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百三十
卷五百三十 第 1a 页
钦定四库全书
 册府元龟卷五百三十   宋 王钦若等 撰
  谏诤部
   规諌第七
后魏郭祚为黄门侍郎时孝文以李彪为散骑常侍祚
因入见帝谓祚曰朕昨误授一人宫祚对曰陛下圣镜
照临抡才授职进退可否黜陟幽明品物既彰人伦有
序岂容圣诏一行而有差异帝沈吟曰此自应有让因
卷五百三十 第 1b 页
让朕欲别授一官顷之彪有启云伯石辞卿子产所恶
臣欲之己久不敢辞让帝叹谓祚曰卿之忠谏李彪正
辞使朕迟回不能复决不换彪官也
李冲为侍中时车骑南伐以冲兼左仆射留守洛阳车驾
渡淮别诏安南大将军元英平三州将军刘藻讨汉中
召雍泾岐兵六千人拟戍南郑克城则追冲表谏曰秦州险
阨地接羌夷自西师出后饷援连续加氐羌叛逆所在奔命
运粮擐甲迄兹未己今复预差戍卒悬拟山外虽加优复恐
卷五百三十 第 2a 页
犹惊骇脱终攻不尅徒动民情连结势援事或难测辄
依旨密下刺史待军尅郑城然后差遣如臣愚见犹为
未足何者西道险阨单径千里今欲深戍绝界之外孤
据郡贼之中敌攻不可卒援食尽不可运粮古人有言
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南郑于国实为马腹也且昔人攻
伐或城降而不取仁君用师或抚民而遗地且王者之
举情在拯民夷寇所守志在吾地校之二义德有浅深
患声已远何遽于一城哉且魏境所掩九州过八民人
卷五百三十 第 2b 页
所臣十分而九所有未民者惟汉北之与江外耳覆之
在近岂急急于今日宜待大开疆宇广拔城聚多积资
粮食足支敌然后置邦树将为吞并之举今钟离寿春
密迩未拔堵城新野跬步弗降所尅者舍之而不取所
降者抚之而旋越东道既未可以近力守西蕃宁可以
远兵固若果欲置者臣恐终以资敌也又今建都中土
地接寇壤方须大收死士平荡江会轻遣单寡弃令陷
没恐后举之日众以留守致惧求其死效未易可获推
卷五百三十 第 3a 页
此而论不戍为上帝从之
高闾为中书令时出师讨淮北闾表曰伏见庙算有事
淮海虽成事不说犹可思量臣以愚劣本非武用至于
军旅先所不学直以无讳之朝敢肆狂瞽区区短见窃
有所疑臣闻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今天下开泰四
方无虞岂宜盛世干戈妄动疑一也淮北之城凡有五
处难易相兼皆须攻击然攻守难图力悬百倍反覆思
量未见其利疑二也纵使归心于国无用发兵远入费
卷五百三十 第 3b 页
损转多若不置城是谓空争疑三也脱不如意当延日
月屯军聚费于何不用疑四也伏愿思此四疑时速返
旆文明太后令曰六军电扫有若摧朽何虑四难也后
闾为相州刺史时孝文选都洛阳闾表谏言迁有十损
必不得已请迁于邺孝文颇嫌之南齐雍州刺史曹虎
据襄阳请降诏刘昶薛真度等四道南伐车驾亲幸悬
瓠闾表諌曰洛阳草创虎既不遣质任必非诚心无宜
轻举帝不纳虎果虚诈诸将皆无功而还后又上表曰
卷五百三十 第 4a 页
臣闻为国之道其要有五一曰文德二曰武功三曰法
度四曰防固五曰刑赏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荒服干命则审武功以威之民未知战则制法度以齐
之暴敌轻侵则设防固以禦之临事制胜则明刑赏以
劝之用能辟国宁方征伐四尅敌人之力有所长短所
长者野战所短者攻城若以彼之所短夺其所长则虽
众不能成患虽来不能内逼又彼散居野泽随逐水草
战则与家产并至奔则与畜牧俱逃不赍资粮而饮食
卷五百三十 第 4b 页
足是以古人伐北方攘其侵掠而已历代为边患者良
以倏忽无常故也六镇势分倍众不斗互相围逼难以
制之昔周命南仲城彼朔方赵灵秦始长城是筑汉之
孝武踵其前事此四代之君皆帝王之雄杰所以同此
役者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边之要事其理
