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五十六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六 宋 王钦若等 撰
  国史部
   采撰
后魏东阿县公顺任城王澄之子撰帝录二十卷
崔逞初为慕容燕著作郎撰燕记
封懿仕慕容燕为中书令撰燕书颇行于世
崔浩为太常卿初道武诏尚书郎邓渊注国记十馀卷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b 页
编年次事体例未成逮子明元不废著述神麚二年诏
集诸文人撰录国书浩及弟览高谠邓颖晁继范亭黄
辅等共参著作叙成国书三十卷
高允领著作郎与崔浩述成国记允表曰往年被敕令
臣集天文灾异使事类相近约而可观臣闻箕子陈谟
而洪范作宣尼述史而春秋著皆所以章明列辟景测
皇天者也故先其善恶而验以灾异随其得失而效以
祸福天人诚远而报速如响甚可惧也自古帝王莫不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a 页
尊崇其道而稽其法数以自修敕厥后史官并载其事
以为鉴诫汉成帝时光禄大夫刘向见汉祚将危权归
外戚屡陈妖𤯝而不见纳遂因洪范春秋灾异报应者
而为其传觊以感悟人主而终不听察卒以危亡岂不
哀哉伏惟陛下神武则天睿鉴自远钦若稽古率繇旧
章前言往行靡不䆒鉴前皇所不逮也臣学不洽闻见
寡薄惧无以裨广圣听仰酬明旨今谨依洪范传天文
志撮其文辞凡为八篇大武览而善之曰高允之明灾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b 页
异亦岂减崔浩乎又允为中书令迁中书监虽久典史
事然而专勤属述时与校书郎刘模有所缉缀大较依
续崔浩故事准春秋之体而时有刋正允所引刘模者
颇涉经籍微有注籍之用允为秘书典著作选为校书
郎允修撰国记与俱辑著尝令模持管签每日同入史
閤接膝对筵属述时事允年已九十目手稍衰多遣模
执笔而授裁断之意如此者五六岁允成篇卷考论上
下模豫有功焉
卷五百五十六 第 3a 页
刘炳为乐平王从事中郎以三史文繁著略记百三十
篇八十四卷凉书十卷燉煌实录二十卷方言三卷
刘芳为员外散骑常侍俄兼通直常侍从驾南巡撰述
行事寻而除正
韩始均为著作郎改陈寿魏志为编年之体广益异闻
为三十卷又著冠带录
崔鸿为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弱冠便有著述之志见
晋魏前史皆成一家无所措意以刘渊石勒慕容隽苻
卷五百五十六 第 3b 页
健慕容垂姚苌慕容德赫连屈子张轨李权吕光乞伏
国仁秃发乌孤李皓沮渠蒙逊冯跋等并因世故跨僭
一方各有国书未有统一鸿乃撰为十六国春秋勒成
百卷因其旧记时有增损褒贬焉子子元秘书郎后永
安中乃奏其父书曰臣以亡考故散骑常侍给事黄门
侍郎前将军齐州大中正鸿不殒家风式缵世业古学
克明在新必镜多识前载慱极群书才史富洽号称籍
甚年止壮立便斐然怀著述之意正始末任属记言撰
卷五百五十六 第 4a 页
辑馀暇乃刋著赵燕秦夏凉乞伏西蜀等遗载为之赞
序褒贬评论先朝之日草搆悉了唯有李权蜀书搜索
未获阙兹一国迟留未成去正光三年始购得讨论适
讫而先臣弃世凡十六国各为春秋一百二卷近代之
事最为备悉未曾奏上弗敢宣流今缮写一本敢以仰
呈傥或浅陋不回睿赏乞藏秘閤以广异家
韩显宗为著作郎撰冯氏燕志孝友传各十卷
高谦之为国子慱士以舅氏沮渠蒙逊曾据凉土国书
卷五百五十六 第 4b 页
漏阙谦之乃修凉书十卷行于世
常景为秘书监撰儒林烈士传各数十篇
梁祚为秘书令撰陈寿三国志名曰国统
裴伯茂为中书郎曾撰晋书竟未能成
温子升为中书郎撰永安记三卷
宋绘好撰述中朝士传十卷
李公绪为卫州司马属疾去官潜居自待雅好著书撰
古今异记二十卷赵语十三卷
卷五百五十六 第 5a 页
高闾为侍中撰燕志十卷(记冯/跋事)
姚和都为左人尚书撰奏记十卷(记姚/苌事)
杨衒之撰雒阳伽蓝记五卷庙记一卷
北齐魏收天保元年除中书令兼著作郎二年诏撰史
四年除魏尹故优以禄力专在史閤不知郡事初帝令
群臣各言尔志收曰臣愿得直笔东观早成魏书故帝
使收专其任又诏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之署名而已帝
