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六十三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三 宋 王钦若等 撰
  掌礼部
   总序
夫礼本太一而生缘人情以制故作者之谓圣述者之
谓明繇是官有御事有职礼有序焉唐虞命伯夷为秩
宗典天地人之三礼商因夏礼损益之可知周监二代
其文彬郁春官大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邦之天神人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b 页
鬼地祗之礼以佐王建保邦国其属凡六十秦置奉常
掌宗庙礼仪有丞博士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
数十人汉兴命叔孙通为奉常制礼仪景帝中六年更
名奉常为太常属官有太乐太祝太宰太史太卜太医
六令丞又均官都水两长丞又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
乂有雍太宰太祝令丞五畤各一尉又博士及诸陵县
皆属焉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太常博士员十二人东汉
因前制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a 页
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其属有赞飨一人秩六百
石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
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掌凡行礼及祭祀
小事总署曹事举庙中非法其署曹掾史随事为员诸
卿皆然也博士祭酒一人六百石太祝令一人六百石
凡国有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庙祭太祝令主席酒员
吏其下又有斗食佐学事学事有秩祝人宰屠者等员
太宰太子高庙等令亦然丞一人掌祝小神事太宰令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b 页
一人六百石掌宰官鼎俎馔具之物凡国祭祀小宰陈
馔具明堂丞一人灵台丞一人并二百石太子乐令一
人六百石掌乐凡国祭祀掌请奏乐及大飨用乐掌其
陈序员吏丞一人律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酎除吏
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大夫子取适子高五
尺以上年十二到十六颜色和身体修治者以为舞人
也丞一人高庙令一人六百石掌按行扫除无丞世祖
庙令一人六百石如高庙先帝每陵令各一人六百石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a 页
掌守陵园案行除扫丞及校长各一人校长主兵戎盗
贼事丞皆选孝廉郎年少薄伐者迁补府长史都官令
候司马先帝陵每陵食官令各一人六百石掌望晦时
节祭祀每陵食监一人秩六百石监丞一人三百石中
黄门八人从官二人案食监即是食官令也太常有祠
祀令一人后转属少府有太卜令六百石后省并太史
章帝又置祀令丞延平元年省魏太常特置博士属官
有太祀令丞掌宗祀五帝之事又改太子乐令复曰太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b 页
乐令丞武帝平荆州得杜夔能识旧乐章以为恊律都
尉又尚书初置祠部曹晋承魏制有博士协律校尉员
又统太学诸博士祭酒及太史太庙太乐鼓吹陵等令
又有祠部尚书尝与右仆射通职不常置又诸曹有祠
部郎宋太常府有博士亦谓之太学博士齐因之梁陈
亦兼统国学博士其丞视尚书郎太常凡统太学太医
乘黄及诸陵等令丞又有祠部尚书领祠部仪曹二曹
齐梁陈皆然齐太常府置丞一人五官功曹主簿领官
卷五百六十三 第 4a 页
博士国子祭酒博士助教又统太庙明堂太祝太史廪
牺太乐诸陵乘黄客馆等令丞其下各有职吏又有祠
部尚书右仆射通职不俱置梁太常统廪牺鼓吹太祝
太乐清商鼓吹等署令丞太常位视金紫光禄大夫班
第十四三品勋位丞班第五视尚书郎主簿一人其迁
为五官功曹又位不登十八班者别为七班主簿第四
博士兼统国学博士陈并因之后魏太常卿第三品少
卿正四品丞正六品博士从七品太祝令从正九品祝
卷五百六十三 第 4b 页
史从九品下又置太乐博士六品下鼓吹令阙又有太
医博士助教太卜博士从七品下廪牺令从五品下又
有仪曹尚书北齐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衣冠之
属其属官有博士恊律郎八书博士等员统诸陵太庙
太乐衣冠鼓吹太祝太医廪牺太宰等署令丞而太庙
兼领郊祠崇元二局丞太乐兼领清商部丞鼓吹兼领
黄户局丞太史兼领灵台太卜二局丞又祠部尚书统
主客虞曹屯田起部五曹后周依周礼建官太常卿为
