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七十七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七十七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第五
南齐王逡之仕宋为尚书左丞顺帝升明三年锡齐王
大辂戎辂各一乘黄五辂无大辂戎辂逡之议大辂殷
之祭车故不登周辂之名而明堂位云大辂殷辂也注
云大辂木辂也月令中央土乘大辂注云殷辂也礼器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b 页
大辂繁缨一就注云大辂殷之祭天车也周礼五辂玉
辂金辂象辂革辂木辂则周之木辂殷之大辂周苹辂
建大白以即戎此则戎辂也意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故锡以殷祭天之车与周之即戎之辂祀则以殷戎必
以周者明郊天义远逮前代之礼即戎事近故以今世
之制明堂云鲁君孟春乘大辂载旂十有二旒日月之
章祀帝于郊夫必以大辂以锡诸侯良有以也今木辂
即大辂也太尉左长史王俭议宜用金辂九旒时乘黄无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a 页
副借用五辂天朝临轩权列三辂
王俭为左仆射高帝建元元年太常上朝堂讳训俭议
曰后讳依旧不立训礼天子诸侯讳群祖臣𨽻既有从
敬之义宜为太常府君讳至于朝堂榜题本施至极既
追尊所不及礼降于在三晋之京兆宋之东安不列榜
题孙毓议称京兆列在正庙臣下应讳而不上榜宋初
博士司马道敬议东安府君讳宜上榜何承天执不同
即为明据其有人名地名犯太常府君及帝后讳者皆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b 页
改宣帝讳同二名不偏讳所以改承明门为北掖以榜
有之字与承并东宫承华门亦改为宣华云是年有司
奏郊殷之礼未详郊在何年复以何祖配郊殷复在何
时未郊得先殷与不明堂亦应与郊同年而祭不若应
祭者复有配与无配不祀者堂殿职僚毁置云何八座
丞郎通关博士议议曹郎中裴昭明仪曹郎中孔逖议
今年七月宜殷祠来年正月宜南郊明堂并祭而无配
殿中郎司马宪议南郊无配飨祠如旧明堂无配宜应
卷五百七十七 第 3a 页
废祀其殷祠同用今十月俭议案礼记王制天子先祫
后时祭诸侯先时祭后祫春秋鲁僖二年祫明年春禘
自此以后五年再殷礼纬稽命徵曰三年一祫五年一
禘经记所论禘祫与时祭其言详矣初不以先殷后郊
为嫌至于郊配之重事由王迹是故杜林议云汉业特
起不因缘尧宜以高帝配天魏高堂隆议以舜配天蒋
济云汉时奏议谓尧已禅舜不得为汉祖舜亦已禅禹
不得为魏之祖今宜武皇帝配天晋宋因循即为前式
卷五百七十七 第 3b 页
又按礼及孝经援神契并云明堂有五室天子每月于
此听朔布教祭五帝之神配以有功德之君大戴礼记
曰明堂者所以明诸侯尊卑也许慎五经异义曰布政
之宫故称明堂明堂盛貌也周官匠人职称明堂有五
室郑玄云周人明堂五室帝一室也初不闻有文王之
寝郑志赵商问云说者谓天子庙制如明堂是为明堂
即文庙耶郑答曰明堂主祭上帝以文王配耳犹如郊
天以后稷配也袁孝尼云明堂法天之宫本祭天帝而
卷五百七十七 第 4a 页
以文王配之配其父于天位则可牵天帝而就人鬼则
非义也泰元十三年孙耆之议称郊以配天故配之以
后稷明堂以祀帝故配之以文王由斯言之郊为皇天
之位明堂即上帝之庙徐邈谓配之为言必有神主郊
为天坛则堂非文庙史记云赵绾王臧欲立明堂于时
亦未有郊配汉又祀汾阴五畤即是五帝之祭亦未有
配议者或谓南郊之日已旅上帝若又以无配而特祀
明堂则一日再祭于义为黩案古者郊本不共日蔡邕
卷五百七十七 第 4b 页
独断曰祠南郊礼毕次北郊又次明堂高庙世祖庙谓
之五供马融云郊天之祀咸以夏正五气用事有休有