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始魏初邓彦
卷五百五十六 第 5b 页
撰代记十馀卷其后崔浩典史游允程骏李彪崔光李
琰之徒知世修其业浩为编年体彪始分作纪表志传
书犹未出宣武时命邢峦追撰孝文起居注太和十四
年又命崔鸿王尊业补续焉下讫孝明事甚委悉济阴
王晖业撰辨宗室录三十卷收于是部通直常侍房延
祜司马空辛元植国子慱士刁柔裴之尚慱总斟酌以
成魏书辨定名称随条甄举又搜采亡遗缀续后事备
一代史籍表而上闻之敕成一代大典凡十一纪九十
卷五百五十六 第 6a 页
二列传合一百一十卷五年三月奏上之秋除梁州刺
史收以志未成奏请终业许之十一月复奏十志天象
四卷地形三卷律历二卷礼乐四卷食货一卷刑罚一
卷灵徵二卷官氏二卷释老一卷凡二十卷续于记传
合一百三十卷分为十二帙其史三十五例二十五序
九十四论前后二表一启焉皇建中诏收更加研审收
奉诏颇有改正及诏行魏史收以为在秘閤外人无繇
得见于是命送一本付外省一本付邺下任人写之
卷五百五十六 第 6b 页
阳休之为中书监撰幽州人物志行于世
刘昼冀州举秀才不第撰高才不遇传四卷
颜之推为黄门侍郎撰集灵记二十卷冤魄志三卷
李槩撰国春秋二十卷左史六卷
卢思道为黄门侍郎待诏文林馆撰知己传一卷
后周萧大圜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性好学务于著
述人之旧事三十卷寓记三卷
荣建绪性宽直兼有学业为载师下大夫仪同三司及
卷五百五十六 第 7a 页
平齐之始留镇邺城因著齐记三十卷
姚最字士会为太子门大夫迁蜀王秀司马慱通经史
尤好著述撰梁后略十卷行于世(又撰序行/记十卷)
刘璠为内史中大夫撰梁典三十卷
隋魏澹为著作郎仍为太子学士别成魏史为例一卷
其一曰臣闻天子者继天立极终始绝名故榖梁传曰
太上不名曲礼曰天子不言出诸侯不生名诸侯尚不
生名况天子乎若为太子必须书名良繇子孝对父生
卷五百五十六 第 7b 页
称父前子名礼之意也是以桓公六年九月丁卯子同
生传曰举以太子礼杜预注云桓公子庄公也十二公
唯子同是嫡夫人之长子备用太子之礼故史书之于
策即位之日尊成君而不名春秋之义圣人之微旨也
至如司马迁周之太子并皆言名汉之储两俱设其讳
以尊汉卑周臣子之意也窃谓虽立此志恐非其义何
者春秋礼记太子必书名天王不言出此仲尼之褒贬
皇王之称谓非当时与异代遂为优劣班固范晔陈寿
卷五百五十六 第 8a 页
王隐沈约参差不同尊卑失序至于魏收讳储君之名
书天子之字过又甚焉今所撰史讳皇帝名书太子字
欲以尊君卑臣依春秋之义也其二曰五帝之圣三代
之英积德累功乃文乃武圣贤相承莫过周室名器不
及后稷追谥止于三王即前代之茂实后人之龟镜也
魏氏平文以前部落之君长耳太祖远追二十八帝并
极崇高违尧舜宪章越周公典礼但道武出自结绳未
师典诰尚须南董有笔裁而正之反更饰非言是观过
卷五百五十六 第 8b 页
所谓决渤澥之水复去堤防襄陵之灾未可免也侯力
微天女所诞灵异绝世尊为始祖得礼之宜乎文昭武
成雄据塞表英风渐盛图南之业基自此始长孙斤之
乱也兵交御座太子受命昭成获免道武此时后缗方
娠宗庙复存社稷有主大功大孝实在献明此之三世
称谥可也自兹以外未之敢闻其三曰臣以为南巢桀
亡牧野纣灭斩以黄钺悬首白旗幽王死于骊山厉王
出奔于彘未尝隐讳直笔书之欲以劝善惩恶诏诫将
卷五百五十六 第 9a 页
来者也而大武献文并皆非命前史立纪不异天年言
论之间颇露首尾杀主害君莫知名姓逆臣贼子何所
惧哉君子之过如日月之食圆首方足孰不瞻仰况复
兵交御座矢及主屋而可隐没者乎今始撰史分明直
书不敢回避且隐桓之死闵昭杀逐邱明据实叙于经
下况复悬隔异代而致依违哉其四曰周道陵迟不胜
其弊楚子亲问九鼎吴人来徵百牢无君之心实彰行
路夫子刋经皆书曰卒自晋德不竞宇宙分离或帝或
卷五百五十六 第 9b 页
王各自署置当其生日聘使往来略如敌国及其终也
书之曰死便同庶人存没顿殊能无怀愧今所撰史诸
国凡处华夏之地者皆书曰卒同之吴楚其五曰壶遂
发问马迁答之义已尽矣后之述者仍未领悟董仲舒
司马迁之意本云尚书者隆平之典春秋者拨乱之法兴
衰理异制作亦殊治定则直叙钦明世乱则辞兼显晦
分路命家不相依放故云周道废春秋作焉尧舜之盛
尚书载之是也汉兴以来改正朔易服色臣下百官力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0a 页
