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五十四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四 宋 王钦若等 撰
  国史部
   总序
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书法不隐所以慎言行
示劝戒也自伏羲始造书契神农之世民风尚朴官设
未备黄轩之臣曰仓颉取象鸟迹以作文字记诸言行
竹册而藏之史官之作盖自此始(一云黄帝得图书于/河洛史皇仓颉状焉)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b 页
(又云沮诵仓/颉为左右史)夏商皆有太史(古之太史虽以著述为宗/而兼掌历象夏太史终古)
(当桀之暴知其将亡乃执其图法奔于商/商太史高势知纣之乱载其图法奔于周)周监二代并
建众职春官宗伯之属有太史掌建邦之六典下大夫
二人上士四人小史掌邦国之志中士八人下士十有
六人内史掌王之八柄之法以诏王治中大夫一人下
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中士八人下士十有六人外史掌
书外令四方之志及三皇五帝之书上士四人中士八
人下士十有六人皆有府史胥徒之属(文武之时有史/佚穆王有内史)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a 页
(作穆天子传宣王有史籀幽王有太史伯阳一云老/子为柱下史惠王有内史过襄王有内史叔兴父)
侯亦各有国史(齐有南史子余史嚣晋有太史屠黍见/晋之乱亦以其图法归周又有太史赵)
(太史董狐史墨史苏卫有史华龙滑鲁有太史克左丘/明楚有左史倚相及史老秦穆公十三年初有史以纪)
(事鲁又有外史郑有太史而无名者而晋/大夫赵鞅亦有书过之臣乃陪臣之僭也)战国之世咸
有史官(秦赵会渑池各命侍史书事齐田文/每对宾客令纪于屏风皆其事也)秦并天下
有太史令御史之名(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章御史/张苍掌柱下方书之类是也)
武帝始置太史公位在丞相上(以司马谈为之天下文/书先上太史副上丞相)
(谈卒子/迁嗣)宣帝改为太史令行太史公文书其修撰之职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b 页
以官领之太史之官唯知占候而已(又有禁中起居注/注宫中起居之任)
王莽改置柱下五史(秩如御史听事侍旁记其/言行此又起居之职也)汉氏中
兴图籍多在东观故使名儒著作其中有其名而尚未
有官(明帝时班固傅毅为兰台令史与雒阳令陈宗等/四人著作东观皆他官兼著作之名终汉之世率)
(以他官/修史)又有起居注(马皇后撰禁中/起居之类是)魏明帝太和中诏
置著作郎一人佐郎一人并𨽻中书省专掌国史亦有
他官兼领(卫觊以侍中充著作是/也其后增佐郎为三人)中书著作郎专修国
史而起居注无闻焉吴蜀分据亦各有史职(蜀有王崇/补东观吴)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a 页
(有左国史薛莹右国史华覈太/史令丁孚韦曜等参撰国书)晋因魏制而中书著作
郎虽掌史注亦为兼官(著作郎俗谓之大著作荀勖以/中书监孙盛以秘书监孙绰以)
(散骑常侍/并领著作)惠帝元康二年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专掌
史任𨽻秘书省(后虽别置署/而所𨽻如故)佐郎八人(秘书监自/调补之)哀帝
兴宁二年省四人孝武康宁元年复置八人(晋制佐著作郎/始到必撰名臣)
(入/传)僭伪诸国亦有史职(前赵刘聪有左国史撰其国君/臣纪传前凉张骏亦令史臣撰)
(国书于东苑后蜀西凉纪事委之门下南凉置国纪祭/酒使撰录时事自馀伪主多置著作官前赵和苞后燕)
(董统之/类是也)宋因晋制改佐著作郎为著作佐郎掌国史兼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b 页
集起居注(宋室初建以未有名/臣可作传其制遂废)齐太祖建元二年初置史官
历梁陈国史起居之任多以他官兼领(齐以散骑常侍/檀超骠骑记室)
(江淹掌史职侍中王思远掌起居注梁周舍为尚书吏/部郎掌国史裴子野为著作郎仍兼掌国史及起居注)
(之名自齐梁至陈佐郎多为令仆/子起家之选史职率以他官领之)后魏置起居令史每
行幸宴会则在御左右记录帝言及宾客训答后又别
置修起居注二人以他官领之而𨽻于集书省北齐别
置起居省后周六官之建春官府置外史掌王言及作
动之事以为国志即起居之职也又有著作上士二人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a 页
中士四人即佐郎之任皆掌缀国录起居著作之任自
此分矣而著作不参史氏隋复置著作郎一人佐郎八
人𨽻秘书省掌国史集注起居炀帝置起居舍人二员
𨽻内史省(以古有内史外史今著作如外/史遂置起居官以掌其内焉)唐高祖武德
初因旧制史官𨽻秘书省著作局置郎二人佐郎四人
太宗贞观初省起居舍人改置起居郎二人𨽻门下省
(省中每日仗退后帝与宰臣参议/政事令起居郎一人执简记录)三年别置史馆于禁
中专掌国史以他官兼领卑品有才亦以直馆命宰臣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b 页
监修𨽻门下省著作局始罢领史职是年又于中书置秘
书内省以脩五代史高宗显庆二年置起居舍人二员
𨽻中书省分掌左右龙朔二年改郎为左史舍人为右
史咸亨元年复旧武后天授二年又为左右史长寿二
年始修时政纪(自永徽以后左右史唯得对仗承旨仗/下后谋议皆不闻是年宰相姚璹上言)
(以为帝王谟训不可遂无纪述若不宣自宰相史官疏/远无得而书之遂请仗下后所言军国政要宰相一人)
(撰录为/时政纪)神龙初复以左右史为起居郎舍人(每皇帝御/殿对立于)
(殿下左郎右舍人有命临陛听退而书之以为起/居注凡册命启奏封拜薨免悉载之以送史馆)明皇
