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七十八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七十八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六
梁何佟之初仕齐为祠部郎武帝永明十一年奏议曰
按礼记郊特牲社祭土而主阴气也君南向于北墉下
答阴之义也郑玄云答犹对也北墉社内北墙也王
肃云阴气北向故君南向以答之是相对之称乃知古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b 页
祭社北向设位斋宫南向明矣近代相承帝社南向太
社及稷并东向而斋宫在帝坛北西向于神背后行礼
又名稷社甚乖礼意及未知失在何时原此理当未久
窃以皇斋改物礼乐惟新中国之神莫贵于社若遂仍
前惧亏盛典谓二社语其义则殊论其神则一位并宜
北向稷若北向则成相背稷是百谷之总神非阴气之
主宜依先东向斋宫立社坛东北南向立以东为上诸
执事西向立南为上稷依礼无兼称今若欲尊崇正可
卷五百七十八 第 2a 页
名为太稷耳岂得谓为稷社邪腊祠太社日近按奏
事御改定仪注曹称治礼学士议曰郊特牲又云君之
南向答阳也臣之北向答君也若以阳气在南则位应
向北阴气在北则宜向南今南北二郊一限南向皇帝
黑瓒阶东西向故知坛墠无系于阴阳设位宁拘于南
北群神小祠类皆南面荐飨之时北向行礼盖欲申灵
祗之尊美求幽之义魏世泰静使社稷别营称自汉以
来相承南向汉之于周世代未远鄗上颓基商邱馀树
卷五百七十八 第 2b 页
犹应尚存迷方失位未至于此通儒达识不以为非庾
蔚之昔已有此议徐爰周景远并不同仍旧不改佟之
议来难引君南向答阳臣北向答君敢问答之为言为
是相对为是相背相背则社位南向君亦南向可如来
议郊特牲云臣之北向答君复是君背臣今言君南臣
北相向称答则君南不得称答矣记何得云祭社君南
向以答阴邪社果同向则君亦宜西向何故在社南向
在郊西向邪解则不然云君之南向答阳此明朝会之
卷五百七十八 第 3a 页
时盛阳在南故君南向对之犹圣人南面而听向明而
治之义耳宁是祈祠天地之日乎知祭社北向君答故
南向祠天南向君答宜北向矣今皇帝黑瓒阶东西向
者斯盖始入之别位非接对之时也按记云社所以神
地之道也又云社祭土而主阴气又云不用命戮于社
孔安国云社主阴阴主杀传曰日蚀伐鼓于社杜预云
责群阴也社阴气之盛也北向设位以本其义耳馀祀
虽亦地祗而不主此义故位向不同不得见馀阴祀不
卷五百七十八 第 3b 页
北向便谓社应南向也按周礼祭社南向君求幽论宜
北向而记云君南向答阴之义求幽之论不亦乖欤魏
汉社稷同营共门稷坛在社坛北皆非古制后移宫南
自当如礼如静此言乃是显汉社失周法见汉世旧事
尔时祭社南向未审出何史籍就如议者静所言是祭
社位向仍汉旧法又袭周成规因而不改者则社稷三
座并应南向今何改帝社南向泰社及稷并东向邪治
礼又难佟之凡三往反至明帝建武二年有司议治礼
卷五百七十八 第 4a 页
无的然显据佟之议乃行
初郁林王隆昌元年有司奏参议明堂咸以世祖配国
子助教谢昙济议按祭法禘郊祖宗并列严祀郑玄注
义亦据兼享宜祖宗两配文武双祀助教徐景嵩光禄
大夫王逡之谓宜以世祖武皇帝配佟之议周文武尚
推后稷以配天谓文皇宜推世祖以配帝虽事施于尊
祖亦义章于严父焉左仆射王晏议以为若用郑玄祖
宗通称则生有功德没垂尊称历代配帝何止于二耶
卷五百七十八 第 4b 页
今荐上帝允属世祖百世不毁其文庙乎诏可建武二
年正月有司以世祖武皇帝二十九日大祥三月二十
九日祥禫至尊及群臣泄哀之仪应定准下三学八座
丞郎博士陶韶以为名立义生自古之制皇帝正号祖
宗式序昭穆祥忌禫日皇帝宜服祭服出太极泄哀百僚亦
祭服陪位太常丞李撝议曰寻尊号既追重服宜正但
已从权制故苴杖不税至于钻燧既同天地亦变容得
无感乎且晋景献皇后丧群臣备小君之服追尊之后
卷五百七十八 第 5a 页
无违后典追尊之帝固宜同帝礼矣虽臣子一例而礼
随时异至尊龙飞中兴事非嗣武理无深衣之变但王
者体国亦应吊服出正殿举哀百僚致恸一如常式给
事中领国子助教谢济议曰夫丧礼一制限节两分虞
祔追亡之情小祥抑存之礼斯盖至爱可申极痛宜屈