诵圣德仍不能尽余所谓述故事而君比之春秋谬矣
然则纪传之体出自尚书不学春秋明矣而范晔云春
秋者文既总略好失事形今之拟作所为短纪传者史
班之所变也网罗一代事义周悉适之后学此焉为优
故继而述之观晔此言岂直非圣人之无法又失马迁
之意旨彼盖自谓赞仰其体而放之魏收云鲁史既修
达者贻则子长自拘纪传不存师表盖泉源所繇地非
企及虽复逊辞畏圣亦未思纪传所繇来也澹又以为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0b 页
司马迁创立纪传以来述者非一人无善恶皆为立论
计在身行迹具在正书事既无奇不足惩劝再述乍同
铭颂重叙唯觉繁文按邱明亚圣之才发扬圣旨言君
子者无非甚泰其间寻常直书而已今所撰史窃有慕
焉可为劝戒者论其得失其无损益者所不论也
王邵为著作佐郎以母忧去职在家著齐书时制禁私
撰史为内史侍郎李元操所奏帝怒遣使收其书览而
悦之于是起为员外散骑侍郎迁秘书少监卒邵在著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1a 页
作将二十年专典国史撰隋书八十卷初撰齐志为编
年体二十卷复为齐书纪传一百卷平贼记三卷尔朱
氏家传二卷
刘善经博物洽闻尤善词笔历著作佐郎太子舍人著
酬德传三十卷
牛宏为吏部尚书撰周史十八卷
虞绰字士裕大业初为秘书学士奉诏与秘书郎虞世
南著作佐郎庾自直等撰长洲玉镜等书十馀部绰所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1b 页
笔削炀帝未尝不称善而官竟不迁
许善心大业四年为给事郎撰六物志奏之九年炀帝
尝言及高祖受命之符因问鬼神之事敕善心与崔祖
浚撰灵异记十卷初善心父亨仕陈领大著作撰梁史
未就而殁善心述成父志修辑家书葺略成七十卷
宇文恺为左庶子撰东宫典记七十卷
明克让为通直散骑常侍著古今代记一卷续名僧记
一卷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2a 页
柳誓为秘书监撰晋王北伐记十五卷
侯白为儒林郎著旌异记十五卷行于世
崔颐为起居舍人大业中奉诏作东征记
唐王通字仲淹勃之祖也绛州龙门人仕隋为蜀郡司
户书佐大业末弃官归以著书讲学为业依春秋体例
自获麟后历秦汉至于后魏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令狐德棻为起居舍人高祖武德四年十一月德棻从
容言于帝曰近代已来多无正史梁陈及齐犹有文籍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2b 页
至于周隋多有遗阙当今耳目犹接尚有可凭如是十
数年后恐事迹湮没无可纪录至五年十二月二十六
日诏曰司典序言史官记事考论得失䆒尽变通所以
裁成义类惩恶劝善爰自有魏至于陈隋莫不自命正
朔县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仪然而简牍未编纪传
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馀烈遗风泯焉将坠朕顾彼
湮落深用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中书舍人萧瑀给
事中王敬业著作殷闻礼可修魏史侍中陈叔达秘书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3a 页
丞令狐德棻大史令唐俭可修周史中书令封德彝中
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与中书舍人孔
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太子詹事裴矩吏部
郎中祖孝孙前秘书丞魏徵可修齐史秘书监窦琏给
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可脩陈史绵历数载竟
不就而罢(修撰之源/自德棻始)至贞观三年于中书置秘书内省
以修五代史十年正月二十日尚书左仆射房玄龄侍
