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十一
后魏张普惠为司空仓曹参军孝明熙平二年十一月
广陵王恭北海王颢疑为所生祖母服期与三年博士
执意不同太尉清河王怿表曰臣闻百王所尚莫尚于
礼礼之重者丧纪斯极世代沿革损益不同遗风馀烈
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十一
后魏张普惠为司空仓曹参军孝明熙平二年十一月
广陵王恭北海王颢疑为所生祖母服期与三年博士
执意不同太尉清河王怿表曰臣闻百王所尚莫尚于
礼礼之重者丧纪斯极世代沿革损益不同遗风馀烈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b 页
景行终在至如前贤往哲商𣙜有异或并證经文而论
情别绪或各言所见而讨事其端虽宪章祖述人自名
家而议论纷纶理归详正莫不随时所宗各为一代之
典自上达下罔不遵用是使叔孙之仪专擅于汉朝王
肃之礼独行于晋世所谓其同轨文四海画一者也至
乃折旋俯仰之仪哭泣升降之节去来阃巷之容出入
闺门之度尚须畴咨礼官博访儒士载之翰纸著在通
法辩答乖殊證据不明即诋诃疵谬紏劾成罪此乃简
情别绪或各言所见而讨事其端虽宪章祖述人自名
家而议论纷纶理归详正莫不随时所宗各为一代之
典自上达下罔不遵用是使叔孙之仪专擅于汉朝王
肃之礼独行于晋世所谓其同轨文四海画一者也至
乃折旋俯仰之仪哭泣升降之节去来阃巷之容出入
闺门之度尚须畴咨礼官博访儒士载之翰纸著在通
法辩答乖殊證据不明即诋诃疵谬紏劾成罪此乃简
卷五百八十三 第 2a 页
牒成文可具阅而知者也未有皇王垂范国无一定之
章英贤赞治家制异同之式而欲流风作则永贻来世
比学官虽建庠序未修稽考古今莫专其任暨乎宗室
丧礼百寮凶事冠服制裁日月轻重率令博士一人轻
议迩广陵王恭北海王颢同为庶母服恭则治重居庐
颢则齐期居室论亲则恭颢俱是帝孙语贵则二人并
为藩国不知两服之證据何经典俄为舛驳莫有裁正
懿王昵戚尚或如斯自兹已降何可纪极历观汉魏丧
章英贤赞治家制异同之式而欲流风作则永贻来世
比学官虽建庠序未修稽考古今莫专其任暨乎宗室
丧礼百寮凶事冠服制裁日月轻重率令博士一人轻
议迩广陵王恭北海王颢同为庶母服恭则治重居庐
颢则齐期居室论亲则恭颢俱是帝孙语贵则二人并
为藩国不知两服之證据何经典俄为舛驳莫有裁正
懿王昵戚尚或如斯自兹已降何可纪极历观汉魏丧
卷五百八十三 第 2b 页
礼诸仪卷盈数百或当时名士往复成规或一代词宗
较然为则况堂堂四海蔼蔼如林而令丧礼参差始于
帝族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臣忝官台傅备位喉
唇不能秉国之钧致斯爽缺具瞻所诮无所逃罪谨略
举恭颢二国不同之状以明丧纪乖异之失乞集公卿
枢纳内外儒学博议定制班行天下使礼无异准得失
有归并因事而广永为条例庶尘岳沾河微酬万一灵
太后令曰礼者为政之本何得不同如此可依表定议
较然为则况堂堂四海蔼蔼如林而令丧礼参差始于
帝族非所以仪刑万国缀旒四海臣忝官台傅备位喉
唇不能秉国之钧致斯爽缺具瞻所诮无所逃罪谨略
举恭颢二国不同之状以明丧纪乖异之失乞集公卿
枢纳内外儒学博议定制班行天下使礼无异准得失
有归并因事而广永为条例庶尘岳沾河微酬万一灵
太后令曰礼者为政之本何得不同如此可依表定议
卷五百八十三 第 3a 页
普惠议曰谨按二王祖母皆受命先朝为二国太妃可
谓受命于天子为始封之母矣丧服慈母如母在三年
章传曰贵父命也郑注云大夫之妾父在子为母大功
则士之妾子为母期父卒则皆得申此大夫命其妾子
以为母所慈犹曰贵父命为之三年况天子命其子为列国
王命其所生之母为国太妃反自同公子为母练冠之
与大功乎轻重颠倒之甚也传曰始封之君不臣诸父
昆弟则当服其亲服若鲁卫列国相为服期判无疑矣
谓受命于天子为始封之母矣丧服慈母如母在三年
章传曰贵父命也郑注云大夫之妾父在子为母大功
则士之妾子为母期父卒则皆得申此大夫命其妾子
以为母所慈犹曰贵父命为之三年况天子命其子为列国
王命其所生之母为国太妃反自同公子为母练冠之
与大功乎轻重颠倒之甚也传曰始封之君不臣诸父
昆弟则当服其亲服若鲁卫列国相为服期判无疑矣
卷五百八十三 第 3b 页
何以明之丧服君为姑姊妹女子嫁于国君者传曰何
以大功尊同也尊同则得服其亲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公子不得祢先君然则兄弟一体位列诸侯自以尊同
得相为服不可还准公子远压天王故降有四品君大
夫以尊降公子大夫之子以压降名例不同何可乱也
礼大夫之妾子以父命慈己申其三年太妃既受命先
帝光昭一国二王胙土茅社显锡大邦舍尊同之高据
