝于圆丘三也礼记祭法曰有
虞氏夏后氏俱禘黄帝殷人周人俱禘喾又不言祭昊
天上帝于圆丘四也礼记大传曰不王不禘王者禘其
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又不言祭昊天上帝于圆丘
五也尔雅释文曰禘大祭也又不言祭昊天上帝于圆
卷五百九十 第 4a 页
丘六也家语曰凡四代帝王之所郊皆以配天也其所
谓禘者皆五年大祭也又不言祭昊天上帝于圆丘七
也卢植云禘祭名禘者谛也事取明谛故曰禘又不言
祭昊天上帝于圆丘八也王肃曰禘谓五年大祭又不
言祭昊天上帝于圆丘九也郭璞云禘五年之大祭也
又不言祭昊天上帝于圆丘十也臣干谓禘是五年宗
庙之祭诗礼经传文义昭然今略举十诘以明之臣唯
见礼记祭法及礼记大传商颂长发等之处郑玄注或
卷五百九十 第 4b 页
称祭昊天或云祭灵威仰臣精详典籍更无禘为祭昊
天于圆丘及郊天者审知禘是祭之最大则孔子说孝
经为万代百年法称周公大孝何不言禘祀帝喾于圆
丘以配天而反言郊祀后稷以配天是以五经俱无其
说圣人所以不言轻议大典亦何容易犹恐不悟今更
作十难其一难曰周颂雍禘太祖也郑玄笺云禘大祭
也太祖文王也商颂云长发大禘也郑玄笺云大禘祭
天也夫商周之颂其文互说或云禘太祖祭天其禘俱
卷五百九十 第 5a 页
是五年宗庙之大祭详览典籍更无异同惟郑玄笺长
发乃称是郊祭天详玄之意因此商颂禘加大字便云
祭天始春秋大事虽有大字亦是宗庙之大祭可得便
称祭天乎若如所说大禘即是郊祭称禘即是祭宗庙
又祭法说虞夏商周禘黄帝与喾大传不王不禘上俱
无大字云何因便称祭天乎又长发所云亦不歌喾与
感生帝故知长发之禘非禘喾及郊祭天明矣殷周五
帝之大祭群经众史及鸿儒硕学自古立言著论序之
卷五百九十 第 5b 页
详矣无以禘为祭天何弃周孔之法独取康成之小注
便欲违经非圣诬乱祀典谬哉其二难曰大传称不王
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诸侯则及其
太祖者说王者则当禘谓祭法虞夏殷周禘黄帝及喾
不王则不禘所当禘其祖之所自出谓虞夏出黄帝殷
周出帝喾以近祖配而祭之自出之祖既无宗庙即是
自外至者故同之天地神祇以祖配而祀之自出之说
非但于天于父母亦然左传子产云陈则我周之自出
卷五百九十 第 6a 页
此可得称出于太微五帝乎故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
之所自出以其祖配此之谓也及诸侯之禘则降于王
者不得祭自出之祖祇及太祖而已诸侯及其太祖此
之谓也郑玄错乱分禘为三注祭法云禘谓祭昊天于
圆丘一也注左传称郊祭昊天以后稷配灵威仰笺商
颂又称郊祭天二也注周颂云禘大祭大于四时之祭
而小于祫太祖谓文王三也禘是一祭玄析之为三颠
倒错乱皆率胸臆曾无典据何足可凭其三难曰虞夏
卷五百九十 第 6b 页
殷周已前禘祖之所自出其义昭然自汉魏晋已还千
馀岁其礼遂阙又郑玄所说其言不经先儒所弃未曾
行用愚以为错乱之义废弃之注不足以正大典其四
难曰所称今三礼行于代者皆是郑玄之学请据郑以
明之议虽云据郑学今欲以景皇帝为始祖之庙以配