中魏徵散骑常侍姚思廉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孔颖达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3b 页
礼部侍郎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舍人许敬
等撰成周隋梁陈齐五代史上之进阶颁赐有差显
庆元年五月四日史官修梁隋齐周陈五代志三十卷
太尉长孙无忌表进之(魏徵为侍中初有诏遣令狐德/棻岑文本撰周史孔颖达许敬)
(宗撰隋史姚思廉撰梁陈史李百药撰齐史徵受诏总/加撰定多所损益务存简正隋史序论皆徵所作梁齐)
(各为总论时称良史史成加左光禄大夫进封郑国公/赐物二十段姚思廉受诏与书监魏徵同撰梁陈二史)
(思廉又采诸家梁史续成父书并推䆒陈事删益慱综/顾野王所脩旧史撰成梁书五十卷陈书三十卷魏徵)
(惟裁其总论其编次/笔削皆思廉之功也)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4a 页
裴矩为吏部尚书撰开皇平陈记十二卷
房玄龄为司空贞观十七年七月玄龄及给事中许敬
著作郎敬播上所撰高祖今上(即太/宗也)实录各二十卷
二十年闰三月诏曰朕拯溺师旋省方礼毕四海无事
百揆多闲遂因暇日详观典府考龟文于羲载辨乌册
于轩年不出岩廊神交千祀之外穆然旒纩临眺九皇
之表是知右史序言繇斯不昧左官诠事历兹绵远发
挥文字之道导达书契之源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4b 页
自沮诵摄官之后伯阳载笔之前易代史臣皆有删著
仲尼修而采梼杌倚相诵而阐丘坟降自西京班马腾
其茂实逮于东汉范谢振其芳声蕞尔当涂陈寿敷其
国志𦕈哉有宋沈约裁其帝籍至若梁陈高氏朕命勒
成惟周及隋亦同甄录莫不彰善瘅恶振一代之清芬
褒德惩凶备百王之令典惟晋氏膺运制有中原上帝
启玄石之图下武代黄星之德及中朝鼎谢江右嗣兴
并宅寰区总垂徽号足以飞英丽笔将美方书但十有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5a 页
八家虽存记注而才非良史书亏实录荣绪烦而寡要
行思劳而少功叔宁课虚滋味同于画饼子云学海涓
滴堙于涸流处叔不预于中兴法盛莫通于创业洎乎
于陆曹邓略纪帝王鸾盛广松才编载祀其文既野其
事罕传遂使典午清尘韫遗芳于简册金行曩志阙继
美于骊騵遐想寂寥深为叹息宜令修国史所更撰晋
书诠次旧文裁成义类俾夫湮落之诰咸使发明其所
须可依修五代史故事若少学士亦量事追取于是司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5b 页
空房玄龄中书令褚遂良太子左庶子许敬宗掌其事
又诏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守主客郎
中卢承基太史李淳风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
郎辛玄驭著作佐郎刘裔之光禄主簿杨仁卿御史主
簿李延寿校书郎张文恭并当时属文士分功撰录莫
不博考前文旁求遗逸芟夷芜蔓举其精要又令前雅
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司仪郎敬播主客员外郎李怀
安屯田员外郎李怀俨详其条例重加考正以臧荣绪晋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6a 页
书为本捃摭诸家传记而附益之爰及晋代文集罔不
毕记为十帝纪十志七十列传三十载记其太宗所著
宣武二帝及陆机王羲之四论称制旨焉房玄龄以下
为论皆称史臣后数载而书就藏之秘府颁赐皆洽各
有差以其书赐皇太子及新罗使者各一部焉(又载李/淳风为)
(史丞预撰晋书及五代史书/其天文与历志皆淳风所作)
温大雅为礼部尚书撰今上王业记六卷
褚无量为散骑常侍兼国子祭酒撰帝王记录三卷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6b 页
长孙无忌以高宗朝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元年
闰五月二十三日修贞观实录毕上之起贞观十五年
