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七十三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七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奏议
夫礼者因人之情而为之节文以为人防也故王者必
斟酌前典讲求遗范顺时施宜有所损益故曰三王异
代不相袭礼若夫改正朔易服色建庙社以脩祭法卜
郊兆以定神位崇徽号以谨制度稽旧章而兴礼乐巡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b 页
幸以展义封禅以告成负扆而朝诸侯拆俎而宴群后
升降上下之数周旋裼袭之制斯固从大夫之后参外
庭之议者皆得以考其质文参其隆杀取稽古之理叶
随时之义然后奏之于天子者矣汉氏而下咸可徵焉
观其扬㩁故实援述经义极讨论之致究质文之辩非
多闻彊识之士畴足以称之哉
汉贾谊文帝时为大中大夫以为汉承秦之败俗废礼
义损廉耻今其甚者杀父兄盗者取庙器而大臣特以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a 页
簿书不报期会为故(特但也言公卿但以文/案簿书报答为事也)至于风俗
流溢恬而不怪(恬安也谓/心以为安)以为是适然耳(言正当如此/非失道也)
夫移风易俗使天下回心而乡道(乡读/曰向)类非俗吏之所
能为也夫立君臣等上下使纲纪有序六亲和睦(六亲/谓父)
(子从父昆弟从祖昆弟/曾祖昆弟族昆弟也)此非天之所为人之所设也人
之所设不为不立不脩则坏(为作/也)汉兴至今二十馀年宜
定制度兴礼乐然后诸侯轨道百姓素朴狱讼衰息(轨/道)
(言尊道犹车行/之依轨辙也)乃草具其仪(草谓草创也/立其事也)天子说焉而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b 页
大臣绛灌之属害之故其仪遂寝(绛谓绛侯周勃/也灌谓灌婴也)
王吉宣帝时为谏大夫上疏言欲治之主不世出(言时/时一)
(出而难/常遇)公卿幸得遭遇其时未有建万世之长策举明
主于三代之隆者也其务在于簿书断狱讼而已此非
太平之基也今俗吏所以牧民者非有礼义科指可世
世通行者也以意穿凿各取一切(苟顺一时/非正道)是以诈伪
萌生刑罚无极质朴日消恩爱寝薄(寝古浸/字渐也)孔子曰安
上治民莫善于礼非空言也愿与大臣延及儒生述旧
卷五百七十三 第 3a 页
礼明王制驱一世之民跻之仁寿之域(言以仁道治之/皆得其性则寿)
(考也域/界也)则俗何以不若成康何以不若高宗(成康周之/二王太平)
(之时也高宗殷王武宗享国/五十九年故曰寿之者也)帝不纳其言吉以病去
贡禹元帝时为御史大夫初高祖时令诸侯王都皆立
太上皇庙至惠帝尊高帝庙为太祖庙景帝尊孝文庙
为太宗庙行所尝幸郡国各立太祖太宗庙至宣帝本始
三年复尊孝武庙为世宗庙行所巡狩亦立焉凡祖宗
庙在郡国六十八合百六十七所(六十八者郡国之类/也百六十七所宗庙)
卷五百七十三 第 3b 页
(之数/者也)而京师自高祖下至宣帝与太上皇悼皇考各自居
陵旁立庙(悼皇考者/宣帝之父)并为百七十六又园中各有寝庙
便殿(便殿者非正大之处寝者陵上正殿/若平生露寝矣便殿者寝之别殿耳)日祭于寝月
祭于庙时祭于便殿寝日四上食庙岁二十五祠(汉仪/注宗)
(庙一岁十二祠五月尝麦六月七月三伏立秋貙娄又/尝粢八月先夕馈飧皆一太牢酎祭用九太牢十月尝)
(稻又饮蒸二太牢十月尝十二月腊二太牢又每/月一太牢如闰加一祠与此上十二为二十五祠)便殿
岁四祠又月一游衣冠而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孝文
太后孝昭太后卫思后戾太子戾后各有寝园与诸帝
卷五百七十三 第 4a 页
合凡三十所一岁祠上食二万四千四百五十五用卫
士四万五千一百二十九人祝宰乐人万二千一百四
十七人养仪牲卒不在数中至是禹奏言古者天子七
庙今孝惠孝景庙皆亲尽宜毁及郡国庙不应古礼宜正定
天子是其议未及施行而禹卒
韦玄成为丞相永光四年诏曰朕闻明王之御世也遭
时为法因事制宜往者天下初定远方未宾因尝所亲
以立宗庙(亲谓亲临/幸处也)盖建威销萌一民之至权也今赖
卷五百七十三 第 4b 页
天之灵宗庙之福四方同轨蛮貊贡职久遵而不定令
疏远卑贱共承尊祀(共字读/曰恭)殆非皇天祖宗之意朕甚
惧焉传不云乎吾不与祭如不祭其与将军列侯中二
千石诸大夫博士议丞相玄成御史大夫郑弘太子太
傅严彭祖少府欧阳地馀谏大夫尹更始等七十人皆
