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六十一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一 宋 王钦若等 撰
  国史部
    世官  自序
   世官
载笔之任本乎司历克善厥职遂世其官自南北重黎
二正是典羲和仲叔四时分命周世文治简求嗣掌诸
侯司籍亦所图任两汉累盛九州洞别迁固父子时推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b 页
其长魏晋而下撰续不绝盖亦著作之重贵乎专门用
能论次旧闻申明先业敷述雅志自成一家者矣
尧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重黎之/后羲氏)
(和氏世掌天地四时之官故尧命之臣钦若等按左氏/传重少皞之弟黎颛顼之子至于夏商重黎氏世序天)
(地/)
周司马氏世典周史
籍伯黡为晋正卿司晋之典籍以大政故曰籍氏及辛
有之二子董之晋于是有董史董督晋典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a 页
汉司马谈武帝元鼎末为太史令子迁为郎中是时天
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周南洛阳也雒/阳而谓周南者)
(自陜以东皆周南之地也臣钦若等曰/太史公谈也迁之自序不斥其父名)不得与从事发
愤且卒而子迁适反见父于河雒之间太史公执迁手
而泣曰予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虞夏典
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女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
今天子接千载之统封泰山而予不得从行是命也夫
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毋忘吾所欲论著矣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b 页
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
显父母此孝之大也夫天下称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
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季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
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
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诸
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
士予为太史而不论载废天下之文余甚惧焉汝其念
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敢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弗
卷五百六十一 第 3a 页
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䌷(䌷音/抽)史记石室金匮之书
后汉班彪光武时为司徒掾才高而好述作遂专心于
史籍之间武帝时司马迁著史记自太初以后阙而不
录彪乃继采前史遗事傍贯异闻作后传数十篇因斟
酌前史而讥正得失彪卒子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
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明帝告固私改作
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弟超恐
固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
卷五百六十一 第 3b 页
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帝甚奇之召诣校书郎除
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𨽻从事孟
异共成世祖本纪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
传载记三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晋华峤为秘书监撰后汉书十典未成而终秘书监何
劭奏峤中子彻为佐著作郎使踵成之未竟而卒后监
缪徽又奏峤少子畅为佐著作郎克成十典并草魏晋
纪传与著作郎张载等俱在史馆永嘉丧乱经籍遗没
卷五百六十一 第 4a 页
峤书存者五十馀卷
南齐贾渊祖弼之父匪之世传谱学太祖宋升明中嘉
渊世学取为骠骑参军竟陵王子良使渊撰见客谱出
为句容令先是谱学未有名家渊祖弼之广集百氏谱记
专心治业晋太元中朝廷给弼之令史书吏撰定缮写
藏秘阁及左民曹渊父及渊三世传学凡十八州士族
谱合百帙七百馀卷该究精悉当世莫比永明中卫军
王俭抄次百家谱与渊参怀撰定
卷五百六十一 第 4b 页
梁裴子野为中书侍郎曾祖松之仕宋为大中大夫文