卷五百六十三 第 5a 页
宗伯少卿为小宗伯属官有守庙典祀大司乐等中大
夫小守庙小典祀小司乐太卜太祝等下大夫又有小
卜小祝等上士又有司郊治礼乐师乐胥司巫等中士
及下士春官又有礼部后改为司宗又春官之属有典
命后改为大司理俄改大司理复为礼部大夫隋太常
等又有博士四人恊律郎二人奉礼郎十六人统郊社
太庙诸陵太祝衣冠太乐清商鼓吹太医太卜廪牺等
署各置令丞又置礼部尚书统礼祠主膳四曹唐制太
卷五百六十三 第 5b 页
常寺卿一人正三品掌邦国礼乐郊庙社稷之事以八
署分而治焉一曰郊社二曰太庙三曰诸陵四曰太乐
五曰鼓吹六曰太医七曰太卜八曰廪牺总其属而行
其政令少卿为之贰属官有博士四人掌辨五礼之仪
式本先王之法制通变随时而损益焉太祝六人掌出
纳神主于太庙之九室而奉享荐禘祫之仪奉礼郎二人
掌设君臣之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恊律郎二人掌
和六律六吕以辨四时之气八风五音之节太庙斋郎
卷五百六十三 第 6a 页
京都各一百三十人门仆京都各三十二人自少卿及
诸令以下有丞主簿录事府史典事掌故等员以属焉
太常自龙朔三年改为奉常正卿又改礼部尚书为司
礼太常伯咸亨中各复旧光宅元年奉常改为司礼寺
礼部为春官神龙元年司礼复为太常寺春官复为礼
部礼部总判祠礼膳部及主客事奉礼郎本为治礼避
高宗讳改为太常又有礼直五人乾元初省又贞元七
年又置礼仪直两员九年以太常寺礼院置修撰检讨
卷五百六十三 第 6b 页
官各一员礼生员三十五人长庆二年又置守阙人大
中四年诏曰太常少卿宜与太卿通判文案五代因之
无所改作夫人纪肇修礼用为急历代而下厥职茂焉
若乃稽古宪官因时变革本聪明之至德非臣下之所
专其有讲贯艺文发明制度折衷得失裁正是非必资
洽闻克济乃事至于四方异俗五音制赐咸以类别亦
用典掌则有苟合旨意紊乱法度罔揆荒缪恣成矫诬
有司之过可不慎欤凡掌礼部有九门
卷五百六十三 第 7a 页
   制礼
夫礼者所以法天地之经建上下之纪教训正俗防邪
窒欲序人伦而制邦治者也故三五异代而不相沿袭
盖有损益之殊范因革之异宜青素之尚不同骊翰之
变非一是以先王治定制礼因人情而为之防者也夏
商之代莫得而详周姬之祖述参于经艺汉氏而下仪
法昭著故其弛张之名数创制之轨范祀享朝宴之节
文物声名之度随时降杀与运消长执简所记咸足徵
卷五百六十三 第 7b 页
焉至或申命鸿硕加之论讨参酌前训讲求方册形于
撰集焕乎编缀亦类其说而次叙之云
周成王六年周公旦述文武之绩制周官及仪礼以为
后王法(臣钦若等曰周官即周礼也周公观夏商之礼/而增损之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
(威仪三千皆/周公所制也)
汉高祖五年即皇帝位于定陶博士叔孙通就其仪号
(就成/也)高帝悉去秦仪法为简易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
(呼音大/故切)拔剑击柱帝患之通知帝益厌之说帝曰夫
卷五百六十三 第 8a 页
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徵鲁诸生与臣弟子共
起朝仪高帝曰得无难乎通曰五帝异乐三王不同礼
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因损
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复重也因也/音扶目切)臣愿颇采古礼与
秦仪杂就之帝曰可试为之令易知度吾所能行为之
于是通使徵鲁诸生三十馀人(通为使者/而徵诸生)鲁有两生不
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小主皆面䛕亲贵今天下初定死
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
卷五百六十三 第 8b 页
而后可兴也(言行德教百年然/后可定礼乐也)吾不忍为公所为不合
古吾不行公往矣母污我通笑曰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若女也鄙/言不通)遂与所徵三十人西西入阙及上左右为学
(左右谓近臣也为/学谓素有学术)与其子弟百馀人为绵蕞野外(谓/以)
(茅树地为纂位尊卑之/次也春秋传曰置茅蕝)习之月馀通曰帝可试观帝使
行礼曰吾能为此乃令群臣习肄(肄亦习也/音弋二切)会长乐宫
成诸侯百官群臣朝十月(适会于七年十月而长乐宫/新成也汉时尚以十月为正)
(月故行朝岁之礼/史家追书十月)先平明(未平明/之前)谒者治礼引以次入
卷五百六十三 第 9a 页
殿门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志与帜同/音式饵切)
曰趋(传声教入者皆令/趋谓疾行为敬也)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侠与/挟同)
(挟其两旁每陛/皆数百人也)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