曰臣闻祭非自外至者也繇中出生于心也(繇读与/由同)
惟圣人为能飨亲立庙京师之居躬亲承事四海之内
各以其职来助祭尊亲之大义五帝三王所共不易之
卷五百七十三 第 5a 页
道也诗云有来雍雍至止肃肃相维辟公天子穆穆(周/颂)
(雍篇禘太/祖之诗也)春秋之义父不祭于支庶之宅君不祭于臣
仆之家王不祭于下士诸侯臣等愚以为宗庙在郡国
宜无脩臣请勿复脩奏可因罢昭灵后武哀王昭哀后卫
思后戾太子戾后园皆不奉祠裁置吏卒守焉罢郡国
庙后月馀复下诏曰盖闻明王制礼立亲庙四祖宗之
庙万世不毁所以明尊祖敬宗著亲亲也朕获承祖宗
之重惟太礼未备战栗恐惧不敢自颛(颛专/同)其与将军
卷五百七十三 第 5b 页
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大夫博士议玄成等四十四
人奏议曰礼王者始受命诸侯始封之君皆为太祖以
下五庙而迭毁毁庙之主藏乎太祖五年而再殷祭言
一禘一祫也(殷大也禘谛也一一祭之也/祫合也禘音大系切祫音洽)祫祭者毁庙
与未毁庙之主皆合食于太祖父为昭子为穆孙复为昭
古之正礼也祭义曰王者禘其祖自出以其祖配之而
立四庙言始受命而王祭天以其祖配而不为立庙亲
尽也立亲庙四亲亲也亲尽而迭毁亲疏之杀示有终
卷五百七十三 第 6a 页
(杀斩降也/杀所列切)周之所以七庙者以后稷始封文王武王
受命而王是以三庙不毁与亲庙四而七非有后稷始
封文武受命之功者皆当亲尽而毁成王成二圣之业
制礼作乐功德茂盛庙犹不世以行为谥而已(谓之成/王是则)
(以行表/谥也)礼庙在大门之内不敢远亲也(远难也音/于万切)臣愚
以为高帝受命定天下宜为帝者太祖之庙世世不毁
承后属尽者宜毁今宗庙异处昭穆不序宜入就太祖
庙而序昭穆如礼太上皇孝惠孝文孝景庙皆亲尽宜
卷五百七十三 第 6b 页
毁皇考庙亲未尽如故(悼皇考于/元帝祖也)大司马车骑将军许
嘉等二十九人以为孝文皇帝除诽谤去肉刑躬节俭
不受献罪人不孥不私其利(重罪之人不及妻/子是不私其利也)出美人重绝
人类宾赐长老牧恤孤独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宜
为帝者太宗之庙廷尉忠以为孝武皇帝改正朔易服
色攘四夷宜为世宗之庙谏大夫更始等十八人以为
皇考庙上序于昭穆非正礼宜毁于是上重其事依违
者一年乃下诏曰盖闻王者祖有功而宗有德尊尊之
卷五百七十三 第 7a 页
大义也存亲庙四亲亲之至恩也高皇帝为天下诛暴
除乱受命而帝功莫大焉孝文皇帝国为列王诸吕作
乱海内摇动然群后黎庶靡不一意北面而归心犹谦
辞固让而后即位削乱秦之迹兴三代之风是以百姓
晏然咸获嘉福莫盛焉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
太宗世世承祀传之无穷朕甚乐之孝宣皇帝乃为孝
昭皇帝后于义一体(一体谓俱为昭也礼祖与孙俱为/昭帝之于昭帝为从孙故云于义)
(一/体)孝景皇帝庙及皇考庙皆亲尽其正礼仪玄成等奏
卷五百七十三 第 7b 页
曰祖宗之庙世世不毁继祖以下五庙而迭毁今高皇
帝为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孝景皇帝为昭孝武皇帝
为穆孝昭皇帝与孝宣皇帝俱为昭皇考庙亲未尽太
上孝惠庙皆亲尽宜毁太上庙主宜瘗园孝惠皇帝为
穆主迁于太祖庙寝园皆无复脩奏可议者又以为清
庙之诗交神之礼无不清静(清庙周颂祀文王之诗其/诗云于穆清庙肃雍显相)
(又曰对越在庙/天骏奔走在)今衣冠出游有车骑之重风雨之气非所
谓清静也祭不欲数数则渎渎则不敬宜复古礼四时
卷五百七十三 第 8a 页
祭于庙诸寝园日月间祀皆可勿复脩(间音工/苋切)上亦不
改也明年玄成复言古者制礼别尊卑贵贱国君之母
非适不得配食则荐于寝(适读/曰嫡)身没而已陛下躬至孝
承天心建祖宗定迭毁序昭穆大礼既定孝文太后孝昭
太后寝祠园宜如礼勿复脩奏可
匡衡为丞相元帝寝疾梦祖宗谴罢郡国庙上少弟楚
孝王亦梦焉帝诏问衡议欲复之衡深言不可帝疾久
不平衡惶恐祷高祖孝文孝武庙曰嗣皇孙皇帝共承
卷五百七十三 第 8b 页
洪业夙夜不敢康宁思育休烈以章祖宗之盛功故动
作接神必因古圣之经往者有司以为前因所幸而立
庙将以系海内之心非为尊祖严亲也今赖宗庙之灵
六合之内莫不附亲庙宜一居京师天子亲奉郡国庙
可止母脩皇帝祗肃旧礼尊重神明即告于宗祖而不
敢失(不敢/失礼)今皇帝有疾不豫乃梦祖宗见戒以庙楚王
梦亦有其序皇帝悼惧即诏臣衡复脩立谨按上世帝
王承祖祢之大义皆不敢不自亲郡国吏卑贱不可使