帝元嘉中受诏续修何承天宋史未成而卒子野尝欲
继成先业齐武帝永明末沈约所撰宋书称松之已后
无闻焉子野更撰为宋略二十卷
陈陆琼为给事黄门侍郎领大著作撰国史父云公仕
梁为黄门侍郎掌著作奉梁武敕撰嘉瑞记琼述其旨
而续焉自永定讫于至德勒成一家之言
姚察为秘书监知撰梁史事入隋为秘书丞别敕成梁
卷五百六十一 第 5a 页
陈二代史其中序论及纪传有所阙者临亡之时仍以
体例诫约子思廉博访撰续思廉流涕奉行思廉在陈
为衡阳王府法曹参军会稽主簿入隋补汉王府行参
军掌记室寻除河间郡司法炀帝大业初中书侍郎虞
世基奏思廉踵梁陈二代史自尔以来稍就补续
后魏崔光为侍中中书监领著作撰魏史徒有卷目初
未考正阙略尤多每云此史会非我世所成但须记录
时事以待后人临薨言鸿于孝明(鸿光弟敬/友之子)延昌五年
卷五百六十一 第 5b 页
正月诏鸿以本官修缉国史鸿又撰十六国春秋勒成
百卷
后周刘璠为内中大夫撰梁典三十卷始就未及刋定
而卒临终谓子休徵曰能成我志其此书乎休徵治定
缮写勒成一家行于世
隋许善心为给事中父亨撰著梁史未就而殁善心述
成父志修缉家书
唐令狐德棻高祖武德中为秘书丞与侍中陈叔达太
卷五百六十一 第 6a 页
史令庾俭同受诏修周史德棻玄孙峘代宗朝杨绾为
礼部侍郎修国史引峘入史馆修玄宗宝录一百卷代
宗实录四十卷
李延寿为东宫典膳丞父太师少有著述之志尝以宋
齐梁陈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
为岛夷书本国周悉别国未能备往往失实将拟吴越
春秋编年以备南北所撰未毕而卒延寿以太宗贞观
中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载为北
卷五百六十一 第 6b 页
史南史二书合一百八十卷
刘子元则天长安中为左史兼修国史子贶为起居郎
修国史弟谏右补阙集贤殿学士修国史
归崇敬字正礼玄宗天宝末为起居郎兼史馆修撰子
登德宗贞元中为兵部员外郎史馆修撰
柳芳为右司郎中集贤学士精于谱学永泰中按宗正
谱牒自武德已来宗枝昭穆相承撰皇室谱二十卷号
曰永泰新谱自后无人修续芳孙璟开成初为翰林学
卷五百六十一 第 7a 页
士因召对言及图谱事文宗曰卿祖尝为皇家图谱朕
昨观之甚为详悉卿检永泰后试修续之璟依芳旧式
续武德后事成十卷以附前谱
沈既济德宗贞元中为史馆修撰建中实录十卷文宗
太和初子传师继修宪宗实录未竟出镇湖南特诏成
于理所时论荣之
   自序
自司马谈父子续先业齐世传为之史记以成一家之
卷五百六十一 第 7b 页
言及其断章自叙发明其族系稽古立论扬𣙜其官守
诠择文理之要区别祖述之旨亦云备矣班范而降遵
用旧式至于世胄之源派篹次之模楷似续之凭厚沿
袭之殊轨悉可徵焉然其讲世德叙家范亦不能无虚
美者矣
汉司马迁字子长撰史记其自序曰昔在颛顼命南正
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
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
卷五百六十一 第 8a 页
其后也(封为程国伯/休甫字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
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去周适晋(周惠王/襄王有)
(子颓叔带之难/故司马氏奔晋)晋中军随会奔秦而司马氏入少梁自
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
者相中山(名/喜)在赵者以传剑论显(传谓手抟论而知名/史记吴起赞曰非言)
(仁廉勇不能传/剑论兵书也)蒯聩其后也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
于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守郡/守也)错孙靳(一/作)
(蕲/)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阳靳与武安君坑
卷五百六十一 第 8b 页
赵长平军还与之俱赐死杜邮葬于华池(地名在/鄠县)靳孙
昌又为秦王铁官当始皇之时蒯聩玄孙卬为武信君
(张耳传云武臣/自号武信君)而徇朝歌诸侯之相王王邛于殷汉
之伐楚卬归汉以其地为河内郡昌生无泽无泽为汉
市长无泽生喜喜为五大夫卒皆葬高门(长安北/门也)喜生
谈谈为太史公(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丞相上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公副上丞相一云百)
(官表无太史公司马谈/以太史丞为太史令)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
杨何(淄川/人)习道论于黄子(儒林传云黄生/好黄老之术)太史公仕于
卷五百六十一 第 9a 页
建元元封之间既掌天官不治民有子曰迁迁生龙门
(在冯翊夏阳县/禹所凿龙门也)耕牧河山之阳年十岁则诵古文二十
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禹巡会稽上有孔/穴云禹入此穴)窥九疑
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
射邹峄厄囷鄱薛彭城(峄县名有山鄱/邹薛三县属鲁)过梁楚以归于
是迁仕为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略邛笮昆明还报
