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六十四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四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制礼  仪注
   制礼第二
唐高祖武德元年既受隋禅未遑制作郊庙宴享悉用
隋代旧仪
太宗贞观七年以新礼颁示先帝践祚之初诏中书令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b 页
房元龄秘书监魏徵等礼官学士修改旧仪著吉礼六
十一篇宾礼四篇军礼十二篇嘉礼四十二篇凶礼六
篇国恤五篇总百三十篇分为百卷至是始令颁示
十一年三月诏曰先王之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象天地
以制法通神明以施化乐由内作礼自外成可以安上
治民可以移风易俗揖让而天下治者其唯礼乐乎固
以同和无体者非饰玉帛之容崇钟鼓之奏日往月来
朴散淳离淫慝以兴流湎忘本鲁昭所习惟在折旋魏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a 页
文所重止于郑卫秦氏纵暴载籍咸亡汉朝循缉典章
不备时更战国多所未遑雅道沦丧历兹永久朕恭承
明命嗣膺宝历惧深驭朽情切纳隍凭宗庙之灵资股
肱之力上下交泰遐迩乂安率土阽危既极之于涂炭
群生遂性思纳之于轨物兴言政本夕惕在怀盖知礼
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
之谓明朕虽德谢前王而情深好古伤大道之既隐惧
斯文之将坠故广命贤才旁求遗逸探六经之奥旨采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b 页
三代之英华古典之废于今者咸择善而修复新声之
乱于雅者并随违而矫正莫不本之人心稽乎物理正
情性而节事宜穷高深而归简易用之邦国彝伦以之
攸叙施之律度金石于是克谐今修撰既毕可颁天下
俾富教之方有符先圣人伦之化贻厥后昆
十四年正月庚子命有司读春令诏百官之长升太极
殿列坐而听焉
高宗永徽二年七月诏曰朕闻合宫虚府创鸿规于上
卷五百六十四 第 3a 页
代太室总章标茂范于中叶虽复质文殊制奢俭异时
然其立大中作人极布政施教归之一揆朕嗣膺下武
丕承上烈思所以荅眷上灵遵事孝养而法官旷典明
堂寝构永言大礼朕甚惧焉宜令所司与礼官学士等
考覈故事详议得失务依典礼造立明堂庶旷代阙文
获申于兹日因心展敬永垂于后昆其明堂制度宜令
诸曹尚书及左右丞详定于是太常博士柳宣依郑元
义以为明堂之制当为五室内直丞孔志约据大戴礼
卷五百六十四 第 3b 页
及卢植蔡邕等议以为九室曹王友赵兹皓秘书郎薛
文思等各造明堂图诸儒分争各有不同上以九室之
议为是乃令所司详定形制及辟雍门阙等务从典故
显庆三年正月太尉长孙无忌侍中许敬宗兼中书令
李义府黄门侍郎刘祥道许圉师太常少卿韦琨博士
萧楚才孔志约等修新礼成凡一百三十卷二百九十
九篇奏上之诏中外颁行焉(时许敬宗李义甫用事其/所损益多涉希旨行用已)
(后学者纷议以为不及贞观礼上元三年三月下诏令/依贞观年礼为定仪凤三年又诏显庆新修礼多有事)
卷五百六十四 第 4a 页
(不师古其五礼/并依周礼行事)
乾封二年二月详议明堂定诏曰朕以寡薄忝承丕绪
奉二圣之遗训抚亿兆之初临驭朽兢怀推沟在念而
上玄垂祐宗社降休岁稔时和人殷俗阜车书混一文
轨大同检玉泥金升中告禅百蛮执贽万国来庭朝野
欢娱华夷胥悦但为郊禋严配未安太室布政施行犹
阙合宫朕所以日昃忘疲中宵辍寝讨论坟籍错综群
言采三代之精微探九皇之至颐斟酌前载制造明堂
卷五百六十四 第 4b 页
栋宇方圆之规虽兼故实度筵陈俎之法独运财成宣
诸内外慱考详议求其短长冀广异闻而鸿生硕儒俱
称尽善缙绅士子并奏该通创此宏模自我作古因心
既展情礼获申永言宗祀良深感慰宜命有司及时赴