卷五百七十三 第 9a 页
独承又承祀之义以民为本间者岁数不登百姓困乏
郡国庙无以脩立礼凶年则岁事不举以祖祢之意为
不乐是以不敢复如诚非礼义之中违祖宗之心咎尽
在臣衡当受其殃大被其疾队(队读/曰坠)在沟渎之中皇帝
至孝肃慎宜蒙祐福惟高皇帝孝文皇帝孝武皇帝省
察右飨皇帝之孝开赐皇帝眉寿亡疆令所疾日瘳平
复反常永保宗庙天下幸甚又告谢毁庙曰往者大臣
以为在昔帝王承祖宗之休典取象于天地天序五行
卷五百七十三 第 9b 页
人亲五属(五属谓同族之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也)天子奉天故率其
意而尊其制是以禘尝之序靡有过五受命之君躬接
于天万世不堕继烈以下五庙而迁(堕毁也音/火规切)上陈太
祖间岁而祫其道应天故福禄永终太上皇非受命而
属尽义则当迁又以为孝莫大于严父故父之所尊子
不敢不承父之所异子不敢同礼父子不得为母信为
后则于子祭于孙止(不得信尊其母也公子去其所而/为太宗后尚得私祭其母为孙即)
(止不得祭公子母也明继祖不/复顾其私祖母也信读曰申)尊祖严父之义也寝日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0a 页
四上食园庙间祠皆可亡脩皇帝思慕悼惧未敢尽从
惟念高皇帝圣德茂盛受命溥将钦若稽古承顺天心
(溥广也将大也钦敬也若善也稽考也商颂烈祖之篇尧/曰我受命溥将虞书尧典曰钦若昊天又曰若稽古帝)
(故衡总/引之)子孙本支陈锡亡疆(诗大雅文王之篇曰陈锡/哉周侯文王孙子文王孙)
(子本支百世陈敷也哉始也本本宗也支支子也/言子孙承受敷锡初始之福故得永久无穷竟也)诚以
为迁庙合祭久长之策高帝之意乃敢不听即以令日
(令善也谓/吉日也)迁太上孝惠庙孝文太后孝昭太后寝将以
昭祖宗之德顺天人之序定亡穷之业今皇帝未受此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0b 页
福乃有不能共职之疾(共读/曰恭)皇帝愿复脩立承祀臣衡
等咸以为礼不得(于礼/不合)如不合高皇帝孝惠皇帝孝文
皇帝孝武皇帝孝昭皇帝孝宣皇帝太上皇孝文太后
孝昭太后之意罪尽在臣衡等当受其咎今皇帝尚未
平诏中朝臣具复毁庙之文臣衡中朝臣咸复以为天
子之祀义有所断礼有所承违统背制不可以奉先祖
皇天不祐鬼神不飨六艺所载皆言不当无所依缘以
作其文事如失措罪乃在臣衡深受其殃皇帝宜厚蒙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1a 页
其福祉嘉气日兴疾病平复永保宗庙与天亡极群生
百神有所归息诸庙皆同文久之上疾连年遂尽复诸
所罢寝庙园皆脩祀如故初上定迭毁礼独尊孝文庙
为太宗而孝武庙亲未尽故未毁上于是乃复申明之
曰孝宣皇帝尊孝武庙曰世宗损益之礼不敢有与焉
(与读曰/预下同)他皆如旧制唯郡国庙遂废成帝即位衡奏言
前以上体不平故复诸所罢祠卒不蒙福按卫思后戾
太子戾后园亲未尽孝惠孝景庙亲尽宜毁及太上孝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1b 页
文孝昭太后昭灵后昭哀后武哀王祠请悉罢勿奉奏
可衡又与御史大夫张谭奏言帝王之事莫大乎承天
之序承天之序莫重于郊祀故圣王尽心极虑以建制祭天
于南郊就阳之义也瘗地于北郊即阴之象也(祭地曰/瘗薶)
天之于天子也因其所都而各飨焉往者孝武皇帝居
甘泉宫即于云阳立泰畤祭于宫南今帝幸长安郊见
皇天及北之太阴祠后土及东之少阳事与古制殊又
至云阳溪谷中阨狭且百里汾阴则渡大川有风波舟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2a 页
楫之危皆非圣主所宜数乘郡县治道共张吏民困苦
(共音居用切/张读曰帐)百官烦费劳所保之民(保养/也)行危险之地
难以奉神灵而祈福祐殆未合于承天子民之意昔者
周文武郊于丰鄗成王郊于雒邑由此观之天随王者
所居而飨之可见也甘泉秦畤河东后土之祠宜可徙
置长安合于古帝王愿与群臣议定奏可大司马车骑
将军许嘉等八人以为所从来久远宜如故右将军王
商博士师丹议郎翟方进等五十人以为礼记曰燔柴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2b 页
于太坛祭天也瘗薶于太折祭地也(太折为于坛所析/地为方泽之形也)
兆于南郊所以定天位也祭地于大折在北郊就阴
位也郊处合在圣王所都之南北书越三日丁巳用
牲于郊牛二周公加牲告徙新邑定郊礼于雒明王