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乡皆读/曰飨)大行设九宾胪
句传(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
(传声而/唱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
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至礼毕尽伏置法酒(法酒者/犹言礼)
(酌谓不饮/之至醉)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抑屈也谓依礼法/不敢平坐而视)
卷五百六十三 第 9b 页
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
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欢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
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拜通为奉常
文帝即位初大中大夫贾谊以为汉兴二十馀年天下
和洽宜当改正朔服色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草具其
仪法(草谓创/造之)帝谦让未皇也(皇暇也自以/为不当改制)
十六年帝使博士诸生刺六经中作王制
武帝即位初招良赵绾王臧等以文学为公卿议立明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0a 页
堂制礼服以兴太平(服谓衣服/之色也)会窦太后好黄老言不
说儒术(说读/曰悦)其事乃废至建元元年始议立明堂
元封二年秋作明堂于泰山下初天子封泰山泰山东
北趾右时有明堂处处险不敞(言其险隘/不显敞)帝敬治明堂
奉高帝未晓其制度济南人公王带上黄帝时明堂图
(公王姓也带名也吕氏春秋/齐有公王舟此盖其旧族也)明堂中有一殿四面无壁
以茅盖通水水圜宫垣(圜绕/也)为复道上有楼从西南入
名曰昆仑天子从之入以拜祀上帝焉于是帝令奉高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0b 页
作明堂汶上如带图
平帝元始三年诏光禄大夫刘歆等杂定婚礼四辅公
卿大夫博士郎吏家属皆以礼娶亲迎立轺并马(轺音/谣立)
(乘小车也并马骊驾也谓/新定此制也并者步鼎切)
后汉光武建武二十六年南单于乌桓来降边境无事
百姓新去兵革岁仍有年家给人足司空张纯以圣王
之建辟雍所以崇尊礼义既富而教者也乃按七经谶
明堂图河间古辟雍记孝武太山明堂制度及平帝时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1a 页
议欲具奏之未及上会博士桓荣上言宜立辟雍明堂
章下三公太常而纯议同荣乃许之
中元元年十一月初起明堂灵台辟雍及北郊兆域(大/戴)
(礼云明堂者凡九室一室有四户八牖三十六户七十二/牖以茅盖上上员下方赤缀户也白缀牖也礼图又曰)
(建武三十一年作明堂上员下方十二堂法日辰九室/法九州室八匆八九七十二法一时之数室有十二户)
(法阴阳之数胡伯始云古清庙盖以茅今盖以瓦下藉/茅存古制也汉官仪曰明堂四面起土作堑堑中无水)
(明堂去平城门二里许天子出从平城门先立明堂乃/至郊祀又曰辟雍从北门入三月九月者皆于中行乡)
(射礼辟雍以水周其外以节观诸侯曰泮宫东西南有/水北无下天子也汉宫閤疏曰灵台高三丈十二门天)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1b 页
(子曰灵台诸侯曰观台汉官仪北郊台在城西北角去/城一里所谓方坛四陛但有坛祠舍而已其鼓吹乐及)
(舞人御帐皆从南郊之具也祗位南面西上高皇后配/西南皆有坛上地里群神从食坛下南郊焚犊北郊埋)
(犊/)
明帝永平元年正月率公卿以下朝于原陵如元会仪
是时帝即位踰年群臣朝正感先帝不复闻见此礼乃
帅公卿百僚就园陵而创焉
章帝元和二年下诏曰河图称赤九会昌十世以光十
一以兴尚书璇玑钤曰述尧理世平制礼乐放唐之文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2a 页
子末小子托于数终曷以缵兴崇弘祖宗仁济元元帝
命验曰顺尧考德题期立象且三五步骤优劣殊轨况
于顽陋无以克堪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每见图书中心
恧焉博士曹褒知帝旨欲有兴作乃上疏曰昔者圣人
受命而王莫不制礼作乐以著功德功成作乐化定制
礼所以救世俗致祯祥焉万姓获福于皇天者也今皇
天降祉嘉瑞并臻制作之符甚于言语宜定文制著成
汉礼丕显祖宗盛德之美章下太常太常巢堪以为一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2b 页
世大典非褒所定不可许帝知群僚拘挛难与图始朝