命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今之/雒阳)
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而子迁适使反见父于河雒
卷五百六十一 第 9b 页
之间太史公执迁手而泣曰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
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
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
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
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
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
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召之风达太王王
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0a 页
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
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馀岁(案年表鲁哀公十四年获麟/至汉元封元年三百七十一)
(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
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
甚惧焉汝其念哉迁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请悉论先
人所次旧闻弗敢阙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䌷史记石室
金匮之书五年而当太初元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
天历始改建于明堂诸神受纪(言告于百神与天/下更始著纪于是)太史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0b 页
公曰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
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
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上大夫壶
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
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壅之孔子知
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
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
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1a 页
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辩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
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敝起废
王道之大者也易著天地阴阳四时五行故长于变礼
经纪人伦故长于行书记先王之事故长于政诗记山
川溪谷禽兽草木牝牡雌雄故长于风乐乐所以立故
长于和春秋辩是非故长于治人是故礼以节人乐以
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拨乱
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1b 页
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
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釐(一云差/毫釐)差以千里(一云缪以/千里骃按)
(今易无此语/易纬有之)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
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
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
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
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2a 页
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
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赵盾不知讨贼而/不敢辞其罪也)夫不通
礼义之旨至于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夫君不
君则犯臣不臣则诛父不父则无道子不子则不孝此
四行者天下之大过也以天下之大过子之则受而弗
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
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壶遂曰孔子之时上无明君下不得任用故作春秋垂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2b 页
空文以断礼义当一王之法今夫子上遇明天子下得
守职万事既具咸各序其宜夫子所论欲以何明太史
公曰唯唯否否(唯唯谦应也否/否不通者也)不然余闻之先人曰伏
羲至纯厚作易八卦尧舜之盛尚书载之礼乐作焉汤
武之隆诗人歌之春秋采善贬恶推三代之德褒周室
非独刺讥而已也汉兴已来至明天子获符瑞封禅改
正朔易服色受命于穆清(受天命清/和之气)泽流罔极海外殊
俗重译款塞(款叩也皆叩塞门来服从也又款/宽也籍除守塞者自保不为寇害)请来献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3a 页
见者不可胜道臣下百官力诵圣德犹不能宣尽其意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
有司之过也且余尝掌其官废明圣盛德不载灭功臣
世家贤大夫之业不述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焉余所谓
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而君比之于春秋谬
矣于是论次其文七年(天汉/三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
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
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3b 页
思也昔西伯拘羑里(在汤/阴)演周易孔子厄陈蔡作春秋
屈原放逐著离骚左邱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
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
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
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
于麟止(武帝获麟迁以为述事之端上纪黄/帝下至麟止犹春秋止于获麟者也)自黄帝始
著十二本纪既科条之矣并时异世年差不明作十表
礼乐损益律历改易兵权山川鬼神天人之际承敝通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4a 页
变作八书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承黄帝以/下三十世)
(家老子言车三十辐运/行无穷以象王者如此)运行无穷辅拂股肱之臣配焉
忠信行道以奉主上作三十世家扶义俶傥不令已失
时立功名于天下作七十列传凡百三十篇五十二万
六千五百字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六艺/也)成一
家之言厥恊六经异传齐整百家杂语藏之名山副在
京师俟后世圣人君子(迁没之后文景纪武纪礼书乐/书律书汉兴已来将相年表日)
(者列传三王世家龟策列传靳蒯列传元成之间楮先/生补缺作武帝纪三王列传言辞鄙陋世家龟策日者)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4b 页
(非迁本/意也)
后汉班固字孟坚撰汉书其自序曰班氏之先与楚同
姓令尹子文后也子文初生弃于楚瞢中而虎乳之(瞢/云)
(瞢泽也楚若敖娶于生斗伯比若敖卒从其母畜于/淫于郧子之女生子文焉郧夫人使弃诸瞢中虎乳)
(之郧子田见之惧而归/夫人以告遂使收之)楚人谓乳为榖谓虎为于莬故
名榖于莬字子文楚人谓虎班其子以为号(子文之子/斗班亦为)
(楚令/尹)秦之灭楚迁晋代之间因氏焉(遂以班/为姓)始皇之末
班壹避地于楼烦(雁门/之县)致马牛羊数千群值汉初定与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5a 页
民无禁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国家不设衣服车旗/之禁故班氏多财而)
(为边地/之雄豪)出入弋猎旌旗鼓吹年百馀岁以寿终故北方多
以壹为字者(马邑人聂/壹之类也)壹生孺孺为任陜州郡歌之孺
生长官至上谷守长生回以茂才为长子令(上党/之县)回生况
举孝廉为郎积功劳至上河农都尉(上河地名农/都尉典农事)大司
农奏课连最入为左曹校尉成帝之初女为倢伃致仕
就第赀累千金徙昌陵昌陵后罢大臣名家皆占数于
长安(占度也自隐度家之/口数而著名籍也)况生三子伯斿稚伯少受诗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5b 页
于师丹为侍中光禄大夫斿博学有俊才左将军史丹
举贤良方正以对策为议郎迁谏大夫右曹中郎将稚
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方直自守迁广平王相稚生彪彪