圣主事天明事地察天地明察神明章矣天地以王
者为主故圣王制祭天地之礼必于国郊长安圣主
之居皇天所观视也甘泉河东之祠非神灵所飨宜
徙就正阳太阴之处违俗复古循圣制定天位如礼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3a 页
便于是衡谭奏议曰陛下圣德聪明上通(聪与/匆同)承天之
大典览群下使各悉心尽虑议郊祀之处天下幸甚臣
闻广谋从众则合于天心故洪范曰三人占则从二人
言言少从多之议也论当往古宜于万民则依而从之
违道寡与则废而不行今议者五十八人其五十人言
当徙之义皆著于经传同于上世便于吏民八人不按
经艺考古制而以为不宜无法之议难以定吉凶太誓
曰正稽古立功立事可以永年丕天之大律诗曰毋曰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3b 页
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监在兹言天之日监王者之处
也又曰乃眷西顾此维予宅言天以文王之都为居也
宜如长安定南北郊为万世基天子从之既定衡言甘
泉泰畤紫坛八觚宣通象八方五帝坛周环其下又有
群神之坛以尚书禋六宗望山川遍群神之义紫坛有
文章采镂黼黻之饰及玉女乐(汉书仪云祭天用䌽绮/席六重用玉几饰器凡)
(七十女乐即使/童男女俱歌也)石坛仙人祠瘗鸾路骍驹寓龙马不能
得其象于古臣闻郊柴坛飨帝之义扫地而祭上质也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4a 页
歌大吕舞云门以祀天神歌大簇舞咸池以祀地祗其
牲用犊其席蒿秸(音/革)其器陶匏皆因天地之性贵诚上
质不敢脩其文也以为神祗功德至大虽脩精微而备
庶物犹不足以报功惟至诚为可故上质不饰以章天
德紫坛伪饰女乐鸾路骍驹龙马石坛之属宜皆勿脩
衡又言王者各以其礼制事天地非因异世所立而继
之今郊雍鄜密上下畤本秦侯各以其意所立非礼也(秦/文)
(公宣公/所立)汉兴之初仪制未及定即且因秦故祠立北畤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4b 页
今既稽古建定天地之大礼郊见上帝青赤白黄黑五
方之帝皆毕陈各有位馔祭祀备具诸侯所妄造王者
不当长遵北畤未定时之所立不宜复脩天子皆从焉
及陈宝祠由是皆罢
平当成帝时为博士时谒者常山王禹世受河间乐能
说其意其弟子宋晔等上书言之(晔音于/折切)下大夫博士
等议当以为汉承秦灭道之后赖先帝圣德博受兼听
脩废官立大学河间献王聘求幽隐脩兴雅乐以助时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5a 页
化时大儒公孙弘董仲舒等皆以为音中正雅立之大
乐春秋乡射作于学官希阔不讲(讲谓/论习)故自公卿大夫
观听者但闻铿鎗不晓其意而欲以风谕众庶其道无
(风化/也)是以行之百有馀年德化至今未成晔等守习
孤学大指归于兴助教化衰微之学兴废在人宜领属
雅乐以继绝表微(表显/也)孔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河
间区区小国籓臣(区区/小貌)以好学脩古能有所存(存意于/礼乐)
民到于今称之况于圣主广被之资(被犹/覆也)脩起旧文放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5b 页
郑近雅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于以风示海内扬名后世
诚非小功小美也事下公卿以为久远难分明当议复

刘向成帝时为中垒校尉揵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
(滨水/涯也)议者以为善祥向因是说上宜兴辟雍设庠序
陈礼乐隆雅颂之声盛揖让之容以风化天下如此而
不治者未之有也或曰不能具礼(或曰者刘向设为难/者之言而后答释也)
礼以养人为本如有过差是过而养人也(过差谓/失错也)刑罚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6a 页
之过或至死伤今之刑非皋陶之法也而有司请定法
削则削笔则笔(削者谓有所削去以刀削简牍也/笔者谓有所增益以笔就而书也)救时
务也至于礼乐则曰不敢是敢于杀人不敢于养人也
为其俎豆管弦之间小不备因是绝而不为是去小不
备而就大不备惑莫甚焉(大不备者事之/亏失莫甚于此)夫教化之比