廷礼宪宜时刋立
和帝永元五年春正月登灵台望云物
魏文帝黄初元年诏曰孔子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
周之冕乐则韶舞此圣人集群代之美事为后王制度
也传曰夏数为得天朕承唐虞之美至于正朔当依虞
夏故事若殊徽号异器械制礼乐易服色用牲币自当
随土德之数每四时之季月服五十八日腊以丑牲用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3a 页
白其节毛自当赤但节幡黄耳其馀郊祀天地朝会四
时之服宜如汉制宗庙所服一如周礼尚书令桓阶等
奏据三正周复之义国家承汉氏人正之后当受之以
地正牺牲宜用白今从汉十三个月正则牺牲不得独
改今新建皇统宜稽古典先代以从天命而正朔牺牲
一皆不改非所以明革命之义也诏曰服色如改所奏
其馀宜如虞承唐但腊月用丑耳
二年正月乙亥朝日于东门之外诏曰汉氏不拜日于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3b 页
东郊而旦夕尝于殿下东西拜日烦亵似家人之事非
事天郊神之道也(按礼天子以春分朝日于东秋分夕/月于西今正月非其时也至明帝太)
(和元年二月丁亥朔朝日于东郊/八月己丑夕月于西郊此古礼也)
明帝太和元年正月丁未郊祀武帝以配天宗祀文帝
于明堂以配上帝是时二汉郊礼之制具存魏即损益
可知也
青龙五年山荏县龙见诏三公曰昔在庖牺继天而王
始据木德为群代首自兹以降服物氏号开元著统者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4a 页
既膺受命历数之期握皇灵迁兴之运承天改物序其
纪纲虽炎黄少昊颛顸高辛唐虞夏后世系相袭同气
共祖犹昭显所受之运著明天人去就之符无不革易
制度更定礼乐诞群后班瑞信使之焕炳可述于后也
至于正朔之事当明不变改以彰异代曷疑其不然哉
文皇帝践祚之初庶事草创遂袭汉正不革其统朕在
东宫及臻在位每览书籍之林总公卿之议夫言三统
相变者有明文云虞夏相因者无其言也历志曰天统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4b 页
之正在子物萌而赤地统之正在丑物化而白人统之
正在寅物成而黑但含生气以微成著故太极运三辰
五星于上元气转三纲五行于下登降周旋终则又始
言天地与人所以相通也仲尼以大圣之才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制作春秋论䆒人事以贯百王之则故于二
微之月每月称王以明三正迭相为首夫祖述尧舜以
论三正则其明义岂使近在殷周而已乎朕以𦕈身继
承洪绪既不能绍上帝之遗风扬先帝之休德又使王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5a 页
教之弛者不张帝典之阙者未补亹亹之德不著亦恶
乎已乎今推三纲之次魏得地纲当以建丑之月为正
考之群艺厥义彰矣改青龙五年春三月为景初元年
孟夏四月服色尚黄牺牲用白戎事乘黑首之白马建
太赤之旗期会建太白之旗春夏秋冬孟仲季月虽与
岁不同至于郊祀迎气礿禘烝尝巡狩蒐田分至启闭
班宣时令中气晚早敬授民事诸若此者皆以正岁斗
建为节历数之序乃上与先圣合符同契重规叠矩者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5b 页
也今遵其义庶可以显祖考大造之基崇有魏维新之
命于戏王公群臣百辟卿士靖康厥职帅意无怠以永
天休司徒布露咸使闻知称朕意焉(按服色尚黄据土/行也牺牲旂旗一)
(用殷礼行殷之时故也周礼巾车职建大赤以朝大白/以即戎此则周以正色之旗朝会以先代之旗即戎始)
(用殷礼变周之制故建/白以朝大赤即戎也)
明帝又诏曰以建寅之月为正者其牲用玄以建丑之
月为正者其牲用白以建子之月为正者其牲用骍此
为牲色各从其正不随所犯之阴阳也祭天不嫌于用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6a 页
玄则祭地不得独疑于用白也天地用牲得无不宜异
耶更议于是议者各有引据无适可从又诏曰诸议所
依据各参错若阳祀用骍阴祀用黝复云祭天用玄祭
地用黄如此用牲之义未为通也天地至尊用牲当以
所尚之色不得专以阴阳为别也今祭皇帝天皇后地
天地郊明堂宗庙皆宜用其别祭五郊各随方色祭日
月星辰之类用骍社稷山川之属用玄此则尊卑方色
阴阳众畅矣初明帝即位便有改正朔之意朝议多异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6b 页
同持疑不决久乃下诏曰黄初以来诸儒共论正朔或
以改之为宜或以不改为是意取驳异于今未决朕在
东宫时闻之意尝以夫子作春秋通三统为后王法正
朔各从色不同因袭自五帝三王以下或父子相继同
体异德或纳为大麓受终文祖或寻干戈从天行诛虽
遭遇异时步骤不同然未有不改正朔易服色表明文
物以章受命之符也由此而言之何必以改正为是耶
于是公卿以下博议侍中高堂隆议曰按自古有文章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7a 页