王各以其时兆于方郊四时合岁功作相成亦以此月
总旅明堂是则南郊明堂各日之證也近代从省故与
郊同日犹无烦黩之疑何者其为祭虽同所以致祭则
异孔晁云言五常佐天化育故有从祀之礼旅上帝是
也至于四郊明堂则是其本祀之所譬犹功臣从飨岂
复废其私庙且明堂有配之时南郊亦旅上帝此则不
卷五百七十七 第 5a 页
疑于共日今何故致嫌于同辰又礼记天子祭天地四
方山川五祀岁遍尚书尧典咸秩无文诗云昭事上帝
聿怀多福据此诸义则四方山川犹必齐祀五帝大神
义不可略魏文帝黄初二年正月郊天地明堂上帝太
和元年正月以武皇帝配天文皇帝配上帝然则黄初
中南郊明堂皆无配也又郊日及牲色异议纷然郊特
牲云郊之用辛周之始郊也卢植云辛之为言自辛洁
也郑玄云用辛日者谓人当斋戒新身也汉魏以来或
卷五百七十七 第 5b 页
丁或巳而用辛常多考之典据辛日为允郊特牲又云
郊牲币宜以正色缪龙据祭法云天地骍犊周家所尚
魏以建丑为正牲宜尚白白虎通云三王祭天一用夏
正所以然者夏正得天之数也魏用异朔故牲色不同
今大齐受命建寅创历郊庙用牲一依晋宋谓宜以今
年十月殷祀宗庙自此以后五年再殷来年正月上辛有
事南郊宜以共日还祭明堂又用次辛飨祀北郊而并
无配牺牲之色率由旧章诏可明堂可更详有司又奏
卷五百七十七 第 6a 页
明堂寻礼无明文惟以孝经为正切谓设祀之意盖为
文王有配则祭无配则止愚谓既配上帝则以帝为主
今虽无配不应阙祀徐邈近代硕儒每所折衷其云郊
为天坛明堂非文庙此实明据内外百司立议已定如
更询访终无异说傍儒依史竭其管见既圣旨惟疑群
下所未敢详废置之宜仰由天鉴诏依旧
四年世祖即位俭为尚书令其秋有司奏寻前代嗣位
或数前郊年或别始晋宋以来未有画一今年正月已
卷五百七十七 第 6b 页
郊未审明年应南北二郊祀明堂与不依旧通关八座
丞郎博士议俭议案秦为诸侯杂祀诸畤始皇并天下
未有定祠汉高受命因雍四畤而起北畤始畤五帝未
定郊丘文帝六年新垣平议初起渭阳五帝庙武帝初
至雍郊见五畤后帝三岁一郊祠雍元鼎四年始立后
土祠于汾阴明年立太一祠于甘泉自是以后二岁一
郊与雍更祠成帝初即位丞相廷尉匡衡于长安定南
北郊哀平之际又复甘泉汾阴祠天地平帝元始五年
卷五百七十七 第 7a 页
王莽奏依丞相衡议还依复长安南北二郊光武建武
二年定郊兆于洛阳魏晋因循率由汉典虽时或参差
而类多间岁至于嗣位之君参差不一宜有定制捡晋
明帝太宁五年南郊其年九月成帝即位明年改元即
郊简文咸安二年南郊其年七月孝武即位明年亦郊
宋元嘉三十年正月南郊其年二月孝武嗣位明年改
元亦郊此则二代明例差可依放谓明年正月宜飨祀
二郊虔祭明堂自兹厥后仍旧间岁尚书领国子祭酒
卷五百七十七 第 7b 页
张绪等十七人并同俭议诏可是年司空褚渊薨时司
空掾属以渊未拜疑应为吏敬不俭议依礼妇在涂闻
夫家丧改服而入今掾属虽未服勤而吏禀于天朝宜
申礼敬司徒府又以渊既解职而未恭后授府犹应上
服以不俭又议依中朝士孙德祖从乐陵迁为陈留未
入境率乐陵郡吏依见君之服陈留迎吏依娶女有吉
日齐衰吊司徒府宜依居官制服
永明元年当南郊而立春在郊后世祖欲迁俭启案礼
卷五百七十七 第 8a 页
记郊特牲云郊之祭也迎长日之至也大报天而主日
也易说三王之郊一用夏正卢植云夏正在冬至后传
曰启蛰而郊此之谓也然则圜丘与郊各自行不相害
也郑玄云建寅之月昼夜分而日长矣王肃曰周以冬
祭于天圜丘以正月又祭天以祈谷祭法称燔柴太坛
则圜丘也春秋传云启蛰而郊则祈榖也谨寻礼传二
文各有其义卢王两说有若合符中朝省二丘以并二
郊即今之郊礼义在报天事兼祈谷既不全以祈农何
卷五百七十七 第 8b 页
必候启蛰史官惟见傅义未达礼旨又寻景平元年正
月三日辛丑南郊其月十一日立春元嘉十六年正月
六日辛未南郊其月八日立春此复是近世明例不以
先郊后春为嫌若或以元日合朔为碍者则晋成帝咸
康元年正月一日加元服二日亲祠南郊元服之重百
僚备列虽在致齐行之不疑今斋内合朔此即前准若
圣心过恭宁在严洁合朔之日散官备防非预斋之限