附不祢之公子虽许蔡失位亦不是过服问曰有从轻
以大功尊同也尊同则得服其亲服诸侯之子称公子
公子不得祢先君然则兄弟一体位列诸侯自以尊同
得相为服不可还准公子远压天王故降有四品君大
夫以尊降公子大夫之子以压降名例不同何可乱也
礼大夫之妾子以父命慈己申其三年太妃既受命先
帝光昭一国二王胙土茅社显锡大邦舍尊同之高据
附不祢之公子虽许蔡失位亦不是过服问曰有从轻
卷五百八十三 第 4a 页
而重公子之妻为其皇姑公子虽压妻尚获申况广陵
北海论君则封君之子语妃则命妃之孙承妃纂重远
别先皇更以先后之正统压其所生之祖嫡方之皇
姑不亦遥乎今既许其申服而复限之以期比之慈母
不亦爽欤经曰为君之祖父母父母妻长孙传曰何以
期父母长子君服斩妻则小君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
斩今祖乃献文皇帝诸侯不得祖之母为太妃盖二王
三年之證议者近背正经以附其类差之毫毛所失何
北海论君则封君之子语妃则命妃之孙承妃纂重远
别先皇更以先后之正统压其所生之祖嫡方之皇
姑不亦遥乎今既许其申服而复限之以期比之慈母
不亦爽欤经曰为君之祖父母父母妻长孙传曰何以
期父母长子君服斩妻则小君父卒然后为祖后者服
斩今祖乃献文皇帝诸侯不得祖之母为太妃盖二王
三年之證议者近背正经以附其类差之毫毛所失何
卷五百八十三 第 4b 页
远且天子尊则配天莫非臣妾何为命之为国母而不
听子服其亲乎记曰从服者所从亡则已又曰不为君
母之党服则为其母之党服今所从既已不以亲服服其所
生则属从之服于何所施若以诸王入为公卿便同大夫者
则当今之议皆不须以国为言也今诸王自同列国虽不之
国别置臣寮玉食一方不得以诸侯言之敢据周礼辄
同三年当时议者亦有异同国子博士李郁于议罢之
后书难普惠普惠据礼还答郑重三返郁议遂屈
听子服其亲乎记曰从服者所从亡则已又曰不为君
母之党服则为其母之党服今所从既已不以亲服服其所
生则属从之服于何所施若以诸王入为公卿便同大夫者
则当今之议皆不须以国为言也今诸王自同列国虽不之
国别置臣寮玉食一方不得以诸侯言之敢据周礼辄
同三年当时议者亦有异同国子博士李郁于议罢之
后书难普惠普惠据礼还答郑重三返郁议遂屈
卷五百八十三 第 5a 页
任城王澄为侍中司空公领尚书令熙平二年十二月
与度支尚书崔亮奏谨按礼记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
子不得成礼者几孔子曰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
服失容则废臣等谓元日万国贺应是诸侯旅见之义
若禘废朝会孔子应云五而独言四明不废朝贺也郑
玄礼注云鲁礼三年毕丧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
又郑志检鲁礼春秋昭公十一年夏五月夫人归氏
薨十三年夏五月大祥七月释禫公会刘子及诸侯于
与度支尚书崔亮奏谨按礼记曾子问曰诸侯旅见天
子不得成礼者几孔子曰四太庙火日蚀后之丧雨沾
服失容则废臣等谓元日万国贺应是诸侯旅见之义
若禘废朝会孔子应云五而独言四明不废朝贺也郑
玄礼注云鲁礼三年毕丧祫于太祖明年春禘于群庙
又郑志检鲁礼春秋昭公十一年夏五月夫人归氏
薨十三年夏五月大祥七月释禫公会刘子及诸侯于
卷五百八十三 第 5b 页
平丘八月归不及于祫冬公如晋明十四年春归乃祫
明十五年春乃禘也经曰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传曰
禘于武宫谨按明堂位曰鲁王礼也丧毕祫禘似有退
理详考古礼未有以祭事废元会者礼云吉事先近日
脱不吉容改筮三旬寻摄太史令赵翼等列称正月二
十六日祭亦吉请移禘祀在中旬十四日时祭移二十
六日犹曰春禘又非退义祭则无疏怠之讥三元有顺
轨之美既被成旨宜即宣行臣等伏度国之大事在祭
明十五年春乃禘也经曰二月癸酉有事于武宫传曰
禘于武宫谨按明堂位曰鲁王礼也丧毕祫禘似有退
理详考古礼未有以祭事废元会者礼云吉事先近日
脱不吉容改筮三旬寻摄太史令赵翼等列称正月二
十六日祭亦吉请移禘祀在中旬十四日时祭移二十
六日犹曰春禘又非退义祭则无疏怠之讥三元有顺
轨之美既被成旨宜即宣行臣等伏度国之大事在祭
卷五百八十三 第 6a 页
与戎君举必书恐贻后诮辄访引古籍窃有未安臣等
学缺通经识不稽古备位枢纳可否必陈冒陈所见伏
听裁衷灵太后令曰可如所执
源子恭正光中为起部郎时明堂璧雍并未建就子恭
上书曰臣闻璧台望气轨物之德既高方堂布政范世
之道斯远是以书契之重理冠于造化推尊之美事绝
于生民至如郊天享帝盖以对越上灵宗祀配天是用
酬膺下土大孝莫之能加严父以兹为大乃皇王之休