天复与郑议相乖何者王制云天子七庙玄云此周礼
也七庙者太祖及文武之祧与亲庙四也殷则六庙契
及汤与二昭二穆也据郑学夏不以鲧及颛顼昌意为
卷五百九十 第 7a 页
始祖昭然可知也而欲引稷契为例其义又异且稽上
古洎今无以人臣为始祖者唯殷以契周以稷夫稷契
者皆天子元妃之感神而生者帝喾以妃简狄有娀氏
之女吞玄鸟之卵因生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大功舜乃
命契作司徒百姓既和遂封于商故诗曰天命玄鸟降
而生商此之谓也后稷者其母有邰氏之女曰姜嫄为
帝喾妃出野履巨迹歆然有孕生稷稷长而勤于稼穑
尧闻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大功舜封于邰号曰后
卷五百九十 第 7b 页
稷唐虞夏之际皆有令德故诗曰履帝武敏歆居然生
子即有邰家室此之谓也舜禹有天下稷契在其间量
功比德抑其次也舜受职则播百榖敷五教禹让功则
平水土宅百揆故国语曰圣人之制祀德施于人则祀
之以死勤事则祀之契为司徒而人辑睦稷勤百榖皆
居前代祀典子孙有天下得不尊而祖之乎其五难曰
既遵郑说小德配寡遂以后稷祇配一帝尚不得全配
五帝今以景皇帝特配昊天于郑义可乎其六难曰众
卷五百九十 第 8a 页
议诘臣云上帝一也所引春官祀天旅上帝祀地旅四
望旅训众也则上帝是五帝臣曰不然旅虽训众乃出
于尔雅及为祭名春官则训旅为陈注有明文若于所
言旅上帝便成五帝则季氏旅于泰山可得便是四镇
乎其七难曰所云据郑学则景皇帝亲尽主合祧却欲
配祭天地错乱宗祖夫始祖者经纶草昧体大则天所
以比元气广大万物之宗尊以长至阳气萌动之始乃
俱祀于南郊也夫万物之始天也人之始祖也日之始
卷五百九十 第 8b 页
至也扫地而祭质也器用陶匏性也牲用犊诚也兆于
南郊就阳位也至尊至质不敢同于先祖礼也故白虎
通云祭天岁一何天至尊至质事之不敢亵黩故因岁
之阳气始达而祭之今国家一岁四祭黩莫大焉上帝
五帝其祀遂阙怠亦甚矣黩与怠皆礼之失不可不知
夫亲有限祖有尝圣人制礼君子不以情变易国家重
光累圣历纪百数岂不知景帝始封于唐当时通儒议
功度德乃尊神尧以配天宗太宗以配上帝神有定主
卷五百九十 第 9a 页
为日已久今黜神尧配含枢纽以太宗配上帝则紫微
五精上帝佐也以子先父岂礼意乎非止神祇错位亦
以宗祖乖序何以上称皇天祖宗之意哉若夫神尧之
功太宗之德格于皇天上帝臣以郊祀无以加焉其八
难曰欲以景皇帝为始祖既非造我区宇经纶草昧之
主故非与夏始祖禹殷始祖契周始祖稷汉始祖高帝
魏始祖武帝晋始祖宣帝国家始祖神尧皇帝同功比
德而忽升于圆丘之上与昊天匹曾谓圆丘不如林放
卷五百九十 第 9b 页
乎其九难曰所言魏文帝丕以武帝操为始祖晋武帝
炎以宣帝懿为始祖者孟德仲达皆人杰拥天下之强
兵挟汉魏之微主专治海内令行草偃服衮冕陈轩悬
天子决事于私第公卿列拜于道左名虽为臣势实为
君后主因之而业帝前王繇之而禅代子孙尊而祖之
不亦可乎其十难曰所引商周魏晋既已审矣则景皇
帝不为始祖明矣高祖拔出群之才廓清隋室拯生民
之涂炭则夏禹之勋不足多成帝业于数年则汉祖之