宜然故也易称天险不可升地险山川邱陵王公设险
以守其国长城之谓欤今宜依故六镇之北筑长城以
禦北边虽有暂劳之勤有永逸之益如其一城惠及百
卷五百三十 第 5a 页
世即于要害往往开门造小城于其侧因施却敌多置
弓弩狄来有城可守有兵可捍既不攻城野掠无获草
尽则走终始必惩又宜发近州武勇四万人及京师二
万人合六万人为武士于苑内立征北大将军府选忠
勇有志干者以充其选下置官属分为三军二万人专
习弓射二万人专习戈楯二万人专习骑弰修立战场
十日一习采诸葛亮八阵之法为平地禦寇之方使其
解兵革之宜识旌旗之节兵气精坚必堪禦寇使将有
卷五百三十 第 5b 页
定兵兵有常主上下相信昼夜如一七月发六军兵万
人各备戎作之具敕台北诸屯仓库随近米俱送北镇
至八月征北部率所领与六镇之兵直至碛南扬威汉
北北狄若来拒之与决战若其不来然后散分其地以
筑长城计六镇东西不过千里若一夫一日之功当
三步之地三百人三里三千人三十里三万人三百里
则千里之地强弱相兼计十万人一月必就运粮一月
不足为多人怀永逸劳而无怨计筑长城其利有五罢
卷五百三十 第 6a 页
游防之苦其利一也北部放牧无抄掠之患其利二也
登城观敌以逸待劳其利三也省境防之虞息无时之
备其利四也岁尝游运永得不遣其利五也又任将之
道特须委任送之以礼恕之以情阃外之事有利辄决
赦其小过安其大功足以兵力资其给用君臣相体若
身之使臂然后忠勇可立制度可果是以忠臣尽其心
征将竭其力虽三败而踰荣虽三背而弥宠诏曰览表
具卿安边之策此当与卿面论后又上表曰奉癸未诏
卷五百三十 第 6b 页
书以春秋少雨饥馑之方臻悯黎元之伤瘁同禹汤罪
己之诚齐尧舜引咎之德虑灾致惧询及卿士令各上
书极陈损益深恩被于苍生厚惠流于后土伏惟陛下
天启圣姿利见纂极钦若昊天光格宇宙太皇太后以
睿哲赞世稽合三才高明柔克道被无外七政昭宣于
上九功咸序于下君人之量逾高谦光之旨弥笃修复
祭仪宗庙所以致敬饬正器服礼乐所以宣和增儒官
以重文德简勇士以昭武功虑狱讼之未息定刑书以
卷五百三十 第 7a 页
理之惧蒸民之奸轨置邻党以穆之究庶官之勤剧班
俸禄以优之知劳逸之难均分民土以齐之甄忠明孝
矜贫恤独开纳谠言抑绝谗佞明训以体率土移风虽
未胜残去杀成无为之化足以仰答三灵者矣臣闻皇
天无私降鉴在下休咎之徵咸由人召故帝道昌则九
畴叙君德衰而彝伦斁休瑞并应享以五福则康于其
邦咎徵屡臻罚以六极则害于其国斯乃洪范之实徵
神祗之明验及其厄运所缠世钟阳九数乖于天理事
卷五百三十 第 7b 页
违于人谋时则有之矣故尧汤逢历年之灾周汉遭水
旱之患然立功修行终能弭息今孝治则有如此之风
计运未有如彼之害而陛下慇勤引过事迈前王徙星
澍雨之徵指辰可必消灾灭祸之符灼然自见虽王畿
之内颇为少雨关外诸方禾稼仍茂苟动之以理绥之
以和一岁不收未为大损但豫备不虞古之善政安不
忘危有国常典窃以北镇新徙家业未就思亲念本人
有愁心一朝有事难以禦敌可宽其往来颇使欣慰开
卷五百三十 第 8a 页
云中平城之仓以赈恤之足以感德致力边境矣明察
畿甸之民饥甚者出灵邱下馆之粟以救其乏以安慰
孤寡乐业保土使幽定安并四州之租随运以益其处
开关弛禁薄赋贱籴以消其费道路资其东西随丰迎
食贫富相赡可以免度凶年不为患苦又闻常士困则
滥窃生匹妇馁则慈心薄凶俭之年民轻违犯可缓其
使役急其禁令宜于未然之前申敕外牧又一夫幽枉
王道为亏京师之狱或恐未然可集见囚于都曹使明
卷五百三十 第 8b 页
折庶狱者加究察轻者即可决遣重者定状以闻罢非
急之务放无用之兽此乃救凶之常法且以见忧于百
姓论曰不患贫而患不安苟安而乐生虽遭凶年何伤
于民庶也愚臣所见如此而已诏曰省表闻之当敕有
司依此施行出为镇南将军相州刺史孝文攻钟离未
尅将于淮南修故城而置镇戍以抚新附之民赐闾玺
书具论其状闾表曰南土乱亡僣主屡易陛下命将亲
征威陵江左望风慕化尅拔数城施恩布德携民襁负
卷五百三十 第 9a 页
可谓泽流边方威惠普著矣然无非大举兴发后时本