学缺通经识不稽古备位枢纳可否必陈冒陈所见伏
听裁衷灵太后令曰可如所执
源子恭正光中为起部郎时明堂璧雍并未建就子恭
上书曰臣闻璧台望气轨物之德既高方堂布政范世
之道斯远是以书契之重理冠于造化推尊之美事绝
于生民至如郊天享帝盖以对越上灵宗祀配天是用
酬膺下土大孝莫之能加严父以兹为大乃皇王之休
卷五百八十三 第 6b 页
业有国之盛典窃惟皇魏居震统极总宙驭宇革制土
中垂式无外自北徂南同卜惟于雒食定鼎迁民均气
候于寒暑高祖所以始基祖宗于是恢搆按功成作乐
治定制礼乃访遗文修废典建明堂立学校兴一代之
茂矩标千载之英规永平之中始刱雉构基址草昧迄
无成功故尚书令任城王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
样并连表诰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缘期发旨即加葺
缮侍中领军臣乂总勤作官宣赞授令自兹厥后方配
中垂式无外自北徂南同卜惟于雒食定鼎迁民均气
候于寒暑高祖所以始基祖宗于是恢搆按功成作乐
治定制礼乃访遗文修废典建明堂立学校兴一代之
茂矩标千载之英规永平之中始刱雉构基址草昧迄
无成功故尚书令任城王澄按故司空臣冲所造明堂
样并连表诰答两京模式奏求营起缘期发旨即加葺
缮侍中领军臣乂总勤作官宣赞授令自兹厥后方配
卷五百八十三 第 7a 页
兵人或给一千或与数百进退节缩曾无定准欲望速
了理在难尅若使专役此功长得营造委成责办容有
就期但所给之夫本自寡少诸处竞借动即千计虽有
缮作之名终无就功之实爽垲荒茫淹积年载结架崇
构指就无兆仍令肄胄之礼奄抑而不追养老之仪寂
寥而不返搆厦止于尺土为山顿于一篑良可惜欤愚
谓兆民经始必有子来之歌兴造勿亟将致不日之美
况兵本不多兼之牵役废此兴彼循环无极便是辍刱
了理在难尅若使专役此功长得营造委成责办容有
就期但所给之夫本自寡少诸处竞借动即千计虽有
缮作之名终无就功之实爽垲荒茫淹积年载结架崇
构指就无兆仍令肄胄之礼奄抑而不追养老之仪寂
寥而不返搆厦止于尺土为山顿于一篑良可惜欤愚
谓兆民经始必有子来之歌兴造勿亟将致不日之美
况兵本不多兼之牵役废此兴彼循环无极便是辍刱
卷五百八十三 第 7b 页
礼之重资不急之费废经国之功供寺馆之役求之远
图不亦阙矣今诸寺又作稍以粗举并可彻减专事经
综严勒工匠务令尅成使祖宗有荐配之期苍生睹礼
乐之富书奏从之
李崇为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不行上表曰臣闻世室
明堂显于周夏二黉两学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
著莫大之严宣布下土以彰则天之轨养黄发以询格
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国久长风徽万祀者也故
图不亦阙矣今诸寺又作稍以粗举并可彻减专事经
综严勒工匠务令尅成使祖宗有荐配之期苍生睹礼
乐之富书奏从之
李崇为骠骑大将军冀州刺史不行上表曰臣闻世室
明堂显于周夏二黉两学盛自虞殷所以宗配上帝以
著莫大之严宣布下土以彰则天之轨养黄发以询格
言育青襟而敷典式用能享国久长风徽万祀者也故
卷五百八十三 第 8a 页
孔子称巍巍乎其有成功郁郁乎其有文章此其盛矣
爰暨亡秦政失其道坑儒灭学以蔽黔首国无黉序之
风野有非时之役故九服分离祚终二世炎汉勃兴更
修儒术文景以降礼乐复彰化致升平治几刑措故西
京有六学之美东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纷纶庵蔼响流
无已逮自魏晋废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绝遗文灿
然方轨前代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今古
徙驭嵩河光宅函雒模唐虞以革轨仪规周汉以新品
爰暨亡秦政失其道坑儒灭学以蔽黔首国无黉序之
风野有非时之役故九服分离祚终二世炎汉勃兴更
修儒术文景以降礼乐复彰化致升平治几刑措故西
京有六学之美东都有三本之盛莫不纷纶庵蔼响流
无已逮自魏晋废乱相因兵革之中学校不绝遗文灿
然方轨前代仰惟高祖孝文皇帝禀圣自天道镜今古
徙驭嵩河光宅函雒模唐虞以革轨仪规周汉以新品
卷五百八十三 第 8b 页
制列教序于乡党敦诗书于郡国使揖让之礼横被于
崎岖歌咏之声洋溢于侧陋但经始事殷戎轩屡驾未
遑多就弓剑弗追世宗统历聿遵先绪永平之中大兴
板筑续以水旱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窃惟皇