卷五百九十 第 10a 页
功无以比然而夏以禹为始祖汉以高帝为始祖则我
唐以神尧为始祖法夏则汉于义何嫌今欲革皇天之
祀易太祖之庙事之大者莫大于斯曾无按据一何寡
陋不愧于心不畏于天乎以奉诏令诸司各据礼经定
议者臣忝窃朝列官以諌为名名以直见知身以学见
达不敢不罄竭以裨万一议奏不报
杜鸿渐为太常卿充礼仪使代宗广德二年正月命有
司定祀典鸿渐奏曰冬至祀昊天上帝夏至祀皇地祇
卷五百九十 第 10b 页
请以太祖景皇帝配享孟春祈榖祀昊天上帝孟冬祀
神州请以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配享孟夏雩祀
昊天上帝请以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配享季秋
大享明堂祀昊天上帝请以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
孝皇帝配享从之
李岧为司门郎中礼仪使判官德宗建中三年十月肃
王详薨详德宗第六子薨时年四岁废朝三日赠扬州
大都督帝念甚不令起坟穿圹特命层塼造塔如西国
卷五百九十 第 11a 页
法岧上言曰坟墓之式经典有常爰自古今不闻异制
塼塔出于天竺号为浮图行之中华窃恐非礼况肃王
天属品位尊崇丧葬之仪存于简策举而不法垂训非
经伏请准令造坟庶遵典礼从之
关播为刑部尚书知删定礼仪使贞元二年二月奏上
元中诏择古今名将十人于武成王庙配享如文宣王
庙之仪伏以太公古称大贤今其下置亚圣贤之有圣
于义不安又孔门十哲皆是当时弟子今所择名将年
卷五百九十 第 11b 页
代不同于义既乖于事又失臣请删去名将配享之仪
及十哲之称从之三年正月脩昭德皇后别庙帝初务
从省约欲藏皇后神主于陵所祠寝殿播与礼官奏以
典故无文且陵所祠殿非安神主之所准故事昭成肃
明元献皇后并置别庙今太庙之西即元献皇后故庙
也今请修葺以为昭德皇后别庙从之
李纾为兵部侍郎贞元四年八月奏准开元十九年敕
置齐太公庙以张良配太常卿少卿及丞充三献官又
卷五百九十 第 12a 页
案开元礼祝文云皇帝遣某官昭告于齐太公汉留侯
至于上元元年敕追赠太公为武成王享祭之典一同
文宣王有司因差太尉充献兼御署祝板伏以太公即
周之太师张良即汉之少傅圣朝列于祀典已极褒崇
今屈礼于至尊施敬于臣佐理或过当神何敢歆伏以
文宣王垂教百代宗师五常训明纪纲制立家国繇是
正素王之位加先圣之名乐用宫悬献羞太尉尊师崇
道雅合政经且太公述作止于六韬勋业形于一代岂
卷五百九十 第 12b 页
拟诸盛德均其殊礼其祝文请不进署敢昭告请改为
敬祭于其昭告请改为致祭于留侯其献官请准旧式
诏百寮集议刑部员外郎陆淳请罢封王立庙之制依
贞观之磻溪置祠命有司时享左领军大将令狐建等
诸将军二十四人请仍旧大理卿于颀四十六人请依
李纾帝谓曰文化武功皇王之二柄自今上将军已下
充献官馀依纾奏
刘滋为吏部侍郎贞元六年正月诏群官有私丧并宜
卷五百九十 第 13a 页
禁断公祭初御史监祭者以开元礼有缌已上丧不享
庙移牒吏部诘以差奏祭官有私丧者于是吏部乃奏
曰准礼诸侯绝周大夫绝缌所以杀旁亲之丧不敢废