者于止车门外别立幔省若日色有异即列于省前望
卷五百七十七 第 9a 页
实为允谓无烦迁日从之
是年十二月有司奏今月三日腊祠太社稷一日合朔
日蚀既在致斋内未审于社祠无碍不曹捡未有前准
捡议礼记曾子问天子尝禘郊社五礼之祭簠簋既陈
惟大丧乃废至于当祭之日火及日蚀则停寻伐鼓用
牲由来尚矣而簠簋初陈问所不及据此而言致斋初
日仍值薄蚀则不应废祭又后汉初平四年士孙瑞议
以日蚀废冠而不废郊朝议从之王者父天母地郊社
卷五百七十七 第 9b 页
不殊此则前准谓不宜废诏可
三年正月诏立学创立堂宇召公卿子弟下及员外郎
之嗣凡置生二百二十人其年秋中悉准有司奏宋元
嘉旧事学生到先释奠先圣先师礼又有释菜未详今
当行何礼用何乐及礼器俭议周礼春入学舍释菜合
舞学记云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又云始入学必释
菜于先圣先师中朝以来释菜礼废今之所行释奠而
已金石俎豆皆无明文方之七庙则轻比之五礼则重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0a 页
陆纳车武子谓宣尼庙宜依亭侯之爵范宁欲依周公
之庙用王者仪范宣谓当其为师则不臣也释奠日宜
备帝王礼乐此则车陆失于过轻二范伤于大重喻希
云若至王者自设礼乐则肆赏于致敬之所若欲嘉美
先师则所况非备寻其此说守附情理皇朝屈尊弘教
以师资礼同上公即事惟允裴松之议应舞六佾以郊
乐未具故权奏登欹今金石已备宜设轩县之乐六佾
之舞牲牢器用悉依上公其冬皇太子讲孝经亲临释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0b 页
奠车驾幸听五年十月有司奏南郡王昭业冠求仪注
未有前准俭议皇孙冠事历代所无礼虽有嫡子嫡孙
而地居正体下及五世今南郡王体自储晖实惟国重
元服之典宜异列蕃案士冠礼主人元冠朝服宾加其
冠赞者结缨郑玄云主人冠者之父兄也寻其言父及
兄则明祖在父不为主也大戴礼记公冠篇云公冠自
为主四加元冕以卿为宾此则继体之君及帝之庶子
不得称子者也小戴礼记冠义元冠于阼以著代也醮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1a 页
于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注称嫡子冠于阼庶子冠
于房记又云古者重冠故行之于庙所以自卑而尊先祖也
据此而言弥与郑注义礼相会是故中朝以来太子冠
则皇帝临轩司徒戎事之所乘牺牲茧握之所荐并宜
悉依尚色三代服色以姓音为尚汉不识音故还尚其
行运之色今既无善律则大齐所尚亦宜依汉道若有
善吹律者便应还取姓尚太子仆周颙议三代姓音古
无前记裁音配尚起自曼容是曼容善识姓声不复方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1b 页
假吹律何故能识远代之宫商而更述皇代之律吕而
云当今无吹律以定尚宜附汉以从阙耶皇朝本以行
运为尚非关不定于音氏如此设有善律之知无不依
导声以为尚散骑常侍刘郎之等十五人并议驳之事
不行
蔡履为祠部郎永明三年履议郊与明堂本宜异日汉
东京礼仪志南郊礼毕次北郊明堂高庙世祖庙谓之
五供蔡邕所据亦然近存简省制故郊堂共日来年郊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2a 页
祭宜有定准太学博士王祐议来年正月上辛宜祭南
郊次辛有事明堂后辛飨祀北郊兼博士刘蔓议汉元
鼎五年以辛巳行事自后郊日略无违异元封元年四
月癸卯登封泰山坐明堂五月甲子以高祖配汉家郊
祀非尽天子之县故祭祀之日事有不同后汉永平以
来明堂兆于国南而郊以上丁故供修三祀得并在初
月虽郊有常日明堂犹无定辰何则郊丁社甲有说则