字叔皮幼与从兄嗣共游学家有赐书内足于财好古
之士自远方至父党扬子云以下莫不造门嗣虽修儒
学然贵老严之术(老子庄周也明帝/讳庄汉书作严)叔皮唯圣人之道
然后尽心焉年二十遭王莽败世祖即位于冀州时隗
嚣据陇拥众招辑英俊而公孙述称帝于蜀汉天下云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6a 页
扰大者连州郡小者据县邑叔皮著王命论以救时难
乃避地于河西河西大将军窦融嘉其美德访问焉(每/事)
(皆与/典)举茂才为徐令以病去官后数应三公之召仕不
为禄所如不合(如往也不苟得禄故/所往之处不合其意)学不为人博而不
俗言不为华述而不作有子曰固弱冠而孤永平中为
郎典校秘书专笃志于博学以著述为业以为唐虞三
代诗书所及世有典籍故虽尧舜之盛必有典谟之篇然
后扬名于后世冠德于百王(德为百/王之上)故曰巍巍乎其有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6b 页
成功焕乎其有文章(此篇论语载孔/子美尧之言也)汉绍尧运以建帝
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谓武帝时司/马迁作史记)
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
探篹前记缀辑所闻以述汉书起于高祖终于孝平王
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旁贯五经上
下洽通(固所撰诸表序及志/经典之义号为良史)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

宋范华为宣城太守删众家后汉书为一家之作后与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7a 页
孔熙先等谋逆事发系于狱中与诸甥侄书以自序曰
吾狂衅覆灭岂复可言汝等皆当以罪人弃之然平生
行已在怀犹应可寻至于能否意中所解汝等或不悉
知吾少懒学问晚成人年三十许正始有向耳自尔以
来转为心化推老将至者亦当未已也往往有微解言
乃不能自尽为性不寻注书心气恶小苦思便愤闷口
机又不调利以此谈功至于通解处皆自得之于胸怀
耳文章转进但才少思难每于操笔其所成篇殆无全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7b 页
称者尝耻作文士文患其事尽于形情急于藻义牵其旨韵
移其意虽时有能者大校多不免此累正可类工巧图缋竟
无得也尝谓情志所托当以意为主以文传意以意为主则
其旨必见以文传意则其辞不流然后抽其芬芳振其金石
耳此中性情旨趣千条百品屈曲有成理自谓颇识其数常
为人言多不能赏意或异故也性别宫商识清浊斯自然也
观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处纵有会此者不必从根本中来
言之皆有实证非为空谈年少中谢庄最有其分手笔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8a 页
差易文不拘韵故也吾思乃无定方特能济难适轻重
所禀之分犹当未尽但多公家之言少于事外远致以
为恨亦由无意于文名故也本未关史书正尝学其不
可解耳既造后汉转得统绪详观古今著述及详论殆
少可意者班氏最有高名既任情无例不可甲乙辨后
赞于理近无所得唯志可推耳博赡不可及之整理未
必愧也吾杂传论皆有精意深旨既存裁味故约其辞
句至于循吏以下及六夷诸序论笔势纵放实天下之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8b 页
奇作其中合者往往不减过秦篇尝共比方班氏所作
非但不愧之而已欲遍作诸志前汉所有者悉令备虽
事不必多且使见文得尽又欲因事就卷内发论以正一
代得失意复未果赞自是吾文之杰思殆无一字空设
奇变不穷同含异体乃自不知所以称之此书行故应
有赏音者纪传例为举其大略耳诸细意甚多自古体
大而思精未若此也恐世人不能尽之多贵古贱今所
以称情狂言耳吾于音乐听功不及自挥但所精非雅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9a 页
声为可恨然至于一绝处亦复何异耶其中体趣言之
不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虽少许处而
旨能无极亦尝以授人士庶中未有一毫似者此永不
传矣吾书虽小小有意笔势不快馀竟不成就每愧此

梁沈约字休文撰宋书约称史臣其自序曰昔少皞金
天氏有胤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能业其官帝
颛顼嘉之封诸汾川其后四国沈姒蓐黄沈子国今汝
卷五百六十一 第 19b 页
平舆沈亭是也春秋之时列于盟会晋使蔡伐沈灭之
其后因国为氏自兹以降谱谍罔存秦末有沈逞徵丞
相不就汉初逞曾孙保封竹邑侯保子遵迁居九江之寿
春官至太傅九代孙戎字威卿说降剧贼尹良汉光武封
海昏县侯因避地徙居会稽乌程县之馀不乡遂世家
焉顺帝永建九年分会稽为吴郡后为郡人吴孙皓宝
鼎初分吴郡为吴兴复为郡县人虽邦邑屡改而筑室
不迁史臣七世祖延始居县东乡之博陆里馀乌村王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0a 页
父从官京师义熙十一年高祖赐馆于建康都亭里之
运卷戎子酆零陵守第二子浒安平相少子景河间相
演之庆之昙怀文其后也浒子鸾鸾子直直子仪少笃学
有雄才以儒素自业州郡礼请二府交辟公车徵并不
屈以寿终孙矫字仲恒以节气立名仕为偏将军封列
