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四十
卷五百四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四十  宋 王钦若等 撰
  谏诤部
   直谏第七
吴贺邵为中书令时孙皓凶暴骄矜政事日弊邵上疏
諌曰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
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
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
卷五百四十 第 1b 页
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下空任文
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䛕之徒拊翼
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
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指各希时趋人执反理
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
九天之上隐百重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
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
心所不安敢不以闻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
卷五百四十 第 2a 页
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誉曰损而
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
于乘奔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
善士以逆諌臣眩曜毁誉之实沉沦近习之言昔高宗
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
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
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忤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
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
卷五百四十 第 2b 页
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
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又何定本趋走
小人仆𨽻之下身无锱铢之行能无鹰犬之用而陛下
爱其佞媚假其威柄使定恃宠放恣自擅威福口正国
议手弄天机上亏日月之明下塞君子之路夫小人求
入必进奸利定间妄兴事役发江边戍兵以驱麋鹿结
置山陵芟夷林莽殚其九野之兽聚于重闱之内上无
益时之分下有损耗之费而兵事罢于运送人力竭于
卷五百四十 第 3a 页
驱逐老弱饥冻大小怨叹臣窃观天变自比年以来阴
阳错谬四时逆节日食地震中夏陨霜参之典籍皆阴
气凌阳小人弄势之所致也臣尝观览书传验诸行事
菑祥之应所为寒慄昔高宗修己以消鼎雉之异宋景
崇德以退荧惑之变愿陛下上惧皇天谴告之诮下追
二君禳菑之道远览前代任贤之功近寤今日谬授之
失清澄朝位旌叙俊乂放退佞邪抑夺奸势如是之辈
一勿复用广延淹滞容受直辞祗承乾旨敬奉先业则
卷五百四十 第 3b 页