卷五百五十四 第 5a 页
开元二十五年移史馆于中书省北以其地切枢密记
事附近也宪宗元和四年令登朝官入馆者并为修撰
不过三员(官高者一/人为判官)非登朝者并为直馆其宰相常以
一人监修国史亦有只监修国史(景龙中以侍中纪处/讷中书令杨再思兵)
(部侍郎宋楚客中书侍郎萧志忠并修国史顿置四/人代宗朝宰相元载宪宗朝宰相齐抗并兼修国史)
官受任于外亦或兼领史职就治所修撰及有许在家
修史者(开元八年以并州大都督府长史燕国公张说/兼修国史赍史夲就并州随军修撰其后诏说)
(致仕在家修史吴兢迁荆州司马令就治所修唐/书沈传师湖南观察使赍宪宗实录就领修撰)五代
卷五百五十四 第 5b 页
官局因循无改原夫史氏之职肇于上世所以记人君
之言动载邦国之美恶著为典式垂之来裔申褒贬之
微旨为惩劝之大法故其司笔削之任慎良直之选历
代审官莫斯为重今之所纪者凡推择简任之尤异讨
论撰述之始末家世职业之嗣掌扬㩁雠对之裁议冲
识方正以无忒恩遇宠待而隆厚咸用标次以彰厥善
其有疏略差戾受嗤于作者搆虚失实有紊乎书法乃
至以鄙浅之识贻叨据之诮亦用参纪申儆于后其有
卷五百五十四 第 6a 页
注录之部次谱籍之名学方志之辨析世绩之敷述皆
司籍之事资博闻之益咸用缀缉以成伦要凡国史部
十有三门
    选任  公正  恩奖
   选任
自轩辕之世即置史官苍颉沮诵实居其职尔后夏终
商挚周任佚籀秦胡母氏汉司马迁皆司记事之任并
有良史之目逮于后汉乃命鸿硕入直东观撰述国史
卷五百五十四 第 6b 页
谓之著作历代而下其选弥重或以文学为时主之称
或以才识因名臣之荐至有成书于外郡终老于册府
其所寄任亦可知也然则胡母而上不闻司马父子是
谓私作今之论著以班固为之首
后汉班固明帝时为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
令尹敏司𨽻从事孟冀共成世祖夲纪迁为郎典校秘
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纪二十
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
卷五百五十四 第 7a 页
刘珍安帝时为谒者仆射永宁元年诏珍与校书刘騊
駼作建武以来名臣传
李尤为谏议大夫受诏与谒者仆射刘珍等俱撰汉记
刘騊駼临邑侯复子也騊駼及从兄平望侯毅并有才
学永宁中邓太后召毅及騊駼入东观与谒者仆射刘
珍著中兴以下名臣烈士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人少善属文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
车特徵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
卷五百五十四 第 7b 页
令自去史职五载复还先是永初中谒者仆射刘珍校
书郎刘騊駼等著作东观撰著汉记因定汉家礼仪上
言请衡参论其事会并卒而衡常叹息欲终成之
马融桓帝时为南郡太守免官复拜议郎在东观著述
边韶字孝先陈留浚仪人以文学知名桓帝时为临颍
侯相徵拜大中大夫著作东观
伏无忌为侍中屯骑校尉元嘉中诏无忌与黄景崔寔
等共撰汉记
卷五百五十四 第 8a 页
崔寔为大将军梁冀司马与边韶延笃等著作东观(延/笃)
(传又载笃为议郎与朱/穆边韶共著作东观)
杨彪灵帝熹平中以博习旧闻公车徵拜议郎与马日
磾卢植蔡邕等著作东观
荀悦为黄门侍郎献帝好典籍尝以班固汉书文繁难
省乃令悦依左氏传体以为汉纪三十篇诏尚书给笔
札辞约事详论辨多美
吴韦曜为黄门侍郎废帝即位诸葛恪辅政表曜为太
卷五百五十四 第 8b 页
史令撰吴书
华覈为左国史后主时覈上疏曰臣闻五帝三王皆立
史官叙录功美垂之无穷汉时司马迁班固咸命世大
才所撰精妙与六经俱传大吴受命建国南土大皇帝
末年命太史令丁孚郎中项峻俱非史才其所撰作不
足纪录至少帝时更差韦曜周昭薛莹梁广及臣五人
访求往事所共撰立备有本末昭广先亡曜负恩蹈罪
莹出为将复以过徙其书遂委滞迄今未撰奏臣愚浅
卷五百五十四 第 9a 页
才劣适可为莹等记注而已若使撰合必袭孚峻之迹
惧坠大皇帝之元功损当时之盛美莹涉学既博文章
尤妙同寮之中莹为冠首今见吏虽多经学记述之才
如莹者少是以慺慺为国惜之实欲使卒垂成之功编
于前史之末奏上之后退填沟壑无所复恨后主遂召
莹还为左国史
晋傅玄魏末为郎中与东海缪施俱以时誉选入著作
撰集魏书
卷五百五十四 第 9b 页
华峤惠帝元康初为尚书后以峤博闻多识属书典实
有良史之志转秘书监中书散骑著作及治礼音律天
文数术南省文章门下撰集皆典统之
华畅峤少子也峤汉书十典未成秘书监缪徽奏畅为
著作佐郎卒成十典
虞预为著作郎除散骑常侍仍领著作著晋书四十馀

干宝为著作郎时中兴草创未置史官中书监王遵上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0a 页
疏曰夫帝王之迹莫不秘书著为令典垂之无穷宣皇
帝廓定四海武皇帝受禅于魏至德大勋等踪上圣而
纪传不存于王府德音未被乎管弦陛下圣明当中兴
之盛宜建立国史撰集帝纪上敷祖宗之烈下纪佐命
之勋务以实录为后代之准厌率土之望悦人神之心
斯诚雍熙之至美王者之弘基也宜备史官敕佐著作
郎干宝等渐就撰集元帝纳焉宝于是始领国史
王隐字处叔陈郡人建兴中过江太兴初元帝召隐及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0b 页
郭璞俱为著作郎令撰晋史
朱凤晋陵人吴震吴人单族有史才秘书监华谭荐二
人擢补著作佐郎并皆称职
谢沉除尚书度支郎何充庾冰并称沉有史才迁著作
郎撰晋书三十馀卷
徐广东筦人孝武时为员外散骑常侍领著作尚书奏
曰左史述言右官书事乘志显于晋郑春秋著乎鲁史
自圣代有造中兴记者道风帝典焕乎史策而太和以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1a 页
降世历三朝玄风圣迹倏为畴古臣等参详宜敕著作
郎徐广撰成国史于是敕广撰集焉迁骁骑将军领徐
州大中正转正员常侍大司农仍领著作如故勒成晋
纪上之因乞解史任不许