至二十三年五月勒成二十卷显庆元年七月无忌又
与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兼太
子詹事崔敦礼礼官国子祭酒崇文馆学士令狐德棻
中书侍郎兼检校右庶子弘文馆学士李义府著作郎
崇贤学士刘裔之著作郎杨仁卿起居郎弘文馆直学
士张文恭等撰国史史成起义宁尽贞观末依纪传之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7a 页
例凡八十一卷成诣阙上之诏无忌已下加爵赐布有
差藏其书于内府
许敬宗为中书令高宗显庆四年二月敬宗与中书侍
郎许圉师太史令李淳风著作佐郎杨仁卿著作郎顾
裔受诏撰贞观二十三年已后至显庆三年实录成二
十卷添成一百卷(帝以敬宗所纪多非实录谓刘仁轨/等曰先朝身擐甲胄亲履兵锋戎衣)
(沾马汗兜鍪生虮虱削平区宇康济生灵数年之间四/海清晏方始归功上帝临驭下人昨观国史所书多不)
(周悉卿等必须穷微索隐原始要终盛业鸿勋咸使详/备至如先朝作威凤赋意属阿舅及士廉敬宗乃移向)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7b 页
(尉迟敬德传内又尝幸温汤教习长圉四合万队俱前/忽然云雾昼昏部伍错乱先圣既睹斯事恐其枉法者)
(多遂潜隐不出待其整理然后临观顾谓朕曰振旅训/兵国之大典此之错失于法不轻我若见之必须行法)
(一方军政得罪人多我今不出良为于此今乃移向魏/徵传内称是徵之諌语此既乖于实录何以垂之后世)
(朕尝从幸未央宫辟仗已过忽于军中见一人身带横/刀其人云闻辟仗至怕不敢出仗家搜索不觉遂伏不)
(敢动先圣敛辔即还顾谓朕曰此事若发数人合死汝/可于后伺看早放出之史家唯此一事差似不失其真)
(郝处俊奏曰先圣仁恩触类皆是臣命系往年宿卫之/日被差腰舆供奉见有三卫误拂御衣此人怕惧五情)
(无主先圣谓之曰此间无御衣我不为汝作罪过不须/怕惧上谓处俊曰此亦须入史至三月诏太子左庶子)
(同中书门下三品刘仁轨吏部侍郎同三品李敬玄中/书侍郎郝处俊黄门侍郎周智等并修史于是左史李)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8a 页
(仁实专掌其事将加刋/改会仁实卒官又止)敬宗又撰文馆词林文人传一
百卷
吕才为太子司更大夫显庆四年著隋纪二十卷
孟利贞撰封禅录十卷入为著作郎
李延寿为符玺郎撮近代诸史南起自宋终于陈北始
自魏卒于隋合一百八十篇号为南北史帝自制序(延/寿)
(又撰太宗文皇/帝政典三十卷)
张昌宗为太子舍人修文馆学士撰古文纪年新传三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8b 页
十卷
唐临为礼部侍郎贬潮州刺史撰冥报记二卷
李义府为右相流振州著宦游记二卷
武三思为特进梁王则天长安三年正月敕三思及纳
言李峤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农少卿徐彦伯凤阁舍人魏
知古崔融司封郎中徐坚左史刘知几直史馆吴兢修
唐史采四方之志成一家之言长悬指则以贻劝诫
刘仁轨为文昌左相同凤阁鸾台三品著行年纪十卷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9a 页
行于代
杜儒童为大州刺史撰隋季革命记十二卷传于代
何彦先为地官侍郎撰三国战策十二卷行于代
刘允济为著作佐郎尝采摭鲁哀公后十二代至于战
国遗事撰后春秋二十卷表上之盛传于代迁左史兼
直弘文馆
魏元忠为中书令中宗神龙二年五月与左散骑常侍
武三思礼部尚书祝钦明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秘书少
卷五百五十六 第 19b 页
监柳冲国子司业崔融中书舍人岑羲徐坚等以则天
实录二十卷上之
元行冲为太常少卿景龙三年十二月行冲以本族出
于后魏未有编年之史乃撰魏典三十卷事详文简为
学者所称
宗秦客为内史撰圣母神皇实录十八卷
丘悦为岐王傅撰三国典略三十卷
刘子玄为著作郎修史玄宗开元四年十一月与吴兢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0a 页
撰修睿宗实录二十卷则天实录三十卷中宗实录二
十卷以闻