以来帝王之兴受禅之与干戈皆改正朔所以明天道
定民心也易曰乾元亨利贞有孚改命吉汤武革命从
乎天应乎人其义曰水火更用事犹王者必改正朔易
服色也易通卦验曰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以应天地
三气三色书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建皇授政改朔初
高阳氏以十一月为正荐玉以赤缯高辛氏以十三月
为正荐玉以白缯尚书传曰舜定钟石论人声乃及鸟
兽咸变于前故更四时改尧正诗曰一之日觱发二之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7b 页
日栗烈三之日于耜传曰一之日周正月二之日殷正
月三之日夏正月诗推度灾曰如有继周而王者虽百
世可知以前验后文质相因法度相改三而复者正色
也二而复者文武也以前验后谓轩辕高辛夏后氏汉
皆以十三月为正少昊有唐有殷皆以十二月为正高
阳有虞有周皆以十一月为正后虽百皆以前代而复
也礼大传曰圣人南面而治天下必正度量考文章改正
朔易服色殊徽号乐稽曜嘉曰禹将受位天意大变迅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8a 页
风雷雨以明将去虞而适夏也是以舜禹虽太平受禅
犹制礼乐改正朔以应天从民夏以十三月为正法物
之始其色尚黑殷以十二月为正法物之牙其色尚白
周以十一月为正法物之萌其色尚赤能察其类能正
其本则岳渎致云雨四时和五稼成麟皇翔集春秋十
七年夏六月甲子朔日有蚀之传曰当夏四月是谓孟
夏春秋元命苞曰王者受命昭然明于天地理故必移
居处更称号改正朔易服色以明天命圣人之宝文质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8b 页
再而改穷则相承周则复始正朔改则天命显凡典籍
所记不尽于此略举大较亦足以明也太尉司马悫尚
书仆射卫臻尚书薛梯中书刘放中书侍郎刁干博士
秦静赵怡中候中诏季岐以为宜改侍中缪袭散骑常
侍王肃尚书郎魏衡太子舍人黄史嗣以为不宜改至
是始定
晋文帝为晋王命司空荀顗因魏代前事撰为新礼参
考古今更其节文羊祜任恺庾峻应贞并共刋定成立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9a 页
六十五篇奏之(太康初尚书仆射朱整奏付尚书礼挚/虞讨论之虞表所宜增损日臣典校故)
(太尉顗所撰五礼臣以为史笔命以垂统帝王之美事/也隆礼以率教邦国之大务也是以臣前表礼事稽留)
(未逮请/施行)
武帝泰始二年正月诏曰有司前奏郊祀权用魏礼朕
不虑改作之难令便为永制众议纷纭遂不时定不得
以时供飨神祗配以祖考日夕难企贬食忘安其便郊
祀时群臣又议五帝即天地五气时异因殊其号虽名
有五其实一神明堂南郊宜除五帝之坐五郊改五精
卷五百六十三 第 19b 页
之号皆同称昊天上帝各设一坐而已地郊又除先后
配祀帝悉从之是年二月丁丑郊祀宣皇帝以配太宗
文皇帝于明堂以配上帝十一月有司议奏古者丘郊
不异宜并圆丘方丘于南北郊更修立坛兆其二至之
祀合于二郊又从之一如宣帝所用王肃议也是月庚
寅冬至帝亲祠圆丘于南郊自是后圆丘方泽不别立
六年十二月帝临辟雍行乡饮酒之礼诏曰礼仪之废
久矣乃今后讲肄旧典赐太常绢百疋丞博士及学生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0a 页
牛酒
十年将聘拜三夫人九嫔有司奏礼皇后聘以榖圭无
妾媵礼贽之制诏曰拜授可依魏氏故事于是临轩使
使持节兼太常拜夫人兼御史中丞拜九嫔
太康五年修作明堂辟雍
怀帝即位遵旧制临太极殿使尚书郎读时令
元帝太兴元年三月辛卯亲郊祀飨配之礼初尚书令
刁恊国子祭酒杜夷议宜须旋都雒邑乃修之司徒荀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0b 页
组据汉献帝居许即便立郊自宜于此修奉骠骑王导
仆射荀崧太常华常中书侍郎唐亮皆同组议事遂施
行其制度皆太常贺循依晋之旧也
四月合朔中书侍郎孔愉奏曰春秋日有蚀之天子伐
鼓于社攻诸阴也诸侯伐鼓于朝臣自攻也按尚书符
若曰有变更便伐鼓于诸门有违旧典诏曰即陈有正
义辄敕外改之
孝武帝太元十三年正月后辛祀明堂车服之仪率遵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1a 页
汉制出以法驾服以衮冕
宋文帝元嘉十五年四月皇太子纳妃六礼文与纳后
不异百官上礼其月壬戌于太极殿西台叙宴二宫队
王副司徒征北镇南三府佐扬兖江三州网彭城江夏
南谯始兴武陵曹七国侍郎以上诸二千石在都邑者
并豫会
二十一年十月命刺史郡守修东郊耕藉之仪
孝武即位初军府造次不晓朝章徐爰素谙其事既至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1b 页
莫不嘉悦以兼太常丞撰立仪注大明五年五月起明
堂于国学南丙巳之地六年置凌室修藏冰之礼
前废帝即位以郊旧地为吉祥移还本处先是北郊晋
成帝世始立本在覆舟山南来太祖以其地为乐游苑
移于山西北后以其地为北湖移于湖塘西北其地卑
下泥湿又移于白石村东其地又以为湖乃移于钟山