作务从折衷称朕意焉
总章二年三月丁亥诏曰首出万物实显崇高之位曾
览八纮无违向明之道合宫听朔阐皇轩之茂范灵符
通神敷帝勋之景化殷人阳馆青圭备礼姬氏玄堂彤
卷五百六十四 第 5a 页
璋合献虽运殊骊翰时变质文至于立大中建皇极轨
物施教其归一揆暨乎西京创历驳政逾繁东汉开基
旧章犹阙考图汶上仅存公王之仪度室圭躔才纪中
元之制三方鼎据祚倾于金马五胡尘扰道丧于苍鹅
自此相仍时经版荡遂使陟配之典久沦于绵载端扆
之化允属于隆平朕恭膺宝命肃奉瑶图昧旦求衣仄
景忘食赖上玄垂祐宗社降灵幽明宅心中外禔福封
金岱岭昭累圣之鸿勋勒石九都成文考之先志功标
卷五百六十四 第 5b 页
偃革时会委裘固可以作化明堂显庸太室备机之历
既表于嘉名布政之宫式崇于美制是用求中测景取
则阴阳考广袤于裁圭定卑高于置𣙗傍罗八柱周建
四墉架序仪天疏基象地匆闼齐布应路并兴导辟水
以环阶应旋衡而结极重阿复道用循测管之模上圆
下方仍准分蓍之数木工不琢土事无文丰约折衷经
始勿亟勾芒候序入春圃而司仪蓐收戒时下秋园而
奉职事符神造钩绳之用毕陈义叶子来舋落之期非
卷五百六十四 第 6a 页
远将以肃禋清祀展殷荐于皇灵施号法宫畅休声于
太帝百神执贽咸尊孝飨之风万国来庭共睹太平之
政阙文斯备大礼聿修制作之规可依别敕宜颁示天
下永垂来叶于是博考经籍为明堂制度颁下其明堂
院每面三百六十步以象周易乾坤之策属岁饥竟不
克建立而寝
上元元年天后上表曰至如父在为母服止一期虽心
丧三年服由尊降窃谓子之于母慈爱特深非母不生
卷五百六十四 第 6b 页
非母不育推燥于湿咽苦吐甘生养劳瘁恩斯极矣所
以禽兽之情犹知其母三年在怀理宜崇报若父在为
母服止一期尊父之敬虽同报母之慈有阙且齐衰之
制足为差减更令周以一期恐伤人子之志今请父在
为母终三年之服高宗下诏依行焉
则天垂拱四年十二月以东都明堂成制曰昔轩皇御
历朝万方于合宫丹陵握符咨四岳于衢室有虞辑瑞
总章之号既存大禹锡圭重屋之名攸建殷人受命置
卷五百六十四 第 7a 页
阳馆以辨方周室凝图立明堂以经野用能范围三极
幽赞五神展尊祖之怀申宗祀之典爰从汉魏迨及周
隋经始之制虽兴修广之规未备朕以庸昧虔膺厚托
受寄于缀衣之夕荷顾于仍几之前伏以高宗往年已
属意于阳馆故京辅之县预纪明堂之名改元之期先
著总章之号朕于乾封之际已奉表上尘虽简宸心未
遑营搆今以鼎郊胜壤圭邑名区处天地之中顺阴阳
之序舟车是凑贡赋攸均爰籍子来之功式尊奉先之
卷五百六十四 第 7b 页
旨夫明堂者天子宗祀之所朝诸侯之位也辟乾坤之
秘奥法气象之运行故能使灾害不生祸乱不作眷言
盛烈岂不美欤然比者鸿儒礼官所执各异咸以为明
堂者置之二三里之外七里之内在国阳明之地今既
俯迩宫掖恐黩灵祗诚乃布政之居未为宗祀之所朕
以丙巳之地去宫遥远每月所居因时飨祭礼备之物
颇有烦劳在于朕怀殊非所谓今故栽基紫掖辟宇彤
闱经始成之匪但敬事天地神明之德乃彰尊祀祖宗
卷五百六十四 第 8a 页
严恭之志方展若使唯云布政负扆临人则茅宇土阶
取适而已岂必劳百姓之力制几筵而御哉诚以获执
蘋蘩虔奉宗庙故也时既沿革莫或相遵自我作古用
适于事今以上堂为严配之所下室为布政之居光敷
礼训式展敬诚来年正月一日可于明堂宗祀三圣以
配上帝宜令礼官博士学士内外明礼者详定仪注务
从典要速以奏闻
永昌元年正月元日始亲享明堂是月四日御明堂布
卷五百六十四 第 8b 页
政颁九条以训于百官(是时吐蕃及诸夷以/明堂成遣使来贺)
天册万岁二年三月重造明堂成(臣钦若等曰證圣元/年正月佛堂灾延烧)
(明堂并尽至/是重造成)号为通天宫四月御通天宫之端扆殿有
司读时令布政于群后
玄宗开元五年正月幸东都将行大享之礼太常少卿
王仁忠博士冯宗陈贞节等议以武氏所造明堂有乖
典制诏令所司详议奏闻刑部尚书王志愔等奏议请
改易依旧造乾元殿乃下诏曰古之操皇纲执大象者
卷五百六十四 第 9a 页
何尝不上稽天道下顺人极或变通以随时爰损益以
成务且衢室创制度堂以筵用之以礼神是光孝享用
之以布政盖称视朔先王所以厚人伦感天地者也少
阳有位上帝斯歆此则神贵于不黩礼殷于至敬今之
