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三十六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三十六 宋 王钦若等 撰
  谏诤部
   直諌第三
汉王章成帝时为京兆尹章素刚直敢言以为大将军
王凤建遣定陶兴王之国非是乃奏封事言日蚀之咎
天子召见章延问以事章对曰天道聪明佐善而菑恶
以瑞异为符效今陛下以未有继嗣引近定陶王所以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b 页
承宗庙重社稷上顺天心下安百姓此正议善事当有
祥瑞何故致菑异菑异之发为大臣颛政者也今闻大
将军猥归日蚀之咎于定陶王建遣之国苟欲使天子
孤立于上颛擅朝事以便其私非忠臣也且日蚀阴侵
阳臣颛君之咎今政事大小皆自凤出天子曾不一举
手凤不内省责反归咎善人推远定陶王且凤诬罔不
忠非一事也前丞相乐昌侯商本以先帝外属内行笃
有威重位历将相国家柱石臣也其人守正不肯诎节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a 页
随凤委曲卒用闺门之事为凤所罢身以忧死众庶悯
之又凤知其小妇弟张美人已尝适人于礼不宜配御
至尊托以为宜子内之后宫苟以私其妻弟闻张美人未
尝任身就馆也且羌胡尚杀首子以荡赐正世况于天
子而近已出之女也此三者皆大事陛下所自见足以
知其馀及它所不见者凤不可令久典事宜退使就第
选忠贤以代之自罢商后遣定陶王也上不能平及闻
章言天子感悟纳之谓章曰微京兆尹直言吾不闻社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b 页
稷计且唯贤知贤君试为朕求可以自辅者于是章奏
封事荐中山孝王舅琅琊太守冯野王以王舅出以贤
复入明堂主乐贤也上自为太子时数闻野王先帝名
卿声誉出凤远甚方欲倚以代凤而上以皇太后故章
竟下狱而死
梅福成帝时为昌尉帝委任大将军王凤凤专势擅朝
而京兆尹王章素忠直讥刺凤为所诛王氏浸盛菑异
数见群下莫敢正言福上书曰臣闻箕子徉狂于殷而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a 页
为周陈洪范叔孙通遁秦归汉制作仪品夫叔孙先非
不忠也箕子非疏其家而畔亲也不可为言也昔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
素陈平起于亡命而为谋主韩信拔于行陈而建上将
故天下之士云合归汉争进其异智者竭其策愚者尽
其虑勇士极其节怯夫勉其死合天下之知并天下之
威是以举秦如鸿毛取楚若拾遗此高祖所以亡敌于
天下也孝文帝起于代谷非有周召之师伊吕之佐也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b 页
循高祖之法加以恭俭当此之时天下几平繇是言之
循高祖之法则治不循则乱何者秦为亡道削仲尼之
迹灭周公之轨坏井田除五等礼废乐隳王道不通故
欲行王道者莫能致其功也孝武皇帝好忠諌说至言
出爵不待廉茂庆赐不须显功是以天下布衣各厉志
竭精以赴阙廷自衒鬻者不可胜数汉家得贤于此为
盛使孝武皇帝听用其计升平可致于是积尸暴骨快
心胡越故淮南王安缘间而起所以计虑不成而谋议
卷五百三十六 第 4a 页
泄者以众贤聚于本朝故以大臣势陵不敢和议也方
今布衣乃窥国家之隙见间而起者蜀郡是也(成帝鸿嘉中/广汉男子郑)
(躬等反/是也)及山阳亡徒苏令之群蹈藉名都大郡求党与
索随和而亡逃匿之意此皆轻量大臣无所畏忌国家
之权轻故匹夫欲与上争衡也是士者国之重器得士
则重失士则轻诗云济济多士文王以宁庙堂之议非
草茅所当言也臣诚恐身涂野草尸并卒伍故数上书
求见辄报罢臣闻齐桓之时有以九九见者桓公不逆
卷五百三十六 第 4b 页
欲以致大也今臣所言非特九九也陛下距臣者三矣
此天下士所以不至也昔秦武王好力任鄙叩关自鬻
缪公行伯繇余归德今欲致天下之士民有上书求
见者辄使诣尚书问其所言言可采取者秩以升斗之
禄赐以一束之帛若此则天下之士发愤吐懑忠言嘉
谋日闻于上天下条贯国家表里烂然可睹矣夫以四
海之广士民之数能言之类至众多矣然其隽杰指陈
世政言成文章质之先圣而不缪施之当世合时务若
卷五百三十六 第 5a 页
此者亦亡几人故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
厉世摩钝也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至秦则
不然张无道之罔以为汉驱除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故