从经礼无文难以意造是以必算辰良而不祭寅丑且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2b 页
礼之奠祭无同共者惟汉以朝日合于报天耳若依汉
书五供便应先祭北郊然后明堂则是地先天食所未
可也兼太常丞蔡仲熊议郑志云正月上辛祀后稷于
南郊还于明堂以文王配故宋氏创立明堂郊还即祭
是用郑志之说也盖为志者失非元意也元之言曰未
审周明堂以何日于月令则以季秋案元注月令季秋
大飨帝云大飨遍祭五帝又云大飨于明堂配以文武
大司乐凡大祭祀宿县寻预县之旨以日出行事故也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3a 页
若日闇而后行事则无假预县果日出行事何得方俟
郊还东京礼仪志不记祭之时日而志云郊天夕牲之
夜夜漏未尽八刻进熟明堂夕牲之夜又夜漏未尽七
刻进熟明堂在郊前一刻而进献奏乐方待郊还魏高
堂隆表九日南郊十日北郊十一日明堂十二日宗庙
案隆此言是审于时定制是则周礼二汉及魏皆不共
日矣礼以辛郊书以丁祀辛丁皆合宜临时详择太尉
从事中郎顾宪之议春秋传以正月上辛郊祀礼记亦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3b 页
云郊之用辛尚书独云丁巳用牲于郊先儒以为先甲
三日辛后甲三日丁可以接事天神之日后汉永平二
年正月辛未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辛既是常郊之日
郊又在明堂之前无容不郊而堂则理应郊堂同日西
阁祭酒梁王议孝经郑玄注云上帝亦天别名如郑旨
与天亦言不殊近代同辰良亦有据泰和元年正月丁
未郊祀武皇帝以配天宗祀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
此则已行之前准骁骑将军江淹议郊旅上天堂祀五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4a 页
帝非为一日再黩之谓无俟釐苹尚书陆澄议遗文馀
事存乎旧书郊宗地近势可共日而不共者义在必异
也元始五年正月六日辛未郊高皇帝以配天二十一
日丁亥宗祀孝文于明堂配上帝永平二年正月辛未
宗祀五帝于明堂光武皇帝配章帝元和二年巡狩岱
宗柴祭翌日祠五帝于明堂柴山祠地尚不共日郊堂
宜异于例益明陈忠奏事云延光三年正月十三日南
郊十四日北郊十五日明堂十六日宗庙十七日世祖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4b 页
庙仲远五祀绍统五供与忠此奏皆为相符高堂隆表
二郊及明堂宗庙各一日挚虞新礼议明堂南郊间三
兆禋天飨地共日之證也又上帝非天昔人言之已详
今明堂用日宜依古在北郊后汉惟南郊备大驾自北
郊以下车驾十省其二今祠明堂不应大驾尚书令王
俭议前汉各日后汉亦不共辰魏晋故事不辨同异宋
立明堂惟据自郊徂宫之义未达祠天旅帝之旨何者
郊坛旅天甫自诘朝还祀明堂便在日昃虽致祭有由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5a 页
而烦黩斯甚异日之议于理为宏春秋感精符云王者
父天母地则北郊之祀应在明堂之先汉魏北郊亦皆
亲奉晋泰宁有诏未及遵遂咸和八年甫得营缮太常
顾和秉议亲奉康皇之世已经遵用宋氏因循未遑釐
革今宜亲祠北郊明年正月上辛祠昊天次辛瘗后土
后辛祀明堂御并亲奉车服之仪率遵汉制南郊大驾
北郊明堂降为法驾衮冕之服诸祀咸同诏可
何諲之为太常丞永明三年有司奏来年正月二十五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5b 页
日丁亥可祀先农即日舆驾亲耕宋元嘉大明以来并
用立春后亥日尚书令王俭以为亥日籍田经记无文
通下详议兼太学博士刘蔓议礼孟春之月立春迎春
又于是月以元日祈谷又择元辰躬耕帝籍卢植说礼