宋王韶之琅邪临沂人私撰晋阳秋成时人谓之宜居
史职即除著作郎使续后事
裴松之为尚书部郎仁威记室参军出为诸暨令元嘉
中受诏续何承天宋史未及成而卒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1b 页
何承天元嘉十六年除著作佐郎撰国史
荀伯子少好学博览经传为员外散骑侍郎著作郎徐
广重其才学举伯子及王韶之并为佐郎助撰晋史
南齐丘巨源少举丹阳郡孝廉为宋孝武所知大明五年
敕助徐爰撰国史
檀超为散骑常侍司徒右长史建元二年初置史官以
超与骠骑记室江淹掌史职
王思远高宗时为侍中掌优策及起居注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2a 页
梁任孝恭以外祖丘它与高祖有旧高祖闻其有才学
召入西省撰史
裴子野撰宋略成吏部尚书徐勉言之于高祖以为著
作郎掌国史及起居注除通直正员外郎著作如故敕
使撰方国使图
周兴嗣天监中为员外散骑侍郎佐撰国史十二年迁
给事中撰史如故
刘沓天监初为太学博士佐周舍撰国史至大通初为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2b 页
东宫通事舍人敕代裴子野知著作郎
陆云公为尚书仪曹郎顷之即入直寿光省以本官知
著作郎事俄除著作郎累迁中书黄门郎并掌著作
沈峻为五经博士时中书舍人贺琛奉敕撰梁史乃启
峻及孔子袪补西省学士助撰录书成入兼中书通事
舍人
后魏邓颖为中书侍郎太武诏太常崔浩集诸文学撰
述国书颖与浩弟览等俱参著作事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3a 页
崔浩为光禄大夫太武诏浩曰昔皇祚之兴世隆北土
积德累仁多历年载泽流苍生义闻四海我太祖道武
皇帝协顺天人以征不服应期拨乱奄有区夏太宗承
统光隆前绪釐正刑典大业维新然荒域之外犹未宾
服此祖宗之遗志而贻功于后也朕以眇年获奉宗庙
战战兢兢如临深谷故即位之初不遑宁处扬威朔裔
扫定赫连逮于神麚始命史职注集前功以成一代之
典自尔以来戎旗仍举秦陇尅定徐兖无尘平遁寇于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3b 页
龙川讨孽竖于凉域岂朕一人获济于此赖宗庙之灵
群公卿士宣力之效也而史阙其职篇籍不著每惧斯
事之坠焉公德冠朝列言为世范小大之任望君存之
命公留台综理史务述成此书务从实录浩于是监秘
书事以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著作续成前
纪至于损益褒贬折衷润色浩所总焉
高允与司徒崔浩述成国记以本官领著作郎
阴仲达武威姑臧人少以文学知名司徒崔浩启仲达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4a 页
与段承根云二人俱凉土才华同修国史除秘书著作

段承根好学机辩有文思而性疏薄司徒崔浩见而奇
之以为才堪著述言之太武请为著作郎引以同事
高谠为游击将军与崔浩共参著作迁中书侍郎
程骏为著作郎献文皇帝中除密郡太守尚书李敷奏
曰夫君之使臣必须终效骏实史才方申直笔千里之
任十室可有请留之数载以成前籍后授方伯愚以为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4b 页
允书奏从之
李辅字伯尚少有重名孝文每云此李氏之千里驹敕
撰太宗起居注寻迁秘书丞一
韩显宗为著作郎孝文曾谓显宗及程灵虬曰著作之
任国言是司卿等之才朕自委悉中省之品卿等所闻
若取之古人班马之徒固自辽阔若求当代文学之能
卿等应推崔孝伯
袁翻少以才学擅美一时宣武景明初李彪在东观翻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5a 页
为徐纥所荐彪引兼著作佐郎以参史事
游雅字伯度为东雍州刺史徵为秘书监委以国史之

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为著作郎与秘书丞李彪参撰
国书宣武初为侍郎初光与李彪共撰国书太和之末
彪改著作专以史事任光彪寻以罪废宣武居谅闇彪
上表求成魏书诏许之彪遂以白衣于秘书省著述光
虽领史官以彪意在专功表解侍中著作以让彪宣武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5b 页
不许
李彪字道固为秘书丞分领著作事
于忠为卫尉卿诏与吏部尚书元晖度支尚书元康河
南尹元苌等推定历代姓族
李琰之为彭城王协行台参军寻为侍中李彪启著作
郎修国史累转黄门郎修国史
房景先为员外郎侍中穆绍启景先撰世宗起居注
阳休之庄宗时为轻车将军李神隽监起居注休之与河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6a 页
东裴伯茂范阳卢元明河间邢子明等俱入撰次后为
太保长孙稚府属寻敕与魏收李同轨等修国史
北齐杜台卿字少山文笔尤工见称当世以中书黄门
侍郎兼大著作修国史
魏收字伯起后魏节闵时为散骑侍郎寻敕典起居注
并修国史后为神武府属崔暹言于文襄曰国史事重
公家父子霸王功业皆须具载非收不可文襄启收兼
散骑常侍修国史武定二年除正常侍领兼中书侍郎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6b 页
仍修史神武谓收曰卿勿见陈元康等在吾目下趋走
谓吾以为勤劳我世身名在卿手勿谓我不知寻加兼
著作郎天祐元年除中书令兼著作郎二年诏撰魏史
帝使收专其任又诏平原王高隆之总监之署名而已
帝敕收曰好直笔我终不作魏太武诛史官
孙搴字彦举少厉志勤学为国子助教太保崔光引修
国史
权会文义该洽兼明风角玄象被尚书符追著作修国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7a 页
史监知太史局事
后周柳虬为秘书丞时秘书虽领著作不参史事自虬
为丞始令监掌焉
隋姚察仕陈累迁戎昭将军知撰梁史事后主纂业敕
兼东宫通事舍人将军知撰史如故高祖开皇九年诏