迁中县垂三十祀而明堂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胶
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迹城隍严固之重阙塼石之
功墉堞显望之要少楼榭之饰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
坠又府寺初营颇亦壮美然一造至今更不修缮厅宇
崎岖歌咏之声洋溢于侧陋但经始事殷戎轩屡驾未
遑多就弓剑弗追世宗统历聿遵先绪永平之中大兴
板筑续以水旱戎马生郊虽逮为山还停一篑窃惟皇
迁中县垂三十祀而明堂礼乐之本乃郁荆棘之林胶
序德义之基空盈牧竖之迹城隍严固之重阙塼石之
功墉堞显望之要少楼榭之饰加以风雨稍侵渐致亏
坠又府寺初营颇亦壮美然一造至今更不修缮厅宇
卷五百八十三 第 9a 页
凋朽墙垣颓坏皆非所谓追隆堂构仪刑万国者也伏
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明堂式配上
帝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
宗祀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
也臣又闻官方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禄如
此上无旷官之议下绝尸素之谤今国子虽有学官之
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昔刘向
有言王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化天下夫礼乐所以
闻朝议以高祖大造区夏道侔姬文拟祀明堂式配上
帝今若基宇不修仍同丘畎即使高皇神享阙于国阳
宗祀之典有声无实此臣子所以匪宁亿兆所以失望
也臣又闻官方授能所以任事事既任矣酬之以禄如
此上无旷官之议下绝尸素之谤今国子虽有学官之
名而无教授之实何异兔丝燕麦南箕北斗哉昔刘向
有言王者宜兴辟雍陈礼乐以风化天下夫礼乐所以
卷五百八十三 第 9b 页
养人刑法所以杀人而有司勤勤请定刑法至于礼乐
则曰未敢是则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臣以为当今
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则
刘向之言徵矣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
上方雕靡之作颇省永宁土木之功并减瑶光材瓦之
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急者三时农隙修
此数条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讽诵之音焕然而更
作美榭高墉严壮于外槐宫棘宇显丽于中更发明令
则曰未敢是则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臣以为当今
四海清平九服宁晏经国要重理应先营脱复稽延则
刘向之言徵矣但事不两兴须有进退以臣愚量宜罢
上方雕靡之作颇省永宁土木之功并减瑶光材瓦之
力兼分石窟镌琢之劳及诸事役非急者三时农隙修
此数条使辟雍之礼蔚尔而复兴讽诵之音焕然而更
作美榭高墉严壮于外槐宫棘宇显丽于中更发明令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0a 页
重遵乡饮敦进郡学精课经业如此则元凯可得之于
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诚知佛理渊妙含
识所宗然比之治要容可少缓苟使魏道缉熙元首唯
康尔乃经营未为晚也灵太后令曰省表具悉体国之
诚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修缮今四
表晏宁年和岁稔当敕有司别议经始
贾思伯为卫尉卿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
曰按周礼考工记云夏后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皆五
上序游夏可致之于下国岂不休欤诚知佛理渊妙含