通辰日日甲至癸也辰子至亥也郊天阳也故以日籍
田阴也故以辰阴礼卑后必居其末亥辰之末故记称
元辰注曰吉亥又五行之说木生于亥以亥日祭先农
又其义也諲之议郑元云元辰盖郊后吉亥也亥水辰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6a 页
也凡在恳稼咸存洒润五行说十二辰为六合寅与亥
合建寅月东耕取月建与日辰合也国子助教桑惠度
议寻郑玄以亥为吉辰者阳生于子元起于亥取阳之
元以为生物亥又为水十月所建百谷赖兹沾润毕熟
也助教周山文议卢植云元善也郊天阳也故以日籍
田阴也故以辰蔡邕月令章句解元辰云日干也辰支
也有事于天用日有事于地用辰助教何佟之议少牢
馈食礼云孝孙其来日丁亥用荐岁事于皇祖伯某注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6b 页
云丁未必亥也直举一日以言之耳禘太庙礼日用丁
亥若不得丁亥则用己亥辛亥苟有亥可也郑又云必
用丁巳者取其令名自丁宁自变改皆为谨敬如此丁
亥自是祭祀之日不专施于先农汉文用此日耕籍祠
先农故后王相承用之非有别议殿中郎顾皓之议郑
玄称先郊后吉辰而不说必亥之由卢植明于亥为辰
亦无常辰之證汉世躬籍肇发汉文诏云农天下之本
其开籍田斯乃草创之令未睹亲载之吉也昭帝癸亥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7a 页
耕钩盾弄田明帝癸亥耕下邳章帝乙亥耕定陶又辛
丑耕怀魏之列祖寔书辛未不系一辰徵于两代矣推
晋之革魏宋之因晋正是服膺康成非有异见者也班
固序亥位云阴气应亡射该藏万物而杂阳阂种且亥
既水辰含育为性播厥取吉其在兹乎固序丑位云阴
大旅助黄钟宣气而牙物序未位云阴气受任助蕤宾
君主种物使长大茂盛是汉朝迭选魏所迁的旧用丑
实兼有据参议奏用丁亥诏可六年諲之议今祭有生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7b 页
鱼一头干鱼五头少牢馈食礼云司士外鱼腊肤肉用
鲋十五上既云腊下必是鲜其数宜同称肤足知鳞革
无毁记云槁鱼曰商祭鲜鱼曰脡祭郑注商量脡直也
寻商量旨裁截脡义在全贺循祭义犹用鱼十五头今
鲜顿删约槁皆全用谓宜鲜槁各二头槁徵断首尾亦
存古义国子助教桑惠度议记称尚元酒而俎腥鱼玄
酒不容多鲜鱼理宜约干鱼五头者以其既加人功可
法于五味以象酒之五齐也今欲鲜槁各双义无所法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8a 页
諲之议不行后为祠部郎十年诏故太宰褚渊故太尉
王俭故司空柳世隆故骠骑大将军王敬则故镇东大
将军陈显达故镇东将军李安民六人配飨太祖庙廷
諲之议功臣配飨累行宋世捡其遗事题列坐位具书
赠官爵谥及名文不称主便是设板也白虎通祭之有
主孝以系心也揆斯而言外配庙庭不容有主宋时板
度既不复存今之所制大小厚薄如尚书召板为得其
衷有司摄太庙旧人亦云见宋功臣配飨坐板与尚书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8b 页
召板相似事见于仪注
王晏为右仆射永明十一年与吏部尚书徐孝嗣侍中
何裔奏故太子祔太庙既无先准捡宋元后故事太尉
行礼太子拜伏与太尉俱臣等参议依拟前典太常王
庙位太尉执礼祔太孙拜伏皆与之俱正礼既毕阴室
之祭太孙宜亲自进奠诏可
庾昙隆为通直散骑常侍明帝建武二年上启伏见南
郊坛圆兆外内永明中起瓦屋形制宏壮捡案经史无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9a 页
所准寻周礼祭天于圆丘取其因高之义兆于南郊就
阳位也故以高敞贵在上昭天明旁流气物自秦汉以
来虽郊祀参差而坛域中间并无更立宫室其意何也
正是质诚尊天不自崇树兼事通旷必务开远宋元嘉
南郊至时权作小陈帐以为休息太始薄加修广永明