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史
薛德音道衡之从子有隽才起家为游骑尉佐魏澹修
魏史成迁著作郎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7b 页
刘炫河间人少以聪敏见称为郡礼曹从事以吏干
知名奉敕与著作郎王劭同修国史(初劭为著作佐/郎以母忧去职)
(在家著齐书时制禁私撰史为内史侍郎李元操所/奏帝怒遣使收其书览而悦之于是起为员外散骑)
(侍郎修/起居注)
刘焯以儒学知名举秀才射策甲科与著作郎王劭同
修国史
潘徽为晋王扬州博士炀帝嗣位诏徽与著作佐郎陆
从典太常博士褚亮欧阳询等助越公杨素撰魏书会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8a 页
素薨而止
唐萧瑀为中书令武德五年十二月诏曰司典序言史
官记事考论得失究尽变通所以裁成义类惩恶劝善
多识前古贻鉴将来伏羲以降周秦斯及两汉相传三
国并命迄于晋宋载籍备焉自有魏南徙乘机抚运周
隋禅代历世相仍梁氏称邦跨据淮海齐迁龟鼎陈建
宗枋莫不自命正朔绵历岁祀各殊徽号删定礼仪至
于发迹开基受终告代嘉谋善政名臣奇士立言著绩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8b 页
无乏于时然简牍未编纪传咸阙炎凉已积谣俗迁讹
馀烈遗风泯焉将坠朕握图驭宇长世字民方立典谟
永垂宪则顾彼湮落用深轸悼有怀撰次实资良直中
书令萧瑀给事中王敬业著作郎殷闻礼可修魏史侍
中陈叔达秘书丞令狐德棻太史庾俭可修周史兼中
书令封德彝中书舍人颜师古可修隋史大理卿崔善
为中书舍人孔绍安太子洗马萧德言可修梁史太子
詹事裴矩兼吏部郎中祖孝孙前秘书监魏徵可修齐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9a 页
史秘书监窦琎给事中欧阳询秦王文学姚思廉可修
陈史务加详覈博采旧文义在不刋书法无隐
房玄龄为司空贞观二十年诏宜令修国史所更撰晋
书诠次旧文裁成义类俾夫湮落之诰咸使发明其有
所须可依修五代史故事若少学士亦量追取于是房
玄龄与中书令褚遂良太子左庶子许敬宗掌其事又
召中书舍人来济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守主客郎中
卢承基太史令李淳风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
卷五百五十四 第 19b 页
郎上官仪主客员外郎崔行功刑部员外郎辛玄驭著
作佐郎刘裔之光禄主簿杨仁卿御史主簿李延寿校
书郎张文恭并当时属文士分功撰录
许敬宗为中书令敬宗先受诏与中书侍郎许圉师太
史令李淳风著作佐郎杨仁卿著作郎顾裔等撰贞观
二十三年已后至显庆三年实录显庆四年二月撰成
二十卷
刘仁轨为左庶子同中书门下三品咸亨四年三月诏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0a 页
仁轨与吏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敬玄中书侍郎
郝处俊黄门侍郎高如周等并修国史仁轨等于是引
左史李仁实专掌其事
武三思为特进则天长安三年正月敕宜令三思与纳
言李峤正谏大夫朱敬则司农少卿徐彦伯凤阁舍人
魏知古崔融司封郎中徐坚左史刘知几直史馆吴兢
修唐史采四方之志成一家之言长悬楷则以贻劝诫
魏元忠为中书令神龙元年十二月制左散骑常侍静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0b 页
德郡王武三思与元忠及礼部尚书祝钦明及史官太
常少卿徐彦伯秘书少监柳冲国子司业崔融中书舍
人岑羲徐坚等修则天实录
吴兢励志强学博通经史魏元忠朱敬则居相辅荐兢
有史才堪居近侍因令直史馆修国史累迁右补阙与
韦承庆崔融刘子玄撰则天实录
张说为并州大都督府长史开元八年诏曰肇有书契
是兴简册所以彰平得失示以惩劝非夫详而有体辨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1a 页
而不华含阳秋之蕴总坟诰之赜岂能光我司典崇其
立言右羽林军将军摄御史大夫权检校并州大都督
府长史持节天平军节度大使燕国公张说多识前志
学于旧史文成微婉词润金石谅可以昭振风雅光扬
轨训可兼修国史仍赍史本就并州修撰
柳芳肃宗朝为史官与同职韦述受诏添修吴兢所撰
国史未竟而亡
于休烈为工部侍郎修国史宰臣李揆嫉之改为国子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1b 页
祭酒休烈性本淳谨怡然自适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
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
令狐峘博贯群书有口辩杨绾为礼部侍郎修史引入
史馆自华原尉拜拾遗累迁礼部侍郎贬衡州别驾贞
元初李泌为相召拜右庶子史馆修撰又贬吉州别驾
监修国史奏峘所撰代宗实录一分请于贬所毕功
张荐字孝举少精史传大历中浙西观察使李涵表荐
其才可掌史任乃诏授左司禦率府兵曹参军既至关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2a 页
下以母老疾不拜命母丧阕礼部侍郎于劭举前事以
闻召充史馆修撰兼阳翟尉累迁工部侍郎卒荐聪明
强记无不通贯自始命至尝兼史馆修撰在史馆二十
馀年
蒋乂初名武贞元九年自前河南府王屋县尉为右拾
遗史馆修撰德宗重难其职制未下前召见于延英殿
方命官元和四年为秘书少监兼史馆修撰奉诏与独
孤郁韦处厚同修德宗实录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2b 页
路随为翰林侍讲学士谏议大夫韦处厚为中书舍人
长庆二年十月敕随处厚尝在史馆才行可称伏以宪