明堂俯邻宫掖此之严祀有异寅恭苟非宪章将何轨
物由是礼官博士公卿大夫广参详议钦若前古宜存
露寝之式用罢辟雍之号可改为乾元殿每临御宜依
正礼(季秋大享祀依/旧于圆丘行事)
卷五百六十四 第 9b 页
十三年将封泰山帝以灵山清洁不欲多人上欲初献
于山上坛行事亚献终献于山下坛行事因召礼官学
士贺知章等入讲仪注因问之知章等奏曰昊天上帝
君位五方精帝臣位帝号虽同而君臣异位陛下享君
位于山上群臣祀臣位于山下诚足以垂范来叶为变
礼之大者也礼成于三初献亚终合于一处帝曰朕正
欲如是故问卿耳于是敕三献于山上行事其五方帝
及诸神于山下坛行事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0a 页
二十年九月以新修开元新礼一百五十卷颁示天下
先是十四年通事舍人王岩上疏请改撰礼记削去旧
文而以今事编之诏付集贤院学士详议右丞相张说
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刋之典今去圣久远恐
难改易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后颇有
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
用制从之乃令学士右散骑常侍徐坚及左拾遗李锐
太常博士施敬本等捡撰历年不就说卒后肃高代为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0b 页
集贤院学士始奏起居舍人王邱撰成至是上奏之
二十六年四月己亥朔始令太常卿韦绦读时令于宣
政殿百寮于殿上列坐而听之
二十七年敕古者分命公卿巡谒陵寝率皆乘辂以备
其仪虽礼则是常不可废阙而事有适要亦在变通宜
令太仆等司每陵各支辂两乘并仪仗等送至陵所贮
掌既免劳烦无亏肃敬其公卿出城日如常仪至陵所
准此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1a 页
肃宗乾元元年十二月丙寅立春帝御宣教殿太常少
卿于休列读春令常参官五品以上正员并升殿序坐
而听之
上元二年九月改元为元年诏圆丘方泽依常存一太
牢皇庙诸祠临时献熟今昊天上帝太庙一牢羊豕各
三馀祭尽随亦供以备礼明火栈饲之礼亦不暇矣
元年建卯月辛亥诏曰朕敬授人时慎徽月令庶无极
备以获休徵自今以后每至四孟月迎气之日与百辟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1b 页
卿士举而行之
代宗广德二年正月礼仪使杜鸿渐奏郊庙大礼其祝
文自今已后请依唐礼板上墨书其玉简金字者一切
停废如允臣所奏望编为常式制曰宜用竹简从古礼

德宗贞元元年十月诏曰郊祀之义本于至诚制礼定
名宜从事实五方配帝上古哲王道济蒸人礼著明祀
论善计功则朕德不类统天御极则朕位攸同而祝文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2a 页
称臣以祭既无益诚敬有黩等威此岂朕禋祀聪明昭
格上下之意前京兆府司录参军高佩上疏其理精详
朕重变旧仪访于卿士申明大义是用释然依从改正
以敦至礼自今已后五方配帝祀文勿称臣馀礼如旧
六年十一月有事于南郊诏以皇太子为亚献亲王为
终献帝问礼官亚献终献合受诫誓否吏部郎中柳冕
曰准开元礼献官前七日于内受戒誓词云各扬其职
不供其事国有常刑今以皇太子为亚献请改誓词云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2b 页
各扬其职肃奉常仪从之
宪宗元和十三年八月太常检讨王彦威进元和曲台
新礼三十卷(彦威太常散吏于礼阁掇拾自隋已来沿/革吉凶五礼以类区分撰成三十卷进之)
(特授太/常博士)
文宗太和八年二月中书门下奏今月十七日臣等于
延英奏事陛下以近岁阴阳不和水旱为害恐作事有
乖于时令施教未合于天心问臣等读月令因何停废