诚能勿失其柄群下虽有不顺莫敢触其锋此孝武皇
帝所以辟地建功为汉世宗也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
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世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
于市而不可得亦已明矣故高祖弃陈平之过而获其
谋晋文召天王齐桓用其雠亡益于时不顾逆顺此所
卷五百三十六 第 5b 页
谓伯道者一色成体谓之醇白黑杂合谓之驳欲以承
平之法治暴秦之绪犹以乡饮酒之礼理军市也今陛
下既不纳天下之言又加戮焉夫䳒鹊遭害则仁鸟增
逝愚者蒙戮则知士深退间者愚民上疏多触不急之
法或下廷尉而死者众自阳朔以来天下以言为讳朝
廷尤甚群臣皆承顺上指莫有执正何以明其然也取
民所上书陛下之所善试下之廷尉廷尉必曰非所宜
言大不敬以此下之一也故京兆尹王章资质忠直敢
卷五百三十六 第 6a 页
面引廷争孝元皇帝擢之以厉具臣而矫曲朝及至陛
下戮其妻子且恶恶止其身王章非有反叛之辜而殃
及家折直士之节结谏臣之舌群臣皆知其非然不敢
争天下以言为戒最国家之大患也愿陛下循高祖之
轨杜亡秦之路数御十月之歌留意亡逸之戒除不急
之法下亡讳之诏博览兼听谋及疏贱令深者不隐远
者不塞所谓辟四门明四目也且不急之法诽谤之微
者也往者不可及来者犹可追方今君命犯而主威夺
卷五百三十六 第 6b 页
外戚之权日以益隆陛下不见其形愿察其景建始以
来日蚀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菑亡与此数阴盛
阳衰金铁为飞此何景也汉兴以来社稷三危吕霍上
官皆母后之家也亲亲之道全之为右当与之贤师良
傅教以忠孝之道今乃尊宠其位授以魁柄使之骄
逆至于夷灭此失亲亲之大者也自霍光之贤不能为
子孙虑故权臣易世则危书曰毋若火始燄燄势陵于
君权隆于上然后防之亦亡及已上遂不纳成帝久立
卷五百三十六 第 7a 页
继嗣福以为宜建三统封孔子之世以为殷后复上书
曰臣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政者职也位卑而言高者
罪也越职触罪危言世患虽伏质横分臣之愿也守职
不言没齿身全死之日尸未腐而名灭虽有景公之位
伏历千驷臣不贪也故愿一登文石之陛赤墀之涂当
户牖之法坐尽平生之愚虑亡益于时有遗于世此臣
寝所以不安食所以忘味也愿陛下深省臣言臣闻存
人所以自立也壅人所以自塞也善恶之报各如其事
卷五百三十六 第 7b 页
昔者秦灭二周夷六国隐士不显佚民不举绝三统灭
天道是以身危子杀厥孙不嗣所谓壅人以自塞者也
故武王克殷未下车存五帝之后封殷于宋绍夏于杞
明著三统示不独有也是以姬姓半天下迁庙之主流
出于户所谓存人以自立者也今成汤不祀殷人亡后
陛下继嗣久微殆为此也春秋经曰宋杀其大夫榖梁
传曰其不称名姓以其在祖谓尊之也此言孔子故殷
后也虽不正统封其子孙以为殷后礼亦宜之何者诸
卷五百三十六 第 8a 页
侯夺宗圣庶夺嫡传曰贤者子孙宜有土而况圣人又
殷之后哉昔成王以诸侯礼葬周公而皇天动威雷风
著菑今仲尼之庙不出阙里孔氏子孙不免编户以圣
人而歆匹夫之祀非皇天之意也今陛下诚能据仲尼
之素功以封其子孙则国家必获其福又陛下之名与
天亡极何者追圣人素功封其子孙未有法也后圣必
以为则不灭之名可不勉哉福孤远又讥切王氏故终
不见纳
卷五百三十六 第 8b 页
杜业封建平侯哀帝即位业上书言王氏世权日久朝
无骨鲠之臣宗室诸侯微弱与系囚无异自佐史以上
至于大吏皆权臣之党曲阳侯根前为三公辅政知赵
昭仪杀皇子不辄白奏反与赵氏比周恣意妄行赞愬
故许后被加以非罪诛破诸许族败元帝外家内族妒
同产兄姊红阳侯立及淳于氏皆老被放弃新喋血京
师威权可畏高阳侯薛宣有不养母之名安昌侯张禹
奸人之雄惑乱朝廷使先帝负谤于海内尤不可不慎
卷五百三十六 第 9a 页
陛下初即谦让未皇孤独特立莫可据扙权臣易是意
若探汤宜蚤以义割恩安百姓心窃见诸博忠信勇猛
材略不世出诚国家雄俊之贤臣也宜徵博置左右以
镇天下此人在朝则陛下可高枕而卧矣昔诸吕欲危
刘氏赖有高祖遗臣周勃陈平尚存不者几为奸臣笑

毋将隆哀帝时为执金吾侍中董贤方贵帝使中黄门
发武库兵前后十辈送董贤及上乳母王阿舍将隆奏
卷五百三十六 第 9b 页
曰武库兵器天下公用国家武备缮治造作皆度大司
农钱大司农钱自乘舆不以给供养劳赐一出少府盖
不以本藏给末用不以民力共浮费别公私示正路也
古言诸侯方伯得颛征伐乃赐斧钺汉家边吏职在距
寇亦赐武库兵皆任其事然后蒙之春秋之谊家不藏
甲所以抑臣威损私力也今贤等便僻弄臣私恩微妾