大化光敷天人望塞也传曰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其
亡也以民为草芥陛下昔韬神光潜德东夏以圣哲茂
姿龙飞应天四海延颈八方拭目以成康之化必隆于
旦夕也自登位以来法禁转苛赋调益繁中宫内𥪡分
布州郡横兴事役竞造奸利百姓罹杼轴之困黎民罢
无已之求老幼饥寒家户菜色而所在长吏迫畏罪负
严刑峻法苦民求办是以人力不堪家户离散呼嗟之
声感伤和气又江边戍兵远当以拓土广境近当以守
卷五百四十 第 4a 页
界备难宜时优育以待有事而徵发赋调烟至云集衣
不全裋褐食不赡朝夕出当锋镝之难入抱无聊之蹙
是以父子相弃叛者成行愿陛下宽赋除烦赈恤穷乏
省诸不急荡禁约法则海内乐业大化普洽矣夫民者
国之本食者民之命也今国无一年之储家无经月之
蓄而后宫之中坐食者万有馀人内有离旷之怨外有
损耗之费使库廪空于无用士民饥于糟糠又北敌注
目伺国盛衰陛下不恃己之威德而怙敌之不来忽四
卷五百四十 第 4b 页
海之困穷而轻虏之不为难诚非长策庙胜之要也昔
太皇帝勤身苦体创基南夏割据江山拓土万里虽承
天赞实繇人力也馀庆遗祚至于陛下宜勉崇德器以
光前烈爱民养士保全先轨何可忽显祖之功勤轻难
得之大业忘天下之不振替兴衰之巨变哉臣闻否泰
无常吉凶繇人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
航也昔秦建皇帝之号据殽函之阻德化不脩法政苛
酷毒流生民忠臣杜口是以一夫大呼社稷倾覆近刘
卷五百四十 第 5a 页
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
任授失人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此当世之明
鉴目前之儆戒也愿陛下远考前事近览世变丰基强
本割情从道则成康之治兴而圣祖之祚隆矣书奏皓
深恨之
晋秦秀为博士时王浚有平吴之勋而为王浑所谮毁
武帝虽不从无明赏罚以浚为辅国大将军天下咸为
之怨秀上言曰自大晋启祚辅国之号率以旧恩此为
卷五百四十 第 5b 页
王浚无功之时受九列之显位立功之后更得宠人之
辱号也四海视之孰不失望蜀小吴大平蜀之后二将
皆就加三事今浚还而降等天下安得不惑乎吴之未
亡也虽以三祖之神武犹躬受其屈以孙皓之虚名足
以惊动诸夏每一小出虽圣心知其垂亡然中国辄怀
惶怖当尔时有能借天子百万之众平而有之与国家
结兄弟之交臣恐朝野寔皆甘之耳今浚举蜀汉之卒
数旬而平吴虽举吴人之财宝以与之本非已分有焉
卷五百四十 第 6a 页
而遽与计较乎
武帝会朝臣立议齐王攸当之藩尚书左仆射散骑常
侍王浑上书谏曰伏承圣诏宪章古典进齐王攸为上
公崇其礼仪遣攸之国昔周氏建国大封诸姬以藩帝
室永世作宪至于公旦武王之弟左右王事辅济大业
不使归藩明至亲议著不可远朝故也是故周公得以
圣德光弼幼主忠诚著于金縢光述文武仁圣之德攸
于大晋姬旦之亲也宜赞皇朝与闻政事实为陛下腹
卷五百四十 第 6b 页
心不二之臣且攸为人修洁义信加以懿亲志存忠贞
今陛下出攸之国假以都督虚号而无典戍干方之实
去离天朝不豫王政伤母弟至亲之休亏友于款笃之
义惧非陛下追述先帝文明太后待攸之宿意也若以
攸望重于事宜出者今以汝南王亮代攸亮宣皇帝子
文皇帝弟胄骏各处方任在内外之资论以后虑亦不
为轻攸今之国适足长异同之论以损仁慈之美耳而
令天下窥陛下有不崇亲亲之情臣窃为陛下不取也
卷五百四十 第 7a 页
若以后妃外亲任以朝政则有王氏倾汉之权吕产专
朝之祸若以同姓至亲则有吴楚七国逆乱之殃历观
古今苟事轻重所在无不为害也不可事事曲设堤防
虑方来之患者也唯当任正道而求忠良若以智计猜
物虽亲见疑至于疏远者亦何能自保乎人怀危惧非
为安之理此最有国家者之深忌也愚以为太子太保
缺宜留攸居之与太尉汝南王亮卫将军王珧共为保
傅干理朝事三人齐位足相持正进有辅纳广义之益
卷五百四十 第 7b 页
退无偏重相倾之势今陛下有笃亲亲之恩使攸蒙仁
覆之惠臣同国休戚义在尽言心之所见不能嘿己私
慕鲁女存国之志敢陈愚见触犯天威欲陛下事每尽善
冀万分之助臣而不言谁当言者帝不纳
庾敷为博士齐王攸之就国也下礼官议崇锡之物敷