为迎降戎卒实少兵称十则围之倍则攻之所率既寡
东西悬阔难以并称伏承欲留戍淮南招抚新附昔世
祖以回山倒海之威步骑数十万南临瓜步诸郡尽降
而盱眙小人攻而弗尅班师之日兵不戍一郡士不辟
一廛夫岂无人以大镇未平不可守小故也堰水先塞
其源伐木必拔其根源不塞根不拔虽剪枝竭流终不
可绝矣寿阳盱眙淮阴淮南之本源也三镇不尅其一
卷五百三十 第 9b 页
而留兵守郡不可自令明矣既逼敌之大镇隔深淮之
险少置兵不足自固多留众运粮难可克又欲修渠通
漕路必繇于泗口溯淮而上须经角城淮阴大业舟船
素蓄敌因先积之资以拒始行之路若元戎旋旆兵士
挫怯夏雨水长救援实难忠勇虽奋事不可济淮阴东
接山阳南通江表兼近江都海西之资西有盱眙寿阳
之镇且安土乐本人之常情若必留戍军还之后恐为
敌擒何者镇戍新立悬在异境以劳禦逸以新击旧而
卷五百三十 第 10a 页
能自固者未之有也昔彭城之役既尅其城戍镇已定
而思叛外向者犹过数万角城蕞尔处在淮北去淮阳
十八里五固之役攻围历时卒不能克以今比昔事兼
数倍今以向热水流方降兵刃既交虽以恩恤降附之
民及诸守令亦可徙置淮北如其不然进兵临淮速渡
士卒班师还京踵太武之成规营皇居于伊洛蓄力以
待敌衅布德以怀远人使中国清穆化被遐裔淮南之
镇自效可期天安之捷指辰不远车驾还幸石济闾朝
卷五百三十 第 10b 页
于行宫孝文谓闾曰朕往年之意不欲决征但兵士已
集恐为幽王之灾不容中止发洛之日正欲至于悬瓠
以观形势然机不可失遂至淮南而彼诸将并列州镇
至元所获定繇晚一月日故也闾对曰人皆是其所事而
非其所不事犹犬之吠非其主且古者攻战之法倍则
攻之十则围之圣驾亲戎诚应大捷所以无大获者良
繇兵少故也且徙都天下之大事今京邑甫尔庶事造
创臣闻诗云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臣愿陛下当从容伊
卷五百三十 第 11a 页
瀍优游京洛使德被四海中国辑宁然后向化之徒自
然乐附高祖曰愿从容伊瀍实亦不少但未获耳闾曰
司马相如临终恨不见封禅今虽江介不宾小贼未殄
然中州之地略亦尽平岂可于圣明之辰而阙盛礼齐
桓公霸诸侯犹欲封禅而况万乘高祖曰此桓公屈于
管仲荆扬未一岂得如卿言也闾曰汉之名臣皆不以
江南为中国且三代之境亦不能远高祖曰淮海惟扬
州荆及衡阳惟荆州此非近中国乎
卷五百三十 第 11b 页
朱延隽为中书侍郎宣武专心释典不事坟籍延隽上
疏谏曰臣闻有尧文思钦明稽古妫舜体道坟典作圣
汉光神睿军中读书魏武英规马上玩籍先帝天纵多
能克文克武营迁讲代手不释卷良以经史义深补益
处广虽则劬劳不可暂辍斯乃前王之美实后王之冰
镜善足以遵恶足以诫也陛下道悟自深渊鉴独得升
法坐于宸闱释觉善于日宇凡在听瞩尘蔽俱开然五
经治世之范六籍轨俗之本盖以训物有渐应时匪妙
卷五百三十 第 12a 页
必须先粗后精乘近即远伏愿经书玄览孔释兼存则
内外俱固真俗斯畅
韩麒麟为齐州刺史麒麟以新附之人未阶台官士人
沉抑乃表曰齐士自属伪方历载久远旧州府寮动有
数百里自皇威开被并职从省守寄阙任不听士人监
督窃惟新人未阶朝官州郡局任甚少沉塞者多愿言
冠冕轻为去就愚谓守宰有阙宜推用豪望增置官员
广延贤哲则华族蒙荣良才获叙怀德安上庶或在兹
卷五百三十 第 12b 页
朝议从之太和十一年京南大饥麒麟表陈时务曰古
先哲王经国立治积储大稔谓之太平故躬籍千亩以
励百姓用能衣食滋茂礼教兴行逮于中代亦崇斯业
刈粟者与斩敌同爵力田者与孝弟均赏寔百王之常
轨为治之所先今京师民庶不田者多游食之口三分
居二盖一夫不耕或受其饥况于今者动以万计故顷
年山东遭水而民有馁终今秋京都遇害榖价踊贵实
由农人不劝素无储积故也惟陛下天纵钦明道高三
卷五百三十 第 13a 页
五昩旦忧勤思恤民弊虽帝虞一日万几周文昃不暇
食蔑以为喻上垂覆载之泽下有冻馁之人皆由有司
不为明制长吏不恤其本自承平日久丰穰积年竞相
矜夸遂成侈俗车服第宅奢僣无限丧葬婚娶为费实