而以天下之公用给其私门弃国威器共其家备民力
分于弄臣武兵设于微妾建立非宜以广骄僭非所以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0a 页
示四方也孔子曰奚取于三家之堂臣请收还武库帝
不悦
鲍宣为谏议大夫时哀帝祖母傅太后欲与成帝母俱
称尊号封爵亲属丞相孔光大司空师丹何武大司马
傅喜始执正议失傅太后指皆免官丁傅子弟并进董
贤贵幸宣上书谏曰窃见孝成皇帝时外亲持权人人
牵引所私以充塞朝廷妨贤人路浊乱天下奢泰亡度
穷困百姓是以日蚀且十彗星四起危亡之徵陛下所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0b 页
亲见也今奈何反复剧于前乎朝臣亡有大儒骨鲠白
首耆艾魁垒之士论议通古今喟然动心忧国如饥渴
者臣未见也敦外亲小童及幸臣董贤等在公门省户
下陛下欲与此共承天地安海内甚难今世俗谓不智者为
能谓智者为不能昔尧放四凶而天下服今除一吏而众
皆惑古刑人尚服今赏人反惑请寄为奸群小日进国
家空虚用度不足民流亡去城郭盗贼并起吏为残贼
岁增于前凡民有七亡阴阳不和水旱为菑一亡也县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1a 页
官重责更赋租税二亡也贪私亡公受取不已三亡也
豪彊大姓蚕食亡厌四亡也苛吏繇役失农桑时五亡
也部落鼓鸣男女遮迣六亡也盗贼劫掠取民财物七
亡也七亡尚可又有七死酷吏殴杀一死也治狱深刻
二死也冤陷无辜三死也盗贼横发四死也怨雠相残
五死也岁恶饥馑六死也时气疾疫七死也民有七亡
而无一得欲望国安诚难民有七死而无一生欲望刑
措诚难此非公卿守相贪残成化之所致邪群臣等幸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1b 页
得居尊官食重禄岂有肯加恻隐于细民助陛下流教
化者邪志但在营私家称宾客为奸利而已以苟容
曲从为贤以拱默尸禄为智谓如臣宣等为愚陛下
擢臣岩穴诚冀有益毫毛岂徒欲使臣美食大官重
高门之地哉天下乃皇天之天下也陛下上为皇天子
下为黎庶父母为天牧养元元视之当如一合鸤鸠之
诗今贫民菜食不厌衣又穿空父子夫妇不能相保诚
可为酸鼻陛下不救将安所归命乎奈何独私养外亲与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2a 页
幸臣董贤多赏赐以千万数奴从宾客浆酒藿肉(视酒/如浆)
(视肉如/藿也)苍头庐儿皆用致富非天意也及汝昌侯傅商
亡功而封夫官爵非陛下之官爵也陛下取非其官官
非其人而望天说民服岂不难哉方阳侯孙宠宜陵侯
息夫躬辨足以移众彊可用独立奸人之雄惑世尤剧
者也宜以时罢退及外亲幼童未通经术者皆宜令休
就师傅急徵故大司马傅喜使领外亲故大司空何武
师丹故丞相孔光故左将军彭宣经皆更博士位皆历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2b 页
三公知谋威信可与建教化图安危龚胜为司直郡国
皆慎选举三辅委输官不敢为奸可大委任也陛下
前以小不忍退武等海内失望陛下尚能容亡功德者
甚众曾不能忍武等邪治天下者当用天下之心为心
不得自专快意而已也上之皇天见谴下之庶黎怨恨
次有諌诤之臣陛下苟欲自薄而厚恶臣天下犹不听
臣虽愚戆独不知多受禄赐美食大官广田宅厚妻
子不与恶人结仇怨以安身邪诚迫大义官以谏诤为职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3a 页
不敢不竭愚惟陛下少留神明览五经之文原圣人之
至意深思天地之戒臣宣呐钝于辞不胜惓惓尽死节
而已帝以宣明儒优容之是时郡国地震民讹言行筹(是/时)
(民惊走持藁或麻干/一枝相传日行诏)明年正月朔日蚀帝乃徵孔光免
孙宠息夫躬罢侍中诸曹黄门郎数十人宣又上书曰
陛下父事天母事地子养黎民即位已来父亏明母震
动子讹言相惊恐今日蚀于三始(正月一日为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始曰)
(朝/也)诚可畏惧小民正月朔日尚恐毁败器物何况于日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3b 页
亏乎陛下深内自责避正殿举直言求过失罢退外亲
及旁仄素餐之人徵拜孔光为光禄大夫发觉孙宠息
夫躬过恶免官遣就国众庶歙然莫不说喜天人同心
人心说则天意解矣乃二月丙戌白虹虷日连阴不雨
此天有忧结未解民有怨望未塞者也侍中驸马都尉
董贤本无葭莩之亲(葭莩喻轻薄/而附著也)但以令色谀言自进
(令善也/䛕謟也)赏赐无度竭尽府藏并合三第尚以为小复坏