伏以尧命羲和之官以理四时节授人事至汉丞相魏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3a 页
相奏云阴阳者五事之本群生之命自古圣贤未有不
由者也兼引高帝时相国萧何奏云自天子王侯有土
之君能法天地顺四时以理国家身无祸夭年寿永久
是奉宗庙安天下之大礼也愿选气未应灾害之作实
恐由斯臣等商量古者敬其事则命以始请从来年正
月依开元礼读时令陛下御宣政殿如朝朔之礼兼请
太常卿先撰仪注务于简便以酌时宜所冀简而易从
行之可久从之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3b 页
明通知阴阳者四人各主一时时至明言所职宣帝纳
用亦致理平开元二十五年十月制自今春夏秋冬常
以孟月朔日于正殿受朝读时令至二十六年夏四月
朔始令太常卿韦绦读时令于宣政殿百寮于殿上列
坐而听自天宝已后干戈荐兴盛典久废军旅以便宜
从事法令以变权济时故大化不行和开成三年二月
太常卿王起准敕造礼神十王图
晋高祖天福初诏国朝文物制度起居入阁宜依唐明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4a 页
宗朝事例施行(臣钦若等曰五代礼志所述五礼/皆沿前代无所改易故不编录)
   仪注
王者成治定之业垂明备之制大则封禅郊庙社稷之
事次则朝觐享宴冠婚之文其或旧章湮没书记罕存
则必访博见洽闻之士咨该练敏识之流俾夫沿革于
古今损益乎名数讨河间之坠简讲淹中之旧闻车服
羽仪焕然咸序声明文物浃于天下亿兆睹之而悦服
夷狄仰之而内向所以传徐氏之容著曲台之记载诸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4b 页
油素垂为轨范可不美欤
周周公旦成王时为相制威仪三十(所谓冠婚吉/凶盖仪礼是)
汉叔孙通以高祖为汉王时通为博士汉王已并天下
诸侯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就成/也)
后苍元帝时为博士著曲台记(行射礼于曲/台后苍为记)
后汉卫宏字敬仲光武时为议郎撰汉旧仪四卷汉中
兴仪一卷
马伯第(史不载官自此已后/不书官者皆史阙)建武末制封禅仪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5a 页
樊鯈明帝时为长水校尉与公卿杂定郊祀礼仪
郑玄为大司农撰丧服谱一卷
应劭献帝时以前太山太守为袁绍军谋校尉时始迁
都于许旧章湮没书记罕存劭慨然叹息乃缀集所闻
著中汉辑叙汉官仪及礼仪故事凡十一种百三十六
卷朝廷制度百官仪式所以不亡者由劭之记
刘表为荆州刺史撰新定礼一卷
魏荀攸魏国初建为尚书令撰魏官仪一卷(一说魏顗/为尚书令)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5b 页
(诏典著作/为魏官仪)
王粲为侍中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尝典之
蜀蒋琬为丞相撰丧服要义一卷
吴张昭为绥远将军与孙韶滕胤郑礼等采周汉撰定
朝仪
谢慈为齐王傅撰丧服变除图五卷
晋卫瓘为太保撰丧服仪一卷
荀顗为司空撰晋新仪二十卷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6a 页
杜预为镇南将军撰丧服要集二卷
崔游为相府舍人撰丧服图一卷行于世
蔡谟为司徒撰晋七庙录十卷
范汪为安化将军撰诸府州郡仪十卷
贺循为司空撰丧服要记十卷丧服谱一卷
环济为太学博士撰丧服要略一卷
葛洪为散骑常侍撰丧服变除一卷
孔衍为广陵相撰凶礼一卷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6b 页
刘达为侍中撰丧服要记一卷
范隆为侍中国子祭酒撰三礼吉凶宗记甚有条义
某璩(史失/其姓)为安城太守撰新定仪注四十卷(按隋书经籍/志有晋杂仪)