于刑法刑法轻是舍所重而急所轻也(舍废/也)且教化所
恃以为治也刑法所以助治也今废所恃而独立其所
助非所以致太平也自京师有悖逆不顺之子孙(悖乖/也音)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6b 页
(布内/切)至于陷大辟受刑戮者不绝繇不习五常之道也
(繇与由同五常仁义礼/智信人性所常行之也)夫承千载之衰周继暴秦之馀
弊民渐渍恶俗贪饕险诐不闲义礼(贪甚曰饕言行险/曰诐饕音土高切)
(诐音彼/义切)不示以大化而独驱以刑罚终已不改(驱与/驱同)
曰道之以礼乐而民和睦(孝经注孔/子之言也)初叔孙通将制定
礼仪见非于齐鲁之士然卒为汉儒宗业垂后嗣斯成
法也成帝以向言下公卿议会向病卒丞相大司空奏
请立辟雍案行长安城南营表未立而哀帝即位乃止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7a 页
师丹为大司空哀帝即位成帝母称太皇太后成帝赵
皇后称皇太后而上祖母传太后与母丁后皆在国邸
自以定陶共王为称高昌侯董宏上书言秦庄襄王母
本夏侯氏而为华阳夫人所子(庄襄王始皇之父也华/阳夫人孝文王之夫人)
(也子谓养/以为子也)及即位后俱称太后宜立定陶共王后为皇
太后事下有司时丹以左将军与大司马王莽共劾奏
宏知皇太后至尊之号天下一统而称引亡秦以为比
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上新立谦让纳用莽丹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7b 页
言免宏为庶人傅太后大怒要上欲必称尊号上于是
追尊定陶共王为共皇帝尊傅太后为共皇太后丁后
为共皇后郎中令冷褒黄门郎段犹等复奏言(冷音/零)
陶共皇太后共皇后皆不宜复引定陶籓国之名以
冠大号车马衣服宜皆称皇之意(皇者至尊之号其服/御宜皆副称之也称)
(音尺/孕切)置二千石以下各共其职(谓詹事太仆少/府等众官也)又宜为
共皇立庙京师帝复下其议有司皆以为宜如褒犹言
丹议独曰圣王制礼取法于天地故尊卑之礼明则人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8a 页
伦之序正人伦之序正则乾坤得其位而阴阳顺其节
人主与万民俱蒙福祐尊卑者所以正天地之位不可
乱也今定陶共皇太后共皇后以定陶共为号者母从
子妻从夫之义也欲立官置吏车服与太皇太后并非
所以明尊卑亡二上之义也定陶共皇号谥已前定议
不得复改礼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其尸服以士
服子亡爵父之义尊父母也为人后者为之子故为所
后服斩衰三年而降其父母期明尊本祖而重正统也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8b 页
孝成皇帝圣恩深远故为共王立后奉承祭祀今共皇长
为一国太祖万世不毁恩义以备陛下既继体先帝特
重大宗承宗庙天地社稷之祀义不得复奉定陶共皇
祭入其庙今欲立庙于京师而使臣下祭之是无主也
又亲尽当毁空去一国泰祖不堕之祀(堕亦毁也/音大惟切)而就
无主当毁不正之礼非所以尊厚共皇也丹由是浸不
合帝意
孔光哀帝时为丞相与大司空何武奏言永光五年制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9a 页
书高皇帝为汉太祖孝文皇帝为太宗建昭五年制书
孝武皇帝为世宗损益之礼不敢有与臣愚以为迭毁
之次当以时定非令所为擅议宗庙之意也臣请与群
臣杂议奏可于是光禄勋彭宣詹事满昌博士左咸等
五十三人皆以为继祖宗以下五庙而迭毁后虽有贤
君犹不得与祖宗并列子孙虽欲褒大显剔而立之鬼
神不飨也孝武皇帝虽有功烈亲尽宜毁太仆王舜中
垒校尉刘歆议曰臣闻周室既衰四夷并侵猃狁最强
卷五百七十三 第 19b 页
于今匈奴是也至周宣王而伐之诗人美而颂之曰薄
伐猃狁至于太原(小雅六月之诗也/薄伐言逐出之)又曰啴啴推推如
霆如雷显允方叔征伐猃狁蛮荆来威(小雅采芑之诗/也啴啴众也推)
(推盛也显明也允信也方叔周之卿士为将率也言出/师众盛有如雷霆方叔又能信明其德既伐猃狁惩其)
(侵暴则南荆之蛮亦威畏而来/服也啴音他丹切推音他回切)故称中兴其至幽王犬
戎来伐杀幽王取宗器(宗器宗庙/之器也)自是之后南夷与北
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线缕也音/思荐切)春秋纪齐桓公南伐