与大叔广刘暾缪蔚郭颐秦秀傅珍等上表谏曰书称
帝尧克明峻德以亲九族武王光有天下兄弟之国十
有六人同姓之国四十人元勋睦亲显以殊礼而鲁卫
卷五百四十 第 8a 页
齐晋大启土宇并受分器所谓惟善所在亲疏一也大
晋龙兴隆唐周之远迹王室亲属佐命功臣咸受爵土
而四海乂安今吴会已平诏大司马齐王出统方岳当
遂抚其国家将准古典以垂永制昔周之选建明德以
左右王室也则周公为太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
及召芮毕毛诸国皆入居公卿大夫之位明股肱之任
重守地之位轻也未闻古典以三事之重出之国者汉
氏诸侯王位尊势重在丞相三公上其入赞朝政者乃
卷五百四十 第 8b 页
有兼官其出之国亦不复假台司虚名为隆宠也昔申
无宇曰五大不在边先儒以为贵宠公子公孙累世正
卿也又曰五细不在庭先儒以为贱妨贵少陵长远间
亲新间旧小加大也不在庭不在朝廷为政也又曰亲
不在外羁不在内今弃疾在外郑丹在内君其少戒之
叔向有言公室将卑其枝叶先落公室公族之本而去
之谚所谓芘焉而纵寻斧柯者也今使齐王贤邪则不宜
以母弟之亲尊居鲁卫之常职不贤邪不宜大启土宇
卷五百四十 第 9a 页
表建东海也古礼三公无职坐而论道不闻以方任婴
之惟周室大坏宣王中兴四夷交侵救急朝夕然后命
召穆公征淮夷故其诗曰徐方不回王曰旋归宰相不
得久在外也今天下已定六合为家将数延三事与论
太平之基而更出之去王城二千里违旧章矣敷草议
先以呈父纯纯不禁太常郑默博士祭酒曹志并过其
事武帝以博士不答所问答所不问大怒敷等并除名
又博士秦秀等以为齐王宜辅内朝政不可之藩祭酒
卷五百四十 第 9b 页
曹志魏曹植之子尝恨其父不得志于魏因怆然叹曰
安有如此之才如此之亲不得树本助化而远出海隅
晋朝之隆其殆乎哉乃奏议曰伏闻大司马齐王当出
藩东夏备物尽礼同之二伯今陛下为圣君稷契为贤
臣内有鲁卫之亲外有齐晋之辅坐而守安此万世之
基也古之夹辅王室同姓则周公其人也异姓则太公
其人也皆身在内五世反葬后虽有五霸代兴桓文谲
主下有请隧之僣上有九锡之礼终于谲而不正验于
卷五百四十 第 10a 页
尾大不掉岂与召公之歌棠棣周诗之咏鸱鸮同日论
哉今圣朝创业之始始之不谅后事难工干植不强枝
叶不茂骨鲠不存皮肤不充自羲皇以来岂是一姓之
独有欲结其心者当有磐石之固夫欲享万世之利者
当与天下议之故天聪明自我人聪明秦魏欲独擅其
威而财得没其身周汉能分其利而亲疏为之用此自
圣主之深虑日月之所照事虽浅当深谋之言虽轻当
重思之志备位儒官若言不及礼是志寇窃知忠不言
卷五百四十 第 10b 页
议所不敢志以为当如博士等议议成当上见其从弟
高邑公嘉嘉曰兄议甚切百年之后必书晋史目下将
见责邪帝览议大怒曰曹志尚不明吾心况四海乎以
议者不指答所问横造异论策免太常郑默于是有司
奏收志等结罪诏惟免志官以公还第
裴頠为左仆射侍中惠帝时以陈准子康韩蔚子嵩并
侍东宫頠谏曰东宫之建以储皇极其所与游接必简
英俊宜用成德康嵩幼弱未识人理立身之节东宫实
卷五百四十 第 11a 页
体夙成之表而今有童子侍从之声未是光阐遐风之
弘理也
阎缵为西戎校尉悯怀太子之废也缵舆棺诣阙上书
理太子之冤曰伏见赦文及榜下前太子遹手疏以为
惊愕自古以来臣子悖逆未有如此之甚也幸赖天慈
全其首领臣伏念遹生于圣父而至此者由于长养深
宫沉沦富贵受饶先帝父母骄之每见选师傅下至群
吏率取膏梁击钟鼎食之家希有寒门儒素如卫绾周
卷五百四十 第 11b 页
文石奋疏广洗马舍人亦无汲黯郑庄之类遂使不见
事父事君之道臣案古典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以
此明先王欲令知先贱然后乃贵自顷东宫亦微太盛
所以致败也非但东宫历观诸王师友文学皆豪族力
能得者率非龚遂王阳能以道训友无亮直三益之节
官以文学为名实不读书但共鲜衣好马纵酒高会嬉
游博奕岂有切磋能相长益臣尝恐公族陵迟以此叹
息今遹可以为戒恐其被斥弃逐远郊始当悔过无所
卷五百四十 第 12a 页
复及昔戾太子无状称兵距命而壶关三老上书有田
千秋之言犹曰子弄父兵罪应笞耳汉武感悟筑思子
之台今遹无状言语悖逆受罪之日不敢失道犹为轻
于戾太子尚可禁持重选保傅如司空张华道德深远