(注十一卷晋尚书仪十卷甲辰仪五卷封禅仪/六卷卤簿图一卷卤簿仪二卷史失撰人姓名)
宋徐广晋末为汉祖文学祭酒义熙初奉诏撰车服仪
注又撰尚书仪曹所定仪注四十一卷车服杂注一卷
何承天为钱塘令高祖在寿阳召为尚书祠部郎中与
傅亮共撰朝仪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7a 页
庾蔚之为员外散骑常侍撰丧服二十一卷
傅畅撰晋公卿礼秩故事九卷
范晔为太子詹事撰百官阶次一卷
张镜为新安太守撰东宫仪记二十三卷
徐爰撰家仪一卷(按隋书经籍志有宋仪注十卷又有/宋仪注二十卷宋尚书杂注十八卷)
(宋长沙檀太妃薨吊荅书/十二卷史失所撰姓名)
南齐王俭为卫将军撰丧服古今集记三卷吊荅书仪
十卷吉凶书仪二卷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7b 页
王宏为太保撰书仪十卷
王俊之为光禄大夫撰丧服世行要记十卷礼仪制度
十三卷
王圭之为长水校尉撰齐职仪凡五十卷永明中其子
中军参军颢启上诏付秘阁(按隋书经籍志有齐卤簿/仪一卷诸卫左右旗图样)
(一卷史失所/撰人姓名)
梁伏㬅容初仕齐为太子率更令与卫将军王俭深相
交好令与河内司马宪吴郡陆澄共撰丧服古今杂记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8a 页
何胤仕齐为国子博士时尚书令王俭受诏撰新礼未
就而卒使特进张绪续成之绪又卒属在司徒竟陵王
子良子良以让胤乃置学士三十人佐胤撰录有政礼
十卷士丧仪注九卷(按南齐列传中书郎刘绘吴/郡杜栖并助胤制礼仪也)
严植之天监初授后军骑兵参军事高祖诏求通□治
五礼有司奏植之治凶礼撰仪注四百七十九卷录四
十五卷
明山宾为国子博士撰吉礼仪注二百四十四卷礼仪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8b 页
二十卷孝经丧服十五卷录六卷(一云吉礼仪注十/卷宾礼仪注十卷)
陆琏撰军礼仪注一百九十二卷录二卷
贺玚为步兵校尉领五经博士撰宾礼仪注一百四十
五卷(一云九/十卷)
司马褧为晋安王长史撰嘉礼仪注一百一十二卷录
二卷
鲍泉为五经博士于仪礼尤明撰新仪四十卷行于世
(一云/二卷)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9a 页
谢朏为司徒尚书令撰书笔仪二十卷
任昉为新安太守撰梁仪注十卷
丘仲孚为豫章太守撰尚书具事杂仪行于世又撰皇

徐勉为卫将军撰齐职仪十卷又撰太庙祀文二卷
何点徵侍中不起撰礼仪注九卷
周舍为太子詹事卒撰书仪疏一卷
周迁撰古今舆服杂事二十卷
卷五百六十四 第 19b 页
萧子云为国子祭酒撰东宫新记二十卷
裴子野为通直郎撰丧服传一卷
鲍行卿为步兵校尉撰皇室仪十三卷(按隋书经籍志/有梁杂凶礼四)
(十二卷杂仪注一百八卷梁尚书/职仪注四十一卷史失撰人姓名)
陈沈文阿为通直散骑常侍兼国子博士撰仪礼八十
馀卷
马枢字要理徵度支尚书辞不应命撰迩仪四卷
郑灼为尚书仪曹郎广沈文阿仪注撰五礼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0a 页
戚衮为国子助教始兴王府录事参军衮于梁代撰三
礼仪记值乱亡失(按隋书经籍志有陈尚书杂仪注五/百五十卷陈吉礼一百七十一卷陈)
(宾礼六十五卷陈军礼六卷陈嘉礼一/百二卷卤簿图一卷史失撰人姓名)
后魏崔元伯道武时为黄门侍郎撰朝觐宴飨郊庙社
稷之仪
李韶为仪曹令孝文时修改车服及羽仪制度皆令韶
典焉宣武时迁将作大匠敕参定朝仪律令
常景为太常博士与太常刘芳撰朝令未及班行别典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0b 页
仪注多所草创未成芳卒景纂成其事拜谒者仆射孝
明时敕撰太和之后朝仪已施行者凡五十馀卷后迁
中书舍人与侍中崔光安丰王延明受诏仪定服章敕
景参修其事迁为中散大夫蠕蠕主阿那瑰归阙朝廷