宗实录未修灼资论撰宜兼充史馆修撰仍分日入史
馆修实录未毕之间且许不入内署仍放朝参
沈傅师为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史馆修撰预修宪宗实
录长庆三年出为湖南观察使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
国史杜元颖奏臣自去年奉诏命各据见在史官分修
宪宗实录今缘沈傅师改官若更求人选择非易其沈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3a 页
傅师当分虽搜罗未周条目纪纲已粗有绪窃以班固
居乡里而继成汉书陈寿处私家而专精国志玄宗国
史张说在本镇兼修代宗编年令狐峘自外郡奏上远
考前代近参本朝皆可明徵实有成例其沈傅师一分
伏望敕就湖南修毕先送史馆与诸史官参详然后闻
奏庶使官业责成有终始之效传闻摭实无同异之差
制可
蒋系乂子也太和二年为右拾遗史馆修撰与同职沈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3b 页
傅师郑瀚陈夷行李汉等奉诏撰宪宗实录四年书成
奏御转尚书工部员外郎迁本司郎中皆兼史职
宇文籍以咸阳尉直史馆与韩愈同成顺宗实录迁监
察御史后又为驾部员外郎史职与韦处厚路随沈傅
师同修宪宗实录
王彦威为諌议大夫太和六年二月以彦威及户部郎
中杨汉公祠部员外郎苏涤右补阙裴休并以本官充
史馆修撰(故事史官不过三员少或止于两/员至是四人并命时论深以为非)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4a 页
李让夷为谏议大夫开成元年四月以让夷并权知起
居舍人事先是宰臣于阁内奏起居舍人李襄有痼疾
请替帝曰朕闻褚遂良为谏议大夫尝兼此官卿可尽
言今谏议大夫姓名宰臣李石遂奏李让夷冯定孙简
萧俶帝曰让夷可也
孟穆为户部郎中大中八年七月监修郑郎奏当馆修
撰直馆共四员准故事以通籍者为直馆伏以修史重
事合选廷臣秩序或卑笔削不称其直馆伏请停废更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4b 页
添修撰二员从之其旧直馆万年尉张范泾阳尉李节
勒守本官以穆及驾部员外郎李涣并充修撰通旧为
四员分修四季之事
蒋偕有史才为补阙史馆修撰咸通中与同职卢耽牛
丛等受诏修文宗实录
柳玭为吏部侍郎昭宗大顺中宰相监修国史杜让能
以宣宗懿宗僖宗三朝实录未修乃奏玭及右补阙裴
廷裕左拾遗孙泰驾部员外郎李商太常博士郑光庭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5a 页
等十五人分修之
后唐张昭长兴四年七月以前都官员外郎知制诰史
馆修撰复为尚书职方员外郎依前知制诰著作郎直
史馆张守吉为右补阙并充史馆修撰著作佐郎尹拙
为左拾遗王慎徽为右拾遗并依前直史馆国朝旧事
以本官直馆者皆为畿县尉今以谏官直史馆自拙等
始从监修国史李愚奏也
晋赵莹为相监修国史天福六年二月敕曰有唐远自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5b 页
高祖下暨明宗纪传未分书志或阙今耳目相接尚可
询求若岁月更深何由寻访宜令户部侍郎张昭起居
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侍郎郑受益左司员外郎
李为光等修撰唐史仍令宰臣赵莹监修其年四月莹
奏所修唐史首尾二十一朝绵历三百馀载其于笔削
斯实难办必藉群才司分事任张昭等五人奉敕同撰
内起居郎贾纬丁忧去官窃以刑部侍郎吕琦侍御史
尹拙皆富典坟尝亲简牍劝善惩恶雅符班马之规广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6a 页
记备言必称董南之职上祈圣鉴俾共编修诏从之以
琦为户部侍郎以拙为仓部员外郎与张昭等同修唐

汉贾纬为谏议大夫乾祐二年二月敕曰载唐虞之盛
传彼古文明得失之由存乎信史恭惟高祖皇帝受天
历数缵汉基图戎虏蛮夷慑灵旗而内附礼乐征伐建
王道于大中功格于上玄化行乎率土将欲示其轨范
约彼春秋接高光纪圣之书续班马纪言之典废而不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6b 页
举阙孰甚焉左谏议大夫贾纬左拾遗窦俨右拾遗王
绅等才学渊深论辩蜂起分职方提于直笔编年允属
于鸿儒宜令纬等同修高祖实录呈进仍令宰臣苏逄
吉监修
周张昭为兵部尚书显德三年十二月敕太祖圣皇帝
实录并梁均帝唐清泰二主实录宜差张昭修宜同修
官委张昭定名奏请四年正月昭上言奉敕编修太祖
实录及唐梁二末主实录今请国子祭酒尹拙太子詹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7a 页
事刘温叟同于史馆编修
   公正
夫简牍之兴得失攸纪善恶无隐曲直遂分是故劝沮
于斯人见信于来裔其或纪言动之任举春秋之旨虽
微婉之斯在亦纤芥之必书故使哿矣之言足徵于龟
鉴直哉之笔若列于日星斯盖得执简之馀芳书法之
遗懿者已
董狐为晋太史晋赵穿袭杀灵公于桃园(虞翻曰/园名也)而迎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7b 页
赵盾赵盾素贵得民知灵公少侈民不附故为弑君盾
复位晋太史董狐书曰赵盾弑其君以视于朝盾曰弑
者赵穿我无罪太史曰子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能诛
国乱非子而谁孔子闻之曰董狐古之良史书法不隐
(不隐盾/之罪)宣子良大夫也为法受恶(闻义则服杜预曰/言其为法受屈也)
也出疆乃免
齐太史(失姓/名)崔杼弑其君庄公光立景公而相之太史
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嗣/续)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8a 页