乃心忠诚以为之师光禄大夫刘寔寒苦自立终始不
衰年同吕望经籍不废以为之保尚书仆射裴頠明允
恭肃体道居正以为之友置游谈文学皆选寒门孤官
以学行自立者及取服勤更事涉履艰难事君事亲名
卷五百四十 第 12b 页
行素闻者使与共处使严御史监护其家绝贵戚子弟
轻薄宾客如此左右前后莫非正人师傅文学可令十
日一讲使共论议于前敕使但道古今孝子慈亲忠臣
事君及思愆改过之义皆闻善道庶几可全昔太甲有
罪放之三年思庸克复为殷明王又魏文帝惧于见废
夙夜自祇竟能自全及至明帝因母得罪废为平原侯
为置家臣庶子师友之学皆取正人共相规矫兢兢慎
罚事父以孝父没事母以谨闻于天下于今称之汉高
卷五百四十 第 13a 页
皇帝数置酒于庭欲废太子后四皓为师子房为傅竟
复成就前事不忘后事之戒孟轲有云孤臣孽子其操
心也危其虑患也深故多善功李斯云慈母多败子严
家无格虏繇陛下骄遹使至于此庶其受罪以来足自
思改方今天下多虞四夷未宁将伺国隙储副大事不
宜空虚宜为大计小复停留先加严诲依平原侯故事
若不悛改弃之未晚也臣素寒门无力仕官不经东宫
情不私遹念昔楚国处女谏其王曰有龙无尾言年四
卷五百四十 第 13b 页
十未有太子臣尝备近职虽未能自结天日情同阍寺
悾悾之诚皆为国计臣老母见臣为表乃为臣卜卦云
书御即死妻子守臣涕泣见止臣独以为频见拔擢尝
为近职此恩难忘何以报德唯当陈诚以死献忠辄具
棺絮伏须刑诛书奏御不省皇太孙立缵复上疏曰臣
前上书讼太子之枉不见省览昔壶关三老陈卫太子
之冤而汉武筑思子之台高庙令田千秋上书不敢正
言托以鬼神之教而孝武大感月中三迁位至丞相乘
卷五百四十 第 14a 页
车入殿号曰车氏恨臣精诚微薄不能有感竟使太子
流离没命许昌向令陛下即纳臣言不至此祸天赞圣
意三公献谋庶人赐死罪人斯得太子以明臣恨其晚
无所复及诏书慈悼迎丧反葬复其礼秩诚副众望不
意吕霍之变复生于今日伏见诏书建立太孙斯诚陛
下上顺先典以安社稷中慰慈悼冤魂之痛下令万国
心有所系追惟庶人所为无状几倾宗庙赖相国太宰
至忠愤发潜谋俱断奉赞圣意以成神武虽周诛二叔
卷五百四十 第 14b 页
汉扫诸吕未足以喻臣愿陛下因此大更釐改以为永
制礼置太子居以士礼与国人齿为置官属皆如朋友
不为纯臣既使上厌至望以崇孝道又令不相严惮易
相规正昔汉武既信奸谗危害太子复用望气之言欲
尽诛诏狱中囚邴吉以皇孙在焉闭门距命后遂拥护
皇孙督罚乳母卒至成人立为孝宣皇帝苟志于忠无
往不可历观古人虽不避死亦由世教宽以成节虽距
诏书事在于忠故宥而不责自晋兴以来用法太严迟
卷五百四十 第 15a 页
速之间辄加诛斩一身伏法犹可强为今世之诛动辄
灭门昔吕后临朝肆意无道周昌相赵三召其王而昌
不遣先徵昌入后复召王此繇汉制本宽得使为快假
令如今吕后必谓昌已反夷其三族则谁敢为杀身成
义者哉此法宜改可使经远又汉初废赵王张敖其臣
贯高谋杀高祖高祖不诛以明臣道田叔孟舒十人为
奴髡钳随王隐亲侍养故令平安向使晋法得容为义
东宫之臣得如周昌固护太子得如邴吉距诏不坐伏
卷五百四十 第 15b 页
死谏诤则圣意必变太子以安如田叔孟舒侍从不罪
者则隐亲左右奸凶毒药无缘得设太子不夭也臣每
责东宫臣故无侍从者后闻颇有人于道路望车拜辞
而有司收付雒阳狱奏科其罪然臣固莫从良有以也
又本置三率盛其兵马所以宿卫防虞而使者卒至莫
有警严覆请审者此由恐畏灭族今皇孙冲幼世事多
故若有不虞强臣专制奸邪矫诈虽有相国保训东宫
拥佑之恩同于邴吉适可使玉体安全宜开来防可著
卷五百四十 第 16a 页
于令自今以后诸有废兴仓卒群臣皆得辄严须录诣
殿前面受口诏然后为信得同周昌不遣王节下听臣
子隐亲得如田叔孟舒不加罪责则永固储副以安后
嗣之远虑也来事难知往事可改臣前每见詹事裴权
用心恳恻舍人秦戢数上疏启諌而爰倩赠以九列权
有忠意独不蒙赏谓宜依倩为比以宠其魂推寻表疏
知秦戢辈及司隶所奏诸敢拜辞于道路者明诏称扬
使微异于众以劝为善以奖将来也缵又陈今相国虽
卷五百四十 第 16b 页
已保傅东宫保其安危至于旦夕训诲辅𨗳出入动静
劬劳宜选寒苦之士忠贞清正老而不衰如城门校尉
梁柳白衣南安朱冲比者以为师傅其侍臣以下文武
将吏且勿复取盛戚豪门子弟若吴太妃家室及贾郭
之党如此之辈生而富溢无念脩己率多轻薄浮华相
驱放纵皆非所补益少主者也皆可择寒门笃行学问