吴兢为太子左庶子开元十四年七月十六日兢上奏
曰臣往者长安景龙之岁以左拾遗起居郎兼修国史
时有武三思张易之昌宗纪处纳宗楚客韦温等相次
监领其职三思等立性邪佞不脩宪章苟饰虚词殊非
直笔臣愚以为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遂潜心积思
别撰唐书九十八卷唐春秋三十卷用藏于私室虽绵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0b 页
历二十馀年尚刋削未就但微臣私门凶衅顷岁以丁
忧去官自此便停知史事窃惟帝载王言所书至重傥
有废绝实深忧惧于是弥纶旧纪重加删辑虽文则不
工而事皆从实断自隋大业十三年迄乎开元十四年
春三月即皇家一代之典尽在于斯矣既撰将成此书
于私家不敢不奏又卷轴稍广缮写甚难特望给臣楷
书手三数人并纸墨等至绝笔之日当送上史馆于是
敕就集贤院修成其书俄又令就史馆及兢迁荆州司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1a 页
马其书竟未能就所修草本兢亦自将帝令中使往荆
州取得五十馀卷其记事疏略不堪行用(兢又撰中宗/皇帝实录二)
(十/卷)
裴光庭为侍中开元二十年三月丁卯奏曰臣闻圣人
述作先宅天人之心次纪皇王之迹垂谟训于万代示
褒贬于一方汤武道衰斯文将坠周公补其绝绪仲尼
振其颓纲然后乐正雅颂惩恶劝善自获麟已来代历
千祀班马以纪传黜凡例魏晋以篡杀为揖让既挠乱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1b 页
前轨又聋瞽后代春秋之义非圣人谁能修之伏惟陛
下辟四门修六典高视风雅发挥经术微臣末学待罪
阿衡职兼弘文惧不胜任昔晋书文词繁冗穿凿多门
太宗特纡宸衷亲为刋削兼命儒学以成赞论书称御
制臣等不胜大愿上自周敬下至有隋约周公旧规依
仲尼新例修续春秋经具有褒贬伏望进御裁定指归
如先朝故事其传请与馆内直学士张琪李融等如左
邱明受经敷畅圣意属词比事原始要终审逆顺之端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2a 页
定君臣之叙继周孔之绝迹阐文武之鸿休传之无穷
永为程式帝手诏报曰太上立德其次立言所以稽象
纬而垂训诫也卿慱古知今通才达识处弼谐之任则
忠谠日闻综坟籍之司则文儒道长今欲正人伦而美
教化因旧史而作春秋斥班马之纰缪继经传之褒贬
著述之美当如斯焉将以先朝取朕裁定虽宪章前烈
而事业相悬卿且就功随了续进
韦述开元时为工部侍郎居史职二十年国史自令狐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2b 页
德棻至于吴兢虽累有脩撰未成一家之言至述始定
类例续遗阙勒成国史一百一十三卷并史例一卷事
简而语详雅有良史之才
刘贶为左拾遗依刘向说苑撰续说苑十卷以献玄宗
嘉之兰陵萧颖士以为谯周陈寿之流
于休烈肃宗时为太常少卿兼修国史至德二年十一
月二十七日奏曰国史一百六卷开元实录四十七卷
起居注并馀书三千六百八十二卷并在兴庆宫史馆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3a 页
京城陷贼后皆被焚烧且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
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繇令府县招
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若是官
书仍赦其罪得一部超授官得一卷赏绢十疋数月之
内唯得一两卷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
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又撰五/代帝论)
元载代宗朝为相广德二年四月诏集贤院撰历代书
志从载所请也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3b 页
令狐峘为起居郎舍人兼修国史大历三年峘修玄宗
实录一百卷成峘著述虽精属丧乱之后起居注亡失