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左祍夷/狄之服)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0a 页
(言无管仲在齐征讨/则皆将为戎狄也)是故弃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
(伯读/曰霸)及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禽月氐(氐读/曰支)并其土
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南越尉佗总百粤自称帝故中
国虽平犹有四夷之患且无宁岁一方有急三面救之
是天下皆动而被其害也孝文皇帝厚以货赂与结和
亲犹侵暴无已甚者兴师十馀万众近屯京师及四边
岁发屯备虏其为患久矣非一世之渐也诸侯郡守连
匈奴及百粤以为逆者非一人也匈奴所杀郡守都尉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0b 页
略取人民不可胜数孝武皇帝悯中国罢劳无安宁之
(罢读/曰疲)乃遣大将军骠骑伏波楼船之属南灭百粤起
七郡北攘匈奴降昆邪十万之众(昆音下/门切)置五属国起
朔方以夺其肥饶之地东伐朝鲜起玄莬乐浪以断匈
奴之左臂(乐音来各/切浪音郎)西伐大宛并三十六国结乌孙起
燉煌酒泉张掖以鬲婼𦍑裂匈奴之右臂(婼音而/遮切)单于
孤特远遁于幕北四垂无事斥地远境起十馀郡功业
既定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以大安天下富实百姓其规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1a 页
模可见(模读/曰模)又招集天下贤俊与恊心同谋兴制度改
正朔易服色立天地之祠建封禅殊官号存周后定诸
侯之制永无逆争之心至今累世赖之单于守籓百蛮
服从万世之基也中兴之功未有高焉者也高帝建大
业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
至著也为武世宗此孝宣皇帝所以发德音也礼记王
制及春秋榖梁传天子七庙诸侯五大夫三士二天子
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诸侯五日而殡五月而葬大夫三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1b 页
日而殡三月而葬此丧事尊卑之序也与庙数相应其
文曰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之庙而七诸侯二昭二穆
与大祖之庙而五故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毕(流谓流/风馀福)
春秋左氏传曰名位不同礼亦异数自上以下降杀以
两礼也(杀音所/例切)七者其正法数可常数者也宗不在此
数中宗变也(非常数故/云变也)苟有功德则宗之不可预为设
数故于殷太甲为太宗太戊曰中宗武丁曰高宗(太甲/汤之)
(孙太丁之子也太戊太康之子/雍己之弟也武丁小乙之子)周公为母逸之戒举殷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2a 页
三宗以劝成王(母逸尚书篇名/戒以无逸豫也)繇是言之宗无数也(繇/与)
(由/同)然则所以劝帝者之功德博矣以七庙言之孝武皇
帝未宜毁以所宗言之则不可谓无功德礼记祀典曰
夫圣王之制祀也功施于民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
能救大灾则祀之窃观孝武皇帝功德皆兼而有焉凡
在于异姓犹将特祀之况于先祖或说天子五庙无明
文又说中宗高宗者宗其道而毁其庙名与实异非尊
德贵功之意也诗云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剪/字)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2b 页
(与鬋同茇/音步各切)思其人犹爱其树况宗其道而毁其庙乎迭
毁之礼自有常法无殊功异德固以亲疏相推及至祖
宗之序多少之数经传无明文至尊至重难以疑文虚