素士更履险易节义足称者以备群臣可轻其礼仪使
与古同于相切磋为益昔魏文帝之在东宫徐干刘桢
卷五百四十 第 17a 页
为友文学相接之道并如气类吴太子登顾谭为友诸
葛恪为宾卧同床怅行则参乘删交如布衣相呼以字
此则近代之明比也天子之子不患不富贵不患人不
敬畏患于䮦盈不闻其过不知稼穑之艰难耳至于甚
者乃不知名六畜可不勉哉昔周公亲挞伯禽曹参笞
窋二伯圣考慈父皆不伤恩今不忍小相维持令至阙
失顿相罪责不亦误哉在礼太子朝夕视膳昏定晨省
跪问安否于情得尽五日一朝于敬既简于恩亦疏易
卷五百四十 第 17b 页
致搆间故曰一朝不朝其间容刀五日之制起汉高祖
身为天子父犹庶人万几事多故阙私敬耳今主上临
朝太子无事专主孝养宜改此俗文王世子篇曰王李
一饭亦一饭再饭亦再饭安有逸豫五日一觐哉缵又
陈令迎太子神柩孤魂独行太孙幼冲不可涉道谓可
遣妃奉迎远路令其父衍随行卫护皇太子初见诬陷
臣家门无祜三世假亲具尝辛苦以家观国固知太子
有变臣故求副监国欲依邴吉故事距违来使供养拥
卷五百四十 第 18a 页
护身亲饮食医药冀足救危主者以臣名资轻浅不肯
见与世人见笑谓为此职进退难居有必死忧臣独以
为苟全储君贾氏所诛甘心所愿今监国御史直副皆
当三族侍卫无状实自宜然臣谓其小人不足具责故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临大节而不可夺是以圣王
慎选故河南尹向雄昔能犯难定故将钟会文帝嘉之
始拔显用至于先帝以为右率如间之事若得向雄之
比则岂可触哉此二使者但为愚怯亦非与谋但可诛
卷五百四十 第 18b 页
身自全三族如郭俶郭斌则于刑为当又东宫亦宜妙
选忠直亮正如向雄比陛下千秋万岁之后太孙幼冲
选置兵卫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世俗浅薄士无廉
节贾谧小儿恃宠恣睢而浅中弱植之徒更相翕习故
世号鲁公二十四友又谧前见臣表理太子曰阎儿作
此为健然观其意欲与诸司马家同皆为臣寒心伏见
诏书称明满奋乐广侍郎贾胤与谧亲理而亦疏
远往免父丧之后停家五年虽为小屈有识贵之
卷五百四十 第 19a 页
潘岳缪徽等皆谧父党共相沉浮人士羞之闻其晏然
莫不为怪今诏书暴扬其罪并皆遣出百姓咸云清当
臣独谓非但岳徽二十四人宜皆齐绌以肃风教朝廷
善其忠烈擢为汉中太守
顾荣为元帝丞相军司散骑常侍凡所谋画皆以咨焉
荣既南州望士躬处右职朝野甚推敬之时帝所幸郑
贵嫔有疾以祈祷颇废万几荣上疏谏曰昔文王父子
兄弟乃有三圣可谓穷理者也而文王日昃不暇飧周
卷五百四十 第 19b 页
公一沐三握发何哉诚以一日万几不可不理一言蹉
跌患必及之故也当今衰季之末属乱离之运而天子
流播豺狼塞路公宜露营野次星言夙驾伏轼怒蛙以
募勇士悬胆于庭以表辛苦贵嫔未安药石实急祷祀
之事诚复可脩岂有便塞参佐白事断宾客问讯今强
贼临境流言满国人心万端去就纷纭愿冲虚纳下广
延俊彦思画今日之要塞鬼道淫祀弘九合之勤雪天
下之耻则群生有赖开泰有期矣
卷五百四十 第 20a 页
丁潭为元帝丞相西阁祭酒称制使各陈时事损益潭
上书曰为国者恃人须才盖二千石长吏是也安可不
明简其才使必允当既得其人使久于其职在官者无
苟且居下者有常心此为政之较也今之长吏迁转既
数有送迎之费古人三载考绩三考黜陟中才处局故
难以速成夫兵所以防禦未然镇塞奸凶周虽三圣功
成由武今戎战之世益宜留心简选精锐以备不虞无
事则优其身有难则责其力窃闻今之兵士或私有役
卷五百四十 第 20b 页
使而营事不充夫为国者犹为其家也计财力之所任
审取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损弃分外之役今兵人
未彊尚审其宜经涂远举未献大捷更使力殚财尽而
威望挫弱也
熊远为御史中丞元帝时冬雷电且大雨帝下书责躬
引过远上疏曰被庚午诏书以雷电大震暴雨非时深
自克责虽禹汤罪己未足以喻臣闇于天道窃以人事
论之陛下节俭敦朴恺悌流惠而王化未兴者群公卿
卷五百四十 第 21a 页
士不能夙夜在公以益大化素飧负乘秕秽明时之责
也今逆贼猾夏暴虐滋甚二帝幽殡梓宫未反四海延
颈莫不东望而未能遣军北讨雠贼未报此一失也昔