多富贵之家童妾袨服工商之族玉食锦衣而农夫餔
糟糠蚕妇乏短褐故令耕者日少田有荒芜榖帛罄于
府库宝货盈于市里衣食匮于室丽服溢于路饥寒之
本实在于斯愚谓凡珍异之物皆宜禁断吉凶之礼备
卷五百三十 第 13b 页
为格式令贵贱有别民归朴素制天下男女计口受田宰
司四时巡行台史岁一案检勤相劝课严加赏罚数年
之中必有盈赡虽遇灾凶免于流亡矣往年校比户贯
租赋轻少臣所统齐州租粟仅可给俸略无入仓虽与
民为利而不可久长脱有戎役或遭天灾恐供给之方
无所取济可减绢布增益榖租年丰多积岁俭出赈所
谓私民之榖宿积则民无荒年矣
甄琛为河南尹琛表曰诗称京邑翼翼四方是则者京
卷五百三十 第 14a 页
邑是四方之本安危所在不可不清是以国家居代患
多盗窃世祖太武皇帝亲自愤发广置主司里宰皆以
下代令长及五等散男有经略者乃得为之又多置吏
士为其羽翼崇而重之始得禁止今迁都以来天下转
广四方赴会事过代都五方杂沓难可备简寇盗公行
却害不绝此由诸方混杂釐比不精主司闇弱不堪检
察故也凡使人攻坚木者必为之择良器今河南郡是
陛下天山之坚木盘根错节乱植其中六部礼尉即攻
卷五百三十 第 14b 页
坚之利器非真刚精锐无以治之今择尹既非南金里
尉铅刀而割欲望清肃都邑不可得也理正乃流外四
品职轻任碎多是不才人怀苟且不能督察故使盗得
容奸百赋失理乡边外小县所领不过百户而令长皆
以将军居之京邑诸坊大者或千户或五百户其中皆
王公卿尹贵势姻戚豪猾仆隶荫养奸徒高明邃宇不
可干问又有州郡侠客荫结贵游附党连群阴为布劫
比之边县难易不同今难彼易此实为未惬王者立法
卷五百三十 第 15a 页
随时从宜改弦易调明主所急先朝立品不必即是施
而观之不便则改今闲官静任犹听长兼况烦剧要务
不得简能下领请取武官中人品将军已下干用贞济
者以本官俸恤领里尉之任各食其禄高者领六部尉
中者领经途尉下者领里正不尔请少高里尉之品迁
下品中应选之者进而为之督责有所辇毂可清诏曰
里正可进至勋品经途从九品六部尉正九品请职中
简取何必须武人也琛又奏以羽林为游军于诸坊巷
卷五百三十 第 15b 页
司察盗贼于是京邑清静至今踵焉
游肇为侍中将军高肇伐蜀肇谏曰臣闻远人不服则
修文德以来之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当今治虽太
平论征未可何者山东关右残伤未复频年水旱百姓
空虚宜在安静不宜劳役然往古开拓皆因城主归款
故有征无战今之向化者惟假官号真伪难分或有怨
于彼不可全信且蜀地险隘称之自古镇戍晏然更无
异趋岂得虚承浮说而动大军举不慎始悔将何及讨
卷五百三十 第 16a 页
蜀之略愿俟后图宣武不纳又肇为黄门侍郎时卢昶
在胊山肇谏曰胊山蕞尔遐在海滨山湖下垫民无居
者于我非急于贼为利故必致死而争之非急故不得
已而战以不得已之众击必死之师恐稽延岁月所费
甚多假令必得胊山徒致交争终难全守所谓无益之
田也如贼将屡以宿豫求易胊山愚臣谓此言可许胊
山久悍危弊宜速审之若必如此宿豫不征而自伏捐
此无用之地复彼旧有之疆兵役时解其利为大宣武
卷五百三十 第 16b 页
将从之寻而昶败
阳固为治书侍御史时宣武广询得失固上谠言表曰
臣闻为理不在多方在力行而已当今之务宜早正东
储立师傅以保护立官司以防卫以系苍生之心揽权
衡亲宗室强干弱枝以立万世之计举贤良黜不肖使
野无遗才朝无素飧孜孜万机躬亲庶务使民无谤讟
之响省徭役薄税敛修学官遵旧章贵农桑贱工商绝
谈虚穷微之论简桑门无用之费以存元元之民以救
卷五百三十 第 17a 页
饥寒之苦上合昊天之心下悦亿兆之望然后备器械
修甲兵习水战灭吴会撰封禅之礼袭轩唐之轨同彼
七十二君之徽号恊问鼎嵩河之心副高祖殷勤之志
上与三皇比隆下与武帝齐美岂不茂哉臣位卑识昧
言不及义属圣明庶访敢献瞽言伏愿陛下留神少垂
究察
封回为都官尚书灵太后临朝诏百官问得失群臣不