初弥渐高丽往年工匠遂起立瓦屋前代皇帝岂于上
天之祐而昧营搆所不为者深有情矣记称扫地而祭
于其质也器用陶匏天地之性也故至敬无文以素为
卷五百七十七 第 19b 页
贵窃谓郊事宜拟休偃不俟高大以明谦恭肃敬之旨
庶或仰允大灵俯惬群望诏付外详国子助教徐景嵩
议伏寻三礼天地两祀南北二郊但明祭取特牲器用
陶匏不载人君偃处之仪今帐瓦之搆虽殊具非千载
成例宜务因循太学士贺玚议周礼王旅上帝张毡案
设皇郊国有故而祭亦旅毡案以毡为床于幄中不闻
郊所置宫宇兼左丞王摛议扫地而祭于郊谓无筑室
之议并同昙隆骁骑将军虞炎议以为诚悫所施止在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0a 页
一坛汉之郊祀飨帝甘泉天子自行宫望拜息殿去坛
场既远郊奉礼毕旋幸于此瓦殿之与惟宫谓无关简
格祠部郎李撝议周礼凡祭祀张其旅幕张尸次尸则
有幄仲师云尸次祭祀之尸所居更衣帐也凡祭文之
设既不止于郊祀立尸之言理应关于宗庙古则张幕
今则房省宗庙旅幕可变为栋宇郊祀毡案何为不转
制担薨昙隆议不可
萧琛为尚书左丞永泰元年有司议帝初立应庙见不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0b 页
尚书令徐孝嗣议嗣君即位并无庙见之文蕃支纂业
乃有虞谒之礼琛议曰窃闻祗见厥祖义著商书朝于
武宫事光晋册岂有正位居体继业承天而不虔觐祖
宗格于太室毛诗周颂篇曰烈文成王即政诸侯助祭
也郑注云新王即政必以朝享之礼祭于祖考告嗣位
也又篇曰闵予小子嗣王朝庙也郑注云嗣王者谓成
王也除武王之服将始即政朝于庙也则隆周令典焕
炳经纪体嫡居正莫若成王又以二汉由太子而嗣位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1a 页
者西京七主东都六帝其昭成哀和四君并皆谒庙文
存汉史其惠景武明章五君前史不载谒事或是偶有
阙文理无异说议者乃云先在储宫已经致敬卒哭之
后即亲奉时祭即是庙见故无别谒之礼窃以为不然
储后在宫亦从郊祭若谓前虔可兼后敬开元之始则
不假复有配天之祭矣若不亲奉时祭仍为庙见者自
汉及晋支庶嗣位并皆谒庙既同有蒸尝何为独循繁
礼且晋成帝咸和元年改号以谒庙咸康元年加元服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1b 页
又更谒庙夫时非异主犹不疑二礼相因况位隔君臣
而追以一谒兼敬宜远纂周汉之盛范近黜晋宋之乖
义展诚一庙骏奔万国奏可
徐孝嗣为尚书令永泰元年奏议曰夫人伦之始莫重
冠婚所以尊表成德结欢两姓年代污隆古今殊则繁
简之仪因时或异三加废于王庶六礼限于天朝虽因
习永久事难顿改而大典之要深宜损益案士冠礼三
加毕乃醴冠者醴则惟一而已故醴辞无二若不醴则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2a 页
每加辄醮以酒故醮辞有三王肃云醴本古味其礼重
酒用时味其礼轻故也或醴或醮二三之义详于经文
今皇王冠毕一酌而已即可拟古设醴而犹用醮辞寔
为乖衷寻婚礼实篚以四爵加以合卺既崇尚质之理
又象判合之义故三饭卒食再酳用卺先儒以礼成好
合事终于三然后用卺合仪注先酳卺以三有违旨趣
又郊特牲曰三王作牢而用太古之器重夫妇之始也
今虽以方樏示约而弥乖昔典又连卺以锁盖出近俗
卷五百七十七 第 22b 页
复别有牢烛彫费乎饰亦亏曩制方今圣政日隆声教
惟穆则古昔以敦风存饩羊以爱礼沿袭之规有功治
要嘉礼实重宜备旧章谓自今王侯已下冠毕一酌醴
以遵古之义醴即用旧又于事为元婚亦依古以卺酌
终酳之酒并除金银连锁自馀杂器悉用埏陶堂人执
烛足充炳燎牢烛华侈亦宜停省庶别斲雕可期移俗
有渐参议并同奏可
 册府元龟卷五百七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