齐侯既败七年不饮酒食肉况此耻尤大是臣子之责
宜在枕戈为王前驱若此志未果者当上下克俭恤人
养士彻乐减膳惟脩戎事陛下忧劳于上而群官未同
戚容于下每有会同务在调戏酒食而已此二失也选
官用人不料实德惟在白望不求才干乡举道废请托
卷五百四十 第 21b 页
交行有德而无力者退脩望而有助者进称职以违俗
见讥虚资以从容见贵是故公正道亏私涂日开强弱
相陵冤枉不理今当官者以理事为俗吏奉法为苛刻
尽礼为謟䛕从容为高妙放荡为达士䮦蹇为简雅此
三失也世所谓三失者公法加其身私议贬其非转见
排退陆沉泥滓时所谓三善者王法所不加清论美其
贤渐相登进士不辍官攀龙附凤翱翔云霄遂使世人
削方为圆挠直为曲岂待顾道德之清涂践仁义之区
卷五百四十 第 22a 页
域乎是以万几未整风俗伪薄皆此之由不明其黜陟
以审能否则此俗未可得而变也今朝廷群司以从顺
为善相违见贬不复论才之曲直言之得失也时有言
者或不见用是以朝少辨诤之臣士有禄仕之志焉郭
翼上书武帝擢为屯留令又置谏官所以从受直言诱
进将来故人得自尽言无隐讳任官然后爵之位定
禄之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舜犹历试诸难而
今先禄不试甚违古义乱之所由也求才急于疏贱用
卷五百四十 第 22b 页
刑先于亲贵然后令行禁止野无遗滞尧取舜于侧陋
舜拔贤于岩穴姬公不曲绳于天伦叔向不亏法于孔
怀今朝廷法吏多出于寒贱是以章书日奏而不足以
惩物官人选才而不足以济事宜招贤良于屠钓聘耿
介于丘园若此道不改虽并官省职无救弊乱也能哲
而惠何忧乎驩兜何迁乎有苗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
此官得其人之益也
郭璞为尚书郎永昌元年皇孙生璞上疏曰有道之君
卷五百四十 第 23a 页
未尝不以危自持乱世之主未尝不以安自居故存而
不忘亡者三代之所兴也亡而自以为存者末季之所
废也是以古之令主开纳忠谠以弼其违标显切直用
攻其短乃至闻一善则拜见规诫则惧何者盖不私其
身处天下以至公也臣窃惟陛下符运至著勋业至大
而中兴之祚不隆圣敬之风未跻者殆由法令太明刑
教太严故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
也臣去春启事以囹圄充斥阴阳不和推之卦理宜因
卷五百四十 第 23b 页
郊祀作赦以荡涤瑕秽不然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菑
摧震薄蚀之变狂狡蠢戾之妖其后月馀日果薄斗去
秋以来诸郡并有暴雨水皆洪潦岁用无年适闻吴兴
复欲有搆妄者咎徵渐成臣甚恶之顷者以来役赋转
重狱犴日结百姓困扰甘乱者多小人愚险共相扇动
虽势无所至然不可不虞案洪范传君道亏则日蚀人
愤怨则水涌溢阴气积则下代上此微理潜应已著实
于事者也假令臣遂不幸谬中必贻陛下侧席之忧今
卷五百四十 第 24a 页
皇孙载育天固灵基黔首颙颙实望惠润又岁涉午位
金家所忌宜于此时崇恩布泽则火气潜消菑谴不生
矣陛下上承天意下顺物情可因皇孙之庆大赦天下
然后明罚敕法以肃理官克厌天心慰塞人事兆庶幸
甚祯祥必臻矣臣今所陈暂而省之或未允圣旨久而
寻之终亮臣诚若所启上合愿陛下勿以臣身废臣之
言臣言无隐而陛下纳之适所以显君明臣直之义耳
疏奏纳焉即大赦改年时暨阳人任谷因耕息于树下
卷五百四十 第 24b 页
忽有一人著羽衣就淫之既而不知所在谷遂有娠积
月将产羽衣人复来以刀穿其阴下出一蛇子便去谷
遂成宦者后诣阙上书自云有道术帝留谷宫中璞复
上疏曰任谷所为妖异无有因由陛下玄鉴广览欲知
其情状引之禁内供给安处臣闻为国以礼正不闻以
邪所听惟人故神降之吉陛下简默居正动遵典刑按
周礼奇服怪人不入宫况谷妖诡怪人之甚者而登讲
肄之堂密迩殿省之侧尘点日月秽乱天听臣之私情
卷五百四十 第 25a 页
窃所不取也陛下若以谷信为神灵所凭者则应敬而
远之夫神聪明正直接以人事若以谷为妖蛊诈妄者
则当投彼裔土不宜令亵近紫闱若以谷或是神祗告
谴为国作𤯝者则当克己修礼以弭其妖不宜令谷安
然自容肆其邪变也臣愚以为阴阳陶烝变化万端亦
是狐狸魍魉凭假作慝愿陛下采臣愚怀特遣谷出臣