敢言回对曰昔孔丘为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鲁国肃
卷五百三十 第 17b 页
然欺巧自息姬旦行戮不避兄弟周道用隆徐偃专行
仁义其国乃灭自古及今未有不励威刑而能治者顷
来颇由长吏宽大侵剥百姓盗贼群起请肃刑书以惩
未犯太后意纳之而不能用
路思令为尚书右侍郎时天下多事思令乃上疏曰臣
闻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戎之有功在于将帅三代不必
别民取治不等五霸不必异兵各能克定至于汤武之
贤犹须伊望之佐尧舜之圣尚有禹稷之辅得其人也
卷五百三十 第 18a 页
六合唾掌可清失其人也三河方为战地何者动之甚
易靖之甚难窃以比年以来将帅多是宠贵子孙军恺
统领亦皆效义托附贵戚子弟未经戎役至于御杯跃
马志逸气浮轩眉攘腕便以攻战自许及临大敌怖惧
交怀雄图锐气一朝顿尽及令羸弱在前以当锐强壮
居后以安身兼复器械不精进止不集任羊质之将驱
不练之兵当负险之众敌数战之虏欲令不败岂有得
哉是以兵知必败始集而先逃将又怖敌迁延而不进
卷五百三十 第 18b 页
国家便谓官号未满重爵屡加复疑赏赍之轻金帛日
赐帑藏空虚民财殚尽致使贼徒更增胆气益盛生民
损耗荼毒无聊主叹臣哀何心寝食臣虽位微窃不遑
舍臣闻孝行出于忠贞节义率多果决德可感义夫恩
可劝死士今若舍上所轻求下所重黜陟幽明刑赏善
恶蒐徒简卒练兵习武甲密弩强弓调矢劲谋夫既设
辩士先陈晓以安危示其祸福如其不悛以我义顺之
师讨彼叛逆之竖岂异砺萧斧而伐朝菌鼓洪炉而燎毛
卷五百三十 第 19a 页
发虽愚者知其不旋踵矣敢以愚短昧死陈诚
王椿为瀛州刺史时有风雹之变诏书广访谠言椿乃
上疏曰伏奉诏书以风雹厉威上动天眷访谠辞于百
辟询舆诵于四海宸衷恳切备在丝纶祗承兢感心焉
靡厝伏惟陛下启箓应期驭育万物承缀旒之难运纂
纤丝之危绪忘飧日昃求衣未明俾上帝下临悯兹荼
蓼永挤沟壑而沧浪降戾作害中秋上帝照临义不虚
变窃惟风者为号令皇天所以示威雹者气激阴阳有
卷五百三十 第 19b 页
所交争殆行令殊节殊急失中之所致也昔澍雨千里
寔缘敬祀之诚灾星三舍宁非善言之力谴不空发徵
岂谬应谁谓盖高实符人事伏愿陛下留心曲览垂神
远察礼贤登士慎举审官擢滞申冤振穷省役使夫邱
樊林薮之彦毕居朝右仪表丹青之位未或虚加圜土
绝五毒之民揆日息千门之费岩岩廊署无不遇之士
忪忪茕独荷酒帛之恩则物见昭苏人知休泰徐奏薰
风之曲无论鸿雁之歌岂不天人幸甚鬼神咸忭
卷五百三十 第 20a 页
李玚字琚罗为高阳王主簿于时民多绝户为沙门玚
上言礼以教世法导将来迹用既殊区流以别故三千
之罪莫大于不孝不孝之大无过于绝祀然则绝祀之
罪重莫甚焉岂能轻纵背礼之情而肆其向法之意也
正使佛道亦不应然假令听然犹须裁之以礼一身亲
老弃家绝养既非人理尤乖礼情灭大伦且关王贯交
缺当世之礼而求将来之益孔子云未知生焉知死斯
言之至亦为备矣安有弃堂堂之政而从鬼教乎夫君
卷五百三十 第 20b 页
子无故不游天地属心百神伫望故宜敦崇将礼咸秩
无文而告朔朝庙不亲于明堂尝禘郊社多委于有司
观射游苑跃马骋车危而非典岂清跸之意殖不思之
业损巨费于生民灭禄削力近供无事之僧崇饰云殿
远邀未然之报昧爽之臣稽首于外玄寂之众遨游于
内愆礼忤时人灵未穆愚谓从朝夕之因永祗劫之果
未若先万国之忻心以事其亲使天下和平灾害不生
者也伏愿淑慎威仪万邦作式躬致郊庙之礼亲纡朔
卷五百三十 第 21a 页
望之虔释典成均竭力千亩明发不昧洁诚禋祼孝悌
可以通神明德教可以光四海则一人有喜兆民赖之
然后精进三宝信心如来道繇化深故诸漏可尽法随
礼积故彼岸可登量彻僧寺不急之华还复百官久折
之秩已兴之构务从简约将来之造权令停息仍旧亦
可何必改作况今南服未静众役乃烦百姓之情多方
避役若复听之恐捐弃慈孝比屋而是沙门矣臣学不
经远言多孟浪忝职其忧不敢默尔都统僧暹等忿玚
卷五百三十 第 21b 页