暴室(时以三第总为一第赐贤犹嫌陋/小复取暴室之地以增益之也)贤父子坐使天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4a 页
子使者将作治第行夜吏卒皆得赏赐(为贤第上时/时行夜者)
上冢有会辄大官为供海内贡献当养一君今反尽之
贤家岂天意与民意邪天不可久负厚之如此反所以
害之也诚欲哀贤宜为谢过天地解雠海内免遣就国
收乘舆器物还之县官如此可以父子终其性命不者
海内之所仇未有得久安者也孙宠息夫躬不宜居国
可皆免以视天下复徵何武师丹彭宣傅喜旷然使民
易视以应天心(易改/也)建立大政以兴太平之端高门去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4b 页
省户数十步求见出入二年未省(不被省/视也)欲使海濒仄
陋自通远矣(濒涯/也)愿赐数刻之间(刻漏刻也/间空隙也)极竭毣毣
之思(毣毣犹蒙蒙也如/淳曰谨厚之貌也)退入三泉死亡所恨(三重之泉/言其深也)
帝大感异纳宣奏
郑崇字子游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诤帝初
纳用之每见曳革履帝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久之
帝欲封祖母傅太后从弟商崇谏曰孝成皇帝封亲舅
五侯天为赤黄昼昏日中有黑气今祖母从昆弟二人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5a 页
已侯孔卿皇后父为高武侯以三公封尚有因缘今无
故欲复封商坏乱制度逆天人心非傅氏之福也臣闻
师曰逆阳者厥极凶短折犯人者有乱亡之患犯神者
有疾夭之祸故周公著戒曰惟王不知艰难唯耽乐是
从时亦罔有克寿(周书亡逸/之篇也)故衰世之夭折蚤没此皆
犯阴之害也臣愿以身命当国咎崇因持诏书案起
(案即写/诏之文)傅太后大怒曰何有为天子乃反为一臣所颛
制邪帝竟封焉崇又以董贤事贵宠过度谏繇是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5b 页
重得罪数以职事见责
后汉谯玄巴郡人成帝时为议郎帝始作期门数为微
行立赵飞燕为皇后后专宠怀忌皇子多横夭折玄
上书谏曰臣闻王者承天继宗统极保业延祚莫急裔
嗣故易有干蛊之义诗咏众多之福今陛下圣嗣未立
天下属望而不惟社稷之计专于微行之事爱幸用于
所惑曲意留于非正窃闻后宫皇太子产而不育臣闻
之怛然痛心伤剥窃怀忧国不忘须臾夫警卫不修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6a 页
则患生非常忽有醉酒狂夫分争道路既无尊严之仪
岂识上下之别此为胡狄起于毂下而贼乱发于左右
也愿陛下念天下之至重爱金玉之身均九女之施存
无穷之福天下幸甚铫期为卫尉光武尝轻舆期门近
出期顿首车前曰臣闻古今之戒变生不意诚不愿陛
下微行数出帝为之回舆而还
郅恽为上东城门侯光武尝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
閛乃从东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昔文王不敢槃于游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6b 页
田以万人为忧而陛下远猎上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
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戒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
布百匹贬东中门侯为参封尉蔡茂为广汉太守时雒
阳令董宣举纠湖阳主光武始怒收宣既而赦之茂喜
宣刚正欲令朝廷禁制贵戚乃上书曰臣闻兴化致教
必繇进善康国宁人莫大理恶陛下圣德系兴再隆大
命即位以来四海晏然诚宜夙兴夜寐虽休勿休然顷
者贵戚椒房之家数因恩势干犯吏禁杀人不死伤人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7a 页
不论臣恐绳墨弃而不用斧斤废而不举近湖阳公主
奴杀人西市而与主共舆出入宫省逋罪积日冤魂不
报雒阳令董宣直道不顾于主讨奸陛下不先證审诏
欲加箠当宣受怒之初京师侧耳及其蒙宥天下拭目
今者外戚憍逸宾客放滥宜敕有司案理奸罪使执平
之吏永申其用以厌远近不缉之情光武纳之
郑兴为大中大夫建武七年三月晦日蚀兴上疏曰春