耳武皇帝虽君德早凝民化未洽追崇尊极寔缘于性
今言臣则无实论已则事虚圣上驭宇更奉天眷祗礼
七庙非从三后周忌祥禫无所依设太学博士崔偃同
卷五百七十八 第 5b 页
陶韶议太常沈淡同李撝议国子博士刘警等同谢济
议佟之议曰春秋之旨臣子继君亲虽恩义有殊而其
礼则一所以敦资敬之情笃方丧之义主上虽仰嗣高
皇尝经北面方今圣历御宇垂训无穷在三之恩礼不
容替窃谓世祖祥忌至尊宜吊服升殿群臣同致哀感
事毕百官诣宣德宫拜表仍致哀陵园以引追远之慕
尚书令王晏等一十九人同佟之议诏可是年有司奏
景懿后迁登新庙车服之仪佟之议曰周礼王之六服
卷五百七十八 第 6a 页
大裘为上衮冕次之五车玉辂为上金辂次之皇后六
服祎衣为上䄖翟次之首饰有三副为上编次之五车
重翟为上厌翟次之上公无大裘玉辂而上公夫人有
副及祎衣是以祭统云夫人副祎立于东房也又郑云
皇后六服惟上公夫人亦有祎衣诗云翟黻以朝郑以
翟黻为厌翟侯伯夫人入庙所乘今上公夫人副祎既
同则重翟或不殊矣况景皇懿后礼崇九命且晋朝太
妃服章之礼同于太后宋代皇太妃惟无五牛旗为异
卷五百七十八 第 6b 页
其外侍官则有侍中散骑常侍黄门侍郎各二人分从
前后部同于王者内职则有女尚书女长御各二人棨
引同于太后又魏朝之晋王晋之宋王并置百官拟于
天朝至于晋文王终犹称薨而太上皇称殂则是礼加
于王矣故前议景皇后悉依近代皇太妃之仪则侍卫
陪乘并不得异后乘重翟亦谓宜也寻齐初移庙宣神
主至乘金辂皇帝亲奉亦乘金辂先往东庙往行礼毕
仍从神主至新庙今宜依准也从之是年旱有司议雩
卷五百七十八 第 7a 页
祭依明堂佟之议曰周礼司巫云若国大旱则帅巫而
舞雩旱祭也天子于上帝诸侯以下于上公之神又女
巫云旱暵则舞雩郑玄云使女巫舞旱祭崇阴也郑众
云求雨以女巫礼记月令云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
源大雩帝用盛乐郑玄云阳气盛而恒旱山川百源能
兴云致雨者也众水所出百源必先祭其本又寻雩呼
嗟求雨之祭也雩帝谓为坛南郊之旁五精之帝配以
先帝也自鼗鞞至祝敔为盛乐他雩用歌舞而已百辟
卷五百七十八 第 7b 页
卿士古者上公以下谓勾龙后稷之类也春秋传曰龙
见而雩止当以四月王肃云大雩求雨之祭也传曰龙
见而雩谓四月也若五月六月大旱亦用雩礼于五月
著雩义也晋永和中中丞启雩制在国之南为坛祈上
帝百辟舞童八列六十四人欹雩汉时皆以孟夏得雨
报大牢于时博士议旧有坛汉魏各自时寻月令云命
有司祈祀山川百源乃大雩又云乃命百县雩祀百辟
卿士则大雩所祭惟应祭五精之帝而已勾芒等五神
卷五百七十八 第 8a 页
既是五帝之佐依郑元说宜配食于庭也郑元云雩坛
在南郊坛之旁而不辩东西寻帝道尊右雩坛方郊坛
为轻理应在左宜于郊坛之东营域之外筑坛既祭五
帝谓坛宜寻雩坛高广礼传无明文按觐礼设方明之
祀为坛高四尺用圭璋等六玉礼天地四方之神王者
率诸侯亲礼焉所以教尊尊也雩祭五帝粗可依放谓
令筑坛宜崇四尺其广轮仍以四为度经四丈周十二
丈而四陛也设五帝之位各依其方如在明堂之仪皇
卷五百七十八 第 8b 页
齐以世祖配五精于明堂今亦宜配享于雩坛矣古者
孟春郊祀祈嘉榖孟夏雩祈甘雨二祭虽殊而所为者
一礼惟有冬至报天初虽无雨赛帝今虽阙冬至之祭
而南郊兼祈报之礼理不容别有赛答之事也礼祀帝
于郊则所尚省费周祭灵威仰若后稷各用一牲今祀五
帝世祖亦宜各用一犊斯外悉如南郊之礼也武皇遏
密未终自可不奏盛乐至于旱祭舞雩盖是嗟呼之义
既非存欢乐谓此不涉嫌其馀祝史称辞仰祈灵泽而
卷五百七十八 第 9a 页
已礼舞雩乃使无阙今之女巫并不习欹舞方就教试
恐不应速依晋朝之议使童子或得取舍之宜也司马
彪礼仪志云雩祀者皂衣盖是崇阴之义今祭服皆缁
差无所革其所欹之诗及诸供须辄勒主者申摄备办
从之
是年佟之又奏按周礼大宗伯以苍璧礼天黄琮礼地
郑玄又云皆有牲币各放其器之色知礼天圆丘用玄
犊礼地方泽用黄牲矣牧人云凡阳祀用骍牲阴祀用
卷五百七十八 第 9b 页
黝牲郑玄云骍赤黝黑也阳祀祭天南郊及宗庙阴祀
祭地北郊及社稷祭法云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瘗埋于
泰折祭地也用骍犊郑玄云地阴祀用黝牲与天俱用
犊故连言之耳如此祭天地即南北郊矣今南北两郊