识所宗然比之治要容可少缓苟使魏道缉熙元首唯
康尔乃经营未为晚也灵太后令曰省表具悉体国之
诚配飨大礼为国之本比以戎马在郊未遑修缮今四
表晏宁年和岁稔当敕有司别议经始
贾思伯为卫尉卿于时议建明堂多有同异思伯上议
曰按周礼考工记云夏后氏世室殷重屋周明堂皆五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0b 页
室郑注云此三者或举宗庙或举王寝或举明堂互言
之以明其制同也若然则夏殷之世已有明堂矣唐虞
以前其事未闻戴德礼记云明堂凡九室十二堂蔡邕
云明堂者天子太庙享功养老教学选士皆于其中九
室十二堂按戴德撰记世所不行且九室十二堂其于
规制恐难得厥中周礼营国左祖右社明堂在国之阳
则非天子太庙明矣然则礼记月令四堂及太室皆谓
之庙者当以天子暂配享五帝故尔又王制云周人养
之以明其制同也若然则夏殷之世已有明堂矣唐虞
以前其事未闻戴德礼记云明堂凡九室十二堂蔡邕
云明堂者天子太庙享功养老教学选士皆于其中九
室十二堂按戴德撰记世所不行且九室十二堂其于
规制恐难得厥中周礼营国左祖右社明堂在国之阳
则非天子太庙明矣然则礼记月令四堂及太室皆谓
之庙者当以天子暂配享五帝故尔又王制云周人养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1a 页
国老于东胶郑注云东胶即辟雍在王宫之东又诗大
雅云雍雍在宫肃肃在庙郑注云宫谓辟雍宫也所以
周之文王养老养老则尚和助祭则尚敬又不在明堂
之验矣孟子云齐宣王谓孟子曰吾欲毁明堂若明堂
是庙则不应有毁之问且蔡邕论明堂之制云堂方一
百四十四尺象坤之策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象乾之
策方六丈径九丈象阴阳九六之数九室以象九州屋
高八十一尺象九九之数二十八柱以象宿外广二十
雅云雍雍在宫肃肃在庙郑注云宫谓辟雍宫也所以
周之文王养老养老则尚和助祭则尚敬又不在明堂
之验矣孟子云齐宣王谓孟子曰吾欲毁明堂若明堂
是庙则不应有毁之问且蔡邕论明堂之制云堂方一
百四十四尺象坤之策屋圆径二百一十六尺象乾之
策方六丈径九丈象阴阳九六之数九室以象九州屋
高八十一尺象九九之数二十八柱以象宿外广二十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1b 页
四丈以象气按此皆以天地阴阳气数为法而室独象
九州何也若立五室以象五行岂不决也如此蔡氏之
论非为通典九室之言或未可从窃寻考工记虽是补
缺之书相承已久诸儒注述无言非者方之后作不亦
优乎且孝经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
刘之论同考工记者多矣朝廷若独绝今古自为一代
制作者则所愿也若犹祖述旧章规摹前事不应舍殷
周成法袭近代妄作且损益之极极于三王后来疑议
九州何也若立五室以象五行岂不决也如此蔡氏之
论非为通典九室之言或未可从窃寻考工记虽是补
缺之书相承已久诸儒注述无言非者方之后作不亦
优乎且孝经援神契五经要义旧礼图皆作五室及徐
刘之论同考工记者多矣朝廷若独绝今古自为一代
制作者则所愿也若犹祖述旧章规摹前事不应舍殷
周成法袭近代妄作且损益之极极于三王后来疑议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2a 页
难可准信郑玄云周人明堂五室是帝各有一室也合
于五行之数周礼依数以为之室施行于今虽有不同
时说然尔寻郑此论理非无当按月令亦无九室之文
原其制置不乖五室其青阳右个即明堂左个明堂右
个即总章左个总章右个即玄堂左个玄堂右个即青
阳左个如此则室犹是五而布政十二五室之理谓为
可按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
之议子干灵台之说逸民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
于五行之数周礼依数以为之室施行于今虽有不同
时说然尔寻郑此论理非无当按月令亦无九室之文
原其制置不乖五室其青阳右个即明堂左个明堂右
个即总章左个总章右个即玄堂左个玄堂右个即青
阳左个如此则室犹是五而布政十二五室之理谓为
可按其方圆高广自依时量戴氏九室之言蔡子庙学
之议子干灵台之说逸民一屋之论及诸家纷纭并无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2b 页
取焉学者善其议
西魏崔猷为司徒大长史武帝大统中太庙初成四时
祭祀犹设俳优角抵之戏其郊庙祭官多有假兼猷上
疏谏书奏并纳焉