侯孙皓时有将帅之称吴平后不仕卒子陵元帝之为
镇东命为参军子延颍川太守子贺南中郎参军子警
字世明惇笃有行业谢安命为参军甚相敬重警内足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0b 页
于财为东南豪士无进仕意谢病归安固留不止警子
穆夫字彦和少好学王恭命为前军主簿隆安三年孙
恩于会稽作乱三吴皆响应穆夫时在会稽恩以为馀
姚令恩败警及穆夫遇害穆夫子渊子云子田子林子
渊子字敬深少有志节随高祖尅京城封繁峙侯为太
尉参军云子元嘉中为太尉参军田子字敬先从高祖
尅京城进平京邑封营道侯官至咸阳始平二郡太守
林子字敬士少有大度博览众书留心文义从高祖尅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1a 页
京城进平都邑领建熙令封资中侯高祖践祚以佐命
功封汉寿伯子璞字道真好学不倦善属文所著文章
皆遇乱零落今所馀诗笔杂文凡二十首有子曰约史
臣年十三而孤少颇好学虽弃日无功而伏膺不改尝
以晋氏一代竟无全书年二十许便有撰述之意太始
初征西将军蔡兴宗为启明帝有敕赐许自此迄今年
馀二十所撰之书凡一百二十卷条流虽举而采缀未
周永明初遇盗失第五帙建元四年末被敕撰国史永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1b 页
明三年又忝兼著作郎撰次起居注自此王役无暇复
撰五年春又被敕撰宋书六年二月毕功表上之表曰
臣闻大禹刋木事炳虞书西伯戡黎功焕商典伏惟皇
基积峻帝烈弘深树德往朝立勋前代若不观风唐世
无以见帝妫之美自非睹乱秦之馀何用知汉祖之业
是以掌言未记爰动天情曲诏史官追述大典臣实庸
妄文史多阙以兹下才对扬盛旨是用夕愓载怀忘其
寝食者也臣约顿首顿首死罪死罪窃惟宋氏南面承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2a 页
历统天虽世穷八主年减百载而兵车亟动国道屡屯
垂文简牍事数繁广若夫英主启基名臣建绩拯世夷
难之功配天光宅之运亦足以勒名钟鼎昭被方策及
虐后暴朝前王罕二国衅家祸旷古未书又可以式规
万叶作鉴于后宋故著作郎何承天始撰宋书草立纪
传止于武帝功臣篇牍未广其所撰志唯天文律历自
此以外悉委奉朝请山谦之谦之孝建初又被诏撰述
寻值病亡仍使南台侍御史苏宝生续造诸传元嘉名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2b 页
臣皆具所撰宝生被诛大明中又命著作郎徐爰因何
苏所述勒为一史起自义旗之初讫于大明之末至于
臧质鲁爽王僧达诸文皆孝武所造自永光以来至于
禅让十馀年中阙而不续一代典文始末未举但事属
当时多非实录又立传之方取舍乖衷进由时旨退傍
世情垂之方来难以取信臣今谨更创立制成新史始
自义熙肇号终于升明三年桓元谯纵卢循马鲁之徒
身为晋贼非关后代吴隐谢混郗僧施义止前朝不宜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3a 页
滥入宋典刘毅何无忌魏咏之檀凭之孟昶诸葛长民
志在兴复情非造宋今并刋除归之晋籍臣远愧南董
近谢迁固以闾阎小才述一代盛典属辞比事望古惭
良鞠躬跼蹐腼汗亡厝本纪传缮写已毕合表志七十
卷今谨奏呈所撰诸志须成续上谨条目录诣省拜表
奉书以闻
北齐魏收撰后魏书自序曰汉初魏无知封高良侯子
均均子恢恢子彦彦子歆成帝世钜鹿守乃家焉收祖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3b 页
父悦济阴守子子建益州刺史风化大行远近清静俄
拜常侍卫尉卿元颢入洛子建携家居洛南颢平乃就拜骠
骑二子收祚收字伯起十五已属文值四方多难时习
武事以文才除太学博士永兴初迁中书郎出帝狩嵩
山之南既寒苦朝野怨嗟帝与从官皆胡服宫人及妃
主杂其间奇伎异饰多非礼度收欲言则畏惧欲默不
能已乃上南狩赋以讽武定中以常侍兼著作转秘书
监齐天保三年受诏撰魏史又诏常侍房延祐博士刁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4a 页
柔裴昂之尚书郎高孝干等共缉成纪传
隋许善心为给事中父亨撰著梁史未就而殁善心述
成父志修缉家书其序传末述制作之意曰谨按太素
将萌洪荒初判乾仪资始辰象所以正时坤载厚生品
物于焉播气参三才而育德眷二统而降灵有人民焉
树之君长有贵贱矣为之宗极保上天之眷命应下土
之乐推莫不执大方振长策感召风云驱驰英俊干戈
揖让取之也殊功鼎玉龟符成之也一致革命创制行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4b 页
素之道稍章纪事记言笔墨之官渐著炎农以往存其
名而漏其迹黄轩以来晦其文而显其用登邱纳麓具
训诰及典谟贯昴入房传夏正与殷祀洎辨方正位论
时训功南北左右兼四方之别梼杌乘车擅一家之称
国恶虽讳君举必书故贼子乱臣天下大惧元龟明镜
昭然可察及三郊递袭五胜相沿俱称百谷之王并以
四海自任重光累德何世无哉逮有梁之君临天下江
右建国莫斯为盛受命在于一君继统传乎四王克昌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5a 页
四十八载馀祚五十六年武皇帝出自诸生爰升宝历
拯百王之弊救万民之危反浇季之末流登上皇之独
道朝多君子野无遗贤礼乐必备宪章咸举弘深慈于
不杀济大忍于无形荡荡巍巍可为称首属阴戎入颍
羯胡侵雒沸腾惨黩三季所未闻扫地滔天一元之巨
厄廊庙有序剪成狐兔之场圭帛有仪碎夫犬羊之手
福善积而身祸仁义在而国亡岂天道欤岂人事欤尝
别论之在序论之卷先君昔在前代早怀述作凡撰齐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5b 页
书为五十卷梁书纪传随事勒成及阙而未就者目录