同用玄牲又明堂宗庙社稷俱用赤有违昔典又郑玄
云祭五帝于明堂勾芒等配食自晋以来并圆丘于南
郊是以郊坛列五帝勾芒等今明堂祀五精更阙五神
之位北郊祭地祗而设重黎之座二三乖殊惧亏盛则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0a 页
前军长史刘绘议语云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
川其舍诸未详山川合为阴祀不若在阴祀则与黝乖
矣佟之又议周礼以天地为大祀四望为次祀山川为
小祀周人尚赤自四望以上牲色各依其方者以其祀
大宜从本也山川以下说岂不合符参议为允从之
永元元年佟之为步兵校尉奏议曰盖闻圣帝明王之
治天下也莫不尊奉天地崇敬日月故冬至祀天于圆
丘夏至祀地于方泽春分朝日秋分夕月所以训民事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0b 页
君之道化下严上之义也故礼云王者必父天母地兄
日姊月周礼典瑞云王搢大圭执镇圭藻五采五就朝
日马融云天子以春分朝日秋分夕月觐礼天子出拜
月于东门之外卢植云朝日以立春之日也郑玄云端
当为冕朝日春分之时也礼记朝事议云天子冕而执
镇圭尺有二寸率诸侯朝日于东郊所以教尊尊也故
郑知此端为冕也礼记保傅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
秋暮夕月所以明有敬也而不明所用之定辰马郑云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1a 页
用二分之时卢植云用立春之日佟之以为日者太阳
之精月者太阴之精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天
地至尊用其始故祭以二至日月礼次天地敬朝以分
差有理据则融玄之言得义矣汉世则朝朝日暮夕月
魏文帝诏曰觐礼天子拜日东门之外返祀方明朝事
仪曰天子冕而执镇圭率诸侯朝日于东郊以此言之
盖诸侯朝天子祀方明繇率朝日也汉改周法群公无
四朝之事故不复朝于东郊得礼之变矣然旦夕尝于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1b 页
殿下东向拜日其礼太烦今采周春分之礼损汉日拜
之仪又无诸侯之事无所出东郊今正殿即亦朝会行
礼之庭也宜尝以春分于正殿之庭拜日其夕月又不
分明其议奏魏秘书监薛循论云旧事朝日以春分夕
月以秋分按周礼朝日无常日郑玄云用二分故遂施
行秋分之月多东潜而西向拜之背实远矣朝日宜用
仲春之朔夕月宜用仲春之朔淳于睿驳之引礼记
云祭日于东祭月于西以端其位周礼秋分夕月并行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2a 页
于上世西向拜月虽如背实亦犹月在天而祭之于次
不复言背也佟之按礼器云为朝夕必放于日月郑玄云
日出东方月出西方又云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此阴
阳之分夫妇之位也郑玄云大明日也知朝日东向夕
月西向斯盖各本其位之所在耳犹如天子东西游幸
朝堂之官及拜官者犹北向朝拜宁得以背实为疑耶
佟之谓魏世所行善得与夺之衷晋初弃圜丘方泽于
两郊二至辍礼至于二分之朝致替无义江右草创旧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2b 页
章多阙宋氏因循未能仄古切惟皇齐应天御极典教
惟新谓宜使盛典行之盛代以春分朝于殿庭之西东
向而拜日秋分于殿庭之东西向而拜月此即所谓必
于日月以端其位之义也使四方观化者莫不欣欣而
颂美旒藻之饰盖本天之至质也朝日不得同昊天至
质之礼故玄冕三旒也近代祀天著冕十二旒极文章
之义则是古今礼之变也礼天朝日既服宜有异顷世
天子小朝会著绛纱袍通天金博山冠斯即今朝之服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3a 页
次衮冕者也切宜依此拜日月甚得差降之宜也佟之
任非礼局经奏大典寔为侵官伏追惭震从之