太宗之祭士则缌不祭谓同宫未葬欲人吉凶不相黩
也魏晋以降变礼行权缌已上丧假内衣缞谓之丧服
假满即吉谓之公除凡既葬公除即为吉祭者非也故
其时公除者皆行公祭盖大夫不以家事乱王事春秋
之义也今国家公除之令既已即吉于祭无嫌今私家
卷五百九十 第 13b 页
之祭则无废者公家之祭则犹禁之是以有司限文进
退维谷若以服为禁即惧废祭礼若以例奏差则惧违
令文先王立礼所以进人为善也立法所以禁人为非
被公除者人思君亲莫不欲祭使子得祭其父孝莫
大焉臣得祭其君厚莫重焉苟祭而不许是禁人为善
苟私祭不禁则公祭无嫌是则垂之空文不若行其变
礼今请申明旧令使行之可守凡有惨服既葬公除及
闻哀假满者请许吉服赴宗庙之祭其同宫未葬唯公
卷五百九十 第 14a 页
除者请依前禁之庶轻重有伦以一王法从之
柳冕为吏部郎中贞元六年将有事于南郊德宗重慎
其礼每事必询访于礼官乃命冕与司封郎中徐岱仓
部郎中陆质工部员外郎张荐皆摄太常博士同修仪
注以备顾问既诏以皇太子亚献亲王终献帝令问冕
等当受誓戒否冕与礼官等奏请准开元礼并以前七
日内受誓戒词云各惕其职不供其事国有常刑冕等
以誓皇太子更其词云各惕其职肃奉常仪帝又问升
卷五百九十 第 14b 页
郊庙云剑履及象剑尺寸之度祝文轻重之宜冕等咸
引据礼经及历代沿革故事奏闻帝甚嘉赏之是年复
亲王母号曰太妃定公母曰太仪初帝以诸王若叔父
诸弟长公主若姑姊妹其母多无封号朝谒之际无以
称之乃下有司详议礼官第奏曰伏寻汉制诸王母称
王国太后晋宋以降则曰王国太妃国朝酌前代典故
从晋宋之仪王母命为太妃著在程式谨按封爵及大
唐六典王母为太妃高祖宇文昭仪生韩王元嘉后为
卷五百九十 第 15a 页
韩国太妃太宗燕妃生越王贞后为越国太妃位号所
崇存于简册其长公主之母历代故事并无称案大典
内命妇有六仪位次三妃秩正三品公主母既因女贵
伏请降王母一等命为太仪各以公主本封加太仪之
上其品位同仪者取母仪之盛太者请因子而尊庶辨
等威以弘敦睦诏可其奏
裴郁为太常卿贞元七年十一月奏疏曰禘祫之礼以
迁庙皆出太祖之后故得合食有序尊卑不差及汉高
卷五百九十 第 15b 页
受命无始封祖以高皇帝为太祖太上皇高帝之父立
庙享礼不在昭穆合食之列为尊于太祖故也魏武创
业文帝受命亦即以武帝为太祖其高皇太祖处士君
等并为属尊不在昭穆合食之列晋宣创业武帝受命
亦即以宣帝为太祖其征西颍川等四府君亦为属尊
不在昭穆合食之列国家诞受天命累圣重光景皇帝
始封唐公实为太祖中间世数既近在三昭三穆之内
故皇家太庙唯有六室其弘农府君宣光二祖尊于太
卷五百九十 第 16a 页
祖亲尽则迁不在昭穆之数著在礼志可举而行开元
中加置九庙献懿二祖皆在昭穆是以太祖景皇帝未
得居东向之尊今二祖已祧九室惟序则太祖之位又
安可不正伏以太祖上配天地百代不迁而居昭穆献
懿二祖亲尽庙迁而居东向徵诸故实实所未安请下
百寮佥议敕旨依八年二月又奏乃者宗子名御皆云
皇某亲行于文疏曹署此非避嫌自卑之道也谨按仪
礼曰诸侯之子祢公子公子不得祢先君公子之子祢
卷五百九十 第 16b 页
公孙公孙不得祖诸侯此自卑别尊之道也又礼记云