东魏崔昂为度支尚书孝静武定六年二月将营齐献
武王庙议定室所形制昂与司农卿卢元明秘书监王
元景散骑常侍裴献伯国子祭酒李浑御史中尉陆操
黄门侍郎李骞中书侍郎阳休之前南青州刺史郑伯
西魏崔猷为司徒大长史武帝大统中太庙初成四时
祭祀犹设俳优角抵之戏其郊庙祭官多有假兼猷上
疏谏书奏并纳焉
东魏崔昂为度支尚书孝静武定六年二月将营齐献
武王庙议定室所形制昂与司农卿卢元明秘书监王
元景散骑常侍裴献伯国子祭酒李浑御史中尉陆操
黄门侍郎李骞中书侍郎阳休之前南青州刺史郑伯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3a 页
猷秘书丞崔劼国子博士邢峙国子博士宗惠振太学
博士张毓太学博士高元寿国子助教王显季等议按
礼诸侯五庙太祖及亲庙四今献武王始封之君便是
太祖既通亲庙不容立五室且帝王亲庙亦不过四今
宜四室二间两头各一颊室夏头徘徊鸱尾又按礼图
诸侯止开南门而二王后祔祭仪法云执事列于庙东
门之外既有东门明非一门献武礼数既隆备物殊等
准据今庙宜开四门内院南面开三门馀面及外院四
博士张毓太学博士高元寿国子助教王显季等议按
礼诸侯五庙太祖及亲庙四今献武王始封之君便是
太祖既通亲庙不容立五室且帝王亲庙亦不过四今
宜四室二间两头各一颊室夏头徘徊鸱尾又按礼图
诸侯止开南门而二王后祔祭仪法云执事列于庙东
门之外既有东门明非一门献武礼数既隆备物殊等
准据今庙宜开四门内院南面开三门馀面及外院四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3b 页
面皆一门其内院四面皆架为步廊南出夹门各置一
屋以置礼器及祭服内外门墙并用赭垩庙东门道南
置斋坊道北置二坊西为典祠廨并厨宰东为庙长廨
并置车辂其北为养牺牲之所诏从之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文宣天保元年皇太子监国在西
林园冬群臣会议皆东面二年于北城第内冬会又议
东面吏部郎陆卬疑非礼收改为西面邢子才议欲依
前曰凡礼有同者不可令异诗说天子至于大夫皆乘
屋以置礼器及祭服内外门墙并用赭垩庙东门道南
置斋坊道北置二坊西为典祠廨并厨宰东为庙长廨
并置车辂其北为养牺牲之所诏从之
北齐魏收为中书令文宣天保元年皇太子监国在西
林园冬群臣会议皆东面二年于北城第内冬会又议
东面吏部郎陆卬疑非礼收改为西面邢子才议欲依
前曰凡礼有同者不可令异诗说天子至于大夫皆乘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4a 页
四马况以方面之少何可皆不同乎若太子定西面者
王公卿大夫士复何面邪南面人君正位今一官之长
无不南面太子听政亦南面坐议者言晋旧事太子在
东宫西面为避尊位非为向台殿也子才以为东晋博
议依汉魏之旧太子普臣四海不以为嫌又何疑于东
面礼世子绝旁亲世子冠于阼冢子生接以太牢汉元
著令太子绝驰道此皆礼同于君又晋王公世子摄命
临国乘七旒安车驾用三马礼同三公近宋太子乘象
王公卿大夫士复何面邪南面人君正位今一官之长
无不南面太子听政亦南面坐议者言晋旧事太子在
东宫西面为避尊位非为向台殿也子才以为东晋博
议依汉魏之旧太子普臣四海不以为嫌又何疑于东
面礼世子绝旁亲世子冠于阼冢子生接以太牢汉元
著令太子绝驰道此皆礼同于君又晋王公世子摄命
临国乘七旒安车驾用三马礼同三公近宋太子乘象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4b 页
辂皆有同处不以为嫌况东面者君臣通礼独何为避
明为向台所以然也近皇太子在西林园在于殿犹且
东面于北城非宫殿之处更不得邪诸人以东面为尊
宴会须避按燕礼燕义君位在东宾位则在西君位在
阼阶故有武王践阼篇不在西也礼乘君之车不敢旷
左君在恶空其位左亦在东不在西也君在阼夫人在
房郑注人君尊东也前代及今皇帝宴会接客亦东堂
西面若以东面为贵皇太子以储后之礼监国之重别
明为向台所以然也近皇太子在西林园在于殿犹且
东面于北城非宫殿之处更不得邪诸人以东面为尊
宴会须避按燕礼燕义君位在东宾位则在西君位在
阼阶故有武王践阼篇不在西也礼乘君之车不敢旷
左君在恶空其位左亦在东不在西也君在阼夫人在
房郑注人君尊东也前代及今皇帝宴会接客亦东堂
西面若以东面为贵皇太子以储后之礼监国之重别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5a 页
第宴臣宾自得申其正位礼者皆东宫臣属公卿接宴
观礼而已若以西面为卑实是君之正位太公不肯北
面说丹书西面则道之西面乃尊也君位南面有东有
西何可皆避且事虽少异有可相比者周公臣也太子