鬼教之言以玚为谤毁佛法泣诉灵太后责之玚自理
曰窃欲清明佛法使道俗兼通非敢排弃真学妄为訾
毁且鬼神之名皆通灵达称自百代正典叙三王五帝
皆为鬼天地曰神祗人死曰鬼易曰知鬼神之情状周
公自美亦曰能事鬼神礼曰明则有礼乐幽则有鬼神
是以明者为堂堂幽者为鬼教佛非天非地本出于人
应世导俗其道幽隐名之为鬼愚谓非谤且心无不善
以佛道为教者正可达众妙之门耳灵太后虽知玚言
卷五百三十 第 22a 页
为允然不免暹等之意犹罚玚金一两
张普惠为谏议大夫以复徵绵麻上奏曰伏闻尚书计奏
复徵绵麻之调遵先皇之轨夙宵惟度忻战交集何者
闻复高祖旧典所以忻惟新但可复而不复所以战违
法仰惟高祖废大㪷去长尺改重秤所以爱万姓从薄
赋知军国须绵麻之用故云幅度之间亿兆应有绵麻
之利故绢上税绵八两布上税麻十五斤万姓得废大
㪷去长尺改重秤荷薄赋之饶不适于绵麻而已故歌
卷五百三十 第 22b 页
舞以供其赋奔走以役其勤天子信于上亿兆乐于下
故易曰悦而使民民忘其劳此之谓也自兹以降渐渐
长阔百姓嗟怨闻于朝野伏惟皇太后临朝之前陛下
居谅闇之日宰辅不寻其本知天下之怨绵麻不察其
幅广度长秤重㪷大革其所弊存其所存而特放绵麻
之调以悦天下之心尚书既知国少绵麻不惟法度之
幅易言民之可畏便欲去天下之大信弃已行之成诰
追前之非逐后之失奏求还复绵麻以充国用不思库
卷五百三十 第 23a 页
中大布绵麻而群臣共窃之愚臣以为于理未尽何者
今宫人请调度造衣服必度忖秤量绢布匹有尺丈之
盈犹不计其广丝绵斤兼百铢之剩夫无益之货勿重
于时亏德之器勿陈于侧则民知德矣臣又闻之为治
之要在于选举若差之毫釐则有千里之失后来居上
则致积薪之讥是以古之善为治者贯鱼以次任必以
能爵人于朝不以私爱简才以授其官量能以任其用
官得其才用当其器六辔既调坐致千里虞舜选众不
卷五百三十 第 23b 页
仁者远则庶事康哉民知其化矣帝览而嘉之时史官
尅日蚀预罢朝普惠以逆废非礼上疏陈之又表论时
政得失一曰审法度平㪷尺租调务轻赋役务省二曰
听舆言察怨讼三曰进忠謇退不肖任贤勿贰去邪勿
疑四曰兴灭国继绝世勋亲之胄所宜收叙正光中诏
遣杨钧送蠕蠕王阿那环还国普惠谓遣之将贻后患
上疏曰臣闻乾元以利贞为大非义则不动皇王以博
施为功非类则不从故能遂万物而化天下者也伏惟
卷五百三十 第 24a 页
陛下聪哲钦明道光虞舜八表宅心九服清晏蠕蠕搆
害于朔垂妖师扇乱于江外此乃封豕长蛇不识王度
天将悔其罪以奉皇魏故荼毒之辛苦之令知至道之
可乐也宜安民以悦其志恭己以怀其心而先自劳扰
艰难下民兴师郊甸之内远投荒塞之外敉累世之勍
敌可谓无名之师谚曰惟乱门之无过愚情未见其可
当是边将窥窃一时之功不思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
之者也夫白登之役汉祖亲困之樊哙欲以十万众横
卷五百三十 第 24b 页
行丐奴中季布以为不可请斩之千古以为美况今旱
酷异常圣慈降膳乃以万五千人使杨钧为将而欲定
蠕蠕忤时而动其可济乎阿那环投命皇朝抚之可也
岂容困疲我兆民以资天丧之虏昔庄公纳子紏以致
乾时之败鲁僖小邾国而有悬胄之举今蠕蠕丧乱后
主既立虽云丧亡奸虞难抑脱有井陉之虑杨钧之肉
其可食乎高车蠕蠕连兵积年饥馑相仍须其自毙小
亡大伤然后一举而并之此卞庄之高略所以获两虎
卷五百三十 第 25a 页
不可不图之今土山告难简书相续盖亦无能为也正
与今举相会天其或者欲以告戒人不欲使南北两疆
并兴大众脱狂狡搆问于其间而复事连中国何以宁
之今宰辅专欲好小名不图安危大计此微臣所以寒
心者也环之不还负何信义此机之际北师宜停臣
言不及义文书所经过不敢不尽兵犹火也不戢将自
焚二虏自灭之形可以为殷鉴伏愿辑和万国以静四
境混一之期坐而致矣臣愚昧多违必无可采匹夫之
卷五百三十 第 25b 页
智愿以呈献表奏诏荅曰夫穷鸟归人尚或兴恻况那
环婴祸流离远来依庇在情在国何容弗矜且纳亡兴