永元二年佟之又建议曰按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
喾祖颛顼而宗尧周人禘喾而郊后稷祖文王而宗武
王郑玄云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此禘谓祭昊天
于圆丘也祭上帝于南郊曰郊祭五帝五神于明堂曰
祖宗郊祭一帝而明堂祭五帝小德配寡大德配众王
肃云祖宗是庙不毁之名果如肃言殷有三祖三宗并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3b 页
应不毁何故止称汤契且王者之后存焉舜宁立尧顼
之庙传世祀之乎汉文以高祖配泰畤至武帝立明堂
复以高祖配食一人两配有乖圣典自汉明以来未能
反昔故明堂无兼配之祀窃谓先皇宜列二帝于文祖
尊新庙为高宗并世祖而泛配以申圣主严父义先皇
于武皇伦则弟为季义则经为臣设配飨之座应在世
祖之下并列俱西向国子博士王摛议孝经周公郊祀
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不云武王又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4a 页
周颂思文后稷配天也我将祀文王于明堂也武王
之文惟执竞云祀武王此自周庙祭武王诗弥知明
堂无矣佟之又议孝经是周公居摄时礼祭法是成
王反位后所行故孝经以文王为宗祭法以文王为
祖又孝莫大于严父配天则周公其人也寻此言宁
施成王乎若孝经所说审是成王所行则为严祖何
得云严父邪且思文是周公祀后稷配天之乐歌我
将是祀文王配明堂之乐歌若如摛议则此二篇皆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4b 页
应在复子明辟之后请问周公祀后稷祖文王宗
王韦昭云周公时以文王为宗其后更以文王为祖
武王为宗盖文王以文治而为祖武王以武定而为
宗欲明文亦有大功武亦有大德故郑注祭法云祖
宗通言耳是以诗云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注云二
后文王武王也且明堂之祀有单有合故郑云四时
一气于郊祭一帝还于明堂因祭一帝则以文王配明
一宾不容两主也享五帝于明堂则泛配文武泛而为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5a 页
言无的之内其礼既盛故祖宗并配参议以佟之为允
诏可
高祖天监元年为尚书左丞是年皇子统立为太子其
母丁贵嫔有司奏曰礼母以子贵王储所生不容无敬
宋泰豫元年六月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陈太妃则
宋明帝在时百官未有敬臣窃以谓母以子贵义著春
秋皇太子副二震极率土咸执吏礼既尽礼皇储则所
生不容无敬但帝王妃嫔义与外隔以理以例无致敬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5b 页
之道也今皇太子圣眷在躬储礼夙备子贵之道抑亦
有旧章王侯妃主尝得通信问下及六宫三夫人虽与
贵嫔同列并应以敬皇太子之礼敬贵嫔宋元嘉中始
兴武陵国臣并以吏敬敬所生潘淑妃路淑媛贵嫔于
宫臣虽非小君其义不异宋泰豫朝议百官以吏敬二
帝所生事义正同谓宫阉施敬宜同吏礼诣神兽门举
笺致谒年节称庆亦同如此妇人无阃外之事贺及问
讳笺所同百官报问而已夫妇人之道义无自专若不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6a 页
仰系于夫则当俯系于子荣亲之道应极其所荣未有
子所行而所从不足者也故春秋凡王命为夫人则礼
与子等列国虽异于储贰而从尊之义不殊前代依准
布在旧事贵嫔载诞元良克固大业礼同储君实惟旧
典寻前代始置嫔位次皇后爵无所视其次职者位视
相国爵比诸侯王此贵嫔之礼已高朝例况母仪春官
义绝常等且诸妃作配率繇盛则以妇踰姑弥如从序
谓贵嫔典章太子不异于是贵嫔备典章礼数同为太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6b 页