秋以天反时为菑地反物为妖人反德为乱乱则妖菑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7b 页
生往年以来谪咎连见意者执事颇有阙焉案春秋昭
公十七年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传曰日过分而未
至三辰有菑于是百官降物君不举避移时(避正寝过/日食时也)
乐用鼓祝用币史用辞今孟夏纯乾用事阴气未作其
菑尤重夫国无善政则谪见日月变咎之来不可不慎
其要在因人之心择人处位也尧知鲧不可用而用者
是屈己之明因人之心也齐桓反政而相管仲晋文归
国而任郤榖者是不私其私择人处位也今公卿大夫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8a 页
多举渔阳太守郭伋可大司空者而不以时定道路流
言或曰朝廷欲用功臣功臣用则人位缪矣愿陛下上
师唐虞下览齐晋以成屈己从众之德以济群臣让善
之功夫日月交会数应在朔而顷年日蚀每多在晦先
时而合皆月行疾也日君象而月臣象君亢急则臣下
促迫故行疾也今年正月繁霜自尔以来率多寒日此
亦急咎之罚天于贤圣之君犹慈父之于孝子也丁宁
申戒欲其反政故菑变仍见此乃国之福也今陛下高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8b 页
明而群臣惶促宜留思柔克之政垂意洪范之法博采
广谏群下之策书奏多有所纳
桓谭为议郎给事中时光武信谶多以决定嫌疑又酬
赏少薄天下不时安定谭上疏曰前献瞽言未蒙诏报
(臣钦若等曰谭先上疏陈/时政所宜事具规谏门)不胜愤懑冒死复陈愚夫策
谋有益于正道者以合人心而得事理也凡人情忽于
见事而贵于异闻观先王之所记述咸以仁义正道为
本非有奇怪虚诞之事盖天道性命圣人所难言也自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9a 页
子贡以下不得而闻况后世浅儒能通之乎今诸巧慧
小才伎数之人增益图书矫称谶记以欺惑贪邪诖误
人主焉可不抑远之哉臣谭伏闻陛下穷折方士黄白
之术甚为明矣而乃欲听纳谶记又何误也其事虽有
时合譬犹卜数只偶之类陛下宜垂明听发圣意屏群
小之曲说述五经之正义略雷同之俗语解通人之雅
谋又臣闻安平则尊道术之士有难则贵介胄之臣今
圣朝兴复祖统为人臣主而四方盗贼未尽归伏者此
卷五百三十六 第 19b 页
权谋者未得也臣谭伏观陛下用兵诸所降下既无重
赏以相恩诱或至虏掠夺其财物是以兵长渠率各生
狐疑党辈连结岁月不解古人有言曰天下皆知取之
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陛下诚能轻爵重赏与士共之
则何招而不至何说而不释何向而不开何征而不尅
如此则能以狭为广以迟为速亡者复存失者复得矣
帝省奏愈不悦
陈元以才高著名辟司空李通府时大司农江冯上言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0a 页
宜令司𨽻校尉督察三公事下三府元上疏曰臣闻师
臣者帝宾臣者霸故武王以太公为师齐桓以夷吾为
仲父孔子曰百官总已听冢宰近则高帝优相国之礼
太宗假宰辅之权及亡新王莽遭汉中衰专操国柄以
偷天下况已自喻不信群臣夺公辅之任损宰相之威
以刺举为明徼讦为直至乃陪仆告其君长子弟变其
父兄罔密法峻大臣无所措手足然不能禁董忠之谋
身为世戮故人君患在自骄臣失在自任不在任人是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0b 页
以文王有日昃之劳周公执吐握之恭不闻其崇刺举
务笃察也方今四方尚扰天下未一百姓观听或张耳
目陛下宜修文武之圣典袭祖宗之遗德劳心下士屈
节待贤诚不宜使有司察公辅之名帝从之宣下其议
杨终为兰台校书章帝建初元年大旱谷贵终以为
广陵楚淮阳济南之狱徒者万数又远屯绝域吏民
怨旷乃上疏曰臣闻善善及子孙恶恶止其身百王帝
典不易之道也秦政酷烈违误天心一人有罪延及三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1a 页
族高祖平乱约法三章太宗至仁除去收孥万姓廓然
蒙被更生泽及昆虫功垂万世陛下圣明德被四表今
以比年久旱菑疫未息躬自菲薄广访失得三代之
隆无以加焉臣切按春秋水旱之变皆应暴急惠不
下流自永平以来仍连大狱有司穷考转相牵引掠拷
冤滥家属徙边加以北征匈奴西开三十六国频年服
役转输烦费又远屯夷吾楼兰车师戊巳民怀土思
归怨结边域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昔殷民近迁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1b 页