子也周公为冢宰太子为储贰明堂尊于别第朝诸侯重
于宴臣宾南面贵于东西臣疏于子冢宰轻于储贰周
公摄政得在明堂南面朝诸侯今太子监国不得于别
第异宫东面宴客情所未安且君行以太子监国君宴
观礼而已若以西面为卑实是君之正位太公不肯北
面说丹书西面则道之西面乃尊也君位南面有东有
西何可皆避且事虽少异有可相比者周公臣也太子
子也周公为冢宰太子为储贰明堂尊于别第朝诸侯重
于宴臣宾南面贵于东西臣疏于子冢宰轻于储贰周
公摄政得在明堂南面朝诸侯今太子监国不得于别
第异宫东面宴客情所未安且君行以太子监国君宴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5b 页
不以公卿为宾明父子无嫌君臣有嫌按仪注亲王受
诏冠婚皇子皇女皆东面今不约王公南面而独约太
子何所取邪议者南尊改就西面转君位更非合礼方
面既少难为节文东西二面君臣通用太子宜然于礼
为允收议云去天保初皇太子监国冬会群官于西园
都亭坐从东面义取于向中宫台殿故也二年于宫冬
会坐乃东面收窃以为疑前者遂有别议议者同之邢
尚书以前定东西之议复申本怀此乃国之大礼无容
诏冠婚皇子皇女皆东面今不约王公南面而独约太
子何所取邪议者南尊改就西面转君位更非合礼方
面既少难为节文东西二面君臣通用太子宜然于礼
为允收议云去天保初皇太子监国冬会群官于西园
都亭坐从东面义取于向中宫台殿故也二年于宫冬
会坐乃东面收窃以为疑前者遂有别议议者同之邢
尚书以前定东西之议复申本怀此乃国之大礼无容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6a 页
不尽所见收以为太子东宫位在于震长子之义也按
易八卦震位向中皇太子今居北城于宫殿为东北南
面而坐于义为背也前者立议据东宫为本又按东宫
旧事太子宴会多以西面为礼此又诚證非徒言也不
言太子常无东南二面之座但用之有所至如西园东
面所不疑也未知君臣车服有同异之议何谓而发就
如所云但知礼有同者不可令异不知礼有异者不可
令同苟别君臣同异之礼恐重纸累札书不尽也子才
易八卦震位向中皇太子今居北城于宫殿为东北南
面而坐于义为背也前者立议据东宫为本又按东宫
旧事太子宴会多以西面为礼此又诚證非徒言也不
言太子常无东南二面之座但用之有所至如西园东
面所不疑也未知君臣车服有同异之议何谓而发就
如所云但知礼有同者不可令异不知礼有异者不可
令同苟别君臣同异之礼恐重纸累札书不尽也子才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6b 页
竟执东面收执西面援引经据大相往复其后竟从西
面为定皇建中诏议二王三恪收执王肃杜预义以元
氏司马氏为二王通曹氏备三恪诏诸礼学之官皆执
郑玄五代之议孝昭后姓元议恪不欲广及故议从收
邢邵字子才天保初为太常卿中书监时议疑宫吏之
姓与太子名同子才谓曰按曲礼大夫士之子不与世
子同名郑注云若先生亦不改汉法天子登位布名于
天下四海之内无不咸避按春秋经卫石恶出奔晋在
面为定皇建中诏议二王三恪收执王肃杜预义以元
氏司马氏为二王通曹氏备三恪诏诸礼学之官皆执
郑玄五代之议孝昭后姓元议恪不欲广及故议从收
邢邵字子才天保初为太常卿中书监时议疑宫吏之
姓与太子名同子才谓曰按曲礼大夫士之子不与世
子同名郑注云若先生亦不改汉法天子登位布名于
天下四海之内无不咸避按春秋经卫石恶出奔晋在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7a 页
卫侯衎卒之前衎卒其子恶始立明石恶与长子同名
诸侯长子在一国之内与皇太子于天下礼亦不异郑
言先生不改盖以此义卫石恶宋向戌皆与君同名春
秋不讥皇太子虽有储贰之重未为海内所避何容便
改人姓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于古宫吏至微而有所
犯朝名从事亦是难安宜听出宫尚书更补佗职制曰
可
刁柔为国子博士参议律令时议者以为立五等爵邑
诸侯长子在一国之内与皇太子于天下礼亦不异郑
言先生不改盖以此义卫石恶宋向戌皆与君同名春
秋不讥皇太子虽有储贰之重未为海内所避何容便
改人姓然事有消息不得皆同于古宫吏至微而有所
犯朝名从事亦是难安宜听出宫尚书更补佗职制曰
可
刁柔为国子博士参议律令时议者以为立五等爵邑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7b 页
承袭者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立嫡子弟无嫡子弟立嫡子
孙弟柔以为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应立嫡曾孙不应立嫡