说定也孝宣皇帝举公卿之议用众儒之谋既以为世
宗之庙建之万世宣布天下臣愚以为孝武皇帝功烈
如彼孝宣皇帝崇立之如此不宜毁上览其议而从之
制曰太仆舜中垒校尉歆议可歆又以为礼去事有杀
(去除也杀渐也去音立吕/切杀音所例切其下并同)故春秋外传曰日祭月祀时享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3a 页
岁贡终王祖祢则日祭曾高则月祀二祧则时享坛墠
则岁贡(祧是远祖也筑土为坛除地/为墠祧音他尧切墠音善)大禘则终王(蛮夷/终王)
(乃入助祭各以其珍贡以共大禘之/祭也每一王终新王即位乃来助祭)德盛而游广亲亲
之杀也(游亦/流也)弥远则弥尊故禘为重矣孙居王父之处
正昭穆则孙常与祖相代此迁庙之杀也圣人于其祖
出于情矣礼无所不顺故无毁庙(以情推子以子光祖/勿得人心礼何所建)
(故无毁弃不禘之主也谓/下三庙废而为虚者也)自贡禹建迭毁之议惠景及
太上寝园废而为虚(虚读/曰墟)失礼意矣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3b 页
王莽平帝时为大司马元始中莽奏本始元年丞相义
等议(蔡义/也)谥孝宣皇帝亲曰悼园置邑三百家至元康
元年丞相相等奏(魏相/也)父为士子为天子祭以天子悼
园宜称尊号曰皇考立庙益故奉园民满千六百家以
为县臣愚以为皇考庙本不当立累世奉之非是又孝
文太后南陵(在霸陵之南/故曰南陵)孝昭太后云陵园虽前以礼
不复脩陵名未正谨与大司徒晏等百四十七人议皆
曰孝宣皇帝以兄孙继统为孝昭皇帝后以数故孝元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4a 页
世以孝景皇帝及皇考庙亲未尽不毁此两统二父违
于礼制案义奏亲谥曰悼裁置奉邑皆应经义相奏悼
园称皇考立庙益民为县违离祖统乖谬本义父为士
子为天子祭以天子者乃谓若虞舜夏禹殷汤周文汉
之高祖受命而王者也非谓继祖统为后者也臣请皇
考祖考庙奉明园毁勿脩(奉明园悼/考之园也)皇罢南陵云陵为
县奏可莽又奏言王者以父事天故爵称天子孔子曰
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王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4b 页
者尊其考欲以配天缘考之意欲尊祖推而上之遂及
始祖是以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
配上帝礼记天子祭天地及山川岁遍春秋榖梁传以
十二月下辛卜正月上辛郊高帝因雍四畤起北畤而
备五帝未共天地之祀孝文十六年用新垣平议初起
渭阳五帝庙祭泰一地祗以太祖高皇帝配日冬至祠
泰一夏至祠地祗皆并祠五帝而共一牲上亲郊拜后
平诈伏诛乃不复自亲而使有司行事孝武皇帝祠雍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5a 页
曰今上帝朕亲郊而后土无祠则礼不答也于是元鼎
四年十一月甲子始立后土祠于汾阴或曰五帝泰一
之佐宜立泰一五年十一月癸未始立泰一祠于甘泉
一岁一郊与雍更祠亦以高祖配不岁事天皆未应古
制建始元年徙甘泉泰畤河东后土于长安南北郊永
始元年三月以(古以/字)未有皇孙复甘泉河东祠绥和二
年以卒不获祐复长安南北郊建平三年惧孝哀皇帝
之疾未瘳复甘泉汾阴祠竟复无福臣谨与太师孔光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5b 页
长乐少府平晏大司农左咸中垒校尉刘歆太中大夫
朱阳博士薛顺议郎国由等六十七人议皆曰宜如建
始时丞相衡等议复长安南北郊如故莽又颇改其祭
礼曰周官天地之祀(地古/地字)乐有别有合其合乐曰以六
律六钟五声八音六舞大合乐祀天神祭地祗祀四望
祭山川享先妣先祖凡六乐奏六歌而天地神祗之物
皆至四望盖谓日月星海也三光高而不可得亲也海
广大无限界故其乐同祀天则天文从祭地则地理从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6a 页
三光天文也山川地理也天地合祭先祖配天先妣配地
其谊一也天地合精夫妇判合祭天南郊则以地配一
体之谊也天地位皆南乡同席(乡读曰/向下同)地在东共牢而
食高帝高后配于坛上西乡后在北亦同席共牢牲用
茧栗玄酒陶匏礼记曰天子籍田千亩(每古亩/田字)以事天
地繇是言之宜有黍稷天地同牲一燔尞瘗薶用牲一