(也并前有/三人死)其弟又书乃舍之南史氏闻太史尽死执简
以往闻既书矣乃还(传言齐有史崔/杼之罪所以闻)
吴韦曜为孙皓侍中领任国史皓欲为父和作纪曜执
以和不登帝位宜名为传如是者非一渐见责怒
晋孙盛历著作郎秘书监著晋阳秋词直理正称良史
焉既而大司马桓温见之怒谓盛子曰枋头诚为失利
何至乃如尊君所说若此史遂行自是关君门户事其
子遽拜谢因请删改之时盛年老还家性方严有轨宪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8b 页
虽子孙斑白而庭训愈峻至此诸子乃共号泣稽颡请
为百口切计盛大怒诸子遂尔改之盛写两定本寄于
慕容隽大元中孝武帝博求异闻始于辽东得之以相
考校多有不同书遂两存焉
赵泉车敬俱为苻坚著作郎坚母少寡将军李威有辟
阳之宠史官载之坚收起居注及著作所录而观之见
其事惭怒乃焚其书而大捡史官将加其罪泉敬等已
死乃止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9a 页
宋王韶之为黄门侍郎领著作韶之为晋史序王询货
殖王钦作乱询子弘钦子华并贵韶之惧为所陷深结
徐羡之傅亮南齐刘祥为长沙王镇军权咨议参军撰
宋书讥斥禅代尚书令王俭密以启闻帝衔而不问
后周柳虬为西魏秘书监修起居注太祖既废魏帝立恭
帝大飨群臣虬执简书于朝曰废帝文皇帝之嗣子年七
岁文帝言于安定公(即周/太祖)曰是子才繇于公不才亦繇于
公宜勉之公既受兹重寄居元辅之任又纳女为皇后遂
卷五百五十四 第 29b 页
不能训诲有成致令废黜负文皇帝付嘱之意此咎非安
定公而谁太祖乃令太常卢辨作诰谕公卿曰呜呼我群
后暨众士维文皇帝以襁褓之嗣托于予训之诲之庶厥
有成而予罔能弗变厥心庸此乎废坠我文皇帝之志呜
呼兹咎予其焉避予实知之矧尔众人之心哉惟予之颜
岂惟今厚将恐来世以予为口实
唐杜正伦太宗贞观二年为给事中兼知起居注太宗
尝谓侍臣曰朕每日坐朝欲出一言即思此言于百姓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0a 页
有利益不所以不敢多言正伦进曰君举必书言存左
史臣职当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
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直当今有损于百姓愿陛下
慎之太宗大悦赐䌽绢二百疋
褚遂良为諌议大夫知起居注贞观十六年四月太宗
谓遂良曰卿知起居注书何等事大抵人君得见否遂
良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书人君言事且记善恶以
为鉴诫庶几人主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太宗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0b 页
曰朕有不善卿必记之耶遂良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
当载笔君举必记黄门侍郎刘洎曰设令遂良不记天
下之人皆记之矣太宗曰然七月太宗又谓遂良曰尔
知起居比来记我行事善恶遂良曰今四海太平为行
事耳然史官之设君举必书善既必书过亦无隐
吴兢开元中为著作郎兼修史时黄门侍郎同中书门
下平章事张说因至史馆读则天实录见论證对魏元
忠事乃谓兢曰刘五修实录(刘五即/子元也)论齐魏公事殊不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1a 页
相饶假与说毒手当时说验知是兢书之所以假托于
刘子玄兢从容对曰是兢书之非刘公修述草本犹在
其人已亡不可诬枉于幽魂令相公有怪耳同修史官
苏宋等见兢此对深惊异之乃叹曰若取人情何名为
直笔
于休烈为太常少卿修国史至德二年肃宗谓休烈曰
君举必书朕有过卿书之否休烈对曰臣闻禹汤罪已
其兴勃焉有德之君不忘书过臣不胜大庆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1b 页
郑朗为起居郎太和九年十二月文宗御紫宸殿与宰
臣郑覃李石等议政宰臣既退帝命朗等适所记录者
将来一观朗对曰臣执笔所记便目为史臣闻自古帝
王不合观史帝曰故事何在朗曰臣不敢远徵故实尝
闻太宗皇帝欲亲览国史用知得失谏议大夫朱子奢
上表云史官所述义归尽善若至曾玄已后或非上智
中主庸君饰非护短见极陈善恶恐致史官何地逃刑
又闻褚遂良对曰今之起居古之左右史以记人君言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2a 页
行善恶必书庶几不为非法不闻帝王躬自观史帝又
谓朗曰适来所记是且直书未有否臧一见无爽朗乃
进所纪帝略览曰卿宜门外重写录进来其日晚内出
诏宣示宰臣曰适来郑朗等奏朝来所纪之事拟不进
夫人君之言良史善恶必书或有平生之閒话不关理
道之体要垂诸将来实为愧耻异日临朝庶几稍改何
妨一见以戒丑言
魏谟为起居舍人开成四年十月文宗于紫宸殿对百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2b 页
寮遣阁门使就谟取注记谟奏曰臣以自古置此以为
圣王鉴戒陛下但为善事勿冀臣不书如陛下所行错
误臣不书之天下之人皆得书之臣以陛下为太宗文
皇帝乞陛下许臣比职褚遂良帝曰我向前亦曾取看
谟曰自是向前起居不详故事臣今岂得陷陛下为非法
若陛下一览之后自此文字须有回避如此则善恶不
直非史也遗后代何取信遂止
   恩奖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3a 页
轩后以史名官晋卿因籍命氏文籍既兴官守攸重其
所繇来远矣逮乎汉氏之世则天下计书先上太史副
上丞相其后列鸿都藏室之署分东观秘府之局典司
著撰裁正编简鼎国江左以迄于五代未尝不建官分
职克慎其选焉盖髦士俊民乘时间作而当世之君莫
不隆其礼命形于诏奖或蕃锡加等或崇进异数以至
推恩而延赏追美以饰终发乎叹想形于悼惜盖夫鸿