纂开元天宝间事唯得诸家文集编其诏册名臣传十
无三四后人以漏略讥之
韩潭为夏绥银节度使德宗贞元十三年潭进统载三
十卷其书采虞夏以来至于周隋录其事迹善于始终
者六百六十八人为立传
沈既济为左拾遗史馆修撰撰建中实录十卷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4a 页
令狐丕为太仆寺丞宪宗元和二年七月丕进亡故史
官令狐峘所撰代宗实录四十卷诏付史官初峘为右
庶子史馆脩撰坐贬吉州别驾实录于贬所毕功至是
方奏以功赠工部尚书
裴垍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元和五年十月垍
与史官蒋武等修成德宗实录表奏之曰臣闻格天周
物之功继统事难之绩属当兴运则事显一时贻之后
来则名示百代是以舜谓尽善禹称无间典谟斯在芳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4b 页
烈可徵虽垂训必资于浚哲顾不朽亦赖之纪述伏以
德宗皇帝临御天下殆三十年躬勤庶政戡薙群慝消
复厄运大拯横流贞元之后天下无事亭障寝拆梯航
献珍纳蒸人于寿域兼前王之能事加以圣政多暇睿
文间作篆诸金石播于管弦扶持翼武之勋死节纳忠
之士亦犹星拱辰极云从飞龙君臣恊期事业光大宜
当刋录以垂无穷陛下扫清寰区恢复祖业执契求理
思觌前鉴爰诏臣等俾加撰录臣与修撰官秘书少监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5a 页
蒋武以去年八月论著绝笔勒成德宗实录五十卷缮
写整饬今已就功臣等学愧前修职叨东观虽谈天测
海未䆒其高深而褒善贬恶靡惭其良直徒极搜采尚
惧阙遗臣属有犬马之疾未任躬自献上伏以国之大
典夙奉德音编简既终稽慢为罪其实录五帙五十卷
并目录一卷谨随表献上帝览而称善诏答之曰朕获
缵丕绪宪章成式永维皇祖之训巍乎一代之典爰俾
撰录垂之无穷以卿台辅元臣清直正气慱贯程制该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5b 页
通古今载笔之司遂命监领果谐朕志克就厥功缣缃
永存风烈尽在祗若遗范感慰良深眷乃勤劳增用嘉
叹所进知乃赐垍缯锦三百疋及银器修史官蒋武林
宝韦处厚樊绅等既颁宠赐又皆命进秩蒋武后改名
乂再居史职前后二十年著大唐宰臣录七十卷凌烟
阁功臣秦府十八学士史臣传共四十馀卷宰相记三

刘竦为右补阙集贤殿学士著传记三卷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6a 页
张荐为工部侍郎初在史馆二十馀年著宰辅传略寓
居录令怪集等
马宇为秘书少监史馆脩撰有史学撰凤池录五十卷
范传正为宣歙观察使著西陲要略三卷
路隋为翰林侍讲学士谏议大夫穆宗长庆二年十月
敕隋及中书舍人韦处厚充史馆修撰修宪宗实录仍
分日入史馆修实录未毕之间且许不入内署仍放朝
参其实录虽未绝笔统例取舍皆处厚创起文宗朝隋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6b 页
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太和四年三月隋表上
宪宗实录曰臣闻古者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
言为尚书远自轩皇近惟列圣其间睿哲文明之德格
天济物之功实赖记述传诸不朽伏以宪宗皇帝承十
一叶之基运荡六十年之妖氛神功燀于无外玄化光
于有截语俭德则渐浣濯以垂训言忧勤则躬日昃而
忘倦广聪明则惟恐其不闻纳忠谏则咸许其自达群
臣荷宽裕之德黔首饱慈惠之仁今之举盛烈者贞观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7a 页
开元元和而已诚宜垂诸简牒焕被缣缃长庆二年诏
监脩宰臣杜元颖命翰林侍讲学士臣处厚臣赵暨史
官沈傅师郑浣宇文籍等分年编次实录属中外多故
笔削未遑或职秩遽移刋缀莫就陛下丕承鸿绪思弘
祖德前诏处厚继命臣隋比因奏对促令纂勒臣今采
处厚等所录又与见在史官苏景允等慱访遗逸精加
研覈以毕其功建兹周岁错综方就谨撰宪宗皇帝实