北京道西与南郊相对后罢白东湖北郊还旧处
南齐太宗建元元年七月祭五帝之神于明堂有功德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2a 页
之君配明堂制有五室从尚书仆射王俭议也
梁高祖天监九年有事灵坛以为雨既类阴而求之正
阳其谬已甚东方既非盛阳而为生养之始则雩坛应
在东方祈晴亦宜此地于是遂移于东郊(初大雩国南/除地为墠至)
(是改/焉)
十二年太常丞虞䂃引周礼明堂九尺之筵以为高下
修广之致堂崇一筵故阶高九尺汉家制度犹遵此礼
故张衡云度堂以筵者也郑元以庙寝三制既同但应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2b 页
以九尺为度制可于是毁宋太极殿以其材搆明堂十
二间基准太庙以中央六间安六座悉南向东来第一
青帝第二赤帝第三黄帝第四白帝第五黑帝配帝聪配
享五帝在阼阶东上西向大殿后为小殿五间以为五
佐室焉初高祖以明堂在国之阳其祀之法犹依齐制
欲有改作乃下制旨而与群臣切磋其义制曰明堂唯
大戴礼九室八牖三十六户以茅盖屋上圆下方郑元
据援神契亦云上圆下方又云八匆四达明堂之义本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3a 页
是祭五帝神九室之数未见其理若五堂而言虽当五
帝之数向南则皆汁光纪向北则背赤熛怒东向西向
又亦如此于事殊未可安且明堂之祭五帝则是总义
在郊之祭五帝则是别义知祀所配复应有室若专配
一室则是义非配五若皆配五则便成五位以理而言
明堂本无有室宋异以为月令天子居明堂左个右个
听朔之礼既在明堂今若无室则于义成阙制曰若如
郑元之义听朔必在明堂此则人神混淆庄敬之道有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3b 页
废春秋云介居二大国之间此言明堂左右个者谓所
记五帝明堂之南又有小堂亦号明堂分为三处听朔
既三处则有左右之义在营域之内明堂之外则有个
名故曰明堂左右个也以此而言听朔之处自在五帝
堂之外人神有别羌无相干其义是非莫定初尚未改
至是䂃议乃定
十六年四月诏曰人神无常飨飨于克诚所以西邻礿
祭实受其福宗庙祭祀犹有牲牢无益至诚有累宜造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4a 页
自今四时烝尝外可量代之八座议以大脯代一元大
武八座又奏既停宰杀无复省牲之事请立省馔仪其
众官陪列并同省牲帝从之
普通六年尚书仆射徐勉上修五礼表曰臣闻立天之
道曰阴与阳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故称道之以德齐之
以礼夫礼所以安上治人引风训俗经国家利后嗣者
也唐虞三代盛必由之在乎有周宪章尤备因殷革夏
损益可知虽复经礼三百曲礼三千经文三百威仪三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4b 页
千其大归有五即宗伯所掌典礼吉为上凶为之次宾
次之军次之嘉为下也故祠祭不以礼则不齐不庄丧
纪不以礼则背死忘生者众宾客不以礼则朝觐失其
仪军旅不以礼则致乱于师律冠婚不以礼则男女失
其时为国修身于斯攸急洎周室大坏王道既衰官守
斯文日失其序礼乐征伐出自诸侯小雅尽废旧章缺
矣是以韩宣适鲁始知周公之德叔侯在晋用辨郊劳
之仪战国纵横政教愈泯暴秦灭学扫地无馀汉氏郁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5a 页
兴日不暇给犹命叔孙于外野方知帝王之为贵末叶
纷纶递有兴毁或以武功锐志好黄老之言礼义之式
于焉中止及东京曹褒南宫制述集其散略百有馀篇
虽写以尺简而终阙于奏其兵革相寻异端互起章句
既沦俎豆斯辍方领矩步之容事灭于旌鼓兰台石室
之文用尽于帷盖至乎晋初爰定斯礼荀顗制之于前
挚虞删之于末既而中原丧乱罕有所遗江左草创因
循而已釐革之风是则未暇伏惟陛下睿明启运先天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5b 页
改物拨乱惟武经时以文作乐在乎功成制礼弘于业
定光启二学皇枝等于贵游客兹五馆草莱升以好爵
爰自受命迄于告成盛德形容备矣天下能事毕矣敦
敦穆穆无得而称焉至若玄符灵贶之祥浮溟栈山之
赆固亦日书左史副在有司焉可得而略也是以命彼
群才搜甘泉之法延兹硕学阐西台之仪淄上淹中之
儒连踪继轨负笈怀铅之彦匪旦伊夕谓以化穆三雍
人从五典秩宗之教勃焉以兴伏寻所定五礼起齐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6a 页
永明三年太子步兵校尉伏曼容表求制一代礼乐于
时参议置旧学士十人止修五礼咨禀卫将军丹阳尹
王俭学士亦分住郡中制作历年犹未克就及文宪薨
殂遗文散逸后又以事付国子祭酒何胤经涉九载犹
复未毕建武四年胤还东山齐明帝敕尚书令徐孝嗣
旧事本末随在南第东昏永元中孝嗣于此遇祸又多
零落当时鸠敛所馀权付尚书左丞蔡仲熊骁骑将军
何佟之共掌其事修礼局住在国子学中门外东昏之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6b 页