(尞与/燎同)高帝高后用牲一(天用牲左及黍稷燔尞南郊/地用牲右及黍稷瘗于北郊)
旦东乡再拜朝日其夕西乡再拜夕月然后孝弟之道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6b 页
(弟读/曰悌)而神祗嘉享万福降辑(与集/同)此天地合祀以祖
妣配者也其别乐曰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乐六变
则天神皆降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乐八变则地祗
皆出天地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合特祀者也阴阳之
别于日冬夏至其会也以孟春正月上辛若丁天子亲
合祀天地于南郊以高帝高后配阴阳有离合易曰分
阴分阳迭用刚柔以日冬至使有司奉祠南郊高帝配
而望群阳日夏至使有司奉祭北郊高后配而望群阴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7a 页
皆以助致微气通道幽弱当此之时后不省方(后君也/方常也)
(不视/常务)故天子不亲而遣有司所以正承顺天地复圣王
之制显太祖之功也渭阳祠无复脩群望未悉定定复
奏奏可三十馀年间天地之祀五徙焉后莽复奏曰类
于上帝禋于六宗欧阳大小夏侯三家说六宗皆曰上
不及天下不及地旁不及四方在六者之间助阴阳变
化实一而名实不相应礼记祀典功施于民则祀之天
文日月星辰所瞻仰也地理山川海泽所生殖也易有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7b 页
八卦乾坤六子水火不相逮雷风不相悖山泽通气然
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乾为父坤为母震为长男巽为/长女坎为中男离为中女艮为)
(少男兑为少女故云六子也水火/坎离也雷风震巽也山泽艮兑也)臣前奏徙甘泉泰畤
汾阴后土皆复于南北郊谨案周官兆五帝于四郊山
川各因其方今五帝兆居在雍五畤不合于古又日月
雷风山泽易卦六子之尊气所谓六宗也星辰水火沟
渎皆六宗之属也今或未特祀或无兆居谨与太师光
大司徒宫义和歆等八十九人议皆曰天子父事天母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8a 页
事地今称天神曰皇天上帝泰一兆曰泰畤而称地祗
曰后土与中央黄灵同又兆北郊未有尊称宜令地祗
称皇坠后祇兆曰广畤易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群神以
类相从为五部兆天地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畤及
日庙北神北斗填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地(填与/镇同)
兆东方帝太昊青灵句芒畤及雷公风伯庙岁星东宿东宫
于东郊兆南方炎帝赤灵祝融畤及荧惑星南宿南宫
于南郊兆西方少皞白灵蓐收畤及太白星西宿西宫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8b 页
于西郊兆北方帝颛顼黑灵玄冥畤及月庙雨师庙辰
星北宿北宫于北郊兆奏可于是长安旁诸庙兆畤甚盛
矣莽又言帝王建立社稷百王不易社者土也宗庙王
者所居稷者百榖之主所以奉宗庙共粢盛(共与/供同)人所
食以生活也王者莫不尊重亲自为之主礼如宗庙诗
曰乃立冢土(冢大也土土/神谓大社也)又曰以御田祖以祈甘雨(言/设)
(乐以御祭于神/为农求甘雨也)礼记曰唯祭宗庙社稷为越绋而行事
(绋以绾车索也言当祭则越/绋行事不以私丧废公祀也)圣汉兴礼仪稍定已有官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9a 页
社未立官稷(高帝除秦社稷立汉社稷所谓大/社也特又立官社配所谓五社也)遂于官
社后立官稷以夏禹配食官社后稷配食官稷种榖树(榖/树)
(柏树也其子类/榖故于稷种)徐州牧岁贡五色土各一斗
 
 
 
 
 
卷五百七十三 第 29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七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