注为一百八卷梁室交丧坟籍销尽家壁皆残不韦无
所盗帷囊同毁陈农何以求秦儒既拒先王之道将坠
汉臣徒请口授之文亦绝所撰之书一时亡散有陈初
建诏为史官补阙拾遗心识口诵依旧目录更加修撰
且成百卷已有六秩五十八卷上秘阁讫善心早婴荼
蓼弗荷薪搆太建之末频抗表闻至德之初蒙授使任
方愿油素采访门庭记录俯励弱才仰成先志而单宗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6a 页
少强近虚室类原颜退屏无所交游栖迟不求进益假
班嗣之书徒闻其语给王隐之笔未见其人加以庸璅
凉能孤陋末学忝职郎署兼撰陈史致此书延时未即
成绩祯明二年以台郎入聘值本邑沦覆他乡播迁行
人失时将命不复望都亭而长恸迁别馆而悬壶家史
旧书在彼焚荡今止有六十卷在又并缺落失次自入
京以来随见补葺略成七十卷四帝纪八卷后妃一卷
三太子录一卷为一秩十卷宗室王侯列传一秩十卷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6b 页
具臣列传二秩二十卷外戚传一卷孝德传一卷诚臣
传一卷文苑传二卷儒林传二卷逸民传一卷数术传
一卷藩臣传一卷合一秩十卷止足传一卷列女传一
卷权幸传一卷羯贼传二卷逆臣传二卷叛臣传二卷
叙传论述一卷合一秩十卷凡称史臣者皆先君所言
下称名按者并善心补阙别为叙论一篇托于叙传之

唐李延寿撰北史其序传曰李氏之先出自帝颛顼高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7a 页
阳氏当唐尧之时高阳氏有才子曰庭坚为尧大理以
官命族为理氏历夏殷之季其后理徵字德灵为翼𨽻
中吴伯以直道不容得罪于纣其妻契和氏携子利贞
逃隐伊侯之墟食李子而得全遂改理为李氏周时裔
孙曰乾娶于益寿氏女婴敷生子耳字伯阳为柱下史
子孙散居诸国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魏者为段干
大夫段干木其后也别孙悝为魏文侯兴富国之术焉
在赵者曰昙以功封柏人武安君牧其后也在秦者名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7b 页
兴族为将军生子伯佑建功北狄封南郑公伯祐生子
德德子信为秦时将信孙元旷仕汉为侍中元旷弟仲
翔位太尉讨叛羌于素昌(一名/狄道)临阵殒命葬狄道后因
家焉史记李将军传所云其先自槐里徙居成纪实始
此也仲翔曾孙广广子当户椒敢当户子陵战没敢子
禹位至侍中禹生承公承公生蜀郡太守先先生长宗
长宗生博士况况生孝廉本本字上明生巴郡太守名次公
次公生临淮太守轨轨字逸文生积弩将军隆隆字业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8a 页
绪生雍雍仕魏历尚书郎济北东莞二郡太守雍生柔
柔字德远仕晋为北地太守雍生弇字季子历天水太
守卫将军子昶字仲坚昶生皓字元盛称凉王谥曰武
昭则皇室七庙之始也皓第二子歆字士业嗣为凉公
为沮渠蒙逊所灭世子重耳奔于江左遂仕于宋后归
魏为弘农太守延寿曾祖晓字仁略太尉虎子也(臣钦/若等)
(按唐书重耳生熙熙/生天赐天赐生虎也)北齐天保中历广武东二郡太守
晓生超字仲举仲举生太师字君威唐初以窦建德礼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8b 页
部侍郎谴徒西会州忽忽不乐乃为羁思赋以见其事
侍中观公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
礼重日与游处太师少有著述之志常以宋齐梁陈
魏齐周隋南北分隔南书谓北为索虏北书指南为岛
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书别国并不能备亦往往失实
尝欲改正将拟吴越春秋编年以备南北至是无事侍
中杨恭仁镇凉州家富有书籍得恣意披览宋齐梁魏
四代有书自馀竟无所得居二年恭仁入为吏部尚书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9a 页
太师复还会州武德九年会赦至京师尚书仆射封德
彝中书令房玄龄并与太师亲通劝留不去曰时属惟
新人思自效方事屏退恐失行藏之道太师曰昔唐尧
在上下有箕山之节虽以不才请慕其义于是趣装东
归家本多书因编缉前所修书贞观二年五月终于郑
州荥阳县野舍时年五十九既所撰未毕以为没齿之
恨焉所制文笔诗赋播迁及遭火多致失落存者十卷
子庆孙正礼利王延寿安世延敬播俱在中书侍郎颜
卷五百六十一 第 29b 页
师古给事中孔颖达下删削既家有旧本思欲追终先
志其齐梁陈五代旧事所未见因编缉之暇昼夜抄录
之至五年以内忧去职服阕徙官蜀中以所得者编次
之然尚多阙未得及终十五年任东宫典膳丞日右庶
子彭阳公令狐德棻又启延寿修晋书因兹复得勘究
宋齐魏三代之事所未得者十七年尚书右仆射褚遂
良奉敕修隋书十志复准敕召延寿撰录因此遍得披
寻时五代史既未出延寿不敢使入抄录家业贫罄又不
卷五百六十一 第 30a 页
办雇人书写至于魏齐周陈宋齐梁隋正史并手自写
本纪依司马迁体以次连缀之又从此八代正史外更
勘杂史与正史所无有一千馀卷皆以编入其烦冗者
即削去之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始宋终隋凡八代为北
史南史二书合百八十卷其南史先写讫以呈监国史
国子祭酒令狐德棻始末蒙读了乖失者亦为改正之
许令闻奏次以北史咨知亦为详正因遍咨宰相乃表
上之
卷五百六十一 第 30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六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