疑其位次高阳王雍访景曰昔咸宁中南单于来朝晋
世处之王公特进之下今日为班宜在藩王仪同三司
之间雍从之灵太后诏依汉世阴邓二后故事亲奉庙
礼与帝交献景据正以定仪注朝廷是之后为秘书监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1a 页
撰仪注三十卷
邢昕为中书侍郎受诏与秘书监常景典仪注事出帝
行释奠礼昕与秘书裴伯茂等俱为录义
卢观为著作佐郎与太常少卿李神隽光禄大夫王诵
等在尚书上省撰定朝仪(按隋书经籍志有后魏仪/注五十卷史失撰人姓名)
北齐崔瞻初仕后魏为大夫中庶子孝明时太子纳妃
斛律氏𠡠瞻与鸿胪崔劼撰定婚礼仪注仍面受别旨
曰虽有旧事恐未尽善可好定此仪以为后式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1b 页
崔昂为散骑常侍与太子少师邢邵议定朝仪定国初

赵彦深为司徒撰吉礼七十二卷皇太子丧礼十卷袁
律修为秘书监天统中诏与赵郡王睿等议定五礼(按/隋)
(书经籍志有后齐仪注二百九卷杂要礼三/十八卷皇太子序亲簿一卷史失所撰姓名)
后周周惠达初仕西魏为右仆射自关右草创礼乐缺
然惠达与礼官损益典章至是仪轨稍备
薛憕仕西魏为中书侍郎文帝大统初仪制多阙太祖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2a 页
令憕与卢辨檀翥等参定之
薛寘仕西魏为中书令朝廷方改物创制欲行周礼乃
诏寘与少宗伯卢辨斟酌古今共详定之
庾瑾为司宗中大夫内史撰新仪十编(一云书/仪十萹)
隋薛道衡初仕北齐为散骑常侍武平初诏与诸儒脩
定五礼
宇文弼初仕后周为礼部上士奉诏定五礼
裴政仕周为散骑侍郎与卢辨依周礼建六卿设公卿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2b 页
大夫士并撰次朝仪车服器用多遵古礼革汉魏之法事
并施行
潘徽字伯彦吴郡人炀帝镇江都引为扬州博士令诸
儒撰江都集礼一部复令徽作序(按隋书经籍志有妇/人书仪八卷失所撰)
(人姓名又有梁脩端文仪二卷谢元内外书仪四卷蔡/超书仪二卷李穆叔赵李家仪十卷录一卷释昙瑗僧)
(家书仪五卷/失其朝代)
唐窦威隋末为考功郎称病去官及高祖定关中引为
相国司录草创仪制多威所定高祖尝谓裴寂曰叔孙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3a 页
通不能加也
令狐德棻累官太常卿撰皇帝封禅仪六卷
张文琮为江州刺史撰丧仪纂要七卷
姚璹为纳言则天将封嵩岳命璹总知撰仪注
路敬淳为太子司议郎崇贤馆学士数受诏脩缉吉凶
杂仪
韦叔夏为春官员外则天将拜辟雍及享明堂皆别授
制其当时儒者祝钦明郭山恽撰定仪注凡所立义众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3b 页
咸推伏久之历迁成均司业久视元年下制曰吉凶礼
仪家国所重博士亦甚详明成均司业韦叔夏太子率
更令祝钦明博涉经史多所该练委以参掌冀得精详
自今礼司所脩仪注并令叔夏等刋定讫然后奏进
郑馀庆为右仆射宪宗以其谙练典章朝廷礼乐制度
有乖故事专委馀庆参酌施行遂为详定使又以刑部
侍郎韩愈礼部侍郎李程副知详定右司郎中崔郾吏
部郎中陈讽刑部员外杨嗣复礼部员外庾敬休并充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4a 页
详定判官从馀庆之请也朝廷仪制吉凶五礼咸有损
益焉
韦处厚为翰林学士敬宗宝历末枢密使王守澄议立
文宗问仪于处厚处厚该博今古一夕制置无不得礼
且曰诘旦江王宜先下教布告群臣言已平内难下教
讫群臣然后合班劝进礼毕太皇太后当有令奏册江
王即皇帝位于是一如处厚议
后唐刘岳为太常卿文学之外通于典礼明宗天成中
卷五百六十四 第 24b 页
奉诏撰新书仪一部文约而理当至今行于世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