丧有国大义皇魏堂堂宁废斯德后主乱亡似当非谬
此送彼迎想无拒战国宜表朝策已深决卿深诚厚虑
朕用嘉哉但此段机略不获相从脱后不逮勿惮正言
乐运为万年县丞高祖尝幸同州召运赴行在既至高
祖谓运曰卿来日见太子否运曰臣来日奉辞高祖曰
卿言太子何如人运曰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
卷五百三十 第 26a 页
侧高祖顾谓宪等曰百官佞我皆云太子聪明睿智惟
运独云中人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
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
之则乱谓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高祖曰我知之矣
遂妙选宫官以辅弼之仍超拜运京兆郡丞宣帝时数
行赦宥运又上疏曰臣谨按周官曰国君之过市刑人
赦此谓市者交利之所君子无故不游观焉若游观则
当惠以悦之也尚书曰𤯝灾肆赦此谓过误为害罪虽
卷五百三十 第 26b 页
大当缓赦之吕刑云五刑之疑有赦此谓赦疑从罚罚
疑从免论语曰赦小过举贤才谨寻经典未有罪无轻
重传天大赦之文逮兹末业不师古训无益于治未可
则之故管仲曰有赦者奔马之委辔不赦者痤疸之砺
石又曰惠者民之仇雠法者民之父母吴汉遗言有云
惟愿无赦王符著论亦云赦者非盛世之所宜一大之
尊岂可敷施非常之惠以肆奸宄之恶乎帝不纳
北齐唐邕为侍中从武成帝幸晋阳帝至武军驿因醉
卷五百三十 第 27a 页
责虞候都督范洪将杀之邕谏以为若非酒行戮族诛
人无所怨假使有大罪因酒杀人恐招横议洪因得免

王纮后主时为散骑常侍武平初上言突厥与宇文男
来女往必当相与影响南北寇边宜选九州中男强弩
多据要险之地伏愿陛下哀忠念旧爱孤恤寡矜愚嘉
善舍过记功敦骨肉之情广宽仁之路思尧舜之风慕
禹汤之德克己复礼以成美化天下幸甚
卷五百三十 第 27b 页
后周乐逊为左光禄大夫武成元年六月以霖雨经时
诏百官上封事逊陈时宜一十四条其五条切于政要
其一崇治方曰窃惟今之在官者多求清身克济不至
惠民爱物何者比来守令年期既促岁责有成益谓猛
济为贤未甚优养此政既成后者复然夫政之正民过急
则刻薄缓则弛慢是以周失舒缓秦败急酷民非赤子
遇之宜在舒疾得衷不使劳扰顷承魏之衰政人习逋违先
王朝宪备行民咸识法但可宣风改俗纳民轨训而已自非
卷五百三十 第 28a 页
军旅之中何用过为迫切至于兴邦致治事由德教渐
以成之非在仓卒窃谓姬周盛德治兴文武政穆成康
自斯厥后不能无事昔申侯将本楚子诲之曰无适小
国言以政狭法峻将不汝容敬仲入齐称曰幸若获宥
及于宽政然关东诸州沦陷日久涂炭之后当慕息肩
若不布政优优闻诸境外将何以使彼劳民就归乐土
其二省造作曰顷者魏都洛阳一时教盛贵势之家各
营第宅居服器玩皆尚奢靡世逐浮竞人尚浇薄使祸
卷五百三十 第 28b 页
乱交兴天下丧败比来朝廷器服稍华百工造作尽务
奇巧臣诚恐物逐好移有捐政俗如此等事颇宜禁省
记言无作淫巧以荡上心传称宫室崇侈民力凋弊汉
景有云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雕文刻镂伤农
事者也锦绣纂组害女工者也以二者为饥寒之本源
矣然国家非为军戎器用时事要须而造者皆徒费功
力损用害民未如广劝农桑以衣食为务使国储丰盈
大功易立其三明选举曰选曹赏录勋贵补拟官爵必
卷五百三十 第 29a 页
宜与众共之有明扬之授使人得尽心如睹白日其材
有升降其功有厚薄禄秩所加无容不审即如州郡选
置犹集乡闾况天下选曹不取物望若方州列郡自可
内除外付曹铨叙者既非机事何足可密人生处世以
荣禄为重检身履行以纂修为名然逢时既难失时为
易其选置之日宜令众心明白然后呈奏使功勤见知
品物称悦其四重战伐曰魏祚告终天眷在德而高洋