代频有军火其所散失又踰大半天监元年佟之启审
省置之宜敕使外详时尚书参详以天地初革庶务权
舆宜俟隆平徐议删撰欲且省礼局并还尚书仪曹诏
旨云礼坏乐缺故国异家殊实宜以时修定以为承准
但顷之修撰以情取人不以学进其掌知者以贵总一
不以稽古所以历年不就有名无实此既经国所先外
可议其人定便即撰次于是尚书仆射沈约等参议诸
五礼各置旧学士一人人各自举学士二人相助抄撰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7a 页
其中有疑者依前汉石渠后汉白虎随源以闻请旨断
决乃以旧学士右军记室参军明山宾掌吉礼中军田
曹行参军兼太常丞贺阳掌宾礼征虏记室参军陆琏
掌军礼右军事司马聚掌嘉礼尚书左丞何佟之总参
其事佟之后以镇北咨议参军伏晅严植掌凶礼晅寻
迁官以五经博士缪昭掌凶礼复以礼仪繁广记载残
缺宜须博论共尽其致更使镇军将军丹阳尹沈约太
常卿张充及臣三人同参厥务臣又奉别敕总知其事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7b 页
末又使中书侍郎周舍庾于陵二人复豫参知若有疑
义所掌学士当职先立议通咨五礼旧学士及参知各
言同异条牒启闻决之制旨疑事既多岁时又积制旨
裁断其数不少莫不网罗经诰玉振金声义贯幽微理
入神爽前儒所不择后学所未闻凡诸奏决皆载篇首
具列圣旨为不刋之则洪规盛范冠绝百王茂实英声
方垂千载宁孝宣之能拟岂孝章之足云五礼之职事
有繁简及其列纂不得同时嘉礼仪注以天监六年五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8a 页
月七日上尚书合十有二秩一百十六卷五百四十六
条宾礼仪注以天监六年五月二十日上尚书合十有
七秩一百三十三卷五百三十五条军礼仪注以天监
九年十月二十九日上尚书合十有八秩一百八十九
卷二百四十条吉礼仪注以天监十一年十一月十日
上尚书合二十有六秩二百二十四卷一千五百条凶
礼仪注以天监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上尚书合四十
有七秩五百一十四卷五千六百九十三条大凡一百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8b 页
二十秩一千一百七十六卷八千一十九条又例副秘
閤及五经典书各一通缮写校定以普通五年二月始
获完毕窃以撰正履礼历代罕就皇明在运厥功克成
周代三千举其成数今之八千随事附益质文相变故
其数兼倍犹如八卦之爻因而重之错综成六十四也
昔文武二王所以纪纲周室君临天下公旦修之致太
平龙凤之瑞自斯厥后甫备兹目孔子曰其有继周者
虽百世可知岂所谓齐功比美者欤臣以庸识谬司其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9a 页
任淹留历稔允当斯责兼勒成之初未遑表上实由才
轻务广思力不周永言惭惕无忘窹寐自今春繇驾将
亲六师搜寻军礼阅其修章靡不该备所谓郁郁文哉
焕乎洋洋信可以悬诸日月颁之天下者矣愚心喜忭
弥思陈述兼前后联官一时皆逝臣虽幸存老已将及
虑皇世大典遂阙腾奏不任下情辄具载撰修始末并
职掌人所成秩条目之数谨拜表以闻诏曰经礼大备
政典载弘今诏有司按以行事也又诏曰勉表如此因
卷五百六十三 第 29b 页
革允釐宪章大备功成业定于是乎在可以光被八表
施诸百代俾万世之下知在斯文主者其按以遵行勿
有失坠
陈宣帝太建五年六月治明堂
十年八月乙巳立方明坛于娄湖
后魏道武天兴元年定都平城即皇帝位诏仪曹郎董
谧撰朝觐飨宴郊庙社稷之仪
二年命礼官招采古事制三驾一曰卤簿驾军戎大祠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0a 页
则设之二曰法驾巡狩小祠则设之三曰小驾游宴离
宫则设之
六年诏有司制冠服随品秩各有差(时事未暇/多失古礼)
孝文帝太和四年八月乙卯诏诸州置冰室十二年正
月辛巳朔初建五牛旌旗
十五年四月己卯经始明堂
五年丙辰诏造五辂
八月乙巳亲定禘祫之礼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0b 页
戊午诏曰先帝有水火之神四十馀名及城北星神今
圆丘之下既祭风伯雨师司中司命明堂祭门户井灶
中霤每神皆有此四十神计不须立悉可罢之甲寅集
群官诏曰近论朝日夕月皆欲以二分之日于东西郊
行礼然月有馀闰行无常准若一依分日或值月出于
东而行礼于西寻情即礼不可施行昔秘书监薛谓等
尝论此事以为朝日以朔夕月以旰卿等意谓朏二分
何者为是尚书游明根对曰考按旧式推拔众议宜从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1a 页
朏月
十六年正月帝升灵台以观云物降居青阳左个布政
事每朔依以为常
宣武帝延昌三年十二月诏立明堂
孝明帝熙平元年九月侍中仪同三司崔光表奉诏定
五时朝服
正光二十二月诏司徒崔光安礼王延明等议定章服
(初孝文太和中始考旧典以制冠服百僚各有差以制/未用给至是又诏光等及在朝名学更条章粗备焉)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1b 页