子弟议曰柔按礼立嫡以长故谓长子为嫡子嫡子死以嫡
子之子为嫡孙死则曾玄亦然然则嫡子名本为传重故丧
服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礼记公仪仲子之
丧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子
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
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犹行古之道
孙弟柔以为无嫡子立嫡孙无嫡孙应立嫡曾孙不应立嫡
子弟议曰柔按礼立嫡以长故谓长子为嫡子嫡子死以嫡
子之子为嫡孙死则曾玄亦然然则嫡子名本为传重故丧
服曰庶子不为长子三年不继祖与祢也礼记公仪仲子之
丧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仲子舍其孙而立其子何也子
服伯子曰仲子亦犹行古之道也昔者文王舍伯邑考而
立武王发微子舍其孙盾而立弟衍仲子亦犹行古之道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8a 页
也郑注曰伯子为亲者讳尔立子非也文王之立武王
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子游问诸孔子孔
子曰否立孙注曰据周礼然则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
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为嫡孙故春秋公羊之
义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
丧服云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小记云祖父卒而后为
祖母后者三年为出母无服者丧者不祭故也为祖母
三年者大宗传重故也今议以嫡子死子立嫡子母弟
权也微子嫡子死立其弟衍殷礼也子游问诸孔子孔
子曰否立孙注曰据周礼然则商以嫡子死立嫡子之
母弟周以嫡子死立嫡子之子为嫡孙故春秋公羊之
义嫡子有孙而死质家亲亲先立弟文家尊尊先立孙
丧服云为父后者为出母无服小记云祖父卒而后为
祖母后者三年为出母无服者丧者不祭故也为祖母
三年者大宗传重故也今议以嫡子死子立嫡子母弟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8b 页
嫡子母弟者则为父后矣嫡子母弟本非承嫡以无嫡
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
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既得为祖服斩而不得为传重者
未之闻也若用商家亲亲之义本不应嫡子死而立嫡
孙若从周家尊尊之文岂宜舍其孙而立其弟或文或
质愚用惑焉小记复云嫡妇不为舅姑后者则舅姑为
之小功注云谓夫有废疾佗故若死无子不受重者小
功庶妇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传重于嫡及
故得为父后则嫡孙之弟理亦应得为父后则是父卒
然后为祖后者服斩既得为祖服斩而不得为传重者
未之闻也若用商家亲亲之义本不应嫡子死而立嫡
孙若从周家尊尊之文岂宜舍其孙而立其弟或文或
质愚用惑焉小记复云嫡妇不为舅姑后者则舅姑为
之小功注云谓夫有废疾佗故若死无子不受重者小
功庶妇之服凡父母于子舅姑于妇将不传重于嫡及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9a 页
将所传重者非嫡服之皆如众子庶妇也言死无子者
谓绝世无子非谓无嫡子如其有子焉得云无后夫虽
废疾无子妇犹以嫡为名嫡名既在而欲废其子者其
如礼何有损有益革代相沿必谓宗嫡可得而变者则
为后服斩亦宜有因而改
谓绝世无子非谓无嫡子如其有子焉得云无后夫虽
废疾无子妇犹以嫡为名嫡名既在而欲废其子者其
如礼何有损有益革代相沿必谓宗嫡可得而变者则
为后服斩亦宜有因而改
卷五百八十三 第 19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八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