称僣先迷未改拥逼山东事切肘腋譬犹棋劫相持争
卷五百三十 第 29b 页
行先后若一行非当或成彼利诚应舍小营大先保封
域不宜贪利在边轻为兴动捷则劳兵分守败则所损
己多诗云得则不竞何惮于病惟德可以庇民非恃强
也夫力均势敌则德者盛君子道长则小人道消故昔
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彼行暴戾我则
宽仁彼为刻薄我必惠化使德泽傍流人思有道然后
观衅而作可以集事其五禁奢侈曰按礼人有贵贱物
有差等使用者节品类有度焉后为天下母而身服大
卷五百三十 第 30a 页
练所以率下也季孙相三君矣家无衣帛之妾所以厉
俗也比来富贵之家为意稍广无不资装仆隶作车后
容仪服饰华美炫曜街衢乃使行者辍足路人倾盖论
其输力公家未若介胄之士然其坐受嘉赏有逾攻战
之人纵令不惜功费岂不有亏清德必其储蓄之馀孰
与矜恤军士鲁庄公有云衣食所安不敢爱也诗言岂
曰无衣与子同袍皆所以取人力也又陈事上议之徒
亦应不少当有上彻天听者未闻是非陛下虽念存物
卷五百三十 第 30b 页
议欲尽天下之情而天下之情犹为未尽何者取人爱
言贵在显用若纳而不显是而不用则言之者或寡矣
黎季明武帝时为外史大夫保定三年盛营宫室春夏
大旱诏公卿百僚极言得失季明上书曰臣闻成汤遭
旱以六事自陈宣王大甚而圭璧斯竭岂非远虑元元
俯哀兆庶方今农要之月时雨犹愆率土之心有怀渴
仰陛下垂情万类子爱群生觐礼百神未敢丰洽者岂
诚作事不节有违时令举错失中倘邀斯旱春秋君举
卷五百三十 第 31a 页
必书动为典礼水旱阴阳莫不应行而至孔子曰言行
君子之所以动天地可不慎乎春秋庄公三十一年冬
不雨五行传以为是岁一年而三筑台奢侈不恤民也
僖公二十一年夏大旱五行传以为时作南门劳民兴
役汉惠帝二年夏大旱五年夏大旱江河少水溪涧水
绝五行传以为先是发民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汉武
帝元狩三年夏大旱五行传以为是岁发天下故吏穿
昆明池然则土木之功动民兴役天辄应之以异典籍
卷五百三十 第 31b 页
作诫倘或可思上天谴告改之则善今若息民省役以
荅天谴庶灵泽时降嘉榖有成则年升可觊子来非晚
诗云民亦劳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或恐极
阳生阴秋多雨水年复不升民将无觊如又荐饥为虑
更甚是时豪富之家竞为奢侈季明上书曰臣闻宽大
所以兼覆慈爱所以怀众故天地称其高厚者万物得
其容养焉四时著其寒暑者庶类资其忠信焉是以帝
王者宽大象天地忠信则四时摇招东指天下识其春
卷五百三十 第 32a 页
人君而德率土怀其惠伏惟陛下资乾御宇品物咸亨
时乘六龙自强不息好问受规天下幸甚自古至治之
君亦皆广延博访询采刍微置鼓树木以求其过顷者
亢旱逾时人怀望岁陛下爰发明诏广求人瘼同禹汤
之罪己高宋景之守正澍雨应时年榖斯稔克己节用
慕质恶华此则尚矣然而朱紫仍耀于衢路绮縠犹侈
于豪家短褐未充于细民糟糠未厌于编户此则劝道
之理有所未周故也今虽导之以德齐之以刑风俗固
卷五百三十 第 32b 页
难于一矣昔文帝集尚书之囊以作帷惜十家之产不
造露台后宫所幸衣不曳地方之今日宫室之饰不如
婢隶之服然而以身率下国富刑清庙称太宗良有以
也臣闻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今夫魏氏衰乱之
后贞信未兴先尊五美屏四恶革浮华之俗抑流竞之
风察洪都之小艺焚雉头之异服无益之货勿重于时
亏德之器勿陈于侧则民知德矣
卢恺为内史下大夫武帝在云阳宫敕诸屯简老牛欲
卷五百三十 第 33a 页
以享士恺进谏曰田子方赎老马君子以为美谈向奉
明敕欲以老牛享士有亏仁政帝美其言而止
 
 
 
 
 
 
卷五百三十 第 33b 页
 
 
 
 
 
 
 
 册府元龟卷五百三十