北齐文宣天保元年皇太子监国在西林会群议皆东
(臣钦若等曰北齐书无志凡礼仪之事并/载散书君臣名号不知制作何人编也)
二年皇太子于北城地内冬会又议东面吏部郎陆邛
疑非礼魏收改为西面邢子才执为东面援引经据大
相往复竟徙西面为定
后周明帝武成元年吐谷浑寇边帝服乘马遣大司马
贺兰祥于太祖之庙司宪奉钺进授大将军拜受以授
从此礼毕出受兵甲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2a 页
隋高祖开皇元年既受周禅欲新制度乃命国子祭酒
辛彦之议定祀典为九丘于国之南太阳门外道东二
里其丘四成各高八尺一寸下成广二十丈再成广十
五丈三成广十丈四成广五丈再岁冬至日祀昊天上
帝于其上以太祖武元皇帝配为方丘于宫城之北一
四里其丘再成成高五尺下成方十丈上成方五丈夏
至日祭皇地祗于其上南郊为坛于国之南太阳门外
道西一里去宫十里坛高七尺广四丈孟春上辛祠所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2b 页
感帝赤熛怒于其上北郊孟冬祭神州之神并以太祖
武元皇帝配
四年十一月诏曰右称腊者接也取新故交接前周岁
首今之仲冬建亥之月称蜡可也后周用夏后之时行
姬氏之蜡考诸先代于义有违其十月行蜡者停可以
十二月为腊
五年正月诏行新礼是礼部尚书牛宏奏曰圣教凌替
国章残缺汉晋为法随俗因时未足经国庇人弘风施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3a 页
化且制礼作乐事归元首江南王俭偏方一臣私撰仪
注多违古法就庐非东阶之位凶门岂设重之礼两萧
累代举国遵行后魏及齐风牛本隔殊不寻䆒遥相师
祖故山东之人浸以成俗西魏已降师旅弗遑宾嘉之
礼尽未详定今休明启运宪章伊始请据前经革兹俗
弊诏曰可宏因奏徵学者撰仪礼百卷悉用东齐仪注
以为准亦微采掇王俭礼脩毕上之诏遂班天下咸使
遵用焉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3b 页
八年晋王广将伐陈内史令李德林摄太尉告于太庙
礼毕又命有司宜于太社
十三年帝以明堂未立合牛宏辛彦之等定议其后简
较将作大匠事宇文恺依月令文造明堂木样重檐复
庙五房四达丈尺规矩皆有准凭以献帝异之命有司
于郭内安业里为规兆方欲崇建又命详定诸儒争论
莫之能决宏等又条经史正文重奏时非议既多久而
不定又议罢之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4a 页
十四年诏以所乘单辂因循近代事非经典令更议定
于是命有司详考故实改造五辂及副王辂
十七年帝谓侍臣曰礼主敬皆当尽心黍稷非馨䝿在
祗肃庙庭设乐本以迎神斋祭之日触目多感当此之
际何可为心在路奏乐礼未为允群公卿士宜更详之
遂下诏曰五帝异乐三王殊礼皆随事而有损益因情
而立节文仰惟祭享宗庙瞻敬如在罔极之感情深兹
日而礼毕升路鼓吹发音还入宫门金石振响斯则哀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4b 页
乐同日心事相违情所不安理实未允宜改兹往式用
弘礼教自今已后享庙日不须备鼓吹殿庭勿设乐县
二十年太尉晋王广北伐突厥次上祃祭轩辕皇帝以
太牢制币陈甲兵行三献之礼
仁寿二年闰十月诏曰礼之为用时义大矣黄琮苍壁
降天地之神粢盛庄食展宗庙之敬正父子君臣之序
明婚姻丧纪之节故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安上治人莫
善于礼自区宇乱离绵历年代王道衰而变风作微言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5a 页
绝而大义乖与代推移其弊日甚至于四时郊祀之节
文冠服麻葛之降杀是非异说蹐驳殊涂致使圣教彫
讹轻重无准朕祗承天命抚临生人当洗涤之时属干
戈之代克定祸乱先运武功删正彝典日不暇给今四
海乂安五戎勿用理宜弘风训俗导德齐礼缀往圣之
旧章兴先王之茂则尚书左仆射越国公杨素尚书右
仆射邠国公苏威吏部尚书奇章公牛宏内史侍郎薛
道衡秘书丞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著作郎王邵或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5b 页
任居端揆博达古今或器推令望学综经史委以裁缉
实允佥议同并修定五礼
炀帝大业元年诏吏部尚书牛宏工部尚书宇文恺兼
内史侍郎虞世基给事郎许善心仪曹郎袁朗等宪章
古制创造衣冠自天子逮于屠皂服章皆有等差若先
所有者则因循取用宏等议既定帝幸修文殿览之乃
令开府何稠起部郎阎毗等造仪上呈二年总了始班
下行焉轩冕之盛贯古今矣其后师旅务殷车驾多行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6a 页
幸百官行从唯服裤褶而军旅间不便
 
 
 
 
 
 
 
卷五百六十三 第 36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