以人乏忝荷史任敢忘直笔惟义是规其后明帝即位
谷因亡走
卷五百四十 第 25b 页
孙霄为琅琊国右常侍琅琊悼王焕薨年一岁元帝悼
念不已营起园陵工役甚众霄上疏谏曰臣闻法度典
制先王所重吉凶之礼事贵不过是以世丰不使奢放
凶荒必务约杀朝聘嘉会足以展庠序之仪殡葬送终
务以称哀荣之节上无奢泰之谬下无匮竭之困故华
元厚葬君子谓之不臣嬴博至俭仲尼称其合礼明伤
财害时古人之所讥节省简约圣贤之所嘉也语曰上
之化下如风靡草京邑翼翼四方所则明教化法制不
卷五百四十 第 26a 页
可不慎也陛下龙飞践祚兴微济弊圣怀劳谦务从简
俭宪章旧制犹欲节省礼典所无而反尚饰此臣愚情
窃所不安也棺椁舆服旒翣之属礼典旧制不可废阙
凶门柏历礼典所无天晴可不用遇雨则无益此至宜
节省者也若琅琊一国一时所用不为大费臣在机近
义所不言今天台所居王公百僚聚在都辇凡有丧事
皆当供给材木百数竹薄千计凶门两表衣以细竹及
材木价值既贵又非表凶哀之宜如此过饰宜从粗简
卷五百四十 第 26b 页
又按礼记国君之葬棺椁之间容柷大夫容壶士容甒
以壶甒为差则柷财大于壶明矣椁周于棺椁不甚大
也语曰葬者藏也藏欲其深而固也椁大则难为坚固
无益于送终而有损于财力凶荒杀礼经国常典既减
杀而犹过旧此为国之所厚惜也又礼将葬迁柩于庙
祖而行及墓即窆葬之日即反哭而虞如此则柩不宿
于墓上也圣人非不哀亲之在土而无情于丘墓盖以
墓非安神之所故修虞于殡宫始则营草宫于山陵迁
卷五百四十 第 27a 页
神柩于墓侧又非典也非礼之事不可以训万国臣至
愚至贱忽求革前之非可谓狂瞽不知忌讳然今天下
至弊自古所希宗庙社稷远托江表半州之地彫残以
甚加之荒旱百姓困瘁非但不足死亡是惧此乃陛下
至仁之所矜悯可忧之至重正是规矫末俗改张易调
之时而犹当竭已罢之人营无益之事殚已困之财修
无用之费此固臣之所不敢安也今琅琊之于天下国
之最大若割损非礼之事务遵古典上以彰圣朝简易
卷五百四十 第 27b 页
之至化下以表万世无穷之规则此刍荛之言有补万
一尘露之微有增山海表寝不报
江逌为吏部郎长兼侍中时穆帝将修后池起阁道逌
上疏曰臣闻王者处万乘之极享富有之大必显明制
度以表崇高盛其文物以殊贵贱建灵台浚辟雍立宫
馆设苑囿所以弘皇上之尊彰临下之义前圣创其礼
后代遵其矩当代之君咸营斯事周宣兴百堵之作鸿
雁歌安宅之欢鲁僖修泮水之宫采芹有思乐之颂盖
卷五百四十 第 28a 页
上之有为非以予欲是盈下之奉上不以劬劳为勤此
自古之令典轨仪之大式也夫理无常然三正相诡司
牧之体与世而移致饰则素故贲返于剥有大必盈则
受之以谦损上益下顺兆庶之悦享以二簋用至约之
义是以唐虞流化于茅茨夏禹垂美于卑室过俭之陋
非中庸之制然三圣行之以致至道汉高祖当营建之
始怒宫库之状孝文处既富之世爱十家之产亦以播
惠当时著称来叶今者二虏未殄神州荒芜举江左之
卷五百四十 第 28b 页
众经略艰难漕扬越之粟北馈河雒兵不获戢运戍悠
远仓库内罄百姓力竭加春夏以来水旱为害远近之
收普减常年财伤人困大役未已军国之用无所取给
方之往代丰弊相悬损之又损实在今日伏惟陛下圣
质天纵凝旷清虚阐日新之盛茂钦明之量无欲体于
自然冲素刑乎万国韶既尽美则必尽善宜养以玄虚
守以无为登览不以台观游豫不以苑沼偃息必于仁
义驰骋极于六艺观巍巍之隆鉴二代之文仰味羲农
卷五百四十 第 29a 页
俯寻周孔其为逍遥足以尊道德之辅亲缙绅之秀畴
咨以时顾问不倦献替讽谏日日而闻则庶绩惟凝六
合咸熙中兴之盛迈于殷宗休嘉之庆流乎无穷昔汉
起德阳钟离抗言魏营宫殿陈群正辞臣虽材非若人
然职忝近侍言不足采而义在以闻帝嘉其言而止
孙绰字兴公为散骑常侍领著作郎时大司马桓温欲
经纬中国以河南粗平将移都雒阳朝廷畏温不敢为
异而北土萧条人情疑惧虽并知不可莫敢先谏绰上
卷五百四十 第 29b 页
疏曰伏见征西大将军臣温表便当躬率三军讨除二
寇荡涤河渭清洒旧京然后神旂电舒朝服济江反皇
居于中土正玉衡于天极斯超世之宏图千载之盛事
然臣之所怀窃有未安以为帝王之兴莫不藉地利人
和以建功业贵能以义平暴因而抚之怀悯不建沦胥
秦京遂令鲜卑交侵神州绝纲土分之衅诚由道丧然
中夏荡荡一时横流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何哉亦以