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郑玄注云
族人皆臣也不得以父兄子弟之亲自戚于君位谓齿
列也所以尊君别嫌今宗子若以皇字为称首从数为
序亲诚非卑别尊不戚君位之义又按仪礼从父昆弟
即今同堂也从祖昆弟即今再从也族昆弟即今三从
也圣朝方崇敦叙宜辩等威其三从内伏请依旧其馀
各以祖祢本封为某王公子孙则亲疏有伦名理归正
卷五百九十 第 17a 页
从之九年六月郁奏议曰谨案孝敬皇帝忌不废务伏
以让皇帝位非正统亲则旁尊详考旧章合同孝敬其
忌日废务请罢诏可是月郁奏议准季冬尽日以十一
月九日贡举人谒先师今与亲享太庙日同准六典上
丁释奠若与大祠同即用中丁其谒先师请别择日从

李嵘为太子左庶子贞元八年正月议太常卿裴郁所
论禘祫之礼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太祖而七
卷五百九十 第 17b 页
周制也七者太祖及文王武王之祧与亲庙四也太祖
后稷也殷则六庙契及汤与二昭二穆夏则五庙无太
祖禹与二昭二穆而晋朝博士孙钦议云王者受命太
祖及诸侯始封之君其己前神主据己上数过五代即
毁其庙禘祫不复及也禘祫所及者谓受命太祖之后
未毁主上升藏于二祧者也虽百代禘祫及之伏以献
懿二祖则太祖以前亲尽之主也拟三代以降之制则
禘祫不及矣代祖神主则太祖已下毁庙之主则公羊
卷五百九十 第 18a 页
传所谓已毁庙之主陈于太祖者是也谨案元帝下诏
议罢郡国庙及亲尽之祖丞相韦元成议太上孝惠庙
皆亲尽宜毁太上庙主宜瘗于园孝惠主迁于太祖庙
奏可太上则太祖已前之主瘗于园禘祫不及故也则
今献懿二祖之比也孝惠迁于太祖庙明太祖以下子
孙则禘祫所及则今代祖元皇帝神主之比也自魏晋
及宋齐隋陈相承始受命之君皆立庙虚太祖之位自
太祖之后至七代君则太祖东向位乃成七庙太祖以
卷五百九十 第 18b 页
前之主魏明帝则迁处士置于园邑岁时使令丞奏荐
世数犹近故也至东晋成帝时以征西等三祖迁入西
储名之曰祧以准远庙至穆帝立于是京兆迁入西储
同谓之祧如前之礼并禘祫所不及国朝始享四庙宣
光并太祖世祖神主祔于庙至贞观九年将祔高祖于
太庙朱子奢请准礼立七庙其三昭三穆各置神主太
祖依宋以来故事虚其位待递迁方立东向位于是始
祔弘农府君及高祖为六室虚太祖之位而行禘祫至
卷五百九十 第 19a 页
二十三年太宗祔庙宏农府君乃藏于西夹室文明元
年高宗祔庙始迁宣皇帝西夹室开元元年玄宗特立
九庙于是追尊宣皇帝为献祖复列于正室光皇帝为
懿祖以备九室禘祫犹虚太祖之位祝文于三祖不称
臣明全庙数而已至德二载尅复后新作九庙神主遂
不造宏农府君神主明禘祫不及故也至宝应二年祔
玄宗肃宗于庙迁献懿二祖于西夹室始以太祖当东
向位以献懿二祖为是太祖以前亲尽神主准礼禘祫
卷五百九十 第 19b 页
不及凡十八年建中二年十月将祫享礼仪使颜真卿
伏奏合出献懿二祖主行事其布位次第及东向尊位
请准东晋蔡谟等议为定遂以献祖东向以懿祖于昭
位南向以太祖于穆位北向以左昭右穆陈列行事且
蔡谟当时虽有其议事竟不行而我唐庙祧岂可为准
嵘伏以尝禘郊社尊无二上瘗毁迁藏礼有义断献懿
以为亲尽之主太祖以当东向之尊一朝改移实非典