雒邑且犹怨望何况去中国之肥饶寄不毛之荒极乎
且南方暑湿瘴毒互生愁困之民足以感动天地移
变阴阳矣陛下留念省察以济元元书奏帝下其章司
空第五伦亦同终议太尉牟融司徒鲍昱校书郎班固
等难论以施行既久孝子无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
回异终复上书曰秦筑长城功役繁兴胡亥不革卒亡
四海故孝元弃珠崖之郡光武绝西域之国不以介鳞
易我衣裳鲁文公毁泉台春秋讥之曰先祖为之而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2a 页
已毁之不如勿居而已以其无妨害于民也襄公作三
军昭公舍之君子大其复古以为不舍则有害于民也
今夷吾之役楼兰之屯久而未还非天意也帝从之听
还徙者悉罢边屯
宋意为尚书章帝性宽仁而亲亲之恩笃故叔父济南
中山二王每数入朝特加恩宠及诸昆弟并留京师不
遣就国意以为人臣有节不宜踰礼过恩乃上疏谏曰
陛下至孝烝烝恩爱隆深以济南王康中山王焉先帝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2b 页
昆弟特蒙礼宠圣情恋恋不忍远离比年朝见久留京
师崇以叔父之尊同之家人之礼车入殿门即席不拜
分甘损膳赏赐优渥昔周公怀圣人之德有致太平之
功然后王曰叔父加以锡币今康焉幸以支庶享食大
国陛下即位蠲除前过还所削黜衍食屯县男女少长
并受爵邑恩宠踰制礼敬过度春秋之义诸父昆弟无
所不臣所以尊尊卑卑彊干弱枝者也陛下德业隆盛
当为万世典法不宜以私恩损上下之序失君臣之正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3a 页
又西平三羡等六王皆妻子成家官属备具当早就藩
国为子孙基趾而室第相望久盘京邑婚姻之盛过于
本朝仆马之众充塞城郭骄奢僭拟宠禄隆过今诸国
之封并皆膏腴风气平调道路夷近朝聘有期行李不难
且割情不忍以义断恩发遣康焉各归藩国令羡等速
就便时以塞众望帝纳之
鲁恭为侍御史和帝初立议遣车骑将军窦宪与征
西将军耿秉击匈奴恭上疏谏曰陛下亲劳圣恩日昃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3b 页
不食爱在军役诚欲以安定兆庶为人除患定万世之
计也臣伏独思之未见其便社稷之计万人之命在于
一举数年以来秋稼不熟人食不足仓库空虚国无畜
积会新遭大忧人怀恐惧陛下躬大圣之德履至孝之
行尽谅阴三年听于冢宰百姓阙然三时不闻警跸之
音莫不怀思皇皇若有求而不得今乃以盛春之月兴
发军役扰动天下以事戎夷诚非所以垂恩中国改元
正时繇内及外也万民者天之所生天爱其所生犹父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4a 页
母爱其子一物有不得所者则天气为之舛错况于人
乎故爱人者必有天报昔大王重人命而去邠故获上
天之佑夫戎狄者四方之异气也蹲夷踞肆与鸟兽无
别若杂居中国则错乱天气污辱善人是以圣王之制
羁縻不绝而已今边境无事宜当修仁行义尚于无为
令家给人足安业乐产夫人道乂于下则阴阳和于上
祥风时雨覆被远方夷狄重译而至矣易曰有孚盈缶
终来有它吉言甘雨满我之缶诚来有我而吉已夫以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4b 页
德胜人者昌以力胜人者亡今凶奴为鲜卑所杀远藏
于史侯河南去塞数千里而欲乘其虚耗利其微弱是
非义之所出也前太仆蔡彤远出塞外卒不见一胡而
兵已困矣白山之难不绝如继都护陷没士卒死者如
积迄今被其辜毒孤寡哀思之心未弭仁者念之以为
累恩奈何复欲袭其迹不顾患难乎今始徵发而大司
农调度不足所以使者在道分部督趣上下相迫民间
之急亦已甚矣三辅并凉州少雨麦根枯燋牛死日甚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5a 页
此其不合天心之效也群僚百官咸曰不可陛下独奈
何以一人之计弃万人之命不恤其言乎上观天心下
察人志足以知事之得失臣恐中国不为中国岂徒匈
奴而已哉惟陛下留圣恩休罢士卒以顺天心书奏不

何敞为侍御史时车骑将军窦宪大发军击匈奴而
诏使者为宪弟笃景并起邸第兴造劳役百姓愁苦敞
上疏谏曰臣闻匈奴之为桀逆久矣平城之围慢书之耻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5b 页
此二辱者臣子所为捐躯而必死高祖吕后忍怒还忿
舍而不诛伏惟皇太后秉文母之操陛下履晏晏之姿
匈奴无逆节之罪汉朝无可惭之耻而盛春东作兴动