硕之老良直之士所任重而其才难不可以不钦尚者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3b 页
后汉高彪除郎中校书东观迁内黄令帝敕同僚临送
祖于上东门诏东观画彪形像以劝学者
吴华覈迁东观令领右国史覈上疏辞让后主答曰得
表以东观儒林之府当讲校文艺处定疑难时皆名学
硕儒乃任其职乞更选英贤闻之以卿研精坟典博览
多闻可谓悦礼乐敦诗书者也当飞翰骋藻光赞时事
以越扬班张蔡之俦怪乃谦光厚自菲薄宜勉修所职
以迈先贤勿复纷纷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4a 页
梁萧子云为太子舍人撰东宫新记奏之敕赐束帛
陈杜之伟为大匠卿迁大中大夫仍敕撰梁史永定三
年卒高祖甚悼惜之诏赠通直散骑常侍赙钱五万布
五十疋棺一具尅日举哀
后魏韩显宗为著作佐郎孝文曾谓显宗及程灵虬曰
著作之任国史是司卿等之文朕自委悉中省之品卿
等所闻若欲取况古人班马之徒固自辽阔若求之当
世文学之能卿等应推崔孝伯又谓显宗曰见卿所撰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4b 页
燕志及在齐咏大胜比来之文
北齐魏收散骑常侍修国史武定三年除正常侍领兼
中书侍郎仍修史神武谓收曰卿勿见陈元康等在吾
目下趋走谓吾以为勤劳我世身名在卿手勿谓我不
知寻加兼著作郎
隋郎茂大业中为尚书左丞撰州都图经一百卷奏之
赐帛三百段
裴矩为吏部尚书大业初西域诸蕃塞与中国互市炀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5a 页
帝遣矩监其事矩撰西域图三卷入朝奏之帝大悦赐
物五百段
唐房玄龄为左仆射贞观十年正月与侍中魏徵散骑
常侍姚思廉太子右庶子李百药孔颖达守礼部侍郎
令狐德棻守中书侍郎岑文本中书舍人许敬宗等撰
成周隋陈齐梁等五代史诣阙上之太宗劳之曰朕睹
前代史书彰善瘅恶足为将来之戒秦始皇奢淫无度
志存隐恶焚书坑儒用缄谈者之口隋炀帝虽好文儒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5b 页
尤疾学者前世史籍竟无所成数代之事殆将泯绝朕
意则不然将欲览前王之得失为在身之龟镜公辈以
数年之间勒成五代之史深副朕怀极可嘉尚于是进
级班赐各有差
高士廉为吏部尚书贞观十二年与黄门侍郎韦挺礼
部侍郎令狐德棻兼中书侍郎岑文本撰氏族百卷太
宗称善颁赐进级各有差
敬播为著作郎与司空房玄龄给事中许敬宗贞观十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6a 页
七年上所撰高祖今上实录各二十卷玄龄以下班赐
进级各有差
褚遂良为中书令贞观二十年诏修晋书以司空房玄
龄及遂良太子左庶子许敬宗掌其事又诏中书舍人
来济著作郎陆元仕刘子翼守主客郎中卢承基太史
令李淳风太子舍人李义府薛元超起居郎上官仪主
客员外郎崔行功刑部员外郎辛元驭著作佐郎刘裔
之光禄主簿杨仁卿御史主簿李延寿校书郎张文恭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6b 页
并当时属文之士分功撰录莫不博考前文傍求遗逸
芟夷繁杂举其精要又令前雅州刺史令狐德棻太子
司议郎敬播主客员外郎李怀安屯田员外郎李怀俨
详其条例重加考正以臧荣绪晋书为本捃摭诸家传
记而附益之数载而书就颁赐加级各有差
长孙无忌为太尉受诏与史官同续修贞观实录永徽
五年闰五月毕功诣阙表上之起贞观十五年至二十
三年五月勒成二十卷帝览而歔欷无忌等赐爵加级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7a 页
布帛各有差
于志宁为太子太傅尚书左仆射先诏太尉长孙无忌
与志宁及中书令兼太子詹事崔敦礼与礼官国子祭
酒崇贤馆文士令狐德棻中书侍郎兼检校右庶子弘
文馆学士李义府著作郎崇贤馆学士刘裔之著作郎
杨仁卿起居郎弘文馆直学士顾裔符玺郎李延寿兼
秘书郎弘文馆直学士张文恭等修撰国史依纪传之
体凡八十一卷显庆元年七月勒成无忌等诣阙上之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7b 页
诏无忌已下加爵赐布有差
许敬宗为中书令与中书侍郎许圉师著作郎杨仁卿
等受诏撰贞观二十三年以后至显庆三年至公凡成
二十卷显庆四年二月毕功奏上之封敬宗子曰为新
城县男国子祭酒令狐德棻进封彭阳县公中书侍郎
许圉师封平恩县公太史令李淳风封昌乐县男著作
郎北平县男杨仁卿著作郎馀杭县男顾裔并加朝议
大夫并赏修实录之功也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8a 页
李延寿为符玺郎撰南北史一百八十卷卒高宗诏曰
故符玺郎李延寿艺文该洽材兼良史撰政典一部词
殚直笔虽其人已亡功有可录宜赐其家绢五十疋仍
令详正所写两本付秘书一本赐皇太子
武三思为左散骑常侍静德郡王与中书令齐国公魏
元忠礼部尚书鲁郡公祝钦明及史官太常少卿徐彦
伯秘书少监柳冲韦承庆国子司业崔融中书舍人岑
羲徐坚撰则天大圣皇后实录为三十卷编次文集一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8b 页
百二十卷神龙二年五月奏之帝称善降玺书劳问三
思赐物二千段魏元忠赐物千段仍封其子卫王咨议
参军升为任城县男祝钦明进爵鲁国公赐物八百段
徐彦伯等各赐爵二等赉物五百段
窦怀贞为左仆射与侍中魏知古中书令萧至忠崔湜
中书侍郎陆象先左散骑常侍柳冲太子詹事徐坚左
庶子刘子元先天二年三月奏上所修姓族系录二百
卷怀贞已下加爵赐物各有差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9a 页
刘子玄为左散骑常侍修国史开元四年与吴兢撰则
天实录四十卷成以闻又引古义白于执政宰相姚崇
奏曰伏见贞观十七年监修国史房元龄与史官给事
中许敬宗著作佐郎敬播修高祖实录二十卷成制封