故谓宜复先朝故事献懿神主藏于西夹室以合祭法
卷五百九十 第 20a 页
所谓远庙为祧去祧为坛去坛为墠坛墠有祷则祭无
祷乃止太祖既昭配天地位当东向之尊庶上守贞观
之首制中奉开元之成规下遵宝应之严式符合经义
不失旧章又后魏时公孙(阙/)迁主藏于文武之庙其周
已受命之祧乎故有二祧所以异庙也今献祖已下之
祧犹先公也太祖已下之祧犹先王也请筑别庙以居
二祖则行周之礼复古之道故汉因于周魏因于汉隋
因于魏皆立三庙有二祧又立私庙四于南阳亦后汉
卷五百九十 第 20b 页
制也以为人之子事太宗降其私亲故私庙所以尊本
宗太庙所以尊正统虽古今异时文质异礼而知礼之
情与问礼之本者莫不通其变酌而行之故上致其崇
则太祖属尊乎上矣下尽其杀则祧主亲尽于下矣中
处其中则主者主祧于中矣工部郎中张荐等议曰昔
殷周以稷卨之后所以昭穆合祭尊卑不差如夏后氏
以禹始封遂为不迁之祖故夏五庙禹与二昭二穆而
已据此不先鲧鲧之亲尽其主已迁左氏既称禹不先
卷五百九十 第 21a 页
鲧足明迁庙之主虽属尊于始封祖者不在合食之位
矣又据晋宋齐周隋史其太祖已下并同禘祫未尝限
断迁毁之主伏以南北八代非无硕学巨儒宗庙大事
议必精验于史册其礼佥同又详魏晋宋齐梁北齐周
隋事及贞观明庆开元所禘祫并虚东向既行之已久
实群情所安且太祖处清庙第一之室其神主虽百代
不迁永歆蒸尝上配天地于郊庙无不正矣若至禘祫
之时暂居昭穆之列屈己申孝以奉祖祢岂非伯禹蒸
卷五百九十 第 21b 页
敬鲧之道欤亦是魏晋及周隋之太祖不敢以卑𡒦尊
之义也议者或欲迁二祖于兴圣庙及请别置筑室至
禘祫年享之夫祫合也此乃分食殊乖礼意又欲藏于
西夹室永不及祀无异汉氏瘗园尤为不可辄敢徵据
正经考论旧史请奉献懿二祖与太祖并从昭穆之位
而亏东向司勋员外郎裴枢议曰礼必立宗子者盖为
收其族人东向之主亦由是也若祔于远庙无乃中一
有间等上不伦西位尝虚则太祖永厌于昭穆异庙别
卷五百九十 第 22a 页
祭则祫享事主乎合食永秘此于姜嫄则推祥禖而无
事礼云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
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由是言也太祖之上复有追
尊之祖则亲亲尊祖之义无乃乖乎太祖之外轻置别
祭之庙则宗庙无乃不严社稷无乃不重乎且汉丞相
韦玄成请瘗主于园晋徵士虞喜请瘗主于庙两阶之
间喜又引左氏说古者先王日祭于祖考月祀于曾高
时享及二祧岁祫及坛墠终禘及郊宗古室是谓郊宗
卷五百九十 第 22b 页
之祖斯最近矣但当时议所居石室未有准的喜请于
夹室中愚以为石室可据所以处之之道未安何者夹
室谓居太祖之下毁主非是安太祖之上藏主也未有
卑处正室尊位尊在旁居考理即心恐非允叶今若建
石室于园寝迁神主以永安采汉晋之旧章依祫禘之
一祭修古礼之残缺为国朝之典故庶乎春秋变之正
礼动也中者焉考功员外郎陈京议曰京前为太常博
士已于建中二年九月四日奏议祫享献懿二祖所安
卷五百九十 第 23a 页
之位请下百寮博采所从其时礼仪使颜真卿因是上