大役元元怨恨咸怀不悦而猥复为卫尉笃奉车都尉
景缮修馆第弥街绝里臣虽㪷筲之人诚窃怀怪以为
笃景亲近贵臣当为百僚表仪今众军在道朝廷焦唇
百姓愁苦县官无用而遽起大第崇饰玩好非所以垂
令德示无穷也宜且罢工匠专忧北边恤人之困书奏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6a 页
不省后拜为尚书复上封事曰夫忠臣忧世犯主严言
讥刺贵臣至以杀身灭家而犹为之者何邪君臣义重
有不得已也臣伏见往事国之危乱家之将凶皆有所
由较然易知昔郑武姜之幸叔段卫庄公之宠州吁爱
而不教终至凶戾由是观之爱子若此犹饥而食之以
毒适所以害之也伏见大将军宪始遭大忧公卿比奏
欲令典干国事宪深执谦退固辞盛位恳恳勤勤言
之深至天下闻之莫不悦喜今踰年无几大礼未终卒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6b 页
然中改兄弟敷朝宪秉三军之重笃景总宫卫之权而
虐用百姓奢侈僭偪诛戮无罪肆心自快今者论议凶
凶咸谓叔段州吁复生于汉臣观公卿怀持两端不肯
极言者以为宪等若有匪懈之志则已受吉甫褒申伯
之功如宪等陷于罪辜则自取陈平周勃顺吕后之权
终不以宪等吉凶为忧也臣敞区区诚欲计策两安绝
其绵绵塞其涓涓上不欲令皇太后损文母之号陛下
有誓泉之讥下使宪等得长保其福祐然臧获之谋上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7a 页
安主父下存主母犹不免于严怒臣伏惟累祖蒙恩迄
臣八世复以愚陋旬年之间历显位备机近每念厚德
忽然忘生虽知言必夷灭而冒死自尽者诚不忍目见
其祸而怀默苟全驸马都尉瑰虽在弱冠有不隐之忠
比请退身愿抑家权可与参谋听顺其意诚宗庙至
计窦氏之福也
乐恢为尚书仆射窦宪兄弟放纵恢上疏谏曰臣闻百
王之失皆繇权移于下大臣持国尝以执盛为咎伏念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7b 页
先帝圣德未永早弃万国陛下富于春秋纂承大业
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经曰天地乖玄众物
夭伤君臣失序万人受殃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
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四舅可长保爵土之荣皇
太后永无惭负宗庙之忧诚策之上者也书奏不省时
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
骸骨诏赐钱太医视疾恢荐任城郭城均阳高凤而遂
称笃拜骑都尉上书辞谢曰臣受厚恩无以报效夫政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8a 页
在大夫孔子所疾世卿持权春秋以戒圣人恳恻不虚
言也近世外戚富贵必有骄溢之败今陛下思慕山陵
未遑政事诸舅宠盛权行四方若不能自损诛罚必加
臣寿命垂尽临死竭愚惟留神诏听上印绶乃归乡里
唐羌和帝时为临武长交州旧以龙眼荔支及生鲜献
之驿马昼夜传送之至有遭虎狼毒害顿仆死亡不
绝道经临武羌上书谏曰臣闻上不以滋味为德下不
以贡膳为功故天子食大牢为尊不以果实为珍伏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8b 页
见交趾七郡献生龙眼等马惊风发南州土地恶虫
猛兽不绝于路至于触犯死亡之害死者则不可复生
来者犹可救也此二物升殿未必延年益寿帝从其奏
而罢之
翟酺为尚书安帝始亲政事追感祖母宋贵人悉封其
家又元舅耿宝及皇后兄弟阎显等并用威权酺上
疏谏曰臣闻微子佯狂而去殷叔孙通背秦而归汉彼
非自疏其君时不可也臣荷殊绝之恩蒙值不讳之政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9a 页
岂敢雷同受宠而以戴天履地伏惟陛下应天履祚历
值中兴当建太平之功而未闻致化之道盖远者难明
请以近事徵之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
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改更社稷岂不以势尊威广以致
斯患乎及其破坏头颡堕地愿为孤豚岂可得哉夫致
贵无渐失必暴受爵非道殃必疾今外戚宠幸功均
造化汉元以来未有等比陛下诚仁恩周洽以亲九族然
禄去公室政移私门覆车重寻宁无摧折而朝臣在
卷五百三十六 第 29b 页