地不可守投奔有所故也天祚未革中宗龙飞非惟信
卷五百四十 第 30a 页
顺协于天人而已实赖万里长江画而守之耳易称王
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义大矣哉斯已然之明效也
今作胜谈自当任道而遗险较实量分不得不保小以
固存自丧乱以来六十馀年苍生殄灭百不遗一河雒
丘墟函夏萧条井堙木刋阡陌夷灭生理茫茫永无依
归播流江表已经数世存者长子老孙亡者丘陇成行
虽北风之思感其素心目前之哀实为交切若迁都旋
轮之日中兴五陵即复缅成遐域泰山之安既难以理
卷五百四十 第 30b 页
保烝烝之思岂不缠于圣心哉温今此举诚欲大览始
终为国远图向无山陵之急亦未首决大谋独任天下
之至难也今发愤忘食忠慨亮到凡在有心孰不致感
而百姓震骇同怀危惧者岂不以反旧之乐赊而趋死
之忧促哉何者植根于江外数十年矣一朝拔之顿驱
踧于空荒之地提挈万里踰险浮深离坟墓弃生业富
者无三年之粮贫者无一餐之饭田宅不可复售舟车
无从而得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
卷五百四十 第 31a 页
卵之危将顿仆道涂飘溺江川仅有达者夫国以人为
本疾寇所以为人众丧而寇除亦安所取裁此仁者所
宜哀矜国家所宜虑也自古今帝王之都岂有常所时
隆则宅中而图大势屈则遵养以待会使德不可胜家
有三年之积然后始可谋太平之事耳今天时人事有
未至者矣一朝欲一宇宙无乃顿而难举乎臣之愚计
以为且可更遣一将有威名资实者先镇雒阳于陵所
筑三垒以奉卫山陵扫平梁许清一河南运漕之路既
卷五百四十 第 31b 页
通然后尽力于开垦广田积榖渐为徙者之资如此贼
见亡徵势必远窜如其迷逆不化复欲送死者南北诸
军风驰电赴若身首之救痛痒率然之应首尾山陵既
固中夏小康陛下且端委紫极增修德政躬行汉文简
朴之志去小惠节浮费审官人练甲兵以养士灭寇为
先十年行之无使隳废则贫者殖其财怯者充其勇人
知天德赴死如归以此致政犹运诸掌握何故舍百胜
之长理举天下而一掷故陛下春秋方富温克壮其犹
卷五百四十 第 32a 页
君臣相与弘胜德业括囊元吉岂不快乎今温倡高议
圣朝互同臣以轻微独献管见出言之难实在今日而
臣区区必闻天听者窃以无讳之朝狂瞽进说刍荛之
谋圣贤所采所以不胜至忧触冒干陈若陛下垂神温
少留思岂非屈于一人而允亿兆之愿哉如以干忤罪
大欲加显戮使丹诚上达退受刑诛虽没泉壤尸且不
朽桓温见绰表不悦曰致意兴公何不寻君遂初赋知
人家国事邪
卷五百四十 第 32b 页
许荣为左领卫将军时孝武帝以会稽王道子辅政朝
政既紊荣上疏曰今台府局吏直卫武官及仆𨽻婢儿
取母之姓者本臧获之徒无乡邑品第皆得命议用为
郡守县令并带职在内委事于小吏手中僧尼乳母竞
进亲党又受货赂辄临官领众无卫霍之才而比方古
人为患一也臣闻佛者清远元虚之神以五戒为教绝
酒不淫而今之奉者秽慢阿尼酒色是耽其违二矣夫
致人于死未必手刃害之若政教不均暴滥无罪必夭
卷五百四十 第 33a 页
天命其违三矣盗者未必躬窃人财江乙母失布罪由
令尹今禁令不明劫盗公行其违四矣在上化下必信
为本昔年下书敕使尽规而众议兼集无所采用其违
五矣尼僧成群依傍法服五戒粗法尚不能遵况精妙
乎而流惑之徒竞加敬事又侵渔百姓取财为惠亦未
合布施之道也又陈太子宜出临东宫尅奖德业疏奏
并不省
闻人奭为博平令时孝武帝以会稽王道子辅政道子
卷五百四十 第 33b 页
既为皇太妃所爱时失礼敬帝不能平然以太平之故
加崇礼秩奭上疏曰骠骑咨议参军茹千秋协附宰相
起自微贱窃弄威权衒卖天官其子寿龄为乐安令赃私
狼藉畏法奔逃竟无罪罚傲然还县又尼姏属倾动乱
时榖贱人饥寒流殣不绝繇百姓单贫役调深刻又振
武将军庾恒鸣角京邑主簿戴良夫苦谏被囚殆至亡
命而恒以醉酒见怒良夫以执忠废弃又权宠之臣各
开小府施置吏佐无益于官有损于国疏奏帝益不平
卷五百四十 第 34a 页
而逼于太妃无所废黜
 
 
 
 
 
 
 
卷五百四十 第 34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四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