子言则称令
三年佟之奏议曰禘于首夏物皆未成故为小祫于秋
冬万物皆成其礼元太司勋列功臣有六皆祭于大蒸
知祫犹大乃及之也近代禘祫并及功臣有乖典礼宜
改诏从之自是祫祭乃及功臣
是年佟之又议公卿以祭服里有中衣即今之中单也
按后汉舆服志明帝永平二年初诏有司采周官礼记
尚书乘舆服从欧阳说公卿以下服从大小夏侯说祭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7a 页
服绛缘领神为中衣绛裤袜示其赤心奉神今中衣绛
缘足有所明无俟于裤既非圣法谓不可施遂依议除
之四年有司言平天冠等一百五条自齐以来随故而
毁未详所送佟之议礼祭服弊则焚之于是并烧除之
其珠玉以付中署明山宾为治书侍御史掌治吉凶礼
天监四年尚书大丞何佟之议按礼未祭一日大宗伯
省牲镬祭日之晨君亲牵牲丽碑后代有冒暗之防而
人主犹必亲奉故有夕牲之礼比代人君不复躬牵丞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7b 页
相丹阳尹牵牲于古无取宜依以未祭一日之暮太常
省牲视镬祭日之晨使太尉牵牲出入也省牵馈食杀
牲于庙门外今仪注诣厨烹牲谓宜依旧帝可其奏佟
之又曰郑玄云天子诸侯之祭礼先有祼尸之事乃迎
牲今仪注乃至荐熟毕大祝方执圭瓒祼地违谬若斯
又近代人君不复躬身祼礼太尉既摄位寔宜亲执其
事而越使卑贱大祝甚乖旧典愚谓祭日之晨宜使太
尉先行祼献乃后迎牲帝曰祼尸本使神有所附今无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8a 页
尸祼神将安设佟之曰如马郑之意祼虽献尸而义在
求神今虽无尸求神之义恐不可阙帝曰此本因尸以
祀神今若无尸则宜立寄求之所祼义乃定佟之曰祭
统云献之属莫重于祼今既存尸求食之献则祼鬯之
求寔不可阙又送神更祼经记无文宜依礼草奏未报
而佟之卒后山宾复申其理帝曰佟之既不复存宜从
其议也自是始使太尉代太祝行祼而又牵牲太常任
昉又以未明九刻呈牲加又太尉祼酒三刻施馔间中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8b 页
五刻行仪不办近者临祭从事寔以二更至未明三刻
方办明山宾议谓九刻已疑太早况二更非复祭旦帝
曰夜半子时即是晨始宜取三更省牲馀依仪注又有
司以为三牲或离笺依制埋瘗猪羊死则不埋请议其
制司马褧等议以为牲死则埋必在涤矣谓三牲在涤
死悉宜埋帝从之
五年山宾议樽彝之制祭图惟有三樽一曰象樽周樽
也二曰山罍夏樽也三曰著樽殷樽也徒有彝名竟无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9a 页
其器直酌象樽之酒以为圭瓒之寔窃寻祼重献不容
共樽宜修彝器以备大典按礼器有六彝春祠夏祠祼
用鸡彝王以圭瓒初祼后以璋瓒亚祼故春夏两祭俱
用二彝今古礼殊无复亚祼止修其二春夏鸡彝秋冬
斝彝庶礼物备也帝曰鸡是金禽亦主巽位但金火相
代用之通夏于义为疑山宾曰臣愚管不奉明诏则终
年乖舛按象彝是南方之物则主火位本生于火宜以
象彝春夏兼用帝从之
卷五百七十八 第 19b 页
是年山宾奏称伏寻制旨周以建子祀天五月祭地殷
以建丑祀天六月祭地夏以建寅祀天七月祭地自顷
代以来南北二郊同用夏正月诏更详议山宾以为二
仪并遵三朝庆始同以此日二郊为允并谓迎五帝于
郊皆以始祖配享及郊庙受福惟皇帝再拜明上灵降
祚臣下不敢同也诏并依议
六年议者以为北郊有岳镇海渎之座而又有四望之
座疑为烦重仪曹郎朱异议曰望是不即之名岂容局
卷五百七十八 第 20a 页
于星海拘于岳渎明山宾曰舜典云望于山川春秋传
曰江汉沮漳楚之望也而今北郊设岳镇海渎又立四
望窃谓烦黩宜省徐勉曰岳渎是山川之宗至于望祀
之义不止于岳渎也若省四望于义为非议久不能决
至十六年有事北郊帝复下其议于是八座奏省四望
松江浙江五湖等座其钟山白石既土地所在并留如

 
卷五百七十八 第 20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七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