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臣恐威权外假归
之良难虎翼一奋卒不可制故孔子曰珠吐于泽谁能
不舍老子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此最安危之极戒
社稷之深计也夫俭德之恭政存约节故文帝爱百金
于露台饰帷帐于皂囊或有讥其俭者上曰朕为天
下守财耳岂得妄用之哉至仓榖腐而不可食钱贯朽
而不可较今自初政已来日月未久费用赏赐已不可
算敛天下之财积无功之家帑藏单尽民物彫伤卒有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0a 页
不虞复当重赋百姓怨叛既生危乱可待也昔成王立
政周公在前召公在后毕公在左史佚在右四子挟而
维之目见正容耳闻正言一日即位天下旷然言其法
度素定也今陛下有成王之尊而无四子之佐虽欲崇
雍熙致太平其可得乎自去年以来菑谴频数地拆天
隳高岸为谷修身恐惧则转祸为福轻慢天戒则其
害弥深愿陛下亲自劳恤研精致思勉求忠贞之臣诛
远佞谄之党损玉堂之盛尊天爵之重割情欲之欢罢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0b 页
晏私之好帝王图籍陈列左右心存亡国所以失之鉴
观兴王所以得之庶菑害可息丰年可招矣书奏不
省而外戚宠臣咸恶之
陈忠为尚书仆射安帝数遣黄门常侍及中使伯荣
(伯荣帝乳/母王烟女)往来甘陵而伯荣负宠骄蹇所经郡国莫不
迎为礼谒又霖雨积时河水涌溢百姓骚动忠上疏曰臣
闻位非其人则庶事不叙庶事不叙则政有得失政有
得失则感动阴阳妖变为应陛下每引菑自厚不责臣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1a 页
司臣司狃恩莫以为负故天心未得隔并屡臻青冀之
域淫雨漏河徐岱之滨海水坌溢兖豫蝗蝝滋生(蝝虫/子也)
荆扬稻收俭薄并凉二州羌戎叛戾加以百姓不足府帑
虚匮自西徂东杼柚将空臣闻洪范五事一曰猊猊以
恭恭作肃猊伤则狂而致常雨春秋大水皆为君上威
仪不穆临莅不严臣下轻慢贵倖擅权阴气盛彊阳
不能禁故为淫雨陛下以不得亲奉孝德皇园庙比遣
中使致敬甘陵朱轩軿马相望道路可谓孝至矣然臣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1b 页
窃闻使者所过威权翕赫震动郡县王侯二千石至为
伯荣独拜车下仪体上僭侔于人主长吏惶怖谴责或
邪谄自媚发人修道缮理亭传多设储跱徵役无度老
弱相随动有万计赂遗仆从人数百匹顿踣吁嗟莫不
叩心河间托叔父之属清河有陵庙之尊及剖符大臣
皆猥为伯荣屈节车下陛下不问必以陛下欲其然也伯
荣之威重于陛下陛下之柄在于臣妾水菑之发必起
于此昔韩嫣托副车之乘受驰视之使江都误为一拜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2a 页
而嫣受欧刀之诛臣愿明主严天元之尊正乾刚之位
职事巨细皆任贤能不宜复令女使干错万机重察左
右得无石显泄漏之奸尚书纳言得无赵昌谮崇之诈
公卿大臣得无朱博阿传之援外属近戚得无王凤害
商之谋若国政一繇帝命王事每决于己则下不得偪
上臣不得干君常雨大水必当霁止四方众异不能为
害书奏不省时三府任轻机事专委尚书而菑𤯝变
咎动辄免公台忠以为非国旧体上疏諌曰臣闻君使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2b 页
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故三公称曰冢宰王者待以殊敬
在舆为下御坐为起入则参对而议政事出则监察而
董是非汉典旧事丞相所请靡有不听今之三公虽当
其名而无其实选举诛赏一繇尚书尚书见任重于三
公陵迟以来其渐久矣臣忠常独不安是故临事战惧
不敢冗见有所兴造(冗见言/不广也)又不敢希意同僚以谬平
典而谤讟日闻罪足万死近以地震策免司空陈褒今
者菑异复欲切让三公昔孝成皇帝以妖星守心移咎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3a 页
丞相使贲丽纳说方进方进自引卒不蒙上天之福徒
乖宋景之诚故知是非之分较然有归矣又尚书决事
多违故典罪法无例诋欺为先文㠁言丑有乖章宪宜
责求其意剖而勿听上顺国典下防威福置方圆于规
矩审轻重于衡石诚国家之典万世之法也
 
 
 
卷五百三十六 第 33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三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