玄龄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敬宗一子为高阳县男
赐物七百段敬播改授太子司议郎赐物五百段仍并
降玺书褒美又神龙二年五月监修国史中书令魏元
忠与史官太常少卿徐彦伯国子司业崔融等修则天
卷五百五十四 第 39b 页
实录三十卷成制封元忠一子为县男赐物一千段彦
伯等各赐爵二等物五百段自馀卑官加两阶物段准
处分仍并降玺书褒美今史官刘子玄吴兢等撰睿宗
实录又重修则天中宗实录并成进讫准撰太宗实录
例益修官已下加爵及赐命子元等经臣援引古今欲
臣闻奏臣谨寻故事例有恩赏事属当时不可为准子
玄等始末修撰诚亦勤劳叙事纪言所缘虽重承恩赏
赐固不在多子元吴兢望各赐物一百段许之(一云子/元以修)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0a 页
(则天实录封/言巢县子)
吴兢神龙中与韦承庆刘子元等撰则天实录成转起
居郎俄迁水部郎中丁忧还乡里开元三年服阕抗疏
言曰臣先修史已成数十卷自停职家贫无纸札乞终
馀功乃拜諌议大夫依前修史开元六年七月表乞典
郡曰臣自掌史东观十有七年岁序徒淹勤劳莫著不
能勒成大典垂诫将来顾省微躬久妨贤路乞罢今职
别就他官至于治人之政在兢尤所详晓望令试典一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0b 页
郡刺举外台必当效绩循良不负朝寄又兢父致仕已
来俸料斯绝所冀禄秩稍厚甘脆有资乌鸟之诚幸垂
矜察帝亲札报曰天子临书是为盛业史官秉笔必伫
良才著作彊记洽闻时议咸许牧州典郡此类何求岂
转要以从闲乃回难而就易私愿或惬公道若何八年
诏其父郑州长史处敬为凤州刺史仍听致仕以兢修
国史故也
贾耽为宰相贞元十四年耽献九州图并别录通录十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1a 页
卷德宗赐内厩马一匹锦䌽二百疋银瓶盘各一十七
事耽又上海内华夷图及古今郡国县道四夷述德宗
览而善之赐锦䌽二百疋袍段六锦帐二银瓶盘各一
银榼二马一匹
令狐峘为起居舍人撰玄宗代宗实录顺宗初卒元和
三年以修实录功追赠工部尚书
裴垍监修国史元和五年十二月与诸史官进德宗实
录五十卷宪宗览而称善乃赐垍缯锦三百疋及银器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1b 页
等以秘书少监史馆修撰蒋武(后名/乂)为諌议大夫直史
馆密县尉樊绅为左拾遗内供奉咸阳县尉韦处厚为
右拾遗内供奉万年县丞林宝为太常博士并仍旧职
李吉甫为宰相元和八年二月进所撰元和州郡图三
十卷赐锦䌽二百疋银碗盘各一
路随为翰林侍讲学士谏议大夫韦处厚为中书舍人
长庆二年十月敕随等常在史馆才行可称伏以宪宗
实录未修切资论撰宜兼史馆修撰其学士如故又敕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2a 页
路随韦处厚且止后分日入史馆修实录未毕之间且
许不入内署仍放朝参至太和四年三月随以宰相监
修国史表上宪宗实录赐随及见在史史官司封郎中
苏景裔起居舍人陈夷行屯田员外郎李汉右拾遗蒋
系各锦䌽银器有差
王彦威为户部侍郎判度支撰唐典自武德终永贞成
一部七十卷文宗嘉之赐以锦䌽银器
李绅为宰相监修国史会昌三年与修撰官郑亚等再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2b 页
修宪宗实录毕进上赐银器锦䌽有差
魏谟为中书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大中八年修文宗
实录四十卷上之史官给事中卢耽太常少卿蒋偕司
勋员外郎王沨右补阙卢告膳部员外牛丛皆颁赐银
器锦䌽序迁职秩
后唐赵凤为宰相监修国史天成四年上新修懿祖献
祖太祖纪年录共二十卷庄宗实录三十卷凤及修撰
张昭远吕咸休各赐缯䌽银器等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3a 页
晋姚顗后唐门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清泰三年上
明宗实录三十卷同修撰官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张
昭远授尚书礼部侍郎中书舍人充史馆修撰李详加
中大夫上柱国并依前充职户部郎中充史馆修撰程
渥授右谏议大夫左拾遗充史馆修撰吴承范授左补
阙充职右拾遗直史馆杨昭俭授殿中侍御史各颁赐
有差
汉贾纬仕晋为起居郎天福六年奏曰伏睹史馆唐高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3b 页
祖至代宗已有纪传德宗至文宗亦存实录武宗至阴
济废帝凡六代唯有武宗实录一卷馀皆阙落臣今采
访遗文及耆旧传说编成六十五卷目为唐年补遗录
以备将来史官修述臣闻裴子野之修宋略爰在梁时
姚思廉之纂陈书乃于唐世咸因丧坠景有研寻皇帝
陛下与日齐明固天纵圣华山归马崇文之道已行虎
殿延儒质疑之论斯启一昨聿宣纶诰精择史官以李
氏受终想唐年遗事虽追名上号其制相沿而创法定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4a 页
仪于文或异恐谣俗之讹变致信实以湮沉将缉亡书
以修坠典臣久居职分深耻阙遗今录浅闻别陈短序
伏冀特回睿鉴俯念愚衷芸阁蓬山诚莫裨于良直蹄
涔掬土愿少助于高深请下有司用当取證帝览之嘉
叹赐器皿币帛
赵熙为兵部郎中天福六年与吏部侍郎张昭受诏修
唐史开运中竟毕其功熙授右谏议大夫昭加金紫光
禄大夫进封开国子增食邑二百户赏笔削之功也(一/云)
卷五百五十四 第 44b 页
(开运二年史馆上新修前朝李氏书赐监修宰臣/刘胊修史官张昭直馆王仲等缯䌽银器各有差)
周张昭为兵部尚书与太子詹事刘温叟等显德五年
撰太祖实录三十卷上之赐物有差
 
 
 
 
 册府元龟卷五百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