状与京议异京议未行伏见去年十一月二十八日诏
下太常卿裴郁所奏大抵与京议相会伏以兴圣皇帝
则献祖之曾祖懿祖之高祖夫以曾孙祔于曾高之庙
岂礼之不可哉实人情之大顺也京兆少尹韦武议曰
凡三年一祫五年一禘祫则群庙大合禘则各序其祧
谓主迁弥远祧室既修当祫之岁当以献祖居于东向
而懿祖序其昭穆以极行所亲若行禘礼则太祖复筵
卷五百九十 第 23b 页
于西以众主列其左右是则于太祖不为降屈于献祖
无所厌卑考礼酌情谓当行此为胜同官县尉仲子陵
议曰今儒者乃援子虽齐圣不先父食之语欲令已祧
献祖权居东向配天太祖屈居昭穆此不通之甚也凡
左氏不先食之言且以正文公之逆祀儒者安知非夏
后庙数未足之时而言禹不先鲧乎且汉之禘祫盖不
足徵魏晋己还太祖之上皆有迁主历代所疑或引閟
宫之诗而永閟或因虞主之义而瘗园或缘远庙为祧
卷五百九十 第 24a 页
以筑宫或言太祖实卑而虚位唯东晋蔡谟凭左氏不
先食以为说欲令正西东向均之数者最不安且蔡谟
此议非晋所行前有司不本谟改筑之言取正西东向
之一句为万代法此其不可甚也臣又思之永閟瘗园
则臣子之心有所不安权虚正位则太祖之尊无时而
定则别筑一室义差可安且兴圣之于献祖乃曾祖也
昭穆有序享祀以时伏请奉献懿二祖迁于德明兴圣
庙此其大顺也或以祫者合也今二祖别庙是分食也
卷五百九十 第 24b 页
何合之为臣以为德明兴圣二庙每禘祫之年亦皆享
荐是亦分食奚疑于二祖乎其月二十七日吏部郎中
柳冕上禘祫义證凡一十四道以备顾问并议奏闻至
三月十二日祠部奏郁议状并留中
卢迈为尚书右丞贞元八年七月将作监元亘当摄太
尉荐享昭德皇后庙以私忌日不受誓戒为御史劾奏
令尚书省与礼官法官集议于是迈等奏曰谨案礼记
曰大夫士将奉祭于公既视濯而父母死犹是奉祭也
卷五百九十 第 25a 页
又案唐礼散斋有大功丧致斋有周亲丧斋中疾病则
还家不奉祭事皆无忌日不受誓戒之文虽假宁令忌
日有给假一日春秋之义不以家事辞王事今亘以假
宁常式而辞摄祭新命酌其轻重誓戒则祀事之严较
其礼式忌日乃循常之制详求典据事缘荐献不宜以
忌日为辞由是亘坐罚
陆淳为左司郎中贞元十一年七月十二日敕于颀等
议状论禘祫事所请各殊理在讨论用求精当宜令尚
卷五百九十 第 25b 页
书省会百寮与国子监儒官切磋旧状定可否仍委所
司具事件闻奏其月二十六日淳奏曰臣窃寻七年百
寮所议虽有一十六状总其归趣三端而已于颀等一
十四状并云复太祖之位张荐状则云并列昭穆而虚
东向之位韦武状则云当祫之岁献祖居于东向行禘
之礼太祖复筵于西谨按礼经及先儒之说复太祖之
位正也义在不疑太祖之位既正献懿二主当有所归
详考十四状其意有四一曰藏诸夹室二曰置之别庙
卷五百九十 第 26a 页
三曰迁于园寝四曰祔于兴圣藏诸夹室是无享献之
期异乎周人藏于二祧之义礼不可行也置之别庙始
于魏明之说礼经实无文晋义熙九年虽立此义已后
亦无行者迁于园寝是乱宗庙之仪既无所凭殊乖礼
意不足徵也唯有祔于兴圣之庙禘祫之岁乃一祭之
庶乎亡于礼者之礼而得变之正也时虽奏议竟亦不

 
卷五百九十 第 26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