录为四十卷目录一卷谨随表奉献虽刓精极思徒效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7b 页
其勤劳而测海窥天岂知其万一无任悚惕兢惭之至
谨诣光顺门奉进以闻诏报曰卿学贯六经䆒春秋之
微旨业精五典得简册之菁华编年纪述于皇猷记事
备陈于王业垂尧言而可法彰禹绩而有光极思尽诚
宣我祖德阅览之际虔感弥深赐监修国史路隋及见
在史官司封郎中苏景允起居舍人陈夷行屯田员外
郎李汉右拾遗蒋系各绵䌽银器有差隋又进穆宗实
录二十卷文宗时隋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8a 页
监修国史太和五年奏曰伏奉七月十七日敕以顺宗
实录颇非详实委臣等重加刋正毕日闻奏者臣奉宣
寻以拜恩亦取史本欲加笔削近伏见卫尉卿周居巢
谏议大夫王彦威给事中李固言及史官苏景允等各
上章疏具陈刋改非宜又闻班行以此论议颇众臣伏
以史策之作劝诫所存事有当书理宜归实匹夫美恶
尚不可诬人君得失无容虚载圣恩以前实录记贞元
末数事稍非摭实盖出传闻审知差舛便使刋正顷因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8b 页
坐日屡形圣言通计前后至于数四臣及宗闵僧孺亦
以永贞已来岁月至近禁中行事在外固难详知陛下
所言皆是接于耳目既闻乖谬因述古今引前史之直
不疑盗嫂之言及第五伦挝妇公之说固多此比难尽
信书所䔬睿鉴详于听言深慎于行事特此比类上开
聪明特蒙降察稍恕前谬繇是近垂宣命令有改修臣
等伏以贞观已来累朝实录有经重撰不敢固辞但欲
粗删深误亦固尽存诸说宗闵僧孺相与商量缘此书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9a 页
成于韩愈今史官李汉蒋系皆愈之子婿若遣参撰或
致私嫌以臣职既监脩盍令详正及经奏请事遂施行
今者寮庶竞言不如本起表章交奏似有他疑臣虽至
昧容非自请既迫群议辄冒上闻纵臣果获修成必惧
终为时累且韩愈所书亦非出已元和之后已是相循
纵其密亲岂害公理使归本职实谓正名其实录状伏
望修示旧纪最错者宣付史官委之修定则冀圣祖垂
休永无惭于传信下臣非据获减戾于侵官彰清朝立
卷五百五十六 第 29b 页
政之方表公器不私之义流言自弭时论攸宜诏曰其
录中所书德宗顺宗朝禁中事寻访根柢盖起谬传谅
非信史宜令史官详正刋去其他不要更修其馀依奏
李德裕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太和八年九月己未进柳
芳旧闻三卷又撰异域归忠传二卷
王彦威为户部侍郎判度支开成二年二月进所传撰
唐典七十卷其表曰臣去太和元年伏蒙圣恩擢授谏
官又叨史职注记之暇尝览国史臣辄略其繁文举其
卷五百五十六 第 30a 页
机要起自武德终于永贞撰成唐典一部凡七十卷谨
诣右银台门奉进文宗颇嘉之赐以锦䌽银器仍宣付
史馆集贤院缮写
李绅为宰臣监修国史武宗会昌元年四月奉敕宪宗
实录宜令史馆再修撰进入其先撰成本不得注破并
与新撰本同进来至三年十月绅与修撰官郑亚等修
毕进至大中二年十一月又降敕曰宪宗实录宜施行
旧本委天下诸州府察访如有写得者并送馆不得藏
卷五百五十六 第 30b 页
(先是李德裕秉政以其父元和初为宰相前史官或/书其不善之事故德裕先请不迁宪宗庙为议者沮)
(之复请改撰实/录朝野非之)
崔龟从为相大中五年七月上新撰唐历三十卷
李让夷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撰敬宗实录十

魏谟为相监修国史大中八年三月谟修成文宗实录
四十二卷上之史官给事中卢耽太常少卿蒋偕司勋
员外郎王沨右补阙卢告颁赐银器锦䌽有差
卷五百五十六 第 31a 页
崔元晖以著述为业所撰义士传十五卷友义传十卷
柳玭为吏部侍郎大顺二年二月敕玭等修宣宗懿宗
僖宗实录始丞相监修国史杜让能以三朝实录未修
乃奏吏部侍郎柳玭右补阙裴廷裕左拾遗孙泰驾部
员外郎李裔太常博士郑光庭等十五人分修之踰年
竟不能编录一字惟廷裕采宣宗朝耳目闻睹撰成三
卷目曰东观奏纪纳于史馆
沙仲穆昭宗龙纪中纂野史十卷起自太和终于龙纪
卷五百五十六 第 31b 页
因曰太和野史
 
 
 
 
 
 
 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